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王慧惠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81-190 筆)

基簡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給付修車款等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基簡字第1096號 原 告 建進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建豪 訴訟代理人 謝翠蓮 被 告 林廷翰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修車款等事件,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於民國11 3年8月26日移送前來,本院於114年1月8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拾伍萬伍仟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 一月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陸佰陸拾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拾伍萬伍仟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第385 條第1項前段規定,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 二、原告主張:   被告於民國105年11月28日,將其事故車即5198-VW號自用小 客車(下稱系爭車輛)之修繕工事,交由原告承攬施作,雙 方議定修繕報酬總計新臺幣(下同)155,000元。詎原告嗣 後依約完工,被告卻未付款取車,屢經LINE通訊軟體催告履 行無果,是原告乃本於承攬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報酬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5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 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答辯: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 任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判斷:    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主張相符之車輛修繕估 價單、LINE對話截圖等資料為證;因被告經合法通知,既未 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表明證據或有利於己之答辯,本院 綜合上開證據調查結果,自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按稱承 攬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之工作,他方俟 工作完成,給付報酬之契約;報酬應於工作交付時給付之, 無須交付者,應於工作完成時給付之。民法第490條第1項、 第505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 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 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 ,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 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 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 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 率;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項、第233條第1項 、第203條亦有明定。從而,原告本於承攬契約之法律關係 ,求為判命被告給付15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 日即114年1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1,660元,此外核無其他訴訟費用之支 出,是本件訴訟費用額確定為1,660元,爰依職權確定前開 訴訟費用,由敗訴之被告負擔;併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 項規定,諭知被告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 給按法定利率即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六、本件乃訴訟標的金額未逾500,000元,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應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併酌情宣告被告預供相當之擔保金額後,得 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2025-01-08

KLDV-113-基簡-1096-20250108-1

基小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基小字第2257號 原 告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訴訟代理人 李君洋 曾郁翔 被 告 余興隆 余孝勇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伍萬肆仟零伍拾參元,及如附表所示 之利息暨違約金。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連帶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附表】 編號 尚欠本金 (新臺幣)  利         息  違    約    金 期    間 (民國) 週年利率 期    間 (民國) 週年利率 ① 54,053元 自113年4月11日 至113年10月1日 1.775% 自113年5月12日 至113年10月1日 0.1775% 自113年10月2日 至清償日 2.775% 自113年10月2日 至113年11月11日 0.2775% 自113年11月12日 至清償日 0.555%

2025-01-08

KLDV-113-基小-2257-20250108-1

基簡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基簡字第1080號 原 告 何嘉慧 訴訟代理人 詹承鑫 上列原告與被告吳琇英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及住 所或居所,當事人為法人或其他團體者,應記載其名稱及事 務所或營業所;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 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除提出於法 院者外,並應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當 事人或代理人應於書狀內簽名或蓋章。民事訴訟法第244條 第1項、第116條第1項第1款、第119條第1項、第117條前段 定有明文。以上事項,俱為起訴必須具備之法定程式。而起 訴時所應表明之「當事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等項,乃為訴訟之基礎事項,期使 受訴法院憑以確定訴訟主體、訴訟拘束、判決確定之效力範 圍,是倘原告表明之「當事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 」、「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等項,未臻具體明確,即難謂 其起訴合於上開法定程式。再者,書狀不合程式或有其他欠 缺者,依民事訴訟法第121條規定,審判長應定期命其補正 ,原告不遵期補正者,法院得認原告起訴不合程式,依民事 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以裁定駁回其訴。 二、原告雖就被告甲○○起訴請求損害賠償,並以民事起訴狀表明 被告甲○○乃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0巷000號3樓」房 屋(下稱系爭145號3樓)之所有權人,系爭145號3樓即為被 告甲○○之住、居所,然本院以「被告姓名暨系爭145號3樓」 檢索之結果,俱「無」甲○○之戶役政登記資料可供依循(參 見本院卷附戶籍資料查詢結果),本院職權調取公務用登記 謄本核閱結果,系爭145號3樓亦「非」甲○○所有。因「同名 同姓」於我國民間尚屬屢見不鮮之常事,本院乃於113年12 月4日調解期日,向原告說明「甲○○並『非』系爭145號3樓所 有權人」,並限原告於7日內,向本院具狀補正被告甲○○之 真正住所或居所,並提出被告甲○○之最新戶籍謄本(記事請 勿省略),倘逾期不補,且本院客觀上亦無從再予協助原告 取調資料從而確認被告身分者,即以裁定駁回其訴。詎原告 逾期未向本院提出適切之補正陳報,是其就被告甲○○之起訴 ,顯然不合法定程式,應予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2025-01-08

KLDV-113-基簡-1080-20250108-1

基小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給付分期買賣價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基小字第2269號 原 告 仲信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黎小彤 訴訟代理人 林京緯 被 告 鍾佳佳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分期買賣價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萬參仟壹佰貳拾貳元,及自民國一百一 十二年八月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十六計算之利 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萬參仟壹佰貳拾貳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 第436條第2項、第3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准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   被告前以分期付款買賣之方式,向訴外人富邦媒體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下稱富邦公司)購買GARMIN Forerunner 955 高 階鐵人運動錶 ;雙方約定,買賣價款總計新臺幣(下同)1 7,500元,被告應自民國112年5月1日起至113年4月1日止, 分12期繳交(首期1,462元,其餘每期應繳1,458元),倘有 遲延付款等情事,全部債務視為到期,被告並應按週年利率 16%計付遲延利息。因被告自第4期開始,即無任何繳款紀錄 (被告僅止繳款至第3期),以致喪失分期利益,而訴外人 富邦公司則將上揭買賣價金債權讓與原告,並於締約當時通 知被告,是原告乃本於買賣契約以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 提起本件給付買賣價金之訴,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3,1 22元,及自112年8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6%計算 之利息。 三、被告答辯:   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為任何聲明及陳述。 四、本院判斷:     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主張相符之Zingala銀 角零卡分期付款申請暨合約書、分期付款繳款明細等件為證 ;兼之被告經合法通知,既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表明 證據或有利於己之答辯,本院綜合上開證據調查結果,自堪 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本於買賣契約以及債權讓 與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一項之所示,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1,000元,此外別無其他費用之支出, 是本件訴訟費用合計1,000元。爰依職權確定前開訴訟費用 ,由敗訴之被告負擔,併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 諭知被告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法定 利率即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六、本判決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20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併酌情宣 告被告預供相當之擔保金額後,得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2025-01-08

KLDV-113-基小-2269-20250108-1

基小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給付分期買賣價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基小字第2270號 原 告 仲信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黎小彤 訴訟代理人 林京緯 被 告 陳羽芯(原名陳思涵、黃思涵)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分期買賣價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參萬貳仟玖佰參拾玖元及如附表一所示利 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參萬貳仟玖佰參拾玖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 第436條第2項、第3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准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     被告前以分期付款買賣之方式,向附表二所示特約商購買附 表二所示標的物,分期總額暨分期起訖悉如附表二所示;且 買、賣雙方約定,被告倘有遲延付款等情事,全部債務視為 到期,被告並應按週年利率16%計付遲延利息。因被告嗣未 按期繳款,以致喪失分期利益,迄今仍有附表二所示餘款未 償,而附表二所示特約商則已將上揭買賣價金債權讓與原告 ,並於締約當時通知被告,是原告乃本於買賣契約以及債權 讓與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給付買賣價金之訴,並聲明:被 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32,939元及如附表一所示之利 息。 三、被告答辯:   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為任何聲明及陳述。 四、本院判斷:     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主張相符之Zingala銀 角零卡分期付款申請暨合約書、分期付款繳款明細等件為證 ;兼之被告經合法通知,既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表明 證據或有利於己之答辯,本院綜合上開證據調查結果,自堪 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本於買賣契約以及債權讓 與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一項之所示,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1,000元,此外核無其他訴訟費用之支 出,是本件訴訟費用額確定為1,000元,爰依職權確定前開 訴訟費用,由敗訴之被告負擔;併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 項規定,諭知被告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 給按法定利率即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六、本判決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20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爰依職權 宣告之,併酌情宣告被告預供相當之擔保金額後,得免為假 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附表一】 編號 計息本金 (新臺幣) 利息起訖 利率 ① 6,903元 自民國113年3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 週年利率16% ② 26,036元 自民國113年3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 週年利率16% 【附表二】 編號 特約商 標的物 期數 分期總額 (新臺幣) 分期起訖 (民國) 實繳期數 尚欠金額 (新臺幣) ① 富邦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CDesign】Avus嬰兒手推車瞬間提收。自動站立【NUNUKIDS】專案Poli波力球池帳篷二合一遊戲屋含50顆遊戲球款式隨機 24 12,762元 自112年4月15日 至114年3月15日 11 6,903元 ② 愛娜寶行 Boy黑銀拉鍊錢包 30 33,972元 自112年8月15日 至115年1月15日 7 26,036元

2025-01-08

KLDV-113-基小-2270-20250108-1

基小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基小字第2264號 原 告 吳力亭 被 告 高俊吉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民國113年度基金簡字 第145號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 事庭以113年度附民字第453號裁定移送而來,本院於114年1月8 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七月十四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伍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被告將其申辦之「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000-0000 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提供予不詳詐欺集團 (下稱系爭詐騙集團)收取詐騙贓款。而系爭詐騙集團則推 由不詳成員,藉由LINE通信軟體傳送訊息,訛騙原告下載「 雙城」APP投資套利;原告誤信其詞,遂於民國112年9月1日 下午12時20分,匯款新臺幣(下同)50,000元至系爭帳戶。 故原告乃本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其財產損 害,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5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答辯:   被告無意見並願分期清償。 三、本院判斷:  ㈠查被告將系爭帳戶提供予系爭詐騙集團收取詐騙贓款;而系 爭詐騙集團則另推由不詳成員,藉由LINE通信軟體傳送訊息 ,訛騙原告下載「雙城」APP投資套利;原告誤信其詞,遂 於112年9月1日下午12時20分,匯款50,000元至系爭帳戶。 後被告所涉犯行遭披露查獲,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乃 就被告提起公訴,刑事法院(即本院刑事庭)亦以113年度 基金簡字第145號刑事簡易判決,就被告論處相應之刑事罰 責。此悉經本院職權核閱上開刑事案卷確認屬實,並有本院 113年度基金簡字第145號刑事簡易判決存卷為憑。  ㈡按民事法上之「過失」,倘以其「欠缺注意之程度」作為標 準,固可概分為「抽象輕過失(欠缺『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具體輕過失(欠缺『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之注意』) 」與「重大過失(欠缺『普通人之注意』)」(最高法院42年 台上字第865號判例意旨、96年度台上字第1649號判決意旨 參照),惟單就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所稱「過失」而論, 實務向來均以「抽象輕過失(欠缺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作為行為人是否應負過失侵權行為賠償責任之標準(最高法 院93年台上字第851號判決意旨參照),因此,民事侵權行 為法上之過失責任,並不著重於「行為人之個人預見能力( 主觀之過失概念)」,而係著重在「善良管理人之預見能力 (客觀之過失概念)」,也就是觀察「一般具有專業智識或 經驗且勤勉負責之人,在相同情況之下,是否能預見並避免 或防止損害結果之發生」,並以此作為行為人應否負過失侵 權行為責任之基準。承此前提,民事侵權行為法之過失,係 衡量比較「具體加害人之『現實行為』」,與「同一情況下善 良管理人之『當為行為』」,而所謂「善良管理人之『當為行 為』」,則應衡諸具體行為人所屬職業,或所從事的某種社 會活動,乃至某種年齡層「通常所具有的智識能力」以為認 定,倘「具體加害人之『現實行為』」低於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標準,即可認其應負民事侵權行為法上的過失責任。此係因 刑事法律與民事法律之規範目的不同,亦即「刑事過失」重 在「整體法律秩序與整體社會之衡平考量」,而「民事過失 」則祇著重於「當事人彼此雙方之衡平」,故民事過失並不 強調所謂「行為人之主觀非難」(因民事侵權行為並非重在 懲罰「行為人之主觀惡行」),而是強調「客觀化」與「類 型化」的一般標準。承前㈠所述,被告提供系爭帳戶任憑第 三人自由使用;衡諸「金融匯兌」相較於「現實給付」所帶 來之種種便利,以及「金融匯兌」可循其「資金流動軌跡」 追溯某筆特定金流來源、去向之特性,犯罪集團邇來遂傾向 於「收購、借用他人帳戶」,藉以「遮斷犯罪贓款資金流動 之軌跡」,從而達成彼等神隱以避查緝之目的,因金融帳戶 事關存戶個人財產權益之保障,具有高度之專屬性、私密性 ,除非本人或與本人具密切關係者,難認有何得以自由流通 使用該等專屬於特定人之金融帳戶之正當理由,一般人亦應 妥為保管存摺、提款卡乃至其金融個資,此要屬吾人一般生 活經驗所足可體察之日常知識,尤以近來政府機關、新聞媒 體乃至金融機構,對於「犯罪集團大量收購、借用帳戶使用 ,再遣人提領該等帳戶內之犯罪贓款,藉此遮斷資金流動軌 跡從而逃避查緝」等情事,均已強力宣導多時,考量「與被 告年齡、社會活動或經驗相當之一般人」通常所具有的智識 能力,彼等除應可明確認知「允供帳戶為他人代收、代轉帳 款,或聽從指示跑腿取、送不明款項」之高度風險,尤應知 「拒絕提供帳戶、拒絕跑腿取、送款項」,從而避免或防止 類此詐騙事件之滋生,是「被告提供系爭帳戶任憑他人自由 使用」等具體加害人之「現實行為」,顯然低於善良管理人 (與被告年齡、社會活動或經驗相當之一般人)之注意標準 ,從而,無論被告有無「詐騙犯罪」之主觀預見,亦不論刑 事案件之審理結果,被告就其「欠缺『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所造成之他人損害,至少均應負民事侵權行為法上的過失責 任。  ㈢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 同行為人。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 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第1項情形,債權 人得請求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不能 回復原狀或回復顯有重大困難者,應以金錢賠償其損害。民 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第2項、第213條第1 項、第3項、第215條定有明文。且民法第216條固規定,損 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填補債權人所 受損害(積極損害)及所失利益(消極損害),惟無論損害 或利益,均須與責任原因事實具有相當因果關係,始足當之 。而所謂相當因果關係,則係指行為人之故意、過失不法行 為,依客觀之觀察,通常會發生損害者,即為有因果關係, 如必不生該等損害或通常亦不生該等損害者,則不具有因果 關係。本件承前㈠㈡所述,被告允供詐騙集團使用系爭帳戶, 而詐騙集團則係推由不詳成員,訛騙原告將50,000元匯至系 爭帳戶,是原告損失50,000元之結果,與被告允供系爭帳戶 之侵權行為間,顯然具有相當因果關係;因被告就其低於善 良管理人注意標準之「現實行為」,所導致原告蒙受之財產 上損害,應負民法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責,故原告請求被 告給付50,000元,尚與前揭法律規定相合,應予准許。第按 「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 項前段、第203條亦有明定。查原告對被告之侵權行為債權 ,乃「無確定期限」之給付,是原告請求被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翌日即113年7月14日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付遲 延利息,同屬適法而無不當。 四、從而,原告基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50,000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7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付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查系爭詐騙集團乃「3人以上所共組之犯罪組織」,雖被告 未經刑事法院論以「刑法第339條之4」加重其刑之規定,然 就原告即詐欺犯罪被害人之立場而言,系爭詐騙集團分工所 實施之「詐欺犯罪」,仍屬「3人以上共同犯刑法第339條之 詐欺罪」無疑,是本件仍已合致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 2條第1款第1目之立法定義,為期落實「打詐專法就被害人 特設保護之立法意旨」,原告即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 程序向被告即依法應負賠償責任人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時,允 宜適用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54條規定,暫免繳納訴訟費 用。承此前提,本件截至本院言詞辯論終結時,當然未曾產 生任何訴訟費用,故亦無從確定訴訟費用之數額;惟依法仍 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諭知訴訟費用由敗訴之被告負 擔,以備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生時,得以確定其數額,併予 敘明。   六、本判決第一項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併 酌情宣告被告預供相當之擔保金額後,得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2025-01-08

KLDV-113-基小-2264-20250108-1

基簡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基簡字第1080號 原 告 何嘉慧 訴訟代理人 詹承鑫 被 告 陳明聰 張凱倫 張美惠 張曼詩 張曼雅 張佩琦 張文信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 款固有明文。惟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就請求之基 礎事實同一者,准原告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係因新訴可利用 原訴之訴訟資料之故,故除有礙於對造防禦權之行使外,關 於當事人之變更或追加,亦應有其適用。是所謂基礎事實同 一,乃指變更或追加之訴與原訴之事實,有其社會事實上之 共通性及關聯性,而就原請求所主張之事實及證據資料,於 變更或追加之訴得加以利用,且無害於他造當事人程序權之 保障,俾先後兩請求在同一程序加以解決,以符訴訟經濟( 最高法院民國112年度台抗字第89號裁定意旨參照)。查原 告起訴主張被告係同棟公寓3、4樓房屋之所有權人,卻未妥 適管理維護3、4樓房屋之外牆,導致113年7月24日凱米颱風 來襲期間,3、4樓外牆磁磚脫落砸毀原告所有之後開車輛, 乃起訴請求被告賠償車輛修復貲費共新臺幣(下同)250,00 0元(下稱「原訴」;參看民事起訴狀以及本院113年12月4 日調解程序筆錄)。嗣復於113年12月26日提出民事追加訴 之聲明狀,追加主張113年10月31日康芮颱風來襲期間,3、 4樓外牆磁磚再度脫落砸毀原告所有之後開車輛,從而請求 車輛修復貲費共756,972元(其中250,000元之範圍,乃113 年7月24日凱米颱風之「原訴」請求,至於原告具狀追加506 ,972元之範圍,則係113年10月31日康芮颱風之追加請求, 下稱「追加之訴」;參看民事追加訴之聲明狀以及本院114 年1月8日言詞辯論筆錄)。然「原訴」與「追加之訴」固均 起因於「3、4樓外牆之磁磚脫落」,惟「原訴」事件發生在 「凱米颱風」之來襲期間,「追加之訴」事件則係發生在「 康芮颱風」之來襲期間,故「原訴」與「追加之訴」之證據 資料,未必全然得以互通利用,尤以「原訴」標的金額在50 0,000元以下,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所定「簡易 訴訟程序」,若允原告提起「追加之訴」,勢將導致「標的 金額總和遠『逾』500,000元」,而須依同法第435條規定裁定 轉換訴訟程序(按:本件被告其中數人,刻因送達處所不明 而須公示送達,故本件自難發生「兩造合意」或「擬制合意 【即被告不抗辯而為本案言詞辯論】」適用簡易程序之情事 ,故本院若允原告追加,本件即須裁定改用通常訴訟程序) ,考量原告選擇被告作為其請求賠償之對象,在法律上原難 獲得勝訴之判決(詳如後開所述),本件「原訴」與「追 加之訴」之原因事實亦有歧異(前者源於「凱米颱風」,後 者則係源自「康芮颱風」),本院若任令原告追加並予裁定 轉換訴訟程序,無異肯認「原告於『原訴』欠缺法律支持之前 提下,猶得藉由『追加之訴』一再拖累被告到庭應訴」,嚴重 侵害被告程序權之保障並且妨害原訴訟之終結,故原告所為 「訴之追加」顯非適法,本院無從准許;爰裁定駁回原告「 追加之訴」,本件回歸於「原訴」範圍而為審理。 二、被告張美惠、張曼詩、張曼雅、張佩琦經合法通知,未於言 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 爰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第3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准原告 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三、原告主張:   兩造均為坐落新北市○○區○○段00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 土地)之共有人,並均係其上「地上4層」建物(下稱系爭 公寓)之區分所有權人;其中,門牌號碼「新北市○○區○○○○ 路00巷000號(1樓)」房屋(下稱系爭147號1樓)乃原告所 有,而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00巷000號4樓」房屋( 下稱系爭147號4樓)則為被告張凱倫、張美惠、張曼詩、張 曼雅、張佩琦公同共有,至於門牌號碼「新北市○○區○○○○路 00巷000號3樓」、「新北市○○區○○○○路00巷000號4樓」房屋 (下稱系爭147號3樓、145號4樓),各係被告陳明聰、張文 信所有。因被告於凱米颱風來襲期間,並未妥適管理維護系 爭145號3、4樓與系爭147號3、4樓外牆,導致磁磚於113年7 月24日脫落並向下砸毀原告停放系爭公寓外牆旁之BUU-1510 號自用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系爭車輛修復貲費約需25 0,000元,故原告乃起訴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50,000元 ,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 四、被告答辯:  ㈠被告陳明聰:   被告陳明聰原係表示系爭公寓外牆應由全體住戶維護修繕, 原告僅擇3、4樓住戶起訴求償並無理由。嗣復改稱系爭公寓 4樓外牆磁磚剝落,實乃「4樓住戶」搭建鋁門窗施工所致, 因3樓外牆磁磚一概完好,故被告陳明聰即3樓住戶亦為被害 者,況原告停放系爭車輛亦已影響消防救災。  ㈡被告張凱倫、張美惠:   系爭公寓外牆應由全體住戶維護修繕,原告僅擇3、4樓住戶 起訴求償並無理由,況系爭車輛之修復貲費亦應適度扣減折 舊。  ㈢被告張文信:   系爭公寓外牆應由全體住戶維護修繕,原告僅擇3、4樓住戶 起訴求償並無理由,況原告既知系爭公寓外牆磁磚剝落,則 其理應於颱風來襲期間,將系爭車輛遷往其他地點停放。  ㈣被告張曼詩、張曼雅、張佩琦:   被告張曼詩、張曼雅、張佩琦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及陳述。 五、本件不爭執事實:  ㈠兩造均為系爭土地之共有人,並均係其上「地上4層」建物即 系爭公寓之區分所有權人;其中,系爭147號1樓乃原告所有 ,而系爭147號4樓則為被告張凱倫、張美惠、張曼詩、張曼 雅、張佩琦公同共有,至於系爭147號3樓、145號4樓,各係 被告陳明聰、張文信所有。  ㈡系爭公寓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公布施 行以前。  ㈢系爭公寓並未設立管理委員會,亦未推選管理負責人。   六、本院判斷:   原告承前不爭執事實,主張凱米颱風來襲期間,被告並未妥 適管理維護系爭145號3、4樓與系爭147號3、4樓外牆,導致 磁磚於113年7月24日脫落並向下砸毀原告停放系爭公寓外牆 旁之系爭車輛,乃起訴請求被告賠償原告修車貲費共250,00 0元。而被告陳明聰、張凱倫、張美惠、張文信則執前詞予 以否認。按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固於84年6月28日始公布施行 ,惟其制定之目的,在於加強公寓大廈之管理維護。且該條 例公布施行時,即於第43條規定施行前已取得建造執照之公 寓大廈,應依該條例規定成立管理組織,但得不受第7條各 款不得為約定專用部分之限制。嗣92年12月31日修正公布之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更明定施行前已取得建造執照之公寓大 廈,其區分所有權人應依該條例第25條第4項規定,成立管 理委員會或推選管理負責人,並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 關報備,於區分所有權人會議訂定規約前,以該條例第60條 規約範本視為規約,但得不受第7條各款不得為約定專用部 分之限制,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未成立管理組織並 報備之公寓大廈,得分期、分區、分類擬定計畫,輔導召開 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成立管理委員會或推選管理負責人,並向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報備(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55條 規定參看)。由此可見,施行前已取得建造執照之公寓大廈 ,除得不受該條例第7條各款不得為約定專用部分之限制外 ,仍應一體適用該條例之相關規定,始符該條例之立法原意 。基此,系爭公寓取得建造執照之時間,雖在公寓大廈管理 條例公布施行以前,然其仍應適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之相關 規定,此要無可疑。第按專有部分,指公寓大廈之一部分, 具有使用上之獨立性,且為區分所有之標的者;共用部分, 指公寓大廈專有部分以外之其他部分及不屬專有之附屬建築 物,而供共同使用者;公寓大廈共用部分不得獨立使用供做 專有部分。其為下列各款者,並不得為約定專用部分:公 寓大廈本身所占之地面。連通數個專有部分之走廊或樓梯 ,及其通往室外之通路或門廳;社區內各巷道、防火巷弄。 公寓大廈基礎、主要樑柱、承重牆壁、樓地板及屋頂之構 造。約定專用有違法令使用限制之規定者。五、其他有固 定使用方法,並屬區分所有權人生活利用上不可或缺之共用 部分。專有部分、約定專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各 該區分所有權人或約定專用部分之使用人為之,並負擔其費 用。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管理 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為之。其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或由區分 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但修繕費係因可 歸責於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之事由所致者,由該區分所有權 人或住戶負擔。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條第3款、第4款、第7 條、第10條第1項、第2項亦有明定。又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10條第2項前段已明定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之修繕、管 理、維護之費用,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 ,至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僅係進行代表區分所有權人進 行修繕、管理、維護之人而已,故如公寓大廈區分所有權人 未成立管理委員會或推選管理負責人,則僅係無人代表為修 繕、管理、維護行為,但並非表示區分所有權人無共同為修 繕、管理、維護之義務,以及如公寓大廈有修繕、管理、維 護必要而須支出費用時,區分所有權人不用分擔上開費用( 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640號判決意旨參照)。查系爭公 寓之外牆,乃維持建築物外觀及其安全之主要構造,於使用 上及構造上均難獨立而非某戶專有,具共益性質而不允分割 為獨立區分所有之客體,屬系爭公寓之共同部分,兼之原告 並未提出「分管協議,或反於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7條第3款 規定之住戶約定(按:系爭公寓得建造執照之時間,雖在公 寓大廈管理條例公布施行以前,而可不受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第7條各款不得為約定專用規定之限制,然本件仍因查無反 於上揭規定之約定,致系爭公寓外牆並非僅供某戶專用), 是系爭公寓外牆自應責由「管理負責人」或「『全體』區分所 有權人」負責修繕、管理及維護;又系爭公寓之外牆,既非 「單一之區分所有權人」專有、專用,亦非「單一之區分所 有權人」所能擅憑己意修繕、維護,則該等共同部分未經妥 適修繕、管理、維護所導致之磁磚脫落,自非「單一區分所 有權人」之責任,遑論擇「單一區分所有權人」請求賠償! 從而,原告選擇被告即3、4樓之區分所有權人,請求賠償其 因系爭車輛遭磁磚脫落砸毀所受損害,尚乏根據;因本院屢 就兩造為法律關係之曉諭闡明,原告仍係執意選擇被告即3 、4樓之區分所有權人起訴求償,是其本件訴訟自難獲得法 律上之支持,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綜上,原告請求被告給付250,000元暨其法定遲延利息,不 能准許,爰駁回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八、訴訟費用由敗訴之原告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敘述上訴之理由,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並按他造當事人 之人數附具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 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2025-01-08

KLDV-113-基簡-1080-20250108-2

基簡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基簡字第1080號 原 告 何嘉慧 訴訟代理人 詹承鑫 被 告 陳明聰 張凱倫 張美惠 張曼詩 張曼雅 張佩琦 張文信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後,復就被告為訴之追加 ,本院就追加之訴裁定如下:   主 文 追加之訴駁回。 追加之訴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 款固有明文。惟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就請求之基 礎事實同一者,准原告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係因新訴可利用 原訴之訴訟資料之故,故除有礙於對造防禦權之行使外,關 於當事人之變更或追加,亦應有其適用。所謂基礎事實同一 ,係指變更或追加之訴與原訴之事實,有其社會事實上之共 通性及關聯性,而就原請求所主張之事實及證據資料,於變 更或追加之訴得加以利用,且無害於他造當事人程序權之保 障,俾先後兩請求在同一程序加以解決,以符訴訟經濟(最 高法院民國112年度台抗字第89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原告起訴主張被告係同棟公寓3、4樓房屋之所有權人,卻 未妥適管理維護3、4樓房屋之外牆,導致113年7月24日凱米 颱風來襲期間,3、4樓外牆磁磚脫落砸毀原告所有之後開車 輛,乃起訴請求被告賠償車輛修復貲費共新臺幣(下同)25 0,000元(下稱「原訴」;參看民事起訴狀以及本院113年12 月4日調解程序筆錄)。嗣復於113年12月26日提出民事追加 訴之聲明狀,追加主張113年10月31日康芮颱風來襲期間,3 、4樓外牆磁磚再度脫落砸毀原告所有之後開車輛,從而請 求車輛修復貲費共756,972元(其中250,000元之範圍,乃11 3年7月24日凱米颱風之「原訴」請求,至於原告具狀追加50 6,972元之範圍,則係113年10月31日康芮颱風之追加請求, 下稱「追加之訴」;參看民事追加訴之聲明狀以及本院114 年1月8日言詞辯論筆錄)。然「原訴」與「追加之訴」固均 起因於「3、4樓外牆之磁磚脫落」,惟「原訴」事件發生在 「凱米颱風」之來襲期間,「追加之訴」事件則係發生在「 康芮颱風」之來襲期間,故「原訴」與「追加之訴」之證據 資料,未必全然得以互通利用,尤以「原訴」標的金額在50 0,000元以下,應適用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所定「簡易 訴訟程序」,若允原告提起「追加之訴」,勢將導致「標的 金額總和遠『逾』500,000元」,而須依同法第435條規定裁定 轉換訴訟程序(按:本件被告其中數人,刻因送達處所不明 而須公示送達,故本件自難發生「兩造合意」或「擬制合意 【即被告不抗辯而為本案言詞辯論】」適用簡易程序之情事 ,故本院若允原告追加,本件即須裁定改用通常訴訟程序) ,考量原告選擇被告作為其請求賠償之對象,在法律上原難 獲得勝訴之判決(詳如「原訴」之判決理由所載),本件「 原訴」與「追加之訴」之原因事實亦有歧異(前者源於「凱 米颱風」,後者則係源自「康芮颱風」),本院若任令原告 追加並予裁定轉換訴訟程序,無異肯認「原告於『原訴』欠缺 法律支持之前提下,猶得藉由『追加之訴』一再拖累被告到庭 應訴」,嚴重侵害被告程序權之保障並且妨害原訴訟之終結 ,故原告所為「訴之追加」顯非適法,應予裁定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應補繳追加之訴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5,510元,同時繳納抗告 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共新臺幣6,510元),抗告於本院合議庭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2025-01-08

KLDV-113-基簡-1080-20250108-3

基小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給付電信費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基小字第2222號 原 告 億豪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唐念華 訴訟代理人 林牧平 被 告 許蕙蕙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電信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辯論終 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萬捌仟捌佰肆拾陸元,及自民國一百一 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 之利息。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柒萬零柒佰肆拾柒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 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就本判決第一項以新臺幣壹萬捌仟捌 佰肆拾陸元、就本判決第二項以新臺幣柒萬零柒佰肆拾柒元為原 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同法第436條之23、第436 條第2項、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   被告自民國101年10月5日起,陸續向訴外人遠傳電信股份有 限公司(下稱遠傳電信),租用門號為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之行動電話,嗣未依約繳費,尚欠電信費 及提前終止契約之應付補償款合計新臺幣(下同)89,593元 ;因訴外人遠傳電信業於105年12月9日、106年12月12日, 將其對被告之上開債權讓與原告,為此,爰以起訴狀繕本之 送達,代替債權讓與之通知,依電信設備租用契約以及民法 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求為判命如主文第一、二項所示。 三、被告答辯:   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為任何聲明及陳述。 四、本院判斷:   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主張相符之債權讓與證 明書、第三代行動電話服務申請書、行動電話業務服務契約 、行動電話/第三代行動電話服務申請書、被告身分證及健 保卡影本、電信費帳單等件為證;而被告經合法通知,既未 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表明證據或有利於己之答辯,本院 綜合上開證據調查結果,自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 原告依電信設備租用契約以及民法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請 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一、二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第一審裁判費為1,000元,此外別無其他費用之支出, 是本件訴訟費用合計1,000元。爰依職權確定前開訴訟費用 ,由敗訴之被告負擔,併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項規定, 諭知被告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法定 利率即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六、本判決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20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併酌情宣 告被告預供相當之擔保金額後,得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2025-01-08

KLDV-113-基小-2222-20250108-1

基小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基隆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基小字第2230號 原 告 柯正鴻 被 告 吳玟葶 上列當事人間損害賠償事件,原告就本院民國113年度金訴字第1 97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 庭以113年度附民字第514號裁定移送而來,本院於114年1月8日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參萬元。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參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 第436條第2項、第385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准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     被告將其申辦之「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000-00000000 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提供予不詳詐欺集團( 下稱系爭詐騙集團)收取詐騙贓款。而系爭詐騙集團則推由 不詳成員,藉由LINE通信軟體傳送訊息,訛騙原告經由「精 誠」平台投資套利;原告誤信其詞,遂於民國112年5月10日 上午11時13分,匯款新臺幣(下同)30,000元至系爭帳戶。 故原告乃本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其財產損 害,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0,000元。 三、被告答辯: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 任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判斷:  ㈠查被告將系爭帳戶提供予系爭詐騙集團收取詐騙贓款;而系 爭詐騙集團則另推由不詳成員,藉由LINE通信軟體傳送訊息 ,訛騙原告經由「精誠」平台投資套利;原告誤信其詞,遂 於112年5月10日上午11時13分,匯款30,000元至系爭帳戶。 後被告所涉犯行遭披露查獲,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乃 就被告提起公訴,刑事法院(即本院刑事庭)亦以113年度 金訴字第197號刑事判決,就被告論處相應之刑事罰責。此 悉經本院職權核閱上開刑事案卷確認屬實,並有本院113年 度金訴字第197號刑事判決存卷為憑。  ㈡按民事法上之「過失」,倘以其「欠缺注意之程度」作為標 準,固可概分為「抽象輕過失(欠缺『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具體輕過失(欠缺『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之注意』) 」與「重大過失(欠缺『普通人之注意』)」(最高法院42年 台上字第865號判例意旨、96年度台上字第1649號判決意旨 參照),惟單就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所稱「過失」而論, 實務向來均以「抽象輕過失(欠缺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作為行為人是否應負過失侵權行為賠償責任之標準(最高法 院93年台上字第851號判決意旨參照),因此,民事侵權行 為法上之過失責任,並不著重於「行為人之個人預見能力( 主觀之過失概念)」,而係著重在「善良管理人之預見能力 (客觀之過失概念)」,也就是觀察「一般具有專業智識或 經驗且勤勉負責之人,在相同情況之下,是否能預見並避免 或防止損害結果之發生」,並以此作為行為人應否負過失侵 權行為責任之基準。承此前提,民事侵權行為法之過失,係 衡量比較「具體加害人之『現實行為』」,與「同一情況下善 良管理人之『當為行為』」,而所謂「善良管理人之『當為行 為』」,則應衡諸具體行為人所屬職業,或所從事的某種社 會活動,乃至某種年齡層「通常所具有的智識能力」以為認 定,倘「具體加害人之『現實行為』」低於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標準,即可認其應負民事侵權行為法上的過失責任。此係因 刑事法律與民事法律之規範目的不同,亦即「刑事過失」重 在「整體法律秩序與整體社會之衡平考量」,而「民事過失 」則祇著重於「當事人彼此雙方之衡平」,故民事過失並不 強調所謂「行為人之主觀非難」(因民事侵權行為並非重在 懲罰「行為人之主觀惡行」),而是強調「客觀化」與「類 型化」的一般標準。承前㈠所述,被告提供系爭帳戶任憑第 三人自由使用;衡諸「金融匯兌」相較於「現實給付」所帶 來之種種便利,以及「金融匯兌」可循其「資金流動軌跡」 追溯某筆特定金流來源、去向之特性,犯罪集團邇來遂傾向 於「收購、借用他人帳戶」,藉以「遮斷犯罪贓款資金流動 之軌跡」,從而達成彼等神隱以避查緝之目的,因金融帳戶 事關存戶個人財產權益之保障,具有高度之專屬性、私密性 ,除非本人或與本人具密切關係者,難認有何得以自由流通 使用該等專屬於特定人之金融帳戶之正當理由,一般人亦應 妥為保管存摺、提款卡乃至其金融個資,此要屬吾人一般生 活經驗所足可體察之日常知識,尤以近來政府機關、新聞媒 體乃至金融機構,對於「犯罪集團大量收購、借用帳戶使用 ,再遣人提領該等帳戶內之犯罪贓款,藉此遮斷資金流動軌 跡從而逃避查緝」等情事,均已強力宣導多時,考量「與被 告年齡、社會活動或經驗相當之一般人」通常所具有的智識 能力,彼等除應可明確認知「允供帳戶為他人代收、代轉帳 款,或聽從指示跑腿取、送不明款項」之高度風險,尤應知 「拒絕提供帳戶、拒絕跑腿取、送款項」,從而避免或防止 類此詐騙事件之滋生,是「被告提供系爭帳戶任憑他人自由 使用」等具體加害人之「現實行為」,顯然低於善良管理人 (與被告年齡、社會活動或經驗相當之一般人)之注意標準 ,因此,無論被告有無「詐騙犯罪」之主觀預見,亦不論刑 事案件之審理結果,被告就其「欠缺『善良管理人之注意』」 所造成之他人損害,至少均應負民事侵權行為法上的過失責 任。  ㈢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 同行為人。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 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第1項情形,債權 人得請求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不能 回復原狀或回復顯有重大困難者,應以金錢賠償其損害。民 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第2項、第213條第1 項、第3項、第215條定有明文。且民法第216條固規定,損 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填補債權人所 受損害(積極損害)及所失利益(消極損害),惟無論損害 或利益,均須與責任原因事實具有相當因果關係,始足當之 。而所謂相當因果關係,則係指行為人之故意、過失不法行 為,依客觀之觀察,通常會發生損害者,即為有因果關係, 如必不生該等損害或通常亦不生該等損害者,則不具有因果 關係。本件承前㈠㈡所述,被告允供詐騙集團使用系爭帳戶, 而詐騙集團則係推由不詳成員,訛騙原告將30,000元匯至系 爭帳戶,是原告損失30,000元之結果,與被告允供系爭帳戶 之侵權行為間,顯然具有相當因果關係;且被告就其低於善 良管理人注意標準之「現實行為」,所導致原告蒙受之財產 上損害,亦應負民法上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責,故原告請求 被告給付30,000元,自與前揭法律規定相合,應予准許。 五、從而,原告基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30,000 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查系爭詐騙集團乃「3人以上所共組之犯罪組織」,雖被告 僅經刑事法院論以「刑法第339條之罪」(蓋「刑法第339條 之4」加重其刑之規定,涉及被告就系爭詐騙集團提供助力 當下之主觀預見,而刑事審判則須恪守「無罪推定」、「罪 疑唯輕」之基本原則),然就原告即詐欺犯罪被害人之立場 而言,系爭詐騙集團分工所實施之「詐欺犯罪」,仍屬「3 人以上共同犯刑法第339條之詐欺罪」無疑,是本件仍已合 致於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1款第1目之立法定義, 為期落實「打詐專法就被害人特設保護之立法意旨」,原告 即詐欺犯罪被害人依民事訴訟程序向被告即依法應負賠償責 任人起訴請求損害賠償時,允宜適用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 第54條規定,暫免繳納訴訟費用。承此前提,本件截至本院 言詞辯論終結時,當然未曾產生任何訴訟費用,故亦無從確 定訴訟費用之數額;惟依法仍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 諭知訴訟費用由敗訴之被告負擔,以備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 生時,得以確定其數額,併予敘明。 七、本判決第一項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 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併 酌情宣告被告預供相當之擔保金額後,得免為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王慧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佘筑祐

2025-01-08

KLDV-113-基小-2230-2025010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