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律師代理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31-140 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殯葬管理條例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3年度訴字第811號 原 告 春秋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張鑄(董事) 原 告 私立春秋墓園 公墓管理人 張鑄 被 告 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 代 表 人 陳健民(處長) 訴訟代理人 高秋芳 上列當事人間殯葬管理條例事件,原告不服新北市政府中華民國 113年5月31日新北府訴決字第1130630580號(案號:1135030422 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始末:  ㈠訴外人林文森於民國59年間申請被告(即改制前臺北縣政府 ,下同)在中和鄉南勢角橫路村鹿寮地方設置「私立春秋墓 園」(下稱春秋墓園),經被告以59年8月14日函轉改制前 臺灣省政府核示,經臺灣省政府以62年1月17日府社三字第6 749號令(下稱62年設置令)核准,被告旋以62年1月31日北府 民一字第12738號令(下稱62年1月31日令)通知申請人林文 森,林文森嗣於75年間死亡,原告春秋有限公司於80年間雖 主張林文森僅是代表其申請設置春秋墓園之人,向被告申請 變更為該墓園之負責人,經被告以該墓園係由林文森申請設 置,其墓園土地,登記為林文森等人所公同共有,林文森已 經死亡,因原告未取得林文森之繼承人及其他公同共有人全 體之同意,遂於80年6月24日以80北府社一字第173380號函 (下稱被告80年6月24日函)復否准其申請。原告春秋有限 公司不服,提起再訴願,經內政部81年1月16日台內訴字第8 003226號再訴願決定駁回,提起行政訴訟,遭改制前行政法 院81年5月14日81年度判字第890號判決駁回確定。  ㈡嗣道環展業有限公司(下稱道環公司)依殯葬管理條例第22條 、第42條第1項及殯葬服務業申請經營許可辦法第4條第1項 第2款等規定,欲向被告申請為春秋墓園殯葬服務業之經營 許可,惟由於62年設置令並未載明核准之設置面積,故以其 為春秋墓園內土地所有權人之身分,先於108年7月12日函請 被告辦理釐正,被告遂依據78年6月編印之公墓法令彙編所 載春秋墓園包含改制前臺北縣中和鄉南勢角橫路村鹿寮小段 82地號等30筆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依新北市中和地政事 務所108年8月1日函覆,得知系爭土地重測後為新北市中和 區橫路段57地號等64筆土地(相關地號見本院110年度訴字第 1168號判決附表),土地總面積為126,821.19平方公尺並通 知道環公司,道環公司遂於109年1月8日檢具相關文件及主 張業經系爭土地總面積超過3分之2土地所有權人同意使用之 同意書,向被告申請設立春秋墓園殯葬設施經營許可,經被 告審認道環公司符合上開規定,乃以109年1月30日新北府民 殯字第1095110328號函(下稱系爭同意函)許可道環公司之申 請,道環公司遂得以取代林文森成為春秋墓園之經營者。道 環公司復於109年6月10日向被告申請將「私立春秋墓園」殯 葬設施名稱變更為「私立龍陵紀念墓園」(下稱龍陵墓園), 經被告以109年7月6日新北府民殯字第1095115883 號函(下 稱系爭更名函)同意變更。  ㈢原告春秋有限公司不服系爭同意函及系爭更名函,提起訴願 經決定不受理,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以112年1月12日110 年度訴字第1168號判決駁回,原告春秋有限公司仍不服,提 起上訴,刻由最高行政法院以112年度上字第207號案審理中 。  ㈣期間,原告春秋有限公司、原告私立春秋墓園又於113年2月2 0日向新北市中和區公所提出申請書,請求勿再以墓基不得 存放骨灰骸而侵害春秋墓園墓主之權益,該公所函轉被告卓 處逕復原告,經被告以113年3月18日新北殯政字第 0000000 000 號函(下稱被告113年3月18日函)復略以,「……二、查 旨案墓園前經臺灣省政府依據『公墓暫行條例』及『臺灣省公 墓、火葬場、殯儀館、納骨堂(塔)管理規則』以62年1月17日 府社三字第6749號令核准申請人林文森設置,後新北市政府 以109年1月30日新北府民殯字第00000000000號函同意道環 公司作為墓園之合法殯葬設施經營業者,先予敘明。三、次 查公墓暫行條例第20條規定(25年10月30日制定公布,72年 12月9日廢止)公墓不得收葬未經官署發給抬埋許可證之棺 柩或屍體,又查墳墓設置管理條例第17條規定(72年11月11 日公告施行,91年7月17日廢止):墳墓內棺柩或屍體,非 經當地主管機關之核准不得起掘。四、另查殯葬管理條例自 91年7月17日制定公布,其第25條及26條規定(101年1月11 日修正公布,101年7月1日施行)略以:公墓不得收葬未經 核發埋葬許可證明之屍體或骨灰。惟按前述,春秋墓園設置 時間及法律規定,該墓園範圍內設置之墓基僅得放置棺柩或 屍體,墓園倘需進行變更配置為骨灰土葬區,應由殯葬設施 經營業者道環公司依殯葬管理條例第6條第3項規定,檢具相 關資料報送新北市政府核准。五、貴公司非屬殯葬設施經營 業者,前於109年1月15日經新北市政府依殯葬管理條例裁罰 罰鍰並勒令停業,敘明如下:㈠違反上開條例第42條第1項規 定,未取得經營許可,擅自銷售春秋墓園內之殯葬設施,並 經最高行政法院112年7月17日112年抗字第67號裁定在案。㈡ 違反上開條例第25條第1項規定,於墓園內擅自收埋未經核 發埋葬許可證明之屍體或骨灰,並經最高行政法院112年10 月31日112年抗字第255號裁定在案。六、請貴公司遵守殯葬 管理條例相關規定,避免再次受罰。」等語。原告春秋有限 公司不服,提起訴願,經訴願決定不受理後,遂提起本件行 政訴訟,聲明:⒈訴願決定撤銷。⒉被告應依法作成「春秋墓 園墓基,可憑火化許可或遷葬(起掘)證明,依法存放(埋藏 )骨灰或骨骸,無須再行申請埋葬許可」之特定處分。⒊被 告應調查「因中和區公所制止埋藏骨灰骸而受害的墓主」, 並補償其因此所受之損害。    二、原告私立春秋墓園部分:   按行政訴訟法第22條規定:「自然人、法人、中央及地方機 關、非法人團體,有當事人能力。」、第107條第1項第3款 規定:「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 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 正:……三、原告或被告無當事人能力」。所謂非法人團體係 指由多數人所組成,有一定之組織、名稱及目的,且有一定 之事務所或營業所為其活動中心,並有獨立之財產,而設有 代表人或管理人對外代表團體及為法律行為者始屬之。經查 ,春秋墓園係林文森於59年間申請設置,爾後,道環公司前 於109年6月10日向被告申請將「私立春秋墓園」殯葬設施名 稱變更為「私立龍陵紀念墓園」等情,有臺灣省政府62年1 月17日府社三字第6749號函(見本院113年度訴字第810號所 附訴願卷第22-23頁)、109年1月30日新北府民殯字第10951 10328號函(見本院113年度訴字第809號所附訴願卷第140-1 42頁)、系爭更名函(見本院110年度訴字第1168號卷第35- 36頁),故「私立春秋墓園」已不存在而無法律上地位,即 非自然人,亦非法人,更因非屬多數人所組成之團體,不屬 非法人團體,是原告私立春秋墓園提起本件訴訟,自屬無當 事人能力且無法補正,應予駁回。 三、原告春秋有限公司部分:   ㈠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原告之訴,有下列 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 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十、起訴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同法第5條規定:「(第1項)人民因中央 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於法令所定期間內應作為 而不作為,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者,經依訴願程 序後,得向行政法院提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 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第2項)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 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予以駁回,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 益受違法損害者,經依訴願程序後,得向行政法院提起請求 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 是依上開規定提起課予義務訴訟,係以有「依法申請之案件 」存在為要件,否則起訴不備要件。所稱「依法申請之案件 」,係指法令有賦予人民請求主管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或特定 內容行政處分之公法上請求權。法令如僅係規定行政機關之 職權行使,並非賦予人民有公法上請求行政機關為行政處分 之權利,人民之請求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性質上僅是促 使行政機關發動職權,乃屬建議、舉發之陳情性質,並非屬 於「依法申請之案件」,行政機關之答覆不生准駁之效力, 即不得據以提起訴願及課予義務訴訟。在此情形,人民以行 政機關對其請求,於法定期間內應作為而不作為,或予以駁 回而提起課予義務訴訟,因無「依法申請之案件」存在,其 訴訟即不備起訴要件,而不合法,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 第1項第10款予以駁回(最高行政法院 111 年度抗字第 296 號裁定參照)。 ㈡經查,原告春秋有限公司113年12月20日向中和區公所提出申 請書,請求該所依法行政,勿再以「墓基不得存放骨灰骸」 侵害春秋墓園墓主之權益,並請設法彌補因此所造成之損害 (見訴願卷第18-21頁),經中和區公所轉請被告卓處逕復原 告,核係屬促請被告發動職權裁量是否為特定行為之效力, 屬陳情性質,被告並無依原告春秋有限公司陳情之內容為准 駁或作成特定行政處分之法定義務。依上述規定及說明,其 並不得據以向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是其提起課予義 務訴訟,不備起訴要件,自非合法,且其情形無從補正,應 予駁回。 四、據上,本件原告之請求不合法,原告私立春秋墓園屬無當事 人能力;原告春秋有限公司所訴並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5條 第1項提起課予義務訴訟之起訴要件,且均無從補正,依行 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3款、第10款規定,應予駁回。又 原告之訴既不合法而應予駁回,提出之各項攻擊方法及舉證 ,本院自無庸為進一步審究,附此敘明。  五、結論:本件原告之訴不合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3-20

TPBA-113-訴-811-20250320-1

家聲抗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宣告改用分別財產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聲抗字第5號 再 抗告 人 吳○華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陳○鎡間聲請宣告夫妻財產改用分別財 產制事件,對於民國114年2月24日本院114年度家聲抗字第5號第 二審裁定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人應於收受本裁定10日內提出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符合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規定之關係人為代理人之委任狀,並繳納 再抗告費用新臺幣1,500元;如未依限補正,即裁定駁回再抗告 。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規定:「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 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 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第1項)。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 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 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院認為適當者 ,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第2項)。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 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第3項)。上訴人未依第1 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2項委任,法院認 為不適當者,第二審法院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 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定駁 回之(第4項)。」上開規定依同法第495條之1第2項準用於第 三審抗告與再抗告程序。次按非訟事件抗告及再抗告,除非 訟事件法另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關於抗告程序之規定 ,非訟事件法第46條定有明文。蓋非訟事件再抗告之提起均 以「法規適用顯有錯誤」為前提,係為法律審,應由有法學 素養及實務經驗之律師為之,因此非訟事件法第46條規定準 用民事訴訟法關於抗告之規定,而民事訴訟法關於抗告章節 中第495條之1則概括規定得準用第三審之規定,是非訟事件 之再抗告亦應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關於「強制律師代 理」之相關規定(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5年法律座談會 參照)。再按對於非訟事件之裁定提起抗告者,徵收費用新 臺幣(下同)1,500元,再抗告者亦同,非訟事件法第17條定 有明文。又家事非訟事件,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 件法之規定,家事事件法第97條亦有明定。 二、經查,本件再抗告人於民國114年3月12日具狀對本院第二審   裁定提起再抗告,未依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   係人為代理人之委任狀,亦未繳納再抗告費用1,500元,爰 依前揭說明裁定限期補正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許育菱                  法 官 游育倫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5-03-18

TNDV-114-家聲抗-5-20250318-2

簡上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198號 上 訴 人 黃裕明 被上訴人 黃國祥 訴訟代理人 蔡孟翰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 月27日本院彰化簡易庭第一審判決 (113年度彰簡字第221號)提 起上訴,本院合議庭於民國114年3月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 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起訴及上訴審補充:  ㈠緣被上訴人所有之彰化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1781 土地,且以下同段土地、建物逕以地號、建號簡稱之)為袋 地,乃對上訴人黃裕明與訴外人黃裕淵共有之1780土地提起 確認通行權存在訟訴,經本院以110年度訴字第675號請求確 認通行權存在等事件受理及判決,嗣上訴人黃裕明、訴外人 黃裕淵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111年度上易字第1 94號受理,並於民國112年6月13日以111年度上移調字第520 號作成調解筆錄(下稱系爭調解筆錄),兩造於系爭調解筆 錄第一、二項約定被上訴人就上訴人黃裕明、訴外人黃裕淵 共有之1780土地上如系爭調解筆錄附圖一(下稱附圖一)編 號B所示寬5公尺、面積82平方公尺之部分(下稱B部分)有 通行權存在,上訴人黃裕明、訴外人黃裕淵應容忍被上訴人 之人員、車輛通行B部分,並不得在B部分設置障礙物等任何 妨礙或阻撓被告使用通行之行為,於系爭調解筆錄第三項約 定上訴人黃裕明、訴外人黃裕淵就被上訴人所有之1781土地 上如附圖一編號C所示寬4公尺、面積82平方公尺之部分(下 稱C部分)有停車使用權存在,並且只限停車使用,不得為 其他用途使用,停車範圍並不得逾越C部分,及於系爭調解 筆錄第四項約定若兩造有違反系爭調解筆錄第一至三項約定 ,須給付他方懲罰性違約金新臺幣(下同)30萬元。詎被上 訴人嗣竟以上訴人黃裕明有如附表編號1至7所示之違約情事 為由,向本院聲請對上訴人黃裕明強制執行,並由本院以11 2年度司執字第54369號給付違約金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 執行事件)受理,復於原審主張上訴人黃裕明有如附表編號 8至12所示之違約情事,然上訴人黃裕明並未違反系爭調解 筆錄第一至三項約定,並主張如附表編號1至12所示之陳述 。  ㈡被上訴人固提出相關監視器翻拍照片,據以主張上訴人有違 反系爭調解筆錄之情事,惟被上訴人將其所有之799建物出 租予第三人黃怡菁作為厝味商行使用(另上有一家樂器行) ,經常有不知明之第三人車輛進出往來兩造雙方之土地,而 被上訴人所提供之相關翻拍照片內之車輛影像模糊,車牌號 碼亦不清晰,無法推斷照片內之車輛是否確為上訴人之車輛 ,且上開照片中出現之人,亦非上訴人,是上開照片無法證 明上訴人有違約之事實。而上訴人於原審113年9月2日言詞 辯論期日就上開監視器翻拍照片中,車牌號碼0000開頭之車 輛是否係伊名下所有之車輛,伊當時回答「應該是」,並非 係承認上開車輛係伊所有,而係因該處車輛往來眾多,且相 同車款也很多,上開照片所示之車輛是誰的,伊也不曉得, 被上訴人所提之時間點,均係伊上班時間,且伊有車庫,而 無將伊所有之車輛停放於該處之理由。又倘被上訴人認為上 開照片所示之車輛為上訴人所有,被上訴人當時何不直接拍 照或報警?卻於照片不清楚之情況下,指稱上訴人惡意停放 ,故上訴人之主張是不實的。  ㈢而就違約金之部分,倘上訴人有如附表編號1至12所示之違約 情事為真,大多係因上訴人返家暫時停放車輛所引起,且上 訴人雖將車輛暫時停放於被上訴所有之1781土地上或大車庫 外,於數十分鐘至數小時後即會駛離,並無致被上訴人無法 使用該土地之情事,故被上訴人仍得就該土地為相當之利用 ,原審未細究上訴人違反系爭調解筆錄所載之義務對被上訴 人有何具體損害,及上訴人違反系爭調解筆錄所載義務之單 純不作為,與被上訴人所主張15萬元之違約金相較,是否具 有正當性,而逕以本於契約自由原則為由,率予推認上訴人 負有給付被上訴人15萬元違約金之義務,原審判決已悖於最 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1792號判決意旨,實有違誤,應予 撤銷,故被上訴所主張之違約金應予酌減,始與法相符等語 。 二、被上訴人除爰引第一審之陳述外,另補稱:   上訴人稱被上訴人所提出之相關監視器翻拍照片影像模糊, 無法判斷照片內之車輛是否為上訴人所有,惟上訴人已於原 審多次自承被上訴人所提出之照片為其所有之車輛,並有逾 越系爭調解筆錄約定範圍停放之情事,此部分依民事訴訟法 第279條第1項之規定,被上訴人毋庸負舉證責任,則上訴人 現改口否認照片中無法證明為其本人,顯不可採。況被上訴 人歷次所提出之證據畫面,均清楚呈現上訴人之面孔、車輛 、車牌,已證實上訴人長期違反系爭調解筆錄所載內容之事 實,故上訴人之上訴理由亦不可採,就違約金部分,系爭調 解筆錄之約定條款並非繁多,上訴人應能明確知悉違反系爭 調解筆錄之效果,並於上訴人同意及接受系爭調解筆錄之內 容後,由上訴人親自簽署系爭調解筆錄,惟上訴人於簽署系 爭調解筆錄後不久即刻違反系爭調解筆錄之內容,則上訴人 自應受其系爭調解筆錄內容所拘束,故上訴人請求酌減懲罰 性違約金無理由等語。 三、原審斟酌兩造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而予上訴人敗 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兩造之聲明為:  ㈠上訴人上訴聲明:⒈原判決廢棄;⒉上開廢棄部分,關於臺灣 彰化地方法院112年度司執字第54369號強制執行事件,被上 訴人對上訴人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⒊第一、二 審之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㈡被上訴人則聲明:⒈上訴駁回;⒉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 擔。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當事人主張之事實,經他造於準備書狀內或言詞辯論時或 在受命法官、受託法官前自認者,無庸舉證;自認之撤銷, 除別有規定外,以自認人能證明與事實不符或經他造同意者 ,始得為之,民事訴訟法第279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 文。經查,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原審所提出之監視器翻拍 照片影像模糊,無法辨識照片內妨礙被上訴人通行之車輛, 是否為上訴人所有等語,惟觀諸上訴人於原審所提出之民事 起訴狀所載內容:「…112.07.04監視器照片該照片所示車輛 固為原告黃裕明(即上訴人)之車輛…依照片所示之時間為 當日22時11分18秒,該時間應為黃裕明下班剛好返家之際… 」、「112.06.16監視器照片當時為上午11時44分艷陽高照 ,原告黃裕明僅為清洗車輛而暫停在該處數分鐘之時間…」 、「…112.06.24、112.07.02監視器照片…原告黃裕明當時短 暫下車處理事務後,隨即返回移動車輛…」,再觀原審於113 年9月2日言詞辯論筆錄所載內容:「法官:『原告二人名下 是否有一台5372開頭的車輛?正確車牌號碼為何?』原告黄 裕明:『有,車牌號碼為0000-00,該車是在我名下。』法官 :『(提示本院卷第73至79頁並告以要旨)是否為照片中的 這台車?』原告黄裕明:『應該是。』法官:『對於車籍資料, 有何意見?』原告黃裕明:『無意見。』」,復觀車牌號碼000 0-C6之車號查詢車籍資料所載車主名稱為黃裕明,有民事起 訴狀、言詞辯論筆錄、車籍資料在卷可稽(見原審卷第13至 17頁、第146頁、第149頁),足見上訴人於原審審理過程中 ,對於前開監視器翻拍照片所示妨礙被上訴人通行之車輛, 確為上訴人所有乙情,已為自認,上訴人復執前詞提起上訴 ,然未提出任何具體事證以供本院審酌其前開自認內容有何 與事實不符之情事,僅空言泛稱無法辨識前開照片內之車輛 是否為其所有云云,上訴人此部分主張,自無可採。從而, 上訴人既以其所有之車輛,逾越調解筆錄所約定之停車範圍 而為停放,妨礙被上訴人使用通行,業已違反系爭調解筆錄 所載之內容甚明。  ㈡次按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固為 民法第252條所明定;然違約金之約定,係基於個人自主意 思所形成之當事人間之規範,本諸契約自由原則,當事人對 於其所約定之違約金數額,原應受其拘束。倘法院審酌一般 客觀事實、社會經濟狀況及當事人所受損害情形,認當事人 就違約金所約定之數額並無違背契約正義而有過高情事,即 無酌減必要(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1899號判決意旨參 照)。又按系爭調解經當事人合意而成立,系爭調解成立者 ,與訴訟上和解有同一之效力。和解成立者,與確定判決有 同一之效力。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第1項、第380條第1項分 別定有明文。經查,兩造於前案審理過程成立系爭調解,而 兩造均未對系爭調解提起宣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揆 諸前揭規定,系爭調解筆錄內容與確定判決自有同一之效力 ,兩造均應受系爭調解筆錄所成立之內容拘束。又兩造於成 立系爭調解時,業有專業律師代理被告到場,更經法官在場 確認兩造真意,堪認系爭調解應已審酌兩造履約之意願、經 濟能力、對造違約時自己所受損害之程度等主、客觀因素等 情節,本諸自由意識及平等地位自主決定,自應同受該違約 金約定之拘束,法院亦應予以尊重,始符契約約定之本旨。 倘本院允許上訴人於違反系爭調解筆錄時,仍得任意指摘系 爭調解筆錄之違約金額過高而要求核減,無異將上訴人不履 行系爭調解內容之不利益歸由被上訴人分攤,不僅對被上訴 人難謂為公平,抑且有礙交易安全及私法秩序之維護。是上 訴人主張系爭違約金過高請求酌減云云,應屬無據。  ㈢末按執行名義成立後,如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 生,債務人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 提起異議之訴,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所 謂消滅債權人請求之事由,是指債權人就執行名義所示之請 求權,全部或一部消滅而言(最高法院第104年度台上字第2 502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上訴人於簽訂系爭調解筆錄 後,有如附表編號1至4、編號8至12所示之違約情事,業如 前述,則上訴人自應依系爭調解筆錄第四項所載之約定,對 被上訴人負有給付懲罰性違約金15萬元之義務,且系爭調解 筆錄所訂懲罰性違約金之金額並未過高,已如前述,是被上 訴人持系爭調解筆錄為執行名義,依系爭調解筆錄第四項約 定,請求上訴人給付懲罰性違約金15萬元,即屬有據。從而 ,上訴人以其對被上訴人不負系爭調解筆錄第四項約定之給 付懲罰違約金15萬元義務為由,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 之規定,請求撤銷系爭執行事件對其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 殊非可採。 四、綜上所述,上訴人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規定,請求撤 銷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為無理由,應予駁回。上訴人 另依民法第252條規定,請求酌減違約金,於法尚有未合, 不應准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核無違誤。上訴意旨 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49條第1項、第463條、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官 王鏡明                法   官 李昕           法   官 姚銘鴻 附表: 編號 時間 行為人 違約情事 上訴人主張 1 112.07.04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三項(停車逾越C部分) 照片影像模糊,車號亦不清晰,根本無法證明該車輛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之車輛,且亦無法辦認實際駕駛者為何人,則該照片無法證明上訴人黃裕明有違約之事實。 2 112.06.16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三項(停車逾越C部分) 1、照片影像模糊,車號亦不清晰,無法證明該車輛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之車輛。 2、且照片人物影像模糊,人臉影像不清,無法辦認進入駕駛座之人,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則該照片無法證明上訴人黃裕明有違約之事實。 3 112.06.24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三項(停車逾越C部分) 1、照片影像模糊,車號亦不清晰,無法證明該車輛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之車輛。 2、且照片人物影像模糊,人臉影像不清,無法辦認駕駛之人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則該照片無法證明上訴人黃裕明有違約之事實。 4 112.07.02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三項(停車逾越C部分) 1、照片影像模糊,車號亦不清晰,根本無法證明該車輛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之車輛。 2、且照片之僅拍攝駕駛者之背影,無法辦認實際駕駛者為何人,則該照片無法證明上訴人黃裕明有違約之事實。 5 112.09.01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二項(停車於B部分) 1、照片無法證明否為上訴人黃裕明停放。 2、該車輛停放之地點為編號B土地即通行權土地以外之土地。 3、通行權土地以外仍有4公尺之空地,而上訴人黃裕明所使用之車輛亦僅1.6米寬,該空地尚足以停放2輛自用小客車,並不足以妨礙或阻饒被告通行,原審卷被證4編號2照片右侧明顯切割,刻意縮小可以停車之範圍,顯不足採。 6 112.09.04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二項(停車於B部分) 1、照片無法證明否為上訴人黃裕明停放。 2、該車輛停放之地點為編號B土地即通行權土地以外之土地。 3、通行權土地以外仍有4公尺之空地,而上訴人黃裕明所使用之車輛亦僅1.6米寬,該空地尚足以停放2麵自用小客車,並不足以妨礙或阻饒被告通行,原審卷被證4編號2照片右侧明顯切割,刻意縮小可以停車之範圍,顯不足採。 7 112.10.09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二項(停車於B部分) 1、照片無法證明否為上訴人黃裕明停放。 2、該車輛停放之地點為編號B土地即通行權土地以外之土地。 3、通行權土地以外仍有4公尺之空地,而上訴人黃裕明所使用之車輛亦僅1.6米寬,該空地尚足以停放2輛自用小客車,並不足以妨礙或阻饒被告通行,原審卷被證4編號2照片右側明顯切割,刻意縮小可以停車之範園,顯不足採。 8 112.06.17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三項(停車逾越C部分) 照片影像模糊,車號亦不清晰,根本無法證明該車輛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之車輛,且亦無法辦認實際駕駛者為何人,則該照片無法證明上訴人黃裕明有違約之事實。 9 112.06.25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三項(停車逾越C部分) 1、照片影像模糊,車號亦不清晰,無法證明該車輛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之車輛。 2、且照片人物影像模糊,人臉影像不清,無法辨認實際駕駛之人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則該照片無法證明上訴人黃裕明有違約之事實。 10 112.06.26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三項(停車逾越C部分) 1、照片影像模糊,車號亦不清晰,無法證明該車輛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之車輛。 2、且照片人物影像模糊,人臉影像不清,無法辦認實際駕駛之人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則該照片無法證明黃裕明有違約之事實。 11 112.06.27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三項(停車逾越C部分) 1、照片影像模糊,車號亦不清晰,無法證明該車輛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之車輛。 2、又照片中之幼童為第三人黃裕証之小孩,拍攝該時間為接送小孩放學時段,顯見駕車者並非黃裕明。 3、又照片駕駛者之人物影像模糊,人臉影像不清,無法辦認實際駕駛之人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則該照片無法證明上訴人黃裕明有違約之事實。 12 112.07.03 上訴人黃裕明 違反調解筆錄第三項(停車逾越C部分) 1、照片影像模糊,車號亦不清晰,根本無法證明該車輛是否為上訴人黃裕明之車輛。 2、且照片之僅拍攝駕駛者之背影,無法辦認實際駕駛者為何人,則該照片無法證明上訴人黃裕明有違約之事實。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書記官 楊美芳

2025-03-18

CHDV-113-簡上-198-20250318-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1321號 抗 告 人 即 原 告 陳蔡秀錦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最高行政法院等間司法事件,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12月31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32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第3項及第4項規定, 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 ,當事人應提出律師或其他得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或依 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當事人未依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經 行政法院以裁定命其補正而逾期未補正者,行政法院應依同 條第7項規定,以裁定駁回之。 二、又以,對於高等行政法院之裁定提起抗告,如無行政訴訟法 第49條第2項或第49條之1第3項規定之情形,應委任律師為 訴訟代理人,由律師以訴訟代理人地位為抗告人提出抗告理 由書,始能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272條第3項準用民事訴訟法 第441條第1項第4款規定,此為上述強制律師代理制度之當 然解釋。因此,於抗告人自行委任或經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 訴訟代理人之前,抗告人不具表明抗告理由之能力(最高行 政法院112年度上字第15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抗告人於民國114年1月17日(本院收文日期)提出「 行政訴訟聲明異議狀」,對本院113年度訴字第1321號裁定 表示不服,經本院依行政訴訟法第271條前段規定視為提起 抗告,乃於114年2月6日以裁定定期命抗告人補繳裁判費及 提出律師或其他得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或依訴訟救助之 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抗告人逾期 仍未繳費,亦未提出律師或其他得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 或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 人,其抗告為不合法,應予駁回。抗告人雖以114年2月20日 聲明異議狀表達其不願補費亦不願委任訴訟代理人之意思, 並指摘本院114年2月6日命補正裁定為違法云云,惟依前揭 規定及說明,抗告人於未自行委任或經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 訴訟代理人之前,抗告人不具表明抗告理由之能力,本院就 其提出114年2月20日聲明異議狀所指內容即無需審究,附此 敘明。 四、結論:本件抗告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5-03-17

TPBA-113-訴-1321-20250317-3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綜合所得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2年度訴字第984號 原 告 黃聖峯 訴訟代理人 王健安 律師 黃若清 律師 被 告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代 表 人 吳蓮英(局長)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劉惠棱 上列當事人間綜合所得稅事件,原告不服財政部中華民國112年6 月26日台財法字第11213916360號(案號:第11200076號)及台 財法字第11213917660號(案號:第11200082號)訴願決定,提 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28417號刑事案件終結 前,停止訴訟程序。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之之裁判除有政訴訟法第177條第1項情形外,「 有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牽涉行政訴訟之裁判者,行政 法院在該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終結前,得以裁定停止 訴訟程序。」行政訴訟法第177條第2項定有明文。究其立法 目的,係為避免裁判歧異見解,若有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 爭訟牽涉本案行政訴訟之裁判者,雖非先決問題,但與行政 法院判決結果有影響,行政法院仍得在該民事、刑事或其他 行政爭訟終結前,裁定停止訴訟程序,庶期裁判結果一致( 最高行政法院110年度抗字第302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緣原告自民國102年度至108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就取 自雙和明師中醫診所、明師中醫聯合診所、永貞明師中醫診 所及永和明師中醫診所(以下合稱明師中醫診所)執行業務 所得部分,102年度列報新臺幣(下同)0元、103年度列報0 元、104年度列報173,838元、105年度列報293,133元、106 年度列報26,361元、107年度列報283,959元、108年度列報4 61,242元;而原告自102年度至108年度薪資所得總額部分, 102年度至104年度每年列報120,000元、105年度列報480,00 0元、106年度列報345,000元、107年度列報480,000元、108 年度列報540,000元。被告接獲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 北地檢署)通報資料,查得原告實際為明師中醫集團獨資者 李一宏之受僱醫師,非明師中醫診所之合夥人,乃註銷原告 自上開年度列報執行業務所得,重行核定原告取自明師中醫 診所薪資所得,歸課102年度至108年度綜合所得稅總額,10 2年度補徵稅額206,187元,103年度補徵稅額1,051,035元, 104年度補徵稅額823,009元,105年度補徵稅額677,284元, 106年度補徵稅額823,035元,107年度補徵稅額831,922元, 108年度補徵稅額694,595元。原告不服,申請復查未獲變更 ,提起訴願亦遭駁回,遂提起行政訴訟。 三、經查,本件綜合所得稅事件,關涉原告102年度至108年度取 自明師中醫診所之所得,其性質究係薪資所得抑或執行業務 所得,及所得之實際數額為何,兩造對此俱有爭議,而原告 就同一事實所涉相關之刑事案件,刻由臺北地檢署109年度 偵字第28417號稅捐稽徵法案件偵查中,尚未終結等情,有 臺北地檢署114年1月7日北檢力玄109偵28417字第114900159 0號函(本院卷第145頁)在卷可稽。經審酌本件有關原告是 否為明師中醫集團合夥人,及原告是否短漏報執行業務所得 及薪資所得之數額,及是否有故意逃漏稅捐之情形等相關事 實認定及證據取捨,實與上開刑事案件爭點相牽涉,具有高 度關聯性,偵查結果勢將對本件裁判產生影響,核屬有刑事 爭訟牽涉本件行政訴訟之裁判情事,故為求訴訟經濟,及避 免重複調查證據、增加當事人勞費,暨期裁判結果一致,認 有依行政訴訟法第177條第2項規定,於前述刑事案件偵查終 結前,停止本件訴訟程序之必要,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5-03-17

TPBA-112-訴-984-20250317-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66號 抗 告 人 即 原 告 黃典隆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中央選舉委員會等間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4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66號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266條第1項規定:「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之 裁定,不得抗告。但其裁定如係受訴行政法院所為而依法得 為抗告者,得向受訴行政法院提出異議。」當事人得依上開 規定提出異議者,以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所為之裁定為限, 行政法院或審判長所為之裁定並無該規定適用餘地。再依同 法第271條前段規定:「依本編規定,應為抗告而誤為異議 者,視為已提起抗告……。」是不服移送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之裁定者,本應提起抗告卻誤為聲明異議,仍視為提起抗告 。 二、次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規定:「下列各款事 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 訟代理人:……三、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第3 項規定:「第1項情形,符合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 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 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 項第1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 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2款規定之資格。 」、第4項規定:「第1項各款事件,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 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訴訟代理人:一 、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 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2項第1款、第2款或第3款規定。」 、第5項規定:「前2項情形,應於提起或委任時釋明之。」 、第7項規定:「原告、上訴人、聲請人或抗告人未依第1項 至第4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4項規定委任,行政 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 依第49條之3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之。」第49之3第1項 規定:「第49條之1第1項事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 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 訴訟代理人。」復按,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 4規定,按件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此為必須 具備之程式。 三、緣抗告人不服本院113年度訴字第66號裁定,以「行政抗告 狀」提起抗告,並以「行政聲明狀」聲明異議,惟未據抗告 人繳納抗告裁判費1,000元,亦未據抗告人提出委任律師或 其他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狀,或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 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本院乃以114年2月 6日裁定命抗告人於收受送達後7日內補正。抗告人雖於行政 聲明狀表明依據行政訴訟法第95條之5規定,毋須徵收裁判 費云云;惟依首揭規定及說明,本院113年度訴字第66號裁 定並非受命法官或受託法官所為之裁定,而係行政法院所為 之裁定,不得聲明異議,抗告人誤為聲明異議,應視為提起 抗告。則抗告人業於114年2月13日收受本院命補正裁定,有 送達證書可稽(本院卷第137頁),抗告人迄未補繳抗告裁 判費,有本院繳費狀況查詢清單可憑(本院卷第139頁), 且抗告人亦未提出委任律師或其他得為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 狀,或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 訟代理人,依前揭規定及說明,其抗告即非合法,應予駁回 。 四、結論:本件抗告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5-03-17

TPBA-113-訴-66-20250317-4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綜合所得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2年度訴字第751號 原 告 林文懿 訴訟代理人 黃若清 律師 王健安 律師 複 代理 人 高羅亘 被 告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 代 表 人 吳蓮英(局長)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劉惠棱 上列當事人間綜合所得稅事件,原告不服財政部中華民國112年4 月27日台財法字第11213911160號(案號:第11200075號)及同 日台財法字第11213911500號(案號:第11200083號)訴願決定 ,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28417號刑事案件終結 前,停止訴訟程序。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之之裁判除有政訴訟法第177條第1項情形外,「 有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牽涉行政訴訟之裁判者,行政 法院在該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終結前,得以裁定停止 訴訟程序。」行政訴訟法第177條第2項定有明文。究其立法 目的,係為避免裁判歧異見解,若有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 爭訟牽涉本案行政訴訟之裁判者,雖非先決問題,但與行政 法院判決結果有影響,行政法院仍得在該民事、刑事或其他 行政爭訟終結前,裁定停止訴訟程序,庶期裁判結果一致( 最高行政法院110年度抗字第302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緣原告自民國102年度至108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就取 自明師中醫聯合診所及永和明師中醫診所(以下合稱明師中 醫診所)執行業務所得部分,102年度列報新臺幣(下同)5 55,567元、103年度列報413,205元、104年度列報214,810元 、105年度列報123,004元、106年度列報43,693元、107年度 列報283,959元、108年度列報461,242元;而原告自102年度 至108年度薪資所得總額部分,102年度至104年度每年列報1 20,000元、105年度列報480,000元、106年度列報120,000元 、107年度列報480,000元、108年度列報540,000元。被告接 獲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通報資料,查得原 告實際為明師中醫集團獨資者李一宏之受僱醫師,非明師中 醫診所之合夥人,乃註銷原告自上開年度列報執行業務所得 ,重行核定原告取自明師中醫診所薪資所得,歸課102年度 至108年度綜合所得稅總額,102年度補徵稅額872,227元,1 03年度補徵稅額658,036元,104年度補徵稅額629,780元,1 05年度補徵稅額446,060元,106年度補徵稅額521,503元,1 07年度補徵稅額535,479元,108年度補徵稅額509,082元。 原告不服,申請復查未獲變更,提起訴願亦遭駁回,遂提起 行政訴訟。 三、經查,本件綜合所得稅事件,關涉原告102年度至108年度取 自明師中醫診所之所得,其性質究係薪資所得抑或執行業務 所得,及所得之實際數額為何,兩造對此俱有爭議,而原告 就同一事實所涉相關之刑事案件,刻由臺北地檢署109年度 偵字第28417號稅捐稽徵法案件偵查中,尚未終結等情,有 臺北地檢署114年1月7日北檢力玄109偵28417字第114900157 7號函(本院卷第167頁)在卷可稽。經審酌本件有關原告是 否為明師中醫集團合夥人,及原告是否短漏報執行業務所得 及薪資所得之數額,及是否有故意逃漏稅捐之情形等相關事 實認定及證據取捨,實與上開刑事案件爭點相牽涉,具有高 度關聯性,偵查結果勢將對本件裁判產生影響,核屬有刑事 爭訟牽涉本件行政訴訟之裁判情事,故為求訴訟經濟,及避 免重複調查證據、增加當事人勞費,暨期裁判結果一致,認 有依行政訴訟法第177條第2項規定,於前述刑事案件偵查終 結前,停止本件訴訟程序之必要,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5-03-17

TPBA-112-訴-751-20250317-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綜合所得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2年度訴字第829號 原 告 黃月順 訴訟代理人 王健安 律師 黃若清 律師 被 告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代 表 人 李怡慧(局長)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黃伯瑞 呂姝儀 上列當事人間綜合所得稅事件,原告不服財政部中華民國112年5 月17日台財法字第11213914280號(案號:第11100979號)、台 財法字第11213914290號(案號:第11100980號)、台財法字第1 1213914300號(案號:第11100981號)及台財法字第1121391431 0號(案號:第11100982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於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28417號刑事案件終結 前,停止訴訟程序。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之之裁判除有政訴訟法第177條第1項情形外,「 有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牽涉行政訴訟之裁判者,行政 法院在該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終結前,得以裁定停止 訴訟程序。」行政訴訟法第177條第2項定有明文。究其立法 目的,係為避免裁判歧異見解,若有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 爭訟牽涉本案行政訴訟之裁判者,雖非先決問題,但與行政 法院判決結果有影響,行政法院仍得在該民事、刑事或其他 行政爭訟終結前,裁定停止訴訟程序,庶期裁判結果一致( 最高行政法院110年度抗字第302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緣原告自民國105年度至108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就取 自明師中醫聯合診所及永和明師中醫診所(以下合稱明師中 醫診所)執行業務所得部分,105年度列報新臺幣(下同)2 59,675元、106年度列報0元、107年度列報141,980元、108 年度列報864,831元;而原告自105年度至108年度薪資所得 總額部分,105年度列報480,000元、106年度列報120,000元 、107年度列報400,000元、108年度列報540,000元。被告接 獲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通報資料,查得原 告實際為明師中醫集團獨資者李一宏之受僱醫師,非明師中 醫診所之合夥人,乃註銷原告自上開年度列報執行業務所得 ,重行核定原告取自明師中醫診所薪資所得,歸課105年度 至108年度綜合所得稅總額,105年度補徵稅額732,915元,1 06年度補徵稅額1,239,011元,107年度補徵稅額1,154,242 元,108年度補徵稅額1,252,009元。原告不服,申請復查未 獲變更,提起訴願亦遭駁回,遂提起行政訴訟。 三、經查,本件綜合所得稅事件,關涉原告105年度至108年度取 自明師中醫診所之所得,其性質究係薪資所得抑或執行業務 所得,及所得之實際數額為何,兩造對此俱有爭議,而原告 就同一事實所涉相關之刑事案件,刻由臺北地檢署109年度 偵字第28417號稅捐稽徵法案件偵查中,尚未終結等情,有 臺北地檢署114年1月7日北檢力玄109偵28417字第114900160 1號函(本院卷第325頁)在卷可稽。經審酌本件有關原告是 否為明師中醫集團合夥人,及原告是否短漏報執行業務所得 及薪資所得之數額,及是否有故意逃漏稅捐之情形等相關事 實認定及證據取捨,實與上開刑事案件爭點相牽涉,具有高 度關聯性,偵查結果勢將對本件裁判產生影響,核屬有刑事 爭訟牽涉本件行政訴訟之裁判情事,故為求訴訟經濟,及避 免重複調查證據、增加當事人勞費,暨期裁判結果一致,認 有依行政訴訟法第177條第2項規定,於前述刑事案件偵查終 結前,停止本件訴訟程序之必要,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林妙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建德

2025-03-17

TPBA-112-訴-829-20250317-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選任特別代理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4年度聲字第18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代 表 人 李怡慧(局長) 送達代收人 王詩妤 相 對 人 東貝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特別代理人 張以達 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間行政執行事件(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新北 分署111年度營所稅執特專字第124086號),聲請人為相對人聲請 選任特別代理人,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張以達律師於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新北分署111年度營所稅執 特專字第124086號行政執行事件,為相對人之特別代理人。   理 由 一、按「行政執行,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 律之規定。」、「關於本章之執行,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準 用強制執行法之規定。」行政執行法第1條及第26條分別定 有明文。次按「強制執行程序,除本法有規定外,準用民事 訴訟法之規定。」為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所明定。又按「 對於無訴訟能力人為訴訟行為,因其無法定代理人或其法定 代理人不能行代理權,恐致久延而受損害者,得聲請受訴法 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理人。」、「本法關於法定代理之 規定,於法人之代表人、第40條第3項之代表人或管理人、 第4項機關之代表人及依法令得為訴訟上行為之代理人準用 之。」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2項、第52條亦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截至民國114年3月10日止滯欠104至1 11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及104至112年營業稅合計新臺幣537, 163,488元,前經聲請人依稅捐稽徵法第39條規定移送法務 部行政執行署新北分署(下稱新北分署)強制執行(111年 度營所稅執特專字第124086號,下稱本件行政執行事件)在 案。惟相對人業經經濟部以113年10月15日經授商字第11333 006710號函(下稱113年10月15日函)廢止公司登記,且依 相對人之公司變更登記表所示,相對人之董事長吳慶輝業於 113年6月27日經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750號民事判決 解任董事職務,另相對人之法人董事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 理會(下稱國發基金會)亦於112年7月3日以國發字第11229 02102號函(下稱112年7月3日函)向相對人辭任董事,並於 113年9月11日以國發字第1132903240號函(下稱113年9月11 日函)通知聲請人,復查相對人已無其他董事或監察人。是 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之本件行政執行事件程序,已無適格 之代表人可為相對人行使代理權,因新北分署於113年12月6 日以新北執孝111年營所稅執特專字第00124086號函(下稱1 13年12月6日函)通知聲請人選任特別代理人續就相對人剩 餘財產執行,為免相對人因無代表人而延遲執行程序之進行 ,致聲請人因程序久延而受損害,影響國家稅捐債權之徵收 ,為保全租稅債權,實有選任特別代理人之必要。又聲請人 已洽得張以達律師同意有償擔任相對人之特別代理人,張以 達律師具有法律專業,由其擔任相對人之特別代理人,足以 保障相對人之權益,應屬適當等語。 三、聲請人上開聲請意旨所述等情,業據聲請人提出相對人114 年3月10日欠稅查詢情形表(證1)、經濟部113年10月15日 函(證2)、相對人之公司變更登記表(證3)、最高法院11 2年度台上字第1750號民事判決(證4)、國發基金會112年7 月3日函及113年9月11日函(證5)、新北分署113年12月6日 函(證6)、張以達律師之律師證書、於114年1月21日出具 之同意書及報價單(證7)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查詢相對 人之最新公司登記基本資料(本院卷第9-10頁)審明,堪認 相對人於本件行政執行事件程序,現已無適格之代表人可為 相對人行使代理權,確有選任特別代理人之必要,是聲請人 提起本件選任特別代理人之聲請,於法並無不合。茲審酌張 以達律師為執業律師,具備本件行政執行事件所需法律專業 ,並願任相對人於本件行政執行事件之特別代理人,由其擔 任相對人於本件行政執行事件之特別代理人,應屬適當,爰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郭銘禮              法 官 孫萍萍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鄭涵勻

2025-03-14

TPBA-114-聲-18-2025031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都市更新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六庭 112年度訴字第1033號 原 告 林惟廉 林惟麗 林維謙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福地 律師 被 告 新北市政府 代 表 人 侯友宜(市長) 訴訟代理人 陳郁涵 律師 陳昱至 蔡宗憲 參 加 人 富也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商巧霖(董事長) 訴訟代理人 呂靜玟 律師 陳履洋 律師 高敏翔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都市更新事件,本院中華民國112年12月22日112年 度訴字第1033號裁定原本及正本、113年12月26日112年度訴字第 1033號判決原本及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本院上開裁定之原本及正本、判決之原本及正本,當事人欄所載 「林惟謙」,應更正為「林維謙」。 理 由 一、依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規定,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 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 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此項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1 8條規定,於行政訴訟之裁判準用之。復依第307條之1準用 民事訴訟法第239條規定,於裁定準用之。 二、本院前開裁定之原本及正本、判決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 之顯然錯誤,應予更正,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審判長法 官 洪慕芳 法 官 孫萍萍 法 官 周泰德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徐偉倫

2025-03-14

TPBA-112-訴-1033-20250314-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