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明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81-190 筆)

重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117號 原 告 李明鴻 被 告 劉連金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法 定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 要件者,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 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亦 有明文規定。 二、原告起訴未依法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3日 裁定命原告於該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2 月26日送達原告,此有送達證書附卷可按(見本院卷第27頁 )。原告逾期迄未補正,亦有本院民事科查詢簡答表、答詢 表、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附卷可憑。其訴顯難認為 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呂麗玉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靜茹

2025-03-11

TCDV-114-重訴-117-20250311-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478號 原 告 李家宏 訴訟代理人 蘇敬宇律師 被 告 謝坤成 訴訟代理人 蔡文斌律師 李明峯律師 邱維琳律師 許慈恬律師 吳毓容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6,033,785元。 二、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 幣60,796元,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2項定有明文 。次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訴訟標的之價額合併計算 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 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同法第77條之2第1項亦 有明文。是訴訟標的價額係依原告主張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 ,所得受之客觀利益定之;倘原告合併提起數訴,各訴之訴 訟標的雖不相同,惟自訴訟利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 超出終局標的範圍,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 之。 二、經查: (一)原告起訴聲明:1.被告與原告締結「原告以每股新臺幣(下 同)2.6元向原告購買聯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聯合 公司)657,275股(即6%股權,下稱系爭股權)之買賣契約」。 2.被告應於簽訂前項買賣契約後,於原告給付被告1,708,91 5元之同時,移轉系爭股權予被告。則原告如獲勝訴判決, 所獲取之客觀利益即為系爭股權之價值,依原告陳報聯合公 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為12,918,236股,112年度資產負債表記 載負債及權益總額為新臺幣(下同)118,557,522元,換算 每股價值為9.18元(見本院卷第105頁),有112年度損益及稅 額計算表、資產負債表及112年度營利事業投資人明細及分 配盈餘表等件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95至97頁)。至被告雖主 張訴外人雲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豹公司)注資聯 合公司1億3500萬578元後之每股價值10.45元計算等語,惟 查雲豹公司雖於112年12月15日各匯款5000萬元及2272萬780 2元至聯合公司(見本院卷第143頁),然此並未於112年12月3 1日資產負債表揭露,自無從單憑上開金流計算聯合公司之 股價。 (二)又本件原告聲明第1項乃請求被告以每股2.6元之價格,與原 告就系爭股權締結買賣契約,與訴之聲明第2項請求被告移 轉系爭股權予原告,其所主張之訴訟標的固有不同,但最終 經濟目的並未超出其請求移轉系爭股權予原告之範圍,是依 首引說明,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其中價額較高者即系爭股權9. 18元定之。準此,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6,033,785元 (計算式:9.18×657275=0000000,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60,796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繳,逾 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 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2025-03-11

TNDV-113-補-478-20250311-2

家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履行協議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訴字第8號 原 告 A01 A02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蔡文斌律師 李明峯律師 吳毓容律師 邱維琳律師 許慈恬律師 被 告 A03 訴訟代理人 王燕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協議等事件,原告起訴後僅繳納裁判費新 臺幣(下同)1,000元,後原告於民國114年3月3日追加先位之訴 。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 項標的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 最高者定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定有明文,此依家事事件法 第51條,為家事訴訟事件所準用。經核原告先位之訴係請求被告 依兩造間之協議將坐落臺南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 土地)之應有部分登記為兩造公同共有後,再登記為兩造分別共 有應有部分各三分之一,及將門牌號碼臺南市○○區○○街00巷00號 建物(下稱系爭建物)之稅籍登記變更為兩造分別共有各三分之 一,查系爭土地面積為38.01平方公尺、公告土地現值為每平方 公尺35,200元,系爭建物經國稅局核定之價額則為45,800元,故 先位之訴訴訟標的價額經核為922,501元【計算式:[(35,200×3 8.01)+45.800]÷3×2=922,501,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而備位 之訴訴標的金額則為829,728元,揆諸上開說明,本件訴訟價額 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即922,501計算之,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2,29 0 ,原告僅繳納1,000元,尚欠11,290元未繳,爰命原告於本裁 定送達後3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本件之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游育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須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顏惠華

2025-03-11

TNDV-114-家訴-8-20250311-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833號 原 告 張玉輝 張瀞予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薛國棟律師 被 告 陳蔡秀麥 蔡素真 施正福 施治緯 施文華 蔡素珠 陳麗珍 張英雄 張黃阿錢 張瑞民 張淑芬 張麗菁 趙筠芷 李浚瑋 李俊霖 李婕妤 李明嘉 李碧珠 李碧蘭 蔡詠鑫 李宥榆 李敬中 李侑錡 李碧枝 李東朋 李泰德 李東安 梁王妝 梁育慈 蔡文典 蔡進福 蔡進成 蔡進文 蔡麗惠 蔡麗鶴 蔡美雪 蔡秀梅 陳蔡梅雀 陳文和 陳文清 陳文慶 陳麗淑 蔡洪勝燕 蔡承安 蔡義雄 蔡玉敏 李昭一 李麗官 李坤山 李坤華 李月琴 李瑞枝 張義雄 劉張菊花 洪陳愛 洪陳玉 陳罔莿 陳俊良 陳緯潔 張俊雄 張吟溶 張鳳純 梁森宏 李金春 余景登即梁森泉之遺產管理人 吳慶煌 吳秀綿 吳秀卿 吳松林 李旻修 李厚積 李冠鋒 李洪秀蘭 李晟睿 李柏軒 李柏彥 兼上一人之 法定代理人 李文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一、按因財產權而起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 判費,此乃起訴必備之程式。次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 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 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分割共有 物涉訟,以原告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價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 77條之1第1項、第2項及第77條之11分別明定。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坐落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權利 範圍全部,面積632.67㎡,下稱系爭土地)為兩造共有(原 告2人之應有部分各為995/4320、187/864,共1930/4320) ,其中被告李旻修、李厚積、李冠鋒(下合稱李旻修等3人 )就繼承自被繼承人李金水而公同共有之系爭土地應有部分 ,及被告李洪秀蘭、李晟瑞(下合稱李洪秀蘭等2人)就繼 承自被繼承人李明宗而公同共有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均未辦 理繼承登記,而聲明請求代位李旻修等3人、李洪秀蘭等2人 辦理前揭土地繼承登記後,將系爭土地予以分割,其訴訟標 的價額應以原告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價額為斷,即以系爭土地 之交易價值,按原告之應有部分計算。又系爭土地於起訴時 之客觀市場交易價額約為每坪61,000元,有原告陳報書狀及 所附鄰近土地交易實價登錄查詢資料附卷足憑,爰核定本件 訴訟標的價額為5,215,621元(計算式:632.67㎡×0.3025×61 ,000元×1930/4320=5,215,621元,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52,678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10日內補繳,逾期不繳 ,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楊佩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得抗告,如有不服,應於收受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李祥銘

2025-03-11

KSDV-113-補-1833-20250311-1

司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票字第35021號 聲 請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相 對 人 孔婧芯 李明霖 上列當事人間本票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110年6月4日共同簽發之本票,內載憑票交付聲請 人新臺幣990,000元,其中之新臺幣629,685元,及自民國113年1 1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16計算之利息,得為強 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連帶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0年6月4日共同 簽發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1紙,內載金額新臺幣(下同 )990,000元,到期日113年11月5日。詎於屆期提示後,尚 有票款本金629,685元未獲清償。為此提出本票原本1紙,聲 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等情。 二、經查,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 三、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得於收到本裁定後20日 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之訴。發票人 已提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定聲請法院 停止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陳思頴

2025-03-11

SLDV-113-司票-35021-20250311-1

勞補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給付違約金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29號 原 告 立可白潔淨事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羅傑元 被 告 李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違約金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有關勞動事件之處理,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 用民事訴訟法及強制執行法之規定,勞動事件法第15條定有 明文。次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 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當事人得以合意 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 限;惟於民事訴訟法定有專屬管轄之訴訟,不適用之,民事 訴訟法第28條第1項、第24條第1項、第26條亦有明文。故除 專屬管轄外,因雙方當事人之合意,使本無管轄權之法院因 而有管轄權,本有管轄權之法院即喪失管轄權,合意管轄一 經約定,原告即應向合意管轄之法院起訴,不得向他法院起 訴。從而,當事人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者,如具備上開 法定要件,當事人及法院均應受其拘束,關於合意管轄之規 定,除專屬管轄外,得排斥其他審判籍而優先適用(最高法 院99年度台抗字第11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本件原告前聲請對被告核發支付命令,被告已於法定 期間提出異議,原告之聲請乃視為起訴。依兩造間勞動契約 書第17條約定,因本契約涉訟時,雙方同意專以甲方(即原 告)登記地之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有勞動契約書附 卷可稽,而原告公司址設高雄市前鎮區,其登記地之地方法 院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參照上揭條文及說明,本件既非專 屬管轄之訴訟,受訴法院則受兩造上開合意管轄之拘束,即 應排斥其他審判籍而優先適用兩造合意管轄之約定。從而, 本件訴訟自應由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管轄。原告向無管轄權之 本院起訴,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勞動事件法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勞動法庭法 官 朱玲瑤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書記官 陳瑩萍

2025-03-11

CTDV-114-勞補-29-20250311-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1049號 原 告 黃蕙珍 被 告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代 表 人 張淑娟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8月1日高 市交裁字第32-ZEA412373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本件為交通裁決事件,依兩造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所示,本 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經言詞辯論之必要,爰依行政訴 訟法第237條之7之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爭訟概要:   原告於民國113年5月22日7時35分許,在國道一號高速公路 南向373.5公里處(下稱系爭地點),駕駛車牌號碼0000-00 號自用小客貨車(下稱系爭車輛),為警以有「行駛高速公 路未依規定變換車道」之違規而逕行舉發,並移送被告處理 。經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33條 第1項第4款暨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 則(以下稱道交處理細則)第45條等規定,以113年8月1日 高市交裁字第32-ZEA412373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 (下稱原處分),裁處原告「罰鍰新臺幣(下同)3,000元 整」。原告不服,遂提起行政訴訟。 三、原告起訴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原告於上開時、地,因系爭地點非高速公路範圍,且罰鍰數 額違反比例原則,被告所為之裁決違法等語。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⒈原告確有爭訟概要欄所示之違規行為,此有內政部警政署國 道公路警察局第五公路警察大隊113年7月15日國道警五交字 第1130009442號函(下稱舉發機關函)及採證光碟附卷可稽 ,故原告上開違規事實,足堪認定。  ⒉原告雖辯稱:因系爭地點非高速公路範圍,且罰鍰數額違反 比例原則等語。惟查,經檢視卷附證據,原告確有行駛於高 速公路變換車道未全程使用方向燈之違規事實,足證原告行 為明顯違反道交條例第33條第1項第4款之規定,故以「行駛 高速公路未依規定變換車道」論處,並無任何違誤之處等語 。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經查:  ⒈原告駕駛系爭車輛,於爭訟概要欄所示時、地,有「行駛高 速公路未依規定變換車道」乙節,有原處分之裁決書(見本 院卷第15頁)、舉發通知單(見本院卷第37頁)、舉發機關函( 見本院卷第47頁)、採證照片(見本院卷第17至18頁)等附卷 可稽,應可認定屬實。 ⒉原告雖主張系爭地點非高速公路範圍等語。惟高速公路指其出入口完全控制,中央分隔雙向行駛,除起迄點外,並與其他道路立體相交,專供汽車行駛之公路;交流道係指高速公路與快速公路相互間,高速公路或快速公路與其他道路連接,以匝道構成立體相交之部分;匝道則指交流道中為加減速車道及主線車道與其他道路間之連接部分,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第2條第1項第1、13、14款定有明文。是依上開說明,匝道自屬高速公路之一部。又駕駛人變換車道時,應先顯示欲變換車道方向之燈光或手勢;變換車道時,應先顯示欲變換車道方向之燈光,並應顯示至完成轉彎或變換車道之行為,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下稱道安規則)第91條第1項第6款、第109條第2項第2款亦有明文,俾使其他用路人得以於行止間大致預測該車之行車方向與速度、進而有所因應,以維護自身及他人行車安全。又依採證照片及Google街景圖(見本院卷第17至18、53至57頁),可知系爭車輛行駛系爭地點為國道1號南向漁港路出口匝道,自屬高速公路管轄範圍。又依卷附採證影片可見:畫面時間07:35:19至26秒期間,原告駕駛系爭車輛向左變換車道時,方向燈未亮起,未依規定全程使用方向燈,足證原告車輛於變換車道時時未依規定全程開啟左側方向燈。是原告此部分主張,自不得採。  ⒊原告另主張罰鍰數額違反比例原則等語。惟按道交條例第33條第1項第4款及第6項規定:「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或設站管制之道路,不遵使用限制、禁止、行車管制及管理事項之管制規則而有下列行為者,處汽車駕駛人新臺幣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第1項)…四、未依規定變換車道。…。(第6項)第一項之管制規則,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第92條第4項規定:「本條例之罰鍰基準、舉發或輕微違規勸導、罰鍰繳納、向處罰機關陳述意見或裁決之處理程序、分期繳納之申請條件、分期期數、不依限期繳納之處理、分期處理規定及繳納機構等事項之處理細則,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依道交條例第33條第6項規定授權訂定之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第11條規定:「汽車在行駛途中,變換車道或超越前車時,應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並不得有下列情形:一、驟然或任意變換車道。二、未依規定使用方向燈。三、未保持安全距離及間隔。四、駛離主線車道未依序排隊,插入正在連貫駛出主線之汽車中間。」核無違反道交條例第33條第1項第4款規定意旨,自得為法院裁判時所援用。又裁處時道交條例第92條第4項授權訂定「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及處理細則」第41條第1、2項規定:「本條例所定罰鍰之處罰事件已依限期到案,除有繼續調查必要外,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不經裁決逕依基準表期限內自動繳納之規定收繳罰鍰結案:一、行為人對舉發事實承認無訛。二、行為人委託他人到案接受處罰(第1項)。行為人逾指定應到案日期後到案,而有前項第一款、第二款情形者,得逕依基準表逾越繳納期限之規定,收繳罰鍰結案(第2項)。」第44條第1項前段規定:「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行為人,未依規定自動繳納罰鍰,或未依規定到案聽候裁決,處罰機關應依基準表於通知單送達且逾越應到案期限六十日之三個月內,逕行裁決之。」而依道路交通管理事件統一裁罰基準表(下稱裁罰基準表)規定,違反道交條例第33條第1項第4款行駛高、快速公路未依規定變換車道之規定,小型車:1.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者,裁處罰鍰3千元。⒉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內,繳納罰鍰或到案聽候裁決者,裁處罰鍰3,300元。⒊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以上60日以內,繳納罰鍰或到案聽候裁決者,裁處罰鍰3,900元。⒋逾越應到案期限60日以上,繳納罰鍰或逕行裁決處罰者,裁處罰鍰4,500元。此係法律授權主管機關就裁罰事宜所訂定的裁量基準,其罰鍰額度未逾越法律明定得裁罰的上限,並得促使行為人自動繳納、避免將來強制執行困擾及節省行政成本,且寓有避免各行政機關於相同事件恣意為不同裁罰之功能,非法所不許(司法院釋字第511號解釋參照),自得為本院所參採。再者,上開裁罰基準表按「期限內繳納或到案聽候裁決」、「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內,繳納罰鍰或到案聽候裁決」、「逾越應到案期限30日以上60日以內,繳納罰鍰或到案聽候裁決」、「逾越應到案期限60日以上,繳納罰鍰或逕行裁決處罰」等不同情節,於法定罰鍰額度內裁處不同金額,尚無悖於事理之平,核與比例原則尚無違背。是原告此部分主張,亦不可採。 ㈡綜上,原告確有「行駛高速公路未依規定變換車道」之違規 行為應可認定,原處分並無違誤,原告訴請撤銷原處分,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㈢本件判決基礎已經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之必 要,一併說明。 六、結論:  ㈠原告之訴為無理由。  ㈡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法 官 李明鴻 以上正本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 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 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 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 訴),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吳 天 附錄應適用法令: 一、道交條例   第33條第1項第4款:「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不 遵使用限制、禁止、行車管制及管理事項之管制規則而有下 列行為者,處汽車駕駛人新臺幣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 :四、未依規定變換車道。」 二、道安規則   第109條第2項第2款:「汽車駕駛人,應依下列規定使用方 向燈:二、左(右)轉彎時,應先顯示車輛前後之左(右) 邊方向燈光;變換車道時,應先顯示欲變換車道方向之燈光 ,並應顯示至完成轉彎或變換車道之行為。」

2025-03-10

KSTA-113-交-1049-20250310-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

確認分管契約存在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重上字第363號 上 訴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即中華民國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訴訟代理人 郭曉蓉 複代理人 龔維智律師 黃俊瑋律師 視同上訴人 李明 楊進興 褚信彥 洪金元 陳金安 姚高橋 蔡國泰 蔡國雄 李文賢 李文桂 李文明 李文章 張水霖 祥瀚實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思堯 視同上訴人 周國陽 簡良榮 簡世堯 簡局能 上3 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秦嘉逢律師 視同上訴人 張俊明 張永煌 楊春煌 楊博志(兼楊博強之承受訴訟人) 楊博明(兼楊博強之承受訴訟人) 游博邦(兼楊博強之承受訴訟人) 石勝財 丘揚祖 陳明均(原名陳明君) 陳柏鈞(原名陳柏君) 杜時夫 周俊德 周建宏 周煥鈞 楊肇周 李福祥 李鎮谷 李明昌 李憲隆 林文川 鄭文韶 高蒼生 高銓鴻(原名高安定) 高傳枝 高仁和 李來於(即陳炳坤之遺產管理人) 謝水清 訴訟代理人 謝汶珊 視同上訴人 李昭卿 陳朝宗 褚國輝 周昕潔 周伯原 黃瑞松 黃金銘 劉服昌 林慶同 吳生龍 吳生雄 張玉山 張清萬 蘇金連 蘇順基 蘇羅玉霜 劉志興 曾志三 曾瑄嶢 李睿群 呂文昇 呂梅鳳 呂梅香 吳銘桹 吳銘華 吳銘裕 呂闓霖 褚國智 褚世清 謝張寶霞 林玶葦 褚睿洲 褚張傳 郭許麗子 李勝從 李明晉 羅永慶 李道川 褚宏義 劉福來 褚宏政 劉宏明 褚文章 張敬棠 呂麗雲 褚博謙(原名褚東源) 褚家逸(原名褚家貴) 楊庭昆 楊昌延 褚永芳 褚永興 李長聰 潘城宇 潘宗祐 褚天長 褚鴻彬 吳冠緯 林麗華 吳秉叡 洪森賢 洪森裕 洪富章 洪世彬 洪福來 周張慧萍 吳月美 李松林 李茂林 陳金雄 陳金輝 陳漢桐 陳谷健 葉士弘 葉龍珠 葉議聰 葉鶴巖(原名葉士遠) 葉士嘉 褚淵源 褚炎鑫 蔡仁維 張境君 張喬棋 羅添發(兼羅添成之承受訴訟人) 羅添詩(兼羅添成之承受訴訟人) 羅添枝(兼羅添成之承受訴訟人) 羅添福(兼羅添成之承受訴訟人) 張良同 張明智 陳英蘭 陳英鳳 陳英霞 陳英祝 郭威志 郭士榜 謝陳良花 張明炫 陳鴻程 李德勝 李文敏 李文完 李文足 李文里 李文碧 李文秀 李政陽 李文蘭 莊梅卿 莊昭輝 莊昭鈴 許睿麟(即許尚緯之承受訴訟人) 鍾愛蒂(即許尚緯之承受訴訟人) 豐達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宏嘉 訴訟代理人 周昭信 視同上訴人 周如婷 陳園霖 李魏良 李國卿 李國光 蘇惜 洪麗春 林衛彪 林志光 陳建宏 訴訟代理人 陳正修 視同上訴人 蘇鳳年(即蘇順顏之承受訴訟人) 蘇美惠(即蘇順顏之承受訴訟人) 蘇鳳州(即蘇順顏之承受訴訟人) 蘇玉品(即蘇順顏之承受訴訟人) 蘇三益(即蘇順顏之承受訴訟人) 張嘉麟(即張玉輝之承受訴訟人) 羅坤銘(即羅清貴之承受訴訟人) 羅林月春(即羅添成之承受訴訟人) 羅少澧(即羅添成及羅添富之承受訴訟人) 羅錦紋(即羅添成之承受訴訟人) 羅芬如(即羅添成之承受訴訟人) 羅玉玲(即羅添成之承受訴訟人) 羅玲真(即羅添成之承受訴訟人) 張硯泓(即張維忠之承受訴訟人) 張文富(即張金龍之承受訴訟人) 楊寄草(即楊清和之承受訴訟人) 張育嘉(即張金龍之承受訴訟人) 楊素貞(即楊博強之承受訴訟人) 楊素香(即楊博強之承受訴訟人) 李正烊(即李金地之承受訴訟人) 褚昭民(即褚林阿月之承受訴訟人) 褚峻慶(即褚林阿月之承受訴訟人) 褚秉華(即褚林阿月之承受訴訟人) 陳珀玲(即侯博文之承受訴訟人) 侯姿安(即侯博文之承受訴訟人) 張然盛(即張郭美珠之承受訴訟人) 張靖毅(即張郭美珠之承受訴訟人) 張然捷(即張郭美珠之承受訴訟人) 張幸治(即張郭美珠之承受訴訟人) 張得均(即張郭美珠之承受訴訟人) 張心怡(即張郭美珠之承受訴訟人) 褚仁楷(即褚漢章之承受訴訟人) 蘇三照(即蘇順清之承受訴訟人) 林正偉(即楊素燕之承受訴訟人) 楊庭安(即楊素燕之承受訴訟人) 林淑慧(即楊素燕之承受訴訟人) 林穎慧(即楊素燕之承受訴訟人) 蘇蔡素花(即蘇順景之承受訴訟人) 蘇鳳仙(即蘇順景之承受訴訟人) 蘇偉銘(即蘇順景之承受訴訟人) 視同上訴人 即反訴原告 李清宗 林炳昌 林鍊錠 林水源 林炳煌 李慶河 李家進 李德春 李嘉玲(即李阿仁之承受訴訟人) 沈智坤(即沈福來之承受訴訟人) 沈智鐘(即沈福來之承受訴訟人) 上2 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徐曉華律師 視同上訴人 即反訴原告 李芳雄 李遠芳 上2 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施銘權律師 反訴原告 李張金玉(即李阿仁之承受訴訟人) 李俊毅(即李阿仁之承受訴訟人) 李嘉雯(即李阿仁之承受訴訟人) 被上訴人即 反訴被告 褚傳生 林萬吉 林仁義 林金德 林武雄 林萬居 林○勳 法定代理人 林○村 宋○惠 被上訴人即 反訴被告 林和毅 林達隆 李莊玉鳳 李昇雨(即李清泰之承受訴訟人) 李承安(即李清泰之承受訴訟人) 李昇融(即李清泰之承受訴訟人) 林秀英(即林仁助之承受訴訟人) 林明琦(即林仁助之承受訴訟人) 林明祥(即林仁助之承受訴訟人) 林明達(即林仁助之承受訴訟人) 張玉蘭(即張萬之承受訴訟人) 張玉鳳(即張萬之承受訴訟人) 上19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官朝永律師 複代理人 張斐昕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分管契約存在事件,因有當事人死亡等事實尚 有欠明瞭之處,應命再開言詞辯論,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朱耀平 法 官 王唯怡 法 官 羅立德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葉蕙心

2025-03-10

TPHV-112-重上-363-20250310-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46號 聲 請 人 李芳儀即李明惠之繼承人 上列聲請人請求除權判決事件,經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如附表所示股票(下稱系爭股票)原為聲請 人之被繼承人李明惠所有,李明惠死亡後,聲請人為李明惠 之繼承人,因不慎遺失系爭股票,聲請人遂依法聲請公示催 告,業經本院113年度司催字第723號裁定公示催告在案。茲 因申報權利期限已經屆滿,又無任何人依法主張權利,爰依 民事訴訟法第545條第1項規定,聲請為除權判決等語。 二、經查,如附表所示股票業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723號裁 定准予公示催告,本院亦依聲請人之聲請,於民國113年10 月24日公告該裁定於法院網站等情,此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 開公示催告卷宗核閱屬實。因本件公示催告程序所定申報權 利期間為3個月,業於114年1月24日屆滿,迄今均無人申報 權利及提出原證券,是聲請人之聲請,於法並無不合,應予 准許。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第549條之1前段,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劉以全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溫凱晴 附表: 股票附表: 114年度除字第46號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備考 001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394-2 1 1000 002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395-4 1 1000 003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396-6 1 1000 004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397-8 1 1000 005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398-0 1 1000 006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399-1 1 1000 007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400-5 1 1000 008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401-7 1 1000 009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402-9 1 1000 010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403-0 1 1000 011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404-2 1 1000 012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405-4 1 1000 013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D61406-6 1 1000 014 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87NX008484-6 1 333

2025-03-10

PCDV-114-除-46-20250310-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1078號 原 告 賀彩清 訴訟代理人 曾錦源律師 被 告 交通部公路局嘉義區監理所 代 表 人 黃萬益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不服被告民國113年7月16日嘉 監義裁字第76-L00000000號裁決,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程序事項:   本件為交通裁決事件,依兩造所述各節及卷內資料所示,本 件事證已臻明確,本院認無經言詞辯論之必要,爰依行政訴 訟法第237條之7之規定,不經言詞辯論而為判決。 二、爭訟概要:   原告於民國112年11月13日19時21分許,在嘉義市西區民生 南路、興業西路交岔路口(下稱系爭地點),駕駛車牌號碼 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為警以有「汽車 駕駛人駕駛汽車致人受傷而逃逸」之違規而逕行舉發,並移 送被告處理。經被告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 例)第62條第4項等規定,以113年7月16日嘉監義裁字第76- L0000000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原處分) ,裁處原告「吊銷汽車駕駛執照,3年內不得考領駕駛執照 」。原告不服,遂提起行政訴訟。 三、原告起訴主張及聲明: ㈠主張要旨:   原告於上開時、地,因既已將汽車煞停於路口中,被害人大 可繼續穿越路口繼續直行而不與原告汽車發生碰撞,卻因其 反應過度、急煞機車,導致自摔受傷結果,與原告駕駛汽車 之行為,兩者間並無因果關係之存在。原告對本件事故並無 「肇事之認識」,原告駕駛系爭車輛離開現場,實難論有「 逃逸之故意」,被告所為之裁決違法等語。 ㈡聲明:原處分撤銷。 四、被告答辯及聲明:  ㈠答辯要旨:  ⒈原告確有爭訟概要欄所示之違規行為,此有嘉義市政府警察 局113年10月16日嘉市警交字第1137450940號函(下稱舉發 機關函)及採證光碟附卷可稽,故原告上開違規事實,足堪 認定。  ⒉原告雖辯稱:因被害人自摔受傷與原告駕駛汽車之行為無因 果關係等語。惟查,經檢視卷附證據,原告確有駕駛系爭車 輛致被害人受傷而逃逸之違規事實,足證原告行為明顯違反 道交條例第62條第4項之規定,故以「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 致人受傷而逃逸」論處,並無任何違誤之處等語。 ㈡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五、本院之判斷: ㈠經查:  ⒈原告駕駛系爭車輛,於爭訟概要欄所示時、地,有「汽車駕 駛人駕駛汽車致人受傷而逃逸」乙節,有原處分之裁決書( 見原處分卷第4頁)、舉發通知單(見原處分卷第1頁)、舉發 機關函(見原處分卷第14頁)、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見原處 分卷第15頁)、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一)(二)(見原 處分卷第16、17頁)、現場及車損照片(見原處分卷第20至34 頁)等附卷可稽,應可認定屬實。 ⒉原告雖主張被害人自摔受傷與原告駕駛汽車之行為無因果關 係等語。惟因果關係有無之判斷標準,係以行為與結果間, 應具備「若無該行為,則無該結果」之條件關係,更須具有 依據一般日常生活經驗,有該行為,通常皆足以造成該結果 之相當性。本件原告如未駕駛系爭車輛貿然左轉進入系爭地 點路口又突然該路口處煞停,被害人即無失控自摔倒地,進 而導致受傷之結果。且道交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下稱 道安規則)明文轉彎車應讓直行車先行,並禁止汽車駕駛人 無故於行駛中驟然減速或煞停,無非為避免在直行車無法預 見轉彎車之動向,致妨礙通行或危害用路人之生命、身體及 財產。原告無視上開規定,見對向被害人騎乘機車駛來仍執 意不禮讓直行車先行逕行左轉,依常人之經驗法則,自有因 此危害行經該處之用路人安全之可能,是原告所為與被害人 受傷結果之間,依上開說明,顯具有因果關係,原告此部分 主張,自無可採。  ⒊原告另主張其對本件事故並無「肇事之認識」,原告駕駛系爭車輛離開現場,實難論有「逃逸之故意」等語。惟查,原告坦認其駕駛系爭車輛行經系爭地點左轉時,因見訴外人騎車直行,遂煞停系爭車輛於路口,訴外人仍當場因煞車不當,傾倒滑行乙節,有行政訴訟起訴狀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11至12頁)。是原告顯已知悉訴外人在系爭地點摔車受傷與其在系爭路口左轉、煞停有關,自應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條第1項處置及通知警察機關,並配合必要之調查,其卻逕自離去現場,顯有逃逸之故意。況原告因本次交通事故於刑事偵查時坦承肇事逃逸之事實,有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緩起訴處分書在卷可查(見原處分卷第2至3頁),依常人趨吉避凶之經驗法則,如非確有其事,原告豈會於刑事偵查時自承有肇事逃逸之故意,故原告確有肇事逃逸之故意,應可認定。是原告此部分之主張,亦不得採。 ㈡綜上,原告有上開「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致人受傷而逃逸」 違規行為應可認定,被告所為本件原處分並無違誤,原告訴 請撤銷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㈢本件判決基礎已經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防禦方法及訴訟資 料經本院斟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無一一論述之必 要,一併說明。 六、結論:  ㈠原告之訴為無理由。  ㈡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300元,應由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法 官 李明鴻 以上正本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 明上訴理由(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 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載明上訴理由者,應 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狀及上訴理由書均 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予駁回上 訴),並應繳納上訴裁判費新臺幣75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吳 天 附錄應適用法令: 一、道交條例   第62條第4項:「前項駕駛人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者,吊銷 其駕駛執照;致人重傷或死亡而逃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 並不得再考領。」 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   第3條第1項:「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駕駛人或肇事人應先為 下列處置:一、事故地點在車道或路肩者,應在適當距離處 豎立車輛故障標誌或其他明顯警告設施,事故現場排除後應 即撤除。二、有受傷者,應迅予救護,並儘速通知消防機關 。三、發生火災者,應迅予撲救,防止災情擴大,並儘速通 知消防機關。四、不得任意移動肇事車輛及現場痕跡證據。 但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或有人受傷且當事人均同意移 置車輛時,應先標繪車輛位置及現場痕跡證據後,將車輛移 置不妨礙交通之處所。五、通知警察機關,並配合必要之調 查。但無人受傷或死亡且當事人當場自行和解者,不在此限 。」 三、道安規則   第7條第1項:「汽車行駛至交岔路口,其行進、轉彎,應依 下列規定:七、轉彎車應讓直行車先行。」 四、行政罰法   第7條第1項:「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過失 者,不予處罰。」

2025-03-10

KSTA-113-交-1078-202503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