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桃園地檢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51-16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267號 抗 告 人 林東源 即 受刑 人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新竹地 方法院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31日所為113年度聲字第1287號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 林東源就附表所示罪刑之宣告,應執行有期徒刑肆年。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林東源(下稱受刑人)因犯 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 案,且原審法院為各該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又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合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 情形,是檢察官依受刑人之請求,就附表所示各罪聲請定應 執行刑,於法有據,並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8所示 之罪,前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9號裁定應 執行刑有期徒刑3年,並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抗 字第262號裁定(漏載)駁回抗告而確定,應受裁量權內部界 限之拘束,並已函詢受刑人而賦予其表示意見之機會,而受 刑人具狀對此表示無意見,另參酌受刑人所犯之罪名均屬竊 盜案件、罪質相同、犯罪手法、相隔時間、侵害法益等一切 具體情狀,合併定其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4年8月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 (一)受刑人就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9罪,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 年度聲字第1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刑3年,其後原審法院就受 刑人所犯附表編號9至11所示3罪與上開9罪,則合併定應執 行刑為4年8月,因前案所定應執行刑與後案所定應執行刑, 其比例原則、罪責相當原則,落差之刑度頗大,實難令人信 服; (二)受刑人就附表所犯數罪,屬於相同犯罪類型,併合處罰時, 其責任非難重複較高,應酌定較低之應執行刑,爰請求重新 裁定,給予受刑人較輕、適當之刑度等語。 三、按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 法第51條第5款定有明文,係採「限制加重原則」規範執行 刑之法定範圍,為其定刑之外部界限,因一律將宣告刑累計 執行,刑責恐將偏重而過苛,不符現代刑事政策及刑罰之社 會功能,而有必要透過定應執行刑程序,授權法官對被告本 身及所犯各罪為總檢視,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評價,以妥適 調整之。至數罪併罰定應執行刑之裁量標準,應兼衡罪責相 當及特別預防之刑罰目的,具體審酌整體犯罪過程之各罪關 係(例如各行為彼此間之關聯性《即所犯數罪時間、空間、 法益之異同性》、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法 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等)及罪數所反應行為人人格及犯罪傾向 等情狀綜合判斷,為妥適之裁量,仍有比例原則及公平原則 之拘束,倘違背此內部界限而濫用其裁量,仍非適法(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718號裁定意旨參照)。又刑法第51條 就宣告多數有期徒刑採行加重單一刑之方式,除著眼於緩和 多數有期徒刑合併執行所造成之苛酷外,更重在避免責任非 難之重複,蓋有期徒刑之科處,不僅在於懲罰犯罪行為,更 重在矯治犯罪行為人、提升其規範意識、回復社會對於法律 規範之信賴,是應併合處罰之複數有期徒刑,倘一律合併執 行,將造成責任重複非難。具體言之,行為人所犯數罪倘屬 相同之犯罪類型者,例如複數竊盜、施用、販賣毒品或詐欺 犯行,於併合處罰時其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自應酌定 較低之應執行刑,然行為人所犯數罪雖屬相同之犯罪類型, 但所侵犯者為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回復性之個人法益(如 殺人、妨害性自主)時,於併合處罰時,其責任非難重複之 程度則較低,而得酌定較高之應執行刑。 四、再按數罪併罰,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 刑,此觀刑法第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 曾經定其執行刑,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 ,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 定其執行刑,不得以前之執行刑為基礎,以與後裁判宣告之 刑,定其執行刑。而更定之應執行刑,不應比前定之應執行 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期後為重,否則即與法律秩序理念及 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有違,難認適法(最高法院104年度台 抗字第586號裁定意旨參照)。  五、經查: (一)受刑人於附表所示日期犯附表所示之12罪,先後經判處如附 表所示之刑,並均確定在案一情,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 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而受刑人所犯上開12罪之宣告刑, 最長期刑為附表編號8所示有期徒刑10月,合併總刑期為有 期徒刑7年6月,是原審法院於此範圍內酌定其應執行之刑為 有期徒刑4年8月,固未逾越法律之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濫 用裁量權,而有違反法律內部性界限(亦即附表編號1至8所 示之罪,前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19號裁定 應執行刑有期徒刑3年,並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 抗字第262號駁回抗告而確定,再加計附表編號9至11所示各 罪之總刑期4年11月為上限)之情事,且檢察官係依受刑人之 請求而為本件定應執行刑之聲請,原審法院於裁定前亦已依 法給予受刑人表示意見之機會,此有受刑人於民國113年11 月15日所提出之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受刑人定執行刑或易科 罰金意願回覆表、原審法院定應執行刑案件陳述意見表及送 達證書各1份在卷可稽(參見原審卷第13頁、第171頁),固非 無見。 (二)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為攜帶兇器竊盜未遂罪,附 表編號2所示為攜帶兇器、毀壞安全設備竊盜罪,附表編號3 、4所示均為攜帶兇器竊盜罪,附表編號5所示為踰越窗戶竊 盜罪,附表編號6所示為踰越窗戶、侵入住宅竊盜罪,附表 編號7所示為攜帶兇器、踰越安全設備竊盜罪,附表編號8所 示為踰越門窗竊盜罪,犯罪期間自110年11月30日起至111年 7月28日止;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9所示攜帶兇器、毀壞 門窗竊盜罪,附表編號10所示踰越安全設備竊盜罪,附表編 號11所示攜帶兇器、毀壞安全設備竊盜罪,犯罪期間為111 年4月14日至同年8月2日,由是可見,受刑人所犯上開多次 竊盜罪,其罪名或罪質相同,大多係以攜帶兇器、毀越門窗 或安全設備之方式所為,且附表編號9至11所示竊盜犯行, 與附表編號1至8所示竊盜犯行之間,時間相當密接,顯然具 有高度之重複性及相類性,犯罪動機之關聯性甚高,自與侵 害不可回復性之個人專屬法益之犯罪有別,於併合處罰時其 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自應酌定較低之應執行刑。 (三)再者,附表編號1至8所示加重竊盜罪(共9罪)之部分,前經 法院裁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3年確定,既如前述,可知其折 減比例為原先總刑期之53.73%(5年7月=67月,3年=36月,36 ÷67=0.5373),而附表編號1至8、編號9至11所示多數加重竊 盜罪,不僅罪名或罪質相同,犯罪手法大致相同,且時間相 當密接,亦如前述,惟原審裁定就附表編號1至11所示加重 竊盜罪(共12罪),合併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4年8月(即56 月),其折減比例僅為原先總刑期之62.22%,其折減刑期之 幅度較少,不僅有違公平及平等原則,且猶未能充分審酌受 刑人所犯各罪之犯罪類型特性、侵害法益屬性高度相近,以 及受刑人所犯大多數加重竊盜罪之罪名或罪質、手法幾近相 同、時間密接,佐以上述犯罪情節所呈現受刑人之犯罪傾向 與行為整體非難性,容有罪刑不相當之情事。 (四)準此,受刑人提起抗告主張原裁定就附表所酌定應執行之刑 期,與先前所定應執行刑之刑度相較,不符合公平原則、罪 責相當原則,尚屬有據,自應認其抗告為有理由。  六、末按抗告法院認為抗告有理由者,應以裁定將原裁定撤銷; 於有必要時,並自為裁定,刑事訴訟法第413條定有明文。 本案先前業經各該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原審法院依刑事訴訟 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以裁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為受理抗 告之第二審法院,固認原裁定有上開罪刑不相當、不符公平 及平等原則之違誤而應予以撤銷,然原裁定所憑之基礎事實 並未變動,且其裁量容有違誤之事實已明,並經本院詳述行 使裁量之遵循標準如上,為使司法資源有效利用,應認合於 上揭規定所稱有必要自為裁定之情形。是以本院於刑法第51 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及受內部界限之拘束,審酌 受刑人犯罪之次數、情節、罪質、所犯數罪整體之非難評價 、各次犯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及先前所定應執行刑等節,並 考量受刑人於刑事抗告狀所表示之意見等一切情狀,爰就附 表所示罪刑酌定應執行刑如主文第二項所示,以使罪刑相當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3條、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 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惠立                    法 官 戴嘉清                    法 官 楊仲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彭秀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5月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8月(1次)、 有期徒刑7月(1次) 犯罪日期 111年1月9日 110年11月30日 110年12月23日、 110年12月27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4763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7042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1588、18921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案號 111年度簡字第658號 111年度上易字第553號 111年度上易字第809、828號 判決 日期 111年7月11日 111年8月24日 111年10月19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案號 111年度簡字第658號 111年度上易字第553號 111年度上易字第809、828號 確定 日期 111年8月9日 111年8月24日 111年10月19日 是否為得 易科罰金 之案件 是 否 否 備註 1.臺中地檢111年度執字第11037號 2.編號1至8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抗字第26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 1.臺中地檢111年度執字第11539號 2.編號1至8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抗字第26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  1.臺中地檢111年度執字第13996號 2.編號1至8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抗字第26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  編號 4 5 6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7月 犯罪日期 111年1月9日 111年7月24日 111年7月23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5766號 基隆地檢111年度偵字第7983號 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8882、49455、49538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易字第2079號 112年度易字第9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320號 判決 日期 111年11月24日 112年3月9日 112年5月25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易字第2079號 112年度易字第9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320號 確定 日期 111年12月20日 112年4月17日 112年7月5日 是否為得 易科罰金 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1.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3209號 2.編號1至8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抗字第26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  1.基隆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270號 2.編號1至8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抗字第26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  1.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264號 2.編號1至8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抗字第26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  編號 7 8 9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10月 有期徒刑9月 犯罪日期 111年6月17日 111年7月28日 111年8月2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1881、52120、52826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2986號 南投地檢111年度偵字第6548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易字第601號 112年度易字第1256號 112年度易字第499號 判決 日期 112年5月30日 112年8月7日 113年1月2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易字第601號 112年度易字第1256號 112年度易字第499號 確定 日期 112年6月27日 112年9月5日 113年1月31日 是否為得 易科罰金 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1.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0574號 2.編號1至8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抗字第26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   1.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2140號 2.編號1至8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抗字第26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   南投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62號 編號 10 11 罪名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7月 犯罪日期 111年7月10日 111年4月14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3436號 新竹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2453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2077號 112年度易字第934號 判決 日期 112年10月13日 113年1月5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2077號 112年度易字第934號 確定 日期 112年11月22日 113年2月7日 是否為得 易科罰金 之案件 否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091號 新竹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49號

2025-02-27

TPHM-114-抗-267-2025022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44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宋姵嬅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12月30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4067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 宋姵嬅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參年拾月。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宋姵嬅(下稱受刑人)因 犯詐欺案件,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為不得易 科罰金之罪,並分別確定在案,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 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確定日前為之,且原審法院 為如附表所示各罪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是聲請人臺灣 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就附表所示各罪定其應執行刑, 於法有據,應予准許。爰綜合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 罪之罪質、犯罪時間間隔、侵害法益、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 ;並考量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外部界限之限制(即定應執 行刑不得重於附表各編號所示各罪之宣告刑總和),及內部 界限之拘束(即定應執行刑不得重於附表所示之各罪曾分別 經法院定應執行刑加計其餘各罪所處刑期總和「有期徒刑6 年」);再衡酌受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數罪所 反應受刑人人格特性與傾向,及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暨 受刑人對於本件定應執行刑表示沒有意見等情狀,定其應執 行之刑為有期徒刑5年6月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雖定應執行刑屬法院之裁量權,但受外部界 限及內部界限之拘束,亦應合乎比例原則,使其罪責相當, 且在裁判案件時,實務應統一定刑標準,受刑人已付出相當 處罰並懺悔中,請斟酌是否仍有酌減空間等語。 三、按刑罰之科處,應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考量人之生命有 限,刑罰對被告造成之痛苦程度,係以刑度增加而生加乘效 果,而非等比方式增加,如以實質累加方式執行,刑責恐將 偏重過苛,不符現代刑事政策及刑罰之社會功能,故透過定 應執行刑,採限制加重原則,授權法官綜合斟酌被告犯罪行 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例如數罪犯罪 時間、空間、各行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對 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等)、數罪所反應被告人格特性與傾向 、對被告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妥適裁量最終具體應實現之 刑罰,以符罪責相當之要求。因此,法院於酌定執行刑時, 應體察法律恤刑之目的,為妥適之裁量,俾符合實質平等原 則(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626號裁定意旨參照)。具體 而言,於併合處罰酌定執行刑,應視行為人所犯數罪犯罪類 型而定,倘行為人所犯數罪屬相同犯罪類型者(如複數竊盜 、施用或販賣毒品等),於併合處罰時,其責任非難重複程 度較高,應酌定較低應執行刑;然行為人所犯數罪雖屬相同 犯罪類型,但所侵犯者為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回復性個人 法益(如殺人、妨害性自主),於併合處罰時,其責任非難 重複程度則較低,自可酌定較高應執行刑,反之,若侵害法 益之位階較低,於併合處罰時,自應避免酌定過高之應執行 刑,俾使罪責相當;另行為人所犯數罪非惟犯罪類型相同, 且其行為態樣、手段、動機均相似者,於併合處罰時,其責 任非難重複程度更高,應酌定更低應執行刑;反之,行為人 所犯數罪各屬不同犯罪類型者,於併合處罰時,其責任非難 重複程度甚低,當可酌定較高應執行刑。 四、經查:  ㈠受刑人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各罪,經各該法院分別判處如附 表所示之刑確定在案(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共4罪,經臺灣 士林地方法院以111年度審金訴字第129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 刑1年6月;附表編號2所示之3罪,經臺灣臺南地方法院以11 1年度金訴字第756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附表 各編號所示之罪均為附表編號1裁判確定前所為,原審則為 附表所示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有各該裁判書及本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原審審核認其聲請為正當,爰依各罪所宣告之有期徒刑為 基礎,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有期徒刑1年5月),各刑合 併之刑期以下(合計刑期為有期徒刑10年11月),裁定應執 行刑為有期徒刑5年6月,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之外 部性界限,亦未較重於附表編號1、2前所定之應執行刑加計 附表編號3至5所示宣告刑之總和(1年6月+1年10月+1年+8月 +1年=6年),並無違誤。  ㈡然本案受刑人所犯數罪均係加入詐欺集團擔任收水工作所為 ,犯罪手段同一,犯行侵害法益種類大致相同,犯罪時間集 中在110年9月間、111年5、6月間所為,堪認受刑人係為圖 牟取不法利益而於短時間內進行同類犯行遭查獲而判處罪刑 ,其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且本件數罪所侵犯者均係財 產法益,並非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回復性之法益,相關犯 罪或無所得,或所得已諭知沒收,對法益侵害並無特別加重 之必要,倘以實質累加方式執行,刑責恐將偏重過苛,不符 現代刑事政策及刑罰之社會功能。並綜合考量受刑人之前案 紀錄,僅於107年間因竊盜案件經法院判處罰金、緩刑2年, 於附表所示各罪審理時就所犯之罪均為有罪之陳述,有助案 件儘速確定並執行,反映受刑人已有悔悟而願意面對罪責並 接受懲罰矯正之人格特質,兼衡前揭定刑外部及內部界限、 刑罰經濟及恤刑之目的、受刑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等因素, 及受刑人抗告意旨陳明之定刑意見,因認原審就附表各罪定 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5年6月,容有過重。受刑人以原裁定量 處之刑過重為由,提起抗告,請求本院降低刑度,非無理由 ,自應由本院將原裁定撤銷。又原審已就附表所示之刑之執 行刑為實體審酌,本院係依原審裁定所憑之基礎事實再行裁 量,故本院自為裁定並未損及受刑人之審級利益;爰依上述 應遵循之裁量準則,綜合審酌本案各項情節,裁定如主文第 2項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3條、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 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審判長法 官 游士珺                    法 官 吳祚丞                    法 官 黃于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游秀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 (3罪)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1年5月 (2罪) 有期徒刑1年3月 有期徒刑1年 犯罪日期 110.09.15 (3次) 110.09.14 111.05.20 (3次) 110.09.27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士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18231號 臺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0127號、第18826號 士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8787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士林地院 臺南高分 士林地院 案號 111年度審金訴字第129號 111年度金上訴字第1580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166號 判決 日期 111/04/11 112/03/09 112/10/11 確 定 判 決 法院 士林地院 臺南高分 士林地院 案號 111年度審金訴字第129號 111年度金上訴字第1580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166號 判決 確定 日期 111/08/09 (撤回上訴) 112/06/14 (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2406號係程序判決駁回上訴) 112/11/07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士林地檢111年度執字第3631號 臺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5569號 士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5733號 前經士林地院以111年度審金訴字第129號判決其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 前經臺南地院以111年度金訴字第756號判決其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0月 編 號 4 5 罪 名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1年 犯罪日期 111.06.13 111.05.20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111年度偵字第8760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47048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院 新竹地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2年度金訴緝字第26號 113年度審金訴字第204號 判決 日期 112/11/24 113/04/26 確 定 判 決 法院 新竹地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2年度金訴緝字第26號 113年度審金訴字第204號 判決 確定 日期 112/12/25 113/05/29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備註 新竹地檢113年度執字第724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221號

2025-02-27

TPHM-114-抗-344-2025022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68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育家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70號、113年度執字第16992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蔡育家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捌年陸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上開受刑人蔡育家犯數罪,經判決確定如附 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應執行之刑,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裁定。 二、按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刑法第53條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 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 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1條 第5款亦定有明文。復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 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 規定,法院應在其範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 ;而法院為裁判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 所在者,為內部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 越(最高法院80年度台非字第473號判決意旨參照)。在數 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 由裁量之事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 束(最高法院92年度台非字第227號判決要旨參照)。再以 刑罰之科處,應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考量人之生命有限 ,刑罰對被告造成之痛苦程度,係以刑度增加而生加乘效果 ,而非等比方式增加,如以實質累加方式執行,刑責恐將偏 重過苛,不符現代刑事政策及刑罰之社會功能,故透過定應 執行刑程序,採限制加重原則,授權法官綜合斟酌被告犯罪 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各罪彼此間之關聯性(例如數罪犯 罪時間、空間、各行為所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數罪 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等)、數罪所反應被告人格特性與傾 向、對被告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妥適裁量最終具體應實現 之刑罰,以符罪責相當之要求。因此,法院於酌定執行刑時 ,應體察法律恤刑之目的,為妥適之裁量,俾符合實質平等 原則(最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626號裁定意旨參照)。再 於併合處罰酌定執行刑,應視行為人所犯數罪犯罪類型而定 ,倘行為人所犯數罪屬相同犯罪類型者(如複數竊盜、施用 或販賣毒品等),於併合處罰時,其責任非難重複程度較高 ,應酌定較低應執行刑,反之,行為人所犯數罪各屬不同犯 罪類型者,於併合處罰時,其責任非難重複程度甚低,當可 酌定較高應執行刑;另行為人所犯數罪非惟犯罪類型相同, 且其行為態樣、手段、動機均相似者,於併合處罰時,其責 任非難重複程度更高,應酌定更低應執行刑(最高法院110 年度台抗字第102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受刑人蔡育家均因加重詐欺等案,分別經最高法院、臺灣高 等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本院 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各該案件判決 書、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茲檢察官以本 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定應執行之刑,依刑法第 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 本件聲請與首揭法條規定尚無不合,應予准許。本院定應執 行刑,除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 即不得重於如附表編號1至2已定執行刑,與附表編號3、4、 5、6、7、8、9所示宣告刑加計之總和(有期徒刑10年10月 );亦應受內部界限之拘束。考量受刑人就附表編號1至10 所犯均係加重詐欺取財犯罪,且均係擔任詐欺集團面交取款 車手之工作,此與擔任自金融機構提領款項之車手相較,其 各次犯行之獨立性與參與程度明顯較強,審酌被告各次所犯 罪名、犯行模式、罪質與保護之法益均相同、犯罪時間分別 為112年5月2日、6月8日、5月11日、6月7日、5月2日、4月2 8日、5月11日、6月15日、5月6日等,揆諸前開法律見解, 倘就其刑度予以實質累加尚與現代刑事政策及刑罰之社會功 能不符,茲審酌上情,兼衡被告所犯各罪之法律之目的、違 反之嚴重性及貫徹刑法量刑公平正義理念,參酌受刑人對於 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之刑,表示希望能待其所涉全部案件均 確定後,再一併聲請定執行刑之意見(見本院聲卷第33頁) ,然本院就檢察官所為定執行刑之聲請,若認符合法律規定 即應依法為裁定,至於受刑人另涉及其他案件,亦係在本件 定應執行刑之後,再與其他案件聲請定執行刑之問題,實不 應因此影響本院針對本件聲請案件所為定執行刑之裁定,本 院爰就附表所示各罪為整體非難之評價,定其應執行之刑如 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彭國能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郭淑琪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受刑人蔡育家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3月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1年4月 犯 罪 日 期 112年5月2日 112年6月8日 112年5月11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彰化地檢112年度偵字第10306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1750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53211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46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228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779號 判決日期 113年3月14日 113年4月30日 113年5月21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3年度台上字第2382號 113年度台上字第2874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779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年6月5日 113年7月10日 113年8月27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   註 彰化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975號(編號1、2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0454號(編號1、2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088號 編     號 4 5 6 罪     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 有期徒刑1年4月 有期徒刑1年6月 犯 罪 日 期 112年6月7日 112年5月2日 112年4月28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3909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52270號 屏東地檢113年度偵字第18037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高院 臺灣高院 屏東地院 案  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2456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142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02號 判決日期 113年6月26日 113年7月10日 113年7月29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灣高院 臺灣高院 屏東地院 案  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2456號 113年度上訴字第142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02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年8月6日 113年8月21日 113年10月29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    註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885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1821號 屏東地檢113年度執字第6034號 編     號 7 8 9 罪     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1月 有期徒刑1年4月 有期徒刑1年7月 犯 罪 日 期 112年5月11日 112年6月15日 112年5月6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46635號 臺中地檢112年度偵字第59263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5370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中高分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466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206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2064號 判決日期 113年8月15日 113年8月23日 113年9月25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中高分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案  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466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206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2064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年9月18日 113年10月14日 113年11月1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   註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719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4921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6992號

2025-02-27

TCDM-114-聲-268-202502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2318號 原 告 藍海帝國建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靜芳 訴訟代理人 陳亮佑律師 複 代理人 張雅婷律師 被 告 羅榮志 林佳慶 阿基米得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順裕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刑事庭以111年度附民字第766號裁定移送前來,本院於民 國113年12月2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羅榮志、林佳慶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參拾柒 萬伍仟柒佰零伍元,暨被告羅榮志自民國一百一十一年八月 三日起、被告林佳慶自民國一百一十一年八月二日起,並均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阿基米得工程有限公司應給付原告伍拾陸萬參仟肆佰捌 拾貳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三、前二項請求,如任一被告為給付,其他被告於給付範圍內同   免給付之責。 四、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五、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六、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如以參拾柒萬 伍仟柒佰零伍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本判決第二項,如原告以壹拾捌萬柒仟元為被告阿基米得工 程有限公司預供擔保,得假執行;但被告阿基米得工程有限 公司如以伍拾陸萬參仟肆佰捌拾貳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 為假執行。   八、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 款定有明文。經查:原告公司原以羅榮志、林佳慶及許順裕 為被告,聲明第一項請求「被告羅榮志、林佳慶、許順裕應 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63,482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附民字 第766號卷第5頁),嗣許順裕部分,業經本院以111年度附 民字第766號附帶民事訴訟判決駁回(本院卷一第7頁),而 原告公司於民國112年2月21日追加阿基米得工程有限公司( 下稱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為被告,並追加聲明為「一、被告 羅榮志、林佳慶二人應連帶給付原告563,482元,及自起訴 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二 、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應給付原告563,482元,及自民事 追加被告暨變更訴之聲明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三、訴之聲明第一項、第二項所命給 付,如其中任一被告已履行給付時,其他被告於該給付之範 圍內免為給付義務」(本院卷一第63-64頁),此核屬在同 一基礎事實(原告公司主張被告羅榮志、林佳慶浮報工程模 板數量之事實),追加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為被告,揆諸上開 規定,均無不合,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羅榮志於104年間,擔任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之經理, 被告林佳慶則係原告公司之員工。原告公司委託訴外人弘昌 營造有限公司(下稱弘昌營造公司)、鴻聖營造有限公司( 下稱鴻聖營造公司)興建坐落於桃園市○○區○○○街00號、57 號、61號「藍海帝國5期」之集合住宅(下稱系爭集合住宅 ),而弘昌營造公司、鴻聖營造公司再將系爭集合住宅之模 板工程委由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施作,由訴外人許順裕指 派被告羅榮志負責現場模板工程之施工監督,原告公司則指 派被告林佳慶為現場工地經理,負責系爭集合住宅各項工程 之施工管理、執行與請款簽章等事務。  ㈡被告羅榮志、林佳慶明知系爭集合住宅有關模板工程之請款 ,應依實際施作之模板數量,據實填載於工程請款單,被告 羅榮志、林佳慶卻利用負責系爭集合住宅監工、請款事宜之 便,由被告羅榮志先行於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之請款單,虛偽 填載不實之模板施作數量,再將該請款單交予被告林佳慶, 而被告林佳慶明知被告羅榮志交付之請款單,所填載模板之 施作數量與實際模板施作之數量並不相符,被告林佳慶卻仍 指示不知情之訴外人李世坤(即系爭集合住宅工地主任)無 庸再行複算模板施作數量,逕依被告羅榮志所交付請款單記 載之數量,予以製作請款單,並由被告林佳慶於弘昌營造公 司工程請款單上簽核後,提交予弘昌營造公司轉向原告公司 請款,致原告公司陷於錯誤,依被告羅榮志、林佳慶所虛偽 浮報之模板施作數量24,044平方公尺,如數給付工程款予被 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  ㈢依照社團法人桃園市土木技師公會提出之鑑定報告結果(下 稱系爭鑑定報告),系爭集合住宅實際模板之施作數量為22 ,748.64平方公尺,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卻虛偽填載該工程 之模板施作數量總計24,044平方公尺,其等浮報之模板施作 數量共計1295.36平方公尺,另依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每 平方公尺可得請領435元之單價計算,被告羅榮志、林佳慶 以上開不法浮報之手段,致原告公司受有總計563,482元之 損害,且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既無施作上開模板數量之事 實,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難謂有受領該筆款項之法律上原 因,故原告公司依民法第179條之規定,亦可請求被告阿基 米得工程公司返還上開溢領總計563,482元之工程款。  ㈣為此,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第179條之規定,提起訴 訟等語,並聲明:⒈被告羅榮志、林佳慶二人應連帶給付原 告563,482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⒉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應給付原告5 63,482元,及自民事追加被告暨變更訴之聲明狀繕本送達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⒊訴之聲明第一 項、第二項所命給付,如其中任一被告已履行給付時,其他 被告於該給付之範圍內免為給付義務;⒋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假執行。 二、被告羅榮志、林佳慶、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則以:  ㈠因系爭集合住宅之模板工程,就基礎層之計價付款部分,有 短少給付之情況,該部分相差約325.8平方公尺,與當期計 價之1391.21平方公尺相較,落差比例將近為1:4,該部分 既未予以鑑定,無從認有何虛報模板數量之情形。  ㈡另依證人張學誠技師之證述內容,可知系爭鑑定報告並未計 算上開工程之保麗龍數量,惟依社團法人桃園市土木技師公 會之函覆內容,既表示應考量假柱假樑之保麗龍計算,則保 麗龍確為模板之代替品,自當併予計算保麗龍之數量,另依 照經濟部水利署公布之規範,亦明文規定保麗龍同為模板材 料之型態,被告等人遂依照鈺成五金對帳表所示,據以核算 保麗龍之數量為419.6平方公尺,又保麗龍乃取代樑底加大 之中空模板(俗稱「死模」,即包商無法回收利用之模板) ,業主本須以承攬單價(435元/㎡)之1.5倍買斷模板材料, 至於保麗龍之施工、置放位置,須如模板般加以固定、鎖緊 ,否則質量過輕之保麗龍材質在灌漿時,將東倒西歪、傾斜 、折斷,無法達到樑柱中空之要求,原告公司就被告阿基米 得工程公司施作保麗龍工程之部分,亦當給付工資,被告等 人此部分抗辯之款項乃係將保麗龍固定、鎖緊之「工資」, 而非材料費用。  ㈢又所謂筏基結構(俗稱「筏基層」),包含大底(FS)、地 樑(FB/FG)、水箱蓋(BS)及電梯機坑等四大部分,原告 公司雖稱第一期之請款內容(1391.21平方公尺),已給付 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包含施作BS層之工程款,然BS層並非 等同於筏基層,且張學誠技師亦明確證稱系爭鑑定報告之鑑 定範圍,並未包含鑑定筏基結構,而「筏基結構」既包含前 開四大部分,故應確認原告公司就筏基結構漏未計算之數量 究竟為何,而被告林佳慶既已指出就BS層部分,原告公司共 短少給付437.03平方公尺,另依原告公司所提出之第一期請 款文件,原告公司僅給付1391.21平方公尺,足認原告公司 尚有短付325.8平方公尺、不當扣款之情形。  ㈣另B1樓層出土面外牆模板(平均高度1.8公尺)部分,因竣工 時該部分業已埋覆在地平線下,若未特別提醒、告知鑑定單 位,技師恐有漏算之情形,就此範圍之數量,系爭鑑定報告 共計226.73平方公尺未予計算,且地下室樁孔圍孔之數量, 亦有短少計價之情形;再依照行政院工程委員會之工程採購 契約範本第5條,確有記載若「未納入估驗者,併尾款給付 」,故縱使被告等人未於當期請款,迄至末期一併向原告公 司請領工程款,於法自屬有據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 告之訴駁回。 三、經查,弘昌營造工程公司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簽立工程 承攬契約書,約定弘昌營造工程公司委託被告阿基米得工程 公司承攬原告公司店鋪、集合住宅新建工程之模板工程,有 工程承攬契約書可佐(桃園地檢107年度他字第5334號卷第8 -13頁),而被告羅榮志於警詢時自陳擔任被告阿基米得工 程公司之經理、被告林佳慶於警詢時則自陳曾擔任原告公司 之工地主任等節(桃園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5422號卷第7頁 反面、107年度偵字第32719號卷第3頁反面),就上開客觀 事實部分,堪予認定。而原告公司主張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 司承作系爭集合住宅之模板工程,有浮報數量、溢領工程款 之情形,導致原告公司受有損害,則為被告等人所否認,並 以前詞置辯。為此,兩造間之之點厥為:㈠原告主張被告羅 榮志、林佳慶浮報系爭集合住宅之模板數量,有無理由?若 有,浮報之數量為何?㈡被告等人辯稱原告公司有漏計施作 保麗龍之工資(總計419.6㎡),有無理由?㈢被告等人辯稱 原告公司就地下一樓出土週邊部分有短少計價之情形(總計 226.73㎡),有無理由?㈣被告等人辯稱原告公司就基礎層部 分有短少計價之情形(總計325.8㎡),有無理由?㈤被告等 人辯稱原告公司就地下室樁孔圍孔數量有短少計價之情形, 有無理由?㈥若上開㈡至㈤確有理由,被告等人將上開短少計 價之部分,於尾款一併向原告公司請領工程款,是否有據? ㈦原告公司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第179條之規定,請求 被告羅榮志、林佳慶連帶賠償原告公司563,482 元、被告阿 基米得工程公司給付原告公司563,482元,有無理由? 四、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被告羅榮志、林佳慶浮報系爭集合住宅之模板數量 ,有無理由?若有,浮報之數量為何?  ⒈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於106年1月4日第11次請領模板工程款 時,由被告羅榮志在工程請款單填載「RF(指R2F、R3F)模 板工程」、「1,830㎡」交由被告林佳慶,被告林佳慶則指示 工地主任李世坤毋庸核算,逕依廠商陳報數量據以製作第11 次弘昌營造工程公司請款單,復由被告林佳慶簽章審核後輾 轉交予原告公司,原告公司以每平方公尺435元之單價計算 ,給付R2F、R3F部分之模板工程款予阿基米得公司等情,為 被告羅榮志、林佳慶所是認(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一第11 7-123、153-160頁),並有報價單、弘昌營造工程股份有限 公司工程請款單、工程請款單、統一發票、支票在卷可佐( 桃園地檢107年度他字第5334號卷第25、55-58頁),就上開 客觀事實,首堪認定。  ⒉另經社團法人桃園市土木技師公會鑑定系爭集合住宅之模板 數量,模板鑑定數量合計22,748.64平方公尺,模板廠商計 算之數量為24,044平方公尺,二者差異之數量為1,295.36平 方公尺(計算式:24,044平方公尺-22,748.64平方公尺=1,2 95.36平方公尺),有鑑定報告在卷可佐(桃園地檢107年度 偵字第25422號卷第45-98頁,鑑定差異表詳如附件):  ⑴就R2F、R3F部分:   依系爭鑑定報告之鑑定結果所示,認定R2F之模板實際施作 數量為389.51平方公尺、R3F之模板實際施作數量為576.80 平方公尺,合計為966.31平方公尺(計算式:389.51平方公 尺+576.80平方公尺=966.31平方公尺),另依照該鑑定報告 所示,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就R2F、R3F請領之模板施作數 量則為1,830平方公尺,顯逾上開鑑定結果達863.69平方公 尺之落差(計算式:1,830平方公尺-966.31平方公尺=863.6 9平方公尺):  ①誠如前述,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第11次之請款單,乃由被告羅榮志予以填載(桃園地檢107年度他字第5334號卷第55-56頁),而被告林佳慶於刑事案件審理時陳稱:1,830平方公尺是伊認定,如果他把地下室照實補上來,跟伊做的變更補上來,一定會超過原預算書,所以伊用倒扣之方式。1,830是伊告訴羅榮志,羅榮志再按照伊所述倒扣之數字填寫、請款,1,830並非實際數量,是伊按照預算書倒扣出來等語(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二第231-240頁),揆諸上開請款單及被告林佳慶之供述內容,請款單填載之「1,830㎡」,確非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就系爭集合住宅之R2F、R3F實際模板施作數量,被告羅榮志於刑事案件審理時亦陳稱其同意最後一期模板之數量為1,830等語(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二第294頁),堪認被告林佳慶、羅榮志均知悉該次請領模板數量為1,830平方公尺,且該數量並非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於R2F、R3F部分實際施作之模板數量。  ②是以,被告羅榮志、林佳慶既知悉R2F、R3F實際施作模板之數量並非1,830平方公尺,被告羅榮志卻於上開請款單填載模板數量為1,830平方公尺,另被告林佳慶於本院辯論期日稱:最上面那層模板的數量不到1,830平方公尺,因為是最後一次結帳,工程做完、模板工程就結束,伊知道有缺,才將地下室及保麗龍先前有未計價之數量,一併在最後一次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結清,原告公司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為實做實算,若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有施作該工程,原告公司自應給付工資予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等語(本院卷一第271-272頁),被告林佳慶既知悉原告公司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間之計價方式為實做實算,其與被告羅榮志亦明知第11次請款時,就R2F、R3F部分施作之模板數量不及1,830平方公尺,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卻仍以該數量向原告公司請領款項,導致原告公司誤認上R2F、R3F實際施作之數量為1,830平方公尺,故原告公司主張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就該次之請款,有浮報R2F、R3F實際施作數量乙節,確屬有據,再佐以前開鑑定報告所示,上開樓層實際施作之模板數量共計966.31平方公尺,故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就該部分樓層浮報模板之施作數量即為863.69平方公尺(計算式:1,830平方公尺-966.31平方公尺=863.69平方公尺)。  ③另被告等人雖質疑上開鑑定報告之鑑定數量,認鑑定報告並 未計算保麗龍之數量,並辯稱保麗龍依法同屬模板之材料等 語,然查:  ⓵證人張學誠雖於本院辯論期日證稱:依照現場照片,伊無法 看出用多少模板,伊之鑑定範圍是鑑定模板之數量,用多少 模板就鑑定多少數量,至於兩造有無約定保麗龍之部分,伊 並未鑑定;樑若加大為配合重量,會以中空之方式施作,而 若以中空之方式施作,但裡面有施作模板,當然會增加模板 數量,至於用保麗龍部分,此並非伊鑑定之範圍,伊並未計 算保麗龍之面積等語(本院卷二第113-117頁),證人張學 誠雖證稱其鑑定之過程,並未計算保麗龍之面積,然依桃園 市土木技師公會於刑事案件之110年11月1日桃木技字第1100 002361號函、111年2月24日桃木技字第1110000423號函等函 覆內容(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一第167-168、263-267頁) 所示,桃園市土木技師公會就「1FL至10FL外牆樑加大塞保 麗龍」部分,對照結構圖所示,已將外牆樑加大塞保麗龍列 入計算,且已將保麗龍之範圍尺寸包含在內,且證人張學誠 於刑事案件二審之審理過程中,乃證稱縱使確使用保麗龍, 亦未影響其鑑定之數量等語(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訴字 第4300號卷一第356頁),是以,上開鑑定單位於鑑定過程 中,既將「1F至10F之外牆樑加大塞保麗龍」部分,列入模 板數量面積之計算,遑論縱使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就上開 工程確有使用保麗龍,亦未影響上開系爭鑑定報告之鑑定數 量,故被告等人一再辯稱上開鑑定報告之鑑定數量,並未計 算保麗龍之面積等節,然被告等人始終未提出鑑定報告有何 漏未計算保麗龍面積之計算式或客觀事證相佐,僅主觀臆測 為上開之辯解,尚難據以為被告等人有利之認定。  ⓶再者,依照原告公司所提出之鈺成五金行105年6月、8月、10 月、11月之對帳明細表所示(本院卷一第151-152頁),原 告公司確有支付「保麗龍」之款項,則原告公司究竟有無短 少支付保麗龍之金額予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實非無疑( 至於原告公司就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施作保麗龍部分,有 無短少給付施作之「工資」,詳如㈡所述),從而,被告等 人針對R2F、R3F部分,鑑定機關有無漏未計算保麗龍面積乙 節,至始未提出相關事證相佐,且原告公司亦已提出對帳明 細表證明有支付款項購買保麗龍,被告等人又未提出其餘客 觀事證證明原告公司有短少支付購買保麗龍材料款項乙節, 另本院於辯論期日亦向被告等人確認抗辯保麗龍短少給付款 項之內容,為保麗龍之「工資」而非「數量」(本院卷二第 88頁),故無論被告等人辯稱鑑定機關就R2F、R3F樓層,有 漏未計算保麗龍面積或短少給付保麗龍材料款項之辯解,均 屬無據,並不足採。  ⑵就B2至10F、R1F部分  ①另依系爭鑑定報告所示,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就B2至10F、 R1F層間所請領之模板數量,並非全數高於鑑定之結果,而 係互有增減,就B2、B1、MF、F2、F3、F5、F7、F9等樓層, 鑑定結果認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實際施作模板之數量,乃 高於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所陳報施作模板之數量,則就被 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上開陳報施作模板數量較「低」之樓層 ,自無從認被告羅榮志、林佳慶有何故意浮報模板數量之舉 ,導致原告公司受有任何損害。  ②至於就F1、F4、F6、F8、F10、R1等樓層,縱被告阿基米得工 程公司陳報施作模板之數量,高於鑑定機關所鑑定實際模板 施作之數量,然上開差距之數量約介於百分之0.2至百分之5 之間,該等差距並非顯然過高,另證人即原告公司工地主任 李世坤於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證稱:就模板工程而言,誤差 2%算蠻合理,伊等會從中協調讓誤差更小,因為有可能500㎡ ,誤差2%,其實才10㎡,大部分伊仍然會讓廠商請款,該誤 差並非很大等語(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二第55-56頁), 依李世坤上開證述內容,模板數量之誤差值,若在一定數額 之範圍內,確為合理之誤差值,況模板之施作,乃透過「人 力」而非機器予以測量、施作,衡酌工程常情,在一定數值 範圍內有面積之誤差,確難予以苛責,況原告公司之總經理 陳芳聖於刑事案件審理中更證稱:伊認為在10樓以前,都不 認為有動手腳等語(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二第44頁),可 見原告公司對於上開樓層之模板數量差異,亦肯認為合理之 誤差範圍,上開數量差異既為工程施作可容許之範圍,原告 公司又未提出其他事證證明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就上開數量 之差異,乃基於故意或過失,始浮報該些樓層之模板施作數 量,則原告公司主張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就部分樓層浮報模 板數量,應負故意或過失之責,洵屬無據。  ㈡被告等人辯稱原告公司有漏計施作保麗龍之工資(總計419.6 ㎡),有無理由?   被告等人辯稱原告公司並未給付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施作保麗龍部分之「工資」,故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可向原告公司請求此部分之工資等語,然查:  ⒈證人李世坤於刑事案件二審審理時證稱:工程有採外牆樑加 大內緣塞保麗龍之施工模式,該保麗龍是向鈺成五金訂購, 關於樑上增築使用保麗龍、外牆樑加大內緣塞保麗龍,該保 麗龍安裝固著之施工,是由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施作,該 部分工資之計算,是以現場實做之部分計算面積。被告阿基 米得工程公司11次請款中,有針對外牆樑加大塞保麗龍施工 之項目,向原告公司請款,因為是逐層結帳、逐期請款,一 層做好,數量沒問題、就請款,原告公司並無拒絕給付、扣 款之情形等語(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訴字第4300號卷一 第361-363頁),紬繹李世坤上開證述內容,被告阿基米得 工程公司確有施作關於保麗龍之工程項目,然被告阿基米得 工程公司就該部分業已逐期請款,被告等人就原告公司究竟 有何漏未計算保麗龍工資部分,自始未提出任何事證相佐。  ⒉另上開工程承攬契約書第6條約定「工程契約總價:⒈各期付款時程及比例,依工程請款明細表所載。⒉本契約採實做數量結算計價,以詳細價目表之單價為準,非經甲方(弘昌營造工程公司)同意乙方(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調整單價」(桃園地檢107年度他字第5334號卷第8頁),原告公司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就系爭集合住宅之工程施作,既約定各期付款時程、實做實算之方式予以請款,則若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認原告公司就其施作保麗龍工程有漏未計算工資之部分,自應提出各期實做之單據、點工之單據,向原告公司請領該部分工資,惟被告等人既未提出該些單據相佐,且李世坤於刑事案件二審時更證述:第11次請款,他們有說裡面是補工資,可能當初途中有請模板做一些額外工程,因為當初被告在計算、核對時,說以現場為主,廠商之數量我們1、2次抽查沒有問題,就以廠商之數量計價等語(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訴字第4300號卷一第366頁),若被告等人之請款內容,即係由廠商之數量計價為依據,誠難想像由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自行計算之工資,會有漏算之情形,至於被告等人雖提出對帳明細表(本院卷一第197頁),惟該部分明細表僅顯示出保麗龍之組數、數量,與被告等人所辯稱「漏未計算保麗龍工資」乙節,實無從判斷關聯性究竟為何,難以作為被告等人有利之認定。  ⒊從而,被告等人片面辯稱原告公司漏算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施作保麗龍工程之工資,既無其餘客觀事證相佐,且被告等人自始未提出施作保麗龍工資之單據或相關計算式相佐,被告等人上開所提出之明細表,至多僅能認定原告公司購買之保麗龍數量,然此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究竟有無施作與原告公司購買保麗龍數量一致之工程或原告公司有無漏未計算保麗龍工資,皆屬相異之事,被告等人就上開部分既皆未提出客觀事證相佐,僅一再空言辯稱原告公司有短少給付保麗龍工程之工資,難認有據,不足憑採。  ㈢被告等人辯稱原告公司就地下一樓出土週邊部分有短少計價 之情形(總計226.73㎡),有無理由?    被告等人另辯稱地下一樓出土週邊有短少計價之情形(總計 226.73㎡),且此部分之漏算,乃係因該部分竣工後,已埋 覆於地平線下,若為特別提醒告知,技師恐有缺漏、漏算等 節(本院卷一第356頁),經查:  ⒈依照上開桃園市土木技師公會110年11月1日桃土技字第1100002361號函之函覆內容(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一第167頁),鑑定單位於鑑定時,針對「B1F出土面外牆模(平均高度1.8公尺)」部分,由於原本圖說並未註明與說明,故製作鑑定報告時,確實並未考慮此部分之計算,惟鑑定報告縱未計算「B1F出土面外牆模(平均高度1.8公尺)」部分,此與原告公司究竟有無如被告等人所辯稱短少計價總計226.73平方公尺,顯屬二事,被告等人辯稱原告公司有短少計價此部分之面積,仍應提出客觀事證相佐。  ⒉被告等人雖於刑事案件偵查時,提出B1F出土面外牆模設計圖 (109年度調偵字第180號卷第65頁),然該設計圖至多僅證 明系爭集合住宅工程於B1樓層出土面外牆模之設計情況為何 ,無從證明原告公司就此部分確實有短少計價之情形,況被 告羅榮志於刑事案件中陳稱:請款單上記載之模板工程請款 數量,是由伊用AUTOCAD製圖軟體、EXCEL程式,依照實際圖 面、施工現場予以計算,實際施作之內容與實際圖面之內容 ,會略有增減,但內容差不多,鑑定後之數量沒有問題,對 於鑑定報告鑑定之數量沒有意見,但應該有漏未計算及代墊 款之部分,伊等請款至末期,因為做到屋頂,伊等快施作完 畢,請款方面也都讓工地確認數量,工地也以總數量未超過 預算,讓伊等請款,伊等施作當下,沒有請款明細,無法確 認各樓工地給伊等之分層數量,只有統計之總和數量,也不 清楚工地之扣款單項,才有數量請款不足之疑,就第10次、 第11次請款之模板數量,皆係依照實際圖面及施工現場予以 計算等語(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一第120-122頁),被告 羅榮志既自陳請款單上所記載模板工程之請款數量,是由其 透過製圖軟體,依照實際圖面、施工現場予以計算後請款, 則被告羅榮志自當知悉上開「B1F出土面外牆模(平均高度1 .8公尺)」之施作面積,再佐以前開李世坤之證述內容,原 告公司對於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之請款內容,係以廠商之 計價為據,則無論係計算數量、施作範圍,既係由被告羅榮 志予以計算,原告公司亦以此計價,則被告羅榮志當依照各 期施工之進度,向原告公司請領工程款,被告羅榮志豈會自 行漏算或短少計算施作之面積?被告等人此部分之辯解,實 難認與常情相符,誠難作為被告等人有利之認定。  ⒊至於被告羅榮志雖於本院辯論期日陳稱有向原告公司當時之 工地經理即被告林佳慶稱原告公司有短少給付之情形,也有 提出計算式、被告林佳慶亦稱被告羅榮志確有告知其上開情 形等語(本院卷二第89頁),然遍查被告羅榮志所提出之歷 次答辯狀,均未提出相應之客觀事證佐證原告公司確實有短 少計付該部分工程款項之情形,且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向 原告公司請款之依據,既係由被告羅榮志依照工程圖面、實 際施工之情況,據以向原告公司請款,而非原告公司自行估 算,依照工程常情,誠難想像身為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工 地經理之被告羅榮志,在向原告公司請領款項之過程中,自 行短少計算施作工程之面積,被告等人對於此變態事實,又 未提出任何事證、計算式相佐,即便被告等人提出B1F出土 面外牆模設計圖,然此與原告公司是否就該部分施作工程短 少計付工程款項,顯然屬二事,故被告等人此部分之辯解, 亦屬無據,無從採信。  ㈣被告等人辯稱原告公司就基礎層部分有短少計價之情形(總 計325.8㎡),有無理由?   被告等人復辯稱筏基結構(俗稱「筏基層」)包含大底(FS )、地樑(FB/FG)、水箱蓋(BS)及電梯機坑等四大部分 ,縱使原告公司主張就BS層部分,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業 已請領該部分款項(第一期之請款,1391.21㎡),然BS層並 不等同於筏基層,系爭鑑定報告並未鑑定筏基結構之模板數 量,原告公司確有漏計「筏基結構」之數量等語(本院卷一 第353-354頁):  ⒈證人張學誠於刑事案件二審審理過程中,證稱:所謂「基礎筏」就是筏基結構,包含筏基的樑、板、筏基電機機坑跟水箱,當初委託鑑定之範圍,是從地下2樓至屋頂3層,並未包含筏基之部分等語(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上訴字第4300號卷一第352-353頁),然縱使系爭鑑定報告之鑑定範圍,未包含筏基結構之模板數量,然此與原告公司究竟有無短少給付該部分面積之工程款項,亦屬二事,被告等人自應就原告公司就此部分有短少給付款項乙節,盡舉證之責。  ⒉觀諸原告公司於刑事案件偵查過程中,所提出之工程請款單暨工程項目內容(109年度調偵字第180號卷第271-389頁),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於105年1月28日,向原告公司請領第一期總計1391.21平方公尺模板數量之工程款,而證人陳芳聖於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證稱:當初跟被告羅榮志計算時,是從1樓板開始往上算,當初公會鑑定時,則是整個架構重新計算,第1次請款之流程是正確之流程等語(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二第33-34頁)、證人李世坤於檢察事務官詢問時則證稱:工程款原本是由伊計算,第一期是伊跟廠商計算,後來被告跟伊說數量不用計算,直接以廠商報的數量為主,之後伊沒有計算數量,但請款資料還是由伊製作等語(桃園地檢109年度調偵字第180號卷第223頁反面),則依陳芳聖、李世坤上開證述之內容,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與原告公司就第一期請款單之部分,乃係原告公司之李世坤與廠商共同核算之數量,就該部分之數量,可認是經原告公司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皆核算同意後,由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再向原告公司請領工程款項,而依照被告林佳慶所提出之數量差異明細表所示,第一次請款紀錄之工程範圍為「BS」、數量「1391.21」(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二第317頁),則原告公司於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第一次請款時,業已支付BS基礎層之模板工程款予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乙節,應無異議。  ⒊被告等人雖迭辯稱除BS層部分,因筏基結構尚包含大底(FS )、地樑(FB/FG)及電梯機坑,原告公司就其餘部分面積 有短少給付之情形等語:  ⑴然依前開被告林佳慶於刑事案件提出之數量差異明細表所示,被告林佳慶並未記載任何原告公司有漏未給付之計算依據,而被告林佳慶於本院辯論期日稱:所謂「地下室部分」即係筏式基礎,也就是BS基礎層,正常而言每個月會有一次計價,但因為筏基的施工週期較長,需要一直計價,時間點一到就須先計價,第一次請款時,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僅有施作一半,伊就先請款,才會發生為何有提出計算式,但並未加總之情形等語(本院卷一第272-273頁),顯然被告等人迭辯稱之「筏式結構」,為系爭集合住宅工程之低樓層工程,然誠如上開所述,原告公司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之計價方式,既係從1樓開始往上計算,果若原告公司就「筏基結構」部分,確有短少給付總計325.8平方公尺之情形,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歷次向原告公司請領款項時,豈會未就該基礎工程之部分,向原告公司請款?  ⑵另被告羅榮志於刑事案件審理時陳稱:有些像剛剛講基礎的 部分,伊等1,391數量做完,已經做到上面,再回頭下去做 ,當下只有單樓層之請款等語(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二第 293頁),可見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施作基礎層1,391平方 公尺時,原告公司已給付該部分之工程款,倘若被告阿基米 得工程公司於施作過程中,復行施作基礎層之工程內容,被 告羅榮志大可如歷次向原告公司請款之過程,再向原告公司 請領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施作基礎層之工程款,被告羅榮 志卻僅一再辯稱原告公司有短少給付筏基結構之部分,被告 林佳慶甚僅係主觀臆測稱「我沒有每一個、每一個去對,但 是我心裡有底是要加更多的」(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二第 295頁),在前開無任何客觀事證相佐之情狀下,單無從僅 憑被告林佳慶主觀臆測原告公司恐有短少給付筏基結構之施 作面積時,遽認被告等人上開之辯解可採。  ⒋從而,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於第一期向原告公司請款時, 該請款之工程項目即已包含BS層,縱如被告等人所辯稱筏基 結構尚有包含大底(FS)、地樑(FB/FG)及電梯機坑等部 分,被告等人自須提出事證證明原告公司究竟有何短少給付 該部分面積之情事,被告等人除未提出客觀事證相佐外,且 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與原告公司請款之默契,既是依照被 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施作工程之進度,逐層向原告公司請領 工程款,另衡酌常情,工程施作理應待工程之基礎層穩固後 ,再逐層往高樓層施作,則當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完成筏 基結構此一工程基礎層時,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大可依照 工程進度向原告公司確認該部分之工程款項,豈會無論係被 告羅榮志或被告林佳慶均無從提出相關單據,被告林佳慶甚 僅係主觀臆測認原告公司就基礎筏基結構有漏算之情形,被 告等人就此部分未提出任何客觀事證相佐,僅提出自行計算 之表格(本院卷一第203頁),上開辯解內容又與常情不符 ,亦難採信,無從作為被告等人之有利之認定。  ㈤被告等人辯稱原告公司就地下室樁孔圍孔數量有短少計價之 情形,有無理由?  ⒈被告等人另辯稱就地下室樁孔圍孔之數量,亦有短少計價之 情形等語(本院卷一第270頁),然就此部分之短少計價情 形,觀諸被告等人所提出之答辯狀,皆未就此部分提出任何 答辯理由,無從判斷被告等人所辯稱之「地下室樁孔圍孔數 量」所指究竟為何。  ⒉另依被告林佳慶於刑事案件所提出之數量差異明細(110年度 訴字第340號卷二第317頁)所示,被告林佳慶雖於B1樓層之 備註欄記載「基樁孔周邊模未計」,然該部分之記載與被告 等人所辯稱之「樁孔圍孔數量短少計價」是否一致,誠非無 疑外,原告公司就該部分究竟有無短少計付,被告等人除未 提出客觀事證相佐外,誠如前述,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向 原告公司請款之流程,既係被告羅榮志依照圖面與施工現場 之情況,填載請款單後,經由弘昌營造公司向原告公司請領 款項,被告羅榮志豈會有自行短少計價之情形?是以,被告 等人就此部分既未具體提出地下室樁孔圍孔數量短少計價答 辯理由、事證或計算式,另衡酌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與原 告公司計價之流程,亦難想像被告羅榮志自行短少計算地下 室樁孔圍孔之數量,被告等人此部分之辯解,亦難憑採。  ㈥若上開㈡至㈤確有理由,被告等人將上開短少計價之部分,於 尾款一併向原告公司請領工程款,是否有據?  ⒈揆諸前開所述,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雖一再辯稱原告公司漏計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施作保麗龍之工資(面積:419.6㎡),與短少計價包含地下一樓出土週邊(面積:226.73㎡)、基礎層(面積:325.8㎡)及地下室樁孔圍孔數量等部分,然被告等人自始均未提出客觀事證相佐,且原告公司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就系爭集合住宅工程之計價流程,既係由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依照工程進度,逐期向原告公司請領款項,依照上開證人證述之內容,原告公司亦依照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填載之數量給付工程款項,倘若原告公司確有短少給付上開工程款或工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應皆有相關之單據或計算式得以提出,然被告等人自始未提出上開事證,遑論被告林佳慶僅係主觀臆測可能有短少給付之情形,而未提出任何有短少計付之依據,縱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許順裕迭稱已承作模板工程多年,未曾有何糾紛等語,然各工程之施工情形本有所異,原告公司究竟有無短少計價上開項目,被告等人自應盡其舉證之責,本院實難僅以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有承作模板工程多年之經驗,遽認被告等人前開辯解皆屬實,被告等人就上開抗辯有短少計價之部分,既均未提出事證相佐,自難認原告公司應再給付若干工程款項予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原告公司既無被告等人所辯稱有短少計價之情形,則被告等人辯稱乃係因上開工程項目、工資有短少計價之情,其等始於第11次請款時,一併向原告公司請領工程款項等節,當屬無據,並不足採。  ⒉末以,被告等人除就上開工程項目,究竟有無短少給付工程 款項或工資未提出客觀事證外,原告公司有無同意被告阿基 米得工程公司得將上開短少計付之工程項目、工資,一併計 入工程尾款計算,亦有所疑,換言之,原告公司就被告阿基 米得工程公司請領工程款之方式,既係依照工程進度、實做 實算,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各次請領工程款時,自當核 算該期工程之「項目」、「數量」,豈可能由被告等人逕自 統合計算工程款項,未載明何樓層之模板數量或施作保麗龍 之工資,是以,被告等人上開辯稱其等將短少計付之工程款 項、工資,一併向原告公司請款乙節,亦與原告公司與被告 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所約定計算工程款之方式相異,誠不足採 。  ㈦原告公司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第179條之規定,請求被 告羅榮志、林佳慶連帶賠償原告公司563,482 元、被告阿基 米得工程公司給付原告公司563,482元,有無理由?  ⒈被告羅榮志、林佳慶部分  ⑴民法第184條、第185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部分  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民法第184條、第18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對於被害人所受損害,所以應負連帶賠償責任,係因數人之行為共同構成違法行為之原因或條件,因而發生同一損害,具有行為關連共同性之故(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139號判決意旨參照)。  ②誠如前述,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就R2F、R3F部分,明知該部 分樓層於第11次請款時,模板施作之數量不及1,830平方公 尺,卻仍以該數量向原告公司請領款項,導致原告公司誤認 上開樓層於第11次請款時,模板實際施作之數量達1,830平 方公尺,然該部分實際施作之數量既僅為966.31平方公尺, 則被告羅榮志、林佳慶確有浮報模板之施作數量,共計863. 69平方公尺,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就上開浮報模板數量之行 為,由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9年度調偵字第180號 、109年度調偵字第293號、109年度調偵字第294號提起公訴 ,經本院以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判決判處被告羅榮志、林佳 慶共同犯詐欺取財罪,各處有期徒刑4月,嗣經臺灣桃園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分別提起上訴,經臺 灣高等法院以111年度上訴字第4300號判決上訴駁回確定, 有上開刑事判決在卷可佐(本院卷一第15-38、303-333頁) ,亦經本院調取上開卷宗核閱無訛,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客 觀上既透過前揭所述之舉止,向原告公司請領上開未施作模 板數量之工程款項,致原告公司誤信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 確有施作前開浮報數量之模板工程,而給付包含浮報數量之 模板工程款項予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且被告羅榮志、林 佳慶主觀上亦明知該部分樓層之模板工程施作數量未達1,83 0平方公尺,卻仍向原告公司為上開之報價,其等主觀上自 有詐欺取財之故意,客觀上亦以該不法行為遂行對原告公司 詐欺取財之結果,此與原告公司所受損害(即溢繳工程款項 部分)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揆諸前揭法條及裁判意旨, 被告羅榮志、林佳慶自應對原告公司所受此部分損害,負共 同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  ③是以,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就浮報R2F、R3F部分之模板數量 ,總計為863.69平方公尺,而依上開弘昌營造工程公司第11 次工程請款單所示,模板工程之單價為435元(桃園地檢109 年度調偵字第180號卷第43頁),故原告公司總計受有375,7 05元溢繳工程款之損害(計算式:863.69平方公尺435元=3 75,705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則原告公司依民法第184條 、第185條之規定,請求被告羅榮志、林佳慶連帶賠償原告 公司375,705元,洵屬有據。  ④至於就系爭集合住宅之B2至10F、R1F部分,揆諸前開所述, 就B2、B1、MF、F2、F3、F5、F7、F9等樓層,被告阿基米得 工程公司實際施作之數量,乃高於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所 陳報施作模板之數量、而就F1、F4、F6、F8、F10、R1樓層 部分,原告公司自行肯認該樓層模板數量之差異,屬合理之 誤差範圍,原告公司亦未提出事證證明被告羅榮志、林佳慶 就上開樓層模板數量之差異,有何故意或過失之舉,故原告 公司請求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就此部分樓層之模板數量差異 ,應負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責任,洵屬無據。  ⑵民法第179條不當得利法律關係部分   至於原告公司尚依民法第179條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 被告羅榮志、林佳慶應給付563,482元(本院卷一第57頁) ,然被告羅榮志於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稱其就模板工程僅 係領取薪水等語(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一第123頁),被 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許順裕於刑事案件審理過 程中,亦稱弘昌營造工程公司給付之款項,均係匯入被告阿 基米得工程公司之帳戶等語(110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一第12 3頁),是以,原告公司給付之模板工程款項,既透過承包 商弘昌營造工程公司給付予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原告公 司又未提出客觀事證證明被告羅榮志、林佳慶有獲取上開施 作模板工程之工程款項,難認被告羅榮志、林佳慶二人有何 「獲取利益」之情形,則原告公司依照民法第179條之規定 ,主張被告羅榮志、林佳慶二人有無法律上原因,獲取工程 款項總計563,483元之利益,顯屬無據,自不足採。  ⒉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部分  ⑴又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民法第179 條定有明文。準此,不當得利請求應以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為其成立要件。又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存在之當事人,對於不當得利請求權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即應證明他方係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其受有損害,如受利益人係因其「給付」而得利時,所謂無法律上之原因,即指其給付欠缺給付之目的,故主張該項不當得利請求權存在之當事人,自應舉證證明其欠缺給付之目的,始符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913號裁判意旨參照)。  ⑵誠如前述,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之法定代理人許順裕於刑 事案件審理過程中,業已陳稱承包商即弘昌營造有限公司將 模板工程款項匯入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之帳戶等語(110 年度訴字第340號卷一第123頁),則原告公司就模板工程部 分,業已給付工程款項予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乙節,應堪 認定;其次,依照附件所示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就B2樓層 至R3F樓層所施作之模板工程,鑑定單位鑑定實際施作之模 板數量為22,748.64平方公尺,而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據 以請款之模板數量為24,044平方公尺,二者相差1295.36平 方公尺(計算式:24,044平方公尺-22,748.64平方公尺=129 5.36平方公尺),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既未實際施作上開 模板數量,卻據以向原告公司請領工程款,被告阿基米得工 程公司因此受有未實際施作該模板數量,卻保有該部分工程 款項之利益,並致原告公司受有支出該部分工程款項之損害 ,原告公司主張依民法不當得利之關係,訴請被告阿基米得 工程公司返還此部分溢繳工程款之不當得利,自屬有據。  ⑶至於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雖以前開包含原告公司未給付施 作保麗龍之工資(面積:419.6㎡),及原告公司短少計價包 含地下一樓出土週邊(面積:226.73㎡)、基礎層(面積:3 25.8㎡)及地下室樁孔圍孔數量等部分為抗辯:  ①然誠如前述,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就此部分皆未提出相關 客觀事證相佐,且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皆係依照工程進度 向原告公司請領款項,倘有上開短少計價之情形,被告阿基 米得工程公司理應按照工程進度,向原告公司反應上開情形 ,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就此部分之事證卻付之闕如,遑論 依照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提出之歷次工程請款單所示,工 程請款說明部分亦皆未記載有何短少計價之情形。  ②再者,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雖提出BS層計算詳圖、B1F外圍周邊平均高度(1.8m)等平面圖(本院卷一第199-205頁),然就BS層部分,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於第1次請款時,即已包含該部分之工程,業如前開所述,且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又陸續向原告公司請領多次工程款,倘如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所辯稱就「BS層部分」尚有短少給付之情形,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當可在後續請款之過程,向原告公司反應此事,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卻未提出相關之事證相佐,實無從以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上開提出之計算詳圖,遽認原告公司就BS層部分,尚有短少計價之情形;至於B1F外圍周邊平均高度(1.8m)部分,上開工程圖與原告公司有無就該部分施作工程短少計付工程款項,顯屬二事,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迭未指出原告公司究竟有何漏付之情事,換言之,縱使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確有施作該部分工程,然與原告公司是否有短少計付工程款實屬二事,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一再混淆二事,而未提出事證相佐,自難憑採。  ③故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雖辯稱原告公司有短少給付上開工 程款或工資之情形,惟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除未提出實際 施作之客觀事證外,即便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確有施作該 工程項目,原告公司究竟有無短少計付工資或工程款,被告 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亦應提出客觀事證相佐,然依照阿基米得 工程公司所提出之事證,均無從判斷上開事項,難以為被告 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有利之認定。  ⑷是以,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未實際施作之模板數量共計129 5.36平方公尺,另依上開請款單所示,模板每平方公尺之單 價為435元,故原告得請求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返還總計5 63,482元(計算式:1295.36平方公尺435元=563,482元, 元以下四捨五入)之款項,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又未提出 其他事證證明保有上開工程款項之法律上原因,則原告公司 請求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返還上開工程款,當屬有據,應 為可採。  ㈧被告羅榮志、林佳慶與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間為不真正連 帶債務:  ⒈按不真正連帶債務,係指數債務人以同一目的,本於各別之發生原因,對債權人各負全部給付之義務,因債務人其中一人為給付,他債務人即應同免其責任之債務而言。故不真正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所為之清償,如已滿足債權之全部,即應發生絕對清償效力,債權人不得再向他債務人請求清償(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8489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⒉查: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因共同對原告公司為前開不法侵權 行為,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之規定,對原告公司負375, 705元之連帶損害賠償責任;而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則依 民法第179條之規定,應返還原告公司共計563,482元工程款 之不當得利,均已論述如前,其等本於各別之原因對原告公 司負給付之義務,揆諸前開說明,為不真正連帶債務關係, 於任一人給付後,其他人在其給付範圍內,應同免給付責任 ,原告公司該部分之請求亦屬有據。  ㈨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⒈原告公司請求被告羅榮志、林佳慶給付之損害賠償,係屬侵 權行為損害賠償之債,核屬無確定期限,又係以支付金錢為 標的,則依前揭法律規定,被告羅榮志、林佳慶就應給付原 告公司之金額,自應負遲延責任。又起訴狀繕本於111年8月 2日送達於被告羅榮志、於111年8月1日送達被告林佳慶,有 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佐(附民字第766號卷第13-15頁),則 原告公司就該部分勝訴之金額(即375,705元),併請求被 告羅榮志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1年8月3日、被告林佳 慶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1年8月2日起,並均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核無不合,亦應准許。  ⒉另原告公司請求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返還溢繳之工程款項 ,係屬不當得利之債,亦屬無確定期限,又以支付金錢為標 的,則依前揭法律規定,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亦就應給付 原告公司之金額,負遲延責任。而民事追加被告暨變更訴之 聲明狀,於112年2月22日送達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有中 華郵政掛號郵件收件回執可佐(本院卷一第87頁),則原告 公司請求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併就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 112年2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亦 無不合,自應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公司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之規定,請求 被告羅榮志、林佳慶連帶給付原告公司375,705元,暨被告 羅榮志自111年8月3日起、被告林佳慶自111年8月2日起,按 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及依民法第179條之規定,請求被 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給付原告公司563,482元及自112年2月2 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皆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則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所提之證據,經本院審 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並無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七、本件判命被告羅榮志、林佳慶連帶給付原告公司部分,金額 未逾5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 款規定,應依 職權宣告假執行;又原告公司就被告阿基米得工程公司部分 ,陳明願供擔保而聲請宣告假執行,合於法律之規定,爰酌 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准許之。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准 被告羅榮志、林佳慶、阿基米得工程公司聲請預供相當擔保 後,得免為假執行。至原告公司敗訴部分,其假執行聲請亦 失所依據,併予駁回。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潘曉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佩伶           附件:社團法人桃園市土木技師公會鑑定報告之模板廠商與模板數量鑑定差異表(桃園地檢107年度偵字第25422號卷第51頁)

2025-02-27

TYDV-111-訴-2318-202502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51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祐緯(原名許佑偉)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3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祐緯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捌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許祐緯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先 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第5 0條第2項,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聲請裁定定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第1 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者, 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宣告多數 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定應執行之刑,應由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檢察官聲請該法院依法裁定之,不能因犯罪之一部分所 科之刑業經執行完畢,而認檢察官之聲請為不合法,予以駁 回。至於已執行部分,自不能重複執行,應由檢察官於指揮 執行時扣除之,此與定應執行刑之裁定無涉(最高法院86年 度台抗字第488號、88年度台抗字第32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經本院分別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各該案件判決書、法 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本院審核認本件檢察官聲請既係依 受刑人之請求,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2年1月23日修 正之刑法第50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附 卷可稽,核與上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爰審酌受刑人所犯 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類型、犯罪時間、侵害法益及各罪依 其犯罪情節所量定之刑,並經本院函詢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 行刑之意見,受刑人表示無意見(本院卷第31頁)等情狀, 定如主文所示應執行之刑。另附表編號1已執行完畢部分, 乃檢察官將來指揮執行時應予扣除之問題。至受刑人所犯如 附表編號2所示之宣告刑關於併科罰金部分,因並無宣告多 數罰金刑之情形,不在本件聲請定執行刑之列,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吳宜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吳梨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附表:受刑人許祐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罪名 詐欺 洗錢防制法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6月,併科罰金2萬元 犯罪日期 109年12月初 110年12月28日前某時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2039、29706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3469號 最後 事實審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647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626號 判 決日 期 111年6月30日 113年6月13日 確定 判決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1年度審簡字第647號 112年度金訴字第626號 判 決確 定日 期 111年8月2日 113年7月17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易服社勞之案件 均是 不得易科罰金,得易服社勞 備    註 桃園地檢111年度執字第9463號(已執畢)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0791號

2025-02-27

TYDM-114-聲-151-202502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845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田俊杰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田俊杰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陸月。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田俊杰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等案件,先後經法院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 51條第5款及第50條第2項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得易科罰金之罪與 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不在此限;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 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 第1 項但書第1 款、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數罪併罰,有 二裁判以上,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 款亦有明文。另數罪併罰中之一 罪,雖得易科罰金,惟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 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無庸為易科 折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釋字第144 號解釋意旨足供參照) 。 三、經查,受刑人田俊杰因詐欺等案件,業經本院各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此有如附表所示之判決及臺 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 份附卷可憑,而其中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為不得易科罰金之罪,與附表編號2所 示為得易科罰金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固不 得併合處罰,然查聲請人之聲請既係應受刑人之同意而提出 ,有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依102 年1 月23日修正之刑法第50 條調查受刑人是否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1 份在卷可稽,符 合刑法第50條第2 項之規定,是聲請人就附表所示各罪聲請 定其應執行之刑,核屬正當,應予准許。是爰依受刑人犯罪 行為之不法及罪責程度、各罪之關聯性、犯罪情節、次數及 行為態樣、數罪所反應受刑人之人格特性與傾向、對受刑人 施以矯正之必要性暨法律所規定定應執行刑之外部界線等, 就其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為整體非難評價,定其應執行之刑 如主文所示。 四、末按定應執行刑,不僅攸關國家刑罰權之行使,於受刑人之 權益亦有重大影響,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外,法院於 裁 定前,允宜予受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陳述 意見 之機會,程序保障更加周全等情,有最高法院刑事大 法庭110 年度台抗大字第489 號裁定意旨可供參照。查本院 業已函請受刑人就檢察官聲請本件定應執行之刑表示意見, 該意見調查表已於113年11月21日送達受刑人,受刑人迄今 尚未回覆其對應執行刑之意見,有本院函及送達證書各1份 在卷可參,是本件既已給予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揆諸前 揭說明,自已保障受刑人之程序利益,併予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3條、第50條第2項 、第51條第5 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林大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潘瑜甄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附表: 編     號 1 2 罪     名 幫助洗錢 施用第二級毒品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4月。 犯 罪 日 期 112年9月5日前之某時 112年10月20(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12年10月22日,應予更正)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59434號、113年度偵字第2391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5747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3年度審金簡字第322號 113年度簡上字第226號 判決日期 113年7月26日 113年8月15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案  號 113年度審金簡字第322號 113年度簡上字第226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8月28日 113年8月15日 備註

2025-02-27

TYDM-113-聲-3845-202502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58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葉佳斌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4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葉佳斌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7年2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葉佳斌因附表所示案件,先後經法院 判決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第7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 第1項聲請裁定定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經查,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其中偵查(自訴) 機關年度案號欄編號2部分,更正為「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 第16227、16569號」),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 卷可稽,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 正當。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罪質、侵害法益種類,考量其 不法及責任非難程度,並斟酌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與 適當性,爰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定其應執行之刑 如主文所示。又罰金刑部分,除附表編號1所示判決併宣告 罰金刑外,並無其他罰金刑之宣告,自無合併定其應執行刑 之問題,應與附表各罪所定應執行刑併執行之,附此敘明。 三、法院對於第一項聲請,除顯無必要或有急迫情形者外,於裁 定前應予受刑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3項定有明文。本院考量本件定應執行之刑乃「最 速件」,而本件聲請定刑之各罪,其情節尚非複雜,是衡酌 本件聲請定刑之範圍單純,可資減讓之幅度誠然有限,核無 再令受刑人以言詞、書面陳述意見之必要,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李信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王亭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YDM-114-聲-158-202502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294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麒峯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351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麒峯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陸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麒峯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處 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 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宣告多數 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 其金額;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 ,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 第7款、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 曾經定其執行刑,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 ,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 定其執行刑,且上開更定之應執行刑,不應比前定之應執行 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期後為重,否則即與法律秩序理念 及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有違,難認適法(最高法院80年度台 非字第473號判決、93年度台非字第192號判決意旨參照)。 又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 易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 所處之刑,自無庸為易科折算標準之記載。 三、經查: (一)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均分別確定在案(聲請書附表誤載部分更正如本裁定附表所 示),有各該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 可稽,足認受刑人於民國112年11月2日本院112年度審易字 第1536號判決確定前犯如附表所示之罪,而本院為上開案件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11至2 2、24所示,屬不得易科罰金之罪,與附表編號1、3至10、2 3、25至26所示得易科罰金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 規定本不得併合處罰,而本件係聲請人依受刑人請求定執行 刑而提出聲請,此有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定刑聲請切結書附 卷可考(見執聲字卷第2頁),是認本件聲請為合法。 (二)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2所示2罪之刑,經本院112年度 聲字第3832號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8月;如附表編號3至10所 示8罪之刑,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112年度審 易字第1652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如附表編號12至 14所示3罪之刑,經新北地院112年度金訴字第658號判決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確定。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 之宣告刑,既應合併處罰,前定之應執行刑當然失效,本院 於本件定應執行刑時,自應以各罪宣告刑為基礎,不得逾越 法定刑度範圍之外部界線,亦受「不得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 計其餘各罪宣告刑後為重」之內部界線拘束。爰審酌受刑人 所犯如附表所示之各罪,其中編號1、25皆為偽造文書案件 ;編號2至10、26皆為竊盜案件;編號20至24皆為違反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編號11至19皆為詐欺案件,其等法規保 護法益、罪質不盡相同,以原判決諭知刑期相加並不致有重 複或過度評價疑慮,及受刑人意見(見本院卷第87頁)、受 刑人所受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犯數罪所反應人格特性、權 衡各罪之法律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等情,而為整體評價後, 爰定如主文欄所示之應執行刑。另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 、3至10、23、25至26所示之刑雖得易科罰金,但因與其他 不得易科之罪合併處罰之結果,揆諸前揭說明,本院於定執 行刑時,自無庸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併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七庭 法 官 謝長志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鍾巧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8  日 附表: 受刑人陳麒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偽造文書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112/02/15 112/02/15 111/06/13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5509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5509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1563號、112年度偵字第5099、18780、22314、25697、25710、30066號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最後 事實審 案 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53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53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判決日期 112/09/22 112/09/22 112/09/27 法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新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53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536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2/11/02 112/11/02 112/11/08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否 是 備   註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5117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5116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61號 編號1~編號2經本院112年度聲字第3832號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8月 編號3~編號10經新北地院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 受刑人陳麒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4 5 6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111/12/16 111/12/18 111/12/20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1563號、112年度偵字第5099、18780、22314、25697、25710、30066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1563號、112年度偵字第5099、18780、22314、25697、25710、30066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1563號、112年度偵字第5099、18780、22314、25697、25710、30066號 法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判決日期 112/09/27 112/09/27 112/09/27 法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2/11/08 112/11/08 112/11/08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  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61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61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61號 編號3~編號10經新北地院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 受刑人陳麒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7 8 9 罪  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112/01/28 112/02/19 111/11/23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1563號、112年度偵字第5099、18780、22314、25697、25710、30066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1563號、112年度偵字第5099、18780、22314、25697、25710、30066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1563號、112年度偵字第5099、18780、22314、25697、25710、30066號 法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判決日期 112/09/27 112/09/27 112/09/27 法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2/11/08 112/11/08 112/11/08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  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61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61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61號 編號3~編號10經新北地院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 受刑人陳麒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0 11 12 罪    名 竊盜 詐欺 詐欺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犯罪日期 112/02/09 112/02/25 112/02月初~112/02/08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51563號、112年度偵字第5099、18780、22314、25697、25710、30066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40975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1224號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臺灣高院 最後事實審 案 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2497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5348號 判決日期 112/09/27 112/12/07 113/02/06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臺灣高院 確定 判決 案 號 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2497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5348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2/11/08 113/01/31 113/03/08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否 否 備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461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384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672號 編號3~編號10經新北地院112年度審易字第1652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月 編號12~編號14經新北地院112年度金訴字第658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 受刑人陳麒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3 14 15 罪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1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犯罪日期 112/02月初~112/02/10 112/02月初~112/02/17 112/02月初~112/02/23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1224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1224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21224號 法院 臺灣高院 臺灣高院 臺灣高院 最後事實審 案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5348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5348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5348號 判決日期 113/02/06 113/02/06 113/02/06 法院 臺灣高院 臺灣高院 臺灣高院 確定 判決 案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5348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5348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5348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3/03/08 113/03/08 113/03/08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   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672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672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672號 編號12~編號14經新北地院112年度金訴字第658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 受刑人陳麒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6 17 18 罪   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1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1年1月 犯罪日期 112/03/12 112/03/12 112/03/14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19743號 臺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19743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64524號 法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新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號 112年度審訴字第2635號 112年度審訴字第2635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3297號 判決日期 113/02/02 113/02/02 113/03/07 法院 臺北地院 臺北地院 新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號 112年度審訴字第2635號 112年度審訴字第2635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3297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3/03/19 113/03/19 113/05/01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  註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236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236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9242號 受刑人陳麒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9 20 21 罪  名 詐欺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8月 犯罪日期 112/03/27 111年10月04日12時25分回溯26小時內某時許 112/02/22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64524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1759、2019、2208、2814、3370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1759、2019、2208、2814、3370號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 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3297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253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253號 判決日 期 113/03/07 113/04/11 113/04/11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 號 112年度審金訴字第3297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253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253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3/05/01 113/07/02 113/07/02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  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9242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651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651號 受刑人陳麒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22 23 24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8月 犯罪日期 112年03月02日9時48分回溯26小時內某時許 112年3月28日0時30分回溯96小時內某時許 112年3月28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1759、2019、2208、2814、3370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1759、2019、2208、2814、3370號 新北地檢112年度毒偵字第1759、2019、2208、2814、3370號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 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253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253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253號 判決日 期 113/04/11 113/04/11 113/04/11 法 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新北地院 確定 判決 案 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253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253號 113年度審易字第253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3/07/02 113/07/02 113/07/02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是 否 備   註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651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650號 新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3650號 受刑人陳麒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25 26 罪   名 偽造文書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2月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112/02/07 112/02/08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49687號 桃園地檢112年度偵字第49687號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最後事實審 案 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656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656號 判決日 期 113/07/11 113/07/11 法 院 桃園地院 桃園地院 確定 判決 案 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656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656號 判  決 確定日期 113/08/20 113/08/20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備註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374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2374號

2025-02-27

TYDM-113-聲-4294-202502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49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振益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20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有期徒刑部分,應執 行有期徒刑7年8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甲○○因犯營利姦淫猥褻等案件,先後 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載,經受刑人聲請依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5款及第50條第2項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 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數罪併罰之定刑,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宣告多數有 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此為其外部界限。且定刑係對犯 罪行為人本身及所犯數罪之總檢視,應權衡行為人之責任與 刑罰經濟及恤刑之目的,對於行為人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 價,在行為人責任方面,包括行為人犯罪時及犯罪後態度所 反應之人格特性、罪數、罪質、犯罪期間、各罪之具體情節 、各罪所侵害法益之不可回復性,以及各罪間之關聯性,包 括行為在時間及空間之密接程度、各罪之獨立程度、數罪侵 害法益之異同、數罪對侵害法益之加重或加乘效應等項。在 刑罰經濟及恤刑之目的方面,包括矯正之必要性、刑罰邊際 效應隨刑期而遞減(採多數犯罪責任遞減之概念)、行為人 所生痛苦程度隨刑期而遞增、行為人復歸社會之可能性,以 及恤刑(但非過度刑罰優惠)等刑事政策,並留意個別犯罪 量刑已斟酌事項不宜重複評價之原則,予以充分而不過度之 綜合評價,俾符合比例原則、平等原則及責罰相當原則,此 係定刑之內部界限。 三、經查:  ㈠受刑人甲○○因犯公共危險(放火罪)、妨害風化(幫助圖利 媒介性交罪)等案件,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確定,有 如附表所示案件之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按。而其中受刑人所犯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 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固不得併合處罰,然 查聲請人之聲請既係應受刑人之請求而提出,有受刑人是否 聲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稽,是依刑法第50條第2項之 規定,聲請人就如附表所示各罪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核屬 正當,應予准許。  ㈡爰以各罪之宣告刑為基礎,審酌附表編號1之罪之宣告刑,業 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7年6月,本院更定其應執行刑當受內部 界線之拘束;又考量附表編號1之罪均係罪質相同、行為態 樣相近、侵害法益種類同一、犯罪時間為同日,於併合處罰 時,其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另附表編號2之罪與附表 編號1罪相較則屬侵害法益種類不同,犯罪時間亦相隔數月 ,於併合處罰時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低;並權衡行為人之 責任與刑罰經濟及恤刑之目的,對於受刑人所犯數罪為整體 非難評價,暨本院於裁定前,業以書面通知給予受刑人陳述 意見之機會,受刑人表示沒有意見等情,依刑法第53條、第 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呂世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玉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1 2 罪名 公共危險(放火罪) 妨害風化(幫助圖利媒介性交罪) 宣告刑 有期徒刑3年10月(2次)、有期徒刑1年4月、有期徒刑10月(2次),應執行有期徒刑7年6月 有期徒刑2月 犯罪日期 111年4月16日 111年9月2日 偵查機關 案號 臺北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1879號 桃園地檢113年度偵字第1967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高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3772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1290號 判決日期 111年12月22日 113年9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高院 桃園地院 案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3772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1290號 確定日期 112年1月31日 113年11月6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是    備註 聲請書有誤載,更正如上

2025-02-27

TYDM-114-聲-349-20250227-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違反藥事法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337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葉子柔 上列被告因違反藥事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 第23999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葉子柔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葉子柔明知含有尼古丁(Nicotine)成 分之電子煙彈,為藥事法所規範之藥品,應先向衛生福利部 申請核准,始可輸入,如未經核准而擅自輸入,係屬於藥事 法第22條所稱之禁藥,竟基於輸入禁藥之犯意,於民國110 年7月15日前某時,以不詳之方式,訂購購買含有尼古丁成 分之電子煙彈,而於110年7月16日,委由不知情之宏滔有限 公司(下稱宏滔公司),向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下稱臺北 關)申報進口快遞貨物1批(簡易申報單編號:CX107092E8J 4號;主提單號碼:000-00000000號;分提單號碼:SZ00000 00000000號)而輸入之。嗣經臺北關人員就前開貨物開箱查 驗後,發現實際來貨含尼古丁之電子煙彈50盒(3PCE/BOX, 品牌:SP2S思博瑞,下稱本案電子煙彈)。因認被告涉犯藥 事法第82條第1項之輸入禁藥罪嫌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事實之認定,應 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 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為裁判基礎;且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 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 論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 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 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 疑存在而無從使事實審法院得有罪之確信時,即應由法院為 諭知被告無罪之判決。次按刑事訴訟法第161條第1項規定: 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 。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 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 極證明,或其闡明之證明方法,無從說服法官以形成被告有 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 知。 三、公訴人認被告涉犯前開罪嫌,無非以被告之供述、個案委任 書、進口快遞貨物簡易申報單、臺北關扣押貨物收據及搜索 筆錄、臺北關通關疑義暨權責機關答覆聯絡單、本案電子煙 彈照片、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下稱桃園地檢)111年度偵 字第2027號起訴書、經濟部商業司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 務結果、1111人力銀行查詢綠堤企業社職缺結果等為其論據 。 四、訊據被告否認有何輸入禁藥之犯行,辯稱:我沒有購買本案 電子煙彈,是大陸地區友人「何浩宇」說要從大陸寄男生的 衣服給我,我不知道裡面有電子煙彈等語。經查:  ㈠本案扣得外包裝上記載含有尼古丁成分之電子菸彈共50盒( 下稱本案電子煙彈),屬藥事法所稱之禁藥,未經核准而於 110年7月16日委由宏滔公司向臺北關報關自大陸地區進口至 臺灣,又個案委任書內委任人之姓名、身分證統一編號、聯 絡電話,係被告之身分資料及其所使用之行動電話門號;收 貨人之姓名、身分證統一編號、聯絡電話,亦與上開委任人 之身分資料相同,收件地址則係被告當時之居所地等情,有 進口快遞貨物簡易申報單、扣案貨物之外包裝照片及扣案貨 物內之本案電子菸彈照片、臺北關通關疑義暨權責機關答覆 聯絡單、臺北關扣押貨物收據及搜索筆錄、個案委任書、臺 北關110年12月6日北普竹字第1101066876號函在卷可稽(11 1年度偵字第23999號【下稱偵卷】第17頁至第41頁),且為 被告所不爭執,是此部分之事實,應堪認定。  ㈡觀諸上開進口快遞貨物簡易申報單之記載(偵卷第17頁),   扣案貨物確以「男式針織棉衣服」名義進口報關,核與被告 上開辯稱:扣案貨物是我在大陸的朋友「何浩宇」說要寄男 生衣服給我等詞相符。復依被告提出證人錢隸澤與「何浩宇 」間之通訊軟體LINE(下稱LINE)之對話紀錄擷圖所示,對 話時間為本案發生後之110年7月19日,並自對話之內容可知 ,「何浩宇」於稱回到上海後,證人錢隸澤即指責「何浩宇 」為何要擅自寄送含有尼古丁之電子煙彈予被告及其友人, 「何浩宇」遂回以「我想說愛屋及烏... 」等語(112年度 訴字第337號【下稱本院卷】第83頁至第85頁),並佐以證 人錢隸澤於本院調查程序時證稱:我跟「何浩宇」認識10幾 年快20年,他是102或103年到上海等語(本院卷第78頁), 加之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時自陳:因為「何浩宇」喜歡我室 友鍾明縈,問要不要一起寄衣服給我等語(111年度審訴字 第1228號第40頁),再稽諸卷內桃園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02 7號起訴書查詢資料(偵卷第63頁至第65頁),可見另案被 告鍾明縈於110年7月9日亦同因大陸地區友人以「男式針織 棉衣服」之名義寄送電子煙彈而涉犯輸入禁藥,於111年5月 31日遭檢察官偵查終結而起訴,經核該另案與本案之案發時 點確屬相近,足顯被告辯稱本案電子菸彈係於大陸地區之友 人未事先告知即寄送,其並不知悉經委任報關進口之物品係 前開電子菸彈一情,尚非全然不可採信。  ㈢又本案電子菸彈之進口報關,係納稅義務人透過實名認證APP 即「EZ WAY」回復確認或以自然人憑證登入方式辦理線上委 任報關,此參以上開個案委任書最末之備註欄即可得知(偵 卷第39頁),被告雖於偵訊時經檢察官提示前開個案委任書 後,自陳該委任書為其所出具等語(偵卷第59頁反面 ,惟 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又改口否認有委任宏滔公司報關進口等語 (本院卷第43頁),另扣案貨物之寄件人實為「上海星穎醫 療科技有限公司」乙節,亦有上開進口快遞貨物簡易申報單 在卷可考(偵卷第17頁),要非被告上開辯稱之大陸地區友 人「何浩宇」,然按被告否認犯罪事實所持之辯解,縱屬不 能成立,仍非有積極證據足以證明其犯罪行為,不能遽為有 罪之認定(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1831號判決、78年度台上字 第1981號判決意旨參照),是卷內既無證據顯示被告為本案 電子煙彈之主動訂購人、寄貨人或託運人,反只是在臺灣之 被動收貨人,則被告是否能確實知悉本案進口之物品係於外 包裝上載有尼古丁成分之電子菸彈,自屬有疑,是本案尚難 僅因本案電子煙彈之報關及派件資料填載為被告之個人身分 資料,即認被告係扣案貨物之實際購買及輸入之人。況依常 情而論,一般欲將違禁物品自國外進口至我國時,鮮少會提 供自身真實之身分資料作為委任報關進口之用,增加事跡敗 露後遭查緝之風險,然本案委任進口之資料,均係被告個人 之身分資訊,甚至聯絡電話亦係被告所使用之行動電話門號 ,此情與輸入禁藥之行為人通常會使用人頭名義、資訊等情 有所不符。據上,縱被告所辯情節不可採信或尚非無疑,惟 刑事訴訟上被告既不負自證己罪之義務,則被告究有無公訴 意旨所指輸入禁藥犯行,仍需由檢察官負舉證之責,亦難據 此而作被告不利之認定。是以,卷內既無被告為輸入禁藥犯 行之積極證據可資佐證,自無從以之作為不利於被告認定之 依據。  ㈣至經濟部商業司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結果、1111人力 銀行查詢綠堤企業社職缺結果(偵卷第69頁至第75頁),佐 以被告於偵訊時自陳:我的網拍工作是給綠堤公司雇用等語 (偵卷第59頁背面),至多僅得證明被告係受雇於綠堤企業 社,而該企業社乃以無店面之零售業、除許可業務外,得經 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等為營業項目,惟被告具體究係 經營何種內容之商品或服務,且與其被訴之犯行究有何關聯 性,復未見檢察官舉證,亦無從據此為不利被告認定之依憑 。 五、綜上所述,公訴人所舉各項證據方法,客觀上尚不能達於通 常一般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被告有公訴人所指之輸 入禁藥犯行,自屬不能證明被告犯罪,依前開規定及說明, 即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劉昱吟提起公訴,經檢察官凌于琇、詹佳佩、劉哲 鯤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淑玲                   法 官 蘇品蓁                   法 官 李佳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金湘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YDM-112-訴-337-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