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吳青煦

共找到 95 筆結果(第 91-95 筆)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3485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鄭凱薇 選任辯護人 王玨文律師 王聖傑律師 許博閎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 度金訴字第1854號,中華民國113年3月11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 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9497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刑之部分撤銷。 前項刑之撤銷部分,處有期徒刑陸月。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審理範圍: ㈠、按上訴得對於判決之一部為之;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1項、第3 項分別定有明文。是於上訴人明示僅就量刑一部上訴時,第 二審法院即以原審所認定之犯罪事實,作為原審量刑妥適與 否之判斷基礎,僅就原判決關於量刑部分進行審理。 ㈡、本案原判決以上訴人即被告鄭凱薇(下稱被告)犯刑法第339 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修正前洗 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依想像競合犯規定,從一 重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處斷。被告不服原判決提起上 訴,於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期日均當庭明示僅就原判決之量 刑提起上訴,併承認原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且對原判決所 認定之罪名及沒收與否,均沒有意見而不上訴(本院卷第76 、173、178頁);則本案審判範圍係以原判決所認定之犯罪 事實為基礎,審查原判決量刑及其裁量審酌事項是否妥適。 是本案關於被告量刑所依據之犯罪事實、所犯法條(罪名) ,均按照第一審判決書所為認定及記載。 二、被告上訴意旨略以: 被告涉案後雖因被害人報案時地不同,導致訴訟上分成兩案 ,然被告於另案均已認罪,由台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3年度 金訴字第502號判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9月、併科罰金新台 幣(下同)8萬元,緩刑5年在案,被告就本案亦於本院審理期 間坦認犯行、併與告訴人以被害金額之全額達成和解、給付 完畢,犯後態度已有改變;而被告並無前科,因外公罹患新 冠肺炎命危,急於貸款支付醫藥費、偶罹刑典,與實際對告 訴人詐騙者相較之下惡性較輕,如科處加重詐欺罪最低一年 以上有期徒刑,顯有情輕法重之憾,懇請鈞院斟酌上情依刑 法第59條規定酌減刑度至有期徒刑6月,以使另案緩刑保有 空間;又原審未及適用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修正 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之偵審自白減刑規定,亦容有未 洽等語。 三、本案刑之減輕事由之審酌: ㈠、被告本案行為(民國111年10月27日)後,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 2項迭經修正,修正前(即112年6月14日修正之前)洗錢防 制法第16條第2項規定:「犯前二條之罪,在偵查或審判中 自白者,減輕其刑。」然112年6月14日修正公布,自同年0 月00日生效施行之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規定:「犯前四 條之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嗣同 法於113年7月31日再經修正公布,並於同年8月2日起施行, 本次修正後(即現行)洗錢防制法第23條第3項規定:「犯 前四條之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如有所得並自 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是就被告自白能否減 刑,被告行為時之規定並不以被告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 為必要,修正後則需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且最近 一次修正(即現行法),更須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始得 減輕其刑,是修正後之規定對被告較不利,依刑法第2條第1 項前段規定,應適用被告行為時即修正前(即112年6月14日 修正之前)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之規定。查被告於偵查 、原審否認犯罪,然於本院審理時已坦認全部犯行(112年度 偵字第29497號卷第59頁、原審審金訴卷第36頁、原審金訴 卷第34、39頁、本院卷第178頁),合於前揭減刑規定,是就 被告所犯洗錢罪部分,原應依上開規定減輕其刑,惟依原審 之論罪,被告所犯一般洗錢罪屬想像競合犯其中之輕罪,亦 即原判決係從重論以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故就被告此 部分想像競合輕罪(即一般洗錢罪)得減刑部分,僅於依刑 法第57條量刑時,一併衡酌修正前(即112年6月14日修正之 前)之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規定(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 字第4405號判決、108年度台上大字第3563號裁定意旨參照 )。 ㈡、本案有刑法第59條之適用:   按刑法第59條規定:「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 刑仍嫌過重者,得酌量減輕其刑。」所謂「犯罪之情狀」顯 可憫恕,與刑法第57條所稱之審酌「一切情狀」,二者意義 雖有不同,於裁判酌量減輕其刑時,本應就犯罪一切情狀( 包括刑法第57條所列舉之各款事項),予以全盤考量,審酌 其犯罪有無可憫恕之事由,以為判斷。故適用第59條酌量減 輕其刑時,並不排除第57條各款事由之審酌。倘就犯罪一切 情狀全盤考量,認被告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科以最低度刑 仍嫌過重,即有該規定之適用。查被告所犯之加重詐欺取財 罪,法定刑度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百萬 元以下罰金」,審諸被告本案犯行,固值非難,惟考量其因 祖父罹病急需籌款支付醫藥費而遽為本案犯行之犯罪動機, 復斟酌其在本案共犯結構中,係負責末端領款工作、參與犯 罪期間僅1日,並非主導、籌劃整體犯罪計畫之核心成員, 併考量本案被害人人數為告訴人1人,被告且於本院審理期 間坦認犯罪、匯款3萬元全額賠償告訴人所受損害各節,有 被告所提板橋中興醫院收據、匯款轉帳明細、本院公務電話 紀錄可參(本院卷第124頁、121、135頁),是以本案犯罪情 節而言,就被告所犯加重詐欺既遂罪,科以依前開規定之最 低度刑,尚嫌過重,爰就被告本案犯行,依刑法第59條規定 減輕其刑。 ㈢、本案並無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減刑規定之適用:   被告行為後,立法院固於113年7月31日新增訂詐欺犯罪危害 防制條例,並於同年8月2日起施行。該條例第47條前段規定 :犯詐欺犯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如有犯罪所得 ,自動繳交其犯罪所得者,減輕其刑。然被告於偵查、原審 審理時,均否認犯行,業如前述,自無前開條例減刑規定之 適用;被告主張有前開條例減刑規定之適用,並無足採。 四、撤銷改判之理由: ㈠、原審審理後,依所認定被告之犯罪事實及罪名而為量刑,固 非無見;然被告上訴後坦認犯行而有112年6月14日修正前洗 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減刑規定之適用,被告併全額賠償告 訴人所受損害,有助於減省被害人另行起訴請求民事賠償之 訟累,堪認被告此部分之犯後態度良好,且依其犯罪情狀, 應有刑法第59條規定之適用,原審未及審酌上情,所為量刑 即無從維持,是被告就原審量刑提起上訴,非無理由,應由 本院就原判決關於刑的部分予以撤銷改判。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共同分工詐取本案被害 人財物及洗錢,造成被害人受有金錢損失,甚屬不該,惟被 告於犯後尚知自白全部犯行,並於本院審理期間全額賠償告 訴人所受損害之犯後態度,兼衡被告之素行(見本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暨其本案犯行之動機、目的、參與分工程度, 無證據證明被告實際分得犯罪所得,暨被告自陳高職畢業之 智識程度,需扶養祖母、除日間於工地工作外、夜間尚於餐 廳工作、每月收入約5萬元許等家庭、經濟生活狀況(本院 卷第179頁),兼以衡酌前述輕罪之洗錢部分符合修正前洗 錢防制法減刑規定等一切情狀,改量處如主文欄第二項所示 之刑,以示懲儆。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73條、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 條、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吳育增提起公訴,檢察官吳青煦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黃于真 法 官 陳明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陳怡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2024-10-15

TPHM-113-上訴-3485-20241015-1

交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上易字第288號 上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佳文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過失傷害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2年 度審交易字第1039號,中華民國113年2月29日第一審判決(起訴 案號: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6386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審判範圍: 按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 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定有明文。查本件被告並未提起上訴 ,僅檢察官提起第二審上訴,檢察官併於本院準備程序表示 :僅針對量刑上訴,對原審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罪名均不 在上訴範圍等語(本院卷第60頁),足認檢察官只對原審之 科刑事項提起上訴;是本院僅就原審認定被告係犯刑法第28 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之犯罪事實及罪名,針對量刑妥適與 否進行審理,至於原審判決其他部分,則非本院審查範圍。 二、關於刑之減輕事由及量刑:   原審係以被告肇事後,在其犯罪尚未被發覺前,即向前來處 理警員坦承為肇事駕駛,事後並接受裁判,符合自首要件, 依刑法第62條前段規定,減輕其刑;另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 礎,審酌被告駕駛營業小客車,未讓直行車先行,貿然左轉 ,致告訴人張峻愷受有傷害,所為應值非難,兼衡被告無前 案紀錄,素行良好,犯後已坦承犯行,惟未能與告訴人調解 成立或賠償損害之態度,暨被告自陳教育程度為碩士畢業, 喪偶、無子女,現以駕駛計程車為業、月收入約新臺幣(下 同)3萬餘元,尚有高齡母親待其扶養等一切情狀,量處有 期徒刑5月暨諭知如易科罰金,以1千元折算1日之折算標準 等旨,有關減輕其刑之自首認定,經核於法並無不合,所為 刑之量定,亦稱妥適,應予維持。 三、上訴駁回之理由  ㈠檢察官上訴意旨略以:本案告訴人因被告之過失傷害犯行, 受有創傷性蜘蛛膜下腔出血、硬腦膜下出血、延遲性腦出血 、顱骨骨折、左顴骨及上下頜骨閉鎖性骨折、頸椎六七橫突 骨折、胸椎第三-六橫突骨折、兩側多根肋骨骨折併氣血胸 、血小板增多症、創傷性腦損傷、顱骨缺損等傷害,告訴人 傷勢嚴重,被告雖坦承犯行,然未與告訴人成立調解或達成 和解,亦未賠償告訴人,僅判處上開刑度,實無以收警惕之 效,亦未能使罰當其罪,自難認為適法妥當等語。  ㈡按量刑輕重,屬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苟其量刑已 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 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情 形,自不得指為不當或違法(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91 號、第331號判決意旨參照)。原判決就被告所犯過失傷害 罪,於適用刑法第62條前段規定減刑後,已敘明所審酌之一 切情狀,說明其量刑之根據,經核並未逾越法律所定界限, 亦無違反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比例原則或濫用權限之違法 情事。上訴意旨所指被告過失傷害犯行致使告訴人所受傷害 之情節,暨被告與告訴人因就賠償金額認知有所差距,雙方 迄未達成和解等情,業經原審列為科刑審酌事項,並無漏論 。又被告前無犯罪前科,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稽,素行 尚佳,其過失肇事,固屬不該,惟考量本案乃偶發性犯罪, 且告訴人可另循民事途徑請求賠償損害、亦已提民事訴訟求 償,有原審公務電話紀錄可參(原審卷第23頁),尚難因雙 方未能達成和解,即認被告無和解之誠意,再徵諸被告所犯 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之法定刑為「1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10萬元以下罰金」,原審於依刑法第62條前段自 首規定減輕後,量處被告有期徒刑5月,尚無過輕之情形。 是檢察官所執前詞,提起本件上訴,經核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楊冀華提起公訴,檢察官王芷翎提起上訴,檢察官 吳青煦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黃于真 法 官 陳明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陳怡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2024-10-15

TPHM-113-交上易-288-20241015-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毀損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1194號 上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哲仁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毀損案件,不服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審 易字第1940號,中華民國113年5月8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0990號),提起上訴,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審判範圍:   按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 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定有明文。查本件被告並未提起上訴 ,僅檢察官提起第二審上訴,檢察官併於本院準備程序表示 :僅針對量刑上訴,對原審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罪名均不 在上訴範圍等語(本院卷第74頁),足認檢察官只對原審之 科刑事項提起上訴;是本院僅就原審認定被告係犯刑法第35 4條之毀損罪之犯罪事實及罪名,針對量刑妥適與否進行審 理,至於原審判決其他部分,則非本院審查範圍。 二、檢察官依據告訴人請求而提起上訴意旨略以:被告所毀損之 林肯大廈安全門為常閉式防火門,平時應保持常閉方能達到 防火區劃之目的,亦即避免讓火勢擴散到其他地方,且安全 門亦只能往逃生方向開啟,故被告毀損安全門致其無法正常 開啟、關閉而不堪使用之行為,不僅侵害告訴人黃思綺之財 產法益,同時造成林肯大廈全體住戶之安全堪虞,且被告對 告訴人尚有其他毀損犯行仍在審理中,足徵被告屢次破壞社 區公物,惡性重大,原判決所量處被告拘役40日之刑度,顯 屬輕縱,容有未洽,原判決既有不當,請予撤銷,另為適法 之判決等語。 三、按量刑輕重,屬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苟其量刑已 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 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情 形,自不得指為不當或違法(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91 號、第331號判決意旨參照)。原審以被告所犯毀損罪,事 證明確,併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率爾損壞本案安 全門鎖舌,侵害他人財產法益,實屬不該,參以被告僅坦承 部分客觀事實及未賠償所受損害,難認態度良好,並衡酌本 案安全門鎖舌修繕費用高低、告訴代理人於原審所陳「被告 另有毀損社區監視器之紀錄,請求對被告從重量刑」等意見 ,兼衡被告自陳大學畢業之智識程度、已婚有子女、現從事 建築業、月收入約新台幣(下同)6至7萬元、須扶養雙親、配 偶雙親及子女等生活狀況,暨其犯罪動機、目的、手段及素 行等一切情狀,量處拘役40日暨諭知如易科罰金,以1千元 折算1日之折算標準等旨,顯已詳酌刑法第57條各款情狀, 說明其量刑之根據,並未逾越法律所定界限,亦無違反經驗 法則、論理法則、比例原則或濫用權限之違法情事,所為量 刑核屬妥適。上訴意旨所指被告毀損犯行所生之損害,暨被 告尚有破壞社區公物之情,業經原審列為科刑審酌事項,並 無漏論;再徵諸被告本案所毀損之安全門鎖價值4千元,有 告訴人於偵查所提出國際鎖匙刻印行出具之收據可參(112年 度他字第5233號卷第91頁),衡酌被告所犯刑法第354條之毀 損罪之法定刑為「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下 罰金」,併綜合考量被告於本院審理已坦認犯行、匯款4千 元至本案林肯大廈社區管委會申設之金融機構帳戶等情,有 被告提出之存證信函、匯款明細可參(本院卷第77、101至10 5頁),可認被告已有悔意、並為具體填補己身過錯之舉措, 檢察官上訴意旨仍執前詞,指摘原判決量刑過輕,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高文政提起公訴,檢察官王正皓提起上訴,檢察官 吳青煦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黃于真 法 官 陳明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陳怡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2024-10-15

TPHM-113-上易-1194-20241015-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侵占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137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張喬雯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侵占案件,不服臺灣基隆地方法院112年度 易字第553號,中華民國113年4月11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緝字第648號),提起上訴,本院 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審判範圍: 按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 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定有明文。查本件檢察官並未提起上 訴,僅被告張喬雯提起第二審上訴,其具狀復於本院準備程 序表示:對原審判決認定之犯罪事實、罪名及沒收部分沒有 意見,承認犯罪,只有對量刑上訴等語(本院卷第17、58、 59頁),足認被告只對原審之科刑事項提起上訴;是本院僅 就原審認定被告係犯刑法第336條第2項之業務侵占罪之犯罪 事實及罪名、沒收,針對量刑妥適與否進行審理,至於原審 判決其他部分,則非本院審查範圍。 二、關於刑之加重事由及量刑:   原審係以被告前因詐欺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9年 度簡字第457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月、又因業務侵占案件 ,經同院以110年度審易字第1171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 上開案件,嗣由同院以111年度聲字第1007號裁定應執行有 期徒刑7月確定,於民國111年10月6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 被告於受徒刑之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 以上之罪,為累犯,併依司法院釋字第775 號解釋意旨,經 考量被告因業務侵占、詐欺等財產犯罪經法院判處罪刑在案 ,其中業務侵占部分與本案罪名、犯罪類型俱屬相同,足徵 其就此類犯行之刑罰反應力甚為薄弱,極具矯正之必要性, 因認適用累犯加重規定,並無罪刑不相當之情事,乃依刑法 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併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 審酌被告未能謹守職務分際,貪圖私利,於擔任統一超商華 新一門市店員期間,將業務上持有之款項予以侵占入己,違 背誠信及職業道德,實屬不該,兼衡被告本件犯罪之動機、 目的、手段、侵占款項金額、迄未與告訴人即店長陳振宇達 成和解,及其於偵、審程序始終坦承犯行之犯後態度等一切 情狀,量處有期徒刑7月等旨,有關加重其刑之認定,經核 於法並無不合,所為刑之量定,亦稱妥適。 三、上訴駁回之理由  ㈠被告上訴意旨略以:會尋找告訴人和解請求原諒,請從輕量 刑等語。  ㈡按量刑係法院就繫屬個案犯罪之整體評價,為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量刑判斷當否之準據,應就判決之整體觀察為綜合考量,並應受比例原則等法則之拘束,非可恣意為之,致礙其公平正義之維護,必須兼顧一般預防之普遍適應性與具體個案特別預防之妥當性,始稱相當。苟已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而未逾越法定刑度,如無偏執一端,致有明顯失出失入之恣意為之情形,上級審法院即不得單就量刑部分遽指為不當或違法(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5301號判決意旨參照)。原判決業已審酌包含被告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侵占款項金額、犯後態度在內等一切情狀,其所量處之刑度係依累犯規定加重後之最低度量刑,且未濫用自由裁量之權限,亦無逾越職權或違反比例原則、罪刑均衡原則,自難謂原判決之量刑有何不當。至被告雖上訴以前詞置辯,然告訴人於本院準備期日到庭,被告仍未能賠償損害或獲取告訴人原諒達成和解,即原審量刑基礎並無變動,且原審量刑亦無不當;是被告以前詞為由,提起上訴請求再從輕量刑,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爰不待其陳述,   為一造辯論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第371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筱蓉提起公訴,檢察官吳青煦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黃于真 法 官 陳明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陳怡君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5  日

2024-10-15

TPHM-113-上易-1372-20241015-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151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建銘 上列被告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 度偵字第981號),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 原案號:113年度易字第179號),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 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黃建銘犯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罪,處有期徒刑貳 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扣案愷他命貳包( 均含包裝袋暨其上標籤;驗餘淨重各:陸點陸肆壹捌公克、零點 肆柒柒肆公克;純質淨重各:伍點肆肆伍參公克、零點參陸參陸 公克)、K盤壹個,均沒收之。 事 實 一、黃建銘明知愷他命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3款所 列管之第三級毒品,不得持有,竟仍基於持有第三級毒品純 質淨重5公克以上之犯意,於民國113年2月12、13日,在桃 園市○○區○○路0號「錢櫃PARTYWORLD-桃園中華店」,自身分 不詳、綽號「阿威」之成年男子,受贈數量不詳(惟純質淨 重已達5公克以上)之第三級毒品愷他命,以供己施用,而 自斯時起,繼續非法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達5公克以上 。嗣經警於113年2月23日22時20分許,前往臺東縣○○市○○路 000號「尊爵旗艦會館」執行臨檢,並於該處所二樓樓梯口 右側之儲物間,察得黃建銘等人躲藏其內,同時扣得黃建銘 前開受贈之第三級毒品愷他命1包(含包裝袋暨其上標籤; 驗餘淨重:6.6418公克,純質淨重:5.4453公克;下稱本案 毒品甲),暨內含相同來源之第三級毒品愷他命(另經警蒐 集成袋【含包裝袋暨其上標籤;驗餘淨重: 0.4774公克, 純質淨重:0.3636公克;下稱本案毒品乙】)之K盤1個(下 稱本案K盤),而查悉上情。 二、案經臺東縣警察局臺東分局報告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偵查起訴。 理 由 一、上開事實欄一所載之犯罪事實,均據被告黃建銘於警詢、偵 查中及本院準備程序時坦承不諱,並有證人吳彥勛、洪松福 各於警詢時之證述、臺東縣警察局臺東分局臨檢紀錄表、臺 東縣警察局臺東分局扣押筆錄、刑案現場測繪圖、臺東縣警 察局臺東分局113年度查扣毒品證物送驗作業管制紀錄表、 慈濟大學濫用藥物檢驗中心113年3月18日慈大藥字第113031 8059號函暨所附鑑定書、慈濟大學濫用藥物檢驗中心113年3 月18日慈大藥字第1130318060號函暨所附鑑定書、密錄器影 像檔案光碟各1份及刑案現場照片21張在卷可稽,自足認被 告前開任意性之自白係與事實相符,亦有上開證據可資補強 ,堪信為真實。從而,本件事證明確,被告事實欄一所載之 犯行,洵堪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5項之持有第 三級毒品純質淨重5公克以上罪。又被告自受贈事實欄一所 載之愷他命時起,至為警扣案時止,其持有既係為供己施用 ,主觀上顯係出於單一犯意,客觀上亦僅有一持有行為,自 核屬繼續犯之單純一罪。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明知毒品犯罪係我國嚴 加查緝之犯罪類型,竟猶自他人受贈愷他命而非法持有之, 自足認其遵守法治觀念係屬薄弱,所為亦有加劇毒品氾濫之 危險,誠屬不該;惟念被告前未有何因案經科處罪刑之情形 (參卷附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素行良好,且犯 罪後坦承犯行,態度非差,加以其受贈愷他命係為供己施用 ,犯罪目的、動機尚非惡劣,持有期間復非長久,尤以所持 有之本案毒品甲、乙經檢驗後,純質淨重合計僅5.8089公克 ,並未大幅逾越法定標準,整體犯罪情節要非重大;兼衡被 告以水電為業、教育程度高中肄業、家庭經濟狀況普通、家 庭生活支持系統有瑕(本院準備程序筆錄)等一切情狀,量 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併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資責懲 。 四、末查本案毒品甲、乙經送請慈濟大學濫用藥物檢驗中心以氣 相層析/質譜分析法檢驗後,結果均判定檢出愷他命成分, 且其等純質淨重各為5.4453公克、0.3636公克等節,有臺東 縣警察局臺東分局113年度查扣毒品證物送驗作業管制紀錄 表、慈濟大學濫用藥物檢驗中心113年3月18日慈大藥字第11 30318059號函暨所附鑑定書、慈濟大學濫用藥物檢驗中心11 3年3月18日慈大藥字第1130318060號函暨所附鑑定書各1份 存卷可考,是該等毒品自均核屬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 項第3款所列管之第三級毒品,併係「違禁物」,依刑法第 38條第1項規定,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俱應宣告沒收 之。又:1、本案毒品甲、乙無論以何方式欲將內含毒品自 包裝袋相分離,均仍會有極微量毒品沾附殘留、無法析淨, 亦無析離之實益,是該等包裝袋自俱應視為所查獲之第三級 毒品整體,併依前揭規定予以宣告沒收;2、本案毒品甲、 乙經取樣鑑定用罄部分,既均已滅失,本院當亦無從予以宣 告沒收;3、本案K盤所含愷他命雖經警蒐集成袋(即本案毒 品乙)如前,然查其上尚有愷他命沾附殘留,有刑案現場照 片1張在卷可憑,且該等沾附殘留部分復無法析淨,同無析 離之實益,是本案K盤同應視為所查獲之第三級毒品整體, 亦依前揭規定予以宣告沒收,以上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450條第1項、第454條,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5項,刑法第11條本文、第41條第1 項本文、第38條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以書狀敘述上 訴之理由(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提出繕本),經本庭向本 院管轄第二審之合議庭提起上訴。 本案經檢察官吳青煦提起公訴,檢察官陳金鴻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陳偉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須 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本判決 如有不服,請書具不服之理由狀,請求檢察官上訴者,其上訴期 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江佳蓉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附錄本件論罪科刑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條第5項: 持有第三級毒品純質淨重五公克以上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2024-10-04

TTDM-113-簡-151-202410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