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判決書
支付命令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11423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 對 人 即債務人 莊意綺即莊億盈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17,569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 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500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 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蔡佳吟 附表 113年度司促字第011423號 利息: 本金 序號 本金 相關債務人 利息起算日 利息截止日 利息計算方式 001 新臺幣15250元 莊億盈 自民國113年07月29日 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 附件: 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 (一)債務人莊億盈向債權人請領信用卡使用,卡號:0000000 000000000,依約債務人即得於特約商店記帳消費。債務人 至民國113年07月28日止累計17,569元正未給付,其中15,25 0元為消費款;1,119元為循環利息;1,200元為依約定條款 計算之其他費用。債務人依約除應給付上開款項外,另應給 付如附表編號:(001)所示之利息。(二)本件係請求給付一定 數量之金額債務,而所請求之標的,茲為求清償之簡速,以 免判決程序之繁雜起見,特依民事訴訟法第五○八條之規定 ,狀請 鈞院依督促程序迅賜對債務人發支付命令,實為法 便。釋明文件:信用卡申請書、約定條款、帳務明細
2024-10-09
SLDV-113-司促-11423-20241009-1
消債之前置協商認可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消債核字第5088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王道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芳遠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詹庭禎 相 對 人 即債務人 林秉翰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協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如附件所示債權人與債務人間於民國113年8月7日協商成立之債 務清償方案,予以認可。 理 由 一、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 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債務人為前項 請求或聲請,應以書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債權人及債務人清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1 條第1 項、第2 項定有明文。 又按同條例第151 條第1 項受請求之金融機構應於協商成立 之翌日起七日內,將債務清償方案送請金融機構所在地之管 轄法院審核,但當事人就債務清償方案已依公證法第13條第 1 項規定,請求公證人作成公證書者,不在此限;前項債務 清償方案,法院應儘速審核,認與法令無牴觸者,應以裁定 予以認可,認與法令牴觸者,應以裁定不予認可,復為同條 例第152 條第1項 、第2 項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因消費借貸等契約而對金融機構 負有債務,並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提出債權人清冊,以書 面向聲請人即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共同協商債務清償方案 ,茲因債務人與全體債權人已於民國113年8月7日協商成立 ,爰將協商成立之債務清償方案送請本院審核,請求裁定予 以認可等語。 三、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前置協 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等件為證,堪信為真 實。再觀諸債務人與全體債權人上開協商成立之債務清償方 案內容,並無牴觸法令之情事,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林培文 附件:前置協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及前置協商 無擔保債務還款分配表暨表決結果各乙份。
2024-10-09
TPDV-113-司消債核-5088-20241009-1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基簡字第758號 原 告 曹哲嘉 被 告 廖翊喬(原名廖翊婷、廖紫嵐)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112年度金訴字第600號 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以 113年度附民字第167號裁定移送而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1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4萬元,及自民國113年3月13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依民事訴訟法第 436條第2項,適用第一審訴訟程序之規定,經核無同法第38 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同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准原 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略以: (一)被告為有工作經驗之人,其知悉金融機構帳戶為個人信用之 重要表徵,任何人皆可自行前往申請開立,並無特別之限制 ,而使用他人帳戶匯入款項常與財產犯罪密切相關,目的在 取得贓款及掩飾犯行不易遭人追查,客觀上可以預見將自己 所申辦之金融帳戶交予他人使用,可能因此供詐騙者作為不 法收取款項之用,並將犯罪所得款項匯入、轉出,藉此掩飾 犯罪所得之真正去向,且依被告之智識程度與社會經驗,主 觀上亦可預見及此,竟基於前開結果發生亦不違背其本意之 不確定故意,因透過社群網站FACEBOOK(下稱臉書)瀏覽家 庭代工訊息,得悉提供帳號供匯入款項及將款項轉匯至指定 帳戶即可獲取每筆轉匯金額3%之報酬,竟應允真實姓名年籍 不詳暱稱「美心」之成年人士之要求,於民國000年0月00日 下午4時53分許前某時,在不詳地點,將其向台北富邦商業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東湖分行所申辦「帳號000-000000000000 00號」帳戶(下稱系爭台北富邦帳戶)之存摺封面,以拍照 方式交付予「美心」,並接續於111年8月30日向中國信託商 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辦「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 (下稱系爭中國信託帳戶),以同樣方式交付予「美心」。 (二)嗣被告與「美心」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 財及洗錢之不確定故意犯意聯絡,由「美心」同詐欺集團之 其他成員於於111年8月15日某時,以LINE聯繫原告,佯稱: 可在指定網站投資操作遊戲獲利云云,致原告信以為真而陷 於錯誤,依指示於000年0月00日下午7時1分許匯款3萬元、0 00年0月00日下午2時6分許匯款5萬元、000年0月00日下午7 時50分許匯款5萬元,至系爭台北富邦帳戶;於111年8月30 日中午12時33分許(同日下午1時14分許入帳)匯款15萬元 、000年0月0日下午2時15分許匯款5萬元、000年0月0日下午 2時15分許匯款1萬元,至系爭中國信託帳戶,合計匯款34萬 元。 (三)嗣被告於000年0月00日下午9時5分許轉匯3萬元、000年0月0 0日下午2時15分許轉匯5萬元、000年0月00日下午8時7分許 轉匯15萬元(連同訴外人所匯入之款項)、000年0月00日下 午4時1分許轉匯5萬元、000年0月00日下午4時2分許轉匯5萬 元、000年0月00日下午10時14分許轉匯10萬元(連同其他款 項一併轉帳)、000年0月0日下午2時24分許轉匯6萬元,至 「美心」指定之帳戶。其等以此迂迴層轉方式獲取犯罪所得 ,同時製造金流斷點,以掩飾、隱匿該等犯罪所得之去向, 致檢警無從追查,遂行詐欺犯罪。嗣因原告發覺有異,始報 警處理,始循線查悉情,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 訴訟。 (四)基於上述,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 述。 參、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構成侵權行為等事實,經本院112年度金訴字 第600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認被告係共同犯洗錢防制 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處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3萬元 (得易服勞役),亦據本院依職權調借上開刑事卷宗核閱屬 實,且被告經合法通知未到庭,復未以書狀提出任何證據資 料,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 當事人對於他造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而 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者,視同自 認,是原告之上開主張,自堪信實。 二、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 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 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第1項 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共同侵權行為,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 於同一之損害,與以條件或原因之行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 權利之目的範圍內,各自分擔實行行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 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目的者,仍不失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 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結果,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經查,被 告交付其申辦之系爭台北富邦、中國信託帳戶,供詐欺所得 使用,並負責轉匯原告匯入該等帳戶內合計34萬元之款項, 至詐騙集團成員「美心」指定之帳戶,其等以此迂迴層轉方 式獲取犯罪所得,同時製造金流斷點,以掩飾、隱匿該等犯 罪所得之去向,核係與詐騙集團成員相互分工利用他人之行 為詐欺原告,且各行為與原告所受損害間有相當因果關係, 揆諸前開說明,自應與該詐騙集團成員就全部發生之結果, 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賠償34萬元,及自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訟狀繕 本送達被告翌日起(即113年3月13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於法自屬有據,應予准許。 肆、本件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本院刑事庭移送前來,依刑事 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之規定,免納裁判費,迄本院言詞辯論 終結止,當事人亦無裁判費或其他訴訟費用之支出,自無諭 知訴訟費用負擔之必要,併此敘明。 伍、又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規定適用簡易訴訟程序 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 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陸、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翠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書記官 官佳潔
2024-10-08
KLDV-113-基簡-758-20241008-1
竊盜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722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欣雅 選任辯護人 王文宏律師 王奕勝律師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29761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黃欣雅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以:被告黃欣雅與告訴人徐義云為朋友,竟意圖為 自己不法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利用其於民國111年7月30 日17時30分許,在徐義云位於桃園市○○區○○○路0段000號12 樓之2住處作客時,徐義云之妻至樓下丟垃圾,無人看管家 中財物之際,徒手竊取徐義云放置在臥室抽屜內由親友贈送 其幼子之財物新臺幣(下同)10萬元,得手後離開上址。嗣 經徐義云發現遭竊,並察覺黃欣雅於離開渠住處後,旋於11 1年7月31日0時45分許,至自動櫃員機存入10萬元至其申設 之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 (下稱聯邦銀行帳戶)內而報警,並經警循線查悉上情,認 被告黃欣雅涉有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云云。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 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公訴人指被告黃欣雅 涉有上開犯嫌,無非以被告於警詢、檢察事務官詢問時坦承 其於上開時間,有至告訴人上址住處作客云云、證人即告訴 人於警詢、檢察事務官詢問時之指訴、證人莊霈紫於檢察事 務官詢問時之證述、告訴人提供與親友之對話紀錄、被告與 告訴人之對話紀錄、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12年12月5 日聯銀業管字第1121064901號函暨用戶資料及交易明細、元 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元大銀行)112年11月22日 元銀字第1120026247號函暨交易明細、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信託銀行帳戶)112年11月16日中信 銀字第112224839418807號函暨用戶資料及交易明細各1份為 其論據。訊據被告堅決否認有公訴人所指犯行,辯稱:我沒 有拿告訴人上開款項,存入聯邦銀行帳戶的錢是我自己的錢 ,因離開告訴人住處的時間是凌晨,途中經過設有自動櫃員 機之處,就順路去存款等情。經查:(一)、被告與告訴人 為朋友,被告於111年7月30日,確有至告訴人上址作客,作 客期間,並有於告訴人之妻至樓下丟垃圾時單獨在上址內, 其於111年7月31日凌晨0時左右離開告訴人住處,並於同日0 時45分許,在7-11便利商店觀園門市之自動櫃員機存入10萬 元至其上開聯邦銀行帳戶等情,據被告於警詢、檢察事務官 詢問、本院審理中陳明,並經告訴人於警詢、檢察事務官詢 問、本院審理中指述甚詳,且有聯邦銀行112年12月5日聯銀 業管字第1121064901號函暨用戶資料及交易明細各1份可憑 ,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二)、證人即告訴人於警詢時稱 :我是於111年8月21日22時許發現遭竊,懷疑是被告所為, 被告於前開時、地,有到我家作客,我太太在當日17時30分 許有下樓倒垃圾,那時被告單獨在我家中。平時只有這位朋 友(指被告)會進出我家臥室云云,其於檢察事務官詢問稱 :被告行竊日期是上開日期沒錯,時間應該是我太太當日17 時30分許倒垃圾時,是在同年8月21日發現遭竊的。沒有監 視器,也沒有證人可以證明是被告竊取上開財物。在111年7 月30日至同年8月21日發現遭竊之期間內,於同年8月12日有 另4個人到我家幫我孩子慶生,只有被告進入我家主臥室, 其他4個人沒有進到主臥室云云,其於本院審理中先稱:案 發當日我不在家,在公司。我太太在111年7月12日就點過這 筆錢,我是在111年8月21日發現這筆錢不見了。這段期間, 只有被告來過我家,只有被告在我太太倒垃圾時單獨在我家 云云,嗣又陳稱:111年8月12日當天應該是我小孩滿4個月 ,有4位朋友到我家幫小孩慶祝。我與我太太都沒有親眼見 到被告於111年7月30日17時多有進到我家主臥室。我家監視 器裝在客廳,可以照到主臥室的位置,監視器錄影畫面可以 保留4到5天左右,我111年8月21日發現遭竊時,案發當時之 監視器錄影畫面已經被洗掉了云云。告訴人先後所述於111 年7月30日至同年8月21日期間,究僅有被告到過其上址住處 ?抑或另有其他4位友人到過其上址住處?所述前後不一, 已難遽採。又本件經警至告訴人上址勘察採證,於經告訴人 指為案發時遭竊紅包所置放之化妝台抽屜上之化妝台桌面採 集到掌紋1式,經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比對鑑定結果, 與被告、告訴人、告訴人之妻劉涵芸之掌紋均不相符,且與 該局檔存資料庫之檔存掌紋資料比對結果,亦未發現有相符 者。而勘察採證時,另在金飾盒子外側採獲指紋1枚,惟經 初篩後特徵點不足,未予送驗等情,有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 壢分局現場勘察採證紀錄表1份與勘採照片38張、現場照片6 張、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定書2份可按。依該勘察採 證及掌紋比對鑑定結果,非但不能證明被告犯罪,且所採集 到之掌紋1式,並非被告、告訴人、告訴人之妻之掌紋,雖 與鑑定單位檔存掌紋資料比對未發現有相符者,惟可認另有 被告、告訴人、告訴人之妻以外之人進入該主臥室,並有碰 觸告訴人置放所稱失竊紅包抽屜之化妝台桌面,而在其上留 有掌紋1個。告訴人於本院審理中既稱:111年7月12日就點 這筆錢,我發現不見是同年8月21日等語,自其所稱最後清 點該款項至所稱發現遭竊時間,前後已經過40日之久。依告 訴人前開所述於111年7月30日至111年8月21日期間,至少有 被告及其另4位友人到過告訴人住處,惟始終未說明111年7 月12日清點後至000年0月00日間,是否另有他人至其住處及 進入其主臥室之情形。然依前開勘察採證採得掌紋1式之結 果,確有被告、告訴人與告訴人之妻以外之他人進入告訴人 上址主臥室,且碰觸過告訴人所稱置放裝有上開現款紅包袋 抽屜之化妝台桌面。該留下掌紋之人究為何人?何以進入其 主臥室而留下該掌紋?而依上開說明,告訴人稱其與其妻並 未目擊被告有擅自進入其主臥室之情形,而告訴人上開住處 客廳所裝設之監視器錄影於告訴人所稱發現遭竊時尚留存之 錄影畫面,亦無被告進入告訴人住處主臥室之畫面。而警員 勘察採證取得之掌紋,又非被告之掌紋,亦非告訴人與其妻 之掌紋,留下該掌紋之人非無可能係告訴人所稱下手行竊之 人。(三)、又按被告否認犯罪事實所持之辯解,縱屬不能 成立,仍非有積極證據足以證明其犯罪行為,不能遽為有罪 之認定(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1831號判例參照)。依聯邦銀 行112年12月5日聯銀業管字第1121064901號函暨用戶資料及 交易明細、元大銀行112年11月22日元銀字第1120026247號 函暨交易明細、中國信託銀行112年11月16日中信銀字第112 224839418807號函暨用戶資料及交易明細各1份所示與證人 莊霈紫於檢察事務官詢問時之陳述與證人吳雅文於本院審理 中之證述,雖僅能證明被告每月薪資所得、兼職收入與部分 款項來源,尚不能直接證明被告上開存入聯邦銀行帳戶10萬 元之直接來源與完整流向。而被告先後所辯或其與告訴人於 通訊軟體對話訊息所稱:存入其上開聯邦銀行帳戶款項之來 源,雖有前後不一致情形,惟依上開說明,本件既無其他證 據足以證明被告犯罪,自不能以被告先後所辯、所陳有前後 不一致或有矛盾情形,遽為被告有罪之認定。(四)、告訴 人所稱失竊上開10萬元小孩紅包錢云云,固提出其與親友之 對話紀錄為證,縱認可採,僅足為告訴人有該所稱10萬元款 項之依據,尚不足以證明該款項係被告所竊。(五)、綜上 所述,檢察官所舉上開證據,尚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自應諭 知被告無罪之判決。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四、本案經檢察官郝中興起訴,經檢察官陳美華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第3庭 法 官 謝順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正本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應附繕本),並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其未敘 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上訴理由 書狀(應附繕本)。 書記官 謝宗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2024-10-07
TYDM-113-易-722-20241007-1
支付命令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28827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債 務 人 郭玟顯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陸拾捌萬零陸佰玖拾壹元,及 如附表所示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 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 (一)債務人郭玟顯於民國110年09月11日向債權人借款1,000 ,000元,約定自民國110年09月11日起至民國117年09月11日 止按月清償本息,利息按年利率百分之7.93採機動利率計算 ,依約定如有停止付款或經票據交換所通知拒絕往來者,或 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或付息者等「喪失期限利益之 加速條款」情形之一時,借款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此有借據 為證。詎債務人未依約履行債務依雙方所立借據約定當即喪 失期限之利益,上述借款視為全部到期,債務人至民國113 年09月27日止累計680,691元正未給付,其中668,555元為本 金;11,436元為利息;700元為依約定條款計算之其他費用 ,債務人依約除應給付上開款項外,另應給付如附表編號:( 001)所示之利息。(二)本件係請求給付一定數量之金額債務 ,而所請求之標的,茲為求清償之簡速,以免判決程序之繁 雜起見,特依民事訴訟法第五○八條之規定,狀請 鈞院依督 促程序迅賜對債務人發支付命令,實為法便。釋明文件:小 額信貸借據、約定條款、帳務明細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民事第八庭司法事務官 蔡松儒 附表 113年度司促字第028827號 利息: 本金 序號 本金 相關債務人 利息起算日 利息截止日 利息計算方式 001 新臺幣668555元 郭玟顯 自民國113年09月28日 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7.93%計算之利息
2024-10-07
PCDV-113-司促-28827-20241007-1
支付命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29281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債 務 人 許靚儀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伍拾萬參仟壹佰貳拾貳元,及 如附表所示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 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不附理由向本院 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 (一)債務人許靚儀於民國112年06月14日向債權人借款540,0 00元,約定自民國112年06月14日起至民國119年06月14日止 按月清償本息,利息按年利率百分之14.72採機動利率計算 ,依約定如有停止付款或經票據交換所通知拒絕往來者,或 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或付息者等「喪失期限利益之 加速條款」情形之一時,借款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此有借據 為證。詎債務人未依約履行債務依雙方所立借據約定當即喪 失期限之利益,上述借款視為全部到期,債務人至民國113 年09月27日止累計503,122元正未給付,其中488,059元為本 金;14,763元為利息;300元為依約定條款計算之其他費用 ,債務人依約除應給付上開款項外,另應給付如附表編號:( 001)所示之利息。 (二)本件係請求給付一定數量之金額債務,而所請求之標的 ,茲為求清償之簡速,以免判決程序之繁雜起見,特依民事 訴訟法第五○八條之規定,狀請 鈞院依督促程序迅賜對債務 人發支付命令,實為法便。 釋明文件:小額信貸借據、約定條款、帳務明細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黃伃婕 附註: 一、債權人收到支付命令後,請即時核對內容,如有錯誤應速依 法聲請更正裁定或補充裁定。 二、嗣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三、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不必另 行聲請。 附表 113年度司促字第029281號利息: 本金 序號 本金 相關債務人 利息起算日 利息截止日 利息計算方式 001 新臺幣488059元 許靚儀 自民國113年09月28日 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14.72%計算之利息
2024-10-07
TCDV-113-司促-29281-20241007-1
支付命令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10705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債 務 人 李侑庭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參萬柒仟柒佰肆拾參元及如附 表所示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則應 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 (一)債務人李侑庭向債權人請領信用卡使用,卡號:0000000 000000000,卡別:VISA,依約債務人即得於特約商店 記帳消費。債務人至民國113年08月27日止累計37,743 元正未給付,其中37,299元為消費款;444元為循環利 息;0元為依約定條款計算之其他費用。債務人依約除 應給付上開款項外,另應給付如附表編號:(001),(002) 所示之利息。 (二)本件係請求給付一定數量之金額債務,而所請求之標的 ,茲為求清償之簡速,以免判決程序之繁雜起見,特依 民事訴訟法第五○八條之規定,狀請 鈞院依督促程序迅 賜對債務人發支付命令,實為法便。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5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怡珍 註:一、嗣後遞狀均須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債 權人勿庸另行聲請。 三、支付命令於中華民國104年7月3日(含本日)後確定 者,僅得為執行名義,而無與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 。 四、債權人應於5日內查報債務人其他可能送達之處所, 以免因未合法送達而無效。 附表 113年度司促字第010705號 利息: 本金 序號 本金 相關債務人 利息起算日 利息截止日 利息計算方式 001 新臺幣17505元 李侑庭 自民國113年08月28日 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12.2%計算之利息 002 新臺幣19794元 李侑庭 自民國113年08月28日 至清償日止 按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
2024-10-05
CHDV-113-司促-10705-20241005-1
支付命令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8050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債 務 人 文俊棨 上列當事人間支付命令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下同)429,506元,及其中4 25,083元自民國113年9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6%計 算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500元整,否則應於本命令 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陳述略以如附件事實欄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嘉義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林美芳 附註: 一、債權人、債務人如於事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勿 庸另行聲請。 三、支付命令不經言詞辯論,亦不訊問債務人,債務人對於債權 人之請求未必詳悉,是債權人、債務人獲本院之裁定後,請 詳細閱讀裁定內容,若發現有錯誤,請於確定前向本院聲請 裁定更正錯誤。 四、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19條規定: 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異議者,支付命令 於異議範圍內失其效力,以債權人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 訴或聲請調解。 前項情形,督促程序費用,應作為訴訟費用或調解程序費用 之一部。
2024-10-04
CYDV-113-司促-8050-20241004-1
支付命令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8037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債 務 人 鄭吉村 上列當事人間支付命令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臺幣(下同)98,412元,及其中㈠6 4,402元自民國113年9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9.45%計 算之利息;㈡32,383元自113年8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15%計算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500元整,否則應於 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陳述略以如附件事實欄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嘉義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林美芳 附註: 一、債權人、債務人如於事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勿 庸另行聲請。 三、支付命令不經言詞辯論,亦不訊問債務人,債務人對於債權 人之請求未必詳悉,是債權人、債務人獲本院之裁定後,請 詳細閱讀裁定內容,若發現有錯誤,請於確定前向本院聲請 裁定更正錯誤。 四、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19條規定: 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異議者,支付命令 於異議範圍內失其效力,以債權人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 訴或聲請調解。 前項情形,督促程序費用,應作為訴訟費用或調解程序費用 之一部。
2024-10-04
CYDV-113-司促-8037-20241004-1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北簡字第6328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官小琪 被 告 徐思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民國113年11月19日上午10時8分在 本庭第1法庭行言詞辯論,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羅富美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 日 書記官 陳鳳瀴
2024-10-03
TPEV-113-北簡-6328-2024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