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許慧珍

共找到 173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投簡
南投簡易庭(含埔里)

給付醫療費用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投簡字第665號 原 告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法定代理人 黃元德 被 告 林志丞 林添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醫療費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對於支付命令於法定期間合法提出異議者,支付命 令於異議範圍內失其效力,以債權人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 起訴。前項情形,督促程序費用,應作為訴訟費用之一部, 民事訴訟法第519條第1、2項定有明文。次按因財產權而起 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起訴 必須具備;又起訴不合程式而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命 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簡易訴訟程 序亦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 定自明。 二、經查,原告聲請對被告核發支付命令,經被告於法定期間內 聲明異議,視為起訴,而原告起訴之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 (下同)100,657元,應繳納第一審裁判費1,110元,經扣除 原告已繳納之督促程序費用500元後,尚應補繳裁判費610元 ,本院前於民國113年9月30日以113年度投補字第588號裁定 ,命原告於前揭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610 元,該裁定已於113年10月7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在卷可 憑。惟原告迄未繳納,此有本院答詢表、多元化案件繳費狀 況查詢清單在卷可稽。依據上開規定,原告起訴為不合法, 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南投簡易庭 法 官 許慧珍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庭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藍建文

2024-11-28

NTEV-113-投簡-665-20241128-1

埔簡
南投簡易庭(含埔里)

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埔簡字第7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邱慧玲 被 上訴 人 即 原 告 陳亭妤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 113年10月30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1 ,500元,如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 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上訴有應繳而未繳 裁判費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 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 436條之1第3項及第442條第2項規定甚明。 二、查上訴人對於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30日所為第一審判決, 於113年11月25日具狀提起上訴,未繳納第二審裁判費。查 本件上訴人之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97,590元,是本件 第二審訴訟標的金額應核定為97,59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 1,500元。是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繳第二審 裁判費1,500元,如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其上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埔里簡易庭 法 官 許慧珍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 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藍建文

2024-11-28

NTEV-113-埔簡-70-20241128-2

投小
南投簡易庭(含埔里)

損害賠償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投小字第607號 原 告 莊吉裕 被 告 侯威呈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1編第3章第2節之相關 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小額程序,原告之 訴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此觀之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準用同法第436條第2項,再準用同 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自明。 二、經查,本件原告起訴未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 18日以113年度投補字第549號裁定命原告於該裁定送達翌日 起7日內補繳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該裁定於113年9月23日 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惟原告迄未補繳裁判費, 此有本院答詢表、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在卷可查, 依據上開規定,原告起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 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南投簡易庭 法 官 許慧珍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庭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藍建文

2024-11-28

NTEV-113-投小-607-20241128-1

投簡
南投簡易庭(含埔里)

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投簡字第577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陳裕明 被 上訴 人 即 原 告 葉舒妍 訴訟代理人 周雲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除地上物返還土地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 113年10月30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1 ,500元,如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 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上訴有應繳而未繳 裁判費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 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 436條之1第3項及第442條第2項規定甚明。 二、本件上訴人對於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30日所為第一審判決 ,於113年11月26日具狀提起上訴,未繳納第二審裁判費。 查上訴人之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6,400元,是本件第 二審訴訟標的金額應核定為6,40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5 00元。是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 判費1,500元,如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其上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南投簡易庭 法 官 許慧珍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 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書記官 藍建文

2024-11-27

NTEV-112-投簡-577-20241127-3

埔簡
南投簡易庭(含埔里)

損害賠償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埔簡字第156號 原 告 林瑞玉 訴訟代理人 孫德至律師 楊芝青律師 王瑜惠律師 被 告 黃彥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埔簡附民字第24號),本 院於民國113年11月1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99,946元,及自民國113年3月25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199,946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本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規定,合併記載事實及理 由要領,其中原告之主張,並依同條項規定,引用其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起訴狀及本件言詞辯論筆錄,其中原告主張本件 侵權行為事實引用本院113年度埔金簡字第35號刑事判決事 實及理由欄所載。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 職權由原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7月31日19時許,將其名下之將來 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提 款卡及密碼等金融帳戶資料出租予詐欺集團使用,原告遭詐 欺分別匯款新臺幣(下同)49,986元、49,986元、49,987元 、49,987元,共計199,946元,受有財產上之損害,被告業 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埔金簡字第35號判決認定被告幫助 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在案,有該刑事判決在 卷可稽。又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亦未提出任何書狀對原告主張之事實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 280條第3項規定,視同自認,堪認原告主張為真實。  ㈡按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 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故意以 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共同不法 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 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連帶 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或數人或其全體,同 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 第2項、第185條、第27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交付 系爭帳戶資料予詐欺集團使用,由詐欺集團某成員對原告為 故意詐欺之侵權行為,致原告受有損害,揆諸前揭說明,被 告就上開詐欺行為,應對原告所受損害負共同侵權行為之連 帶賠償責任。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199,946元,即屬有據。  ㈢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而應付利息之債務 ,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 ,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分別定有明 文。本件原告對被告之損害賠償債權,核屬無確定期限之給 付,原告請求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送達(於113 年3月14日寄存送達,經10日於000年0月00日生效)翌日即1 13年3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與上開規定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 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判決係屬民事訴訟法第427條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 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 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 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原告雖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 行,然此屬促使法院依職權發動假執行宣告,法院毋庸另為 准駁之判決。 五、本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本院刑事庭依刑事訴訟 法第504條第1項之規定裁定移送前來,依同條第2項規定就 原告原起訴部分依法免徵第一審裁判費,且本件訴訟繫屬期 間亦未增生訴訟費用,尚無訴訟費用負擔問題,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埔里簡易庭 法 官 許慧珍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記官 藍建文

2024-11-26

NTEV-113-埔簡-156-20241126-1

埔簡
南投簡易庭(含埔里)

給付票款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埔簡字第240號 原 告 陳惠邦 被 告 蔡惠甄(即鄭裕蒼之繼承人) 訴訟代理人 周進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4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於被繼承人鄭裕蒼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新臺幣30萬 元,及自民國111年6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於被繼承人鄭裕蒼之遺產範圍內負擔5分之3 ,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0萬元為 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債權人即原告持有債務人即發票人鄭裕蒼簽發如 附表所示支票,屆期經提示無法兌現,鄭裕蒼於民國111年5 月1日死亡,原告對其法定繼承人即被告提示債權,然被告 均置之不理,爰依票據、消費借貸、不當得利等法律關係,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先位聲明:被告應於被繼承 人鄭裕蒼之遺產範圍內給付原告如附表所示之支票(下稱系 爭支票),金額共計新臺幣(下同)41萬3,000元及自附表 所載利息起算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㈡ 備位聲明:被告應於被繼承人鄭裕蒼之遺產範圍內返還原告 30萬元之不當得利及自附表編號1所載利息起算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辯以:  ㈠原告執有如附表編號1所示支票係於111年6月10日提示、附表 編號2所示支票則係於111年5月30日提示,均未獲付款,原 告對付款人所為提示,視為行使票款請求權之意思通知,依 民法第129條第1項第1款規定,附表編號1、2所示支票分別 自111年6月10日、111年5月30日起發生中斷時效之效力,惟 原告未於提示日後6個月內起訴或為與起訴有同一效力之行 為,依民法第130條規定,視為不中斷。原告所執系爭支票 應於發票日起1年內行使票據權利,即應分別於112年4月10 日、112年5月30日前,向被告請求給付票款,然原告遲至11 2年10月25日始向法院聲請核發支付命令,應認系爭支票之 票款請求權均已罹於時效。  ㈡原告為專業代書,如鄭裕蒼有向原告借貸款項,原告當會書 立借據或其他消費借貸契約書,約定明確權利義務,但原告 提出字據僅記載匯入款項之帳戶,全文並未有金錢消費借貸 之內容,該字據無法確定該款項係因金錢消費借貸而支付。 另原告提出之存款憑條僅可認定被告有交付鄭裕蒼30萬元, 但金錢消費借貸關係之成立,除須有款項之交付外,因交付 金錢之原因多端,除有金錢之交付外,尚須本於借貸之意思 而為交付,方克成立。原告並未就該30萬元款項係基於借貸 之意思而為交付之事實舉證以實其說,原告主張該30萬元款 項為消費借貸,即無可採。又原告與鄭裕蒼本即有合夥及其 他投資之往來,原告與鄭裕蒼間款項之往來,並不必然為金 錢消費借貸。  ㈢並聲明:⒈原告之訴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被告願供擔保, 請宣告准免假執行。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其執有鄭裕蒼所簽發系爭支票,詎支票屆期經提示 均未獲兌現之事實,業據其提出支票、退票理由單為證,而 鄭裕蒼於111年5月1日死亡、被告以外之法定繼承人拋棄繼 承等情,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料、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111年10月12日新北院賢家俊111年度司繼字第2449號 公告在卷可查,且未據被告所爭執,堪認原告此部分主張為 真實。  ㈡先位聲明:   ⒈票款給付請求權:    ⑴按票據上之權利,對支票發票人自發票日起算,1年間不 行使,因時效而消滅,票據法第22條第1項後段定有     明文。又請求權之消滅時效完成後,民法第144條第1項 僅認債務人有拒絕給付之抗辯權,非使請求權當然消滅 ,若債務人未以消滅時效之完成為拒絕給付之抗辯,法 院自不得據此即認請求權已消滅,然如債務人於請求時 效期間屆滿時,一經行使抗辯權,該請求權即歸於消滅 (最高法院99年第5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次 按時效因請求、承認或起訴而中斷,依督促程序聲請發 支付命令,與起訴有同一效力;時效因請求而中斷者, 若於請求後6個月內不起訴,視為不中斷,民法第     129條、第130條亦有明文。    ⑵經查,系爭支票之發票日期分別為111年4月10日、111年 5月30日,原告分別於111年6月10日、111年5月30日提 示,遭退票不獲付款,有支票及退票理由單影本在卷可 查(見本院卷第241至243頁),然原告遲至112年10月2 5日始向本院聲請核發支付命令請求被告給付票款,有 支付命令聲請狀上之本院收文戳章在卷可查(見本院卷 第33頁),則原告對系爭支票發票人之票款請求權,分 別於112年4月9日、112年5月29日罹於1年之請求權時效 而消滅,據此,被告為時效抗辯而拒絕給付支票票款, 即屬有據,原告依票據、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 付票款,為無理由,不應准許。    ⑶至原告固主張被告遲於112年8月24日始辦理繼承登記完 畢,依民法第140條規定,原告於112年10月25日請求核 發支付命令尚無請求權罹於時效之問題等語,然按民法 第140條規定之「繼承人確定」係指被繼承人死亡而繼 承已經開始時,繼承人之有無不明者,或因繼承人拋棄 繼承後,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第1138條所規定之 第四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者,亦即無人承認之繼 承,須待繼承人之搜索方可確定之情形,不問第三人或 被繼承人之債權人是否知悉繼承人究為何人,據此,本 件既無繼承人之有無不明等情形,即無民法第140條之 適用,原告此部分主張,自不足採。   ⒉借款返還請求權:    ⑴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 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又稱消費借貸者, 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 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之契約, 民法第474條第1項亦有明文。依此規定,消費借貸契約 ,於當事人間必本於借貸之意思合致,而有移轉金錢或 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之行為,始得當之。倘當事 人主張與他方有消費借貸關係存在,自應依民事訴訟法 第277條規定,就該借貸意思互相表示合致,及本於借 貸之意思而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之事 實,均負舉證之責(最高法院102年台上字第1929號判 決意旨參照)。    ⑵原告主張鄭裕蒼簽發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支票,係因鄭裕 蒼向原告借款30萬元,業據提出字據、台中銀行存款憑 條為證(見本院卷第199頁),被告雖否認該字據之真 正,然依證人林采蓁於本院審理時具結證稱:111年3月 10日原告請我到銀行領30萬,鄭裕蒼請我拿到南安路家 天下住家,當時鄭裕蒼說因為被告不在家,鄭裕蒼行動 不方便,請我將30萬元拿到台中銀行幫他存入甲存帳戶 ,同時他有拿這張支票(指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支票) 擔保,請我入到他寫的帳戶上;因為我拿原告借給鄭裕 蒼的30萬給鄭裕蒼,鄭裕蒼請我匯入台中銀行的帳戶, 所以才寫這個字據給我;鄭裕蒼拿30萬的支票作擔保, 因為他借款30萬,沒有講何時還款;該支票日期記載11 1 年4月10日,這是鄭裕蒼預估的償還借款的日期;該 字據是鄭裕蒼本人寫的,交待匯完款後,該字據自行收 存,字據我後來交給原告等語(見本院卷第268、270、 271頁)。本院審酌林采蓁係以證人身分具結作證,以 刑事責任擔保其證言之真實性,衡情實無甘冒偽證重責 蓄意虛捏事實之動機及必要,應可採信。被告抗辯該字 據並非真正,委無可採。又上開借款過程,與一般民間 借貸,貸與人要求借用人以開立票據作為還款之擔保, 與常情無違,綜合前情,足徵鄭裕蒼有向原告借款30萬 元之事實。被告所辯,並不可採。原告依消費借貸、繼 承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於被繼承人鄭裕蒼之遺產範圍內 返還原告借款金額30萬元及自附表編號1所載利息起算 日即111年6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⑶至原告主張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支票,有借款之債權等語 (見本院卷第185頁)。然證人欉清桐於本院審理時結 稱:我承攬鄭裕蒼的工程,這是工程款,如附表編號2 所示之支票票期較長,我需要去調現金,所以拿11萬3, 000元的票跟原告調現金等語(見本院卷第272頁),可 知附表編號2所示之支票係鄭裕蒼與欉清桐間之工程款 ,並非鄭裕蒼向原告借款,則依據債之相對性法理,原 告此部分依消費借貸、繼承之法律關係,向被告請求給 付11萬3,000元,要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 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原告先位聲明其 一有理由,本院即毋庸審究其備位聲明,附此敘明。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訴訟適用簡易程 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 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被告 之聲請,酌定相當擔保金額,予以被告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   於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之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埔里簡易庭 法 官 許慧珍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記官 藍建文 附表: 編號 發票日 票據號碼 面額 (新臺幣) 利息起算日 付款提示日 1 111年4月10日 PIA0000000 300,000元 111年6月10日 111年6月10日 2 111年5月30日 PIA0000000 113,000元 111年5月30日 111年5月30日

2024-11-26

NTEV-112-埔簡-240-20241126-3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護字第181號 聲 請 人 南投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受安置少年 代號BK000-A112084 (真實姓名及住址詳卷) 受安置少年 之 父 代號BK000-A112084A(真實姓名及住址詳卷) 上列當事人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受安置少年代號BK000-A112084自民國113年11月29日20時起 由聲請人延長安置3個月。 二、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兒童及少年有未受適當養育照顧或遭受其他迫害之情形, 非立即給予保護、安置或為其他處置,其生命、身體或自由 有立即之危險或有危險之虞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 應予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緊急安置不得超 過72小時,非72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護兒童及少年者, 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個月為限,必要時 ,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56條第1項第1款、第4款及第57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受安置少年代號BK000-A112084(下稱案主 )為聲請人之兒童及少年保護處遇中案件,於民國112年6月 29日結束安置返家,於社工處遇服務過程,向社工吐露返家 後曾有多次遭其舅舅(下稱案舅)摸胸性猥褻之情事。聲請 人接獲通報後,於112年8月26日進行家訪調查,依案主表述 ,112年6月底結束安置返家後至112年8月中旬,案舅酒後曾 有5至6次對案主摸胸性猥褻,112年8月26日上午當時案主在 睡覺,案舅要叫案主起床,突然打案主臉部導致案主左臉瘀 青腫、雙眼腫,而案外祖母知悉後,不相信案主表述,保護 能力待評估,平日案主與案外祖母、案舅同住,無法確定案 主返家之適切及安全性,全案於112年8月26日進入司法偵辦 ,並於112年8月26日緊急安置案主,並經本院同意安置至11 3年8月29日在案。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於113年3月28日偵查 終結並依法將案舅提起公訴,因全案尚於司法審理程序中。 案家內無可保護案主之人,加以案主係17歲以下之兒少,自 我保護能力有限,恐有再受性侵害之虞,評估案主現階段不 宜返家,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規 定,請求准予延長安置案主3個月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真實姓名對照表 、戶籍資料、個案匯總報告、南投縣政府112年8月29日府社 婦字第1120205378號函、本院113年度護字第82、132號民事 裁定、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820號檢察官起 訴書等件為證,並有本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本院審酌卷 內事證,考量案主之母已歿,其權利義務由案父單獨行使負 擔,然案父於本院112年度親字第9號否認親子之訴陳稱案主 非其血親,有該案判決附卷可稽,實難期待案父可善盡照顧 之責,而案主現為16歲之少年,自我照顧及保護能力尚有不 足,案主之同住親屬對案主指述遭案舅性猥褻及毆打之真實 性有所質疑,難認案家親屬可積極發揮保護功能,故基於案 主之最佳利益,本院認如不予延長安置,顯不足以保護案主 。從而,聲請人聲請延長安置3個月,與法相符,應予准許 。 四、程序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 條第1項前段。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許慧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父母、監護人、受安置兒童及少年 對於本裁定有不服者,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記官 藍建文

2024-11-26

NTDV-113-護-181-20241126-1

投簡
南投簡易庭(含埔里)

遷讓房屋等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投簡字第4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張銘輝 被 上訴 人 即 被 告 湯詠茹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0月 30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 28,230元,如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 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上訴有應繳而未繳 裁判費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 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 436條之1第3項及第442條第2項規定甚明。 二、查上訴人對於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30日所為第一審判決, 於113年11月22日具狀提起上訴,未繳納第二審裁判費。查 本件上訴人之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1,800,000元,是 本件第二審訴訟標的金額應核定為1,800,000元,應徵第二 審裁判費28,230元。是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 補繳第二審裁判費28,230元,如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其上訴 。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南投簡易庭 法 官 許慧珍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 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記官 藍建文

2024-11-26

NTEV-113-投簡-4-20241126-3

投簡
南投簡易庭(含埔里)

確認通行權存在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0年度投簡字第1號 原 告 林志文 訴訟代理人 吳昀陞律師 複代理人 黃贈綺 被 告 陳春夏 陳春木 陳春輝 陳鼎文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呂秀梅律師 複代理人 蔡嘉容律師 追加被告 黃俊傑 陳菊蓮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陳春輝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通行權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3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確認原告對被告陳春夏、陳春木、陳春輝、陳鼎文所共有坐 落於南投縣○○鄉○○段000地號土地,如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 所複丈日期112年9月7日土地複丈成果圖所示編號835(1)部 分面積128.25平方公尺之土地,有通行權存在。 二、確認原告就被告黃俊傑所有坐落南投縣○○鄉○○段00000地號 土地,如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2年9月7日土地 複丈成果圖所示編號833-1(1)部分面積27.66平方公尺之土 地,有通行權存在。   三、確認原告就被告陳菊蓮所有坐落南投縣○○鄉○○段000地號土 地,如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2年9月7日土地複 丈成果圖所示編號833(1)部分面積54.18平方公尺之土地, 有通行權存在。 四、被告應容忍原告於上開土地範圍內鋪設道路,並不得設置障 礙物或為任何妨害原告通行之行為。 五、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 確,致原告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且此種不安 之狀態,能以本件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最高法院52年 台上字第1240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本件原告主張對被告陳 春夏、陳春木、陳春輝、陳鼎文(下稱被告陳春夏等4人) 共有南投縣名間鄉田寮段835地號土地(下稱835地號土地) 、被告黃俊傑所有之同段833-1地號土地(下稱833-1地號土 地)、被告陳菊蓮所有之同段833地號土地(下稱833地號土 地),如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民國112年9月7日 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一)所示編號835(1)、833-1(1) 、833(1)之部分土地有通行權存在(下稱甲通行方案),均 為被告所否認,則兩造間就原告主張通行權之法律關係處於 不明確之狀態,致原告私法上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不 明確之狀態可以本件確認判決除去,應認原告提起本件確認 之訴有確認利益。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原告為南投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原本沿同段835地號土地為對外至公路,然被告陳春夏等4人在835地號土地上設置鐵門並上鎖,致原告無法通行,造成系爭土地無法對外聯絡通行至公路而成為袋地。原告主張通行835地號土地之路徑上,須經過同段833-1、833地號土地,故原告主張如附圖一所示編號835(1)、833-1(1)、833(1)部分土地有通行權存在(下稱甲通行方案),而該通行範圍係利用835、833-1、833地號土地上原已存在之私設道路,應屬必要且對周圍鄰地損害最小之處所及方法。原告為於系爭土地上農作,有農用車輛進出之需求,亦請求鋪設道路,並請求被告不得有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等語。並聲明㈠確認原告就被告陳春夏等4人所共有坐落835地號土地,如附圖一所示編號835(1)部分面積128.25平方公尺之土地,有通行權存在。㈡確認原告就被告黃俊傑所有坐落833-1地號土地,如附圖一所示編號833-1(1)部分面積27.66平方公尺之土地範圍內,有通行權存在。㈢確認原告就被告陳菊蓮所有坐落833地號土地,如附圖一所示編號833(1)部分面積54.18平方公尺之土地範圍內,有通行權存在。㈣被告等6人應容忍原告於上開土地通行,並容忍原告於通行權之範圍內鋪設道路通行,不得設置障礙物或為任何妨害原告通行之行為。 二、被告均以:  ㈠原告主張系爭土地原對外通路即835地號遭被告陳春夏等4人 設置鐵門鎖住無法通行,被告陳春夏等4人均否認之。按目 前835地號土地種植香蕉位置,原本即是出租與經營養殖水 草承租人,並非原告主張系爭土地之舊有通往聯外道路。原 告於購買時即知悉系爭土地為袋地,被告陳春夏等4人所共 有835地號土地,已經出租予第三人經營水草工廠使用多年 ,承租人為工廠保全需要將設置鐵門關閉並無妨害他人權利 ,原告所稱導致其無法種植玉米經營農業目的,並不可歸責 被告陳春夏等4人。  ㈡原告主張甲通行方案,被告等均反對之,對於被告等土地使 用,除833-1地號土地種植樹木外,其餘均為農用建築經營 農作物加工廠或是水草養殖場現狀有維持安全之損失。被告 主張自同段846地號土地東南側鄉道,向東北方延伸走至同 段787地號,如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109年9月2日土地複丈 字第195200號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二)所示暫編地號 787(1)、824(1)、825(1)、840(1)、841(1)、842(1)、844( 1)、1174(1)之部分土地通行(下稱乙通行方案),現狀為 道(農)路狀況,此農路供兩旁農地通行存在時間已經不可 考。另被告主張原告應可自上開既有農路延伸至如南投縣南 投地政事務所113年3月29日土地複丈字第72500號複丈成果 圖(下稱附圖三)所示暫編地號787(1)、825(1)、826(1)之 部分土地通行(下稱丙通行方案),接通至原告所有同段82 7地號土地,所需經過面積僅100.76平方公尺,而上開同段8 26地號土地為國有土地,管理機關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目 前狀況無人耕種,屬於荒地。而如附圖三暫編地號825(1)土 地之南側,亦為無人耕種之地。原告所主張之甲通行方案, 客觀上尚非屬「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之方案 ,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於法即屬無據。  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其為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被告陳春夏等4人則為83 5地號土地之共有人,被告黃俊傑為833-1地號土地之所有權 人,被告陳菊蓮為833地號土地之所有權人,有土地登記第 一類謄本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一第23、43至45、489、491頁 ),且為兩造所不爭執,自堪認定為真實。而系爭土地四周 為他人土地所圍繞,無法直接與公路聯絡,為兩造所不爭執 ,並經本院會同兩造及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指派測量人員 現場勘驗屬實,有勘驗筆錄、現場照片在卷可查(見本院卷 一第167至171、175至213頁)。是原告主張系爭土地屬於袋 地而對周圍地具通行權,應屬有據。  ㈡按有通行權人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 之處所及方法為之,民法第787條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而民 法第787條第1項所定之通行權,其主要目的,不僅專為調和 個人所有之利害關係,且在充分發揮袋地之經濟效用,以促 進物盡其用之社會整體利益,從而明定周圍地所有人負有容 忍通行之義務。是袋地通行權,非以袋地與公路有聯絡為已 足,尚須使其能為通常之使用。而是否為通常使用所必要, 除須斟酌土地之位置、地勢及面積外,尚應考量其用途(最 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224號判決意旨參照)。又法院對於 民法第787條第2項「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之判決 性質,除當事人提起確認之訴有確認判決之效力外,也有形 成判決之效力。有通行權之人因法院之判決,對於通行之處 所及範圍取得通行權。法院既認為當事人有通行權存在,自 應依職權認定何處係「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不 以當事人所聲明請求之通行處所及方法為限。準此,原告所 請求通行之土地是否為該袋地通常使用所必要,應依土地位 置、地勢、面積、用途及使用之實際情形定之。經查:  ⒈經本院勘驗原告最初主張835地號土地及嗣後主張甲通行方案 之通行範圍,其地面上鋪有水泥路面,而附圖一所示編號83 5(1)土地其上水泥路面部分被刨除並種植香蕉、蔬菜等情, 有本院勘驗筆錄、現場照片、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112年1 0月23日投地二字第1120006233號函檢附土地複丈成果圖( 即附圖一)在卷可參(見本院卷一第167至185、175至213頁 ;本院卷二第47至49、51至53、71、73、227至228頁)。再 參以南投縣名間鄉公所113年5月10日名鄉建字第1130008232 號函覆本院略以:835、833-1、833地號土地上所鋪設水泥 路面經本所派員查察屬私設道路等語,並有稻埕車輛過路同 意書在卷可稽(見本院卷二第245、249至250頁)。據此, 原告所主張之通行範圍,本係鋪設水泥作為道路使用,若原 告藉以劃設適當之範圍通行,不須改變所通行之土地固有狀 態(私設道路)即可通行。又系爭土地為農牧用地,供原告 農作使用,自有使用車輛之需求,依現行農用車輛之寬度, 原告請求之通行範圍應在合理之範圍,堪認原告主張甲通行 方案已屬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  ⒉被告雖以原告應通行乙、丙通行方案。惟查乙、丙通行方案 ,須經同段787、824、825、840、841、842、844、1174、8 26地號土地,相較於甲通行方案,所影響之人數及土地數量 均更為廣泛複雜,故對周圍鄰地之影響更大。且經本院勘驗 之結果,乙、丙通行方案上有部分為田埂路,部分路況不平 整,且路寬時而窄,坡度落差極大,其路徑尚需經窪地之情 ,有本院勘驗照片、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110年3月9日投 地二字第1100001323號函檢附土地複丈成果圖(即附圖二) 、113年9月6日投地二字第1130005897號函檢附複丈成果圖 (即附圖三)在卷可佐(見本院卷一第186至212、237、241 、243頁;本院卷二第228至233、273、275頁),可知乙、 丙通行方案所涉土地眾多牽連甚廣,縱然可以人力通行,仍 無法合於原告使用車輛、農用機具之日常通行,是被告抗辯 以乙、丙通行方案非屬適當之通行方案。  ⒊至被告另稱原告於購買時即知悉系爭土地為袋地等語。惟按 鄰地通行權係為調和相鄰地關係所定,此項通行權乃就土地 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者而設。若該土地本與公路有適宜之聯 絡,可為通常使用,竟因土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而阻斷,則 其土地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者,應由土 地所有人自己承受,自不能適用第1項有關必要通行權之規 定。至於所謂任意行為,係指於土地通常使用情形下,因土 地所有人自行排除或阻斷土地對公路之適宜聯絡而言。此觀 民法第787條第1項及其修正理由自明(最高法院103年度台 上字第505號判決意旨參照)。依上所述,民法第787條第1 項所謂任意行為,係指於土地通常使用情形下,因土地所有 人自行排除或阻斷土地對公路之適宜聯絡而言;被告所指原 告知悉系爭土地無對外聯絡道路仍為買受之情,與前揭規定 任意行為尚有不符,被告執此辯稱原告不得主張通行權等語 ,委無足採。  ⒋從而,本院衡諸周圍土地之地形、地勢、地理位置、通行使 用之方式、欲通行土地之原使用方式、袋地經濟效用及利益 衡平原則等各情,認甲通行方案,應屬對於周圍地損害最少 之處所及方法,並可達成供原告通行之目的,是原告請求對 被告如附圖一所示編號835(1)、833-1(1)、833(1)之部分土 地有通行權存在,洵屬有據,應為可採。   ㈢按有通行權人於必要時,得開設道路,民法第788條第1項前 段規定甚明。又通行權紛爭事件,經法院判決確認有通行權 存在暨其通行處所及方法後,周圍地所有人就法院判決之通 行範圍內,負有容忍之義務;倘周圍地所有人有阻止或妨害 通行之行為,通行權人得一併或於其後訴請禁止或排除侵害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327號判決參照)。查原告對被 告陳春夏等4人所共有之835地號土地、被告黃俊傑所有之83 3-1地號土地、被告陳菊蓮所有之833地號土地,如附圖一所 示編號835(1)、833-1(1)、833(1)之部分土地有通行權存在 ,已如前述。原告通行之目的為農用,自有利用農業機械機 具耕作,並有搬運農作所需之材料、收成之需要,而非僅止 於與公路有聯絡即可,自有開設道路之必要,又考量往來車 輛及機具進出之安全需求等情,被告依法即負有容忍通行之 義務,且不可設置障礙物或其他妨礙原告通行之行為。是原 告此部分請求,為有理由,亦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本件依民法第787條第1項、第2項前段、第788條 第1項本文規定,本院認通行權道路範圍應為如附圖一所示 ,且於此範圍內,被告應容忍原告鋪設道路,不得設置障礙 物或為任何妨害原告通行之行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爰 判決如主文第1至4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 列,附此敘明。   六、末按因敗訴人之行為所生之費用,按當時之訴訟程度,為伸 張或防衛權利所必要者,民事訴訟法第81條第2款定有明文 。本件原告請求通行被告共有或所有土地,被告為防衛其財 產權而不同意原告之請求,所為訴訟行為應在防衛其權利所 必要之範圍內,若令提供土地讓原告通行之被告,再行負擔 訴訟費用,恐非事理所平,爰依上開規定,命原告負擔全部 訴訟費用。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南投簡易庭 法 官 許慧珍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記官 藍建文 附圖一: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2年9月7日土地複丈      成果圖。 附圖二: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109年9月2日土地複丈字第1952      00號土地複丈成果圖。 附圖三:南投縣南投地政事務所113年3月29日土地複丈字第725      00號複丈成果圖。

2024-11-26

NTEV-110-投簡-1-20241126-1

埔簡
南投簡易庭(含埔里)

分割共有物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埔簡字第195號 原 告 谷明煒 石月忻 石爵衛 石啟旭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廖秋霞 被 告 曾大偉 訴訟代理人 劉興理 參 加 人 南投縣仁愛鄉農會 法定代理人 林水木 訴訟代理人 劉清雄 呂佩娟 廖秋霞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4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兩造共有坐落南投縣○○鄉○○段000地號土地,應依南投縣埔 里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3年5月20日土地複丈成果圖及附表 二所示方式分割。 二、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一訴訟費用比例欄所示比例負擔。 三、參加費用由參加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參加人主張其為如附表一所示不動產標的物上設定之抵押權 人,就原告所提本件分割共有物訴訟具有法律上利害關係, 具狀聲明參加訴訟,合於民事訴訟法第58條第1項規定,應 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職權由原告一造辯論而為 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兩造共有坐落南投縣○○鄉○○段000地號土地(下 稱系爭土地),面積800平方公尺,使用地類別為建築用地 ,應有部分比例如附表一所示。系爭土地並無不能分割情事 ,亦無不分割之約定,然兩造無法達成分割之協議。爰依民 法第823條、第824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 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雖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據其於現場履勘時陳述略 以:同意以南投縣埔里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3年5月20日複 丈成果圖作為分割方案等語。 三、參加人則以:同意原告分割方案等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又共有物分割 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聲請,命 為分配,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查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權利範圍如附表一所示,且兩造未 達成分割之協議,依系爭土地之使用目的,並無不能分割之 情事等,業據原告提出提出地籍圖謄本、土地登記第一類謄 本為證(見本院卷第25、49至53頁),而被告經合法通知, 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陳述,自堪 信為真實,則原告請求裁判分割系爭土地,自無不合,應予 准許。  ㈡又按法院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固可由法院自由裁量,惟仍 應斟酌共有人之意願、利害關係及分得部分所得利用之價值 ,定一適當公平之方法以為分割;即除公平原則外,亦應依 共有物之性質,斟酌其分割後之經濟效用,而為適當之分配 (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724號、81年度台上字第16號判 決意旨參照)。原告提出分割方案,已考量被告父親即訴外 人曾開山在系爭土地上之門牌號碼南投縣○○鄉○○巷00○0號房 屋之位置,而將該部分土地即南投縣埔里地政事務所複丈日 期民國113年5月20日土地複丈成果圖(下稱附圖)所示編號 B部分,分配予上開被告單獨取得,其餘土地如附圖所示編 號A部分仍由原告保持共有,且各共有人分得之土地均臨路 ,而無形成袋地之虞。從而,本院審酌共有物之性質、經濟 效用、當事人之意願、系爭土地使用現況、系爭土地分割後 之形狀、全體共有人之利益及未來之利用、系爭土地發揮最 大經濟效用等一切情狀,認系爭土地依上開原告主張之分割 方案為分配,堪認係適當、公允之分割方法。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824條規定,請求分割系 爭土地,應屬有據,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所示。 六、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又分割共有物之訴,實質上並無所謂何造勝訴敗訴之問題 ,而係由法院斟酌何種分割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 ,並兼顧兩造之利益,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因何造起 訴而有不同。爰審酌裁判分割共有物之特性,認本件訴訟費 用應由兩造按其應有部分比例為分擔,始合公平原則,並就 訴訟費用負擔判決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 、第86條第1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埔里簡易庭  法 官 許慧珍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書記官 藍建文  附圖:南投縣埔里地政事務所複丈日期113年5月20日土地複丈成 果圖。              附表一: 土地:南投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面積:800平方公尺 編號 所有權人 權利範圍 訴訟費用比例 1 曾大偉 1/2 1/2 2 谷明煒 公同共有1/2 1/8 3 石月忻 公同共有1/2 1/8 4 石爵衛 公同共有1/2 1/8 5 石啟旭 公同共有1/2 1/8 附表二: 附圖編號 面積(㎡) 分割方式 A 400 原告公同共有 B 400 被告單獨取得 合計800㎡

2024-11-26

NTEV-113-埔簡-195-202411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