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不動產所在地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63號 原 告 陳昭菁 訴訟代理人 陳韋霖律師 被 告 陳經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 前段定有明文。又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 ,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同法第28條 第1項亦定有明文。另因契約涉訟者,如經當事人定有債務 履行地,得由該履行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12條定有 明文。是項約定,雖不以書面或明示為限,惟必以當事人有 約定債務履行地之意思表示合致,始有該條規定之適用。至 民法第314條所定之法定清償地則不與焉(最高法院106年度 台抗字第642號裁定意旨參照)。此外,民事訴訟法第10條 第2項雖規定,其他因不動產涉訟者,得由不動產所在地之 法院管轄,惟所謂其他因不動產涉訟,應係指除因不動產之 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訴訟外,直接與不動產本體請求有關之 訴訟而言。 二、經查,依原告起訴狀所載訴之聲明及原因事實之內容,其係 依債務不履行法律關係向被告請求損害賠償,然從卷內資料 來看,看不出兩造間有約定債務履行地,且原告所主張請求 損害賠償之原因,雖與坐落嘉義市○○段000○0地號土地有關 ,但並非屬直接與不動產本體請求有關之訴訟,與民事訴訟 法第10條第2項所定「其他因不動產涉訟」之情形有間,更 非屬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之專屬管轄事件, 故本件無民事訴訟法第10條、第12條規定之適用。又查被告 之住所地在「新北市三重區」,有戶籍謄本在卷可佐,依上 揭規定,本件應由臺灣新北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 權之本院起訴,顯有違誤,爰依原告聲請將本件移送臺灣新 北地方法院。 三、依首揭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張佐榕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張宇安

2025-02-07

CYDV-114-訴-63-20250207-1

重訴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10號 原 告 陳陸民 訴訟代理人 陳逸鴻律師 被 告 蕭淮臨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 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 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 」,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1項、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因不動產物權而涉訟者,雖應專屬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 轄,然因買賣、贈與或其他關於不動產之債權契約,請求履 行時,則屬債法上之關係,而非不動產物權之訟爭,應不在 專屬管轄之列,有最高法院71年度台上字第4722號民事判例 可參。次按民事訴訟法關於合意管轄之規定,除專屬管轄外 ,得排斥其他審判籍而優先適用(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 110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原告起訴主張其與被告簽訂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書,由原 告出資購買基隆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及坐落其上同段63 、2985建號建物,並借名登記予被告名下,原告現已終止兩 造間之借名登記契約,依借名登記契約第4條約定及類推適 用委任關係,請求被告偕同將上開不動產所有權移轉登記予 原告。是本件原告係基於與被告間債之關係而為請求,並非 行使物上請求權涉訟,自無專屬管轄規定之適用。又依兩造 所簽訂之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書第6條約定:「本協議書所 協議之內容如有紛爭,以台灣台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 院。」可認兩造間就本件不動產借名登記所生之訴訟,已合 意由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揆諸上開說明,自應由臺灣臺 北地方法院管轄,爰依職權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黃梅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白豐瑋

2025-02-07

KLDV-114-重訴-10-20250207-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75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謝傳貴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王毅然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聲請人聲請移 轉管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居住桃園市,且相對人未具體指明侵 害行為為何,自無民事訴訟法第15條之適用,爰聲請移送於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下稱桃園地院)等語。 二、按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被告住所、 不動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其他據以定管轄法院之地,跨 連或散在數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法院俱有管轄權。同一 訴訟,數法院有管轄權者,原告得任向其中一法院起訴。訴 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 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移送訴訟之聲請被駁回者,不 得聲明不服。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第21條、第22條、 第28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所謂行為地,凡為 一部實行行為或其一部行為結果發生之地皆屬之(最高法院 56年台抗字第369號原判例要旨參照)。另按管轄權之有無 ,應依原告主張之事實,按諸法律關於管轄之規定而為認定 ,與其請求之是否成立無涉(最高法院65年台抗字第162號 原判例要旨參照)。 三、經查,相對人係主張聲請人明知相對人為訴外人謝緻浩之配 偶,聲請人仍與謝緻浩發生性行為以及踰越一般社交行為之 不正常往來,侵害相對人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 大,相對人精神受有極大痛苦,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 聲請人負損害賠償責任等語,是依相對人主張之事實,其精 神痛苦受有非財產上損害,其住所地新竹市為侵權行為之損 害結果發生地,依上開規定及說明,本院對於本件訴訟具有 管轄權,聲請人聲請裁定移送於桃園地院,即屬無據,應予 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不得抗告)

2025-02-07

SCDV-113-訴-753-20250207-1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不當得利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90號 抗 告 人 郭如純 歐凱萍 共 同 代 理 人 謝智硯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李育霖間返還不當得利等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12月5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6930號所為裁定提 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抗告人以相對人為被告,向原法院提起返還不當得利等訴訟, 經原法院以113年度訴字第6930號受理(下稱本件訴訟)。原 法院以相對人之住所地為高雄市苓雅區,以及訴之原因事實發 生在抗告人住所地(即新北市板橋區)為由,依民事訴訟法第 28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轉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下稱高雄地院 )管轄。抗告人不服,提起本件抗告。 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居住在臺北市中正區公館商圈,且本件 重要未成年證人就讀於臺北市學校,考量訴訟經濟及應訴便利 性,相對人於原法院應訴並無窒礙之處。退步言之,抗告人委 任相對人為數學家教教師,教學地點在抗告人甲○○(下逕稱其 名)住處即新北市板橋區,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 )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再者,相對人在臺北市南港區工作,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下稱士林地院)就本件訴訟亦有管轄權等 語,並先位聲明:廢棄原裁定;備位聲明:移送新北地院或士 林地院管轄。 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因契約涉訟者,如經當事 人定有債務履行地,得由該履行地之法院管轄;被告住所、不 動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其他據以定管轄法院之地,跨連或 散在數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法院俱有管轄權。民事訴訟法 第1條第1項前段、第12條、第21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訴訟之 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 定移送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亦有明定。 經查:  ㈠按我國民法關於住所之設定,須主觀上有久住一定區域之意 思,客觀上有居住該區域之事實,始以該區域為住所。查, 相對人主張其住所設於高雄市苓雅區,有個人戶籍資料查詢 結果在卷可稽(置於原審卷證物袋),依民事訴訟法第1條 第1項前段規定,相對人住所地之法院即高雄地院自有管轄 權。次查,抗告人主張其委任相對人為數學家教教師,教學 地點在甲○○住處即新北市板橋區等語(見原審卷第9頁), 依民事訴訟法第12條之規定,兩造間債務履行地所在之新北 地院就本件訴訟亦有管轄權。  ㈡抗告人雖謂相對人在臺北市南港區工作,居住在臺北市中正 區公館商圈云云,然相對人否認居住在臺北市(見本院卷第 17頁),且抗告人復未能提出相對人有設定住所在該處之證 據,堪認相對人主觀上並無久住臺北市南港區或臺北市中正 區之意思,難認臺北市南港區或臺北市中正區為其住所。  ㈢從而,高雄地院及新北地院就本件訴訟俱有管轄權,原法院 並無管轄權,抗告人向原法院起訴,尚有未合,應依民事訴 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移送至有管轄權之法院。茲審酌相 對人住所在高雄市,基於「以原就被」原則,及在高雄地院 進行訴訟,對兩造均無應訴或證據調查上之不便利等因素, 認原法院以依職權將本件裁定移送高雄地院,於法並無不合 。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駁回 其抗告。   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賴劍毅               法 官 洪純莉               法 官 陳君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書記官 郭姝妤

2025-02-07

TPHV-114-抗-90-20250207-1

竹北小
竹北簡易庭(含竹東)

損害賠償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竹北小字第323號 原 告 陳○愷 年籍資料詳卷 法定代理人 陳○維 年籍資料詳卷 彭○欣 年籍資料詳卷 被 告 江○軒 年籍資料詳卷 江○品 年籍資料詳卷 兼 共 同 法定代理人 江○輝 年籍資料詳卷 洪○琦 年籍資料詳卷 被 告 陳○涵 年籍資料詳卷 陳○帆 年籍資料詳卷 兼 共 同 法定代理人 陳○詩 年籍資料詳卷 洪○婷 年籍資料詳卷 上四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洪○琦 年籍資料詳卷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9日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因侵權行為涉訟者,得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被告住所、 不動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其他據以定管轄法院之地,跨 連或散在數法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法院俱有管轄權;同一 訴訟,數法院有管轄權者,原告得任向其中一法院起訴,民 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第21條、第22條分別定有明文。本 件被告戊○○、丁○○、陳○詩、洪○婷之住所雖均設於苗栗縣竹 南鎮,不在本院管轄區域內。惟原告主張其係在小叮噹科學 股份有限公司所經營之小叮噹科學主題樂園(下稱小叮噹樂 園)遊玩時,其權利受到侵害,即侵權行為地在本院管轄區 域內,是依前開規定,本院自有管轄權,先予敘明。 二、次按宣傳品、出版品、廣播、電視、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對 為刑事案件、少年保護事件之當事人或被害人之兒童及少年 ,不得報導或記載其姓名或其他足以識別身分之資訊;行政 機關及司法機關所製作必須公開之文書,除前項第3款或其 他法律特別規定之情形外,亦不得揭露足以識別前項兒童及 少年身分之資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69條第1 項第4款、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行為人為被告乙○○、甲○○、 戊○○、丁○○為未滿18歲之少年及兒童,係少年保護案件之當 事人;被告江○輝、洪○琦、陳○詩、洪○婷分別為渠等之法定 代理人,爰依前開規定,均將其身分資訊予以隱匿,詳細年 籍資料詳如卷附之個人戶籍資料及附件,先予敘明。 三、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原聲明:㈠被告小叮噹 科學股份有限公司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27,430元,及 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一名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乙○○、甲○○、江○輝、洪○琦應 給付原告127,43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一名被告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㈢被告戊○○ 、丁○○、陳○詩、洪○婷應給付原告127,430元,及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最後一名被告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㈣前三項各被告為全部或一部清償時,在該清 償範圍內,他被告同免其責;㈣請依職權宣告假執行;㈤訴訟 費用由被告負擔等語;嗣原告於民國113年5月28日與小叮噹 科學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和解,並對小叮噹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之其餘請求拋棄,有調解筆錄在卷可稽(見竹北司簡調卷第1 01-102頁),並變更聲明如後述原告訴之聲明(見本院卷第5 9頁),核其所為與前開規定均無不合,亦應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原告於111年7月20日與法定代理人陳○維、彭○欣 前往小叮噹樂園玩,當日於親子戲水池中有噴泉設施及幫浦 ,起先原告單獨於親子戲水池中玩耍,接著另有3位小朋友 進入戲水區,搶玩原告在玩的噴泉設施,正當陳○維、彭○欣 準備收拾東西離去時,聽到原告大叫並大哭,陳○維、彭○欣 始發現原告右手無名指在冒血(下稱系爭事故),同時聽到 在汲水幫浦操作位置之小朋友說:「夾到他了。」,陳○維 、彭○欣一面聯絡救護車,另有2位家長協助尋找斷指,詎肇 事之兒童及其家長竟跑離現場,原告因此受有「右手無名指 遠端指截肢,併甲床撕裂,指尖粉碎性骨折」之傷害,另醫 師囑言有「回接之遠端指尖呈觸、壓、溫、痛覺喪失」之傷 害(下稱系爭傷害),經陸續回診治療後,原告右手指雖未形 成重傷之結果,仍缺少指尖一小段手指。惟原告於系爭事故 發生時僅係2歲8個月大之幼童,事發後出現睡眠不安穩,行 為退化等創傷壓力症候群及急性壓力症狀,須持續追蹤治療 ,此身心俱創之結果,與3位小朋友操作汲水幫浦不慎壓碎 原告無名指指端有關,為此,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及 第187條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 (一)被告乙○○、甲○○、江○輝、洪○琦、戊○○、丁○○、陳○詩、洪○ 婷應連帶給付原告63,71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一位 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請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乙○○、甲○○、江○輝、洪○琦、戊○○、丁○○、陳○詩、洪○ 婷均以: (一)原告固主張其右手無名指受有系爭傷害,但當日原告究竟遭 何人以如何不法作為與其受有上開傷害結果之發生間有無因 果關係等情均未見有具體敘明,僅空言指稱有3名小朋友跑 進戲水區奔跑並搶玩原告在玩的噴泉設施(被告否認之),事 實上,被告洪○婷與胞妹洪○琦、母親等3人帶著子女戊○○(10 歲)、丁○○(8歲)、陳○安(3歲)、乙○○(8歲)、甲○○(7歲)及江 ○樂(1歲)等6名孩童於事發當日前往小叮噹科學主題遊樂區 戲水遊玩,而被告洪○婷、洪○琦、母親均全程照看6名孩童 ,洪○婷亦親身教導4名孩童如何使用該汲水幫浦,並明確告 知一次僅能有1人操作使用等語,並無共同按壓汲水幫浦之 情。被告一行人準備收拾東西離去時,獲悉原告受傷流血, 被告洪○婷本欲提供協助,卻見原告身邊已圍繞多人幫忙而 作罷,且當被告一行人離去時,戲水池周圍已不見其他人, 原告法定代理人卻稱被告等人肇事逃逸云云,絕非事實。據 被告洪○婷詢問戊○○、丁○○等2人關於原告受傷之情形,得知 戊○○、陳○安斯時並不在原告受傷之戲水區域,而係與其他 孩子在噴水瀑布區域玩耍,故對原告受傷之情毫無所悉。丁 ○○雖有在事發之戲水池中游玩並見原告於受傷前在該戲水池 中之汲水幫浦至噴泉間來回移動,惟原告受傷當下,其早已 操作汲水幫浦完成並於聽見原告哭聲後回頭看,但並未目睹 原告受傷之經過等語。然原告法定代理人竟未經同意且在事 情尚未查明前,竟將被告家人照片公開於網路上,並逕指被 告等人肇事逃逸云云,迫使被告及其家人均遭受網路流言攻 擊,業已造成被告及家人莫大心理壓力。原告另主張其法定 代理人上前查看原告傷勢之當下聽到站在汲水幫浦操作位置 之小朋友說夾到他了云云,倘若此情為真,而該名小朋友係 基於何緣故口出此言?係因操作不慎夾傷原告或其目睹事發 經過?甚且該名孩童性別穿著等均未見原告具體說明,自難 單憑原告之陳述,遽認其已盡舉證之責,而為不利被告之認 定。 (二)退步言之,鈞院如認被告操作汲水幫浦不慎與原告之受傷間 具有相當因果關係而應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者(假設語 ,被告否認之),原告因系爭傷害分別支出住院醫療費1,330 元、停車費330元、醫材費295元、回診交通費3,340元、回 診掛號費/醫療費3,740元、回診停車費360元、托嬰保母費2 ,000元等支出,是否屬於系爭事故支出之必要費用?均未具 體敘明,且其中托嬰保母費2,000元係為照顧原告胞妹,但 原告當時年僅2歲餘尚無照護其妹之法定扶養義務,原告亦 未提出確有此部分之損失及其支出之必要關聯性,是此部分 之請求於法無據不應准許。原告另請求精神慰撫金之部分, 被告及家人均不認識原告,原告受有系爭傷害如認係因被告 所為亦非故意為之,係因一時疏忽不慎造成其受傷。原告所 受之傷害程度亦非屬無法治療或難治之程度,且原告之所以 受傷容係因其接觸該汲水幫浦時,已有他人正在使用而伸手 遭機身夾傷手指等情,故衡酌上情以觀,自不得將責任完全 苛責於被告始符公平允當,是原告請求精神慰撫金120,000 元顯有過高之嫌。 (三)又陳○維、彭○欣為原告父母,原告於系爭事故發生時年僅2 歲餘,陳○維、彭○欣自有保護原告人身安全之義務,應將原 告置於其視線或控制力所及之範圍,始屬善盡保護之責,又 小叮噹科學遊樂園內之遊樂設施並非全然不具危險性,尤其 兒童對危險警覺性較低,常有非以正常使用遊樂器材之方式 嬉戲而致生危險,家長對此亦應有所認識,觀之原告於起訴 狀內自陳「正準備收拾東西離去之同時,聽到原告大叫並大 哭,法定代理人陳○維趕緊過去抱原告」等語,可見原告父 母斯時未陪同看顧原告於系爭戲水池遊玩,及時防止原告伸 手觸及他人正在操作之汲水幫浦,再參以臺灣新竹地方檢察 署112年度調院偵字第53、54號不起訴處分書記載:「…經本 署檢察官於112年4月11日履勘現場時發現,樂園內四處均設 有各種警告標語,親水區內亦有『需家長陪同』之標語,…況 告訴人時事故發生時僅2歲之幼童,參以111年9月14日告訴 意旨復稱:『起先只有告訴人一人玩耍,接著有三個小朋友 跑過來進入戲水區,在戲水區跑來跑去,並搶玩告訴人玩之 噴泉設施,場面有點混亂』等語,是告訴意旨既認告訴人旁 之3位小朋友係危險源,則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利保障法 第51條規定,易發生危險或傷害之環境不能令兒童獨處,其 身旁24小時本該有其父母或監護人照顧之,依一般常情,告 訴人當不可能獨自出現於其他人正在操作之汲水幫浦旁,而 容認危險之發生。」等語,更形益證原告父母未善盡保護原 告之責而有過失,故應類推適用民法第217條規定,視同原 告過失,適用過失相抵法則,酌減或免除被告賠償之責。 (四)本件原告既無證據證明被告有何侵害原告權利之行為,則原 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如訴之聲明 所載之金額及利息,要屬無據且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答 辯聲明:1、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2、訴訟費用 由原告負擔。3、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 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 (一)原告主張其於111年7月20日至小叮噹樂園遊玩,並於親子戲 水池幫浦區受有系爭傷害之事實,業據原告提出小叮噹樂園 門票影本、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診斷證明書、現場汲 水幫浦照片為證,並經本院調取相關少年保護事件調查審理 卷宗在卷可參,且為被告所不爭執,上開部分事實堪以認定 。 (二)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定有明文;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 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 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 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 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697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因故意或 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18 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 侵權行為之成立,須行為人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 亦即行為人須具備歸責性、違法性,並不法行為與損害間有 因果關係,始能成立,且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人 ,對於侵權行為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100年度 台上字第1903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經查,原告雖主張其於親子戲水區遊玩時,有3位小朋友進 入戲水區搶玩噴泉設施,並因操作汲水幫浦不慎夾到原告手 指,致原告受有系爭傷害等語。惟原告之父陳○維於警詢及 本院言詞辯論時皆稱並未實際目睹原告受傷之過程,此有上 開少年案件卷宗內警詢筆錄及本院言詞辯論筆錄在卷可稽; 又本院傳喚當時在場證人丙○○及己○○,證人丙○○證稱:(法 官問:是否有看到本件事故的發生情形?)當時我和證人己○ ○要帶小孩到別的地方去逛,當時我們是已經玩完,小孩已 經換完衣服準備要離開。因為小孩走比較慢,我要走的時候 記得還剩下原告一家的小孩和另外3個小孩,總共4個小孩, 我經過的時候突然聽到小孩大哭,我因為好奇轉頭看,就發 現小孩手指流血,而且很嚴重…(法官問:小孩如何受傷妳有 無看到?)我沒有看到等語;證人己○○證稱:(法官問:有無 看到本件事故發生情形?)當天本來只有我們家的小孩和原 告在幫浦區玩,後來被告的小孩有3個男生出現,我的小孩 已經小學四年級,她認為有點無聊,所以我們決定要離開, 我們在擦頭髮時有聽到原告要和被告的3個小孩一起壓幫浦 ,但被告的3個小孩其中1個說因為原告太小,不能壓幫浦把 手,所以叫原告到幫浦的前面,也就是幫浦的主桿,沒多久 就聽到原告尖叫哭的聲音。(法官問:妳有無看到原告的手 指是如何怎麼受傷嗎?)我只有聽到3個小孩其中1個說原告 太小不能壓把手,叫原告去扶幫浦主桿的部分,但壓到的當 下我沒有看到等語,是以本件無人目睹原告究係如何受傷、 是否有何人造成原告受傷以及其過程;又本件小叮噹樂園戲 水區現場並未設置相關監視器,亦無從藉由監視錄影畫面釐 清系爭事故發生之經過,是原告主張係因被告方3個小朋友 操作汲水幫浦不慎輾壓原告手指,致原告受有系爭傷害,尚 無相關證據足以支持其主張。 (四)次查,證人丙○○雖證稱:我要走的時候繞著水池周圍經過時 ,有聽到3個年紀大一點的小孩和年紀小的小孩(即原告) 說他年紀太小不能壓這個,後來我記得3個年紀大一點的小 孩有叫原告到幫浦出水的地方站,3個年紀大一點的小孩則 是站在幫浦壓水的地方,3個年紀大一點的小孩有1位和原告 說「你可以扶這邊」,但我不知道他說的扶這邊是哪邊…(法 官問:妳聽到原告哭聲轉頭看到他流血,這時候妳有無看到 這3個年紀大一點的小孩站在哪裡?)幫浦把手往後大概2步 的距離等語;證人己○○亦證稱:(法官問:妳有無看到原告 的手指是如何怎麼受傷嗎?)我只有聽到3個小孩其中1個說 原告太小不能壓把手,叫原告去扶幫浦主桿的部分,但壓到 的當下我沒有看到。(法官問:有無看到原告哭的時候這3個 小孩站在哪裡?)都站在幫浦的把手附近等語,然上開證詞 僅能證明原告受傷前與被告方3名孩童一同在汲水幫浦旁對 話,以及原告受傷後被告方之3名孩童位處汲水幫浦附近, 然事故發生當下,究竟係何人操作汲水幫浦,究竟係一人或 多人操作汲水幫浦,操作者及旁觀者各自有無違反使用汲水 幫浦之規則等等詳細事故發生過程,仍無從據上開證詞而得 到釐清。 (五)再查,原告之父陳○維雖稱:有聽到其中一位小朋友說「夾 到他了」等語,惟此部分內容為被告否認,證人丙○○與己○○ 亦未證述有聽到上開言論;且被告方之家庭一共攜有6名未 成年子女至上開親子戲水池,扣除其中1位1歲幼童並無能力 下水遊玩外,仍有5名孩童於戲水區現場,原告並未舉證其 所主張之3名小朋友究係被告方5名孩童中之何人,又係何人 說出「夾到他了」,而原告與證人對在場3名孩童之衣著、 年紀描述亦有些許差異,本院實難據以判定原告所稱之3名 孩童究竟為何人,更遑論認定3名孩童中之何人應負侵權行 為責任,是故原告主張被告8人皆需負擔共同侵權行為之連 帶損害賠償責任,並未盡其舉證責任,其請求尚難准許。 四、綜上所述,依原告所舉證據,無法使本院形成被告就本起事 故有故意或過失而應負共同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之心證, 原告本件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而原告之請求既應駁回 ,其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附麗,亦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審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予一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竹北簡易庭 法 官 高上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且須於判決 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記載上訴理由(須按他造當事 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 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陳筱筑

2025-02-07

CPEV-113-竹北小-323-20250207-1

雄補
高雄簡易庭

請求變價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雄補字第69號 原 告 郭啓豐 被 告 張勝雄 張勝雲 張林美珍 謝尚殷 郝培宏 陳自強 熊子翔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變價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 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 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 第10條第1項、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原告起訴請求就兩造共有○○市○○區○○段000地號土地 所有權應有部分及其上同段000建號建物(門牌號碼:○○市○○ 區○○○街00號)、未保存登記建物(000建號、面積12平方公尺 )為變價分割,揆諸前揭規定說明,應專屬系爭不動產所在 地之臺灣橋頭地方法院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 ,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鄭峻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 記 官 武凱葳

2025-02-06

KSEV-114-雄補-69-20250206-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1499號 抗 告 人 陳宇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尤洋間確認執行費用額異議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11月14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執事聲字第117 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及原法院司法事務官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六月十九日所為一 一三年度司執聲字第六號裁定,關於命抗告人負擔執行費用額超 過新臺幣陸萬零柒佰玖拾元部分廢棄。 上開廢棄部分,相對人在原法院之聲請駁回。 其餘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由相對人負擔十分之一,餘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明異議及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雖聲請原法院民事執   行處(下稱執行法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2897號遷讓房屋 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命伊將門牌編號臺北 市○○區○○路00號1樓房屋如附圖所示A部分(下稱系爭房屋) 騰空返還相對人,惟相對人於系爭執行事件所支出換鎖費用 新臺幣(下同)7,500元,非屬必要之費用,又強制執行當 日代為保管物品多為訴外人洪榮松與伊2名未成年兒子之生 活必需用品,伊物品占比極低,故亦爭執所支出之搬運及保 管費用5萬1,990元。另相對人以4,000元價格承受取得系爭 執行事件所保管物品,則本件執行費用應扣除上開4,000元 。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以113年度司執聲字第6號裁定(下稱 原處分)確定伊應負擔執行費為6萬8,290元,其中換鎖費用 7,500元、搬運及保管費用5萬1,990元均非伊應負擔,且未 扣除上開4,000元,顯有違誤,原法院以原裁定駁回伊之異 議,亦有違誤,爰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及原處分。 二、按強制執行之費用,以必要部分為限,由債務人負擔,並應 與強制執行之債權同時收取。前項費用,執行法院得命債權 人代為預納,強制執行法第28條定有明文。所謂執行必要費 用,指因進行強制執行程序,必須支出之費用而言,此種費 用如不支出,強制執行程序即難進行。又執行法院為使債權 人占有債務人應交出之不動產,須將房屋內或土地上之動產 取去點交債務人或其代理人、家屬、受僱人或第三人,而無 人接受點交時,依強制執行法第125條準用同法第100條之規 定,應將該動產暫付債權人保管,並限期通知債務人領取, 於其逾限不領取時,拍賣提存其價金或為其他之處置,債權 人因此支出之保管費用,即屬因強制執行而支出之必要費用 。又債權人因強制執行而支出之費用,得求償於債務人者, 得準用民事訴訟法第91條之規定,向執行法院聲請對債務人 確定其數額,強制執行法第29條第1項定有明文(最高法院1 02年度台抗字第1100號裁定意旨參照)。再債務人負擔之強 制執行費用,應以因強制執行所必要支出之費用為限,倘所 支出之費用與執行程序並無關連者,自不得責令債務人負擔 ,此觀強制執行法第28條第1項之規定自明(最高法院85年 台抗字第76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相對人前以其為系爭房屋所有權人,向原法院訴請命抗告人 將系爭房屋騰空返還,業經原法院以111年度士簡字第399號 判決准許並確定,相對人即執前揭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聲 請執行法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對抗告人為強制執行。執行法院 於民國112年1月31日以執行命令命抗告人於收受該命令後15 日內依前述執行名義自動履行,逾期將依法強制執行,並負 擔強制履行之費用,嗣抗告人具狀表示其未實際居住系爭房 屋,僅有返回系爭房屋照顧實際居住之洪榮松及伊2名未成 年兒子,經相對人於112年3月3日陳報抗告人仍居住系爭房 屋且戶籍並未遷移,執行法院乃於同年4月7日發執行命令, 定於同年5月24日履勘執行標的現場及確認應返還之範圍, 而於同年5月24日為履勘完畢;復於同年月30日發執行命令 ,定於同年7月12日至現場執行遷讓系爭房屋,且於該執行 命令記載:「五、債權人應拍攝本院執行命令張貼於不動產 所在地之照片,並於執行期日前將該照片送院,且務必於當 日備妥搬遷工人、必要工具及準備貯存債務人物品之場所。 如未備妥上開應準備事項,本院即停止執行。六、債權人應 先預備開鎖人員,以被債務人及家屬未在場時,到場協助執 行。」等語,迨同年7月12日執行期日屆至,抗告人並未到 場,而經鎖匠將系爭房屋前後門之門鎖更換,及由相對人就 系爭房屋現場遺留物品造冊保管,嗣於112年9月1日通知抗 告人於文到10日內逕向相對人取回現場遺留物,逾期即依法 拍賣,相對人已支出地政測量費用8,000元、員警差旅費800 元、換鎖費用7,500元、搬運及保管費5萬1,990元,合計6萬 8,290元等情,有系爭執行事件及確定執行費用額事件案卷 足憑,是相對人因系爭執行事件支出6萬8,290元之事實,應 堪予認定。  ㈡抗告人雖主張執行當日代為保管物品多為洪榮松與2名未成年 兒子之生活必需用品,伊之物品占比極低,搬運及保管費用 5萬1,990元不得計入執行費用云云,然查,執行法院於112 年7月12日執行點交系爭房屋之日,抗告人並未出現,亦未 就屋內物品為包裝或搬運,因執行法院為使前揭執行名義所 載之系爭房屋騰空返還相對人獲得滿足,而有將系爭房屋屋 內物品交由相對人保管之必要,故由相對人代為將系爭房屋 物內物品打包搬運。又依相對人所製作為系爭房屋遺留物之 清冊,其記載房間內容物有小孩衣服及生活用品共89個、鐵 櫃1個、貓跳台1個、行李箱1個、塑膠箱8個、抽屜1個、飛 輪1個、廚房內容物21個、電扇1個、鼓風機1個;及參以該 執行筆錄所載,執行法院於點交當日,經在場人洪榮松當場 表示廚房冰箱、冰箱龐雜物架、洗頭椅、粉紅行李箱推車非 抗告人所有,並於檢視食物櫃內物品後,抽出部分物品後, 亦表示其他東西均為抗告人與其2名未成年兒子所有等語, 此有執行筆錄、遺留物清冊於執行卷可佐,可知執行法院依 洪榮松所述內容,並就各該物品之性質與外觀加以判斷,認 各該物品為抗告人所有,進而交由相對人保管,此部分執行 程序難認有何不當,且因此所支出之搬運及保管費用5萬1,9 90元,係為將系爭房屋交付相對人及將上開物品運載保管處 理,核屬因系爭執行事件而支出之必要費用,依前揭說明, 即應由抗告人負擔,是抗告人主張此部分執行費用不應由其 負擔,並非可採。  ㈢抗告人主張112年7月12日執行當日,洪榮松有為執行法院開 啟系爭房屋之大門,並無更換門鎖之必要等情,觀諸上開執 行筆錄,執行法院於112年7月12日執行點交時,洪榮松及抗 告人2名未成年兒子均在場,且執行當日上午9點45分未經開 鎖,執行法院人員、相對人及其代理人、鎖匠人員、警員等 即得以進入系爭房屋,相對人及其代理人亦能入內檢視及拍 照,足徵抗告人所稱當日由洪榮松為執行法院開啟系爭房屋 大門乙情,即屬可信;又點交系爭房屋之程序,於相對人清 運上開遺留物品及清空系爭房屋後,應即屬完成點交程序, 無庸對系爭房屋換鎖,而更換鎖匙係為維護相對人之所有權 於抗告人交付系爭房屋後不受侵害,並非抗告人因執行名義 所應負擔之義務,是相對人進行系爭房屋後而為更換門鎖所 支出之換鎖費用7,500元,不在協助執行,非屬進行強制執 行程序必須支出之必要費用範圍內,應即難認屬系爭執行事 件實施點交程序所必要支出之費用,自不得責令抗告人負擔 。  ㈣至抗告人稱相對人所承受系爭房屋屋內物品價金4,000元應抵 扣本件執行費用,原裁定未予扣除,亦有違誤云云。惟確定 執行費用額程序,僅在確定其費用數額,審究求償權人所開 列之費用項目是否為執行費用之範圍,已否提出證據證明, 然後確定應負擔執行費用者應抵償他造之數額若干,以   為當事人負擔執行費用之依據。至執行費用是否得就系爭房 屋屋內物品拍賣之價金優先抵償,非確定執行費用額程序中 所得審究,抗告人執此指摘原裁定不當,洵無可取。 四、綜上所述,相對人因系爭執行事件支出費用應確定為6萬0,7 90元(計算式:地政測量費用8,000元+員警差旅費800元+搬 運及保管費5萬1,990元=6萬0,790元),依強制執行法第28 條規定,應由抗告人負擔,相對人於執行法院聲請核定執行 費用逾6萬0,790元部分,自難准許。準此,執行法院司法事 務官以原處分確定抗告人應負擔執行費用額於6萬0,790元範 圍內,經核尚無不合,原裁定駁回抗告人此部分異議,並無 違誤,抗告意旨以前詞指摘原裁定及原處分此部分不當,求 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至執行法院司法事務官以原 處分確定抗告人應負擔執行費用逾6萬0,790元部分,尚有未 洽,原裁定維持上開部分而駁回抗告人對原處分此部分之異 議,即有違誤,抗告意旨指摘上開部分不當,為有理由,應 由本院將原裁定及原處分此部分均予以廢棄,並諭知如主文 第2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十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陳慧萍                法 官 吳若萍                法 官 潘曉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賴竺君

2025-02-06

TPHV-113-抗-1499-20250206-1

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136號 原 告 黃美月 訴訟代理人 陳智義律師 被 告 紀博薰 (現於法務部○○○○○○○○羈押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 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 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移送訴訟之 裁定確定時,受移送之法院受其羈束,不得以該訴訟更移送 於他法院,但專屬於他法院管轄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 第10條第l項、第28條第1項、第30條分別定有明文。又合意 管轄之規定,於本法定有專屬管轄之訴訟,不適用之,同法 第26條亦有明定。次按所謂因不動產之物權涉訟者,其訴訟 標的非僅限於確認物權本體之存否,即本於物權而生之物上 請求權亦屬之(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683號裁定意旨參 照)。而同一訴訟,數法院有管轄權者,原告得任向其中一 法院起訴,惟於原告就不同之訴訟標的,對於同一被告提起 重疊合併之訴,或為其他訴之競合(諸如單純、預備、選擇 合併),其中一訴訟標的倘屬專屬管轄,他訴訟標的則非專 屬管轄時,尋繹民事訴訟法第1條至第31條之3及第248條前 段關於管轄權、訴之客觀合併之規範意旨,均側重於「便利 當事人訴訟」之目的,並本諸專屬管轄之公益性、有助於訴 訟進行、紛爭解決一次性、避免裁判歧異之法理,自可透過 「個別類推適用」該法第248條前段規定;或「整體類推適 用」該法因揭櫫「便利訴訟」之立法趣旨,演繹其所以設管 轄法院之基本精神,而得出該法規範之「一般的法律原則」 ,將此類訴訟事件,本於是項原則,併由專屬管轄法院審理 ,以填補該法之「公開的漏洞」,進而兼顧兩造之訴訟利益 及節省司法資源之公共利益。(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5 1號、102年度台抗字第67號、第992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其前將臺北市○○區○○○路○段000號4樓暨編 號25停車位(下合稱系爭不動產)出租予被告,嗣兩造間租 賃契約(下稱系爭租約)業經原告終止,惟被告迄今仍無權 占有系爭不動產未予返還,爰依民法第767條、第455條前段 及系爭租約第13條約定等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遷讓返還系爭 不動產等語。經查,原告依民法第767條規定請求被告遷讓 返還系爭房屋,乃物上請求權之行使,自屬因不動產物權涉 訟,而系爭不動產位在臺北市內湖區,依民事訴訟法第10條 第1項規定,應專屬不動產所在地法院之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下稱士林地院)管轄。原告雖另依民法第455條前段返還 租賃物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遷讓返還系爭不動產,此部分固 非專屬管轄,惟為求證據調查之便利、兩造間紛爭一併解決 、避免裁判歧異,揆諸前開說明,自仍應併由專屬管轄法院 即士林地院管轄,以兼顧兩造之訴訟利益及節省司法資源之 公共利益。又依系爭租約第19條約定:「因本契約發生之爭 議,雙方得依下列方式處理:四、向房屋所在地法院之法院 聲請調解或進行訴訟」,更徵本件應由系爭不動產所在地之 法院即士林地院管轄,方屬妥適。從而,原告向無管轄之本 院起訴,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朱漢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書記官 林科達

2025-02-05

TPDV-114-重訴-136-2025020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款項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6488號 原 告 莊心彤 訴訟代理人 朱俊穎律師 葉芸君律師 黃郁婷律師 被 告 趙天瑞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款項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其他因不動產涉訟者, 得由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 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 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第10條第2項、第28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原告於民國113年9月30日起訴時,雖記載被告之住所地 位於臺北市松山區,惟經本院依職權查詢被告之戶籍地,被 告於同年5月24日即遷入新北市板橋區,有其個人戶籍資料 附卷足憑(見個資卷),足認被告住所地現位於新北市板橋 區,依前開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由臺灣新北 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管轄。又原告主張之事實為兩造 婚後共同購買新北市○○區○○○路0段000號11樓房地(下稱系 爭房地),因兩造離婚給付目的嗣後不存在或給付目的不達 ,原告得依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返還原告前就系爭 房地所支付之部分價款及裝潢費用等情,經核兩造係就系爭 房地有關之事項涉訟,依前開民事訴訟法第10條第2項規定 ,亦得由系爭房地所在地之法院即新北地院管轄;本件復無 其他特別審判籍之情事,依前開法律規定,自應由新北地院 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有違誤,爰依職權 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佳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簡 如

2025-02-03

TPDV-113-訴-6488-20250203-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35號                    114年度救字第8號 原 告 洪浩寶 被 告 洪金台 黎登棋(原名:黎傳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調整契約內容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1項、 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 割或經界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 法第10條第1項亦有明文。又當事人如係行使物上請求權, 係屬因不動產物權涉訟,應專屬該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最高法院74年台上字第280號裁判意旨參照)。 二、原告起訴主張其於民國112年10月中旬某時許,透過網路尋 找到卡西迪理財顧問公司承辦房屋第二順位貸款,於同年月 23日在臺中市大里地政事務所,與被告2人委託之劉代書辦 理前貸款塗銷以及現場金錢清償、註記,辦理貸款新臺幣( 下同)350萬元,貸款條件為民間利息,每月利息2分,每月 需支付7萬元之利息(換算年息為24%),並將其名下位於臺 中市○○區○○路000號之房屋設定第二順位抵押權予被告黎登 棋(第一順位係於104年4月23日設定抵押予臺灣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請求重新約定口頭條約細項及相關權益,超出法 定利息部分能夠商討,土地建物抵押權設定金額調整為350 萬元,塗銷預告登記等語。 三、經查:被告2人之住所均在新竹縣,此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 署113年度偵字第36171號不起訴處分書可稽,又原告請求被 告塗銷預告登記係行使其所有權,本件自屬因不動產之物權 涉訟,而原告陳稱系爭房地所在地在臺中市大甲區,揆諸前 揭規定及說明,自應由系爭房地所在地之法院即臺灣臺中地 方法院專屬管轄。茲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 ,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專屬管轄法院。至原告於起訴時 另聲請訴訟救助事件(本院114年度救字第8號),亦應移由 本案訴訟管轄法院一併審酌,不再另為移轉管轄之裁定,附 此敘明。 四、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徐培元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石幸子

2025-02-03

TYDV-114-救-8-202502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