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白麗真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簡上再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勞工退休金條例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七庭 113年度簡上再字第50號 聲 請 人 有志貨運物流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張秋稔(董事) 相 對 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代 表 人 白麗真(局長) 上列當事人間勞工退休金條例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30日 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簡上再字第25號裁定,聲請再審,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準用第2 77條第1項第4款規定,以訴狀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 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 同法第273條所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如僅泛 言違法或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認已 合法表明再審理由,所為再審之聲請,即不合法,法院無須 命其補正。又聲請再審,係對於確定裁定聲明不服之非常救 濟程序,必須就該聲明不服之確定裁定為前述說明之具體指 摘。如聲明對某件確定裁定為再審之聲請,但所主張之理由 ,係指摘前程序確定判決或前次再審判決或確定裁定如何違 法,而對於其所聲明不服的確定裁定則未指明任何法定再審 理由,亦難認為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應以其聲請再審為不 合法。 二、聲請人於民國104年2月13日與臺北市立美術館(下稱北美館   )簽立104年度「展覽場管理服務案」之勞務採購契約,並 派遣正式及代理人員至北美館提供勞務,惟履約期間聲請人 未依規定申報提繳所屬勞工呂淑蓉等17人(下稱系爭人員) 之勞工退休金,經相對人審認系爭人員在職期間為聲請人所 屬勞工,以105年12月6日保退三字第10560359800號函通知 聲請人限期於106年1月2日前改善,聲請人逾期仍未補申報 提繳系爭人員之勞工退休金,相對人遂以聲請人違反勞工退 休金條例第18條規定,依同條例第49條規定,以106年1月10 日保退三字第10660003560號裁處書,裁處聲請人罰鍰新臺 幣(下同)2萬元。聲請人不服,循序提起行政爭訟,經臺 灣士林地方法院106年度簡字第31號行政訴訟判決駁回,並 經本院107年度簡上字第130號判決駁回其上訴而確定。嗣聲 請人仍遲未依規定為系爭人員申報提繳勞工退休金,相對人 續以107年10月30日保退三字第10760255441號裁處書(下稱 原處分),處聲請人罰鍰2萬5,000元。聲請人不服原處分, 循序提起行政爭訟,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 108年度簡字第216號行政訴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其訴 、復經本院以109年度簡上字第77號判決(下稱前程序確定 判決)駁回上訴確定在案。聲請人對前程序確定判決不服, 提起再審之訴,就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第2款再 審事由部分,經本院以109年度簡上再字第28號判決駁回( 至就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1款、第12款再審事由部分 ,則經本院以同案號裁定移送於臺北地院)。聲請人不服, 對該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經本院110年度簡上再字第4號裁定 駁回確定後,又對該裁定不服聲請再審,仍經本院110年度 簡上再字第13號裁定駁回確定。聲請人仍不服該裁定聲請再 審,經本院以110年度簡上再字第38號裁定駁回其再審之聲 請確定。聲請人仍不服該裁定聲請再審,經本院以111年度 簡上再字第27號裁定駁回其再審之聲請確定。聲請人仍不服 該裁定聲請再審,經本院以111年度簡上再字第41號裁定駁 回其再審之聲請確定。聲請人仍不服該裁定聲請再審,經本 院以112年度簡上再字第20號裁定駁回其再審之聲請確定。 聲請人仍不服該裁定聲請再審,經本院以112年度簡上再字 第52號裁定駁回其再審之聲請確定。聲請人仍不服該裁定聲 請再審,經本院以113年度簡上再字第25號裁定駁回其再審 之聲請確定(下稱系爭確定裁定)。聲請人猶未甘服,仍對 系爭確定裁定聲請再審。 三、聲請意旨略以:本件系爭人員係北美館面試、任用,並由該 館負責訓練、指揮、監督,與聲請人間不存在勞僱契約從屬 性,原判決之認事用法顯有違誤,違背論理法則、經驗法則 、行政罰法、司法院釋字第740號解釋等相關規定。原判決 認系爭人員為聲請人之受僱人,顯然不合勞工保險條例之強 制保險規定,適用法規明顯存有不當與錯誤。本件已累積近 25次連續裁罰,累計超過73萬5,000元之罰鍰,顯已違反比 例原則及行政程序法第111條規定,且幾無事前通知及給予 聲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用法不當及違反法令相當明顯。聲 請人與北美館間之勞務採購契約,至104、105年間即全部結 束,不論系爭人員與聲請人間是否有僱傭關係,聲請人自10 5年後即無提繳勞工退休金之義務,相對人認聲請人仍有提 繳勞工退休金之義務,顯有違誤,爰聲請再審等語。   四、經查,聲請人所表明之再審理由,核其意旨,無非重述其對 於相對人所為原處分、原判決、前程序確定判決實體爭議事 項及不服之理由,惟對所聲請再審之系爭確定裁定究有何再 審事由及其具體情事,未據敘明,僅空泛陳稱系爭確定裁定 有再審事由云云,但就系爭確定裁定是以其未具體敘明再審 事由,認其再審聲請不合法予以駁回之內容,並未指明有何 合於行政訴訟法第273條所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要難認 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其再審之聲請自 非合法,應予駁回。又當事人就同一事件對於本院所為歷次 之裁判聲請再審,必須其對最近一次裁判之再審有理由,本 院始得進而審究其此前歷次裁判有無再審理由,依上開說明 ,本件再審之聲請既不合法,則聲請人關於本院此前歷次裁 判部分之指摘,本院即毋須審究,併予敘明。 五、結論:本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審判長法 官 侯志融 法 官 張瑜鳳 法 官 傅伊君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方信琇

2024-12-31

TPBA-113-簡上再-50-20241231-1

消債職聲免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裁定免責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69號 聲請人(即 債務人) 王村丞即王榮斌即王學泓即王顥倉 代 理 人 賴俊宏律師(法扶)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嘉賢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財育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安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俞宇琦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耀明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新光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智能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富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新加坡商艾星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慧雯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匯誠第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莊仲沼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法定代理人 白麗真 上列當事人間因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事件,債務人聲請清算,經 本院裁定准予清算後,嗣並經裁定終止後,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王村丞(即王榮斌即王學泓即王顥倉)不免責。 程序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 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 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 人聲請清算前二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 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 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又債務人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 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於七年內曾依 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受免責。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 財產,或為其他不利於債權人之處分。捏造債務或承認不 真實之債務。聲請清算前二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 、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所支出之總額逾該期間可處分所得 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半數,或所 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時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之半數, 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於清算聲請前一年內,已有清算之 原因,而隱瞞其事實,使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損害。明知 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非基於本人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 權人中之一人或數人為目的,提供擔保或消滅債務。隱匿 、毀棄、偽造或變造帳簿或其他會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 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故意於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 實之記載,或有其他故意違反本條例所定義務之行為。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33條、134條分別有明文規定。是法院為 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如查明債務人有消費者 債務清理條例第133條及134條各款所定之情形者,除債務人 能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免責外,應為不免責之裁定。 二、查聲請人即債務人王村丞(即王榮斌即王學泓即王顥倉)前 於民國109年9月7日聲請更生,經本院於111年10月21日以11 1年度消債更字第140號裁定開始更生,嗣因提出之更生方案 不予認可,經本院於112年12月27日以112年度消債清字第79 號裁定開始清算程序。經本院司法事務官執行清算,於債務 人之清算財團財產可分配時,作成分配表,將清算財團新臺 幣(下同)32,415元分配予債權人後,於113年10月21日以1 13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6號裁定清算程序終結並確定在案, 有本院112年度消債清字第79號、113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6 號民事裁定、分配表及相關卷證可憑。依前揭規定,本院應 依職權裁定是否免除債務人之債務,經本院詢問無擔保無優 先權之普通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是否應予免責表示意見,未 經全體債權人表示同意債務人免責,合先敘明。 三、經查:  ㈠債務人無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之應不免責事 由:  ⒈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關於清算程序係以免責主義為原則, 不免責為例外,故債權人如主張債務人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第134條各款所定應不免責之情事,自應由債權人就債務 人有合於上開各款要件之事實,提出相當之事證以實其說, 合先敘明。  ⒉各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是否具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34條所 列各款之不免責事由,均未提出具體事證加以主張或證明, 本院依職權亦查無債務人有符合該條各款所定應不免責之事 由存在,自無從認債務人應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34條 裁定不免責。  ㈡債務人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33條前段所定之應不免責事 由:  ⒈按法院於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裁定確定後,依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第133條為是否免責裁定之審查時,應以自裁定開 始清算程序時起至裁定免責前之期間,作為認定債務人有無 薪資等固定收入之期間(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8年法律 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39號研討意見參照)。而債務人必要生 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 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一點二倍定之。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 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 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4-2條第1 、2項亦定有明文。是故,本院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33 條為免責與否之審查時,應先就債務人自本院裁定開始清算 程序時起至本件裁定免責前之期間,計算其固定收入與必要 生活費用之數額,固定收入扣除必要生活費用後有餘額者, 再計算比較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與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 間,可處分所得扣除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以認定是否具有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33條前段所定之應不免責事由。  ⒉債務人於111年10月21日開始更生程序、自112年12月27日起 開始清算程序,於更生程序期間薪資總額為578,883元,於 清算期間所領薪資共計364,992元,以上合計為943,875元, 至於債務人個人必要生活費用支出,按臺中市政府公告111 年度、112年度、113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之1.2倍共計3 71,615元,是於上開期間,債務人之收支餘額為253,315元 。債務人於聲請前2年,即108年10月自110年9月期間所領薪 資總額為665,600元,領有衛福部核發急難紓困專案10,000 元,及存款帳戶內有扣除前開金額之餘額658,420元入帳, 以上合計為1,334,020元,至於聲請人自己必要生活費用, 按臺中市政府所公告108年至110年度最低生活費支1.2倍計 算總數為417,564元等情,業據債務人具狀陳明,並有財產 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務人合作金庫帳戶交易明細查詢結果 、債務人郵局帳戶歷史交易清單、員工薪資表存摺影本、財 政部中區國稅局苗栗分局108、109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 資料清單在卷可憑。是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之可處分所 得,扣除自己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為916,456元,而普通債 權人於清算程序之分配總額為32,415元,如前所述。準此, 本件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 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受扶養者必要生活費用後之餘額,債 務人具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33條前段所定之應不免責 事由,洵堪認定。 四、綜上所述,本件清算程序既經裁定終結確定,而債務人有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33條前段所定之應不免責事由,復未 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免責,依首揭說明,本院自應為債務 人不免責之裁定。惟債務人於本件不免責裁定確定後,如繼 續清償而達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33條所定之數額,且各 普通債權人受償額均達其應受分配額時,債務人得另依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41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免責,附此敘 明。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3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林秀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新 台幣1000元之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附錄 一、債務人繼續清償得聲請法院裁定免責之規定: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41條   債務人因第133條之情形,受不免責之裁定確定後,繼續清 償達該條規定之數額,且各普通債權人受償額均達其應受分   配額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免責。 二、附表(新臺幣,元以下四捨五入): 債權人 A債權額 B債權比率 C清算程序受分配金額 D本條例第133條規定之數額 E依本條例第141條應繼續清償之數額(D-C) 永豐商業銀行 1,484,521元 7.95% 2,576元 72,839元 70,263元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 1,552,165元 8.31% 2,695元 76,158元 73,463元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 1,722,586元 9.22% 2,989元 84,520元 81,531元 元大商業銀行 1,158,426元 6.20% 2,010元 56,839元 54,829元 安泰商業銀行 1,317,425元 7.05% 2,286元 64,641元 62,355元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 7,723,322元 41.35% 13,404元 378,952元 365,548元 新光行銷 665,129元 3.56% 1,154元 32,635元 31,481元 富邦資產管理 1,381,469元 7.40% 2,397元 67,783元 65,386元 新加坡商艾星國際台灣分公司 35,721元 0.19% 63元 1,753元 1,690元 滙誠第二資產管理 1,618,186元 8.66% 2,808元 79,398元 76,590元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19,092元 0.10% 33元 837元 904元 總計 18,678,042元 100.00% 32,415元 916,456元 884,041元 註:債權額、債權比例,係以本院113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8號事件於113年4月19日公告之債權表為依據。

2024-12-30

TCDV-113-消債職聲免-69-20241230-1

消債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保全處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全字第272號 聲請人(即 債務人) 葉采瑄即葉麗卿 代 理 人 陳惠玲律師(法扶律師) 相對人(即 債權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 相對人(即 債權人)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相對人(即 債權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東亮 相對人(即 債權人)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凌忠嫄 相對人(即 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侯金英 相對人(即 債權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台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統雄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文進 相對人(即 債權人) 立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子汀 相對人(即 債權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法定代理人 白麗真 上列聲請人即債務人因聲請清算事件(113年度消債補字第763號 ),聲請保全處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裁定公告之日起60日內,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司執字 第73181號強制執行事件對於禁止聲請人即債務人收取對第 三人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 司、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依保險契約已得請領之保險 給付、已得領取之解約金及現在之保單價值準備金或為其他 處分,第三人亦不得對聲請人即債務人清償之禁止聲請人即 債務人收取之扣押命令應予繼續;其餘移轉、收取或變價等 強制執行程序應予停止。 二、其餘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定前,得因利害關係人之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為下列保全處分:債務人財產之保 全處分;債務人履行債務及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行使債權之 限制;對於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程序之停止;受益人或轉 得人財產之保全處分;其他必要之保全處分」,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9條第1項定有明文。其立 法理由為「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定前,為防杜債務 人之財產減少,維持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及使債務人有重建 更生之機會,有依債權人、債務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 或依職權為一定保全處分之必要;其內容有:就債務人財產 ,包括債務人對其債務人之債權等,為必要之保全處分、限 制債務人履行債務及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行使債權、對於債務 人財產實施民事或行政執行程序之停止;又為確保將來詐害 行為、偏頗行為經撤銷後,對受益人或轉得人請求回復原狀 之強制執行,亦有對之施以保全處分之必要;另為求周延, 明定概括事由,許法院為其他必要之保全處分」等語。由此 可知,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係以債務人之財產為基礎,供 債務人於一定條件下清理其無擔保之債務,故消債條例所定 之保全處分,其主要目的係為保持債務人之財產,避免債權 人透過強制執行程序,或債務人透過處分財產之方式,致債 務人財產減少,致喪失債務清理之最重要基礎,同時應維持 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從而,究竟有無保全之必要,應以是 否導致債務人財產減少為其最低限度要件,並應兼顧債權人 權益,避免債務人惡意利用保全處分,阻礙債權人行使權利 ,或作為延期償付手段之可能性,綜合比較斟酌,決定有無 以裁定為保全處分之必要及其適當之方式。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下稱聲請人)已提出清算 聲請,惟遭相對人即債權人(下稱相對人)遠東國際商業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聲請強制執行,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強制執 行對第三人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光人壽保險股份 有限公司、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依保險契約已得請領 之保險給付、已得領取之解約金及現在之保單價值準備金, 為防杜聲請人之財產減少,維持債權人間公平受償之機會, 自有限制聲請人履行債務,以及相對人對聲請人財產實施強 制執行程序之停止,爰依消債條例第19條之規定,聲請停止 對聲請人之財產強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已向本院聲請清算,由本院以113年度消債補字第763 號受理在案,而債權人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聲請 對聲請人在第三人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光人壽保 險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依保險契約已 得請領之保險給付、已得領取之解約金及現在之保單價值準 備金強制執行,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司執字第73181號強 制執行事件受理(下稱系爭執行事件),並核發北院英113 司執酉73181字第1134051360號扣押命令,有聲請人提出扣 押執行命令影本可稽。  ㈡系爭執行事件核發之扣押命令部分,其目的在於凍結聲請人 之財產,非但未使其財產減少,反可避免聲請人任意處分導 致財產減少及供日後全體債權人間公平受償,故此分部分核 無停止執行之必要;且縱予停止,亦無助於聲請人財產之保 全,聲請人之聲請就此部分為無理由,不應准許。至於系爭 執行事件所核發之移轉、收取或變價命令部分,因涉及扣押 金額之終局處分,使部分相對人得先行滿足債權,為避免聲 請人之財產減少及維持相對人間之公平受償,則有予以保全 之必要,此部分之執行程序應予停止。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就有保全必要之部分,依消債條例第19 條第1項第3款為保全處分,併依同條第2項定保全處分之期 間,聲請人其餘聲請,因無保全必要,應予駁回,爰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陳忠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千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林美萍

2024-12-30

TCDV-113-消債全-272-20241230-1

鳳簡
鳳山簡易庭

清償債務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鳳簡字第340號 原 告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法定代理人 白麗真 訴訟代理人 吳念芷 被 告 曾慧俐 兼上列一人 訴訟代理人 曾志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於繼承被繼承人曾詠霖之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 101,852元,及自民國108年1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2.64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01,852元為原告預供擔保 ,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之父曾詠霖於民國105年1月18日與伊之受託 人臺灣土地銀行簽訂勞工保險被保險人紓困貸款契約書,向 伊借款新臺幣(下同)10萬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05年1月26 日起至108年1月26日止,前6個月按月付息不還本,第7個月 起按月平均攤還本息,利息按勞工保險基金定存平均年利率 加計代辦銀行手續費率調整計算,並約定如逾貸款期間而未 足額清償,利息以貸款期間內未清償之本金及利息總和單利 計算,利率並改按契約屆滿時之公告利率加週年百分之1.25 計算。詎曾詠霖自105年7月26日起即未依約繳納本息,復已 於112年5月26日死亡,依約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截至108年1 月26日止尚未清償之本金及利息共101,852元,又其繼承人 為被告與訴外人曾志傑,均未據拋棄繼承,為此依消費借貸 及繼承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於繼承曾詠霖遺產範圍內連帶如 數清償等情,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其等對於曾詠霖負欠原告本件借款債務未為清償 ,並不爭執。惟本件係勞工紓困貸款,與民間借貸之性質不 同,曾詠霖原可領取勞保老年給付,其等亦可領取喪葬及遺 屬津貼,然原告迄今仍未給付,依勞動部112年12月25日勞 動保1字第1120158051號公告第13點規定,原告應先以上開 給付清償本件借款債務,爰以此主張抵銷等語,資為抗辯,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 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 身者,不在此限。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因繼承所 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之債務,以 因繼承所得遺產為限,負連帶責任。民法第1148條、第1153 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查被繼承人曾詠霖於112年5月26日 死亡,其繼承人為被告曾志堅、曾慧俐與曾志傑,均未據拋 棄繼承權等情,有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及家事事件公告查 詢結果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1至31頁),則依上開規定, 被告曾志堅、曾慧俐對於曾詠霖之債務,僅以繼承所得遺產 為限,負清償責任。又曾詠霖之繼承人雖尚有曾志傑,然被 告依民法第1153條第1項規定,對於曾詠霖之債務既負連帶 責任,則原告僅對被告提起本件訴訟,依同法第273條第2項 規定,自無不可(最高法院27年渝上字第2587號裁判意旨參 照)。  ㈡經查,本件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紓困貸款契約書、 申請書、客戶往來帳戶查詢、中途結清查詢、利率變動表等 件為證,並為被告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158頁),堪認屬 實。被告既為曾詠霖之繼承人,依前開規定,均應在繼承曾 詠霖遺產範圍內,承受曾詠霖非一身專屬性之債務,而負連 帶清償之責,則原告依消費借貸及繼承法律關係,請求被告 於繼承曾詠霖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其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 金及利息,於法即無不合。  ㈢被告雖執前詞主張抵銷云云,惟勞動部112年12月25日勞動保 1字第1120158051號公告第13點係規定:「被保險人有未清 償本貸款本息者,被保險人或其受益人於請領老年給付、死 亡給付或終身無工作能力之失能給付時,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應依下列方式辦理扣減至足額清償為止:㈠為一次給付者, 應全數扣減。但喪葬津貼,不予扣減。㈡為年金給付者,應 自每次得領取年金給付金額之3分之1,辦理扣減至足額清償 為止。但被保險人於領取老年年金給付或失能年金給付期間 死亡,其受益人選擇改領一次給付者,應全數扣減。前項被 保險人於請領國民年金保險之年金給付時,有併計勞工保險 年資之情形,勞動部勞工保險局應自被保險人或其受益人每 次領取之保險給付中,將其依勞工保險年資所計年金給付金 額之3分之1,辦理扣減至足額清償為止。依第1項第2款或前 項規定扣減後之年金給付金額低於3,000元者,勞動部勞工 保險局僅得就年金給付金額與3,000元差額辦理扣減。」, 堪認原告應依上開規定辦理扣減至足額清償未償貸款本息, 以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於請領老年給付、死亡給付或終身無工 作能力之失能給付為前提。查曾詠霖死亡後,被告不曾遞件 申請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喪葬津貼或遺屬津貼,為被告所自 陳(見本院卷第158頁),顯與上開規定之要件不符,自難 認原告應依上開規定辦理扣減至足額清償。況曾詠霖於109 、110年間經勞保退保,無法再請領老年給付,其遺屬亦無 法再領取喪葬及遺屬津貼乙情,業據兩造陳明在卷(見本院 卷第177、178頁),並有曾詠霖之勞保投保資料表足憑(見 本院卷第173頁),則曾詠霖及被告對於原告是否有老年給 付、喪葬津貼或遺屬津貼之債權存在,亦非無疑。此外,被 告就曾詠霖或其等對原告有上開債權存在、債權之數額為何 等事項,復未舉證加以證明,則其等空言得以上開債權主張 抵銷云云,自無可採。 四、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消費借貸及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於繼承曾詠霖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其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 本金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依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規定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另就被告部分,併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 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依職權宣告免為假執行。又本件事證 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審酌後均於判 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林婕妤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孟琳

2024-12-30

FSEV-113-鳳簡-340-20241230-1

司執消債清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執行清算事件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105號 聲請人即債 游文勝(原ID:Z000000000號) 務人 代 理 人 兼 管理人 呂家鳳扶助律師 相對人即債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對人即債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相對人即債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周添財 相對人即債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張財育 相對人即債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相對人即債 滙誠第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莊仲沼 相對人即債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權人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相對人即債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權人 法定代理人 白麗真 上列當事人執行清算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呂家鳳律師為本件清算程序如附表所示範圍之管理人。 理 由 一、按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 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清 算之財產有變價之必要者,管理人應依債權人會議之決議辦 理,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本條例) 第16條第1項定有明 文。又法院不召集債權人會議時,得以裁定代替其決議;但 法院裁定前應將第101條規定之書面通知債權人,本條例第1 18條及第121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債務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前經本院裁定於民 國113年8月14日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在案。茲因債務人有如附 表所示之公同共有財產,為順利變價,有選任管理人提起分 割共有物調解事件之必要。 三、次查,本件清算程序須待財產變價完畢後,始得併同進行管 理人報酬之分配,故本院認選任債務人原已委任為代理人之 扶助律師為代理人,提起分割共有物調解,要為適當。又為 免召開債權人會議之勞費,爰斟酌本事件之特性,依據上開 規定,不召集本件債權人會議,於通知各債權人有關消費者 債務清理條例第101條所規定之書面後,裁定附表之處分方 式以代替債權人會議之決議。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郭乃綾 附表: 公同共有財產 高雄市○○區○○段0000○0000○0000地號暨其上同段228建號 分割方法 一、上開公同共有不動產依據國稅局核定之財產價值為新台幣(下同)92萬3,806元,尚有抵押債務,繼承人共有4人,是本院以22萬2,500元採為債務人應有部分之價值。 二、因共有人游淑真有以22萬2,500元承買債務人應有部分之意願,本院選任管理人向臺灣高雄少及家事法院提起分割共有物之調解事件,聲請調解之費用由債務人繳納負擔。 三、調解聲明為前開不動產,由相對人游李惜、游文賢、游淑真分別以1/4、1/4、1/2之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游淑真須於調解期日當場交付面額新台幣22萬2,500元之台灣銀行支票予管理人收訖。相對人須自行負擔辦理相關行政登記所需之全部稅金與規費等費用。

2024-12-30

KSDV-113-司執消債清-105-20241230-1

司執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60906號 債 權 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設台北市○○區○○○路0段0號    法定代理人 白麗真  住同上   代 理 人 朱志昇  住○○市○○區○○○路00號2樓   債 務 人 潘恩柔即潘建成之繼承人            住○○市○○區○○○路0段000巷00號             2樓               法定代理人 陳詩萍  住同上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權人之強制執行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理 由 一、債權人於執行程序中應為一定必要之行為,無正當理由而不 為,經執行法院再定期限命為該行為,無正當理由逾期仍不 為者,致強制執行程序不能進行時,執行法院得以裁定駁回 其強制執行之聲請,此觀強制執行法第28條之1第1款規定自 明。 二、本件因債權人未為代辦繼承,致執行程序無從續行。經本院 於民國113年11月6日命債權人應於文到7日內補正該行為, 該命令於113年11月11日送達,有函稿電子公文Tclient端發 文收文狀態附卷可稽。詎債權人無正當理由而未補正,經本 院另於命其於文到5日內補正,該命令亦於113年12月4日送 達,債權人仍無正當理由而不為,致執行程序無法續行,依 上開規定,應駁回其強制執行之聲請,爰依法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黃 堤

2024-12-30

PTDV-113-司執-60906-20241230-1

簡上再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勞工退休金條例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五庭 113年度簡上再字第18號 聲 請 人 有志貨運物流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張秋稔(董事) 相 對 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代 表 人 白麗真(局長) 上列當事人間勞工退休金條例事件,聲請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2 月29日本院112年度簡上再字第73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準用第2 77條第1項第4款規定,以訴狀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 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 同法第273條所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如僅泛 言違法或有何條款之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尚難認已 合法表明再審理由,所為再審之聲請,即不合法,法院無須 命其補正。又聲請再審,係對於確定裁定聲明不服之非常救 濟程序,必須就該聲明不服之確定裁定為前述說明之具體指 摘。如聲明對某件確定裁定為再審之聲請,但所主張之理由 ,係指摘前程序確定判決或前次再審判決或確定裁定如何違 法,而對於其所聲明不服的確定裁定則未指明任何法定再審 理由,亦難認為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應以其聲請再審為不 合法。 二、聲請人於民國104年2月13日與臺北市立美術館(下稱北美館 )簽立104年度「展覽場管理服務案」之勞務採購契約,並 派遣正式及代理人員至北美館提供勞務,惟履約期間聲請人 未依規定申報提繳所屬勞工呂淑蓉等17人(下稱系爭人員) 之勞工退休金,經相對人審認系爭人員在職期間為聲請人所 屬勞工,以105年12月6日保退三字第10560359800號函通知 聲請人限期於106年1月2日前改善,聲請人逾期仍未補申報 提繳系爭人員之勞工退休金,相對人遂以聲請人違反勞工退 休金條例第18條規定,依同條例第49條規定,以106年1月10 日保退三字第10660003560號裁處書(下稱第1次處分),裁 處聲請人罰鍰新臺幣(下同)2萬元。聲請人不服第1次處分 ,先後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為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6年度 簡字第31號行政訴訟判決駁回、本院107年度簡上字第130號 判決駁回上訴而確定。嗣聲請人仍遲未依規定為系爭人員申 報提繳勞工退休金,相對人續以108年7月22日保退三字第10 860160771號裁處書(下稱原處分),處聲請人罰鍰3萬元, 並公布聲請人名稱及負責人姓名。聲請人不服原處分關於罰 鍰部分,循序提起行政訴訟,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 北地院)110年度簡字第76號判決駁回、本院110年度簡上字 第114號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上訴駁回確定在案。聲請 人仍不服,對之提起再審之訴,其中關於行政訴訟法第273 條第1項第1、2款事由部分,經本院以110年度簡上再字第39 號裁定駁回確定後(另關於就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1 、12款事由部分,則經本院以同案號裁定移送於臺北地院行 政訴訟庭)仍不服,復對之聲請再審,經本院111年度簡上 字第40號裁定駁回確定後,聲請人依然不服,對該確定裁定 聲請再審,為本院111年度簡上再字第53號裁定駁回確定。 聲請人復表不服,對該確定裁定聲請再審,經本院111年度 簡上再字第73號裁定駁回確定。聲請人仍表不服,復對該確 定裁定聲請再審,再經本院112年度簡上再字第22號裁定駁 回(下稱前確定裁定)以其再審聲請不合法而予以駁回確定 。聲請人猶表不服,對前確定裁定為再審聲請,經本院112 年度簡上再第73號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以其再審聲請不 合法而予以駁回確定。聲請人仍不服,以原確定裁定為本件 再審之聲請。 三、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原確定判決(聲請人誤植為本院110 年度檢上字第144號判決)為第6次罰鍰,然第17次裁罰以後 以違反比例原則為由經本院數則判決撤銷。何以第17次裁罰 以後有違反比例原則,第6次裁罰卻無違反比例原則?原確 定判決對於是否符合比例原則部分並未論述,在未附任何理 由之情形下,逕自認為合乎比例原則之要求,已有行政訴訟 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之再審事由,聲請人對原確定判決提 起再審,然該再審裁定僅單純重申原確定判決之理由,對於 上開再審事由同樣恝至未論,亦屬有違等語。並聲明:⒈歷 審判決、歷次再審裁定均廢棄。⒉上廢棄部分,訴願決定及 原處分均撤銷。 四、經核聲請人前述再審意旨所陳情節,皆無非係重述說明其對 於本件相關前訴訟程序歷次確定裁判、原處分不服之實體主 張及理由,而就原確定裁定以其未具體敘明再審事由,認其 再審聲請不合法予以駁回之內容,究有如何合於行政訴訟法 第273條第1項第1款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仍難認已屬具體 敘明。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其再審聲請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又當事人就同一事件對於本院所為歷次之裁判聲請再審, 必須其對最近一次裁判之再審聲請有理由,本院始得進而審 究其前此歷次裁判有無再審理由,依前所述,聲請人本件再 審之聲請既不合法,即毋須審究前此歷次裁判有無再審理由 ,併予指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審判長法 官 鍾啟煌 法 官 蔡如惠 法 官 李毓華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謝沛真

2024-12-30

TPBA-113-簡上再-18-20241230-1

簡上再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國民年金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上再字第5號 聲 請 人 陳大中 相 對 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代 表 人 白麗真(局長)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勞動部勞工保險局間國民年金法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2年12月13日本院112年度簡上字第77號裁定,聲請 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當事人對於確定裁定聲請再審,必須該裁定有行政訴訟法第 273條規定情形,始得為之,且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準用 第277條第1項第4款規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之程 式。次按聲請再審,係對於確定裁定聲明不服之非常救濟程 序,必須就該聲明不服之確定裁定為前述說明之具體指摘。 如聲明對某件確定裁定為再審,但所主張之理由,係指摘前 程序確定判決、前次再審判決或確定裁定如何違法;對聲明 不服的確定裁定則未指明任何法定再審理由,亦難認為已合 法表明再審理由,應以其聲請再審為不合法。 二、本件爭訟概要:   聲請人自民國98年3月起,經相對人審查符合國民年金之老 年基本保證年金請領資格而按月發給。嗣聲請人於110年10 月至111年2月間,陸續受贈取得臺北市○○區○○段○小段000地 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之所有權應有部分:110年底取得 之權利範圍合計6分之3,公告土地現值為新臺幣(下同)5, 699,400元〈96,600元/平方公尺×118平方公尺×3/6=5,699,40 0元);於111年2月則取得系爭土地權利範圍全部,公告土 地現值為11,682,000元〈99,000元/平方公尺×118平方公尺×6 /6=11,682,000元〉,惟系爭土地於111年6月23日因拍賣而移 轉他人。相對人以聲請人自111年起個人所有之土地及房屋 價值合計500萬元以上,不符請領老年基本保證年金資格, 而以111年4月18日保國三字第11160126950號函(下稱前處 分)核定自111年1月起不予發給,聲請人申請審議,相對人 重新審查後,認聲請人原有之系爭土地業於111年6月23日移 轉登記予他人,自111年6月起聲請人所有之土地價值已未逾 500萬元,故符合請領資格,遂以111年7月15日保國三字第1 1160234260號函(下稱原處分)核定聲請人自111年1月至5 月仍不予發給老年基本保證年金,另自111年6月起改准發給 每月3,772元(依據國民年金法第54條之1規定,衛生福利部 109年1月13日衛部保字第1090100874號公告自109年1月1日 起,國民年金之老年基本保證年金調整為3,772元),並撤 銷前處分。聲請人不服原處分再申請審議,爭議審定就前處 分部分不受理,其餘部分駁回;聲請人提起訴願亦遭駁回; 聲請人再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簡 字第76號判決(下稱前審判決)駁回,聲請人上訴復經本院 高等行政訴訟庭112年度簡上字第77號裁定(下稱原確定裁 定)駁回。聲請人猶未甘服,再提起本件再審之聲請。 三、聲請意旨略以:   國民年金法對於排除受領老年基本保證年金,明定於該法第 31條第1項第5款,為受益人持有土地及房屋價值合計500萬 元以上者。既然明文規定以土地及房屋價值合計,則僅持有 土地或僅持有房屋(聲請狀重複誤載為土地)者,即不受該 法條規範而在排除給付之列。相對人已查明聲請人僅持有土 地不持有房屋,猶不遵照上開法條規定,將聲請人排除在外 不予給付,顯屬違法行政處分。爭議審定、訴願機關一昧盲 從,前審判決固然認知聲請人僅持有土地而無房屋,仍認為 該當上開法條而駁回聲請人之訴,其判決顯然違背國民年金 法第31條第1項第5款規定,屬於適用法規不當。聲請人提起 上訴時,就前審判決如何違背法令或適用法規不當,指陳歷 歷,事實具體明確,原確定裁定以聲請人未表明前審判決如 何違背法令之具體內容或具體事實,予以駁回,實係草率亦 不適法等語。 四、經核聲請人前述再審意旨所陳,無非係重述其對於前審判決 不服之實體主張及理由,並以原確定裁定維持前審判決為違 背法令,已難認對原確定裁定有何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 所列再審事由為具體敘明。聲請人雖反覆爭執國民年金法第 31條第1項第5款明定「個人所有之土地及房屋價值合計500 萬元以上」規定,僅針對同時持有土地及房屋之情形,單獨 持有土地或房屋則不受規範云云,然前審判決已經清楚說明 該條係指「不論僅單獨擁有『土地』或『房屋』而其價值達500 萬以上,抑或同時擁有『土地』、『房屋』,而其價值合計達50 0萬以上,均該當於國民年金法第31條第1項第5款所規定之 情形」(前審判決第7頁第7行至第10行),而聲請人既然僅 持有土地而無房屋,縱以其未「持有之房屋」價值為零,再 與土地價值相加,仍然超過前揭500萬元標準,前審判決之 認定於法相合,原確定裁定遞予維持,亦屬正確。聲請人既 然未提出何成文法,或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或司法院大法官 解釋、憲法法庭裁判意旨等為據,乃執個人歧異見解泛稱原 確定裁定不適法,有行政訴訟法第273條第1項第1款之適用 法規顯有錯誤再審事由,即有未合,本件再審之聲請不合法 ,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審判長法 官 蕭忠仁      法 官 許麗華       法 官 吳坤芳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何閣梅

2024-12-30

TPBA-113-簡上再-5-20241230-1

司促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25051號 債 權 人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法定代理人 白麗真 代 理 人 劉家瑜 債 務 人 陳明哲即陳明傑之繼承人 一、債務人應於繼承被繼承人陳明傑之遺產範圍內向債權人清償 新臺幣壹拾萬壹仟參佰肆拾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二年十一 月二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二點五三計算之利 息,並賠償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 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聲請狀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項仁玉 附記: 一、債權人、債務人如於事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債權人應於收受支付命令後十五日內,提出『債務人其他可 供送達之地址』;如債務人係法人,則應提出法人最新登記 資料( 例如公司設立變更登記事項表) 及法定代理人最新 現戶戶籍謄本正本( 戶長變更及全戶動態記事欄、個人記 事欄請勿省略) ,以核對是否合法送達。( 否則無法核發 確定證明書) 三、債務人如已向法院聲請更生或清算,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 十日內向本院提出異議,若未提出異議,則本命令確定後 本院仍將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予債權人。 四、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証明書,債權人 勿庸另行聲請。 五、支付命令不經言詞辯論,亦不訊問債務人,債務人對於債 權人之請求未必詳悉,是債權人、債務人接獲本院之裁定 後,請詳細閱讀裁定內容,若發現有錯誤,請於確定前向 本院聲請裁定更正錯誤。

2024-12-27

TNDV-113-司促-25051-20241227-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勞工保險爭議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2年度簡字第137號 113年11月26日辯論終結 原 告 李姝嫻 被 告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代 表 人 白麗真 訴訟代理人 陳芊蓁 兼 蘇醒文 送達代收人 張閔翔 上列當事人間勞工保險爭議事件,原告不服勞動部民國112年4月 17日勞動法訴一字第1110025424號訴願決定,向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行政訴訟(原案號:112年度簡字第110號), 嗣因行政訴訟法於民國112年8月15日修正施行,移撥本院接續審 理,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㈠原告因勞工保險爭議事件提起行政訴訟,經核屬於行政訴訟 法第229條第2項第3款所定其他關於公法上財產關係之訴訟 ,其標的之金額或價額在新臺幣(下同)500,000元以下而涉 訟之行政訴訟事件,應適用行政訴訟法第2編第2章規定之簡 易訴訟程序。  ㈡按提起撤銷訴訟,應於訴願決定書送達後2個月之不變期間內 為之,為行政訴訟法第106條第1項所明定。查本件勞動部之 訴願決定書係於民國112年4月20日對原告為寄存送達,此有 送達證書可佐(見訴願卷所附送達證書)。依訴願法第47條第 3項準用行政訴訟法第73條第3項規定,該訴願決定書自寄存 之日起經10日即112年4月30日發生送達效力。則原告向本院 提起行政訴訟之2個月不變期間,應自訴願決定書發生送達 效力之翌日,即112年5月1日起算;而因原告住所位於基隆 市中山區,依行政法院訴訟當事人在途期間標準,需扣除在 途期間2日,依此計算至112年7月2日始屆滿。原告於112年6 月21日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出起訴狀,有該院 收文戳蓋於起訴狀可考,其起訴並未逾法定不變期間,先此 敘明。 二、事實概要:   原告為基隆市家事服務業職業工會之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原 告於110年8月12日下班途中發生事故(下稱系爭事故),致 左腳第二蹠骨骨折,已依勞工保險條例(下稱勞保條例)第 34條第1項規定領取110年8月16日至110年12月2日期間共109 日職業傷害傷病給付。原告後續以同一傷病未癒,繼續申請 110年12月3日至111年3月22日職業傷害傷病給付。經被告審 查後,以111年5月20日保職簡字第111021034433號函(下稱 原處分)核定自110年12月3日起給付原告至110年12月13日止 共11日,餘所請期間不予給付。原告不服,向勞動部申請審 議,經勞動部以111年10月26日勞動法爭字第1110014537號 審定書審定駁回後,原告復提起訴願,經勞動部以112年4月 17日勞動法訴一字第1110025424號訴願決定書駁回訴願,遂 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三、本件原告主張:   原告於110年8月12日下班途中發生系爭事故,原告的骨頭還 沒長好,左腳蹠骨仍疼痛不已,不宜久站及從事粗重工作。 被告以原處分草率認定,不願意給付原告110年12月14日至1 11年3月22日間不能工作之勞工保險給付55,211元,實不合 理等語。爰聲明:㈠原處分關於駁回原告申請之部分、勞動 部爭議審定及訴願決定均撤銷。㈡上開駁回部分,被告應再 作成准予核付原告自110年12月14起至111年3月22日止勞工 保險職業傷害傷病給付55,211元之行政處分。 四、被告則以:   本件既經被告及勞動部特約專科醫師就原告申請書件、診斷 證明書及相關醫療紀錄等資料為全部事實基礎詳予審查,並 敘明醫理判斷、認定理由,是原告因110年8月12日系爭事故 所患傷病,休養給付至110年12月13日已為合理,後續申請 則與要件不符,不應再核付。故被告依法定職權及審查程序 所為處分於法並無違誤等語,資為抗辯,爰答辯聲明:原告 之訴駁回。 五、本件如事實概要欄所載之事實,除後述之爭點外,其餘為兩 造所不爭執,並有傷病給付申請書及給付收據、原處分、爭 議審定及訴願決定書等附卷可稽(見可閱原處分卷第13、83 、89、95頁),應可認定為真實。本件依原告主張及被告答 辯意旨以觀,兩造之爭點為:原告因系爭事故所致傷病,繼 續申請自110年12月14日起至111年3月22日止之職業傷害傷 病給付,有無理由? 六、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  ⒈勞保條例  ⑴第34條第1項:「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害或職業病不能 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 之第四日起,發給職業傷害補償費或職業病補償費。……」  ⑵第36條:「職業傷害補償費及職業病補償費,均按被保險人 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七十發給,每半個月給付一次;如經 過一年尚未痊癒者,其職業傷害或職業病補償費減為平均月 投保薪資之半數,但以一年為限。」  ⑶第28條:「保險人為審核保險給付或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為 審議爭議案件認有必要者,得向被保險人、受益人、投保單 位、各該醫院、診所或領有執業執照之醫師、助產士等要求 提出報告,或調閱各該醫院、診所及投保單位之病歷、薪資 帳冊、檢查化驗紀錄或放射線診斷攝影片(X光照片)及其 他有關文件,被保險人、受益人、投保單位、各該醫院、診 所及領有執業執照之醫師或助產士等均不得拒絕。」  ⒉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按此法規於110年4月30月制定公 布並於111年5月1日施行)第103條第1項:「勞工保險被保險 人於本法施行前發生職業災害傷病、失能或死亡保險事故, 其本人或受益人已依勞工保險條例規定申請保險給付者,同 一保險事故之保險給付仍適用勞工保險條例規定;……。」 ⒊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第6條第2項:「保險人為審核保險給 付,得視業務需要委請相關科別之醫師或專家協助之。」  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職業傷病審查準則第4條:「被保險人上、 下班,於適當時間,從日常居、住處所往返就業場所,或因 從事二份以上工作而往返於就業場所間之應經途中發生事故 而致之傷害,視為職業傷害。」 ㈡原告繼續申請110年12月14日至111年3月22日期間職業傷害傷 病給付,有無理由: ⒈勞保條例第34條第1項所稱「不能工作」,係指勞工因遭職業 傷病,無法從事工作之客觀狀態而言。勞工是否因職業傷害 以致「不能工作」乙節,涉及職業傷病之種類、程度、治療 及復健等因素,須依診療病歷及醫學專業而為專業判斷,並 非保險人或設勞工保險監理會之行政人員所能逕予認定;是 否「不能工作」亦非任憑被保險人(勞工)之主觀意願決定 ,蓋因個別勞工之主觀感受不一,就傷痛忍受與工作意願, 個別差異懸殊,基於勞工保險公平給付之目的,自應以勞工 遭逢職業傷病治療後之客觀狀態作為保險給付之條件,始符 勞工社會安全之目的。故保險人於審核保險給付案件時,除 以被保險人檢附之診斷書等書面資料予以審核外,如有必要 ,亦須徵詢專科醫師意見,若經醫學見解審定已有工作能力 ,雖未返回工作崗位,即非「不能工作」,自難認與勞保條 例第34條第1項之請求補償要件相符。復按行政法院就不確 定法律概念,係以審查為原則,但對於具有高度屬人性之評 定(如國家考試評分、學生之品行考核、學業評量、教師升 等前之學術能力評量等)、高度科技性之判斷(如與環保、 醫藥、電機有關之風險效率預估或價值取捨)、計畫性政策 之決定及獨立專家委員會之判斷,則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 、專業性及法律授權之專屬性,而承認行政機關就此等事項 之決定,享有判斷餘地,對其判斷採取較低之審查密度。是 關於保險事故是否為職業傷病所導致、其傷病程度如何及能 否工作等審定,常涉及醫理專業領域,非被告之一般承辦人 員所能逕予認定,為增加職權認定之準確性,勞保條例第28 條授權保險人(即被告)為審核保險給付,得向相關就診醫 院調閱病歷等;亦得另外徵詢專科醫師意見或實地派員訪查 瞭解實情,以作為判斷之基礎,此即被告法定之審核及認定 職權,又因涉及專業性、經驗性之判斷,行政法院原則上承 認行政機關就此等事項之決定有判斷餘地,除非其審查程序 違法或其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法院均應予以尊 重,參照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判字第1868號、102年度判字 第620號判決、107年度裁字第895號等裁判意旨採相同且一 貫之意旨即明。 ⒉經查,原告申請110年12月3日至111年3月22日職業傷害傷病 給付後,為查明原告所申請之事實,被告將原告於汐止國泰 綜合醫院及上久中醫診所之病歷資料(含影像光碟)併全案送 請該局特約專科醫師審查並簽示意見略以:「…查110年8月1 2日傷,於110年8月13日至110年8月18日住院手術固定,後 續門診(110年12月2日、111年1月27日、111年2月24日、111 年3月30日)及X光檢查顯示,骨癒穩定、無併症、亦無再侵 入手術,故後續合理療養期間110年12月3日至110年12月13 日(術後4個月),餘不給付。」等語,此有該特約專科醫師( 代號B28醫師)審查意見表影本附卷可參(即乙證5、見可閱原 處分卷第81頁)。原告不服,申請審議後,勞動部為究明原 告疑義是否屬實,乃再將全案相關資料送請特約專科醫師審 查並簽示意見略以:「…其已接受手術治療,復健中,骨板 在位,應可復工,不宜再予以給付。」等情,此亦有該特約 專科醫師(代號032醫師)審查意見表影本附卷可參(即乙證7 、見可閱原處分卷第86頁)。被告復於本院審理中,就原告 於113年5月2日具狀檢附到院之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衛生福 利部基隆醫院、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等最新診斷證 明書、病歷資料(見本院卷第93至257頁),再送特約醫師(代 號033醫師)提供醫理意見略以:「‥所患左腳第二蹠骨骨折 ,前所休養期間109日已為適當。依111年4月11日國泰醫院 來函,其於該院術後、無併發症或後遺症,術後約4個月, 應可恢復一般工作能力。另111年12月30日之拔釘手術,與 本次再申請110年12月3日至111年3月22日並無相關性。」等 語,有審查意見表影本在卷可憑(即乙證12、見本院卷第273 頁)。經審酌被告已依法定程序將原告傷病資料全案囑託特 約之專科醫師審查,於查無傷病診斷錯誤之情況下,被告採 納代號B28、代號032醫師、代號033醫師等3位專科醫師彼此 相符之醫理見解,認為原告於110年8月12日之系爭事故雖造 成左腳第二蹠骨骨折,但休養4個月即至110年12月13日堪屬 適當,可恢復工作能力,被告據此醫理判斷所為之原處分, 其裁量權之行使尚無瑕疵,基於對被告判斷餘地之尊重,堪 認原告因系爭事故受傷後,自110年12月14日起,已有工作 能力,原告請求被告給付110年12月14日至111年3月22日期 間之保險給付,並無理由。  ⒊至原告雖主張因系爭事故經過1年多病情一直沒好,並非被告 所述休養4個月即可恢復工作等語。經觀其提出之112年1月1 3日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診斷證明書,記載原告111 年12月30日住院接受拔釘手術之情形(見北院卷第23頁)。而 衛生利部基隆醫院110年12月20日、111年10月5日、111年11 月19日、112年9月13日診斷證明書,則記載原告持續至復健 科門診及接受治療,且均載明原告左足疼痛,不宜久站行走 及從事粗重工作、宜休養並持續接受復健治療,暫定持續治 療3個月之意旨(見北院卷第25、29頁;本院卷第93、95、33 7、339頁)。另汐止國泰綜合醫院110年12月2日、111年2月2 4日診斷證明書,則記載原告持續門診治療併復健追縱治療 等語(見北院卷第27頁、可閱原處分卷第17頁)。依上開診斷 證明書,可徵原告因系爭事故骨頭癒合,始能施行拔釘手術 ,且至多僅能證明原告持續就診及門診復健治療中,不宜久 站行走及從事粗重工作,並非謂原告無法從事較輕鬆工作, 足見原告尚非完全無法勞動,其仍可能從事其他一般工作而 取得薪資至明。是以,原告提供之該等診斷證明書,無從推 翻前揭醫理判斷,尚難採認為有利之認定。從而,原告以其 於110年12月14日至111年3月22日期間無法工作為由,申請 職業傷害傷病給付,揆諸前揭說明,即難認與前引勞保條例 第34條第1項之請求要件相符,要不可採。 七、綜上所述,被告對於原告依勞保條例第34條第1項、第36條 提出勞工保險職業傷害傷病給付之申請,原處分僅同意給付 至110年12月13日止,自110年12月14日起至111年3月22日期 間之申請,則予以駁回,其判斷並無不當,訴願決定予以維 持,核無不合。原告猶執前詞,請求判決如訴之聲明所示,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八、本件判決基礎已經明確,兩造其餘的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的必 要,併予敘明。 九、結論:原告之訴為無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法 官 林禎瑩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 由,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原 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 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 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如於本判決宣示或公告後送達前提起 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三、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且未於前述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者, 逕以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盧姿妤

2024-12-27

TPTA-112-簡-137-20241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