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曾育祺

共找到 153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訴字第86號 原 告 陳科銘 被 告 金豐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董峰豪 訴訟代理人 簡榮宗律師 潘彥安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3 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3萬4846.3元。 被告應自民國112年9月13日至113年3月19日止,按月提繳新臺幣 3000元至原告勞工退休金專戶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3%,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3萬4846.3元為原告 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 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原起訴時聲明為恢復僱傭關係,支付 應付未付工資,嗣變更聲明為:㈠確認兩造僱傭關係存在,㈡ 被告應自民國112年9月13日起至原告復職日止,按月於當月 5日給付給原告新臺幣(下同)5萬元,及自各期應給付日之 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㈢被告應自112 年9月13日起至原告復職日止,按月提撥勞工退休金3000元 至原告勞工退休金專戶。㈣被告應給付原告80萬0991.8元, 核與前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一)原告自110年9月12日起受僱於被告公司擔任培訓部協理, 並簽署經理人委任契約書(下稱系爭契約)、市場開發委 任協議,工作內容為培訓與業務推動,工作地點在臺北, 每月工資5萬元,分別於每月5號匯入4萬元與每月30號匯 入1萬元至原告薪資帳戶,然被告僅以4萬0100元級距投保 高薪低報。被告前以兩造間為委任關係,無故終止兩造僱 傭關係,經原告聲請勞資爭議調解不成立後,被告始稱本 案為僱傭關係,並於113年3月8日以電子郵件要求原告113 年3月13日回被告公司報到。然被告改變原告原有薪資、 職位,因此原告拒絕前往就職,被告竟於113年3月19日以 台北永春郵局163號存證信函通知終止兩造間契約,其終 止契約不合法,兩造僱傭關係仍存在。 (二)自112年9月13日起被告即未再給付原告薪資,應自該日起 給予薪資。系爭契約第7條第3項約定給予原告每年特別休 假15日,未休畢者給予薪資,然被告僅依照勞基法之基本 規定,給予第一年3天、第二年7日特別休假,尚餘20日差 額。再兩造間系爭契約第3條2款b項約定區域輔導獎金月 達成獎金按達成領取對應獎金比例,然被告未依照合約約 定發放,系爭契約第3條3款約定年度達成獎金按達成領取 對應比例獎金,被告亦未按合約給付。再原告任職被告期 間經常加班,而被告提供之出勤紀錄並非實際出勤紀錄, 被告設計於原告以APP打卡逾下午6點時,強制顯示下午5 時30分至6時的任何時間,無法顯示真實下班時間。 (三)請求之金額、計算標準如下:     1.自112年9月12日起至復職之日止之每月給付5萬元。   2.自112年9月12日起至復職之日止之按月提繳勞工退休金30 00元   3.特別休假20日折算工資3萬3333.3元。   4.平日延長工時加班費23萬2267.7元,加班日期時數計算式 均如附件一所載。   5.112年5月21日例假日加班費7927.8元。   6.轄區月輔導獎金27萬2833元,計算詳如附件二。   7.轄區年輔導獎金25萬4580元,計算詳如附件二。    (四)爰依系爭契約、勞動基準法36至38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 。並聲明:㈠確認兩造僱傭關係存在,㈡原告應自112年9月 13日起至原告復職日止,按月於當月5日給付給原告5萬元 ,及自各期應給付日之次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 算之利息。㈢被告應自112年9月13日起至原告復職日止, 按月提撥勞工退休金3000元至原告勞工退休金專戶。㈣被 告應給付原告80萬0991.8元。 二、被告則以: (一)兩造於110年9月13日簽訂系爭契約,約定自110年9月13日 迄112年9月12日止,委請原告擔任被告公司培訓部協理乙 職,負責區域業務及組織增員等事,系爭契約約定期間屆 滿後,兩造合意於112年9月13日簽署市場開發委任協議書 (下稱市場開發協議),兩造後於112年11月30日依市場 開發協議第一條第一項之約定合意終止之。原告於112年1 2月6日向臺北市政府勞動局聲請勞資爭議調解,爾於113 年1月10日調解時更改主張為恢復僱傭關係,惟雙方未調 解成立。爾後被告委請瀛睿律師事務所於同年1月29日以1 113瀛睿律字第11301290001號函重申被告公司願意恢復原 告工作權之立場,並且促請原告返回被告公司報到並且提 供勞務。原告於收到上開信函之翌日以LINE聯繫被告公司 王逢皓副總經理,表達有復職之意願。被告公司遂於同年 3月8日以113瀛睿律字第11303080001號函以及委由潘彥安 律師以EMAIL通知原告依照原本系爭契約之條件,於113年 3月13日返回原工作地點提供勞務。原告於收受並且知悉 上開通知後,無正當理由連續不到工逾三個工作日,被告 公司多次表示願意以系爭契約之條件、原職位繼續受領原 告之勞務,並催告原告為給付,已然造成被告公司人力安 排上的困難並構成曠職,原告自不得拒絕勞務之給付。爰 依照勞動基準法第12條第1項第6款以及金豐保經工作規則 第61條第4款,於113年3月19日以113瀛睿律字第11303190 003號函終止兩造間僱傭關係。被告公司以電子郵件通知 復職,另有以存證信函之方式寄送上開通知,惟招領逾期 而遭退回,應認被告公司請求復工之意思表示已到達陳科 銘而發生效力。 (二)被告公司出勤系統係採取APP線上打卡及申請加班制,相 關人員需連接公司網路始可打卡,若出差在外,則可選擇 外勤打卡,打卡後均會有打卡成功、失敗、重複打卡等提 醒字句,表定下班時間為下午5時30分,至下午6時為休息 用餐時間,加班自下午6時起算,倘職員於下午6時以後打 卡,系統會跳出因被告未受理加班申請,推定員工因處理 個人事務忘記打卡,將自動受理補打卡申請,若非處理私 人事務忘記打卡,得事後補送加班申請。然原告均無加班 之申請紀錄。再原告於任職期間均認知系爭契約為委任契 約,雙方以此契約為委任契約來履行,因此從未申請加班 費,直至本案爭議發生時,以僱傭關係為由回溯加班紀錄 ,惟依據被告工作規則及打卡提醒,均都可證明原告沒有 加班的事實及加班的必要,再原告主張之加班時數為671 小時,經以實際打卡時間計算原告滯留被告公司時間僅約 210小時。 (三)原告就月達成、年達成獎金之獎金比例、業績,僅提出自 行計算之附表,而無其他證據,而按系爭契約第三條第2 、3項區域輔導獎金以及年度達成獎金計算的基礎分別為 「核發後KFYC」以及「總核發後KFYC」,係因為保險要保 人依法有10天之猶豫期間得以無條件撤回要保書,且保險 公司業有審查、核保之權限,故所謂「核發後KFYC」為「 核保通過且未退件之業績」。再原告自112年1月份始兼任 中區輔導業務,其業績計算方式亦有不同,經核算兩區業 績後,原告任職期間應給付之獎金共僅13萬0019元,自任 職迄今被告已給付之獎金為17萬0221元,扣除後已無積欠 獎金。而被告計算應給付原告112年9月13日至113年3月19 日之薪資共計31萬1667元,因原告經法院執行扣押命令, 被告扣除執行命令之金額及其他稅費後,全數匯入原告帳 戶內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 均駁回,被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予假執行。 三、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一第407頁) (一)原告自110年9月13日起任職被告擔任培訓部經理,月薪5 萬元。 (二)兩造簽署經理人委任契約書,約定存續期間為110年9月13 日至112年9月12日,嗣於112年9月13日簽署市場開發委任 協議。 (三)被告於113年3月8日以台北永春郵局137號存證信函請原告 於113年3月13日前往臺北市○○區○○路00號7樓提供勞務。 (四)被告於113年3月19日以台北永春郵局163號存證信函通知 終止契約。   四、本院之判斷: (一)原告之僱傭關係自113年3月19日終止。   1.按勞工有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3日,或1個月內曠工達6日 者,雇主得不經預告終止契約;雇主依前項第1款、第2款 及第4款至第6款規定終止契約者,應自知悉其情形之日起 ,30日內為之,勞動基準法第12條第1項第6款、第2項定 有明文。   2.經查,兩造間因系爭契約性質存有爭議,經原告申請勞資 爭議調解不成立,有勞資爭議調解筆錄在卷可稽(見本院 卷一第11至12頁),嗣經被告於113年3月8日以電子郵件 通知原告應自113年3月13日起至被告指定之地點提供勞務 ,有電子郵件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135頁),然原告 係回應「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且費用部分也未達成共識待 司法判決後再考慮復職一事」等語,而均未至被告公司提 供勞務,乃為無正當理由曠職。被告於113年3月19日以台 北永春郵局163號存證信函通知依照勞動基準法第12條第1 項第6款終止勞動契約(見本院卷一第187至188頁),即 有理由,兩造勞動契約於113年3月19日即告終止,堪以認 定。原告固稱因被告變動薪資條件及職位,而拒絕提供勞 務,然被告已委託律師於113年3月8日、12日電子郵件中 稱:「補充說明,按照原合約條件復職」、「被告同意您 回來工作之請求,並依照原契約條件復職」(見本院卷一 第135至137頁),均難認被告有變動薪資條件或職位,則 原告顯然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勞務而曠職,主張並無足採 。   3.綜上,兩造勞動契約已於113年3月19日終止,原告訴請確 認僱傭關係存在,並請求被告公司給付此後工資並提繳退 休金,應屬無據。       (二)工資    原告固主張被告應自112年9月13日起至復職日止應按月給 付薪資,然其主張被告應給付113年3月19日後之薪資,並 無理由,已如前述,則被告僅應給付112年9月13日至113 年3月19日期間之薪資。此段期間共計6個月又7日,應付 薪資為31萬1667元(計算式:5萬×6月+5萬×7日/30,元以 下四捨五入)。被告並提出計算表格、薪資單、匯款記錄 、法院扣押命令函為佐(見本院卷二第57頁、第61頁、第 235至261頁),而原告前開薪資經扣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465元、1477元、代扣所得稅2205元、7000元、法院扣押 命令之金額7349元、2萬3331元、7萬3206元後,剩19萬66 34元,分別經被告於112年10月30日匯款1萬2031元、11月 30日匯款3萬8192元、113年3月22日匯款14萬6411元後, 均已全數給付,原告仍執此主張未給付薪資,應屬無據。 (三)退休金    原告固主張被告應自112年9月13日起至復職日止按月提繳 3000元至退休金專戶,然其主張被告應提繳113年3月19日 後之退休金,並無理由,已如前述。又被告自112年9月12 日退保後,即未再提繳勞工退休金(見本院卷二第67頁)    ,則被告應提繳112年9月13日至113年3月19日間之退休金 。又兩造間薪資約定既係5萬元,提繳級距為5萬0600元, 應提繳金額為3036元,原告僅請求提繳3000元,應有理由 ,綜此,原告請求被告自112年9月13日至113年3月19日按 月提繳3000元之退休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特別休假    被告就原告主張之特別休假剩餘日數、折算金額均無意見 ,則原告請求被告給付剩餘20日特別休假之折算工資3萬3 333.3元,應屬有據。 (五)加班費   1.按雇主延長勞工工作時間或徵得勞工同意於休假日工作( 即加班)者,應依勞動基準法第24條、第39條所定標準, 發給加班費,至於加班時間,勞動事件法第38條固規定「 出勤紀錄內記載之勞工出勤時間,推定勞工於該時間內經 雇主同意而執行職務」,惟雇主如主張該時間內有休息時 間或勞工未經雇主同意而自行於該時間內執行職務等情形 ,不應列入工作時間計算者,亦得提出勞動契約、工作規 則或其他管理資料做為反證(參見立法理由)。又雇主依 勞動基準法第70條規定,就工作時間、延長工作時間等事 項訂立之工作規則,除違反法令強制禁止規定或團體協約 外,經公開揭示後,當然成為僱傭契約之一部,勞雇雙方 均應受其拘束。   2.經查,被告工作規則規定略以:第19條,出勤管理制度: 本公司視職務屬性,出勤管理採打(刷)卡或簽到方式管 理,出勤紀錄需記錄時間到分鐘為止。第20條:延長工時 :一、公司要求:如因業務需要,經徵求工會同意,事業 單位無工會者,經勞資會議同意得延長工作時間或經員工 同意後於休假日(不含例假)工作,其延長之」作時間及 休假日工作以加班計算。二、員工提出:(1)員工如因 職務或工作需要,得於當目正常工作結束前一小時填具『 加班申請單』,將當日預定之延長工作時間及內容向其部 門主管提出申請。(2)經部門主管簽準後方可加班(部 門主管請(休)假或因公務未能立即批相者得經其職務代 理人代行批核)。(3)員工應於次日詳實記錄前一日加 班之處理事項與實際加班時數於加班申請單上,再交由部 門主管簽核後,始交由人資部計入實際加班時期。三、如 未經上述程序申請加班且逾正常工作時間打卡下班者,經 本公司拒絕其於延長工時提供勞務者,則視為個人行為逗 留公司,不得視為加班且不得請領加班費。為顧及員工生 理健康,加班者須於17:30至18:00休息或用餐,所以加班 起始計算時間為18:00(見本院卷一第147至148頁)。則 被告公司係採取出勤刷卡、簽到方式管理,且已明確規定 其加班屬於申請制,事前預定申請或次日申請均可,然如 打卡時間逾正常工作時間即下午6時後下班者,需申請加 班始計入加班,未經申請者,視為個人行為逗留公司。   3.經查,原告任職期間歷次操作被告公司出勤系統之打卡紀 錄,包含打卡成功、失敗、打卡紀錄時間(creat date t ime)、經緯度之紀錄,有被告提出系統擷取圖片為佐( 下稱出勤系統原始資料,見本院卷二第87至120頁),堪 信為原告大致之出勤紀錄。惟被告之出勤系統操作方式如 下:原告下班打卡時間如逾6時,則打卡時系統會顯示「 下班1:打卡時間(當日、自動選擇下午5時30分至6時) 打卡成功!您因在公司處理個人私人事務已經忘記打下班 卡,系統現已自動受理您的下班補打卡申請,請至本月班 表再確認您的下班補打卡時間,若您不是處理私人事務, 請用系統申請加班,如有疑義,請用聯繫函告知公司,感 謝您的配合」(見本院卷二第76頁)。出勤系統內,原告 可自行操作「各項申請」中之加班申請,提出文件、照片 申請加班(見本院卷二第76頁)。兩造既已於工作規則內 規定加班申請方式,原告就上開出勤系統原始資料所示時 間間隔內,雖位於被告公司,然於打卡時經前述系統提醒 後,仍未曾申請加班,而可認被告已提出相當 之反證, 佐證其未同意原告於該期間為被告執行職務,此時應由原 告提出證據,以佐其於前述出勤系統原始資料所示滯留被 告公司期間,係經被告同意提供勞務之延長工時。   4.核對原告提出之延長工時證據、出勤系統原始資料、原告 附件一主張之加班時數,分別認定如下:    ①原告提出110年12月15日對話紀錄及內勤打卡紀錄(見本 院卷一第265頁),然該對話紀錄僅係原告於晚間8時許 於工作群組上傳圖片表明活動情形,且於出勤系統打卡 顯示補打卡時,原告亦經系統提醒應提出聯繫函聯繫被 告,然該日並無聯繫函或申請加班,難認原告係經被告 同意提供執行職務。    ②原告提出111年9月5日對話紀錄及內勤打卡紀錄(見本院 卷一第267頁),該對話紀錄僅係原告之同事感謝原告 等小助理下班,而出勤系統打卡顯示補打卡時,原告亦 經系統提醒應提出聯繫函聯繫被告,然該日並無聯繫函 或申請加班,難認原告係經被告同意提供執行職務。    ③原告提出112年1月13日對話紀錄及內勤打卡紀錄(見本 院卷一第269頁),該對話紀錄僅係原告於該日晚間8時 許傳送圖片祝賀業績,而出勤系統打卡顯示補打卡時, 原告亦經系統提醒應提出聯繫函聯繫被告,然該日並無 聯繫函或申請加班,難認原告係經被告同意提供執行職 務。    ④原告提出112年6月13日對話紀錄、辦公室照片及內勤打 卡紀錄(見本院卷一第271頁),自照片可認原告該日 應係於辦公室內提供勞務,另參酌該日原告出勤系統原 始資料下班時間為晚間8時22分(見本院卷二第116頁) ,則原告主張該日加班2時又52分應可認定,原告依附 件一逾此主張之加班時間,則無理由。    ⑤原告提出之112年6月26日對話紀錄(見本院卷一第273頁 ),係要求翌日下午5時30分開會,審酌原告112年6月2 7日出勤系統打卡時間為下午6時33分(見本院卷二第11 7頁),可認該日確實有延長工時一小時又3分,原告依 附件一主張逾此之加班時間,則為無理由。    ⑥原告提出112年5月21至25日出差記錄及對話紀錄(見本 院卷一第275頁),該對話係被告公司人員請原告擔任 員工旅遊之工作人員,並經原告申請該期間出差,又該 日並無出勤系統原始資料,則原告以附件一主張112年5 月21日之例假日加班15小時,應為有理由。      5.綜此,原告主張之加班費,其中112年6月13日加班2時又5 2分之857元(5萬÷240×4/3×2+5萬÷240×5/3×52/60)、112 年6月27日加班1時3分之292元(5萬÷240×4/3×63/60)、1 12年5月21日加班15小時3958元(5萬÷30+5萬÷240×4/3×2+ 5萬÷240×5/3×5=3958),共計5107元為有理由,逾此請求 之金額為無理由。至附件一其餘加班日期,原告未提出證 據佐證該部分係經被告同意執行職務,其主張並無理由, 應予駁回。 (六)獎金:   1.系爭契約第3條2項b、c、d款、第3項分別約定:(區域輔 導獎金)b.約定以每月核發後 KFYC 達成標準提撥,為月 達成獎金,大於等於250萬提撥0.2%,核發後KFYC大於等 於350萬提撥0.3%,大於等於450萬提撥0.4%。c.任職開始 6個月內,月達成獎金部分將以每月定額0.5萬發放,自第 7個月後即以上述表格提撥月達成獎金。6個月後進行通算 ,於首6個月內應提撥的業務達成獎金若累積超過3萬者, 將補發超出的差額。d.原告輔導區域於簽訂本協議後由被 告公告之。若輔導區域有所調整,其所負責的區域業績目 標及提撥金額比例將另行調整。(年度達成獎金)年度達 成獎金之相應獎金率如下:年度總核發後業績大於等於30 00萬,發放率0.2%,大於等於4200萬,發放率0.3%,大於 等於5400萬,發放率0.4%,a.併入佣金表中的年度目標獎 金科目發放。b.KFYC=國內壽險 FYC+國內產險 FYC+管顧 FYC。2022年之後的年度獎金達成目標及發放獎金率,於 前一個工作年度末另行訂定之(見本院卷一第119頁)。   2.綜上約定,區域輔導獎金係每月計算,但如輔導區域調整 ,業績目標及提撥比例均另調整。而111年度後之年度達 成獎金,將於前一年末另行訂定,是區域輔導獎金、年度 達成獎金之業績目標或比例並非全然不變,因輔導區域變 化或年度不同而可能變更。   3.原告主張其有如附件二所示自111年11月至112年9月達成 業績及相應比例之獎金,然為被告所否認,並提出被告11 2年5月30日內部照會單、該期間之業績資料、計算業績表 格為佐(見本院卷二第163至196頁、第205頁)。其中照 會單可見自112年1月1日起原告因兼任中區主管,年度達 成獎金,北區部分,增加大於等於2000萬給予0.1%,中區 部分大於等於3600萬給予0.1%大於等於4800萬核發0.2%, 自1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見本院卷二第163頁、第193頁 ),而已明確規定發放年度達成獎金按各區業績,且業績 目標、比例均有不同,且未公告中區之輔導區域獎金比例 ,則原告仍以前述未經調整前比例,請求輔導區域獎金, 且合併北區、中區業績計算,已無足採。原告雖主張前開 照會單並未經其簽收或同意,然原告輔導中區之獎勵方式 ,依照前開獎金約定,本需重新公告規定,而照會單於11 2年5月30日在對話紀錄中傳送原告已讀後,未見原告異議 ,迄至本案爭議時,原告始主張未接收該公告,不拘束原 告云云,更無足採。再原告另主張自111年11月即已輔導 中區而應給予獎金,然就此已經被告否認並提出照會單公 告之正式時間及原告自行製作之工作計畫執行表為佐(見 本院卷二第199頁),難認原告主張可採。   4.復自被告提供之業績資料,其中111年11月後,僅112年6 月北區業績高於250萬,區域輔導核發比例0.2%,約為536 3元,有被告製作表格、相應月份業績資料為佐(見本院 卷二第185頁、第205頁),則原告僅得請求該區域輔導獎 金5363元。112年度達成獎金,按月份比例計算後,原告 分別達成北區目標大於等於2000萬(比例為1500萬)給予 0.1%、中區目標業績大於等於4800萬(比例為3600萬)核 發0.2%,因此原告取得北區獎金1萬5558元、7萬5485元, 有表格(見本院卷二第205頁)及相應資料(見本院卷二 第170至191頁)為佐。是原告自111年11月至112年9月之 輔導區域獎金、年度達成獎金共計9萬6406元,應可採信 。再被告固抗辯已給付17萬餘獎金,然就此部份已經原告 否認,被告復未提出給付之薪資紀錄為佐,難認可採,綜 此原告得請求之前述獎金為9萬6406元。  五、綜上,原告請求確認兩造僱傭關係存在,並請求給付自112 年9月13日起至復職之日止之薪資並無理由,其依系爭契約 、勞基法規定,請求給付特別休假工資3萬3333.3元、加班 費5107元、區域輔導獎金、年度達成獎金9萬6406元,共計1 3萬4846.3元,並自112年9月13日至113年3月19日按月提繳 退休金3000元至其專戶內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 為無理由,不應准許。本件係勞工之給付請求訴訟,並經本 院就本判決主文第一項為雇主敗訴之判決,應依勞動事件法 第44條第1項、第2項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同時宣告 被告得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並酌定相當之擔保金。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曾育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書記官 林祐均

2024-11-22

TPDV-113-勞訴-86-2024112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839號 原 告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訴訟代理人 陳慕勤 洪心怡 被 告 解莉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8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及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5510元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09年7月間與原告簽訂信用卡申請書 及信用卡契約(下合稱系爭信用卡契約),向原告申辦信用 卡使用,依約被告得於特約商店記帳消費,但所生應付帳款 應於繳款截止日前清償或以循環信用方式繳付最低應繳金額 ,且約定循環信用利息之計算方式,係將每筆得計入循環信 用本金之帳款,就該帳款之餘款以各筆帳款於起息日應適用 之循環信用利率計算之該筆帳款結清之日止,如被告未於每 月繳款截止日前付清當期最低應繳金額,原告得收取違約金 ,逾期1期收取300元,連續逾期2期收取400元,連續逾期3 期收取500元,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3期。嗣被 告尚餘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及自「利息」欄所載起息日起之利 息未按期清償,依約被告已喪失期限利益,應即清償如附表 所示之本金及利息。爰依系爭信用卡契約之法律關係,提起 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經查,原告就其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系爭信用卡契約 、消費利率資料表、帳務資料表、客戶消費繳款明細表、客 戶服務查詢資料、債權計算書等件為證,是堪信原告之主張 為真正。從而,原告依系爭信用卡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5510元,應由被告負擔,爰確定如主文 第2項所載。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曾育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書記官 林祐均 附表:(金額幣別均為新臺幣,日期紀元均為民國) 本金 利息 50萬9605元(含右列起息日前已發生之利息9305元及違約金300元) 左列本金中之50萬元,自113年8月16日至清償日止,按年息6.66%計算。

2024-11-22

TPDV-113-訴-4839-20241122-1

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勞訴字第213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洪敬嵐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確認僱傭關 係等事件,上訴人提起上訴到院,未依法繳納第二審裁判費。查 本件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480萬8255元,應徵第二審裁判 費7萬2928元。惟依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之規定,因確認僱傭 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或工會起訴或上訴 ,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即4萬8619元(計算式:7萬2928×2/3 =4萬8619,元以下四捨五入),故應繳納第二審裁判費2萬4009 元(計算式:7萬2928-4萬8619=2萬4309元)。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7日內如數向本院 繳納,逾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曾育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書記官 林祐均

2024-11-18

TPDV-112-勞訴-213-20241118-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610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被 告 盧月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 1月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及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9800元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28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 告如以新臺幣84萬4721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簽訂之信用卡約定條款(下 稱系爭信用卡契約)第28條約定,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下 稱系爭貸款契約)共通約定條款第10條第2項約定,兩造合 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依前揭規定,本院就本件訴訟 自有管轄權。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一)被告於民國101年4月10日與原告簽訂系爭信用卡契約,向 原告申辦信用卡使用,依約被告得於特約商店記帳消費, 但所生應付帳款,應於繳款截止日前清償或以循環信用方 式繳付最低應繳金額,且約定循環信用利息之計算方式, 係將每筆得計入循環信用本金之帳款,自各筆帳款實際墊 款日起,依年息15%計算至清償日止。嗣被告尚餘如附表 編號1所示之本金及自「利息」欄所載起息日起之利息未 按期清償,依約被告已喪失期限利益,應即清償如附表編 號1所示之本金及利息。 (二)被告於111年9月16日與原告簽訂系爭貸款契約,借款新臺 幣(下同)28萬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9月16日起至11 8年9月16日止,約定利息按定儲利率指數加計年息6.99% 計算(本件違約時之約定利率為年息8.6%),按期於每月 16日還款,按日計息。嗣被告尚餘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本 金未按期清償,依約被告已喪失期限利益,應即清償如附 表編號2所示之金額及利息。 (三)爰依系爭信用卡契約及系爭貸款契約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 訴訟等語。並聲明:㈠如主文第1項所示;㈡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經查,原告就其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系爭信用卡契約 、系爭貸款契約、持卡人計息查詢資料、繳款利息減免查詢 資料、客戶消費明細表、撥款資訊、放款帳戶利率查詢資料 、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定儲利率指數表等件為證,是堪 信原告之主張為真正。從而,原告依系爭信用卡契約及系爭 貸款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及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爰酌定相 當之擔保金額准許之,並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 為假執行。 五、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9800元,應由被告負擔,爰確定如主文 第2項所載。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曾育祺 本判決得上訴。 附表:(金額幣別均為新臺幣,日期紀元均為民國) 編號 項目 本金 利息 0 系爭信用卡契約之帳款 60萬3448元(含右列起息日前已發生之循環信用利息2萬7731元、其他費用2191元) 左列本金中之57萬3526元,自113年3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計算。 0 系爭貸款契約之借款金額:28萬元 24萬1273元 自112年12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8.6%計算。 合計 84萬4721元 (略)

2024-11-15

TPDV-113-訴-4610-2024111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437號 原 告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訴訟代理人 王盈之 葉懿慧 朱逸君 葉雲仁 被 告 徐開邦 籍設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0樓 (臺北○○○○○○○○○)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及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5730元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簽訂之卡友貸款借款契約書 (下稱系爭貸款契約)其他契約條款第8條約定,兩造合意 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依前揭規定,本院就本件訴訟自 有管轄權。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 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均定有明文。本 件原告起訴時原聲明請求被告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2萬 3510元,及其中50萬7869元自民國113年3月14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年息6.18%計算之利息,嗣變更聲明為請求被告給付 如主文第一項所示,核屬減縮其聲明,應予准許。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111年5月27日與原告簽訂系爭貸款契約, 向原告借款62萬7000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11年5月27日起至 117年5月27日止,利息自撥款日起按原告銀行3個月定儲利 率指數加計年息5.12%機動計算(本件簽約時之約定利率為 年息6.18%),按月攤還本息。嗣被告尚餘如附表所示之本 金及自「利息」欄所載起息日起之利息未按期清償,依約被 告已喪失期限利益,應即清償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 約金。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經查,原告就其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系爭貸款契約、 卡友貸還款交易紀錄、徵信批覆表、3個月定儲利率查詢表 等件為證,是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正。從而,原告依系爭貸 款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及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5730元,應由被告負擔,爰確定如主文 第2項所載。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民事第六庭法 官 曾育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林祐均 附表:(金額幣別均為新臺幣,日期紀元均為民國) 本金 利息 52萬2275元(含右列起息日前已發生之利息1萬4406元) 左列本金中之50萬7869元,自113年3月14日至清償日止,按年息6.18%計算。

2024-11-15

TPDV-113-訴-1437-20241115-2

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退休金差額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訴字第144號 原 告 黃纓茹 訴訟代理人 陳豪杉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王興民即欣民診所 訴訟代理人 鄭瑜凡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退休金差額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 月2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2萬5045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14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被告應提繳新臺幣10萬1408元至原告勞動部勞工退休金專戶。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36%,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2萬5045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本判決第二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0萬1408元為原告預 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反訴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反訴訴訟費用由反訴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聲明請求被告給付 原告新臺幣(下同)18萬9723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之法定利息,並提繳43萬1130元至原告勞工退休 金專戶內,嗣減縮聲明為請求被告給付14萬9190元及上開法 定利息,及被告應提繳41萬8368元至原告勞工退休金專戶, 核與前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暨反訴答辯略以: (一)原告於民國99年4月24日起任職於被告,擔任助理人員, 初始薪資約定為新臺幣(下同)3萬1500元,之後逐漸調 漲如附件一所示。因被告在111年4月以前並未為原告投保 勞保及提繳勞工退休金,故造成原告勞保年資及勞工退休 金之損失,又被告雖自111年4月起投保勞保並提繳勞工退 休金,卻僅以3萬0300元之級距辦理,而有高薪低報之情 形,致原告得請領之失業給付金額及雇主應提繳之勞工退 休金金額均有短少,依法原告得請求被告賠償之,且被告 在原告任職期間,除112年度外,每年僅給予5天特別休假 ,故原告亦得向被告請求發給特休未休之工資。 (二)原告請求金額計算如下:    1.特別休假    原告近5年内之未休天數分別為10天、10天、11天、12天 、4天,原告依每年度平均工資計算差額如附件二,總計8 萬5495元。   2.勞退提繳差額:    原告任職期間,被告長期未依法提繳勞工退休金,其後又 未依正確級距提繳,就勞工退休金以多報少,原告依自己 紀錄之每月應領薪資並依每年2月、8月調整兩次提繳級距 之方式計算,歷年應提繳金額及實際提繳金額之差額如附 件三(本院卷第149至153頁),總計金額為41萬8368元。   3.失業給付差額    原告已年滿45歲,且有母親黃周招須扶養,故可申請領取 每個月相當於投保薪資70%之失業給付9個月,原告申請失 業給付已獲勞保局核發113年2月、3月分別為2萬1210元, 原告於113年6月提早就業,獲核發提早就業獎助津貼7萬4 235元,然原告於資遣前6個月應投保級距分別為7至8月4 萬8200元、9至12月4萬5800元,平均為4萬6844元,故失 業給付差額為2萬3162元、提早就業獎助津貼差額為4萬05 33元,共計6萬3695元。 (三)又兩造約定之勞健保補貼費用600元,原告收取該筆款項 後用以繳納自行在工會投保之勞保保費,卻仍有保費差額 須自行負擔,而該些保費均由勞保局收取,原告並未受有 利益,自無任何不當得利可言,該約定僅係關於勞保投保 費用,與勞工退休金無關,原告請求之勞工退休金差額, 亦非勞保給付相關之損害,被告以此抗辯不予給付,顯無 關連。 (四)爰依兩造間勞動契約、勞基法第38條第4項、勞工退休金 條例第31條第1項、就業保險法第38條第3項提起本件訴訟 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4萬9190元及自起訴狀繕 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被告 應提繳41萬8368元至原告勞工退休金專戶;願供擔保請准 宣告假執行。並為反訴答辯聲明:反訴駁回。如受不利判 決,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 二、被告答辯及反訴主張則略以: (一)原告到職時,因自行要求至職業工會投保勞工保險及就業 保險(下稱勞保、就保),被告基於尊重勞工意願,故同 意並按月給付相當保險費新臺幣(下同)600元,嗣後方 知其因債務問題不便使人知悉於被告處任職等情,惟自11 1年4月1日起,被告已替原告申報加保,另被告已於113年 2月9日為原告辦理退保。 (二)依被告診所留存之原告歷來薪資明細表,被告給付「年休 5000」,而已給付部分特別休假折算工資,且兩造合意由 原告自行排班,原告竟仍未將特休休罄,堪認係其自行放 棄行使特休權利,且兩造間就原告不再主張特休權利,已 達成合意。 (三)兩造並未約定特休制度,以週年制計算本案折算工資應以 每年3月11日至4月10日之正常工時薪資為基礎。且計算薪 資時,僅本薪及年資加給屬於薪資,而應排除非經常性之 恩惠性給付,如業績係被告診所依據來診患者人數核算數 額非固定,並非固定性給與,特別費按照排班或診所員工 個別情事視情況給與,其中有關勞保、就保之協議給予60 0元,並非原告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特助2000元係非固 定性從事特殊協助業務之獎金 、關門2000元是協助處理 打烊事務的獎金,協助整理病歷抽審業務1000元,及肺炎 鏈球菌疫苗補助1000元等,均為業務獎勵,其給付並無固 定性,自皆應扣除,至夜班費、加班等項目,給付數額皆 不固定,可知係以是否有夜班、加班,及其時數為核算, 顯非工資,且為正常工作時間以外之給付,均應扣除計算 ,而原告身為行政助理,本應按雇主指派辦理營運有關業 行政事務,因其處理之業務較其他僱員複雜,各項金額均 係鼓勵原告任職誘因,非勞務對價。   (四)再勞工退休金部分,提繳金額應扣除前述恩惠性給予後提 繳,被告並無高薪低報,且被告已按勞動局覈覆之級距提 繳31萬6960元,並無差額,而失業給付差額,原告薪資, 扣除非經常性、固定性給與之恩惠性給付後,亦無高薪低 報之問題。 (五)兩造約定由許原告至職業工會投保,被告改以每月給付60 0元之協議,應衡酌該協議係免除被告提繳勞工退休金之 義務。如認上述協議因違反強制規定而無效,則原告所受 被告每月600元之給付,即為無法律上原因所受有之利益 ,使被告受有損害,被告自可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 原告返還自99年4月至111年3月,共計12年按每月600元計 算之不當得利8萬6400元(計算式:8萬6400=12年×12月×6 00元)。爰提起反訴請求原告返還,以與本訴部分反訴抵 銷之。 (六)爰本訴答辯聲明:原告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如受不利 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反訴聲明: 原告 應給付被告8萬6400元,及自民事答辯暨反訴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 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不爭執事項(見本院卷第5頁):    原告自99年4月24日起任職被告,113年1月10日離職  四、本院之判斷:   (一)原告薪資結構之認定:   1.按工資係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 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 、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經常性給與均屬之,勞基法第2條 第3款定有明文。所謂工資,應屬「勞務之對價」及「經 常性之給與」,至於其給付名稱為何,則非所問(最高法 院92年度台上字第2108號判決意旨參照)。又勞工與雇主 間關於工資之爭執,經證明勞工本於勞動關係自雇主所受 領之給付,推定為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勞動事件法 第37條亦有明文。經查,原告歷年領取薪資明細中包含業 績、特助、特別費、排班、勞、抽審(抽)、貼病歷(病 歷)、廁、肺鏈(肺)、關門等項目,有手寫之薪資明細 為據(見本院卷69至77頁),依上開說明,前述項目應推 定為原告提供勞務之報酬,如被告爭執此非薪資,即應就 此提出反證推翻,核先敘明。   2.被告給付薪資明細,其中原告認為應列入薪資計算者整理 如附件一,被告除103年度部分欄位數額顛倒外,對於附 件一並無爭執(見本院卷第127頁),兩造爭執之項目中 之排班、特助、早掛、抽審(抽)、貼病歷(病歷)、大 腸癌篩檢、廁、肺鏈(肺)、關門,分別係因協助被告員 工排班、擔任被告法定代理人之助理協助處理雜務、協助 早班掛號、承辦抽審病歷業務、肺炎鏈球菌疫苗業務、大 腸癌篩檢業務、貼紙本病歷、打掃廁所、處理打烊事務而 給予之勞務對價,且於原告協助此項工作時即給予固定金 額且相應之薪資,堪認此部份屬於薪資甚明,被告抗辯屬 於恩惠性給予,並無可採。    3.業績項下之給予,經核被告至遲自103年起至原告離職時 止,均按月給付名目為業績之報酬,而每月金額大致固定 且逐年小幅調整,有薪資給付明細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 69至77頁),可認此均屬於固定性、經常性給付,被告抗 辯此非工資,並無足採。   4.加班費、夜班費,均係原告因正常工時以外延長工時工作 由被告給付,當係原告提供勞務之對價,而屬於工資一部 ,被告抗辯並無足採。   5.至「勞健(勞)」項下給付之600元,係兩造同意由原告 自行至職業工會投保所給付,被告既於遞約之初,約定補 貼投保費用為勞務對價而僱用原告,且於未投保時,均按 月固定給付,則此勞健保補貼應屬原告提供勞務之對價, 為工 資之性質甚明,被告抗辯亦無足採。   6.末按勞基法第38條所定之特別休假,工資應由雇主照給, 雇主經徵得勞工同意於休假日工作者,工資應加倍發給, 同法第39條定有明文,足見勞基法第38條所定特別休假制 度,係以回復勞工身心疲勞及保障勞工社會、文化生活為 目的,而非使勞工藉此增加工資;勞基法第38條第4項雖 規定特別休假因年度終結或終止契約而未休者,其應休未 休之日數,雇主應發給工資,惟此乃雇主因年度終結勞工 未休畢特別休假,所給與補償之代償金,並非勞工於年度 內繼續工作之對價,而勞工於每一年度終結,是否均有未 休畢之特別休假而得支領補償金,未必逐年相同,且每年 年度終結時未休畢之特別休假亦非固定,勞工所得受領之 代償金,即非經常性,雇主於年度終了就勞工未休畢特別 休假,所給與之金錢,僅能認係補償勞工未能享受特別休 假所給與之補償金,並非勞工於年度內繼續工作之對價, 不能認為具對價性質之經常性給與(最高法院101年度台 上字第1651號、103年度台上字第1659號、104年度台上字 第2364號、108年度台上字第2169號判決意旨參照)。兩 造於年休項下之給付,係被告因特別休假未休而折算發給 ,依據前開說明,均難認屬於工資。   7.是原告之工資,經計算分類如附表一。     (二)特別休假折算工資:   1.按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 應依下列規定給予特別休假:㈠6個月以上1年未滿者,3日 。㈡1年以上2年未滿者,7日。㈢2年以上3年未滿者,10日 。㈣3年以上5年未滿者,每年14日。㈤5年以上10年未滿者 ,每年15日。㈥10年以上者,每1年加給1日,加至30日為 止;勞工之特別休假,因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而未休之日 數,雇主應發給工資。但年度終結未休之日數,經勞雇雙 方協商遞延至次一年度實施者,於次一年度終結或契約終 止仍未休之日數,雇主應發給工資,勞動基準法第38條第 1項、第4項定明文。又按本法第38條第1項規定給予之特 別休假日數,勞工得於勞雇雙方協商之下列期間內,行使 特別休假權利:一、以勞工受僱當日起算,每一週年之期 間。但其工作六個月以上一年未滿者,為取得特別休假權 利後六個月之期間。二、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之期間。三、教育單位之學年度、事業單位之會計年度或 勞雇雙方約定年度之期間。本法第38條第4項所定年度終 結,為前條第二項期間屆滿之日。本法第38條第4項所定 雇主應發給工資,依下列規定辦理:一、發給工資之基準 :(一)按勞工未休畢之特別休假日數,乘以其一日工資 計發。(二)前目所定一日工資,為勞工之特別休假於年 度終結或契約終止前一日之正常工作時間所得之工資。其 為計月者,為年度終結或契約終止前最近一個月正常工作 時間所得之工資除以三十所得之金額。勞動基準法施行細 則第24條第2項、第24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   2.兩造間就特別休假剩餘日數,均同意按附件二計算(見本 院卷第131頁),而特別休假1日之折算工資,依照前揭說 明,於兩造間約定特別休假係依照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 24條第2項第1款之週年制時,即以受僱當日起算週年年度 ,於該年度終結前一月正常工時所得工資除以30日計算。 因原告未舉證兩造約定為週年制或同法第24條第2項第2款 之曆年制,然自工資明細(見本院卷第69至77頁)可知, 被告大致於每年9至11月間即發給特休工資,顯非採取曆 年制,應堪認定。再原告係於99年4月24日到職,則其特 休年度終結為每年之4月23日或勞動契約終止日前一個月 ,以此推算前一月即109年至112年3月11日至4月10日之工 資,及112年12月11日至113年1月10日薪資除以30日為基 礎,再原告薪資結構如附表一,其中前述月份扣除非屬正 常工時工資之加班、夜班費金額後,計算如附表二,又依 據薪資明細,被告該期間曾給予原告共1萬元之特休,該 部分即應予以扣除,是原告請求被告給付別特別休假折算 工資6萬5370元,應屬有據,其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三)勞工退休金差額:    雇主應為適用勞退條例之勞工,按月提繳退休金,儲存於 勞工保險局(下稱勞保局)設立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 雇主每月負擔之勞工退休金提繳率,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 資6%;勞工年滿60歲,得依下列規定之方式請領退休金: 一、工作年資滿15年以上者,選擇請領月退休金或1次退 休金;二、工作年資未滿15年者,請領1次退休金,勞退 條例第6條第1項、第14條第1項、第24條第1項分別明定。 另依同條例第31條第1項規定,雇主未依該條例之規定按 月提繳或足額提繳勞工退休金,致勞工受有損害者,勞工 得向雇主請求損害賠償。該專戶內之本金及累積收益屬勞 工所有,僅於未符合同條例第24條第1項所定請領退休金 規定之前,不得領取。是雇主未依該條例之規定,按月提 繳或足額提繳勞工退休金者,將減損勞工退休金專戶之本 金及累積收益,勞工之財產受有損害,自得依該條例第31 條第1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於勞工尚不得請領退休金之 情形,亦得請求雇主將未提繳或未足額提繳之金額繳納至 其退休金專戶,以回復原狀(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 602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原告薪資如附表一所示, 其主張被告未按月提繳勞工退休金,有其提出之勞工退休 金專戶明細為佐(見本院卷第25至26頁),則以附表一之 薪資,按被告所不爭執之薪資級距、提繳金額計算後(見 本院卷第210頁),被告應提繳如附表三之退休金差額41 萬8368元,又被告前因勞保局逕為調整提繳工資,已提繳 31萬6960元,有勞工退休金計算名冊、繳費單據在卷可稽 (見本院卷第203至207頁),該部分金額應予以扣除。則 原告請求被告再提繳差額10萬1408元。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失業給付、提早就業獎助津貼   1.按投保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未為其所屬勞工辦理投保手續 者,按自僱用之日起,至參加保險之前一日或勞工離職日 止應負擔之保險費金額,處十倍罰鍰。勞工因此所受之損 失,並應由投保單位依本法規定之給付標準賠償之。投保 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將投保薪資金額以多報少或以少報多 者,自事實發生之日起,按其短報或多報之保險費金額, 處4倍罰鍰,其溢領之給付金額,經保險人通知限期返還 ,屆期未返還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並追繳其溢領之給 付金額。勞工因此所受損失,應由投保單位賠償,就業保 險法第38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本保險各種保 險給付之請領條件如下:一、失業給付:被保險人於非自 願離職辦理退保當日前3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1年以上, 具有工作能力及繼續工作意願,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 求職登記,自求職登記之日起14日內仍無法推介就業或安 排職業訓練。二、提早就業獎助津貼:符合失業給付請領 條件,於失業給付請領期間屆滿前受僱工作,並參加本保 險3個月以上;失業給付按申請人離職辦理本保險退保之 當月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60按月發給,最長 發給6個月。但申請人離職辦理本保險退保時已年滿45歲 或領有社政主管機關核發之身心障礙證明者,最長發給9 個月;被保險人非自願離職退保後,於請領失業給付或職 業訓練生活津貼期間,有受其扶養之眷屬者,每一人按申 請人離職辦理本保險退保之當月起前6個月平均月投保薪 資百分之10加給給付或津貼,最多計至百分之20」,就業 保險法第11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16條第1項、第19條 之1第1項分別有規定。   2.經查,原告依照其年紀及扶養眷屬情形,得領取9個月, 投保薪資70%之失業給付,而其已領取2個月之失業給付, 並因提早就業,領取7個月之提早就業獎助津貼,有勞動 部勞工保險局函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37頁、第179至183 頁),其離職前之薪資如附表一所載,依該金額應投保之 級距為4萬5800元,被告僅以3萬0300元之級距投保,有原 告之投保紀錄為佐(見本院卷第20頁),可認原告失業給 付、提早就業獎助津貼,因被告高薪低報而存有損失。是 以前開級距計算其得領取之失業給付、提早就業獎助津貼 為17萬6330(計算式:4萬5800×0.7×2+4萬5800×0.7×7×1/ 2),然原告僅分別領取4萬2420元、7萬4235元,存有差 額5萬9675元,其依前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前開差額,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其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勞健保補貼金額非不當得利    兩造間勞健補貼金額屬於工資一部,已如前述,則原告因 提供勞務受領此金額,當屬有法律上之原因而非不當得利 ,被告抗辯得依照不當得利抵銷12年內給付之金額,並反 訴請求原告返還,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遲延利息:    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 任;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 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 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 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 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項、第2 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定有明文。就前開准許之特休折 算工資、補助差額共12萬5045元(計算式=6萬5370+5萬96 75),原告請求被告應自起訴狀送達翌日即113年5月14日 (見本院卷第57頁)起至清償日止,計付法定遲延利息, 亦屬有據。 五、原告依兩造間勞動契約、勞基法第38條第4項、勞工退休金 條例第31條第1項、就業保險法第38條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 給付12萬5045元,及自113年5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並提繳10萬1408元至原告勞工退休金專 戶,,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為無理由,不應准 許。至被告依照民法第179條規定,反訴請求原告給付8萬64 00元,為無理由,應予駁回。本件係勞工之給付請求訴訟, 並經本院就本判決主文第一項、第二項為雇主敗訴之判決, 應依勞動事件法第44條第1項、第2項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 執行,同時宣告被告得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並酌定相當之 擔保金額,再原告敗訴及被告反訴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 請亦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勞動法庭 法官 曾育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2024-11-15

TPDV-113-勞訴-144-2024111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示送達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236號 抗 告 人 黃素紅 相 對 人 王菘慶 上列當事人間公示送達事件,因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6月13日本 院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聲字第499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關於駁回抗告人後開第二項之聲請部分,及該部分聲請費 用之裁判,均廢棄。 准將抗告人對相對人王菘慶如附件所示意思表示之通知為公示送 達。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及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 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居所者,得依民事訴訟 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民法第 97條定有明文。 二、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緣訴外人羅欣怡對相對人王菘慶原有 新臺幣(下同)245萬7794元之債權,經本院民國112年11月 16日北院忠112年度司執妙字第27968號執行命令(下稱系爭 執行命令)將其中151萬0220元之債權移轉予訴外人即原債 權人林建男。嗣林建男與抗告人於112年12月28日達成合意 由林建男將其對相對人王菘慶之債權(下稱系爭債權)讓與 抗告人,抗告人遂寄發附件(即台北中山001305號存證號碼 之存證信函)通知相對人王菘慶系爭債權讓與之事實,抗告 人依民法第297條規定通知債務人即相對人王菘慶,抗告人 非因自己過失不知相對人王菘慶住居所,且未來擬向相對人 王菘慶提出民事訴訟,需對相對人王菘慶有合法送達之通知 證明,為此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並准將抗告人對相 對人如附件所示意思表示之通知為公示送達等語。   三、經查,抗告人主張:羅欣怡對相對人王菘慶原有245萬7794 元之債權,經本院112年11月16日系爭執行命令將其中151萬 0220元之債權移轉予林建男。嗣林建男與抗告人於112年12 月28日達成合意由林建男將其對相對人王菘慶之系爭債權即 151萬0220元讓與抗告人等情,有系爭執行命令及債權讓與 證明書等在卷可證(原審卷第16至17、20頁),是上情堪信 為真。又,抗告人寄發附件(即台北中山001305號存證號碼 之存證信函)通知相對人王菘慶設籍地址有關系爭債權讓與 ,然經郵務機構以招領逾期為由退回一節,亦有掛號郵件收 件回執等可查(原審卷第22至24、28至29頁)。是依首揭規 定,抗告人聲請對相對人王菘慶原裁定「附件」之存證信函 予以公示送達,應予准許。至原裁定以抗告人並非屬對相對 人王菘慶主張債權讓與之權利人,僅為債務承擔之受讓人之 部分,茲查,系爭執行命令主旨前段雖記載「債務人羅欣怡 對第三人王菘慶之應付款項245萬7794元債權」,然後段已 明載「第三人王菘慶應先向債權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新莊稽 徵所支付94萬7574元後,就剩餘151萬0220元,應依本命令 移轉於債權人林建男。」(原審卷第16頁),且系爭執行命 令說明欄亦載「本院112年度司執字第27968號債權人林建男 等與債務人羅欣怡間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前扣押旨揭債 權,第三人未於法定期間內聲明異議,應移轉該債權予債權 人。」,足認系爭執行命令係移轉羅欣怡對王菘慶之債權予 林建男等情,復經本院依職權調取系爭執行命令卷宗查核, 林建男確為該執行事件之債權人,其依系爭執行命令取得對 王菘慶之債權,而非承擔債務,堪認原裁定所載「聲請人並 非屬得對相對人王菘慶主張債權讓與之權利人,僅為債務承 擔之受讓人,毋庸為債權讓與之通知,故相對人王菘慶非本 件意思表示通知須送達之當事人」應係誤認,併此敘明。 四、綜上,從而,抗告人聲請對相對人王菘慶為如附件所示意思 表示之通知為公示送達,為有理由,原裁定駁回抗告人對王 菘慶聲請之部分,顯屬有誤。是原裁定關於駁回抗告人對王 菘慶聲請之部分應予廢棄,改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 法 官 林瑋桓                              法 官 曾育祺                                     法 官 陳智暉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本裁定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 抗告狀,並繳納再抗告費新台幣1,000元。 附件:

2024-11-13

TPDV-113-抗-236-20241113-1

勞小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小字第85號 原 告 王瑋 上列原告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原告之訴,有民事訴訟法第24 9條第1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 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亦為同 法條第1項所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4日 裁定命原告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此項裁定已於113年10 月19日送達原告,然原告逾期迄今仍未補正,有送達證書、 本院繳費狀況答詢表及案件繳費狀況查詢結果附卷可查,其 訴尚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勞動法庭 法官 曾育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2024-11-12

TPDV-113-勞小-85-2024111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救字第1067號 聲 請 人 梁彩琴 代 理 人 許名志律師(法扶律師) 複代理人 袁瑋謙律師 相 對 人 泰安醫院即阮正雄 上列當事人間因本院113年度勞專調字第186號給付資遣費等事 件,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予訴訟救助。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民事訴訟法第107 條前段定有明文。又經財團 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其於訴 訟或非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除顯無理由者外 ,應准予訴訟救助,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08 條規定之限制, 此觀法律扶助法第63條亦詳。 二、本件聲請人以其與相對人間於本院113年度勞簡專調字第186 號請求給付資遣費等事件,主張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業經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申請法律扶助獲准等情,已提出財 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專用委任狀、低收入戶證明書以為釋 明,復核其訴訟非顯無理由,是本件聲請核無不合,應予准 許,爰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曾育祺

2024-11-05

TPDV-113-救-1067-20241105-1

勞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勞聲字第2號 聲 請 人 鼎盛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偉強 相 對 人 謝函君 謝函芸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停止執行事件,對本院於民國112年4月18日 所為之裁定,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與正本中主文欄,有關本院112年度勞簡字「第28號 」事件判決確定前之記載,應更正為於本院112年度勞簡字「第5 8號」事件判決確定前。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此於裁定亦準用之,同法第 239條亦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之裁定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應 予更正。 三、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曾育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得抗告。

2024-11-04

TPDV-112-勞聲-2-20241104-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