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司聲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193號 聲 請 人 邱泳祥 相 對 人 許維漢 上列聲請人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02年度存字第51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 新臺幣556,000元,准予返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   前段定有明文。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並為同法第106條所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依本院102年度司裁全字第10 號假扣押裁定,以本院102年度存字第51號擔保提存事件, 提供新臺幣556,000元為擔保後,對相對人之財產為假扣押 執行並全額扣押在案。茲因本案訴訟即本院102年度訴字第1 25號、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3年度上字第482號、最高法 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353號、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8年度 重上更一字第70號已判決確定,聲請人聲請終局執行並調假 扣押卷執行分配完畢,是假扣押執行程序業已終結,聲請人 無聲請追加假扣押執行之可能,相對人所受損害亦無可能繼 續發生,聲請人並已定20日以上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 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為此請求返還擔保金等語。 三、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民事裁定、提存書、民 事判決、確定證明書、執行紀錄表(以上為影本)、郵局存證 信函、掛號郵件收件回執等件為證,復經本院依職權調本院 102年度司裁全字第10號、102年度存字第51號、102年度司 執全字第37號、102年度訴字第125號、111年度司執字第207 86號、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3年度上字第482號、108年 度重上更一字第70號、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353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02年度執全助字第35號、111年度司執字 第46207號、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2年度司執全助字第61號、 103年度司執全助字第98號、111年度司執助字第4528號、臺 灣臺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執字第94357號卷宗審閱屬實。而 聲請人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之存證信函,已於民國113年2月 21日送達,有聲請人所提出之存證信函、掛號郵件收件回執 附卷可憑,另經向本院分案室、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灣彰 化地方法院、臺灣雲林地方法院、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查詢結 果,相對人迄未對聲請人提出損害賠償之請求,亦有本院民 事紀錄科查詢表、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函附卷可稽。本件聲 請人依前揭規定,聲請返還擔保金,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賴思岑

2025-02-03

NTDV-113-司聲-193-20250203-1

司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792號 聲 請 人 蔡豐儩(原名:蔡明峯)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金龍保全股份有限公司間聲請發還擔保金事 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準用第104條之規定, 須符合:⑴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⑵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利 益人同意返還者;⑶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 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 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 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法院始得裁定返 還擔保金。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處分事件,聲請人 前依本院94年度裁全字第427號民事裁定,提供新臺幣(下 同)252,000元為擔保後(本院94年度存字第577號),聲請 就相對人之財產予以假處分在案。茲聲請人已撤回假處分執 行,並定期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爰依法聲請發還 擔保金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就同一提存事件,業於95年2月13日向本院提 存所聲請取回完畢(本院95年度取字第584號),有本院提 存所114年1月14日(94)存字第577號函在卷可稽。是以,聲 請人聲請發還已取回之擔保金,核無權利保護之必要,應予 駁回。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六庭 司法事務官 李祐寧

2025-02-03

PCDV-113-司聲-792-20250203-1

事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事聲字第65號 異 議 人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 法定代理人 陳奕廷 代 理 人 楊士擎律師 相 對 人 顏正雄 袁佳均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保證書事件,異議人對於本院司法事務官 於民國113年7月16日所為113年度司聲字第447號裁定聲明異議,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裁定廢棄。 二、異議人於本院94年度執全字第4829號假扣押事件所提供之財 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94年9月5日法扶保證字第00 00000號保證書(擔保額度新臺幣34萬元),准予返還。 三、聲請及異議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效 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 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 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一項之異 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 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本 文、第2項、第3項規定甚明。經查,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 113年7月16日作成113年度司聲字第447號民事裁定(下稱原 裁定),原裁定於113年7月23日送達異議人,異議人於收受 該處分送達後10日內具狀聲明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 理由而送請本院裁定,經核與上開規定相合,合先敘明。 二、本件異議意旨略以:  ㈠本件應已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稱之「訴訟終 結」情形:  ⒈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 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此於因假處分所供之擔保,亦准用 之,民事訴訟法第106條、第104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所 謂訴訟終結係指本案之訴訟已經確定或和解等情形而言。依 此規定聲請返還提存物或保證書者,係以供擔保人於訴訟終 結後,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 以及受擔保利益受催告後,未於催告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為 要件訴訟終結後定20日以上期間之催告,既屬法定要件之一 ,則催告必須在訴訟終結之後,否則不生催告之效力。不能 謂訴訟終結前之催告,自屬合法(最高法院87年台抗字第45 4號裁定要旨)。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 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者,法院應 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在民事訴訟法第104 條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依同法第106條規定,上開有關供 訴訟費用擔保之規定,於因假扣押供擔保之情形准用之。是 其所謂之「訴訟終結」,指依假扣押所保全之請求提起之本 案訴訟終結;如供擔保人未提起本案訴訟時,則指假扣押裁 定及假扣押執行程序均不存在者而言(最高法院92年台抗字 第19號裁定)。  ⒉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 前段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並為同法第106條所明定。而所謂訴訟終結,應從 廣義解釋,除指假扣押或假處分所保全而提起之本案訴訟終 結外,並包括撤銷假扣押或撤銷假處分裁定及執行程序終結 在內(最高法院75年台抗字第261號、88年台抗字第682號、 92年台抗字第19號裁定意旨參照)。  ⒊臺灣高等法院100年抗字第1096號民事裁定:「債權人依准許 假扣押之裁定,供擔保後聲請法院執行假扣押後,如欲聲請 裁定返還提存物,應先撤回假扣押執行之聲請,及聲請撤銷 假扣押裁定,始合於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謂訴 訟结之要件,係指未提起本案訴訟之情形而言,債權人已提 起本案訴訟並受敗訴確定,即使未撤銷假扣押之裁定及執行 ,仍屬上開條款之所謂「訴訟」終結(最高法院92年度台抗 字第19號裁定參照)。債權人於催告債務人行使權利後,非 不得請求返還提存物,原裁定從廣義解釋謂該款之所謂「訴 訟終結」,不問有無提起本案訴訟均應包括撤銷假扣押裁定 及執行程序,尚有未洽,抗告意旨指原裁定不,求予廢棄, 為有理由,應由本院予以廢棄」。  ⒋原裁定以受扶助人即債權人楊秀雯未撤回假扣押執行為由, 駁回聲明人之請求;惟查,依前揭最高法院裁定意旨,民事 訴訟法第104 條第1項第3款所稱之訴訟終結,係指依假扣押 所保全之請求提起之本案訴訟終結;如供擔保人未提起本案 訴訟時,則指假扣押裁定及假扣押執行程序均不存在者而言 。查,楊秀雯與相對人之本案訴訟業經判決確定,而相對人 未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為行使權利之證明,則供擔保 人即異議人依法聲請鈞院裁定返還保證書,於法有據。  ⒌最高法院87年度台抗字第454號裁定肯認本案之訴訟已經確定 ,屬訴訟終結之情形之一,此亦為原裁定第1 頁所援引之最 高法院裁定,則異議人依該裁定聲請鈞院裁定返還保證書, 竟遭原裁定駁回,則原裁定違法之處已灼然至明。   ㈡原裁定違反法律扶助法第67條第2項之增訂理由:  ⒈法律扶助法第67條規定:「分會認為法律扶助事件顯有勝訴 之望,並有聲請實施保全或停止強制執行程序之必要,受扶 助人應向法院繳納之假扣押、假處分、定暫時狀態處分、暫 時處分或停止強制執行擔保金,得由分會出具之保證書代之 。前項出具保證書原因消滅時,分會得以自己名義向法院聲 請返還。」,本條第2項增訂理由為,依民事訴訟法第104條 規定,保證書須由供擔保人聲請返還,惟實務運作上因需受 扶助人配合辦理,造成聲請返還程序過於繁複,致基金會及 分會作業上多所困擾,為簡化作業流程,爰增訂第二項,出 具保證書原因消滅時,可由分會以自己名義向法院聲請返還 之規定。  ⒉異議人因已無法聯繫受扶助人楊秀雯,請求其配合聲請返還 保證書,乃依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後段及法律扶 助法第67條第2項,聲請返還保證書。原裁定卻以受扶助人 未撤回假扣押執行為由駁回聲請,顯然違反法律扶助法第67 條第2項之增訂理由。  ㈢聲明人於他案持上述理由,聲請臺灣高等法院通知受擔保利 益人行使權利並聲請返還保證書均經准許,並於本案聲請時 檢附該院相關裁定,原裁定未參酌逕予駁回,顯有違誤。  ㈣爰依法提起異議,請求撤銷原裁定,並准予返還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94年度執全字第4829號假扣押事件,聲請人所提供之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94年9月5日法扶保證字第 0000000號保證書(擔保額度34萬元)等語。 三、本院認定如下:  ㈠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者,法院應依其聲請,以裁定 命返還提存物或保證書;此規定在聲請返還依強制執行法第 18條第2項規定於異議之訴為停止強制執行而提供擔保之提 存物,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定 有明文。次按分會認為法律扶助事件顯有勝訴之望,並有聲 請實施保全或停止強制執行程序之必要,受扶助人應向法院 繳納之假扣押、假處分、定暫時狀態處分、暫時處分或停止 強制執行擔保金,得由分會出具之保證書代之;前項出具保 證書原因消滅時,分會得以自己名義向法院聲請返還,法律 扶助法第67條亦有明文。又因假處分而提供擔保,債權人如 未提起本案訴訟而欲聲請裁定返還提存物,固應先聲請撤回 假處分之執行及撤銷假處分裁定,始合上開條款所謂之「訴 訟終結」要件;惟如債權人已提起本案訴訟並受確定判決, 即使未撤銷假處分裁定及執行,仍屬上開條款之「訴訟終結 」,其於催告債務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後,即得請求返還提 存物,無須先為撤銷假處分裁定之必要。  ㈡債權人楊秀雯與相對人間聲請假扣押事件,聲請人依本院94 年度全字第29號民事裁定,提供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 北分會94年9月5日法扶保證字第0000000號保證書後,經本 院以94年度執全字第4829號執行案件執行在案。異議人主張 相對人與楊秀雯本案之訴訟(93年度訴字第1593號判決)業已 確定,是本案訴訟已終結,異議人並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 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者,業據其提出本院94年 度全字第29號民事裁定、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保證書、 94年度他字第43號民事裁定、新北院楓民事圓113年度司聲 字第105號函為證,堪認已合於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 款所定「訴訟終結」之要件,是異議人依法聲請返還保證書 ,於法有據。從而,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 為有理由,爰將原裁定,改判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四、據上論結,本件異議有理由。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 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傅紫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羅婉燕

2025-02-03

PCDV-113-事聲-65-20250203-1

司聲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10號 聲 請 人 朱庭玉 相 對 人 周應熹 上列聲請人聲請返還提存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1年度存字第781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 新台幣壹佰萬元,准予返還。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 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前段分別 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依本院111年度家全字第18號民事 裁定,為擔保撤銷假扣押,曾提供新臺幣(下同)100萬元 為擔保。茲因前開假扣押之本案訴訟已終結,聲請人已以存 證信函定20日內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爰聲請返還 本件擔保金等語,並提出本院111年度家財訴字第33號及113 年度家財簡字第1號民事判決及確定證明書、111年度家全字 第18號民事裁定、111年度存字第781號提存書、存證信函、 掛號郵件收件回執等影本。 三、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本院民事判決、確定證明書、 提存書及通知行使權利存證信函等件影本為證,並經本院依 職權調閱前開卷宗查核無誤。本件假扣押之本案訴訟業已終 結,足認符合訴訟終結之要件,且相對人迄未對聲請人行使 權利,亦有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及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4 年1月13日北院縉文查字第1149004798號函附卷可稽。揆之 首揭規定,應認其聲請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爰裁定如 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許智閔

2025-02-03

SCDV-114-司聲-10-20250203-1

司聲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33號 聲 請 人 大金御璽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旭民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葉雅麗間聲請返還提存物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依本院110年度司裁全字第211號民 事裁定,為擔保假扣押,曾提供新臺幣50萬元為擔保,並以 本院110年度存字第770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訴訟程序 業已終結,聲請人並已定20日以上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 相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爰聲請返還擔保金等語。 二、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準用同法第104條之規 定,須符合:㈠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㈡供擔保人證明受擔 保利益人同意返還者;㈢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 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 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 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法院始 得裁定返還擔保金。所謂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在因釋明假 扣押之原因而供擔保之情形,其乃擔保債務人因假扣押所應 受之損害,故必待無損害發生,或債權人本案勝訴確定,或 就所生之損害已經賠償時,始得謂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 最高法院53年台抗字第279 號裁定意旨參照)。又依民事訴 訟法第106 條規定,準用第104 條第1 項第3 款之規定,若 受擔保利益人,已確定得就所受損害對供擔保人提存之擔保 物行使權利者,即應認與「訴訟終結」相當。故債權人依假 扣押裁定供擔保後,已經假扣押執行,嗣撤銷該假扣押裁定 或於收受假扣押裁定後已逾30日(強制執行法第132 條第3 項),撤回假扣押執行者,債務人就假扣押執行所受之損害 ,已得確定並能行使,於此情形,債權人自得依上述規定, 定期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於債務人未行使後,聲請 法院裁定發還提存之擔保物(最高法院102 年度第12次民事 庭會議決議參照)。訴訟終結後定20日以上期間之催告,既 屬法定要件之一,則催告必須在訴訟終結之後,否則不生催 告之效力(最高法院87年度台抗字第454 號裁定意旨參照) 。 三、聲請人之主張,雖據提出本院民事裁定、提存書、臺灣高等 法院民事判決(以上均為影本)及郵局存證信函暨收件回執 等件為證,惟未提出已撤回扣押執行,及執行程序撤銷後已 合法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之證明文件,從而,聲請人聲請返 還本件提存物,於法不合,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四、是以,依前開實務見解說明,聲請人於取得相對人同意返還 之證明文件,又或於撤回假扣押執行程序後,聲請人應待收 受執行處公文後,再行定20日以上期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 而未行使(或可聲請法院代為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 內行使權利),並待相對人受催告後仍未行使權利,再行聲 請返還提存物,其聲請方為適法,併此敘明。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 司法事務官

2025-02-03

TYDV-114-司聲-33-20250203-1

司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1494號 聲 請 人 王庭宏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呂侑橋間給付款項事件,聲請人聲請返還提 存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呂侑橋間給付款項事件,聲 請人前遵鈞院111年度北簡字第3257號民事裁定,為免為假 執行,曾提存新臺幣15萬元為擔保,並以鈞院111年度存字 第2218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上開訴訟業經鈞院判決聲 請人敗訴確定,訴訟終結,聲請人並聲請鈞院定期催告相對 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爰聲請返還本件提存物,並提出提存 書、民事庭通知、民事判決及確定證明書等件影本為證。 二、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 前段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並為同法第106條所規定。 三、查聲請人之上開擔保提存金經本院於111年11月28日以111司 執庚字第124845號函命本院提存所將上開提存款及其利息向 本院執行處為支付,該提存物業經強制執行收取完畢而不存 在,已無從返還,本件聲請不應准許。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異議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六庭司法事務官 林明龍

2025-01-24

TPDV-113-司聲-1494-20250124-1

司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擔保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838號 聲 請 人 蕭惠文 相 對 人 廖文彬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發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百十二年度存字第一六三四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 存之擔保金新臺幣參佰捌拾伍萬元,准予發還。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 條準用第104 條之規定 ,須符合:⑴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⑵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 利益人同意返還者;⑶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 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 擔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 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法院始得裁定 返還擔保金。次按所謂「訴訟終結」,在因假扣押或假處分 所供擔保之場合,因該擔保係為保障受擔保利益人因該假扣 押或假處分所受損害而設,倘執行法院已依假扣押或假處分 裁定為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則在供擔保人撤回假扣押或 假處分之執行前,受擔保利益人所受損害仍可能繼續發生, 損害額既尚未確定,自難強令其行使權利,必待供擔保人已 撤回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始得謂為訴訟終結,最高法院 87年度台抗字第234 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扣押事件,前依鈞 院112年度司裁全字第1171號民事裁定,為擔保假扣押,曾 提供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並以鈞院112年度存字第1634號 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聲請人已具狀撤回假扣押執行程序 ,復經聲請人定20日以上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行 使權利而未行使等情,爰聲請發還前開擔保金等語。 三、經調閱本院112年度存字第1634號、112年度司裁全字第1171 號、112年度司執全字第486號等相關卷宗審核,聲請人已撤 回對相對人之假扣押執行,按諸上開說明,應認符合民事訴 訟法第104 條第1項第3款所定之「訴訟終結」情形。又聲請 人亦於民國113年8月29日以樹林育英街郵局第486號存證信 函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相對人收受後 迄未行使權利,復有存證信函暨回執正本及本院民事紀錄科 查詢表附卷足憑,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本件擔保金,經核 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六庭 司法事務官 李思賢

2025-01-24

PCDV-113-司聲-838-20250124-1

司聲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167號 聲 請 人 吳謝美月即東港鎮混元寶湖宮 相 對 人 元亨利貞實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進得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 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或保證書;前項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 擔保者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及第106條前 段分別定有明文。又在假扣押債權人已聲請假扣押執行,並 已提起本案訴訟之情形下,債權人依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 項第3款規定,聲請裁定返還提存物時,除須撤銷假扣押裁 定及終結假扣押執行程序,必待本案訴訟已終結,始得謂與 該條款所定之「訴訟終結」相當(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 1067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依本院113年度司裁全字第136 號假扣押裁定,於113年度存字第278號提存事件,提存新台 幣(下同)534萬元為相對人供擔保後,聲請臺灣高雄地方法 院以113年度司執全字第208號對相對人之財產實施假扣押。 茲因聲請人已聲請撤銷前揭假扣押裁定,且亦已具狀撤回前 揭假扣押執行之聲請,假扣押執行程序已終結。又聲請人已 自定20日之期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惟相對人迄未行使權 利,爰聲請裁定准予返還上開擔保金等語。 三、本件聲請人主張之事實,經其提出前揭假扣押裁定、前揭提 存書、本院113度司裁全聲字第12號撤銷假扣押裁定及郵局 存證信函暨收件回執等件影本為證,並經調取本院前揭假扣 押裁定、假扣押執行、提存及撤銷假扣押裁定事件卷宗核閱 屬實。惟聲請人就上開假扣押所保全之請求,已提起本案訴 訟,經本院以113年度建字第19號案件審理中,亦經本院調 卷查明無誤。依前揭說明,本案訴訟既尚未終結,與民事訴 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謂「訴訟終結」即不相符。是聲 請人之聲請,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四、依前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司法事務官 郭伊恩

2025-01-23

PTDV-113-司聲-167-20250123-1

司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1765號 聲 請 人 蘇嘉淑 相 對 人 沈芷蓀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09度存字第1215號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新臺 幣165萬元,准予返還。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而此項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 之,同法第106條亦定有明文。而所謂之「訴訟終結」,在 供假執行或免假執行擔保之場合,係指宣告假執行之本案判 決已經確定或成立訴訟上和解,或原告撤回起訴等情形而言 。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鄰地建築使用權事件(下稱系爭事件 ),聲請人前依院108年度訴字第793號民事判決,為免為假 執行而供反擔保,曾提供如主文所示擔保金,並以本院109 度存字第1215號擔保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系爭事件本案 訴訟業經最高法院裁判確定已告終結,且聲請人於訴訟終結 後,以存證信函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於21日內行使權 利,相對人迄今仍未行使權利,爰聲請返還擔保金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本院109年度存字第1 215號提存書、系爭事件歷審判決書等件為證,復經本院依 職權調閱前開卷宗查核無誤,本件假執行程序因聲請人提供 反擔保而撤銷在案。又系爭事件歷經本院108年度訴字第793 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9年度上字第405號判決、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2206號裁定而告確定在案,足認 符合訴訟終結之要件。又訴訟終結後,聲請人催告相對人行 使權利,惟相對人迄今未對聲請人聲請調解、核發支付命令 或起訴請求損害賠償等與起訴有相同效果之訴訟行為,此有 聲請人提出之台中公益路郵局存證信函暨掛號郵件收件回執 影本、及本院依職權查詢之本院民事庭查詢表在卷可稽。從 而,聲請人聲請返還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依首揭規定說明 ,與法相符,應予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前段、第104條第1項第3款規定,裁定 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祥榮

2025-01-21

TCDV-113-司聲-1765-20250121-1

司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1625號 聲 請 人 廖凱麗 代 理 人 廖介群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連玉蘭間假扣押事件,聲請人聲請返還提存 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連玉蘭間假扣押事件, 聲請人前遵鈞院111年度北簡字第4890號民事判決,為擔保 免為假執行,曾提存新臺幣263,100元,並以鈞院113年度存 字第669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兩造間之本案訴訟業已 和解終結,聲請人已定期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行使權 利而其迄未行使,爰聲請返還本件提存物,並提出提存書、 和解筆錄、存證信函及回執、收據等件影本為證。 二、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準用第104條之規定, 須符合:(1)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2)供擔保人證明 受擔保利益人同意返還者;(3)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 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   ,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 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 法院始得裁定返還擔保金。又定20日以上期間之催告,既屬 法定要件之一,則催告必須定有期間,否則不生催告之效力   ;初不能謂未定期間之催告,亦屬合法,祗要受擔保利益人 受催告後,未於20日內行使權利,供擔保人即得據以聲請返 還提存物或保證書(最高法院82年度台抗字第534號裁定意 旨參照)。 三、查本件聲請人雖主張已以存證信函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其 未行使,惟依該存證信函所載內容觀之,聲請人並未定20日 以上期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按諸上開最高法院裁定闡釋 意旨,尚不生合法催告之效力。聲請人亦未證明已得相對人 同意返還或釋明本件應供擔保原因消滅。從而,聲請人聲請 返還本件提存物,於法尚有未洽,不應准許。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異議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六庭司法事務官 林明龍

2025-01-17

TPDV-113-司聲-1625-202501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