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疏忽照顧

共找到 223 筆結果(第 91-100 筆)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16號 聲 請 人 彰化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受安置人 N-111026 (姓名及年籍詳卷) 法定代理人 N-000000A (姓名及年籍詳卷)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受安置人N-111026自民國114年1月17日起,延長安置三個月 。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㈠聲請人於民國111年7月7日接獲通報,受安置人N-111026因不 明原因右手骨裂,社工員訪視了解,受安置人之母N-000000 A表述N-111026傷勢為其與兄長打鬧造成,已就醫治療。N-0 00000A於110年初自新竹搬遷彰化居住,過往有獨留、過當 管教、疏忽照顧等相關通報,經訪視調查,N-000000A為單 親,一人獨自照顧四名年幼子女,缺乏照顧支持系統,本次 事件N-000000A有疏於照顧之情事,為維護N-111026之身心 發展及受照顧相關權益,故啟動緊急安置,後持續延長安置 ,自113年10月17日獲鈞院113年度護字第299號民事裁定延 長安置3個月在案。  ㈡安置期間N-111026重新銜接就學適應穩定,後續以N-111026 返家為目標持續工作,期間配合親子諮商、親職教育課程等 進行追蹤訪視,為強化N-000000A親子互動及家庭動力,聲 請人仍需持續評估N-000000A照顧能力並提升親職功能,故 為維護兒少照顧安全及其受妥適照顧之權益,依兒童及少年 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規定,聲請裁定延長安置3個月, 以維護兒童最佳利益等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直轄市、縣(市)主管 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置 :(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二)兒童及 少年有立即接受診治之必要,而未就醫。(三)兒童及少年 遭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 之行為或工作。(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 置難以有效保護。又主管機關為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 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 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 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長三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與 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57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兒童少年保護案 件真實姓名對照表、彰化縣政府兒童保護個案延長安置法庭 報告書、本院113年度護字第299號民事裁定影本為憑,堪信 為真實。準此,本件聲請經核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爰 裁定如主文所示。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施錫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父母、監護人、受安置兒童及少年 如不服本件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10日內,以書狀敘述 理由,向本庭提起抗告,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施嘉玫

2025-01-20

CHDV-114-護-16-20250120-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安置適當場所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15號 聲 請 人 桃園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相 對 人 即受安置人 A(姓名年籍住所詳對照表) 法定代理人 B(相對人之父,姓名年籍住所詳對照表) C(相對人之母,姓名年籍住所詳對照表) 上列聲請人聲請安置適當場所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相對人A自民國114年1月9日起,繼續安置在適當場所3個月 。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即受安置人A(民國000年00月生)為 未滿2歲之兒童,於113年12月27日聲請人訪視時,發現A身 體有多處傷勢,並於同年月27日至醫院住院,而於同年月31 日經診斷顱骨骨折伴有蜘蛛膜下出血、生長遲滯,A之父母B 、C對於A受傷之原因說詞反覆,且與A之傷勢不符,又未即 時將A送醫治療,有不當對待及疏忽照顧之情形,聲請人於1 14年1月6日18時起予以緊急安置,並通報本院。惟72小時之 緊急安置不足以保護A,為求A得到更適切之保護照顧,爰依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規定,聲請准予 繼續安置A在適當場所3個月等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 置:㈠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㈡兒童及少年有立 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㈢兒童及少年遭受遺棄、身 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 作。㈣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 ;又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 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 3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兒童及少年 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57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就其所主張之上揭事實,業據其提出兒少 保護案件通報表影本、戶籍資料及診斷證明書2紙為證,堪 信為真實。是本院審酌全情,認A有由聲請人予以繼續安置 之必要,故本件聲請人聲請繼續安置A,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 四、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57條第2項、家事事件法第9 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王兆琳 上列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施盈宇

2025-01-17

TYDV-114-護-15-20250117-1

家親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324號 聲 請 人 丁○○ 代 理 人 謝凱傑律師 楊聖文律師 相 對 人 甲○○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事件,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依 協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又按行使、負擔權利義務之一 方未盡保護教養子女之義務,或對未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 者,他方、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 害關係人得為子女之利益,請求法院改定之;法院為前條裁 判時,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 事項:一、子女之年齡、性別、人數及健康情形。二、子女 之意願及人格發展之需要。三、父母之年齡、職業、品行、 健康情形、經濟能力及生活狀況。四、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 意願及態度。五、父母子女間或未成年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 之人間之感情狀況。六、父母之一方是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 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行為。七、各族群之傳統習俗、 文化及價值觀。前項子女最佳利益之審酌,法院除得參考社 工人員之訪視報告或家事調查官之調查報告外,並得依囑託 警察機關、稅捐機關、金融機關、學校及其他有關機關、團 體或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之適當人士就特定事項調查之結果認 定之,民法第1055條第1項、第3項及第1055條之1分別定有 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  (一)查兩造於民國00年0月00日結婚,育有兩名未成年子女 乙○○(女,00年0月00日生)、丙○○(女,000年00月00 日生),而後兩造於000年0月00日協議離婚,約定兩名 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行使及負擔由相對人單獨任之, 嗣於113年9月16日經本院113年度司家非調字第427號調 解成立未成年長女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改由聲請 人單獨任之。  (二)未成年子女丙○○於襁褓中即由聲請人照料,平日之生活 起居概由聲請人照護,對於未成年子女之個性及生活作 息知之甚詳,由聲請人擔任未成年子女丙○○之主要照顧 者應較符合渠最佳利益:     ⒈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丙○○出生後平日之生活起居概由 聲請人打理照顧,凡事親力親為,對於未成年子女之 個性及生活作息知之甚詳,與未成年子女丙○○間互動 良好,感情羈絆至深,因兩造於000年0月00日協議離 婚,未成年子女丙○○方由相對人帶至相對人母親家生 活。     ⒉考量「幼兒從母原則」,按子女幼兒時期,其一切語 言、行為均在摸索學習階段,在此時期,對母親之依 賴,恆較一般人為多,而母性對幼兒之行為與學習機 能上,亦較男性適合給予適當之照顧及妥善之扶持。 本件未成年子女丙○○於襁褓中即由聲請人照料,且現 年僅6歲,正值極度倚賴母親之階段,考量其對於母 親之依賴性高,聲請人對於未成年子女之個性及生活 作息知之甚詳,應由聲請人擔任未成年子女丙○○之主 要照顧者應較符合渠最佳利益。  (三)相對人將未成年子女丙○○託由相對人父母協助照顧之隔 代教養,不免有讓其與兩造未來親情漸疏離之擔憂,聲 請人願意全心照顧,顯優於隔代教養或親友代為照顧:     ⒈相對人將未成年子女丙○○託由相對人母親及繼父協助 照顧,平日未成年子女丙○○與相對人母親及繼父同住 ,平時與相對人母親及繼父同寢,周末方由相對人接 手處理照顧事務,聲請人固不否認兩造之父母可做為 協助照顧未成年子女之輔助支持系統,惟父母親職角 色難由祖父母隔代教養取代,並不代表相對人得直接 將未成年子女丙○○之照顧及教養責任交由祖父母負責 ,此種託由祖父母協助照顧之隔代教養不免有讓未成 年子女丙○○與兩造未來親情漸疏離之擔憂,換言之, 未成年子女由父母親自照顧,對子女人格之健全發展 及其感受,自優於隔代教養或親友代為照顧。     ⒉再者,隔代教養最容易發生的問題即在於祖父母因對 於孫輩之寵愛,而無法即時就孫輩的偏差行為予以指 出及導正。事實上,長女乙○○經常向聲請人抱怨相對 人母親之管教方式,祖孫間衝突不斷,又隨著未成年 子女丙○○年紀漸長,將來所接觸之人事物勢必增加, 在外與他人相處中一定會遇到無法符合心意之情況, 聲請人擔憂若未即時對未成年子女的行為予以導正, 未成年子女將來在外與他人的人際交往上將發生問題 。     ⒊更況,未成年子女丙○○之胞姊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 負擔由聲請人單獨任之,與聲請人同住,參酌「同性 別原則」、「主要照顧者原則」、「手足不分離原則 」、「同性別親權人較優原則」等原則,考量長女乙 ○○與未成年子女丙○○年齡發展所需,若日後手足可一 同成長,顯然對子女們成長歷程有正向助益,應由聲 請人擔任未成年子女丙○○之親權人,符合未成年子女 之最佳利益。     ⒋相對人平日或許因工作繁忙之故,將照顧未成年子女 之任務全數交由相對人之母親及繼父負責,而有隔代 教養之疑慮外,相對人之母親經常向長女乙○○表示「 媽媽那裡有鬼,不要回去」、「你媽媽只要有關你們 要付錢的東西就都不要拉」等語,於溝通子女事務時 出言貶低聲請人,惟因長女乙○○年紀稍大較有判斷能 力,聲請人擔心相對人之母親若不斷對未成年子女丙 ○○醜化聲請人、灌輸敵視之觀念,將使未成年子女丙 ○○日後無法與聲請人正常互動,而有改定未成年子女 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必要。  (四)相對人理財觀念極為不佳,且目前創業中,事業剛起步 ,經濟狀況未穩定,亦尚有負債待償,於113年5月間曾 向聲請人表示經濟能力較為吃緊,希望聲請人能負擔子 女學習費,顯見相對人在經濟上並無法持續且穩定提供 未成年子女生活上之需求,甚至需向外求援之地步,況 且目前相對人係將未成年子女丙○○委由父母親照顧,是 否出於自身已無法提供或滿足未成年子女基本物質生活 所需之考量,已非無疑。  (五)聲請人於探視期間將未成年子女丙○○接回照顧後,將未 成年子女丙○○送回相對人母親住處時,未成年子女丙○○ 因與聲請人感情甚篤,每每皆會出現抗拒之情形,激烈 表示不願回相對人母親住處,然聲請人亦好言相勸,盡 其所能哄未成年子女返回相對人母親住處,足認未成年 子女丙○○更有較高意願與聲請人共同生活,顯然由聲請 人擔任未成年子女丙○○之主要照顧者應較符合渠最佳利 益。  (六)聲請人願意未成年子女丙○○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上,與 相對人共同合作採取共同行使之方式,惟改由聲請人擔 任主要照顧:      ⒈按父母對於子女之親情、撫育同等重要,對於子女人 格形成之過程均扮演「同等」重要之角色,離婚之父 母常因感情糾葛、財產處理等問題,而對於未成年子 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等問題採取敵對之態度,但 若父母能避免敵對的態度,在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 行使或負擔上採取共同行使之方式,方屬未成年子女 之最佳利益。      ⒉如酌定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與負擔由一造任之,勢須 該造所得提供子女乏生活環境,及心靈慰藉與成長, 有明顯優越於他造之處,是如兩造均能提供子女好的 人格塑造環境,或兩者提供之生活環境及精神成長, 均在伯仲之間者,共同監護非但能促進子女與父母雙 方互動關係,亦能鼓勵父母打破傳統性別分工,及避 免單方父母專斷,此為兼顧子女日後人格及心性之正 常發展,及滿足其孺慕之情,共同行使親權以彌補子 女未能同時享有完整父母親情之愛的缺憾,自對子女 發展自較有利,且在子女有完整自主決定前,實不宜 讓子女有被撕裂或被迫選擇之壓力。      ⒊考量共同行使親權非但能因父母仍持續頻繁接觸,維 繫有意義的親子關係,可以緩和父母離婚對未成年子 女所造成之衝擊或可能造成之傷害,並促進父母均能 穩定陪伴未成年子女之生活,由父母共同參與未成年 子女之成長,亦能彌補未成年子女未能同時享有完整 父母親情之愛之缺憾,使未成年子女得以受有父母之 關愛與呵護,對未成年子女發展自較有利。為免剝奪 未成年子女同受父母照拂之權利,保障未成年子女之 最佳利益,聲請人願意未成年子女丙○○權利義務之行 使負擔改由兩造同任之,並由聲請人擔任主要照顧者 。惟,為避免兩造就未成年子女丙○○特定事項久未能 取得共識,互相掣肘,徒事爭執,致影響未成年子女 丙○○之權益,故就有關如家事準備狀附表一所示事項 ,應由聲請人單獨決定,其餘事項則由兩造共同決定 。  (七)是以,相對人身為未成年子女丙○○之親權人,實際上卻 未善盡保護、教養子女之責,對於子女之生活起居、就 學狀況並無積極參與之意願,顯非適任之親權人。反觀 聲請人與兩名子女關係緊密,長女乙○○又正處於青春期 ,次女丙○○亦是需要陪伴之年紀,聲請人在工作之餘能 擁有較多時間親自照顧兩名子女,提供兩名子女生活及 心理上所需之支持,爰懇請鈞院審酌上情,依「父母適 性比較衡量原則」、「手足不分離原則」及「同性別原 則」,考量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裁定未成年子女丙 ○○之權利義務行使及負擔,改由聲請人單獨任之,或由 兩造共同監護而由聲請人擔任主要照顧者  (八)並聲明:請准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丙○○之權利義務及負 擔,改由聲請人單獨任之。 三、相對人則以:未成年子女丙○○年紀還小,不建議讓她換環境 ,待丙○○與長女一樣大時,若她願意跟聲請人,相對人不反 對。當時聲請人因為婆媳關係而不要女兒,聲請人自己說留 給相對人父母照顧的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 四、查本件兩造於00年0月00日結婚,婚後育有長女乙○○(00年0 月00日生)、次女丙○○(000年00月00日生),嗣兩造於000年0 月00日兩願離婚,並協議未成年子女乙○○、丙○○權利義務之 行使或負擔由相對人任之,之後於113年9月16日經本院113 年度司家非調字第427號調解成立未成年長女乙○○權利義務 之行使或負擔改由聲請人單獨任之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 並有戶籍資料查詢表4件附卷可稽,且有本院113年度司家非 調字第427號調解事件卷宗可憑,堪予認定。 五、又聲請人聲請兩造所生次女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改由 聲請人任之,或由兩造共同任之而由聲請人擔任主要照顧者 ,所應審酌者厥為相對人是否未盡保護教養丙○○之義務,或 對丙○○有不利之情事?聲請人就此主張相對人未與丙○○同住 ,而係將丙○○託由相對人之父母協助照顧隔代教養,聲請人 擔憂相對人之母親若不斷對丙○○醜化聲請人、灌輸敵視觀念 ,將使丙○○日後無法與聲請人正常互動,且相對人理財觀念 極為不佳,目前創業中,經濟不穩定,尚有負債待償,曾向 聲請人表示其經濟能力較為吃緊,希望聲請人能負擔子女學 習費,足認相對人在經濟上無法持續穩定提供丙○○生活需求 ,甚至需向外求援,又聲請人每每於探視期滿將丙○○送回相 對人母親住處時,丙○○皆會出現抗拒情形,足見丙○○有較高 意願與聲請人同住云云,經查:  (一)本院囑託臺南市童心園社會福利關懷協會派員訪視相對 人及未成年次女丙○○之結果,相對人於親權能力、親職 時間等方面並無不適任行使未成年子女親權之情事,社 工並建議:「聲請人有意願承擔未成年人丙○○照顧責任 ,然聲請人部分工作時間不易配合未成年人丙○○照顧作 息,且經濟現況支付個人與未成年人乙○○開銷雖屬無虞 ,是否再負擔未成年人丙○○花費尚待確認,而相對人在 兩造離異後擔任未成年人丙○○親權人,可妥善運用親屬 資源分擔未成年人丙○○起居照顧,相對人與其親屬可滿 足未成年人丙○○基本生活與教育所需無虞,主責照顧未 成年人丙○○期間無不當或疏忽照顧情事,彼此相處無嚴 重衝突事件,相對人經濟能力、支持系統尚可提供未成 年人丙○○穩定生活環境,無明顯足以改定親權之具體情 事,建議維持由相對人行使未成年人丙○○親權。」等語 ,有該協會以113年8月23日南市童心園(監)字第113215 44號函所檢送之訪視報告1件附卷可稽。  (二)本院囑託家事調查官進行調查,家事調查官於訪視兩造 、未成年子女乙○○及丙○○、丙○○之園長及老師     後,所得結果為:「伍、總結報告:依據調查,可知兩 造於離婚前,長女便長期與相對人父母同住,次女丙○○ 則與兩造同住。111年離婚後,丙○○由相對人單獨照顧 約一年多,當時仍任職於工地的相對人工作時間不定, 丙○○幾乎由相對人母親協助接送上下學,約至113年幼 兒園中班下學期期中時轉學並與相對人母親同住,與長 女共同生活約莫一個多月後,長女便於113年6月左右與 聲請人共同生活。平時在相對人母親家,丙○○較常玩手 機,但相對人母親亦會帶丙○○散步、玩滑板車等,也會 陪丙○○一起看電視卡通。與兩造會面時,兩造都會帶丙 ○○出遊,也會陪丙○○一起畫圖,但在家中時,仍多是丙 ○○玩手機或自己玩玩具,兩造忙於自身事務。相對人教 養方式較為放任,不在意兩名未成年子女在校狀況,在 轉學之前,丙○○連學校教導的注音符號或發音都有困難 ;相對人母親則較為嚴厲與傳統,多以說教方式管教, 講不聽時也會予以體罰,但對於學習上,相對人母親頗 為用心,會陪伴與指導,甚至學校舉辦的英語說故事比 賽,丙○○也能唸誦整篇英語故事。與學校聯繫的窗口為 相對人母親,對於處理丙○○事務的積極度極高,相對人 會透過相對人母親得知丙○○的生活及學習狀況,對於丙 ○○現況多有了解與掌握,與相對人母親間合作良好;聲 請人則不會向學校或相對人母親詢問,僅透過會面時接 觸丙○○,但並不會向丙○○了解平常生活及學習,因此對 於丙○○的在校狀況、學習能力、或是生活互動不清楚。 實際上,聲請人雖聽聞長女與相對人母親之衝突,但對 於相對人母親與丙○○的互動及教養並不清楚、亦無法陳 述不利子女之處為何,僅能憑長女的現況推斷相對人母 親的管教並不適宜。因長期未同住、加以年齡差距較大 ,丙○○雖會想與長女互動,但長女卻不願與丙○○多接觸 ,正值青春期的長女常覺得丙○○很煩、一直打擾長女, 兩造亦認為手足間情感並不緊密。長女因愈加重視自我 事務及獨立生活,未來若丙○○改定親權與聲請人同住, 長女亦會避開與丙○○的共同生活時間,由聲請人單獨陪 伴與照顧丙○○,故縱使手足分離,亦不會減損兩名未成 年子女之情感與互動。由於目前聲請人僅能憑藉長女與 相對人母親互動有所衝突、以及長女行為困擾恐由相對 人母親教養方式造成等項,推論相對人母親對於丙○○照 顧及教養上的不適任。惟兩名子女性格與氣質皆不同, 教養方式有所差異,聲請人亦無法具體陳述不利益之處 ,恐難以推論方式認定相對人母親對於丙○○有疏忽教養 、或不利丙○○之處。再者依據調查,相對人確實難以親 自照顧丙○○,但對於丙○○之生活、作息等皆暸若指掌, 而做為支持系統之相對人母親,在照顧及教養、學習等 方面都尚為盡心,對於丙○○情緒亦能察覺與撫慰。聲請 人之教養雖較有彈性,也較相對人母親更能專注陪伴丙 ○○,與丙○○間情感緊密,惟據民法第1055條第3項,尚 難認定丙○○由相對人母親照顧,有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 或對丙○○有不利情事等而達改定親權之必要。至於聲請 人所指控相對人凌晨載兩名子女參加車隊競速、以及相 對人父母半夜喝酒吵鬧等事,據查,相對人於113年初 時,仍會帶著兩名未成年子女凌晨與友人開車競速,由 於當時仍由相對人獨自照顧丙○○,邀約又常是臨時為之 ,因此丙○○便會在車上睡覺;相對人父母則於113年年 中之前仍常會半夜喝酒吵鬧,惟當時丙○○尚未與相對人 父母同住生活,且聲請人提起本案聲請後,相對人及其 父母於近半年間未再出現相關行為。兩者確實在扮演照 顧者角色上有所缺失,實應警惕改善,未來若再有相關 情事,致影響危急丙○○健全身心以及人身安全的保護, 而聲請人又再檢據相關事實證據提出改定親權之聲請, 則屆時從子女利益考量,若經評估認有改定丙○○親權之 必要,相對人及其父母自無從僅以養育丙○○多年為由置 辯。」等語,有本院113年度家查字第68號調查報告1件 在卷可憑。  (三)聲請人主張相對人將丙○○交由相對人之父母隔代教養, 不利於丙○○,且相對人之母親不斷對丙○○醜化聲請人、 灌輸敵視觀念等情,核與前開臺南市童心園社會福利關 懷協會、家事調查官調查所得不符,且聲請人並未舉證 以實其說,自難憑採。  (四)聲請人主張相對人之經濟能力不適宜行使丙○○之親權云 云,核與前開臺南市童心園社會福利關懷協會調查所得 不符,且因父母經濟情況之優劣,並非決定子女監護權 歸屬之主要依據,聲請人對於丙○○亦有扶養義務,自不 能僅因聲請人之經濟能力較穩定,即遽認相對人不適合 行使未成年子女親權。  (五)聲請人主張其於探視期滿將丙○○送回相對人母親住處時 ,每每丙○○皆會抗拒云云,因丙○○尚年幼,本極易出現 分離焦慮之情形,尚難因此遽認丙○○排斥與相對人方共 同生活。  (六)綜上調查證據之結果,相對人雖將丙○○交與相對人之母 親教養及照顧,惟相對人對於丙○○之生活作息有充分瞭 解,足見相對人甚為關心丙○○,而相對人之母親對於丙 ○○教養及照顧亦屬盡心盡力,雙方相處並無不睦情事, 相對人對於丙○○照護之安排實無不利之處,且聲請人主 張其餘相對人不適任行使親權之情事均非可採,足認相 對人並無未盡保護教養未成年子女丙○○之義務,或對丙 ○○有不利之情事,揆諸前開規定,聲請人聲請改定兩造 之次女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其任之,或由兩造 共同任之而由聲請人擔任主要照顧者,即無理由,應予 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於裁定 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一一論列,併予敘明。 七、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 項,民事訴訟法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葉惠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姝妤

2025-01-17

TNDV-113-家親聲-324-2025011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23號 聲 請 人 新北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侯友宜 相 對 人 即受安置人 A B C 共 同 法定代理人 D 上列聲請人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相對人A、B、C延長安置參個月至民國一一四年四月十五日 止。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於民國110年3月間接獲3次通報,指 稱相對人即受安置人B遭手足勒脖成傷,又於遊戲中不慎磨 傷眼角,受安置人C因過馬路未牽受安置人之大姊的手而遭 受安置人之大姊拉耳成傷,受安置人之母漠視此事項,亦無 積極作為,恐難提供受安置人們保護功能。受安置人之母因 子女眾多,雖希望盡力照顧卻無法給予妥善照顧,受安置人 們過往有遭到受安置人之母獨留而有嚴重疏忽受傷之況,且 受安置人們身體衣物清潔及遲緩療育皆依賴校方給予協助, 受安置人之母對此態度消極,對於受安置人們被手足帶至從 事偷竊等偏差行為未加以有效制止。考量受安置人們較年幼 ,依賴大人給予照顧,而案家無合適親屬資源可照顧受安置 人們,為維護其最佳利益,前於110年4月13日向本院聲請緊 急安置,並經本院准予繼續、延長安置至114年1月15日,現 因案家親職能力尚待提升,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 法第57條第2項之規定,聲請准予延長安置3個月以維護兒童 利益等語,並提出新北市政府兒童保護個案延長安置法庭報 告書(十五)、新北市政府兒童保護個案緊急保護暨繼續安 置法庭報告書、本院113年度護字第644號裁定等件為證。本 院審酌相對人A、B、C均為未滿12歲之兒童,且前揭新北市 政府兒童保護個案延長安置法庭報告書(十五)載稱略以: 考量案主們年幼尚須成人協助照顧,案母與案母同居人長期 疏忽照顧致兒少身心發展受限,而案家無合適親屬資源可照 顧案主們,為維護其最佳利益,實有延長安置之必要,故爰 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規定,狀請貴院准予 延長安置三個月自114年1月16日至114年4月15日止,以利後 續處遇工作之進行等詞,考量相對人三人年幼,自我保護能 力不足,其法定代理人照顧能力不佳,仍待輔導與提升,復 無其他適當親屬可協助,如逕使相對人返家,相對人恐有再 受侵害之虞,為確保相對人身心安全、避免相對人再度遭受 不當對待,認非延長安置不足以保護相對人。故聲請人聲請 延長安置,核無不合,應予准許,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 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之規定,裁定准將相對人延長安置3個 月。 二、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楊朝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賴怡婷

2025-01-14

PCDV-114-護-23-20250114-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護字第311號 聲 請 人 屏東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相 對 人 即受安置人 A (詳如真實姓名對照表) 法定代理人 B (詳如真實姓名對照表) 上列聲請人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即受安置人兒童A准予延長安置參個月,至民國一一四年 四月十九日止。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本案分別於民國(下同)113年1月14日、113 年1月15日因兒童A之父母B、C監護不周而通報,本次通報則 係因案母C疑似濫用藥物導致神智不清的情形下,搭載兒童A 開車發生車禍自撞意外,造成兒童A左前額有明顯瘀青。經 聲請人了解,案家家庭關係與環境不利兒童A發展,且案父 母B、C難以對通報事件提供合理解釋及安全計畫,恐有疏忽 照顧及攜子自殺之情節,考量兒童A年幼未滿2歲,無自我保 護能力,受虐風險較高,且案父B當時為通緝中身分,案母C 則因用藥後精神不穩,當下評估案父母B、C無適當能力可提 供兒童A妥適照顧、教養及保護,於113年1月17日13時40分 緊急安置於世界展望會所屬寄養家庭,又因案母C雖完成強 制性親職教育,但因家中有新生兒出生,需負擔照顧且案母 C仍有其他刑事案件需入監服刑,案父B對於聲請人提出之各 項家庭處遇計畫及評估之配合態度較低,拒絕提供經濟狀況 穩定之證明或提出照顧計畫,致使聲請人無法進行必要評估 程序,認其難以提供兒少妥適之保護及穩定成長之環境,因 此向本院聲請繼續安置及延長安置在案。安置期間,本案分 別於113年3月1日、113年4月3日、113年5月9日、113年6月1 7日、113年7月16日、113年8月13日、113年9月14日、113年 10月18日、113年11月14日、113年12月6日進行親子會面, 近3個月(即113年10月至12月)會面時兒童A較無哭鬧情況, 與案父母B、C及案祖母互動狀況尚可。經查,案父B目前無 其他刑事案件需要執行,而案母C過往因違反洗錢防治法判 處有期徒刑6個月(113年度金簡字第125號),現尚有刑事毒 品案件偵辦中(113年度毒偵字第1732號),是為累犯,刑期 尚未確認。因案父B現為兒童A之單獨監護人,過往不願配合 家庭處遇訪視及相關處遇目標,僅願意每月親子會面,案父 B於11月14日親子會面時表達初步後續照顧計畫(擬由案祖母 協助照顧),又於12月6日親子會面時,案祖母親自到現場會 面,當面表達有照顧意願,然案祖母已全職照顧襁褓中之案 弟(現年3個月大),加上案父母B、C現為離婚且分居之狀態 ,家中無其他替代照顧者。案母C雖已完成強制性親職教育 共計18小時,但尚有刑事毒品案件偵辦中,未來執行狀況尚 不確定,案父B雖已完成親職教育講座時數共計4小時,但每 月僅能安排親子會面1小時,對於親子互動成效評估有限, 後續擬藉由相關家庭處遇計畫(含漸進式返家)詳細評估案 父B親職功能及兒童A適應狀況。依據屏東縣政府家外安置兒 少返家流程圖,尚須召開家庭團體決策會議、重大決策會議 等程序進行家庭處遇成效、家庭功能等評估。故認案家暫不 適合將兒童A接回照顧,仍有延長安置需求,爰依兒童及少 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規定聲請延長安置,以保障兒少 之安全與最佳利益等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 置: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兒童及少年有立 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兒童及少年遭受遺棄、身 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 作。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疑有前項各款情事之一者,應 基於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經多元評估後,加強保護、安置 、緊急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直轄市、縣(市)主管機 關為前二項保護、安置、緊急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時, 得請求檢察官或當地警察機關協助之。經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評估第一項各款兒童及少年之生命、身體或自由有 立即危險或有危險之虞者,應移送當地司法警察機關報請檢 察機關處理。第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安置,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得辦理家庭寄養,或交付適當之親屬、第三人、兒 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兒童及少年福利 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定有明文。次按直轄市、縣(市)主管 機關依前條規定緊急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方法院及警察 機關,並通知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但其無父母、監 護人或通知顯有困難時,得不通知之。緊急安置不得超過七 十二小時,非七十二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 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必 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長三個月。亦 為同法第57條第1、2項所明定。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提出真實姓名對照表、本院11 3年度護字第237號民事裁定、台灣世界展望會屏東縣兒童及 少年家庭寄養個案摘要報告、屏東縣結束家外安置兒少返家 流程圖、本院兒童與少年安置事件法定代理人陳述意見單、 屏東縣政府安置個案兒童A處遇現況摘要及後續計畫等件為 證,亦有本院職權查調之個人戶籍資料附卷足憑。案父B固 於法定代理人陳述意見單表示與案母C將會登記結婚,案家 能多2人照顧兒童A,不同意兒童A延長安置等語(見卷第33 頁),然於本院114年1月9日調查期日則到庭表示對於聲請 人本件聲請無意見,伊會配合後續處遇等語(見卷第49-51頁 )。本院審酌兒童A現年僅1歲5個月,無自我保護能力,曾因 案父母B、C疏忽照顧及精神狀況不佳搭載兒童A外出自撞而 受有傷害,現案父B雖為兒童A之單獨監護人,然其過往配合 家庭處遇訪視之態度消極,於113年11月14日時雖有表達初 步計畫擬由案祖母協助照顧,惟考量案祖母目前已全職照顧 僅出生3個月大的案弟,且嗣經聲請人社工電話聯繫案祖母 核實確認有擔任兒童A主要照顧者之意願,對於同時照顧案 弟與兒童A之照顧量能似有疑慮,未有明確照顧安排;而案 母C雖完成強制親職教育課程,然其涉犯其他刑事案件需待 判決後入監服刑,案家暫無其他替代照顧人力,本院自難認 其等目前親職能力可提供兒童A妥適之保護照顧及穩定成長 之環境,是兒童A現仍有延長安置之必要。聲請人聲請延長 安置兒童A三個月,依前開法條之規定,洵屬有據,應予准 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件法第2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惠玲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黃晴維  附表:     真實姓名對照表(113年度護字第311號) A 丁○○  民國000年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屏東縣○○鄉○○路000○0號        (現安置中)        住詳卷 B 丙○○  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屏東縣○○鄉○○路000○0號 C 乙○○  民國00年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詳卷

2025-01-14

PTDV-113-護-311-202501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護字第116號 聲 請 人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法定代理人 甲○○ 非訟代理人 乙○○ 受安置人 甲 詳附件 法定代理人 黃○○ 詳附件 韋○○ 詳附件 上列聲請人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受安置人甲(姓名、年籍詳附件)自民國113年11月1日23時50 分起繼續安置3個月。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非立即給予保護、安置 或為其他處分,其生命、身體或自由有立即之危險或有危險 之虞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予緊急保護、安置或 為其他必要之處置:㈠兒童及少年未受有適當之養育或照顧 。㈡兒童及少年有立即接受診治之必要,而未就醫。㈢兒童及 少年遭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 當之行為或工作。㈣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 難以有效保護。疑有前項各款情事之一,直轄市、縣(市) 主管機關應基於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經多元評估後加強必 要之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又直轄市、縣( 市)主管機關,依前條規定緊急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方 法院及警察機關;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 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 ;繼續安置以3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2項、第57 條第1項前段、第2項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  ㈠受安置人之父(下稱案父)自民國107年9月21日起即以各種 理由未使受安置人穩定就學,導致受安置人有學習及語言遲 緩等情,伊於接獲通報後與受安置人及案父會談,並輔導案 父遷戶籍及轉換學籍,惟輔導過程中案父習於將問題歸外, 甚於108年10月起與網絡單位斷絕聯繫、搬遷至他處,同年 月29日經警方尋獲後,伊即到場評估,惟案父無法清楚交代 居住處所,且受安置人身形偏瘦,衣著明顯髒汙並有異味, 顯有嚴重疏忽照顧情事,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下稱同法)第56條規定於108年10月29日23時50分予以緊 急保護安置,並獲本院108年度護字第140 號、109年度護字 第15號、第55號、第96號、第140號、110年度護字第12號、 第55號、第88號、第137號、111年度護字第10號、第44號、 第82號、第116號、112年度護字第5號、第43號、第84號、 第116號、113年度護字第11號、第43號、第79號裁定淮許繼 續安置在案。  ㈡聲請人前依113年度護字第11號裁定於同年4月2日安排受安置人執行長期漸進式返家與案父居住,期間為確保受安置人安全,每週安排受安置人諮商及隔週訪視,惟受安置人於113年7月30日因睡過頭缺席該次諮商,且聲請人與案父分別約定同年7月16 日、8月2日及6日家訪,案父在伊抵達時以外出為由規避訪視,嗣聲請人又於同年8月12日接獲案父攜受安置人入住旅館,竟未付清房款並將受安置人留在旅館即不知去向之通報,嗣聲請人遵循 113年度護字第43號裁定與案父討論後於同年8月9日將受安置人交付安置機構。受安置人目前作息、就學穩定,並定期與案父母進行會面,且聲請人將持續安排每週心理諮商。另安置機構觀察受安置人課業、庶務有不足之處,將協助受安置人就診兒心料,並針對其身心概況,及注意力進行心理衡鑑及施測。另關於受安置人113年左腿骨折事件,亦直至113年8月6日聲請人請案父於同年月9日交付受安置人返回安置機構,其始於同年月7日帶受安置人就診、開刀,住院期間案父母協助照顧受安置人,目前傷口狀況穩定。      ㈢案父前因毒品事件入獄於111年初出獄,出獄後均居住在萬華 友人家中,112年9月6日又遭查緝使用毒品入新店戒治所勒 戒至112年10月中旬。自述從事水電、裝修行業偶有兼職白 牌計程車屬接案性質,無固定收入;另案母於113年6月21日 抵臺,並於同年6月25日、8月28日以法定代理人身分出庭受 安置人延長繼續安置事件,嗣聲請人協助安排案母理解中華 民國民法親權法律上之權利、程序,並提供案母法律扶助等 相關程序,惟其因具相當資力而不符資格。又聲請人考量案 母親職教育能力待提升,遂於113年7月9日邀請案母12小時 親職教育時數課程,於本件聲請時案母已完成7小時,聲請 人將持續評估與提升案母之親職教育知能。  ㈣綜上所述,受安置人仍未成年,生活上仍需成年人協助及照 顧,聲請人依照本院裁定安排受安置人長期漸進式返家與案 父同住並安排每週一次心理諮商及每兩週一次訪視,然長期 漸進式返家期間受安置人就學不穩且未遵醫囑就醫,旅館亦 非合適照顧兒少住所,聲請人曾多次試圖協助案父居住穩定 然未獲改善,而案母預計年底將出境,故評估案家現無其他 合適之照顧者,為維護受安置人之人身安全及身心發展,爰 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規定,聲請准 予自113年11月1日23時50分起延長繼續安置3個月,以利後 續處遇及維護受安置人之最佳利益等語。 三、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提出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兒童少年保護 個案法庭報告書、本院113年度護字第79號裁定、戶籍資料 、兒少表意書、兒少保護安置個案會面探視計畫暨會面探視 約定書等件為證,堪信為真實;至受安置人之父經合法通知 未出庭亦未出具書狀表示意見。查受安置人與父同住期間缺 課嚴重,左腿骨折就醫亦未獲良好安排,且有居住空間安排 及身體界線等議題未獲改善,案父親職功能不彰,未能適時 盡到照顧管教受安置人之義務;另案母雖到庭表示有照顧受 安置人之意願,然其須在113年12月間返回中國。本院審酌 上情,並斟酌受安置人到庭陳述之意見,認本件受安置人之 父母就兒少保護認知仍有不足,而受安置人尚無自我保護能 力,現階段返家仍具高度風險,目前案家無適當照顧者得予 協助照顧受安置人,繼續安置為有效保護受安置人權益並確 保其安全。從而,聲請人基於受安置人之最佳利益聲請繼續 安置3 個月,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 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李莉苓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孫捷音

2025-01-13

TPDV-113-護-116-20250113-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6號 聲 請 人 苗栗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乙○○ 相 對 人 CP00000000 (真實姓名年籍均詳卷) CP00000000S(真實姓名年籍均詳卷) 前列CP00000000、CP00000000S共同 法定代理人 CP00000000F(真實姓名年籍均詳卷) 上列聲請人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將相對人CP00000000、CP00000000S(真實姓名年籍均詳 卷)自民國114年1月12日起延長安置3 個月。 二、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苗栗縣政府依法為兒童及少年福   利與權益保障之主管機關,於民國113年9月5日接獲通報, 相對人CP00000000、CP00000000S疑似遭受相對人父CP00000 000F與友人性不當對待,且經常留宿同學家,近期甚至跟隨 祖父母居住高架橋下等疏忽照顧情事。相對人家庭無法妥適 安排二名相對人生活照顧,為維護二名相對人權益,於113 年10月9日14時30分緊急安置並聲請繼續安置在案。 二、前開安置期間,聲請人提供處遇服務略以:相對人父處遇態 度良好,有穩定親子會面且關心二名相對人,然疑似患有憂 鬱症且受酒癮干擾,出現幻覺與嚴重自傷行為,身心狀態不 佳,影響生活作息與工作,經社工協助於113年12月20日住 院治療。另相對人父被控性侵前同居人未成年之女案件已起 訴,現階段難以提供二名相對人適切照顧;相對人祖母原為 二名相對人之主要照顧者,然因患有躁鬱症且有飲酒習慣, 於113年7月8日飲酒後不滿二名相對人至同學家居住,揚言 持刀要殺害二名相對人,整體身心狀態不佳,對二名相對人 經常離家行為難以約束,迄今仍難以討論照顧二名相對人之 計畫;二名相對人受安置後,逐漸適應就學與生活,表現亦 有進步,顯見穩定照顧環境與適切生活規範,有助於二名相 對人正向成長;綜上,為維護二名相對人之權益,依法聲請 准予延長安置二名相對人三個月等語。  三、聲請人提出下列證據: (一)兒童少年保護案件相對人及法定代理人代號與真實姓名對照 一覽表。 (二)本院113年度護字第180號民事裁定。 (三)苗栗縣政府兒童保護個案安置評估報告。 (四)兒少保護安置事件親屬聯繫狀況表(相對人CP00000000表示 同意安置,不需要見法官,但想向法官表示,其現在安置過 得非常好,想在4月或5月間回家;相對人CP00000000S亦表 示同意安置,不需要見法官,但想向法官表示喜歡生輔員老 媽,想要回爸爸家;相對人父亦表示同意本件聲請,不需見 法官。) 四、綜合前開事證,本件聲請人主張非虛,二名相對人仍有安置 必要,聲請人請求符合法律規定,准許延長安置相對人三個 月。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 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李太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 記 官 陳明芳

2025-01-13

MLDV-114-護-6-20250113-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護字第97號 聲 請 人 宜蘭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非訟代理人 乙○○ 受安置人 劉○希 (真實姓名地址均詳卷) 法定代理人 劉○玟 (真實姓名地址均詳卷)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受安置人劉○希(姓名年籍詳附件所示)自民國113年12月14 日18時起延長安置參個月。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於民國113年3月11日接獲通報, 稱受安置人劉○希於113年3月9日遭到受安置人母以掃把棍毆 打背部、手臂及後頸處數下,聲請人於同日詢問受安置人因 犯何錯而被打,受安置人表示忘記為何被打,聲請人復詢問 受安置人是否曾在其他時間遭受安置人母毆打,受安置人表 示在113年過年期間,受安置人母曾惡意推受安置人頭撞擊 牆壁,致使受安置人額頭瘀青,另身體背部受有多處瘀傷; 另受安置人自113年1月份由受安置人母接回照顧,即有就學 狀況不穩、多日未洗澡致身上有異味、衣著骯髒、三餐不正 常之狀況發生,顯有疏忽照顧情事。聲請人考量兒少最佳利 益,遂於113年3月11日進行緊急安置,並向本院聲請繼續安 置,經本院以113年度護字第18、46、74號裁定准許在案。 本季安置期間受安置人母未提出親子會面,亦無關懷受安置 人生活狀況,且行蹤不明,另提供一次受安置人請假返家與 受安置人舅媽進行三天兩夜會面,會面狀況良好,聲請人後 續持續安排受安置人與親屬之會面,以維護親情,現受安置 人因心理狀況尚未穩定,且親屬家庭亦有搬家計畫,後續欲 爭取受安置人之監護,擬再評估及討論後續照顧計畫,短時 間內尚無法進行返家一事。聲請人考量受安置人母為受安置 人之監護人及主要照顧者,未給予受安置人適切之照顧及穩 定生活,且未意識到自身管教之錯誤,並將問題怪罪於他人 ,聲請人評估受安置人之家庭功能評估及受安置人母親職知 能提升尚須時間,為維護受安置人身心安全,爰依兒童及少 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規定,聲請准予裁定將受安置人 延長安置3個月。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 置:㈠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㈡兒童及少年有立 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㈢兒童及少年遭受遺棄、身 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 作。㈣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 ;第一項兒童及少年之安置,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 辦理家庭寄養,或交付適當之親屬、第三人、兒童及少年福 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又直轄市、縣(市)主管機 關依前條規定緊急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方法院及警察機 關,並通知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緊急安置不得超過 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 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必要時, 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長三個月。兒童及少 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5項、第57條第1項前 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各情,業據提出真實姓名對照表、本院11 3年度護字第74號民事裁定、兒童及少年保護個案延長安置 法庭報告書、受安置人安置意見書影本等件附卷為證。依卷 附受安置人安置意見書、兒童及少年保護個案延長安置法庭 報告書等內容,可知受安置人於安置處所適應狀況良好,且 本季受安置期間機構評估受安置人外祖父逝世及受暴一事有 心理壓力存在,故媒合心理諮商師服務,現階段以模擬親子 關係進行諮商,受安置人在諮商過程中皆是呈現受安置人母 對受安置人不當管教情境,故社工評估受安置人身心尚未復 原現不適宜返家,另針對受安置人外祖父的逝世相關議題, 諮商師尚未針對這區塊進行會談。又本院依職權函請受安置 人母就本件聲請人聲請於相當期間內陳述意見到院,然受安 置人母並未遵期表示意見,此有本院函文及送達證書附卷可 參。從而,審核前揭及卷內其他資料,本院認受安置人母先 前未能適當養育或照顧受安置人,復未提出會面申請以利其 與受安置人間親情維繫,亦未提出完善照顧計畫,顯無法提 供受安置人妥適照顧及教養,而受安置人目前身心亦不適宜 返家,再考量受安置人於安置後受照顧及就學狀況穩定,且 其目前年僅8歲,實無足夠自我保護能力,是為維護受安置 人人身安全及必要之生活照顧,實有將受安置人交由聲請人 延長安置保護之必要。揆諸前開法條規定,本件聲請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游欣怡 以上正本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詹玉惠

2025-01-10

ILDV-113-護-97-20250110-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護字第256號 聲 請 人 花蓮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代 理 人 乙○○ 受 安置 人 A (真實姓名、地址詳卷) 法定代理人 B (真實姓名、地址詳卷) 上列聲請人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受安置人A自民國114年1月11日起延長安置參月。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安置人A(女,民國000年0月生,真實姓 名、年籍資料詳卷)前因開學後逾1週未到校,法定代理人B (真實姓名、年籍資料詳卷)於外地工作,但未安排親友照 顧受安置人,致受安置人受照顧狀況不佳而隨男友前往臺東 居住,無法行使醫療及教育權利,且受安置人過去有多筆兒 少保護通報及性侵害案件通報,顯示家庭親職功能不佳,已 影響兒少權益,經聲請人於113年10月8日20時許,依兒童及 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第1項第3款對受安置人予以緊 急安置,並經本院裁定繼續安置。法定代理人持續於外地工 作,無法親自照顧受安置人,堅持讓受安置人盡早學習獨立 生活,不認有疏忽照顧之情事,為顧及受安置人最佳利益, 認有延長安置之必要,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57條第2項規定,聲請自114年1月11日起延長安置3月等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直轄市、縣(市)主 管機關應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必要時得進行緊急安 置:一、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二、兒童及少 年有立即接受醫療之必要,而未就醫;三、兒童及少年遭受 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事不正當之 行為或工作;四、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立即安置難 以有效保護。緊急安置不得超過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之安 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 續安置以3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每 次得聲請延長3個月。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 第1項、第57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聲請意旨所主張之事實,業據聲請人提出本院11 3年度護字第203號裁定、個案法庭報告書、觀察輔導報告書 為證(見本院卷第19頁至第29頁),堪信為真。本件受安置 人雖表示希望可以返家(見本院卷第44頁),法定代理人則 無意見,有電話紀錄可佐(見本院卷第37頁),惟考量法定 代理人現住處所未經評估是否適宜受安置人居住,且法定代 理人同意接受諮商,其與受安置人之親子關係仍待修復,親 職能力亦待提升,而受安置人為未滿18歲之少年,無完整之 自我照顧之能力,又無親屬可提供協助,為確保受安置人身 心安全,應認受安置人有延長安置之必要,故本件聲請有理 由,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黃夢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蔡明洵

2025-01-10

HLDV-113-護-256-20250110-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離婚等(含未成年子女親權酌定、扶養費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246號 原 告 戊○○ 訴訟代理人 陳怡君律師 陳又溥律師 被 告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3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兩造所生未成年長女乙○○(民國000年00月0日生)、長子丙○○( 民國000年00月00日生)、次女丁○○(民國000年0月0日生)權利 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原告任之。 被告應自本判決關於兩造所生未成年長女乙○○權利義務之行使 或負擔部分確定由原告任之翌日起,至乙○○成年前一日(民國 000年00月0日)止,按月於每月五日前給付乙○○之扶養費新臺幣 柒仟壹佰壹拾伍元予原告,被告如遲誤一期履行,其後12期視為 亦已到期。 被告應自本判決關於兩造所生未成年長子丙○○權利義務之行使 或負擔部分確定由原告任之翌日起,至丙○○成年前一日(民國 000年00月00日)止,按月於每月五日前給付丙○○之扶養費新臺 幣柒仟壹佰壹拾伍元予原告,被告如遲誤一期履行,其後12期視 為亦已到期。 被告應自本判決關於兩造所生未成年次女丁○○權利義務之行使 或負擔部分確定由原告任之翌日起,至丁○○成年前一日(民國 000年0月0日)止,按月於每月五日前給付丁○○之扶養費新臺幣 柒仟壹佰壹拾伍元予原告,被告如遲誤一期履行,其後12期視為 亦已到期。 訴訟費用新臺幣肆仟元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   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乙、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一)離婚部分:     ⒈兩造於民國000年0月00日結婚,並約定共同居住於原 告現住居處所。兩造婚後初期相處尚屬正常,惟隨著 時間推移,迭因夫妻相處、價值觀念、日常瑣事及家 庭生活經濟觀念等問題發生爭執,開始影響兩造間夫 妻情感,又家人間難免因生活習慣之差異產生齟齬, 被告因而長期對同住之公婆心生怨懟,112年6月11日 傍晚,被告與同住之公婆因生活細故發生口角,詎料 被告竟利用該次衝突,誣指遭原告之父持煙灰缸丟擲 致傷,更指稱原告之母揚言將被告的東西丟出家門, 實則係因被告將其欲販售之物品堆置於客廳電話旁長 達半個月,致家人無法正常使用家中電話,被告遂利 用上開家庭成員間生活認知及相處方式問題,向鈞院 對原告父母聲請通常保護令,幸經鈞院明察,為鈞院 以000年度家護字第0000號民事裁定駁回在案,被告 更以此次事件為由逕自離開兩造原共同居住處所,返 回其娘家生活,兩造迄今已因而分居一年,分居期間 原告仍致力於擔任原告父母與被告間溝通之橋樑,然 被告始終對原告父母充滿怨懟之心,進而逐漸對原告 不諒解,更加惡化兩造間夫妻情感,兩造現已鮮少見 面,互動均以通訊軟體文字訊息為主,内容亦幾乎僅 在討論未成年子女三人之生活事務、被告不斷索討家 庭生活費用及爭吵,幾乎已無夫妻情感交流可言,此 顯非一般婚姻關係中夫妻相處之正常狀態,兩造間之 夫妻婚姻情感早已消磨殆盡,任何人倘處於與原告同 一之境況,均將喪失繼續維持婚姻意欲之程度,足認 兩造婚姻關係存在難以回復之重大破綻。     ⒉綜上,兩造間現徒有夫妻之名而無夫妻之實,且無回 復夫妻感情之可能,原告爰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 定,主張兩造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請求判決 兩造離婚,爰請求如訴之聲明第一項所示。  (二)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部分:     經查,兩造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三人,未成年子女三人 自出生後即生活於原告住處多年,已熟悉現今生活環境 ,於兩造分居後,未成年子女丙○○、丁○○仍與原告同住 ,乙○○雖與被告同住,惟原告與乙○○均有正常會面交往 ,原告對於未成年子女三人之習慣及性格亦知之甚詳, 與未成年子女三人亦均有一定情感依附關係,且原告身 體健康狀況良好,現於工程行從事焊接工作,每月薪資 約新臺幣(下同)40,000元,經濟狀況穩定,與未成年 子女三人居住之房屋為原告父親所有,平時亦有同住之 原告父母能協助照顧未成年子女三人,反觀被告自身多 有負債,多年未有穩定之工作收入,兩造分居後除會面 交往外,亦非未成年子女三人之同住及主要照顧者,是 綜觀兩造親權能力、照護經驗、支持系統、經濟能力及 情感依附等條件,併考量繼續性及主要照顧者等原則, 應認由原告擔任未成年子女三人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人 ,始符合未成年子女三人之最佳利益,爰依民法第1055 條第1項等規定,請求如訴之聲明第二項所示。  (三)未成年子女將來扶養費部分:     ⒈兩造離婚,且由原告擔任未成年子女三人之親權人業 如前述,被告雖非未成年子女三人之親權人,然其既 為其等之生母,仍應對未成年子女三人負擔保護教養 之義務,合先敘明。     ⒉關於兩造負擔未成年子女三人扶養費用之程度,應審 酌負扶養義務者即兩造之經濟及身分條件定之,原告 00年0月00日出生,現年約38歲,目前從事焊接工作 ,每月薪資約40,000元,健康狀況大致良好,被告00 年0月00日出生,現年約39歲,身體狀況亦良好,兩 造均正值青壯年,均有工作能力而無不能扶養未成年 子女之情形,復兼衡原告實際負責未成年子女三人之 生活照顧責任,所付出之心力非不得評價為扶養之一 部,是原告與被告應以2:3之比例負擔未成年子女三 人之扶養費用。     ⒊就扶養費用之數額,因日常生活各項支出均屬瑣碎, 衡諸常情,一般人尚難記錄每日之生活支出或留存相 關單據以供存查,自得依據政府機關公布之客觀數據 ,作為衡量未成年子女每月所需扶養費用之數額。審 酌受扶養權利人即未成年子女三人現均居住於臺南市 ,依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及平均每 人每月消費支出(按區域別分)之記載,111年臺南 市平均每人每月消費支出為21,704元,考量未成年子 女三人現年分別為8歲、6歲及4歲,均正值學齡時期 ,其等保險、生活及升學教育等必要性費用需支出相 當金額,併審酌兩造之身分、資力等一切情狀,認未 成年子女三人所需之扶養費用應以每月各20,000元為 適當,末以前開被告應負擔之扶養費比例計算,則被 告每月應負擔未成年子女三人之扶養費為各12,000元 (計算式:20,000×3/5=12,000)。     ⒋綜上,本件請求被告應自關於未成年子女三人權利義 務之行使或負擔之裁判確定翌日起,至未成年子女三 人分別成年之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扶養費用 各12,000元,又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用為保持未成年 子女基本生活之重要基礎,為免被告之遲付嚴重影響 未成年子女生活,懇請鈞院依職權酌定被告倘逾期未 履行,喪失期限利益之範圍,爰請求如訴之聲明第三 項所示。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同法第1055條 及同法第1084條第2項等規定,為如訴之聲明之請求, 洵屬有據。  (五)並聲明:     ⒈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⒉對於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乙○○、丙○○、丁○○權利義務 之行使或負擔,由原告單獨任之。     ⒊被告應自前項裁判確定翌日起,至未成年子女乙○○、 丙○○、丁○○分別成年之日止,按月於每月五日前給付 未成年子女扶養費用12,000元,並由原告代為受領。 如遲誤一期履行時,其後12期喪失期限利益。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關於離婚部分:     ⒈查原告主張兩造於000年0月00日結婚,並育有長女乙○ ○(000年00月0日生)、長子丙○○(000年00月00日生 )、次女丁○○(000年0月0日生)。兩造婚後同住在 臺南市○○區○○0號之00,又兩造因夫妻相處、價值觀 念、日常瑣事、家庭生活經濟等問題屢生爭執,且被 告長期對同住之公婆心生怨懟,並於112年6月間對於 公婆聲請通常保護令,經駁回聲請在案,此後被告即 逕自離開兩造之住所,迄今未再與原告同居,於分居 期間,兩造鮮少見面,互動均以通訊軟體文字訊息為 主,內容幾乎僅在討論子女生活事務、被告不斷索討 家庭生活費用及爭吵之事實,業據原告提出戶籍謄本 2件、兩造之訊息紀錄截圖數件為證,並經本院依職 權調取本院000年度家護字第0000號通常保護令事件 卷宗核閱綦詳,又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未於言詞 辯論期日到場爭執,復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是原告主張之事實堪認為實在。     ⒉按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所列十款以外之重大事由,難 以維持婚姻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法院判決離婚,      同法第1052條第2項著有明文。而是否有難以維持婚      姻之重大事由,應斟酌破壞夫妻共同生活之具體情事      ,是否客觀上達於動搖夫妻之共同生活,致婚姻已生      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且客觀上任何人倘處於同一境      況,均將喪失維持婚姻意欲之程度判斷之,即應從婚      姻之目的加以觀察,且婚姻係以終生共同生活為目的      之一男一女之合法結合關係,故夫妻為謀共同生活體      之幸福營運,即須夫妻互信、互諒,尤其夫妻以誠相      待,俾建立永久持續性之包括精神、肉體、經濟等多      層面之生活關係,是對家庭生活之美滿幸福有妨礙之      情形,即得認其與此之所謂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      相當,即應允許其離婚以消滅婚姻關係。查本件由被 告之前開作為觀之,堪認不論何人處於與原告相同之 境況,均將喪失與被告維持婚姻之意願,兩造間維持 婚姻生活之互愛、互信、互諒基礎已經動搖,難期兩 造共同追求幸福美滿之婚姻生活,堪認兩造有難以維 持婚姻之重大事由存在,且該重大事由之肇因係可歸 責於被告,是原告以兩造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以外 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而請求判決離婚,於法 有據,應予准許。  (二)關於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部分:     ⒈按「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 負擔,依協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未為協議或協 議不成者,法院得依夫妻之一方、主管機關、社會福 利機構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或依職權酌定之」;「法 院為前條裁判時,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審酌一切情 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一、子女之年齡、性別、人 數及健康情形。二、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展之需要。 三、父母之年齡、職業、品行、健康情形、經濟能力 及生活狀況。四、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 五、父母子女間或未成年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 之感情狀況。六、父母之一方是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 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行為。七、各族群之傳統 習俗、文化及價值觀。」,民法第1055條第1項、第1 055條之1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⒉查本件兩造所生之子女乙○○、丙○○、丁○○均尚未成年 ,有戶籍謄本1件附卷可稽。兩造既經裁判離婚,對 於所生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又不能協議 ,依前開規定,本院自應依原告之聲請,為兩造所生 未成年子女酌定適當之監護人。     ⒊本院為此依職權囑託臺南市童心園社會福利關懷協會 派員訪視兩造,所得之評估與建議為:「㈠綜合評估 :⒈親權能力評估:聲請人(即本件原告)陳稱健康 狀況無特殊異常、有工作收入事務,亦有穩固支持系 統可輔助聲請人扶養三名未成年人成長及滿足三名未 成年人基本生活、教育所需無虞。⒉親職時間評估: 兩造過往依循傳統家庭分工,由聲請人擔任家庭經濟 支持者,由相對人(即本件被告)主責育兒工作,而 自兩造分居後,兩造則分工由聲請人擔任未成年人- 丙○○、丁○○之主要照顧者,由相對人擔任未成年人- 乙○○之主要照顧者,兩造尚能友善互補子女照顧事務 ,而相對人擔任未成年人-丙○○、丁○○主要照顧者期 間,亦可藉由聲請人雙親輔助照顧來提供未成年人- 丙○○、丁○○穩定生活照顧,尚能因應滿足子女基本生 活照顧需求。⒊照護環境評估:聲請人有穩定居所, 且為三名未成年人熟悉慣居地,住家空間與家務整理 狀況均屬合宜,未見有明顯不利未成年人成長之處, 尚能滿足三名未成年人居住需要。⒋親權意願評估: 聲請人有意願承擔父職角色、責任,了解會面交往必 要與重要性,可尊重三名未成年人會面交往需要與意 願,惟因聲請人考量其照護資源相對優勢,又擔憂相 對人債務問題恐牽連三名未成年人、對三名未成年人 財務有不當處置情形,因而期待能由聲請人單獨行使 三名未成年人親權,保障三名未成年人權利不受相對 人濫用,損害。⒌教育規劃評估:聲請人有穩固收入 來源可維持家庭經濟,能滿足三名未成年人基本生活 與教育需要,可依循三名未成年人年紀、學制安排所 須教育資源,現階段以維持三名未成年人就學穩定性 為優先考量,無意變動未成年人-乙○○、丁○○現有就 學環境,而未成年人-丙○○則銜接至聲請人住家附近 之國小就學,以便於就近接送上下學,聲請人可維持 與聲請人雙親分工照顧模式不予變動,且若未來未成 年人-乙○○有續與相對人同住意願,聲請人開放尊重 未成年人-乙○○自主居住意願,減少兩造離婚對三名 未成年人生活波動與衝擊,聲請人尚具合宜基本教養 能力、親職觀念。⒍未成年子女意願之綜合評估:⑴三 名未成年人雖知悉兩造現處分居狀態,但不清楚兩造 婚姻問題、聲請人向法院提出離婚聲請一事,故訪員 此次未能針對三名未成年人受監護意願進行訪視。⑵ 訪視當天因聲請人家庭為聲請人將出國工作而安排有 聚餐活動,故當天未成年人-乙○○也返回聲請人家中 ,社工與聲請人訪談期間,未成年人-乙○○均專注在 客廳玩手機,較少與家人互動,而未成年人-丙○○、 丁○○則一起在旁玩遊戲,等候聲請人訪視結束後接送 其上課,期間兩未成年人也不時會與聲請人、聲請人 雙親講話與家人有自然互動,另,就三名未成年人的 身體外觀觀察,未成年人服裝穿著符時宜,身材比例 適中,基本生活照顧方面尚稱良好。其他具體建議: 綜上所述,聲請人於健康、經濟等方面尚為穩定,有 意願承擔父母角色、責任,雖其過往非任未成年子之 主要照顧者,然在兩造分居後仍有獨立承擔未成年人 -丙○○、丁○○養育責任,主責照顧兩未成年人期間無 不當或疏忽照顧情事,且聲請人家庭支持系統穩健, 藉由家庭互助分工可滿足兩未成年人生活與教育所需 ,且兩造尚能友善互補子女照顧事務,保持對方與未 同住子女之彈性互動,基於照顧繼續性原則,聲請人 可勝任未成年人-丙○○、丁○○親權人與主要照顧者角 色,惟因相對人暫無離婚意願,尚未配合接受社工訪 視調查,社工無法了解相對人履行親職意願與照顧規 劃…」等語,有該協會以113年8月29日南市童心園( 監)字第11321561號函所檢送之訪視報告1件附卷可 稽。     ⒋本院參酌前開訪視結果,並審酌原告對於監護兩造所      生未成年子女乙○○、丙○○、丁○○之意願甚高,且原告 之經濟能力(詳如下述)足堪負擔乙○○、丙○○、丁○○之 日常生活所需,又乙○○、丙○○、丁○○自出生後即在原 告之原生家庭成長,於兩造分居後,丙○○、丁○○亦係 與原告同住,由原告撫育照顧,乙○○雖與被告同住, 惟原告與乙○○均有正常會面交往,原告與乙○○、丙○○ 、丁○○之親子感情親密,對於渠等之教養並無何疏失 之處,丙○○、丁○○已適應目前之生活環境,不宜遽予 變動,亦不宜強令手足分離,故原告應適任監護乙○○ 、丙○○、丁○○;反之,被告就行使子女親權乙節並未 表示意見,亦拒絕接受訪視,自難以評估其是否適任 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本院因認基於子女 之最佳利益考量,原告較適合監護乙○○、丙○○、丁○○ ,爰准原告之請求,酌定兩造所生之長女乙○○、長子 丙○○、次女丁○○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原告任之。  (三)關於子女扶養費部分:     ⒈按法院酌定、改定或變更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      務之行使或負擔時,得命交付子女、容忍自行帶回子      女、未行使或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與未成年子女會面      交往之方式及期間、給付扶養費、交付身分證明文件      或其他財物,或命為相當之處分,並得訂定必要事項      。」,家事事件法第107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以原告      請求本院依職權酌定被告給付其關於未成年子女之扶      養費,自屬有據。     ⒉次按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者之需要,與負扶      養義務者之經濟能力及身分定之;負扶養義務者有數      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      民法第1119條、第111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故「      扶養費數額之多寡,亦應依此情形而為適當之酌定,      不得僅以某一固定年度綜合所得稅扶養親屬之寬減額      或免稅額為其唯一之標準定之。」(最高法院84年度      台上字第2888號判決要旨參照)。是本件原告請求被      告扶養未成年子女乙○○、丙○○、丁○○,其扶養之程度 ,應按受扶養權利者即乙○○、丙○○、丁○○之需要,與 負扶養義務者即兩造之經濟能力及身分而為適當之酌 定。經查:      ⑴原告於工程行擔任管路工程配管技術員,每月收入4 萬元,於112年度申報所得為316,800元,名下有1 輛貨車、2輛機車,且迄至113年12月6日有存款19, 341元;而被告於112年度申報所得為7,053元,名 下有1輛汽車等情,業經原告陳明在卷可按,並提 出在職證明書1件、薪資明細表1件、存摺影本1件 為證,且經本院依職權調取兩造之稅務資訊連結作 業表附卷可稽,堪予認定。      ⑵本院審酌兩造之資力狀況均非優渥,且參諸內政部 全球資訊網所載「歷年最低生活費一覽表」係指社 會救助法第4條所定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之統計資 料,家庭收入在該標準之下者,可享社會救助之福 利措施,兩造所生子女乙○○、丙○○、丁○○每月生活 費金額至少應達該最低生活費標準,自應以該標準 中之臺南市部分之統計資料作為計算乙○○、丙○○、 丁○○每月扶養費之金額,而113年度臺南市最低生 活費為每人每月14,230元,復參酌原告獨力照顧撫 育未成年子女,付出之心力較多等情,因認子女扶 養費應由兩造各負擔2分之1為適當,即被告應每月 負擔乙○○、丙○○、丁○○之扶養費各7,115元(計算 式:14,230÷2=7,115)。     ⒊又依家事事件法第107條第2項準用第100條第2項、第3 項之規定,關於扶養費之給付,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 權,命為一次給付、分期給付或給付定期金,必要時 並得命提出擔保。法院命分期給付者,得酌定遲誤一 期履行時,其後之期間視為亦已到期之範圍或條件。 查扶養費乃維持受扶養權利人生活所需之費用,其費 用之需求係陸續發生,故應以分期給付為原則,為此 爰酌定被告應按月於每月五日前給付兩造所生子女乙 ○○、丙○○、丁○○於成年前之扶養費用各7,115元,且 為確保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受扶養之權利,本院爰依 前開規定,就扶養費之給付部分,併諭知被告如遲誤 一期履行,其後12期視為亦已到期,而判決如主文第 3項、第4項、第5項所示。 丙、結論:   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   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葉惠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陳姝妤

2025-01-06

TNDV-113-婚-246-202501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