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新臺幣30,000元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國審強處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擄人勒贖致死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國審強處字第3號                   114年度國審聲字第7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HOANG SY THE(中文名:黃仕世) 居彰化縣○○鄉○○路0段000巷00號0樓(現於法務部○○○○○○○○羈押中) 選任辯護人 陳庭禎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擄人勒贖致死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 字第3771、6692號)及被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HOANG SY THE(中文名:黃仕世)之羈押期間,自民國一百一十 四年三月七日起延長貳月。 被告之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應予駁回。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 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或第101條之 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 中每次不得逾2月,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5項分別定有明 文。次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 法院聲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 按羈押被告之目的,其本質在於確保訴訟程序得以順利進行 ,或為確保證據之存在與真實,或為確保嗣後刑罰之執行, 而對被告所實施剝奪其人身自由之強制處分。被告有無羈押 之必要,法院僅須審查被告犯罪嫌疑是否重大,有無羈押原 因,以及有無賴羈押以保全偵審或執行之必要,由法院就具 體個案情節予以斟酌決定,如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許可羈 押之裁定或延長羈押之裁定,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無明 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即無違法或不當可言。另被告有無羈 押之原因與羈押之必要性,以及執行羈押後,其羈押之原因 是否依然存在,需否繼續羈押,均屬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 項,倘不違背客觀存在之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即無違背法 令可言,且所憑之基礎事實判斷,並不以嚴格證明為必要, 其以自由證明,即為充足。且關於羈押原因之判斷,尚不適 用訴訟上之嚴格證明原則,應僅就卷證資料做形式審查,適 用自由證明程序,並不要求至無合理懷疑確信程度,亦不要 求適用嚴格證明程序,僅需就卷證資料為形式審查,探其是 否已可足使法官對被告犯行產生「很有可能如此」之心證程 度(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36號、101年度台抗字第494 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被告HOANG SY THE(中文名:黃仕世)答辯、聲請及辯護人 辯護意旨略以:被告稱不知道同案被告要擄人勒贖,被告希 望可以交保,只能請朋友幫忙,大約可提出新臺幣30,000元 至50,000元之交保金等語。 三、檢察官之意見:被告所涉犯為重罪,有逃亡及串證、滅證之 可能性,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2、3款規定,認 有羈押必要性等語。 四、被告因涉犯擄人勒贖致死案件,前經本院受理強制處分事項 之受命法官訊問後,認其涉犯刑法第347條第2項前段擄人勒 贖因而致人於死罪嫌,犯罪嫌疑重大,且有事實及相當理由 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3款 規定,處分被告應自民國113年8月7日起羈押3月。嗣後因羈 押期間將屆滿,經本院合議庭訊問後,認仍有事實及相當理 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3 款規定,裁定被告自113年11月7日起延長羈押2月。而後再 因羈押期間將屆滿,經本院合議庭訊問後,認仍有事實足認 被告有逃亡之虞,再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3款規 定,裁定被告自114年1月7日起延長羈押2月在案。 五、茲因被告上開羈押期間將於114年3月6日屆滿,經本院於114 年2月27日訊問被告後,其就檢察官所主張之客觀事實予以 坦承,惟稱不知道同案被告等人要擄人勒贖等語。然被告涉 有起訴書所載犯嫌,有卷內相關資料可資佐證,又被告曾自 陳其知悉被害人家屬有匯款給同案被告黎文樂,其當時就知 道本案涉及擄人勒贖,但其仍持續幫忙看管被害人;且在同 案被告阮氏藍香再度打電話向被害人家屬索要錢財時,其也 在場,且其當時主觀上想法係認為同案被告是要索要錢財供 自己花用,足認被告涉嫌刑法第347條第2項前段擄人勒贖因 而致人於死罪之犯罪嫌疑重大。本件被告雖就客觀的事實大 致上坦承,惟就主觀犯意有所爭執,說法不一,其就本案是 否有坦然面對的意思,顯有疑問;參以被告為失聯移工,可 見被告於我國國內有逃逸之網絡,且本即行蹤不定;另本件 被告涉及者為法定最輕本刑12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所涉 罪刑不輕,基於趨吉避凶、脫免刑罰之基本人性,有事實及 相當理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是本件刑事訴訟法第101條 第1項第1、3款規定之羈押原因仍屬存在。本院審酌被告所 涉本案犯嫌侵害被害人生命法益,造成不可回復之損害,為 避免因被告逃亡而妨礙本案之進行,並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 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 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本院認尚難以具保、責付、限制住居 或限制出境、出海等對被告人身自由侵害較小之手段替代羈 押,本件被告之羈押必要性猶在,是為確保本案後續審判、 執行之順利進行,仍有繼續羈押被告之必要。爰裁定被告應 自114年3月7日起,延長羈押2月。至被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然被告本案仍具有羈押原因及必要性,業如上述,且被告 並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不得駁回具保聲請之事由存在,是 本件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自難准許,應予駁回。另檢察官 雖主張被告有串證、滅證之虞,惟被告就檢察官所主張之客 觀事實大致上均坦承,主要是爭執其自身之主觀犯意部分, 且本案經檢察官蒐證完畢後提起公訴,認被告現階段串證、 滅證之可能性不大,應無此部分羈押原因存在,一併說明。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潘韋丞                             法 官 廖宏偉                                      法 官 黃郁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洪明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ULDM-113-國審強處-3-20250304-10

司票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票字第261號 聲 請 人 歐悅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冠宏 相 對 人 魏科銓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112年7月26日簽發之本票內載憑票支付聲請人新臺 幣30,000元,其中之新臺幣23,045元及自民國113年12月27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6計算之利息,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75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2年7月26日 簽發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1紙,內載金額新臺幣30,000 元,詎經提示,尚有如主文所示之金額及利息未獲清償,爰 提出本票1紙,聲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78條,裁定如主 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需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發票人如主張本 票係偽造、變造者,得於本裁定送達後20日內,對執票人向 本院另行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已提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 訟事件法第195條規定聲請法院停止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楊順堯 註:聲請人應於5日內查報相對人其他可能送達之處所,以免因 未合法送達而無效。

2025-03-04

CHDV-114-司票-261-20250304-2

壢小
中壢簡易庭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小字第1473號 原 告 張靜慧 被 告 陳氏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8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12月14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0,000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後 ,得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麟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吳宏明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71條第1項:(依同法第436 條之32第2 項規   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之)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由   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審   法院;未提出者,毋庸命其補正,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駁   回之。

2025-03-04

CLEV-113-壢小-1473-20250304-1

國審聲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國審強處字第3號                   114年度國審聲字第7號 公 訴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HOANG SY THE(中文名:黃仕世) 居彰化縣○○鄉○○路0段000巷00號0樓(現於法務部○○○○○○○○羈押中) 選任辯護人 陳庭禎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擄人勒贖致死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 字第3771、6692號)及被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HOANG SY THE(中文名:黃仕世)之羈押期間,自民國一百一十 四年三月七日起延長貳月。 被告之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應予駁回。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羈押之必要者, 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或第101條之 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羈押期間,審判 中每次不得逾2月,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5項分別定有明 文。次按被告及得為其輔佐之人或辯護人,得隨時具保,向 法院聲請停止羈押,刑事訴訟法第11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 按羈押被告之目的,其本質在於確保訴訟程序得以順利進行 ,或為確保證據之存在與真實,或為確保嗣後刑罰之執行, 而對被告所實施剝奪其人身自由之強制處分。被告有無羈押 之必要,法院僅須審查被告犯罪嫌疑是否重大,有無羈押原 因,以及有無賴羈押以保全偵審或執行之必要,由法院就具 體個案情節予以斟酌決定,如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許可羈 押之裁定或延長羈押之裁定,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無明 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即無違法或不當可言。另被告有無羈 押之原因與羈押之必要性,以及執行羈押後,其羈押之原因 是否依然存在,需否繼續羈押,均屬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 項,倘不違背客觀存在之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即無違背法 令可言,且所憑之基礎事實判斷,並不以嚴格證明為必要, 其以自由證明,即為充足。且關於羈押原因之判斷,尚不適 用訴訟上之嚴格證明原則,應僅就卷證資料做形式審查,適 用自由證明程序,並不要求至無合理懷疑確信程度,亦不要 求適用嚴格證明程序,僅需就卷證資料為形式審查,探其是 否已可足使法官對被告犯行產生「很有可能如此」之心證程 度(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字第136號、101年度台抗字第494 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被告HOANG SY THE(中文名:黃仕世)答辯、聲請及辯護人 辯護意旨略以:被告稱不知道同案被告要擄人勒贖,被告希 望可以交保,只能請朋友幫忙,大約可提出新臺幣30,000元 至50,000元之交保金等語。 三、檢察官之意見:被告所涉犯為重罪,有逃亡及串證、滅證之 可能性,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2、3款規定,認 有羈押必要性等語。 四、被告因涉犯擄人勒贖致死案件,前經本院受理強制處分事項 之受命法官訊問後,認其涉犯刑法第347條第2項前段擄人勒 贖因而致人於死罪嫌,犯罪嫌疑重大,且有事實及相當理由 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3款 規定,處分被告應自民國113年8月7日起羈押3月。嗣後因羈 押期間將屆滿,經本院合議庭訊問後,認仍有事實及相當理 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3 款規定,裁定被告自113年11月7日起延長羈押2月。而後再 因羈押期間將屆滿,經本院合議庭訊問後,認仍有事實足認 被告有逃亡之虞,再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3款規 定,裁定被告自114年1月7日起延長羈押2月在案。 五、茲因被告上開羈押期間將於114年3月6日屆滿,經本院於114 年2月27日訊問被告後,其就檢察官所主張之客觀事實予以 坦承,惟稱不知道同案被告等人要擄人勒贖等語。然被告涉 有起訴書所載犯嫌,有卷內相關資料可資佐證,又被告曾自 陳其知悉被害人家屬有匯款給同案被告黎文樂,其當時就知 道本案涉及擄人勒贖,但其仍持續幫忙看管被害人;且在同 案被告阮氏藍香再度打電話向被害人家屬索要錢財時,其也 在場,且其當時主觀上想法係認為同案被告是要索要錢財供 自己花用,足認被告涉嫌刑法第347條第2項前段擄人勒贖因 而致人於死罪之犯罪嫌疑重大。本件被告雖就客觀的事實大 致上坦承,惟就主觀犯意有所爭執,說法不一,其就本案是 否有坦然面對的意思,顯有疑問;參以被告為失聯移工,可 見被告於我國國內有逃逸之網絡,且本即行蹤不定;另本件 被告涉及者為法定最輕本刑12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所涉 罪刑不輕,基於趨吉避凶、脫免刑罰之基本人性,有事實及 相當理由足認被告有逃亡之虞。是本件刑事訴訟法第101條 第1項第1、3款規定之羈押原因仍屬存在。本院審酌被告所 涉本案犯嫌侵害被害人生命法益,造成不可回復之損害,為 避免因被告逃亡而妨礙本案之進行,並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 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 防禦權受限制之程度,本院認尚難以具保、責付、限制住居 或限制出境、出海等對被告人身自由侵害較小之手段替代羈 押,本件被告之羈押必要性猶在,是為確保本案後續審判、 執行之順利進行,仍有繼續羈押被告之必要。爰裁定被告應 自114年3月7日起,延長羈押2月。至被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然被告本案仍具有羈押原因及必要性,業如上述,且被告 並無刑事訴訟法第114條不得駁回具保聲請之事由存在,是 本件具保停止羈押之聲請,自難准許,應予駁回。另檢察官 雖主張被告有串證、滅證之虞,惟被告就檢察官所主張之客 觀事實大致上均坦承,主要是爭執其自身之主觀犯意部分, 且本案經檢察官蒐證完畢後提起公訴,認被告現階段串證、 滅證之可能性不大,應無此部分羈押原因存在,一併說明。 六、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潘韋丞                             法 官 廖宏偉                                      法 官 黃郁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洪明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ULDM-114-國審聲-7-20250304-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082號 原 告 趙紋凰 被 告 郭祖寧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附民緝字第11號),本院 於民國114年2月1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00,000元,及自民國111年10月21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30,000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 被告如以新臺幣500,000元為原告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09年8月間某日,加入訴外人陳彥禎 、張毓哲、林林貴及其他姓名年籍不詳成年人所組成三人以 上詐欺集團(下稱前開集團),負責招攬新人、指示車手提 款、向車手收款並轉交上手,及取得人頭帳戶資料交付前開 集團成員用以收取、轉出及提領詐欺所得款項。被告與前開 集團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詐欺 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於同年8月20日某時,在不詳地點 ,親自或透過不知情訴外人郭天送向訴外人林玉庭取得所申 設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下 稱系爭帳戶)存摺、提款卡及密碼、網路銀行帳號及密碼( 下合稱系爭資料)後,即將系爭資料交予訴外人陳彥禎轉交 前開集團不詳成員。嗣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帳戶資料後,共 同基於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之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 於109年7月24日起,以通訊軟體LINE向原告佯稱:其為破解 基金後臺組織人員,投資必定獲利等語,致原告陷於錯誤, 於109年9月9日15時59分許匯款新臺幣(下同)50萬元至系 爭帳戶,旋為詐欺集團不詳成員轉帳至訴外人張毓哲所申設 之帳戶內,並分別由詐欺集團姓名年籍不詳成員及張毓哲提 領轉交詐欺集團其他成員收受,致原告受有財產上損害50萬 元。為此,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及第2項(請 求擇一為有利判決)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一)如主文 第1項所示。(二)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被告未拿到任何報酬,也無陳彥禎後續消息就在 同年被收押禁見,被告認為以上金額應由陳彥禎與其餘不認 識的被告成員承擔,被告也已受到刑事處罰等語置辯,並聲 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三、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 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 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 ,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 四、原告主張之上揭事實,有匯款聲請書、系爭帳戶交易明細、 本院113年度金訴緝字第11號判決附卷可參,並據調閱本院1 13年度金訴緝字第11號卷宗核閱無誤,而被告對此亦不爭執 ,是應認原告之主張可資採信。被告依指示將系爭資料交予 陳彥禎轉交前開集團不詳成員以遂行詐欺犯罪,自屬共同侵 權行為人,不因被告未獲報酬或事後遭收押而得脫免責任, 故被告所辯,自非可採。被告將系爭資料交予他人使用,使 詐欺集團成員得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對原告施加詐術,而聽 從指示匯款,係幫助詐欺集團詐欺原告,致原告受有財產之 損害,故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給付 500,000元及法定遲延利息,即屬有據。又原告向同案共犯 林玉庭請求損害賠償部分,經本院以112年度移調字第53號 調解筆錄調解成立(見本院卷第17至18頁),原告並未為免 除債務之表示,且林玉庭迄今仍未履行清償,故被告與林玉 庭為連帶債務關係,如其中一人為清償,他債務人亦同免責 任,附此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應給付50 0,000元,及自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1年10 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見附民緝卷第7頁),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係有理由,應予准許。又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請求,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2項規定免繳納裁判費 ,復於本院審理期間無其他訴訟費用支出,故本件不為訴訟 費用之諭知,附此敘明。   六、按原告陳明在執行前可供擔保而聲請宣告假執行者,雖無前 項釋明,法院應定相當之擔保額,宣告供擔保後,得為假執 行;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宣告被告預供擔保,或將請求 標的物提存而免為假執行,民事訴訟法第390條第2項及第39 2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詐欺犯罪被害人為保全強制執行 而聲請假扣押或假處分者,法院依民事訴訟法所命供之擔保 ,不得高於請求標的金額或價額之十分之一。法院依聲請或 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所命供之擔保,準用前項規定,詐欺犯罪 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第2、3項亦有明文。本件原告陳明願供 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准 許之,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之規定,宣告被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王碩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郭力瑜

2025-03-03

CTDV-113-訴-1082-20250303-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8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庭瑜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字第670號、114年度執聲字第180號),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蔡庭瑜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各如附表所載之刑,應執行有 期徒刑貳年參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蔡庭瑜犯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 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應執行之刑,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定有 明文。次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3條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分別 宣告其罪之刑,如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 法第51條第5款亦有明定。 三、經查,受刑人蔡庭瑜前因妨害自由、竊盜及洗錢防制法案件 ,分別經法院判決各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有 該等案件之判決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又受刑人所 犯如附表編號2所示為得易科罰金之罪;附表編號1、3所示 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核屬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所示不得 併合處罰之情形,然因受刑人就附表所示之罪,請求檢察官 聲請定應執行刑,此有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1紙在卷可憑,合於 刑法第50條第2項規定,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 審核後認為正當,爰依法定其應執行之刑。經衡酌受刑人所 犯各罪分別為妨害自由、竊盜及洗錢防制法,其罪質及犯罪 情節有別,犯罪時間亦不相同,故依受刑人所犯上開各罪責 任非難重複程度,兼衡其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及犯罪 傾向、施以矯正之必要性、日後復歸社會更生,暨受刑人於 民國114年2月18日對本件聲請定執行刑案件表示希望從輕定 刑等語,而為整體評價後,爰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 罪,裁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又因受刑人所犯如附表 所示各罪之宣告刑,並無宣告多數罰金之情形,是如附表編 號3所示宣告刑之併科罰金部分,自不在本件定執行刑之列 ,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3條、 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郭勁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葉俊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表:受刑人蔡庭瑜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3 罪名 妨害自由 竊盜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10月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新臺幣30000元 犯罪日期 111年7月21日至 111年8月2日 111年5月5日至 111年6月26日 111年7月7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50162號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51118號等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41124號等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 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1075號 112年度訴字第602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2708號 判決日期 112年8月16日 112年12月12日 113年11月19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判決案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1075號 112年度訴字第602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2708號 確定日期 112年9月20日 113年1月17日 113年12月24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得易科、得社勞 不得易科、得社勞 備註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緩字第1224號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2649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執字第670號

2025-03-03

TCDM-114-聲-280-20250303-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15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詩涵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聲請定應執行之刑(114年度執 聲字第116號、113年度執字第1769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詩涵如附表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4月; 罰金部分,應執行罰金新臺幣30,000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 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張詩涵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先 後經判決如附表所示罪刑確定,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 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7款規定聲請定應執行之刑等 語。 二、按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 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 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宣告多數罰金 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 額;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第1項、第51條第5、7款、第53條亦 有明定。 三、本院之判斷:  ㈠受刑人經判處如附表所示罪刑確定,且附表編號2之犯罪時間 在附表編號1判決確定日民國113年6月13日前等情,有各該 判決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可證,故附表之罪合於裁判確定前犯 數罪要件,本件聲請,於法有據,自應准許。  ㈡依刑法第51條第5、7款規定,本件有期徒刑部分,應於5月以 下定刑;罰金部分,應於罰金新臺幣(下同)40,000元以下 定刑。本院審酌附表之罪罪質相同,犯罪時空密接,侵害不 同自然人之財產法益,責任重複非難性中等,次審酌附表之 刑刑期非長,較無刑罰邊際效應遞減或嚴重影響受刑人回歸 社會可能,兼衡預防需求、刑罰比例原則及恤刑等一切情狀 後,酌定應執行之有期徒刑為4月,罰金為30,000元,並就 罰金部分諭知易服勞役折算標準。  ㈢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葉作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韋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3-03

TYDM-114-聲-315-20250303-1

板秩
板橋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裁定 114年度板秩字第28號 移送機關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樹林分局 被移送人 林海峯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以中華民 國114年2月19日新北警樹秩字第1144346418號移送書移送審理,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海峯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處罰鍰新臺幣3,000 元。 扣案之菜刀1把沒入。   事實理由及證據 一、被移送人林海峯於下列時、地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行為 : ㈠、時間:民國114年2月15日3時30分許。 ㈡、地點:新北市○○區○○路000巷00號前。 ㈢、行為:被移送人林海峯於上揭時、地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      傷力之菜刀1把。 二、上開事實,有下列之事證證明屬實: ㈠、被移送人於警訊時之陳述。 ㈡、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樹林分局扣押筆錄暨扣押物品目錄表及扣 案物照片。 ㈢、扣案之菜刀1把。 ㈣、密錄器影像擷圖。 三、按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危險 物品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30,000元以下罰鍰,社會 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本條款之構成要件 ,須行為人客觀上有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 他危險物品之行為,且該攜帶係無正當理由,因而有危害於 行為人攜帶所處時空之安全情形,始足當之。依上開要件, 判定行為人有無違反本條款非行,首須行為人有攜帶行為, 次審酌該攜帶行為是否係無正當理由,再衡量行為人攜帶行 為所處時空,因行為人於該時空有攜帶該類器械,而使該時 空產生安全上危害;亦即,就行為人客觀上之攜帶行為,依 其攜帶行為之目的,考量行為人攜帶當時言詞舉動、時間、 地點、身分等因素,據以認定其是否已構成本條款之非行, 合先敘明。 四、被移送人於警詢時雖辯稱:為了殺雞之用,故持扣案之菜刀 在路上追著雞跑云云,惟隨身攜帶菜刀,本易生事端,造成 社會秩序之不安,倘持之朝他人攻擊,當有成傷或致死之可 能,依一般社會觀念,已足以對人之生命、身體、安全構成 威脅,有危害一般社會安全之虞,是其以空言為辯,核非正 當事由,無可採信。經查,扣案之菜刀1把為具有殺傷力之 器械,常有危害於一般安全情形,足以對人之生命、身體、 安全構成威脅,且被移送人在深夜於公共場所攜帶菜刀,並 持之顯露於公共場所,亦難認有正當理由。是核被移送人所 為,係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1款之無正當理由 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之非行。爰審酌被移送人違反本法之 原因、手段、違反義務之程度、上開非行所生之危害等一切 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處罰,以資懲儆。 五、扣案之菜刀1把係為被移送人所有且供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行為所用之物,業據被移送人於警訊時供明在卷,爰依社會 秩序維護法第22條第3項前段沒入之。 六、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6條第1項、第63條第1項第1款、第22 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沈 易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吳婕歆

2025-03-03

PCEM-114-板秩-28-20250303-1

壢秩
中壢簡易庭

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裁定 114年度壢秩字第7號 移送機關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 被移送人 范宥喬 上列被移送人因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案件,經移送機關於民國11 4年1月20日以中警分刑字第1140005321號移送書移送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范宥喬不罰。   事實及理由 一、移送意旨略以:被移送人范宥喬於民國114年1月10日上午1 時50分許,在桃園市○○區○○路00號前,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 殺傷力之鋼製棒球棍(下稱系爭球棍)1支,放置於彼所駕 駛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駕駛座旁,而目視可及 之處,已妨害安寧秩序,因認彼涉有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3條第1項第1款(下稱系爭規定)違序行為之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被 告或共犯之自白,不得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仍應調查 其他必要之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不能證明被告犯 罪或其行為不罰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第156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並 為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所準用;又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 條第2項之規定,警察機關移請裁定之案件,該管簡易庭認 為不應處罰為適當者,得逕為不罰之裁定。 三、次按,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 危險物品者,處3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30,000元以下罰鍰, 系爭規定定有明文。依上揭法條所規範之要件,判定被移送 人有無違反該行為,首須被移送人有攜帶行為,次審酌該攜 帶行為是否係無正當理由,再衡量被移送人攜帶行為所處時 空,因被移送人於該時空有攜帶該類器械,而使該時空產生 安全上危害。亦即,就被移送人客觀上之攜帶行為,依其攜 帶之目的,考量被移送人攜帶當時言詞舉動、時間、地點、 身分等因素,據以認定其是否已構成上開條款之非行。 四、移送意旨認被移送人涉嫌違反系爭規定,無非以被移送人警 詢供述、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系爭 球棍照片為其憑據。惟查,被移送人既陳稱:系爭球棍係我 在桃園市中壢區新生路上某書局以新臺幣(下同)200元所 購買,我是為了防身而購買與攜帶,會買鋼製的是因為比較 不容易弄斷,雖然系爭球棍本身之殺傷性可能造成人員傷亡 ,但我只有要拿來嚇阻他人使用,迄今尚未使用過等語(見 本院卷第4頁背面至第5頁),如彼所言非虛,且系爭球棍係 放置在上開小客車之駕駛座,非直接攜帶而裸落致使路人可 見及之狀態,兼衡卷內亦無事證證明被移送人有使用系爭球 棍而妨害社會安寧之事實,則系爭球棍既在一般書局即可以 200元小額之價錢購得,且系爭球棍之性質亦不失為生活上 之運動用品,如若僅單純攜帶系爭球棍,遽認被移送人構成 上開系爭規定之違序行為,將有害民生發展與人民生活休閒 之虞,應認被移送人僅單純攜帶系爭球棍,且妥善放置在上 開小客車之駕駛座內,應不足影響社會秩序之安寧,自無從 以系爭規定加以處罰,應為不罰之諭知。 五、扣案之系爭球棍1支,非屬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所用之物, 業已認定如上述,又上開扣案物亦非屬查禁物,爰不予宣告 沒入。 六、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第45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黃丞蔚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5日內,以書狀敘述理 由,向本庭提起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陳家安

2025-03-03

CLEM-114-壢秩-7-20250303-1

司票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票字第279號 聲 請 人 陳暘叡 相 對 人 周恩揚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112年11月8日簽發之本票,內載憑票支付聲請人之 新台幣30,000元,及自民國112年11月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百分之16計算之利息,得為強制執行。 程序費用新台幣75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2年11月8日所簽 發之本票一紙,內載金額新台幣30,000元,未載到期日,並 免除作成拒絕證書。詎經聲請人向相對人提示未獲付款,為 此提出該本票一紙,聲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 二、本件聲請,合於票據法第123 條規定,應予准許。 三、爰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78條,裁定如 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得於本裁定送達後20日 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已提起確認 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定聲請法院停止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張倩影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將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聲請人不必 另行聲請。 二、相對人如有本裁定上所載以外之可送達地址,請聲請人於收 受本裁定後5日內向本院陳報,以利合法送達本裁定。 三、相對人如為獨資、合夥、公司等營利事業團體,請聲請人於 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陳報營利事業登記資料或公司變更登記 事項資料及法定代理人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以 利快速合法送達。

2025-03-03

SCDV-114-司票-279-202503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