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撤回起訴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51-160 筆)

司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280號 聲 請 人 品信營造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董川百 相 對 人 亞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森富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1年度存字第326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 新臺幣622,917元,准予返還。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 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分別定有 明文。所謂訴訟終結,在准予停止執行所供擔保之情形,因 該擔保係為保障受擔保利益人因不當停止強制執行程序所受 損害而設,倘執行法院已依停止執行裁定停止執行之程序, 嗣因准予停止執行原因之再審或異議之訴,經判決確定、和 解或撤回起訴,應繼續強制執行程序時,即相當於同法第10 4條第1項第3款所指之訴訟終結(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抗字 第1395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本案兩造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聲請 人前遵鈞院111年度中簡聲字第15號民事裁定,為停止執行 並以鈞院111年度存字第326號擔保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 本案訴訟即鈞院110年度中簡字第1737號業經判決確定而告 終結,聲請人復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行使權利,相對 人迄今仍未行使權利,爰聲請返還擔保金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經本院調閱相關卷宗查核無誤,堪 認兩造間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業已訴訟終結,又上開程 序終結後,聲請人定21日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 行使權利,相對人迄今未對聲請人聲請調解、核發支付命令 或起訴請求損害賠償等與起訴有相同效果之訴訟行為,此有 存證信函暨收件回執影本、本院民事庭查詢表在卷可憑。從 而,聲請人聲請返還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依前開規定,應 予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前段、第104條第1項第3款規定,裁定 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黃伃婕

2025-03-17

TCDV-114-司聲-280-20250317-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2052號 原 告 戴育琴 被 告 桃園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張丞邦 訴訟代理人 周岳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7月10日桃 交裁罰字第58-DG5334123號裁決(嗣經被告以114年1月22日桃交 裁罰字第58-DG5334123號改為裁決)、113年7月10日桃交裁罰字 第58-DG5334124號裁決(嗣經被告以114年1月22日桃交裁罰字第 58-DG5334124號改為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原告不服被告所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條之裁決而提 起撤銷訴訟,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1,應適用交通裁決事 件訴訟程序。本件因卷證資料已經明確,本院依同法第237 條之7規定,不經言詞辯論,直接裁判。 二、按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4第1項、第2項第1款、第4款:「地 方行政法院收受前條起訴狀後,應將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 被告收受起訴狀繕本後,應於二十日內重新審查原裁決是否 合法妥當,並分別為如下之處置:一、原告提起撤銷之訴, 被告認原裁決違法或不當者,應自行撤銷或變更原裁決。但 不得為更不利益之處分。四、被告重新審查後,不依原告之 請求處置者,應附具答辯狀,並將重新審查之紀錄及其他必 要之關係文件,一併提出於管轄之地方行政法院。」,此係 行政訴訟法基於交通裁決事件所具質輕量多之特殊性質,並 為使法律關係及早確定,於是創設「重新審查」之特別救濟 機制,而免除訴願之前置程序,使原處分機關能再次自我審 查原裁決是否合法妥當,滿足依法行政之要求,並可兼顧當 事人之程序利益,避免當事人不必要之時間、勞力、費用之 浪費,亦可達成司法資源之有效利用。如原處分機關審查結 果認原裁決確有違法或不當之情事,自可撤銷或變更原裁決 ,並就同一違規事實為新裁決並為答辯,至於此變更後之新 裁決如仍非完全依原告之請求處置,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 之4第3項之規定(即「被告依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規定為處 置者,應即陳報管轄之地方行政法院;被告於第一審終局裁 判生效前已完全依原告之請求處置者,以其陳報管轄之地方 行政法院時,視為原告撤回起訴。」)之反面解釋,自不應 視為原告撤回起訴,管轄之地方行政法院仍應就原處分機關 變更後所為之新裁決及答辯為審判對象,繼續進行審理。查 被告本以民國113年7月10日桃交裁罰字第58-DG5334123號違 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 12,000元,記違規點數3點,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 另本以113年7月10日桃交裁罰字第58-DG5334124號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裁處原告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嗣經 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依職權移請被告重新審查 後,被告乃改以114年1月22日桃交裁罰字第58-DG5334123號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裁處原告罰鍰12,000元,並 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違規事實及違反法條均未變更, 僅刪除原載關於記違規點數3點部分),另改以114年1月22 日桃交裁罰字第58-DG5334124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 書,裁處原告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違規事實及違反法條均 未變更,僅刪除原載關於汽車牌照逾期不繳送之處理部分) ,並於114年2月3日向本院為答辯。而因原告於起訴時即訴 請撤銷原裁處之全部處罰內容,故上開新裁決顯非完全依原 告之請求處置,依照前述說明,本院司法審查之對象自應為 被告114年1月22日桃交裁罰字第58-DG5334123號及114年1月 22日桃交裁罰字第58-DG5334124號等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 裁決書。 貳、實體方面: 一、爭訟概要:   緣原告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 輛),於112年11月29日7時22分,經駕駛而行經桃園市○○區 ○○路0段000號前(往中壢區方向),經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 壢分局中壢交通中隊警員於○○路0段000號巷口,以非固定式 雷達測速儀測得其時速為91公里〈測距:40.7公尺〉(最高速 限為時速50公里,且於測速採證位置前方192.8公尺處,設 有測速取締標誌「警52」〈下稱「警52」標誌〉)而予以拍照 採證,因當場不能攔截製單舉發,嗣經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 壢分局中壢交通中隊依據測速採證照片,以其有「速限50公 里,經儀器測得時速91公里,超速41公里」、「行車速度超 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之違規事實,乃於11 2年12月7日分別填製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桃警局交字第DG5334 123號、第DG5334124號等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 對系爭車輛之車主(即原告)逕行舉發,記載應到案日期均 為113年1月21日前,並均於112年12月7日移送被告處理,原 告於112年12月15日填具「桃園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交通 違規案件陳述書」向被告陳述不服舉發(未依道路交通管理 處罰條例第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辦理歸責實際駕駛人事宜 )。嗣被告認系爭車輛經駕駛而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 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之違規事實,乃依道路交 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24條第1項(漏繕) 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等規定,以114年1 月22日桃交裁罰字第58-DG5334123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 裁決書(下稱原處分一),裁處系爭車輛之車主(即原告) 罰鍰12,000元,並應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另認系爭車輛 經駕駛而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 )」之違規事實,乃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第4項 (前段)及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等規定, 以114年1月22日桃交裁罰字第58-DG5334124號違反道路交通 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二),裁處系爭車輛之車主( 即原告)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原告不服,遂提起本件行政 訴訟。 二、原告起訴主張及聲明: (一)主張要旨:     因裝設測速照相儀器警告標誌位置不當,容易造成車道內 側有車輛行駛時阻擋標誌,車道外側車輛即無法看見警告 標誌。又因警告標誌設置不當,已經多人多方申訴,測速 照相警告標誌現已拆除數月,可見其設置不當,造成民怨 ,被告所為之裁決違法。 (二)聲明:原處分一、二均撤銷。 三、被告答辯及聲明: (一)答辯要旨: 1、查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113年6月3日中警分交字第1 130046289號函略以:「…查旨案係000-0000號車於112年1 1月29日7時22分,在○○區○○路0段000巷口,速限50公里, 經儀器測得時速91公里,超速41公里,超過規定之最高時 速40公里以上,為本分局員警依法舉發(DG5334123、DG5 334124號),有採證照片佐證。嗣審據採證照片,且在測 速器前方100公尺至300公尺處,設有移動式警告標誌,本 案違規屬實,員警舉發並無不當…」。 2、本案使用雷達測速儀規格24.125GHz(K-Band)照相式, 廠牌:雷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RS-V3,器號:RS- 1264,係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委託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 院於112年5月16日檢定合格,且有效期限至113年5月31日 ,檢定合格單號碼為J0GA1200270,有財團法人工業技術 研究院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1紙為證。本測速儀器有 檢驗後發給之證書,自有相當之公信力,而雷達測速儀顯 示系爭車輛於112年11月29日7時22分許,行車速度為每小 時91公里,超速41公里。而按交通警察製單舉發違反道路 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所列之違規事實,本質上為行政處分, 係公務員基於職務上之權力,依法就特定之具體事件所為 之具公法上效果之單方面行政行為,基於公務員為公法上 行為具有公信力之原則,該行政行為當可被推定為真正, 其據以依法處分之事實認定亦為正確無誤。準此,原舉發 員警舉發交通違規案件時,僅需確信當時儀器所測定之數 據為真並無誤時,自可依法賦予之職權依法告發。 3、對於行車速度超過規定最高速限之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 道路應於100公尺至300公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道路 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2第3項定有明文;汽車在通過 警告標誌後100公尺至300公尺距離範圍內有違反速限規定 行為,即得加以取締,至舉發機關是否係在該距離範圍內 擺放測速儀器,則不影響舉發程序合法性(最高行政法院 111年度交上統字第2號、第7號判決意旨參照);參照桃 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114年1月14日中警分交字第1140 004120號函,本件「警52」標誌設置於違規地點前約233. 5公尺,符合前述相關規定,而其牌面清晰可辨,周遭無 遮蔽物遮擋,系爭車輛遭舉發超速違規地點位在前開標誌 後100至300公尺間之執法區域內,則舉發機關在系爭路段 取締超速違規行為,於法無違,至系爭測速儀器擺放何處 、員警身在何處、警車停放何處、警示燈開啟與否等等, 均無涉舉發程序合法性(參照本院112年度交字第1649號 判決)。 4、原告稱警告標誌現已拆除數月,可見其設置位置不當,造 成民怨之部分,惟依前開函可知,本件員警在執行取締勤 務前,已依規定擺放告示牌(112年11月29日6時1分已設 置且未遭他物遮蔽),並有違規日所攝照片可稽;而本件 測速照相警示牌是移動式告示牌,員警於執行勤務結束後 會載回,並不會留在現場,原告事後回到現場勘查,當然 不會看到違規當日所設置之移動式告示牌。 5、是以,系爭車輛因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 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 里(處車主)」之情,是該當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 條第1項第2款及第43條第4項等規定所定要件。 6、綜上所述,被告依法裁處,應無違誤,原告之訴為無理由    。 (二)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爭點: 原告以本件測速採證時,「警52」標誌設置位置不當,外側 車道車輛易因遭內側車道車輛阻擋而無法看見,乃指摘該「 警52」標誌設置之合法性,是否可採? 五、本院的判斷: (一)前提事實: 「爭訟概要」欄所載之事實,除原告主張如「爭點」欄所 載外,其餘事實業據兩造分別於起訴狀、答辯狀所不爭執 ,且有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影本2紙、原處 分一、二影本各1紙、汽車車籍查詢影本1紙、桃園市政府 交通事件裁決處交通違規案件陳述書影本1份、違規查詢 報表影本1紙(見本院卷第86頁、第96頁、第99頁、第100 頁、第105頁、第107頁至第111頁、第113頁)、桃園市政 府警察局中壢分局114年1月14日中警分交字第1140004120 號函〈含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交通違規申訴案件答 辯報告書、測速採證照片、設置「警52」標誌處照片、財 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雷達測速儀檢定合格證書〉影本1份 (見本院卷第93頁至第95頁、第97頁、第98頁)足資佐證 ,是除原告主張部分外,其餘事實自堪認定。 (二)原告以本件測速採證時,「警52」標誌設置位置不當,外 側車道車輛易因遭內側車道車輛阻擋而無法看見,乃指摘 該「警52」標誌設置之合法性,不可採: 1、應適用之法令: ⑴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55條之2:    測速取締標誌「警52」,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前方路段常 有測速取締執法,促使行車速度不得超過道路規定之最高 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    測速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一百公尺至三百公尺 前,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三百公尺至一千公尺前, 設置本標誌。 ⑵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①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第2項第9款、第3項、第5項本文 :     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當場不能或不宜攔 截製單舉發者,得逕行舉發:     七、經以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證明其行為違規。 前項第七款之科學儀器屬應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定度量 衡器,其取得違規證據資料之地點或路段,應定期於網 站公布。但汽車駕駛人之行為屬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 此限:     九、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 限。 對於前項第九款之取締執法路段,在一般道路應於一百 公尺至三百公尺前,在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應於三百公 尺至一千公尺前,設置測速取締標誌。 第一項、第四項逕行舉發,公路主管或警察機關應記明 車輛牌照號碼、車型等可資辨明之資料,以汽車所有人 或其指定之主要駕駛人為被通知人製單舉發。    ②第24條第1項:     汽車駕駛人或汽車所有人違反本條例規定者,除依規定 處罰外,並得令其或其他相關之人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 習。    ③第43條第1項第2款、第4項前段:     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 元以上三萬六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      二、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四十公里。     汽車駕駛人有第一項或前項行為者,並吊扣該汽車牌照 六個月。    ④第85條第3項: 依本條例規定逕行舉發或同時併處罰其他人之案件,推 定受逕行舉發人或該其他人有過失。   ⑶行政罰法:    ①第5條:     行為後法律或自治條例有變更者,適用裁處時之法律或 自治條例。但裁處前之法律或自治條例有利於受處罰者 ,適用最有利於受處罰者之規定。    ②第7條第1項:     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過失者,不予處 罰。   ⑷按「本細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九十二條第四項規 定訂定之。」、「處理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之程序及統 一裁罰基準,依本細則之規定辦理。前項統一裁罰基準, 如附件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違反 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1條、第2條 第1項、第2項分別亦有明定,是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 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即係基於法律之授權所訂定,而該 處理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之統一裁罰基準(即「違反道 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已考量「違反事件」 、「法條依據」、「法定罰鍰額度或其他處罰」、「違規 車種類別或違規情節」、「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者 」、「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內,繳納罰鍰或到案聽候裁決 者」、「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以上60日以內,繳納罰鍰或 到案聽候裁決者」、「逾越應到案期限60日以上,繳納罰 鍰或逕行裁決處罰者」等因素,作為裁量之標準,並未違 反授權之目的及裁量權之本質,是其不僅直接對外發生效 力,且被告亦應受其拘束而適用之(就小型車非經當場舉 發「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 內」之違規事實,於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者,統一 裁罰基準〈113年6月30日修正施行〉為罰鍰12,000元,並應 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另就「汽車所有人提供汽車駕駛 人有第四十三條第一項、第三項行為之汽車」之違規事實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第4項前段〉,統一裁罰基 準為吊扣汽車牌照6個月。)。 2、查原告所有之系爭車輛,於112年11月29日7時22分,經駕 駛而行經桃園市○○區○○路0段000號前(往中壢區方向), 經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中壢交通中隊警員於○○路0 段000號巷口,以非固定式雷達測速儀測得其時速為91公 里〈測距:40.7公尺〉(最高速限為時速50公里,且於測速 採證位置前方192.8公尺處,設有「警52」標誌)而予以 拍照採證,因當場不能攔截製單舉發,嗣經桃園市政府警 察局中壢分局中壢交通中隊依據測速採證照片,以其有「 速限50公里,經儀器測得時速91公里,超速41公里」、「 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處車主)」之違規 事實,乃於112年12月7日分別填製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桃警 局交字第DG5334123號、第DG5334124號等舉發違反道路交 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對系爭車輛之車主(即原告)逕行舉發 ,記載應到案日期均為113年1月21日前,並均於112年12 月7日移送被告處理,原告於112年12月15日填具「桃園市 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交通違規案件陳述書」向被告陳述不 服舉發(未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5條第1項前段之 規定辦理歸責實際駕駛人事宜)等情,業如前述,是被告 認系爭車輛經駕駛而有「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 逾40公里至60公里以內」、「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 速40公里(處車主)」等違規事實,乃分別以原處分一、 二裁處系爭車輛之車主(即原告)前揭處罰內容,觀諸前 開規定,依法洵屬有據。 3、雖原告執前揭情詞而為主張,並提出錄影擷取畫面2幀為 佐;惟查:   ⑴依前揭警方所提出之設置「警52」標誌處畫面〈時間為112 年11月29日6時1分5秒〉所示,該「警52」標誌係設置於分 隔島上,並未遭遮蔽,而就其位置、高度而言,不論係行 駛於內側或外側車道之車輛駕駛人當均輕易即可辨識,而 其位於違規地點前233.5公尺,亦符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 號誌設置規則第55條之2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 2第3項等規定而屬適法。   ⑵依原告所提出之錄影擷取畫面(見本院卷第27頁)所示, 該「警52」標誌縱使於某一時點會遭行駛於內側車道之車 輛遮擋,但在該時點之前後,行駛於外側車道之車輛駕駛 人顯然仍可目睹該「警52」標誌。   ⑶依原告所提出之錄影擷取畫面(見本院卷第29頁)所示, 於本件測速採證時原設置「警52」標誌處固已無「警52」 標誌;然由前揭警方所提出之設置「警52」標誌處畫面以 觀,該「警52」標誌本非「固定式」,是原告僅執該處之 「警52」標誌現已拆除而謂其設置不當,自無足採。 (三)本件判決基礎已經明確,兩造其餘的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 資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 的必要,一併說明。 (四)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所以確定第一審訴訟費用額 為300元,由原告負擔。 六、結論:原處分一、二,均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法 官 陳鴻清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芸宜

2025-03-17

TPTA-113-交-2052-20250317-1

橋簡聲
橋頭簡易庭

聲請停止強制執行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橋簡聲字第6號 聲 請 人 李建德 相 對 人 李慶榮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移轉管轄 前來(113年度聲字第43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146,667元後,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司 執字第140692號強制執行事件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113 年度橋簡字第842號確認本票債權關係不存在之訴調解或和解成 立、判決確定或撤回起訴前,應停止執行。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以其執有聲請人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 票(下稱系爭本票),向本院聲請本票裁定准予強制執行, 並經本院以113年度司票字第416號裁定准許強制執行在案( 下稱系爭裁定)。相對人並以系爭裁定為執行名義,向臺灣 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聲請對聲請人之財產強制執 行,並經臺北地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40692號給付票款強 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在案。惟聲請人業已 向相對人清償系爭本票之票款完畢,系爭本票之債權應全部 不存在,聲請人並已向本院提起113年度橋簡字第842號確認 本票債權不存在之訴(下稱系爭訴訟),系爭執行事件一旦 執行,勢難回復原狀,爰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3項之規定 ,聲請於系爭訴訟判決確定前,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執行程 序等語。 二、按發票人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前條裁定送達後20日 內,得對執票人向為裁定之法院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證明 已依前項規定提起訴訟時,執行法院應停止強制執行。但得 依執票人聲請,許其提供相當擔保,繼續強制執行,亦得依 發票人聲請,許其提供相當擔保,停止強制執行。發票人主 張本票債權不存在而提起確認之訴不合於第一項之規定者, 法院依發票人聲請,得許其提供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停止強 制執行,非訟事件法第195條定有明文。次按強制執行程序 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有回復原狀之聲 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繼續審判之請求 ,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或對於許可強 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當 並確實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強制執行法第18條 定有明文。再按法院裁定准許停止強制執行所定之擔保金, 係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依標的 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之 損害額,或其因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非以 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據(最高法院91年度台抗字第 42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相對人係以系爭裁定為執行名義,向臺北地院對聲請 人聲請強制執行,經臺北地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執行中,尚未 執行終結,並經聲請人向本院提起系爭訴訟等情,業據本院 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及系爭訴訟卷宗核閱屬實。本院斟酌系爭 執行事件如繼續執行,聲請人日後縱獲勝訴,亦恐受有難以 回復損害之虞,故認系爭執行事件有停止執行之必要,是聲 請人聲請停止系爭執行事件程序,即屬有據,應予准許。又 系爭執行事件倘暫時停止執行,則相對人因無法立即受償, 或受有相當利息之損害,或因通貨膨脹而造成損失,本院審 酌系爭執行事件中相對人聲請執行之債權本金為新臺幣(下 同)800,000元,未逾1,500,000元,係屬不得上訴第三審事 件,參諸113年4月24日院台廳刑一字第11302000935號函所 揭示修正後之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2條第1款及第4 款規定,民事簡易案件第一、二審程序辦案期限分別為1年2 個月及2年6個月,合計3年8個月,在此期間相對人可能因不 能使用收益受償款項,受有相當於遲延利息之損失,是相對 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應以本金債權額依法定利率5%計算 ,推估相對人延遲3年8個月受領債權800,000元,可能增加 有146,667元【計算式:800,000×5%×(3+8/12)即3年8月≒1 46,667元】之利息損失,並審酌相對人債權並未即時受償之 風險等因素,本院認擔保金以146,667元為適當,而命聲請 人於提供擔保金146,667元後准予停止執行。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第3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橋頭簡易庭 法  官 張淨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裁判 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 記 官 許雅瑩    附表: 編號 發 票 日 (民國) 票面金額 (新臺幣) 到 期 日 (民國) 提示日 利息起算日(民國) 票據號碼 1 109年12月8日 100,000元 未載 110年1月8日 109年12月8日 548109 2 110年5月14日 500,000元 未載 110年6月14日 110年5月14日 548123 3 112年5月20日 200,000元 未載 112年6月20日 112年5月20日 548128

2025-03-14

CDEV-114-橋簡聲-6-20250314-1

刑補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刑事補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補償決定書 113年度刑補字第3號 補償請求人 即受判決人 林坤慶 上列請求人因妨害自由案件,經本院判決無罪(112年度訴字第2 01號),並經臺灣等法院臺南分院駁回上訴確定(113年度上訴 字第886號),請求刑事補償,本院決定如下:   主 文 林坤慶於無罪判決確定前,受羈押四十三日,准予補償新臺幣拾 貳萬玖仟元。 其餘請求駁回。   理 由 一、請求意旨略以:  ㈠請求人林坤慶前因妨害自由案件,於民國112年2月25日經本 院羈押,於112年4月7日裁定准許具保停止羈押,期間共羈 押43日(誤載為42日,由本院逕予更正)。然請求人所涉上 開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訴字第201號判決無罪,嗣經臺灣 等法院臺南分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886號判決駁回檢察官上 訴而確定。又請求人並無刑事補償法第3、4條所規定不得請 求補償之情形,爰依刑事補償法第1條第1款之規定,請求刑 事補償。  ㈡請審酌本件案發時,請求人甫滿21歲,尚無相當社會經驗, 竟經偵查檢察官賜予坐牢經驗,羈押期間又禁止接見,無從 與家人聯繫,舉目無親,與獄友雙目對視,不知所以,出所 後痛苦回憶揮之不去,身心受創,留有後遺症,每每午夜驚 醒,直至結婚有配偶相伴,才稍微回復正常,依此,請准以 就遭羈押之日數以新臺幣(下同)5,000元折算1日之金額予 以補償等語。 二、按依刑事訴訟法受理之案件,具有因行為不罰或犯罪嫌疑不足而經不起訴處分或撤回起訴、受駁回起訴裁定或無罪之判決確定前,曾受羈押、鑑定留置或收容者,受害人得依本法請求國家補償;羈押、鑑定留置、收容及徒刑、拘役、感化教育或拘束人身自由保安處分執行之補償,依其羈押、鑑定留置、收容或執行之日數,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折算1日支付之,刑事補償法第1條第1款、第6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再者,羈押之日數,應自拘提、同行或逮捕時起算,並將開釋當日計算在內,刑事補償法第6條第7項、刑事補償事件審理規則第7條第1項亦分別定有明文。又受理補償事件之機關決定補償金額時,應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公務員行為違法或不當。受害人所受損失。受害人經命具保後逃亡或藏匿、故意干擾證據調查或其他事由而可歸責,亦為刑事補償法第8條所明定。依刑事補償法第8條立法意旨所示,受害人所受損失及可歸責事由之程度乃不同之審酌標準,為使受害人可歸責事由之程度明文具體化,並避免原規定之可歸責事由過於抽象致受誤用,以供受理補償事件之機關有所遵循,爰修正原條文第1款、第2款,另增訂第3款之規定。所謂「受害人具備可歸責事由」,例如經命具保後逃亡或藏匿、違反法院或檢察官限制出境出海之命令、知悉期日(如當庭改期)故意拒不到庭、故意湮滅、偽造、變造證據、勾串共犯或證人、於未受不正訊問之情形下,故意為不實陳述,而干擾證據調查,因而誤導犯罪偵查或審判。受害人前述可歸責之行為,使得實施刑事訴訟保全程序之需求迫切,致國家不得已而採取最嚴厲之拘束人身自由強制處分,且確實可能擴大被告自身在刑事程序中所受之損害,而國家耗費龐大人力及物力後,卻始終無從正確行使刑罰權,基於過失相抵之法理,受理補償事件之機關自得以合於比例原則之方式,於3,000元以上至5,000元之範圍內,裁量決定補償數額。另受害人可歸責事由並非僅有前述例示情形,為避免掛一漏萬,並供實務未來發展特定類型,乃以其他具有可歸責事由作為概括條款。原第1、2款規定公務員行為違法或不當之「情節」、受害人所受損失及可歸責事由之「程度」,其中有關「情節」與「程度」條文文字抽象,故修正刪除。又受害人有經命具保後逃亡或藏匿、故意干擾證據調查或其他事由而可歸責,與第4條得不予補償之規定,乃屬二事,縱受害人合於本條第3款規定,受理補償事件之機關尚須證明受害人係意圖招致犯罪嫌疑所致者,始得不為補償。 三、經查:  ㈠請求人前因涉嫌刑法第297條第1項意圖營利以詐術使人出中 華民國領域外罪嫌,於112年2月24日12時4分許警持檢察官 核發之拘票拘提到案,後經檢察官向本院聲請羈押,本院訊 問後,認聲請人犯罪嫌疑重大,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 第1、2、3款之羈押原因,而裁定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 嗣請求人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諭知請求人如能提出10萬 元交保金、限制住居及限制出境出海,則可擔保其逃亡之可 能性,認無羈押之必要,准予停止羈押,請求人於112年4月 7日交保出所等情,有檢察官112年度他字第275號拘票、羈 押聲請書、本院112年4月7日訊問筆錄、被告具保責付辦理 程序單暨國庫存款收款書、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查。嗣上開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訴字第201號判決無罪 ,檢察官不服提起上訴,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以113年 度上訴字第886號判決駁回上訴,於113年8月20日確定在案 等情,業經本院調閱該案全卷核閱屬實,並有歷審判決、前 揭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憑。又請求人並無刑事補償法第3 條所定不得請求補償之情形,且於該案件偵查期間自始即否 認有本件犯行,復無事證足認請求人受羈押之原因,係其意 圖招致犯罪嫌疑而誤導偵查行為所致,即無刑事補償法第4 條第1項所定具有可歸責事由而不為補償之事由。從而,請 求人依刑事補償法第1條第1款規定請求國家補償,核屬有據 。  ㈡按羈押之日數,應自拘提、同行或逮捕時起算,刑事補償法 第6條第7項定有明文;又計算羈押之日數,應將開釋當日計 算在內,刑事補償事件審理規則第7條第1項亦有明定。是依 上開規定,計算請求人本件受羈押之日數應自其於112年2月 24日經拘提時起算,至112年4月7日具保停止羈押釋放止, 曾受羈押而得請求補償之日數合計應為43日。至聲請意旨認 請求人受羈押之日數為42日等節,容有誤會,應予更正。  ㈢關於補償金額之決定:  ⒈按所謂羈押之原因,即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或第101條之 1第1項各款所定情形;所謂羈押必要性,係由法院就具體個 案,依職權衡酌是否有非予羈押顯難保全證據或難以遂行訴 訟程序者為依據。又關於羈押與否之審查,其目的僅在判斷 有無實施羈押強制處分之必要,並非認定被告有無犯罪之實 體審判程序,故關於羈押之要件,無須經嚴格證明,以經釋 明得以自由證明為已足;至於被告是否成立犯罪,乃本案實 體上應予判斷之問題。而審酌被告於偵查中有無羈押之必要 ,除被告犯罪嫌疑已屬重大外,自當基於偵查之進行程度、 犯罪性質、犯罪實際情狀及其他一切情事,審慎斟酌有無上 開保全或預防目的,依職權妥適裁量,俾能兼顧國家刑事追 訴、刑罰權之順暢執行及人權保障。  ⒉請求人前經檢察官向本院聲請羈押,本院訊問後,參酌證人 即被害人詹詠順、謝耀宇之證述,以及詹詠順、謝耀宇、邱 文君之對話紀錄截圖、犯罪嫌疑人指認表、請求人與詹詠順 、謝耀宇之機場入出境資料等證據資料,針對共犯邱文君之 犯罪嫌疑事實,則參酌證人詹詠順、謝耀宇、謝雅云、陳姈 宣之證述,以及機場入出境資料、與請求人對話紀錄截圖、 犯罪嫌疑人指認表等證據資料,認請求人涉犯意圖營利共同 以詐術使人出中華民國領域外之罪、參與犯罪組織罪,犯罪 嫌疑重大。且認請求人涉犯為最輕本刑有期徒刑5年以上之 重罪(指刑法第297條第1項部分),刑責非輕,請求人與未 到案共犯邱文君有討論將出境之對話,請求人日後不到案之 可能性高;目前尚有共犯邱文君及其男友未到案,為避免請 求人勾串其餘未到案共犯之高度風險,使案情晦暗不明,洩 漏偵辦進度之風險,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2、3 款之羈押原因,並經權衡後,認有羈押之必要性,亦有禁止 接見、通信之必要,因而裁定准予羈押,上情業經本案調取 本院112年度聲羈字第40號卷核宗對無訛,堪認上開羈押裁 定係本院審查聲請程序合法性,依據卷存事證後立即作成, 所為裁定並無違法或不當之處。  ⒊茲審酌請求人業經判決無罪確定,其受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 之日數為43日,惟本件羈押之歷程,並無公務員行為違法或 不當之情形,已如前述;復考量請求人經命具保後雖曾於二 審準備程序未到庭,但二審依法仍就到庭之人進行準備程序 ,且被告於審理程序已到庭(遲到入庭)(上訴886卷第59 、147、148頁),是認尚無因而誤導犯罪偵查或審判之情形 ,亦查無其他可歸責事由;衡以請求人遭羈押時(112年2月 24日)業已成年(21歲),其自陳家庭經濟狀況為勉持,當 時擔任經營家電行,從事空調裝修工作,每月收入約10至15 萬元,沒有低收或中低收入戶身分,為高中肄業之教育程度 (偵2112卷第29、30頁;本院訴201卷第20頁),再參酌請 求人於本院陳述意見時表示:家庭狀況小康,(旁聽席哥哥 發言後改稱)中低,當時有中低收入戶證明(註:經查請求 人係於110年3月至12月經列為中低收入戶;參卷內低收入戶 、中低收入戶資料查詢結果),目前有1個7個月的小孩,遭 羈押時小孩還沒有出生,目前仍經營家電行,家中尚有中風 的爺爺、下半身癱瘓的奶奶,由我與哥哥照顧,白天有申請 長照看護,晚上由我負責爺爺、奶奶的晚餐等語(本院刑補 卷第74、75頁),又請求人前於113年間有因犯三人以上共 同詐欺取財罪經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5月,宣告緩刑5年 (緩刑期間為113年9月26日至118年9月25日)確定之前科紀 錄(參請求人之法院前案紀錄表),兼酌以請求人於羈押並 禁止接見、通信期間,所受之人身自由剝奪、名譽損失、身 心痛苦等一切情狀,認以每日補償3,000元為適當,據此核 算,准予補償請求人共12萬9,000元(計算式:3,000×43=12 9,000),請求人之請求逾此數額部分,難認有據,應予駁 回。 四、依刑事補償法第1條第1款、第6條第1項、第17條第1項後段 ,決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雅琪                   法 官 簡伶潔                   法 官 鄭媛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決定,應於決定書送達後20日內以書狀敘述理由,經本 院向司法院刑事補償法庭聲請覆審。 補償支付之請求,應於補償決定送達後5年內,以書狀並附戶籍 謄本向原決定機關為之,逾期不為請求者,其支付請求權消滅。 受害人就同一原因,已依其他法律受有賠償或補償者,應於依本 法支付補償額內扣除之。                   書記官 李松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4

ULDM-113-刑補-3-2025031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30號 聲 請 人 一統國際行銷服務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那英凡 相 對 人 動力極限汽車運動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建崎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以新臺幣壹拾捌萬元供擔保後,本院一百十四年度司執字 第一六四一六號給付租金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一百 十四年度訴字一六○六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判決確定、和解或 撤回起訴前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聲請人以其向本院提起114年度訴字第1606號債務人 異議之訴為由,聲請裁定停止本院114年度司執字第16416號 給付租金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經調取該執行卷宗、114年 度訴字第1606號債務人異議之訴等卷宗查明屬實,因認聲請 人之聲請於法有據。 三、次按法院定擔保金額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項擔 保係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依標 的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所受 之損害額,或其因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非 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據。查相對人對聲請人請求 執行金額為新臺幣(下同)本金75萬2,000元及利息1萬404 元(自民國113年11月29日起算至起訴前一日,計算式如附 表,元以下四捨五入),合計為76萬2,404元,屬不得上訴 第三審程序之通常訴訟事件,是上揭強制執行事件暫時停止 後,可能因此延後執行程序之期間,最長應不超過4年6個月 (第一、二審通常程序事件之辦案期限各為2年、2年6個月 ,合計為4年6個月),相對人因此部分停止執行可能發生之 損害,為停止執行期間未能立即受償之利息損失,依法定遲 延利率即年息5%加以計算,相對人因停止執行可能發生之損 害即利息損失為17萬1,541元(計算式:76萬2,404元×5%×( 4+6/12)=17萬1,541元,元以下四捨五入),爰酌定本件停 止執行之供擔保金額為18萬元。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育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林霈恩 附表:

2025-03-14

TPDV-114-聲-130-20250314-1

苗簡聲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停止強制執行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苗簡聲字第6號 聲 請 人 林美圓 相 對 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於補繳本院一一四年度苗簡字第一六四號債務人異議之訴 事件裁判費新臺幣伍佰貳拾元,並為相對人提供新臺幣貳萬伍仟 元為擔保後,本院一一三年度司執字第四○一○七號執行事件之強 制執行程序,於本院一一四年度苗簡字第一六四號債務人異議之 訴事件終結(裁判確定、和解、移付調解成立、撤回起訴)前應 暫予停止。    理  由 一、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 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法院依強制執行法 第18條第2項定擔保金額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 項擔保係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應 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物 所受之損害額,或因其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定之 ,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據(最高法院91年度台 抗字第429號裁定意旨參照)。另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 規定,只須當事人提起異議之訴,在該異議之訴判決確定前 ,法院如認有必要,得依職權為停止執行之裁定;其在當事 人願供擔保,聲請停止強制執行時,法院亦非不得依其聲請 ,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至該異議 之訴實體上有無理由,則非法院於裁定停止強制執行時應予 審酌之事項(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第776號裁定意旨參照 )。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聲請強制執行聲請人之財產,經本院 以113年度司執字第40107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 件)受理,聲請人就此已提起異議之訴,為免聲請人之財產 經強制執行後難以回復原狀,爰依法聲請准予供擔保,裁定 系爭執行事件於上開異議之訴終結前停止執行等語。 三、經查:  ㈠本件相對人前執本院93年度執字第8087號債權憑證為執行名 義為執行名義,於民國113年12月23日向本院民事執行處聲 請對聲請人之存款債權強制執行,經本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 理,並以114年1月6日苗院漢113司執恭字第40107號執行命 令將聲請人對第三人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苗栗中苗郵局( 下稱中苗郵局)之存款債權部分,在新臺幣(下同)49,176 元及自92年8月21日起至104年8月31日止按年息20%計算之利 息,及自104年9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計算之利息 ,暨執行費394元之債權金額範圍內予以扣押,經中苗郵局 於114年1月8日函覆已扣押存款債權188,072元等情;又聲請 人於114年3月3日以上開債權憑證所示之債權已消滅及相對 人非合法受讓債權為由,而對相對人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 經本院114年度苗簡字第164號事件(下稱系爭異議之訴)受 理等情,業據本院調取系爭執行事件、系爭異議之訴等事件 卷宗查閱在案。而金錢易於處分、流動、隱匿,上開扣押款 項倘因執行程序繼續進行而逕由相對人領取,聲請人所受損 害恐有難以回復之虞,堪認執行程序有停止之必要,則聲請 人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願供擔保,聲請裁定停 止前開強制執行之程序,於法尚無不合,自應准許。  ㈡依相對人之民事強制執行聲請狀、114年2月8日民事陳報狀所 載,其聲請執行債權額為49,176元及自103年3月6日起至104 年8月31日止按年息20%計算之利息,及自104年9月1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15%計算之利息暨執行費394元,執行標的 物為聲請人之存款;審酌相對人因本件停止執行所受之可能 損失,應係其未能即時就執行上開債權額受償之此期間利息 損害。又聲請人所提系爭異議之訴之訴訟標的價額,經本院 裁定核為134,321元,未逾150萬元,為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案 件,參照司法院所頒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計算, 民事簡易程序辦案期限第一、二審分別為1年2個月、2年6個 月,本件停止執行可能延宕期間約3年8個月,則相對人因停 止執行受有損害金額即其上開本金、利息、費用之總額計算 至本裁定日(113年3月14日)共計134,544元(計算式:49, 176元+84,974元+394元=134,544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利息 84,974元詳如附表所示)於停止執行期間之法定利息24,666 元〔計算式:134,544元×5%×(3+8/12年)=24,666元〕,並參 酌相關事件移審、分案程序上延滯之時間因素,爰酌定聲請 人應供擔保金額為25,000元。又聲請人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 使相對人債權未能即時受償利用所生法定利息,與利息滾入 原本再生利息無涉(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672號裁定意 旨參照),亦與其債務人異議之訴所得請求排除強制執行所 得受之利益134,321元(利息計算至系爭異議之訴起訴日) 為二事,附此敘明。   四、聲請人尚未完全繳納系爭訴訟之裁判費,應先補繳該訴訟之 裁判費520元,其訴方屬合法,始可進而請求停止上開強制 執行程序,併予敘明。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賴映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趙千淳 附表:利息 請求項目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項目1(請求金額元) 1 利息 4萬9,176元 103年3月6日 104年8月31日 (1+179/366) 20% 1萬4,645.31元 小計 1萬4,645.31元 項目2(請求金額元) 1 利息 4萬9,176元 104年9月1日 114年3月14日 (9+195/365) 15% 7萬328.42元 小計 7萬328.42元 合計 8萬4,974元

2025-03-14

MLDV-114-苗簡聲-6-20250314-1

司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限期行使權利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765號 聲 請 人 王茂鴻 相 對 人 李家賢 上列當事人間因本院113年度存字第227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 聲請通知相對人限期行使權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二十日內,就其因本院一一二年度訴字 第二一四八號判決供擔保免為假執行所受損害,向聲請人行使權 利,並向本院提出為行使權利之證明。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得聲請法院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 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受擔保利 益人於受通知後一定期間內未行使權利,或未向法院為行使 權利之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 提存物或保證書,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後段定有 明文。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 同法第106條亦定有明文。所謂「訴訟終結」,在供假執行 或免假執行擔保之場合,係指宣告假執行之本案判決已經確 定或成立訴訟上和解,或原告撤回起訴等情形。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 償事件,聲請人依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148號民事判決,提 供新臺幣100,000元為相對人預供擔保免為假執行,並經本 院113年度存字第227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因該事件經臺灣 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3年度上易字第155號民事判決確定,訴 訟可謂終結,聲請人爰依法聲請法院通知相對人限期行使權 利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本院113年度存字第227 號提存書、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148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 法院臺南分院113年度上易字第155號民事判決等影本為證, 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113年度存字第227號擔保提存卷宗 、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148號侵權行為損害賠償民事卷宗等 歷審卷宗審核無誤,堪信為真實。茲因該假執行本案訴訟經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3年度上易字第155號民事判決確定 ,訴訟已經終結,且相對人迄未對聲請人行使權利,有本院 民事紀錄科查詢表1紙附卷可稽。從而,聲請人聲請通知相 對人限期行使權利,經核於法尚無不合,自應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應繳納裁判費用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民 事 庭  司法事務官  黃鳳珠

2025-03-14

TNDV-113-司聲-765-20250314-1

北簡聲
臺北簡易庭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北簡聲字第70號 聲 請 人 劉玲瑄 相 對 人 凱基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木源 上列當事人間因本院債務人異議之訴(114年度北簡字第2197號 )事件,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55,950元後,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58749號 清償債務事件,對聲請人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114年度 北簡字第2197號債務人異議之訴判決確定、和解或撤回起訴前, 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 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此為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法院依強制執 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擔保金額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 ,該項擔保係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 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 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其因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害額 定之,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據(最高法院91年 度台抗字第429號裁判意旨參照)。易言之,應以債權人因 執行程序之停止,致原預期受償之時間延後所生之損害,為 定擔保數額之依據。而依通常社會觀念,使用金錢之對價即 為利息。執行債權倘為金錢債權,債權人因執行程序停止, 致受償時間延後,通常應可認係損失停止期間利用該債權總 額所能取得之利息。另依民法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 規定,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 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 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此項遲延利息之本質 屬於法定損害賠償,亦可據為金錢債權遲延受償所可能發生 之損害之賠償標準。 二、本院查:  ㈠本件相對人即債權人係執臺灣臺中地方法院93年度執字第305 35號債權憑證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其對聲請 人即債務人及他債務人得執行之債權總額共計新臺幣(下同 )1,234,099元及遲延利息、違約金及執行費等,業經本院 調閱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58749號返還借款強制執行事件( 執行卷案由)查核無誤,而聲請人已提起本院114年度北簡 字第2197號債務人異議之訴,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於法尚 無不合。  ㈡又聲請人所提上開訴訟係為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參考各 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第1、2審簡易程序審判案件 之期限分別為1年2個月、2年6個月,共計3年8個月,加上裁 判送達、上訴、分案等期間,兩造上開訴訟審理期限約需4 年,爰以此為預估因獲准停止執行而致相對人執行延宕之期 間。又本件聲請人所提起之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價額經核 定為279,749元,則相對人因停止執行可能發生之損害即上 開債權總額於延宕期間之利息損失計算為55,950元(計算式 :279,749元×5%×4年=55,950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則聲 請人就停止執行所提供之擔保金額應以55,950元為適當。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林振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臺北市○○區○○ ○路0段000巷0號)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告理由,並繳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蔡凱如

2025-03-14

TPEV-114-北簡聲-70-20250314-1

橋簡聲
橋頭簡易庭

聲請停止強制執行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橋簡聲字第9號 聲 請 人 胡黃珠 相 對 人 周蔡芳美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46,750元後,本院114年度司執字第9594號 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114年度橋 簡字第233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調解或和解成立、判決確定或 撤回起訴前,應停止執行。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以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53694號債權 憑證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聲請人所有中華郵政股份有 限公司左營郵局之存款,業經本院以114年度司執字第9594 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在案。 惟聲請人業已向相對人清償完畢,兩造間已無債權、債務關 係,聲請人並已就系爭執行事件向本院提起114年度橋簡字 第233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下稱系爭訴訟),系爭執行事件 一旦執行,勢難回復原狀,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之 規定,聲請於系爭訴訟判決確定前,停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執 行程序等語。 二、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強 制執行法第18條定有明文。次按法院裁定准許停止強制執行 所定之擔保金,係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 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 該標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其因另供擔保強制執行所受之損 害額定之,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據(最高法院 91年度台抗字第42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相對人係以本院108年度司執字第53694號債權憑證為 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對聲請人強制執行,經本院以系爭執 行事件執行中,尚未執行終結,並經聲請人向本院提起系爭 訴訟等情,業據本院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及系爭訴訟卷宗核閱 屬實。本院斟酌系爭執行事件如繼續執行,聲請人日後縱獲 勝訴,亦恐受有難以回復損害之虞,故認系爭執行事件有停 止執行之必要,是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系爭執行事件程序, 即屬有據,應予准許。又系爭執行事件倘暫時停止執行,則 相對人因無法立即受償,或受有相當利息之損害,或因通貨 膨脹而造成損失,本院審酌系爭執行事件中相對人聲請執行 之債權本金為新臺幣(下同)255,000元,未逾1,500,000元 ,係屬不得上訴第三審事件,參諸113年4月24日院台廳刑一 字第11302000935號函所揭示修正後之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 施要點第2條第1款及第4款規定,民事簡易案件第一、二審 程序辦案期限分別為1年2個月及2年6個月,合計3年8個月, 在此期間相對人可能因不能使用收益受償款項,受有相當於 遲延利息之損失,是相對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應以本金 債權額依法定利率5%計算,推估相對人延遲3年8個月受領債 權255,000元,可能增加有46,750元【計算式:255,000×5%× (3+8/12)即3年8月=46,750元】之利息損失,並審酌相對 人債權並未即時受償之風險等因素,本院認擔保金以46,750 元為適當,而命聲請人於提供擔保金46,750元後准予停止執 行。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橋頭簡易庭 法  官 張淨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裁判 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 記 官 許雅瑩

2025-03-14

CDEV-114-橋簡聲-9-20250314-1

刑補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刑事補償事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刑補字第4號 聲請人 即 補償請求人 鄭聖勳 上列聲請人即補償請求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請求刑 事補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請求補償之標的及請求補償 所憑之裁判書之正本或其他相關之證明文件。   理 由 一、按補償之請求,應以書狀記載下列事項,向管轄機關提出之 :一、補償請求人姓名、性別、年齡、住所或居所。二、有 代理人者,其姓名、性別、年齡、住所或居所。三、請求補 償之標的。如請求為分期支付,其分期方式及金額。四、事 實及理由,並應附具請求補償所憑之不起訴處分書、撤回起 訴書,或裁判書之正本或其他相關之證明文件。五、管轄機 關。六、年、月、日;補償之請求,違背法律上之程式,經 定期命其補正,而逾期不補正者,應以決定駁回之,刑事補 償法第10條、16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即補償請求人甲○○(下稱聲請人)雖稱其 因於民國92年涉犯毒品案件,經本院裁定觀察勒戒、強制戒 治後,同一毒品案件復經本院判處有期徒刑7月,已違反93 年修正通過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於第1次觀察、勒戒後,5年 內不得再裁定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分之規定等語。然綜 觀其刑事補償狀內容,聲請人並未敘明請求補償之標的,亦 未附具請求補償所憑之判決書正本或其他相關之證明文件, 本院無從據此審酌其所主張之具體事項,是其聲請之程式顯 有未備,爰依刑事補償法第16條規定,命聲請人於本裁定送 達後5日內補正如主文所示,逾期未補正者,將依法駁回其 請求。 三、依刑事補償法第1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十八庭 法 官 施元明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林君憶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3

PCDM-114-刑補-4-202503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