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31-140 筆)

屏簡
屏東簡易庭

確認通行權存在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                 113年度屏簡字第752號 原 告 劉育良 劉育銘 兼 上二人 訴訟代理人 劉曉菁 上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簡文彥 被 告 劉慶英 訴訟代理人 陳文江 被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訴訟代理人 林秀娟 複 代理人 賀世憶 林雯巧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通行權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確認原告劉育良、劉育銘、劉曉菁共有坐落屏東縣○○鄉○○段 0000地號土地,對被告劉慶英所有坐落屏東縣○○鄉○○段0000 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暫編地號1268⑴部分面積32.62平方公尺 ,有通行權存在。 二、被告劉慶英於上開通行範圍內之圍籬、農作物等地上物移除 ,並容忍原告開設以泥土填平夯實道路,且不得為種植、營 建或其他妨礙原告對外通行之行為。 三、原告劉育良、劉育銘、劉曉菁其餘之訴駁回。 四、訴訟費用由原告劉育良、劉育銘、劉曉菁負擔。 五、本判決第二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劉慶英以新臺幣(下同)21 4,890元為原告劉育良、劉育銘、劉曉菁供擔保後,得免為 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劉慶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 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 決。 二、按「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時,除 因土地所有人之任意行為所生者外,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 地以至公路。前項情形,有通行權人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 ,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對於通行地因此 所受之損害,並應支付償金。」此民法第787條第1、2項分 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土地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只要土 地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即已足,不以絕對不通公路為必要, 即土地雖非絕對不通公路,因其通行困難以致不能為正常之 使用時,亦應許其通行周圍地以至公路。所稱「公路」,係 指供公眾通行之通路,並不以公有道路(國道、省道、縣市 道或鄉鎮道)為限,私有道路只要供公眾自由通行者,亦包 括在內。同時不以地籍圖或土地登記簿上所記載之「道」地 目為限,實際上,只要供作道路使用,縱非「道」地目,亦 屬之。再者,所稱「不能為通常之使用」,乃無法依通常方 法利用土地之謂,換言之,鄰地通行權之行使,須為土地通 常之使用所必要;是否為土地通常之使用所必要,除應考慮 土地之位置、面積以及地形、地勢等因素外,尚應考量土地 之用途以定之,而有關土地用途之考量,應以合法的利用為 準,土地若作違法使用,自不得主張袋地通行權。又審酌土 地是否為通常使用所必要時,不應以從來之使用方法為標準 ,土地倘因使用種別編定變更而變更用途時,其使用必要亦 隨之變更。經查:  ㈠坐落屏東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使用分區為一般農業區 、使用地類別為農牧用地)為原告劉育良、劉育銘、劉曉菁 3人共有,同段1267地號土地(使用分區為一般農業區、使 用地類別為農牧用地)為中華民國所有而由財政部國有財產 署管理,同段1268地號土地(使用分區為一般農業區、使用 地類別為農牧用地)為被告劉慶英所有等情,有卷存土地登 記第一類謄本、土地登記公務用謄本可稽(見本院卷第21、 27、45、47、71頁)。  ㈡又原告等共有1261地號土地,遭1266、1267、1268地號土地 所包圍無法向南通行至香楊路乙節,有卷存地籍圖謄本、國 土測繪圖資服務雲查詢資料可證(見本院卷第31、33頁), 足見原告等所共有1261地號土地,無法與公路聯絡,屬於袋 地。故原告等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為:確認原告等就被告財 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管理之1627地號土地如附圖所示方 案B編號1267⑵部分面積37.16㎡及被告劉慶英所有之1268地號 土地如附圖所示方案B編號1268⑵部分面積4.47㎡,有通行權 存在;確認原告等就被告劉慶英所有之1268地號土地如附圖 所示方案C編號1268⑴部分面積32.62㎡,有通行權存在,以上 請法院擇一為判決;被告應將上開土地上之圍籬、鐵架水塔 、磚造花圃、農作物等地上物移除,並容忍原告等鋪設砂石 級配道路通行使用,不得為種植、營建或其他妨礙原告等所 有1261地號土地對外通行之行為等語(見本院卷第161-165 、183、184頁,雖原告等請求本院就B、C通行方案擇一判決 原告等人有通行權,然原告等提出是屬於本院對周圍地損害 最少之處所及方法所為之判斷,與選擇之訴並不相同。)。 經查:   ①原告等所有1261地號土地現種植香蕉,原告等主張通行B方 案現有鐵絲圍籬、電線桿及水塔,臨香揚路處有一磚造水 泥花圃阻擋通行;原告主張通行C方案現有鐵架圍籬,通 行位置種植可可、芒果等樹木;又於1267、1266地號土地 上有一墳墓(即大約如附圖所示a、b、c、d所圍之範圍) ;原告等主張B、C通行方案均可接香揚路等情,業經本院 會同屏東縣屏東地政事務所測量人員勘驗屬實,製有勘驗 筆錄及原告提出之現場照片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115-11 7頁)。   ②本院審酌:⑴B方案通行面積為41.63㎡(37.16㎡+4.47㎡=41.6 3㎡),較C方案通行面積32.62㎡為多;⑵B方案將1167地號 土地從中通行,造成1267地號土地因中間有通行權存在而 不易於使用,而C方案緊鄰1268地號土地西側不至於造成1 168地號土地從中分開不易使用之情形;⑶B方案需拆除鐵 絲圍籬、電線桿、水塔及水泥花圃,而C方案需拆除鐵架 圍籬、可可、芒果等樹木,拆除地上物較B方案為少。故 本院綜合上開判斷,認為C方案係對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 所及方法,故原告請求確認就被告劉慶英所有如附圖方案 C即暫編地號1268⑴部分面積32.62㎡有通行權存在,即有理 由,應予准許,其餘部分(即B方案通行權部分)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三、再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 之。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 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此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 因土地所有人取得必要通行權,通行地所有人或其他占有人 均有容忍之義務,倘予以阻止或為其它之妨害,通行權人自 得請求予以禁止或排除。惟因土地必要通行權在性質上並非 獨立之權利,僅係該土地所有權內容之擴張,故其請求權基 礎應係民法第767條第1項之物上請求權。本件原告通行如附 圖方案C即暫編地號1268⑴部分面積32.62㎡,現有鐵架圍籬、 可可、芒果等阻礙通行,已如上所述,故原告請求被告劉慶 英於上開通行範圍內之圍籬、農作物等地上物移除,並不得 種植、營建或其他妨礙原告對外通行之行為,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逾此部分(即有關通行B方案之拆除地上物及不得 為種植、營建或其他妨礙原告對外通行之行為部分),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四、又按「有通行權人於必要時,得開設道路。」此民法第788 條第1項本文定有明文。本件原告等人所有1261地號土地及 被告劉慶英所有1268地號土地,使用分區均為一般農業區, 使用地類別區農牧用地,業如上所述,為求農業採收、施作 之便利,原告等請求於通行範圍內鋪設道路,於法自屬有據 ,然於上開通行範圍尚屬平坦,本院認為道路則以泥土填平 夯實成泥土路即可,無需使用砂石級配鋪設道路,逾此範圍 ,即無理由,應予駁回(即有關通行B方案之鋪設級配道路 及通行C方案鋪設級配道路部分)。 五、本件為判決之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並所提證 據,經審酌後,認均與本件之結論無礙,爰不再一一論述, 附此敘明。 六、本判決主文第二項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 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 之規定,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準用第39 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劉慶英為原告供擔保後,得 免為假執行。  七、本件原告起訴雖於法有據,然被告劉慶英已提供土地讓原告 通行,且將通行範圍內之地上物除去,亦不得為任何妨礙或 阻撓原告通行之行為,並於通行範圍內開設道路,如讓被告 劉慶英,再行負擔全部之訴訟費用,顯非公平,本院斟酌上 情,命依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本件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屏東簡易庭 法 官 曾吉雄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二十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鄭美雀

2025-02-19

PTEV-113-屏簡-752-20250219-1

重訴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返還土地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101號 反訴原告即 被 告 黃天賜 反訴被告即 原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訴訟代理人 蔡文健律師 楊家瑋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土地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反訴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繳新台幣(下同)149,652元 ,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反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 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 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 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2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所謂訴 之預備合併,指原告預防其提起之訴訟為無理由,而同時提 起不能並存之他訴為備位,以先位之訴無理由時,可就備位 之訴獲得有理由之判決之訴之合併而言。是雖有數個訴訟標 的,但原告既僅請求法院就其中之一為其勝訴之判決,其訴 訟利益僅為一個,則應以先、備位訴訟標的價額較高者,定 該事件之訴訟標的價額(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317 號 裁定參照)。復按因地上權、永佃權涉訟,其價額以一年租 金十五倍為準;無租金時,以一年所獲可視同租金利益之十 五倍為準;如一年租金或利益之十五倍超過其地價者,以地 價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4定有明文。又租用基地建築 房屋之租金,以不超過土地及其建築物申報總價年息百分之 10為限,土地法第105條準用第97條亦有明定。 二、本件反訴原告提起反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查: ㈠、反訴原告反訴聲明:「確認反訴原告就反訴被告所述之坐落 嘉義縣布袋鎮嘉塭段13、15、16-1、27、27-2、28-1、46-1 、48-1、1104、1105地號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分別以地 號稱之)上如起訴狀附圖所示範圍之魚塭(池水抽除、養殖 物及養殖器具、房屋、貨櫃屋清除)面積約58847.62平方公 尺土地,有『所有權人』、『地上權』登記請求權存在。」(本 院卷第191頁)。經核,本件反訴與本訴為不同訴訟標的, 而反訴原告主張之「所有權人」與「地上權」登記請求權之 訴訟目的一致,互有選擇關係,應認為先、備位之訴之預備 合併,參照前揭最高法院裁定意旨,應以先、備位訴訟標的 價額較高者,定該事件之訴訟標的價額。 ㈡、反訴原告請求登記為所有權人部分之訴訟標的核定為13,534, 953元(面積5,8847.62平方公尺×公告現值均230元)。另請 求地上權登記部分,因兩造間就系爭土地並無租賃關係及租 金之約定,依前揭規定,應以1年所獲可視同租金利益之15 倍為準,本院參酌系爭土地由反訴原告供魚塭使用及國有非 公共不動產被占用處理要點第7點關於占用期間使用補償金 之規定,因認本件反訴原告因系爭地上權所獲可視同租金之 利益為每年按13、15、16-1地號土地占用面積乘以當期雜魚 之正產物單價乘以正產物收穫量乘以千分之250計算之金額 ,及按27、27-2、28-1、46-1、48-1、1104、1105地號土地 占用面積乘以當期虱目魚之正產物單價乘以正產物收穫量乘 以千分之250計算之金額,訴訟標的金額核定為331,200元【 計算式:如附表所示之月補償金總額1,840元×12個月×15=33 1,200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㈢、是依前開說明,本件訴訟標的應依價額較高之請求確認登記 為「所有權人」之聲明核定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13,534,953 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49,65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反訴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 ,逾期不繳,即駁回其反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陳美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狀(應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黃亭嘉 附表:占用面積,及占用面積乘以當期雜魚或虱目魚之正產物單 價乘以正產物收穫量乘以千分之250計算之月補償金 項次  地號 面積/平方公尺 月補償金   養殖魚種  1  13  2,068.51   53 文蛤、螃蟹、石斑魚(正產物種類:雜魚BD)  2  15 10,503   272  3  16-1  3,088.6   80 4-1 27(第一錄) 31,020.02  1,034 虱目魚、白蝦、文蛤(正產物種類:虱目魚BC) 4-2 27(第2錄)   625   20  5  27-2  2,537.37   84  6  28-1  3,976.74   132  7  46-1  4,010.88   133  8  48-1   379.42   12  9 1104   551.08   18 10 1105    87    2 合計 58,847.62 1,840

2025-02-19

CYDV-113-重訴-101-20250219-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上字第103號 上 訴 人 康萬華 康志遠 康旭利 康秉強(即康地之承受訴訟人) 康祐華(即康地之承受訴訟人) 林美鳳(即康地之承受訴訟人) 林德興(即康地之承受訴訟人) 呂康碧祝(即康地之承受訴訟人) 葉康逢春(即康地之承受訴訟人) 兼上五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林龍見(即康地之承受訴訟人) 上 訴 人 康碧香(即康地之承受訴訟人) 康世章 朱世全 朱時賢(即康瑞坤之承當訴訟人) 上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吳信文律師 視同上訴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即康丑、康順祈、康 蒼吉之繼承人康登記之遺產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訴訟代理人 蔡奇宏 複 代 理人 王文文 黃昭萍 視同上訴人 康義宗 康仙力 康維中 康瓊文 康懿文 兼上四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康家銘 視同上訴人 康永杰 鼎禾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蕙瑄 訴訟代理人 謝明峰 視同上訴人 張枝明 康陳燕 康靖娟 康智翔 張明清 陳張桂月 童萬枝 錢明雄 錢明政 洪國琳 吳宜樺 張雅雲 謝依玲 謝真美 陳謝玉枝 田明木(即康蒼吉之承受訴訟人) 田清翔(即康蒼吉之承受訴訟人) 田秀月(即康蒼吉之承受訴訟人) 陳素琴(即康蒼吉之承受訴訟人) 田婕琪(即康蒼吉之承受訴訟人) 錢劉金凉(即錢明發之承受訴訟人) 錢建宏(即錢明發之承受訴訟人) 錢建能(即錢明發之承受訴訟人) 被上訴人 沈喜靜 沈育正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沈喜燕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因事實尚有欠明瞭之處,應 命再開準備程序,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聖涵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徐振玉

2025-02-19

TNHV-112-上-103-20250219-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拆屋還地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71號 原 告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訴訟代理人 吳榮昌律師 複 代理 人 王子衡律師 劉士睿律師 被 告 黃忠仁 廖再壁 廖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黃忠仁應將坐落於高雄市○○區○○○段○○段00地號土地上 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13平方公尺之建物、編號B部分面 積9平方公尺之遮棚、編號C部分面積0.6平方公尺之水塔拆 除,並於騰空後返還上開土地予原告。 二、被告應於繼承廖良之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5,232 元,及被告黃忠仁、廖再壁自民國113年7月29日起,被告廖 玉自民國113年7月17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 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黃忠仁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3,052元,及自民國113年7月 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暨自 民國113年1月8日起至返還第一項所示土地之日止,按月給 付原告依第一項土地占用面積乘以當年度申報地價年息百分 之5除以12除以3計算之金額。 四、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五、訴訟費用由被告黃忠仁負擔百分之93,由被告連帶負擔百分 之1,餘由原告負擔。 六、本判決主文第一項、第三項前段,及第三項後段已到期部分 ,於原告以新臺幣137,000元為被告黃忠仁供擔保後,得假 執行。但被告黃忠仁如以新臺幣408,552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後,得免為假執行。 七、本判決主文第二項部分,於原告以新臺幣2,000元為被告供 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5,232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八、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 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 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坐落高雄市○○區○○○段○○段00地號土地(下稱系 爭土地)為原告所管理國有土地,被告之父廖良生前在系爭 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面積13平方公尺、編號B部分面 積9平方公尺、編號C部分面積0.6平方公尺上分別搭建建物 (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街000巷00號,下稱系爭房屋)、 遮棚及水塔,廖良於民國102年11月1日死亡,上開建物及增 建物由被告繼承,廖良及被告占有使用上開土地均無合法權 源,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原告得請求被告除去上開地 上物,並依民法第179條規定及繼承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在 繼承廖良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按申報地價5%計算之不當得利 新臺幣(下同)5,232元,並請求被告各給付廖良死亡後之 不當得利13,052元,暨自113年1月8日起至返還土地之日止 按月給付不當得利,依占用土地面積乘以當年度申報地價年 息百分之5除以12除以3計算之金額等情,並聲明:㈠被告應 共同將系爭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A面積13平方公尺之建物 、編號B面積9平方公尺之遮棚、編號C面積0.6平方公尺之水 塔拆除,並於騰空後返還上開土地予原告。㈡被告應於繼承 廖良之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原告5,232元,及自變更訴之聲 明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㈢被告應各給付原告13,052元,及自變更訴之聲明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暨自113年1月8日起至返還第一項所示土地之日止,按月 各給付原告依第一項土地占用面積乘以當年度申報地價年息 百分之5除以12除以3計算之金額。㈣原告願供擔保,請准予 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廖再壁、廖玉則以:系爭土地之地上物均非廖良之遺產 ,其等均不知悉有上開地上物存在,原告請求其等除去地上 物並給付不當得利,於法無據等語。被告黃忠仁則未於言詞 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四、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 者,得請求防止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以無權占 有為原因,請求返還土地者,占有人對土地所有權存在之事 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土地所有權人對其 土地被無權占有之事實無舉證責任,占有人自應就其取得占 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之(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 511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㈠系爭土地為原告所管理國有土地之事實,有土地登記謄本在 卷可稽(見審訴字卷第81頁),堪信為實在。  ㈡系爭房屋納稅義務人原為廖良,有稅籍資料在卷可稽(見審 訴字卷第77頁)。又廖良生前於90年間申請門牌編定,有臺 灣橋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9042號竊佔案卷宗(下稱 偵字卷)所附高雄○○○○○○○○函復內容可稽(見偵字卷第53-6 4頁),而被告黃忠仁於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 9042號竊佔案件警詢中陳稱:系爭房屋已經建很久了,時間 約在25年前,是伊父親廖良蓋的,之後伊與伊太太及伊父親 都住在系爭房屋中等語(見警卷第3-5頁),足認廖良應曾 為系爭房屋所有人。又被告黃忠仁於上開刑案偵查中自承系 爭房屋為其所有及使用,且自小居住系爭房屋中(見本院卷 第103頁),且被告廖再壁、廖玉均否認系爭房屋為其等所 有,表示其等均不知悉有系爭房屋存在,廖良死亡後,因認 其沒有遺產,所以未辦理相關手續等語(見本院卷第167頁 ),足見廖良於死亡前已將系爭房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被告 黃忠仁,且被告黃忠仁對於原告主張其為事實上處分權人之 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 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 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視同自認,則原告主張被告 黃忠仁為事實上處分權人部分,應屬可採,而原告主張被告 廖再壁、廖玉為系爭房屋事實上處分權人部分,則無可採。  ㈢準此,原告為系爭土地之管理人,且被告黃忠仁為系爭房屋 事實上處分權人,且被告黃忠仁未能舉證證明其占有使用系 爭房屋有其合法權源,則原告請求被告黃忠仁除去系爭房屋 及增建之遮棚、水塔,於法即屬有據。 五、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不當得 利之受領人,除返還其所受之利益外,如本於該利益更有所 取得者,並應返還,但依其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 者,應償還其價額。民法第179條、第181條設有明文。又無 權占有他人土地,可能獲得相當於租金之利益,為社會通常 之觀念(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831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被告黃忠仁占有使用系爭土地,且無合法權源,有如前 述,依上開說明,原告請求被告黃忠仁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 當得利,於法即屬有據。又系爭土地於廖良生前為廖良所占 有,其亦無合法占有權源,而被告均為廖良之繼承人,則原 告請求被告於繼承廖良之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相當於租金之 不當得利,於法亦屬有據。其次,系爭土地101年申報地價 為2,600元、自102年起申報地價為2,700元、自105年起申報 地價為3,500元,自111年起申報地價為3,900元之事實,有 申報地價網路資料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29-131頁),且 廖良生前及被告黃忠仁就系爭房屋均為居住使用,系爭土地 距高雄大學車程2分鐘,距高雄捷運楠梓加工區站車程8分鐘 ,生活機能便利,有Google地圖網路資料在卷可稽(見審訴 字卷第33頁),則原告主張按申報地價年息5%計算相當於租 金之不當得利,應屬適當。從而,原告請求被告在廖良遺產 範圍內連帶給付自101年2月1日起至102年11月1日止之不當 得利5,232元,並請求被告黃忠仁給付自102年11月2日起至1 13年1月7日起之不當得利13,052元,及自113年1月8日起至 返還土地之日止,按占用系爭土地面積及系爭土地申報地價 年息5%除以3之方式計算之不當得利,於法均屬有據,至原 告請求被告廖再壁、廖玉給付廖良死亡後之相當於租金不當 得利,則屬無據,應予剔除。 六、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及第179條規定, 請求判決:㈠被告黃忠仁應將系爭土地上如附圖所示編號A面 積13平方公尺之建物、編號B面積9平方公尺之遮棚、編號C 面積0.6平方公尺之水塔拆除,並於騰空後返還上開土地予 原告;㈡被告應於繼承廖良之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原告5,232 元,及被告黃忠仁、廖再壁自113年7月29日(見本院卷第11 3、115頁)起,被告廖玉自113年7月17日起(見本院卷第11 7頁),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㈢被 告黃忠仁應給付原告13,052元,及自113年7月29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暨自113年1月8日起至 返還第一項所示土地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依第一項土地占 用面積乘以當年度申報地價年息百分之5除以12除以3計算之 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無理由, 應予駁回。又原告勝訴部分,其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 執行,經核符合規定,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之,並依 職權宣告被告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至原告敗訴部分, 其假執行之聲請已失所依附,併駁回之。 七、本件為判決基礎之法律關係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 方法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毋庸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1項後 段、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林昶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林慧雯

2025-02-19

CTDV-113-訴-271-20250219-2

司繼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305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即陳峻炫即陳進雄之遺 產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代 理 人 蔡奇宏 上列聲請人聲請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得請求代為管理被繼承人陳峻炫即陳進雄遺產之報酬合計 為新臺幣貳萬伍仟元。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柒佰伍拾元由被繼承人陳峻炫即陳進雄之遺 產負擔。   理 由 一、按遺產管理人得請求報酬,其數額由法院按其與被繼承人之 關係、管理事務之繁簡及其他情形,就遺產酌定之,必要時 ,得命聲請人先為墊付,民法第1183條定有明文。次按聲請 法院酌定遺產管理人報酬事件,專屬被繼承人住所地法院管 轄;法院裁定酌給遺產管理人報酬時,得按遺產管理人所為 遺產管理事務之繁簡,就被繼承人之財產,酌給相當報酬,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經鈞院以109年度司繼字第209 7號裁定選任為被繼承人陳峻炫即陳進雄之遺產管理人,而 被繼承人之部分遺產,現由鈞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01314 號執行進行中,故請鈞院准予酌定聲請人就上開管理職務之 報酬等語。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為被繼承人陳峻炫即陳進雄之遺產管理人 乙節,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109年度司繼字第2097號卷 宗,查核屬實,堪予認定。考量本件遺產管理人所進行者為 例行性職務,除辦理遺產管理人登記、公示催告與民事強制 執行案件等職務外,並未執行其他繁重或複雜性事務,另斟 酌被繼承人之遺產尚有其他待處理事項、聲請人專業能力、 所需耗費之勞力程度及一般處理委任事務之合理報酬,核定 本件遺產管理人之報酬為新臺幣25,000元,應屬適當,爰裁 定如主文。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4項,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林育秀

2025-02-19

TNDV-114-司繼-305-20250219-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拆屋還地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                   109年度重上字第135號 上 訴 人 張昌嘉 張昌益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世明律師 被上訴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訴訟代理人 楊家瑋律師 鄭植元律師 複代理人 蔡文健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09年7月29日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107年度重訴字第111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一部上 訴,本院於114年1月2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未經同意,無權占用被上訴人管理坐 落屏東縣○○鎮○○段0000地號之國有土地(下稱系爭土地 ) ,上訴人張昌益在系爭土地上如原判決附圖(下稱附圖)編 號A所示79.42平方公尺部分,搭建鐵皮屋及冷凝水水塔;上 訴人張昌嘉則在系爭土地上如附圖編號B所示13.88平方公尺 部分,搭建藍色鐵皮屋乙棟。爰依民法767條第1項規定,提 起本件訴訟等情。並於原審聲明求為命張昌益應將在系爭土 地上如附圖編號A所示79.42平方公尺部分之鐵皮屋及冷凝水 水塔拆除後,騰空返還土地予被上訴人;張昌嘉應將在系爭 土地上如附圖編號B所示13.88平方公尺部分之藍色鐵皮屋拆 除後,騰空返還土地予被上訴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之判決(上訴人未聲明不服部分,非本院審理範圍,茲不再 贅述)。 二、上訴人則以:伊等世居系爭土地,祖上自清朝時起即已連續 占有使用系爭土地迄今,且張昌益於民國35年12月31日前即 已設籍居住坐落系爭土地上伊等所有門牌號碼同鎮00路000 號房屋,而系爭土地則遲至77年8月15日始總登記為國有, 此前無人登記為所有權人,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07號解 釋雖謂不動產所有人之回復請求權無民法第125條之適用, 但該解釋無溯及既往效力,伊等既於該解釋公布前占用系爭 土地數十載,且於占有之初,被上訴人尚未登記為系爭土地 之管理者,則被上訴人請求返還系爭土地,早已逾民法第12 5條所定15年請求權時效,伊等無須返還系爭土地。縱認被 上訴人得行使民法第767條第1項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惟其請 求權15年時效期間應自77年8月15日登記時起算,被上訴人 遲至107年8月間始為本件起訴,顯已逾15年時效,伊等自無 返還義務。況被上訴人就系爭土地持續向伊等收取使用補償 金已有時日,突然提訴請求返還系爭土地,顯屬權利濫用云 云,資為抗辯。 三、原審判命張昌益拆除在系爭土地上如附圖編號A所示79.42平 方公尺部分,搭建鐵皮屋及冷凝水水塔;張昌嘉拆除在系爭 土地上如附圖編號B所示13.88平方公尺部分,搭建藍色鐵皮 屋乙棟,並應各將土地騰空返還被上訴人。上訴人就此部分 聲明不服,提起一部上訴,聲明:㈠原判決關於命張昌益、 張昌嘉分別將坐落系爭土地附圖所示A、B部分占用面積79.4 2、13.88平方公尺之地上物拆除,並均將土地騰空返還被上 訴人部分,與該部分假執行之宣告暨命負擔該部分訴訟費用 之裁判均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及 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被上訴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原 審判命上訴人給付相當租金不當得利部分,及被上訴人敗訴 部分,均未經上訴,已告確定) 四、兩造間之不爭執事項:  ㈠系爭土地為被上訴人管理之國有土地,其上如附圖編號A所示 面積79.42平方公尺之鐵皮屋及冷凝水水塔,為張昌益所建 及使用;編號B所示面積13.88平方公尺之藍色鐵皮屋,為張 昌嘉所建及使用。  ㈡上訴人2人之先祖早已連續占用系爭土地數十載;系爭土地於 77年8月15日辦理總登記為被上訴人管理之國有土地前,上 訴人2人已占用上開系爭土地部分逾15年。  ㈢張昌益就上開占用部分,曾於99年3月29日起連續繳納93年4 月起至108年12月31日止之土地使用補償金;張昌嘉則未曾 就上開占用部分繳納土地使用補償金。  ㈣張昌益與被上訴人於113年11月27日簽立國有基地租賃契約書 (本院卷頁365至371),租賃標的為該契約書使用現況略圖 編號5所示範圍(本院卷頁371),與本件張昌益占用系爭土 地搭建如附圖編號A所示面積79.42平方公尺之鐵皮屋及冷凝 水水塔,並不牴觸。(本院卷頁377之114年1月3日準備程序 筆錄第3頁) 五、爭點:上訴人是否得以被上訴人請求返還土地已罹於時效而 拒絕拆除地上物? 六、本院判斷:  ㈠上訴人所辯:伊等2人之先祖世居系爭土地,早已連續占用數 十載等語,雖為上訴人不爭執,已如前述。惟按已登記不動 產所有人之回復請求權、除去妨害請求權,依其性質,均無 民法第125條消滅時效規定之適用,為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 07、164號解釋文所揭示。而民法第767條所定所有人之回復 請求權、除去妨害請求權及防止妨害請求權,均以維護所有 權之圓滿行使為目的,其性質相同,故各該請求權是否適用 消滅時效之規定,彼此之間,當不容有何軒輊(司法院大法 官釋字第164號解釋理由書參照)。系爭土地既於77年8月15 日總登記為被上訴人管理之國有土地,則被上訴人就系爭土 地之回復請求權、除去妨害請求權,自無消滅時效規定之適 用。故上訴人所辯被上訴人就系爭土地請求回復及除去妨害 已罹於時效,伊等拒絕拆除地上物,並返還土地云云,要無 足取。  ㈡上訴人援用司法院院字第1833號解釋及最高法院59年台再字 第39號前民事判例要旨、同院61年度第1次民庭庭長會議決 議㈢,抗辯: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107號解釋係於54年7月1日 作成,不能溯及既往,伊等仍得抗辯被上訴人就系爭土地請 求回復及除去妨害,已罹於時效,拒絕拆除地上物,並返還 土地云云,為被上訴人所否認。然細繹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107號解釋理由書:同院院字第1833號解釋,係對未登記不 動產所有人之回復請求權而發。至已登記不動產所有人回復 請求權,無民法第125條消滅時效規定之適用,應予補充解 釋。矧以,司法院大法官依據憲法解釋法律,僅在確定該法 律涵義及其適用範圍,不生是否溯及既往問題。61年4月11 日最高法院61年度第1次民庭庭長會議㈢所謂:「仍應自解釋 之翌日起生效,不能溯及既往」,係指在司法院大法官於54 年6月16日作成釋字第107號解釋前,因認已登記之不動產回 復請求權亦有民法第125條消滅時效之適用而判決確定之民 事事件,不因該解釋而影響其效力。非謂尚未判決確定之民 事事件亦在該號解釋適用之列(同院80年度台上字第522號 民事判決參照)。益徵上訴人此部分抗辯,應有誤會,洵無 可採。  ㈢上訴人另援用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925號民事判決,辯 稱:在釋字第107號解釋前已取得時效抗辯之占有人,於所 有人登記後,即可主張釋字第107號解釋意旨,請求返還不 動產,無異架空司法院院字第1833號(上訴理由狀第1、4頁 誤繕為解釋第1832號,本院卷頁15、21)解釋之內容,亦屬 剝奪人民原已取得之權利云云,為被上訴人所否認。惟該判 決之原因事實,為占有人已依民法第770條規定時效取得而 申辦登記為土地所有人完畢,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嗣於15年後 ,訴請確認土地所有權不存在並塗銷登記,核與本件原因事 實迥異,其法律見解不得比附援引之。故上訴人此部分所辯 ,亦無可取。  ㈣至上訴人援用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858號民事判決,抗辯 :縱認被上訴人得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但其請求權15年 時效期間應自77年8月15日登記時起算云云,為被上訴人所 否認。然已登記不動產所有人之回復請求權(所有物返還請 求權)、除去妨害請求權及防止妨害請求權,均無民法第12 5條消滅時效規定之適用,悉如前述,系爭土地為已登記國 有,被上訴人為其管理者,行使系爭土地之回復請求權( 所有物返還請求權)、除去妨害請求權或防止妨害請求權, 殊無民法第125條消滅時效規定之適用,自無消滅時效期間 應自何時起算之可言。 七、綜上所述,上訴人不得以被上訴人請求拆除地上物並返還土 地已罹於時效,而拒絕拆除地上物並返還土地。從而,被上 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規定,請求張昌益應將在系爭土地 上如附圖編號A所示79.42平方公尺部分之鐵皮屋及冷凝水水 塔拆除後,騰空返還土地予被上訴人;暨張昌嘉應將在系爭 土地上如附圖編號B所示13.88平方公尺部分之藍色鐵皮屋拆 除後,騰空返還土地予被上訴人,均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原審就此部分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並無不合。上訴論旨指 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其上訴。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抗辯等攻防方 法及卷附其他證據,經本院斟酌後,咸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 響,均毋庸再予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蘇姿月                   法 官 劉傑民                   法 官 劉定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並依附註 條文規定辦理。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慧玲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

2025-02-19

KSHV-109-重上-135-20250219-1

司促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促字第775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代 理 人 侯信逸律師 吳禹萳律師 上列聲請人與塩俊誠、塩云杉、羅俊榮間請求發支付命令事件, 聲請人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7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即駁 回其聲請,特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請繳納裁判費新臺幣500元。 二、請釋明屏東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之地上物原所有權人 為被繼承人羅進利。 三、請提出被繼承人羅進利之繼承系統表,及向管轄法院查詢被 繼承人羅進利之繼承人有無拋棄繼承之回函。 四、按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 清償責任,民法第1148條第2項定有明文。故請確認是否更 正聲請狀請求標的及其數量第1項。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司法事務官 高于晴

2025-02-19

PTDV-114-司促-775-20250219-1

東簡聲
臺東簡易庭

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東簡聲字第5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代 理 人 程光儀律師 相 對 人 李錫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土地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9,082元,及自 本裁定送達相對人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第一審受訴法 院於該裁判有執行力後,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依第1項 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定送達之翌日起,加給按法定利 率計算之利息,民國112年12月1日公布施行前之民事訴訟法 第91條第1項、第3項定有明文。而所謂訴訟費用,包括裁判 費、同法第77條之23至第77條之25所定之費用,即訴訟文書 之影印費、攝影費、抄錄費、翻譯費、證人及鑑定人日旅費 ,及其他進行訴訟之必要費用,而所謂進行訴訟之必要費用 ,以該等費用如無人預納,將致訴訟程序難以續行,且經法 院命當事人預納者為限。又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 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03條亦 有明文。另按112年11月14日修正之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1項 、第3項施行前,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未確定其費用額, 該裁判有執行力之事件,仍適用修正前之規定,民事訴訟法 施行法第19條後段定有明文。依上開法條文義,當事人聲請 確定訴訟費用額之事件,須於修正前本案裁判已有執行力( 裁判已確定,或裁判尚未確定,但有宣告假執行),適用修 正前之規定。查本件請求返還土地事件係於新法施行前已有 執行力,故仍適用修正前之民事訴訟法第91條規定。 二、聲請人即原告與相對人即被告間請求返還土地事件,經本院 以110年度東簡字第216號判決聲請人即原告部分勝訴,並於 主文第五項諭知訴訟費用由相對人即被告負擔95%,餘由聲 請人負擔已確定在案,聲請人請求相對人給付訴訟費用,為 有理由。 三、經本院調卷審查結果,本案第一審裁判費為新臺幣(下同) 1,000元,業由聲請人預納在案,此外訴訟程序中聲請人尚 有支出土地鑑界費8,560元(4,560元+4,000元=8,560元), 合計本件訴訟費用額為9,560元(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土 地鑑界費8,560元=9,560元),依上開確定判決所諭知訴訟 費用負擔之比例核算,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之訴訟費用額即 為9,082元(9,560元×95%=9,082元),並應依前揭規定,自 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計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 四、依首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臺東簡易庭 法 官 陳建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狀(須按對造人數提出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謝欣吟

2025-02-19

TTEV-114-東簡聲-5-20250219-1

嘉小調
嘉義簡易庭(含朴子)

給付補償金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調解筆錄 114年度嘉小調字第51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黃莉莉 複代 理 人 王聖凱律師 相 對 人 王振炎 上列當事人間114年度嘉小調字第51號給付補償金事件於中華民 國114年2月18日下午3時17分在本院嘉義簡易庭民事調解處調解 成立茲記其大要如下: 出席職員: 法 官 羅紫庭 書 記 官 江柏翰 通 譯 池冠儒 調解委員 朱燕文 黃秀敏 盧文堂 侯錦英 到庭調解關係人: 聲請人複代理人 王聖凱律師 相 對 人 王振炎 調解成立內容: 一、相對人願於給付聲請人新臺幣25,674元整,及自民國113年1 2月2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 計算之利息。 二、聲請費用新臺幣500元(督促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調解筆錄當庭給閱並朗讀兩造均承認無異簽名蓋章於後 聲請人複代理人 王聖凱律師 相 對 人 王振炎 調 解 委 員 朱燕文 黃秀敏 盧文堂 侯錦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嘉義簡易庭 書 記 官 江柏翰 法 官 羅紫庭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 記 官 江柏翰

2025-02-18

CYEV-114-嘉小調-51-20250218-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選任遺產管理人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繼字第124號                    113年度繼字第136號 聲 請 人 台東縣池上鄉農會 代 表 人 李業榮 代 理 人 林美蘭 聲 請 人 謝運奎 關 係 人 高啟霈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被繼承人沈明寬選任遺產管理人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選任高啟霈律師為被繼承人沈明寬(男,民國○○○年○月○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號,生前最後住所:臺東縣○○鄉○○ 村○○路○○○號,民國一一三年六月五日死亡)之遺產管理人。 准對被繼承人沈明寬之繼承人為承認繼承之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沈明寬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應自前項公示催告公 告於司法院網站之日起,一年內承認繼承,上述期限屆滿,無繼 承人承認繼承時,被繼承人沈明寬之遺產,於清償債權,並交付 遺贈物後,如有剩餘即歸屬國庫。 程序費用新臺幣貳仟元由被繼承人沈明寬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沈明寬(年籍資料如主文)於民國11 3年6月5日死亡。聲請人為被繼承人之債權人,被繼承人無 配偶,其死亡後,法定順位繼承人均已拋棄繼承,且無親屬 會議於一個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聲請人基於利害關係人地 位,依法聲請選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等語。 二、按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承人繼承 ,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第四順序之繼承人均拋棄其繼 承權者,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繼承開始時,繼承 人之有無不明,而無親屬會議或親屬會議未於繼承開始時一 個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者,利害關係人得聲請法院選任遺產 管理人,並由法院依公示催告程序,定六個月以上之期限, 公告繼承人,命其於期限內承認繼承,此觀民法第1176條第 6項、第1177條、第1178條第2項規定自明。次按法院公示催 告繼承人承認繼承時,應記載下列事項:㈠陳報人。㈡被繼承 人之姓名、最後住所、死亡之年月日時及地點。㈢承認繼承 之期間及期間內應為承認之催告。㈣因不於期間內承認繼承 而生之效果。㈤法院。前項公示催告,準用第130條第3項至 第5項之規定。第1項報明期間,自前項揭示之日起,應有六 個月以上,家事事件法第137條、第130條第5項定有明文。 三、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被繼承人沈明寬之除戶戶籍 謄本、臺東縣太麻里地政事務所他項權利證明書、抵押權設 定契約書、借據、土地登記謄本、家事事件公告查詢結果( 以上為聲請人台東縣池上鄉農會提出),以及本院113年10月 9日東院節113司執地字第5900號執行命令、調解筆錄、繼承 系統表、本院113年9月24日東院節民勇113聲417字第113001 5750號函影本(以上為聲請人謝運奎提出)為證,堪信為真 實。故聲請人以被繼承人沈明寬無繼承人,其為被繼承人之 債權人,以利害關係人身分聲請選定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 ,合於民法第1178條第2項之規定,應予准許。 四、依民法第1179條規定,擔任遺產管理人須擔負以下職務:㈠ 編製遺產清冊。㈡為保存遺產必要之處置。㈢聲請法院依公示 催告程序,限定一年以上之期間,公告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 受遺贈人命其於該期間內報明債權,及為願受遺贈與否之聲 明,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及受遺贈人為管理人所已知者,應分 別通知之。㈣清償債權或交付遺贈物。㈤有繼承人承認繼承或 遺產歸屬國庫時,為遺產之移交。是以擔任遺產管理人者須 具備一定之學識、判斷能力,且對被繼承人所遺財產或債務 有相當程度之瞭解。另法院選任遺產管理人時,應詢問受選 任人之意見,為家事事件法第141條準用同法第146條所明定 。本件經本院分別向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臺東律師 公會、社團法人臺東縣地政士公會徵詢結果,其中臺東律師 公會函覆關係人高啟霈律師願為本件遺產管理人(見本院11 3年度繼字第124號卷第77頁)。本院審酌關係人高啟霈律師 具專業知識及能力,且與被繼承人所遺遺產間無利害關係, 復有擔任本件遺產管理人之意願,且查無其他不適任之情事 ,認為由其擔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應屬妥適,爰選任 關係人高啟霈律師為被繼承人沈明寬之遺產管理人,裁定如 主文。 五、程序費用負擔之依據: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4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范乃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邱昭博

2025-02-18

TTDV-113-繼-136-202502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