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未成年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司家親聲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選任未成年子女特別代理人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家親聲字第59號 聲 請 人 乙○○ 未 成年 人 丁○○ 關 係 人 甲○○ 上列當事人聲請選任特別代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甲○○(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 0000號)為未成年人丁○○(女,民國0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 一編號:Z000000000號)辦理被繼承人劉○○遺產繼承及分割事宜 之特別代理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係未成年人丁○○之母,未成年人之父 親劉○○於民國113月11月30日死亡,因聲請人與未成年人同 為被繼承人劉○○之繼承人,聲請人復為未成年人之法定代理 人,於辦理被繼承人劉○○遺產繼承與分割事宜時涉及自己代 理與利益衝突,而無法擔任未成年人之法定代理人,爰依民 法第1086條第2 項之規定,聲請選任關係人即未成年人之舅 舅甲○○為未成年人於辦理其父劉○○遺產繼承及分割事宜之特 別代理人。 二、按父母之行為與未成年子女之利益相反,依法不得代理時, 法院得依父母、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 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為子女選任特別代理人,民 法第1086條第2 項定有明文。該條所定「依法不得代理」係 採廣義解釋,包括民法第106 條禁止自己代理或雙方代理之 情形,以及其他一切因利益衝突,法律上禁止代理之情形而 言。又法院為未成年子女選任特別代理人時,應斟酌得即時 調查之一切證據;法院為前項選任之裁定前,應徵詢被選任 人之意見;前項選任之裁定,得記載特別代理人處理事項之 種類及權限範圍,亦為家事事件法第111 條第1 項至第3 項 所明定。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特別代理人同意書、繼 承系統表、戶籍謄本、印鑑證明、財政部高雄國稅局遺產稅 免稅證明書影本、遺產及負債清冊、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 遺產稅金融遺產參考清單、不動產買賣契約書影本、財團法 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影本、遺產分割協 議書等件為證,堪信為真實。又據繼承人間於114年2月17日 簽署之遺產分割協議書所載,未成年人分得之遺產價值為新 臺幣4,932,307元,該分割方案無不利未成年人之情事。另 考量關係人甲○○為未成年人之舅舅,具有一定之親誼關係, 應能照顧未成年人之利益,且其非被繼承人之繼承人,於上 開辦理遺產繼承與分割相關事宜,尚無利害衝突之虞,其亦 有意願擔任特別代理人,此有同意書、印鑑證明在卷可憑, 復查無其他不適任事由,是由關係人甲○○擔任未成年人丁○○ 於辦理其父親即被繼承人劉○○之遺產繼承與分割事宜之特別 代理人尚屬合適。又本件特別代理人就任後,應以善良管理 人之注意執行其職務,俾維護未成年人之最佳利益,附此敘 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   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鍾仕傑

2025-03-19

KSYV-113-司家親聲-59-20250319-1

司家補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選任未成年子女特別代理人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家補字第27號 聲 請 人 甲○○ 一、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未成年子女特別代理人事件,聲請人之 聲請未據繳納程序費用。查本件係因非財產權關係而為聲請 之家事非訟事件,應徵收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 元。茲依家 事事件法第97條準用非訟事件法第26條第1 項之規定,限聲 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 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 聲請,特此裁定。 二、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詹詠媛

2025-03-19

KSYV-114-司家補-27-20250319-1

家親聲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17號 聲 請 人 甲○○ 相 對 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改定未成年人監護人事件,抗告人對於本院於 民國114年2月14日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17號民事裁定提起抗告, 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抗告費用新臺幣1,500元。   理 由 一、按對於非訟事件之裁定提起抗告者,徵收費用新臺幣(下同 )1,500元;再抗告者亦同5,非訟事件法第17條、臺灣高等 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 第5條定有明文。次按第13條、第14條、第15條及第17條規 定之費用,關係人未預納者,法院應限期命其預納,逾期仍 不預納者,應駁回其聲請或抗告,非訟事件法第26條第1項 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規定,於家事非 訟事件準用之。 二、經查:抗告人對於本院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17號請求改定未 成年人監護人事件所為裁定提出抗告,依前開規定,應徵裁 判費1,500元。爰定相當期間命抗告人補繳抗告費用1,500元 ,逾期未補繳即駁回抗告。 三、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李佳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林傳哲

2025-03-19

TYDV-113-家親聲-117-20250319-2

台簡抗
最高法院

請求酌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台簡抗字第40號 再 抗告 人 A01(0000 000 000) 代 理 人 李晏榕律師 林亭妤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A02間請求酌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 行使或負擔等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6日臺灣新北地方 法院裁定(111年度家親聲抗字第38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應由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更為裁定。 理 由 一、本件香港高等法院前依兩造同意之內容,於民國109年2月17 日頒令(下稱系爭命令),准相對人於同年月21日將兩造未 成年非婚生子女甲○○(000年出生)永久帶離香港司法管轄 區,返回臺灣,並授予兩造對甲○○之親權,由相對人負擔主 要照顧之責,及再抗告人在甲○○返回臺灣前、後,分別有依 系爭命令所列兩造共同提出聲請之D點、K點有關規定探視小 孩之權利。再抗告人已於110年4月27日認領甲○○,在臺辦竣 由兩造共同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戶籍登記,嗣以 相對人於106年2月16日擅自攜甲○○返臺,復於110年4月25日 稱將於同年5月14日入境英國,然拒絕就新冠疫情、就學、 探視等事項進行溝通等為由,聲請准在甲○○居住英國及其他 國家時與其會面交往。相對人則以兩造分居臺、港二地,共 同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有困難等為由,反聲請改定 甲○○之權利義務行使或負擔,由其單獨任之。臺灣新北地方 法院以110年度家親聲字第583、584號裁定駁回再抗告人聲 請,並將對甲○○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改由相對人單獨任 之,另改定再抗告人與甲○○會面交往之方式及期間。再抗告 人對之不服,提起抗告,並追加聲請改定甲○○之權利義務由 兩造共同行使負擔,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與相對人同 住,除就甲○○之外科手術、出國、遷居或移民至臺灣以外地 區或國家,海外留學、更改姓名之事項應由兩造共同決定外 ,其餘事項均由相對人單獨決定,甲○○於118年7月31日前之 住居所設於臺灣,及甲○○居住在臺灣時,再抗告人得依原法 院卷第493至497頁附表二與甲○○會面交往。原法院以:甲○○ 自出生即由相對人扶養照顧,相對人因支應母子生活開銷困 難,於106年2月16日自香港移居臺灣,得父母資助,扶養照 顧甲○○迄今。兩造分居臺、港二地,再抗告人前曾無故取消 探視甲○○達52次,致嗣後之會面交往情形不理想,難以全然 歸責相對人。相對人在新冠疫情期間盡力配合再抗告人與甲 ○○會面交往,無妨礙情事。兩造就甲○○前往英國就學,長期 未能達成共識,雙方對立、衝突,共同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 權利義務對甲○○不利。相對人為甲○○之主要照顧者,有單獨 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意願,其經濟狀況、照顧計 畫、親職能力及情感依附方面,均無明顯不適任之情形。又 依甲○○到庭之陳述,可知其十分依賴相對人及相對人之父母 ,故對甲○○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改由相對人單獨任之, 並依第一審裁定附表改定再抗告人與甲○○之會面交往方式及 期間,較符合甲○○之最佳利益,因而維持第一審所為裁定, 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及追加聲請。 二、按法院就酌定、改定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 負擔事件為裁定前,應依子女之年齡及識別能力等身心狀況 ,於法庭內、外,以適當方式,曉諭裁判結果之影響,使其 有表達意願或陳述意見之機會;必要時,得請兒童及少年心 理或其他專業人士協助,此觀家事事件法第108條第1項、家 事事件審理細則第107條第2項規定即明。又兒童權利公約( 下稱公約)第3條第1項規定,所有關係兒童之事務,無論是 由公私社會福利機構、法院、行政機關或立法機關作為,均 應以兒童最佳利益為優先考量。是父母就未成年子女權利義 務之行使或負擔有意見不一致之情形時,法院即應審酌一切 情狀,以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為最優先考量。其次,於判斷 是否符合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之衡量基準,應從該子女之利 益角度觀察,依公約第12條第1項規定,締約國應確保有形 成其自己意見能力之兒童有權就影響其本身之所有事物自由 表示其意見,其所表示之意見應依其年齡及成熟度予以權衡 。公約第12號一般性意見第2點亦指出,所有兒童表達意見 並得到認真對待的權利是公約的基本價值觀之一。憲法法庭 111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理由則指明,基於我國憲法保障未成 年子女之人格權與人性尊嚴,法院於處理有關未成年子女之 事件,應基於該未成年子女之主體性,尊重該未成年子女之 意願,使其於相關程序陳述意見,並據為審酌判斷該未成年 子女最佳利益之極重要因素,僅簡單聽取兒童意見尚非足夠 ,於兒童有能力形成自己之意見時,必須認真考慮其意見, 並說明對其意見是如何考慮,以免聽取兒童意見流於形式。 又就有關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事件,未成年子 女雖非當事人,法院為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於必要時, 亦得依父母、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 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為未成年子女選任程序監理人, 家事事件法第109條定有明文,查其立法理由,旨在免除未 成年子女對於父母之忠誠困擾,確保子女最佳利益之詮釋能 融入子女觀點,妥善安排子女之照護及探視等事項,避免不 當干擾,倘當事人聲請為未成年子女選任程序監理人,法院 自應斟酌其必要性,倘未依聲請選任,並應於裁判中敘明其 理由。本件原法院於113年12月16日裁定時,甲○○已滿8歲, 甲○○於112年7月12日曾到庭表示:伊未曾去過英國,想要去 英國念書,要跟外公、外婆一起,如果他們不能去,伊就不 去,在臺灣念書也可以,相對人週末會帶伊去上課、看電影 等語(見原法院卷第427至428頁),似見其非無表達意願或 陳述意見之能力,然原法院僅簡單聽取甲○○前揭陳述,未以 適當方式,對其曉諭裁判結果之影響,以確保其最佳利益, 復未斟酌再抗告人聲請為甲○○選任程序監理人之必要性,及 說明未選任之理由,即逕為改定甲○○權利義務行使負擔及再 抗告人與甲○○會面交往方式之裁定,自有違上開規定及憲法 法庭判決意旨。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 非無理由。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 訟事件法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77條第 1項、第47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魏 大 喨 法官 李 瑜 娟 法官 林 玉 珮 法官 胡 宏 文 法官 周 群 翔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謝 榕 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2025-03-19

TPSV-114-台簡抗-40-20250319-1

司養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322號 聲 請 人 即 收養人 丙○○ 乙○○ 聲 請 人 即被收養人 戊○○ 法定代理人 丁○○ 甲○○ 前列聲請人 共同代理人 鄧為元律師 蔡孟容律師 黃榆婷律師 上列當事人,聲請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丙○○、乙○○於民國113年11月18日收養戊○○為養子。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收養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院聲請認可。收養有無效、得 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法院應不予認可。夫妻 收養子女時,應共同為之。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單 獨收養:(一)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子女。(二)夫妻之 一方不能為意思表示或生死不明已逾三年;子女被收養時, 應得其父母之同意,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父母之一方或雙方對子女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有其他 顯然不利子女之情事而拒絕同意。(二)父母之一方或雙方 事實上不能為意思表示。前項同意應作成書面並經公證。但 已向法院聲請收養認可者,得以言詞向法院表示並記明筆錄 代之;被收養者未滿七歲時,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並代受 意思表示。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被收養時,應得其法定代 理人之同意。被收養者之父母已依前二項規定以法定代理人 之身分代為並代受意思表示或為同意時,得免依前條規定為 同意;法院為未成年人被收養之認可時,應依養子女最佳利 益為之;收養自法院認可裁定確定時,溯及於收養契約成立 時發生效力。但第三人已取得之權利,不受影響。民法第10 79條、第1074條、第1076條之1第1、2項、第1076條之2、第 1079條之1及第1079條之3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收養人丙○○(男、民國00年0 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乙○○(女、 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願 收養聲請人乙○○之胞妹甲○○之未成年子女戊○○(男、000年0 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養子,雙方 於113年11月18日訂立書面收養契約,並經被收養人之生父 丁○○、生母甲○○以法定代理人之身分代為、代受意思表示, 為此聲請本院准予認可等語,並提出收養契約、戶籍謄本、 健康檢查表、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在職證明書、警察刑事紀 錄證明等件為證。 三、查本件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已有收養之合意,並得被收養 人法定代理人即生父、被收養人生母同意本件收養等情,此 經收養人、被收養人及被收養人生父丁○○、生母甲○○到庭陳 述綦詳,此有本院114年1月15日非訟訊問筆錄在卷為證。又 本院函囑財團法人忠義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訪視之結果略以 :收養父母於民國105年結婚並同住生活至今,雖婚後未育 有子女,然彼此相互扶持,家庭關係平衡穩定,而對於被收 養人加入充滿喜悅,並於被收養人出生後扶養照顧被收養人 至今,而被收養人受照顧狀況良好,且收養父母所提之親職 教育理念及計畫未有不妥之處,其人格特質、經濟狀況、身 心健康狀況及支持資源穩定,並可依被收養人身心發展連結 資源,評估合適成為收養父母;經由訪視觀察,被收養人受 妥適照顧,且與收養父母及同住家人相處互動親密自然,具 有親子情感連結及依附關係;被收養人出生後,實際承擔被 收養人扶養教養之責皆為收養父母,且被收養人受照顧狀況 良好,評估本案以被收養人穩定家庭生活及受照顧、身心靈 發展健全等作為考量,並藉由收養認可使被收養人身分認定 及權利義務轉移,實屬被收養人最佳利益,有該基金會出具 之收養事件訪視調查報告在卷可憑。 四、本院審酌訪視報告之內容,為使被收養人在家庭架構完整之 環境中成長,現階段應有成立收養之必要。而收養人已實際 參與被收養人生活,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具有親子依附關係 ,照顧情形佳。另審酌收出養雙方之意願及收養動機,為使 收養人受相關權利義務關係明確規範,並為維持與穩定被收 養人所習慣之現有生活環境,自有使被收養人在主觀上、客 觀上及法律上之親職者趨於一致之必要,從而,本件收養應 符合未成年人之最佳利益考量,且無民法第1079條第2項收 養有無效、得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致法院應不予 認可之情形,是以聲請人聲請認可,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爰裁定如主文。 五、末法院認可或駁回兒童及少年收養之聲請時,應以書面通知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 為必要之訪視或其他處置,並作成紀錄,兒童及少年福利與 權益保障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認可收養已經准許 ,然依前揭規定,主管機關仍應為必要之訪視,請主管機關 依訪視報告之建議持續追蹤,並提供所需協助,附此敘明。 六、如不服本裁定,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李依玲

2025-03-19

PCDV-113-司養聲-322-20250319-1

家親聲抗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給付未成年人扶養費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25號 抗 告 人 甲○○ 代 理 人 游婷妮律師 相 對 人 乙○○ 代 理 人 吳宜臻律師 陳若軍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未成年人扶養費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 國112年2月24日本院111年度家親聲字第165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相對人於原審之聲請意旨略以:兩造原為夫妻,育有未成年 子女林克壕(男,民國000年0月00日生)、林禹希(女,00 0年0月0日生;下分稱子女甲、乙,合稱2名子女),嗣兩造 各自提起離婚、酌定2名子女親權人等訴訟,且就離婚、2名 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及負擔均酌定由兩造共同任之,並由相 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等部分達成和解,相對人請求給付未成 年子女扶養費部分,則由本院續行審理。兩造離婚後,相對 人與2名子女自112年4月起遷出新竹縣竹北市勝利七街房地 (下稱原住處),並在附近租屋,租金每月新臺幣(下同) 24,000元,相對人於111年9月間轉為在新竹工作後,目前月 薪為58,000元,考量兩造經濟能力、收入比例與財產狀況, 以及相對人擔任2名子女主要照顧者需付出較多心力,應由 抗告人分擔2名子女百分之70之扶養費,以行政院主計總處 公布109年度新竹縣、市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各為26,661元 、26,455元,佐以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年攀升,參以2名子女 目前每人每月就讀私立幼兒園教育支出高達2萬元、醫療費 用每人每月約4,200元,隨年齡增長尚有其他補習費用需計 入,認2名子女每月所需扶養費應各以37,000元為適當,則 抗告人每月應負擔2名子女百分之70之扶養費即各25,900元 。並聲明:抗告人應自112年4月1日起至2名子女分別成年之 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相對人關於2名子女之扶養費各 25,900元,如遲誤一期履行,其後之6期視為亦已到期。 二、原審參酌全卷事證後,認2名子女將與相對人同住新竹縣, 依行政院主計處發布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所載,新竹縣110年 度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為27,344元、該年度新竹縣平均每戶 家庭所得收入為168萬9,337元,以兩造自陳之月收入58,000 元、89,000元為基準,計算兩造之平均年收入為176萬4,000 元[計算式:(58,000+89,000)x12=1,764,000],約為新竹縣 平均每戶年所得收入之1.04倍(計算式:1,764,000÷1,689, 337=1.04,小數點第二位以下四捨五入),亦即兩造可提供 予2名子女之每月消費水準,大約為110年度新竹縣平均每人 月消費支出27,344元之1.04倍,即約28,438元(計算式:27 ,344x1.04=28,438,元以下四捨五入)。再審酌兩造之年收 入比例,且相對人擔任2名子女之主要照顧者,所付出之勞 力亦得評價為扶養之一部分,認由抗告人負擔2名未成年子 女扶養費每月各19,000元,應屬適當,爰裁定抗告人應自11 2年4月1日起,至2名子女分別成年之前一日止,按月於每月 5日前給付關於2名子女之扶養費各19,000元,並由相對人代 收管理使用。如有一期逾期不履行者,其後之6期(含遲誤 當期)視為亦已到期。 三、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在原審表示願意負擔每名子女每月扶 養費13,500元,若2名子女有額外的學業上支出也願意負擔 等語,熟料相對人未如其所言照顧2名子女,在擔任2名子女 主要照顧者後,威脅要將2名子女轉到偏遠學校,要求抗告 人負擔大部分接送2名子女之工作。又相對人於罹患新冠肺 炎時獨自返回台中娘家,不願回新竹照顧2名子女,且時常 將2名子女獨留給抗告人照顧。又因2名子女希望由抗告人照 顧,故時常撥打電話要求抗告人接回同住,是相對人雖名為 主要照顧者,竟未妥善照顧2名子女,未替2名子女更換破鞋 ,也拒絕支付2名子女之費用,乃係由抗告人為子女買鞋、 繳納子女甲的學費、安親班費用,2名子女健保費及商業保 險費等費用,因此抗告人照顧2名子女的時間與金錢均已超 過百分之50;此外,依照報稅資料,相對人之薪資所得高於 抗告人,名下有上千萬存款,相對人之經濟能力顯高於抗告 人,故原審裁定抗告人應給付2名子女之扶養費過高,2名子 女之扶養費應由兩造平均負擔,並由抗告人給付每名子女扶 養費13,500元較為妥適。再者,因抗告人目前實際照顧2名 子女之時間過半,每月為2名子女支付之費用亦已逾13,500 元,則相對人應不得再向抗告人請求2名子女之扶養費用等 語。並聲明:原裁定廢棄,相對人於原審之聲請駁回。 四、相對人則以:相對人擔任2名子女之主要照顧者後,在未攜2 名子女搬離原住處前希望抗告人能依過往方式照顧2名子女 ,降低2名子女因兩造離婚而產生生活變動的衝擊,然抗告 人未思協助及此,卻執雙方已簽訂系爭和解書為由,聲稱相 對人係2名子女之主要照顧者,全然拒絕協力照顧、接送2名 子女,亦表明無需給付2名子女之費用,相對人始認知抗告 人因為未擔任主要照顧者,故而不再投入對2名子女的照顧 與陪伴。又兩造分居後,抗告人與2名子女會面交往後多次 未如期送回2名子女,或未約定時間即突然送回2名子女,再 向2名子女告知係相對人不下樓接你們等語,導致2名子女誤 會相對人,或要求2名子女打電話告知不要返回相對人家, 藉以主張其照顧2名子女之時間多於相對人,相對人為避免2 名子女屢屢需在兩造間做選擇,雖抗告人時以各種理由藉故 不依約送回2名子女時,亦只能勉強接受,並一再重申抗告 人應遵守已約定之會面交往時間,另在2名子女臨時不返家 而無法準備隔天上學物品時,相對人亦盡可能預先準備並送 達學校,以免影響2名子女學習。再者,抗告人自原審裁定 後並未依約給付2名子女扶養費用,均係由相對人獨自負擔2 名子女全部費用,至抗告人自行繳納子女甲安親班及寒假營 隊費用,暨2名子女失能險、健保費等,惟此均係抗告人自 己之決定與規劃,並未與相對人事先協議,自無從以其擅自 決定繳納前開費用認無須再給付2名子女之扶養費用。況以2 名子女每人每月之一切生活、教育等費用合計均超過4萬元 以上,抗告人於原審亦自承竹北的消費水準較諸新竹縣其他 地方為高,以每名未成年子女每月4萬元來計算,應屬合理 ,故要求相對人應給付2萬元等語,則原審裁定抗告人每月 應給付每名未成年子女19,000元,尚不及抗告人所認每名未 成年子女每月必須之扶養費之半數,足認原審裁定之數額並 無不合理之處。此外,相對人擔任2名子女之主要照顧者後 均善盡職責,否認抗告人所為相對人為不適任之主要照顧者 之不實指控等語為辯,並聲明:駁回抗告。 五、經查: (一)按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民法 第1084條第2項定有明文。所謂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包 括扶養在內,自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行使或負擔保護及教養之 權利義務本質而言,此之扶養義務屬生活保持義務,無須斟 酌扶養義務者之扶養能力,身為扶養義務之父母雖無餘力, 亦應犧牲自己原有生活程度而扶養子女。又父母對於未成年 子女之扶養義務,不因結婚經撤銷或離婚而受影響,民法第 1116條之2亦有明文。至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者之 需要,與負扶養義務者之經濟能力及身分定之;負扶養義務 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 ,為民法第1119條、第1115條第3項所明定。 (二)經查,兩造原為夫妻關係,育有2名子女,嗣兩造各自提起 離婚、酌定2名子女親權人等訴訟後,於111年12月22日在本 院就離婚、2名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及負擔均酌定由兩造共 同任之,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相對人至遲應於112年3 月30日前自原住處遷出,抗告人得依約定之方式及時間與2 名子女會面交往等成立和解一情,有相對人所提本院110年 度婚字第168號、111年度婚字第104號、110年度家親聲字第 262號、111年度家親聲字第165號、110年度家訴字第21號、 111年度家訴字第2號、111年度家訴字第12號和解筆錄(下 稱系爭和解筆錄)附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108至112頁), 且經本院依職權調取前開卷證資料閱明屬實,並為兩造所不 爭執,自堪信實在。揆諸上揭說明,2名子女自112年4月起 隨同相對人自原住處遷出,未同住之抗告人應自112年4月1 日起按月給付2名子女扶養費用,堪以認定。 (三)抗告人主張原審未審酌相對人之資力較優,且抗告人實際上 照顧2名子女所花費之時間與費用均逾百分之50,故原審裁 定抗告人應給付2名子女之扶養費過高,2名子女之扶養費應 由兩造平均負擔,即抗告人每月應給付每名子女之扶養費為 13,500元較為妥適。又因抗告人目前實際支出之2名子女安 親、才藝及健保等費用已逾13,500元,自無庸再給付2名子 女扶養費用等語,惟此已為相對人所否認,並以前揭情詞置 辯,經查: 1、抗告人主張其自113年3月起改至其他公司任職,目前每月薪 資實領65,000元,並無額外獎金,其資力與原審審理時不同 等語。惟按當事人之扶養能力,其金額應就扶養義務人之身 體健康狀態、教育程度、專門技能、社會經驗等方面酌定之 ,亦即應以其能力在通常情形下可能取得之收入為標準,而 不能以一時一地之工作收入為準。查抗告人為67年次,國立 大學研究所畢業,正值壯年,並未陳報其有何減損工作能力 之情事,堪認其因更換工作導致薪資異動僅是暫時現象,又 原審以每月89,000元作為抗告人薪資之計算基準,與抗告人 自稱現在每月薪資65,000元相較,雖略有差異,然抗告人之 經濟能力除薪資外,尚應考量其財產狀況。而查,抗告人於 110年度所得為1,553,510元、財產價值為3,840,670元,相 對人同年度所得為1,658,565元、財產價值為28,870元;抗 告人於111年度所得為1,807,822元,財產價值為4,071,370 元,相對人同年度所得為1,138,981元,財產價值為28,870 元;抗告人於112年度所得為1,686,648元,財產價值為4,61 6,432元,相對人同年度所得為528,902元,財產價值為48,1 80元,有兩造之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稅務T- 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等件在卷可考(見本院卷一第60 至70頁、卷二第39至56頁),顯見抗告人自111年以後之所 得收入均高於相對人,甚112年之所得收入為相對人3倍之多 ,再依兩造於本院所陳,抗告人113年間每月薪資約65,000 元,相對人113年間每月薪資約3至5萬元之情,益證抗告人 之所得收入仍高於相對人所得收入;至抗告人固主張相對人 有上千萬存款等語,然查,相對人於112年度有利息所得共1 30,324元,顯見相對人確實累積有相當數額之存款,惟兩造 名下之財產除投資外,僅抗告人名下有不動產,市值為1,33 6餘萬元,此有相對人提出之鑑價報告附卷可考(見本院卷 一第270頁),是兩相比較下,兩造之資力尚屬相當,並無 抗告人主張相對人資力較豐情事。此外,抗告人就相對人資 力確較抗告人為豐一情,並未能另舉他證以佐其說,則其此 部分主張,尚難憑採。 2、抗告人又主張原審裁定抗告人每月應給付每名子女扶養費19, 000元過高,應以每名子女扶養費13,500元較為妥適等語。 惟查,抗告人於原審即兩造離婚、酌定2名子女親權人等事 件審理中於111年3月31日提出家事準備㈠狀,並於書狀中明 確表明未來2名子女會繼續居住在新竹縣竹北市,因竹北的 消費水準較諸新竹縣其他地方為高,以每名子女每月40,000 元計算扶養費,應屬合理等語,此觀抗告人所提家事準備㈠ 狀第4頁自明(見本院卷一第174頁)。經原審審酌兩造前開 之年收入狀況,佐以新竹縣平均每戶家庭所得收入及平均每 人月消費支出等比例核算,再以相對人擔任2名子女之主要 照顧者,所付出之勞力亦得評價為扶養之一部分,兼衡受扶 養權利者即2名子女之需要,與負扶養義務即抗告人與相對 人各自之經濟能力與身分等各項情狀,認由抗告人負擔2名 子女扶養費每月各19,000元,尚未逾抗告人於原審所主張兩 造每月應平均負擔每名子女20,000元扶養費之數額,自屬公 平、合理且適當,是抗告人此部分主張,委非足採。 3、抗告人再主張自112年4月1日起,其照顧2名子女所費之時間 及金錢與相對人相當,故相對人應不得再向抗告人請求2名 子女之扶養費等語。惟查,兩造於原審離婚、酌定2名子女 親權人等事件和解時,已明確約定抗告人與2名子女會面交 往之時間及方式,此觀系爭和解筆錄和解成立內容第三項自 明(見本院卷一第109至110頁),然抗告人自陳自112年4月 1日相對人攜2名子女搬出原住處後,未於當週週日晚上8時 前將2名子女送回相對人住所,乃係一直照顧到次週週三早 上直接送2名子女去學校,暑假也幾乎是照顧一半的時間等 語(見本院卷一第80頁、第187至188頁),惟此則據相對人 明確表示抗告人並未與其達成變更2名子女會面交往時間及 方式之協議,其並未同意抗告人前開所為與2名子女會面交 往時間及方式之變更等語(見本院卷一第80頁)。經查,兩 造於前案既已就抗告人與2名子女會面交往之時間與方式達 成和解,雙方即應尊重系爭和解筆錄之效力,除兩造另依系 爭和解筆錄第三項第㈤點所約定經雙方同意後,始得以調整 變更抗告人與2名子女會面交往之時間與方式外,否則抗告 人即應依系爭和解筆錄所約定之會面交往方案履行,自不得 擅自違反系爭和解筆錄之約定,未依會面交往之時間及方式 送回2名子女,造成其實際上照顧2名子女之時間與相對人相 當,再據以主張無需給付2名子女扶養費,是抗告人此部分 主張,洵非足採。此外,抗告人並未能提出任何證據方法證 明相對人同意抗告人另為2名子女所支出之安親、才藝及保 險等費用得自其應給付2名子女之扶養費用中扣抵,是其縱 為2名子女支出前開費用及逾時未送回2名子女另產生其他花 費,均應由抗告人自行承擔,則抗告人此部分主張,亦非可 採。   (四)綜上所述,原審裁定抗告人應自112年4月1日起,至2名子女 分別成年之前一日止,按月於每月5日前給付關於2名子女扶 養費各19,000元,並由相對人代收管理使用。如有一期逾期 不履行者,其後之6期(含遲誤當期)視為亦已到期,其認 事用法經核並無違誤,亦屬妥適。抗告意旨猶執陳詞指摘原 裁定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 主文。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陳述及主張對認定之結果不生 影響,爰不一一條列論述,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 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 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欣怡                  法 官 林建鼎                  法 官 高敏俐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抗 告,應於收受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 應附繕本1件),並繳納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邱文彬

2025-03-19

SCDV-112-家親聲抗-25-20250319-1

家親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酌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親聲字第380號                  112年度家親聲字第559號 聲 請 人即 反聲請相對人 甲○○ 代 理 人 雷皓明律師 複 代 理 人 許煜婕律師 相 對 人即 反聲請聲請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酌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事件,本院於 民國113年11月22日所為之裁定,應更正如下:   主 文 一、原裁定原本及正本主文欄應更正為「五、相對人即反聲請聲 請人乙○○之其餘聲請駁回。六、聲請及反聲請程序費用由兩 造各自負擔。」。 二、原裁定原本及正本第13頁第25至27行關於「,惟此部分屬未 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或負擔之內容,本院自得依職權審酌 ,不受當事人聲明之拘束,自不生准駁問題」之記載,應予 刪除。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 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此於非訟事件裁定亦準用 之,非訟事件法第36條第3項定有明文。又家事非訟事件, 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家事事件法第 97條亦有規定。次按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所謂顯然錯誤 ,係指判決中所表示者與法院本來之意思顯然不符者而言, 故判決理由中所表示之意思,於判決主文漏未表示者,仍不 失為顯然錯誤(最高法院73年度台抗字第7號民事裁判要旨 參照)。 二、查本院前開裁定之原本及正本就相對人即反聲請聲請人乙○○ 之其餘聲請駁回部分,已於裁定理由中有所表示,惟於裁定 主文中漏未表示,仍屬顯然錯誤,應予更正。又本院前開裁 定理由中有如主文第二項所示之顯然錯誤,亦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廖弼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林育蘋

2025-03-19

TCDV-112-家親聲-559-20250319-2

家親聲抗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抗字第45號 抗 告 人 甲○○ 非訟代理人 謝宜庭律師 相 對 人 乙○○ 非訟代理人 紀冠伶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事件,抗告 人對本院於民國113年6月28日本院111年度家親聲字第390號第一 審裁定提起抗告,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事件經本院審酌全案卷證,認原審裁定之結果,經核於法 要無不合,應予維持,並引用附件所示原裁定之理由。 二、抗告意旨略以:   ㈠發生於民國000年0月00日抗告人與母親丁○○間之保護令爭 執事件僅係偶發事件,目前已全無衝突發生,母女關係早 已修補,且母女皆愛護未成年子女丙○○,實不得以此一單 獨事件認定抗告人有無法負擔主要照顧者之責,原審所認 顯有疑義。且原審認抗告人讓未成年子女丙○○多次目睹其 與母親丁○○之家暴衝突事件,僅為相對人單方陳述,不足 證明抗告人有照顧不周或嚴重危害未成年子女身心之情事 ,且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潘姓兒童服務 紀錄調查評估亦認抗告人無互動上不當情形,訪視報告亦 記載丙○○在抗告人家玩得很開心,丁○○於鈞院暫時處分筆 錄亦稱未成年子女與抗告人相處無危險,可證抗告人對於 丙○○並無不利行為或嚴重危害身心之情事。   ㈡又原審訪視調查報告亦認抗告人有積極要親自扶養丙○○之 意願和行動力,亦無不適勝任行使親權之處,且保有強烈 要參與丙○○生活成長之意願,又主要照顧者之改動應有強 烈必要性,否則將嚴重傷及未成年子女之情感與權利,不 應僅以保護令片面且間接之事實據以認定,原裁定所認顯 有違誤。且抗告人為丙○○出生迄今之主要照顧者,由臺灣 桃園地方法院106年度家訴字第92號案件中家事調查官所 為訪視報告亦可知抗告人除有母親可為支援系統外,抗告 人亦有良好親職能力,得單獨照顧丙○○。況抗告人懷丙○○ 時,前三月相對人每日致電抗告人或丁○○,逼迫抗告人墮 胎,還找其姊夫、前女友一起逼抗告人,懷胎期間抗告人 時常恣意怒罵抗告人,希望抗告人趕快流產,逼抗告人做 家事等,可知相對人對丙○○出生毫無期待,並無真心照顧 之意願,並不適合由其擔任主要照顧者等語,並聲明:⑴ 原裁定廢棄。⑵相對人之聲請駁回。⑶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 擔。 三、相對人則以:丁○○為抗告人之母,與抗告人感情深厚,多年 來協助照顧未成年子女丙○○,殊無栽贓誣陷抗告人之必要, 其對抗告人聲請保護令即係出於保護丙○○及其個人人身安全 下所為。且由訪視時社工人員對抗告人之觀察及丁○○於另案 所陳,均足證抗告人有異常之舉,並有幻想及妄想情形,已 影響抗告人日常生活。又抗告人於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1年 度家護字第1579號通常保護令調查時,自陳111年5月23日上 午8時與其父母為搶奪丙○○起衝突,丙○○全程在場目睹,且 丁○○在該案所提陳報狀所述,亦證抗告人多次讓丙○○目睹其 與丁○○衝突。況抗告人自身精神狀況不佳,在其單獨照顧丙 ○○期間亦有未盡照顧之情事,是原裁定並無違誤,並聲明: ⑴抗告駁回。⑵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四、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依協 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者,法院得 依夫妻之一方、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 之請求或依職權酌定之。前項協議不利於子女者,法院得依 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或依職權 為子女之利益改定之。行使、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未盡保護 教養之義務或對未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者,他方、未成年 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得為子女 之利益,請求法院改定之。前三項情形,法院得依請求或依 職權,為子女之利益酌定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內容及方法。 法院得依請求或依職權,為未行使或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酌 定其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之方式及期間。但其會面交往有 妨害子女之利益者,法院得依請求或依職權變更之。民法第 1055條定有明文。經查:   ㈠原審參酌兩造所陳、訪視報告之意見,認兩造雖均有行使 親權之高度意願,惟抗告人前曾對其母丁○○為家庭暴力行 為,造成未成年子女丙○○在場目睹等情,業經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核發111年度家護字第2017號通常保護令在案(見 原審卷第209至213頁),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43條規定, 已應推定由抗告人行使或負擔權利義務不利於未成年子女 ,原審並審酌兩造感情不睦無法理性溝通,且相對人現為 丙○○之主要照顧者,因而將丙○○之親權改由相對人單獨行 使或負擔,難認有何違誤。   ㈡抗告意旨稱前開保護令為偶發事件,目前已全無衝突發生 ,母女關係早已修補云云,惟依丁○○於前開案件第二審所 提陳報狀卻稱:「我發現甲○○的精神狀況有比較平穩一些 ,比較沒有像三月份、四月份照三餐罵父母,每次罵我們 ,她9歲兒子都場目睹這一切」(見原審卷第392頁),顯 見抗告人除前開保護令所認事實外,尚有多次令丙○○在場 目睹之情形,抗告人所辯實難採信,是抗告人雖有照護未 成年子女之意,但因個人精神狀態起伏不定,致使未成年 子女目睹影響身心發展,原審據此准予改定親權人,尚無 不妥。   ㈢抗告意旨另稱相對人於抗告人懷孕丙○○期間多次要求相對 人墮胎,而認相對人並無照顧丙○○之真意云云,然縱令為 實,亦僅為未成年子女出生前相對人不願擔任父親角色, 難以推論相對人現仍無照顧丙○○之真意。且丙○○於原審訪 視時已向社工表達其受照顧情形,且相對人於111年8月起 擔任主要照顧者迄今,訪視結果亦認為丙○○受照顧情況良 好(見原審卷第94頁),堪認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 應無不妥。 五、綜上所述,原審因認過往抗告人有多次令未成年子女丙○○目 睹家庭暴力之情事,且兩造有諸多衝突不宜共同行使親權, 從而原審改定未成年子女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相對 人單獨任之,核屬妥適。抗告意旨仍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 ,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家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詹朝傑               法 官 林妙蓁               法 官 陳怡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 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謝征旻

2025-03-19

SLDV-113-家親聲抗-45-20250319-1

家親聲抗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62號 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63號 抗 告 人 甲○○ 相 對 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事件,抗告 人對於民國112年8月18日本院111年度家親聲字第429號、第430 號第一審所為之裁定提起抗告,本院管轄之第二審法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事件經本院審酌全案卷證,認原審裁定之結果,經核於法 要無不合,應予維持,並引用原審裁定記載之事實及理由。 二、抗告意旨略以:兩造原為夫妻,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丁OO( 男,民國0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丁OO發展遲緩,國小二年級仍在包尿布,不會自理生活, 相對人乙○又容任丁OO長時間使用手機;因相對人照顧不周 ,讓丁OO遲緩更加嚴重。其次,相對人以社工訪視調查之內 容對抗告人甲○○、戊OO及訪視社工3人提出誹謗及誣告之刑 事告訴,更從不讓抗告人與丁OO會面交往,相對人顯然不適 合擔任丁OO之主要照顧者。相對人無正常工作收入,抗告人 則工作穩定,顯然抗告人更適合擔任主要照顧者等語,並為 抗告聲明:㈠原裁定廢棄;㈡未成年子女丁OO權利義務之行使 或負擔,改由抗告人單獨任之。 三、相對人則以:丁OO經診斷為自閉症,現就讀楠梓特殊學校, 其就讀國小二年級時確實仍在包尿布,但伊有帶同丁OO至醫 院就診,主要為心理依賴難以戒斷,因丁OO身心狀況特殊而 進步較緩慢,並非伊照顧不周。伊認為抗告人與其妻子戊OO 在另案給付扶養費之訴訟過程中有不實陳述,故有提出刑事 告訴無訛,但此應由法院斷定是非曲直。伊現有固定工作, 且為丁OO主要照顧者,照顧並無疏懈,更無拒絕抗告人探視 之情,是抗告人並未提出探視要求。綜上,抗告人提起抗告 實無理由等語置辯。並聲明:抗告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兩造原為夫妻,育有未成年子女丁OO,雙方於108年7月12日 兩願離婚,原約定對於丁OO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抗告人 單獨任之,嗣於108年10月31日經本院調解成立,約定由兩 造共同行使負擔丁OO之權利義務,並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 者,抗告人自108年11月份起,至丁OO成年之日止,按月於 每月10日前給付相對人關於丁OO之扶養費新臺幣(下同)1 萬6,000元,並匯入丁OO之帳戶(帳號詳卷)等情,有戶籍 謄本、本院108年度家非調字第1389號、第1917號調解筆錄 (下稱系爭調解筆錄)在卷可稽(見原審111年度家親聲字 第429號卷〈下稱第429號卷〉第13、39、97至99頁),堪以認 定。  ㈡按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依 協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行使、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未 盡保護教養之義務或對未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者,他方、 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得 為子女之利益,請求法院改定之;法院為前條裁判時,應依 子女之最佳利益,審酌一切情狀,參考社工人員之訪視報告 或家事調查官之調查報告,尤應注意下列事項:㈠子女之年 齡、性別、人數及健康情形;㈡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展之需 要;㈢父母之年齡、職業、品行、健康情形、經濟能力及生 活狀況;㈣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㈤父母子女間或 未成年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感情狀況;㈥父母之一 方是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行為; ㈦各族群之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民法第1055條第1項前 段、第3項及第1055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又按「法院為審酌 子女之最佳利益,得徵詢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意見、 請其進行訪視或調查,並提出報告及建議。」「法院就前條 事件及其他親子非訟事件為裁定前,應依子女之年齡及識別 能力等身心狀況,於法庭內、外,以適當方式,曉諭裁判結 果之影響,使其有表達意願或陳述意見之機會;必要時,得 請兒童及少年心理或其他專業人士協助。」「處理親子非訟 事件,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審酌一切情狀,參考訪視或調 查報告而為裁判。子女為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者,法院於 前項裁判前,應聽取其意見。但有礙難情形或恐有害其健康 者,不在此限。」家事事件法第106條第1項、第108條第1項 及家事事件審理細則第107條復已揭示。是有關未成年子女 親權行使之歸屬,當事人間如已達成該事項之協議,或由法 院酌定適合之人擔任,本於當事人意思自治之原則及法院裁 判效力,雙方自應受其協議或法院裁判之拘束,至於法院依 聲請或依職權改定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則 應以行使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對未成 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始得為之,而非雙方保護教養能力優 劣之比較,茍行使負擔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一方,並 無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或對未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即不 得遽行剝奪法院酌定或協議由其行使之親權而予以改定或重 行酌定。查兩造既於108年10月31日經本院調解成立時約定 丁OO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兩造共同任之,依前揭說明及 舉證責任分配之法則,自應由抗告人就相對人有未盡保護教 養義務或對於未成年子女確有不利之情事,負舉證之責任。  ㈢抗告人主張相對人漠視丁OO發展遲緩、容任長時間使用手機 ,且相對人無工作收入等語,然為相對人所否認,並以前詞 置辯。經查,抗告人陳稱:伊自112年8月後未再見過丁OO, 丁OO現有無包尿布、發展遲緩、經常用手機等情,伊不清楚 ,伊是憑著之前的印象如此認定;相對人現有無工作,伊也 不清楚等語(見本院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62號卷第141頁), 抗告人並未提出相關事證,已難認其所述屬實。復經本院向 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下稱義大醫院)、財團法人私立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下稱高醫)、長庚醫療財團 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下稱高雄長庚)函詢丁OO之病歷資料 ,相對人攜同丁OO至上開醫院之復建科、兒童心智科就診, 有義大醫院113年6月7日義大醫院字第11301020號函暨檢附 之病歷、高醫113年6月13日高醫附法字第1130104354號函暨 檢附之病歷、高雄長庚113年6月13日長庚院高字第11306504 15號函暨檢附之病歷可查,是相對人定期追蹤丁OO之發展, 並無疏忽丁OO身心狀況之情。  ㈣又抗告人另主張相對人拒絕抗告人與丁OO會面交往等語,然 為相對人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經查,抗告人自陳:伊自 112年12月迄今沒有再付扶養費,僅在112年8月看過丁OO一 次,其後就沒有再探視丁OO,伊並沒有提出探視請求;關於 相對人拒絕探視,伊也無法提出事證等語(見本院112年度家 親聲抗字第62號卷第143、145頁)。且前經本院指派家事調 查官(下稱家調官)協助轉介陪同會面交往資源,抗告人向兒 福聯盟社工、家調官表示:伊不用看子女、無意願接受服務 等語,有本院113年度家查字第74、75號家事調查報告存卷 可稽(見本院112年度家親聲抗字第62號卷第117至119頁), 故抗告人與丁OO已長時間未行會面交往固屬實情,然係抗告 人並未積極表示意願所致,亦無事證可認相對人有阻礙會面 交往之舉。至抗告人認相對人濫訴,不適任親權人等語,查 兩造與抗告人之妻戊OO之間,固然有債務人異議之訴之民事 糾紛,業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12年度上易字第117號判 決確定;另有妨害名譽、詐欺、偽證等刑事訴訟,其中妨害 名譽及詐欺部分,分別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 年度調偵字第452號、111年度偵字第5496號不起訴處分確定 ,偽證部分則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79號判決 戊OO無罪確定,均有相關書類附卷可憑。然兩造間因婚姻破 裂對彼此不信任,對自己權利有所主張,尚屬個人訴訟權之 行使,與是否適任親權人無關,無從據此認定相對人有違反 保護教養義務而有改定親權之必要。  ㈤抗告人雖主張相對人有不符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之情事,原 審依職權囑託林柔蘭社福基金會對兩造及未成年子女進行訪 視,固據提出綜合評估及建議略以:「⒈監護動機與意願評 估:⑴未成年子女自幼生活與就學庶務,均由乙○協助,與乙 ○依附關係緊密,乙○可配合未成年子女就學及生活庶務。⑵ 未成年子女自出生後,均由甲○○及其家族成員照顧,未成年 子女除適應與甲○○相處及共同生活之模式。甲○○可確保未成 年子女生活與就學規律、穩定,具高度任未成年子女親權人 之意。⒉探視意願及想法評估:兩造均同意每月2、4週,於 週六10:00讓可接未成年子女外出,週日18:00,送回住處。 ⒊經濟與環境評估:⑴乙○現擔任路竹科技園區電子工廠作業 員,年資2個月,工作與收入均不穩定,另扣除生活開銷與 家用負擔,已嚴重透支。乙○住家為自宅,具穩定性,附近 生活機能便利,居住空間較不足,環境凌亂。⑵甲○○現從事 水電工程包商,年資約20年,每月有穩定之收入,可獨力扶 養未成年子女,現已協助支付未成年子女費用。甲○○住家為 自宅,具穩定性,室内採光明亮,惟雜物較多,環境顯擁擠 。道路上有設置多處公車站牌,具生活、交通機能。⒋親職 功能評估:⑴乙○對未成年子女個性、狀況尚屬了解,然觀察 未成年子女對於與乙○相處及互動,未有親密肢體接觸,且 乙○教養觀念有待釐清。⑵甲○○雖能掌握未成年子女身心狀況 ,但照顧及陪伴未成年子女時間稀少,需改善及加強與未成 年子女互動相處之時間。⒌支持系統評估:⑴未成年子女為特 殊孩童,乙○交付其叔叔照顧,乙○叔叔已老邁,此系統能否 發揮,實有待釐清。⑵未成年子女自出生後,均與甲○○家族 成員同住,故與長子、長女彼此熟稔,甲○○支持系統較能發 揮。⒍情感依附關係與意願評估:未成年子女無法表達,觀 察其生活起居均未規律,恐未受良好之照顧。⒎整體性評估 :110年間甲○○結交新女友後,與乙○因生活庶務而起衝突, 並驅趕乙○與未成年子女離家。乙○被迫帶未成年子女離家後 ,見甲○○未善盡為人父之責,未依之前協議支付未成年子女 費用,故向法院提出支付命令及改定未成年子女親權訴訟。 110年12月,甲○○女友出面指控乙○照顧未成年子女品質及方 式不佳,導致未成年子女遲緩日益嚴重。兩人而起衝突,互 相指責。隨即,乙○趁機帶走未成年子女,甚侵入甲○○住家 ,將家中電器及廚房設備全數搬走,並向法院申請支付命令 及改定親權,甲○○不認同乙○指控,且已抗告中。未成年子 女近年來,由乙○及甲○○及其家族成員照顧與陪伴,之前生 活與就學穩定,且受到良好之照顧與生活模式。評估甲○○經 濟、支持系統、親職能力、居住環境,均屬規律、穩定,可 確保未成年子女生活與就學穩定。反觀乙○目前經濟、支持 系統、親職能力、居住環境,均不穩定,且不宜單獨照顧及 養育未成年子女。未成年子女現為6歲,為自閉症特殊孩童 ,需定期複診、訓練、引導,卻於訪視中,未見乙○積極教 導、陪伴及鼓舞,乙○親職教養能力有待加強釐清。遂未成 年子女丁OO權利、義務,若由乙○單獨行使、負擔,恐不適 宜。」等語,有林柔蘭社福基金會111年3月1日柔蘭111監護 字第48號函及檢附之系爭訪視調查報告附卷可參(見第429 號卷第57至65頁)。  ㈥原審另指派家調官再就本件有無改定親權之事由及必要,囑 託本院家調官進行調查,經家調官調查後,出具調查報告略 以:   ⒈相對人是否有不當照顧之情事:未成年子女過往確實係由 相對人主要照顧,相對人對於未成年子女身心發展、就學 情形掌握度較抗告人高。未成年子女遲到、請假狀況相較 於其他同學頻繁,相對人在生活常規要求上也較為不足, 相對人親職能力尚有提升空間;惟,師長觀察未成年子女 平日衣著、身體外觀都是乾淨的,在基礎照顧上是有受到 妥適照顧,尚未達改親之程度。   ⒉相對人是否有妨礙會面行為:調解期間相對人雖以未成年 子女尚未施打疫苗、擔憂遭感染為由婉拒會面,單方逕自 中斷會面,非屬友善父母之表現;相對人恐不適宜獨任親 權人;惟,兩次實地訪視家事調查官皆有告知相對人友善 父母重要性及妨礙會面對其訴訟上的不利益,第一次相對 人僅同意在派出所會面,第二次態度稍有軟化同意可以在 法院進行陪同會面。   ⒊總結:綜合上開調查内容,本件兩造擔任親權人期間尚無 嚴重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有重大不利於未成年子女之情 事,評估本件應無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必 要,建議維持原審108年度家非調字第1389號調解筆錄約 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由兩造共同任之,並 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者;惟,為避免兩造在照顧事項協 議不成而損害未成年子女福祉,有關未成年子女戶籍、就 學、醫療等事項,交由主要照顧者單獨為之,但主要照顧 者於決定前,仍應聽取他方之意見,並於做成決定後告知 他方,以使父母雙方能共同享有未成年子女之生活資訊。 另,為兼顧抗告人與未成年子女之父子親情,以及考量穩 定的會面交往及探視,除了滿足未成年子女人格發展需要 ,對其情緒、智力等身心健康皆有正向助益,建議本案仍 應讓抗告人與未成年子女之間保有一定探視和互動頻率, 以守護未成年子女順利成長等語,有原審111年度家查字 第193、194號家事事件調查報告(下稱系爭家事調查報告 )在卷可佐(見第429號卷第287至426頁,保密文件置於 保密專用袋內)。  ㈦按共同監護(Joint custody)非但能因父母仍持續頻繁接觸 ,維繫有意義的親子關係,可以緩和父母分開對未成年子女 所造成之衝擊或可能造成之傷害,並促進未成年子女學習父 母雖已不是夫妻,但仍可以是很好的父母之有理性之生活方 式,亦能彌補未成年子女未能同時享有完整父母親情之愛之 缺憾,對未成年子女發展自較有利。抗告人固以上開情詞主 張上開情事,認共同監護模式對於未成年子女利益之保障, 顯欠周延,有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必要。惟 抗告人未能證明對造有不適任親權人及共同監護模式有損未 成年子女利益之事實,兩造雖因扶養費及子女探視問題存有 相當情緒,親職能力均有改進空間,惟均有積極爭取親權行 使之意願,且有相當之照顧能力。從而,為未成年子女之最 佳利益,其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仍應由兩造共同任之, 以助丁OO接受父母各自所應扮演之角色及關懷。從而,抗告 人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聲請,要無理由,應 予駁回。 五、綜上所述,抗告人所提事證,尚不足以證明相對人於108年1 0月31日經本院調解成立時約定丁OO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 由兩造共同任之後,有何未盡保護教養義務或不利於子女之 情事。原審法院衡酌上開情事後,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 行使或負擔,仍由兩造共同任之,惟由相對人擔任主要照顧 者,未成年子女有關原裁定附表一所示事項,由相對人單獨 決定,其餘事項則由兩造共同決定,尚無違誤,抗告人指摘 原裁定不當,求為廢棄改判,非有理由,應予駁回抗告。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與裁   定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家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林雅莉                   法 官 劉子健                   法 官 王奕華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再為抗告 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應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抗告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代理人。 前項情形應於提起再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長慶

2025-03-18

KSYV-112-家親聲抗-63-20250318-1

司養聲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83號 收 養 人 A03 代 理 人 郭蒂律師 被 收養人 乙○○ 法定代理人 A02 代 理 人 郭蒂律師 關 係 人 甲○○ 上列當事人,聲請認可收養未成年子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A03(民國00年00月0日出生)於民國113年6月24日收養乙○○ (民國000年00月00日出生)為養子。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收養人A03願收養配偶A02與關係人甲○○所生 之未成年子女乙○○為養子,因收養契約訂立時,被收養人係 未滿7歲之未成年人,經其生父兼法定代理人A02代為並代受 意思表示,雙方業於民國(下同)113年6月24日訂立收養契約 ,並經被收養人之生母同意,爰依法聲請認可收養等語。 二、按收養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院聲請認可。夫妻之一方收養 他方之子女時,應長於被收養者16歲以上。子女被收養時, 應得其父母之同意。前項同意應作成書面並經公證,但已向 法院聲請收養認可者,得以言詞向法院表示並記明筆錄代之 。被收養者未滿7歲時,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並代受意思 表示。被收養者之父母已依前二項規定以法定代理人之身分 代為並代受意思表示或為同意時,得免依前條規定為同意。 法院為未成年人被收養之認可時,應依養子女最佳利益為之 。收養自法院認可裁定確定時,溯及於收養契約成立時發生 效力。民法第1079條第1項、第1073條第1項本文、第2項、 第1076條之1第1、2項、第1076條之2第1、3項、第1079條之 1及第1079條之3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之主張,業據提出戶籍謄本、收養契約書、收養同意 書、結存餘額證明書、刑事紀錄證明、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 網路申報書及健康檢查表等件為證,復經收養人、被收養人 與其法定代理人A02及生母甲○○於本院訊問時,陳述願收養 、願被收養及同意本件收養意願明確,並皆瞭解收養成立後 所生之法律關係(詳本院114年3月11日訊問筆錄)。  ㈡本院依職權函請社團法人台灣迎曦家庭發展協會就收養人、 被收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部分進行訪視,結果略以:案養母 與案生父有穩定之工作與收入及和諧的婚姻生活,在生活與 經濟方面均相互合作並共同照顧案主,此外本會評估案養母 收養案主動機單純,訪視時觀察案主與案養母互動緊密,會 頻繁與案養母互動及談話,與案養母已建立母子間情感,且 案養母與案生父自交往到結婚至今已有4年以上的時間,情 感亦為穩定、彼此尊重且態度溫和,而收養成立可確立案養 母與案主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及身分,保障案主之權益,就兒 童之最佳利益觀之,本會評估評估案養母為合宜之收養人   。此有該協會113年11月7日台迎家字第113040274號函暨訪 視調查報告書可佐。  ㈢本院復依職權函請財團法人嘉義市私立保康社會福利慈善事 業基金會就被收養人生母部分進行訪視,結果略以:被收養 人約莫1歲2個月由生父單獨親權。生母至花蓮工作與台中路 程遠、交通花費考量等因素,至今僅2次短暫會面。生母查 看被收養人FB(臉書)專頁每天發布照片及動態知悉為收養人 所為,生母藉由照片看到被收養人臉上笑容、活動剪影及親 友互動,感受到收養人對被收養人真正疼愛與及關心,生母 同意收養人為被收養人法律上之母親。此有該基金會114年1 月2日保康社福字第11312093號函暨收養事件訪視調查報告 書可佐。  ㈣本院綜合上情,審酌收養人收養動機單純、堅定,且自被收 養人約2歲多起,即由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生父共同照顧被收 養人迄今,使被收養人得以在健全家庭中成長,被收養人亦 感受到收養人真摯付出,已與收養人建立親子間情感依附關 係,倘成立合法收養關係,將有助於提升被收養人與收養人 之情感連結,有利於被收養人之身心健全發展。又本件收養 成立後,被收養人之生活環境未有更易,於被收養人並無不 利之情形,是本件收養符合被收養人之最佳利益,亦無民法 第1079條之4、之5所定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應予認可,並 自本裁定確定時起,溯及於113年6月24日收養契約成立時發 生效力。 四、末按法院認可或駁回兒童及少年收養之聲請時,應以書面通 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應為必要之訪視或其他處置,並作成紀錄。兒童及少年福利 與權益保障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是當事人應配合主管 機關依法所為後續之訪視及輔導,併此敘明。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3 條,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六、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簡豪志

2025-03-18

CHDV-113-司養聲-83-202503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