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立青

共找到 245 筆結果(第 181-190 筆)

單禁沒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禁沒字第148號 聲 請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森傑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違禁物單獨 宣告沒收(113年度聲沒字第12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毛重0.2241公克)、殘渣袋4包 ,沒收銷燬。 扣案吸食器1組、提撥器1支,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聲請書所載(如附件)。 二、按查獲之第一、二級毒品及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二級毒品 之器具,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供犯罪所用、犯 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為人者,得沒收之 ;違禁物得單獨宣告沒收;第38條第2項之物,因事實上或 法律上原因未能追訴犯罪行為人之犯罪或判決有罪者,得單 獨宣告沒收,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第40條第2項、第3項 亦定有明文。檢察官依第253條或第253條之1為不起訴或緩 起訴之處分者,對刑法第38條第2項、第3項之物及第38條之 1第1項、第2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請法院宣告沒收,刑 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亦有規定。 三、經查:  ㈠被告前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以110年度聲觀 字第96號裁定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因無繼續施用傾向出 所,經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0年度毒偵字第340號 、110年度撤緩毒偵字第9、10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等情,有 上開不起訴處分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存卷可查 。是檢察官於不起訴處分後就該案扣案物為本案單獨宣告沒 收之聲請,揆諸前揭二、之說明,程序自屬合法。  ㈡扣案之甲基安非他命1包(毛重0.2241公克),經慈濟大學濫用 藥物檢驗中心鑑定結果,檢出含有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 成分等情,有慈濟大學濫用藥物檢驗中心109年2月3日慈大 藥字第109020363號函檢附之鑑定書在卷可佐(見109年度毒 偵字第78卷第101-103頁),足認扣案之甲基安非他命1包, 屬違禁物,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 宣告沒收銷燬。另扣案殘渣袋4包,業據被告供稱此為其施 用甲基安非他命後所餘之殘渣袋(見新城分局新警刑字第109 0000921號卷【下稱警卷】第13頁),雖此部分未經毒品鑑驗 ,惟依上揭鑑定書之鑑定結果及被告前揭觀察勒戒事實,已 可認被告此部分之供述可採,是上揭殘渣袋因與其上所殘留 之極微量毒品,難以析離,且無析離之實益與必要,應視同 毒品,應併予沒收銷燬。至毒品送鑑耗損之部分,既已滅失 ,自無庸宣告沒收銷燬,附此敘明。  ㈢至扣案吸食器1組、提撥器1支,無證據證明其上尚殘留有甲 基安非他命,惟業據被告供稱此為其所有並供其本案施用第 二級毒品使用(見警卷第13頁),核屬供犯罪所用之物,得依 刑法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第40條第2項、第3項單獨宣告 沒收,而無庸諭知銷燬。  ㈣綜上,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李立青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4-11-15

HLDM-113-單禁沒-148-20241115-1

原訴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殺人未遂等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訴字第23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謝文正 選任辯護人 鄭敦宇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殺人未遂等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2日裁定 自同年11月16日起延長羈押2月,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撤銷。   理 由 一、本件被告謝文正因殺人未遂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本院訊問後,被告已坦承犯恐嚇危害安全、傷害、侵入住宅或附連圍繞土地等罪及有殺人未遂罪之客觀行為,僅否認殺人未遂罪之主觀犯意,本院依卷內事證,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06條第1項侵入住宅或附連圍繞土地、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第277條第1項傷害、第271條第2項、第1項殺人未遂等罪嫌重大;而被告所犯殺人未遂罪嫌係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基於一般人趨吉避凶、脫免刑責及不甘受罰之本性,堪認其有逃避刑事追訴之高度可能性存在。且被告自陳無固定住居所,羈押前暫居於同學家,無工作,仍有相當理由認被告有逃亡之虞;復審酌本案犯罪情節,被告供稱其自先前發生車禍後,開始服用藥物,導致不能控制自己行為,且案發前即因此種藥物而意識模糊,又被告似因不明原因進入他人住宅之附連圍繞土地,後持刀恐嚇告訴人楊玉琦,再持刀追砍告訴人楊忠正,並致告訴人楊忠正頸部受有傷害,有隨機傷人之情,而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實施本案犯行之虞。綜上,被告仍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第101條之1第1項第2款、第4款之羈押原因。又被告雖於113年11月4日因「左腦梗性塞腦中風併出血」,經急診戒護至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下稱花蓮慈濟醫院)加護病房住院治療,然上開羈押原因於被告上揭病情穩定而認無康復可能前,亦難認已歸於消滅。並審酌辯護人於本院113年11月12日延長羈押訊問程序到場後,陳稱:依其先前與被告訪談之資料,被告與家人疏離,無從連繫被告之兒女為被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被告於本案羈押期間其精神及身體狀況本有大幅好轉,對被告延押沒有意見等語(見院卷第445頁),認於本院確認被告病況有無復原可能,及查明被告有無家屬可為被告具保停止羈押或受責付前,予以被告延長羈押,可藉由看守所對被告戒護就醫給予被告病況較佳之治療,認本件仍有羈押之必要,而於同日當庭裁定被告自113年11月16日起延長羈押2個月,不禁止接見通信、授受書籍及物件。 二、惟查,本案因被告之子謝耀飛已於113年11月15日到院表示 願受本院責付被告,本院已於同日辦理責付程序完畢,應認 於此情形,已無羈押之必要,本院前開延長羈押之裁定即非 有據,應由本院逕將該裁定予以撤銷。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佩芬                   法 官 劉孟昕                   法 官 李立青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辯護人依據刑事訴訟法第346條、公設辯護人條例第17條及律師法第43條2項、第46條等規定之意旨,尚負有提供法律知識、協助被告之義務(含得為被告之利益提起抗告,但不得與被告明示之意思相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4-11-15

HLDM-113-原訴-23-20241115-4

原簡上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侵占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原簡上字第17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朝德豪 選任辯護人 楊宗霖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侵占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2年9月18日 所為112年度原簡字第91號第一審刑事簡易判決(起訴案號:112 年度偵字第987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決如 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沒收部分撤銷。   事實及理由 一、按對於簡易判決有不服者,得上訴於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 合議庭,並準用刑事訴訟法第3編第1章及第2章除第361條外 之規定,同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上 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同法第 348條第3項亦有明定。查本案係由上訴人即被告朝德豪(下 稱被告)提起上訴,其上訴理由已明示上訴範圍限於原判決 關於沒收部分(見簡上字卷第107-114頁),依前揭規定,本 院審理範圍僅限於原判決關於沒收部分,不及於原判決所認 定犯罪事實、所犯罪名、量刑等其他部分。 二、上訴意旨略以:告訴人莊維銘已在警方協助下尋獲本案車輛 ,被告並未保有該不法利得,請求撤銷原判決關於沒收之宣 告等語。 三、撤銷改判之理由:  ㈠按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 ,刑法第38之1第5項定有明文。  ㈡查被告因本案侵占犯行取得之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 車,業經告訴人取回乙節,有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佐(見簡 上字卷第131頁)。是以,原判決諭知被告未扣案之犯罪所得 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 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容有未洽。綜上所述 ,被告上訴為有理由,爰將原判決關於沒收部分予以撤銷。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9條第1 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張君如提起公訴,檢察官黃曉玲、林英正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佩芬                   法 官 劉孟昕                   法 官 李立青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4-11-14

HLDM-112-原簡上-17-20241114-2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533號 聲 請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吳伊澤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49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伊澤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拘役120日,如易科 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吳伊澤因犯竊盜等案件,先後經判決 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6款,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宣告多數拘役者,於 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 不得逾120日;又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6款、第53條 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拘役,分別於附表所示日期確定等情(除附表編號2所示之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欄更正為「花蓮地檢111年度偵字 第7619號、112年度偵字第2588、2589號」;附表編號4所示 犯罪日期欄更正為「111/06/27」;附表編號4至13所示之偵 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欄更正為「花蓮地檢111年度偵字第6 420、7816號、112年度偵字第106號」外,各罪之犯罪時間 、判決案號、確定日期等均如附表所載),有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及各該刑事裁判在卷可稽,是本院為上開案 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依法自有管轄權。    ㈡又如附表所示之罪,其犯罪行為時間均在如附表編號1所示判 決確定日期之前,是聲請人聲請就如附表所示之罪定其應執 行之刑,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茲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 表所示之罪所侵害之法益、犯罪情節、各罪間之關聯性、刑 罰規範目的、罪數所反映之被告人格特性及整體犯罪非難評 價等總體情狀;暨受刑人經本院函詢後未對本件聲請及定應 執行刑刑期表示意見等情(見院卷第49-55頁),爰定其應執 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李立青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4-11-14

HLDM-113-聲-533-20241114-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551號 聲 請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宗澔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51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宗澔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2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宗澔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 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 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 ,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 ,但不得逾30年;又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第53 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有期徒刑,分別於附表所示日期確定等情(除附表編號1所示 之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欄更正為「花蓮地檢110年度偵 緝字第289號」外,各罪之犯罪時間、判決案號、確定日期 等均如附表所載),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及各該 刑事裁判在卷可稽,是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依法自有管轄權。  ㈡又如附表所示之罪,其犯罪行為時間均在如附表編號1所示判 決確定日期之前,是聲請人聲請就如附表所示之罪定其應執 行之刑,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茲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 表所示之罪所侵害之法益、犯罪情節、各罪間之關聯性、刑 罰規範目的、罪數所反映之被告人格特性及整體犯罪非難評 價等總體情狀;暨受刑人經本院函詢後未對本件聲請及定應 執行刑刑期表示意見等情(見院卷第21-29頁),爰定其應執 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李立青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4-11-14

HLDM-113-聲-551-20241114-1

侵訴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妨害性自主等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侵訴字第8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水順 選任辯護人 曾泰源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少連 偵緝字第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水順自民國113年11月20日起延長羈押2月。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偵查中不得逾2月,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 續羈押之必要者,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 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 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 1項前段、第5項後段定有明文。又羈押被告之目的,在於保 全訴訟程序之進行、確保證據之存在、真實及確保刑罰之執 行,而被告有無羈押之必要,及羈押後其原因是否仍然存在 ,有無繼續羈押之必要,應否延長羈押等等,均屬事實認定 之問題,法院有依法認定裁量之職權,自得就具體個案情節 予以斟酌決定,如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許可羈押之裁定在 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即無違 法或不當可言。執行羈押後有無繼續之必要,仍許由法院斟 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而為認定(最高法院46年度 台抗字第6號刑事裁定意旨參照)。 二、被告吳水順因妨害性自主等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認其涉犯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刑法第222條 第1項第1、4款之成年人與少年共同犯二人以上以藥劑犯強 制性交、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7條第3項、同條例第9條第1項之成年人與少 年共同對未成年人犯引誘他人施用第三級毒品、兒童及少年 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修正前藥事法第83條第1 項之成年人與少年共同犯轉讓偽藥等罪嫌疑重大。又被告經 通緝10餘年始到案,而有逃亡之事實,且其所涉犯之成年人 與少年共同犯二人以上以藥劑犯強制性交罪,為最輕本刑7 年以上之重罪,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而有羈押之必要,乃 經本院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3款規定,裁定 自民國113年2月20日起執行羈押(不禁止接見通信、受授物 件);嗣經本院先後裁定於同年5月20日、7月20日、9月20日 起延長羈押2月在案。 三、茲因被告延長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於同年11月14日訊 問被告並聽取辯護人意見後,審酌被告坦承犯行,並有卷內 告訴人即代號0000甲000000、0000甲000000之人(真實姓名 年籍均詳卷,下稱A女、B女)及其他非供述證據在卷可稽, 足認被告涉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 刑法第222條第1項第1、4款之成年人與少年共同犯二人以上 以藥劑犯強制性交、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 第1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7條第3項、同條例第9條第1項 之成年人與少年共同對未成年人犯引誘他人施用第三級毒品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修正前藥事 法第83條第1項之成年人與少年共同犯轉讓偽藥等罪嫌仍屬 重大;又被告經通緝10餘年始到案,有逃亡之事實,且其所 涉犯之成年人與少年同犯二人以上以藥劑犯強制性交罪,為 最輕本刑7年以上之重罪。本院審酌被告所涉犯罪之手段, 所涉罪名為引誘他人施用毒品、轉讓偽藥、兩人以上以藥劑 犯強制性交等罪,均對社會治安危害甚鉅,且被告係與少年 共犯,並對未成年人A女、B女犯之,所涉情節非輕,兼衡國 家社會公益、確保後續審判或刑罰執行程序順利進行,暨羈 押措施對被告基本權利侵害之程度等節後,依比例原則權衡 ,認尚無從以具保或限制住居等手段替代,故認被告仍有繼 續羈押之必要,爰裁定自113年11月20日起,延長羈押期間2 月(不禁止接見通信、受授物件)。 四、本院訊問被告後,當庭宣示延長羈押之裁定,依刑事訴訟法 第108條第2項規定已發生延長羈押之效力,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佩芬                   法 官 劉孟昕                   法 官 李立青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辯護人依據刑事訴訟法第346條、公設辯護人條例第17條及律師 法第43條2項、第46條等規定之意旨,尚負有提供法律知識、協 助被告之義務(含得為被告之利益提起抗告,但不得與被告明示 之意思相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4-11-14

HLDM-113-侵訴-8-20241114-4

花原簡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妨害名譽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花原簡字第45號 聲 請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葉秀香 選任辯護人 許嚴中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妨害名譽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2年 度調偵字第33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葉秀香犯散佈文字誹謗罪,共3罪,各處拘役20日,如易科罰金 ,均以新臺幣(下同)1千元折算1日。應執行拘役45日,如易科罰 金,以1千元折算1日。   事實及理由 一、葉秀香、劉姵瑩同為手機線上歌唱軟體「歡歌」之「招搖撞 騙」家族(即由歌友所組成,有所屬聊天群及K歌房等功能) 成員,葉秀香使用暱稱為「琉璃輕軌三太子(UID:0000000) 、「傑哥(UID:0000000)」等帳號,劉姵瑩則使用暱稱為「 沼兔兔(UID:0000000)」帳號,葉秀香並與該家族成員暱稱 為「雞丁丁」之人為歌友。嗣劉姵瑩因與「雞丁丁」不合而 退出上開家族,葉秀香因替「雞丁丁」感到不平而對劉姵瑩 心生不滿,竟意圖散布於眾,基於散布文字之加重誹謗犯意 ,於下列犯罪時間,在其位於花蓮縣○○鄉○○村○○0○0號住所 ,先後為下列散佈文字誹謗犯行:  ㈠於民國111年12月4日,以「琉璃輕軌三太子」之帳號登入「 歡歌」中劉姵瑩(即「沼兔兔」,下同)所在之包廂,在該包 廂輪到「沼兔兔」演唱時,發表:「招搖撞騙喜喜他講的就 是在針對這個兔兔,所以不好意思我就不唱了,所以我希望 這個女孩子可以自愛一點,不要說釣了大魚還是一直造謠我 爸爸的事情」、「不要到處講說我爸爸雞丁丁怎麼樣。我還 想問你咧,你是不是喜歡我爸爸,我爸爸不可能會喜歡你的 內,對啊,我爸爸那麼多女人愛」等不實之言論,足以生損 害於劉姵瑩之名譽及社會評價。  ㈡於同年12月7日,以「傑哥」之帳號登入「歡歌」中劉姵瑩所 在之包廂,並在包廂留言評論區留言稱:「@沼兔兔你有病 啊你的舉動招搖撞騙早知道了別在說我爸雞丁丁事非遭搖著 是你還不回改怎有你這樣女人長的又醜你在日本作雞的你以 為人家不知道嗎有病就去醫到處找男人髒」等不實之言論, 足以生損害於劉姵瑩名譽及社會評價。  ㈢於同年12月10日,以「琉璃輕軌三太子」之帳號登入「歡歌 」中劉姵瑩所在之包廂,並在包廂中留言評論區留言稱:「 叫你那髒女人沼兔兔他退出沼搖裝騙嘴巴還在那抹髒到處找 老男人上床在說我爸懷話有種出來面對」等不實之言論,足 以生損害於劉姵瑩名譽及社會評價。 二、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葉秀香於偵查中及本院調查程序時 坦承不諱,核與告訴代理人陳澤熙於警詢中之指訴情節相符 ,復有歡歌會員「沼兔兔」、「琉璃輕軌三太子」之網頁列 印資料、被告以「琉璃輕軌三太子」之帳號為如上揭㈠留言 之影片及譯文、被告以「傑哥」之帳號為如上揭㈡之留言截 圖、被告以「琉璃輕軌三太子」之帳號為如上揭㈢之留言截 圖等證據在卷可資佐證(見臺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他字第21 45號卷【下稱北檢卷】第17-25頁);又告訴人劉姵瑩在「沼 兔兔」網頁係以其個人照片為大頭貼,並在該網頁相簿功能 張貼其日常生活照片(見北檢卷第19、27-28、31頁),足以 使他人辨識及確認告訴人真實身分等情,復為被告所不爭執 (見院卷第72頁)。綜上,堪認被告上開任意性之自白與事實 相符,本案事證明確,被告犯行堪以認定,應予依法論罪科 刑。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上揭㈠、㈡、㈢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10條第2項之散佈 文字誹謗罪。被告先後3次散佈文字誹謗犯行,犯意各別, 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與告訴人並不認識,僅 因一時失慮,即因細故即在網路上對告訴人為本案散佈文字 誹謗之舉,殊非可取;惟念被告於偵查及本院調查程序均坦 承犯行,並欲與告訴人和解,惟因被告經濟現況無法負擔, 致未能與告訴人達成和解(見院卷第32-34、40頁)等情,堪 認被告犯後態度尚可;暨被告未有犯罪前科,有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稽,素行尚稱良好;兼衡被告 自陳為國中肄業之智識程度、需扶養患有痛風之配偶及1名 未成年子女,每月收入約2萬元之生活及經濟狀況,爰各量 處如主文所示之刑,及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並定其應 執行刑及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3項、第454條第1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王怡仁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檢察官林英正到庭執 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李立青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不服,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抄 附繕本)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 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 為準。 辯護人依據刑事訴訟法第346條、公設辯護人條例第17條及律師 法第43條2項、第46條等規定之意旨,尚負有提供法律知識、協 助被告之義務(含得為被告之利益提起上訴,但不得與被告明示 之意思相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10條 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 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 萬元以下罰金。 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 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2024-11-14

HLDM-113-花原簡-45-20241114-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訴訟參與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87號 聲 請 人 BS000-A112088(真實姓名、住址詳卷) 告訴代理人 曾炳憲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李國榮 選任辯護人 陳昭文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陳堅雄 選任辯護人 邱一偉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被訴妨害性自主等案件(113年度侵訴字第17號 ),聲請訴訟參與,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刑事聲請訴訟參與狀」 具狀人欄中聲請人之簽名、蓋章或按指印。   理 由 一、按聲請訴訟參與,應於每審級向法院提出聲請書狀,刑事訴 訟法第455條之39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文書由非公務員制作 者,應記載年、月、日並簽名。其非自作者,應由本人簽名 ,不能簽名者,應使他人代書姓名,由本人蓋章或按指印。 但代書之人,應附記其事由並簽名,同法第53條亦有明定。 是文書,應由本人簽名、蓋章或按指印並記載年、月、日, 此為法律上必備之程式。 二、經查,本件由告訴代理人曾炳憲律師為聲請人BS000-A11208 8具狀聲請訴訟參與,惟該「刑事聲請訴訟參與狀」具狀人 欄僅有曾炳憲律師之用印,並無聲請人之簽名、蓋章或指印 ,有刑事聲請訴訟參與狀在卷可稽,揆諸前揭說明,其聲請 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惟此項程式之欠缺,既非不可補正,爰 定期命為補正,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佩芬                   法 官 劉孟昕                   法 官 李立青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4-11-12

HLDM-113-聲-387-20241112-1

原訴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殺人未遂等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訴字第23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謝文正 選任辯護人 鄭敦宇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殺人未遂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 141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謝文正自民國113年11月16日起延長羈押2月。   理 由 一、羈押被告,偵查中不得逾2月,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續 羈押之必要者,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10 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長 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 項前段、第5項後段定有明文。又羈押被告之目的,在於保 全訴訟程序之進行、確保證據之存在、真實及確保刑罰之執 行,而被告有無羈押之必要,及羈押後其原因是否仍然存在 ,有無繼續羈押之必要,應否延長羈押等等,均屬事實認定 之問題,法院有依法認定裁量之職權,自得就具體個案情節 予以斟酌決定,如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許可羈押之裁定在 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即無違 法或不當可言。執行羈押後有無繼續之必要,仍許由法院斟 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而為認定(最高法院46年度 台抗字第6號刑事裁定意旨參照)。 二、被告謝文正因殺人未遂等案件,前經本院訊問後認其犯罪嫌 疑重大,且其所涉犯殺人未遂罪為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 刑之罪,其無固定居所,羈押前暫居同學家且無工作,有相 當理由認其有逃亡之虞,又依本案犯罪情節,被告本案所犯 有隨機殺人之情,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實施本案犯行之虞 ,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而有羈押之必要,乃依刑事訴訟法 第101條第1項第3款、第101條之1第1項第2款、第4款規定, 自民國113年4月16日起予以羈押在案,嗣於同年9月16日裁 定延長羈押2月在案。 三、茲因被告前開延長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然被告突於113年11 月4日因「左腦梗性塞腦中風併出血」,經急診戒護至佛教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下稱花蓮慈濟醫院)加護病 房住院治療,致無法於同年11月12日到院接受延長羈押訊問 程序等情,有花蓮慈濟醫院診斷證明書、法務部○○○○○○○○11 3年11月5日花所衛字第11300027080號函在卷可稽。查被告 前已坦承犯恐嚇危害安全、傷害、侵入住宅或附連圍繞土地 等罪及有殺人未遂罪之客觀行為,僅否認殺人未遂罪之主觀 犯意,並依卷內事證,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06條第1項侵入住 宅或附連圍繞土地、第305條恐嚇危害安全、第277條第1項 傷害、第271條第2項、第1項殺人未遂等罪嫌重大;而被告 所犯殺人未遂罪嫌係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基 於一般人趨吉避凶、脫免刑責及不甘受罰之本性,堪認其有 逃避刑事追訴之高度可能性存在。且被告自陳無固定住居所 ,羈押前暫居於同學家,無工作,仍有相當理由認被告有逃 亡之虞;復審酌本案犯罪情節,被告供稱其自先前發生車禍 後,開始服用藥物,導致不能控制自己行為,且案發前即因 此種藥物而意識模糊,又被告似因不明原因進入他人住宅之 附連圍繞土地,後持刀恐嚇告訴人楊玉琦,再持刀追砍告訴 人楊忠正,並致告訴人楊忠正頸部受有傷害,有隨機傷人之 情,而有事實足認被告有反覆實施本案犯行之虞。綜上,被 告仍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3款、第101條之1第1項第 2款、第4款之羈押原因,且此羈押原因於被告上揭病情穩定 而認無康復可能前,亦難認已歸於消滅。並審酌辯護人於本 院113年11月12日延長羈押訊問程序到場後,陳稱:依其先 前與被告訪談之資料,被告與家人疏離,無從連繫被告之兒 女為被告聲請具保停止羈押;被告於本案羈押期間其精神及 身體狀況本有大幅好轉,對被告延押沒有意見等語(見院卷 第445頁),認於本院確認被告病況有無復原可能,及查明被 告有無家屬可為被告具保停止羈押或受責付前,予以被告延 長羈押,可藉由看守所對被告戒護就醫給予被告病況較佳之 治療,認本件仍有羈押之必要。爰裁定被告自113年11月16 日起延長羈押2個月,不禁止接見通信、授受書籍及物件。 四、本院於113年11月12日對辯護人為延長羈押訊問程序後,已 當庭宣示延長羈押之裁定,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2項規定 已發生延長羈押之效力,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2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2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佩芬                   法 官 劉孟昕                   法 官 李立青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辯護人依據刑事訴訟法第346條、公設辯護人條例第17條及律師 法第43條2項、第46條等規定之意旨,尚負有提供法律知識、協 助被告之義務(含得為被告之利益提起抗告,但不得與被告明示 之意思相反)。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2024-11-12

HLDM-113-原訴-23-20241112-3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121號                    113年度簡字第122號 公 訴 人 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文道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94 號、113年度偵字第573號)及追加起訴(112年度偵字第7669號), 被告在本院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本院認為宜以 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張文道犯如附表一「罪名及宣告刑」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一 「罪名及宣告刑」欄所示之刑,並為如附表一「沒收」欄之沒收 。   事 實 一、張文道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接續於民 國112年8月16日下午2時30分許、3時34分許及5時9分許,在 李彥奇所經營位於花蓮縣○○鄉○○路0段00號花蓮二手倉庫店 內,徒手竊取如附表二所示筆記型電腦6臺,得手後離去。 二、張文道於112年11月25日0時至翌(26)日間某時許,在臺北市 ○○區○○路00號,拾得陳子涵遺失之iPhone 15 PRO 1支後, 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侵占遺失物之犯意,將上開 手機侵占入己。復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 犯意,於同年11月26日下午1時許,在花蓮縣○○市○○路000號 之花蓮現場快速維修手機行中山店,向店長何家安佯稱:欲 出售該手機,該手機是一位被關的朋友的云云,致何家安陷 於錯誤,誤認張文道確有該手機之處分權,遂交付新臺幣( 下同)1萬5,000元予張文道以收購該手機,嗣經警循線查獲 上情並將上開手機發還予陳子涵,何家安因而受有損害。 三、張文道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113年1 月7日晚間7時40分許,在位於花蓮縣○○市○○路000號之全聯 福利中心重慶店內,徒手竊取今獎大麯酒300ML1瓶、味味一 品紅燒牛肉麵1碗、明治牛奶巧克力2盒、北海道乳酪蛋糕1 盒及美國無骨牛小排火鍋片2盒,並將上開竊得之物放置於 其背包內逕自走出店外而得手。   理 由 一、認定事實所憑證據及理由:   ㈠犯罪事實一部分:    訊據被告就此部分犯罪事實坦承不諱,核與告訴人李彥奇 於警詢之指訴、偵查中之證述及本院準備程序時之指訴、 證人高弘亞於警詢時之陳述大致相符,並有監視器翻拍照 片、遭竊物品照片、指認犯罪嫌疑人紀錄表、犯罪嫌疑人 指認表、花蓮縣警察局吉安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 表、贓物認領保管單在卷可稽(見吉安分局吉警偵字第1120 024021號卷【下稱警卷一】第57至84頁、第31至47頁),足 認被告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  ㈡犯罪事實二部分:    訊據被告張文道就此部分犯罪事實坦承不諱,核與告訴人 陳子涵、被害人何家安於警詢及本院準備程序時之陳述大 致相符,並有手機定位截圖畫面、手機照片、指認犯罪嫌 疑人紀錄表、犯罪嫌疑人指認表、花蓮縣警察局花蓮分局 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贓物認領保管單在卷可 稽(見花蓮分局花市警刑字第1130000286號卷【下稱警卷二 】第59-71、33-37、43-51頁),足認被告任意性自白與事 實相符。   ㈢犯罪事實三部分:      訊據被告就此部分犯罪事實坦承不諱,核與告訴代理人邱 琳娟於警詢時之陳述大致相符,並有遭竊物品照片、監視 器翻拍照片、花蓮縣警察局花蓮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 目錄表、贓物認領保管單在卷可稽(見花蓮分局花市警刑字 第1130000849號卷【下稱警卷三】第67-78、35-47頁),足 認被告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   ㈣綜上所述,本案事證明確,被告上開侵占遺失物、詐欺取財 及竊盜犯行均堪以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就犯罪事實一、三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 竊盜罪;犯罪事實二、前段所為,係犯刑法第337條之侵占 遺失物罪;就犯罪事實二、後段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 1項之詐欺取財罪。又被告於犯罪事實一所為,係於密切接 近之時間、地點,接續竊取告訴人李彥奇之花蓮二手倉庫 店內如附表二所示筆記型電腦6臺,其侵害法益同一,各舉 動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在時間差距 上,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以視為數個舉動之接 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合理,而應依 接續犯論以包括之一罪。又被告上開之1次侵占遺失物犯行 、1次詐欺取財犯行、2次竊盜犯行,犯意各別,行為互殊 ,應予分論併罰。   ㈡被告前因竊盜、公共危險等案件,經本院分別判處有期徒刑 6月、6月、3月確定,經接續執行後,於112年5月1日執行 完畢,有卷附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證,被告於 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內,故意再犯與前案竊盜罪質相同 之犯罪事實一、三所示之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經 本院參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刑罰反應力 薄弱且惡性重大,依累犯規定加重其刑並不致有罪刑不相 當之疑慮,故應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就被告所犯犯罪 事實一、三之竊盜罪,加重其刑。此外,基於精簡裁判之 要求,就本件論以累犯並加重其刑部分,判決主文無庸為 累犯之諭知,附予敘明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正道取財,恣意侵 占、詐取及竊取他人財物,實值非難。又被告雖坦承犯行 ,且如附表二編號1、2所示之筆記型電腦、如犯罪事實欄 二所示之行動電話、如犯罪事實欄三所示之商品,因已查 扣在案,而得發還各該告訴人及被害人;然其就尚未查扣 如附表二編號3至6所示筆記型電腦4臺、如犯罪事實欄二所 詐取之現金1萬5,000元,被告均未有返還或賠償之舉。且 被告除前揭所述已執行完畢之竊盜、公共危險罪外,尚有 多項犯罪前科紀錄(見前揭被告前案紀錄表),難認被告犯 後態度或素行良好。兼衡被告自陳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 目前以打零工為生、無人須扶養、收入不固定等一切情狀 ,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及諭知易服勞役、易科罰金 之折算標準。  ㈣不定應執行刑之說明:    關於數罪併罰之案件,如能俟被告所犯數罪全部確定後, 於執行時,始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所對應之檢 察署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無庸於每一個案判決時 定其應執行刑,則依此所為之定刑,不但能保障被告(受刑 人)之聽審權,符合正當法律程序,更可提升刑罰之可預測 性,減少不必要之重複裁判,避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情 事之發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489號裁定意旨參照) 。經查,被告目前有多起案件遭檢察官起訴而尚未經判決 確定(見前揭被告前案紀錄表),而上開案件與本案被告所 犯數罪,有可合併定執行刑之可能,揆諸前開說明,俟被 告所犯數罪全部確定後,由檢察官一併聲請裁定為宜,爰 不於本案定應執行刑。 三、沒收部分:   ㈠就如附表二編號1、2所示之筆記型電腦、如犯罪事實二前段 被告所侵占如犯罪事實欄二所示之行動電話、如犯罪事實 欄三所示之商品,均已發還予各該告訴人等,有贓物認領 保管單在卷可參(見警卷一第47頁、警卷二第51頁、警卷三 第47頁),爰依刑法第38條之1第5項之規定,不予宣告沒收 或追徵。另扣案之Lenovo G500黑色筆記型電腦1臺(見112 年度偵字第7669號卷第63頁),經告訴人李彥奇表示無法確 認為其所有(見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22號卷第62頁),且卷 內事證亦無法證明該筆記型電腦與本案犯行相關,故不予 沒收。   ㈡被告所竊取如附表二編號3-6之筆記型電腦4臺、所詐取如犯 罪事實欄二、後段之現金1萬5,000元,均為本案之犯罪所 得,爰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於全 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1項、 第450條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判決書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管轄第二審之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蕭百麟提起公訴,檢察官林英正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花蓮簡易庭 法 官 李立青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不服,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抄 附繕本)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 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 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1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337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 離本人所持有之物者,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 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一: 犯罪事實 罪名及宣告刑 沒  收 備註 犯罪事實欄一 張文道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如附表二編號3至6所示之物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依累犯加重其刑。 犯罪事實欄二、前段 張文道犯侵占遺失物罪,處罰金新臺幣1萬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犯罪事實欄二、後段 張文道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1萬5,000元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犯罪事實欄三 張文道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 依累犯加重其刑。 附表二: 編號 型號 備 註 1 ACER 13吋筆記型電腦1臺 已扣案並發還告訴人李彥奇 2 HP TPN-Q173筆記型電腦1臺 3 ACER SF314-54筆記型電腦(2018年製)1臺 未扣案,宣告沒收 4 ASUS 15.6吋(I5-1035G1)筆記型電腦1臺 5 HP I57200(GTC950 12GB WIN10)遊戲筆記型電腦1臺 6 不明型號筆記型電腦1臺

2024-11-11

HLDM-113-簡-121-2024111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