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再為抗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20 筆)

家抗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分割遺產(核定訴訟標的價額)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抗字第10號 抗 告 人 吳麗卿 吳金鳳 相 對 人 吳文瑞 吳文裕 吳麗鄉 共同代理人 蔡念辛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分割遺產(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事件,抗告人對於中 華民國114年1月15日臺灣屏東地方法院113年度家繼訴字第1號所 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本件上訴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台幣(下同)伍佰肆拾柒萬壹仟柒 佰零玖元。 抗告訴訟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伊提起上訴後,僅就原判決認定相對人吳麗 鄉墊付之看護費96萬元不服,此一金額應列入遺產範圍為分 割,原裁定以全部遺產價額依應繼分比例核定訴訟標的價額 為551萬1,709元,顯有錯誤,為此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 定等語。 二、相對人則以:遺產分割係以遺產為一體,非以遺產中各個財 產為分割對象,故本件仍應以被繼承人吳麗珍全部遺產予以 分割,並計算訴訟費用等語。 三、按計算上訴利益,準用關於計算訴訟標的價額之規定。訴訟 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 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 利益為準。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66條第4項、第77條之1第1、 2項規定自明。又按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得為抗告;關於 法院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民事訴訟 法第77條之1第4項亦有明定。而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 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之。再按請求分割遺產之訴 ,係以遺產為一體,整體為分割,而非以遺產中各個財產之 分割為對象。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依原告所主張全部遺產 於起訴時之總價額,按原告應繼分之比例定之,且上訴利益 亦應依此標準計算(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793號裁定要 旨參照)。 四、經查:  ㈠抗告人起訴請求就吳麗珍所遺遺產為分割,經原法院於民國1 13年12月9日以113年度家繼訴字第1號判決:「兩造就被繼 承人吳麗珍所遺如附表一所示遺產,應依附表一分割方法欄 所示之分割方法予以分割」。抗告人不服,提起上訴,並聲 明:㈠原判決吳麗鄉照護被繼承人吳麗珍墊付之看護費用96萬 元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之被繼承人吳麗珍遺產,應予分割 等情,有減縮上訴聲明狀可參(本院卷第57頁),並據本院核 閱原審卷宗無誤,先予敘明。  ㈡依抗告人上訴意旨,其所不服者為原判決認吳麗鄉照護吳麗 珍之看護費用96萬元應自遺產中先予扣還部分,認遭扣還部 分應列入遺產分配,故認應依此核定訴訟費用。惟依前揭說 明,分割遺產之訴,是以繼承人全體請求法院裁判分割遺產 之權利為訴訟標的,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依原告所主張全 部遺產於起訴時之總價額,按原告應繼分之比例定之,且上 訴利益亦應依此標準計算,至繼承人如就遺產內容或範圍有 所爭執,要屬當事人之攻擊防禦方法,與訴訟標的之認定無 涉,是本件分割遺產訴訟標的價額之認定,自應以抗告人起 訴時之客觀價值,依抗告人應繼分比例計算。又本件遺產總 價額如附表所示為1,367萬9,272元(原判決附表一編號1至33 部分,依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所載應為1,20 8萬8,247元,原法院誤載為1,218萬8,247元,參原審卷一第 65頁、卷二第262頁),上訴人之上訴利益即為547萬1,709元 (1,367萬9,272元×2/5,元以下四捨五入),原裁定核定為55 1萬1,709元,自有未洽,抗告意旨雖未指摘及此,惟核定訴 訟標的價額,為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事項,不受當事人主張 之拘束。原裁定關於訴訟標的價額核定部分既有不當,仍應 將原裁定該部分廢棄,另諭知如主文第2項所示。又原裁定 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之裁定既經廢棄,依民事訴訟法 第77條之1第4項規定,原法院命補繳裁判費部分之裁定,亦 無可維持,應一併廢棄,由原法院另為適法之處理。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宏欽                   法 官 楊淑儀                   法 官 楊國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須按他造 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再為 抗告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應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如委任律師提起再抗告者,應一併繳納再抗告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楊明靜 附註: 再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再抗告 人為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代理人。 再抗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及前項情形,應於提起 再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 附表: 編號 遺產項目 核定價額(新台幣)  1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1至33 1,208萬8,247元  2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34、35 8萬8,428元  3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36 46萬6,000元  4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37 3萬5,343元  5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38 61萬3,890元  6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39 7萬5,326元  7 原判決附表一編號40、41 31萬2,038元 總計1,367萬9,272元

2025-03-31

KSHV-114-家抗-10-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訴訟救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38號 抗 告 人 朱立安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王先後等11人間再審之訴聲請訴訟救助事 件,對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23日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4年度救字 第3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伊對原法院112年度重訴字第1號確定判決提 起再審之訴,惟伊讓渡予第三人張心盈經營之渡假村遭他人 以破壞設施、拆除電表及放置拒馬等方式阻礙出入,致無法 營運而幾無收入。伊因另案入監服刑,財產遭扣押凍結,亦 無任何收入,經濟狀況於訴訟進行中確有重大變遷,致無力 支出再審之訴之裁判費。原裁定駁回伊訴訟救助之聲請,顯 有違誤,爰求為廢棄原裁定,並准予訴訟救助等語。 二、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實 並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109條 第2項、第284條規定自明。所謂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係指 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並無籌措款項以支出訴訟費用 之信用技能者而言。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力支出訴訟費 用,專就聲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未提出證據,或 依其提出之證據,未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主張為真 實,即應將其聲請駁回,並無派員調查之必要(最高法院10 8年度台抗字第433號裁定意旨參照)。又當事人前曾經繳納 裁判費,而於訴訟進行中不能釋明其經濟狀況確有重大之變 遷,不得遽為聲請訴訟救助(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字第881 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兩造間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下稱系爭事 件),經原法院以112年度重訴字第1號判決駁回抗告人之訴 ,並經本院113年度重上字第174號裁定、最高法院113年度 台抗字第871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上訴而告確定,有上開判 決及裁定可稽(見本院卷第47至70頁)。抗告人就上開確定 判決提起再審之訴並聲請本件訴訟救助,固提出網路新聞資 料(見本院卷第13至15頁)以釋明其讓渡予張心盈經營之渡 假村遭他人阻礙營運而幾無收入等情,惟網路報導本難為憑 ,且抗告人既已非該渡假村之經營者,則該渡假村之盈虧自 與抗告人無涉。再者,抗告人雖自民國111年11月25日起, 因他案遭羈押及執行迄今(見本院卷第75頁),惟其復於11 2年間就系爭事件起訴並繳納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2,061,866 元等情,亦有本院113年度聲字第134號裁定可稽(見本院卷 第71至72頁),而其並未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其 經濟狀況在系爭事件進行中有何重大變遷之情事,致無資力 負擔再審之訴之訴訟費用,僅空言泛稱其因案服刑、財產遭 扣押凍結、已無任何收入云云(見原法院卷第8頁,本院卷 第11頁),難謂已釋明其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核與訴 訟救助之要件未符。揆諸上開說明,抗告人聲請訴訟救助即 有未合,是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之聲請,尚無不合,抗告意旨 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綵君                    法 官 高士傑                    法 官 陳宗賢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再為抗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       如提起再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 須按照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同 時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                    書記官  金珍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CHV-114-抗-138-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訴訟救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14號 抗 告 人 盧又甄 相 對 人 孫仁珠 上列當事人間因聲請訴訟救助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 2月18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救字第201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相對人在原法院之聲請駁回。 聲請及抗告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 經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其於訴訟或非訟程序中, 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除顯無理由者外,應准予訴訟救助 ,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之限制,法律扶助法第63條 亦有明文可稽。又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 訟救助者,關於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法 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並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此觀民 事訴訟法第109條第2項、第284條規定自明。所謂無資力係 指窘於生活,且無經濟上之信用者而言(最高法院104年台 聲字第1262號裁定意旨參照)。是法院調查聲請人是否無資 力支出訴訟費用,專就聲請人提出之證據為之,如聲請人未 提出證據,或依其提出之證據,未能信其無資力支出訴訟費 用之主張為真實,即應將其聲請駁回,並無調查之必要。 二、抗告意旨略以:當事人聲請訴訟救助,應符合「無資力」及 「非顯無勝訴之望」之要件,相對人並未舉證其符合上開要 件,原裁定准許訴訟救助,於法不合,求為廢棄原裁定等語 。 三、相對人提起本件排除侵害等事件訴訟(下稱本件訴訟),固 經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下稱法扶會)台中分會准予扶 助,並據提出法扶會台中分會准予扶助證明書為證,此經本 院調取原法院113年度訴字第3350號電子卷宗核閱無訛(見 該卷第53頁)。然相對人因於申請法律扶助時,隱匿擔任保 母工作每月新臺幣(下同)1萬5000元之收入,加計其每月 領取勞退金1萬6000元,合計3萬1000元,已逾法扶會列計一 人戶全部扶助標準2萬7932元上限約11%,遭法扶會覆議審查 委員會決議撤銷其扶助,此有民事陳報解除委任狀(即法扶 律師解除委任)、法扶會台中分會資力審查詢問表、審查表 、變動審查後通知扶助律師(撤銷扶助)表、覆議審查後通 知扶助律師(撤銷扶助)表等件在卷為憑(見本院卷第33至 43頁)。此外,相對人未提出能供本院即時調查之證據,以 釋明其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信用,無力繳納訴訟費用,是 其聲請訴訟救助,依首揭規定,尚有未合。 四、綜上所述,相對人聲請訴訟救助,不應准許。原裁定准許相 對人之聲請,尚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 棄改判,為有理由。爰由本院予以廢棄,裁定如主文第2項 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謝說容                   法 官 施懷閔                   法 官 廖純卿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再為抗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 如提起再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 須按照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同 時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                   書記官 蕭怡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CHV-114-抗-114-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排除侵害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328號 抗 告 人 涂中進 視同抗告人 涂雅惠 黃聖源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黃振祚間請求排除侵害等事件,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8月16日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1057號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抗告人涂中進與涂雅惠、黃聖源於原法院依民法第767 條第1項、第821條規定,共同訴請相對人黃振祚騰空返還兩 造共有彰化縣○○市地○段0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 ,核屬類似必要共同訴訟,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 須合一確定。是涂中進提起抗告,依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1 項第1款規定,效力及於同造未提起抗告之涂雅惠、黃聖源 ,爰將之併列為抗告人。 二、抗告意旨略以:伊所提反訴與相對人之本訴,均在排除共有 土地上之汽機車停放,兩者在實體法上權利主體及權利內容 相同,無須再繳納反訴裁判費。爰提起抗告等語。 三、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之規定繳納裁 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本訴與反訴之訴訟標的相同 者,反訴不另徵收裁判費,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5第1項定 有明文。所謂訴訟標的相同,係指經原告或反訴原告主張並 以原因事實特定後請求法院審判之實體法上權利同一者而言 ,凡反訴主張之權利與本訴不同者,即為不同之訴訟標的, 應另徵收裁判費(最高法院114年度台抗字第21號裁定意旨 參照)。又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依其情形可以補 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規定自明。 四、查相對人於原法院主張抗告人與第三人〇〇〇、〇〇〇(下合稱抗 告人等5人)以彼等所有之汽、機車,無權占有兩造共有之 系爭土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1條規定,求為命抗 告人等5人騰空系爭土地上之地上物、返還該部分土地予全 體共有人之判決;抗告人亦於原法院提起反訴,主張相對人 以汽、機車無權占有系爭土地,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 1條規定,求為命相對人騰空系爭土地上之地上物、返還該 部分土地予全體共有人之判決,此經本院調取原法院112年 度訴字第1057號事件全卷(下稱原法院卷)核閱無誤。準此 ,相對人與抗告人各係本於自己所有人之地位提起本訴、反 訴,且主張無權占有系爭土地之人並不相同,欲排除對土地 侵害之狀態亦迥然有別,渠等以上開原因事實特定後請求法 院審判之實體法上權利,自非同一,訴訟標的殊異,不因渠 等均係援引民法第767條第1項、第821條規定為請求依據, 或本訴、反訴主張他造占有之土地範圍是否相同有別,依上 說明,抗告人自應繳納反訴裁判費。經原法院於民國113年7 月16日裁定,限抗告人於收受送達後7日內繳納反訴裁判費 ,此項裁定已於同年月20日送達於涂中進、涂雅惠,於同年 月22日寄存送達黃聖源,於同年8月1日下午12時生送達效力 ,惟抗告人迄至同年月16日原法院裁定前仍未繳納,有原法 院卷附送達證書、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答詢表可 稽(見原法院卷二第275至279、313至315頁)。原法院因認 抗告人未依限繳納反訴裁判費,反訴不合法,於同日以裁定 駁回反訴,經核於法並無不合。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 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楊熾光                  法 官 廖穗蓁                  法 官 李佳芳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再為抗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 如提起再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 須按照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同 時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                  書記官 卓佳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CHV-113-抗-328-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0號 再抗 告人 富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劉其書間清償債務事件,對於中華民國 114年2月24日本院114年度抗字第50號裁定提起再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人應於收受本裁定正本五日內,補正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 格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狀,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上訴 。   理 由 一、按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但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上訴 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第1項但書 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上訴人未依 第1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2項委任,法 院認為不適當者,第二審法院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正 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裁 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依 同法第495條之1第2項規定,於第486條第4項之再為抗告程 序準用之。 二、本件再抗告人對於民國114年2月24日本院114年度抗字第50 號裁定,提起再抗告,但未依規定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 關係人為其代理人。茲命再抗告人於本裁定正本送達翌日起 5日內補正,如未依限補正,即駁回其再抗告,爰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劉長宜                  法 官 郭玄義                  法 官 吳昀儒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邱曉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CHV-114-抗-50-20250331-3

非抗
臺灣高等法院

票款執行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非抗字第23號 再 抗告人 洪明麗 代 理 人 馬在勤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楊文雄間票款執行事件,對於中華民國 114年1月23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4年度抗字第45號裁定,提起 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相對人執再抗告人於民國113年8月9日簽發,票面金額 新臺幣1,083萬2,236元,到期日113年9月30日,並記載免除 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1紙(下稱系爭本票),以其於113年9 月30日向再抗告人為付款提示,然不獲付款,向原法院聲請 准予強制執行,經原法院司法事務官裁定准許。再抗告人不 服,提起抗告,原法院以原裁定駁回其抗告。再抗告人不服 ,對之提起再抗告。再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未向伊提示請 求付款,且未釋明提示之日期,原裁定未查,自有適用法規 不當之情形,爰聲明廢棄原裁定,駁回相對人之聲請等語。 二、按對於非訟事件抗告法院所為有無理由之裁定再為抗告者, 僅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此觀非訟事件法第45條 第3項規定自明。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法院就其 取捨證據所確定之事實,其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 ,或消極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裁判者而言。次按執票人向 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制執行,票 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此規定係為促進票據流通,提供迅 速獲得清償票款之機制。本票執票人依該條規定向發票人行 使追索權,聲請法院裁定准予強制執行,屬非訟事件,對於 此項聲請所為裁定,僅依非訟事件程序,就本票形式上之要 件是否具備予以審查為已足,並無確定實體法上法律關係存 否之效力,其所持本票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書,執票人聲請 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時,毋庸提出已為付款提示之證據。發票 人如抗辯執票人未為提示,依票據法第124條準用同法第95 條但書規定,應由其負舉證之責。 三、查系爭本票已載明免除作成拒絕證書,相對人並主張系爭本 票屆期已於113年9月30日為付款提示,惟未獲兌現,為原裁 定所認定,依上說明,相對人持系爭本票聲請裁定准予強制 執行時,毋庸提出已為付款提示之證據,再抗告人抗辯系爭 本票未經提示,應就此事實負舉證責任。則原法院司法事務 官本諸非訟事件程序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否,就系爭本票准 予強制執行,原裁定予以維持而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於法 均無違誤。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違背法令,聲明廢棄,非 有理由。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書苑                法 官 劉宇霖                法 官 林尚諭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林宗勳

2025-03-31

TPHV-114-非抗-23-20250331-1

家聲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酌定特別代理人報酬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聲字第6號 聲 請 人 黃柏霖律師 相對人 即 原 告 林淨芬 被 告 施女真 林淨媺 (現應受送達處所不明) 林淨玉 上列聲請人聲請酌定特別代理人報酬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於本院113年度家繼訴字第137號分割遺產事件,擔任被告 施女真特別代理人之酬金酌定為新臺幣肆萬元。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經本院選任於本院113年度家繼訴 字第137號等事件,擔任被告施女真之特別代理人。現該事 件第一審訴訟程序業已終結,然尚未酌定酬金,爰聲請裁定 等語。 二、按「對於無訴訟能力人為訴訟行為,因其無法定代理人或其 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代理權,恐致久延而受損害者,得聲請受 訴法院之審判長,選任特別代理人(第一項)。無訴訟能力 人有為訴訟之必要,而無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代 理權者,其親屬或利害關係人,得聲請受訴法院之審判長, 選任特別代理人(第二項)。選任特別代理人之裁定,並應 送達於特別代理人(第三項)。特別代理人於法定代理人或 本人承當訴訟以前,代理當事人為一切訴訟行為。但不得為 捨棄、認諾、撤回或和解(第四項)。選任特別代理人所需 費用,及特別代理人代為訴訟所需費用,得命聲請人墊付( 第五項)。」,民事訴訟法第51條定有明文。又「法院或審 判長依法律規定,為當事人選任律師為特別代理人或訴訟代 理人者,其律師之酬金由法院酌定之(第一項)。前項及第 466條之3第1項之律師酬金為訴訟費用之一部,應限定其最 高額,其支給標準,由司法院參酌法務部及全國律師聯合會 等意見定之(第二項)。前項律師酬金之數額,法院為終局 裁判時,應併予酌定;訴訟不經裁判而終結者,法院應依聲 請以裁定酌定之(第三項)。對於酌定律師酬金數額之裁判 ,得為抗告,但不得再為抗告(第四項)。」,民事訴訟法 第77條之25亦有明文。又依據司法院訂定發布之法院選任律 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第3條、第4條規定,「律 師酬金由各審級法院依聲請或依職權裁定其數額」,「法院 裁定律師酬金,應斟酌案情之繁簡、訴訟之結果及律師之勤 惰,於下列範圍內為之。但律師與當事人約定之酬金較低者 ,不得超過其約定:一、民事財產權之訴訟,於訴訟標的金 額或價額百分之三以下。但最高不得逾新臺幣五十萬元。二 、民事非財產權之訴訟,不得逾新臺幣十五萬元;數訴合併 提起者,不得逾新臺幣三十萬元;非財產權與財產權之訴訟 合併提起者,不得逾新臺幣五十萬元。法院於裁定前,得予 律師及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上開規定,依據家事事件 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事件亦有準用。 三、經查: (一)聲請人於本院113年度家繼訴字第137號分割遺產等事件,擔 任被告施女真之特別代理人;又上開事件前經本院於民國11 3年11月28日審理終結並經第一審判決等情,有前開判決書 可稽。依前開規定,聲請人聲請酌定律師之酬金,於法有據 ,自應予准許。 (二)本院審酌本件事件案情繁雜,且有關本件被告施女真於本件 所涉及之應計遺產價額,並審酌特別代理人開庭、提出書狀 之次數;復考量本件聲請人為瞭解案情,閱卷所需時間、費 用,並參考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之 規定後,爰酌定本件特別代理人之報酬如主文所示。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51條第5項、第77條之2 5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斐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如玲

2025-03-31

TCDV-114-家聲-6-202503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4號 異 議 人 蔣敏洲 上列異議人對於本院中華民國114年1月13日113年度再小抗字第2 號裁定,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理 由 一、按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2項、第3項規定,抗告法院之裁定 ,以抗告不合法而駁回者,不得再為抗告;但得向原法院提 出異議;前項異議,準用第484條第2項及第3項之規定;受 訴法院就異議所為之裁定,不得聲明不服,民事訴訟法第48 6條第2項、第3項及第484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又異議, 準用對於法院同種裁定抗告之規定,亦為同法第484條第2項 所明定。 二、異議人聲明理由略以:裁定書隱匿,於法不合應廢棄。抗告 再審審理法官違法無審判權,應依法迴避。不同期日卻同期 裁定不符人性常理等語(見本院卷第3項)。 三、經查,異議人就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3日所為113年度再小 抗字第2號駁回抗告之民事裁定(下稱原裁定)聲明異議, 經核原裁定並無違誤之處,且異議人亦未具體指摘原告裁定 有何違誤之處,其異議顯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謝慧敏                        法 官 孫藝娜                              法 官 林士傑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楊玉華

2025-03-31

TCDV-114-聲-84-20250331-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定暫時狀態處分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451號 抗 告 人 臺中市政府 法定代理人 盧秀燕 代 理 人 柯瑞源律師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新國開發有限公司(更名前為新國營造工程 有限公司)間聲請定暫時狀態處分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10月24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裁全字第04號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係抗告人針對原法院駁回其定暫時狀態處分聲請之裁定 為抗告,相對人於收受抗告狀繕本後已具狀陳述其意見(見 本院卷21至48頁),是本件裁定前已賦予兩造陳述意見之機 會,合先敘明。 二、抗告人聲請及抗告意旨略以:兩造就抗告人所有坐落在臺中 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分稱00、05地號,合稱系爭土 地)簽立設定地上權契約書(下稱系爭契約),約定抗告人 將系爭土地設定存續期間自民國92年12月5日至112年12月4 日止之地上權(下稱系爭地上權)與相對人,相對人於期滿 後,不得請求延長期間及補償,且應拆除地上物、返還系爭 土地。嗣相對人在00地號土地上興建案名「新國自在」之建 物(下稱系爭建物)使用及出租收益,然於系爭地上權期滿 後,竟未依上開約定辦理,抗告人已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 段、中段、第179條等規定,對相對人提起拆屋還地、不當 得利等之訴(原法院113年度重訴字606號,下稱本案訴訟) ,相對人卻繼續使用系爭建物及對外招租收益,此將致抗告 人於本案訴訟勝訴確定時,因有眾多第三人使用或承租系爭 建物,而難以執行,及累積龐大之不當得利爭議。是以,本 件確有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危險或有其他相 類之情形,爰依民事訴訟法第538條規定,聲請裁准命於本 案訴訟終結前,禁止相對人將系爭建物自行或交予第三人使 用、收益,並願供擔保以補釋明之不足。原裁定駁回抗告人 之聲請,顯有違誤。爰提起本件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並 准予上開定暫時狀態之處分等語。 三、相對人陳述意見意旨略以:系爭地上權固已屆期,然相對人 已依民法第840條規定,請求抗告人延長地上權期間,如不 延長亦應依同條規定按建築物時價新臺幣(下同)4億928萬 710元補償。又相對人亦得主張類推適用民法第425條之1法 定租賃關係,乃有權占有系爭土地,且持續給付系爭土地租 金,抗告人並無受有重大損害或急迫危險之情。況抗告人已 於本案訴訟請求相對人給付因無權占有系爭土地所生相當於 租金之不當得利及違約金,於本案訴訟確定後,抗告人得強 制執行拆除系爭建物,法律關係非謂複雜。另系爭建物屋齡 僅為16年,如禁止相對人於訴訟期間使用收益,除造成相對 人鉅額經濟損失,且導致系爭建物荒廢無人管理,造成兩敗 俱傷,則依定暫時狀態處分利益權衡理論,抗告人主張顯不 符民事訴訟法第538條規定之必要性,應駁回其抗告等語。 四、按當事人於爭執之法律關係聲請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依民 事訴訟法第538條第1項之規定,須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 避免急迫之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而有必要時,始得為之 。次按聲請人聲請定暫時狀態處分,除須釋明有爭執之法律 關係外,尚須就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原因(即為防止發生重大 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而有必要之情 事)予以釋明。而損害是否重大、危險是否急迫或是否有其 他相類之情形,應釋明至何種程度,始得以擔保金補足其釋 明,應就具體個案,透過權衡理論及比例原則確認之,即法 院須就聲請人因許可定暫時狀態處分所能獲得之利益、其因 不許可處分所可能發生之損害、相對人因定暫時狀態處分所 可能蒙受之不利益,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利益、公共利益等 加以比較衡量(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1126號裁定可參 )。又債權人如就其請求及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原因未予釋明 ,法院不得僅因其陳明願供擔保,而為定暫時狀態處分(最 高法院105年度台抗字第487號裁定參照)。   五、經查:  ㈠關於本件定暫時狀態處分之爭執法律關係部分:   抗告人主張其以系爭土地設定系爭地上權與相對人,嗣因地 上權期滿,相對人拒絕依約拆除系爭建物、返還系爭土地及 塗銷地上權登記,並繼續使用系爭建物及招租收益,妨害其 使用系爭土地之權利等語,業據提出系爭土地設定地上權招 標須知、系爭契約、系爭土地建物查詢資料、地籍圖查詢資 料、本案訴訟起訴狀、系爭建物樓層告示牌及招租廣告等件 (見原審卷第13至61頁)為證,足認兩造間對於系爭建物有 無占有系爭土地之合法權源、相對人應否拆除系爭建物、返 還系爭土地等法律關係確有爭執,且此等爭執得由本案訴訟 予以確定,堪認相對人對於兩造有爭執之法律關係已為釋明 。  ㈡關於本件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原因(必要性)部分:  ⒈抗告人主張相對人於系爭地上權屆滿後,仍繼續使用系爭建 物及將部分空間予以出租收益,因系爭建物有眾多第三人使 用或承租,使法律關係複雜,本案訴訟勝訴確定後,將難以 執行,並有龐大之不當得利爭議等語,固提出系爭建物樓層 告示牌、原招租廣告2則為憑(見原審卷第71至73頁)。然 系爭建物本由相對人使用及招租收益,承租人本有多數,抗 告人所提二則招租廣告,不足以釋明使其將受有重大損害或 急迫危險。再者,抗告人如本案訴訟獲勝訴確定,即得持本 案確定判決請求相對人執行前開拆屋還地及給付不當得利, 不因相對人現有無繼續使用系爭建物或招租收益而有差異, 及相對人於系爭地上權期滿後,仍繼續給付系爭土地租金( 惟經抗告人退回)等情(見原審卷第175至178頁存證信函、 支票影本),足見相對人有給付占用系爭土地之不當得利或 填補損害之能力,難認抗告人將受有無法彌補之重大損害或 急迫危險。是抗告人主張為防止發生重大損害,或為避免急 迫之危險而有請求相對人不得自行使用系爭建物或交予第三 人使用、收益之之必要性,已有疑義。  ⒉反觀相對人陳稱系爭建物屋齡僅16年餘、時價4億928萬710元 ,做為商場、辦公室、停車場使用等情,並提出不動產估價 報告書為證(見原審卷第135至142頁),復有抗告人提出之 系爭建物樓層告示牌可佐,則相對人主張若准許本件定暫時 狀態處分會導致其受有龐大之損失等情,尚非無據。復審之 系爭建物位在七期,附近商業活動興盛,系爭建物為相對人 所有,抗告人並無處分及使用收益權限,且系爭土地上除系 爭建物外,尚有其他地上物(見原審卷第119頁),本件抗 告人聲請禁止相對人自行或交予第三人使用、收益系爭建物 ,抗告人亦無法就系爭土地全部使用,且使系爭建物荒廢, 甚或影響市容,並造成相對人受有商場、辦公室等無法營業 巨大損失。  ⒊從而,參酌兩造所為陳述及所陳證據資料,並經綜合審酌聲 請之准駁對於兩造是否將造成無法彌補之損害或急迫之危險 、兩造所受損害及利益之權衡等一切情狀,尚無法使本院對 其保全之必要性即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危險 ,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得到大致為正當之薄弱心證,亦即欠 缺保全之必要性。是抗告人之主張,尚無可採。 六、綜上所述,抗告人所提證據資料既無法釋明本件有何防止發 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而有 保全之必要,其聲請定暫時狀態之處分,即有未合,且屬「 釋明欠缺」,非為「釋明不足」,縱其陳明願提供擔保,亦 不得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從而,抗告人聲請禁止相對人就 系爭建物自行或交予第三人使用、收益之暫時狀態處分,於 法未合,不應准許。原裁定駁回抗告人本件定暫時狀態處分 之聲請,並無違誤,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無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謝說容                   法 官 施懷閔                   法 官 廖純卿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再為抗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 如提起再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 須按照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同 時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                   書記官 蕭怡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CHV-113-抗-451-20250331-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21號 抗 告 人 黃文順 相 對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上列當事人間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30 日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24445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執票人向本票發 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制執行;票據法第 5條第1項、第123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本票執票人依上開法 條之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屬非訟 事件程序,法院僅就形式上審查是否准許強制執行,此項裁 定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否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債 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提起確認之訴,以資解決, 最高法院56年台抗字第714號、57年台抗字第76號裁判意旨 參照。是以,法院辦理本票執票人聲請裁定准許向本票發票 人強制執行事件,僅審查本票形式上要件是否具備,無庸亦 無從審究本票原因關係債權是否存在之實體事項。 二、本件相對人於原審主張:其執有抗告人所簽發如原裁定所示 免除作成拒絕證書,票面金額新臺幣70萬元之本票1紙(下 稱系爭本票),詎屆期提示後未獲付款,爰依票據法第123 條規定,聲請裁定許可強制執行,並據其於原審提出與所述 相符之系爭本票為證,經原審審核後認為系爭本票之票據債 務確已屆期,相對人得對發票人即抗告人行使追索權,而裁 定准許強制執行。 三、經查:相對人於原審所提出之系爭本票,已具備本票應記載 事項,而屬有效之本票,且已屆到期日,抗告人依法應給付 全數票款,相對人聲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原審據以准許, 於法核無不合。抗告人具狀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惟 未記載抗告理由具體說明原裁定有何違誤情形。經本院於民 國114年1月22日裁定命抗告人於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抗告 理由,抗告人於同年月24日收受該裁定,逾期迄未補正等情 ,有送達證書、本院收文資料查詢清單、收狀資料查詢清單 可稽。依上說明,原裁定准許相對人本票強制執行之聲請, 並無違誤,抗告意旨空言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陳菊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再為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鍾堯任

2025-03-28

SLDV-114-抗-21-20250328-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