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抵押權登記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51-16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405號 原 告 鄧秀羚 訴訟代理人 許書瀚律師 被 告 何葉自強 一、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 。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 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 第1項定有明文。另當事人請求雖屬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 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過終局的範圍,其訴訟標 的之價額,應得適用上揭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但書之 規定,即應擇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 二、經查,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係請求確認被告就原告所有如附 表一、二所示之房地(下稱系爭房地)設定擔保債權總金額新 臺幣(下同)460萬元之普通抵押權(下稱系爭抵押權)及其所 擔保之債權均不存在;聲明第2項則係請求被告將系爭房屋 所設定之系爭抵押權登記予以塗銷;聲明第3項係請求確認 系爭房地之預告登記之所有權移轉登記請求權不存在;聲明 第4項係請求將聲明第3項之預告登記予以塗銷。因原告主張 其並未向被告借款460萬元等語,足見,原告訴之聲明第1項 至第4項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則依前揭民事訴 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但書規定,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即系爭 抵押權之設定金額460萬元核定之。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 定為460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6,540元。茲依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之日起5 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黃漢權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書記官 陳今巾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2025-02-19

TYDV-113-補-1405-20250219-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629號 原 告 林阿碰 被 告 林張阿嬌 林憲章 曾妍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 二、原告應於文到後10日內陳報被告林張阿嬌現住所或可收受送 達之處所,逾期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原告陳報被告林張阿嬌住所為臺北市○○區○○路000巷0號,本 件言詞辯論期日通知寄存送達於該址。惟查,該址設籍之人 並非被告林張阿嬌(見限閱卷),難認本件言詞辯論期日通 知已合法送達,應再開言詞辯論。 二、按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 居所;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情形,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 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款前段、第249條第1項、 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原告提起塗銷抵押權登記訴訟,未陳 報被告林張阿嬌正確住所,起訴顯有不合程式之情形。原告 應補正提出被告林張阿嬌之戶籍謄本,並陳報被告林張阿嬌 現住所或可收受送達之處所,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庭 法 官 謝佩玲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黃家麟

2025-02-19

ILDV-113-訴-629-20250219-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215號 原 告 葉玉花 訴訟代理人 張志堅律師 洪國欽律師 被 告 蔡世同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事件,原告起訴未繳納裁判費 :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 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 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因債權之擔保涉訟,以 所擔保之債權額為準;如供擔保之物其價額少於債權額時, 以該物之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及第2項、 第77條之2第1項、第77條之6分別明定。所謂交易價額,應 以市價為準,又地政機關就不動產之交易價格已採實價登錄 制度,故鄰近不動產於一定期間內所登錄之交易價格,應趨 近於客觀之市場交易價格,可作為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基準 。次按債務人異議之訴之訴訟標的為該債務人之異議權,法 院核定此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以該債務人本於此項異議權, 請求排除強制執行所有之利益,即執行債權人對該債務人之 債權為準,而此債權包括其本金、利息、違約金等在內(最 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638號、105年度台抗字第611號民事 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起訴後訴狀送達前,主張被告以原告向其借款新臺 幣(下同)14,946,510元,且以原告所有坐落高雄市○○區○○ 段000000地號土地及其上同段19建號即門牌號碼高雄市○○區 ○○街00號建物(權利範圍均1/1,下合稱系爭房地)為其設 定登記擔保債權總金額15,000,000元最高限額抵押權(下稱 系爭抵押權)作為借款擔保等情,持本院113年度司拍字第1 39號拍賣抵押物裁定,聲請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10096號 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拍賣系爭房地,惟兩造 間無借款債權存在,而追加聲明請求:㈠確認被告對原告之1 4,946,510元消費借貸債權不存在。㈡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 行程序應予撤銷。㈢被告應將系爭抵押權登記塗銷。查聲明㈠ 、㈢之訴訟標的目的同一,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6規定,其 訴訟標的價額應以系爭房地價額與系爭抵押權擔保債權額較 低者為斷,參酌系爭房地鄰近之建築型態、樓高相同、年份 相當之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街00號房屋,於110年6月3日 之每坪交易單價約為242,000元,有原告民事陳報狀及內政 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資料在卷可稽,依此作為核定之基準 應趨近於客觀市場交易價額,而系爭房地之建物總面積為18 6.56㎡,亦有建物登記謄本附卷足憑,以此計算系爭房地於 起訴時之客觀市場交易價額為13,657,125元(計算式:186. 56㎡×0.3025×242,000元=13,657,125元,小數點以下四捨五 入),低於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總金額為14,946,510元 ,爰核定聲明㈠、㈢之訴訟標的價額為13,657,125元。另聲明 ㈡之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告請求排除強制執行所有之利益 為準,而被告於系爭執行事件對原告之執行債權額為14,946 ,510元,爰核定聲明㈡之訴訟標的價額為14,946,510元。又 原告聲明㈠、㈢及聲明㈡之請求相互競合,揆諸前揭規定,應 以其價額最高者定之,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4,946,5 1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43,560元,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7日內補繳,逾 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楊佩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邱靜銘

2025-02-18

KSDV-113-補-1215-20250218-1

苗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苗簡字第851號 原 告 賴德沐 賴金蓮 廖宥樺 上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馮彥錡律師 被 告 謝木 訴訟代理人 莊國禧律師 被 告 黃永順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 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先位及備位之訴均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肆仟叁佰伍拾陸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方面: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 ,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二、請求之基礎事 實同一者。三、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七、不 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 第2款、第3款及第7款分別定有明文。查原告原起訴先位聲 明為請求(一)確認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普通抵押權(下稱 系爭抵押權)不存在。(二)被告謝木應將系爭抵押權登記 予以塗銷等語(見本院卷第15頁);其後於民國113年1月30 日具民事追加聲明暨準備狀追加先位聲明第3項及第4項如伊 下列先位聲明(3)、(4)所示等語(見本院卷第201頁) 。經核原告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且屬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 聲明,亦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依上開規定,應 予准許。 二、原告主張:訴外人張慶榮原為如附表一所示坐落苗栗縣○○市 ○○段0000地號土地(渠應有部分18分之1)、同段1590地號 土地(渠應有部分6分之1)、同段1631地號土地(渠應有部 分18分之1)、坐落苗栗縣○○市○○○段0000地號土地(渠應有 部分3分之1;下各簡稱1589地號土地、1590地土地、1631地 號土地及1773地號土地,4筆合稱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 渠於107年間透過被告黃永順分別向被告謝木借款新臺幣( 下同)30萬元(下稱系爭借款),及向訴外人陳秀珍借款70 萬元(下稱系爭A借款),並委由被告黃永順代渠將系爭土 地分別於107年3月間及同年6月間設定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之 普通抵押權予被告謝木(即系爭抵押權)、如附表二編號2 所示之普通抵押權予陳秀珍(下稱系爭A抵押權,現已塗銷 ),用以擔保上開借款;惟則,被告謝木當時實未曾交付系 爭借款予張慶榮,是系爭抵押權並無擔保債權發生之基礎關 係存在,故系爭抵押權應為無效。 (一)因張慶榮其後於108年9月16日與陳秀珍簽訂不動產買賣契 約書(下稱系爭A契約),約定將渠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15 89地號土地、如附表一編號3所示1631地號土地及渠所有 另筆尖下段1591地號土地之應有部分(下稱系爭3筆土地 )出售予陳秀珍,然暫不辦理移轉登記,且張慶榮得於1 年內將上開3筆土地出售予他人;另於同年10月23日以買 賣為原因將渠所有如附表一編號4、5所示1773地號土地之 應有部分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陳秀珍。嗣原告賴德沐於 109年9月17日透過訴外人盧宏喜居間,與張慶榮簽訂不動 產買賣契約書(下稱系爭B契約),而以總價120萬元向張 慶榮購得系爭3筆土地、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1590地號土地 、另筆尖下段1632地號土地(應有部分18分之1)、如附 表一編號4、5所示1773地號土地(應有部分3分之1)等共 6筆土地(下稱系爭6筆土地)。然未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 之前,原告賴德沐即於同年10月5日透過盧宏喜居間,以 總價150萬元將渠所購得之上開如附表一編號1所示1589地 號土地、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1590地號土地、1591地號土 地、如附表一編號3所示1631地號土地、1632地號土地之 應有部分(共5筆土地)出售予訴外人廖仁森,並於109年 10月29日以買賣為原因將上開5筆土地應有部分辦理所有 權移轉登記予買受人廖仁森所指定之原告廖宥樺;而原告 賴德沐向張慶榮所購買如附表一編號4、5所示1773地號土 地(應有部分3分之1)則先由陳秀珍於109年12月3日以贈 與為原因將該土地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賴德沐,而 原告賴德沐再於111年8月10日將如附表一編號5所示1773 地號土地(應有部分6分之1)以贈與為原因移轉登記予原 告賴金蓮。是原告賴德沐、原告賴金蓮現均為1773地號土 地之所有權人(應有部分各6分之1);原告廖宥樺則為15 89地號、1590地號、1631地號土地之所有權人,伊應有部 分各為18分之1、6分之1、18分之1。 (二)另者,即便審認被告謝木確已交付系爭借款予張慶榮;然 張慶榮既已於出售系爭6筆土地予原告賴德沐時,約定由 原告賴德沐逕將120萬元價金中之100萬元交予被告黃永順 ,用以清償張慶榮積欠被告謝木、陳秀珍之系爭借款及系 爭A借款;後原告賴德沐於出售上開5筆土地予廖仁森之同 時,原告賴德沐再將伊上開約定代張慶榮清償100萬元債 務中之50萬元讓渡予廖仁森,伊等2人事後並確已分別於1 09年9月17日、同年11月3日經盧宏喜偕同至被告黃永順所 開設之地政士事務所,而各交付50萬元予被告黃永順收執 (共100萬元),用以代張慶榮清償上開欠款。而後,陳 秀珍乃於同年11月18日以渠獲償系爭A借款為由,塗銷原 設定於系爭土地上如附表二編號2所示之系爭A抵押權登記 ;然被告謝木於其代理人即被告黃永順交付上開清償款項 即收到系爭借款之清償款項後,迄今竟仍未辦理塗銷如附 表二編號1所示之系爭抵押權。基上,系爭抵押權所擔保 之債權既業經清償而消滅,被告謝木即不得持本院112年 度司拍字第52號裁定(下稱系爭裁定)、112年度抗字第2 1號裁定(下稱系爭抗告裁定)對原告所有系爭土地聲請 強制執行;然被告謝木仍執系爭裁定、系爭抗告裁定為執 行名義向本院聲請拍賣系爭土地而為強制執行,現由本院 以112年度司執字第28501號強制執行事件受理中(尚未終 結,下稱系爭執行程序),是系爭執行程序自應予撤銷。 (三)又倘認被告謝木確已交付系爭借款予張慶榮,且迄今尚未 獲清償,則足見被告黃永順所受領該100萬元中之30萬元 顯無法律上原因,當屬不當得利,自應返還予原告。爰先 位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規定; 備位依民法179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四)並先位聲明:(1)確認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之系爭抵押權 不存在。(2)被告謝木應將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之系爭抵 押權登記予以塗銷。(3)系爭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 (4)被告謝木不得持系爭裁定、系爭抗告裁定為執行名 義對原告為強制執行。另備位聲明:被告黃永順應給付原 告3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黃永順則以:張慶榮曾於107年間透過其向被告謝木、 陳秀珍各借取系爭借款及系爭A借款,而其確有收受原告賴 德沐及廖仁森代張慶榮所清償之100萬元款項,固屬無訛; 然張慶榮積欠陳秀珍之債務合計共100萬元,此依108年9月1 6日張慶榮與陳秀珍間所訂系爭A契約中不動產標示欄內(四 )所載:「買方(即陳秀珍)同意1年內給予賣方(即張慶 榮)出售他人。…張慶榮應優先償還陳秀珍100萬元。」等情 可明,並經原告賴德沐於109年9月19日簽訂同意書(下稱系 爭同意書),同意將上開100萬元全數用以清償張慶榮對於 陳秀珍之債務,是原告賴德沐等2人代張慶榮所為之清償, 乃係針對張慶榮對陳秀珍所積欠之100萬元債務,與被告謝 木無關,被告謝木對張慶榮之系爭借款30萬元則尚未獲償。 而其代陳秀珍受領上開100萬元,並業已全數交付予陳秀珍 收執,自無不當得利之情等語,以資抗辯。並聲明:原告之 訴駁回。 四、被告謝木則以:張慶榮確曾於107年間向其借取系爭借款, 並於107年3月29日簽發面額30萬元之本票1紙(下稱系爭本 票)交予其收執,並為其設定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系爭抵押 權,而其亦確已交付借款20萬元予張慶榮,然因其系爭借款 債權本息共30萬元迄今仍未受任何清償,則系爭抵押權自仍 存在無疑。又原告雖與張慶榮約定該100萬元款項由渠等間 系爭B契約所定價金中扣除無訛;然原告既係將該款項交予 被告黃永順,且已由被告黃永順全數交付陳秀珍,此經被告 黃永順及陳秀珍陳述甚詳,益徵其系爭借款債權迄今確未獲 任何清償。況其未曾授權被告黃永順有何代理其代收系爭借 款清償之權限,是原告所為本件先位請求,均無理由等語, 以資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兩造不爭執事項(參本院卷第279至281頁言詞辯論筆錄,本 院僅為部分文字修正): (一)原告廖宥樺所有坐落如附表一編號1至3所示系爭土地之應 有部分: (1)上開土地應有部分原為張慶榮所有,張慶榮並分別於107 年3月28日設定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系爭抵押權予被告謝木 、於107年6月6日設定如附表二編號2所示系爭A抵押權予 陳秀珍。 (2)張慶榮於109年10月29日以買賣為原因將上開土地所有權 移轉登記予原告廖宥樺;嗣陳秀珍於109年11月18日以清 償為由塗銷如附表二編號2所示系爭A抵押權登記。 (二)原告賴德沐、賴金蓮所有坐落如附表一編號4至5所示之系 爭土地之應有部分: (1)上開土地應有部分原為張慶榮所有,於107年3月28日設定 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普通抵押權予被告謝木、於107年6月6 日設定如附表二編號2所示普通抵押權予陳秀珍。 (2)張慶榮於108年10月23日以買賣為原因將上開土地所有權 應有部分移轉登記予陳秀珍;嗣陳秀珍以清償為由塗銷如 附表二編號2所示A抵押權後,於109年12月3日以贈與為原 因將上開土地應有部分贈與原告賴德沐;再由原告賴德沐 於111年8月10日以贈與為原因將上開土地應有部分6分之1 移轉登記予原告賴金蓮。 (三)張慶榮於107年3月28日、同年6月6日分別透過被告黃永順 向被告謝木、陳秀珍借款,並提供系爭土地作為抵押擔保 ,由被告黃永順代理張慶榮及被告謝木、陳秀珍辦理上開 土地抵押權設定事宜。嗣被告黃永順收受原告賴德沐、廖 仁森代張慶榮清償之100萬元,惟被告黃永順未交付上開1 00萬元款項中任何款項予被告謝木。 (四)被告謝木前向本院聲請拍賣系爭土地,經本院司法事務官 以系爭裁定准予拍賣,原告不服提起抗告,經本院以系爭 抗告裁定駁回原告所提抗告確定,被告謝木即持系爭裁定 、系爭抗告裁定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對系爭土地強制 執行,經本院以系爭執行程序受理,現尚未終結。 六、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 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 文。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 否不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 存在,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 ,若縱經法院判決確認,亦不能除去其不安之狀態者,即 難認有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最高法院52年臺上字第 1240號判例意旨參照)。查原告提起本件確認之訴,請求 確認系爭土地所設定之系爭抵押權不存在,應予塗銷等情 ,既為被告謝木所否認,則兩造間就系爭抵押權存否已有 爭執,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不安狀態存在,而此不安 狀態能以本件確認判決除去之,依上說明,原告提起本件 確認之訴,應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先予敘明。 (二)查原告主張張慶榮原為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渠於107年 間透過被告黃永順分別向被告謝木為系爭借款及向陳秀珍 為系爭A借款,並委由被告黃永順代渠將系爭土地分別於1 07年3月間設定系爭抵押權予被告謝木、於同年6月間設定 系爭A抵押權予陳秀珍,用以擔保上開借款;張慶榮其後 於108年9月16日與陳秀珍簽訂系爭A契約,約定將渠系爭3 筆土地出售予陳秀珍,然暫不辦理移轉登記,且張慶榮得 於1年內將上開3筆土地出售予他人;另於同年10月23日以 買賣為原因將渠所有如附表一編號4、5所示1773地號土地 之應有部分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陳秀珍;嗣原告賴德沐 於109年9月17日透過盧宏喜居間,與張慶榮簽訂系爭B契 約,而以總價120萬元向張慶榮購得系爭6筆土地;然未辦 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之前,原告賴德沐即於同年10月5日透 過盧宏喜居間,以總價150萬元將渠所購得之上開如附表 一編號1所示1589地號土地、如附表一編號2所示1590地號 土地、1591地號土地、如附表一編號3所示1631地號土地 、1632地號土地之應有部分(共5筆土地)出售予廖仁森 ,並於109年10月29日以買賣為原因將上開5筆土地應有部 分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買受人廖仁森所指定之原告廖宥 樺;而原告賴德沐向張慶榮所購買如附表一編號4、5所示 1773地號土地(應有部分3分之1)則先由陳秀珍於109年1 2月3日以贈與為原因將該土地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 賴德沐,而原告賴德沐再於111年8月10日將如附表一編號 5所示1773地號土地(應有部分6分之1)以贈與為原因移 轉登記予原告賴金蓮,是原告賴德沐、原告賴金蓮現均為 1773地號土地之所有權人(應有部分各6分之1);原告廖 宥樺則為1589地號、1590地號、1631地號土地之所有權人 ,伊應有部分各為18分之1、6分之1、18分之1;又張慶榮 確已於出售系爭6筆土地予原告賴德沐時,約定由原告賴 德沐逕將120萬元價金中之100萬元交予被告黃永順,用以 清償張慶榮所積欠之借款;而後,原告賴德沐於出售上開 5筆土地予廖仁森之同時,原告賴德沐再將伊上開約定代 張慶榮清償100萬元債務中之50萬元讓渡予廖仁森,伊等2 人事後並確已分別於109年9月17日、同年11月3日經盧宏 喜偕同至被告黃永順所開設之地政士事務所,而各交付50 萬元予被告黃永順收執(共100萬元),用以代張慶榮清 償上開欠款;其後,陳秀珍乃於同年11月18日以渠獲償系 爭A借款為由,塗銷原設定於系爭土地上如附表二編號2所 示之系爭A抵押權登記;然被告謝木迄今並未辦理塗銷如 附表二編號1所示之系爭抵押權,且仍持本院系爭裁定、 系爭抗告裁定對原告所有系爭土地聲請強制執行,現由本 院以112年度司執字第28501號強制執行事件受理中,尚未 終結等情,業據原告提出系爭土地之土地最新第二登記謄 本、他項權利異動索引、苗栗地方檢察署(下稱苗栗地檢 )檢察官110年度偵字第7502號不起訴處分書及臺灣高等 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下稱臺中高分檢)111年度上聲議 字第923號處分書等附卷為證(見本院卷第27至99頁), 且此等部分亦為被告所不爭執,已如前述,自堪認屬真實 。 (三)至原告先位主張被告謝木並未交付系爭借款予張慶榮,系 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並不存在,應予塗銷;又即便認被 告謝木確有交付系爭借款予張慶榮,然被告謝木之代理人 即被告黃永順既已代被告謝木收取系爭借款之還款30萬元 ,則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亦業經清償而已不存在,是 原告先位主張請求確認系爭抵押權不存在,且被告謝木應 塗銷系爭抵押權,並不得執系爭裁定及抗告裁定為執行名 義對原告為強制執行,系爭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當均 屬有據等情,則為被告謝木所否認,且以上情置辯。是本 件先位訴訟之爭點,當為:(1)被告謝木有無交付系爭 抵押權所擔保之系爭借款予張慶榮?(2)如有,系爭借 款是否已獲清償?此涉及原告主張被告黃永順有代被告謝 木收受系爭借款之還款權限,是否有據?(3)原告主張 之先位聲明,有無理由? (1)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有所明文。而確認法律關係不 存在之訴,如被告主張其法律關係存在時,應由被告負舉 證責任(最高法院42年台上字第170號判例參照)。又按 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 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民法第474條第1項有所規定,顯見金錢借貸契約 ,屬要物契約,如就消費借貸關係是否成立有所爭執,應 由貸與人就交付金錢之事實負舉證之責(最高法院69年台 上字第3546號判例要旨參照)。故抵押人對抵押權人提起 塗銷抵押權登記之訴,並提出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不存在 之主張,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自應由抵押權人就擔保債 權存在之積極事實,負舉證責任。查原告主張被告謝木未 曾交付系爭款項予張慶榮,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不存 在,系爭抵押權登記應予塗銷等情,既為被告謝木所否認 ,依上開說明,自應由被告謝木就兩造間確實具有系爭抵 押權所擔保之債權即系爭借款存在之積極事實,擔負舉證 責任。 (2)查被告謝木就此乃提出其所執有由張慶榮所簽發之系爭本 票1紙為證;而觀諸系爭本票之背面確另載有「借款實際 金額:新臺幣貳拾貳萬元正」等語,並經張慶榮捺按指印 於其上等情(見本院卷第155頁至第156頁),乃為原告所 不爭執,是已堪認被告謝木辯稱其確有交付系爭抵押權所 擔保之系爭借款20萬元予張慶榮,方因而取得張慶榮所簽 發之系爭本票用以擔保兌付等情,尚非無憑,否則張慶榮 蓋無於該面額30萬元之系爭本票背面另行記載確認實際借 款金額為22萬元之必要。再者,佐以系爭土地土地第一類 登記謄本之土地他項權利部記載:「權利人:謝木。擔保 債權總金額:30萬元。擔保債權種類及範圍:民國107年3 月26日借款」等情(見本院卷第117頁至第133頁),亦與 被告謝木所辯系爭借款30萬元乃係其實際交付金額20萬元 並包含該借款利息之總額等語,及系爭本票面額為30萬元 等情均屬相符(見本院卷第191頁),並合於一般借款交 易常態;而系爭本票之簽發日107年3月29日亦與系爭土地 謄本中土地他項權利部所載系爭抵押權擔保之借款日期極 為相近,且與被告黃永順於114年1月2日本院言詞辯論期 日中確認陳稱:「…我直接辦了該抵押權給謝木,辦好後 謝木第一次拿了22萬元給盧宏喜、張慶榮2人。…該抵押權 登記就是擔保30萬元借款,利息應該是有約定。…我有看 到謝木交付22萬元予盧宏喜、張慶榮。」等語互核相符( 見本院卷第409至410頁),是益徵張慶榮設定系爭抵押權 予被告謝木後,確有依約自被告謝木處收取系爭借款20萬 元,方另簽發加計借款利息後為30萬元之系爭本票1紙予 被告謝木以為擔保甚明。況且,參諸證人盧宏喜於系爭偵 查案件中具結陳稱:「(問:你何時介紹張慶榮向被告黃 永順借錢?)107年3、4月間,一開始是借20萬元,張慶 榮有拿到這20萬元借款,由黃永順交給他的。(問:金主 是誰?)一開始不知道,後來黃永順有說要設定抵押權給 謝木,擔保債權是30萬元。錢是黃永順拿給張慶榮,但實 際上錢是誰的我不清楚。黃永順說要設定抵押權給謝木, 我是有聽說黃永順跟謝木拿了22萬元,但沒看到黃永順跟 謝木拿。」等語,亦核與被告謝木於系爭偵查案件中具結 證稱:「黃永順一開始跟我說要我拿20萬元出來,可以拿 到抵押權,我就去跟我姊夫借錢,我姊夫分2次匯給我, 隔天就拿20萬元給黃永順。…黃永順叫我塗銷抵押權,我 說我已經拿20萬元給你了,應該要還20萬元給我,我才要 塗銷。…黃永順叫我無緣無故塗銷抵押權,但我的錢都沒 有還。…到現在我都還沒拿到錢。」等語大致相符(見高 分檢系爭偵查案卷第11至14頁),在在可徵被告謝木確已 交付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系爭借款予張慶榮無疑,否則原 告與張慶榮約定由原告代償欠款而交予被告黃永順之100 萬元款項,亦蓋無欲將其中30萬元交付被告謝木用以塗銷 系爭抵押權部分之餘地。基上,堪認原告依被告黃永順前 於系爭偵查案件中以被告身分所為反覆不一之陳述為據, 主張被告謝木並未交付系爭借款予張慶榮,故系爭抵押權 設定所擔保之債權不存在云云,實無足取。 (3)另原告雖主張縱認被告謝木確有交付系爭借款予張慶榮, 然原告賴德沐、廖仁森既已代張慶榮為清償,並由被告謝 木之代理人即被告黃永順受領,則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 權亦經清償而不存在等情;然此亦為被告謝木所否認,且 辯稱被告黃永順雖代其為交付系爭借款予張慶榮並居中處 理抵押權設定、收受系爭本票等事宜;然其並未授權被告 黃永順得受領系爭借款之還款款項等情。而查,系爭借款 係張慶榮透過盧宏喜居間後向被告謝木借得,並簽立系爭 本票及設定系爭抵押權予被告謝木,則張慶榮自當知悉渠 所為系爭借款應係向被告謝木為清償,而原告欲代張慶榮 清償系爭借款,自當同理為之;又借貸與受領清償之行為 本屬不同,如欲委任第三人處理,自應分別授予代理權; 然則,觀諸原告既非將伊欲代張慶榮清償系爭借款之還款 款項向被告謝木為給付,且自始亦未就伊所指被告謝木確 有授權由被告黃永順代領系爭借款之還款等有利於己之事 實舉證以實其說,是本院尚難認定被告黃永順確經被告謝 木授權而具有代領系爭款項還款之權限,又原告已代張慶 榮向被告謝木清償系爭借款等情為真。準此,遑論被告黃 永順自原告處收取之100萬元款項並未交付被告謝木分毫 ,為兩造所是認,自已難認原告有何向被告黃永順清償系 爭借款之情,且即便審認原告賴德沐、廖仁森確有向被告 黃永順為「清償」系爭借款之情事;然該清償行為對於被 告謝木仍不生效力。綜上所述,堪認被告謝木辯稱其已交 付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系爭借款予張慶榮,惟迄今尚未獲 任何清償,是系爭抵押權仍存在等語,核屬可採;而原告 主張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已不存在云云,顯屬無憑。 (4)又原告主張被告謝木應塗銷系爭抵押權設定登記,且不得 執系爭裁定及抗告裁定對系爭土地為強制執行,系爭強制 執行程序應予撤銷等情,仍為被告謝木所否認。而按,所 有人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民法第767條 第1項中段定有明文。次按抵押權為擔保物權,以擔保之 債權存在為前提,倘擔保債權尚存在,抵押權並未失所附 麗,則抵押權登記仍屬有效,抵押人不得請求塗銷。承上 所述,被告謝木確已交付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系爭借款予 張慶榮,且迄今仍未受清償,系爭抵押權設定並無無效事 由且仍存在等情,既經本院審認如前,則依上開說明,原 告請求被告謝木塗銷系爭抵押權設定登記,即無理由。另 按,執行名義無確定判決同一之效力者,於執行名義成立 前,如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 ,債務人亦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提起異議之訴,強制 執行法第14條第1、2項定有明文。查系爭抵押權及所擔保 之債權即系爭借款債權並非不成立,亦未因事後清償而消 滅,故原告不得請求被告謝木塗銷系爭抵押權設定登記, 業如前述,則被告謝木基於抵押權人之地位,聲請拍賣系 爭土地,並取得執行名義(即系爭裁定、系爭抗告裁定) 即屬有據;而原告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規定,請求撤銷系 爭執行程序,並訴請被告謝木不得執系爭裁定、系爭抗告 裁定為執行名義對原告所有系爭土地聲請強制執行,於法 均屬無據,無從准許。 (四)另原告備位主張張慶榮於107年3月28日、同年6月6日分別 透過被告黃永順向被告謝木、陳秀珍借款,並提供系爭土 地作為抵押擔保,由被告黃永順代理張慶榮及被告謝木、 陳秀珍辦理上開土地抵押權設定事宜;嗣被告黃永順收受 原告賴德沐、廖仁森代張慶榮清償之100萬元,惟被告黃 永順未交付上開100萬元款項中任何款項予被告謝木;則 倘認原告對被告黃永順所為清償系爭借款之效力未及於被 告謝木,則被告黃永順受領系爭30萬元款項當屬無法律上 原因,致原告受有損害,原告自得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黃永順返還該30萬元並加計法定遲延利息等情 ,則為被告黃永順所否認,且以上情置辯。是本件備位訴 訟之爭點,當為:被告黃永順收取原告所交付之100萬元 還款,有無就其中30萬元獲取不當利益之情事? (1)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 利益,民法第179條定有明文。又不當得利依其類型可區 分為「給付型之不當得利」與「非給付型不當得利」,前 者係基於受損人之給付而發生之不當得利,後者乃由於給 付以外之行為(受損人、受益人、第三人之行為)或法律 規定或事件所成立之不當得利。在「給付型之不當得利」 應由主張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人,就不當得利成立要件中 之「無法律上之原因」負舉證責任。而不當得利返還請求 權之成立,須當事人間財產之損益變動,即一方受財產上 之利益致他方受財產上之損害,係無法律上之原因。在給 付型之不當得利,關於有無法律上之原因,應視當事人間 之給付行為是否存在給付目的而定;倘當事人一方基於一 定之目的而對他方之財產有所增益,其目的在客觀上即為 給付行為之原因,自非無法律上之原因。而主張該項不當 得利請求權存在之當事人,應舉證證明該給付欠缺給付之 目的(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067號民事判決參照) 。 (2)查原告主張原告賴德沐、廖仁森已分別於109年9月17日、 同年11月3日,依張慶榮指示共交付100萬元予被告黃永順 代張慶榮清償系爭借款及系爭A借款債務,然被告黃永順 並未將其中30萬元交付予被告謝木等情,乃為被告所不爭 執,業如前述,是原告賴德沐、廖仁森乃基於代張慶榮清 償債務之目的對被告黃永順為給付行為甚明。至原告主張 被告黃永順未將其中30萬元給付被告謝木,為無法律上原 因受有利益,即屬不當得利等情,則為被告黃永順所否認 。而查,觀諸證人陳秀珍於113年11月21日本院言詞辯論 期日中乃到庭具結證稱:「黃永順有說張慶榮要借款,都 是透過黃永順交付借款,3人當面交付,總共交付100萬元 ,沒有利息。一開始是先借70萬元,後來增加到100萬元 ,借據是簽寫100萬元,利息先扣給我了,利息有包含於 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金額100萬元裡面。…事後我是收 到100萬元的還款,才去辦理塗銷如附表二編號2所示之抵 押權登記,當時盧宏喜、張慶榮、黃永順都在。(問:後 面又陸續借到100萬元,多了30萬元,是否沒有另行設定 抵押權?)我忘記了。…(問:你後來有跟張慶榮談土地 買賣的事?)這些事都是委託黃永順處理。」等語詳實( 見本院卷第384頁),參以證人張慶榮於108年9月16日出 具之同意書乃載明:「立同意書人:張慶榮。土地坐落: 即系爭6筆土地。其土地於107年5月間經盧宏喜介紹向陳 秀珍借款70萬元,並以系爭土地設定系爭A抵押在案。今 因無法清償該借款,今由本人會同盧宏喜與債權人陳秀珍 研商後取得共識,同意追加尖下段1591地號及1632地號土 地,與前已設定抵押之系爭4筆土地共計6筆土地,共同以 總價100萬元出售予債權人。」等語(見本院卷第193頁) ,以及證人張慶榮於108年9月16日將系爭6筆土地以100萬 元出售予陳秀珍所簽訂之系爭A契約及其中土地標示欄( 四)乃載明:「…買賣價金為100萬元。第3條:(一)此 項定款係賣方(下均指張慶榮)107年5月以土地抵押借款 (指系爭A抵押權)無法償還甲方(指陳秀珍)所簽定同 意書做為買賣定款。(二)經雙方結算後…。(三)訂約 日起賣方即停止給付利息。買方(下均指陳秀珍)亦不得 再收取利息及其他費用。…不動產標示:…系爭1589地號土 地、1591地號土地及1631地號土地,買方暫不登記。…買 方同意1年內給予賣方出售他人,但賣方需銀貨兩訖,優 先償還買方100萬元。」等語(見本院卷第313頁至第315 頁),又陳淑珍其後確已另依約於109年12月3日以贈與為 原因,將原告賴德沐向張慶榮所購買如附表一編號4、5所 示1773地號土地(應有部分3分之1)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 予原告賴德沐,另其餘土地亦已由張慶榮辦理所有權移轉 登記予原告等人,均如前述,足見陳秀珍對於張慶榮之借 款債權,原僅有系爭A抵押權所擔保之系爭A借款債權70萬 元;然因張慶榮表明渠已無法清償系爭A借款債務,經與 陳秀珍結算系爭A借款本息後,則合意另行簽立系爭A契約 ,約定由張慶榮將系爭土地以結算系爭A借款債務後包含 全數利息之欠款總額100萬元為計出售予陳秀珍,雙方即 不得再主張原系爭A借款之後續利息及其他費用,而另與 陳秀珍成立系爭A借款本息結算後之買賣契約關係,亦即 以出售張慶榮所有包含系爭土地之系爭6筆土地作價100萬 元償付張慶榮前所積欠陳秀珍系爭A抵押權所擔保系爭A借 款本息之欠款債務,然尚約定系爭6筆土地得由賣方張慶 榮另於1年內出售他人,惟出售時則應給付陳秀珍該100萬 元,故陳秀珍方未辦理該等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及塗銷 抵押權登記,而僅辦理取得其中如附表一編號4、5所示17 73地號土地之所有權登記,且於嗣後張慶榮將系爭6筆土 地出售原告等人時,依約於109年12月3日以贈與為原因, 將原告賴德沐向張慶榮所購買如附表一編號4、5所示1773 地號土地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賴德沐,則依系爭A 契約之約定,張慶榮自應給付陳秀珍該100萬元,陳秀珍 始有塗銷系爭A抵押權登記之義務甚明。次以,審之被告 黃永順所提原告賴德沐於109年9月19日所簽屬之系爭同意 書,既亦可見原告賴德沐於向張慶榮購買系爭6筆土地時 ,即曾表示由伊逕將買賣價金中之100萬元代張慶榮向陳 秀珍為清償等情,此見系爭同意書記載「茲因張慶榮取回 108年9月16日與陳秀珍所訂立之買賣契約書1份(即系爭A 契約),今收到賴德沐所支付50萬元,另差額50萬元待產 權移轉完成後,賴德沐同意3日內給付陳秀珍。此致陳秀 珍收執。立同意書人:賴德沐。見證人:盧宏喜。」等情 可明(見本院卷第317頁),又原告對於系爭同意書之真 正亦未為爭執,是益徵原告賴德沐顯然明知伊與廖仁森交 付予被告黃永順之100萬元,乃係用以清償張慶榮對於陳 秀珍基於系爭A抵押權及系爭A契約所生之100萬元債務, 其中實未包含張慶榮對於被告謝木之30萬元借款債務至明 。準此,被告黃永順既經陳秀珍授權而代陳秀珍受領該10 0萬元還款,且已將該款項全數交付陳淑珍,並由陳秀珍 據以塗銷系爭A抵押權登記,而陳淑珍前亦確已將系爭部 分土地以贈與為原因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等人,均 如前述,則依上開說明,當堪認被告黃永順並無另將原告 所交付而受領取得上開100萬元中之30萬元據為己有等不 當得利之情事甚明。綜上,被告黃永順取得上開100萬元 款項尚非無法律上之原因,復原告亦未能舉證證明被告黃 永順受領上開100萬元中之30萬元係屬不當得利等情為真 ,是足見原告主張被告黃永順應就其中30萬元不當得利返 還予原告云云,當嫌無據,為無理由。 七、綜上所述,原告先位聲明依民事訴訟法第247條規定,請求 確認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之系爭抵押權不存在,另依民法第7 67條第1項及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告謝木塗 銷如附表二編號1所示系爭抵押權登記,且不得執系爭裁定 、系爭抗告裁定為執行名義對原告系爭土地為強制執行,並 應撤銷系爭執行程序,均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另原告備位 聲明依民法179條規定,請求被告黃永順給付原告30萬元及 法定遲延利息,亦於法未合,無從准許。 八、本件判決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料 經本院審酌後,核與判決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之必要。 九、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併確定本 件訴訟費用為4356元(即第一審裁判費3200元、證人旅費62 0元及536元),應由敗訴之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苗栗簡易庭                法 官 許惠瑜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 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 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 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劉碧雯 附表一: 土   地   坐   落 面 積 (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所有權人 縣 市 鄉鎮市區 段 地號 1 苗栗縣 頭份市 尖下 1589 4476 1/18 廖宥樺 2 苗栗縣 頭份市 尖下 1590 2095 1/6 廖宥樺 3 苗栗縣 頭份市 尖下 1631 3975 1/18 廖宥樺 4 苗栗縣 頭份市 尖山下 1773 422 1/6 賴德沐 5 苗栗縣 頭份市 尖山下 1773 422 1/6 賴金蓮 附表二: 編號 登記次序 權利人 抵押權登記事項 1 0001 謝木 權利種類:普通抵押權 收件日期:107年 收件字號:頭份跨字第2170號 登記日期:民國107年3月28日 債權額比例:全部 1分之1 擔保債權總金額:新臺幣30萬元 擔保債權種類及範圍:民國107年3月26日借款 清償日期:109年1月25日 其他擔保範圍約定:債務不履行而發生之損害賠償 債務人及債務額比例:張慶榮,債務額比例1分之1 2 0002 (已塗銷) 陳秀珍 權利種類:普通抵押權 收件日期:107年 收件字號:頭份跨字第4170號 登記日期:民國107年6月6日 債權額比例:全部 1分之1 擔保債權總金額:新臺幣70萬元 擔保債權種類及範圍:民國107年6月4日借款 清償日期:109年6月3日 其他擔保範圍約定:債務不履行之賠償金,新台幣20萬元 債務人及債務額比例:張慶榮,債務額比例1分之1

2025-02-18

MLDV-112-苗簡-851-20250218-1

宜簡
宜蘭簡易庭

塗銷抵押權登記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宜簡字第367號 原 告 祭祀公業法人宜蘭縣游寬義 法定代理人 游期清 訴訟代理人 游儒倡律師 被 告 彭游秀娥 杜進寶 杜來寶 杜素蘭 杜素芳 游淑堤 游添丁 游添順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4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彭游秀娥、杜進寶、杜來寶、杜素蘭、杜素芳、游淑堤、游 添丁、游添順應就如附表所示之抵押權辦理繼承登記後,將上開 抵押權登記塗銷。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或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 限。又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 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 第2款、第3款及第256條定有明文。原告起訴時原列「游朝 枝之繼承人」為被告,請求「游朝枝之繼承人」應就原告所 有坐落宜蘭縣壯圍鄉復興段339、928、928-1、929、929-1 、1115、1185地號土地(下合稱系爭土地),於民國59年9 月8日設定如附表所示之抵押權(下稱系爭抵押權)辦理公 同共有之繼承登記後,並將該抵押權登記予以塗銷(見本院 卷第8頁),嗣於113年9月16日具狀就「游朝枝之繼承人」 更正為被告彭游秀娥、杜進寶、杜來寶、杜素蘭、杜素芳、 游淑堤、游添丁、游添順(下合稱被告),並變更上開聲明 為:被告應就系爭抵押權辦理繼承登記,並將系爭抵押權登 記予以塗銷(見本院卷第104、105頁),核原告僅為更正事 實上之陳述,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應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系爭土地為原告所有,系爭土地上於59年9月8日 設定系爭抵押權予訴外人游朝枝。又系爭抵押權擔保債權之 清償日期為60年9月4日,其請求權於75年9月4日已罹於15年 之時效期間,且抵押權人於該債權請求權時效完成後5年間 ,並未行使抵押權,系爭抵押權已於80年9月4日消滅。而游 朝枝業於64年2月27日死亡,被告為其繼承人,均未拋棄繼 承,系爭抵押權登記對原告之所有權有所妨害。為此,爰依 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規定及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就 系爭抵押權辦理繼承登記後,將系爭抵押權予以塗銷等語。 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 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其為系爭土地所有權人,系爭土地上於59年9月8日 設定系爭抵押權予被告之被繼承人游朝枝,系爭抵押權迄今 尚未塗銷,被告復未辦理繼承登記等事實,業據提出系爭土 地登記第一類謄本、游朝枝除戶謄本、游朝枝繼承系統表、 被告戶籍謄本、家事事件(繼承事件)公告查詢在卷為憑( 見本院卷第20至34、52至102頁)。而被告對於上開事實,已 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並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 亦未提出書狀為何爭執,綜合上開證據調查結果,堪信原告 之主張為真實。  ㈡按所有人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民法第767條 第1項中段定有明文。所謂妨害者,包括阻礙所有人之圓滿 行使其所有權之事實而言,如土地所有權上附有不得行使之 抵押權之情形。又清償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 ,或得依債之性質或其他情形決定者外,債權人得隨時請求 清償,債務人亦得隨時為清償,民法第315條定有明文。復 請求權,因15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 使時起算,民法第125條前段、第128條前段亦有明文;又以 抵押權擔保之債權,其請求權已因時效而消滅,如抵押權人 於消滅時效完成後,5年間不實行其抵押權者,其抵押權消 滅,民法第880條亦定有明文。故抵押權因其所擔保債權之 請求權之消滅時效完成及上開除斥期間之經過即歸於消滅( 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1476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因繼 承取得不動產者,非經登記,不得處分其物權,民法第759 條定有明文。而塗銷抵押權登記將使抵押權歸於消滅,性質 上核屬處分之行為,故抵押權人已死亡者,依上述民法第75 9條規定,其繼承人非經登記,自不得塗銷抵押權登記,在 該繼承人為被告之情形時,為求訴訟經濟,原告應得於一訴 中併予請求被告辦理繼承登記及塗銷抵押權登記,即以請求 該已死亡抵押權人之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並於辦理繼承登 記後塗銷。  ㈢經查,系爭抵押權登記之清償日期為60年9月4日,有上開土 地登記第一類謄本可參,依民法規定請求權最長時效15年計 之,該債權之請求權應於75年9月4日因消滅時效期間屆滿而 時效完成,復無抵押權人或被告曾於時效完成5年內行使系 爭抵押權之證據資料,則系爭抵押權至遲於80年9月4日即因 5年除斥期間經過而消滅。又原告為系爭土地之所有人,系 爭土地所登記之系爭抵押權人游朝枝已死亡,被告為游朝枝 之繼承人,尚未就系爭抵押權辦理繼承登記,則原告依民法 第767條第1項中段規定,請求被告應就系爭抵押權辦理繼承 登記後,將該抵押權登記塗銷,應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767條第1項中段規定及繼承之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就系爭抵押權辦理繼承登記後,予以塗銷,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判決係命被告為一定之意思表示,依強制執行法第130 條第1項之規定,自判決確定時即視為已為其意思表示,此 係因該項債務,僅在使原告取得被告已為意思表示之法律效 果,即可達執行之目的,如為宣告假執行,將使被告意思表 示之效力提前發生,與強制執行法第130條之規定不合,不 適於宣告假執行。爰不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宜蘭簡易庭法 官 高羽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林欣宜       附表: 編號 土地坐落 抵押權登記內容 1 宜蘭縣○○鄉○○段000地號 權利種類:抵押權 收件年期:民國59年 字號:壯圍字第000338號 登記日期:民國59年9月8日 登記原因:設定 權利人:游朝枝 債權額比例:1100分之275 擔保債權總金額:新臺幣110,000元 存續期間:自民國59年9月4日至民國60年9月4日 清償日期:民國60年9月4日 利息(率):依照契約約定 遲延利息(率):空白 違約金:空白 債務人及債務額比例:(空白) 權利標的:所有權 標的登記次序:0002 設定權利範圍:全部1分之1 2 宜蘭縣○○鄉○○段000地號 3 宜蘭縣○○鄉○○段00000地號 4 宜蘭縣○○鄉○○段000地號 5 宜蘭縣○○鄉○○段00000地號 6 宜蘭縣○○鄉○○段0000地號 7 宜蘭縣○○鄉○○段0000地號

2025-02-18

ILEV-113-宜簡-367-20250218-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304號 上 訴 人 張世明 張林釵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張夙惠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仕賢律師 被 上訴人 魏士程 訴訟代理人 黃之昀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塗銷抵押權登記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4月 26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2411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第二項之訴,及訴訟費用之裁判 ,均廢棄。 二、上開廢棄部分,確認被上訴人對上訴人如附表所示普通抵押 權所擔保之債權於超過本金新臺幣220萬2,000元及違約金新 臺幣130萬元部分不存在。 三、其餘上訴駁回。 四、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29%,餘由上訴人負擔 。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上訴人張世明因經商失敗,於民國105年10月1 9日向被上訴人借款新臺幣(下同)260萬元,依被上訴人要 求,邀同其母即上訴人張林釵(下與張世明分稱姓名,合稱 上訴人)為共同借款人,兩造約定以違約金130萬元代替利 息,按月清償8萬元,至借款本金及違約金合計390萬元全部 清償完畢為止(下稱系爭借款),由上訴人簽發票面金額26 0萬元、發票日105年10月19日、票號WG0000000號之本票( 下稱系爭本票)作為擔保,另由張林釵以其所有坐落臺中市 ○○區○○段00地號土地及其上同段000建號即門牌號碼臺中市○ ○區○○路○○巷00號建物(下合稱系爭不動產)設定如附表所 示普通抵押權(下稱系爭抵押權)作為擔保;被上訴人於扣 除前2期或前3期之分期款項合計16萬元或24萬元後,始將其 餘借款交付予張世明。張世明自106年1月起至112年3月止, 按月清償8萬元,合計已清償600萬元;另於111年9月28日、 同年12月30日委由其子○○○各交付8萬元予被上訴人,用以清 償系爭借款;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系爭借款債權已因清償而 消滅。爰求為確認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系爭借款債權不存在 ,並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之規定,求為命被上訴人將系 爭抵押權設定登記予以塗銷之判決(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 決,上訴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並上訴聲明:㈠原判決 廢棄。㈡確認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不存在。㈢被上訴人應 將系爭抵押權設定登記予以塗銷。 二、被上訴人辯以:  ㈠伊已如數交付系爭借款260萬元予張世明,並無上訴人所稱先 扣除16萬元或24萬元之情事。  ㈡兩造約定系爭借款於105年10月29日1次清償,並無上訴人所 稱約定按月清償8萬元,且張世明迄今未曾交付任何款項, 以清償系爭借款。  ㈢○○○於111年9月28日、12月30日各僅交付3萬元、4萬5,000元 ,均非8萬元。張世明另於106年10月18日向伊借款90萬元, 而簽發交付票面金額90萬元、發票日106年10月18日、票號A F0000000號支票(下稱401號支票),經伊提示,因存款不 足而退票;○○○前揭交付款項,均係清償該筆借款,非清償 系爭借款。  ㈣否認曾收受張世明所簽發票面金額90萬元、發票日106年10月 18日、票號AF0000000號支票(下稱402號支票)。另張世明 簽發交付票面金額80萬元、發票日106年10月18日、票號AF0 000000號(下稱403號支票),票面金額7萬8,000元、發票 日106年1月19日、票號AF0000000號(下稱404號支票),票 面金額8萬元、發票日106年2月19日、票號AF0000000號(下 稱405號支票),票面金額8萬元、發票日106年3月19日、票 號AF0000000號(下稱406號支票)等支票,均係支付買賣貨 款,與系爭借款無關。  ㈤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原審卷第421、422頁,本院卷第124、125 頁):  ㈠張林釵係00年0月0日生,起訴時已經高齡84歲,目前罹患○○○ ○○,安置於安養中心,並經法院於112年4月12日裁定○○○○, 由大女兒張夙惠擔任監護人。  ㈡兩造簽下被上訴人所製作之「中華民國105年10月19日借據」 ,該借據上載明:「立借據人張林釵、張世明於105年10月1 9日向魏士程先生借款新臺幣貳佰陸拾萬元正,確實於105年 10月29日還清借款。違約金新臺幣壹佰參拾萬元整。借款人 確實收訖新臺幣貳佰陸拾萬元正無誤。恐空口無憑,特立此 據。此致魏士程先生」(下稱系爭借據);同一時間,張林 釵將系爭不動產設定第二順位普通抵押權予被上訴人,並於 105年10月20日完成登記,設定登記內容如附表所示,即系 爭抵押權;且上訴人應被上訴人要求,同意在系爭不動產設 定預告登記,在系爭不動產登記簿之土地所有權部及建物所 有權部之其他登記事項欄,登記「(限制登記事項)105年1 0月19日收件山正普跨字第14240號,預告登記請求權人:魏 士程,為保全該標的物權利之移轉,義務人:張林釵,限制 範圍:全部,105年10月20日登記」在案。  ㈢被上訴人未提供金融機構之存款帳戶帳號予上訴人,作為上 訴人清償借款債務之用。  ㈣上訴人除了簽立系爭借據外,另共同簽發系爭本票交付予被 上訴人。  ㈤被上訴人在106年間,持系爭本票,向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下 稱臺中地院)民事庭聲請核發106年11月14日106年度司票字 第7635號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之裁定書(下稱系爭本票裁定) 。  ㈥張世明之子○○○在111年12月30日幫張世明送交金錢款項予被 上訴人時,利用機會拍下被上訴人收錢時之照片2張,及在○ ○○駕駛之車輛內交款時,對被上訴人實施錄音。  ㈦被上訴人以系爭抵押權向臺中地院聲請裁定准許拍賣抵押物 ,已獲得臺中地院112年度司拍字第198號民事裁定准許拍賣 系爭不動產(下稱系爭拍賣抵押物裁定)。  ㈧張世明之國泰世華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支票存款帳戶( 下稱張世明國泰世華銀行帳戶)中之404至406號支票,係存 入原審卷第393、394頁帳號0000000000號帳戶中兌現。   ㈨張世明曾簽發交付401號、403號支票予被上訴人。  ㈩被上訴人提示401號支票,於107年6月1日因存款不足而遭退 票;另提示403號支票,亦因存款不足而遭退票。   四、本院之判斷:  ㈠上訴人於105年10月19日向被上訴人借貸系爭借款,由上訴人 共同簽發系爭本票,及由張林釵以其所有系爭不動產設定系 爭抵押權,作為擔保;被上訴人持系爭本票,向臺中地院聲 請本票裁定獲准;被上訴人另以系爭抵押權向臺中地院聲請 拍賣抵押物獲准等情;有系爭借據、系爭本票、系爭本票裁 定、確定證明書、抵押權設定契約書、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 、他項權利證明書、系爭拍賣抵押物裁定(原審卷第35至69 、83至91頁)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執,堪認為真實。  ㈡被上訴人已如數交付系爭借款予上訴人:   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扣除前2期或前3期之分期款項合計 16萬元或24萬元後,始將其餘借款交付予張世明云云,為被 上訴人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經查,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借 款時書立之系爭借據(原審卷第51頁)既已載明:「借款人 確實收訖新臺幣貳佰陸拾萬元正無誤」等字,且上訴人就其 前揭主張,復未能提出任何證據以實其說,其此部分主張, 不足採信。被上訴人已交付系爭借款260萬元予上訴人,應 堪認定。  ㈢上訴人已清償系爭借款本金其中39萬8,000元:   上訴人主張:張世明自106年1月起至112年3月止,按月清償 8萬元,合計已清償600萬元;張世明另於111年9月28日、同 年12月30日委由其子○○○各交付8萬元予被上訴人,用以清償 系爭借款;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系爭借款債權已因清償而消 滅云云,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並以前詞置辯。按當事人主張 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 277條前段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張權利者, 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實自己主 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或其 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法院110年 度台上字第1096號判決意旨參照)。又主張債務因清償而消 滅之當事人,對於清償之事實,應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11 1年度台上字第2400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  ⒈張世明已將404至406號支票票款合計23萬8,000元交付予被上 訴人,用以清償系爭借款:  ⑴張世明簽發交付404至406號支票予被上訴人,經被上訴人以 林水趁之三信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林水趁 三信銀行帳戶)提示;其中,404號、406號支票票款各7萬8 ,000元、8萬元均已兌現,405號支票則因存款不足而退票, 有國泰世華銀行檢送之前揭3紙支票(原審卷第393、394頁 )、林水趁三信銀行帳戶之代收票據簿(原審卷第429、431 頁)、活期儲蓄存款存摺(本院卷第141、143頁)、客戶帳 卡明細單(本院卷第241頁)、存入票據退票通知書回單( 本院卷第243頁)、張世明國泰世華銀行帳戶交易明細(本 院卷第229頁)為證,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48、14 9頁),固為真正。  ⑵惟票據因存款不足退票者,發票人得自退票之次日起算,在3 年內辧理清償贖回註記。發票人辦理前項註記,應將原退票 據及退票理由單送達付款金融業者,並依據本所所定格式套 寫四聯式「支票存款戶『清償贖回』註記申請單」,繳納手續 費者,該金融業者應即在申請單上蓋印證明收到日期,第一 聯代傳票或留存,第四聯代收據交由申請人收執,第二聯及 第三聯於二個營業日內,連同有關單據核轉當地本所總(分 )所為清償贖回註記。支票存款戶票信狀況註記須知第3點 第1項第1款、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405號支票經持票人提 示後,因存款不足而退票,支票退票後,有持相關資料辦理 清償贖回註記,經國泰世華銀行檢具退票正本、退票理由單 、註記申請書送臺灣票據交換所註記,有國泰世華銀行函( 本院卷第261頁)可參。被上訴人雖猶否認張世明有向其贖 回405號支票(本院卷第282頁),然始終未能提出該紙支票 及退票理由單為據,況張世明倘未如數交付405號支票票款 予被上訴人,被上訴人何以願意將該紙支票及退票理由單交 付予張世明,供張世明持以向國泰世華銀行辦理清償贖回註 記,堪認上訴人主張:張世明於405號支票遭退票後,已將 該支票票款8萬元交付予被上訴人,用以贖回405號支票等語 ,應為可採。  ⑶被上訴人辯稱:前揭23萬8,000元票款係張世明用以支付向其 買受翠玉之貨款,與系爭借款無關云云(原審卷第428頁、 本院卷第86、123、136頁),然為上訴人所否認。被上訴人 固提出翠玉雕刻作品照片(本院卷第105頁)為據,然該照 片僅為翠玉雕刻作品及其簡介,無從證明張世明有向被上訴 人買受該等作品,或被上訴人曾交付該等作品予張世明之事 實,被上訴人復未能提出其他證據以實其說,尚難認為張世 明有向被上訴人買受翠玉並積欠被上訴人貨款。佐以404至4 06號支票之發票日分別為106年1月19日、2月19日、3月19日 ,有該等支票(原審卷第393、394頁)為證,與系爭借款之 借款日105年10月19日,同為各該月份之19日,且為相距僅3 至5個月之連續3個月份,復與上訴人所主張兩造約定系爭借 款每月清償8萬元之金額相當,足徵張世明簽發交付404至40 6號支票予被上訴人,應係用以清償系爭借款。被上訴人此 部分抗辯,自無可採。  ⑷因此,張世明簽發交付之404號、406號支票票款各7萬8,000 元、8萬元,既經被上訴人提示兌現,而405號支票雖因存款 不足而退票,然亦經張世明如數交付票款8萬元予被上訴人 ,用以贖回該支票,張世明已將404至406號支票票款合計23 萬8,000元交付予被上訴人,用以清償系爭借款,應堪認定 。    ⒉張世明委由其子○○○於111年9月28日、12月30日各交付8萬元 、合計16萬元予被上訴人,用以清償系爭借款:   ⑴關於上訴人所提出○○○與被上訴人於111年12月30日交付款項 時之全程對話錄音光碟及其譯文(原審卷第101至109頁), 被上訴人雖辯稱:○○○未經其同意而竊錄,該錄音不能認有 證據能力云云(本院卷第159頁)。惟按民事訴訟之目的在 解決紛爭,維持私法秩序之和平,及確認並實現當事人間實 體之權義關係,為達此目的,有賴發現真實與促進訴訟。就 未得相關當事人同意而擅自(違法)錄音之證據,究竟有無 證據能力?尚乏明文規範,應從誠信原則、正當程序原則、 憲法權利之保障,違法取得證據侵害法益之輕重,發現真實 與促進訴訟之必要性等加以衡量,非可一概而論(最高法院 111年度台上字第1928號判決意旨參照)。而○○○雖未經被上 訴人同意,將雙方之對話過程予以錄音,然因○○○為對話之 一方,且非出於不法目的,其所為尚與刑法第315條之1第2 款所定無故竊錄他人談話有間,復據被上訴人自認確係其與 ○○○間之對話(原審卷第149頁),可見該對話出於其自由意 思任意為之,對被上訴人隱私權之保護亦未逾越必要程度及 比例原則,難認該錄音無證據能力(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 字第858號、108年度台上字第728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 被上訴人此部分抗辯,並不可採。  ⑵張世明委由其子○○○於111年9月28日、12月30日各交付8萬元 予被上訴人之事實,業經證人○○○於原審證述明確(原審卷 第358、359頁),並有○○○與被上訴人見面交付款項之照片 (原審卷第95、97頁)為證,且被上訴人亦不否認於上開時 間先後2次收受○○○所交付款項(原審卷第361頁,本院卷第1 23、136頁),僅辯稱:○○○於111年9月28日、12月30日各僅 交付3萬元、4萬5,000元云云。而觀諸卷附兩造不爭執為真 正之○○○與被上訴人於111年12月30日交付款項時之對話錄音 譯文:「魏(即被上訴人,下同):喔!你之前都很準時, 現在這樣!(臺語)」、「張(即○○○,下同):還有跟你 拿?」、「魏:什麼!(臺語)」、「張:魏先生,我想問 一下,反正到底1個月他要還你多少錢?」、「魏:我現在 像乞丐在向他乞討,我實在是,很厭倦。(臺語)」、「張 :他是跟我說,1期8萬元。」、「魏:我就,是,你爸爸跟 你講的那樣,應該他應該不敢騙你。(臺語)」等語(原審 卷第101頁),堪認被上訴人與張世明約定以每月為1期、每 期清償8萬元借款。倘若○○○於當日或之前所交付款項不足每 期約定金額8萬元,何以未見被上訴人於交付款項過程中, 向○○○提出異議(原審卷第101至109頁),被上訴人此部分 抗辯,尚無可採。張世明委由其子○○○於111年9月28日、12 月30日各交付8萬元、合計16萬元予被上訴人,應堪認定。  ⑶被上訴人雖辯稱:張世明另於106年10月18日向其借款90萬元 ,並簽發401號支票;○○○前揭交付款項,均係清償該筆借款 ,非清償系爭借款云云(原審卷第361頁,本院卷第164頁) ,並提出401號支票為據,然為上訴人所否認。而張世明簽 發交付予被上訴人之401號支票,其票據號碼與張世明簽發 交付予被上訴人之404至406號等3紙支票相近,且在該3紙支 票之前,有各該支票(原審卷第141、393、394頁)可佐。4 04至406號支票之發票日既依序為106年1月19日、2月19日、 3月19日,則票據號碼在前之401號支票,其簽發時間理應在 前揭3紙支票發票日之前,則被上訴人辯稱:張世明係於106 年10月18日向其借款90萬元時,簽發401號支票云云,已難 採信。佐以張世明簽發交付發票日同為106年10月18日、票 面金額各為90萬元、80萬元之401、403號支票予被上訴人, 既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24頁),與上訴人所提出401 至403號支票之支票存根(原審卷第387、389頁),依序載 有「106、10/18、90萬、魏董」、「106、10/18、90萬、魏 董」、「106、10/18、80萬、魏董」等文字,互核相符,堪 認前揭支票存根記載內容,應為真正,則上訴人主張:張世 明另簽發交付票面金額為90萬元、發票日為106年10月18日 之402號支票交付予被上訴人等情,亦應可採。而張世明簽 發交付予被上訴人之401至403號支票,其票面金額合計為26 0萬元(90萬+90萬+80萬=260萬),與系爭借款金額完全吻 合,且發票日期均為106年10月18日,適與系爭借款之借款 日105年10月19日相隔1年,堪認上訴人主張:張世明簽發交 付401至403號支票予被上訴人,係作為系爭借款支付之擔保 等語(本院卷第122頁),應為可採;被上訴人辯稱:張世 明係於106年10月18日向其借款90萬元時,簽發401號支票云 云,自難採信。此外,被上訴人復未能提出其他證據足資證 明張世明另於106年10月18日向其借款90萬元之事實,則其 辯稱:○○○前揭交付款項,均係清償該筆90萬元借款,非清 償系爭借款云云,即不可採。  ⑷因此,張世明委由其子○○○交付合計16萬元予被上訴人,用以 清償系爭借款,應堪認定。     ⒊上訴人未能證明除前揭39萬8,000元(23萬8,000+16萬=39萬8 ,000)外,另有清償其餘系爭借款:  ⑴觀諸○○○與被上訴人間對話錄音譯文:「張:我是覺得。這麼 多年來,他應該也是還你超過那個原本跟你借的錢。」、「 魏:快點還還掉,不要這樣。(臺語)」、「張:我想問你 問題是,他張世明,他也跟你借那麼久了,也還了,應該有 超過應該有4、500萬了吧?」、「魏:我,我,你趕快還一 還啦,不要這樣這樣把我這個老人家。(臺語)」、「張: 伯伯,你聽我說,我跟你講,如果說,我想麻煩你,如果我 爸爸已經還給你超過那些錢了,你是不是可以放過他?」、 「魏:我就一直跟他講,不要這樣,好啦,我知道,我也一 直跟他講,好嗎?這樣。我也體諒他,我也知道,難怪你co mplain,難怪你兒子給你,我也給你complain,是啊,喔, 好啦。」等語(原審卷第101至107頁)。○○○雖於雙方對話 時,多次向被上訴人探詢張世明已清償之借款金額,然被上 訴人僅一再表示:「快點還還掉,不要這樣(臺語)」、「 你趕快還一還啦,不要這樣這樣把我這個老人家(臺語)」 、「我就一直跟他講,不要這樣」等語,未見其就張世明有 無依約清償系爭借款及其金額乙事,為任何表示,尚難僅憑 前揭對話內容,逕行推論張世明自106年1月起至112年3月間 ,除前揭39萬8,000元外,另有按月交付8萬元予被上訴人。  ⑵至於上訴人另提出新光銀行105年10月1日起至112年3月31日 止之存摺存款對帳單(原審卷第165至319頁),至多僅能證 明張世明於上開期間曾自其新光銀行帳戶內提領多筆存款之 事實。然提領存款之原因及用途多端,且依上訴人所製作之 還款紀錄明細表(原審卷第161至163頁),其主張自前揭帳 戶提領用以清償系爭借款之41筆資料,提領時間或為同月領 取多次(106年6月、107年6月、111年2月、10月、12月), 或為間隔數月未曾提領(106年1月至4月、106年11月至107 年2月、7月至10月、108年1月至3月、7月至9月、109年3月 至8月),各月提領金額多至200萬元,少則1萬5,000元,均 非固定,與上訴人所稱其按月交付8萬元予被上訴人之頻率 及金額,顯不相符,自難僅以張世明有提領前揭存款,遽認 張世明自106年1月起至112年3月間,有按月交付8萬元予被 上訴人。  ⑶又張世明簽發交付401至403號支票予被上訴人,係作為系爭 借款支付之擔保,固如前述,然該3紙支票均因存款不足而 退票,既為上訴人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76頁),亦無從據 此證明上訴人已清償其餘系爭借款之事實。  ⑷上訴人既未能提出其他證明足資證明除前揭39萬8,000元外, 另有清償其餘系爭借款之事實,則上訴人主張其已如數清償 系爭借款云云,即不可採。  ⒋上訴人已逾清償期仍未如數返還系爭借款,應負給付違約金 之義務:   上訴人既主張:兩造係以違約金130萬元代替利息等語(原 審卷第15頁、本院卷第62頁),被上訴人亦稱:兩造就系爭 借款未約定利息,僅有違約金130萬元之約定等語(本院卷 第80、135頁),且依土地及建物登記謄本(原審卷第61至6 7頁)所示,系爭抵押權設定登記僅有違約金130萬元之記載 ,利息及遲延利息欄均記載為「無」,足見兩造均同意該13 0萬元係屬違約金之約定。又上訴人主張:兩造約定上訴人 每月清償8萬元,至系爭借款本金及違約金390萬元全部清償 完畢為止(即390萬元÷8萬元/月=48.75月,分49期【4年1月 】)等語(原審卷第15頁、本院卷第62頁),固為被上訴人 所否認,並辯稱:兩造約定系爭借款之清償期為105年10月2 9日,1次清償等語(本院卷第135頁)。惟上訴人迄今僅清 償39萬8,000元,不論依照兩造何者之主張,均已逾清償期 ,上訴人自應負給付130萬元違約金之義務。  ⒌上訴人所提出39萬8,000元之給付應抵充系爭借款本金,:   按清償人所提出之給付,應先抵充費用,次充利息,次充原 本。其依前二條之規定抵充債務者,亦同。為民法第323條 所明定。至於違約金之性質則與利息不同,民法既無違約金 儘先抵充之規定,其抵充之順序,應在原本之後。是除當事 人另有特別約定外,債權人尚難以違約金優先於原本抵充而 受清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3319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系爭借款之本金為260萬元,未約定利息,另有違約金1 30萬元,已如前述,且被上訴人亦未曾主張系爭借款另有遲 延利息存在(本院卷第135、147、157、158頁),依照前揭 說明,上訴人所提出39萬8,000元之給付,應先抵充系爭借 款本金。上訴人已清償系爭借款本金39萬8,000元,應堪認 定。  ㈣系爭借款本金尚餘220萬2,000元,系爭抵押權所擔保之系爭 借款本金及違約金仍然存在,上訴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 段之規定,請求塗銷系爭抵押權設定登記,為無理由:  ⒈按抵押權所擔保者為原債權、利息、遲延利息、違約金及實 行抵押權之費用。為民法第861條第1項本文所明定。依土地 登記規則第111條之1規定,登記機關應於登記簿記明擔保債 權之金額、種類及範圍;契約書訂有利息、遲延利息之利率 、違約金或其他擔保範圍之約定者,登記機關亦應於登記簿 記明之。是於普通抵押權,登記機關於登記簿所記明之抵押 權擔保債權金額,僅指原債權金額。至亦應於登記簿其他欄 位記明之原債權約定利息、遲延利息及違約金,依民法第86 1條第2項,於抵押權人實行抵押權聲請強制執行前5年內發 生及於強制執行程序中發生者,當然得按原債權額算定後優 先受償,非登記之擔保債權金額所限定範圍(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上字第526號判決意旨參照)。查系爭抵押權登記之 擔保債權總額雖為312萬元,然系爭抵押權所擔保債權為系 爭借款,而系爭借款本金原僅260萬元,扣除上訴人已清償 之39萬8,000元後,尚餘本金220萬2,000元(2,600,000-398 ,000=2,202,000),違約金130萬元全數尚未清償,是上訴 人請求確認系爭抵押權所擔保債權於超過本金220萬2,000元 及違約金130萬元部分不存在,即屬有據;逾此部分之請求 ,則屬無據。  ⒉又系爭抵押權所擔保債權即系爭借款,既有本金220萬2,000 元及違約金130萬元,迄今尚未清償,仍然存在,則上訴人 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中段之規定,請求被上訴人塗銷系爭抵 押權登記,即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請求確認系爭抵押權所擔保債權於超過本 金220萬2,000元及違約金130萬元部分不存在,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為無理由,不應准許。上開應 予准許部分,原審就此部分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尚有未洽 ,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為廢棄,為有理由, 爰由本院廢棄改判如主文第2項所示。其餘不應准許部分, 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核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 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出之各 項證據資料,經審酌後,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 論述,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爰判決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瑞蘭                    法 官 林孟和                    法 官 鄭舜元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應於收受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 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理由書(須按他造人數附具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具有民事訴訟法 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之情形為訴訟代理人者,另應附具 律師及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該條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 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書記官 賴淵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附表: 編號 抵押權標的(共同擔保) 種類 地號 所有權權利範圍 抵押權設定權利範圍 1 土地 臺中市○○區○○段00地號 全部 全部 2 建物 臺中市○○區○○段000○號 全部 全部 抵押權登記內容: ①權利種類:普通抵押權。 ②收件年期及字號:民國105年山正普跨字第000000號。 ③登記日期:105年10月20日。 ④權利人:魏士程。 ⑤債權額比例:全部1分之1。 ⑥擔保債權總金額:新臺幣312萬元。 ⑦擔保債權種類及範圍:擔保債務人對抵押權人於民國105年10月19日所發生借貸之債務。 ⑧清償日期:民國105年10月29日。 ⑨利息(率):無。 ⑩遲延利息(率):無。 ⑪違約金:新臺幣130萬元。 ⑫債務人及債務額比例:張林釵、張世明,1分之1。 ⑬權利標的:所有權。 ⑭設定義務人:張林釵

2025-02-18

TCHV-113-上-304-2025021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820號 原 告 林美蓉 訴訟代理人 李蒨蔚律師 被 告 國泰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超倫 蔡辰威 馮和祥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原本及正本關於如附表「原判決記載」欄所示之內容,應 更正為如附表「更正後記載」欄所示。   理 由 一、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院前開判決之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 誤,應予更正。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蕭如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劉茵綺 附表: 出處 原判決記載 更正後記載 原判決附表「抵押權設定內容」欄第7行 存續期間:依照各個契約約定 存續期間:73年5月7日至103年5月6日 清償日期:依照各個契約約定

2025-02-18

TPDV-113-訴-2820-20250218-2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3050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陳俊宏 被 告 吳憲坤 劉韋慶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一百一十四年三月二十七日下午二 時三十分在本院第45法庭為言詞辯論期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徐培元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石幸子

2025-02-17

TYDV-113-訴-3050-2025021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47號 原 告 鄭世明 王思婷 共同訴訟代理人 陳馨強律師 被 告 顏志峰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 之;因債權之擔保涉訟,以所擔保之債權額為準;如供擔保 之物其價額少於債權額時,以該物之價額為準;因財產權而 起訴,其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在新臺幣十萬元以下部分, 徵收一千元;逾十萬元至一百萬元部分,每萬元徵收一百元 ;逾一百萬元至一千萬元部分,每萬元徵收九十元;逾一千 萬元至一億元部分,每萬元徵收八十元;逾一億元至十億元 部分,每萬元徵收七十元;逾十億元部分,每萬元徵收六十 元;其畸零之數不滿萬元者,以萬元計算;原告之訴,有下 列各款情形之一,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 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㈥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 要件者,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之一第一、二項、第七十七 條之二第一項前段、第七十七條之六、第七十七條之十三、 第二百四十九條第一項第六款定有明文。次按臺灣高等法院 於民國一一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發布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 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修正條文第二 條第一項規定:「因財產權而起訴,其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 在新臺幣十萬元以下部分,裁判費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 之十三原定額數,加徵十分之五;逾十萬元至一千萬元部分 ,加徵十分之三;逾一千萬元部分,加徵十分之一」。 二、本件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抵押權登記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 納裁判費。原告起訴請求【業按原告請求意旨修正】:「㈠ 被告應將原告王思婷所有、坐落新北市○○區○○段○○○○號、權 利範圍一萬分之七七之土地,及其上建物建號同段第二一八 三號、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段○○○巷○號六樓之二房屋 (下合稱本件房地),於民國一一三年十月一日設定登記、 以被告為權利人、以原告二人為債務人、共同擔保債權總金 額新臺幣(下同)四百五十萬元、擔保債權種類及範圍為債 務人對權利人現在及將來在最高限額內所負之借款、票據、 代墊、代償、保證及遲延利息、違約金債務、擔保債權確定 期日一三三年九月二十七日之第二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下 稱本件抵押權),予以塗銷。㈡被告應將原告於一一三年九 月二十七日共同簽發、未載受款人、到期日、面額分別為三 百萬元、一百五十萬元、均記載利息為自發票日起年息百分 之十六、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下合稱本件本票)返還 原告鄭世明」,雖原告起訴狀漏未記載訴訟標的請求權基礎 ,惟由二項聲明均為財產權(抵押權、本票)觀之,為因財 產權涉訟甚明。原告二項請求之訴訟標的均無交易價額,均 應按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且均為因債權之擔保 涉訟,原則以所擔保之債權額為準,如擔保物(即本件房地 、本件本票)價額少於債權額時,以擔保物之價額為準;而 聲明第一項本件抵押權之擔保物即本件房地價額高於所擔保 之債權額四百五十萬元,此由本件房地前經設定權利人為安 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擔保債權總金額六百萬元之最高 限額抵押權即明,是聲明第一項訴訟標的價額應按本件抵押 權擔保債權總金額核定為肆佰伍拾萬元;聲明第二項擔保物 (本件本票)價額即面額與所擔保債權金額相同,均為四百 五十萬元,自應核定為肆佰伍拾萬元;以上合計本件訴訟標 的價額為玖佰萬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壹拾萬陸仟捌佰元。 茲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如數補繳,逾期不補,即駁 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洪文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王緯騏

2025-02-17

TPDV-114-補-247-20250217-1

重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塗銷抵押權登記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453號 上 訴 人 朱淑英 被 上訴人 林勝新 上列當事人間塗銷抵押權登記事件,上訴人對民國114年1月24日 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然未據繳納上訴費。查本件上 訴人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75,000,000元(同第一審訴訟標 的價額),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035,75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 42條第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補 繳第二審裁判費,逾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潘怡學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蔡秋明

2025-02-17

TCDV-113-重訴-453-20250217-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