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71-180 筆)

消債清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清字第14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王葆祺 代 理 人 陳明清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更生方案經 法院裁定認可確定後,債務人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 行有困難者,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其履行期限。但延長之期 限不得逾2年。債務人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 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餘額,連續3個月低於更生方案應清 償之金額者,推定有前項事由。債務人有第1項履行困難情 形者,法院得依其聲請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消費者債務清理 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75條第1、2、5項分別定有 明文。次按更生方案經法院裁定認可確定後,債務人因不可 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應由法院依債務人之聲請 ,斟酌其財產狀況及不能清償債務情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 ,以統一清理其債務,此觀消債條例第75條第5項立法理由 亦明。又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 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 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   為同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伊積欠債權人債務共計新臺幣(下同)244 萬6740元,無力清償,前經本院98年度執消債更字第116號 裁定認可更生方案,即自民國99年3月起,每3個月為1期, 每期清償3萬3186元(即每月1萬1062元),共32期,惟伊因 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故向本院聲請裁定延 長期限一次,每3個月為一期,每期清償2萬8867元(約每月 9,622元),嗣伊因失業,無法履行更生方案,實有不可歸 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更生方案有重大困難,爰依消債條例   第75條第5項規定,提出本件清算之聲請等語。 三、經查: (一)債務人前向本院聲請更生,經本院於98年5月19日下午4時以 97年度消債抗字第200號裁定准予開始更生程序,並經本院 司法事務官於99年1月6日以98年度執消債更字第116號裁定 ,認可債務人所提每3個月為1期,每期清償3萬3186元(即 每月1萬1062元),共32期之更生方案確定等情,有本院98 年度執消債更字第116號裁定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33至41 頁)。嗣債務人因履行困難而具狀聲請裁定延長履行期限, 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00年9月23日以100年度司執消債聲字 第2號裁定准予延長1年,每3個月為1期,每期清償2萬 8867 元(約每月9,622元)等情,有上開裁定附卷可佐(見   本院卷第257至273頁),合先敘明。 (二)按消債條例第75條第1項規定更生方案經法院裁定認可確定 後,債務人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得聲 請法院裁定延長其履行期限。為減輕債務人舉證責任,依同 條第2項規定,債務人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   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餘額,連續3個月低於更生方案應清 償之金額者,即推定其履行有困難,且係因不可歸責於己之 事由所致。該所稱連續3個月低於更生方案應清償金額之事 由,並無規定僅以債務人聲請法院裁定延長履行期限前3個 月內發生者為限,債務人於該事由發生後之相當期限內,始 依上開規定聲請裁定延長履行期限者,應無不可。若債權人 主張債務人就履行困難有可歸責之事由,或雖曾有履行困難 情事,但現已無此情形,應由債權人舉證證明【司法院102 年第2期民事業務研究會(消費者債務清理專題)第5號參照】 。查債務人主張其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前開更生 方案有困難,已向本院聲請延長更生方案獲准,惟債務人至 延長期限屆滿迄今收入難以履行更生方案,爰依法聲清算等 語,已如前述。依上開規定,債務人所提之更生方案既經法 院裁定認可確定後,復向本院聲請清算,則本院自須審酌債 務人是否就更生方案有「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   困難」之情事,資為本件是否准予清算聲請之判斷準據。 (三)債務人不符合消債條例第75條第1項前段「更生方案經法院 裁定認可確定後,債務人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   困難」之規定:  ⒈債務人主張其在環南市場從事載貨業務,每月收入3萬9000元 等情,有補正狀、收入證明切結書等件附卷可憑(見卷第29 1、297頁),復參本院前向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臺北市政府 都市發展局、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函詢,債務人自111年9月迄 今是否曾領有社會救補助、租金補貼、勞保年金或勞保退休 金等,經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函覆債務人曾於111年、112年每 月領取750元低收入戶生活補助,其餘行政機關則函覆債務 人自111年9月迄今無領取租金補貼、勞保年金或勞保退休金 等津貼之情,有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9月27日北市社助字 第1133191049號函、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13年10月1日北 市都企字第1133073791號函、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9月26 日保普老字第11313065040號函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13至 117頁)。又債務人曾於111年、112年每月領取750元低收入 戶生活補助,惟目前未領取該補助,爰不列入債務人目前收 入範圍,故本院即以債務人每月收入3萬9000元作為計算   債務人目前償債能力之依據。  ⒉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 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 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 文件;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 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 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 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按因負擔扶養義 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活者,免除其義務。但受扶養權利者為 直系血親尊親屬或配偶時,減輕其義務,消債條例施行細則 第21條之1第3項、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項、民法 第1118條分別定有明文。查債務人與其母住在臺北市萬華區 ,有補正狀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91、293頁)。審酌債務 人主張其每月支出1萬9680元,未逾臺北市114年度每人每月 最低生活費之1.2倍即2萬4455元,應無浮報之虞,堪予採認 。另其母王碧玉扶養費1萬8254元部分,依王碧玉之111年及 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 查詢清單、郵政存簿儲金簿、國泰世華銀行存摺所示(見本 院卷第299至321元、367至371頁),王碧玉每月領有國保老 年年金1,426元、老人生活補助8,329元、行政院租金補助7, 000元,合計1萬6755元,經審酌王碧玉上開收入未逾臺北市 114年度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2萬0379元,難以支應王碧玉每 月生活必要支出,堪認王碧玉有受債務人扶養之必要。又債 務人主張王碧玉之扶養義務人僅債務人之情,且參酌王碧玉 目前每月皆領有上開補助,本院認王碧玉之每月必要支出應 扣除渠等每月所領上開補助,就不足部分,方為債務人應負 擔扶養費範圍,是王碧玉每月必要支出以臺北市114年度最 低生活費標準之1.2倍計算為2萬4455元,扣除上開補助後為 7,700元,則認債務人負擔王碧玉之扶養費為7,700元,逾   此金額部分應予剔除。  ⒊準此,債務人聲請清算時之每月收入3萬9000元扣除其個人每 月必要生活費用1萬9680元及其母扶養費7,700元,尚餘   1萬1620元,尚足以支付每月9,622元之更生方案。 (四)另債務人雖主張其於100年間聲請延長履行更生方案時,因 失業,已連續3個月低於更生方案應清償金額,可推定有不 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更生方案有重大困難等情,有民 事清算聲請狀附卷(見本院卷第27頁)。惟查,債務人雖曾 於100年3月至同年8月期間因失業而聲請延長更生方案履行 期限,並於100年9月9日到庭陳稱已從事送貨工作,每月薪 資2萬8000元等情,有100年8月2日訊問筆錄、100年9月9日 執行(調查)筆錄等件在卷可憑(見100年度司執消債聲字 第2號卷,未編頁碼),顯見債務人既已於100年9月後從事 送貨工作,每月領有薪資2萬8000元,並經本院延長履行更 生方案,則債務人自延長履行更生方案後,是否有因失業致 無法履行延長後之更生方案一事,未提出相關證明文件證明 ,且依聲請人於本院調查時到庭陳稱:伊從事送貨工作,每 月收入3萬9000元等語,尚難認債務人有因不可歸責於己   之事由,致履行更生方案有困難情形。 四、綜上所述,堪認債務人每月平均收入扣除每月必要生活費用 及扶養費後,尚有能力支付每月9,622元之更生方案,難認 債務人有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更生方案有困難之 情形,核與消債條例第75條第1項、第5項所定要件不符。是   債務人聲請本件清算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五、依消債條例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規定,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顧仁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葉佳昕

2025-01-20

TPDV-114-消債清-14-20250120-1

消債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80號 債 務 人 李建霖 代 理 人 楊淇皓律師 上列債務人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李建霖自民國一一四年一月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 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 更生;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 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 151條第7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 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 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 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亦規定甚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前與最大債權銀行協商債務清償方案 成立,並於民國110年8月23日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 北地院)以110年度司消債核字第5427號裁定予以認可,每 月應還款7,283元,嗣因遭原任職公司資遣失業,無工作收 入,致無法按期還款,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且係因不可歸 責於己之事由,致難以履行協商方案而毀諾。又債務人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且未 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依法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債務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 查詢清單(見本院卷第10頁)、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 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暨債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 冊(見本院卷第14至23、132至140頁)、欠款相關資料訊息 擷圖(見本院卷第24至32頁)、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 料表含明細(見本院卷第40至44頁)、110至112年度綜合所 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見本院卷第46至48、141頁)、電 費、瓦斯費、電信費繳費憑證(見本院卷第50至54頁)、全 戶戶籍謄本(見本院卷第56頁)、機車、汽車行車執照(見 本院卷第142至144頁)、郵局及銀行存摺影本、存摺存款客 戶歷史交易明細(見本院卷第147至254頁)、臺灣集中保管 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255至259頁)、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 料查詢結果表(見本院卷第261至266頁)、土地、建物登記 第一類謄本(見本院卷第267至270頁)、應受扶養人李侑容 、李品妤、李明彥現戶戶籍謄本(見本院卷第271頁)為證 ,並有本院各類住宅補貼案件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81頁) 、戶役政資訊網站個人戶籍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82至84頁 )、美麗信酒店股份有限公司111年3月至112年8月薪資明細 資料(見本院卷第97至99頁)、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6月1 9日北市社助字第1133111356號函(見本院卷第100頁)、勞 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6月25日保國三字第11313051530號、 同年月26日保普就字第11313041260號函(見本院卷第101至 103頁)、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13年6月26日臺教國署 幼字第1130073515號函(見本院卷第104至105頁)、彰化縣 衛生局113年6月25日彰衛行字第1130040725號函(見本院卷 第106頁)、彰化縣政府113年6月27日府社工助字第1130241 269號函(見本院卷第107頁)、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下稱星展銀行)113年6月27日民事陳報狀及所附臺 北地院110年度司消債核字第5427號裁定暨前置協商資料( 見本院卷第108至118頁)、勞動部113年6月28日勞動福1字 第1130066081號函(見本院卷第272頁)、南山人壽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113年12月23日南壽保單字第1130062261號函暨 所附保單相關資料(見本院卷第316至322頁)、凱基人壽保 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12月27日凱壽客一字第1132021554號 函(見本院卷第324頁)可稽。 ㈡、徵之債務人於110年7月12日與各債權銀行協商成立,約定應 自同年8月10日起還款,嗣債務人未依約履行,經最大債權 銀行於112年10月16日報送毀諾乙節,固有債務人財團法人 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暨債務清理條例前置 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見本院卷第14至16、132至134頁)、 星展銀行113年6月27日民事陳報狀所附臺北地院110年度司 消債核字第5427號裁定暨前置協商資料(見本院卷第111至1 18頁)可佐。惟債務人自陳其於協商成立後,嗣因遭原任職 公司資遣失業,無工作收入,致不足以負擔每月協商還款金 額乙節(見本院卷第127頁),亦經提出債務人勞保/職保被 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含明細(見本院卷第40至44頁)、110至1 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見本院卷第46至48頁 、141頁),並有美麗信酒店股份有限公司111年3月至112年 8月薪資明細資料(見本院卷第97至99頁)、勞動部勞工保險 局113年6月25日保國三字第11313051530號、同年月26日保 普就字第11313041260號函(見本院卷第101至103頁)可憑 ,堪認債務人主張係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協商條 件有困難乙節,尚屬非虛。參酌債務人現年38歲,居住在臺 北市北投區,自陳現在每月薪資收入約5萬8,000元,每月必 要生活費用及分擔母親扶養費支出共約4萬2,070元(見本院 卷第34、128頁),核與前述事證大致相符,所陳每月支出 亦未逾依114年度臺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2萬379元之1.2 倍即2萬4,455元(元以下四捨五入)之計算標準,尚值採認 ,足見每月僅餘1萬5,930元可供還款,且其名下財產為出廠 已久、殘餘價值不高之機車2輛、汽車1輛(見本院卷第127 、142至144頁),及保單預估解約金共1萬4,437元(見本院 卷第318頁),相較所陳報債務總額已達174萬8,041元(見 本院卷第145至146頁),經綜合評估其財產、信用及勞力等 狀況,堪認債務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本件復查無消債 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 事由,債務人聲請更生,即屬有據。依前開說明,應予開始 更生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1-20

SLDV-113-消債更-80-20250120-4

消債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28號 債 務 人 陳淑婷 代 理 人 邱瓊儀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債務人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陳淑婷自民國一一四年一月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 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 更生;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 ,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 、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 之調解;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 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第 75條第2項規定,債務人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 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餘額,連續3個月低於更生方案應 清償之金額者,推定有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於前項但書情 形準用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 第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第7項、第8項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 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 第16條第1項前段亦各有明定。又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在 保障債權人公平受償,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及社會經 濟之健全發展。消債條例第151條第7項但書規定所稱「因不 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情形,僅須於法院就更 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判時存在,即為已足,至於該情形究係 於何時發生,法無明文規定,即不應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 不以協商或調解成立後始發生者為限,並與債務人於協商或 調解時能否預見無關,以貫徹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前與最大債權銀行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成立,並於民國107年7月11日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 稱臺北地院)以107年度司消債核字第4437號裁定予以認可 ,每月應還款1萬4,851元,嗣因任職之小吃攤老闆結束營業 ,頓時無工作收入,致無法按期還款,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 ,且係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難以履行協商方案而毀諾 。又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 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依法 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一)債務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 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暨債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專用債權 人清冊(見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48號卷【下稱調解卷 】第13至14頁,本院卷第63至84頁)、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 產查詢清單(見調解卷第15頁)、110至111年度綜合所得稅 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見調解卷第16至17頁)、切結書(見調 解卷第18頁)、勞動部勞工保險局e化服務系統勞保(職保 、就保)異動查詢資料(見調解卷第19頁,本院卷第150頁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112年11月24日財北國稅士林營業字 第1121953889號函(見調解卷第20頁)、臺北地院107年度 司消債核字第4437號民事裁定(見調解卷第21至24頁反面) 、房屋租賃契約書(見調解卷第25至29頁,本院卷第140至1 43頁)、戶籍謄本(見本院卷第61頁)、前置協商機制協議 書暨相關資料(見本院卷第85至88頁)、汽車行車執照及車 價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89至90頁)、郵局及銀行存摺影本 、各類存款歷史對帳單、歷史交易明細查詢結果資料(見本 院卷第91至112、121至124頁)、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 有限公司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113至120頁)、中華民國人 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 表(見本院卷第125至129頁)、保單相關資料(見本院卷第1 30至136頁)、營業稅稅籍證明(見本院卷第137至138頁) 、工作證明(見本院卷第139頁)、債務人之扶養人馮芝琳 、馮采翎111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見本 院卷第144至145、147至148頁)、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 詢清單(見本院卷第146、149頁)為證,並有本院各類住宅 補貼案件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31頁)、戶役政資訊網站個 人戶籍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32頁)、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1 3年6月20日北市社助字第1133111822號函(見本院卷第38頁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6月21日保國四字第1131305207 0號函(見本院卷第39頁)、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 年12月11日台壽字第1130054758號函暨所附保單相關資料( 見本院卷第165至171頁)、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 年12月20日新壽保全字第1130004913號函暨所附保單相關資 料(見本院卷第175至194頁)可稽。 (二)參酌債務人現年58歲,居住在臺北市士林區,自陳每月薪資 (含兼差)收入約2萬元(見本院卷第58頁),核與前述事證 大致相符,所陳每月必要生活費用約1萬8,500元(見本院卷 第59頁),未逾114年度臺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2萬379 元之1.2倍即2萬4,455元(元以下四捨五入),尚值採認, 足見每月僅餘1,500元可供還款,尚不足以繼續履行每月還 款1萬4,851元之協商方案(見調解卷第21至24頁反面,本院 卷第85至88頁),堪認債務人係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 難以履行協商方案,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7項但書規定,自 仍得聲請更生。又以債務人上述每月還款能力,且其除有陳 稱出廠多年、價值7萬1,000元之汽車1輛,股票價值共1萬4, 650元,及保單價值準備金共32萬5,828元外(見本院卷第57 至58、89至90、167、177頁),名下別無其他財產(見調解 卷第15頁),相較所陳報債務總額已達90萬7,895元(見調 解卷第8頁反面至10頁),經綜合評估其財產、信用及勞力 等狀況,堪認債務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本件復查無消 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 之事由,債務人聲請更生,即屬有據。依前開說明,應予開 始更生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1-20

SLDV-113-消債更-128-20250120-3

消債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05號 債 務 人 馬婷筠 上列債務人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馬婷筠自民國一一四年一月二十日下午五時起開始更生程 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 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 更生;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 ,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 、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 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 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院開始更生 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 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 或清算程序,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亦規 定甚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前已向最大債 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而不成立。又債務人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且未 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更生等語 。 三、經查: ㈠、債務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前置協商不成立通知書 (見本院卷一第30頁)、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戶籍謄本及 全民健康保險卡(見本院卷一第32至34、290頁)、衛生福 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個人投退保資料(見本院卷一第36至40 頁)、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暨債 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見本院卷一第44至71 頁)、民國110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見 本院卷一第72至74、318至319頁)、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 查詢清單(見本院卷一第76、317頁)、各類所得扣繳暨免 扣繳憑單(見本院卷一第78至82頁)、臺北榮民總醫院員工 薪資明細表(見本院卷一第84至142、335至370頁)、銀行 歷史交易查詢資料、存摺影本、客戶交易明細、存款交易明 細(見本院卷一第144至174、302、327至329、385至490頁 )、房屋、住宅租賃契約書(見本院卷一第176至196頁)、 消債借貸契約(見本院卷一第300頁)、C119病房113年上半 年晚、夜班輪序表(見本院卷一第305至306頁)、國泰人壽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人壽)保險費繳納證明書、保 單帳戶價值一覽表(見本院卷一第310至311、330頁)、電 信、電力、自來水費用帳單(見本院卷一第312至316、372 至373頁)、本院113年4月26日士院鳴113司執高字第34633 號、112年12月4日、113年4月23日士院鳴112司執高字第793 35號執行命令(見本院卷一第320至322、382至384頁)、本 院家事庭108年2月27日士院彩家巧108年度司繼字第178號通 知(見本院卷一第323頁)、機車行車執照(見本院卷一第3 24頁)、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5月20日中院平113司執助 松字第2910號執行命令(見本院卷一第325至326頁)、中華 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 詢結果表(見本院卷一第331至334頁)、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e化服務系統勞保(職保、就保)異動查詢資料(見本院卷一 第371頁)、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查詢資料( 見本院卷二第20至28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11 3年11月7日北院英113司執順○000000字第1134258553號、同 年月21日北院英113司執順○000000字第1134279026號執行命 令(見本院卷二第68至74頁)、應受扶養人馬聿岑匯音企業 有限公司學費證明書(見本院卷一第307至309頁)、臺北市 政府教育局奬狀(見本院卷一第374頁)、臺北市立石牌國 民中學111學年度學生音樂比賽名冊、學生在學證明、繳費 收據、證明單(見本院卷一第375至381頁)、111至112年度 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見本院卷二第14至16頁)、 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見本院卷二第18頁)為證 ,並有本院各類住宅補貼案件查詢資料(見本院卷一第220 頁)、戶役政資訊網站個人戶籍資料查詢(見本院卷第54頁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5月14日北市社助字第11331013 75號函(見本院卷一第234頁)、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5 月15日保國四字第11313041590號函(見本院卷一第235頁) 、臺北市立石牌國民中學113年8月27日北市石中教字第1136 006669號函(見本院卷二第8頁)、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13年 9月2日北市教中字第1133089018號函(見本院卷二第10頁) 、遠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13年9月24日第三人陳報 狀(見本院卷二第40頁)、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 年9月27日陳報狀(見本院卷二第42至43頁)、和潤企業股 份有限公司113年10月16日民事陳報債權狀(見本院卷二第4 6至50頁)可稽。 ㈡、參酌債務人現年40歲,居住在臺北市北投區,自陳每月薪資 收入約9萬351元,每月必要生活費用及分擔未成年子女扶養 費支出共約2萬9,561元(見本院卷一第303頁),核與前述 事證大致相符,足見每月僅餘6萬790元可供還款,且其名下 財產為股票2,545元,陳稱老舊已無殘值及業經債權人抵債 之機車各1輛(見本院卷二第26、30頁),暨保單預估解約 金8萬310元(見本院卷二第40、43頁),相較所陳報債務總 額已達586萬5,718元(見本院卷一第294至297頁),經綜合 評估其財產、信用及勞力等狀況,堪認債務人確有不能清償 債務情事。本件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 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債務人聲請更生,即屬有 據。依前開說明,應予開始更生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 本件更生程序。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1-20

SLDV-113-消債更-105-20250120-3

消債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31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賴沁渝 代 理 人 林邦彥律師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自中華民國114年1月20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 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 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 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第7項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第 3條所謂「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係指債務 人欠缺清償能力,對於已屆清償期,且已受請求債務之全部 或主要部分,客觀上可預見其處於通常且繼續的不能清償之 狀態而言,方符合消債條例為使不幸陷入經濟困境之人得以 清理債務、重建生活,並在債務清理過程中能保有符合人性 尊嚴之最低基本生活之目的。次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 ,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 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 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本件債務人主張:伊目前積欠債權人合計新臺幣(下同)2, 851,695元,因無力清償,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形,爰依 法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債務人前以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於民國112年10月3日向本 院聲請消債條例前置調解,經本院以112年度北司消債調字 第474號消債調解事件受理在案,嗣經調解不成立,債務人 人請求進入更生程序等情,有調解程序筆錄及調解不成立證 明書在卷可參(見北司消債調卷第103、109頁)。是本院應 綜合債務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其是否已達不能 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 」之情形。  ㈡債務人之收入部分:   債務人主張自112年3月起擔任居家清潔服務人員,每月薪資 約25,000元至27,000元等情,業據提出債務人陳報狀及雇主 出具之證明書為證(見本院卷第76頁、第81頁),本院取其 中間數額認債務人之每月平均薪資收入為26,000元【計算式 :(25,000元+27,000元)÷2=26,000元】。復參本院向臺北 市政府社會局、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新北市政府社會局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勞動部勞工 保險局函詢,債務人自110年10月迄今是否曾領有各類政府 補助、勞保年金或勞保退休金、租金補貼等,經函覆債務人 未曾領取各項給付、津貼及補助等情,有本院職權函詢結果 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37至45頁、第61頁、第73頁)。故本 院認應以債務人每月所得26,000元,作為計算債務人目前償 債能力之依據。  ㈢債務人每月之必要支出部分:   按債務人生活所必需,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 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其數額並應斟 酌債務人之其他財產;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 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 例認定之;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 明書,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 項、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 提出證明文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2項及消債條例施 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定有明文。查債務人主張其每月個人 必要支出係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 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見北司消債調卷第19頁 ),本院審酌債務人現居於臺北市信義區,有債務人陳報狀 及房屋租賃契約為證(見本院卷第77頁、第129至131頁), 爰參酌衛生福利部公告之114年度臺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 費用之1.2倍即24,455元,並以此數額作為債務人每月必要 生活費用。  ㈣債務人之財產狀況:   債務人名下除普通重型機車1輛(101年出廠)、全球人壽保 險股份有限公司(國華人壽)保單4張、聯邦銀行永春分行 存款餘額1,399元外,別無其他財產等情,此有債務人全國 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 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國華人壽保險 單、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之投資人開立帳戶明 細表、有價證券餘額表、短期票券餘額表、有價證券異動明 細表、短期票券異動表、機車行照、聯邦銀行永春分行及中 華郵政台北光武郵局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見北司消債調卷 第25頁、見本院卷第87至97頁、第103至127頁)。  ㈤從而,債務人每月必要支出為24,455元,而債務人目前收入2 6,000元扣除必要支出後,尚餘1,545元(計算式:26,000元 -24,455元=1,545元)可供清償債務,惟據債務人之財團法 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及債權 人陳報狀所載(見北司消債調卷第65至95頁、本院卷第57頁 、第63至71頁、第148至160頁),債務人積欠全體債權人之 債務總額為6,327,269元,倘以債務人每月所餘18,707元清 償債務,尚須341年多始得清償完畢(計算式:6,327,269元 ÷1,545元÷12月≒341.2年),遑論前開債務仍須另行累計每 月高額之利息及違約金,債務人每月得用以償還債務之數額 顯然更低,尚待支付之債務總額應屬更高,其還款年限顯然 更長,堪認債務人之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情狀。是本 院審酌債務人之財產、信用、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 堪認債務人客觀上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 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 生活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債務人係一般消費者,其對已屆清償期之債務有 不能清償之虞,且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未逾1,200萬 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又查無消債 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 事由存在,則債務人聲請本件更生,即屬有據,爰裁定如主 文,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五、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第45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王雅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定已於114年1月20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黃啓銓

2025-01-20

TPDV-114-消債更-31-20250120-1

家親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90號 聲 請 人 丙○○ 相 對 人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改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事件,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兩造所生之未成年子女乙○○(男、民國000年0月00日生、身分 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由聲請 人單獨任之。相對人得依附件所示與未成年子女乙○○為會面交 往。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兩造原為夫妻,育有未成年子女乙○○(男、民 國0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嗣兩 造於108年1月7日協議離婚,約定共同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乙○ ○之權利義務。惟相對人婚後眼高手低,事業不順,經常對未 成年子女與聲請人,施以冷暴力,嚴重影響未成年子女之身心 發展,致未成年子女逃避學業,封閉人際關係,相對人又經常 濫訴,浪費司法資源,已不適任為未成年子女之親權人。本院 前曾以111年度家護字第435號對相對人核發通常保護令(下稱 系爭保護令)在案,未成年子女於系爭通常保護令核發後,與 聲請人同住,其身心狀況穩定,學習成績突飛猛進,並獲獎狀 ,內心充滿喜樂,願與聲請人共同生活。參酌本院家事調查官 於111年6月間,曾對兩造及未成年子女會進行家事調查及訪視 ,並出具調查報告,亦建議由聲請人單獨擔任乙○○之親權人或 主要照顧者,為維護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爰依法聲請對於 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改由聲請人單獨任之等語。 相對人辯以:未成年子女自幼被聲請人虐打,縱經伊多次通報 家暴事件,臺北市家暴中心仍不予理會,進而導致未成年子女 罹患創傷性自閉症。又未成年子女目前已13歲,身體逐漸發育 中,但卻與聲請人同床同睡一起,並遭聲請人長期強行洗澡猥 褻,導致未成年子女性觀念偏差,常在學校對女同學性騷擾, 經學校導師多次勸阻,並要求伊管教,因此方引起未成年子女 不滿,並威脅要砍伊的頭作為報復,聲請人竟以此為由,向本 院聲請核發通常保護令。聲請人身為母親,卻對未成年子女在 學校強摸女學生屁股、不寫作業、不考試等偏差行為視若無睹 ,亦不協助管教未成年子女、放任其墮落,欲讓未成年子女走 向歧途,顯不適任親權人。反觀伊擁有臺大醫學院博士學歷, 未成年子女在伊的指導下,成績很好,曾榮獲數學、國語期中 期末考全班第三名佳績,且伊名下房產位於臺北市○○區○○街00 0巷00弄00號5樓,屋內有5間房間、2間客廳、2間浴室,可以 妥適照顧未成年子女,待113年8月1日未成年子女回到伊的家 中後,伊會尊重未成年子女的意見,以其權益為優先,若未成 年子女想在伊的住家附近學校就讀,可居住在伊的住處,反之 ,如未成年子女想在聲請人住家附近學校就讀,未成年子女則 可居住在聲請人住處,在不影響其課業下,於節慶日、寒暑假 、一段時間之例假日,回到相對人住處居住。系爭保護令之原 審法官及4位抗告審法官,亂判阻止伊保護兒子,臺北地方法 院家事庭枉法聯手北市家暴中心、陸配,長期以司法迫害人民 ,小心會被監察院彈劾、法官評鑑究責,請高等法院、最高法 院、憲法法庭及監察院一定要保護伊的兒子等語。  按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依協 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者,法院得依 夫妻之一方、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請 求或依職權酌定之。前項協議不利於子女者,法院得依主管機 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或依職權為子女之 利益改定之。行使、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 或對未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者,他方、未成年子女、主管機 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得為子女之利益,請求法 院改定之。前三項情形,法院得依請求或依職權,為子女之利 益酌定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內容及方法。法院酌定未成年子女 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之內容及方法時,應以未成年子女之最佳 利益為原則,尤應注意:子女之年齡、性別、人數及健康情 形;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展之需要;父母之年齡、職業、品 行、健康情形、經濟能力及生活狀況;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 意願及態度;父母子女間或未成年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 間之感情狀況;父母之一方是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年子女權 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行為;各族群之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 ,民法第1055條第1項至第4項、第1055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  。又法院為審酌子女之最佳利益,得徵詢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 機構之意見,請其進行訪視或調查,並提出報告及建議,復為 家事事件法第106條第1項所明定。 經查: ㈠兩造原為夫妻,育有未成年子女乙○○,嗣於108年1月7日協議離 婚,約定共同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乙○○之權利義務。聲請人主 張相對人與乙○○同住期間,常對乙○○施以家庭暴力,經本院核 發系爭保護令,禁止相對人得對被害人乙○○實施身體或精神上 不法侵害之行為;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暫由聲請人單 獨任之;命聲請人應於確定後,盡速攜帶乙○○至醫學中心等級 之醫療機構進行心理衡鑑評估,並於完成評估後,遵醫囑攜同 乙○○進行復健或治療,及命相對人應於該保護令有效期間內, 完成認知教育輔導、親職教育輔導共12次,並定有效期間為2 年,嗣經本院以111年度家護抗字第105號裁定駁回相對人之抗 告確定在案等情,為聲請人陳述在卷,並有系爭保護令在卷可 佐(見本院卷第23至26頁)暨本院依職權查明無訛,且為相對 人所不爭執,首堪認定。 ㈡聲請人主張將未成年子女乙○○權利義務之行使及負擔改由其單 獨任之,是依前揭說明,本院即應審酌共同親權是否有不利於 未成年子女乙○○之情事,而有改定親權之必要。本院前曾委託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囑託社工就本件進行訪 視,報告略以: ⒈相對人部分:依相對人陳述,相對人具監護及照顧未成年子女之 意願,因相對人提出已約2年無法會面,故無法評估其親子互 動,又涉及相關訴訟,建請參考對造之訪視報告、當事人當庭 陳述及相關事證,依兒童最佳利益裁定之等語,有臺北市政府 社會局113年4月24日北市社工字第1133053259號函檢附之社工 訪視調查報告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49至56頁)。 ⒉聲請人及未成年子女部分:①改定親權之動機及親權行使之意願: 未成年子女在與相對人同住期間,未受到妥善照顧,相對人疏 於教養未成年子女,未與未成年子女互動,甚至家暴未成年子 女,未成年子女轉換與聲請人同住後,聲請人用心扶養未成年 子女,且在兩造離婚前,聲請人也有多年擔任主要照顧者的經 驗,聲請人不希望未成年子女的發展成長受相對人耽誤延誤, 自陳可妥善養育未成年子女,故聲請本件,希望改由聲請人單 獨親權。評估未成年子女與聲請人同住後,不論就學或日常生 活皆穩定甚至進步,未成年子女於訪談時也寫下與聲請人同住 才是比較好的等語。聲請人願意單獨承擔照顧未成年子女之責 ,增強聲請人的能力,聲請人聲請改定親權之動機合情合理, 也具備行使未成年子女親權之意願。②經濟能力:聲請人有工作 及收入來源,雖然薪資不高,但足用無礙,且未成年子女同住 後,雖無相對人支付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聲請人有供應滿足 未成年子女需求無礙,提供未成年子女穩健的經濟生活,評估 聲請人的經濟能力普通,但足以養育未成年子女無虞。③親子 關係:未成年子女就讀國中,不少時間在上學和補習,在家時 與聲請人會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不過還是有一起玩桌遊或聊天 。未成年子女雖然覺得聲請人的管教有點煩,但相較與相對人 同住,未成年子女還是喜歡與聲請人同住,認為與聲請人同住 的生活才不會無聊且心情是好的。聲請人本來為未成年子女之 主要照顧者,其後未與未成年子女同住期間,仍每週週末與未 成年子女保持過夜探視,如今又與未成年子女同住,聲請人用 心照顧未成年子女,與未成年子女的應對是自然融洽的,對未 成年子女的性格特質清楚,日常對未成年子女保持關心並有做 好親情交流。評估聲請人及未成年子女對彼此的評價是正向的 ,未成年子女也有感受到聲請人對他的照顧付出,未成年子女 認同聲請人的管教,聲請人與未成年子女的關係是良好的。④ 未成年子女之意願:未成年子女對相對人是反感的,未與相對 人同住後,也完全沒有想與相對人聯繫之意願;未成年子女對 聲請人是支持的,也明確表達要與聲請人同住,並同意將親權 改由聲請人單獨行使。評估未成年子女已滿13歲,具備一定的 判斷能力,故未成年子女的意願可作為裁判參考之依據。⑤探 視安排:聲請人表示如取得未成年子女之單獨親權,不會禁止 相對人探視未成年子女,僅禁止過夜;未成年子女則拒絕與相 對人會面。評估以目前狀態。相對人與未成年子女對於會面交 往均是消極的,日後若彼此的情感想做修復,相對人與未成年 子女均必須有積極作為,否則親子關係難以經營維繫。⑥綜合 以上評估,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改由聲請人單獨 任之,無不妥適之虞。然因僅訪視聲請人單方,未與相對人訪 談,因此,社工僅能就聲請人陳述提供評估建議供法院參考, 惟請法官再斟酌兩造當庭陳述及尊重未成年子女之意願與相關 事證,依兒童最佳利益綜合評估與裁量等語,有新北市政府社 會局113年7月4日新北社兒字第1131294193號函檢附之社工訪 視調查報告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13至121頁)。  ㈢又法院酌定、改定或變更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 或負擔及其他親子非訟事件為裁定前,應依子女之年齡及識別 能力等身心狀況,於法庭內、外,以適當方式,曉諭裁判結果 之影響,使其有表達意願或陳述意見之機會;必要時,得請兒 童及少年心理或其他專業人士協助,家事事件法第107條第1項 、第108條明文規定。查未成年子女具陳述能力,然拒絕言語 應答,經本院於審理期間,通知其到庭,以筆書寫陳述其意見 ,有本院訊問筆錄可憑(見限閱卷)。惟基於未成年子女最佳 利益之保障及尊重其意見,併依家事事件審理細則第19條第1 項之規定,限制兩造閱覽其等陳述之意見。 ㈣本院審酌相對人雖為未成年子女之親權人,然主觀意識強,且 未體察未成年子女為自閉症兒,致未成年子女曾受有不當對待 ,親子關係不佳,雖經本院核發系爭保護令,仍未能提升相對 人之親職能力,於本院審理期間仍對聲請人充滿怨懟,未思謀 求改善親子關係,倘仍由兩造共同行使未成年子女之親權,恐 無法依善意父母原則共同決定對於未成年子女相關事務,顯不 利於未成年子女,而有改定之必要。本院綜上事證,基於善意 父母原則及未成年子女已年逾13歲,於社工訪視中明確表達希 望由聲請人單獨擔任其親權人之意願,應予尊重等一切情事, 認由聲請人單獨行使或負擔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應符合未 成年子女乙○○之最佳利益。是聲請人聲請改定未成年人權利義 務之行使或負擔,由其單獨任之,洵屬有據。 ㈤末按法院得依請求或依職權,為未行使或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 酌定其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之方式及期間,民法第1055條第 5項前段定有明文。查系爭保護令雖禁止相對人得對乙○○實施 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為及乙○○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 暫由聲請人單獨任之,但並未禁止相對人與未成年子女惟會面 交往,相對人稱因系爭保護令致其已2年未能與未成年子女見 面云云,顯係誤會。另聲請人前聲請延長系爭保護令,本院為 明瞭相對人於系爭保護令核發後,相對人與被害人之互動情形 ,以及有無延長系爭保護令之必要,依職權函請新北市政府家 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對本件進行訪視後,認相對人於系爭 保護令有效期間雖未對聲請人及未成年子女有騷擾、跟蹤等不 當行為,然相對人於113年間頻繁對聲請人提出刑事告訴,更 揚言系爭保護令失效後便會將未成年子女接返,致使聲請人及 未成年子女感到焦慮,為免未成年子女因系爭保護令屆期而繼 續遭相對人不法侵害之危險,以113年度家護聲字第35號裁定 ,延長系爭保護令;又為兼顧相對人與未成年子女乙○○之親情 維繫,避免相對人與未成年子女乙○○因長期間無法會面交往而 致親子關係疏離,另依職權酌定相對人於系爭保護令延長期間 內之會面交往方式,有該裁定在卷可考(見本院卷第179至182 頁)。查兩造雖已離婚,本院並認為應改由聲請人單獨行使或 負擔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未成年子女於社工訪視時雖拒絕 相對人之探視,惟親子間之會面交往係基於彼此之身分關係而 衍生之自然權利,不僅為父母之權利,更為未成年子女之權利 ,此在維繫父母子女間之情感及促進未成年子女人格之健全發 展上,均有其絕對之必要性。兩造既未就探視之方式及時間等 事項達成協議,揆諸上揭法律規定,本院自有酌定相對人與未 成年子女會面交往之方式及時間,責成兩造共同遵循之必要。 審酌上開訪視報告及兩造意見(見本院卷第169至173頁)、未 成年子女之年齡、生活作息及意見(見本院限閱卷)等一切情 事,爰酌定相對人得與未成年子女之會面交往方式如附表所示 。 綜上所述,聲請人聲請酌定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由其單獨行使 或負擔,為有理由,並依職權酌定相對人得與未成年子女之會 面交往方式,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本件事證已明,兩造其餘主張及舉證,核與裁判結果無影響, 爰不另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蘇珍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書 記 官  羅 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附件: 未成年子女乙○○年滿十五週歲以前:  相對人得每月2次,每次2小時,至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 治中心或其委託機構,與未成年子女乙○○會面交往。相對人應 於本裁定確定後,檢具相關文件向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 治中心或其委託機構提出申請。  未成年子女乙○○年滿十五週歲後:  由子女自行決定與相對人會面交往之方式與期間,兩造應尊重  其意願。 兩造應遵守事項: ㈠兩造均應遵守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或其委託機構 之相關規範。 ㈡上列所定會面交往之方式與期間,非經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 害防治中心或其委託機構協調或經本院裁定,不得任意主張變 更、延期或保留。 ㈢兩造均不得灌輸敵視、反抗對方及其親屬之觀念。

2025-01-20

TPDV-113-家親聲-190-20250120-1

消債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32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黃啓民 代 理 人 廖駿豪律師(法律扶助)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自中華民國114年1月17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 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 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 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第7項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第 3條所謂「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係指債務 人欠缺清償能力,對於已屆清償期,且已受請求債務之全部 或主要部分,客觀上可預見其處於通常且繼續的不能清償之 狀態而言,方符合消債條例為使不幸陷入經濟困境之人得以 清理債務、重建生活,並在債務清理過程中能保有符合人性 尊嚴之最低基本生活之目的。次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 ,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 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 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本件債務人主張:伊目前積欠債權人合計新臺幣(下同)77 7,614元,因無力清償,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形,爰依法 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債務人前以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於民國112年10月12日向本 院聲請消債條例前置調解,經本院以112年度北司消債調字 第493號消債調解事件受理在案,嗣經調解不成立,債務人 人請求進入更生程序等情,有調解程序筆錄及調解不成立證 明書在卷可參(見北司消債調卷第93、99頁)。是本院應綜 合債務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其是否已達不能維 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 之情形。  ㈡債務人之收入部分:   債務人主張其自112年6月迄今任職於余昌隆行,於第二殯儀 館擔任清潔人員,每月薪資為28,000元及職務津貼1,000元 ,合計29,000元等情,業據提出在職證明書及薪資袋為證( 見本院卷第133頁、北司消債調卷第65至69頁)。復參本院 向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內政部國土 管理署、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函詢,債務人自110年10月迄今 是否曾領有各類政府補助、勞保年金或勞保退休金、租金補 貼等,經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函覆債務人僅於110年10月1日至 111年7月22日領有遊民補助-工作暨生活重建方案共37筆, 此外並未領取其他各項給付、津貼及補助等情,有本院職權 函詢結果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39至41頁、第57至63頁)。 故本院認應以債務人每月所得29,000元,作為計算債務人目 前償債能力之依據。  ㈢債務人每月之必要支出部分:   按債務人生活所必需,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 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其數額並應斟 酌債務人之其他財產;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 收入狀況說明書,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 64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 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及消債 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定有明文。查債務人主張其目 前居住於臺北市萬華區,每月個人必要支出係以臺北市每人 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業據提出消債前置調解聲請狀 、戶籍謄本為證(見北司消債調卷第8頁、15頁),爰參酌 衛生福利部公告之113年度臺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19, 649元之1.2倍即23,579元(計算式:19,649元×1.2=23,579 元),並以此數額作為聲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  ㈣債務人之財產狀況:   債務人名下除第一銀行仁愛分行存款餘額36元、第一銀行長 泰分行存款餘額90元、華南銀行敦和分行存款餘額10元、華 南銀行公館分行存款餘額93元、台北富邦銀行城中分行存款 餘額117元、合作金庫銀行中山分行存款餘額104元、合作金 庫銀行信義分行存款餘額69元、臺灣企銀松山分行存款餘額 118元、中國信託銀行重新分行存款餘額96元、中國信託銀 行三重分行存款餘額91元、國泰世華銀行北新分行存款餘額 餘額21元、瑞興銀行南京東路分行存款餘額93元、陽信銀行 木柵分行存款餘額18元、華泰商業銀行建成分行存款餘額10 3元、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三重分行存款餘額82元、中華郵政 台北火車站郵局存款餘額197元、南山人壽保單1張外,別無 其他財產等情,此有債務人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 、上開金融機構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 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臺灣 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之投資人開立帳戶明細表、有 價證券餘額表、短期票券餘額表、有價證券異動明細表、短 期票券異動表在卷可稽(見北司消債調卷第29頁、本院卷第 83至131頁)。  ㈤從而,債務人每月必要支出為23,579元,而債務人每月收入2 9,000元扣除必要支出後,尚餘5,421元(計算式:29,000元 -23,579元=5,421元)可供清償債務,惟據債務人之財團法 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及債權 人陳報狀所載(見北司消債調卷第31至45頁、第85至89頁、 本院卷第51至56頁、第137至144頁),債務人積欠全體債權 人之債務總額為1,713,118元,倘以債務人每月所餘5,421元 清償債務,尚須61年多始得清償完畢(計算式:1,713,118 元÷5,421元÷12月≒26.3年),遑論前開債務仍須另行累計每 月高額之利息及違約金,債務人每月得用以償還債務之數額 顯然更低,尚待支付之債務總額應屬更高,其還款年限顯然 更長,堪認債務人之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情狀。是本 院審酌債務人之財產、信用、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 堪認債務人客觀上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 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 生活之必要,自應許債務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債務人係一般消費者,其對已屆清償期之債務有 不能清償之虞,且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未逾1,200萬 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又查無消債 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 事由存在,則債務人聲請本件更生,即屬有據,爰裁定如主 文,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五、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第45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王雅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定已於114年1月17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黃啓銓

2025-01-17

TPDV-114-消債更-32-20250117-1

消債清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清字第1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謝秀玲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清算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自中華民國114年1月17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 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 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 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第7項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第 3條所謂「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係指債務 人欠缺清償能力,對於已屆清償期,且已受請求債務之全部 或主要部分,客觀上可預見其處於通常且繼續的不能清償之 狀態而言,方符合消債條例為使不幸陷入經濟困境之人得以 清理債務、重建生活,並在債務清理過程中能保有符合人性 尊嚴之最低基本生活之目的。次按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 ,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 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 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所明 定。 二、本件債務人主張:伊目前積欠債權人合計新臺幣(下同)2, 609,744元,因無力清償,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形,爰依 法聲請清算等語。 三、經查:  ㈠債務人前以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向本院聲請消債條例前置 調解,經本院以112年度北司消債調字第386號消債調解事件 受理在案,嗣經調解不成立,債務人於民國113年11月19日 向本院聲請清算等情,有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及清算聲請狀在 卷可稽(見本院卷第83、25頁),並經本院調閱前開消債調 解事件卷宗核閱屬實。是本院應綜合債務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評估其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 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債務人之收入部分:   債務人主張其自111年3月起任職於阿德師美食麻油雞肉油飯 ,111年、112年、113年之每月薪資分別為25,250元、26,40 0元、27,470元等情,業據提出在職證明書及薪資證明為證 (見本院卷第65至69頁)。復參本院向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勞動部勞工保 險局函詢,債務人自111年11月迄今是否曾領有各類政府補 助、勞保年金或勞保退休金、租金補貼等,經勞動部勞工保 險局函覆債務人僅向該局領取111年5月13日至同年5月17日 共5日計2,087元之勞工保險普通傷病給付,此外並未領取其 他各項給付、津貼及補助等情,有本院職權函詢結果在卷可 憑(見本院卷第143至144頁、第189至193頁)。故本院認應 以債務人每月所得27,470元,作為計算債務人目前償債能力 之依據。  ㈢債務人每月之必要支出部分:   按債務人生活所必需,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 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計算其數額並應斟 酌債務人之其他財產。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 收入狀況說明書,其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 64條之2第1項、第2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 因、種類及提出證明文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及消債 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定有明文。查債務人主張其目 前居住於臺北市文山區之宿舍,每月個人必要支出係以臺北 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之1.2倍計算等情,業據提出財產 及收入狀況說明書、薪資證明、債務人陳報狀為證(見本院 卷第39頁、第67至59頁、第305頁),爰參酌衛生福利部公 告之113年度臺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19,649元之1.2倍 即23,579元(計算式:19,649元×1.2=23,579元),並以此 數額作為聲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  ㈣債務人之財產狀況:   債務人名下除中華郵政文山樟腳里郵局存款餘額695元、南 山人壽保單號碼Z0000000000之保單1張(已遭強制執行解約 )及保單號碼Z0000000000、Z0000000000之保單2張(已變 更要保人圍棋配偶)、英屬百慕達友邦人壽保單號碼Z00000 000000、Z00000000000、Z00000000000之保單3張(已變更 要保人為其配偶)外,別無其他財產等情,此有債務人全國 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中華郵政存摺封面及內頁影本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 資料查詢結果表、本院113年5月30日北院英112司執吉21152 8字第1134089855號、113年7月22日北院英112司執吉211528 字第000000000號執行命令、113年5月1日北院英司執吉字第 62570號函及113年5月29日北院應司執吉字第112270號函、 南山人壽終止保險契約通知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63頁、第 71至73頁、第75至81頁、第107至109頁)。  ㈤從而,債務人每月必要支出為23,579元,而債務人每月收入2 7,470元扣除必要支出後,尚餘3,891元(計算式:27,470元 -23,579元=3,891元)可供清償債務,惟據債務人之財團法 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及債權 人陳報狀、債權人清冊所載(見本院卷第85至99頁、第51頁 、第195至301頁),債務人積欠全體債權人之債務總額為5, 673,289元,倘以債務人每月所餘3,891元清償債務,尚須12 1年多始得清償完畢(計算式:5,673,289元÷3,891元÷12月≒ 121.5年),遑論前開債務仍須另行累計每月高額之利息及 違約金,債務人每月得用以償還債務之數額顯然更低,尚待 支付之債務總額應屬更高,其還款年限顯然更長,堪認債務 人之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情狀。是本院審酌債務人之 財產、信用、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堪認債務人客觀 上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助清算制度調整 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自 應許債務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債務人係一般消費者,其對已屆清償期之債務有 不能清償之虞,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許可和解或 宣告破產,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82條第2 項所定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清算,核屬 有據,爰依首揭規定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五、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王雅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1月17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黃啓銓

2025-01-17

TPDV-114-消債清-15-20250117-1

消債清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清字第11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蕭約瑟 代 理 人 陳昭全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代 理 人 周忠泰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瑞興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釧溥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華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昭銑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侯金英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志堅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清算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蕭約瑟自中華民國114年1月17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 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 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 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 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 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 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第7項分別定有明文。消債條例 第151條第7項但書規定「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 困難者」,所謂「履行有困難」即係以債務人之收入,扣除 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仍不足以 清償協商條件所定之數額;又此但書規定並未附加「不可預 見」之要件,亦即該事由並不以債務人「不可預見」為必要 。該項但書規定情形,僅須於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 判時存在即可,不以協商成立後始發生者為限,並與債務人 於協商時能否預見無關。債務人於協商時縱未詳加思考、正 確判斷,或可預見將來履行可能有重大困難而仍冒然簽約成 立協商,亦不能據此即認其履行顯有重大困難係可歸責於債 務人。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8項準用第7項但書規定之結果 ,亦無不同(司法院民事廳消債條例法律問題研審小組民國 98年第1期民事業務研究會第22、24、26號意見可供參考) 。次按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 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 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 第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其積欠債權人債務因無力清償,曾於民國96 年2月間與最大債權銀行達成債務協商,惟當時協商還款金 額幾乎等同債務人每月收入金額致無法給付,實有不可歸責 於己之事由,致履行債務有重大困難,且其顯有不能清償之 情形,爰依法聲請清算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符合消債條例第151條第7項但書「因不可歸責於己之 事由,致履行顯有重大困難」之規定:  ⒈聲請人前於96年2月間與最大債權銀行永豐銀行達成債務協商 ,約定自96年2月起,分120期、利率6%、每月償還新臺幣( 下同)38,934元之還款方案,惟未繳納過等情,有永豐銀行 陳報狀、聲請人清算聲請狀可稽(士林地方法院消債更卷第 169至173頁、本院卷第21頁)。而債務人與債權人成立協商 或調解後,即應依誠信原則履行,故應限於債務人因不可歸 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時,始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俾 債務人盡力履行協商或調解方案,避免任意毀諾,是本件聲 請人向本院聲請清算,自須審究其是否有「不可歸責於己事 由致履行有困難」之情事。  ⒉聲請人陳報其於96年間任職於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薪資約34,800元至43,900元左右,與聲請人勞工保險被保險 人投保資料表互核相符(本院卷176頁)。從而,聲請人以 當時之收入扣除必要生活費用後,已難以支付每月38,934元 之還款方案,故聲請人履行該協商顯有困難,且有不可歸責 之事由。  ㈡聲請人主張目前任職於中山閣下管理委員會,平均每月薪資 為29,300元,另領有勞保老年年金每月20,282元及租屋補助 每月6,000元,業據其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在職證 明書、薪資簽收證明、租金補貼申請書、第一銀行存摺影本 附卷可佐(本院卷第185至199頁、第387至398頁)。復參本 院前向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臺北市 中正區公所、臺北市中山區公所、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勞動 部勞工保險局函詢,聲請人是否領有各類政府補助、勞保年 金或勞保退休金、租金補助等津貼,經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函 覆聲請人每月領有勞工保險老年年金20,282元、113年5月8 日領取續提退休金8,045元、臺北市中山區公所函覆每年領 取重陽敬老禮金1,500元、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函覆每月領有6 ,000元租金補助外,其餘均無領取相關補助等情,有臺北市 政府都市發展局113年9月20日北市都企字第1133063146號函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9月23日北市社助字第1133136127 號函、內政部國土管理署113年9月25日國署住字第11300987 46號函、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9月25日保普老字第113102 11770號函、臺北市中正區公所113年9月24日北市正社字第1 136016228號函、臺北中山區公所113年9月26日北市中社字 第1133005523號函附卷可參(本院卷第279至290頁),然聲 請人於113年5月8日領取續提退休金部分非具持續性之收入 ,是不列入聲請人之固定收入範圍。故本院以聲請人平均每 月收入55,707元(計算式:29,300+6,000+20,282+125=55,7 07)作為計算聲請人償債能力之依據。  ㈢按聲請人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其 表明每月必要支出之數額,與本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第2 項規定之認定標準相符者,毋庸記載原因、種類及提出證明 文件;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 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消債 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之1第3項、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定 有明文。聲請人主張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 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 2倍定之(本院卷第23頁),本院審酌聲請人自陳現居臺北 市中山區,並提出租賃契約為憑(本院卷第202頁),爰參 酌衛生福利部公告之113年度臺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用1 9,649元之1.2倍即23,579元(計算式:19,649元×1.2=23,57 9元),並以此數額作為聲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  ㈣準此,聲請人每月收入55,707元,扣除每月必要生活費用23, 579元,尚餘32,128元,惟據聲請人之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 信中心查詢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債權人陳報狀及債 權人清冊所載(本院卷第37至57頁、第291至329頁),聲請 人積欠債權人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瑞興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華泰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永豐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債務達4,369,756元,倘以其每月所餘32,128元 ,尚須11年餘始得清償完畢(計算式:4,369,756元÷32,128 ÷12月≒11.3)。此外,聲請人陳報其名下除玉山銀行存款4 元、中國信託銀行存款40元、台北富邦銀行存款983元、國 泰世華銀行存款475元、華南銀行存款989元、新光銀行存款 42元、上海儲蓄銀行存款35元、臺灣銀行存款3元、臺灣土 地銀行存款58元、中華郵政存款94元、股票價值71.7元、臺 灣人壽保險保單(保單號碼:0000000000)現存保單價值78 ,077元、新光人壽保險保單(保單號碼:0000000000、0000 000000、AJMA934110、AGOA248390、A6C0000000、AG000000 00、ARY0000000)現存保單價值321,063元,元大人壽保險 保單(保單號碼:LTSH019317)現存保單價值78,968元外, 無其他財產,有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新光人壽 保險單借款餘額證明、保單價值準備金帳戶價值證明、元大 人壽保險公司保單價值準備金查詢、台灣人壽保單資料、玉 山銀行存摺影本、中國信託銀行存摺影本、台北富邦銀行存 摺影本、國泰世華銀行存摺影本、華南銀行存摺影本、新光 銀行存摺影本、上海儲蓄銀行存摺影本、臺灣銀行存摺影本 、臺灣土地銀行存摺影本、中華郵政存摺影本、投資人有價 證券餘額表附卷可稽(本院卷第31頁、第145至173頁、第37 7頁、第405至424頁)。考量聲請人現年已屆66歲,聲請人 雖有前開存款、保單價值準備金、有價證券共約480,903元 ,但仍不足以清償聲請人積欠之債務。是本院審酌聲請人之 財產、信用、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堪認聲請人客觀 上經濟狀況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而有藉助清算制度調整 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自 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此外,本件復查無聲 請人有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駁回 清算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清算,核屬有據,爰依 首揭規定,應予開始清算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 算程序。 四、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第83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潘英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1月17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文友

2025-01-17

TPDV-114-消債清-11-20250117-1

北救
臺北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北救字第3號 聲 請 人 張鳳恩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名亨企業有限公司、謝武宏、李昆霖、郭珠 菲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能即時調 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前段、第109 條第2項、第284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 ,且缺乏經濟信用者而言。又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 出訴訟費用,專就聲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並未提 出證據,或依其提出之證據,未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 之主張為真實,即應將其聲請駁回,並無派員調查之必要( 最高法院43年台抗字第152號、88年度台抗字第161號裁判意 旨參照)。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就其與相對人名亨企業有限公司、謝武宏 、李昆霖、郭珠菲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聲請訴訟救助,雖 主張其符合臺北市低收入戶資格,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 請求訴訟救助等語,並提出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函、低收入戶 證明書為證。惟中低收入戶乃行政主管機關為提供社會救助 所設立之核定標準,與法院就有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認定 ,係屬二事。而聲請人復未提出其他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 釋明其現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致無資力支出本件訴訟 費用之情,揆諸前揭說明,其聲請訴訟救助,難認有據,應 予駁回。 三、爰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仁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黃進傑

2025-01-17

TPEV-114-北救-3-202501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