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馮俊郎

共找到 173 筆結果(第 161-170 筆)

竹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傷害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竹簡字第959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存家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 度偵字第830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鄭存家犯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妨害公務執行罪,累犯,處有期徒刑 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欄第22行應更正為「張瀧 升因而受有腹壁挫傷、左側手部擦傷等傷害」及補充「被告 於本院訊問時之自白」外,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之所犯法條,經本院告知被告,且犯 罪事實已清楚記載而係檢察官漏引法條並無影響基本事實同 一之情形,故自應以告知之內容作為本案審理之範圍,合先 敘明。 三、論罪科刑 (一)論罪:核被告鄭存家所為,係犯法第135條第3項第1款、第1 項之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妨害公務執行罪、同法第277條第1項 之傷害罪。 (二)想像競合:被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上開數罪名,為想像競合 犯,應從一重論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妨害公務執行罪。 (三)累犯:被告前曾於①107年間,因詐欺案件,經本院以107年 度金訴字第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4月確定;又於②107年 間,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本院以107年度竹簡字第637號判決 判處有期徒刑3月、3月、3月、3月,應執行有期徒刑7月確 定;又於③108年間,因詐欺案件,經本院以108年度訴字第7 6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4月確定。上開案件,復經本院以 109年度聲字第1334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9月確定後入 監執行,於110年7月29日假釋付保護管束出監,並於110年1 2月9日保護管束期滿未經撤銷假釋,視為執行完畢等情,有 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考,被告於受有期 徒刑之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 罪,為累犯。然考量前案與本案罪質不同,本院審酌司法院 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大字第5660號 裁定、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5660號判決意旨,及卷內 所列證據資料及舉證,難認被告有加重其刑之必要,爰不予 加重其刑。 (四)科刑:關於本件應該要判被告多久的刑度部分,本院依照刑 法第57條的規定,以被告的責任為基礎,考慮到:被告未能 體認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乃代表國家行使公權力,應予尊重 ,竟駕駛車輛衝撞依法執行勤務之警員,其心態、手段均屬 可議,影響社會秩序及公權力之執行,除造成該警員身體上 之傷害,並對社會安全產生一定程度之危害,所為實有不該 ,兼衡其自述高職畢業之智識程度、曾從事汽車維修員、未 婚無子女、無負債、家庭經濟狀況小康等一切情況。本院認 為本件判「被告有期徒刑6月,而且如果執行檢察官同意易 科罰金的話,依照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的規定,以1千元折 算1日」,是比較適當的刑罰。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 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件判決,得自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陳亭宇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馮俊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記官 彭筠凱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實體法條全文: 刑法第135條 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3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 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 犯前二項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一、以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之。 二、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攜帶兇器或其他危險物品犯之。 犯前三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 期徒刑;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277條第1項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 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8300號   被   告 鄭存家 男 31歲(民國00年00月0日生)             住○○市○區○道路0段000巷00○0 號             (現另案在法務部○○○○○○○執             行中)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 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鄭存家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臺灣新竹地方法 院(下稱新竹地院)以107年度竹簡字第637號判決判處有期 徒刑3月(共4次)確定;因詐欺案件,經新竹地院以107年 金訴字第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4月確定;因詐欺案件, 經新竹地院以108年訴字第76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4月確 定。上開案件,經新竹地院以109年度聲字第1334號裁定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9月確定,於民國110年7月29日假釋出監 並付保護管束,於110年12月9日保護管束期滿未經撤銷假釋 ,視為執行完畢。詎仍不知悔改,於113年5月12日0時3分許 ,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在新竹縣竹北市博 愛街711巷與711巷24弄交岔路口,因另涉他案遭警方盤查, 詎鄭存家明知在場之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桃園分局景福派出所 員警林伯峰、謝雨峻、張瀧升均係依法執行職務之公務員, 鄭存家為拒檢逃逸,竟基於傷害及妨害公務之犯意,駕駛上 開車輛衝撞車牌號碼000-0000號警備車,員警林伯峰見狀乃 開啟鄭存家車輛副駕駛座車門進入車內欲阻止鄭存家駕車離 去,嗣鄭存家因車輛失控撞擊停靠於路旁之車牌號碼000-00 00號、KEE-2352號自小客車(所涉毀損罪嫌部分,未據告訴 )而未能駕車離去,鄭存家於拒檢逃逸過程中與員警發生肢 體衝突,致林伯峰因而受有右側小腿、右側拇指、右側食指 擦傷等傷害,謝雨峻因而受有右側膝部挫傷、雙側前臂擦傷 等傷害,張瀧升因而受有腹臂挫傷、左側手部擦傷等傷害傷 害,以此強暴方式妨害林伯峰、謝雨峻、張瀧升執行公務。 二、案經林伯峰、謝雨峻、張瀧升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桃園分 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 ㈠被告鄭存家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自白。 ㈡證人即告訴人林伯峰、謝雨峻、張瀧升於警詢中之證述。 ㈢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醫療財團法人聖保祿醫院診斷證明書3份 、傷勢照片5張。 ㈣員警職務報告1份、密錄器影像畫面翻拍照片6張暨影像光碟6 片。 ㈤被告之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1份。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35條第1項之妨害公務、第277條 第1項之傷害等罪嫌。被告係以一行為觸犯妨害公務、傷害2 罪名,為想像競合犯,請依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傷 害罪處斷。又被告有如犯罪事實欄所載之論罪科刑及執行情 形,有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在卷可參,其於受徒刑執行完畢 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請 參照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審酌是否依 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31  日              檢 察 官 陳亭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係依刑事訴訟法簡易程序辦理,法院簡易庭得不傳喚被告、 輔佐人、告訴人、告發人等出庭即以簡易判決處刑;被告、被害 人、告訴人等對告訴乃論案件如已達成民事和解而要撤回告訴或 對非告訴乃論案件認有受傳喚到庭陳述意見之必要時,請即另以 書狀向簡易法庭陳述或請求傳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9   日 書 記 官 鄭思柔

2024-10-30

SCDM-113-竹簡-959-20241030-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強盜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634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曾紹瑀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 周凱珍 上列被告因強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12965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曾紹瑀共同犯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處有期徒刑貳年。未扣案之 犯罪所得新臺幣壹拾玖萬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 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犯罪事實 一、曾紹瑀因認與民國111年6月間為情侶關係之袁○○、古○○2人 有債權債務糾紛,遂於111年6月7日以假借給付薪資為由, 透過通訊軟體Wechat(下稱微信)邀約袁○○至址設新竹縣○○ 鄉○○村○○路00號之統一超商學府居門市前碰面,待袁○○駕駛 其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抵達後,曾紹瑀即 於同日20時8分許,與3名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共同 基於剝奪他人行動自由之犯意聯絡,將袁○○自前開自用小客 車駕駛座強拉下車,並將袁○○強押至曾紹瑀所駕駛之車牌號 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後座,另由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 年人駕駛袁○○前開自用小客車,以尾隨於曾紹瑀所駕駛前開 車輛之方式,一同前往址設新北市○○區○○路○段00號之日上 優質當舖,袁○○因甫遭曾紹瑀等人強押控制行動自由,遂配 合在汽機車權利買賣讓渡合約書、當票上簽名及按捺指印, 而將所有之自用小客車以新臺幣(下同)22萬元之價格典當 予日上優質當舖,並於當舖扣除1個月利息及倉儲費用後, 將所取得之19萬元典當現金交付予曾紹瑀,曾紹瑀於取得款 項後即將袁○○載送至新北市○○區○○路○段00號後離去。嗣因 警方於同日20時13分許即接獲民眾報案,古○鈞亦於同日20 時40分許至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新湖分局山崎派出所報案,經 袁○○遭釋放後於同日22時30分許與古○鈞聯繫並報警處理, 始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袁○○訴由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新湖分局報告臺灣新竹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證據能力 下列認定被告犯罪事實之供述證據,被告及其辯護人於本院 準備程序時同意有證據能力(見本院卷第31頁),且迄至言 詞辯論終結前均未聲明異議,復經本院審認該等證據之作成 並無違法、不當或顯不可信情況,依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 規定,均有證據能力;又本案認定事實引用之非供述證據, 並無證據證明係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取得,參酌同法第158 條之4規定意旨,亦有證據能力。 貳、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警詢、偵查中及本院準備程序、 審理時均坦承不諱(見偵卷第11-13頁、第51-52頁;本院卷 第29-30頁、第245頁),核與證人即告訴人袁○○於警詢、偵 查中及本院審理時之證述內容相符(見偵卷第8-10頁、第87 頁;本院卷第66-79頁),並有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新湖分局 山崎派出所受(處)理案件證明單、指認犯罪嫌疑人紀錄表 (告訴人袁○○指認被告)、告訴人袁○○遭強押上被告所駕駛 之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之座位表、汽機車權利買 賣讓渡合約書、警方至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土城分局調閱車牌 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之車牌辨識行車路徑、當票照片 (22萬元)、案發現場之路口監視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職 務報告、被告與告訴人袁○○之微信對話紀錄各1份在卷可憑 (見偵卷第7頁、第18-21頁、第22頁、第23頁、第32頁、第 33頁、第5-6頁、第64-65頁、第89-94頁),堪以認定。 二、公訴意旨固認被告係基於結夥3人以上強盜之犯意聯絡,明 知其和告訴人袁○○並無債權債務關係,仍和真實姓名年籍不 詳之成年人以強暴、脅迫之方式致使告訴人袁○○不能抗拒, 因而配合將所有之車牌號碼BAY-3315號自用小客車以22萬元 典當,並將取得之典當現金19萬元交付予被告,因認被告涉 犯結夥三人以上強盜罪嫌等語。惟查: ㈠刑法上之強盜罪,係以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 強暴、脅迫、藥劑、催眠術或他法,至使不能抗拒,而取他 人之物或使其交付為要件。倘若行為人所施用之手段,未達 於至使人不能抗拒之程度,或強取財物係基於他種目的,而 非出於不法所有之意圖,均不能成立該罪(最高法院101年 度台上字第519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 ㈡被告於警詢中及本院審理時均一貫供稱:我和告訴人袁○○及 其男友即證人古○鈞2人間有債務糾紛,111年間我是八大的 經紀人,告訴人袁○○是我旗下來支援的傳播小姐、證人古○ 鈞則是客人,當時證人古○鈞點告訴人袁○○去墾丁伴遊,伴 遊時客人及小姐的費用都是由我先行墊付,但後來我發現告 訴人袁○○與證人古○鈞竟然成為男女朋友,告訴人袁○○的自 用小客車還借給證人古○鈞開,證人古○鈞就該次墾丁伴遊的 費用10萬元沒有給付給我,證人古○鈞在出遊當天又另外因 為車子毀損還是另外什麼目的為由又來跟我借款20萬元,總 共約30萬元,結果告訴人袁○○還跑來跟我要薪水,表示告訴 人袁○○及證人古○鈞2人串通好聯合起來騙我30萬元,包含坐 檯費、經紀費(傳播費用)及證人古○鈞跟我借貸之現金20 萬元。告訴人袁○○可能不知道我已經知悉她跟證人古○鈞成 為男女朋友之事實,告訴人袁○○、證人古○鈞2人都在躲我, 我後來以支付薪水為由看告訴人袁○○願不願意出面,告訴人 袁○○果然很貪心的要出面跟我拿錢,我於是很生氣地將告訴 人袁○○押上所駕駛之車牌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後座, 在車上詢問告訴人袁○○及證人古○鈞2人聯合騙我的錢何時要 還,當時有跟證人古○鈞聯繫上,告訴人袁○○就跟證人古○鈞 講好可以用她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去當鋪 典當取得現金,先還我一筆錢,之後證人古○鈞再去幫告訴 人袁○○把車贖回來,講好後我們就驅車前往新北市土城區之 日上優質當舖,將告訴人袁○○之自用小客車典當掉並將取得 之現金19萬元交付給我等語(見偵卷第11-13頁;本院卷第2 9-30頁、第239-243頁)。被告於警詢中直至本院審理時均 認為證人古○鈞與告訴人袁○○2人為男女朋友,串通好聯合起 來詐騙其共計30萬元,告訴人袁○○甚且將所有之自用小客車 供證人古○鈞使用,因認被告與其等2人間有債權債務關係, 是以辯稱其並無不法所有意圖等語。 ㈢觀諸告訴人袁○○於警詢、偵查中及本院審理時到庭證稱:我 於111年1月間開始擔任伴遊、飯局小姐,因而認識擔任經紀 人的被告,案發前被告跟我說有一位客人需要伴遊小姐,那 位客人就是證人古○鈞。我當時已經出發去伴遊,伴遊期間 被告才跟我說證人古○鈞有跟他借款19萬元,本來說好3天內 會還款但後來沒有返還,我知道證人古○鈞跟被告間有債務 糾紛,案發當天被告以微信向我表示要給付我積欠的伴遊薪 水7、8萬元,此事我有跟男友即證人古○鈞說我要去跟被告 碰面領薪水,證人古○鈞沒有說什麼、只有回答我說「好」 ,結果到約定地點後我遭被告等人押上車,被告跟我說證人 古○鈞的債務就是我的債務等語,車程期間被告全程都在講 電話,通話的內容是不要放過我、要帶我去當鋪把車子典當 掉之類的,後來在當鋪我記得我有轉頭問跟我一起下車進當 鋪的成年人說需要多少錢,該成年人好像回答是20萬元等語 (見偵卷第8-10頁、第86-87頁;本院卷第66-83頁),而證 人古○鈞於警詢中陳稱:我與告訴人袁○○於案發當時為男女 朋友,案發當天19時許告訴人袁○○告訴我要去新豐鄉學府路 的統一便利商店找人,同日20時許我發現告訴人袁○○的手機 被關機、定位消失,我就想起來我先前跟被告有債權債務關 係,我之前因為有資金需求向被告借款19萬元,告訴人袁○○ 有可能是去和被告協調債務問題,便趕緊到警察局報案,後 來警察說已經有接獲路人報案有名女子遭強押上車,經確認 監視器後發現是告訴人袁○○無誤;後來告訴人袁○○遭釋放後 打電話給我,表示被告等人把她的車輛典當掉,取得典當的 現金20多萬元後離去等語(見偵卷第15頁)。由被告、告訴 人袁○○及證人古○鈞上開所陳,證人古○鈞自陳和被告有債務 糾紛,告訴人袁○○於和證人古○鈞伴遊期間即透過被告知悉 此事;後續證人古○鈞和告訴人袁○○為男女朋友,告訴人袁○ ○並未將此事告知被告,且證人古○鈞並未如期返款項予被告 (包括與告訴人袁○○出遊而由被告先行墊付之伴遊費用), 告訴人袁○○復向被告要求給付積欠之伴遊費用,則被告會認 為證人古○鈞與告訴人袁○○2人聯合向其詐得款項,因而認其 與告訴人袁○○間亦有債務糾紛而向告訴人袁○○索討債務,非 屬無據。 ㈣又被告以支付伴遊薪水為理由邀約告訴人袁○○見面後,被告 等人旋將告訴人袁○○押上車,於車上被告即以電話向證人古 ○鈞及告訴人袁○○2人商討該如何還款之事實,由被告與證人 古○鈞之對話紀錄以觀,被告向證人古○鈞概稱以「差我的錢 ,能給我多少,急用,過兩年了,大哥,你們兩個一起騙我 ,她(即告訴人袁○○)還跟我求償60萬元,騙我錢還敢要賠 償」、「騙我錢還要敢告我、還敢跟我要薪水」、「因為你 說是她(即告訴人袁○○)指使你做的,她說要幫你還這筆錢 才去跟當鋪借錢,她(即告訴人袁○○)現在全部否認」、「 你(即證人古○鈞)那時還拿和解書,說要幫她贖車」、「 一開始說要幫忙還,分手後通通說是你指使的」,「她(即 告訴人袁○○)車給你開、跑去跟你在一起,擺明騙我啊」等 語(見本院卷第111-137頁),而證人古○鈞則回覆以「她是 小姐是事實」、「她跟我在一起也是事實」、「車給我開也 是事實」等語(見本院卷第127頁),輔以被告前開所稱在 車上有詢問告訴人袁○○及證人古○鈞2人聯合騙得的款項何時 要償還,當時有跟證人古○鈞聯繫上,告訴人袁○○就跟證人 古○鈞講好可以用她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 去典當取得現金,先還我一筆錢,之後證人古○鈞再去幫告 訴人袁○○把車贖回來等情,及證人古○鈞於警詢中所陳稱「 發現告訴人袁○○之手機關機因而察覺有異,想起來因為自己 和被告有金錢債務糾紛,告訴人袁○○可能是去和被告協調債 務問題」等語,若告訴人袁○○和被告間確無債權債務關係, 且告訴人袁○○亦未與證人古○鈞2人共同和被告協調好要如何 還款,僅單純證人古○鈞與被告間之債權債務,何以需由告 訴人袁○○單方面出面協調?實啟人疑竇。且告訴人袁○○前已 證稱案發當日出發前有向證人古○鈞表示是要去和被告見面 以領取伴遊薪水,證人古○鈞對此亦僅說「好」而無另外之 其它表示,證人古○鈞何以會突然認為告訴人袁○○係出面去 和被告協調自己之債務關係?此顯和常理未合,顯見案發當 時被告有和證人古○鈞取得聯繫,證人古○鈞亦知悉、並有和 告訴人袁○○一同就與被告間之債務關係處理進行討論等情應 屬為真。 ㈤再者,告訴人袁○○雖於本院審理時證稱其遭被告等人押上車 後,並無與證人古○鈞共同協調償還被告積欠款項之事宜云 云,惟就被告於車上有以電話商量還款事宜之事實,被告之 供述與告訴人袁○○此部分所證相符,業如上述;再由證人即 日上優質當鋪店長李作璿於偵查中及本院審理時到庭證稱: 案發當天告訴人袁○○與另外一名男子一起前來當鋪,他們2 人分開來走,我記得告訴人袁○○是很自然地走進店裡,我沒 有看到什麼刀械,但我記得我有看到告訴人袁○○在哭泣,我 問她為何要哭,但已忘記告訴人袁○○當時回覆我什麼了,告 訴人袁○○也沒有跟我使眼色什麼的。告訴人袁○○先開口說要 留車借款,我確認車況、計算權利車價值後就借款給告訴人 袁○○,我記得有實際交給告訴人袁○○20幾萬的現金,因為我 給她2捆各10萬元的鈔票等語(見偵卷第154頁;本院卷第84 -96頁),證人李作璿與被告、告訴人袁○○均無利害關係, 因無甘冒偽證重罪之風險而為虛偽證述之理,可認證人李作 璿前開所述之可信度極高。而由證人李作璿所證,告訴人袁 ○○很自然地走進店裡,雖在哭泣但未向證人李作璿求救,於 填載相關資料後即以所有之自用小客車借款20多萬元現金, 恰與證人古○鈞積欠被告之債務19萬元數額大致相符;佐以 前開被告與證人古○鈞之對話紀錄,可認被告所辯告訴人袁○ ○和證人古○鈞達成協議,由告訴人袁○○主動將所有之車輛典 當後取得現金還款予被告,再由證人古○鈞前往贖車乙情, 非屬子虛。雖告訴人袁○○證稱不知道被告在和何人討論債務 處理方法、並無典當車輛還款意願云云,惟依卷內證據,告 訴人袁○○就此部分所證避重就輕、難認可採,被告既因告訴 人袁○○及證人古○鈞為男女朋友,經協調後取得告訴人袁○○ 典當車輛所獲取之19萬元財物,且該等財物價值合計並未逾 越所約定之還款金額範圍,被告並未藉機索取顯不相當之高 額金錢,無從遽認被告主觀上有何不法所有意圖。 ㈥從而,被告雖在剝奪告訴人袁○○行動自由過程中取得上開財 物,然被告係認遭受告訴人袁○○與證人古○鈞聯合欺騙款項 ,且告訴人袁○○與證人古○鈞商談後允諾由告訴人袁○○典當 車輛先予給付款項,依現存卷內事證,尚難認被告主觀上有 何不法所有之意圖,即難遽以強盜罪嫌相繩。至證人古○鈞 經本院多次傳喚未到庭,公訴人亦認無傳喚到庭之必要(見 本院卷第236頁),應予說明。 三、綜上所述,本案事證明確,被告前開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犯行 堪以認定,應依法論科。 參、論罪科刑 一、被告行為後,刑法增訂第302條之1,112年5月31日經總統公 布施行、於同年6月2日起生效。該條規定為「犯前條第一項 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 併科1百萬元以下罰金:一、三人以上共同犯之。二、攜帶 兇器犯之」,經比較修正前後之規定,修正後增訂之刑法第 302條之1將符合「三人以上犯之」、「攜帶兇器犯之」條件 之妨害自由罪提高法定刑度加重處罰,使部分修正前原應適 用刑法第302條第1項論罪科刑之情形,於修正後改依刑法第 302之1條第1項論罪科刑,修正後之規定並無較有利於被告 ,依刑法第2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適用被告行為時之法律即 第302條第1項之規定論處。又刑法第302條第1項、第304條 第1項及第305條之罪,均係以人之自由為其保護之法益。而 刑法第302條第1項之罪所稱之非法方法,已包括強暴、脅迫 或恐嚇等一切不法手段在內。如以非法方法剝奪他人行動自 由行為繼續中,再對被害人施加恐嚇,或以恐嚇之手段迫使 被害人行無義務之事;則其恐嚇之行為,仍屬於非法方法剝 奪行動自由之部分行為,應僅論以刑法第302條第1項之罪, 無另成立同法第304條或第305之罪之餘地(最高法院89年度 台上字第780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 二、核被告所為,係共同犯刑法第302條第1項之剝奪他人行動自 由罪。被告於剝奪告訴人袁○○之行動自由過程中,固有收取 告訴人袁○○所交付之款項19萬元等情事,然依上開說明,此 應視為剝奪行動自由之部分行為,不另論罪。公訴意旨雖認 被告本案涉犯刑法第330條第1項之結夥3人以上強盜罪嫌等 語,容有未洽,業如前述,惟基本社會事實同一,且經本院 當庭告知被告及其辯護人變更後之罪名(本院卷第244頁) ,並給予一併辯論之機會,無礙其等訴訟上攻擊防禦權之行 使,爰依刑事訴訟法第300條規定變更起訴法條。被告與真 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3人,就本案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犯 行,有犯意聯絡與行為分擔,應論以共同正犯。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以合法途徑處理債 務糾紛,竟夥同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人3人共同剝奪告 訴人袁○○之行動自由,以人數優勢並挾以強暴、脅迫手段使 告訴人袁○○心生恐懼,所為實無足取;衡以被告於犯罪後終 能坦承犯行、尚知悔悟,然並未與告訴人袁○○就本案達成和 解以賠償損害,犯罪所生危害尚未填補,參酌被告之犯罪動 機與目的係因認為告訴人袁○○與證人古○鈞串通聯合對其詐 得款項而欲要求返還,手段係以剝奪告訴人袁○○之行動方式 逼迫處理債權債務關係,動用私刑當街將告訴人袁○○押上車 ,嚴重影響社會安全與秩序,本案更經由民眾見告訴人袁○○ 遭押上車而報警處理,被告等人此舉將使一般社會大眾深覺 治安不佳,實不宜輕縱;並斟酌告訴人袁○○就本案所受損失 ,及被告自陳之教育程度、職業及家庭經濟生活狀況(見本 院卷第244頁),被告、辯護人及告訴人袁○○就本案之量刑 意見(見本院卷第244頁、第247頁)、被告之素行等一切情 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以示懲儆。 肆、沒收部分      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者, 依其規定;前二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 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定有 明文。經查,被告雖無不法所有意圖而無強盜之故意,但其 終究係藉由不法侵害告訴人袁○○之自由法益始取得現金19萬 元,該等財物仍應認係被告本案之犯罪所得,惟未據扣案, 爰依前開規定宣告沒收,並為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 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0條,判決 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佳穎提起公訴,檢察官劉晏如、馮品捷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馮俊郎           法 官 王子謙           法 官 王怡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書記官 蘇鈺婷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302條第1項 私行拘禁或以其他非法方法,剝奪人之行動自由者,處5年以下 有期徒刑、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2024-10-25

SCDM-112-訴-634-20241025-1

附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附民字第129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521號 原 告 袁文婕 被 告 曾紹瑀 上列被告因強盜案件(112年度訴字第634號),經原告提起請求 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 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之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 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馮俊郎 法 官 王子謙 法 官 王怡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書記官 蘇鈺婷

2024-10-25

SCDM-112-附民-1296-20241025-1

附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附民字第1296號 113年度附民字第521號 原 告 袁文婕 被 告 曾紹瑀 上列被告因強盜案件(112年度訴字第634號),經原告提起請求 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 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之規定,將本件附帶民事 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馮俊郎 法 官 王子謙 法 官 王怡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5 日 書記官 蘇鈺婷

2024-10-25

SCDM-113-附民-521-20241025-1

重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殺人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6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定緯 選任辯護人 楊惠琪律師 上列被告因殺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21583 號、113年度偵字第434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鄭定緯自民國壹佰壹拾參年拾壹月參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理 由 一、被告鄭定緯因殺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於訊問被 告後,認被告涉犯殺人罪犯罪嫌疑重大,再該罪屬最輕本刑 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因重罪經常伴隨逃亡,基於人性 畏罪心理,並參諸被告於第一時間即離開現場,有逃亡之事 實,犯後雖自首到案,惟參酌本案涉犯刑度之重、被告應訊 時避重就輕的態度,仍不能排除被告有逃亡之高度可能性, 故認被告有刑事訴訟法第101第1項第3款之羈押原因,且有 羈押之必要,而於民國113年4月3日執行被告之羈押;嗣因 被告上開羈押原因及必要性仍繼續存在,乃裁定被告自113 年7月3日、113年9月3日各延長羈押2月在案。 二、茲因被告之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於113年10月22日行 訊問程序,於聽取被告、辯護人及公訴人等之意見後,認被 告本案所涉殺人罪犯罪嫌疑確屬重大,而該罪係最輕本刑5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重罪,基於趨吉避凶之人性,本無從排除 被告有逃亡之可能性,況被告犯後雖經自首,惟其於第一時 間仍離開現場,考以本案被告所涉殺人罪刑度之重,其應訊 時有避重就輕之情,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仍否認檢察官所起訴 之殺人犯行,是有相當理由足認其有逃亡之虞,故前揭羈押 被告之原因實仍然存在;又衡諸被告所涉犯罪事實,對社會 侵犯之危害性及國家刑罰權遂行之公益考量,本院認本案尚 無法以具保、責付、限制住居等對被告自由權利侵害較輕微 之強制處分措施替代,是認對被告維持羈押處分尚屬適當、 必要,合乎比例原則,而有繼續羈押之必要,爰裁定被告自 113年11月3日起延長羈押2月。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馮俊郎 法 官 王子謙 法 官 王怡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4  日 書記官 蘇鈺婷

2024-10-24

SCDM-113-重訴-6-20241024-2

附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884號 原 告 黃馨徵 住○○市○區○○路○段000巷00○0號0 樓 被 告 劉娟伶 上列被告因被訴本院113年度金訴字第656號案件,經原告提起附 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 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刑事第七庭審判長法 官 馮俊郎 法 官 王怡蓁 法 官 王子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3 日 書記官 廖宜君

2024-10-23

SCDM-113-附民-884-20241023-1

原簡附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請求賠償損害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原簡附民字第10號 原 告 王郁如 被 告 葛曾心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113年度原簡字第35號),經原告提起請 求損害賠償之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第505條第1項之規定 ,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馮俊郎 法 官 王子謙 法 官 王怡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7 日 書記官 蘇鈺婷

2024-10-07

SCDM-113-原簡附民-10-20241007-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等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274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奮強 選任辯護人 繆璁律師 陳宏兆律師 被 告 羅世炎 選任辯護人 魏廷勳律師 被 告 余政澍 選任辯護人 李承志律師 被 告 謝玉蘭 沈定邦 共 同 選任辯護人 繆忠男律師 被 告 蔡青蓉 選任辯護人 劉邦繡律師 被 告 聯億砂石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兆燻 選任辯護人 陳玫琪律師 被 告 鉅砂實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謝勝瑋 第三人 即 財產所有人 聯益發企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揚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 2年度偵字第4676號、第662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延展至民國○○○年○月○日下午四時宣判。 理 由 一、按期日,除有特別規定外,非有重大理由,不得變更或延展 之。期日經變更或延展者,應通知訴訟關係人。刑事訴訟法 第64條定有明文。法院有重大理由而無法如期在宣示判決期 日準時宣判,自得裁定變更或延展前所定宣示判決之期日。 二、經查,本院112年度訴字第274號違反廢棄物清理法等案件, 原訂於民國113年10月3日16時0分宣判,但該日適逢颱風來 襲,新竹縣政府宣布停止上班上課,致本院無法依照原訂期 日進行宣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64條第1項規定,裁定延展 宣判期日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64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馮俊郎            法 官 蔡玉琪                    法 官 江宜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林汶潔

2024-10-04

SCDM-112-訴-274-20241004-5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865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鍾春章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21627 號),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刑事具保狀所載。 二、經查: (一)本件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於訊問被 告後,認被告犯罪嫌疑重大,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 且有事實足認為有反覆實行同一犯罪之虞,而有羈押之必 要,於民國113年7月1日執行羈押在案。 (二)被告雖以前詞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惟被告因本案判決判處 有期徒刑7月確定,並於113年9月25日入法務部○○○○○○○執 行在案,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附卷可稽 ,是被告現既非由本院羈押中,則向本院所為停止羈押之 聲請,已失其據,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   日 刑事第七庭審判長法 官 馮俊郎 法 官 王怡蓁 法 官 王子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   日 書記官 廖宜君

2024-10-02

SCDM-113-聲-865-20241002-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具保停止羈押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42號 113年度聲字第99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黃文明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21627 號),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刑事具保狀所載。 二、經查: (一)本件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於訊問被 告後,認被告犯罪嫌疑重大,有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 且有事實足認為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 人之虞,並有事實足認為有反覆實行同一犯罪之虞,而有 羈押之必要,於民國113年7月3日執行羈押在案。 (二)被告雖以前詞聲請具保停止羈押,惟被告因本案判決判處 有期徒刑8月確定,並於113年9月25日入法務部○○○○○○○執 行在案,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附卷可稽 ,是被告現既非由本院羈押中,則向本院所為停止羈押之 聲請,已失其據,應予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   日 刑事第七庭審判長法 官 馮俊郎 法 官 王怡蓁 法 官 王子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   日 書記官 廖宜君

2024-10-02

SCDM-113-聲-996-2024100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