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洪慕芳

共找到 245 筆結果(第 91-100 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1320號 抗 告 人 即 原 告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最高行政法院等間司法事件,抗告人對於 中華民國113年12月17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320號裁定,提起抗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266條第1項規定:「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之 裁定,不得抗告。但其裁定如係受訴行政法院所為而依法得 為抗告者,得向受訴行政法院提出異議。」當事人得依上開 規定提出異議者,以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所為之裁定為限, 至於行政法院或審判長所為之裁定並無適用餘地。再依同法 第271條前段規定:「依本編規定,應為抗告而誤為異議者 ,視為已提起抗告……」對於移送裁定、駁回原告之訴之裁定 不服者,本應提起抗告卻誤為聲明異議,仍視為已提起抗告 。 二、復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規定:「下列各款事 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 訟代理人:……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第3 項規定:「第一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 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 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二 項第一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 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二項第二款規定之資格 。」、第4項規定:「第一項各款事件,非律師具有下列情 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 :一、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 備律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二項第一款、第二款或第三款 規定。」、第5項規定:「前二項情形,應於提起或委任時 釋明之。」、第7項規定:「原告、上訴人、聲請人或抗告 人未依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四項 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逾 期未補正,亦未依第四十九條之三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 之。」。 三、再按,提起抗告,按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 ,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定有明文。抗告人未為繳納,亦應 補正。 四、抗告人於民國114年1月6日(本院收文日期)提出「行政訴 訟聲明異議狀」,對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320號裁定提出聲 明異議,然該裁定係行政法院所為之裁定,並非受命法官或 受託法官所為之裁定,依上開說明,抗告人係應提起抗告卻 誤為聲明異議,應視為已提起抗告。然抗告人未據繳納抗告 之裁判費,亦未依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其他得為訴訟代理人 者之委任狀,並釋明之。茲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 日內補繳裁判費1,000元及補正委任狀,逾期不補繳、不補 正,即駁回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郭銘禮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林淑盈

2025-01-16

TPBA-113-訴-1320-20250116-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停止執行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停字第95號 抗 告 人 即 聲請人 李連將 訴訟代理人 曾威凱 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間聲請 停止執行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8日本院113年度停字第 95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提起抗告,按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行 政訴訟法第98條之4定有明文。抗告人對於本院113年度停字 第95號裁定提起抗告,未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4規定,繳 納抗告之裁判費。茲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 繳裁判費1,000元,逾期不補繳、不補正,即駁回抗告,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郭銘禮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林淑盈

2025-01-16

TPBA-113-停-95-20250116-3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都市更新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1年度訴字第1351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林志清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新北市政府間都市更新事件,上訴人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5日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351號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上訴,依第九十八條 第二項規定,加徵裁判費二分之一。」,同法第98條第2項 前段規定:「起訴,按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四千元。」,同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2款、第3、4、5、7項規定:「(第1項 )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二、高等行政法院管轄之通常訴 訟程序上訴事件。……(第3項)第一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 之一者,當事人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或 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 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 授。二、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 代理人具備前條第二項第一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政事 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二 項第二款規定之資格。(第4項)第一項各款事件,非律師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 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 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二項第一款、第二 款或第三款規定。(第5項)前二項情形,應於提起或委任 時釋明之。(第7項)原告、上訴人、聲請人或抗告人未依 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四項規定委 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逾期未補 正,亦未依第四十九條之三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 二、查上訴人對於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351號判決提起上訴,未 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繳納裁判費新臺幣6,00 0元,亦未依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前述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 委任狀,茲命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逾期 不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郭銘禮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林淑盈

2025-01-16

TPBA-111-訴-1351-20250116-3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政府採購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2年度訴字第344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粟振庭即粟師傅傳統整復推拿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空軍氣象聯隊間政府採購法事件,上訴 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9日本院112年度訴字第344號判決,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上訴,依第九十八條 第二項規定,加徵裁判費二分之一。」,同法第98條第2項 前段規定:「起訴,按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四千元。」,同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2款、第3、4、5、7項規定:「(第1項 )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二、高等行政法院管轄之通常訴 訟程序上訴事件。……(第3項)第一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 之一者,當事人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或 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 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 授。二、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 代理人具備前條第二項第一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政事 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二 項第二款規定之資格。(第4項)第一項各款事件,非律師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 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 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二項第一款、第二 款或第三款規定。(第5項)前二項情形,應於提起或委任 時釋明之。(第7項)原告、上訴人、聲請人或抗告人未依 第一項至第四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四項規定委 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逾期未補 正,亦未依第四十九條之三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之。」 。 二、查上訴人對於本院112年度訴字第344號判決提起上訴,未依 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繳納裁判費新臺幣6,000 元,亦未依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前述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 任狀,茲命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逾期不 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郭銘禮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林淑盈

2025-01-16

TPBA-112-訴-344-20250116-3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職業安全衛生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180號 原 告 群宏交通企業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高暐竣(董事) 訴訟代理人 林司涵 律師 羅顥程 律師 被 告 勞動部 代 表 人 洪申翰(部長) 訴訟代理人 張勝畯 吳俊傑 魏振育 上列當事人間職業安全衛生法事件,原告不服行政院中華民國11 2年12月6日院臺訴字第1125025245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由洪申翰為被告代表人之承受訴訟人,續行訴訟。   理 由 一、按當事人之代表人於訴訟繫屬中喪失其權限者,應由取得權 限者承受訴訟,此觀之行政訴訟法第18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 第170條及行政訴訟法第181條第1項之規定可明。又法院裁 判後,繫屬上訴審前發生應行承受訴訟之情事,依行政訴訟 法第18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177條第3項及第178條之規定, 應由原裁判法院為承受訴訟之裁定。而訴訟程序於裁判送達 前,發生當然停止之原因,承受訴訟之聲明,尤應由為裁判 之原法院裁定之,是為當然之解釋(最高法院76年度第10次 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 二、本件被告代表人原為何佩珊,嗣於本件言詞辯論終結後、宣 示判決前,代表人變更為洪申翰。茲據被告新任代表人具狀 聲明承受訴訟,有行政訴訟承受訴訟聲明狀可稽,揆諸前揭 規定及說明,於法相合,自應准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郭銘禮              法 官 孫萍萍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李虹儒

2025-01-15

TPBA-113-訴-180-20250115-2

簡上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進口貨物核定稅則號別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簡上字第82號 上 訴 人 太隆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穆繼誠 被 上訴 人 財政部關務署基隆關 代 表 人 張世棟(關務長) 上列當事人間進口貨物核定稅則號別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6月20日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稅簡字第52號行政訴 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事實概要:上訴人委託銓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於民國111年5 月17日及同年6月22日向被上訴人申報進口馬來西亞產製TLS 2083合成酯類2批(下稱系爭貨物,進口報單號碼:第AW/BC/ 11/K69/S1172及AW/BA/11/K69/S1506號),上訴人申報貨物 稅則號別為3811.29.00.00-0「其他潤滑油添加劑」,關稅 稅率為FREE即0%。系爭貨物經被上訴人實施電腦審核,核列 以文件審核(C2)方式通關,因貨物稅則號別未決,依關稅法 第18條第2項規定,准上訴人分別繳納保證金新臺幣(下同)1 6萬7,772元、15萬8,418元後,先予放行,事後再加審查。 嗣經被上訴人審查結果,認系爭貨物屬性,為多用途合成酯 ,非純屬添加劑,遂將系爭貨物改歸列稅則號別第3824.99. 99號「其他化學或相關工業之未列名化學品及化學製品(包 括天然產品混合物)」,並以稅率5%重行核定應納關稅、推 廣貿易服務費、營業稅額為16萬7,772元、15萬8,418元後( 稅單號碼:AWZ00000000094號、AWZ00000000072號「海關進 口貨物稅費繳納證兼匯款申請書」,下稱原處分),並以前 開保證金抵充之。上訴人不服,提起復查及訴願亦均遭駁回 ,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下稱原審)112年 度稅簡字第52號判決駁回其訴(下稱原判決),上訴人猶不服 ,於是提起本件上訴。 二、上訴人起訴主張及被上訴人在原審之答辯,均引用原判決之 記載。 三、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判決駁回上訴人之 訴,其理由略以: ㈠、依海關進口稅則第3811節之節名、參據HS註解對稅則第3811 節之詮釋及註解,欲歸列在HS註解對稅則第3811節詮釋(B)( b)(1)「其他相同用途液體之添加劑」內者,係指添加在(b) (1)「以有機酸酯為基料之合成潤滑劑」(其他相同用途液體 )之「添加劑」,且該「添加劑」須符合(A)就各類礦物油 品添加劑(即原油添加劑、汽油添加劑、潤滑油添加劑、其 他礦物油添加劑)之詮釋;欲歸列在HS註解對稅則第3811節 之詮釋(A)第3點潤滑油之「添加劑」(礦物油添加劑)或(B )(b)合成潤滑劑之「添加劑」(其他與礦物油相同用途液體 )者,係指黏度改良劑、傾點下降劑、氧化抑制劑、耐壓( EP)添加劑、去垢劑和分散劑、防銹劑、泡沫抑制劑等7種 製劑而言,並排除僅少量添加於潤滑劑以減低磨擦所致損耗 (例如引擎汽缸損耗)之潤滑製劑。 ㈡、依系爭貨物原廠型錄及所附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Safety D ata Sheet)記載,可知系爭貨物得單獨作為潤滑劑基礎油( sole base stock),亦得為添加而配製成潤滑劑等混合油 液(blended stocks),應屬製作潤滑劑或其他相同用途合 成液體之「原料油酯」,非專為抑制或強化礦物油或其他相 同用途液體中之特定屬性所製成而添加至該等礦物油或其他 相同用途液體中之「添加劑」,與稅則第3811節之節名、HS 註解對該節之詮釋不符,實不得歸列在稅則號別第3811節內 ;縱認系爭貨物得為添加而配製成HS註解對稅則第3811節詮 釋(B)(b)(1)所稱合成潤滑劑,亦與詮釋(A)第3點就潤滑 油添加劑所臚列的7種製劑不符,亦非稅則號別第3811節所 稱「添加劑」,仍不得歸列在稅則號別第3811節內。被上訴 人將系爭貨物歸列為稅則號別第3824.99.99號「其他化學或 相關工業之未列名化學品及化學製品(包括天然產品混合物 )」(稅率5%),並駁回上訴人之復查,洵無違誤,訴願決 定予以維持,亦無不合,上訴人訴請撤銷並改核定稅則號別 為3811.90「其他添加劑,供與礦物油相同用途之其他液體 用」(稅率2.5%),或稅則號別3811.29.00.00-0「其他潤 滑油添加劑」(稅率0%)〕,為無理由,應予駁回等語,茲 為論據。  四、本院經核原判決駁回上訴人在原審之訴,於法並無違誤。茲 就上訴意旨補充論斷如下: ㈠、關稅法第3條第1項規定:「關稅之徵收及進出口貨物稅則之 分類,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依海關進口稅則之規定。海關 進口稅則,另經立法程序制定公布之。」海關進口稅則總則 一規定:「本稅則各號別品目之劃分,除依據本稅則類、章 及其註,各號別之貨名及解釋準則之規定外,並得參據關稅 合作理事會編纂之『國際商品統一分類制度(HS)註解』及其 他有關文件辦理。」海關進口稅則解釋準則一及六規定:「 海關進口稅則貨品之分類應依下列原則辦理: 一、類、章 及分章之標題,僅為便於查考而設;其分類之核定,應依照 稅則號別所列之名稱及有關類或章註為之,此等稅則號別或 註內未另行規定者,依照後列各準則規定辦理。……六、基於 合法之目的,某一稅則號別之目下物品之分類應依照該目及 相關目註之規定,惟該等規定之適用僅止於相同層次目之比 較。為本準則之適用,除非另有規定,相關類及章之註釋亦 可引用。」準此,進口貨物稅則號別之核定,係屬貨品特徵 與稅則規定之涵攝問題,關於稅則號別之適用,原則上應依 稅則號別所列之貨名為之,而是否屬該貨名規範範圍,則應 依有關之類或章註判斷之,若無適當之節或註解可適用,再 參考海關進口稅則解釋準則及HS註解之適用,決定貨物稅則 號別之歸屬。 ㈡、事實認定乃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而證據之證明力如何或如何 調查事實,事實審法院有衡情斟酌之權。苟其事實之認定已 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而未違背論理法則、經 驗法則或證據法則,縱其證據之取捨與當事人所希冀者不同 ,致其事實之認定亦異於該當事人之主張者,亦不得謂為原 判決有違背法令之情形。所謂判決不備理由,乃判決有未載 理由,或所載理由不完備或不明瞭等情形;而所謂判決理由 矛盾則指其理由前後牴觸,或判決主文與理由不符,足以影 響裁判結果之情形而言。如判決已將其判斷事實所調查證據 之結果及斟酌辯論意旨等項,記明於判決,可勾稽認定事實 之證據基礎,並足以明瞭其調查證據及取捨原因,證據與應 證事實間之關聯性,事實真偽之判斷,合於經驗法則與論理 法則者,即難謂有違背法令之情形。 ㈢、經查,原審依調查證據之辯論結果,論明: 1、按海關進口稅則第3811節之節名為「礦物油(包括汽油)或 與礦物油相同用途之其他液體用之抗震劑、氧化抑制劑、膠 性抑制劑、黏度改良劑、抗腐蝕劑及其他製成添加劑。」, 其下稅則號別第3811.29.00號為「其他潤滑油添加劑」,第 1欄稅率「免稅Free」;稅則號別第3811.90.00號為「其他 添加劑,供礦物油或與礦物油相同用途之其他液體用者」, 第1欄稅率「2.5%」(原處分卷一第120頁)。又按HS註解對 稅則第3811節之詮釋:「本節之產品為添加於礦物油或其他 液體用於相同之目的,以消除或減少不必要之性能或去獲致 增強所希望之性能。」「(A)礦物油添加劑。⒈原油添加劑 ……。⒉汽油(石油)添加劑……。⒊潤滑油添加劑,本屬包含: (a)黏度改良劑,……。(b)傾點下降劑,……。(c)氧化 抑制劑,……。(d)耐壓(EP)添加劑,……。(e)去垢劑和 分散劑:……。(f)防銹劑,……。(g)泡沫抑制劑,……。這 些潤滑製品添加少量於汽車燃料或潤滑劑中之目的,可減低 引擎汽缸之損耗,是不包含在內(第27.10或34.03節)。⒋ 其他礦物油添加劑……。(B)類似礦物油用為同一目的之其 他液狀添加劑。此類與礦物油相同目的用途之液體者有:( a)燃料……;和(b)合成潤滑劑。⑴有機酸酯(己二酸酯, 壬二酸酯,新戊基多元醇酯)或無機酸酯(磷酸三芳基)為 基料。……這些添加劑用途與那些礦物油的添加劑相同。……」 (原處分卷一第128-130頁)。可知「其他相同目的用途之 液體」(即「燃料」及「合成潤滑劑」兩類)之添加劑,其 所屬與使用於相似「礦物油」之添加劑等同,而應參照(A )項下分類即原油、汽油、潤滑油及其他礦物油之相關詮釋 ,歸列於本節潤滑油(為礦物油)或合成潤滑劑(為與潤滑 油相似之其他液體)添加劑之貨品範圍,係指黏度改良劑、 傾點下降劑、氧化抑制劑、耐壓(EP)添加劑、去垢劑和分 散劑、防銹劑及泡沫抑制劑,並且將少量添加於潤滑劑以減 低磨擦所致之損耗(例如引擎汽缸之損耗)之潤滑製劑,予 以排除。又海關進口稅則第3824節為「鑄模或鑄心用之配成 粘合劑;化學或相關工業之未列名化學品及化學製品(包括 天然產品之混合物)」,稅則號別第3824.99.99號之名稱為 「其他化學或相關工業之未列名化學品及化學製品(包括天 然產品混合物)」,第1欄稅率為「5%」(原處分卷一第121 至122頁)。另按HS註解對稅則第3824節之詮釋:「……(B) 化學產物和化學品或其他製品……化學或其他配製品為混合物 (其乳狀液或分散體為特殊形式)或有時為溶液者。……」( 原處分卷一第132頁)。 2、依系爭貨物原廠型錄記載(原處分卷一第16至17頁),其名稱 為「Biolubricant Base Oils-API Gruop V Synthetic Flu id」,中文文意為「生質潤滑劑基礎油-美國石油學會(Ame 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PI)第5類合成液」;商品 描述為「……are polyol ester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l ubricant applications. These esters are suitable to serve as synthetic base oil and additive to formulat e general industrial oils, metal working fluid, biod egradable lubricants, automotive lubricants & grease s……are ideal choice as sole base stock or blended st ocks to optimise the oil's properties.」中文文意即為 多元醇酯(聚酯油)適合作為合成基礎油或添加物,以配製成 工業用油、金屬加工液、各式潤滑劑或油脂等,其適於作為 單一基礎油使用(sole base stock),或是製成混合油液使 用(blended stocks)。原審再依系爭貨物之安全技術說明書 (Safety Data Sheet)之記載(原處分卷一第22至23頁、英文 原本見原處分卷一第61至62頁),其商品名稱(Trade name) 為「合成酯2083」,商品描述(Discription)為「潤滑油基 礎油」,原材料應用(Application of the substance/the mixture)為「合成化學物、潤滑劑、中間產品、金屬加工 液、液壓油」,成分(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 ients)有「CAS No. Discription 68002-79-9 Fatty acids , C14-18 and C16-18 unsatd., triesters with trimethy lolpropane」及「CAS No. Discription 57675-44-2 2-eth yl-2-[[(1-oxooleyl)oxy]methyl]-1,3-propanediyl diole ate」等二項,可知系爭貨物除得單獨作為潤滑劑基礎油(so le base stock),亦得為添加而配製成潤滑劑等混合油液(b lended stocks),應屬製作潤滑劑或其他相同用途合成液體 之「原料油酯」,非專為抑制或強化礦物油或其他相同用途 液體中之特定屬性所製成而添加至該等礦物油或其他相同用 途液體中之「添加劑」,系爭貨物為多用途之合成脂產品, 非僅屬潤滑油添加劑,與稅則第3811節之節名、HS註解對該 節之詮釋不符,無從歸列於稅則號別第3811節之內;縱認系 爭貨物得為添加而配製成HS註解對稅則第3811節詮釋(B)(b) (1)所稱合成潤滑劑,亦與詮釋(A)第3點就潤滑油添加劑 所列7種製劑不符,亦非稅則號別第3811節所稱「添加劑」 ,仍不得歸列在稅則號別第3811節內。又系爭貨物乃以14-1 8碳及16-18碳之脂肪酸與三羥甲基丙烷酯化而得的酯類(CA S No.68002-79-9)與三羥甲基丙烷三油酸酯(CAS No.5767 5-44-2)等二項成分混合製成,可作為合成酯類潤滑油基礎 油,或添加於潤滑劑、金屬加工業或液壓油使用,為化學品 混合物,而稅則號別第3824.99.99號之貨品範圍,即為無專 設稅則號別之其他化學品(含化學混合物),則被上訴人認 系爭貨物應歸列為稅則號別第3824.99.99號「其他化學或相 關工業之未列名化學品及化學製品(包括天然產品混合物) 」(稅率5%),核與前開稅則號別貨名及HS註解詮釋相符。 3、上訴人雖主張:依照原廠目錄本產品為潤滑油添加劑並無其 他功能云云。惟原判決已敘明歸屬稅則第3811節之貨品,係 專為抑制或強化礦物油或其他相同用途液體中之特定屬性為 目的所製成,而添加至該等礦物油或其他相同用途液體中之 「添加劑」,且欲歸列在HS註解對稅則第3811節詮釋(B)(b) (1)「其他相同用途液體之添加劑」內者,須符合(A)就各類 礦物油品添加劑(即原油添加劑、汽油添加劑、潤滑油添加 劑、其他礦物油添加劑)之詮釋,而「潤滑油添加劑」更須 符合(A)第3點潤滑油添加劑,即指黏度改良劑、傾點下降劑 、氧化抑制劑、耐壓(EP)添加劑、去垢劑和分散劑、防銹 劑、泡沫抑制劑等7種製劑而言,並排除僅少量添加於潤滑 劑以減低磨擦所致損耗(例如引擎汽缸損耗)之潤滑製劑, 符合前開條件始有歸列稅則第3811節之可能。上訴人所進口 系爭貨物除可作為潤滑油之基礎油(sole base stock)、亦 可作為配製一般工業用油、金屬加工液或潤滑劑之添加劑(b lended stocks),屬多用途之合成脂,非單純屬添加劑,其 與稅則第3811節之節名、HS註解對該節之詮釋不符,不得歸 列在稅則號別第3811節內,縱認系爭貨物得為添加而配製成 HS註解對稅則第3811節詮釋(B)(b)(1)所稱合成潤滑劑,亦 與詮釋(A)第3點就潤滑油添加劑所臚列的7種製劑不符, 亦即系爭貨物非屬HS註解對於稅則第3811節所詮釋之潤滑油 添加劑,仍不得歸列在稅則號別第3811節內,此均已於原判 決理由中詳為說明。因此雖然上訴人主張系爭貨物品名為有 機酸酯,用途為潤滑油添加劑,僅使用於潤滑功能而無其他 功能云云,實係因其選擇只用於潤滑功能,仍無損系爭貨物 客觀上屬多用途之合成脂,非單純添加劑之事實,則上訴意 旨仍執前開主張,認應適用3811.29(B)(b)(1)云云,並不足 採。 4、上訴人雖又主張:原判決所參考美國海關編號N238088分類案 例(下稱美國海關案例)所進口產品與本件係屬完全不同產 品,原判決錯誤引用云云。查美國海關案例要旨略以:「『… …The instant product is called TMP3-T. It is also kn own as Trimethylolpropan Troleate. The TMP3-T is ind icated to consist of mixtures of several fatty acid esters of animal origin with Trimethylolpropan. The applicable subheading for the TMP3-T will be 3824.90 .4140, Harmonized Tariff Schedule of the United Stat es (HTSUS), which provides for: “……chemical mixtures of fatty acid esters products and preparations of t he chemical or allied industries (including those co nsisting of mixtures of natural products), not elsew here specified or included (con.): Other (con.): Fat ty substances of animal or vegetable origin and mixt ures thereof; Mixtures of fatty acid esters”.……」(原 處分卷一第137頁)。其中文文意略以:「……系爭產品名稱為 TMP3-T。它也被稱為三羥甲基丙烷油酸酯。TMP3-T是由幾種 動物源脂肪酸酯與三羥甲基丙烷的混合物組成。TMP3-T適用 稅則號別為美國統一關稅表3824.90.4140,其規定為『……化 學或相關工業之未列名的脂肪酸酯產品和製品的化學混合物 (包含天然產品混合物)(反對):其他(反對):動物或 植物源脂肪物質及其混合物;脂肪酸酯混合物』……)」。又 查美國海關案例所提及之進口產品TMP3-T,與上訴人所進口 系爭貨物之組成成分是以14-18碳及16-18碳之脂肪酸與三羥 甲基丙烷酯化而得的酯類(CAS No.68002-79-9)與三羥甲 基丙烷三油酸酯(CAS No.57675-44-2)等二項成分混合製 成,為化學品混合物,兩者有其相似性。再查,美國統一關 稅表3824.90.4140號與我國稅則號別第3824.99.99號範圍亦 有相似之處。因此,原判決引用美國海關案例的目的,在於 加強論證原判決所持見解並無違誤。是原判決已詳述其得心 證之依據及理由,並就上訴人在原審之論據,何以不足採取 ,分別予以指駁,並無違反證據法則、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 等情事,因而駁回上訴人在原審之訴,認事用法並無違誤, 核無判決違背法令之情形。 5、本院為法律審,依行政訴訟法第254條第1項規定,除別有規 定外,本院應以高等行政法院判決確定之事實為判決基礎, 當事人在本院原則上不得提出新攻擊防禦方法,亦不得提出 新事實、新證據,資為上訴之理由。上訴人於上訴後始提出 報單號碼:AA/10/411/E5474號進口報單(本院卷第47頁), 主張本案前向馬來西亞類似供應商購買相同成分產品,適用 稅則號別第3811.29.00.00-0號;以及提出國光牌潤滑油脂 產品說明書(本院卷第69-81頁),主張與原廠舉例相同, 證明系爭貨品唯一用途為潤滑油添加劑,係屬上訴後提出之 新攻擊防禦方法,依上揭說明,核非適法之上訴理由。況且 ,依上訴人所提供進口報單,進口日期為110年5月30日,供 應商為「EMERY OLEOCHEMICALS (M) SDN.BHD.」,進口貨品 為「DEHYLUB 4030 MY」(本院卷第47頁),並無任何貨品 之成分記載,無從證實上訴人所稱與111年5月14日進口之系 爭貨品有相同成分,本院無從對上訴人為有利之認定。再者 ,縱使是完全相同貨物,由於納稅義務人進口貨物須逐批向 海關辦理報關,海關對於個案報單稅則及稅費之核定,於關 稅法第18條第1項授權之核課期間內,僅就該個案有拘束力 ,並不及於其他個案,個案報單稅則及稅費之核定尚不得作 為信賴基礎。則縱上訴人於不同期間進口相同貨品,海關之 稅則分類是否與本件相同,並不在審究之列。上訴人援引被 上訴人就之前進口與系爭貨物相同成分之進口貨物(上訴人 並未證明是否為完全相同貨物,本院無從判斷)其稅則號別 歸列第3811.29.00.00-0號,本件應適用相同稅則號別云云 ,亦非有據。是上訴人於上訴時所提出之證據縱使經過實質 審查亦無從獲致有利結論。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之主張均無可採,原判決將訴願決定、復查決定及原處分予以維持,駁回上訴人在原審之訴,核無違誤。上訴論旨,仍執前詞,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結論,本件上訴為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周泰德 法 官 郭銘禮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林淑盈

2025-01-14

TPBA-113-簡上-82-2025011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建築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1232號 原 告 高金海 上列原告因建築法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24條第1款規定:「經訴願程序之行政訴訟 ,其被告為下列機關:一、駁回訴願時之原處分機關。」   第57條第1項第1、2款規定:「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 ,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一、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當 事人為法人、機關或其他團體者,其名稱及所在地、事務所 或營業所。二、有法定代理人、代表人或管理人者,其姓名 及住所或居所。」第105條第1項第1款、第2項規定:「(第 1項)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行政法院 為之:一、當事人。……(第2項)訴狀內宜記載適用程序上 有關事項、證據方法及其他準備言詞辯論之事項;其經訴願 程序者,並附具決定書。」第98條第2項前段規定:「起訴 ,按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四千元。」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 定:「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十、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原告提起行政 訴訟,應繳納裁判費,並以訴狀表明適格的被告及其代表人 ;經訴願程序者,並附具訴願決定書影本。若原告起訴狀欠 缺上開程序要件,經裁定命補正而不補正時,法院自應以起 訴程式不合法,而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二、經查,原告於民國113年10月23日(本院收文日)起訴時, 未依行政訴訟法第24條第1款、第57條第1項第1、2款、第10 5條第1項第1款、第2項規定,表明適格的被告及其代表人, 亦未附具訴願決定書,且未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前段 規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113年11月28日以裁定命原告於 裁定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正前開事項,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 4日送達予原告之應送達處所之接收郵政人員,有送達證書 (本院卷第129頁)在卷可稽,然原告迄今仍未補正前開事 項,有本院繳費狀況查詢清單、臨櫃繳費查詢清單、答詢表 、審判系統收文明細表在卷可憑(本院卷第163-173頁), 其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1-13

TPBA-113-訴-1232-20250113-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有關人事行政事務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2年度訴字第1184號 聲 請 人 即 原 告 林睿駿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銓敘部等間有關人事行政事務事件,對於 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184號裁定,聲請補充裁判,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一部或訴訟費用,裁判有脫漏者,法院應依聲 請或依職權以判決補充之,該規定於裁定準用之。民事訴訟 法第233條第1項、第239條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依行政訴訟 法第218條及第307條之1規定,於行政法院之裁判準用之。 準此,聲請補充裁判,必須訴訟標的或訴訟費用之裁判有脫 漏時,始有補充裁判之問題。如原裁判訴訟標的及訴訟費用 並無漏未裁判情形,聲請人僅對原裁判理由不服,則顯與聲 請補充裁判之要件不合,其聲請應以裁定駁回。準此,聲請 補充裁判,必須訴訟標的或訴訟費用之裁判有脫漏時,始有 補充裁判之問題。如原裁判訴訟標的及訴訟費用並無漏未裁 判情形,聲請人僅對原裁判理由不服,則顯與聲請補充裁判 之要件不合,其聲請應以裁定駁回。 二、本案始末: ㈠聲請人原係訴外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原名為「國立臺北商 業技術學院」,民國103年8月1日起更名,下稱臺北商大) 學生事務處組員,因於99年考績年度,平時考核無獎懲抵銷 ,累積已達二大過,有年終考績應列丁等情事,前經臺北商 大以100年3月9日北商技人字第1000001881號函核定考列丁 等,並經相對人以100年3月26日部銓三字第1003336381號函 (下稱100年3月26日函),依其考績等次結果銓敘審定「依法 應予免職」。嗣臺北商大以100年4月15日北商技人字第1000 003387號考績通知書(下稱100年4月15日考績通知書)通知 聲請人99年年終考績為丁等,並於同日以北商技人字第1000 004275號令(下稱100年4月15日免職令)核布其年終考績應 列丁等予以免職,免職處分未確定前先行停職(下稱系爭免 職處分)。聲請人不服系爭免職處分,循序提起行政訴訟, 惟因未補正繳納裁判費,經本院以101年度訴字第19號裁定 駁回,聲請人提起抗告後,最高行政法院亦於101年10月4日 以101年度裁字第2075號裁定駁回抗告,系爭免職處分因而 確定。相對人隨即於102年2月1日以部銓三字第1023690686 號函(下稱102年2月1日函)登記自101年10月4日免職生效 在案。 ㈡聲請人仍不服,於112年2月20日申請確認相對人99年年終考 績考列丁等免職之銓敘審定為無效,經相對人以112年3月23 日部銓三字第1125550056號書函(下稱系爭112年3月23日函 )復略以,所詢99年年終考績考列丁等免職銓敘審定處分送 達疑義,及申請確認原北商技所為99年年終考績、平時考核 及懲處等處分案無效部分,均屬臺北商大權責,請逕洽該校 等語。聲請人不服,提起訴願,經訴願機關以上開系爭112 年3月23日函非屬行政處分,作成訴願不受理決定,聲請人 遂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並經本院以112年度訴字第1184號 裁定(下稱原裁定)駁回後,經最高行政法院113年度抗字 第154號裁定抗告駁回確定。 三、聲請意旨略以:㈠原裁定認為原告確認之訴之標的為相對人1 00年3月26日函,其是否為聲請人之99年終考績丁等免職銓 敘審定書乙節,亦得認定其非聲請人之銓敘審定書,而聲請 人業於112年10月9日聲明事項提出請求。又,相對人應有聲 請人之銓敘審定書,乃於原裁定請求相對人應依行政程序法 第95條第2項規定,列印該審定書予聲請人。㈡如相對人100 年3月26日函即為聲請人之審定書,聲請人請求確認其非聲 請人99年年終考績考列丁等免職銓敘審定書。因聲請人99年 年終考績銓敘審定函存否仍處於不確定狀態,如本院認為其 為聲請人之審定函,則有撤銷之事由,聲請人已舉證陳明於 歷次書狀,尚未經本院裁判,請本院依行政訴訟法第218條 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33條規定,作成補充裁判。㈢聲請人於原 裁定並未請求「確認北商大所為年終考績考列丁等免職案無 效」之聲明,原裁定誤會與誤植部分應予更正。 四、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於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184號人事行政事務事件訴 之聲明原為:⒈訴願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⒉相對人應給付審 定函、確認審定函存否或撤銷部分違法之審定函,或請求相 對人作成撤銷聲請人99年年終考績考列丁等免職之銓敘審定 處分,命相對人將聲請人99年年終考績照原送案程序,退還 原考績機關另為適法之處分(原裁定卷第45頁)。嗣於本院 113年2月20日準備程序期日,最後變更訴之聲明為:⒈訴願 決定及原處分均撤銷。⒉確認相對人未作成聲請人99年年終 考績考列丁等免職銓敘審定處分書(即確認聲請人99年年終 考績考列丁等免職銓敘審定書處分書不存在)。⒊聲請人99 年年終考績案相對人應照原送案(審)程序退還原主管機關 教育部再退還考績機關,另為適法之處分,並表示:第1項 聲明之原處分為相對人112年3月23日部銓三字第1125550056 號函、訴願決定為考試院112考臺訴決字第84號等語(原裁定 卷第157-158頁)。經原裁定核聲請人請求之基礎事實不變, 無礙於訴訟終結及被告防禦,核屬適當,故上述聲請人訴之 變更應予准許;嗣經本院審認聲請人之訴無理由,而以原裁 定(理由三)駁回聲請人之訴。至於聲請人以113年3月1日 補充狀變更第2項聲明為:請相對人回復聲請人99年年終考 績為未確定狀態,並回復聲請人之工作權及公務人員級職身 分;並追加第4項聲明:相對人應賠償聲請人7700萬元,此 部分之變更、追加另由本院以原裁定(理由四)駁回,並諭 知:「㈠原告之訴及追加之訴均駁回。㈡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及於裁定理由中詳為論述得心證之理由,核無訴訟標 的之一部或訴訟費用脫漏之情形。  ㈡聲請人雖主張原裁定有脫漏,須補充裁判云云,然而:  ⒈細繹其聲請理由㈠,無非係針對訴之聲明「更正前之聲明2」 復為爭執;聲請理由㈡則於原裁定理由三㈢、2詳加論述:「 原告訴請『確認被告未作成聲請人99年年終考績考列丁等免 職銓敘審定處分書(即確認聲請人99年年終考績考列丁等免 職銓敘審定書處分書不存在)』,經本院於113年2月20日準 備程序期日詢問『請原告確認上開請求確認不存在的銓敘審 定書,是否就是本院卷第61頁的被告100年3月26日函?按照 原告99年考績通知書上記載,你99年考績案有經被告100年3 月26日函銓敘審定(提示本院卷第61、79頁)』、『請原告說 明所謂的銓敘審定書內容為何?有無什麼形式、格式或字號 ?』,經原告表示『不是』,並陳稱該函是不存在的、我就是 要確認被告當時並沒有作銓敘審定函,並認為這是法律問題 ,被告沒有依據公務人員考績法第16條規定實質審查後作成 銓敘審定處分書。且按照被告94年10月27日的函釋,考績考 列丁等有特別的法定程序,但當初臺北商業大學卻只用一般 的考績流程送被告審查,所以被告沒有按照自己的函釋流程 審理我的丁等考績案,沒有作成銓敘審定書等語(本院卷第 159-160頁),則原告固訴請如前揭聲明所示,然實質上本 件原告係在訴請確認『被告未作成聲請人99年年終考績考列 丁等免職銓敘審定處分書』此一『事實』不存在,是原告之訴 與前述確認訴訟之法定要件不合,且無從補正,應予裁定駁 回。」是上開聲請理由係就本院本於職權並綜合全案卷證所 為認定結論及所述理由加以爭執,依前開規定及說明,聲請 人對原裁定聲請補充裁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⒉至於聲請人以上開聲明㈢稱其於原裁定並未請求「確認北商大 所為年終考績考列丁等免職案無效」之聲明,原裁定誤會與 誤植部分應予更正部分。經查,原裁定並無該項聲明存在, 亦未就該不存在之聲明,於理由內加以論述;而上開聲請人 陳稱之字句則係原裁定援引聲請人112年2月20日申請書及系 爭112年3月23日函之內容,作成本案始末之緣由,聲請人稱 原裁定應予更正一事,顯有誤會,併予指明。 五、依行政訴訟法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1-13

TPBA-112-訴-1184-20250113-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假扣押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4年度全字第1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代 表 人 李怡慧(局長) 送達代收人 馮凱莉 相 對 人 林佳蓉 上列當事人間所得稅事件,聲請人聲請假扣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得對於相對人之財產於新臺幣壹佰柒拾壹萬肆仟玖佰壹拾 壹元範圍內為假扣押。 相對人如為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壹佰柒拾壹萬肆仟玖佰壹拾壹元 ,或將相同之金額新臺幣壹佰柒拾壹萬肆仟玖佰壹拾壹元提存後 ,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 聲請訴訟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行政訴訟法第293條規定:「(第1項)為保全公法上金錢給付 之強制執行,得聲請假扣押。(第2項)前項聲請,就未到履 行期之給付,亦得為之。」稅捐稽徵法第24條第1項第2款規 定:「稅捐稽徵機關得依下列規定實施稅捐保全措施。但已 提供相當擔保者,不適用之:……二、納稅義務人有隱匿或移 轉財產、逃避稅捐執行之跡象者,稅捐稽徵機關得於繳納通 知文書送達後,聲請法院就其財產實施假扣押,並免提供擔 保;其屬納稅義務人已依法申報而未繳納稅捐者,稅捐稽1 徵機關得於法定繳納期間屆滿後聲請假扣押。」所得稅法第 110條之1亦規定:「主管稽徵機關對於逃稅、漏稅案件應補 徵之稅款,經核定稅額送達繳納通知後,如發現納稅義務人 有隱匿或移轉財產逃避執行之跡象者,得敘明事實,聲請法 院假扣押,並免提擔保。但納稅義務人已提供相當財產保證 ,或覓具殷實商保者,應即聲請撤銷或免為假扣押。」稽徵 機關依此規定聲請假扣押者,應就納稅義務人「有應補徵之 稅款且經核定稅額送達繳納通知」及「有隱匿或移轉財產、 逃避執行跡象」,予以釋明;又民事訴訟法第526條第1項規 定:「請求及假扣押之原因,應釋明之。」第527條規定: 「假扣押裁定內,應記載債務人供所定金額之擔保或將請求 之金額提存,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上開規定依行政訴訟 法第297條規定,於行政訴訟事件的假扣押程序亦有準用。 二、聲請意旨:㈠相對人經聲請人所屬新莊稽徵所(下稱新莊稽 徵所)查獲未依規定辦理民國112年度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 得稅(下稱房地交易所得稅)申報,經核定房地交易所得額 為新臺幣(下同)3,810,915元,補徵房地交易所得稅1,714 ,911元,開徵起迄日為114年1月6日至同年月15日,其房地 交易所得稅未申報核定通知書及核定稅額繳款書已於113年1 2月2日合法送達予相對人,除前揭稅捐外,另有尚在裁處中 之罰鍰857,455元,惟相對人迄今尚未繳納或提供相當擔保 ,難期有繳納之可能。㈡相對人於111年5月10日買賣取得○○ 縣○○鄉○○路000號房屋、房屋稅籍編號J06070156158未辦保 存登記建物及其坐落基地新竹縣湖口鄉和興段1959地號土地 ,嗣於112年12月28日以總價23,416,000元出售,惟未於規 定期限自動報繳房地交易所得稅。嗣於113年1月4日及同年 月25日分別將其所有○○市○○區○○路0段000巷00弄00號房屋及 同市區成蘆段665、734、736、768地號土地新增設定最高限 額抵押權合計20,400,000元予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足見相對人於租稅債務成立後,有新增設定負擔致其名下財 產明顯減少,藉以規避稅捐之執行。而由相對人全國財產稅 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可知其名下僅有前揭已設定最高限額 抵押權之5筆房地及2輛汽車,並無與上開鉅額交易所得相當 對價之財產資料,確有蓄意隱匿資金、移轉財產之情事。復 由其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可知其利息所 得3,954元,而薪資、營利所得皆來自其經營之昇隆開發工 程有限公司,然該公司未申報113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暫繳 稅額,經聲請人核定補徵暫繳稅額2,064,269元,已逾限繳 日期仍未繳納,營業狀況顯有異常,因銀行存款存在隨時可 能被轉出、提領之風險,而車輛難以查獲行蹤;因本案應納 稅捐甚鉅,相對人逃漏稅捐情節重大,為避免相對人利用行 政救濟程序延缓鉅額欠稅之徵收及藉由移轉資產或資金,以 逃避稅捐執行,影響爾後稅捐債權之徵起,實有聲請假扣押 之必要,爰依行政訴訟法第293條及稅捐稽徵法第24條第1項 第2款規定,聲請本院裁定准許聲請人免提供擔保,將相對 人所有財產於1,714,911元債權額範圍內為假扣押。 三、聲請人主張的事實,業據其提出相對人欠稅查詢情形表、房 地交易所得稅未申報核定通知書、稅額繳款書、財政部北區 國稅局113年11月28日北區國稅新莊綜資字第1130611228號 函、相對人戶籍查詢清單、相對人不動產異動索引查詢資料 、相對人不動產買賣契約書、相對人所有○○市○○區○○路0段0 00巷00弄00號房屋及成蘆段665、734、736、768地號土地之 謄本資料、相對人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相對人 ll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相對人經營之昇隆 開發工程有限公司之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營業稅籍資 料查詢、113年度暫繳短繳稅額核定通知書及徵銷明細檔查 詢畫面等為證,足認聲請人已就其對相對人有系爭稅捐債務 的公法上金錢給付請求權,得請求相對人清償,以及相對人 有隱匿或移轉財產、逃避稅捐執行的跡象,符合稅捐稽徵法 第24條第1項第2款規定要件等情,予以釋明。依上述規定及 說明,聲請人為保全其對相對人的1,714,911元公法上金錢 給付請求權,聲請於該範圍內對相對人的財產為假扣押,於 法有據,應予准許。惟相對人如為聲請人提供擔保金1,714, 911元或將同額款項提存,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    四、依行政訴訟法第297條、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527條、第9 5條第1項、第78條,稅捐稽徵法第24條第1項第2款規定,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1-10

TPBA-114-全-1-20250110-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停止執行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4年度停字第3號 聲 請 人 林進福 相 對 人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代 表 人 簡瑟芳(局長) 上列當事人間違章建築事件,聲請人聲請停止相對人中華民國11 3年12月4日北市都建字第1136195249號函之執行,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停止執行制度是為避免行政處分之相對人或法律上利害關係 人因行政救濟所得確保之個人權利或法律上利益無從回復之 目的而設。依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2項規定:「行政訴訟繫 屬中,行政法院認為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 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得依職權或依聲請裁定停止執行 。但於公益有重大影響,或原告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 不得為之。」可知,對於非行政處分,無從依上開規定聲請 停止執行。又所謂行政處分,是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 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 單方行政行為。至行政機關所為觀念通知、單純事實敘述、 理由說明或就法令所為釋示,對人民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並未 發生具體的法律上效果,尚非屬行政處分。又即使對具有規 制效力之行政處分聲請停止執行,依訴願法第93條第2項、 第3項規定:「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顯有疑義者,或原行政 處分之執行將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並非為 維護重大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受理訴願機關或原行政處分機 關得依職權或依申請,就原行政處分之全部或一部,停止執 行。」「前項情形,行政法院亦得依聲請,停止執行。但於 公益有重大影響,或原告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不得為 之。」及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2項規定,亦須原處分合法性 顯有疑義,或原處分之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 迫情事,非即時由行政法院處理,難以救濟,並須對公益維 護尚無重大之影響者,行政法院始可裁定原處分之停止執行 ,否則尚難認行政法院有裁定停止執行予以暫時權利保護的 必要。而所謂「難於回復之損害」,是指損害不能回復原狀 ,或在一般社會通念上,如為執行可認達到回復困難之程度 ,且其損害不能以相當金錢填補者而言;至於當事人主觀認 知上難於回復之損害,並不屬於該條所指難於回復之損害。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低收入戶,聲請人所有門牌號 碼臺北市○○區○○路OOO巷OO號鐵皮屋,係於20年前向兩位榮 民購買,卻遭相對人認定為違章建築,並經相對人以民國11 3年12月4日北市都建字第1136195249號函通知拆除期限(下 稱系爭函),復經臺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下稱臺北市建管 處)於現場張貼訂期拆除通知單(下稱系爭通知單),訂於 114年1月13日上午9時30分起執行拆除。臺北市政府與建商 在臺北市○○區○○路OOO巷進行都更(下稱系爭都更),卻將 聲請人這戶排除在外,爰聲請停止系爭函之執行等語。 三、相對人陳述意見略以:   臺北市建管處於114年1月8日前往現場執行時,因臺北市○○ 區○○路000巷正在施工無法進入,故改期至114年1月13日上 午9時30分起執行拆除,並將按時執行等語。 四、經查:  ㈠相對人前以110年11月3日北市都授建字第1106200709號函通 知違建所有人即聲請人,其所有坐落門牌號碼臺北市○○區○○ 路OOO巷OO號,材質為金屬等造,樓層數1層,高約6.0公尺 ,面積約66平方公尺之構造物(下稱系爭構造物),違反建 築法第25條規定,依同法第86條規定應予拆除(下稱前處分 )。嗣以系爭函通知系爭構造物之違建所有人即聲請人於11 4年1月7日前自行配合改善拆除;逾期未拆,訂於114年1月8 日上午9時起(嗣因故改期至114年1月13日上午9時30分起) 強制拆除。聲請人不服系爭函,提起行政訴訟(本院114年 度訴字第31號,下稱本案訴訟),並聲請停止系爭函之執行 ,有前處分、系爭函及系爭通知單附卷可稽,並經本院調取 本案訴訟卷查明。 ㈡相對人先以前處分認定系爭構造物為未經許可擅自建造,違 反建築法第25條規定,依同法第86條規定應予拆除。嗣以系 爭函通知系爭構造物所有人於114年1月7日前自行配合改善 拆除,逾期則於114年1月8日上午9時起(嗣因故改期至114 年1月13日上午9時30分起)執行拆除。是前處分認定系爭構 造物為應予拆除之違章建築,為一具規制效力之行政處分。 至於系爭函僅係相對人為執行前處分,通知系爭構造物所有 人應執行拆除期限之觀念通知,不另發生法律效果,非屬行 政處分(系爭函僅屬行政執行法第27條第2項所定之書面履 行通知,因此本案事實之規範特徵與最高行政法院107年7月 份第1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內容有別)。聲請人以非行 政處分之系爭函為標的聲請停止執行,不符行政訴訟法第11 6條第2項規定之要件,於法未合(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 字第92號、第141號裁定參照)。  ㈢縱認系爭函對聲請人產生一個限期拆除之法律效果,非觀念 通知或前處分之接續行為,而屬對外發生新的法律效果之行 政處分。然聲請人因系爭函致系爭構造物遭拆除,固足致聲 請人財產權受損,惟依一般社會通念,尚非不能以金錢賠償 填補其損害,自不生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情事。至聲請人 指稱系爭構造物非屬違章建築之實體爭議,須由本案訴訟經 過調查事實及相關證據始能論斷,依現有證據資料,尚難認 原處分之合法性顯有疑義;又聲請人另指摘系爭都更之合法 性等,核與相對人依建築法令作成系爭函之適法性無關,亦 無從依此釋明系爭函合法性顯有疑義之情事。是聲請人聲請 停止執行,核與前揭規定要件不符。  ㈣綜上,聲請人本件停止執行之聲請,不合行政訴訟法第116條 第2項所定之要件,其聲請尚難准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郭銘禮 法 官 孫萍萍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李虹儒

2025-01-10

TPBA-114-停-3-202501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