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冷明珍

共找到 143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給付承攬報酬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732號 原 告 鎮楹企業社 法定代理人 顏伶如 原告因請求給付承攬報酬事件,曾聲請對被告陳秋春即裕益工程 行發支付命令,惟被告陳秋春即裕益工程行已於法定期間內對支 付命令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經查,本件訴 訟標的金額經核定為新臺幣(下同)509,950元,應繳裁判費5,5 10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尚應補繳5,010元。茲 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如逾期未繳,即駁回原 告之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冷明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書記官 梁靖瑜

2024-11-27

ULDV-113-訴-732-20241127-1

消債聲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清算復權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聲字第12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吳英生 代 理 人 詹忠霖律師(法扶律師) 債 權 人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俊智 債 權 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債 權 人 富全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文展 債 權 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債 權 人 新光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智能 債 權 人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清算事件聲請復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債務人吳英生准予復權。   理 由 一、按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向法院為復權之聲請: 一、依清償或其他方法解免全部債務;二、受免責之裁定確 定;三、於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翌日起三年內,未因第一 百四十六條或第一百四十七條之規定受刑之宣告確定;四、 自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翌日起滿五年,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第144條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吳英生已經鈞院以113年度 消債職聲免字第10號裁定免責確定,為此,依消費者債務清 理條例第144條規定,請求准予復權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所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 本院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10號民事裁定及其確定證明書 影本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上開案件卷宗查明屬實,堪 信為實。本件聲請人既已受免責之裁定確定,則其據以向本 院聲請復權,揆諸首揭法律規定,自屬有據,爰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冷明珍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 記 官 梁靖瑜

2024-11-26

ULDV-113-消債聲-12-20241126-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58號 原 告 翁慧雯 沈楷智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高誌緯律師 被 告 黃奕綺 訴訟代理人 李佳玟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7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丙○○新臺幣參萬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六月二十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被告應給付原告乙○○新臺幣陸萬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六月二十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九,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如被告以新臺幣參萬元為原告丙○○預供 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本判決第二項得假執行;如被告以新臺幣陸萬元為原告乙○○預供 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原告乙○○與被告原為夫妻關係,兩人已於民國11 1年7月5日調解離婚。詎被告自111年7月6日起,陸續於臉書 公開發文,宣稱原告丙○○為原告乙○○外遇對象,貼文中雖未 明確寫出原告二人之姓名,惟被告於貼文中提供原告丙○○工 作店名之名片,足以特定原告丙○○之身分。另被告於111年7 月12日以臉書發文表示原告乙○○曾對未成年人為妨害性自主 之行為之不實訊息,嚴重妨害原告乙○○之名譽。被告於臉書 所公開發表之貼文中,不斷出現「小三」、「小3 」、「男 的沒錢,吃軟飯」、「他們這對狗男女,一定會有報應」、 「渣男」、「渣男連我認識的小女孩(未滿成年)也敢下手 」、「這樣殘害國家幼苗,不太好耶」等文字,已造成原告 二人名譽受損,侵害原告二人之名譽權,爰依民法第18條、 第184 條、第195 條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原告丙○○新臺幣( 下同)70 萬元、原告乙○○30萬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等語。   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丙○○7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㈡   被告應給付原告乙○○3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㈢訴訟費用由被告 負擔。㈣就聲明第㈠㈡項部分,並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 二、被告則以:  ㈠被告在111年7月5日調解當日因原告乙○○親口承認與原告丙○○ 交往一事,感到憤怒,基於心情抒發之動機,因而在個人臉 書上發表貼文,然貼文並未具體指明原告二人,一般人並無 從得知所指為何人,並無損害原告二人之名譽。  ㈡原告乙○○於111年7月5日就侵害配偶權之行為與被告成立調解 ,同意賠償被告,另原告丙○○經被告就侵害配偶權部分提起 訴訟,於訴訟中達成調解,同意賠償被告10萬元,足認原告 二人確有侵害被告配偶權之行為。  ㈢被告雖於臉書貼文中使用「小三」「渣男」等詞,然僅佔通 篇內容極小部分,目的並非妨害原告二人名譽,僅係心情抒 發,主觀上並無侵害原告二人名譽權之故意。至於「他們這 對狗男女,一定會有報應」等語,屬被告自己主觀上之評論 ,當時被告情緒比較激動。另被告於臉書貼文「渣男連我認 識的小女孩(未滿成年)也敢下手」「這樣殘害國家幼苗, 不太好耶」,屬於事實陳述之意見表達,被告所為上開陳述 是因為其母甲○○曾聽聞親戚黃○玲(未成年)之前與原告乙○ ○私訊聊天時,提到原告乙○○說他已經結紮了等語,被告認 為原告乙○○竟然對於未成年的小女孩講述這樣的內容,才會 在臉書為以上之貼文內容,被告所為上開貼文屬事實陳述及 意見評論。  ㈣原告二人確有破壞他人婚姻家庭之行為,非屬純私德,於有 客觀事實足認確有破壞他人婚姻家庭行為時,應非完全不可 受公評之事,被告發表臉書貼文,係基於善意發表言論,主 觀上並無侵害原告二人名譽之意圖,亦未使用偏激不堪之言 詞,應屬意見表達之言論。況原告二人於被告與原告乙○○婚 姻關係存續中已有外遇,被告所發表之貼文屬事實陳述之言 論,意見評論並未逾越適當評論之範疇,不符合侵權行為之 要件,應受言論自由之保障等語,資為抗辯。    並聲明:㈠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訴訟費用由原 告負擔。㈢如受不利益,願供擔保,請准予免為假執行。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實:   被告於111 年7 月6 日至同年8 月4 日止,陸續於臉書公開   貼文,貼文中出現「小三」、「小3 」、「男的沒錢,吃軟   飯」、「他們這對狗男女,一定會有報應」、「渣男」、「   渣男連我認識的小女孩(未滿成年)也敢下手」、「這樣殘   害國家幼苗,不太好耶」等文字。 四、得心證之理由:   本件兩造所爭執之處,在於原告二人主張被告於臉書貼文侵 害原告二人之名譽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 償原告丙○○70萬元、原告乙○○30萬元及法定遲延利息,有無 理由?  ㈠按言論自由旨在實現自我、溝通意見、追求真理,及監督各 種政治或社會活動;名譽則在維護人性尊嚴與人格自由發展 ,二者均為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利,二者發生衝突時,對於 行為人之刑事責任,現行法制之調和機制係建立在刑法第31 0 條第3 項「真實不罰」及第311 條「合理評論」之規定, 及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09 號解釋所創設合理查證義務 的憲法基準之上。至於行為人之民事責任,民法並未規定如 何調和名譽保護及言論自由,固仍應適用侵權行為一般原則 及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509 號解釋創設之合理查證義務 外,上述刑法阻卻違法規定,亦應得類推適用。詳言之,民 法上名譽權之侵害雖與刑法之誹謗罪不相同,惟刑法就誹謗 罪設有處罰規定,該法第310 條第3 項規定「對於所誹謗之 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 關者,不在此限」;同法第311 條第3 款規定,以善意發表 言論,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亦在不罰之 列。蓋不問事實之有無,概行處罰,其箝制言論之自由及妨 害社會,可謂至極。凡與公共利益有關之真實事項,如亦不 得宣布,基於保護個人名譽,不免過當,而於社會之利害, 未嘗慮及。故參酌損益,乃規定誹謗之事具真實性者,不罰 。但僅涉及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又保護名 譽,應有相當之限制,否則箝束言論,足為社會之害,故以 善意發表言論,就可受公評之事,而適當之評論者,不問事 之真偽,概不予處罰。上述個人名譽與言論自由發生衝突之 情形,於民事上亦然。是有關上述不罰之規定,於民事事件 即非不得採為審酌之標準。亦即,行為人之言論雖損及他人 名譽,惟其言論屬陳述事實時,如能證明其為真實,或行為 人雖不能證明言論內容為真實,但依其所提證據資料,足認 為行為人有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者;或言論屬意見表達, 如係善意發表,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不 問事之真偽,均難謂係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尚難令負侵權 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又按言論可分為事實陳述與意見表達, 二者本未盡相同,前者具有可證明性,後者乃行為人表示自 己之見解或立場,屬主觀價值判斷之範疇,無所謂真實與否 。在民主多元社會,行為人對於可受公評之事,如係善意發 表適當評論,即使施以尖酸刻薄之評論,仍受憲法之保障, 固不具違法性,然行為人倘對於未能確定之事實,使用偏激 不堪之言詞而為意見表達,足以貶損他人在社會上之評價, 仍屬侵害他人之名譽權,應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另 事實陳述本身涉及真實與否之問題,行為人應先為合理查證 ,且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為具體標準,並依事件之特 性分別加以考量,因行為人之職業、危害之嚴重性、被害法 益之輕重、防範避免危害之代價、與公共利益之關係、資料 來源之可信度、查證之難易等,而有所不同;倘行為人就事 實陳述之相當真實性,未盡合理查證之義務,依其所提證據 資料,在客觀上不足認其有相當理由確信為真實者,該不實 之言論,即足以貶損他人之社會評價而侵害他人之名譽。於 此情形,縱令所述事實係出於其疑慮或推論,亦難謂有阻卻 違法之事由,並應就其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名譽 ,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再按民法上名譽權侵害之成 立要件,被害人對行為人陳述事實為不實之消極事實,本不 負舉證責任,上開攸關侵害他人名譽「阻卻違法性」之合理 查證義務,自應由行為人依個別事實所涉之「行為人及被害 人究係私人、媒體或公眾人物」「名譽侵害之程度」、「與 公共利益之關係」「資料來源之可信度」「查證對象之人、 事、物」「陳述事項之時效性」及「查證時間、費用成本」 等因素,分別定其合理查證義務之高低,以善盡其舉證責任 ,始得解免其應負之侵權行為責任,俾調和言論自由之落實 與個人名譽之保護。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970號、98年度 台上字1129號、99年度台上字第175號裁判可資參照。本件 被告在其個人臉書上公開發表之貼文內容,自應以上揭標準 ,判斷是否侵害原告之名譽,抑或尚屬憲法所保障之言論自 由範疇,茲析述如下。  ㈡原告主張被告於111 年7 月6 日至同年8 月4 日止,陸續於 臉書公開貼文,貼文中出現「小三」、「小3 」、「男的沒 錢,吃軟飯」、「他們這對狗男女,一定會有報應」、「渣 男」、「渣男連我認識的小女孩(未滿成年)也敢下手」、 「這樣殘害國家幼苗,不太好耶」等文字,為被告所不爭執 ,堪信為真正。  ㈢經查,原告乙○○原為被告之配偶,兩人於111年7月5日經法院 調解離婚,原告乙○○同意給付被告借款、離婚損害賠償、侵 害配偶權損害賠償及返還代墊扶養費等合計50萬元,有本院 111年度家調字第199號調解筆錄在卷可參,是原告乙○○在與 被告婚姻關係存續中有發生侵害配偶權之行為,應堪認定。 另被告前以原告丙○○侵害配偶權為由,對原告丙○○提起損害 賠償訴訟,嗣兩人於訴訟中調解成立,原告丙○○同意賠償被 告10萬元,有本院112年度六簡調字第93號調解筆錄在卷可 考,堪信原告丙○○確有侵害被告配偶權之行為。  ㈣原告乙○○與被告於111年7月5日經法院調解離婚,嗣後原告乙 ○○於113年6月15日與原告丙○○結婚,有戶籍謄本在卷可佐。 被告在與原告乙○○離婚後,自離婚翌日即111年7月6日起至 同年8月4日止,陸續於臉書貼文,由臉書貼文前後全文內容 觀之,該貼文應係針對原告二人所為,此由貼文中記載「我 會讓你知道什麼是痛,當小3你很快樂,現在不用當小3了」 、「恭喜小三你如期所願,終於當正宮了」、「我都不知道 現在小3都這麼不要臉啊,當小3被發現的時候,結果說要去 自殺,請她男朋友叫我放過他們?」「男的沒錢,吃軟飯」 「他們這對狗男女,一定會有報應的」「渣男,如果不喜歡 我PO的文,你可以刪我好友阿…還沒把你跟小3去汽車旅館的 照片PO出來,算對你忍恥了…自己外遇做出丟臉的事…」「( 林○○:所以Sandy是你說的小3蛋糕店的老闆娘,後附蛋糕店 名片,其上載明Milano幸福烘焙)哈哈!正確無誤」「今天 是寶貝翔哥生日,也是情人節的日子,原本6月底左右已跟 西螺某間工作室定了一顆造型蛋糕要給翔哥,結果我發現他 是前夫的小3後,她卻請我前夫告知我,蛋糕沒有要幫我做 了…訂蛋糕訂到前夫的小3阿!」「渣男連我認識的小女孩( 未滿成年)也敢下手…哈哈!小三以為撿到寶,說不定連自 己的女兒都被男友吃掉,也不曉得」等語,而原告丙○○確為 Milano幸福烘焙的負責人,為原告丙○○所不爭執,再佐以原 告二人曾先後與被告就侵害配偶權之行為達成調解,足認貼 文所載「小3」係指原告丙○○,「渣男」、「渣男連我認識 的小女孩(未滿成年)也敢下手」係指原告乙○○,「狗男女 」係指原告二人。而被告臉書貼文所述上開文字,固係抒發 其個人想法所為陳述,由文字內容已足以推知被告指明或影 射之特定人,且被告臉書貼文所述僅涉及原告二人個人私德 ,與公共利益無關,亦非係就可受公評之事善意發表言論, 要難認屬善意發表評論。  ㈤被告於臉書貼文中以「小3」、「狗男女」等言詞描述原告丙 ○○,顯係以輕蔑、鄙視等貶抑他人名譽之用語評論敘述原告 丙○○有不當男女關係,依一般社會通念,足以影響公眾或特 定多數人對原告丙○○之觀感,對原告丙○○之外在名譽產生負 面評價已足以貶損原告丙○○之名譽甚明。另被告以「渣男」 「男的沒錢,吃軟飯」「渣男連我認識的小女孩(未滿成年 )也敢下手」「狗男女」等言詞描述原告乙○○,係輕蔑、鄙 視等貶抑他人名譽之用語評論敘述原告乙○○,且公然指述原 告乙○○有對未成年少女下手之疑似有性騷擾、猥褻,甚至不 當之性行為,被告雖辯稱:係因聽聞其母甲○○說黃○玲(未 成年)與原告乙○○私訊聊天時,曾聽原告乙○○說他已經結紮 等語,然查,聊天言談中提及「結紮」二字,尚與是否曾對 未成年少女下手之疑似有性騷擾、猥褻,甚至不當之性行為 無涉,況原告乙○○之女甫於113年9月10日誕生,益徵原告乙 ○○並未結紮,此外,被告就原告乙○○如何對未成年小女孩下 手乙節,並未能提出任何證據以資佐證其所為陳述為真實或 有一定合理依據信其為真,則被告於其臉書貼文所為上開意 見表達,尚難認未逾越合理適當之範圍,被告以上開言語形 容原告乙○○,具有貶抑、侮辱原告乙○○人格之意,足以使原 告乙○○之社會上評價受到貶損,致妨害原告乙○○之名譽。又 被告於臉書上公開貼文,使不特定之瀏覽者均可閱覽上開文 字,而上開文字客觀上足使原告二人在社會上所享有一般人 對其品德、聲望或信譽所加之評價有所貶損,並使原告二人 在精神上、心理上感到難堪,被告所為自屬對原告二人名譽 之不法侵害,應堪認定。  ㈥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又按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   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   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   ,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民法第184 條第1 項、第   195 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確有在其個人臉書上公   開發表上開損害原告二人名譽之貼文,不法侵害原告之名譽 ,已如前述,被告所為該等貶抑原告二人之言論,透過被告 臉書在網路上傳送,使廣大群眾皆得以知悉,致該貶抑言論 廣為散佈,原告二人名譽權所受損害,尚非輕微,則原告二 人本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其非財產上之損 害,洵屬有據。  ㈦按不法侵害他人之名譽,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 求賠償相當之金額,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民法第 195 條第1 項前段定有明文。慰藉金之核給標準固與財產上 損害之計算不同,然非不可斟酌雙方身分資力與加害程度, 及其他各種情形核定相當之數額。所謂相當,自應以實際加 害情形與其名譽影響是否重大,及被害人之身分地位與加害 人經濟狀況等關係定之(最高法院47年度台上字第1221號民 事判決、51年度台上字第223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本院 審酌原告丙○○大學肄業,現經營烘焙坊,每月收入10餘萬元 ,原告乙○○二專畢業,擔任送貨司機,每月收入約4萬餘元 ,被告大學畢業,擔任安親班老師,每月收入約3萬元,業 據兩造陳明在卷,而兩造名下財產及收入則詳如卷附之稅務 電子閘門財產調件明細表等情,再參酌被告不法侵害原告二 人名譽之加害行為態樣、侵害情節,造成原告二人名譽受損 ,遭人非議,受有相當之精神痛苦等一切情狀,認原告丙○○ 、乙○○請求被告給付精神上損害賠償70 萬元、30萬元,尚 嫌過高,應分別予以核減為3萬元、6萬元,方屬公允,逾此 數額以外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㈧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 條第1 項前段、第195 條第1項 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丙○○3萬元、原告乙○○6萬元,及均 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 年6 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 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㈨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係所命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之判決 ,依民事訴訟法第389 條第1 項第5 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此部分雖經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惟 其聲請不過促請法院職權發動,本院無庸就其聲請為准駁之 裁判,附此敘明。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因訴之 駁回而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又被告二人陳明願供擔保請 准免為假執行,經核於法並無不合,爰酌定相當擔保金額併 宣告之。  ㈩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提出之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 一論列,併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冷明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書記官 梁靖瑜

2024-11-21

ULDV-113-訴-358-20241121-2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返還金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603號 原 告 謝建豐 訴訟代理人 簡大鈞律師 被 告 謝麗美 訴訟代理人 洪塗生律師 複 代理人 江宗翰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金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 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 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 條第2 項、第28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 文。 二、經查,原告依買賣、消費借貸及不當得利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原告新臺幣120 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有民事起訴狀在卷可 稽,而被告之住所地在臺中市○○區○○里○○○道○段000巷00弄0 0號,有被告個人戶籍資料在卷可佐,且被告聲請移轉管轄 至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已經原告當庭表示同意,則本件自應 由臺灣臺中地方法院管轄。準此,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 訴,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冷明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書記官 梁靖瑜

2024-11-21

ULDV-113-訴-603-20241121-1

小上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小上字第12號 上 訴 人 温怡婷 被 上訴人 林琦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 3年9月19日本院斗六簡易庭113年度六小字第122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 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並表明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 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判決違背法令,乃指 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同法第468條亦有明文規定, 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之規定並為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所 準用。是當事人以小額訴訟程序之第一審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提起上訴時,就原判決如何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 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 其內容;如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列各款事 由提起上訴者,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 ,若小額訴訟程序上訴人之上訴狀或理由書未依上述方法表 明者,自難認已對原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 即不合法。又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屬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 ,若其認定並不違背法令,即不許任意指摘其認定不當,以 為上訴理由(最高法院28年上字第1515號判決意旨)。再按 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 44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且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亦準用 之(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參照)。是對於小額程序 之第一審判決上訴,非以主張原判決違背法令為上訴理由者 ,應認上訴不合法而駁回之。 二、上訴意旨略以:被上訴人留下一堆桶子、錘子、鏟子、尺、 水平儀、小金剛等在上訴人家中,請被上訴人取回,否則將 依廢棄物處理;就廢棄物清除費用部分已估價,被上訴人應 給付上訴人之金額合計為新臺幣(下同)63,400元(含被上 訴人已收取費用55,000元、廢棄物清除費用8,400元),懇 請法官裁示,為此提起本件上訴等語。 三、經查,上訴人所執上訴理由,並未表明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亦未表明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或原判決如何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或合於民事訴 訟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列各款之事由及符合該條款要 件之具體事實,自難認上訴人已具體表明原判決有何違背法 令情事,揆諸前開規定及說明,其上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四、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定其費用額,此規定為小額 事件之上訴程序所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及第 436條之32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訴訟費用,由敗訴之當事 人負擔,亦為同法第78條所明定。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額確 定為新臺幣1,500元,應由敗訴之上訴人負擔,爰裁定如主 文第二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36條之19第1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 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陳秋如                  法 官 冷明珍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2024-11-21

ULDV-113-小上-12-20241121-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19號 原 告 廖啓祥 訴訟代理人 陳信村律師 被 告 陳惠珍 陳國平 陳源興 陳正道 陳正力 陳正順 陳春重 陳美華 陳錦祥 陳瑞麟 陳勝助 林煦時即陳奕婷 陳樺蓉 賴秀蓉 陳文龍 余夢春 陳立偵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9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雲林縣○○市○○段○○○地號、面積一九三一‧五八平方 公尺土地應分割如雲林縣斗六地政事務所民國一一三年九月二十 三日之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圖所示: ㈠編號641部分面積一二九‧四五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美華取 得。 ㈡編號641⑴部分面積一二九‧五○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勝助、 陳奕婷、陳樺蓉取得,並按應有部分十分之五、十分之一、十 分之四之比例繼續保持共有。 ㈢編號641⑵部分面積八○‧九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惠珍取得。 ㈣編號641⑶部分面積一七○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正道、陳正力 、陳正順、陳錦祥取得,並按應有部分各四分之一之比例繼續 保持共有。 ㈤編號641⑷部分面積一六四‧五五平方公尺土地分歸原告取得。 ㈥編號641⑸部分面積三七八‧二四平方公尺土地為道路,分歸兩造 按原應有部分比例保持共有。 ㈦編號641⑹部分面積五六‧六二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文龍、余 夢春、陳立偵保持公同共有取得。 ㈧編號641⑺部分面積五六‧六二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國平取得 。 ㈨編號641⑻分面積九七‧○八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春重取得。 ㈩編號641⑼部分面積一八一‧四四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賴秀蓉取 得。    編號641⑽部分面積一九九‧七一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源興取 得。 編號641⑾部分面積一五四‧九二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瑞麟取 得。   編號641⑿部分面積一三二‧五五平方公尺土地分歸原告取得。  被告陳源興、陳正道、陳正力、陳正順、陳錦祥、陳瑞麟應補償 原告、被告賴秀蓉如附表一所示金額。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二「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比例負擔 。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本件被告陳惠珍、陳正道、陳正順、陳春重、陳美華、陳錦 祥、陳勝助、林煦時即陳奕婷、陳文龍、余夢春、陳立偵等 人經本院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 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 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坐落雲林縣○○市○○段000地號、面積1931.58平方 公尺土地(下稱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各共有人於系爭 土地之應有部分詳如土地登記謄本所載。系爭土地並無不能 分割之約定,亦無法律限制分割之規定,因共有人間不能達 成分割協議,為求土地之充分利用,為此請求裁判分割。原 告主張之分割方案即雲林縣斗六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9月23 日之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圖所示分割方法,各共有人所分得 之土地地形均稱方正,且均臨接道路或巷道,使用便利,得 以發揮土地之最大效益,請求鈞院依附圖之分割方案分割。 另兩造分割後面積增減部分,請求依系爭土地公告現值加4 成互為找補等語。 二、被告陳源興、陳正道、陳正力、陳正順、陳瑞麟、賴秀蓉、 陳錦祥到庭表示:同意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案,亦同意以系爭 土地公告現值加4成計算兩造間之找補金額等語。   被告陳國平、陳樺蓉、陳美華、陳春重到庭表示:同意原告 主張之分割方案。   被告陳惠珍、陳勝助、林煦時即陳奕婷、陳文龍、余夢春、 陳立偵等人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亦未提 出答辯狀供本院審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不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   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   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聲請,命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民   法第823 條第1 項及第824 條第1 項、第2 項第1 款分別定   有明文。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兩造就系爭土地無 法以協議方式分割,且就系爭土地並無訂定不分割之期限, 系爭土地依其使用目的亦非不能分割等情,業據原告提出土 地登記謄本、戶籍謄本為證,並為被告不爭執,自堪信為真 實。則原告請求分割系爭土地,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㈡按法院就共有物為裁判分割時,應考慮公平性、當事人聲明 、應有部分比例與實際使用是否相當、共有物之客觀情狀、 共有物之性質、共有物之價格與經濟價值、共有人利益、各 共有人主觀因素與使用現狀、共有人之利害關係等因素(最 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3100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系爭 土地之地形為不規則之長條型,土地西南側臨接巷道,西北 側有被告陳美華所有之磚造瓦頂平房,中央北側有被告陳樺 蓉、陳勝助、林煦時即陳奕婷共有之鐵皮屋,中央有被告陳 正道、陳正力、陳正順、陳錦祥共有之磚造二層樓房3棟及 後方增建之磚造鐵皮頂平房,中央南側有被告陳源興所有之 磚造二層樓房,東南側有被告陳春重所有之鐵皮屋,及數棟 無人居住、屋頂坍塌之老舊平房,其餘為空地,業經本院會 同兩造至現場勘驗明確,有勘驗筆錄附卷可憑。  ㈢本院審酌系爭土地西南側臨接巷道,土地上有被告陳美華所 有之磚造瓦頂平房,被告陳樺蓉、陳勝助、林煦時即陳奕婷 共有之鐵皮屋,被告陳正道、陳正力、陳正順、陳錦祥共有 之磚造二層樓房3棟及後方增建之磚造鐵皮頂平房,被告陳 源興所有之磚造二層樓房,被告陳春重所有之鐵皮屋,及數 棟無人居住、屋頂坍塌之老舊平房,為兩造所不爭執,為兼 顧使用之現狀,多數共有人之意願、土地整體之利用價值, 及兩造間共有價值平等均衡原則,認為本件分割方法應以雲 林縣斗六地政事務所113年9月23日土地複丈成果圖為基準, 即如附圖所示方法分割:㈠編號641部分面積129.45平方公尺 土地分歸被告陳美華取得。㈡編號641⑴部分面積129.50平方 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勝助、陳奕婷、陳樺蓉取得,並按應有 部分5/10、1/10、4/10之比例繼續保持共有。㈢編號641⑵部 分面積80.90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惠珍取得。㈣編號641⑶ 部分面積170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正道、陳正力、陳正 順、陳錦祥取得,並按應有部分各1/4之比例繼續保持共有 。㈤編號641⑷部分面積164.55平方公尺土地分歸原告取得。㈥ 編號641⑸部分面積378.24平方公尺土地為道路,分歸兩造按 原應有部分比例保持共有。㈦編號641⑹部分面積56.62平方公 尺土地分歸被告陳文龍、余夢春、陳立偵保持公同共有取得 。㈧編號641⑺部分面積56.62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國平取 得。㈨編號641⑻分面積97.08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春重取 得。㈩編號641⑼部分面積181.44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賴秀 蓉取得。㈩編號641⑽部分面積199.71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 陳源興取得。編號641⑾部分面積154.92平方公尺土地分歸 被告陳瑞麟取得。編號641⑿部分面積132.55平方公尺土地 分歸原告取得。此一分割方案,已兼顧兩造之分割意願,各 共有人所分得土地均臨接巷道,使用及通行均稱便利,土地 利用價值於分割後不至降低。從而,本件裁判分割,應以附 圖所示之分割方法分割為適當。  ㈣又按,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除應斟酌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 ,及共有物之性質外,尚應斟酌共有物之價格,倘共有人中 有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或所受分配之不動產,其價格 不相當時,法院非不得命以金錢補償之(最高法院57年度台 上字第2117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系爭土地分割後,原 告與被告賴秀蓉不能按其原應有部分受分配,被告陳源興、 陳正道、陳正力、陳正順、陳錦祥、陳瑞麟則分配取得土地 較其原應有部分面積為多,揆諸前開說明,兩造就共有人中 有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即應以金錢為補償。本院審 酌系爭土地位於雲林縣斗六市郊區,113年1月之公告土地現 值每平方公尺為5,900元,附近多為住家,無商業活動,生 活機能難認良好,而原告與被告賴秀蓉、陳源興、陳正道、 陳正力、陳正順、陳錦祥、陳瑞麟均同意以系爭土地公告現 值加4成之標準互為找補,是原告主張以每平方公尺8,260元 作為兩造間面積增減相互找補之計算標準,應屬適當。準此 ,兩造應互相金錢找補金額詳如附表一所示,爰定補償金額 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㈤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 條第1 項規定請求分割系爭土   地,為有理由,爰審酌系爭土地之使用現況、兩造分割之意   願,及兩造於分割後因分配面積互有增減等一切情狀,認應   以附圖所示之分割方法分割,並按附表一所示方法為補償為 適當,爰判決如主文第一、二項所示。   四、末按分割共有物事件本質上並無訟爭性,兩造本可互換地位 ,由任一共有人起訴請求分割,均無不可,且兩造均因本件 裁判分割均蒙其利,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 故本院認於裁判分割共有物訴訟,於法院准予分割,原告之 訴為有理由時,仍應由兩造依系爭土地應有部分比例即附表 二「訴訟費用負擔比例」欄所示比例負擔訴訟費用較符合公 平原則,附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冷明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書記官 梁靖瑜 附表一(金額:新臺幣/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受補償人/ 應受補償金額 應補償人/應提出補償金額 陳源興 陳正道 陳正力 陳正順 陳錦祥 陳瑞麟 受補償 金額合計 賴秀蓉 5,610 18,428 18,428 18,428 18,428 25,746 105,068 廖啓祥 40,233 132,152 132,152 132,152 132,152 184,636 753,477 應補償金額合計 45,843 150,580 150,580 150,580 150,580 210,382 858,545 附表二: 雲林縣○○市○○段000地號土地、編號641⑸道路共有人之應有部分及訴訟費用負擔之比例 編號 共有人姓名 應有部分 編號641⑸道路之應有部分 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備  註 1 陳惠珍 192分之10 192分之10 192分之10 2 陳國平 192分之7 192分之7 192分之7 3 陳源興 8分之1 8分之1 8分之1 4 陳正道 64分之1 64分之1 64分之1 5 陳正力 64分之1 64分之1 64分之1 6 陳正順 64分之1 64分之1 64分之1 7 陳春重 16分之1 16分之1 16分之1 8 陳美華 12分之1 12分之1 12分之1 9 陳錦祥 64分之1 64分之1 64分之1 10 陳瑞麟 12分之1 12分之1 12分之1 11 陳勝助 120分之5 120分之5 120分之5 12 林煦時即陳奕婷 120分之1 120分之1 120分之1 13 陳樺蓉 120分之4 120分之4 120分之4 14 賴秀蓉 8分之1 8分之1 8分之1 15 陳文龍、余夢春、陳立偵 192分之7 (公同共有) 192分之7 (公同共有) 192分之7 (連帶負擔) 16 廖啓祥 4分之1 4分之1 4分之1

2024-11-12

ULDV-113-訴-319-20241112-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35號 原 告 劉威雄 訴訟代理人 蔡長勛律師 林世勳律師 被 告 陳孝注 李秉翔 李苗鈴 李豐家 李威陞 李威翰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李柏賢 被 告 林俊德 李青峰 李青容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9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應就其被繼承人李天會所 有坐落雲林縣○○市鎮○段○○○○○○○地號土地,應有部分均為一六一 四分之二八七辦理繼承登記。 前項繼承登記辦畢後,兩造共有坐落雲林縣○○市鎮○段○○○○○○○地 號土地應分割如雲林縣斗六地政事務所民國一一三年九月十日之 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圖所示: ㈠編號A部分面積二八‧八九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林俊德取得。 ㈡編號B部分面積二八‧八九平方公尺土地分歸原告劉威雄取得。 ㈢編號C部分面積六‧六六平方公尺土地及編號D部分面積一五‧五 四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保 持公同共有取得。 ㈣編號E部分面積二二‧四三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李青容、李青 峰取得,並按應有部分三分之二、三分之一之比例繼續保持共 有。 ㈤編號F部分面積二二‧四三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李威陞、李威 翰取得,並按應有部分各二分之一之比例繼續保持共有。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萬肆仟玖佰貳拾伍元由兩造按附表一所示金額 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本件被告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李威陞等人經 本院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坐落雲林縣○○市鎮○段000地號、面積64.44平方 公尺土地(下稱575地號土地)及坐落雲林縣○○市鎮○段000 地號、面積60.4平方公尺土地(下稱584地號土地,以上二 筆土地下合稱系爭二筆土地),為原告與被告李威陞、李威 翰、林俊德、李青峰、李青容及訴外人李天會共有,各共有 人於系爭二筆土地之應有部分詳如土地登記謄本所載。系爭 二筆土地並無不能分割之約定,亦無法律限制分割之規定, 因共有人間不能達成分割協議,為求土地之充分利用,為此 請求裁判分割。系爭二筆土地原共有人李天會已死亡,被告 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為其繼承人,其等尚未辦 理繼承登記,為利於分割系爭二筆土地,請求鈞院判決原共 有人李天會之繼承人為繼承登記。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案即雲 林縣斗六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9月10日之土地複丈成果圖即 附圖所示分割方法,各共有人所分得之土地地形均稱方正, 且均面臨道路,使用便利,得以發揮土地之最大效益,請求 鈞院依附圖之分割方案分割等語。 二、被告李威翰、林俊德、李青峰、李青容到庭表示:對原告請 求分割系爭二筆土地及原告主張之分割方案沒有意見等語。   被告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李威陞等人經合法 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亦未提出答辯狀供本院審 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不在此限。共有物之分割,   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   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聲請,命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民   法第823 條第1 項及第824 條第1 項、第2 項第1 款分別定   有明文。又因繼承、強制執行、公用徵收、或法院之判決,   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非經登記不得處分其物權,   民法第759 條規定甚明。次按,共有之不動產之共有人中之   一人死亡,他共有人請求分割共有物時,為求訴訟之經濟起   見,可許原告就請求繼承登記及分割共有物之訴合併提起,   即以一訴請求該死亡之共有人之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並請   求該繼承人於辦理繼承登記後,與原告及其餘共有人分割共   有之不動產(參照最高法院70年第二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及最   高法院69年台上字第1012號判決意旨)。原告主張系爭二筆 土地為原告與被告李威陞、李威翰、林俊德、李青峰、李青 容及訴外人李天會共有,各共有人於系爭二筆土地之應有部 分詳如土地登記謄本所示,系爭二筆土地原共有人李天會已 死亡,被告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為其繼承人, 其等尚未辦理繼承登記,兩造就系爭二筆土地無法以協議方 式分割,且就系爭二筆土地並無訂定不分割之期限,系爭二 筆土地依其使用目的亦非不能分割等情,業據原告提出土地 登記謄本、繼承系統表、戶籍謄本為證,並為被告不爭執, 自堪信為真實。則原告請求被告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 李豐家就其被繼承人李天會所有系爭二筆土地應有部分辦理 繼承登記,暨請求分割系爭二筆土地,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  ㈡按法院就共有物為裁判分割時,應考慮公平性、當事人聲明 、應有部分比例與實際使用是否相當、共有物之客觀情狀、 共有物之性質、共有物之價格與經濟價值、共有人利益、各 共有人主觀因素與使用現狀、共有人之利害關係等因素(最 高法院69年度台上字第3100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575 地號土地之地形為三角形,584地號土地則為長條型,土地 東南側臨接道路(愛國街),土地上有連棟之鐵皮屋,由東 往西依序為被告林俊德所有之麵店、李天會所有之養生館、 李青容、李青峰共有之銀飾店,被告李威陞、李威翰共有之 住家,業經本院至現場勘驗明確,有勘驗筆錄附卷可憑。  ㈢本院審酌系爭土地東南側臨接道路,土地上有連棟鐵皮屋, 為兩造所不爭執,為兼顧使用之現狀,多數共有人之意願、 土地整體之利用價值,及兩造間共有價值平等均衡原則,認 為本件分割方法應以雲林縣斗六地政事務所113年9月10日土 地複丈成果圖為基準,即如附圖所示方法分割:㈠編號A部分 面積28.89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林俊德取得。㈡編號B部分 面積28.89平方公尺土地分歸原告劉威雄取得。㈢編號C部分 面積6.66平方公尺土地及編號D部分面積15.54平方公尺土地 分歸被告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保持公同共有取 得。㈣編號E部分面積22.43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李青容、 李青峰取得,並按應有部分2/3、1/3之比例繼續保持共有。 ㈥編號F部分面積22.43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李威陞、李威 翰取得,並按應有部分各1/2之比例繼續保持共有。此一分 割方案,已兼顧兩造之分割意願,各共有人所分得土地均臨 接道路,使用及通行均稱便利,土地利用價值於分割後不至 降低。從而,本件裁判分割,應以附圖所示之分割方法分割 為適當。  ㈣又共有人自共有物分割之效力發生時起,取得分得部分之所 有權;應有部分有抵押權或質權者,其權利不因共有物之分 割而受影響,但權利人經共有人告知訴訟而未參加者,其權 利移存於抵押人或出質人所分得之部分,民法第824條之1第 1項、第2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被告李威陞、李威翰於系 爭二筆土地之應有部分,前經設定新臺幣(下同)250萬元 之最高限額抵押權予訴外人陳璧純,惟陳璧純已於本件原告 起訴前死亡,經本院向陳璧純之繼承人吳慧茹、吳慧媛、吳 宸希告知訴訟,訴外人吳慧茹、吳慧媛、吳宸希經合法通知 未到庭聲明參加訴訟,則依民事訴訟法第824條之1第2項第3 款規定,其權利移存於被告李威陞、李威翰所分得之土地。 準此,訴外人陳璧純對被告李威陞、李威翰之抵押權,分割 後應轉載至被告李威陞、李威翰分割後所取得附圖所示編號 F部分土地上。另被告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於 系爭二筆土地之應有部分,前經訴外人李天會設定450萬元 之抵押權予訴外人陳科綸即陳紹倫,經本院向訴外人陳科綸 即陳紹倫告知訴訟,訴外人陳科綸即陳紹倫經合法通知未到 庭聲明參加訴訟,則依民事訴訟法第824條之1第2項第3款規 定,其權利移存於被告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分 割後所取得附圖所示編號C、D部分土地上。  ㈤又按,債務人就查封物所為移轉、設定負擔或其他有礙執行 效果之行為,依強制執行法第51條第2 項規定,僅對於債權 人不生效力而已,並非絕對無效;裁判分割,既係法院基於 公平原則,決定適當之方法分割共有物,自不發生有礙執行 效果之問題,債權人即不得對之主張不生效力;且債務人之 應有部分,經實施查封以後,因裁判分割,其權利即集中於 分割後之特定物,此為債務人原有權利在型態上之變更,當 為查封效力之所及(最高法院72年度台上字第2642號判決意 旨參照)。查被告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對系爭 二筆土地之應有部分已被訴外人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假扣押查封,揆諸前開說明,其假扣押查封之效力,自應集 中至被告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分割後所取得之 土地,併此敘明。   ㈥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定請求分割系爭二筆 土地,為有理由,爰審酌系爭土地之使用現況、兩造分割之 意願等一切情狀,認應以附圖所示之分割方法分割,爰判決 如主文所示。 四、末按分割共有物事件本質上並無訟爭性,兩造本可互換地位 ,由任一共有人起訴請求分割,均無不可,且兩造均因本件 裁判分割均蒙其利,由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 故本院認於裁判分割共有物訴訟,於法院准予分割,原告之 訴為有理由時,仍應由兩造分別依附表所示訴訟費用負擔之 比例分擔訴訟費用較符合公平原則。查本件訴訟費用為14,9 25元(含裁判費9,360 元、地政測量及規費5,270元、訴訟 文書影印費100元、戶政機關規費195元,詳如附表二),均 由原告支出,本院既認原告請求裁判分割為有理由,自應由 兩造按原應有部分比例分擔(各共有人應分擔之訴訟費用額 詳如附表一),附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冷明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書記官 梁靖瑜 附表一:各共有人應負擔訴訟費用比例及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 編號   共有人姓名 訴訟費用負擔之比例 應負擔訴訟費用額 1 陳孝注、李秉翔、李苗鈴、李豐家 1614分之287    (連帶負擔) 2,654元 (連帶負擔) 2 劉威雄 1076分之249 3,454元 3 李威陞 1614分之145 1,341元 4 李威翰 1614分之145 1,341元 5 林俊德 1076分之249 3,454元 6 李青峰 4842分之290  894元 7 李青容    4842分之580  1,787元 附表二:本件訴訟費用 編號 項  目 金  額 1 第一審裁判費 9,360元 2 測量及地政規費 5,270元 3 訴訟文書之影印費 100元 4 戶政規費 195元 合計 14,925元

2024-11-12

ULDV-113-訴-535-20241112-1

消債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07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劉豐陞 代 理 人 康志遠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劉豐陞自中華民國一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下午四 時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現積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 金額約新臺幣(下同)3,735,113元,聲請人前於民國97年5 月間向當時最大債權銀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臺灣中小企銀)聲請前置協商,約定自97年8月10日起 ,以每個月為1期,共分72期,每月清償7,000元,聲請人繳 納5期後,因債務過多,無法清償,因而毀諾。聲請人客觀 上就已屆清償期之債務有不能清償或不能清償之虞,為此, 請求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者,於 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 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 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 項、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揆諸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 ,乃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得分別情形利用更生 或清算程序清理債務,藉以妥適調整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 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權人之公平受償,並謀 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從而健全社會經濟發展(消 債條例第1條參照)。準此,債務人若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 不能清償之虞,且客觀上並無濫用更生或清算程序之情事, 自應使其藉由消債條例所定程序以清理債務。債務人於消債 條例前置協商或調解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際財產及收支 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究不能成立協 商或調解,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自宜依上開消債條例 第3條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綜衡債務人全 部財產及收支狀況,審酌債務人陳報各項花費是否確屬生活 必要支出,並評估債務人是否確有難以負擔債務之清償情事 ;如曾有協商或調解方案,該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 基本需求等情。次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 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復為消債條例第45條第 1項所明定。又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 事務官行更生或清算程序,消債條例第16條第1項亦定有明 文。 三、次按,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 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消債 條例施行前,債務人依金融主管機關協調成立之中華民國銀 行公會會員,辦理消費金融案件無擔保債務協商機制與金融 機構成立之協商,準用上開規定,消債條例第151條第7項、 第9項亦定有明文。又所謂「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係指金 融機構所定之協商條件過苛,致債務人於清償協商金額後, 即無法維持其基本生活,或債務人於履行協商條件期間,因 非自願性失業、工作能力減損、減薪等事由致收入減少,或 因扶養人數增加、債務人或其家人傷病等事由致支出增加等 情事。至所謂「履行有困難」即應以債務人之收入,扣除自 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仍不足以清 償協商條件所定之數額,即足當之。故協商時所成立之條件 依債務人之收入已發生履行顯有重大困難,即屬不可歸責於 己之事由(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7年度法律座談會民事 類提案第44號研討結果參照),且該情形須於法院就更生或 清算之聲請為裁判時存在,不以協商成立後始發生者為限, 以貫徹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司法院民事廳消費者債務清理 條例法律問題研審小組98年第1期民事業務研究會第22號意 見參照)。 四、又按,消債條例所稱消費者,係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 從事平均每月營業額20萬元以下之小規模營業之自然人;債 務人為公司或其他營利法人之負責人,無論是否受有薪資, 均視為自己從事營業活動,其營業額依該公司或其他營利法 人之營業額定之,消債條例第2條第1項、第2項及消債條例 施行細則第3條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陳報其5年內未 從事營業活動,自111年6月至113年5月止擔任自營貨車司機 ,每月收入21,500元,112年間在○○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薪資11,725元,目前擔任自營貨車司機,每月收入21,500 元等語,並提出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 報告、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 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等為證 ,堪認聲請人屬消債條例第2條所規定之消費者,而為消債 條例所適用之對象。 五、聲請人前於97年間依消債條例第151條規定,與當時最大債 權金融機構臺灣中小企銀協商成立,約定自97年8月10日起 ,以每個月為1期,共分72期,每月清償7,000元,聲請人   繳納5期後,因債務過多,無法清償,因而於98年2月毀諾等   情,業據聲請人陳明在卷,並有臺灣中小企銀提出之民事陳 報狀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65頁)。聲請人與臺灣中小企 銀協商成立後,因販賣衣服生意變差,及借票予岳父,岳父 未清償票據債務,以致債務增加,無力負擔協商之清償款項 ,因而於98年2月間毀諾等情,業經聲請人陳明在卷,並有 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在卷可佐。是本件聲請人聲請更生 可否准許,除須符合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之 要件外,尚須審究聲請人現況是否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 清償之虞之情事而定。 六、經查:  ㈠聲請人積欠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債權人無擔保及無優先權 債務金額合計3,735,113元,聲請人前於97年間依消債條例 第151條規定,與當時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臺灣中小企銀達成 分期還款協議,自97年8月10日起,分72期,每月繳納7,000 元之清償方案,嗣聲請人於98年2月間毀諾。而聲請人於98 年間從事販售衣服工作,因生意變差及借票予岳父所衍生之 票據債務,致聲請人債務增加,以致無法支付協商時所約定 之每月還款金額7,000元,則聲請人其毀諾有不可歸責於己 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應堪認定,是聲請人雖曾與債權 金融機構協商成立,仍得聲請更生,聲請人於113年7月12日 具狀向本院聲請更生,本院應綜合聲請人之債務、收入、生 活必要支出及財產狀況等情,衡酌聲請人平均每月收入扣除 每月生活必要支出後之餘額是否難以負擔債務金額,綜合評 估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是否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 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聲請人陳報其聲請本件更生前2年收入,自111年6月至113年5 月止,薪資合計516,000元,112年間在○○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工作,薪資11,725元,目前擔任自營貨車司機,每月收入21 ,500元,除上開聲請人所陳報之收入外,本院查無聲請人有 其他固定收入,爰以聲請人平均每月收入21,500元作為認定 聲請人客觀清償能力之基準。再聲請人名下有一部西元2003 年出廠之自用小客車,有聲請人稅務電子閘門財產調件明細 表在卷可佐。另聲請人為其本人所投保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 限公司之解約金約為46,874元、85,755元,聲請人為其本人 所投保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約為42 ,014元,業據聲請人陳明在卷。  ㈢聲請人陳報其每月生活必要支出為17,076元等情,雖未提出 相關證明,然上開金額與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所定標準 相符,是聲請人陳報每月生活必要支出17,076元應予照列。  ㈣綜上,以聲請人現年49歲,每月收入21,500元,扣除聲請人 每月生活必要支出17,076元後,每月有4,424元可供清償債 務之用,惟縱加計聲請人所投保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之保險解約金46,874元、85,755元,及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 限公司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約為42,014元,然因聲請人積欠無 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金額達3,735,113元,縱不計息,以 其目前每月可負擔還款金額4,424元計,尚須70餘年始可清 償完畢,遑論聲請人現積欠之無擔保無優先權債務之利息、 違約金仍持續增加中,是聲請人之財產、所得顯然無法清償 聲請人其積欠債權人之債務,堪認聲請人客觀上對已屆清償 期之債務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有必要 利用更生程序,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應許聲 請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以重建其經濟生活。 七、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 情形,且本件並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 款所定法院得駁回或應駁回聲請人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 聲請人聲請更生,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第1 項所示。又本件聲請人業經裁定開始更生程序,爰並裁定命 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八、聲請人於更生程序開始後,應提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可決或 經法院認為已盡力清償之更生方案以供採擇。而司法事務官 於進行本件更生程序、協助聲請人提出更生方案時,亦應依 聲請人之收入變化、社會常情及現實環境衡量聲請人之清償 能力,並酌留其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進而協助聲請人擬定 允當之更生方案,始符消債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 目的,附此說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冷明珍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書 記 官 梁靖瑜

2024-11-11

ULDV-113-消債更-107-20241111-2

消債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2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許玳瑛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甲○○自中華民國一一三年十一月十一日下午四時 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對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等債權人負 無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金額合計新臺幣(下同)1,811,944 元,於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施行後,聲請 人前向住所地之法院聲請與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行消債條例前 置調解,嗣因調解不成立而終結。聲請人客觀上就已屆清償 期之債務有不能清償或不能清償之虞,復因聲請人未經法院 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許可和解或宣告破產,為此向本院聲請 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者,於 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 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 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 ,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揆諸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乃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 消費者,得分別情形利用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債務,藉以妥 適調整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 保障債權人之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機會 ,從而健全社會經濟發展(消債條例第1條參照)。準此, 債務人若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客觀上並無 濫用更生或清算程序之情事,自應使其藉由消債條例所定程 序以清理債務。債務人於消債條例前置協商或調解程序中, 自應本於個人實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 解決方案,如終究不能成立協商或調解,於聲請更生或清算 時,法院自宜依上開消債條例第3條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 能清償之虞」,綜衡債務人全部財產及收支狀況,審酌債務 人陳報各項花費是否確屬生活必要支出,並評估債務人是否 確有難以負擔債務之清償情事;如曾有協商或調解方案,該 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基本需求等情。次按,法院開 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 效力,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亦有明文規定。又法院裁定開 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行更生或清算程序, 消債條例第16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按消債條例所稱消費者,係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平 均每月營業額20萬元以下之小規模營業之自然人;債務人為 公司或其他營利法人之負責人,無論是否受有薪資,均視為 自己從事營業活動,其營業額依該公司或其他營利法人之營 業額定之,消債條例第2條第1項、第2項及消債條例施行細 則第3條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陳報其5年內未從事營 業活動,自民國110年間在○○生醫科技有限公司任職,110、 111年間在○○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職,113年1月起至同 年5月擔任美髮助理,每月薪資23,000元等語,並提出財團 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111、112年度 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 清單、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等為證,堪認聲請人屬消債 條例第2條所規定之消費者,而為消債條例所適用之對象。  ㈡聲請人因積欠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債權人無擔保及無優先 權債務金額合計1,811,944元,於消債條例施行後,聲請人 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調解,嗣因調解不成立而終結,有財團 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債務清理條例 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聲請狀、本 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05號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債權人財 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清冊等在卷可憑,堪信為真實 。而聲請人於113年8月28日調解不成立後,於113年9月6日 具狀向本院聲請更生,合於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所規定之 調解前置程序。是以,本院自應綜合聲請人之債務、收入、 生活必要支出及財產狀況等情,衡酌聲請人平均月收入扣除 每月生活必要支出後之餘額是否難以負擔債務金額,綜合評 估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是否有「不能清償債務或 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㈢聲請人目前擔任美髮助理,每月薪資23,000元,業據聲請人 陳明在卷,除聲請人所陳報之收入外,本院查無聲請人有其 他固定收入,爰以聲請人陳報其每月收入23,000元作為認定 聲請人客觀清償能力之基準。查聲請人名下並無任何財產, 有聲請人稅務電子閘門財產調件明細表在卷可佐。另聲請人 為其本人所投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終身壽險解 約金約為73,580元,有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文 投保證明1紙在卷可考。  ㈣聲請人陳報其每月生活必要支出為17,076元等情,雖未提出 相關證明,然上開金額與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所定標準 相符,是聲請人陳報每月生活必要支出17,076元應予照列。  ㈤聲請人主張其需與配偶共同扶養未成年之子女黃○承、黃○濬 ,每月需支出扶養費用4,000元等語。查聲請人之長子黃○承 現年15歲,此子黃○濬現年13歲,二人名下均無任何財產,1 11年度、112年度所得均為0元,此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 親等關連資料、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所得、財 產資料在卷可稽。聲請人之長子黃○承及次子黃○濬因尚在就 學階段,無獨立謀生能力及資產,確有受父母扶養之必要, 是聲請人主張每月支出2名子女之扶養費用4,000元,尚屬適 當,應予認列。  ㈥綜上,以聲請人每月收入23,000元扣除聲請人每月生活必要 支出17,076元及扶養費用4,000元後,尚有1,924元可供清償 債務之用,惟縱加計聲請人所投保三商美邦人壽保險股份有 限公司終身壽險之解約金約73,580元,然因聲請人積欠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金額達1,811,944元,以聲請人目前每 月可負擔還款金額1,924元計,縱不計息,亦尚須78年餘始 可清償完畢,遑論聲請人現積欠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之 利息、違約金仍持續增加中,是聲請人之財產、所得顯然無 法清償其積欠債權人之債務,準此,聲請人客觀上對已屆清 償期之債務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有必 要利用更生程序,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 建其經濟生活。 四、綜上,本件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且本件並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 定法院得駁回或應駁回聲請人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 人聲請更生,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第1項所 示。又本件聲請人業經裁定開始更生程序,爰並裁定命司法 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五、聲請人於更生程序開始後,應提出足以為債權人會議可決或 經法院認為已盡力清償之更生方案以供採擇。而司法事務官 於進行本件更生程序、協助聲請人提出更生方案時,亦應依 聲請人之收入變化、社會常情及現實環境衡量聲請人之清償 能力,並酌留其生活上應變所需費用,進而協助聲請人擬定 允當之更生方案,始符消債條例重建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 目的,附此說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冷明珍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書 記 官 梁靖瑜

2024-11-11

ULDV-113-消債更-129-20241111-2

消債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4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楊勝凱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十五日內,補提如附表所示之相關資料 證明到院。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聲請人具狀聲請更生,漏未提出如附表所示之相關資 料到院,爰定期命補正,如逾期未補正,則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冷明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6   日                書記官 梁靖瑜 附表: 補繳聲請更生程序之必要費用(如:郵務送達費)新臺幣(下 同)6,000元(程序終結如有餘額時退還)。 請提出聲請人所有車牌號碼:0000-00、BHT-7787車輛之車輛行 車執照影本,並說明上開車輛之現值為何? 依聲請人提出之債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上記載 ,聲請人擔任「米嚕商行」之合夥人,則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 生前1日回溯5年內是否從事營業活動?是否仍繼續經營中?請 聲請人據實說明,併應提出該商行於本件聲請更生前1日回溯5 年內之每月營業額資料。  說明聲請人「目前」是否有工作?任職工作之地點、公司名稱 、內容及薪資結構(含津貼、補助、加班費、年終獎金、三節 獎金、強制執行扣薪等),每月工作收入若干元?並提出現任 工作在職證明書,如為臨時工亦請提出上開資料、說明上揭事 項。 說明聲請人本人「目前」每月必要支出費用是否依113年臺灣省 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之1.2倍計算?如否,則請詳實說明目前 之必要支出情形,並應提出實際支出之相關單據以釋明支出情 形及必要性。 說明聲請人之父楊國良、母楊美花各有幾名法定扶養義務人, 並證明其有受聲請人扶養之必要,暨提出楊國良、楊美花之全 戶戶籍謄本手抄簿及最新之戶籍謄本(記事欄均勿省略)、11 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及全國財產稅總歸戶 財產查詢清單。 提出聲請人、受扶養人即其父楊國良、母楊美花使用之各金融 機構(含銀行、郵局、農漁會、合作社)之全部存摺完整影本 (需附含自民國111年9月30日起迄今完整之存摺封面及內頁資 料,並補登存摺至本裁定送達日之後)。 提出聲請人、受扶養人即其父楊國良、母楊美花於臺灣集中保 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保管劃撥帳戶往來證券商、股票餘額、 異動表等相關資料(請逕向集保公司申請),投資交易明細及 投資證明文件,陳報所投資之基金淨額,及自111年9月30日起 迄今所有證券戶存摺、證券交割款匯入匯出之帳戶存摺封面及 內頁完整影本(應補登至本裁定送達日之後)、上開證券戶所 屬公司出具之客戶庫存餘額表影本。 陳報聲請人是否有以要保人身分為自己或他人投保之保險?若 有,其名稱、種類為何?現每月共繳納之保險費金額為何?又 該現存保險單是否辦理保單質借?現存之保單價值準備金及解 約金為何?並提出相關資料。 請說明聲請人、受扶養人即其父楊國良、母楊美花是否有投資 基金、期貨、ETF、外幣等各項金融商品?如有,請提出該商 品現在價值之資料。 說明聲請人、受扶養人即其父楊國良、母楊美花是否有領取保 險金或社會補助金(如身障補助、低收入戶補助、房租補助、 兒少補助等)、年金等其他政府補助或其他社會福利機構之補 助?若有,其期間及金額為何?請檢附相關證明文件,例如受 補助存摺影本(請註記款項名稱,並為清楚之標記)、補助款 申請書函等;如未領取補助款亦請分別註明之。 依聲請人陳報之每月收入尚不足支應自身之每月必要生活費用 及扶養費用,聲請人怎有餘裕可供清償債務?請聲請人提出將 來之更生方案(請載明還款條件,如期數、利率、每月應繳金 額等)?上開款項聲請人如何籌措支付? 陳報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生前二年財產變動狀況(含有償、無 償行為所生之變動;處分不動產、黃金、珠寶、償還債務、變 更保險要保人、解約保單等,如所變動者係不動產所有權,並 應詳為表明不動產之地號、建號),如係因償債而變動者,並 提出負債證明文件。 以上應說明事項請以條列方式分項記載,證物則依序標示編號 提出。

2024-11-06

ULDV-113-消債更-145-202411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