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解除限制

共找到 206 筆結果(第 141-150 筆)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違反公司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上訴字第29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ANA ROSANA BONG(中文姓名:黃水璇,印尼籍) 送達代收人 呂冠臻 選任辯護人 王妙華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公司法等案件,提起上訴,現由本院審 理中,茲裁定如下:   主 文 ANA ROSANA BONG自民國壹佰壹拾叁年拾貳月拾肆日起延長限制 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 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 不得逾10年,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定有明文。 二、本件上訴人即被告ANA ROSANA BONG因違反公司法等案件, 經檢察官以其涉犯公司法第9條第1項中段之發還股款罪、同 法條第1項前段之未繳納股款罪及刑法第214條、第216條行 使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等提起公訴,經原審法院裁定自民國 111年4月15日起對被告限制出境、出海8月,嗣經原審法院 於111年9月16日以110年度訴字第318號判決被告犯附表所示 之罪,應執行有期徒刑8月,並諭知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 日之易科罰金折算標準,再經原審法院裁定自111年12月14 日起對被告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而被告不服原審判決 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審判中先後裁定自112年8月14日、11 3年4月14日起對被告限制出境、出海8月,有原審法院前揭 限制出境、出海裁定2份、原審判決書、本院112年度上訴字 第292號限制出境、出海裁定2份在卷可稽,此部分事實,均 堪認定。 三、茲前開限制出境、出海期間即將於113年12月13日屆滿,本 院審酌全案相關卷證,並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 會後,認被告就附表所示之罪業已提出上訴,並未確定,參 以被告於本院否認部分犯行(即附表編號5所示原審判決犯 罪事實1.2),且趨吉避凶、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係基本人 性,被告仍有藉逃亡以規避上訴審判甚至刑罰執行而妨礙後 續刑事程序之可能,導致國家刑罰權有難以實現之危險,再 參以過往我國司法實務,多有被告於偵、審程序遵期到庭, 在國內有家人、有固定住居所與有相當資產下,仍恣意潛逃 出境,致案件無法續行審判甚至執行之案例,而被告在台除 胞弟即另案被告黃利多外,其餘親屬均在國外,被告難謂無 滯外不歸,以規避刑責之可能性,是以有相當理由足認被告 有逃亡之虞,符合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所列限 制出境、出海事由。本院再衡諸本案尚未完成審理程序,容 有被告發現對己不利情事時潛逃出境之疑慮,果爾將影響本 案審判順利進行,損及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追訴犯 罪之公共利益、社會秩序以及相對而言,限制出境、出海僅 節制被告於我國領土範圍內,並未嚴重影響被告權益,本於 比例原則,認被告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性,爰裁定自民 國113年12月14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 四、至被告及其辯護人雖辯稱:被告育有剛出生不久之1女,女 兒為中華民國籍,也從未到過印尼,被告原審遭判刑度僅8 月,且係可易科罰金之刑度,被告實無須為此拋棄女兒逃亡 至國外,且配偶陳建維在國內,被告並無逃亡可能。原審審 理期間被告除感染新冠肺炎因當時防疫規定未能出庭外,其 他庭期均如期到庭應訊,可知被告無意規避司法制裁。被告 依法行使憲法第16條訴訟權之上訴權,原裁定法院逕以被告 新住民身分,而對其為不利之推定,甚至為限制出境出海之 裁定,恐涉及種族歧視之嫌。被告曾於112年8月16日短暫解 除限制出境、出海處分,並已於原訂班機返回臺灣,顯見並 無逃亡海外之可能等語。然被告及其辯護人所陳被告之家庭 、原審到庭狀況、曾於解除限制出境、出境後返回臺灣,俱 與被告將來是否有藉由出境、出海之機會逃匿國外之可能性 ,並無必然關聯,無從擔保日後審理或執行之順利進行,復 衡諸相對而言,限制出境、出海僅節制被告於我國領土範圍 內,並未嚴重影響被告權益,已如前述。是被告及其辯護人 上揭所辯,尚難認有理由。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 2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潘翠雪                    法 官 許文章                    法 官 商啟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潘文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附表: 編號 犯罪事實 主        文 1 原審判決犯罪事實三㈠ 黃水璇共同犯公司法第九條第一項中段之發還股款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2 原審判決犯罪事實三㈡ 黃水璇共同犯公司法第九條第一項前段之未繳納股款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3 原審判決犯罪事實三㈢ 黃水璇共同犯公司法第九條第一項前段之未繳納股款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4 原審判決犯罪事實五 黃水璇共同犯公司法第九條第一項前段之未繳納股款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5 原審判決犯罪事實1.2 黃水璇共同犯行使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共二罪,各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2024-12-09

TPHM-112-上訴-292-20241209-4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違反公司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上訴字第292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ANA ROSANA BONG(中文姓名:黃水璇,印尼籍) 送達代收人 呂冠臻 選任辯護人 王妙華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公司法等案件(112年度上訴字第292號 ),聲請單次解除限制出境、出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ANA ROSANA BONG提出新臺幣伍萬元保證金後,准予解除自民國 壹佰壹拾肆年壹月貳拾壹日起至壹佰壹拾肆年貳月貳拾日止之限 制出境、出海。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因農曆春節將至,請鈞院准予自民國114年1 月21日至2月20日1個月內,暫時解除被告限制出境、出海處 分,讓被告得以偕家人返鄉與親人團聚等語。 二、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雖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或第10 1條之1第1項各款所定情形之一而無羈押之必要者,得逕命 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相當理由 足認有逃亡之虞者,必要時檢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 出海,同法第101條之2前段、第93條之2第1項前段、第2款 分別定有明文。又限制出境、出海,係執行限制住居方法之 一種,屬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第1款具保處分之範圍, 應由事實審法院決定,而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無非為輔 助具保、責付之效力,其目的亦在於保全審判之進行及刑罰 之執行,自屬受訴法院之適法職權行使,並為對於憲法所賦 予人民居住或遷徙自由之必要且較低度之法定限制,故有無 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當以此為考量。 三、經查: ㈠、被告因違反公司法等案件,經原審判決如附表所示之罪,並 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8月,被告不服提起上訴,由本院以112 年度上訴字第292號案件審理中。本院考量全案情節,認被 告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先後裁定自112年8月14日、 113年4月14日、113年12月14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有上 開本院112年度上訴字第292號裁定3份可參。 ㈡、被告以農曆春節將至,聲請自114年1月21日至114年2月20日1 個月內暫時解除限制出境、出海,以偕家人返鄉與親人團聚 。本院審酌被告於農曆春節返鄉乃人倫之常,與親人團聚, 亦為親情所本,因認被告聲請單次解除限制出境,具有正當 理由,尚未妨礙訴訟進行,惟併考量被告犯罪情節,為兼顧 確保訴訟程序進行,經審酌被告聲請暫時解除限制出境、出 海之時間,本案尚需一定期日方能終結審理、被告身分地位 、資力、本次出境目的等情事,諭知准予被告於繳納新臺幣 5萬元之保證金後,解除其自114年1月21日起至同年2月20日 止之限制出境、出海。被告應於前揭解除限制出境、出海期 間屆滿前返臺,並陳報相關資料以供審核,如未遵期返臺, 將沒入所繳之保證金,附此敘明。 四、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9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法 官                   法 官 得抗告。 附表: 編號 犯罪事實 主        文 1 原審判決犯罪事實三、㈠ 黃水璇共同犯公司法第九條第一項中段之發還股款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2 原審判決犯罪事實三、㈡ 黃水璇共同犯公司法第九條第一項前段之未繳納股款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3 原審判決犯罪事實三、㈢ 黃水璇共同犯公司法第九條第一項前段之未繳納股款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4 原審判決犯罪事實五 黃水璇共同犯公司法第九條第一項前段之未繳納股款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5 原審判決犯罪事實、1、2 黃水璇共同犯行使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共二罪,各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2024-12-09

TPHM-112-上訴-292-20241209-5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妨害兵役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簡字第4631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林子勛 選任辯護人 陳志銘律師 許駿彥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妨害兵役案件(113年度簡字第4631號), 聲請解除限制出境、出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子勛准予解除限制出境、出海。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被告所提113年11月29日刑事聲請解除限 制出境暨答辯狀所載。 二、按被告及其辯護人得向檢察官或法院聲請撤銷或變更限制出 境、出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5第1項定有明文。又限制出 境、出海之處分,僅在限制被告應居住於我國領土範圍內, 不得擅自出國,無非為保證被告到庭,俾便利審判、執行程 序進行及證據調查,因此,考量解除限制出境、出海與否, 自應以訴訟程序之進行及證據之調查是否因此而受影響為判 斷依據。 三、經查:  ㈠被告因涉犯妨害兵役案件,前於偵查中經檢察官認有限制出 境、出海之必要,自民國113年11月11日起限制出境、出海 (不得逾8月),此有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11月 11日雄檢信113內勤境管字第27號、113年11月13日雄檢信麟 113偵緝2044字第1139095186號函、通知禁止出國(境)管 制表、通知限制出境、出海管制表在卷可稽。  ㈡茲被告以工作需要及家庭照護等理由聲請解除限制出境、出 海之處分,本院審酌本案為檢察官聲請依簡易判決處刑之案 件,並經本院於113年12月4日以113年度簡字第4631號認被 告犯妨害兵役治罪條例第3條第7款之妨害役男徵兵處理罪, 判處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雖本案尚未確定,然業經被告及辯護人均已收受上開判決, 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查,衡被告未來逃亡之動機已然大幅 減低,是限制其出境、出海之必要性已屬薄弱,自無對被告 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原因及必要,爰依前開規定,解除對 被告限制出境、出海之處分。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5第3項後段、第220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刑事第十二庭 法 官 洪韻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書記官 周耿瑩

2024-12-05

KSDM-113-簡-4631-20241205-2

金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2908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TO THANH VE(越南籍、中文名:蘇清喜)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66 1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TO THANH VE自民國一一三年十二月二日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 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 得逾10年,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之3第2項後 段分別定有明文。另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僅在保全刑事偵查 、審判、執行之順利進行,屬於刑事訴訟之保全程序,非為 確定被告對於本案是否應負擔罪責與是否應科處刑罰之問題 ,有關限制出境之事由是否具備、是否具有限制出境必要性 之審酌,並毋須如同本案有罪或無罪之判決,應採嚴格證明 法則,將所有犯罪事實證明至「無合理懷疑之確信程度」, 易言之,僅須依自由證明法則,對前揭要件事實證明至讓法 院相信「很有可能如此」之程度即可。職是,限制出境之處 分,目的在防止被告逃亡,確保被告能於審判時到庭,以利 刑事訴訟程序之進行,考量解除限制出境與否,自應以訴訟 之進行及證據之調查是否因此而受影響為判斷依據,是依卷 內證據,倘被告犯罪嫌疑重大,確有出境滯留他國不歸而逃 亡之可能性存在,自足影響審判之進行或刑罰之執行,依法 當得為必要之限制出境強制處分,以確保被告到庭接受審判 或執行。 二、被告TO THANH VE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以刑法第339條之 4第1項第2款加重詐欺取財、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 洗錢等罪嫌提起公訴,於民國113年8月29日繫屬本院,經審 閱相關卷證資料,被告於警詢及偵查均坦承犯行,復經告訴 人陳可欣於警詢時指述明確,並有警員職務報告書、臺中市 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扣押筆錄及扣押物品目錄表、被告提領 贓款監視影像截圖照片及扣案物品照片、內政部警政署反詐 騙諮詢專線紀錄表、告訴人與詐欺集團成員對話紀錄截圖及 匯款收據、高雄市政府警察局鳳山分局忠孝派出所受(處) 理案件證明單及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 示簡便格式表、內政部移民署中區事務大隊南投收容所113 年3月26日移署中投所字第1138054831號書函、職務報告、 人頭帳戶交易明細等在卷可稽,足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 之4第1項第2款加重詐欺取財、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 般洗錢等罪嫌,犯罪嫌疑重大,本院考量被告為越南籍之外 國人身分,生活重心及主要財產均在國外,與我國連結因素 甚低,倘有身陷囹圄之可能時,即其因畏罪而出境不再入境 我國,藉此逃避審判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甚高,此乃趨吉避 凶、脫免刑責、不甘受罰之基本人性,堪認有相當理由足認 被告有逃亡之虞,併權衡被告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維護、 本案訴訟進行之程度、所涉本案犯罪情節與所犯罪名之輕重 、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就其 目的與手段依比例原則權衡後,認本案確有對被告限制出境 、出海之必要,爰裁定被告自113年12月2日起限制出境、出 海8月,並由本院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 會海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 第1 項第2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路逸涵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于娟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2024-12-02

TCDM-113-金訴-2908-20241202-1

簡上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簡上字第316號                    113年度聲字第1641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楊安康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前經限制出境、出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乙○○自民國壹佰壹拾參年拾貳月拾肆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 月。 乙○○解除限制出境、出海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又審判中限制出境、 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 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起訴或 判決後案件繫屬法院或上訴審時,原限制出境、出海所餘期 間未滿1月者,延長為1月;前項起訴後繫屬法院之法定延長 期間及偵查中所餘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算入審判中之期 間,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第5項及第6項分別定有明 文。 二、上訴人即被告乙○○(下稱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於 民國113年4月1日為被告限制出境、出海8月之處分,有臺灣 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甲○迺玉113偵緝643字第1號限制出境 、出海通知書附卷可稽(見113年度偵緝字第643號卷第105 至106頁)。嗣原審判決後本案於113年11月14日繫屬本院審 理,原限制出境、出海期間所餘期間未滿1月,依刑事訴訟 法第93條之3第5項規定延長1月,至113年12月13日即將屆滿 ,有原審判決書、本院113年11月15日士院鳴刑敏113簡上31 6字第1130222412號函(見本院卷第19至25頁、第31頁)在 卷可佐。 三、茲前開法定延長期間即將屆滿,本院於113年12月2日準備程 序時,給予被告陳述意見之機會後,被告雖以其有至新加坡 處理工作之需要等語,聲請解除限制出境、出海,本院審核 相關卷證,並參酌檢察官表示被告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 之必要之意見,認依卷內各項證據,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 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犯罪嫌疑重大,且業經原審分別判處 有期徒刑4月、2月,並分別宣告犯罪所得新臺幣(下同)20 0萬元、130萬元沒收。參以被告出生地為新加坡,原住國外 於101年3月28日入境,且於102年5月8日初設戶籍登記,此 有個人戶籍資料、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可佐(見本院卷第35 至39頁),被告並自陳為新加坡管理公司的顧問,並提出相 關文件資料為佐,顯見其足有一定資力或管道可在新加坡長 時間停留,且被告於偵查中係經通緝到案,是其以離境方式 逃避審判或刑罰執行之動機及能力均較一般人為高,確有相 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故為確保日後訴訟程序之進行及可 能之刑罰執行,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如 主文所示。 四、按被告及其辯護人得向檢察官或法院聲請撤銷或變更限制出 境、出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5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查被 告雖具狀聲請解除限制出境、出海,然本院審酌其主張欲至 新加坡5日處理工作,跟客戶收款也會影響到其依和解筆錄 給付告訴人賠償乙節,並非有出境之急迫性或必要性之事由 ,且被告倘出境後未再返回接受審判或執行,亦嚴重損害國 家追訴犯罪之公共利益及告訴人財產利益,自難以此為解除 限制出境、出海之理由。再者,被告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原 因及必要性已如前述,從而,被告所為解除限制出境、出海 之聲請,難以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第220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楊秀枝                   法 官 陳孟皇                   法 官 鄭欣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秉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2024-12-02

SLDM-113-簡上-316-20241202-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聲請解除限制出境出海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簡上字第316號                    113年度聲字第1641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楊安康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前經限制出境、出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自民國壹佰壹拾參年拾貳月拾肆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捌 月。 甲○○解除限制出境、出海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又審判中限制出境、 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 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起訴或 判決後案件繫屬法院或上訴審時,原限制出境、出海所餘期 間未滿1月者,延長為1月;前項起訴後繫屬法院之法定延長 期間及偵查中所餘限制出境、出海之期間,算入審判中之期 間,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第5項及第6項分別定有明 文。 二、上訴人即被告甲○○(下稱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於 民國113年4月1日為被告限制出境、出海8月之處分,有臺灣 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士檢迺玉113偵緝643字第1號限制出 境、出海通知書附卷可稽(見113年度偵緝字第643號卷第10 5至106頁)。嗣原審判決後本案於113年11月14日繫屬本院 審理,原限制出境、出海期間所餘期間未滿1月,依刑事訴 訟法第93條之3第5項規定延長1月,至113年12月13日即將屆 滿,有原審判決書、本院113年11月15日士院鳴刑敏113簡上 316字第1130222412號函(見本院卷第19至25頁、第31頁) 在卷可佐。 三、茲前開法定延長期間即將屆滿,本院於113年12月2日準備程 序時,給予被告陳述意見之機會後,被告雖以其有至新加坡 處理工作之需要等語,聲請解除限制出境、出海,本院審核 相關卷證,並參酌檢察官表示被告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 之必要之意見,認依卷內各項證據,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 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犯罪嫌疑重大,且業經原審分別判處 有期徒刑4月、2月,並分別宣告犯罪所得新臺幣(下同)20 0萬元、130萬元沒收。參以被告出生地為新加坡,原住國外 於101年3月28日入境,且於102年5月8日初設戶籍登記,此 有個人戶籍資料、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可佐(見本院卷第35 至39頁),被告並自陳為新加坡管理公司的顧問,並提出相 關文件資料為佐,顯見其足有一定資力或管道可在新加坡長 時間停留,且被告於偵查中係經通緝到案,是其以離境方式 逃避審判或刑罰執行之動機及能力均較一般人為高,確有相 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故為確保日後訴訟程序之進行及可 能之刑罰執行,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如 主文所示。 四、按被告及其辯護人得向檢察官或法院聲請撤銷或變更限制出 境、出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5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查被 告雖具狀聲請解除限制出境、出海,然本院審酌其主張欲至 新加坡5日處理工作,跟客戶收款也會影響到其依和解筆錄 給付告訴人賠償乙節,並非有出境之急迫性或必要性之事由 ,且被告倘出境後未再返回接受審判或執行,亦嚴重損害國 家追訴犯罪之公共利益及告訴人財產利益,自難以此為解除 限制出境、出海之理由。再者,被告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原 因及必要性已如前述,從而,被告所為解除限制出境、出海 之聲請,難以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第220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楊秀枝                   法 官 陳孟皇                   法 官 鄭欣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秉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   日

2024-12-02

SLDM-113-聲-1641-20241202-1

審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解除限制出境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審聲字第5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謝元逵 選任辯護人 沈孟賢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無故攝錄他人性影像案件(113年審簡字第223 1號),聲請解除限制出境、出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乙○○(下稱被告)因本件於偵 查中經檢察官諭知自民國113年8月14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 ,本件被告收受本件刑事判決書,尚未確定,然被告岳母龐 顯冰經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發出病重通知,依診斷書及醫囑 之記載,可知聲請人岳母現因心力衰竭、出血與拴篩風險衝 提、貧血、感染等,其風險事件極高,極易發生如猝死、惡 性心律失常、休克、失血性休克等,現仍繼續住院治療,有 上開醫院出具診斷證證明書可佐,即聲請人岳母隨時可能會 仙逝,聲請人欲至大陸地區重慶探視,另被告母親甲○○定居 臺灣,且因子宮肌瘤於113年11月11日開刀,則被告亦需探 視母親,即不可能至大陸後即滯留大陸地區不歸,且被告為 臺灣人不可能因得易科罰金之案件即滯留海外,此外,被告 願以新臺幣(下同)20萬元具保代替限制出境出海,爰依法 提出本件聲請。 二、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必要 時檢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 為拘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刑事訴訟法第 93條之2第1項第2款定有明文。次按限制出境、出海之強制 處分,其目的在防阻被告擅自前往我國司法權未及之境,俾 保全偵查、審判程序之進行及刑罰之執行,被告於我國領土 範圍內仍有行動自由,亦不影響其日常工作及生活,干預人 身自由之強度顯較羈押處分輕微,故從一般、客觀角度觀之 ,苟以各項資訊及事實作為現實判斷之基礎,而有相當理由 認為被告涉嫌犯罪重大,具有逃匿、規避偵審程序及刑罰執 行之虞者即足。且是否採行限制出境、出海之判斷,乃屬事 實審法院職權裁量之事項,應由事實審法院衡酌具體個案之 訴訟程序進行程度、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等一切 情形,而為認定(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字第249號裁定要旨 參照)。 三、經查: (一)本件被告因犯刑法第319條之1第1項之無故攝錄他人性影 像案件,偵查中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認被告犯罪 嫌疑重大,有相當理由足認其有逃亡之虞,而有限制出境 、出海之必要,自113年8月14日起至114年4月13日止限制 出境、出海,嗣被告所涉前開案件經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提 起公訴,本院以113年審訴字第54號案件審理,經被告自 白犯罪,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規定相符,認宜以 簡易判決處刑,裁定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 於113年10月30日以113年審簡字第2231號判決應執行有期 徒刑1年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已 經檢察官提起上訴,尚未確定等節,有臺灣臺北地方檢察 署113年8月14日北檢力臣113他8385字第1139081873號函 附通知限制出境、出海管制表、限制出境、出海通知書、 上開案號起訴書、本院刑事簡易判決書、臺灣臺北地方檢 察署113年度請上字第669號上訴書等附卷可稽,上情堪以 認定。 (二)被告雖執前詞聲請撤銷限制出境、出海處分。然被告被訴 犯刑法第319條之1第1項無故攝錄他人性影像罪,業據被 告自白不諱,並經本院認定有罪(共4罪),各處有期徒 刑6月,並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暨諭知易科罰金之 折算標準,有本院113年審簡字第2231號刑事簡易判決書 在卷可按,縱可聲請易科罰金,但不可謂輕,且臺灣臺北 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已依告訴人請求以原審量刑過輕等為由 即對被告不利益事由提起上訴,並據被告於偵查中所陳, 其主要家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等人均在大陸地區居住、就 醫、就學,有被告提出結婚證書、親屬關係證明、戶籍謄 本、重慶市渝中區曾家岩小學校入學通知書、重慶精神衛 生中心門診病歷,顯可認被告具有逃亡並滯留海外之可能 及能力,再衡酌本件訴訟進行程度、被告所涉刑責、本件 犯行法益侵害情狀、惡性程度、逃亡之可能性、被告之經 濟狀況、資力及比例原則等因素,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 有效行使、發現真實之利益、被告人身自由之私益及防禦 權受限制之程度,認為確保日後審理及執行程序之順利進 行,前開限制出境、出海之原因及必要俱仍存在。又本件 被告提出診斷證書,可見被告之岳母現住院積極治療中, 尚難遽認被告有出國之急迫性、必要性,本院雖感於被告 出於孝心,惟此本非解除限制出境、出海之要件,亦無法 以具保方式替代,是被告聲請撤銷限制出境出海處分,尚 屬無據,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法 官 程克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志忠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2024-11-29

TPDM-113-審聲-54-20241129-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68號 公 訴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士倫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緝 字第4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士倫解除限制出境、出海。   理 由 一、按偵查及審判中法院所為之限制出境、出海,得由法院依職 權撤銷或變更之,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5第4項定有明文。而 限制出境之處分,無非為保證被告到庭,以遂訴訟之進行及 證據之調查,則考量解除限制出境與否,自應以訴訟之進行 及證據之調查是否因此而受影響為判斷依據。 二、查被告因偽造文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由本院以11 3年度訴字第168號審理中,又被告前於偵查中曾遭通緝,到 案後自承其於大陸地區工作,且前於民國109年出境後,至1 11年間長期未返國等語,前經檢察官於偵查中認其犯罪嫌疑 重大,且長時間居留大陸地區,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 ,乃於113年1月8日起,限制其出境、出海8月,再經本院裁 定自113年9月8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在案。然考量本 案業已審理終結,且本案相關事證已調查完備,綜合審酌被 告本案涉案情節、保全未來執行之必要性與持續限制出境、 出海對被告生活之影響程度,本院認已無繼續限制被告出境 、出海之必要,爰依職權解除被告之限制出境、出海。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君杰                  法 官 陳姿樺                  法 官 許博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9  日                 書記官 許琇淳

2024-11-28

CTDM-113-訴-168-20241128-2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變更限制住居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87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余御豪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3年度訴字第506號), 聲請變更限制住居,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余御豪限制住居之處所准予變更為屏東縣○○鄉○○村○○街○段00巷0 0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稱:聲請人即被告余御豪原限制住居於高雄市○○ 區○○路000○00號10樓之址,惟該址僅為被告戶籍地,非實際 居所,並無實際居住於該址,爰聲請改定限制住居處所如主 文所示等語。 二、按限制住居之處分,目的在於防止被告逃亡,確保被告日後 能按時接受審判或執行,以利刑事訴訟程序之進行及刑罰執 行,故考量解除限制住居與否,自應以上開目的是否受影響 為判斷依據,是其重點在於防止被告逃亡,而非限制被告之 居住自由,倘被告經法院裁定准予限制住居於某住居所後, 是否因工作、生活、經濟或其他因素,而有變更限制住居處 所之需要,法院應綜合並審酌卷內相關資料,本於兼顧訴訟 之進行與被告人身自由之原則決定之(最高法院107年度台 抗字第312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前因詐欺案件,經本院命限制住居於高雄市○○ 區○○路000○00號10樓。本院審酌聲請人已敘明變更原限制住 居處所之必要性,且認上開聲請尚無礙前開限制住居處分之 目的,爰准予變更聲請人限制住居之地址如主文所示,以使 被告便於收受訴訟文書,並確保日後能按時接受審判、執行 。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柯欣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書記官 馬嘉杏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2024-11-28

ULDM-113-聲-874-20241128-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解除限制出境、出海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520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黃志珩 選任辯護人 張藝騰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本院112年度金上訴字第2 803號),聲請解除限制出境、出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黃志珩(下稱被告)前因加重 詐欺等案件,經本院裁定自民國113年10月7日起延長限制出 境、出海8月。被告於歷次偵審程序均按時到庭,並無傳喚 不到或無故不到庭等情,無證據證明有逃匿之虞,且被告於 國內有固定住居所,亦無出境滯留不歸可能。被告此次參加 旅行社出國旅遊,已支付相關費用,期間僅短暫7日,本案 業已終結,訴訟進行及證據調查尚不至因暫時解除其限制出 境、出海而受影響,為此聲請自113年12月4日起至同年月10 日止,准予暫時解除限制出境、出海等語。 二、限制出境、出海之強制處分之目的,在於防阻被告擅自前往 我國司法權未及之境域,以保全偵查、審判程序之進行及刑 罰之執行,被告於我國領土範圍內仍有行動自由,並不影響 其日常工作及生活,干預人身自由之強度顯較羈押處分輕微   ,故從客觀角度觀之,茍以各項資訊及事實作為現實判斷之 基礎,而有相當理由認為被告涉嫌犯罪重大,具有逃匿、規 避偵審程序及刑罰執行之虞者即足。且是否限制出境、出海 之判斷,乃屬事實審法院職權裁量之事項,應由事實審法院 衡酌具體個案之訴訟程序進行程度、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 均衡維護等一切情形,而為認定(最高法院113年度台抗字 第267號刑事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所涉加重詐欺等案件,經原審於112年6月7日裁定命被告 限制住居及禁止出境、出海,並於同年月29日以112年度金 訴字第107號判決判處罪刑;被告不服提起上訴,本院受理 後,審酌全案證據資料,認其犯罪嫌疑重大,有相當理由足 認有逃亡之虞,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分別裁定自 113年2月7日、同年10月7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又 本案經本院於113年9月10日審結,並於同年10月8日以112年 度金上訴字第2803號判決判處被告犯加重詐欺取財罪(共5 罪),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6月在案,合先敘明。  ㈡聲請意旨固以前詞請求暫時准予解除其限制出境、出海之處 分等語。惟依目前卷證資料,被告犯罪嫌疑重大之要件仍然 俱足,本案係屬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且被告業已上訴,尚 未確定,被告經本院判處上開非輕刑度,依一般人畏懼刑罰 執行之心理,其慮及後果嚴峻而以逃匿方式規避後續審判程 序進行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甚高,有相當理由信其恐為脫免 罪責、規避刑罰之執行而有逃亡藏匿之虞,無從排除其出國 後滯留不歸之危險,仍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 之限制出境、出海事由,此與被告先前是否均遵期到庭、於 國內有無固定住居所等情,均並無必然關係,尚難執此即認 無逃亡之虞,本院經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維護 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制之程度 ,且考量被告涉案情節、罪名,就目的與手段依比例原則衡 量後,認仍有繼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況被告聲請暫時 解除限制出境、出海之目的,僅為單純出國旅遊,非維持生 活所必要,自難認有出境、出海之急迫性、必要性或不可替 代性,亦難以撼動上開逃亡可能性所由生之人性因素,尚難 採為解除限制出境、出海之正當事由。  ㈢綜上,本院經衡酌全案情節及被告之聲請事由,為保全刑事 訴訟程序順利進行及刑罰權之實現,兼顧公共利益及被告權 益之均衡維護,認仍有繼續限制被告出境、出海之必要。是 被告聲請自113年12月4日起至同年月10日止暫時解除限制出 境、出海,尚難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刑事第十庭   審判長法 官  簡 源 希                  法 官  楊 陵 萍                  法 官  林 美 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留 儷 綾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2

TCHM-113-聲-1520-2024112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