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賴雿基

共找到 9 筆結果(第 1-9 筆)

聲自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自字第23號 聲 請 人 張嘉宏 代 理 人 陳泰溢律師 被 告 賴雿基(原名:賴昌民) 上列聲請人因告訴被告詐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於 中華民國114年2月3日駁回再議之處分(114年度上聲議字第850 號,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87 37號),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告訴人不服上級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 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 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法院認為准許 提起自訴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 第258條之1第1項、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查聲請人即告訴人(下簡稱聲請人)張嘉宏以被告賴雿基涉 犯刑法第339條第2項之詐欺得利罪嫌而提出告訴,臺灣士林 地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署)檢察官偵查後,認犯罪嫌疑 不足,於民國113年12月13日以113年度偵字第18737號為不 起訴處分(下稱原不起訴處分),聲請人不服而聲請再議, 經臺灣高等檢察署(下稱臺灣高檢署)檢察長於114年2月3 日認再議無理由,以114度上聲議字第850號處分書(下稱再 議駁回處分)駁回再議,聲請人於114年2月6日合法收受再 議駁回處分書後,於同年2月13日委任律師具狀向本院聲請 准許提起自訴等情,業據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案卷核閱屬實 ,是本件聲請程序為合法,先予敘明。 二、聲請人原告訴意旨略以:被告為聚展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聚展公司)實際負責人,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 詐欺得利之犯意,以聚展公司之名義,先於民國110年7月9 日某時許,委託聲請人針對新北市中和區南勢段959、960、 961、962、963、964、1027等7筆地號土地尋覓買家,授權 時間為110年7月9日至110年7月30日止,買賣單價為每坪新 臺幣(下同)110萬元,再於110年7月22日某時許,另委託 聲請人針對同市區段911、912、926、929、932、933、934 、935、936、937、938、939、958、965、966、967、970、 971、972、973、974等21筆地號土地與前開7筆地號土地共 同處理(共28筆地號土地,以下合稱本案土地),並於110 年7月29日開立本票號碼131359號,面額1,600萬元之本票( 下稱本案本票)給聲請人為擔保,據此向聲請人佯稱本案土 地均為其所有,聲請人因此陷於錯誤,誤信被告為本案土地 之所有權人,因而投入相當之時間、金錢搓合買賣,被告因 此獲得聲請人給付勞務之利益,嗣買方發現本案土地所有權 人全非被告,本案土地之買賣因此破局,聲請人始知受騙。 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第2項之詐欺得利罪嫌。 三、聲請人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意旨詳如「刑事自訴聲請狀」所載 (附件)。 四、按刑事訴訟法之「聲請准許提起自訴」制度,其目的無非係 對於檢察官起訴裁量有所制衡,除貫徹檢察機關內部檢察一 體之原則所含有之內部監督機制外,另宜有檢察機關以外之 監督機制,由法院保有最終審查權而介入審查,提供告訴人 多一層救濟途徑,以促使檢察官對於不起訴處分為最慎重之 篩選,審慎運用其不起訴裁量權。是法院僅係就檢察機關之 處分是否合法、適當予以審究。且法院裁定准許提起自訴, 雖如同自訴人提起自訴使案件進入審判程序,然聲請准許提 起自訴制度既係在監督是否存有檢察官本應提起公訴之案件 ,反擇為不起訴處分或緩起訴處分之情,是法院裁定准許提 起自訴之前提,仍必須以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已符合刑事訴訟 法第251條第1項規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檢察官應提起 公訴之情形,亦即該案件已經跨越起訴門檻,並審酌聲請人 所指摘不利被告之事證是否未經檢察機關詳為調查或斟酌, 或不起訴處分書所載理由有無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及證 據法則,決定應否裁定准許提起自訴。又刑事訴訟法第258 條之3第4項雖規定法院審查是否准許提起自訴案件時「得為 必要之調查」,揆諸前開說明,裁定准許提起自訴制度仍屬 「對於檢察官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之外部監督機制」,調查 證據之範圍,自應以偵查中曾顯現之證據為限,不可就告訴 人所新提出之證據再為調查,亦不可蒐集偵查卷以外之證據 ,應依偵查卷內所存證據判斷是否已符合刑事訴訟法第251 條第1項規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疑」,否則將使法院身兼 檢察官之角色,而有回復糾問制度之疑慮,已與本次修法所 闡明之立法精神不符,違背刑事訴訟制度最核心之控訴原則 。 五、次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犯罪事實之認定, 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 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判基礎;認定不利於被告之 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茍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 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 (最高法院40年台上字第86號、30年上字第816號判例意旨 參照)。又按告訴人之告訴,係以使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 ,是其陳述是否與事實相符,仍應調查其他證據以資審認( 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300號判例意旨參照)。是犯罪事實 之成立除有告訴人之指述外,仍應調查其他證據以資審認; 若無積極證據可得認定犯罪事實,則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 。 六、經查:  ㈠原不起訴處分及再議駁回處分之意旨,均已敘明認定被告未 構成告訴、再議意旨所指罪嫌之證據及理由,並經本院調取 全案偵查及再議卷宗核閱無誤後,認本件確實未達刑事訴訟 法第251條第1項所定之起訴門檻,檢察官之調查證據及採認 事實均有所據,並無違反經驗或論理法則之情事。  ㈡聲請人雖以附件所示理由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然查:  ⒈依聲請人所提供之本案授權買賣委託書所載,其上僅載明委 託人為聚展公司,被授權人為聲請人,授權內容及明細為聚 展公司授權聲請人於110年7月9日起至110年7月30日止,進 行新北市中和區南勢段959、960、961、962、963、964、10 27等7筆地號土地買賣事宜,委託買賣單價為1坪110萬元, 整合費由聲請人決定之等情,有授權買賣委託書在卷可稽(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他字第12345號卷第7頁);另 依其所出具委任書所載,其上記載委託人同為聚展公司,受 託人為聲請人,委任事項為就同市區段911、912、926、929 、932、933、934、935、936、937、938、939、958、965、 966、967、970、971、972、973、974等21筆地號土地、聚 展公司擁有債權及和旺公司積欠聚展公司債務、整合費等均 委託聲請人全權處理等情,有委任書附卷可參(臺灣臺北地 方檢察署112年度他字第12345號卷第9頁);又依聲請人所 提供被告交付之本案本票,亦僅記載「本本票只提供中和南 勢段─1027地號及大佑祥167坪土地之擔保─963地號作為對張 嘉宏之保證作買賣;如未能履行買賣─作為賠償」等文字, 有本案本票影本在卷可佐(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他 字第12345號卷第11頁至第13頁),均未見被告有向聲請人 表示自己為前開全數土地之所有權人,是難僅以被告簽署前 開授權買賣委託書、委任書及提供本案本票予聲請人,認其 有藉此向聲請人佯稱前開土地為其所有,而令其擔負詐欺得 利之罪責。  ⒉至聲請人表示本案關鍵點應為被告於110年7月9日簽訂契約時 ,是否有權或有被授權處分相關土地之權限等詞,惟本案業 已無法認定被告有以前開委託書、委任書及本票向聲請人佯 稱前開土地為其所有乙節,已如前述,是被告於斯時簽訂契 約時,究竟是否有權或經他人授權處分該等土地之權限,自 不影響前開認定。再聲請人表示被告前有另案即偽稱「自身 為地主」之說詞欺騙他人並偽造文書之前案紀錄等詞,惟被 告縱因相類說詞而於另案遭判決有罪,亦不得逕以此認定被 告於本案有向聲請人佯稱前開土地均為其所有之不利認定。   七、綜上所述,本件依卷內積極證據資料所示,顯難達被告涉犯 詐欺得利罪嫌之合理可疑程度,原偵查、再議機關依調查所 得結果,認定被告犯罪嫌疑不足,先後為不起訴處分及再議 駁回處分,已敘明認定之理由,洵無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 則或其他證據法則之情形,認事用法亦未見有何違法或不當 之處,故聲請人認此部分不起訴及再議駁回等處分為違法不 當,請求裁定准許提起自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育仁                             法 官 吳佩真                             法 官 楊舒婷 不得抗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許淳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附件: 刑事自訴聲請狀

2025-03-20

SLDM-114-聲自-23-20250320-1

重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37號 原 告 蔡東成 被 告 賴雿基 賴加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定 有明文。次按法院認附帶民事訴訟確係繁雜,非經長久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者,得以合議裁定移送該法院之民事庭,刑 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此所謂「該法院之民 事庭」,係指管轄刑事訴訟事件之刑事庭所屬法院之民事庭 而言(司法院22年院字第995號解釋、最高法院90年5月8日9 0年度第5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又所謂專屬管轄,係指 法律規定某類事件專屬一定法院管轄之謂,凡法律規定某類 事件僅得由一定法院管轄者,縱未以法文明定「專屬管轄」 字樣,仍不失其專屬管轄之性質(最高法院98年度台抗字第 38號民事裁判參照)。茲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既規 定刑事庭以裁定移送附帶民事訴訟事件者,應移送至「同法 院」之民事庭,則該經移送之附帶民事訴訟事件即專屬該法 院管轄,要不因條文本身無專屬管轄文句而異其解釋。 二、本件原告係於民國113年12月23日向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 稱新北地檢署)提出「民刑事起訴狀」,向被告請求侵權行 為損害賠償,其所援引之證據為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111年度偵字第33270號起訴書,並經其自承其係欲以被告所 涉之上開起訴書之侵占罪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有本院公 務電話紀錄附卷可參,而該案於113年5月28日繫屬臺灣桃園 地方法院,有前案簡列表附卷可參,揆諸前揭論述說明,原 告所提附帶民事訴訟即應專屬於該案管轄刑事訴訟事件之刑 事庭所屬法院之民事庭,即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之民事庭管轄 ,新北地檢署誤將該份書狀函轉本院民事庭分案,然依法本 院民事庭就本案並無管轄權,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 法院。 三、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幽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得抗告。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李奇翰

2025-03-13

PCDV-114-重訴-37-20250313-1

桃簡
桃園簡易庭

確認土地通行權存在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桃簡字第1511號 原 告 歐長樹 追加 原告 歐長朋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謝志揚律師 複 代理人 謝尚修律師 相 對 人 即追加原告 歐長昇 歐長欣 余歐嬋娟 歐陽長宜 臺北市○○區○○路000巷00弄00號 歐長庚 歐雅珠 (遷出國外,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歐芷妍 周歐雅惠 鄭歐雅真 歐雅彬 (遷出國外,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歐雅娟 (遷出國外,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被 告 陳禹君 駱俊綱 駱俊維 黃仲德 黃仲安 劉興揚 簡子皓 賴禹竹 林國仁 任懋瑄 張雅琪 雷務斌 徐瑞逸 黃筑鈺 賴雿基 賴淂黌 郭姿伶 洪鈺欣 黃震杰 麥美玲 楊雅筑 李權紘 邱繼鎧 林美月 蕭嘉凌 李雅瓊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朱政勳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土地通行權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歐長昇、歐長欣、余歐嬋娟、歐陽長宜、歐長庚、歐雅珠 、歐芷妍、周歐雅惠、鄭歐雅真、歐雅彬、歐雅娟應於本裁定送 達後5日內,就本院112年度桃簡字第1511號確認通行權存在事件 ,追加為原告,逾期未追加,視為已一同起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而應共同起訴,如其中一 人或數人拒絕同為原告而無正當理由者,法院得依原告聲請 ,以裁定命該未起訴之人於一定期間內追加為原告。逾期未 追加者,視為已一同起訴,民事訴訟法第56條之1第1項定有 明文。次按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5款所稱「合一確定 」,與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項所謂「合一確定」同義,均 指依法律之規定必須數人一同起訴或一同被訴,否則當事人 適格即有欠缺,原告即因此不能得本案之勝訴判決者而言。 又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者,係原告對 於多數被告提起共同訴訟,因多數被告間就不同訴訟標的在 實體法上有應為一致判斷之共通事項,為確保裁判解決紛爭 之實際效用,共同訴訟各人之訴訟標的當不宜割裂處理,於 此情形,自可與在法律上有合一確定之必要同視,以求裁判 結果之一致性及達到統一解決紛爭之目的。縱訴訟標的對於 共同訴訟之各人,法律上未規定其中一人所受本案判決之效 力可及於他人,亦非不得類推適用上開條款之規定。再者, 民法第787條規定之袋地通行權,規範目的在使袋地發揮經 濟效用,以達物盡其用之社會整體利益,擴張通行權人之土 地所有權,令周圍地所有人負容忍之義務,二者間須符合比 例原則,是通行權人須在通行之必要範圍,擇其周圍地損害 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自實質觀之,包含頗強之形成要素 ,法院應依職權認定。法院就各被告以其供通行之共通事項 情形下,法律雖未規定通行權存在之共同訴訟,對於各被告 中一人之裁判效力及於他人,惟依上說明,自得類推適用民 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認在通行之必要範圍內,得追加周圍 地之所有人為被告,以達訴訟目的(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 字第1556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準此,為使袋地發揮經濟 效用,以達物盡其用之利益,而擴張通行權人之土地所有權 ,得以損害最少之處所、方法通行周圍地,周圍地所有權人 則負有容忍義務,實質以觀具有形成要素,則袋地倘為數人 所共有,就袋地共有人通行之共通事項,在必要範圍內,參 諸前揭說明,應就袋地共有人間有合一確定之必要,以達訴 訟目的。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原告歐長樹為坐落於桃園市○○區○○段00 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351地號土地)之共有人,而系爭351 地號土地為袋地,與公路並無適宜之關聯,不能為通常使用 ,而有通行被告所有坐落同地段409地號土地(下稱系爭409 地號土地)之必要;又系爭351地號土地如欲通行系爭409地 號土地,必須經過同地段411地號土地(下稱系爭411地號土 地),而追加原告歐長朋為系爭411地號土地之共有人,亦 有通行系爭409地號土地之必要,已於民國113年7月17日具 狀追加為本件原告。現系爭351地號土地為相對人歐長昇、 歐長欣、余歐嬋娟所共有;系爭411地號土地為相對人歐陽 長宜、歐長庚、歐雅珠、歐芷妍、周歐雅惠、鄭歐雅真、歐 雅彬、歐雅娟不願與原告一同起訴,是歐長樹及歐長朋爰依 民事訴訟法第56條之1之規定,聲請裁定追加相對人為本件 原告等語。 三、經查:  ㈠系爭351地號土地共有人為歐長樹及歐長昇、歐長欣、余歐嬋 娟所共有;系爭411地號土地為歐長朋及歐陽長宜、歐長庚 、歐雅珠、歐芷妍、周歐雅惠、鄭歐雅真、歐雅彬、歐雅娟 共有,此有系爭351、411地號土地第一類謄本在卷可稽(本 院卷一第162頁至第163頁、本院卷二第159頁至第161頁)。  ㈡依民法第818條之規定,歐長樹、歐長朋及相對人均得按應有 部分,各就系爭351、411地號土地之全部使用收益,而歐長 樹、歐長朋依民法第787條之規定請求確認通行權存在,規 範目的在於使袋地發揮經濟效用,而擴張通行權人之土地所 有權,令周圍所有人負容忍義務,二者間須符合比例原則, 通行權人在通行之必要範圍內,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 及方法為之,實質上具形成要素,倘僅歐長樹、歐長朋訴請 確認通行權,則系爭351、411地號土地其餘共有人得否依同 一處所、方法通行,恐有疑義。是系爭351、411地號土地之 共有人就袋地通行周圍地之處所、方法或有不同意見,自應 為一致之判斷,以求裁判結果一致,並達到統一解決紛爭之 目的,亦即此訴訟標的對系爭351、411地號土地之全體共有 人具合一確定之必要,揆諸前揭說明,自應認本件訴訟仍屬 固有必要共同訴訟,亦即系爭351、411地號土地之共有人應 有一同起訴之必要。  ㈢本院於113年10月22日依民事訴訟法第56條之1第2項規定於本 裁定前發函予相對人就是否追加為本件原告乙節表示意見之 機會,然迄今相對人均未具狀同意為本件原告,亦未說明不 願為本件原告之正當理由,揆諸前揭說明,原告聲請相對人 追加為本件原告,當屬有據。爰命相對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 5日內,就本院112年度桃簡字第1511號確認通行權存在事件 ,追加為原告,逾期未追加,視為已一同起訴。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56條之1規 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王子鳴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告 理由(須附繕本,並應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郭宴慈

2025-02-26

TYEV-112-桃簡-1511-20250226-1

重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490號 原 告 蔡東成 上列原告與被告賴雿基、賴加燁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起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 判費,此為起訴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而可以補 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 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前段及第1項但書第6款 亦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 定為新臺幣(下同)7,800,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78,22 0元,嗣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8日裁定命原告於該裁定送 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78,220元,此項裁定業於同年1 1月21日寄存送達於原告指定送達地址所在之新北市政府警 察局三峽分局三峽派出所,此有送達證書在卷可憑(見本院 卷第21頁),並於113年12月2日發生送達之效力;另原告於 113年9月3日聲請訴訟救助,業經本院於113年10月28日以11 3年度救字第94號裁定駁回確定,有上開訴訟救助案件相關 卷宗在卷可稽。惟原告迄今仍未補繳,亦有本院民事科查詢 簡答表附卷可稽,其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 項第6 款、第95條、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俐文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藍予伶

2024-12-20

TYDV-113-重訴-490-20241220-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救字第94號 聲 請 人 蔡東成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賴雿基、賴加燁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事件(本院113年度重訴字第490號),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 107條第1項定有明文。而此項請求救助之事由,依同法第10 9條第2項、第284條之規定,應提出能及時調查之證據以釋 明之。是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專就聲 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並未提出證據,即應將其聲 請駁回,無依職權調查或定期命補正之必要,最高法院88年 度台抗字第161號裁判意旨參照。又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 活,且缺乏經濟信用者而言,聲請訴訟救助者,其於聲請訴 訟救助時,即應積極釋明如何缺乏經濟信用而無法支出訴訟 費用,或此項支出將導致該聲請人或家屬生活發生困難,最 高法院43年台抗字第152號判例意旨參照。 二、經查,聲請人雖主張領有身心障礙證明且於民國111年2月22 日經確診巴金森氏症,而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向本院聲請 訴訟救助等語,惟其並未提出任何書證釋明其現今有何無資 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況其起訴狀僅泛言指稱相對人違法 詐欺、侵占訴外人篁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張票面金額高達 新臺幣390萬元之款項等語,並無說明其訴訟標的及原因事 實,亦無提出任何證據以資佐證,無從判斷是否有勝訴之望 ,揆諸首揭說明,其聲請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俐文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書記官 藍予伶

2024-10-28

TYDV-113-救-94-20241028-1

重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490號 聲 請 人 蔡東成 上列原告與被告賴雿基、賴加燁等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 ,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定為新臺幣 (下同)7,800,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78,220元。茲依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 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俐文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8 日 書記官 藍予伶

2024-10-28

TYDV-113-重訴-490-20241028-1

士簡
士林簡易庭

給付票款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士簡字第1184號 原 告 許明全 被 告 林扁豪即展豪工程行 林榮宗 賴雿基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票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26日言詞辯論 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參佰伍拾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二 年十二月十三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參萬陸仟捌佰參拾捌元由被告連帶負擔,並均自 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 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林榮宗於民國112年9月12日,持被告林 扁豪即展豪工程行所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支票1紙(下稱系爭 支票),並由被告林榮宗、賴雿基於系爭支票上背書,而向 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350萬元,詎原告於112年12月13日提 示,竟未獲付款,爰依票據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 求為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主張其因上開原因取得系爭支票,且於前開日期提示未 獲付款而遭退票之事實,業據原告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系爭 支票、退票理由單、匯款回條及支票簽收資料等影本為證, 而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到場,亦未提出其他書狀作 何具體聲明或陳述,本院審酌上開證據,應堪信原告之主張 為真實,是原告主張依系爭支票之票面金額行使票據權利, 自屬有據。  ㈡按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又票據上之簽名 ,得以蓋章代之;又發票人應照支票文義擔保支票之支付; 又支票執票人於提示期限內為付款提示不獲付款時,得對於 背書人、發票人及支票上其他債務人行使追索權;又發票人 、承兌人、背書人及其他票據債務人,對於執票人連帶負責 ;又執票人向支票債務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請求自為付款提 示日起之利息,如無約定利率者,依年利六釐計算,票據法 第5條第1項、第6條、第126條、第133條、第144條準用第85 條第1項、第96條第1項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主張其持有 被告林扁豪即展豪工程行所簽發,並由被告林榮宗、賴雿基 於其上背書之系爭支票,於112年12月13日提示未獲付款等 事實,此有上開退票理由單附卷可參,是原告主張就前開所 得請求之票款金額,請求自系爭支票之付款提示日即112年1 2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尚屬 有據。從而,原告依上開法律關係,求為判決如主文第1項 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2項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 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並依同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之規定職權確定訴 訟費用額為36,838元(第一審裁判費),應由被告連帶負擔 ,並均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百分 之五計算之利息。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士林簡易庭 法 官 黃雅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 記載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 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書記官 陳香君 附表 發票人/ 支票號碼 票面金額 (新臺幣) 發票日   提示日 林扁豪即 展豪工程行 DE0000000 0000000元 112年11月15日 112年12月13日

2024-10-11

SLEV-113-士簡-1184-20241011-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強制執行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99號 抗 告 人 金鴻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普生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林宗慶) 相 對 人 李仁心 莊秋滿 李仁惠 蔡岳甫 陳彥均 劉妍蓁 潘毓文 林育聖 陳嘉中 賴雿基 黃馨緹 楊繼嬙 章卿寶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聲請裁定准以強制執行事件,本院於中 華民國113年9月19日所為之裁定,其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正本關於「法官姚葦嵐」之記載,應更正為「法官謝志偉 」。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 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 ,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判決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與原本不符之處,應予 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徐培元                    法 官 謝志偉                     法 官 游璧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書記官 劉明芳

2024-10-01

TYDV-113-抗-99-20241001-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強制執行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99號 抗 告 人 金鴻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普生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人:林宗慶) 相 對 人 李仁心 莊秋滿 李仁惠 蔡岳甫 陳彥均 劉妍蓁 潘毓文 林育聖 陳嘉中 賴雿基 黃馨緹 楊繼嬙 章卿寶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間聲請裁定准以強制執行事件,本院於中 華民國113年9月19日所為之裁定,其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正本關於「法官姚葦嵐」之記載,應更正為「法官謝志偉 」。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 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 ,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判決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與原本不符之處,應予 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徐培元           法 官 謝志偉            法 官 游璧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   日                    書記官 劉明芳

2024-10-01

TYDV-113-抗-99-2024100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