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麗真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最高行政法院

聲請退還裁判費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566號 聲 請 人 李州勳 李晉仲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間確認 行政處分違法等事件,聲請退還裁判費,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中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 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 1項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18條規定,為行政 訴訟所準用。次按「(第1項)原告撤回其訴者,訴訟費用 由原告負擔。其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撤回者,得於撤回 後三個月內聲請退還該審級所繳裁判費三分之二。(第2項 )前項規定,於當事人撤回上訴或抗告者準用之。(第3項 )原告於上訴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其未行言詞辯論者,於終 局裁判生效前,撤回其訴,上訴人得於撤回後三個月內聲請 退還該審級所繳裁判費三分之二。」民事訴訟法第83條定有 明文,上開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規定,亦為行政訴訟 所準用。又按「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全部或一部。 但於公益之維護有礙者,不在此限。」行政訴訟法第113條 第1項定有明文。 二、臺中高等行政法院(下稱原審)於民國113年5月30日以113 年度訴字第10號裁定駁回聲請人第一審之訴,聲請人於113 年6月20日提起抗告,並於113年7月5日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 幣(下同)1,000元,嗣經原審113年7月12日113年度訴字第 10號裁定以聲請人未提出委任律師或得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 狀而駁回抗告,聲請人再於113年7月27日對上開113年7月12 日裁定提起抗告,經本院於113年8月8日以113年度抗字第21 2號裁定限期命其補正抗告裁判費及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或提出相關證據釋明。聲請人未為補正,另具狀依行政訴 訟法第113條第1項撤回其訴(本院113年度抗字第212號), 並聲請退還所繳裁判費3分之2,因就其聲請退還裁判費部分 另分本件聲請事件。 三、聲請意旨主張其無本院上開113年8月8日裁定所指未繳納抗 告裁判費1,000元之情形,經撤回訴訟,爰聲請退還所繳裁 判費3分之2等語。 四、經查,聲請人於本件確定前具狀依行政訴訟法第113條第1項 撤回全部訴訟,因其未經言詞辯論,業經本院113年度抗字 第212號以其撤回無礙公益而准許。惟查聲請人並未向本院 繳納裁判費,所爭執於113年7月5日繳納之抗告裁判費1,000 元,實係其就原審113年5月30日113年度訴字第10號裁定提 起抗告時,向原審所繳納。是聲請人退還裁判費之聲請,本 院尚無從處理,應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即原審,爰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簡 慧 娟 法官 蔡 如 琪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高 愈 杰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章 舒 涵

2025-02-27

TPAA-113-聲-566-20250227-1

聲再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606號 聲 請 人 胡明義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犯罪被害人補償審議 會間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3 0日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301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 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 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並應 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3第2項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 備之程式。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再審,未依上開規定為釋明或提出委任狀,亦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以裁定命聲請人於該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民國113年12月30日送達,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聲請人迄未補正,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應予駁回。另聲請人雖具狀對本院前揭補正裁定表示不服,惟該裁定乃訴訟程序進行中所為之裁定,並無准許不服之特別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65條規定,不得聲明不服,是聲請人尚無從以此補正前述程式上之欠缺,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 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簡 慧 娟 法官 高 愈 杰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蔡 如 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 郁 芳

2025-02-27

TPAA-113-聲再-606-20250227-1

聲再
最高行政法院

分割登記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590號 聲 請 人 何啓𣜯(被選定人)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新竹縣新湖地政事務所間分割登記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26日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387號裁定,聲 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 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 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本案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 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再審,未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亦未提出 相關釋明,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1日裁定命於裁定送達 後1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1月14日送達,有送達證 書在卷可稽。聲請人迄未補正,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其再審 之聲請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 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高 愈 杰 法官 蔡 如 琪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簡 慧 娟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5-02-27

TPAA-113-聲再-590-20250227-1

聲再
最高行政法院

聲請承當訴訟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623號 聲 請 人 邱德修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國防部陸軍司令部等間聲請承當訴訟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12年2月23日本院112年度聲再字第52號裁定, 聲請再審,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再字第45號裁定移送本 院審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終審法院之裁定有所不服,除合於法定再審原因得聲 請再審外,不容以其他之方法聲明不服,故不服終審法院之 裁定而未以聲請再審之程序為之者,仍應視其為再審之聲請 ,而依聲請再審程序調查裁判。本件聲請人提出異議狀對於 本院確定裁定聲明不服,依上說明,仍應視其為再審之聲請 ,而依聲請再審程序調查裁判。次按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 訟法第98條之3第2項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 式。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再審,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審判長以裁 定命於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民國113年11月27 日送達,有該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聲請人仍未補正繳納裁判 費,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 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簡 慧 娟 法官 高 愈 杰 法官 蔡 如 琪 法官 林 麗 真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邱 鈺 萍

2025-02-27

TPAA-113-聲再-623-20250227-1

聲再
最高行政法院

離職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582號 聲 請 人 申特龍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灣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間離職事件, 對於中華民國109年5月29日本院109年度裁字第888號裁定,聲請 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終審法院之裁定不服者,除合於法定再審事由得聲請 再審外,不容以其他方法聲明不服。本件聲請人不服本院10 9年度裁字第888號確定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雖提出「 行政訴訟非常上訴狀」,惟仍應視其為聲請再審,而依該程 序調查裁判。 二、次按聲請再審,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準用第276條第1項及 第2項之規定,應於3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裁 定確定時起算,裁定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時起算;其再 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又對於確定 裁定聲請再審係以原確定裁定為程序標的,其聲請人及相對 人自應限於原確定裁定之當事人,始為適格。本件聲請人對 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經查該裁定於民國109年6月5日送達 聲請人,有卷附送達證書足據。再審之不變期間自裁定送達 之翌日起,扣除在途期間7日,算至109年7月12日(星期日 )屆滿,因當日適逢例假日,遞延至休息日次日之109年7月 13日(星期一)始屆滿。聲請人遲至113年10月29日始聲請 再審,顯已逾期,且其亦未主張或舉證再審理由有發生或知 悉在後等情,其再審之聲請自非合法。另聲請人於本件聲請 再審程序改列交通部為相對人,難謂合法,惟本件既已逾再 審之不變期間,則無再命補正之必要,併予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 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蔡 如 琪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簡 慧 娟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5-02-27

TPAA-113-聲再-582-20250227-1

最高行政法院

土地徵收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上字第176號 上 訴 人 陳恭仁 訴訟代理人 詹順貴 律師 李柏寬 律師 被 上訴 人 內政部 代 表 人 劉世芳 輔助參加人 雲林縣政府 代 表 人 張麗善 上列當事人間土地徵收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月10日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111年度訴更一字第11號判決,提起上訴,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 得為之,行政訴訟法第242條定有明文。依同法第243條第1 項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判 決有同法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 是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上訴,如依行政訴訟法第24 3條第1項規定,以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 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 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 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庭之裁判,則應 揭示該解釋或該裁判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行政訴訟法第24 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 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 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對 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 為合法。  二、上訴人所有坐落○○縣○○鎮○○○段(下同) 000-0、000-0、000- 0地號等3筆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因位於輔助參加人雲林 縣政府(下稱參加人)辦理「站區南側道路改善工程」(下稱 系爭工程)案用地範圍內。前經參加人就包括系爭土地在內 之坐落○○縣○○鎮○○○段000地號等141筆土地(總面積共1.465 306公頃)及地上改良物,檢附「站區南側道路改善工程徵 收土地計畫書」等有關資料,報經被上訴人以民國107年6月 28日台內地字第10713041661號函核准徵收在案(坐落同鎮○ ○○段000-0地號等5筆土地上之土地改良物係由參加人另協議 取得),而經參加人以107年7月16日府地權一字第10727114 30A號公告,並以同日期府地權一字第1072711430B號函知各 權利人。上訴人不服,循序提起行政訴訟,前經原審108年 度訴字第65號判決駁回其訴,惟經本院109年度上字第728號 判決廢棄,發回原審更為審理,經原判決駁回。 三、上訴人對原判決提起上訴,主張略以:㈠原判決就上訴人主 張系爭工程屬於政府公共建設計畫先期作業實施要點所稱之 重大公共建設,當亦屬土地徵收條例(下稱土徵條例)第10條 第3項及其施行細則第2條之1所稱之經行政院核定之重大建 設之事實,未置一詞,判決理由不備。是否屬行政院核定之 重大建設,應以實質上之特別「重大性」為斷,原判決以未 經農業主管機關審查認定是否有使用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之 無可替代性為由,認定系爭工程非屬土徵條例之重大建設, 增加法律所無之規定,進而認本件不適用土徵條例第10條第 3項之聽證程序,僅須適用同條第2項之一般公聽程序,判決 適用法規不當。㈡上訴人於原審陳明透過變更毗鄰農地90平 方公尺為建地,使上訴人因徵收而將遭拆除之房屋得平移至 毗鄰農地上,以此作為徵收補償之替代方式維持原有之適當 居住環境,方符最後手段性及最小侵害原則,惟未見徵收機 關評估此種補償方式,及本件協議價購市價與徵收補償市價 相同,協議價購程序徒具形式,違反正當法律程序,原判決 均未審酌,判決不備理由,並有未適用土徵條例第11條及適 用不當之違誤等語。雖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核其上訴 理由,無非重述其在原審已提出而為原審所不採之主張,復 執陳詞為爭議,並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 所認定:系爭工程係為解決高速鐵路雲林站未完工之3項道 路工程因涉及雲林地區地層下陷問題,爰研擬南側道路改善 工程以為因應,其用地取得係以對地方衝擊小為原則,部分 路段拓寬既有農路,部分則銜接原有道路,以降低用地取得 與民房拆遷的困難度,其具有改善高速鐵路雲林站區聯外道 路系統,利於高鐵雲林站旅客疏通及未來特定區開發所衍生 之交通需求之公益性與徵收必要性。徵收之系爭土地,000- 0地號與000-0地號土地(徵收後暫編為同段000-0地號)分 別為交通用地與甲種建築用地,僅其中面積929平方公尺之0 00-0地號土地(徵收後暫編為同段000-0地號)為特定農業 區農牧用地,徵收該農牧用地未涉及政策方向、總量管制、 合理性及使用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之無可替代性等事項,故 係由參加人研擬「新闢高鐵橋下道路(車站南側)替代道路 改善工程」路線方案研選報告乙案,由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 局(下稱高鐵局)擬具「高速鐵路站區聯外道路系統改善第4 次修正計畫」,經交通部報請行政院交由國家發展委員會邀 集行政院交通環境資源處、主計總處、公共工程委員會及財 政部開會研商後,將綜提會商意見報由行政院函復照案辦理 ,再由交通部函轉高鐵局復知參加人據以辦理,並非本於土 徵條例第3條之1第4項所稱因行政院核定之重大建設之徵收 ,毋須依同條例第10條第3項規定舉行聽證。參加人已先後 委託客觀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進行估價,作成鑑定成果及市 價鑑定表作為後續協議價購之市價,協議價購時尚未形成徵 收補償價格,參加人並非形式上以徵收補償價格充數,參加 人並於2次之協議價購會議中向土地所有權人說明協議價格 之擬定、差額價款之補償等疑義,難認本件未實質進行協議 價購程序等語,或就原判決其他與判決結果無關之贅述,指 摘其為不當,泛言原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而非具體 表明合於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有行政訴訟法第24 3條第2項所列各款之情形,難認對原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 有具體之指摘。依首開規定及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又本件並非補償處分之爭訟,上訴意旨所稱其於原審主張本 件應以變更毗鄰農地為建地讓上訴人得以平移房屋作為補償 方式等各情,原判決已說明其餘攻防方法,均不足以影響判 決之結果,而不逐一論列之旨,尚非理由不備,附此敘明。 四、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高 愈 杰 法官 蔡 如 琪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簡 慧 娟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5-02-27

TPAA-113-上-176-20250227-1

最高行政法院

醫師法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113年度再字第10號 再 審原 告 呂志霖(原名呂世明) 訴訟代理人 陳珮瑜 律師 再 審被 告 臺中市政府 代 表 人 盧秀燕 訴訟代理人 張淵森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醫師法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113年3月14日 本院111年度上字第772號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訴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 係指原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 法院現尚有效之大法官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意旨有所牴觸而 言,不包括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失當、判決理由不備或 矛盾之情形在內。又本院為法律審,其所為判決以高等行政 法院判決所確定之事實為基礎。上開規定所謂適用法規顯有 錯誤,對本院而言,應以該判決依據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所確 定之事實而為之法律上判斷,有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為 限。至於高等行政法院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是 否妥當,與本院適用法規是否顯有錯誤無關。 二、本件再審原告主張本院111年度上字第772號判決(下稱原確 定判決),有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之再審事由, 對之提起再審之訴,係以:覆審決議係依硃砂為禁藥之事實 而駁回覆審,原確定判決漏未涵攝覆審決議所認定之事實, 適用法規顯有錯誤。醫師法第25條之5款懲戒事由互為排斥 ,原處分以同一事實論以醫師法第25條第1、4款,究認定再 審原告為一行為或數行為、係分別或綜合評價後認應廢止醫 師證書,原確定判決均未辨明;原處分記載之事實均無可得 適用醫師法第25條第1款「業務上重複發生過失行為」之情 形;再審原告本件違背醫學倫理自主原則及不傷害原則之事 實,並不構成醫師法所謂情節重大,原處分違反比例原則、 平等原則,原確定判決不察,錯誤適用醫師法第25條、第25 條之1,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為其論據。  三、原確定判決以:原處分所依據之懲戒事由有二,為「業務上 重複發生過失行為」及「執行業務違背醫學倫理」。依事實 之時序,分別為違背醫學倫理所要求之「自主原則」,及執 行醫療業務時重複發生過失行為,發生之結果違反醫師倫理 上之「不傷害原則」。原審依調查證據結果,認定再審原告 調劑、供應硃砂予病患服用,未明確告知病患,對病患自主 權未給予尊重,違反醫學倫理之「自主原則」;欣隆藥業有 限公司誤將鉛丹為硃砂出售,再審原告仍以之摻入藥粉供病 患使用,造成28位病患發生鉛中毒症狀等身心嚴重傷害,構 成業務上重複發生過失行為,違反醫學倫理之「不傷害原則 」,臺中市政府醫師懲戒委員會以再審原告上開違反醫學倫 理之不當、不法行為期間不短,並已知造成28名病患發生鉛 中毒之傷害,先後違失行為該當醫師法第25條第1款、第4款 之懲戒事由,並審酌再審原告行為情狀、所生影響及法益侵 害等,依同法第25條之1第1項第5款規定,予以廢止醫師證 書之懲戒,尚無裁量怠惰或濫用之違法,亦未違反比例原則 ,原處分核無違誤,原審並無判決違背法令等情,因而維持 原審所為不利再審原告之判決,依前開規定及說明,經核並 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再審論旨前開所陳,與適用法 規顯有錯誤情形未合,其仍執陳詞,主張原確定判決有行政 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規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 由,對之提起再審之訴,非有理由。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78條 第2項、第98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簡 慧 娟 法官 高 愈 杰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蔡 如 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 郁 芳

2025-02-27

TPAA-113-再-10-20250227-1

聲再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656號 聲 請 人 胡明義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犯罪被害人補償審議 會間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 1月21日本院113年度聲字第507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 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 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並應 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3第2項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 備之程式。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再審,未據繳納裁判費及委任律師或得為訴 訟代理人者為訴訟代理人,經本院以裁定命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民國113年12月30日送達,有送達證 書在卷可稽。聲請人仍未補正繳納裁判費及委任律師或得為 訴訟代理人者為訴訟代理人,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應予 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 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簡 慧 娟 法官 高 愈 杰 法官 蔡 如 琪 法官 林 麗 真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邱 鈺 萍

2025-02-27

TPAA-113-聲再-656-20250227-1

聲再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648號 聲 請 人 鄭國欽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灣高等法院刑事第十六庭等間訴訟救助 及選任訴訟代理人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30日本院113年 度聲字第581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終審法院之裁定不服者,除合於法定再審事由得聲請 再審外,不容以其他方法聲明不服。本件聲請人不服本院11 3年度聲字第581號確定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雖提出「 行政訴訟聲明異議狀」,惟仍應視其為聲請再審,而依該程 序調查裁判。   二、次按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 項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 代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此 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對於確定裁定聲請再審係以原確定裁 定為程序標的,其聲請人及相對人自應限於原確定裁定之當 事人,始為適格。本件聲請人未委任律師或得為訴訟代理人 者為訴訟代理人,前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以裁定命 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16日寄存 於○○郵局,依行政訴訟法第73條第3項規定,自寄存之日起 經10日發生效力,有送達證書在卷可據。聲請人雖另具狀主 張其得不委任訴訟代理人等語,惟未敘明得不委任律師為訴 訟代理人之法定理由,無從據之而免聲請人補正之責。茲已 逾相當期間,聲請人仍未補正,其聲請自非合法。又其於本 件聲請再審程序改列非原確定裁定之當事人為相對人,難謂 合法,惟本件再審之聲請既已不合法,即無再命補正之必要 ,併予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 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高 愈 杰 法官 蔡 如 琪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簡 慧 娟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5-02-27

TPAA-113-聲再-648-20250227-1

最高行政法院

確認金錢債權存在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上字第626號 上 訴 人 林黃河 訴訟代理人 林祺祥 律師 被 上訴 人 南投縣政府 代 表 人 許淑華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金錢債權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 年8月22日臺中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訴更一字第2號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 得為之,行政訴訟法第242條定有明文。依同法第243條第1 項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判 決有同法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 是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上訴,如依行政訴訟法第24 3條第1項規定,以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 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 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 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庭之裁判,則應 揭示該解釋或該裁判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行政訴訟法第24 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 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 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對 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 為合法。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 ,惟核其上訴理由,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適用法 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依行政訴訟法第8條提起一般給付 訴訟請求金錢給付者,必須以該訴訟可直接行使給付請求權 為限。如依實體法之規定,尚須先由行政機關核定或確定其 給付請求權者,則於提起一般給付訴訟之前,應先向行政機 關請求作成核准之行政處分,於行政機關拒絕申請或怠為處 分時,經依訴願程序後,提起課予義務訴訟,請求判令行政 機關作成核准處分,而無從直接提起一般給付訴訟。人民申 請主管機關發給代為標售土地之價金,應先經主管機關審查 認定,方得發給之,倘行政機關拒絕其請求或怠為處分,則 請求人應循序提起訴願、課予義務訴訟,請求判令行政機關 作成核准處分,未獲授益處分前,不得直接提起一般給付訴 訟。被上訴人於民國101年及102年間辦理地籍清理計畫,就 OO縣OO鎮OO段761、834、877、921地號及OOO段1721、607、 607-1及615地號共8筆土地代為標售完成,標售價金扣除相 關費用及稅賦後剩餘新臺幣18,991,807元(下稱系爭標售保 管款),上訴人於111年11月30日向被上訴人申請發還系爭 標售保管款,經被上訴人以111年12月9日府地籍字第111028 7558號函(下稱111年12月9日函)復,就上訴人為其他公同 共有人申請領取系爭標售保管款部分作成否准之行政處分, 而就上訴人以林加再繼承人身分,申請按公同共有潛在應繼 分領取系爭標售保管款部分,被上訴人以111年12月9日函命 上訴人補正,因上訴人未為補正,業經被上訴人以112年7月 31日府地籍字第1120180568號函(下稱112年7月31日函)否 准上訴人之申請。是上訴人已向被上訴人提出申請,被上訴 人111年12月9日函及112年7月31日函均已為否准上訴人申請 之意,上訴人如有不服自應循序提起訴願、課予義務訴訟。 原審於準備程序向上訴人闡明,上訴人仍堅持主張其得逕依 行政訴訟法第8條第1項規定,於本件先位聲明及備位聲明提 起一般給付訴訟,然因上訴人尚未獲授益處分之作成,自不 得逕行提起一般給付訴訟,是上訴人先位聲明及備位聲明均 無理由,應予駁回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已論斷或其 他與判決結果無礙事項,以一己主觀意見復執陳詞為爭議, 泛言原判決適用法規不當,而非具體表明原判決有合於不適 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 款之情形,難認對原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 依首開規定及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簡 慧 娟 法官 高 愈 杰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蔡 如 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林 郁 芳

2025-02-27

TPAA-113-上-626-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