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許展源

共找到 8 筆結果(第 1-8 筆)

交易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交易字第49號 公 訴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許展源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 422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許展源於民國113年6月2日2時許,在屏東縣○ ○鄉○○路00號之住處內,飲用威士忌約50毫升後,明知飲酒 後已達不得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程度,仍駕駛車牌號碼000- 0000號自用小客車自住處離去,嗣於同日5時21分許,駕駛 本案汽車途經屏東縣屏東市民生路,由東往西方向行駛,本 應注意車前狀況,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而依該時並 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適告訴人林宗富(下 簡稱告訴人)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亦沿屏 東縣屏東市民生路東往西方向行駛,亦疏未注意行駛同向二 車道及劃設快慢車道分隔線之道路,行經行車管制號誌交岔 路口,不得跨越禁止變換車道線進入內側車道,作變換車道 ,2車因而發生碰撞,致告訴人受有頭部外傷、臉部撕裂傷 約4公分、四肢及背部擦挫傷、頸部拉傷及左腳挫傷、左下 正中門齒及側門牙牙冠裂等傷害,嗣經員警到場處理,並對 許展源施以酒精濃度測試,測得其呼氣中酒精濃度達每公升 0.6毫克(所涉公共危險部分,另經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為緩起訴處分確定)。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 過失傷害罪嫌,並應依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加重其 刑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得撤回 其告訴;其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 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被訴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認被告 係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依同法第287條之 規定,須告訴乃論。茲因被告與告訴人業於本院準備程序中 當庭和解,且經告訴人具狀撤回告訴等情,此有和解筆錄、 撤回告訴狀在卷可稽,揆諸前揭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 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蔡佰達、賴以修提起公訴,檢察官林宜潔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鈴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孫秀桃

2025-03-10

PTDM-114-交易-49-20250310-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恐嚇取財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1496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范富凱 潘瑞駿 黃柏華 上列被告等因恐嚇取財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少連 偵字第29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丙○○共同犯恐嚇取財罪,處有期徒刑捌月。扣案如附表編號2所 示之物沒收之。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肆萬元沒收之,於全部或 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庚○○共同犯恐嚇取財罪,處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扣案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物其中新臺幣陸萬 元部分沒收之。 戊○○共同犯恐嚇取財罪,處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扣案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物沒收之。   犯罪事實 丙○○、庚○○、戊○○及少年陳○宇(民國00年0月生,真實姓名年籍 資料詳卷,另由本院少年法庭審理)為朋友關係,緣丙○○與乙○○ 因故而發生賠償金糾紛,詎丙○○、庚○○、戊○○及少年陳○宇竟意 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共同基於剝奪行動自由及恐嚇取財、恐嚇 得利之犯意聯絡,先由丙○○、庚○○夥同數名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 年人於民國111年6月29日10時30分許,在新北市○○區○○路0段000 號本院三重簡易庭外,圍堵乙○○,向其索取賠償金新臺幣(下同 )200萬元,並不讓其離去。嗣經乙○○友人丁○○居中協調與其等 相約訂於同(29)日22時許,在新北市○○區○○路000巷00號冠育 禮儀公司協商,另要求屆時同意交付30萬元,始讓乙○○離去。之 後丙○○、庚○○、戊○○夥同數名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於111年6 月29日晚間某時許,承接上開犯意,至上址冠育禮儀公司處,而 乙○○及其父甲○○於翌(30)日0時30分許到場,因乙○○僅籌得10 萬元,引發庚○○不滿,徒手毆打乙○○,致其受有臉部瘀腫傷之傷 害(傷害部分未據告訴),復由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男子持槍抵住 乙○○頸部,向乙○○恫稱:「你是不是沒吃過子彈」、「如果不配 合就開槍了」等語,而以此強暴方法及在場人數優勢,剝奪乙○○之 行動自由,同時要求乙○○拿出30萬元與前開賠償金200萬元,致使 甲○○及乙○○均心生畏懼,甲○○遂將上開籌得之10萬元交付丙○○, 餘款20萬則限甲○○於當(30)日12時前至新北市○○區○○○街000巷 0號全家便利商店板橋僑二店前交付。至有關賠償金200萬元部分 ,其等則分別迫使乙○○、甲○○當場各簽立80萬元及120萬元現金 保管條2張(下稱本案保管條)後交付給丙○○。嗣丙○○及真實姓 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於30日3時許,承接上開犯意,強押乙○○共乘 白色車牌號碼不詳之自用小客車至新北市○○區○○○街000巷0號3樓 之丙○○租屋處,且不得離開,期間有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向 乙○○恫稱:「如果跑掉的話,要打斷你的腿」等語,以此方式剝 奪乙○○之行動自由。嗣於同日12時許,甲○○主動向警方求助成立 專案小組,另丙○○指示戊○○前往上址全家便利商店板橋僑二店前 向甲○○拿取前開餘款20萬時,甲○○即告知戊○○未見乙○○不願交付 餘款,丙○○及庚○○再指示少年陳○宇將乙○○帶出與其父甲○○碰面 ,後戊○○、陳○宇即經現場埋伏員警當場逮捕,再循線拘提丙○○ 及庚○○,而查獲上情。   理 由 一、對於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3人於本院審理時均坦承不諱 ,核與證人即同案少年陳○宇於警詢及訊問時證述相符,亦 與證人即告訴人乙○○於警詢及偵查中證述、證人即被害人甲 ○○於警詢時證述均相符,且有甲○○駕駛之8659-LC號車輛及 現場照片(少連偵卷第233頁)、案發現場監視器畫面翻拍 照片(少連偵卷第234至235頁)、查獲現場、扣押物及犯嫌 照片(少連偵卷第236至241頁)、被告戊○○手機通話紀錄翻 拍照片(少連偵卷第236頁)、乙○○與甲○○之對話紀錄手機 翻拍照片(少連偵卷第242頁)、被告丙○○手機內乙○○簽立 本票影片之翻拍照片(少連偵卷第242至244頁)、被告戊○○ 與群組「駿鑫組」之對話紀錄手機翻拍照片(少連偵卷第24 4至245頁)、少年陳○宇與暱稱「綸」之對話紀錄手機翻拍 照片(少連偵卷第246頁)、同案被告許展源與暱稱「Huang Bohua」之對話紀錄手機翻拍照片(少連偵卷第249至248頁 )、被告丙○○手機影片翻拍照片(少連偵卷第248至249頁)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板橋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 表2份(少連偵卷第103至107、109至115頁)、新北市政府 警察局板橋分局113年8月16日新北警板刑字第1133814361號 函及所附被告丙○○手機翻拍照片、手機內影片翻拍錄影檔案 (本院卷第165至176頁、光碟袋)附卷可參,另經本院調取 本院112年度少護執字第64號卷宗少年陳○宇全卷資料(含11 1年度少調字第1397號),並有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可佐, 足認被告3人自白與事實相符,應堪採信。本案事證明確, 被告3人犯行堪以認定,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一)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 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 第2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被告3人為本案行為後,刑法於1 12年5月31日經總統公布增訂刑法第302條之1,並於同年0 月0日生效,其中增定之刑法第302條之1第1項為「犯前條 第1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一百萬元以下罰金:一、3人以上共同犯之 。二、攜帶兇器犯之。三、對精神、身體障礙或其他心智 缺陷之人犯之。四、對被害人施以凌虐。五、剝奪被害人 行動自由7日以上。」是修正後增訂加重要件並提高法定 刑度,對於整體刑罰權規範內容已有利或不利之影響。而 本件被告3人所為之本案犯行係三人以上共同犯之,此部 分依上開增定後規定,即成立刑法第302條之1第1項之加 重條件,經比較新舊法結果,修正後之規定對於被告3人 並非有利,依刑法第2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適用被告3人 行為時之規定處罰,合先敘明。 (二)按刑法第346條第1項之恐嚇取財罪,係指以恐嚇之方法, 迫使被害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而言。而同法第302 條第1項之罪所稱之非法方法,已包括強暴、脅迫或恐嚇 等一切不法手段在內,且該罪既係以私行拘禁為其非法剝 奪人行動自由之例示,在性質上自須被害人行動自由被剝 奪已持續相當之時間,始足當之。因之,如行為人係基於 恐嚇取財之單一犯罪目的,而以恐嚇之手段脅迫被害人將 其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否則不讓離去。縱被害人於將 其物交付之前,因畏懼不敢離去,致其行動自由僅遭受短 瞬影響,並無持續相當時間遭受剝奪者,乃屬於上開恐嚇 取財行為之當然結果,應僅論以刑法第346條第1項之罪, 無另成立刑法第302條第1項之罪之餘地(最高法院89年度 臺上字第906號判決意旨參照)。準此,倘於恐嚇取財過 程中,另已持續相當時間剝奪被害人之行動自由,而非僅 係短暫時間影響者,即應另論以妨害自由罪。被告3人對 乙○○、甲○○為恐嚇取財犯行後,亦有將乙○○強押帶至被告 丙○○上開租屋處之情形,期間長達約10多小時之久,則乙 ○○之行動自由顯非僅短暫影響,而係有持續相當時間遭剝 奪,顯非單純恐嚇取財之部分行為,亦應構成刑法第302 條第1項之罪。 (二)核被告3人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02條第1項之剝奪他人行 動自由罪及同法第346條第1項之恐嚇取財罪(現金10萬元 部分)、第346條第2項之恐嚇得利罪(本案保管條部分) 。公訴意旨漏未就本案保管條部分論以恐嚇得利罪,尚有 誤會,對被告3人防禦權不生影響,亦無須變更起訴法條 。又刑法第302條第1項之罪,與同法第304條第1項及同法 第305條之罪,所保護之法益均為被害人之自由,剝奪人 之行動自由罪,不外以強暴脅迫為手段,且較他罪為重, 縱其目的在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他人行使權利或恐嚇他人 ,仍應逕依刑法第302條第1項論處,無適用同法第304條 、第305條之餘地(最高法院76年度台上字第3511號判決 意旨參照)。查被告3人均基於同一犯意,於密接時間內 ,先後向乙○○、甲○○要求交付10萬元、開立本案保管條之 恐嚇取財及恐嚇得利之行為,乃基於單一行為決意,各行 為間之獨立性極為薄弱,顯係出於同一犯罪之目的,均侵 害同一法益,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在時間差距上難以強 行分開,應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 予以評價,屬接續犯,應僅論以一恐嚇取財罪。又上開過 程中被告3人所為之恐嚇行為、使人行無義務之事之強制 行為,應為被告3人於剝奪乙○○行動自由及對乙○○、甲○○ 為恐嚇取財之歷程中所包括評價,依據上開說明,均不另 論罪,附此敘明。 (三)又被告3人以一行為同時對乙○○、甲○○為剝奪他人行動自 由、恐嚇取財、恐嚇得利之行為,係基於同一犯罪目的所 為,且於犯罪時間上緊密相接,犯罪行為具有同一性,為 一行為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 定,從一重論以恐嚇取財罪。    (四)被告3人間就上開犯行,與共犯少年陳○宇間,均有犯意聯 絡及行為分擔,應論以共同正犯。 (五)至公訴意旨認應以兒童及少年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 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規定加重其刑云云,然少年陳○宇於 另案調查中供稱:其跟被告丙○○是打球認識的,有一段時 間因丙○○入監而失聯,後來他出來後有聯絡,我不是他的 小弟等語(見本院少調卷第276頁),故可認被告丙○○與 陳○宇並非熟識,或有何特殊交情,核與被告丙○○於本院 審理時供稱:其不知陳○宇為未成年等語相符(見本院卷 第258頁)。另被告戊○○亦供稱:我跟陳○宇認識沒有很久 ,我不知道他當時是16歲,是他剛好在旁邊就跟我去而已 等語,被告庚○○供稱:我不認識陳○宇,也不知道他是未 成年等語(見本院卷第259頁),故被告戊○○與庚○○與陳○ 宇亦非熟識。綜上,本案並無證據證明被告3人知悉陳○宇 於案發時為未滿18歲之人,故自無從依上開規定加重其刑 ,公訴意旨尚無可採。 (六)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3人僅因被告丙○○前 與乙○○有糾紛,即為圖不法利益,對乙○○及甲○○為恐嚇取 財犯行,恫嚇乙○○及甲○○交付金錢及簽立現金保管條,造 成乙○○及甲○○心生畏懼,且乙○○行動自由遭受剝奪,罔顧 他人生命身體安全,所為漠視法紀,應予非難。另參以被 告丙○○為主謀,參與本案犯行程度較重,被告庚○○及戊○○ 參與程度則次之。惟念被告3人於本院審理時已知坦承犯 行,且取得乙○○及甲○○之諒解不再追究,犯後態度尚可。 兼衡被告3人之素行、犯罪動機、目的、手段、分工方式 ,暨其等所述之智識程度、生活經濟狀況(見本院卷第26 5至266頁)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就 被告庚○○、戊○○部分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 (一)扣案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物,為被告戊○○所有且有用於本 案中通知被告庚○○使用等情,此有該手機翻拍照片附卷可 參(見少連偵卷第236頁),足認與本案犯行有關聯,為 被告戊○○所有供犯罪所用之物,應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前 段宣告沒收。 (二)扣案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物,為被告丙○○所有且內含有強 迫乙○○及甲○○簽立現金保管條之檔案內容,此有該手機翻 拍照片附卷可參(見少連偵卷第242至243頁、本院卷第16 5至176頁),足認與本案犯行有關聯,為被告丙○○所有供 犯罪所用之物,應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宣告沒收。 (三)就本案犯罪所得10萬元部分,被告丙○○供稱其有取得,並 將6萬元交給被告庚○○等語(見本院卷第257頁),被告庚 ○○則供稱扣案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物其中6萬元是其跟丙○○ 所借的,剩下22000元則是其自己的錢等語(見本院卷第1 97頁),故被告丙○○仍實際取得保有犯罪所得4萬元,未 據扣案,就此部分並未合法發還被害人,屬被告丙○○之犯 罪所得,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之規定宣 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 其價額。另就扣案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物,其中6萬元部分 亦為本案犯罪所得,且為被告庚○○所實際持有,亦應依上 開規定宣告沒收。至如附表編號3所示剩餘22000元部分, 尚無證據足認為本案犯罪所得,則無從宣告沒收,至被告 庚○○供稱同意此部分均返還給被害人等情,應由檢察官於 執行時另行審酌處理。又就本案犯罪所得即本案保管條部 分,未據扣案,且依被告庚○○供稱其有在丙○○租屋處找到 本案保管條,並交付給員警等語(見本院卷第196頁), 經本院函詢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板橋分局據覆略以:本案當 時並未查獲本案保管條,若被告庚○○事後有提供,應已補 充資料予承辦檢察官等語,此有該局113年10月7日新北警 板刑字第1133830736號函及所附職務報告在卷可參(見本 院卷第209至211頁),而本案並未查扣本案保管條,亦無 證據證明仍由被告3人所持有中或現仍存在,衡情已無相 當財產上之價值,應無刑法上重要性,實無須宣告沒收或 追徵。至本案其餘扣案物部分,均無證據證明與本案犯行 有何關聯,均無須宣告沒收,附此說明。 (四)另被告犯罪所得沒收後,第三人對沒收標的之權利或因犯 罪而得行使之債權均不受影響,且沒收物、追徵財產,於 裁判確定後1年內,權利人得聲請發還,刑法第38條之3第 2項及刑事訴訟法第47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故被告3人 之犯罪所得依本判決沒收或追徵價額後,被害人得於判決 確定後1年內向檢察官聲請發還本案之犯罪所得,併此敘 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依刑事判決精簡 原則,僅記載程序法條文),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己○○提起公訴,檢察官王江濱、己○○到庭執行職務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 法 官 王國耀                     法 官 林翠珊                     法 官 呂子平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 ,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 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周品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46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恐嚇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萬元以下罰金 。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02條 私行拘禁或以其他非法方法,剝奪人之行動自由者,處5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 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1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扣案物 備註 1 IPHONE 13白色手機1支 被告戊○○所有之物。 2 OPPO手機1支 被告丙○○所有之物。 3 現金新臺幣82000元 被告庚○○所有之物,其中6萬元為本案犯罪所得應予沒收。

2025-02-18

PCDM-112-訴-1496-20250218-1

交簡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交簡字第2211號 公 訴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孫東源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緝 字第605號),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原 案號:113年度審交訴字第94號),裁定改依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   主 文 孫東源犯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罪,處 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孫東源於民國109年6月18日7時36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 000號自用小客車(車主為詹家銓,下稱甲車)沿高雄市楠 梓區朝明路由北往南行駛,並闖紅燈駛入該路段與楠都東街 口,適蔡淑娟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楠都 東街東往西方向至該處,兩車因而發生碰撞,致蔡淑娟人車 倒地,受有頭部損傷、臉部挫傷、右側踝部及膝部挫擦傷、 顏面挫擦傷之傷害(孫東源所涉過失傷害部分業經撤回告訴 ,由本院另為不受理判決)。詎孫東源明知已駕車發生交通 事故致人受傷,仍基於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 傷害而逃逸之犯意,未對蔡淑娟採取救護或其他必要措施, 復未停留於現場待警到場處理,逕行下車步行離開現場。 二、訊據被告孫東源對上揭事實坦承不諱,並經證人即告訴人蔡 淑娟、證人即甲車出借人許展源、證人詹家銓、證人即甲車 車主友人陳彥渝證述明確相符,復有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 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1、道路交通事故談話紀錄表 、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車損及現場照片、健仁醫院診斷證明 書、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0年度調偵字第249號起訴 書、本院111年度簡字第1235號簡易判決、監視器及行車紀 錄器影像擷圖、檢察官勘驗筆錄、高雄市○○○○○○○○○○○○○道 路○○○○○○○○○○○○○○○○○○○○○○○○路○○○○○○○號查詢汽車駕駛人 資料、戴元昌內科診所診斷證明書、被告照片在卷可佐,堪 信被告所為之任意性自白確與事實相符。是本件事證已臻明 確,被告犯行堪以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一)新舊法比較   按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 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2 條第1項定有明文。被告行為後,刑法第185條之4於110年5 月28日修正公布,並於同年月30日施行。修正前刑法第185 條之4原規定:「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 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正後刑法第185條 之4則規定:「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 而逃逸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 逃逸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項之罪,駕駛人 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而被告駕駛甲車過失致告訴人受傷之情形,故本案法定刑 係由修正前「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修正為「處6 月以上5 年以下有期徒刑」刑度,是修正後規定較有利於被 告,則依刑法第2條第1項後段規定,應適用修正後刑法第18 5條之4第1項前段規定論處。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之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罪。 (三)被告前因傷害案件,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以103年訴字第662 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5月、6月,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復經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以105年上訴字第101號判決駁回上訴 而確定,被告於106年6月12日執行完畢等情,有法院前案紀 錄表在卷可佐,惟檢察官並未就被告構成累犯之事實及應加 重其刑事項主張或具體指出證明方法,是參照最高法院110 年度台上大字第5660號裁定意旨,就被告本案是否構成累犯 或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本院尚無庸依職權調查並為相關之 認定,然被告有上述犯罪科刑與執行完畢情形,仍為本院量 刑審酌事項。 (四)爰依據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駕駛自用小客車上路 發生本件交通事故後,漠視其法律上所應履行之義務,未留 滯現場,提供告訴人即時救助,並協助釐清肇事責任之歸屬 ,反而逕自離開現場,不僅影響告訴人即時獲得救護,亦危 害公共交通安全;惟考量告訴人所受傷勢並非嚴重,又被告 已坦承犯行,且與告訴人成立調解並當場履行完畢,告訴人 亦具狀請求對被告為從輕量刑,有本院調解筆錄、刑事陳報 狀暨撤回告訴聲請狀、撤回告訴暨刑事陳述狀在卷可查;復 考量被告有上述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案紀錄及 其他刑事前科紀錄,有前揭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查,暨其自陳 國中肄業,入監前從事木工,無扶養長輩、子女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 (五)告訴人固具狀請求對被告惠賜緩刑,然被告有前述科刑及執 行完畢紀錄,自不符合刑法第74條第1項規定要件,無從宣 告緩刑,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1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本案經檢察官洪若純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橋頭簡易庭 法 官 黄筠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吳雅琪   附錄本件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4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6月以 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1年以上7年 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項之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 或免除其刑。

2025-02-14

CTDM-113-交簡-2211-20250214-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占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1511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許展源 賴光男 李佳文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32142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許展源、賴光男、李佳文共同犯侵占遺失物罪,均處罰金新臺幣 5千元,如易服勞役,均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未扣案之犯罪 所得即附表一所示物品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 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 實   許展源、賴光男及李佳文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 侵占遺失物之犯意聯絡,於民國111年9月17日3時32分許, 在新北市○○區○○○路0段00號前,見張睿杰忘記其將所有之附 表一所示物品放在其駕駛之車頂而逕行駕車離去,導致附表 一所示物品自車頂掉落在馬路上,遂推由許展源上前撿走附 表一所示物品即遺失物,並共同翻看之,然後並未將之歸還 給張睿杰而共同侵占入己。   理 由 壹、證據能力部分 一、本院以下所引用之被告許展源、賴光男及李佳文(以下合稱 被告三人)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雖均屬傳 聞證據,然公訴人及被告三人均同意具有證據能力(見本院 113年度易字第1511號卷<下稱本院易字卷>第27-28頁),復 本院審酌上開證據資料製作時之情況,尚無違法不當及證明 力明顯過低之瑕疵,認為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159條之5第1項規定,認均有證據能力。 二、本案判決以下所引用之非供述證據,均與本案事實具有關聯 性,且查無事證足認係經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所取得,況公 訴人及被告三人均同意具有證據能力(見本院易字卷第27-2 8頁),堪認亦均有證據能力。 貳、實體部分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前揭事實,業據被告三人於本院審理時自白在卷(見本院易 字卷第31-32、34頁),核與證人即告訴人張睿杰於警詢時 之證詞相符(見111年度偵字第32142號卷<下稱偵卷>第4頁 正面至第5頁),並有道路監視器畫面照片、被告許展源騎 駛之車號000-000號機車之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被告賴光男 騎駛之車號000-0000號機車之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被告李佳 文駕駛之車號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之車輛詳細資料報表、 張睿杰報案之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板橋分局板橋派出所受處理 案件證明單及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檢察事務官就道路監視 器畫面所為勘驗筆錄及畫面截圖照片在卷可稽(見偵卷第7 頁正面至第10頁正面、第10頁背面、第11頁正面、第11頁背 面、第12頁正、背面、第54-58頁)。綜上所述,被告三人 前開任意性自白均與事實相符,皆堪採信。本案事證明確, 被告三人犯行,均堪認定,皆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之理由   核被告三人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37條之侵占遺失物罪。被 告三人就上開罪名,有犯意聯絡與行為分擔,應依刑法第28 條規定論以共同正犯。爰審酌被告三人知悉其等在馬路上看 到之附表一所示物品為他人遺失物,竟心起貪念予以侵占入 己,可見被告三人缺乏尊重他人財產權之觀念,復被告許展 源、李佳文先前曾因財產犯罪案件,經法院判處罪刑確定, 此有被告許展源、李佳文之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參(見本院易字卷第43-44頁、第56-65頁),可見被告 許展源、李佳文素行不佳,再考量被告三人所侵占之附表所 示物品之價值、侵占期間(111年9月17日迄今尚未歸還)、 張睿杰因本案犯行所受財產上之損害,又被告三人尚未與張 睿杰和解或賠償張睿杰因本案犯行所受之財產上損害,亦未 取得張睿杰之原諒,惟被告三人犯後已坦承犯行,復被告李 佳文於本院審理時表示願全額賠償張睿杰因本案犯行所受之 財產上損害(見本院易字卷第34頁),但張睿杰表示其並無 和解意願,此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表在卷可查(見本院易字 卷第37頁),暨被告三人自述之附表二所示家庭環境、經濟 狀況及教育程度(見本院易字卷第32-33頁)等一切情狀, 爰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均依刑法第42條第3項規定 ,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部分   附表一所示物品為被告三人因本案犯行獲有之犯罪所得,又 查無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過苛調節條款所定之情形。準此, 自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就未扣案之 犯罪所得即附表一所示物品諭知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 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鄭存慈偵查起訴,檢察官龔昭如到庭執行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施建榮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 ,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 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黃姿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3   日 附錄法條: 刑法第337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37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 離本人所持有之物者,處1萬5千元以下罰金。 【附表一】 戰馬牌黑色錢包1個(內有張睿杰之身分證及健保卡各1張、陽信銀行及中國信託金融卡各1張、現金新臺幣500元) 【附表二】 編號 被告 家庭環境 經濟狀況(貨幣種類:新臺幣) 教育程度 1 許展源 無家人需要其照顧 打臨時工、月收入約2、3萬元 高中畢業 2 賴光男 無家人需要其照顧 從事機電業、月收入約2、3萬元 高中肄業 3 李佳文 無家人需要其照顧 在監執行 國中肄業

2024-12-31

PCDM-113-易-1511-20241231-1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妨害自由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苗簡字第1212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渙欣 上列被告因恐嚇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290號 ),被告於本院自白犯罪(原案號:113年度易字第470號),本 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經裁定不經通常程序,改依簡易程序判 決如下:   主  文 陳渙欣犯恐嚇危害安全罪,處拘役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江秀芬在苗栗縣○○鎮○○街00號經營夾娃娃商 店,因機臺消費與陳渙欣有糾紛,遂約同陳渙欣於民國113 年1月1日到店裡協調,並找其胞弟許展源也至店內。詎陳渙 欣於同日20時38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到 場時,許展源持木棍自後追逐陳渙欣駕駛上開之車輛(許展 源涉嫌毀損罪嫌部分,另為不起訴處分),陳渙欣煞停其車 輛後,江秀芬、許展源並分別站立在陳渙欣車輛前方、左側 車門旁,欲與陳渙欣理論(江秀芬、許展源涉嫌強制罪嫌部 分,另為不起訴處分),詎陳渙欣基於恐嚇危害安全之犯意 ,駕駛車輛倒退後又往前行駛再隨即煞停,以作勢衝撞江秀 芬之方式恫嚇江秀芬,致江秀芬心生畏懼。 二、本案證據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其中證據名 稱增列「被告陳渙欣於本院之自白」。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5條恐嚇危害他人安全罪。  ㈡爰審酌被告雖係突遇許展源持木棒追逐車輛,並與江秀芬一 同靠近其車輛之刺激,然其未能理性處理紛爭,選擇以本案 方式為恐嚇犯行,所為仍不足取;兼衡其素行、犯後終能坦 承犯行之態度,並考量其犯罪動機、手段、目的、情節,及 其於本院自陳之智識程度及家庭經濟生活狀況(詳見本院易 字卷第148頁),以及被害人江秀芬向本院表示請依法處理 (見本院易字卷第148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 刑,及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454條第2項,簡易判決處刑 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自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管轄之 第二審合議庭提起上訴(應附繕本)。 六、本案經檢察官楊岳都提起公訴,檢察官邱舒虹、莊佳瑋到庭 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顏碩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 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 日期為準。                  書記官 王祥鑫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05條 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 於安全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2024-12-13

MLDM-113-苗簡-1212-20241213-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傷害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易字第470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秀芬 陳渙欣 許展源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290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江秀芬、許展源均公訴不受理。 本件陳渙欣涉犯傷害部分,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兼告訴人江秀芬在苗栗縣○○鎮○○街00號 經營夾娃娃商店,因機臺消費與被告兼告訴人陳渙欣有糾紛 ,遂約同陳渙欣於民國113年1月1日到店裡協調,並找其胞 弟被告兼告訴人許展源也至店內。詎陳渙欣於同日20時38分 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到場後,基於恐嚇危 害安全之犯意,駕駛上述車輛向前行駛,作勢要衝撞江秀芬 ,以此方式恫嚇江秀芬,使江秀芬心生害怕(陳渙欣涉犯恐 嚇罪嫌部分,另由本院判決);接著江秀芬、許展源即站立 在陳渙欣車輛前方(江秀芬、許展源涉嫌強制罪嫌部分,另 為不起訴處分),許展源並自行持木棍敲擊陳渙欣駕駛上開 之車輛(許展源涉嫌毀損罪嫌部分,另為不起訴處分);迄陳 渙欣下車後,許展源即基於傷害之犯意,與亦具有傷害犯意 之陳渙欣徒手互毆,江秀芬見狀萌生與許展源共同傷害之犯 意聯絡,出手拉扯陳渙欣,陳渙欣因而受有胸壁挫傷、右側 大腳趾挫傷之傷害,江秀芬因而跌倒並受有頭部外傷合併左 顏面骨折、右膝及右踝瘀腫併挫擦傷之傷害,許展源則受有 左眼角紅腫之傷害。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又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23 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本件3位告訴人兼被告江秀芬、許展源及陳渙欣互為告訴 涉犯傷害案件,起訴書認均係觸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 罪,依同法第287條之規定,須告訴乃論。茲據3位被告於本 院審理中具狀撤回告訴,有刑事聲請撤回告訴狀各1張在卷 可稽,是依前開說明,本件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 理之判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五、本案經檢察官楊岳都提起公訴,檢察官邱舒虹、莊佳瑋到庭 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顏碩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 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 日期為準。                 書記官 王祥鑫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2024-12-13

MLDM-113-易-470-20241213-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4175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荃葆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 偵字第29252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荃葆犯竊盜罪,處罰金新臺幣壹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生活泡沫奶茶貳罐沒收,於全部或一 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附件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書之記載。 二、核被告林荃葆所為,係犯刑法第320 條第1 項之竊盜罪。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審酌被告之素行、身心狀況、   智識程度、犯罪之動機、目的均僅為一己之私利、犯罪之手   段、所生危害,及犯罪後之態度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   示之刑,並諭知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四、查被告所竊取之生活泡沫奶茶2 罐(價值合計新臺幣20元)   ,為被告之犯罪所得,雖未扣案,仍應依刑法第38條之1 第   1 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之,並諭知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   不宜執行沒收時,依同條第3 項規定,追徵其價額。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1 項前段、第3 項、   第454 條第2 項、第450 條第1 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   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 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 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 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 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刑事第28庭 法 官 林 鈺 琅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張 婉 庭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320 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 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 前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29252號   被   告 林荃葆 男 56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區○○街00號3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宜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林荃葆於民國113年4月24日22時37分許,在新北市○○區○○街 00號前,見許展源所有、放置在該處車牌號碼000-000號普 通重型機車上之生活泡沫奶茶2罐,無人看管,認有機可趁 ,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徒手竊取飲畢後,將空罐放置 在原處,旋即離去。嗣經許展源報警處理,始悉上情。 二、案經許展源訴請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新莊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㈠ 被告林荃葆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自白   全部犯罪事實。    ㈡ 證人即告訴人許展源於警詢中之證述      全部犯罪事實。                 ㈢ 現場照片數張    佐證全部犯罪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24  日              檢 察 官 阮卓群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3  日              書 記 官 楊筑鈞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50 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另以書 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2024-11-12

PCDM-113-簡-4175-20241112-1

司促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7152號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債 務 人 許展源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下同)壹拾壹萬捌仟捌佰壹 拾壹元,及本金114,040元自民國113年9月30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年息百分之6.75計算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伍 佰元。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即聲請狀)所載。 三、債務人對於本命令,得於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異議,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 院核發之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司法事務官 陳崇漢 附註: 一、本事件確定後,本院依職權以平信自動發給確定證明書;聲 請人於收受本支付命令40日後,如尚未收到確定證明書者, 得自行具狀聲請核發確定證明書,確定與否,本院當另行函 覆。 二、債權人收到支付命令後,請即時核對內容,如有錯誤應速依 法聲請更正或補充裁定。 三、嗣後遞狀及其信封請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4-10-23

ULDV-113-司促-7152-2024102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