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簡祥紋

共找到 57 筆結果(第 1-10 筆)

司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97號 聲 請 人 簡祥紋 相 對 人 吳鴻騰 吳鴻銘 吳鴻川 吳欣紜 林明賢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各應給付聲請人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如附表所示之金額, 並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 之利息。   理 由 一、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依第一項及其他 裁判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按   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項、第3項分別 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經本院 113年度訴字第1589號民事判決確定,並命負擔訴訟費用在 案,聲請人所支出訴訟費用合計新臺幣(下同)11,030元, 爰依法聲請本院裁定確定訴訟費用額等語。 三、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計算書,以及地政規費徵收聯 單、戶政規費收據、本院收據等影本各1件為證,本院並依 職權調閱本院113年度訴第1589號民事卷宗審核,經查: ㈠、聲請人(即原告)與相對人(即被告)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 ,經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589號判決確定,並諭知訴訟費用 如附表所示。 ㈡、聲請人於113年5月30日預納謄本費40元、於113年5月30日預 納戶籍謄本費用90元,另於113年8月6日預納裁判費10,900 元,合計11,030元。 ㈢、據上,聲請人得各向相對人吳鴻騰、吳鴻銘、吳鴻川請求給 付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2,758元【計算式:11,030÷4=2,758 ,元以下4捨5入】;聲請人得各向相對人吳欣紜、林明賢請 求給付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919元【計算式:11,030÷12=919 ,元以下4捨5入】,並依首開規定,均自裁定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加給按法定利率即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洪瑞珠                                          附表:             114年度司聲字第97號 編號 當事人姓名 訴訟費用分擔比例 應給付聲請人金額 1 吳鴻騰 4分之1  新臺幣2,758元 2 吳鴻銘 4分之1 新臺幣2,758元 3 吳鴻川 4分之1 新臺幣2,758元 4 吳欣紜 12分之1 新臺幣919元 5 林明賢 12分之1 新臺幣919元 6 簡祥紋 12分之1 --------------

2025-03-17

TNDV-114-司聲-97-20250317-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法官迴避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6號 聲 請 人 林靜平 選任辯護人 洪條根律師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聲請本院法官迴避,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林靜平(下稱聲請人)前因過 失傷害案件,由本院陳姿樺法官審理中,惟陳姿樺法官對證 據取捨有偏頗之虞,聲請人之辯護人爰依法為聲請人聲請法 官迴避等語。 二、按當事人遇法官有前條以外情形,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 虞者,得聲請法官迴避;聲請迴避之原因及前條第2項但書 之事實,應釋明之,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2款、第20條第2項 分別定有明文。而當事人依同法第18條第2款規定聲請法官 迴避,以有具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情形為限,若 僅對於法官之指揮訴訟,或其訊問方法有所不滿,不能指為 有偏頗之虞。又所謂「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係指 以一般通常之人所具有之合理觀點,對於該承辦法官能否為 公平之裁判,均足產生懷疑;且此種懷疑之發生,存有其完 全客觀之原因,而非僅出諸當事人自己主觀之判斷者,始足 當之。至於訴訟上之指揮乃專屬於法院之職權,當事人之主 張、聲請,在無礙於事實之確認以及法的解釋,適用之範圍 下,法院固得斟酌其請求以為訴訟之進行,但仍不得以此對 當事人之有利與否,作為其將有不公平裁判之依據,更不得 以此訴訟之進行與否而謂有偏頗之虞聲請法官迴避(最高法 院79年台抗字第318號判決先例、104年度台抗字第651號裁 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因涉嫌過失傷害案件,為檢察官提起公訴,經本院以1 11年度交易字第24號分案,前由黃逸寧法官、簡祥紋法官獨 任審理,現由陳姿樺法官獨任審理,聲請人就該案車禍肇事 責任,先聲請送國立澎湖科技大學(下稱澎湖科大)鑑定, 經本院准許並送鑑定,嗣聲請人對澎湖科大之鑑定結果不服 ,另聲請送成功大學或汽車工程學會鑑定,該案定於民國11 4年1月7日下午2時30分行審判程序,陳姿樺法官詢問當事人 、辯護人有無證據提出或請求調查後,開始進行證據提示程 序時,聲請人之辯護人以上情聲請法官迴避等情,經本院調 取上開案件卷宗核閱屬實,堪予認定。  ㈡聲請人雖執上情聲請陳姿樺法官迴避,然其所指係對於承審 法官之調查證據取捨有所不滿,並無具體事實足認承審法官 執行職務有偏頗之情形,依一般通常之人所具有之合理觀點 ,亦難因此即認承審法官無法為公平之裁判或有足生不公平 裁判結果之情況,揆諸前揭說明,即與刑事訴訟法第18條第 2款之要件不符,聲請人據以聲請法官迴避,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林新益                 法 官 許家菱                 法 官 張立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並敘明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陳喜苓

2025-01-16

CTDM-114-聲-46-20250116-1

簡抗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變價分割共有物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抗字第13號 抗 告 人 宋金柳 相 對 人 謝清風即柯春在之遺產管理人 柯麗月 柯吉明 陳靜怡 曹積英 柯沛霖 柯美靈 柯美如 柯姿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變價分割共有物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 0月8日本院橋頭簡易庭113年度橋簡字第1027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請求分割高雄市○○區○○段000○000地 號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經本院113年度橋簡字第1027 號裁定(下稱原裁定)命抗告人補繳裁判費,以同區段532- 1地號土地(下稱532-1地號土地)交易價格每平方公尺新臺 幣(下同)37,812元計算訴訟標的價額。惟系爭土地標的價 額應以同區段493地號土地(下稱493地號土地)之取得價格 每平方公尺13,612元計算較為合理,爰提起本件抗告,請求 變更原裁定訴訟標的認定價額等語。 二、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分割共有物涉訟,以原告因分割所受利益 之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2項、第77條之11 分別定有明文。是請求分割共有物之訴,其訴訟標的價額之 計算,應以原告起訴時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為準。所 謂交易價額,應以市價為準。而現行地政機關就不動產之交 易價格已採實價登錄制度,故鄰近不動產於一定期間內所登 錄之交易價格,應趨近於客觀之市場交易價格,可作為核定 訴訟標的價額之基準。 三、經查,抗告人依民法第823條規定,請求本院裁判分割兩造 共有之系爭土地,依上說明,應以抗告人起訴時因分割所受 利益之客觀價額,核定訴訟標的價額。抗告人於民國113年8 月28日起訴(見113年度橋簡字第1027號卷【下稱橋簡卷】 第7頁之收狀戳),而與系爭土地附近之同區段532-1地號土 地,於112年3月5日之交易價格為每平方公尺37,812元等情 ,有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資料、地圖及土地登記公務 用謄本在卷可參(見橋簡卷第23至24頁、限閱卷)。原裁定 以系爭土地與532-1地號土地坐落地點相近,使用分區均為 鄉村區乙種建築用地,兩者條件頗為類似,532-1地號土地 登錄交易價格應能反映系爭土地於起訴時之客觀市場交易價 格,按上開登錄交易價格計算,可知系爭土地於起訴時之市 價應為897,968元【計算式:(268.98平方公尺+194.40平方 公尺)×37,812元/平方公尺×原告系爭土地權利範圍615/12, 000=897,968元(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原裁定據此核 定抗告人應補繳之裁判費,並無不合。抗告意旨雖以系爭土 地交易價額應參照493地號土地之取得價格每平方公尺13,61 2元計算等語,惟抗告人所提出之交易價格係於111年6月作 成,距起訴時已經2年有餘一節,有抗告人檢附之內政部實 價登錄查詢結果附卷可稽,顯不足以反映近來地價波動劇烈 之情況,而難以認定該493地號土地之交易價格即為系爭土 地之客觀價額,此外,抗告人亦未提出系爭土地之鑑價報告 ,證明原裁定核定本件土地之價值有何不當之處,是抗告人 上開主張,尚難憑採。從而,抗告人指摘原裁定關於核定訴 訟標的價額部分不當,求為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謝文嵐                  法 官 簡祥紋                  法 官 吳保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楊惟文

2024-12-31

CTDV-113-簡抗-13-20241231-1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29號 原 告 鄭淑玲 被 告 邢境淵(原名邢豪文)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請求損害賠償(113年度簡上附民字第2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 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9萬7,000元,及自民國113年3月2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 判決。 二、原告主張:引用本院113年度金簡上字4號刑事判決,依民法 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原告所受之損害新臺幣(下 同)39萬7,000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等語。並聲明:如 主文所示。 三、本院之判斷:  ㈠查被告知悉金融機構帳戶為個人信用之表徵,一般人無故取 得他人金融帳戶使用之行徑常與財產犯罪之需要密切相關, 並可預見率爾將個人金融帳戶資料交付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 他人,極可能供詐欺集團作為人頭帳戶使用,並用以匯入詐 欺贓款後,再將詐欺犯罪所得之贓款領出,以作為掩飾犯罪 所得本質及去向之工具,竟仍基於縱有人利用其所提供之金 融帳戶作為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罪工具,亦不違背其本意之   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先於民國110年12 月22日某時,依不詳詐欺集團成員指示,前往中國信託商業 銀行高雄市某分行,將其所申設之帳號000-000000000000號 帳戶(下稱甲帳戶)及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 乙帳戶),設定數個約定轉帳帳戶後,再將上開帳戶之網路 銀行帳號、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等資料提供予該詐欺集團成 員使用,容任該詐欺集團成員藉由上開帳戶遂行詐欺取財及 洗錢犯罪。嗣該詐欺集團成員透過通訊軟體LINE結識原告, 並向其佯稱:可加入智能化量化社區網站操作外匯,須匯款 至指定帳戶即可獲利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而依指示於同 年月24日13時22分轉帳匯款39萬7,000元至甲帳戶後,旋遭 該詐欺集團成員轉匯提領一空等情,業經本院113年度金簡 上字4號刑事判決所認定,並科處被告幫助洗錢罪刑確定, 除有該刑事判決在卷可稽(見簡上附民卷第31-57頁),並 經本院依職權調閱該卷宗審認無誤。是原告援引上開刑事判 決作為本件之主張,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爭執,自應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可採 。  ㈡按因故意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 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共同不法 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 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 184條第1項及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共同侵權行為 ,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於同一之損害,與以條件或原因之行 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權利之目的範圍內,各自分擔實行行 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目的者,仍不失 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結果,連帶負損 害賠償責任。是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其所受之損 害39萬7,000元,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㈢另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5%,復分據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 第203條所規定。本件原告請求被告應給付之上開金額,並 未定有給付之期限,而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係於11 3年2月20日寄存送達被告住所地轄區之高雄市警察局左營分 局啓文派出所(見簡上附民卷第29頁),並於同年3月1日發 生送達效力,是原告併請求被告應給付自113年3月2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遲延利息,核無不合,亦應 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39萬 7,000元,及自113年3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 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免徵裁判費,復無其他訴訟費用 支出,無庸為訴訟費用負擔諭知,附此敘明。 六、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謝文嵐                   法 官 簡祥紋                   法 官 陳淑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蔣禪嬣

2024-12-31

CTDV-113-簡上附民移簡-129-20241231-1

重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重訴字第64號 原 告 高雄市茄萣區農會 法定代理人 顏江漢 訴訟代理人 呂郁斌律師 被 告 邱銘亮 邱宗仁 邱榮章 邱侯美津 邱偉哲 邱偉勝 邱偉峰 上7 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張文嘉律師 被 告 林志盈 林岳慈即林冠志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4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高雄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應依如附圖一 及附表二所示方式分割,兩造各分得如附表二所示土地。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如附表一所示原應有部分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該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 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事人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 5條第1項第2、5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時聲明:「兩造所 共有之高雄市○○區○○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下分稱257、 258、259地號土地)准予合併分割,分割方案如附圖所示( 面積以本院實測為準)A部分分歸原告所有,其餘部分依各 共有人應有部分分歸各共有人單獨所有或依其意願保持共有 。」,嗣後撤回對林冠志之訴,並追加李芳玲、林品稼、林 岳慈為被告及辦理繼承登記之請求,嗣再撤回對林煌燦、黃 昌展、黃端民、謝宜靜、林吟珍、李界賢、李芳玲、林品稼 之訴及分割258地號土地之請求,嗣因林冠志之應有部分, 已由繼承人林岳慈單獨繼承,原告變更聲明為:「㈠兩造所 共有257地號土地准予分割,分割方案如高雄市路竹地政事 務所(下稱路竹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7月19日(方案一)土 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一)及附表二所示。㈡兩造所共有2 59地號土地准予分割,分割方案如附圖一及附表二所示。」 ,核其所為訴之變更,其基礎事實同一,並追加必須合一確 定之被告,與上開規定相符,爰予准許。 二、被告林志盈、林岳慈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 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257、259地號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為兩造所 共有,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所示。系爭土地並無不能分割之情 形,亦未定有不分割之特約,因兩造不能達成分割協議,爰 依民法第823條規定訴請分別原物分割系爭土地,分割方案 如附圖一及附表二(下稱分割方案一)所示,並聲明:㈠兩 造所共有257地號土地准予按分割方案一分割。㈡兩造所共有 259地號土地准予按分割方案一分割。  二、被告等則各以:  ㈠被告邱銘亮、邱宗仁、邱榮章、邱侯美津、邱偉哲、邱偉勝 、邱偉峰(下稱被告邱銘亮等7人):不同意原告提出之分 割方案一,系爭土地應依路竹地政事務所113年7月19日(方 案二)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二)及附表三方式分割( 下稱分割方案二)。  ㈡被告林志盈:同意分割系爭土地,分割方法如分割方案二。 ㈢被告林岳慈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權利範圍均如附表一所示,兩造就 系爭土地並無分管或分割協議,亦無不能分割之情事存在。 四、本件爭點如下:   本件原告請求分割系爭土地有無理由?如有理由,應採何種 分割方法始為適當? 五、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請求裁判分割系爭土地,為有理由:   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 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 此限;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 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 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為裁判分割,民法 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原告 主張系爭土地共有情形及應有部分如附表一所示,有系爭土 地登記及異動索引查詢資料在卷可稽(重訴卷二第71-122頁 )。又系爭土地位於高雄市茄萣區,坐落於都市計畫外,使 用分區均為一般農業區,使用地類別均為養殖用地,非屬農 業發展條例(下稱農發條例)第3條第11款所稱之耕地,路 竹地政事務所111年2月14日高市地路○○○00000000000號函在 卷可參(審重訴卷第271-272頁)。兩造間復無不分割之特 約,系爭土地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情形,為兩造所 不爭執,因兩造無法達成分割協議,是原告本於共有人之資 格,訴請裁判分割系爭土地,於法自屬有據。  ㈡關於系爭土地應如何分割及分割方法,茲論述如下:  ⒈按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 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 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 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 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 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 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 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民法第824條第2項、第3項、第4 項定有明文。共有人因共有物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而 提起請求分割共有物之訴,又請求分割共有物之訴,應由法 院依民法第824條命為適當之分配,不受任何共有人主張之 拘束,即不得以原告所主張分割方法之不當,遽為駁回分割 共有物之訴之判決(最高法院49年台上字第2569號判決先例 意旨參照)。另共有物分割之方法,應由法院斟酌當事人之 聲明、各共有人之意願、利害關係、共有物之性質、利用價 值、使用現況、分割後之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 事而決之,始能謂公平適當之分配。  ⒉經查,257地號土地在北(面積55,932.94平方公尺)、259地 號土地在南(面積47,673.12),2筆土地間有同段258地號 土地(現為水路)相隔,均略呈西北至東南走向,現為廢棄 魚塭,無人占有使用,其上遺有打氣機,257地號土地隔成7 處魚塭,259地號土地隔成6處魚塭。257地號土地上魚塭之 間留有私設道路相通,259地號土地上魚塭僅有田埂可通行 。兩地之間另有私設道路,往東可連接公路,此經本院會同 兩造履勘現場明確,有勘驗筆錄、現場照片等存卷可參(重 訴卷一第463-479頁),上開事實堪以認定。  ⒊被告雖抗辯原告是因為拍賣而加入共有,其承買土地時,就 知道有共有情形,應考慮風險。被告等人從過去祖先下來就 耕作魚塭,依方案二分割對被告等人較為方便。被告當初有 邀原告一起出租給別人,但是原告不同意,所以有畫出之一 部分給原告使用,剩下的部分被告自己出租給別人,畫出的 部分比較接近方案二等語(重訴卷二第196-197頁),惟經 原告否認,且被告對於系爭土地兩造間無分管協議及原告曾 對承租人提起返還土地予全體共有人一節不爭執(重訴卷二 第495頁),可證兩造就系爭確無有分管協議存在,被告上 開所辯不可採。基此,原告雖因法院拍賣而取得應有部分, 亦無被告所辯應承擔之風險可言,併此敘明。    ⒋原告主張採方案方案一,被告邱銘亮等7人及被告林志盈均主 張採分割方案二。經查,依分割方案一,原告可分得附圖一 所示A、A1部分,被告邱銘亮可分得附圖一B、B1部分,被告 邱宗仁、邱榮章、邱侯美津、邱偉哲、邱偉勝、邱偉峰、林 志盈、林岳慈等8人(下稱被告邱宗仁等8人)可分得附圖一 所示C、C1;依分割方案二,原告可分得附圖二所示A、D, 被告邱明亮分得附圖二所示B、E部分,被告邱宗仁等8人可 分得附圖二所示C、F,有附圖一、二在卷可參(重訴卷二第 11、13頁)。另查257地號土地在北、259地號土地在南,以 現為水路之同段258地號土地相隔,依附圖一、二之比例尺 (1:2000)換算,258地號土地寬度約為18公尺,足徵系爭 土地相當鄰近,如兩造就257、259地號土地分得之位置越靠 近且地形越方正而相似,越能有助於各共有人分得之土地將 來統籌利用。依此原則,比較分割方案一、二各共有人分得 位置,兩造依分割方案一分得之土地位置均較依分割方案二 分得之土地位置較為靠近且地形較為相似,故應以分割方案 一為當。綜合以觀,採分割方案一分割系爭土地,對兩造原 有之權益影響最小且符合公平原則,原告主張採分割方案一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㈢末按以原物為分配時,倘分得價值較高及分得價值較低之共 有人均為多數時,該每一分得價值較高之共有人即應就其補 償金額對於分得價值較低之共有人全體為補償,並依各該短 少部分之比例,定其給付金額,方符共有物原物分割為共有 物應有部分相互移轉之本旨(最高法院85年台上字第2676號 判決意旨參照)。本院審酌兩造分得土地之面積,與原應有 部分比例相當,分得土地位置亦無明顯價值高低之差,兩造 亦未主張找補,爰不命兩造另為找補,併此敘明。  ㈣末按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割 而受影響,但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者,其權利 移存於抵押人或出質人所分得之部分;前項但書情形,於以 價金分配或以金錢補償者,準用第881條第1項、第2項或第8 99條第1項規定,民法第824條之1第2項第3款、第3項定有明 文。又訴訟之結果,於第三人有法律上利害關係者,法院得 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相當時期,將訴訟事件及 進行程度以書面通知該第三人,民事訴訟法第67條之1第1項 亦有明文。查被告邱榮章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設定抵押權, 本院已對抵押權人高雄市興達區漁會,為訴訟告知而未參加 (審重訴卷第223-224、261頁),揆諸前揭規定,其僅得依 民法第881條第1項、第2項或第899條第1項之規定行使權利 ,附此敘明。 六、綜上所述,原告請求就系爭土地為裁判分割,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至分割方法,經本院斟酌兩造之意見、利害關係, 及系爭土地之性質、使用現狀、所提分割方案之優劣及公平 性、相關法令限制等情,認系爭土地以如附圖一及附表二所 示分割方法分配予各共有人,為公平適當,爰諭知如主文第 1項所示。 七、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本院審酌共有物分割訴訟,其分割結果對於兩造均屬有利 ,逕由敗訴當事人負擔全部訴訟費用顯失公平,再參以兩造 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之比例,即斟酌本件為分割共有物之性 質,而由兩造各依如附表一所示原應有部分比例負擔,始屬 公允,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八、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簡祥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儀庭 附圖一:高雄市○○地○○路○地○○○○○○○○○號民國11     3年6月5日路法土字第19600號複丈成果圖(方案一)。 附圖二:高雄市○○地○○路○地○○○○○○○○○號民國11     3年6月5日路法土字第19600號複丈成果圖(方案二)。                  附表一:共有人持分表 編號 共有人 權利範圍 257地號土地 259地號土地 0 高雄市茄萣區農會 120分之28 164分之28 0 邱銘亮 240分之21 328分之21 0 邱宗仁 240分之21 328分之21 0 邱榮章 120分之7 164分之7 0 林志盈 120分之30 164分之60 0 邱侯美津 120分之28 0 邱偉哲 492分之28 0 邱偉勝 492分之28 0 邱偉峰 492分之28 00 林岳慈 120分之6 164分之20           附表二:分割方案一 共有人 分得位置暫編地號 分得位置代號 分得面積(㎡) 權利範圍 高雄市茄萣區農會(即原告) 000(0) A 13,051.02 1分之1 000(0) A1 8,139.32 1分之1 邱銘亮 000(0) B 4,894.13 1分之1 000(0) B1 3,052.24 1分之1 邱宗仁、邱榮章、林志盈、邱侯美津、林岳慈 000 C 37,987.79 依下列比例維持共有 邱宗仁 163分之21 邱榮章 163分之14 林志盈 163分之60 邱侯美津 163分之56 林岳慈 163分之12 邱宗仁、邱榮章、林志盈、邱偉哲、邱偉勝、邱偉峰、林岳慈 000 C1 36,481.56 依下列比例維持共有 邱宗仁 251分之21 邱榮章 251分之14 林志盈 251分之120 邱偉哲 753分之56 邱偉勝 753分之56 邱偉峰 753分之56 林岳慈 251分之40 附表三:分割方案二 共有人 分得位置暫編地號 分得位置代號 分得面積(㎡) 權利範圍 高雄市茄萣區農會(即原告) 000 A 13,051.02 1分之1 000 D 8,139.32 1分之1 邱銘亮 000(0) B 4,894.13 1分之1 000(0) E 3,052.24 1分之1 邱宗仁、邱榮章、林志盈、邱侯美津、林岳慈 000(0) C 37,987.79 依下列比例維持共有 邱宗仁 163分之21 邱榮章 163分之14 林志盈 163分之60 邱侯美津 163分之56 林岳慈 163分之12 邱宗仁、邱榮章、林志盈、邱偉哲、邱偉勝、邱偉峰、林岳慈 000(0) F 36,481.56 依下列比例維持共有 邱宗仁 251分之21 邱榮章 251分之14 林志盈 251分之120 邱偉哲 753分之56 邱偉勝 753分之56 邱偉峰 753分之56 林岳慈 251分之40

2024-12-31

CTDV-111-重訴-64-20241231-2

簡上附民移簡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附民移簡字第130號 原 告 賴瑩珊 被 告 邢境淵(原名邢豪文)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請求損害賠償(113年度簡上附民字第33號),經本院刑事庭裁 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7萬8,000元,及自民國113年2月28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 判決。 二、原告主張:引用本院113年度金簡上字4號刑事判決,依民法 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原告所受之損害新臺幣(下 同)27萬8,000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等語。並聲明:如 主文所示。 三、本院之判斷:  ㈠查被告知悉金融機構帳戶為個人信用之表徵,一般人無故取 得他人金融帳戶使用之行徑常與財產犯罪之需要密切相關, 並可預見率爾將個人金融帳戶資料交付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 他人,極可能供詐欺集團作為人頭帳戶使用,並用以匯入詐 欺贓款後,再將詐欺犯罪所得之贓款領出,以作為掩飾犯罪 所得本質及去向之工具,竟仍基於縱有人利用其所提供之金 融帳戶作為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罪工具,亦不違背其本意之   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先於民國110年12 月22日某時,依不詳詐欺集團成員指示,前往中國信託商業 銀行高雄市某分行,將其所申設之帳號000-000000000000號 帳戶(下稱甲帳戶)及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 乙帳戶),設定數個約定轉帳帳戶後,再將上開帳戶之網路 銀行帳號、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等資料提供予該詐欺集團成 員使用,容任該詐欺集團成員藉由上開帳戶遂行詐欺取財及 洗錢犯罪。嗣該詐欺集團成員暱稱「玉婷」之人透過通訊軟 體LINE結識原告,並向其佯稱:可小額投資,並可正常獲利 云云,致原告陷於錯誤,而依指示於110年12月28日12時19 分許臨櫃匯款27萬8,000元至甲帳戶後,旋遭該詐欺集團成 員轉匯提領一空等情,業經本院113年度金簡上字4號刑事判 決所認定,並科處被告幫助洗錢罪刑確定,除有該刑事判決 在卷可稽(見簡上附民卷第13-38頁),並經本院依職權調 閱該卷宗審認無誤。是原告援引上開刑事判決作為本件之主 張,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爭執,自應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可採。  ㈡按因故意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 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共同不法 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 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 184條第1項及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共同侵權行為 ,係指數人共同不法對於同一之損害,與以條件或原因之行 為。加害人於共同侵害權利之目的範圍內,各自分擔實行行 為之一部,而互相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目的者,仍不失 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結果,連帶負損 害賠償責任。是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其所受之損 害27萬8,000元,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㈢另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5%,復分據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 第203條所規定。本件原告請求被告應給付之上開金額,並 未定有給付之期限,而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係於11 3年2月17日寄存送達被告住所地轄區之高雄市警察局左營分 局啓文派出所(見簡上附民卷第7頁),並於同年月27日發 生送達效力,是原告併請求被告應給付自113年2月28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遲延利息,核無不合,亦應 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侵權行為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27萬 8,000元,及自113年2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免徵裁判費,復無其他訴訟費用 支出,無庸為訴訟費用負擔諭知,附此敘明。 六、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謝文嵐                   法 官 簡祥紋                   法 官 陳淑卿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蔣禪嬣

2024-12-31

CTDV-113-簡上附民移簡-130-20241231-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30號 抗 告 人 即聲請人 蘇得興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陳貞伶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抗告人對於本 院於民國113年12月18日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應徵抗告費新臺幣1 ,000元。因抗告人尚未繳納,茲限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 向本院如數繳納,逾期未繳,即駁回其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簡祥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儀庭

2024-12-31

CTDV-113-聲-130-20241231-2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644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潘麗玉 上訴人與被上訴人蘇德銘間因113年度訴字第644號清償債務事件 ,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3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到院 。查本件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800,000元,應徵第二審裁 判費13,050元,未據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 規定,限上訴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逕向本院補繳,逾期不 繳,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簡祥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儀庭

2024-12-27

CTDV-113-訴-644-20241227-2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除字第294號 聲 請 人 龐書賢 聲請人聲請宣告證券無效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股票無效。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如附表所示之股票遺失,前經聲 請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76號公示催告,並經聲請人聲請 於民國113年7月31日公告於本院網站,現申報權利期間已滿 ,無人申報權利及提出原股票,為此聲請宣告該股票無效。 二、按公示催告,聲請人得於申報權利之期間已滿後3個月內, 聲請為除權判決,民事訴訟法第545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經查,如附表所示之股票,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76號 公示催告在案,且定申報權利期間為自上開催告開始公告於 法院網站之日起3個月內,經聲請人聲請已於113年7月31日 公告於本院網站等情,業據聲請人提出本院網站公告全文1 紙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公示催告卷,經核屬實, 則至113年10月31日為止已滿3個月之申報權利期間,迄今無 人申報權利,是聲請人之聲請應予准許。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第549條之1,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簡祥紋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儀庭 附表: 編號 發  行  公  司 股 票 號 碼 種類 張數 股數 001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087 NX 1924132 7 股票 1 427 002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088 NX 1962805 9 股票 1 351

2024-12-26

CTDV-113-除-294-20241226-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84號 原 告 郭仲倫 被 告 郭書瑞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應依如附圖及附表 所示方式分割,兩造各分得如附表所示土地。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如附表所示原應有部分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 為兩造所共有,應有部分各2分之1。系爭土地並無不能分割 之情形,亦未定有不分割之特約,因兩造不能達成分割協議 ,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訴請分割系爭土地,分割方法 以高雄市政府地政局旗山地政事務所(下稱旗山地政事務所 )收件日期民國113年9月25日旗法土字第63000號土地複丈 成果圖(下稱附圖)及附表所示,並聲明:兩造共有系爭土 地,如附圖中A區域分割為原告所有,附圖中B區域分割為被 告所有。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 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 在此限;共有人相同之數不動產,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共有 人得請求合併分割,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5項分別 定有明文。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應有部分比例如附表所示 ,為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乙節,有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在卷 可稽。再系爭土地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之情事,亦 未經兩造以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兩造迄言詞辯論終結前 復未能達成協議分割之共識,原告請求分割系爭土地,應予 准許。  ㈡次按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 不能協議決定,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 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 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 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 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 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受分配,或不 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以原物為分配 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有物之一部分 仍維持共有,民法第824條第1項至第4項分別定有明文。準 此,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原則上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 以原物分配如有事實或法律上之困難,以致不能依應有部分 為分配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其餘共有人則受原 物分配者之金錢補償;或將原物之一部分分配予各共有人, 其餘部分則變賣後將其價金依共有部分之價值比例妥為分配 ;或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且應斟酌共有物 之性質、價格、使用情形、利用效益,及共有人之意願、利 害關係、全體利益等為適當之分割,不受共有人所主張分割 方法之拘束(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432號判決意旨參照 )。  ㈢經查,系爭土地依原告所提分割方案,經本院囑託旗山地政 事務所於113年11月4日測量後提出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圖 )到院,依附圖所示系爭土地兩面臨路,有航照圖、現場照 片在卷可參,本院審酌原告分割方案,使兩造分得之土地均 臨路且地形尚稱方正。是原告分割方案,兼顧公平性,並可 充分發揮土地之經濟價值。本院參酌系爭土地地形、道路位 置、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利益等情,認原告分割方案兼顧 共有人間利益之公平,爰採為系爭土地之分割方法。  ㈣末按以原物為分配時,倘分得價值較高及分得價值較低之共 有人均為多數時,該每一分得價值較高之共有人即應就其補 償金額對於分得價值較低之共有人全體為補償,並依各該短 少部分之比例,定其給付金額,方符共有物原物分割為共有 物應有部分相互移轉之本旨(最高法院85年台上字第2676號 判決意旨參照)。本院審酌兩造分得土地之面積,與原應有 部分比例相當,分得土地位置亦無明顯價值高低之差,兩造 亦未主張找補,爰不命兩造另為找補,併此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請求裁判分割系爭土地,分割方法為以如附 圖及附表所示方式分割,應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 示。 六、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本院審酌共有物分割訴訟,其分割結果對於兩造均屬有利 ,逕由敗訴當事人負擔全部訴訟費用顯失公平,再參以兩造 就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之比例,即斟酌本件為分割共有物之性 質,而由兩造各依如附表所示原應有部分比例負擔,始屬公 允,爰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簡祥紋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陳儀庭 附圖:高雄市政府地政局旗山地政事務所收件日期民國113年9月 25日旗法土字第63000號土地複丈成果圖。 附表: 分割前 分割後 共有人 原應有部分 分得位置 附圖編號 分得面積 (平方公尺) 郭仲倫 (即原告) 2分之1 A【暫編地號702】 1218.305 郭書瑞 2分之1 B【暫編地號702⑴】 1218.305

2024-12-26

CTDV-113-訴-684-202412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