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吳尚臻

共找到 27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9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吳尚臻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明異議案件,不服臺灣南投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11月14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641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受刑人吳尚臻(下稱抗告人)因 公共危險等案件,經臺灣南投地方法院以111年度訴字第36 號分別判處拘役40日、40日、有期徒刑4月、3月,應執行拘 役60日、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下同)100 0元折算1日,並經本院以112年度上訴字第1181號判決將原 判決關於有罪部分均撤銷,改分別判處罰金新臺幣5,000元 、5,000元、5,000元、拘役20日,拘役部分如易科罰金,以 新臺幣1,000元元折算1日,應執行罰金新臺幣1萬元,罰金 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元折算1日確定在案,並移由 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執再字第106號案件指 揮執行。本件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據以指揮執行之確 定裁判及實際宣示其主刑之裁判為本院112年度上訴字第118 1號判決,即本件「諭知該裁判之法院」應係本院,本件原 審法院並無管轄權。抗告人向原審法院聲明異議,於法未合 ,應予駁回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並無犯罪事實,法官誤判濫駁,懇請 發回原審法院重新更裁等語。 三、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固為刑事訴訟法第48 4條所明定。然該條所謂「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乃指對被 告之有罪判決,於主文內實際宣示其主刑、從刑之裁判而言 。倘其聲明異議係向其他無管轄權之法院為之,其聲請為不 合法,應由程序上駁回,無從為實體上之審查(最高法院10 9年度台抗字第797號裁定意旨參照)。次按所稱「檢察官執 行之指揮不當」,係指檢察官有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及其執 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而言,即受刑人聲明異議之客體,應以 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限。倘受刑人並非針對檢察官執行之指 揮認有不當,其所為聲明異議於程序上已難謂適法,法院自 應以裁定駁回其異議。又執行機關對於審判機關所為之裁判 ,並無審查內容之權,故裁判是否違法,並非執行機關所得 過問,是聲明異議之對象,應係檢察官之執行指揮行為,而 非檢察官據以指揮執行之裁判,檢察官如依確定判決、裁定 指揮執行,即無執行之指揮違法或其執行方法不當之可言, 至於原確定判決、裁定,是否有認定事實錯誤或違背法令之 不當,應循再審或非常上訴程序以資救濟,尚無對之聲明異 議之餘地(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404號、108年度台抗 字第79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抗告人113年10月27日之書狀雖未載明其聲明異議之執行案號 (見原審卷第7頁),然觀諸其聲明意旨及其抗告意旨所載 (見本院卷第7頁),堪認抗告人係對上開113年度執再字第 106號案件聲明異議無訛,合先敘明。  ㈡抗告人前於110年間因公共危險等案件,經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以111年度訴字第36號分別判處拘役40日、40日、有期徒刑4 月、3月,應執行拘役60日、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 1000元折算1日,並經本院以112年度上訴字第1181號判決將 原判決關於有罪部分均撤銷,改分別判處罰金5,000元、5,0 00元、5,000元、拘役20日,拘役部分如易科罰金,以1,000 元元折算1日,應執行罰金1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1,00 0元元折算1日確定在案,並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依本 案確定判決,以113年度執再字第106號指揮執行等情,有各 該案件刑事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等件在卷 可稽。  ㈢抗告人對於檢察官上開113年度執再字第106號之執行指揮聲 明異議,揆諸前開說明,本件聲明異議之管轄法院應為諭知 主刑之法院即本院,抗告人誤向原審法院聲明異議,其程序 顯屬違背規定且無從補正,原審因而裁定予以駁回,經核並 無違誤。至抗告人主張其並無犯罪事實等語,顯為針對確定 判決之內容及實體審判事項為爭執,而未見其針對檢察官之 執行指揮行為有何不當有所指摘,自非聲明異議程序得救濟 之範疇,程序上難謂適法。  ㈣綜上所述,原審以抗告人之聲明異議不合法,裁定駁回其聲 明異議,經核並無違誤,抗告人猶執前詞提起抗告,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郭瑞祥                 法 官 陳玉聰                 法 官 胡宜如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詹于君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14

TCHM-114-抗-39-20250114-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8號 抗告人 即 聲明異議人 吳尚臻 上列抗告人即聲明異議人因不服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3年度聲字 第632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7日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聲明異議人吳尚臻(下稱抗告人) 無犯罪事實、無罪證,原審(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法官何以 判刑、判罰、判罪呢?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下稱南投地檢 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執再字第106號執行錯誤、濫權、亂開 拘捕票,且私自灌罪「毀棄損壞」罪名,故抗告人依法聲明 異議,卻遭原裁定駁回,請撤銷原裁定,依法審辦等語。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 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條 雖定有明文,惟該條所稱「諭知該裁判之法院」,係指對被 告之有罪判決,於主文內實際宣示其主刑、從刑及沒收之法 院而言,倘其聲明異議係向其他無管轄權之法院為之,其聲 請為不合法,應由程序上駁回,無從為實體上之審查(最高 法院113年度台抗字第35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抗告人前因毀損等案件,經原審以111年度訴字第36 號判處罪刑後,抗告人及南投地檢署檢察官均提起上訴,經 本院以112年度上訴字第1181號撤銷改判抗告人罪刑確定, 嗣由南投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執再字第106號指揮執行等 情,有上開判決書、法院前案紀錄表、執行指揮書電子檔紀 錄在卷可稽。是依前開法律規定及說明,本件聲明異議之管 轄法院應為本院,抗告人誤向原審法院聲明異議,其程序即 屬違背規定,則原審法院以無管轄權為由,從程序上駁回抗 告人之聲明異議,經核並無違誤。抗告人猶執前詞提起抗告 ,指摘原審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邱 顯 祥                 法 官 廖 慧 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陳 慈 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2025-01-14

TCHM-114-抗-38-20250114-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237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吳尚臻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公共危險等案件,對於本院112年 度上訴字第1181號中華民國112年7月12日第二審確定判決(第一 審案號: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36號;起訴案號:臺 灣南投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2227號、第2667號、第2921號 ),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吳尚臻(以下稱聲請人)再審聲請意旨 略以:112年度上訴字第1181號判決錯誤,害聲請人無故被 暴力法警,粗魯、野蠻強盜土匪似的南投派出所員警,僅憑 一紙南投地檢署檢察官亂開的拘捕票即違法逮捕,為何判聲 請人要關20日、罰金1萬元呢,聲請人究竟是犯了什麼罪啊 ?為何你們要冤判我,毀損不得上訴,聲請人到底毀損什麼 啊?做法官不可如此冤枉人啊。本案均是南投縣○○鎮○○路00 0巷0弄00號李英春假借南投國宅住戶黃素秋誣告、偽證,南 投地檢署檢察官濫起訴,亂開拘捕票、偽造文書等,於民國 110年至今陷害,聲請人並無犯罪事實、無罪證,有不起訴 書可證,什麼公共危險罪,並無放火燒物,應起訴李英春、 黃素秋誣告及偽證罪才是,一、二審枉法裁判,故申請再審 ,判決之繕本請逕自調閱,冤判是理由,證據是無罪證云云 。 二、按再審制度,係為發現確實之事實真相,以實現公平正義, 而於案件判決確定之後,另設救濟之特別管道,重在糾正原 確定判決所認定之事實錯誤,且為受判決人利益聲請再審, 必其聲請理由合於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1項各款所定情形之 一,或同法第421條有足生影響於判決之重要證據漏未審酌 者,始得准許之。次按法院認為無再審理由,以裁定駁回後 ,不得更以同一原因聲請再審,刑事訴法第434條第3項、第 1項定有明文。所謂「同一原因」,係指同一事實之原因而 言;是否為同一事實之原因,應就重行聲請再審之事由及其 提出之證據方法,與已經實體上裁定駁回之先前聲請,是否 完全相同,予以判斷;若前後2次聲請再審的原因事實及其 所提出之證據方法,均相一致者,即屬同一事實之原因,自 不許其更以同一原因聲請再審(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 437號、109年度台抗字第266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聲請人之聲請再審意旨雖主張其係因李英春、黃素秋誣 告、偽證,聲請人並無犯罪事實及罪證等節,惟聲請人曾經 以上開聲請再審意旨之相同事由向本院聲請再審,經本院以 112年度聲再字第168號、113年度聲再字第166號裁定,以其 再審聲請為無理由予以駁回確定在案,有各該裁定、臺灣高 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茲聲請人以同一原因事實 及證據方法,再次舖陳前所主張之內容,重行向本院聲請再 審,無非係執其主觀上自認符合所指之再審要件,而就原確 定判決已為論駁之事項,徒憑己意,再事爭辯,或認應再予 再審救濟,然均未提出進一步之新事實、新證據,揆諸前揭 說明,其聲請再審程序顯然違背法律規定,且無從補正,其 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應予以駁回。  ㈡至聲請人另提出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0年度偵字第22 27號不起訴處分書及南投國宅第21屆管理委員會暨第22屆管 理委員會籌備會會議記錄等,欲證明李英春假借南投國宅住 戶黃素秋誣告、偽證一節,惟此與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2項 規定「前項第1款至第3款情形之證明,以經判決確定,或其 刑事訴訟不能開始或續行非因證據不足者為限,得聲請再審 」不符,自不能認為是合法之再審理由。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再審理由之主張及所提之證據,或係以同 一原因聲請再審,或未提出刑事訴訟法第420條第2項規定, 以其他證明資料替代確定判決作為證明,而達到與該有罪確 定判決所應證明之同等程度而程序不合法,依照上開說明, 本件再審之聲請,不合法且無可補正,應予駁回。又本件再 審聲請既不合法,自無再通知聲請人到場,並聽取檢察官意 見之必要,附此敘明。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郭 瑞 祥                 法 官 陳 宏 卿                 法 官 陳 玉 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 姁 穗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2024-12-18

TCHM-113-聲再-237-20241218-2

聲再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6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吳尚臻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公共危險等案件,對於本院中華民 國112 年3 月23日111 年度訴字第36號判決(起訴案號:臺灣南 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0 年度偵字第2227、2667、2921號),聲 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再審意旨詳如附件「刑事聲請再審狀」所載。 二、按聲請再審,由判決之原審法院管轄,刑事訴訟法第426 條   第1 項定有明文。所謂原審法院,係指最後事實審之法院而   言。又再審係對確定判決認定事實錯誤而設之救濟程序,應   以確定判決為聲請再審之客體,方為適法。倘第一審判決曾   經上訴之程序救濟,嗣於上訴審就事實已為實體審判並駁回   上訴而告確定,則應以該第二審確定判決為聲請再審之對象   ,並向該第二審法院提出(最高法院104 年度台抗字第440   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按受理再審聲請之法院,首應審查其   再審之聲請是否具備合法條件,若其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   定時,即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 條(現行法為第433 條前段   )以裁定駁回之(最高法院71年度台抗字第139 號裁定意旨   參照)。 三、經查,本件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吳尚臻前因公共危險等案   件,經本院於民國112 年3 月23日,以111 年度訴字第36號   判決判處罪刑後,檢察官及再審聲請人均不服,提起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下稱臺中高分院)實體審理後,於   112 年7 月12日,以112 年度上訴字第1181號判決,就再審   聲請人所犯致令文書不堪用罪(共3 罪)及毀損罪部分撤銷   ,分別改判罰金新臺幣(下同)5 千元、5 千元、5 千元及   拘役20日,就被訴放火、毀損監視器部分上訴駁回,並於11   2 年8 月18日確定等情,有上開判決書列印本、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證。上開刑事案件既經臺中高分院   以實體判決駁回上訴而確定,揆諸前開說明,本件應向最後   事實審法院即臺中高分院聲請再審,方屬適法,再審聲請人   卻向本院聲請再審,其再審聲請之程序顯已違背規定,且無   從補正,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 條前段規定,以裁定駁回其   再審之聲請。又本院既認再審聲請人之本件聲請為不合法,   程序上應予駁回,即無依刑事訴訟法第429 條之2 前段規定   ,通知再審聲請人到場聽取其意見之必要,一併說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33 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宏瑋                   法 官 蔡霈蓁                   法 官 陳育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林儀芳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2024-12-06

NTDM-113-聲再-6-20241206-1

家抗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分割遺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抗字第39號 抗 告 人 吳尚臻 上列抗告人間因與相對人吳江海等間分割遺產再審之訴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28日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3年度家繼訴再字 第2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抗告應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為民事 訴訟法第77條之18所明定;又當事人提起抗告,若未依上開 規定繳納裁判費者,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 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此依同法第495條 之1第1項準用第444條第1項規定,於抗告程序準用。 二、抗告人不服民國113年8月28日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3年度家 繼訴再字第2號裁定(下稱原裁定),於113年9月12日提起 抗告,惟未繳納抗告裁判費1,000元,於法未合。雖其曾為 此聲請訴訟救助(本院113年度聲字第176號),然經本院於 113年10月25日裁定駁回其聲請,同日另裁定命抗告人於該 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補費裁定業於113年11月4日寄存送 達抗告人(本院卷第39頁),惟其逾期迄未補繳抗告裁判費 ,有答詢表、本院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等件在卷可參(本 院卷第43-47頁;51-55頁),揆諸首揭規定,其抗告自非合 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瑞蘭                      法 官 鄭舜元                   法 官 林孟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依民事訴訟法第486條第2項規定,得向本院提出異議。                           書記官 何佳錡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2024-11-26

TCHV-113-家抗-39-20241126-2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237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吳尚臻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公共危險等案件,對於本院112年 度上訴字第1181號中華民國112年7月12日第二審確定判決(第一 審案號: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36號;起訴案號:臺 灣南投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2227號、第2667號、第2921號 ),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尚臻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原確定判決之繕本或釋明 請求本院調取之正當理由,並補正再審之具體理由及證據。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 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又法院認 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 法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 第429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敘述理由,係指具 體表明符合法定再審事由之原因事實而言;所稱證據,係指 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倘僅泛言有法定再審事由, 而未敘明具體情形,或所述具體情形,顯與法定再審事由不 相適合,或未提出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均應認聲 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615號裁 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吳尚臻(下稱聲請人)於民國 113年11月6日提出之書狀表明「請重再審112年上訴字第118 1號案」,惟該書狀並未附具原確定判決之繕本,且未具體 表明符合法定再審事由原因事實之理由及證據。依照上開法 律規定,本件聲請再審之程序顯然違背規定,但其不合法律 上之程式尚可補正,爰命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 正原確定判決之繕本,或釋明無法提出而請求本院調取之正 當理由,及補正再審之具體理由及證據,逾期未予補正,即 依法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郭 瑞 祥                 法 官 陳 宏 卿                 法 官 陳 玉 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 姁 穗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2024-11-22

TCHM-113-聲再-237-20241122-2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237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吳尚臻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公共危險等案件,對於本院112年 度上訴字第1181號中華民國112年7月12日第二審確定判決(第一 審案號: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36號;起訴案號:臺 灣南投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2227號、第2667號、第2921號 ),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尚臻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補正原確定判決之繕本或釋明 請求本院調取之正當理由,並補正再審之具體理由及證據。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判決之繕本及 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但經釋明無法提出原判決之繕 本,而有正當理由者,亦得同時請求法院調取之;又法院認 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 法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 第429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敘述理由,係指具 體表明符合法定再審事由之原因事實而言;所稱證據,係指 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倘僅泛言有法定再審事由, 而未敘明具體情形,或所述具體情形,顯與法定再審事由不 相適合,或未提出足以證明再審事由存在之證據,均應認聲 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615號裁 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吳尚臻(下稱聲請人)於民國 113年11月6日提出之書狀表明「請重再審112年上訴字第118 1號案」,惟該書狀並未附具原確定判決之繕本,且未具體 表明符合法定再審事由原因事實之理由及證據。依照上開法 律規定,本件聲請再審之程序顯然違背規定,但其不合法律 上之程式尚可補正,爰命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 正原確定判決之繕本,或釋明無法提出而請求本院調取之正 當理由,及補正再審之具體理由及證據,逾期未予補正,即 依法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郭 瑞 祥                 法 官 陳 宏 卿                 法 官 陳 玉 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吳 姁 穗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2024-11-22

TCHM-113-聲再-237-20241122-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再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230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吳尚臻 上列再審聲請人即受判決人因公共危險等案件,不服本院113年 度聲再字第230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4日駁回再審聲請之裁定,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其第二審法院所為裁定, 不得抗告。原審法院認為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 應准許,或其抗告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 訟法第405條、第408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是以對第 二審法院所為裁定得否抗告,端視該案件是否為得上訴於第 三審法院而定。再審係對確定判決聲明不服之方法,本質上 為原訴訟程式之再開或續行,並非另一新訴訟關係,應以原 確定判決於確定前在通常訴訟程式進行中是否為得上訴於第 三審法院之案件,為審斷其是否得抗告之基礎(最高法院110 年度台抗字第26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本件抗告人吳尚臻(下稱抗告人)係對於本院112年度上訴 字第1181號確定判決聲請再審,而該確定判決係依刑法第35 2條、刑法第354條論處抗告人致令文書不堪用、毀損他人物 品等罪刑,且經第一審及本院均判決有罪,核屬刑事訴訟法 第376條第1項第1款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抗告人 就該確定判決聲請再審,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4日以113 年度聲再字第230號裁定駁回其再審之聲請後,自屬不得抗 告於第三審法院。抗告人對於依法不得抗告之本院前開裁定 提起抗告,為法律上不應准許,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08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吳 進 發                 法 官 鍾 貴 堯                 法 官 尚 安 雅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林 巧 玲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5  日

2024-11-15

TCHM-113-聲再-230-20241115-2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641號 聲明異議人 即 受刑人 吳尚臻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不服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之執行 指揮(113年度執再字第106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異議駁回。 理 由 一、聲明異議意旨如附件聲明異議狀。 二、按受刑人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聲明異議;法院應就疑義或異議之聲明裁定之,刑事訴 訟法第484條、第486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諭知該裁判之 法院」,係指對被告之有罪判決,於主文內「實際宣示其主 刑、從刑之裁判法院」而言。又對於已判決確定之各罪定應 執行刑之裁定確定後,與確定判決有同等效力,是以受刑人 如係對於因數罪併罰所定應執行刑裁定之指揮執行聲明異議 ,應向該為定執行刑裁判之法院為之(最高法院92年度台聲 字第60號、105年度台抗字第287號裁定意旨參照)。再聲明 異議係向其他無管轄權之法院為之,其聲請為不合法,應由 程序上駁回,無從為實體上之審查(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 字第797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明異議人即受刑人吳尚臻(下稱聲明異議人)前於民 國110年間因公共危險等案件,經本院以111年度訴字第36號 判決分別判處拘役40日、40日、有期徒刑4月、3月,應執行 拘役60日、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均以新臺幣1,000元 元折算1日;嗣經上訴後,由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112年 度上訴字第1181號判決將原判決關於有罪部分均撤銷,改分 別判處罰金新臺幣5,000元、5,000元、5,000元、拘役20日 ,拘役部分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元折算1日,應執 行罰金新臺幣1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元 折算1日確定在案,並移由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 年度執再字第106號案件指揮執行等情,有上開案件刑事判 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等件在卷可稽。揆諸前 開說明,本件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據以指揮執行之確 定裁判及實際宣示其主刑之裁判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 2年度上訴字第1181號判決,即本件「諭知該裁判之法院」 應係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無訛,本件本院並無管轄權。聲 明異議人向本院聲明異議,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四、又刑事訴訟法第304條雖規定無管轄權之案件,應諭知管轄 錯誤之判決,並同時諭知移送於管轄法院。然上開規定僅針 對判決而設,對於「裁定」則無類似或準用之明文規定,本 院自無從逕以管轄錯誤為由裁定移送他院審理,附此敘明。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6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孫 于 淦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李 昱 亭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2024-11-14

NTDM-113-聲-641-20241114-1

台抗
最高法院

毀損聲請再審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台抗字第2026號 抗 告 人 吳尚臻 上列抗告人因毀損聲請再審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 華民國113年10月7日駁回其向本院抗告之裁定(113年度聲再字 第87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其第二審法院所為裁定, 不得抗告;原審法院認為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 應准許,或其抗告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 訟法第405條、第408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同法第3 76條第1項各款所規定之案件,經第二審判決者,除第二審 法院係撤銷第一審法院所為無罪、免訴、不受理或管轄錯誤 之判決,並諭知有罪之判決,被告或得為被告利益上訴之人 得提起上訴外,其餘均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為該條項所 明定。 二、本件抗告人吳尚臻因毀損案件,經原審法院以112年度上訴 字第1181號判決撤銷第一審關於有罪部分之判決,改判仍論 處刑法第352條致令文書不堪用共3罪刑、同法第354條毀損 他人物品1罪刑(另維持第一審關於抗告人被訴放火燒燬他 人之物無罪部分之判決,駁回檢察官該部分之上訴),核屬 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1款所列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 之案件,且未合於同條項但書例外得提起上訴之情形。抗告 人對之聲請再審,經原審法院裁定駁回,依上開說明,即不 得抗告於第三審法院。惟抗告人仍提起抗告,原審依刑事訴 訟法第408條第1項前段規定,以其抗告為不合法,予以裁定 駁回,經核於法並無違誤。抗告人不服原審法院前揭駁回其 抗告之裁定,向本院再提起抗告,顯不合法,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1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3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李英勇 法 官 鄧振球 法 官 楊智勝 法 官 林怡秀                  法 官 林庚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怡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2024-11-13

TPSM-113-台抗-2026-202411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