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被告死亡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審交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審交簡上字第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羅世西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不服本院民國113年11月15日113年度 審交簡字第338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起訴案號:113年度偵字 第21370、21577號),提起上訴,經本院合議庭認應改依通常程 序審理,並為第一審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本案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羅世西於民國112年7月22日中午12時12 分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貨車(下稱A車)沿 桃園市○○區○道0號北往南方向行駛在中線車道,行經桃園市 ○○區○道0號南向72.2公里處時,本應注意變換車道時,應禮 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且汽車在行駛途中,變換 車道或超越前車時,應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不得未保 持安全距離及間隔,而依當時情況並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 疏未注意,未讓內側車道直行車先行,且未保持安全距離, 即驟然駕駛A車自中線車道變換車道至內側車道,適王思淵 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貨車(下稱B車)沿同路 段同向行駛於內側車道,因而遭被告駕駛A車碰撞B車右側車 身,使王思淵受有右足底部穿刺傷等傷害【此部分經檢察官 另為不起訴處分,非本案起訴範圍】;A車則復向右偏離至 中線車道,碰撞由告訴人金曉萍所駕駛,沿同向行駛於中線 車道之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C車),C車因 而翻覆,使告訴人金曉萍受有左側近端肱骨粉碎性骨折之傷 害。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 二、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原審認上訴人即被告羅世西(下稱被告)罪證明確,據以論 罪科刑,固非無見。然查,被告業於民國114年2月14日死亡 等情,有戶役政資訊網站之個人基本資料及法院前案紀錄表 在卷可稽,依前揭規定,本案自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原審 未及審酌上情,對被告為實體判決,容有未洽,自應由本院 將原判決撤銷,依通常程序自為第一審判決,並不經言詞辯 論,逕為公訴不受理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452 條 、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審判長法 官 程克琳                    法 官 王星富                    法 官 卓育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 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 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 ,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 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陳宛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PDM-114-審交簡上-8-20250312-1

交易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過失傷害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易字第238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秀光 上列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 7384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如附件起訴書所載。 二、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陳秀光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後,業於民國114年2月 23日死亡,有被告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稽(見本院 卷第39頁),爰不經言詞辯論,諭知公訴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胡宗鳴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二十庭 法 官 徐煥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顏伶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2

TCDM-113-交易-2385-20250312-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上訴字第198號 上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林世軒(已歿)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林欣誼 上列上訴人等因被告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案件,不服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侵訴緝字第2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27 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 偵字第15185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被告死亡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  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文。又 第二審之審判,除有特別規定外,準用第一審審判之規定, 同法第364條亦有規定。   二、本案上訴人即被告甲○○(下稱被告)因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 削防制條例案件,經原審於民國113年11月27日判處有期徒 刑1年10月在案,檢察官及被告不服,分別提起上訴,現由 本院審理中。查被告已於114年3月4日死亡,有臺灣高等法 院臺中分院死亡通報警示、戶役政資料網站查詢-個人基本 資料各1份在卷可憑。依上開法律規定,被告合法上訴後死 亡,自應為公訴不受理判決。原審未及審酌,所為被告有罪 之實體判決即有未合,自應由本院將原判決此部分撤銷,並 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公訴不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303 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意 聰                法 官 蘇 品 樺                法 官 周 瑞 芬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 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華 鵲 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CHM-114-上訴-198-20250312-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15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鄧泰盛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9882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鄧泰盛明知其無資力亦無意願支付車資 ,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利益,基於詐欺得利之犯意,佯裝自 己有支付車資之意,而於民國113年6月23日晚間11時許,自 臺中火車站前,搭乘告訴人楊于燦所駕駛之車牌號碼000-00 00號營業小客車欲至桃園市觀音區中正路。待告訴人於翌( 24)日凌晨0時45分許駛抵桃園市觀音區仁愛路後,被告始 表明要在該處下車且無力支付車資約新臺幣(下同)4,000 元,告訴人始知受騙,被告以此方式詐騙告訴人,使告訴人 提供相當於4,000元之運送服務。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 第2項之詐欺得利罪嫌等語。 二、按被告死亡,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且該不受理之判決,得 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分 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因涉犯上開罪嫌,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於113年1 1月4日繫屬本院審理(113年審易字3527號),惟被告於114 年3月3日死亡等情,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3年11月4日函 文暨其上之本院收狀章、戶役政連結作業系統之個人戶籍資 料查詢結果、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憑,揆諸 上開說明,被告既已死亡,則本件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 理之判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弘宇                    法 官 林述亨                    法 官 羅杰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不服本判決,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上訴 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吳孟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YDM-114-易-15-20250312-1

單禁沒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31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富鴻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單獨宣告 沒收違禁物(114年度聲沒字第2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壹包及含有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成分之注 射針筒壹支,均沒收銷燬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蔡富鴻所涉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因被告死亡,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 字第19572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扣案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 包及含有上開毒品成分之注射針筒1支,均屬違禁物,並得 單獨宣告沒收,爰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規定聲 請單獨宣告沒收銷燬。 二、按違禁物得單獨宣告沒收;查獲之第一級毒品,不問屬於犯 罪行為人與否,沒收銷燬之,刑法第40條第2項及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因持有第一級毒品海洛因案件,經臺灣橋頭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9572號案件偵辦,因其於11 3年7月7日上午9時經確認業已死亡,乃經臺灣橋頭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9572號為不起訴處分等情,有上 開不起訴處分書、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相驗屍體證明書在卷 足稽(見警卷第31頁、偵卷第53頁),並經本院核閱上開案 件卷宗無訛。前開案件經警扣得之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包及 注射針筒1支,經檢驗結果均呈第一級毒品海洛因陽性反應 (海洛因1包之檢驗前淨重0.311公克、檢驗後淨重0.301公 克),有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仁武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 品目錄表(見警卷第11至16頁)、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濫用藥 物成品檢驗鑑定書(見偵卷第39頁)在卷可稽,足認上開物 品確係違禁物。另上開包裝袋及注射針筒上殘留微量毒品難 以析離,且無析離實益,應與毒品整體同視,一併依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銷燬。至送驗耗 損部分之毒品既已滅失,爰不另宣告沒收銷燬。檢察官本件 聲請於法有據,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許博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並敘明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蘇秀金

2025-03-11

CTDM-114-單禁沒-31-20250311-1

單聲沒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54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士平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案件(113年度偵字 第51874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聲沒字第137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林士平前因涉犯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 像案件,因被告死亡,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稱新北地 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51874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 惟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物(聲請書誤載數量,應予更 正如附表),均係被告所有供犯刑法第319條之1第1項犯罪 所用之物,被告並使用扣案如附表編號5至12所示之物,用 以儲存本案性影像之電磁紀錄,堪認上開扣案物品皆為被告 攝錄性影像之附著物及物品,爰依刑法第38條第2項(聲請 書漏載,應予補充)、第319條之5、同法第40條第2項規定 ,聲請裁定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 為人者,得沒收之;第38條第2項之物,因事實上或法律上 原因未能追訴犯罪行為人之犯罪或判決有罪者,得單獨宣告 沒收,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第40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319條 之1至第319條之4性影像之附著物及物品,不問屬於犯罪行 為人與否,沒收之,刑法第40條第2項、第319條之5亦有明 文。   三、經查,被告涉犯刑法第319條之3第1項之無故散布他人性影 像罪,因被告業於民國113年8月10日死亡,經新北地檢署檢 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51874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有前揭案 件不起訴處分書及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而扣案如 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物,均係被告所有,用以攝錄被害人如 廁影像,業據被告於警詢時坦認在卷(見偵查卷第4至11頁 ),並有新北市府警察局蘆洲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 品目錄表、現場監視器暨被告裝設設備錄影畫面截圖、現場 照片、搜索現場及扣案物品照片、LINE對話紀錄截圖在卷可 佐(見偵查卷第24至36頁、38至40頁反面、43至44、45至48 、49至66頁),堪認係被告所有供實施本件犯罪所用之物, 應依刑法第38條第2項規定沒收之;扣案如附表編號9至12所 示之物,則係被告為本件犯行後所用之儲存媒介,為性影像 之附著物及物品,應屬義務沒收之物,不問屬於被告與否, 應依刑法第319條之5規定沒收之。是本件聲請洵屬有據,應 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第259條之1,刑法第38條 第2項前段、第319條之5、第40條第2項、第3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七庭 法 官 許菁樺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翊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備註 1 偷拍設備 1組 內含編號5之記憶卡 2 偷拍設備 1組 內含編號6之記憶卡 3 迷你攝像機 1臺 內含編號7之記憶卡 4 迷你攝像機 1臺 內含編號8之記憶卡 5 容量64G記憶卡 1張 未存有性影像 6 容量128G記憶卡 1張 未存有性影像 7 容量64G記憶卡 1張 未存有性影像 8 容量128G記憶卡 1張 未存有性影像 9 電腦主機 1臺 存有性影像 10 三星智慧型手機 1臺 IMEI: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1張 11 容量16G記憶卡 1張 存有性影像 12 容量32G記憶卡 1張 存有性影像

2025-03-11

PCDM-114-單聲沒-54-20250311-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9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振興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 處刑(113年度毒偵字第511號、113年度毒偵續字第4號),本院 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原簡易判決處刑案號:113年度東簡字 第63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卷附之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載。 二、按被告死亡者,於偵查中應為不起訴之處分;又起訴之程序 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刑事訴訟法第252條第6款、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 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被告王振興涉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 察官於民國114年2月14日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嗣於同年月26 日繫屬本院在案,惟查被告業於114年2月23日本案繫屬法院 前死亡,有本院收狀戳、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基本資 料在卷可稽。被告既已於起訴前死亡,揆諸首開說明,爰不 經言詞辯論,改行通常程序,逕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1款、第307 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柯博齡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涵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本判決如有不服,請書 具不服之理由狀,請求檢察官上訴者,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 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鄭筑安

2025-03-11

TTDM-114-易-95-20250311-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446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葉庭閣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4年度偵 緝字第221號),本院認有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4項但書之情 形,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葉庭閣於民國113年1 0月20日下午3時許,在臺南市永康區中華路912巷內路旁, 見告訴人陳柏言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停 放在該處,且該車鑰匙未拔取,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 基於竊盜之犯意,騎乘該普通重型機車離去而得手。嗣告訴 人察覺上開普通重型機車遭竊,報警處理,經警在臺南市安 南區北汕尾一路439巷旁尋獲上開普通重型機車,而循線查 悉上情,並扣得上開普通重型機車(已發還告訴人)。因而 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 二、按被告死亡者,於偵查中應為不起訴之處分;又起訴之程序 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刑事訴訟法第252條第6款、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 定有明文。復按所謂「起訴」者,係指案件繫屬於法院之日 而言(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876號、90年度台非字第368 號判決意旨參照)。而刑事訴訟係對於特定被告之特定犯罪 事實所進行之程序,被告在刑事訴訟上具有為訴訟主體及訴 訟客體之地位,不僅是刑事訴訟之當事人,更為訴訟程序之 對象。如於檢察官偵查中,被告死亡,依刑事訴訟法第252 條第6款之規定,檢察官應為不起訴之處分(職權不起訴) ,以終結其偵查程序。如於法院審理中,被告死亡者,法院 始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之規定為不受理之判決,以終 結其訴訟關係。惟於檢察官起訴繫屬法院前,被告已死亡, 而檢察官未依上述規定為不起訴處分,仍向該管法院起訴者 ,因訴訟主體於法院繫屬前業已失其存在,訴訟程序之效力 並未發生,其起訴程序違背規定,法院即應依同法第303條 第1款規定判決不受理(臺灣高等法院90年庭長法律問題研 討會會議決議可資參照)。 三、經查,被告本件竊盜案件,經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 114年2月5日偵查終結聲請簡易判決處刑,並於114年3月4日 繫屬本院等情,有上開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該署114年3月 4日南檢和修114偵緝221字第1149015693號函上本院收狀章 戳可稽。惟被告業於本案繫屬前之114年2月20日死亡,有其 個人戶籍資料1份附卷可按。是以,聲請人提起本件聲請簡 易判決處刑繫屬於本院前,被告既已死亡,揆諸前揭規定及 說明,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自屬程序違背規定,爰不經言 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冠瑢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黃俊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徐 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2025-03-11

TNDM-114-易-446-20250311-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易字第445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徐清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4年度偵 字第3386號),本院認有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4項但書之情 形,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意旨略以:被告徐清江意圖為自己不 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民國113年11月25日凌晨4時 20分許,在臺南市○區○○路0段000號前,徒手竊取許妗寧所 有之腳踏車(價值新臺幣【下同】3,000元,已發還)1部, 得手旋騎乘該腳踏車離去。嗣告訴人許妗寧發現失竊報警處 理。因而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 二、按被告死亡者,於偵查中應為不起訴之處分;又起訴之程序 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 ,刑事訴訟法第252條第6款、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 定有明文。復按所謂「起訴」者,係指案件繫屬於法院之日 而言(最高法院81年度台上字第876號、90年度台非字第368 號判決意旨參照)。而刑事訴訟係對於特定被告之特定犯罪 事實所進行之程序,被告在刑事訴訟上具有為訴訟主體及訴 訟客體之地位,不僅是刑事訴訟之當事人,更為訴訟程序之 對象。如於檢察官偵查中,被告死亡,依刑事訴訟法第252 條第6款之規定,檢察官應為不起訴之處分(職權不起訴) ,以終結其偵查程序。如於法院審理中,被告死亡者,法院 始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5款之規定為不受理之判決,以終 結其訴訟關係。惟於檢察官起訴繫屬法院前,被告已死亡, 而檢察官未依上述規定為不起訴處分,仍向該管法院起訴者 ,因訴訟主體於法院繫屬前業已失其存在,訴訟程序之效力 並未發生,其起訴程序違背規定,法院即應依同法第303條 第1款規定判決不受理(臺灣高等法院90年庭長法律問題研 討會會議決議可資參照)。 三、經查,被告本件竊盜案件,經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 114年2月12日偵查終結聲請簡易判決處刑,並於114年3月6 日繫屬本院等情,有上開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該署114年3 月6日南檢和暑114偵3386字第1149016621號函上本院收狀章 戳可稽。惟被告業於本案繫屬前之114年2月19日死亡,有其 個人戶籍資料1份附卷可按。是以,聲請人提起本件聲請簡 易判決處刑繫屬於本院前,被告既已死亡,揆諸前揭規定及 說明,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自屬程序違背規定,爰不經言 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判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本案經檢察官黃慶瑋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黃俊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徐 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2025-03-11

TNDM-114-易-445-20250311-1

單聲沒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聲沒字第169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森永(歿) 第 三 人 張瑋善(年籍詳卷)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2年度毒偵字 第578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2年緩字第706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壹包(含包裝袋壹只,驗餘淨重 0.4295公克)沒收銷燬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按違禁物不問屬於何人所有,均沒收之,且 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1項及同法第40條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又查獲之第一級、第二級毒品及專供製造或施用 第一級、第二級毒品之器具,不問屬於犯人與否,均沒收銷 燬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文。經查 ,被告張森永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雲林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毒偵字第578號為緩起訴處分確定 ,扣案之甲基安非他命1包,經鑑定含有甲基安非他命成分 ,屬第二級毒品,爰依刑法第40條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第18條第1項前項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銷燬扣案之甲 基安非他命1包等語。 二、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查獲之第一 級、第二級毒品及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級、第二級毒品之器 具,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次按違禁 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40條第2項亦有 明文。再按單獨宣告沒收由檢察官聲請違法行為地、沒收財 產所在地或其財產所有人之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法院裁定 之;法院認為聲請單獨宣告沒收有理由者,應為准許之裁定 ,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4、第455條之36第2項分別定有明 文。 三、按刑法第38條之1第2項修正增訂之立法理由復謂:「現行犯 罪所得之沒收,以屬於犯罪行為人者為限,則犯罪行為人將 其犯罪所得轉予第三人情形,犯罪行為人或第三人因而坐享 犯罪所得,現行規定無法沒收,而顯失公平正義,故擴大沒 收之主體範圍,除沒收犯罪行為人取得之犯罪所得外,第三 人若非出於善意之情形,包括:明知他人違法行為而取得、 因他人違法行為而無償或以顯不相當對價取得、或犯罪行為 人為他人實行違法行為,而他人因而取得犯罪所得時,均得 沒收之,避免該第三人因此而獲利益。至該違法行為不以具 有可責性,不以被起訴或證明有罪為必要,爰增訂第2項, 以防止脫法並填補制裁漏洞。」故就已死亡之被告或犯罪嫌 疑人、行為人應沒收之犯罪所得,雖因繼承發生而歸屬於其 等繼承人所有,然於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仍得由檢察官 依法向法院聲請對繼承人宣告沒收,或法院於認有必要時, 依職權裁定命繼承人參與沒收程序;或若無從一併或附隨於 本案訴訟裁判,而有沒收之必要時,亦可由檢察官依刑事訴 訟法第455條之34、第455條之35、第455條之37等規定,準 用第七編之二關於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向法院聲請對繼承 人單獨宣告沒收,以落實上開修法意旨,以避免第三人因他 人違法行為而無償或以顯不相當對價取得犯罪行為人之犯罪 所得而坐收獲利(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089號裁定意 旨參照),已明揭沒收義務人之繼承人,在保障其程序權利 之情形下,應屬沒收之對象。雖有論者指出,違禁物雖屬法 令禁止持有之物,但具有經濟價值,亦得為繼承標的,但因 繼承而持有違禁物,一經持有即已犯罪,為避免入人於罪, 犯罪行為人於審判中死亡者,案內之違禁物應依「對物訴訟 」為沒收,又或者由檢察官聲請單獨宣告沒收,但可毋庸記 載「應沒收財產之財產所有人」姓名等語(參閱吳燦,被告 死亡所為不受理判決之上訴與沒收-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上 訴字第2472號、最高法院106年度台非字第32號判決評析【 下】,司法周刊,第1906期,民國107年6月22日,第3版) ,惟本院認為,違禁物倘已扣案,縱犯罪行為人之繼承人因 繼承取得違禁物之所有權,亦無從「持有」而不構成犯罪, 似無入繼承人於罪之疑慮;倘違禁物並未扣案,而繼承人確 有持有之事實,自應擔負持有違禁物之罪責,也無入人於罪 可言。又檢察官聲請單獨宣告沒收,如已知悉繼承人卻不記 載「應沒收財產之財產所有人」姓名,似亦有違刑事訴訟法 第455條之35第1款規定。再從程序保障之觀點,檢察官聲請 宣告沒收之客體是否確實為違禁物,仍有待法院判斷、認定 ,而此決斷攸關繼承人之財產權利,應將繼承人列為沒收裁 判之對象,或依刑事訴訟法準用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之規定 ,以保障其程序權利,此與犯罪物及犯罪所得沒收之情形, 尚無不同,差異僅在違禁物於實體沒收規定上,並不區分犯 罪行為人或第三人沒收。 四、按對第三人財產之沒收,乃刑法所明定,檢察官對特定被告 及犯罪事實起訴之效力,涵括對被告及第三人沒收之法律效 果,法院審理結果,認被告犯罪或有違法行為,且符合依法 沒收之要件者,即有諭知沒收之義務,尚無待檢察官之聲請 。從而,如涉及第三人財產之沒收,而檢察官未於起訴書記 載應沒收第三人財產之意旨,審理中,第三人亦未聲請參與 沒收程序,檢察官復未聲請者,法院為維護公平正義及保障 第三人之聽審權,基於法治國訴訟照料義務之法理,認為有 必要時,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2第3項前段規定,本於 職權,裁定命該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並依審理結果,而為 沒收與否之判決(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上大字第3 594號裁定意旨參照),可知檢察官起訴之案件,縱使檢察 官未聲請沒收第三人之財產,第三人也未聲請參與沒收程序 ,於符合沒收第三人財產之情形,法院仍應本於職權裁定命 該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又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7規定 ,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之規定,於單獨宣告沒收程序準用之 ,是以檢察官聲請單獨宣告沒收之案件,應同此理,檢察官 如未聲請對第三人聲請單獨宣告沒收,於符合沒收第三人財 產之情形,法院「認為必要時」,應職權裁定命該第三人參 與單獨宣告沒收程序。 五、按審理中檢察官聲請沒收第三人財產時,法院應注意有無依 職權命該第三人參與沒收程序之必要,有必要者,應即命參 與,無必要者,應於所附隨之刑事本案終局判決中為必要之 裁判、說明;刑訴法第455條之12第3項所稱「必要時」,須 依現存卷證資料,綜合一切情狀而為判斷。例如:無沒收第 三人財產之可能;沒收之第三人財產若為違禁物,其合法持 有之可能性;第三人有無已陳明不提出異議而毋庸命參與程 序之情形等,以為判斷有無必要之依據,法院辦理刑事訴訟 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81點、第180點可資參照。 六、經查:  ㈠本案檢察官聲請單獨宣告沒收之對象雖為被告,惟檢察官於 聲請書註記被告已歿,經本院查詢戶役政資訊,被告於113 年8月22日發現死亡,復經本院查詢聲請拋棄繼承事件並調 閱卷證後,可認被告之繼承人應為其子張瑋善(其他繼承人 均已拋棄繼承,見本院卷第21至23頁)。本件檢察官所聲請 沒收之扣案標的物,係被告所有乙情,為被告所坦認(見毒 偵578號卷第6頁),是以本件檢察官所聲請單獨宣告沒收之 扣案物,應屬張瑋善繼承之財產,檢察官本應聲請對被告之 繼承人沒收,惟依上開說明,本院仍得職權進行第三人沒收 程序。  ㈡又該包甲基安非他命現扣於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贓證物庫等 情,有雲林縣警察局斗六分局112年度安保字第160號扣押物 品清單1份附卷可考(見毒偵578號卷第43頁),是本院自有 本案管轄權。  ㈢扣案之晶體1包(含包裝袋1只,毛重0.6公克),經送鑑定之結 果,檢出含有甲基安非他命成分等情,有衛生福利部草屯療 養院草療鑑字第1120600142號鑑驗書1紙可憑(見毒偵578號 卷第44頁),足認屬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應依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銷燬之,而用以 包裝上開毒品之包裝袋1只,應會沾染微量之毒品殘留而難 以分離,當視為毒品之一部而併予沒收銷燬之,至鑑驗耗損 之毒品既已滅失,自無庸宣告沒收銷燬。  ㈣綜上所述,本件檢察官聲請沒收扣案之甲基安非他命1包(含 包裝袋1只,驗餘淨重0.4295公克),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㈤本件雖涉及第三人沒收,惟因扣案之甲基安非他命1包屬於違 禁物,是本院認為無職權裁定命張瑋善參與沒收程序之必要 ,但仍應將其列為本案裁判之對象,屬刑事訴訟法所稱之「 受裁判(定)人」,如有不服亦可提出救濟。 七、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 第1項前段,刑法第4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潘韋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書記官 許哲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1

ULDM-113-單聲沒-169-202503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