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補正提出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金簡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金簡上字第11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鄒炎山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6月 23日所為113年度審金簡字第281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偵查案 號:113年度偵緝字第968號、第969號、第970號),提起上訴, 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第二審法院認為上訴書狀未敘述 理由或上訴有第362條前段之情形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361條第2項、第367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對 於簡易判決有不服者,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 庭;第1項之上訴,準用第3編第1章及第2章除第361條外之 規定,同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亦有明文。刑事訴訟法 第361條第2項之規定係關於提起第二審上訴必須記載上訴理 由及命補正提出上訴理由之規定,而簡易程序之上訴程序既 無準用該條項規定,則亦無適用同法第367條之逾期未提出 上訴理由可逕行駁回上訴規定之餘地。是對簡易判決提起上 訴,上訴人縱未提出上訴理由,其上訴仍屬合法,二審法院 仍應以實體審理。經查,本案上訴人即被告具狀表示對原審 判決不服,惟於上訴狀中稱「是因判決之事為此案有提出告 訴人鄒炎山」,實難認被告除欲提起上訴外有陳明其上訴理 由為何,迄至本案言詞辯論終結前亦未向本院敘明任何理由 ,且經合法傳喚未到庭,然依上開說明,本案上訴仍屬合法 ,而應由本院為實體審理,合先敘明。 二、而被告於第二審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者,得不 待其陳述,逕行判決;對簡易判決處刑不服而上訴者,準用 上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371條、第455條之1第3項分別定有 明文。查被告鄒炎山經本院合法傳喚後,於審理期日無正當 理由未到庭,此有本院戶籍資料查詢申請表、戶役政資訊網 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結果頁面、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本院 送達證書及刑事報到單等件在卷可稽,依前揭規定,爰不待 其陳述逕為判決。 三、被告提起上訴未敘明上訴理由,經本院合議庭審理結果,認 原審判決以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第339條第 1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及刑法第30條第1項前段、洗錢防制法 第14條第1項之幫助洗錢罪,並具體審酌被告提供其金融帳 戶予他人使用,幫助上開正犯用以作為詐欺犯罪之匯款工具 ,助長不法份子之訛詐歪風,使執法人員難以追查詐騙集團 成員之真實身分,增加被害人尋求救濟及治安機關查緝犯罪 之困難,危害交易安全與社會經濟秩序,且造成各該告訴人 受有財產上損害,復考量被告坦承犯行之犯後態度,然未與 告訴人達成和解並賠償其等所受損害,併參酌被告之犯罪動 機、目的、手段、智識程度、家庭生活及工作狀況與素行等 一切情狀後,量處被告有期徒刑5月,併科罰金新臺幣8萬元 ,並諭知罰金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其認事用法及量刑均無 不當。而原審判決後,洗錢防制法雖於民國113年7月31日修 正公布,並於000年0月0日生效施行,然比較新舊法後,仍 以原審所論處即修正前洗錢防制法之規定對被告較為有利, 故原審雖未為新舊法之比較,惟此對判決結果應無影響,是 原審判決應予維持,並引用原審簡易判決書(含起訴書及移 送併辦意旨書)記載之事實、證據及理由(如附件)。綜上 ,本案上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第373條、第371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黃榮加提起公訴及移送併辦,檢察官張盈俊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大鈞                   法 官 李信龍                   法 官 曾煒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季珈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   日    附件:本院113年度審金簡字第281號刑事簡易判決

2025-01-21

TYDM-113-金簡上-110-20250121-1

簡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40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邱國豪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4月15日所為112 年度桃簡字第2848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偵查案號:112年度 偵字第51376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 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第二審法院認為上訴書狀未敘述 理由或上訴有第362條前段之情形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訴訟法第361條第2項、第367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對 於簡易判決有不服者,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 庭;第1項之上訴,準用第3編第1章及第2章除第361條外之 規定,同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亦有明文。刑事訴訟法 第361條第2項之規定係關於提起第二審上訴必須記載上訴理 由及命補正提出上訴理由之規定,而簡易程序之上訴程序既 無準用該條項規定,則亦無適用同法第367條之逾期未提出 上訴理由可逕行駁回上訴規定之餘地。是對簡易判決提起上 訴,上訴人縱未提出上訴理由,其上訴仍屬合法,二審法院 仍應以實體審理。經查,本案上訴人即被告具狀表示對原審 判決不服,惟並未敘明上訴理由,迄至本案言詞辯論終結前 亦未向本院敘明,且經合法傳喚未到庭,然依上開說明,本 案上訴仍屬合法,而應由本院為實體審理,合先敘明。 二、而被告於第二審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者,得不 待其陳述,逕行判決;對簡易判決處刑不服而上訴者,準用 上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371條、第455條之1第3項分別定有 明文。查被告邱國豪經本院合法傳喚後,於審理期日無正當 理由未到庭,此有本院戶籍資料查詢申請表、戶役政資訊網 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結果頁面、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本院 送達證書及刑事報到單等件在卷可稽,依前揭規定,爰不待 其陳述逕為判決。 三、被告提起上訴未敘明上訴理由,經本院合議庭審理結果,認 原審判決以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並具 體審酌被告不思依循正當途徑以獲取所需,竊取他人財物, 造成他人財產損失及不便等節,復兼衡其犯罪之動機、目的 、手段、行竊之地點、所竊得物之種類及價值(告訴人已領 回)、坦承犯行之犯後態度,自陳之職業、教育程度、家庭 生活經濟狀況暨前案素行等情狀後,量處被告拘役30日,並 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其認事用法及量刑均無不當,是 原審判決應予維持,並引用原審簡易判決書(含聲請簡易判 決處刑書)記載之事實、證據及理由(如附件)。綜上,本 案上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第373條、第371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郝中興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張盈俊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大鈞                   法 官 李信龍                   法 官 曾煒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季珈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   日

2025-01-21

TYDM-113-簡上-401-20250121-1

臺灣高等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731號 再 抗告 人 李景美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劉榮祺間聲明異議事件,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0月23日本院113年度抗字第731號裁定,提起再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再抗告,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規定繳納裁判費 新臺幣(下同)1,000元,並依同法第466條之1第1、2項規 定,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再抗告人提 起再抗告,如未繳納裁判費、未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 係人為代理人,抗告法院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者, 抗告法院應以其再抗告不合法裁定駁回之,此觀諸民事訴訟 法第495條之1第2項、第481條、第442條第2項、第466條之1 第4項之規定即明。 二、本件再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0月23日本院113年度抗字第73 1號裁定提起再抗告,未繳納再抗告裁判費1,000元,亦未委 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經本院於113年12 月5日裁定命於5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同年月11日送達於再 抗告人之指定代收地址,有送達證書可憑,惟再抗告人迄未 繳納再抗告裁判費1,000元,亦未補正提出委任律師或具律 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之委任狀,有本院裁判費或訴狀查 詢表、答詢表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61至73頁)。揆諸上開 規定,本件再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紀文惠               法 官 王育珍               法 官 賴武志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蔡明潔

2025-01-20

TPHV-113-抗-731-20250120-3

營簡調
柳營簡易庭

撤銷遺產分割登記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營簡調字第3號 聲 請 人 台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統雄 上列原告與被告蔡福財等人間請求撤銷遺產分割登記等事件,原 告聲請調閱之遺產登記資料已經地政事務所檢送到院,應儘速閱 卷並於民國114年2月20日前(並於該日前送達本院柳營簡易庭) ,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規定,補正下列事項,逾期即駁回 其訴,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提出臺南市○○區○○段000○000○000○000地號土地登記第一類 謄本(全部)及同段132建號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及 門牌台南市○○區○○里○○○000○0號房屋稅籍資料。 二、提出被繼承人蔡朝能之除戶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請依民 法第1138條至第1140條之規定製作完整之繼承系統表、全體 繼承人「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並據此補正全 體被告之年籍資料。 三、查明上開事項後,補正提出記載全體被告真實姓名、住居所 、確定之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及具體事實理由之起訴狀,並 按被告人數提出起訴狀繕本。 四、查報原告至起訴日即114年1月13日止對被告蔡福財之債權總 金額若干(含利息債權,應提出計算明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 法 官 童來好 上列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吳昕儒

2025-01-20

SYEV-114-營簡調-3-20250120-1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簡上字第28號 上 訴 人 吳俊融 被 上訴人 顏琇清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上訴人 對於民國113年10月23日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7號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具狀補正上訴理由書。   理    由 一、按提起第二審上訴,上訴理由應表明應廢棄或變更原判決之 理由及關於前款理由之事實及證據,民事訴訟法第441條第1 項第4款、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 理由者,審判長得定相當期間命上訴人提出理由書,民事訴 訟法第444條之1第1項亦有明定。上開規定依民事訴訟法第4 36條之1第3項規定,於簡易訴訟之上訴程序準用之。 二、經查,上訴人於民國113年11月14日提出民事聲明上訴狀到 院,對於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7號判決提出上訴。惟觀其民 事聲明上訴狀上訴聲明欄記載:「一、原判決廢棄。二、確 認被上訴人持有如附表所示本票所載對原告之本票債權不存 在。三、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等語,事 實及理由欄則僅記載:「核上訴人奉接鈞院113年度簡字第1 7號民事判決,對該判決之認事用法,殊有不服,爰聲明上 訴如上,理由容後補呈」等語,未具體載明上訴理由暨相關 事實及證據,且迄未表明上訴理由,是上訴人提起本件上訴 程序自難謂合於法定程式,茲依上開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 本裁定翌日起7日內補正,提出上訴理由書正本及繕本。如 逾期未提出上訴理由書,本院得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準用同法第444條之1第5項規定,準用第447條之規定, 或於判決時依全辯論意旨斟酌之,併此敘明。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林依蓉                   法 官 林秉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黃舜民

2025-01-20

TCDV-114-簡上-28-20250120-1

簡上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166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劉佳 上列上訴人因竊盜案件,不服本院於民國113年4月16日所為113 年度簡字第860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號 :113年度偵字第1501號),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 實 一、按對於簡易判決有不服者,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 合議庭;第一項之上訴,準用第三編第一章及第二章除第36 1條外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3項定有明文。 同法第361條係關於提起二審上訴必須記載上訴理由及命補 正提出上訴理由之規定,簡易程序之上訴程序既無準用該條 規定,則亦無適用同法第367條之逾期未提出上訴理由可逕 行駁回上訴規定之餘地。是對簡易判決提起上訴,上訴人縱 未提出上訴理由,其上訴仍屬合法,二審法院仍應予以實體 審理。本件上訴人即被告(下稱被告)劉佳具狀上訴表示不 服原審判決,惟未敘明任何理由,此有被告民國113年6月24 日刑事上訴狀在卷可參(見本院簡上卷第5-7頁),且被告 經合法傳喚均未到庭,有送達證書、戶籍資料、報到單附卷 可佐(見本院簡上卷第96-102、114-120、132頁),依上開 說明,本件上訴仍屬合法,而應由本院為實體審理。 二、次按被告於第二審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者,得 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對於簡易判決不服而上訴者,準用 上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371條、第455條之1第3項分別定有 明文。查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於審判程序無正當理由未到 庭,有本院送達證書及刑事報到單各1紙在卷可稽(見本院 簡上卷第114-118、132頁),依前揭規定,本院自得不待其 陳述,由檢察官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三、本案經本院合議庭審理結果,認原審判決以被告所為係犯刑 法第320條第1項竊盜罪,判處拘役20日,並諭知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其認事用法均無違誤,量刑亦 屬妥適,應予維持。就本案之事實、證據及理由,均引用附 件所示原審刑事簡易判決所記載。 四、查被告聲明上訴,未附理由,且未具體指摘原審判決有何違 法或不當之處,被告復未於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期日到庭, 迄本院審理期日言詞辯論終結前,亦未以書狀陳明任何不服 原審判決之具體事證以供本院審酌,其上訴自非有據,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第371條、第373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濬程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王光傑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 法 官 林新益                    法 官 陳俞璇                    法 官 許家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楊淳如 附件:本院113年度簡字第860號刑事簡易判決

2025-01-17

CTDM-113-簡上-166-20250117-1

消債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51號 聲 請 人 張瑞龍 代 理 人 林言丞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民國114年2月21日前補正如附件所示事項,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具狀聲請更生,有如附件所示事項應予補正,爰 定期命補正,如逾期未補正,則駁回其聲請。 三、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王婉如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張育慈      附件 一、請預納郵務送達費新台幣(下同)3,570元(依聲請人目前 陳報之債權人6人,連同債務人,合計7人,暫以每人10份, 每份51元計算:7人×51元×10份=3,570元)。 二、聲請人提出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聲請狀第5項關於「債務 協商之情形」,並無任何記載;又聲請人並未提出任何聲請 更生程序前2年之財產及收入狀況證明文件及聯徵中心查詢 資料,聲請不符法定程式要件(請聲請人依照消債條例規定 自行提出,本裁定不一一列舉),請補正提出。 三、請說明聲請人是否有民間債權人。如有,所積欠之債務為何 ?如重新製作債權人清冊之債權人大於前項所陳報之人,請 按照超過之債權人人數,以每人10份,每份51元預納郵務送 達費。 四、請詳加說明債務發生原因及其詳細情形為何(如債務發生原 因不同,應分別說明之)? 五、聲請人學經歷為何?聲請人目前任職於何處?擔任職務(如 雇主不同,請分別說明,勿僅陳報臨時工)?每月薪資(含 三節獎金、年終獎金及各類補助或獎金)?提出113年1月迄 今之薪資單。 六、請補正說明聲請人之家庭親屬狀況。聲請人目前與何人同住 ?是否實際居住在戶籍地?如是,房屋所有權人為何人?如 否,請提出租賃契約書。又聲請人子女每人每月總扶養費數 額?與配偶各負擔扶養費比例及金額?併提出聲請人配偶及 子女之全戶戶籍謄本(記事欄勿略)。 七、請補正說明聲請人及受其扶養人等親屬有無領取社福補助津 貼,如失業補助、租屋津貼補助、低收入戶補助、老年津貼 、國民年金、育兒津貼、身心障礙補助等?如有,每月可請 領之項目及金額為何?請提出相關證明文件或領取明細,例 如存摺封面暨內頁等據實向法院陳報。 八、請陳報聲請人聲請更生前2 年之財產變動狀況:包含就「不 動產」及「動產」所為之所有有償(買賣、互易、設定抵押 權等)、無償(贈與、第三人清償等)行為所生之財產變動 ;倘於該段期間取得或喪失不動產所有權,應詳為標明不動 產之坐落地號、建號及其取得或出售之對價(買賣契約等) 相關資料。 九、請說明聲請人最近5年內有無從事國內股票、期貨、基金或 其他金融商品之投資?如有,請提出其目前往來證券商之交 易明細查詢表,證券存摺封面、內頁影本及投資股票往來金 融機構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應補登存摺至本裁定送達日) 及相關之投資交易明細及證明文件。 十、請聲請人提供其最近5年內所有之金融機構、郵局存摺補登 後之內頁資料(須附存摺封面暨完整內頁資料並應補登存摺 至本裁定送達日之後)。 十一、聲請人請向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地址:臺北 市松江路152號5樓)申請查詢歷年以來包含「以聲請人為 要保人或受益人」之人壽保險投保紀錄,待該公會核發查 詢結果相關文件後,再予一併陳報本院。 十二、承上,請聲請人依上開查詢資料向保險公司查詢聲請人投 保之有效保單現有「保單價值準備金、解約金」之額數( 如無個人保險亦請註明),再予一併陳報本院。 十三、更生清償方案為更生程序得否進行之重要依據,請釋明聲 請人若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將以何種經濟來源支應 每月應繳金額及必要生活費用?請說明每月能盡最大清償 能力之更生方案為何?(即每月可供還款金額、分期期數 )。 (請聲請人依上開詢問事項之順序依序補正說明,提出之證明文 件請以標籤紙加以標示)

2025-01-17

PCDV-114-消債更-51-20250117-1

消債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9號 聲 請 人 蕭俊文 代理人(法 扶律師) 林曜辰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 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 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 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 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 )第3條、第15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次按依消債條例第3條規定,債務人不能清償債 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均得依本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 ,清理其債務。不採現行破產法僅以「不能清償」為聲請破 產之要件,債務人如具「不能清償之虞」亦可聲請更生或清 算,而不必等到陷於「不能清償」之狀態,使債務人得以儘 早利用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債務,重建經濟生活,債權人之 權益並可受較大之滿足。所謂「不能清償」,指債務人因欠 缺清償能力,對已屆期之債務,全盤繼續處於不能清償之客 觀經濟狀態者而言。又所謂「不能清償之虞」,係指依債務 人之清償能力,就現在或即將到期之債務,有不能清償之蓋 然性或可能性而言。易言之,債務人之狀態如置之不理,客 觀上得預見將成為不能清償之情形而言,此將來發生不能清 償之事實,不必達到高度之確信。至於債務人之清償能力, 則包括財產、信用及勞力(技術),並不以財產為限,必須 三者總合加以判斷仍不足以清償債務,始謂欠缺清償能力而 成為不能清償。債務人之清償能力係處於流動性狀態,聲請 時與法院裁定時之清償能力未必一致,應以法院裁定時為判 斷基準時(司法院民事廳民國99年11月29日廳民二字第0990 002160號第二屆司法事務官消債問題研討第4號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法律問題研審小組之研審意見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手機帳單及汽車貸款而向車貸 公司融資,但從事塑膠工廠作業員及彩券行員工收入,扣除 自身最低生活費及母親扶養費後,所剩無幾,若遭強制執行 扣款,將導致生活困難,認有向法院聲請債務清理之必要等 語。 三、經查: (一)本件聲請人曾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置調解,最大債權金 融機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商銀) 未出席本案調解程序,然具狀表示:「銀行總對外債權金 額為6萬6,209元。本行與聲請人律師聯絡,因僅欠款中信 之勞工紓困貸款,建請聲請人直接與中信個別協議,故不 予提供調解方案。」等語,有中信商銀112年11月23日債 權陳報狀在卷可查(見112年度司消債調字第928號卷「下 稱調解卷」);非金融機構部分,債權人馨琳揚企管顧問 有限公司、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個人家庭分公司、裕融 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分別為1萬9,302元、2萬1,474 元、74萬8,341元(見調解卷)。而聲請人於調解程序中 陳稱每個月只能還約7,000元,致前置調解不成立等情, 有113年1月10日調解筆錄及本院113年1月10日112司消債 調和消字第928號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在卷為憑,且經本院 依職權調閱上開更生事件調解卷宗核閱無誤。則聲請人現 可得確定之無擔保無優先權之債務額總計78萬5,072元( 計算式:馨琳揚19,302元+中華電信21,474元+裕融748,34 1元+金融機構66,209元=785,072元)。是本件聲請人所積 欠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且於聲請更生前1 日回溯5年內未從事每月平均營業額20萬元以上之營業活 動,業據聲請人陳明在卷,是以聲請人本件更生聲請可否 准許,即應審究聲請人現況是否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 清償之虞等情事而定。 (二)聲請人之平均每月收入及財產狀況:   ⒈經本院依職權核閱聲請人檢附之資料及調閱其110至111各 年度稅務電子閘門財產所得調件明細表、法務部保險犯罪 防治通報資訊連結作業系統之高額壽險資訊連結作業查詢 表及勞保局電子閘門網路投保資料查詢表顯示,聲請人名 下查有存款,中信商銀之帳戶餘額截至113年4月7日為6萬 9,320元、中華郵政帳戶餘額截至112年12月21日為14元、 台灣銀行帳戶餘額截至103年1月28日為41元、玉山銀行帳 戶餘額截至113年3月28日為99元、台灣企銀帳戶餘額截至 104年4月16日為1,000元、合作金庫帳戶餘額截至106年12 月11日為8元,有上開金融機構存摺明細在卷可按(見113 年度消債更字第49號卷「下稱更生卷」第101、110、115 、127、137、141頁)。是本院認定聲請人名下資產數額 為7萬0,482元。   ⒉聲請人陳報目前任職於寶屋彩券行擔任店員,薪資每月為2 萬7,000元,因具有彩券行批發商身分,同時出借經營資 格及名下中國信託中和分行帳戶等情,固據提出中國信託 銀行及玉山銀行(薪轉戶頭)存摺明細(見更生卷第79至 101頁、第121至127頁),惟細繹上開存摺明細,除聲請 人薪轉戶頭存摺明細所標示之薪資金額皆與聲請人所陳報 之薪資額不符外,且聲請人未依本院113年3月22日113年 度消債更字第49號民事裁定補正提出附有「公司大小章」 之薪資明細或在職證明,亦未說明每月薪資2萬7,000元之 計算依據,致本院無客觀依據審酌聲請人聲請更生前兩年 之收入數額。本院審酌原告尚未達勞動基準法第54條第1 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65歲強制退休年齡,應具工作能力, 而最低基本工資係一般勞工在通常情況下所可能取得之最 低收入,故本院暫以勞動部於113年1月1日發佈之基本工 資2萬7,470元,作為聲請人之清償能力判斷基準,以避免 更生或清算程序之濫用。 (三)每月必要支出與扶養費:按債務人生活所必需,以最近一 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 活費1.2倍計算其數額(即以新北市政府所公告之112年度 低收入戶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6,400元×1.2倍=19,680元 ),並應斟酌債務人之其他財產;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 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 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 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消債條例第 64條之2第1項及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分別定 有明文。而聲請人陳報聲請前兩年內每月必要支出為1萬9 ,200元,是聲請人前開主張之每月必要支出數額,未逾新 北市113年度最低生活費之1.2倍,揆諸前揭規定,自得於 此範圍內,毋庸提出相關必要生活費及扶養費單據佐證。 本院衡酌聲請人之家庭親屬狀況、工作型態、目前社會經 濟消費之常情,上開必要支出費用未逾一般人生活程度, 尚屬合理而堪採信。 四、承上,本院依據聲請人現況之財產、勞力及信用等清償能力 為綜合判斷,本件聲請人目前年齡屆滿44歲,至依勞動基準 法第54條所規定勞工強制退休之年齡65歲(即134年3月)為 止,尚有約21年之職業生涯可期,併審酌目前其每月之可處 分所得為2萬7,470元,扣除其每月必要之生活支出費用1萬9 ,200元,餘額8,270元。而聲請人債務總額共計78萬5,072元 ,扣除聲請人名下資產7萬0,482元,以聲請人每月餘額8,27 0元全數用以清償債務,聲請人僅須7年餘即能將債務清償完 畢(計算式:「債務總額785,072元-聲請人名下資產70,482 元」÷8,270元÷12月≒7.2年),堪認聲請人客觀上並無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之情形甚明。 五、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依其每月可支配所得既不能認不足以 維持基本生活,且尚有償還最大債權銀行及其他非金融機構 債權人所提還款方案之可能,難遽認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 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核與消債條例第3條所定要件不 符,揆諸前開說明,自應駁回其聲請。 六、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囿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 記 官 董怡彤

2025-01-17

PCDV-113-消債更-49-20250117-2

最高行政法院

刑事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抗字第234號 抗 告 人 CHERRET LEAKEY NDIWA查力基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蘇彥彰間刑事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7 月22日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訴字第254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 項第3款及第3項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 無須委任訴訟代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 相關釋明,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經查,抗告人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民國113年7月22日113年 度訴字第254號裁定提起抗告,惟未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亦未提出相關釋明,經本院於113年11月11日裁定命於裁 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13日送達。抗 告人迄今仍未補正提出委任律師或依法得為訴訟代理人之委 任狀,其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至於抗告人雖另具狀對 命補正裁定之法官聲請迴避,惟抗告人所聲請迴避之法官, 均非承辦本件抗告事件之法官,亦無行政訴訟法第19條規定 具法定迴避事由之法官,自不生迴避問題,是抗告人尚無從 據此補正其提起抗告而未委任律師或依法得為訴訟代理人之 程式欠缺,附此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 碧 芳 法官 王 俊 雄  法官 鍾 啟 煒                法官 陳 文 燦                法官 林 秀 圓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5-01-16

TPAA-113-抗-234-20250116-1

簡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438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林靜怡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本院中華 民國113年7月29日所為113年度簡字第3382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 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號:113年度毒偵字第2111號),提起 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 實 一、按對於簡易判決有不服者,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 合議庭;第1項之上訴,準用第三編第一章及第二章除第361 條外之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定有明文。同法第361 條係關於提起二審上訴必須記載上訴理由及命補正提出上訴 理由之規定,而簡易程序之上訴程序既無準用該條項規定, 則亦無適用同法第367條之逾期未提出上訴理由可逕行駁回 上訴規定之餘地。是對簡易判決提起上訴,上訴人縱未提出 上訴理由,其上訴仍屬合法,二審法院仍應與以實體審理( 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8年法律座談會刑事類提案第40號 研討結果參照)。本件上訴人即被告林靜怡具狀表示對原審 判決不服,惟未具體敘明任何理由,且經合法拘提未到庭, 依上開說明,本件上訴仍屬合法,而應由本院為實體審理。 二、本件上訴人上訴未敘明上訴理由,經本院合議庭審理結果, 認原審判決以上訴人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 項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其認事用法均無違誤,並審酌被告 前已因觀察、勒戒執行完畢而受不起訴處分,受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對施用毒品人之寬典,竟仍於觀察勒戒執行完畢3年 內,再次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且被告除論以累犯 部分之前案紀錄外,另有施用毒品之前科,可見其仍未能戒 斷施用毒品之惡習,顯無悔意,其施用甲基安非他命行為, 不惟戕害自己身心健康,並危害社會風氣,兼衡其教育程度 、家庭生活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就被告所犯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10條第2項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量處有期徒刑4月, 其所為量刑既未逾越法定刑度,亦未有明顯濫用自由裁量之 權限,難認有何量刑過重,或違反比例原則、平等原則、罪 刑相當原則等情形,從而,被告提起上訴,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三、上訴人於審判期日經合法拘提,無正當理由不到庭,爰不待 其陳述,逕以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第373條、第371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黃偉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彭聖斐到庭執行職 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詹蕙嘉                            法 官 施元明                                 法 官 施函妤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謝昀真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2025-01-15

PCDM-113-簡上-438-2025011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