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擔保提存事件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81-190 筆)

司聲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發還擔保金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5號 聲 請 人 伊達斯精品酒店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炫政 相 對 人 匯豐銀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沈晏莛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發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3度存字第126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新 臺幣126,500元,准予發還。 聲請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準用第104條之規定, 須符合:(一)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二)供擔保人證 明受擔保利益人同意返還者。(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 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 ,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   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   ,法院始得裁定返還擔保金。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清償債務事件,相對 人前依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中簡字第2987號判決為擔 保假執行。聲請人依上開判決向鈞院以113年度存字第126號 為相對人提存新臺幣126,500元之擔保金在案。茲因本案訴 訟已終結、聲請人並訂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 而相對人未於期間內行使權利,爰聲請發還前開擔保金等語 。 三、經本院依職權調閱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度中簡字第2987 號、113年度簡上字第238號及本院113年度存字第126號等相 關卷證審核,經查與聲請人主張相符,揆諸上開說明,應認 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定之「訴訟終結」情 形。此外聲請人自行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行使權利之通知 送達相對人後,相對人迄未對聲請人行使權利,亦有花蓮府 前路郵局存證號碼233號存證信函及回執影本以及本院案件 查詢清單乙紙附卷可參。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本件擔保金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司法事務官 易新福

2025-02-18

HLDV-114-司聲-5-20250218-1

司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95號 聲 請 人 宜園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新添 代 理 人 李學鏞律師 相 對 人 黃琮誠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3年度存字第1046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 金新臺幣4,460,833元,准予返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百分之5,餘由聲請 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   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前段分別   定有明文。又前開所謂「訴訟終結」,係指依假扣押所保全 之請求提起之本案訴訟終結;如供擔保人未提起本案訴訟時 ,則指假扣押裁定及假扣押執行程序均不存在者而言。最高 法院92年度台抗字第19號裁判見解亦同,可資參酌。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損害賠償事件,業經鈞院109年 度重訴字第599號、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1年度重上字第 81號判決確定。聲請人前依鈞院113年度裁全字第21號民事 裁定,提供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以鈞院113年度存字第104 6號提存在案。聲請人已於訴訟終結後,以存證信函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於21日期間內行使權利,相對人迄今仍 未行使權利,爰聲請返還擔保金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前開案卷查 核無誤,兩造間之本案訴訟,業經判決確定。又訴訟終結後 ,聲請人以存證信函送達相對人之戶籍地址通知其行使權利 ,並經相對人配偶於113年12月19日當場簽收等情,此有存 證信函、掛號郵件收件回執附卷可憑。而相對人等迄今未對 聲請人聲請調解、核發支付命令或起訴請求損害賠償等與起 訴有相同效果之訴訟行為,有本院民事庭查詢表附卷可稽。 從而,聲請人聲請返還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依前開規定, 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依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當事人一 部勝訴一部敗訴,由法院酌量情形命其等負擔,本院認依前 開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1年度重上字第81號確定判決關 於訴訟費用分擔之比例,爰裁定如主文所示由兩造分別負擔 。 五、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前段、第104條第1項第3款規定,裁定 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川苑

2025-02-18

TCDV-114-司聲-95-20250218-1

司聲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11號 聲 請 人 江新傳 相 對 人 張火順 上列聲請人聲請返還提存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1年度存字第1065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 金新臺幣121萬1,529元,准予返還。 聲請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 前段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並為同法第106條所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依本院109年度訴字第214號民 事判決,為免為假執行,曾提存擔保金新臺幣1,211,529元 ,並以本院111年度存字第1065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 兩造間免為假執行之本案訴訟業經判決確定,聲請人並定20 日以上期間通知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行使權利而其迄未行 使,爰聲請返還本件提存物等語。 三、聲請人上開聲請,業據提出本院民事判決、提存書、執行命 令、歷審裁判(以上均為影本)、存證信函及掛號郵件收件 回執等件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相關卷宗核閱無訛,本 件兩造間免為假執行之本案訴訟業經判決確定,訴訟已終結 ,聲請人並已定20日期間通知相對人行使權利而其迄未行使 ,亦有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附卷可稽。從而,聲請人聲請 返還本件提存物,經核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爰裁定如 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一庭 司法事務官

2025-02-18

TYDV-114-司聲-11-20250218-1

商聲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變更提存物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商聲字第2號 聲 請 人 華南永昌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進明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孫逸文 相 對 人 陳錦峰 住臺北市南京東路5段167號17樓之 1 張志營 住新北市汐止區莊敬街29巷11號10 樓 陳沛 住新北市中和區景平路431巷56號1 6樓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扣押事件,聲請變更提存物,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度存字第1194號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 供之永豐商業銀行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面額新臺幣1,000萬 元壹張(存單號碼:5003206)、面額新臺幣500萬元壹張(存單 號碼:4000321)、面額新臺幣100萬元2張(存單號碼:3000390 、3000391)及現金新臺幣68,000元,准以面額新臺幣1,730萬元 之中央政府建設公債一一三年度甲類第十期債票代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伊與相對人陳錦峰、張志營、陳沛(下合稱 相對人)間假扣押事件,前經本院以110年度商全字第2號裁 定准以新臺幣(下同)1,667萬元或同額之銀行可轉讓定期 存單提供擔保後為假扣押,伊遵本院112年度商聲字第2號裁 定於民國112年5月22日以永豐商業銀行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 單1,700萬元及現金68,000元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 北地院)辦理擔保提存,因上開提存物於113年1月12日到期 ,該提存物所生孳息為22萬1,000元,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05 條第1項規定,聲請准以面額1,730萬元之113年度甲類第10 期中央政府建設公債代替之。 二、按法院得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准許其變換提存物。上 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民事訴訟法 第105條第1項、第106條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前依本院110年度商全字第2號裁定,以1,667 萬元遠東國際商業銀行無記名可轉讓定期存單向臺北地院辦 理擔保提存,後依本院112年度商聲字第2號裁定變更提存物 為面額1,000萬元壹張(存單號碼:5003206)、面額500萬 元壹張(存單號碼:4000321)、面額100萬元2張(存單號 碼:3000390、3000391)及現金68,000元等情,業經本院依 職權調取上開擔保提存事件案卷查對無訛,且聲請人所聲請 變換之提存物核與原提存物之價值相當,本件聲請於法有據 ,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商業庭 審判長法 官 彭洪英 法 官 張嘉芳 法 官 林勇如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吳佩倩

2025-02-17

IPCV-114-商聲-2-20250217-1

司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213號 聲 請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代 理 人 何佳音 相 對 人 達佛羅股份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張錦峰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提存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4年度存字第43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中央政 府建設公債99年度甲類第四期登錄債券,面額新臺幣11,200,000 元,准予返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利益人同意返還者,法院應依供擔保 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 項第2款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 保者準用之,亦為同法第106條所明定。 二、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本案兩造間聲請假扣押事件,聲請人 前遵鈞院113年度司裁全字第1567號民事裁定,為擔保假扣 押曾提供如主文所示之擔保,並以鈞院114年度存字第43號 擔保提存事件提存在案。因相對人同意聲請人取回上開提存 物,爰聲請返還提存物等語。 三、聲請人上開聲請,業據其提出同意書、相對人公司變更登記 表、印鑑證明為憑,並經本院調閱相關卷宗審核屬實。是依 前揭規定,聲請人聲請返還提存物,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林柔均

2025-02-17

TCDV-114-司聲-213-20250217-1

司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1965號 聲 請 人 邱偉傑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臺幣(下同)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法院應依供擔保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1款、第106條前段分別 定有明文。又債務人為免假執行而供之擔保,係擔保債權人 因不能假執行所應受之損害,故必待債權人自認無損害發生 ,或債務人本案勝訴確定,或債務人就債權人因暫免執行所 生之損害已經賠償時,始得謂供擔保之原因消滅。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因債務人異議之訴等,聲請停止 執行事件,聲請人前遵本院110年度聲字第177號民事裁定, 為停止執行曾提供新臺幣(下同)15萬元之擔保,並以本院 111年度存字第560號擔保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債務人異 議之訴(本院110年度訴字第994號、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下稱臺中高分院)111年度上字第100號)業經判決確定而 告終結,嗣相對人以臺中高分院108年度上更一字第4號和解 筆錄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強制執行,並由本院111年度 司執字第114239號執行命令自聲請人前開擔保金執行121,39 5元,而全部獲得清償在案。是以,本件應供擔保之原因業 已消滅,聲請人爰依法聲請返還前開所剩餘之擔保金28,605 元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前依本院110年度聲字第177號民事裁定主文供 擔保15萬元(即本院111年度存字第560號提存書)後,免為 本院109年度司執字第124752號拆除地上物等之假執行,上 開擔保金係在擔保相對人因不能假執行所應受之損害。嗣兩 造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判決聲請人敗訴確定,則相對人前 於強制執行程序中不能即時假執行所應受之損害即可能存在 ,而聲請人雖主張相對人業以本院111年度司執字第114239 號執行命令自聲請人前開擔保金執行121,395元,而全部獲 得清償云云,惟查,該執行之擔保金乃臺中高分院108年度 上更一字第4號和解筆錄第3點之使用土地補償金,尚與相對 人因不能即時假執行所應受之損害,分屬二事,不可混為一 談。復且,聲請人亦未證明相對人確無損害發生或就相對人 所發生之損害已經賠償,是本件不符合首揭應供擔保原因消 滅之要件。又遍觀全部聲請意旨之主張及釋明,形式上不能 認另有其他合致於應供擔保原因消滅之事實存在,本件聲請 核與民事訴訟法第 104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要件不符,應予 駁回,爰裁定如主文。又若聲請人於取得相對人同意返還之 證明文件,或於訴訟終結後合法催告、抑或另行聲請本院通 知相對人行使權利,相對人未依期行使,仍得聲請返還本件 擔保金,不受本件駁回聲請之拘束,併予說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世鵬

2025-02-17

TCDV-113-司聲-1965-20250217-1

司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50號 聲 請 人 蕭淑君 聲 請 人 賴幸冠 相 對 人 LE VAN HAI 即黎文海 相 對 人 有辰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淑娟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1年度存字第503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 新臺幣150,000元,准予返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LE VAN HAI即黎文海負擔 。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   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前段分別   定有明文。又債權人依假扣押裁定供擔保後,已經假扣押執 行,嗣撤銷該假扣押裁定或於收受假扣押裁定後已逾30日( 強制執行法第132條第3項),撤回假扣押執行者,債務人就 假扣押執行所受之損害,已得確定並能行使,於此情形,債 權人自得依上述規定,定期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於 債務人未行使後,聲請法院裁定發還提存之擔保物(最高法 院102年度第12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聲請對相對人財產假扣押,並 依鈞院111年度司裁全字第196號民事裁定,提供如主文所示 之擔保金,以鈞院111年度存字第503號提存後,對相對人之 責任財產假扣押強制執行在案。因兩造間之損害賠償事件已 終結,且聲請人已撤回假扣押執行程序,聲請人並聲請法院 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限期行使權利,相對人迄未對聲 請人行使權利(即鈞院113年度司聲字第1367號),爰聲請返 還擔保金等語。 三、聲請人上開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本院111年度司裁全字 第196號民事裁定、111年度存字第503號提存書、本院111年 度司執全清字第120號函、本院113年度司聲字第1367號函、 本院111年度中簡字第3875號判決暨確定證明書等件影本為 證,其中相對人有辰營造有限公司部分,原經本院准許假扣 押,嗣於111年4月25日復經本院111年度司裁全字第196號裁 定撤銷,雖經聲請人異議、抗告,歷審法院仍維持該部分撤 銷准許假扣押處分,並經本院111年度司執全清字第120號強 制執行事件,而於111年8月10日撤銷對相對人有辰營造有限 公司之假扣押強制執行程序;而相對人LE VAN HAI即黎文海 部分,則經聲請人於113年7月30日撤回假扣押強制執行程序 在案;前情均經本院依職權調閱前開相關案卷核實無訛,足 認本件符合訴訟終結之要件。又訴訟終結後,聲請人復向本 院聲請對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於催告限期行使權利,惟相 對人經受上開催告通知後,迄今未對聲請人聲請調解、核發 支付命令或起訴請求損害賠償等與起訴有相同效果之訴訟行 為,並向本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復有本院民事庭查詢表。 從而,聲請人聲請返還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依前開規定, 應予准許。至於本件訴訟費用之分擔,本院認依兩造間111 年度中簡字第3875號損害賠償之確定判決,由相對人LE VAN HAI即黎文海單獨負擔。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前段、第104條第1項第3款規定,裁定 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川苑

2025-02-17

TCDV-114-司聲-50-2025021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1號 異 議 人 沈玉郎 相 對 人 王志成 王明慧 王明玲 上列異議人對於本院提存所民國114年1月10日(113)取智字第274 4號函所為否准聲請取回本院112年度存字第205號清償提存事件 提存物之處分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關係人對於提存所之處分,得於處分通知書送達關係人翌日 起10日之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提存所認前項異議有理由 時,應於10日內變更原處分,並將通知書送達關係人;認異 議無理由時,應於10日內添具意見書,送請法院裁定之,提 存法第24條定有明文。查,本院提存所於114年1月10日以( 113)取字第2744號函否准異議人聲請取回本院112年度存字 第205號清償提存事件之提存款新臺幣(下同)9萬6,800元 (簡稱原處分),並於114年1月15日送達異議人,異議人收 受原處分後,於114年1月22日具狀提出異議,本院提存所認 其異議為無理由,於112年2月10日添具意見書送請本院裁定 ,經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合先敘明。 二、本件異議意旨略以:按提存事件係屬非訟程序,提存所僅得 就形式為審查,關於實體法律事項,提存所並無審查權。異 議民國人113年12月24日聲請取回本院112年度存字第205號 清償提存事件提存物,係依據本院有效存在之111年度訴字 第5733號判決為證明文件,該判決甚且為本件提存受取權人 聲請強制執行之法律依據。是異議人據前開判決第14頁第1- 2、4、14-15行所示「兩造間於110年6月以後即無租賃關係 存在」,依提存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所定「提存原因消滅者 」聲請取回提存物,與法相合。本院111年度訴字第5733號 判決及其上訴審臺灣高等法院112年度上易字第819號判決, 皆已就本件提存之110年6月至111年4月份之租金為判決主文 第2項應給付之金額;且執行法院亦依112年度上易字第819 號判決,將異議人依據該判決所為擔保提存免假執行之113 年度存字第145號292,096元提存物將本件租金提存金額包含 予以扣押於158,900元範圍內,是本件提存租金顯已在113年 度存字第145號擔保提存已受清償,異議人依提存法第17條 第1項第2款所定「提存原因消滅者」聲請取回提存物,與法 相合。本院提存所旨揭不准許異議人取回系爭提存物之處分 書,與法相違,爰提出異議,請惠予發回系爭提存物。 三、按提存乃債務人將其應為之給付,提存於國家設置之提存所 ,以代清償或達到法律上某一目的之行為,其性質屬於非訟 程序,而非判斷私法上權利義務之訴訟程序,故提存所就具 體提存事件僅得依提存法及其施行細則之規定為形式上審查 ,至當事人有關實體上權利義務法律關係之爭執,應由當事 人另行以訴訟方式謀求解決,提存所並無審查權限。次按「 清償提存之提存人於提存後,提存原因消滅者,得聲請該管 法院提存所返還提存物」,為提存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所明 定;所謂提存之原因已消滅者,係就形式上觀察,原據以提 存之債之關係已消滅者而言,如原據以提存之債之關係已經 兩造合意解除而消滅,或已經確定判決確認原債之關係不存 在者而言。   四、經查,王彭梅蘭前出租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段00號3 樓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中分隔之套房305室(簡稱系爭套 房)予異議人,雙方於98年3月15日簽訂房屋租賃契約書, 租金每月9,500元,約定租期至99年3月14日。租約到期後, 異議人仍繼續使用系爭房屋,雙方就系爭房屋有不定期租賃 契約。王彭梅蘭於105年7月18日死亡,系爭房屋由繼承人即 相對人王明慧、王明玲、王志成與王志嘉公同共有。相對人 、王志嘉於108年5月2日就遺產分割事件達成訴訟上和解, 由相對人取得系爭房屋所有權,並於109年10月16日辦理移 轉登記相對人分別共有,異議人與相對人於109年12月間另 自行成立不定期租賃契約(簡稱系爭租約)等事實,業據臺 灣高等法院112年度上易字第819號民事判決認定明確。異議 人則於112年1月31日為給付相對人110年6月份起至111年4月 份止共計11個月之租金,清償提存租金金額共9萬6,800元, 經本院提存所112年度存字第205號清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 並業據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清償提存卷宗核閱無訛。可知異 議人係就系爭租約,應給付相對人之租金辦理清償提存。嗣 異議人於113年12月24日檢具本院111字第5733號民事判決及 臺灣高等法院112年度上易字第819號民事判決影本,以「提 存出於錯誤」、「提存之原因已消滅」等原因事實,聲請本 院提存所取回提存之系爭租金,未予具體指明本件取回原因 究為提存出於錯誤或提存原因消滅。本院提存所乃於113年1 2月25日函請異議人就本件取回原因究係提存出於錯誤或提 存原因消滅,為相關補正說明,異議人即具狀陳稱係依提存 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所定提存原因消滅者聲請取回提存物, 並以本院111年度訴字第5733號判決為證明文件等語。本院 提存所又於114年1月3日再次函請異議人應補正釋明「提存 原因消滅」事由之證明文件。異議人雖於114年1月10日補正 書狀稱本件提存物之取回,係執有效存在並未經廢棄之本院 111年度訴字第5733號判決爲證明文件,並依提存法第17條 第1項第2款所定「提存原因消滅者」聲請取回提存物,與臺 灣高等法院112年度上易字第819號判決之實體法律事項無涉 云云。然依臺灣高等法院112年度上易字第819號民事確定判 決,已然認定異議人與相對人於109年12月間另自行成立不 定期租賃契約,業已前述,就形式上審查,非可認為異議人 清償提存之租金債務已經消滅。是以,異議人以提存原因消 滅者為由,依提存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之規定,聲請就本院 提存所112年度存字第205號提存事件取回提存物,於法無據 。原處分否准異議人取回提存物之聲請,經核並無違誤。至 異議人雖另稱本件所提存之系爭租金,於另案113年度存字 第145號擔保提存事件中就異議人所提供之提存物,經受取 權人聲請強制執行而清償完畢,是異議人依法所為提存亦因 原因消滅而得取回提存物云云,然提存事件既係屬非訟事件 ,異議人所執前詞,係是否異議人之租金債務已另經執行而 消滅之實體事項爭議,非本院提存所所得審認。即異議意旨 指摘原處分不當,求予准許異議人取回提存物,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爰依提存法第25條第1項後 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范智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鄭玉佩

2025-02-17

TPDV-114-聲-81-20250217-1

司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2063號 聲 請 人 陳璽文 相 對 人 項俐容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2年度存字第171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 提存之擔保金新臺幣42萬7,000元,准予返還。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 1項第3款 定有明文。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 之,並為同法第106條所規定。而所謂「訴訟終結」,於命 供擔保免為假執行之情形,係指其本案訴訟已經確定或和解 等情形者而言。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因損害賠償事件,聲請人 前遵本院111年度金字第76號民事判決,曾提供新臺幣(下 同)42萬7,000為擔保,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2年度存字第 171號擔保提存事件提存(下稱系爭擔保金)後,免為假執 行。嗣本案經聲請人等上訴後,兩造嗣於臺灣高等法院臺中 分院112年度金上字第4號損害賠償事件審理中成立訴訟上和 解,是本件訴訟業已終結。又聲請人於該案訴訟終結後,已 向本院聲請,且已由本院定21日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 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爰依上開法條規定聲請返還擔保金 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聲請主張,業據其提出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112年度存字第171號提存書、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2年 度金上字第4號和解筆錄、本院非訟中心113年度司聲字第15 32號函文等件影本為證,復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相關卷宗 核實無訛。聲請人為免於假執行所供如主文所示之擔保,係 為擔保相對人不能為假執行所生之損害,而本案既已經兩造 成立訴訟上和解,揆諸上開說明,堪認訴訟程序已經終結。 又聲請人於本案訴訟程序終結後,已向本院聲請通知相對人 行使權利,經本院以113年度司聲字第1532號受理後,由本 院於113年9月23日以中院平非拾參113年度司聲字第1532號 函通知相對人於函到21日內,對聲請人提存之系爭擔保金行 使權利等語。相對人固於113年9月26日收受該函文後,於11 3年9月27日向本院具狀表示略以:雖然和解成立,但該和解 內容約定分期給付,每月歸還5,000元,第一期時間為113年 10月15日,尚未屆至,也尚未履行,且應歸還金額差距太大 ,為保障權益,不同意歸還等語,有本院113年度司聲字第1 532號卷宗可稽。惟按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所謂「 受擔保利益人權利」,係指受擔保利益人因供擔保人不當訴 訟行為而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而言(最高法院101 年度台抗 字第534號、97年度台抗字第230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所謂 「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則係指其於催告期間內向法院起 訴或為與起訴相同效果之訴訟行為(如聲請調解或聲請發支 付命令)而言,不包括供擔保人已向法院聲請返還提存物後 始為請求之情形(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306號裁定意旨 參照)。查相對人雖曾於本院上開通知行使權利事件催告期 間內表示意見如上,然相對人迄今未對聲請人聲請調解、核 發支付命令或起訴請求損害賠償等與起訴有相同效果之訴訟 行為,有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3年12月31日南院揚民字第113 4006198號函及本院民事庭查詢表在卷可稽。堪認相對人並 未合法行使權利,則聲請人依首揭規定,聲請返還系爭擔保 金,於法自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前段、第104條第1項第3款規定,裁定 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祥榮

2025-02-17

TCDV-113-司聲-2063-20250217-1

司聲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467號 聲 請 人 陳美花 相 對 人 陳俊錡 陳蔚綾 上列聲請人聲請返還提存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3年度存字第492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 新台幣壹拾捌萬元,准予返還。 本院113年度存字第493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 新台幣壹拾捌萬元,准予返還。   理 由 一、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 條準用第104 條之規定 ,須符合:㈠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㈡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 利益人同意返還者;㈢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 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 擔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 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法院始得裁定 返還擔保金。所謂應供擔保原因消滅,依最高法院53年度台 抗字第279 號判例之意旨,係指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並無 損害發生,或供擔保人即聲請人本案勝訴確定,或就所生之 損害已經賠償時,始得謂供擔保之原因消滅。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聲請假執行,前依本院112 年 度訴字第1161 號民事判決分別提供新臺幣(下同)180,000 元、180,000 元擔保金,各以本院113 年度存字第492 號、 113 年度存字第493 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聲請人已於 訴訟終結後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 ,為此聲請裁定准予返還擔保物等語。 三、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提存書、民事判決及確定證 明書、存證信函影本及郵件收件回執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 調閱相關卷宗審核無訛,而相對人迄今仍未行使權利之情事 ,亦經本院查證明確,是本件聲請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司法事務官

2025-02-14

SCDV-113-司聲-467-202502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