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臺北地檢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5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楊巧伶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4年度執聲字第191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楊巧伶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貳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楊巧伶因偽造文書數罪,經先後判決 確定如附表,應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又按數罪併罰, 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又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 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53 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再按定應執行刑採限制 加重原則,授權法官綜合斟酌被告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 度、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例如數罪犯罪時間、空間、各行 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 應等)、數罪所反應被告人格特性與傾向、對被告施以矯正 之必要性等,妥適裁量最終具體應實現之刑罰,以符罪責相 當之要求。因此,法院於酌定執行刑時,應體察法律恤刑之 目的,為妥適之裁量,俾符合實質平等原則(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抗字第626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 各編號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即編號3),且附表所示各罪均為最早判決確 定案件(即編號1)於民國111年8月23日判決確定前所犯, 有各該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其中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得易科罰金、附表編 號3所示之罪所處之刑不得易科罰金,原不得合併定應執行 刑,因受刑人業已請求檢察官就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合併聲 請定應執行刑,此有「定刑聲請切結書」在卷可稽(附於本 院卷第11頁),合於刑法第50條第2項之規定。從而,檢察 官就附表所示各編號之罪向本院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核無 不合,應予准許。 ㈡、爰審酌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3皆為偽造文書罪,侵害法益 及罪質種類相同,犯罪手段相類,併罰後重複非難評價之程 度較高,本於罪責相當性之要求與公平、比例等原則,參酌 上揭最高法院裁定意旨,並考量定刑之外部性界限、刑罰經 濟及恤刑之目的、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受刑人之人格 、各罪間之關係等因素,及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行刑表示請 鈞院審酌被告已與被害人達成和解,犯後態度堪稱良好,酌 情從輕定適當之刑等語(見本院卷第61至63頁陳述意見狀) ,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㈢、至於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雖已執行完畢,惟該 已執行部分乃由檢察官將來指揮執行時予以扣除。又受刑人 所犯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雖處得易科罰金之刑、然因與附 表編號3所示不得易科罰金之刑合併定其應執行刑,無庸為 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之記載,均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5款、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陳明偉                    法 官 吳祚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楊宜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偽造文書 偽造文書 偽造文書 宣告刑 有期徒4月 有期徒刑5月 有期徒刑7月 犯罪日期 104年5月4日至 105年5月1日 106年2月6日至 107年3月1日 104年3月17日至 108年4月10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 110年度偵字 第30334號 臺北地檢 110年度調偵字 第723號等 新北地檢 110年度偵字 第1359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簡字 第1258號 111年度訴字 第559號 111年度上訴字 第3803號 判決 日期 111年7月8日 112年7月4日 113年7月30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臺北地方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簡字 第1258號 111年度訴字 第559號 113年度台上字 第496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年8月23日 112年8月1日 113年12月18日 是否為得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 備註 臺北地檢 111年度執字 第5489號 (已執畢) 臺北地檢 112年度執字 第5435號 (已執畢) 新北地檢 114年度執字 第569號

2025-03-07

TPHM-114-聲-351-20250307-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88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明輝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5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明輝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 貳年參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明輝因犯偽造文書等案件,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原聲請書附表漏載之處,逕補充如本裁定 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應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3 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 ,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得易 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 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 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 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 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定有明文。 三、查受刑人林明輝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均經判決科刑確定在 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上開判決書等在卷可 稽。其中如附表編號1至5、7至8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得易科罰 金,附表編號6所示之罪所處之刑不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 勞動,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情形,須經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者,始得依第51條規定定之。查本件受 刑人已請求聲請人就附表所示之罪,向本院提出定應執行刑 之聲請,此有定刑聲請切結書1紙在卷可考(附於114年度執 聲字第50號卷),是本件聲請符合刑法第50條第2項之規定 ,檢察官就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有期徒刑部分,聲請合併 定應執行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且無庸為易科罰金折 算標準之記載。從而,聲請人以本院為附表之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無訛,應予准 許。經本院檢送聲請書繕本時函知受刑人得就本件聲請定應 執行刑案件及時表示意見,而已適當給予受刑人表示意見之 機會,此有卷附本院陳述意見狀、送達證書在卷可憑;爰審 酌受刑人所犯之各罪類型、行為期間、所侵害之法益、行為 態樣等情,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胡堅勤 上開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蔚然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3次)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112/05/31、 112/06/02(2次) 112/06/02 112/05/19 偵查(自訴 )機關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速偵字第635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速偵字第635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5732號 法 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1963號 112年度簡字第1963號 112年度簡字第2733號 判決日 期 112/07/21 112/07/21 112/09/25 法 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1963號 112年度簡字第1963號 112年度簡字第2733號 判 決 確定日 期 112/09/05 112/09/05 112/11/07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臺北地檢112年執字第6041號 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 臺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8133號 編號1-3經臺北地院112聲2577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 編號1-5經新北地院113聲1350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 編號1-6經新北地院113聲2189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編號 4 5 6 罪名 竊盜 竊盜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3月(5次) 有期徒刑3月 併科罰金新臺幣2萬元 犯罪日期 112/05/19 112/05/18 112/05/06 112/05/22 112/05/27(2次) 111/10/12 偵查(自訴 )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7072號等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7072號等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緝字第7071號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6059號 112年度簡字第6059號 112年度金簡字第594號 判決日 期 113/01/29 113/01/29 112/12/20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 號 112年度簡字第6059號 112年度簡字第6059號 112年度金簡字第594號 判 決 確定日 期 113/03/12 113/03/12 113/04/23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否,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515號 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227號 編號1-5經新北地院113聲1350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 編號1-6經新北地院113聲2189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編號 7 8 罪名 竊盜 偽造文書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112/05/28 112/07/29 偵查(自訴 )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偵字第20819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67605號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 號 113年度簡字第2556號 113年度簡字第3585號 判決日 期 113/07/22 113/09/24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 號 113年度簡字第2556號 113年度簡字第3585號 判 決 確定日 期 113/08/27 113/10/29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備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190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4886號

2025-03-07

PCDM-114-聲-188-2025030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5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勝翔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26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勝翔所犯如附表所示拾伍罪所處之有期徒刑,應執行有期徒刑 參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許勝翔因詐欺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聲請書附表之「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欄均有 漏載,爰逕予補充),應依刑法第50條第1項第3款(聲請書 漏載)、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 條第1項、第53條分別訂有明文。  三、受刑人犯如附表所示15罪,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 其中編號1所示4罪,業經原確定判決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 6月,有相關刑事判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又附表編號1所示4罪均屬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編號2所示1 1罪均屬不得易科罰金且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惟受刑人 已就上開各罪請求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有受刑人是否 聲請定應執行刑查表可憑(見本院卷第6頁)。是檢察官聲 請就上開15罪定其應執行刑,於法尚無不合。另經審酌編號 1所示4罪之罪名相同,犯罪之時間相近,手法及侵害法益相 仿;編號2所示11罪之罪名相同,犯罪之時間相近,手法及 侵害法益相仿;編號2所示11罪之罪名及犯罪手法固與編號1 所示4罪有別,但其犯罪時間有部分重疊,且均造成被害人 蒙受財產上之損害,同時阻斷金流,隱匿或掩飾犯罪所得之 所在及去向,亦均未與被害人達成調解或賠償其損害等各罪 間之關係,依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外部性界限,在各刑中 最長期(即有期徒刑1年2月)以上、各刑之合併刑期(有期 徒刑部分為13年1月)以下,參以附表編號1所示4罪前經定 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6月),加計編號2所示之11罪之內部界 限(即有期徒刑12年7月)以下,併審酌受刑人對定執行刑 表示無意見(見本院卷第85頁),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 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屏夏                    法 官 潘怡華                    法 官 楊明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尤朝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附表: 編號    1    2 罪名 洗錢防制法 詐欺 宣告刑 ①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②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2罪) ③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①有期徒刑1年(3罪) ②有期徒刑1年1月(3罪) ③有期徒刑1年2月(5罪) 犯罪日期 ①111年5月20日 ②111年5月16日、20日 ③111年5月19日 ①111年5月7日(2次)、17日 ②111年5月7日(2次)、17日 ③111年5月7日(2次)、19日(2次)、2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5785、39549、44447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0785號,追加起訴案號:111年度偵字第19066、21270、25695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新北地院 臺灣高院 案 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1503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207號 判決 日期 113年5月27日 113年5月28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新北地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1503號 113年度台上字第4234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7月17日 113年11月20日

2025-03-06

TPHM-114-聲-451-20250306-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3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字宇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2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貳年肆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 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 請之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 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再,依刑法第53條應依同法第51條 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 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5款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分別亦有明文。 三、經查:  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業經法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均經確定在案,有各該裁判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稽。本院審核認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 號1所示之罪,其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2年4月18日,而如 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其犯罪日期在該日以前,且以本院為 如附表所示各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核與上開規定相 符。  ㈡如附表所示各罪之宣告刑合計為有期徒刑2年7月,是為本案 定應執行刑之上限。受刑人經本院通知表示意見,其覆以請 法院儘可能從輕裁量,無意見表示等語,有受刑人意見回覆 表1紙在卷可參。  ㈢本院審酌數罪併罰定其應執行之刑時,除仍應就各別刑罰規 範之目的、輕重罪間體系之平衡、整體犯罪非難評價、各行 為彼此間之偶發性、與被告前科之關聯性、各行為所侵害法 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罪數所 反映之受刑人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社會對特定犯罪行為處 罰之期待等,為綜合判斷外,尤須參酌實現刑罰公平性,以 杜絕僥倖、減少犯罪之立法意旨,為妥適之裁量。  ㈣茲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其罪名為販賣第三級毒品未 遂及毀損罪等,依據前揭說明,本於罪責相當性之要求,就 其整體犯罪之非難評價、各行為彼此間之偶發性、各行為所 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予以綜合判斷,暨斟酌受刑人犯 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及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爰就 其所犯酌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法 官 劉俊源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麗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附表: 編 號 1 2 罪 名 販賣第三級毒品未遂 毀損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10月 有期徒刑9月 犯罪日期 111年7月24日 111年11月26日 偵查機關及案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少連偵字第161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調院偵字第1162號 最後事實審法院及判決案號 臺北地院111年度訴字第1306號 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上易字第977號 判決日期 112年3月16日 113年10月24日 確定判決法院及判決案號 同上 同上 確定日期 112年4月18日 113年10月24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執行案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執緩字第500號(即臺北地檢114年度執撤緩字第28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833號

2025-03-06

TPDM-114-聲-438-20250306-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87號 抗 告 人 即受刑人 周清文 (現於法務部○○○○○○○○○執行)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 方法院中華民國114年1月16日裁定(114年度聲更一字第2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 周清文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拾貳年拾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周清文(下稱受刑人)因犯 詐欺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原裁定附表編號1、2 、編號4至6、編號8、9所載偵查機關年度案號;附表編號4 最後事實審及確定判決案號,均應更正為如本裁定附表所示 ),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 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定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原裁定意旨略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前經法院 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分別確定在案,且各罪均為最先一 罪裁判確定前所犯,原審亦為最後事實審法院,有各該刑事 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之 刑,核無不合。審酌附表編號1至9所示犯行,均屬詐欺罪, 考量受刑人所犯數罪所反映之人格特性、所侵犯者於合併處 罰時責任非難之程度、實現刑罰經濟之功能、數罪對法益侵 害之加重效應及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宣告刑總和上限等內、外 部性界限,爰定其應執行為有期徒刑17年等語。 三、抗告意旨略以:附表編號3所示各罪,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112年度審訴字第195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該判 決編號2之罪,嗣由最高法院113年度台非字第78號判決免訴 ,重新定應執行刑應低於有期徒刑1年2月;附表編號1、2、 5至9部分,所定應執行刑比例各約總刑期之21%、58%、40% 、31%、20%、41%、32%,附表編號4所示各罪,與附表編號1 、7各罪之犯罪情節類似,所定應執行刑比例亦應相近,較 符合罪刑相當原則。附表編號1、2、5至9所定之應執行刑總 和為12年9月,加計上述附表編號3、4之應執行刑後,最高 應不逾17年2月,且受刑人所犯附表所示各罪,均為侵害財 產法益之加重詐欺取財罪,且係於111年8月28日至12月17日 間在同一詐欺集團擔任車手時所犯,犯罪時間密接或有部分 重疊,僅因分別起訴、判決等偶然因素,致責任非難重複程 度較高,惟受刑人於各罪所顯示之人格特性、犯罪傾向並無 不同,應斟酌遞減。原裁定所定應執行之刑,有違比例原則 、罪責相當、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內部性界限。為此提起抗 告,請予重新從輕定刑,給予受刑人有利、公平之裁定等語 。 四、按量刑之輕重,固屬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惟並非概無 法律上之限制,仍應受比例原則及公平原則之限制。數罪併 罰有二裁判以上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依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5款之規定「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 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三十年」,係採「限制加重原則 」規範執行刑之法定範圍,為其定刑之外部界限。乃因一律 將宣告刑累計執行,刑責恐將偏重而過苛,不符現代刑事政 策及刑罰之社會功能,而有必要透過定應執行刑程序,授權 法官對被告本身及所犯各罪為總檢視,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 評價,以妥適調整之(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718號裁定 意旨參照)。且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 與責罰相當之考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 益,為一種特別的量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 應審酌之事項係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 ,乃對犯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 人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 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 則下,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資為裁量之外部界限,並 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 、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自由裁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 之支配,使以輕重得宜,罰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 之目的,以區別數罪併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 原則。 五、經查:  ㈠受刑人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法院判決確定在案,有各 判決書、裁定書、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檢察官聲 請定其應執行之刑,原審認其聲請為正當,依刑事訴訟法第 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裁定應執行 之刑,固無不合。  ㈡惟核原裁定所定應執行之刑,雖於各宣告刑中刑期最長之有 期徒刑1年5月以上,各刑合併之有期徒刑但不得逾30年之範 圍內,而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之外部界限,且未較 先前曾定應執行刑直接加計結果更為不利(附表編號1所示 之罪,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字第614號裁定應執 行有期徒刑2年10月;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前經臺灣士林地 方法院111年度審金訴字第1301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 2月;附表編號5所示之罪,前經本院112年度上訴字第3165 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附表編號6所示之罪,前 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審訴緝字第4號判決定應執行有 期徒刑1年5月;附表編號7所示之罪,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以113年度審訴字第435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 附表編號8所示之罪,前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審金訴 字第297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附表編號9所示之 罪,前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金訴緝字第13、14號判 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確定,與附表編號3、4所示宣告 刑加計後之總合刑度為有期徒刑32年8月)。惟受刑人所犯 附表所示之各罪,犯罪日期接近,前後犯罪時間相距不到半 年,均是擔任詐欺集團提款車手、收取人頭帳戶存摺之類似 犯罪手法,侵害他人財產法益、與各被害人受損害程度,各 罪間不法內涵之重複評價程度較高,各罪反映被告之人格特 性、對法秩序之敵對程度、刑罰之邊際遞減效應等整體可非 難性,應有別於其他侵害社會法益或個人生命身體法益犯罪 之評價。原審所定應執行刑結果,有違責罰相當原則與重複 評價禁止原則,自有不當。受刑人抗告意旨執此指摘原裁定 不當,乃屬有據,應由本院予以撤銷。為避免發回原審法院 重新裁定於刑事訴追執行效能無益,爰由本院自為裁定。 六、查本件如附表所示各罪合於數罪併罰之要件,檢察官之聲請 ,於法並無不合,已如前述。本院於前述外部界限及內部界 限範圍,審酌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數罪反映出之人格 特性,兼衡刑罰規範目的、整體犯罪非難評價、各罪之關連 性及侵害法益等情狀,就如附表所示各罪定其應執行之刑如 主文第2項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3條、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 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法 官                    法 官 得再抗告 附表:(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臺灣桃園地方檢 察署,下稱桃園地檢;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 檢) 編號 1 2 3 罪名 詐欺(共11罪) 詐欺(共2罪) 詐欺(共4罪,即原確定判決附表編號1、3、4、5)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5月(3罪) 有期徒刑1年2月(6罪) 有期徒刑1年1月 有期徒刑1年 均有期徒刑1年 有期徒刑1年1月(3罪) 有期徒刑1年 犯罪日期 111年9月5日 111年9月6日 111年9月12日 111年9月11日 111年8月28日 111年9月8日 111年9月7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3813號;追加起訴:111年度偵字第35076、36600、36685號 士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5001、25162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6816號 最後事實 審 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2602號 111年度審金訴字第1301號 112年度審訴字第195號 判決日期 112年2月13日 112年3月6日 112年4月27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2602號 111年度審金訴字第1301號 112年度審訴字第195號 確定日期 112年3月25日 112年4月13日 112年6月7日 備  註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更緝字第9號 士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2211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緝字第37號 此部分之11罪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字第614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10月。 此部分之2罪前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1年度審金訴字第1301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2月。 上開確定判決曾就該判決附表編號1至5之罪,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年2月,惟其中編號2所宣告之有期徒刑1年部分,業由最高法院113年度台非字第78號判決撤銷改判免訴。 編  號 4 5 6 罪  名 詐欺(共15罪) 詐欺(共4罪)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11罪) 有期徒刑1年2月(4罪) 有期徒刑1年2月(3罪) 有期徒刑1年1月 有期徒刑1年2月(2罪) 有期徒刑1年1月(2罪) 犯罪日期 111年9月2日至111年12月17日 111年12月9日 111年12月16日 偵查機關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4475號;追加起訴:112年度偵字第8094、8365、10136、10562、10823號;移送併辦:112年度偵字第7266號 士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7231號、112年度偵字第1538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17971號;移送併辦:112年度偵字第17194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2739號、112年度審訴字第474、683、719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3165號 113年度審訴緝字第4號 判決日期 112年5月29日 112年10月12日 113年4月25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2739號、112年度審訴字第474、683、719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3165號 113年度審訴緝字第4號 確定日期 112年7月11日 112年11月25日 113年6月4日 備  註 臺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6329號 士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2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237號 前經本院112年度上訴字第3165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 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審訴緝字第4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5月。 編  號 7 8 9 罪  名 詐欺(共10罪) 詐欺(共3罪) 詐欺(共4罪)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2月(3罪) 有期徒刑1年3月(3罪) 有期徒刑1年4月(3罪) 有期徒刑1年5月 有期徒刑1年1月(3罪) 有期徒刑1年4月(3罪) 有期徒刑1年2月 犯罪日期 111年12月13日 111年12月17日 111年12月8日 111年8月29日 111年12月15日 偵查機關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17194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4158號、113年度偵字第1037號 士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9446號;追加起訴:112年度偵字第7102、10753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案 號 113年度審訴字第435號 113年度審金訴字第297號 113年度金訴緝字第13、14號 判決日期 113年5月14日 113年4月10日 113年5月27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案 號 113年度審訴字第435號 113年度審金訴字第297號 113年度金訴緝字第13、14號 確定日期 113年6月12日 113年5月16日 113年6月25日 備  註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707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0918號 士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307號 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審訴字第435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 前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審金訴字第297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 前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金訴緝字第13、14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

2025-03-06

TPHM-114-抗-387-20250306-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1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雍文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4年度執聲字第9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拾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以下稱受刑人)因詐欺數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 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 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 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 、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 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 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的量刑過程,相較於刑 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項係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 ,惟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 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 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 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 採限制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之最長期為下限,各刑合併 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有期徒刑30年,資為量刑自由 裁量權之外部性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例原則、 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自由裁量權 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以使輕重得宜,罰當其責 ,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罪併罰與單純數 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最高法院100年度台抗字第4 40號刑事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先後經如附表所示之法 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並均分別確定在案,其中編號2所 示之7罪曾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以112年度審金訴字第323號 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確定,有各該刑事判決及法院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茲據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就受刑人所犯 如附表所示各罪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合法正 當,應予准許。  ㈡又本院已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之規定,就檢察官聲請 事項以書面通知受刑人於文到7日內具狀陳述意見,該函文 已於民國114年2月21日送達至受刑人所在之法務部○○○○○○○○ ○○○,由其親自簽名捺印並收受,且經受刑人具狀表示意見 (本院卷第117、123、125頁),已保障受刑人程序上之權益 。是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態樣、時間 間隔、侵害法益、各罪依其犯罪情節所量定之刑,及前揭所 述之比例原則、責罰相當原則等自由裁量權限之內部性界限 等情,而為整體評價後,就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定其應 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㈢另按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裁定定應執行刑時 ,應以檢察官所請定應執行刑之案件,作為審查及決定如何 定應執行刑之範圍,未據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案件,法 院基於不告不理原則,不得任意擴張並予審理,否則即有未 受請求之事項予以裁判之違法。至於檢察官就數罪中之何部 分,如何為定應執行刑之聲請,屬其職權之行使,除其聲請 有不合法或違反一事不再理或濫用權限等情形,而應予全部 或一部駁回者外,法院即應依其聲請而為定應執行刑之裁定 ,尚無審酌檢察官應為如何之聲請,對受刑人較為有利之餘 地(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790號裁定參照)。查受刑 人經本院函詢關於本件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意見時固表示:因 有另案,想要全部一起合併等語(本院卷第123頁),惟揆 諸前開說明,本院僅得在檢察官聲請範圍內,認定各罪是否 符合定執行刑之要件,並依法裁定,受刑人所指其他案件非 在檢察官本件聲請範圍內,本院不能逕予擴張檢察官聲請之 範圍,故受刑人該等合併另案之定刑意見,本院無從予以審 酌。至於受刑人所述另案,如與前揭各罪間合於刑法第50條 合併定應執行刑之要件,受刑人仍得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2項之規定,請求檢察官為定應執行刑之聲請,附此敘明 。 四、據上論斷,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 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郭 瑞 祥                 法 官 陳 宏 卿                 法 官 陳 玉 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吳 姁 穗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附表:受刑人甲○○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3 罪名 加重詐欺   加重詐欺   加重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2月 (經臺南地院以113年度撤緩字第220號裁定撤銷緩刑宣告確定) 有期徒刑1年3月3次 有期徒刑1年4月2次 有期徒刑1年2月1次 有期徒刑1年1月1次 有期徒刑1年4月 犯罪日期 112年4月14日 112年4月9日 112年7月13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少連偵字第238號 橋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9116等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9591等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審訴字第2380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323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2974號、113年度訴字第515號 判決日期 113年1月3日 113年6月3日 113年7月2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審訴字第2380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323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2974號、113年度訴字第515號 確定日期 113年2月16日 113年8月7日 113年8月14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 註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撤緩字第172號(臺南地檢113年度執撤緩助字第29號) 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以上開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確定(橋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402號,臺南地檢113年度執助字第1560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7061號 編號 4  (以下空白) 罪名 加重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5月 犯罪日期 112年7月7日至同 年月13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少連偵字第272等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案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97號 判決日期 113年11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案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997號 確定日期 114年1月2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 註 臺中地檢114年度執字第1267號

2025-03-06

TCHM-114-聲-213-20250306-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4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鄒漢忠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6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鄒漢忠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參年肆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受刑人鄒漢忠因犯詐欺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 如附表(原聲請書附表誤繕漏載之處,逕更正補充如本裁定 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定其應執 行刑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 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 30年,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受刑人鄒漢忠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均經判決科刑確定在 案,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上開判決書等在卷可 稽。是本件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 當。經本院檢送聲請書繕本時函知受刑人得就本件聲請定應 執行刑案件及時表示意見,而已適當給予受刑人表示意見之 機會,受刑人並表示無意見等語,此有卷附本院送達證書及 陳述意見狀在卷可憑。從而,聲請人以本院為附表之犯罪事 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無訛, 應予准許,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均屬於加重詐欺取財罪, 罪質相同,均係侵害他人財產法益及被害人之損失、施以矯 正之必要性等,裁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胡堅勤 上開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蔚然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1月2次 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3月 有期徒刑1年10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犯罪日期 110.03.23 110.03.11 110.03.17 偵查(自訴 )機關年度案號  士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6513號 臺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6509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0733號 法 院 士林地院 臺灣高院 新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 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165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1754號 113年度審金訴緝字第22號 判決日 期 110/07/21 111/06/30 113/10/01 法 院 士林地院 臺灣高院 新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 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165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1754號 113年度審金訴緝字第22號 判 決 確定日 期 110/08/19 112/02/13 113/11/13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士林地檢110年度執字第3252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398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6203號 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484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8月

2025-03-06

PCDM-114-聲-34-20250306-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71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美霞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 年度執聲字第551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美霞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執行拘役陸拾伍日,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美霞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6 款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經查受刑人林美霞因犯竊盜等案件,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應定其應執行之刑。 三、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3 罪之行為類型、侵害法益及 犯罪相隔時間,綜衡其上開各罪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   、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刑罰經濟、邊際效應及復歸社會 之可能性等一切情狀,基於罪責相當原則,而為整體非難評 價後,於定執行刑之外部性及內部性界限內,定其應執行之 刑。又本件定應執行刑3 罪,附表編號1 、2 所示罪刑前曾 經定應執行刑拘役50日(部分已執行),附表編號3 所示罪 刑則為拘役30日,可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刑度有限,且受刑人 已在監執行中,因認無傳詢受刑人陳述意見之必要,爰逕予 裁定,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 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彭 全 曄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蕭 琮 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拘役3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拘役25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拘役3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2.09.21 112.10.11 112.11.30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 112年度偵字第77599號 臺北地檢 112年度偵字第39376號 新北地檢 113年度偵緝字第4475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新北地院 臺北地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12年度簡字第5927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1784號 113年度簡字第4213號 判決 日期 113.01.29 113.09.30 113.11.15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新北地院 臺北地院 新北地院 案號 112年度簡字第5927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1784號 113年度簡字第4213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03.15 113.11.05 113.12.17 備註 新北地檢 113年度執字第6980號 臺北地檢 114年度執字第 215號 新北地檢 114年度執字第 1367號 編號1、2所示罪刑,前曾經臺北地院114年度聲字第70號裁定,更定應執行拘役5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2025-03-06

PCDM-114-聲-771-20250306-1

聲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自字第16號 聲請人 即 告 訴 人 黃郁晴 代 理 人 鄧傑律師 許惟竣律師 被 告 簡莉穎 上列聲請人即告訴人因被告涉犯妨害自由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檢 察署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2日以114年度上聲議字第163號所為駁 回聲請再議之處分(原不起訴處分案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 3年度偵字第18492號),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告訴人黃郁晴自民國 100年間起至103年間止,長期遭受被告簡莉穎之暴力對待, 被告於103年2月13日,又因不滿聲請人而透過社群平台FACE BOOK(下稱臉書)之聊天室傳送訊息責備、辱罵聲請人,並 恫稱:「GO to hell!!如果能僱人殺妳,我會殺」等語,致 聲請人心生畏懼。後於103年7月24日,被告復在個人臉書主 頁張貼:聲請人跟新歡手牽手去跳河吧、去死等語之文章, 並於103年7月26日,透過共同友人之轉知,而強制要求聲請 人不要出現在其所羅列的特定地點,並使聲請人因而心生畏 懼,是被告上開所為,顯涉犯刑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安罪及 同法第304條第1項之強制罪。原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 臺北地檢)檢察官之不起訴處分書及臺灣高等檢察署(下稱 高檢署)之處分書忽視親密關係暴力循環之經驗法則,亦未 傳喚相關人證到庭釐清,認定之內容更有違背證據法則、論 理法則等情之違誤。聲請人不服臺北地檢檢察官之不起訴處 分及高檢署之處分,爰依法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等語。 二、按告訴人接受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書後,得於10日內以書狀 敘述不服之理由,經原檢察官向直接上級檢察署檢察長或檢 察總長聲請再議;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 為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告訴人不服上級檢察署檢察長或檢 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 10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准許提 起自訴;法院認准許提起自訴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 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256條第1項前段、第258條第1項前段 、第258條之1第1項、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查,本案聲請人對被告提出妨害自由之告訴,經臺北地檢檢 察官於113年11月29日以113年度偵字第18492號為不起訴處 分,聲請人不服,聲請再議,後經高檢署於114年1月2日以1 14年度上聲議字第163號處分書,認再議無理由,為駁回再 議之處分,並將該處分書交由郵務機關於114年1月8日送達 至指定之送達代收人之住處,並由受僱人代為收受等情,業 經本院依職權調閱上開偵查卷宗核閱無誤,並有高檢署送達 證書(見高檢署上聲議163卷第19頁)附卷可稽。從而,聲 請人於114年1月14日委任律師,並於同年月17日遞狀向本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見本院卷第5、37頁),核其聲請合於 再議前置原則及強制律師代理之要件,並於法定聲請期間提 出聲請,與法定程序相符,先予敘明。 三、又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刑 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定有明文。再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 項亦規定:「檢察官依偵查所得之證據,足認被告有犯罪嫌 疑者,應提起公訴」,所謂「有犯罪嫌疑」,雖不以確能證 明被告犯罪,而毫無合理懷疑之有罪判決之確信為必要,惟 仍須依偵查所得之證據資料,足認被告有有罪判決之高度可 能,始足當之。另關於准許提起自訴之審查,刑事訴訟法第 258條之3之修正理由中雖表示:「法院裁定准許提起自訴之 心證門檻、審查標準,或其理由記載之繁簡,則委諸實務發 展」,然亦認為:「准許提起自訴之換軌模式,係對於檢察 官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之外部監督機制」,是法院僅係就檢 察官所為不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是否正確加以審查,以防止 檢察機關濫權;然法院並非檢察官之延伸,並不負擔偵查之 作為,且為避免法官權限之過度擴張,因而壓縮檢察官之控 訴權限,甚至形成法官兼任檢審角色之「新糾問制」,法院 對於聲請交付審判案件之審查,應限於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是 否違法。質言之,如檢察官係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52條規定 予以不起訴處分者,應審查該處分是否符合該條各款之規定 ;若係依據同法第253條規定為不起訴處分者,則應審查該 處分是否有裁量逾越或裁量濫用之情形,若該處分與上開條 款規定相符,法院即應依據同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以 聲請無理由裁定駁回。 四、聲請人以上開刑事聲請准予提起自訴狀所載情詞聲請准予提 起自訴,核其所指,均業據原檢察官於不起訴處分及高檢署 檢察長於再議駁回時逐一指駁,且所述之理由確已針對聲請 人指訴被告涉犯之罪名為何不成立部分,為法律上之判斷。 而本院審酌上開檢察官論斷之理由,亦未明顯有違反論理法 則或經驗法則之情事。復補充:  ㈠被告涉犯恐嚇危安罪部分:  ⒈按刑法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罪規定,以加害生命、身體、自 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於安全者為要件; 即該條規定恐嚇危害安全罪之成立,係以對生命、身體、自 由、名譽、財產有惡害之通知,使被害人心生畏怖並致生危 害於安全者,始足當之,如行為人主觀上並無惡害通知之犯 意或被害人未心生畏懼,則尚與本罪之構成要件有間,是以 行為人之行為是否以恐嚇罪責相繩,仍應就當時之客觀情狀 、行為人表現語氣、用語、動機、目的、為該語言之前因、 背景及當時所受刺激等一切情狀綜合觀之,通盤考量審酌, 方足確認。倘僅係行為人一時基於氣憤之行為非意在恐嚇, 且對被害人之安全並未產生危險或實害者,即難遽以恐嚇罪 相繩。  ⒉而被告於103年2月13日17時20分許,固有傳送「GO to hell! !如果能僱人殺妳,我會殺」等文字訊息與聲請人,並於103 年7月24日,在臉書個人頁面發表含有「黃××跟新歡手牽手 去跳河吧」、「去死」之文章。惟查,被告與聲請人前於10 0年間起至102年間為交往之戀人關係,雙方雖於102年底分 手,然雙方仍持續有聯絡,嗣於103年7月間,聲請人決定與 他人交往等情,業據被告供認在卷(見他字卷第123-124頁 ),復為聲請人所不否認(見本院卷第6、9頁),並有通訊 軟體對話紀錄擷圖、簡訊擷圖等(見他字卷第27-74頁)附 卷可參,而被告雖有傳送上開訊息內容與聲請人,然觀諸附 件一所示被告與聲請人於當日之訊息之完整內容,被告係自 當日16時52分許,即因與聲請人有關之工作事宜開始責備聲 請人,進而將交往期間所有的不滿均一股腦的傾洩而出,中 間除夾雜上開語句外,亦數次以「下地獄」」等語咒罵聲請 人,顯見被告係藉不滿聲請人在與雙方有關之工作事宜上之 應對方式之機會,而宣洩夾藏對不甘感情失敗之憤怒情緒無 疑,此觀聲請人於113年3月10日曾傳訊與友人:「簡又發瘋 了」、「以不變應萬變好了」、「之前斷斷續續的瘋」、「 幾週前是說如果可僱殺手她就要派人來殺我然後又罵了一堆 極難聽的字眼」、「現在是說我對待她如何惡劣、不公不義 ,一輩子都不可能原諒……」、「雖然不願意這樣連結,可是 我覺得她的個性真的……,身邊人難受也就罷了,最後只是苦 了自己」等語(見他字卷第63-64頁),聲請人亦知悉被告 僅係藉由相關訊息內容在發洩不滿情緒,揆諸上開說明,自 難認被告該等情緒性之用語為恐嚇行為。  ⒊再所謂惡害之通知,必須該通知之內容,客觀上係行為人可 以人力而直接或間接得加以支配掌握者,始屬該當。但如屬 鬼怪神力、福禍吉凶之卜算詛咒等內容,被害人是否確會遭 此惡害,要非行為人直接或間接所能支配之事項,縱其內容 有使他人產生困惑、嫌惡、不快或稍許不安等滋擾行為,則 僅係屬迷信犯,要非屬惡害通知之恐嚇。查,被告雖於113 年7月24日,在臉書個人頁面上發表含有「黃××跟新歡手牽 手去跳河吧……」、「去死……」之文章,而此等內容固使聲請 人見聞後有所不快、不安,然以該等文字之文義而論,內容 係希冀聲請人及其交往對象自行了斷,而被告除使用「我會 用盡我一生詛咒你」等字詞(見他字卷第77頁)外,並未將 其他得以人力直接或間接支配掌握之加害生命、身體的具體 內容通知告訴人,故依一般通常觀念,核屬福禍吉凶之詛咒 內容,難遽認係人力所能支配。況參諸附表二所示被告張貼 文章之完整內容及相關前、後文,被告係因接獲聲請人新交 往對象之來電告知,始悉聲請人已另有交往對象,被告突受 該等消息之衝擊,面對感情關係確已破裂而無可挽回之際, 旋即在臉書上發表多篇如潑婦罵街般之文章,亦難認被告有 何恐嚇之犯意。   ㈡被告涉犯強制罪部分:     刑法第304條之強制罪,行為人主觀上須有強制之故意,客 觀上須以強暴、脅迫之方法,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 使權利者,始克當之;而該條所謂「強暴」,係指以有形之 實力不法直接加諸於人或間接對物施加物理上之不法腕力。 又強制罪所保護之法益,乃個人意思決定自由及意思活動自 由,相對於其他同以「強暴、脅迫」行為為構成要件之犯罪 ,強制罪所指之「強暴、脅迫」雖屬低強度之廣義概念,不 要求相對人之自由須完全受壓制,然仍須使被害人由於行為 人所施加之威嚇,因而處於心理或生理被強制之狀態始可。 查,被告於103年7月26日,雖有委請友人傳送如附表所示之 訊息與聲請人(見他字卷第85-86頁),然被告於警詢時係 辯稱:因為當初聲請人之新歡直接打電話過來,伊才知悉聲 請人已另有伴侶,伊情緒非常的難過及低落,而且這些行程 係本來伊與聲請人所相約的,伊害怕在公共場所見到聲請人 時,伊可能會當場情緒崩潰等語(見他字卷第125-126頁) ,觀諸該等訊息之內容,被告確僅係將自己的行程規劃告知 聲請人,內容中除係使用「請」字外(見他字卷第85頁), 別無其他被告將會採取何種強制作為之內容,本院審酌卷附 之相關對話訊息內容,被告該等訊息內容之目的確係避免在 分手氛圍不佳之情況下,雙方有意料之外之見面機會,致使 漸趨於平靜之情緒再起波折,尚難認被告有何「強暴、脅迫 」之舉,自難以強制罪責相繩之。 五、綜上所述,原偵查檢察官所為原不起訴處分及高檢署檢察長 所為原再議駁回處分之證據取捨及認定之理由均無違背經驗 、論理與證據法則之處。又本院觀諸偵查中現存證據,尚無 從認定被告涉犯告訴意旨所稱恐嚇危安及強制罪之犯罪嫌疑 已達准予提起自訴之條件。聲請人仍執前詞指摘原處分不當 ,經核即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王筱寧                   法 官 黃柏家                   法 官 顏嘉漢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蔡婷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附表: 訊息內容 (轉告) 我想麻煩你轉告黃郁晴,請她不要出現在以下幾個我將會看戲的地方。 一些預定會去看的戲or電影: 下週一7/28晚上人在信義區看電影。 溫羅汀區請先避開。 2014國際劇場藝術節─梯子肢體實驗室《女僕》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台北市○○○路0000號) 2014/11/16下午02:30:00 2014國際劇場藝術節─身體氣象館《殘酷日誌》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台北市○○○路0000號) 2014/10/23下午07:30:00 2014國際劇場藝術節─楊輝&瑞士洛桑劇院《牛仔褲》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台北市○○○路0000號) 2014/10/10下午07:30:00 2014國際劇場藝術節─阿姆斯特丹劇團《奧塞羅》國家戲劇院(台北市○○○路0000號) 2014/11/15下午7:30:00 1樓-16排-22號 2014國際劇場藝術節─河床劇團《千圈の旅》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台北市○○○路0000號) 2014/11/28 下午09:30:00 2014臺北藝術節《烏布王》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臺北市○○○路00號) 2014/8/15 下午07:30:00 1樓-13排-8號全票 2014臺北藝術節《暗黑計畫》水源劇場(台北市○○○路○段00號10樓) 2014/8/29 下午07:30:00 2014臺北藝術節《搞砸了》水源劇場(台北市○○○路○段00號10樓) 2014/8/22 下午07:30:00 2014臺北藝術節《情色度假村》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台北市○○路○段00號) 2014/8/8 下午07:30:00 2014臺北藝術節《九面芙烈達》水源劇場(台北市○○○路○段00號10樓) 2014/9/6下午07:30:00 拜託你轉告了。不小心遇到 那張戲票可能就白費了。 附件一:告證六。 附件二:告證九、十。

2025-03-06

TPDM-114-聲自-16-20250306-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473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鍾柏益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臺北地 方法院中華民國114年1月23日裁定(114年度聲字第47號),提 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鍾柏益(下稱抗告人)所 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已分別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 在案。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於法並無不合,且經 原審函詢抗告人表示意見,亦據覆無意見,定其應執行刑有 期徒刑1年6月。 二、抗告意旨略以: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定事項,尚非概無法律 性拘束,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限制外,尚應受平等原則 、比例原則規範。立法者基於刑事政策之考量,避免數罪累 計而處罰過嚴,罪責失衡,藉此將受刑人所犯數罪合併之刑 度重新裁量,防止刑罰過苛。刑法第56條連續犯之規定刪除 後,因行為人只有單一行為,較數個犯罪行為之侵害為輕, 揆諸「一行為不二罰」之原則,法律乃規定從一重處斷為已 足,以避免抵觸雙重評價禁止原則,故適用最適切之構成要 件予以論罪科刑即足以包括整個犯罪行為之不法內涵。至於 如何適用其中適切之構成要件,應先判斷各構成要件間究為 特別關係、補充關係或吸收關係,再分別依特別法優於普通 法,基本法優於補充法或吸收條款等原則,選擇其中最適切 之規定予以適用,同時考量手段必要性、限制妥當性及比例 原則,並有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6192號、臺灣新北地方 法院106年度訴字第351號判決、最高法院101年度執五字第3 094號實例參照。綜上,懇請給予從新從輕之最有利裁定, 抗告人銘感五內云云。 三、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 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   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 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 部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 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 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 內部界限。法院為裁判時,兩者均不得有所踰越(最高法院 92年度台非字第187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對於定應執行刑 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本屬實體法上賦予法院依個案 自由裁量之職權,如所為裁量未逾法定範圍(即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之法定範圍內),且無濫權 情形,即無違法可言(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463 號裁 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抗告人因詐欺等罪,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原審法院 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在案,而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 係在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判決確定日即民國113年11月12日前 所犯。檢察官聲請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就附表所示 之罪定應執行刑,自屬正當,考量抗告人所犯附表編號1所 示之罪為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罪,附表編號2所示 之罪為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所犯之罪均係加重詐欺罪 ,罪質、侵害法益種類皆相同;並考量抗告人犯罪情節、行 為次數,對於抗告人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價及刑法量刑公 平正義理念之內部限制,復權衡審酌抗告人之責任與整體刑 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認原裁定所定應執行刑係在各宣告 刑之最長期(1年)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有期徒刑1年8 月)以下,是原審就附表所示各罪,合併定應執行刑為有期 徒刑1年6月,合於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所定之外部界限, 復無違反比例、平等諸原則之裁量權濫用情形,應屬妥適; 且原審裁定業已審酌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反映出之人 格特性與犯罪傾向、刑罰暨定應執行刑之規範目的、所犯各 罪間之關聯性及所侵害之法益與整體非難評價等面向,並對 受刑人犯如附表數罪各自整體非難評價及刑法量刑公平正義 理念之內部限制,考量法律之外部性及內部性界限、各罪間 之關係等因素,就抗告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及對 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對抗告人所犯附表所示之罪再給予適 度之刑罰折扣,難認有失權衡意義而有裁量權濫用之情形, 未悖於法律秩序之理念,自符合法規範之目的。抗告意旨所 援引他案裁定之應執行刑係法官酌量具體案件情形之結果, 因各案情節不同,法院之裁量判斷基準亦不盡相同,所為刑 罰之量定自屬有別,並無相互拘束之效力,且執行刑之酌定 ,尤無必須按一定比例、折數衡定之理,抗告意旨徒憑己意 ,泛詞漫指原裁定定應執行刑過重而有違法、失當之處,其 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九庭審判長法 官 潘翠雪                    法 官 商啟泰                    法 官 許文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柏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附表 編號 1 2 罪名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1年 犯罪日期 113年5月11日至113年6月4日 113年4月10日至113年5月6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偵字第28975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偵字第21901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3 年度金訴字第 1137 號 113年度審訴字第1655號 判決 日期 113年9月27日 113年10月25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案號 113 年度金訴字第 1137 號 113年度審訴字第1655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11月12日 113年12月10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     否    否 備註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6809號 臺北地檢114年度執字第75號

2025-03-06

TPHM-114-抗-473-202503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