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吳明蓉

共找到 180 筆結果(第 11-20 筆)

消債清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請清算程序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清字第2號 聲 請 人 即債 務 人 侯德隆 代 理 人 陳國瑞律師 債 權 人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邱月琴 代 理 人 莊翠華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清算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侯德隆自中華民國114年2月20日下午2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 時發生效力,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83條 第1項定有明文。又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 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同條例第16條第1項亦定 有明文可參。再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 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 ,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 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 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 在此限;本條例施行前,債務人依金融主管機關協調成立之 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會員,辦理消費金融案件無擔保債務協商 機制與金融機構成立之協商,準用前2項之規定,消債條例 第151條第1項、第7項、第9項亦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經營隆昭晟土木包工業,工程施工 虧損嚴重,多年前已歇業,致聲請人積欠高額債務,不動產 遭拍賣仍無法清償,聲請人目前已逾65歲,沒有工作收入, 每月僅領取老農年金新臺幣(下同)8,110元,故無法清償 債務。在消債條例施行後,聲請人已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 明書、債權人清冊,以書面向鈞院聲請調解,因聲請人無法 負擔還款方案,以致調解不成立。又聲請人復未經法院裁定 開始更生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清算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債權人清冊、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農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 、存摺內頁、國泰人壽保單帳戶價值一覽表、保單借款餘額 證明書、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等為證,應堪採 認。 ㈡、本院衡以聲請人對債權人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負有5,1 89,896元之無擔保無優先債務,且聲請人目前無工作收入, 僅靠每月領取老農年金8,110元,有時會有獎勵金、休耕款 、玉米款等收入,平均每月收入約近1萬元,另名下有嘉義 縣○○市○○里○○○000號房屋1棟,持分0.08333,現值僅2,091 元,並有國泰人壽保單2份,保單價值準備金分別為324,850 元、272,950元,但有保單借款,各借款307,000元、194,59 0元,113年10月23日、同年12月19日各匯入聲請人帳戶99,7 13元、30萬元,聲請人於113年12月20日領出20萬元、114年 1月21日領出11萬元、同年2月14日領出2萬元,本係為債權 人是否同意以上開30餘萬元調解成立,然經債權人拒絕,聲 請人仍持有上開現金,日後將存回其帳戶內。又聲請人主張 其每月必要生活支出為14,800元(即三餐12,000元、手機、 電話費1,000元、健保費600元、油資1,200元),因未逾消 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應予准許。承上,聲請人每月 收入近1萬元,尚無法支付每月生活必要支出14,800元,難 認聲請人得以負擔還款金額,堪認其確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 事。故聲請人主張其有不能清償,而符合消債條例第3條所 定清算之要件等情,應屬有據。 ㈢、綜上,聲請人既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自應允其於消債條 例施行後,選擇以清算型之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藉以妥適 調整聲請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 保障債權人獲得公平受償,並謀求聲請人經濟生活之重建復 甦機會。此外,本件復查無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 人聲請清算,與法尚無不符,應予准許。 四、按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 生或清算程序,消債條例第16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本件 清算之聲請,業經本院裁定准許開始清算程序,爰依前揭規 定,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婉玉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2月20日下午2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 記 官 吳明蓉

2025-02-20

CYDV-114-消債清-2-20250220-1

消債更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8號 聲 請 人 蘇建忠 債 權 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債 權 人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代 理 人 黃淑芬 債 權 人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嚴陳莉蓮 債 權 人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債 權 人 創鉅有限合夥 法定代理人 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陳鳳龍 債 權 人 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以明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蘇建忠自中華民國114年2月20日上午11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 即時發生效力,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5條第1項定有明文 。 二、本件債務人主張: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前已提出債權人 清冊,以書面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共同調解債務清償方 案,惟調解不成立,且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 務總額未逾新臺幣1,200萬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 序或宣告破產,爰向本院聲請更生等語。經查:債務人所主 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影本、111、112 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 查詢清單、郵政存簿儲金簿影本、薪資明細影本等為證,且 經本院依職權調閱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57號卷核閱屬實, 此外,本件又查無債務人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則債 務人聲請更生,應屬有據,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婉玉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2月20日上午11時整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 記 官 吳明蓉

2025-02-20

CYDV-114-消債更-8-20250220-1

消債更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17號 聲 請 人 吳宜靜 代理人(法 扶律師) 曾錦源律師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債 權 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債 權 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代 理 人 張簡旭文 債 權 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債 權 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債 權 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00○000○000○000○000號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吳宜靜自中華民國114年2月20日上午11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 即時發生效力,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5條第1項定有明文 。 二、本件債務人主張: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前已提出債權人 清冊,以書面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共同調解債務清償方 案,惟調解不成立,且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 務總額未逾新臺幣1,200萬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 序或宣告破產,爰向本院聲請更生等語。經查:債務人所主 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影本、111、112 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 查詢清單、臺灣土地銀行存款存摺影本、郵政存簿儲金簿影 本等為證,且經本院依職權調閱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74號 卷核閱屬實,此外,本件又查無債務人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 由存在,則債務人聲請更生,應屬有據,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婉玉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2月20日上午11時整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 記 官 吳明蓉

2025-02-20

CYDV-114-消債更-17-20250220-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839號 原 告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衍茂 訴訟代理人 黃明仁 被 告 明錩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特別代理人 江昱勳律師 被 告 吳晨華即吳明錩 楊孟娟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吳晨華即吳明錩、楊孟娟經合法通知,均無正當理由未 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 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明錩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明錩公司)為 營運周轉需要,邀同被告吳晨華即吳明錩、楊孟娟為連帶保 證人,於民國108年5月28日向原告申貸借款額度新臺幣(下 同)1,000萬元(中小信保基金保證8成),借款本息攤還方 式依本金按月平均攤還,利息按月計付,利率依原告定儲指 數月指標利率1.718%加碼年息1.41%浮動計算(即目前為年 息3.128%),113年5月27日變更借據契約攤還條件為「按月 繳息,本金平均攤還」改為「自113年3月28日至114年3月28 日止按月繳息,本金每月償還13,500元,餘欠到期一次清償 」,嗣後隨前述指標利率變動而調整;另於110年4月28日青 年創業貸款額度100萬元(中小信保基金保證8.5成),借款 攤還方式按月本息平均攤還,利率依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 2年期定期儲金額度未達500萬元之機動利率(目前年息1.72 %)加碼年息0.575%機動計算(即目前為年息2.295%),被 告到期未履行債務時,其逾期在6個月内者,按上開利率百 分之10計付違約金,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百分 之20計付違約金。惟被告明錩公司已解散停業,且被告自11 3年8月28日起即未依約按月繳息,依授信約定書第5條第1項 第1款約定,上開借款已喪失期限利益,視為全部到期,被 告目前尚積欠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及其利息、違約金迄未清償 ,經原告迭次催討均無結果,爰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 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連帶給付原 告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㈡訴訟費用由被告連 帶負擔。 三、被告方面: ㈠、被告明錩公司則以:就原告主張之借款金額、利息起算日、 違約金起算日及被告迄今均未清償之事實均不爭執。並答辯 聲明:1、原告之訴駁回。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㈡、被告吳晨華即吳明錩、楊孟娟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 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述。   四、本院之判斷: ㈠、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所有權 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之契 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 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與人 亦得定1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遲延之債務,以 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 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當事人得約定債 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應支付違約金;民法第474條第1項、 第478條、第233條第1項、第250條第1項定有明文。稱保證 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他方之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 其代負履行責任之契約;保證債務,除契約另有訂定外,包 含主債務之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及其他從屬於主債務之 負擔;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或數人或 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連帶債務未全 部履行前,全體債務人仍負連帶責任;民法第739條、第740 條、第273條規定甚明。 ㈡、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借據、變更借據 契約、授信約定書、連帶保證書、約定書、借戶全部資料查 詢單、放款相關貸放及保證資料為證(見本院卷第11-25頁 ),且為被告明錩公司所不爭執;被告吳晨華即吳明錩、楊 孟娟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且未 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1項及第3項規 定,對原告所主張前揭事實,應視同自認。據此,本院依調 查證據之結果,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可信。從而,原告本 於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給付如主 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陳婉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吳明蓉 附表: 編號 本金 計算利息及違約金之本金 利息 違約金 1 3,284,671元 656,932元 自113年8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3.128計算之利息 自113年9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逾期在6個月以上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 2,627,739元 自113年8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3.128計算之利息 自113年9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逾期在6個月以上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 2 343,722元 51,454元 自113年8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2.295計算之利息 自113年9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逾期在6個月以上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 292,268元 自113年8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2.295計算之利息 自113年9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逾期在6個月以上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

2025-02-19

CYDV-113-訴-839-20250219-3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846號 原 告 鄧○○ 訴訟代理人 黃聖友律師 被 告 乙○○ 甲○○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何志揚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4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38萬元,及自民國113年12月27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十分之四,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38萬元為原告 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與被告乙○○於民國106年4月28日結婚,育有一名未成年 子女譚○辰即鄧○辰(下稱A女),嗣被告乙○○以其與原告價 值觀不合,且已無維持婚姻之必要為由,向法院提出離婚等 訴訟,原告與被告乙○○於112年12月18日調解離婚,而未成 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等部分因無法達成和解,由鈞院11 3年度家親聲字第70號審理,然被告乙○○在該案審理期間於1 13年3月18日突然自承A女係其與被告甲○○所生之子,並提出 DNA間親緣關係諮詢報告單予以佐證,因原告難以置信旋於1 13年9月11日自行委託彰化基督教醫院辦理其與A女間親緣關 係諮詢,惟親子鑑定報告之分析結果,排除原告與A女之親 子關係,足徵原告與A女間確實無親子關係。準此,被告甲○ ○明知被告乙○○於112年12月18日調解離婚前係有家庭之人, 仍與其長期交往、多次私下共同出遊及發生性關係等不正常 婚姻外交往行為,實已逾越一般男女相處之正常界限,侵害 原告之配偶權,況渠等還因此生下A女,嚴重破壞原告與被 告乙○○之婚姻生活圓滿導致離婚,造成原告身心飽受折磨、 痛苦難耐,故被告2人共同故意以悖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 害於原告情節重大,原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 5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3項準用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2人 連帶賠償原告非財產上之損害新臺幣(下同)100萬元。 ㈡、原告與被告乙○○於112年12月18日調解離婚前仍因婚姻存續期 間而互負誠實義務權利,依民法第1062條規定,被告乙○○於 000年0月00日生下A女,依子女出生之日回溯181日至302日 止之受胎期間,原告與被告乙○○婚姻關係尚存續中,因而推 定A女為原告之婚生子女,由此可證被告2人早於112年12月1 8日前已暗通款曲,並於111年間已發生性行為,進而導致被 告乙○○懷孕等情。是渠等上開行為,應可推論被告2人間之 關係與一般異性友人間之交往情形不同,已逾越一般男女普 通朋友正常之社交往來界限,並逾社會一般通念所能容忍之 範圍,足以破壞原告婚姻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及幸福,顯 已侵害原告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且屬情節重大。原告 係與被告乙○○離婚後始知悉其非A女之生父,是原告所受之 刺激打擊及精神上之痛苦,實難以名狀,且被告乙○○亦對原 告之家人諷刺原告爭奪未成年子女親權及擔任主要照顧者之 舉實屬愚昧,及對原告之胞妹無法生孕,願當代理孕母等嘲 笑、挑釁之言論,足認被告乙○○態度囂張及惡劣。被告2人 迄今仍對原告毫無歉意、不知反省,及原告及其家人遭被告 2人矇騙後,並替渠等負起照顧未成年子女之責等情,原告 請求其等連帶賠償100萬元,洵屬有據。 ㈢、被告乙○○與原告婚後均居住於原告胞妹之家中,日常生活開 銷皆由原告家人協助支付,且原告當時亦有外出工作,並將 所領薪資全交由被告乙○○管理,亦無僅靠被告乙○○領取之身 心障礙補助款及工資生活,然被告乙○○除不願意與原告及其 家人一同分擔家中開銷外,甚至將原告所交付之工作所得占 為己用,原告因而請被告乙○○給付些許生活費用使伊提供家 用,縱然遭被告乙○○拒絕,原告亦無辱罵被告乙○○等情,遑 論取笑其不孕,是被告乙○○所辯非實在。又依據醫學實務經 驗上,一次性行為就懷孕之機率較低,且被告乙○○受孕時已 屆36、37歲左右,受孕機率已不高,故被告乙○○辯稱僅與被 告甲○○發生一次性關係之說詞,誠屬可議。另觀諸被告乙○○ 與原告家人如原證8所示之LINE對話紀錄,足徵原告從未阻 礙被告乙○○行使會面交往權,反而希望被告乙○○能常來探視 未成年子女,並負起母親之責,然被告乙○○不僅置之不理, 更經常未依約定探視,是被告乙○○所辯,顯屬臨訟之詞,要 屬無據。 ㈣、本件損害之發生係肇因於「被告乙○○與被告甲○○逾越男女份 際之行為」,而此行為係被告2人各自本於彼等之自由意志 所為,與原告是否對被告乙○○之家暴行為無涉,縱認原告與 被告乙○○婚姻關係存續中,有對被告乙○○為家暴行為,但亦 不得就此認為原告對於本件被告2人逾越男女份際行為之形 成有相當因果關係,故被告乙○○主張原告與有過失,並請求 減輕或免除賠償,亦無可採。 ㈤、並聲明:1、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100萬元,及自民事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2、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二、被告則答辯以: ㈠、鈞院113年度親字第5號判決已確認A女非被告乙○○與原告受胎 所生之婚生子女,惟原告與被告乙○○婚姻存續期間,每天都 在家睡覺吃飯,等被告乙○○下班回來拿生活費給伊,倘被告 乙○○未給付生活費,原告就會辱罵或毆打被告乙○○,甚至取 笑之所以無法生小孩都是因為被告乙○○不孕造成,導致被告 乙○○心灰意冷才與被告甲○○發生性關係,且被告2人並非長 期交往,更非如原告主張111年就開始交往,而僅有一次性 關係,一直到原告與被告乙○○於112年12月18日調解離婚後 ,因原告阻礙被告乙○○行使子女會面交往權利,甚至拒絕被 告乙○○探視,被告乙○○不得已只能申請法扶基金會協助指派 律師聲請酌定子女會面交往,原告才不得不讓被告乙○○探視 子女,被告乙○○也因此才去做親子鑑定始發現A女非原告與 被告乙○○所生,故被告乙○○雖然有逾越夫妻之分際,但也是 受原告家暴及輕蔑所致,依民法第217條規定,主張原告與 有過失,請求減輕或免除賠償。另衡酌被告2人無資力及被 告乙○○為身障人士之情形,原告請求100萬元之賠償顯然過 高,應酌減至5萬元以下。 ㈡、被告就原告提出原證3、原證8之LINE對話紀錄截圖形式上不 爭執,惟原證6之對話紀錄顯係翻拍截圖,並非完整LINE對 話紀錄,故否認其真正,因此原告以此主張被告乙○○有諷刺 之情顯非事實。 ㈢、並答辯聲明:1、原告之訴駁回。2、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3 、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為免假執行之宣告。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戶籍謄 本、本院調解筆錄、彰化基督教醫院親子鑑定報告、原告家 人與被告乙○○之LINE對話紀錄截圖、被告與A女合照等影本 為證(見本院卷第19至33頁),且被告對A女為被告2人所生 一事亦不爭執,是本院依上開調查證據結果,認原告主張之 事實堪信為真實。 ㈡、原告主張被告共同侵害伊基於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且情節 重大,是否可採?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第185條 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連帶 賠償非財產上損害,有無理由?  ⒈按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負損害賠償之責任。故 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共同 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又不法侵害 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 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 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前項規定,於不法侵害他人 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準用 之,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185條第1項前段、第 195條第1項前段、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婚姻係以夫妻 之共同生活為目的,配偶應互相協力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滿 安全及幸福,夫妻互守誠實,係確保其共同生活之圓滿安全 及幸福之必要條件。是有配偶之人與他人交往,或明知他人 有配偶卻故與之交往,其互動方式依一般社會通念,如已逾 越普通朋友間一般社交行為,並足動搖婚姻關係所重應協力 保持共同生活圓滿安全幸福之忠實目的時,即屬故意以背於 善良風俗之方法,侵害他方配偶之身分法益,該不誠實之配 偶及與之交往之人,均為侵害配偶身分法益之共同侵權行為 人,而發生通姦、相姦行為者更係屬之。另所謂配偶權,係 指配偶間因婚姻而成立以互負誠實義務為內容之權利,亦即 夫妻應以共同生活為目的,應互相協力保持其共同生活之圓 滿安全及幸福,互守誠實,屬民法第195條第3項所稱身分法 益。民法第195條將人格法益(第1項)與身分法益並列,明 定關於侵害人格法益之慰撫金請求權的規定得準用於身分法 益(第195條第3項),乃因身分法益(如配偶權、親權)亦 具有人格性質。即配偶間因婚姻而成立以互負誠實義務為內 容之權利,屬於身分權之一種,以維護婚姻忠誠義務之目的 言,其主要內容應在於維護配偶間親密關係之排他性,不許 有配偶者與第三人間發生感情交往關係、與性欲有關之行為 ,或為性行為而破壞婚姻關係,是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實不 容認他人對婚姻本質加以破壞,倘有予以干擾或侵害者,即 屬破壞基於婚姻配偶關係之生活圓滿、安全及幸福法益,該 等行為與婚姻配偶權益所受之損害間自有相當因果關係。  ⒉查原告與被告乙○○於106年4月28日結婚、112年12月18日於本 院調解離婚,被告乙○○於婚姻關係存續中與他人即被告甲○○ 發生性行為,並於000年0月00日產下A女,堪認故意不法侵 害原告基於配偶關係所生之身分法益,情節重大,原告依侵 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賠償其非財產上之損害, 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⒊次按非財產上損害之慰撫金數額,究竟若干為適當,應斟酌 兩造身分、地位及經濟狀況,俾為審判之依據(最高法院86 年度台上字第511號判決意旨參照)。本院審酌被告甲○○為 高中畢業,目前擔任工程師,月薪4萬元(114年2月4日言詞 辯論期日改稱3萬元),名下無不動產;被告乙○○學歷國中畢 業,目前在家照顧A女故無工作收入,名下無不動產且須租 屋居住;原告為高職畢業,之前於豬肉攤工作,月薪28,000 元,現於法務部○○○○○○○○○○○執行中,112年申報所得為2,96 1元等情,分別有被告民事答辯狀、原告民事陳報(三)狀、 兩造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結果所得在卷可參(見本 院卷第123頁、第91頁、第81至87頁、第217至223頁),暨考 量原告與被告乙○○婚姻存續期間長短,及被告乙○○非但有婚 姻外親密關係,更產下A女之侵害配偶權行為態樣,且原告 包括其家人於未知情時,對A女之真心付出,而原告在發現A 女非親生時,其內心所受衝擊之精神上痛苦等一切情狀,認 原告得請求賠償之非財產上損害金額於38萬元之範圍內應為 適當,至逾此金額之請求,尚嫌過高,難謂正當,應予駁回 。   ⒋至被告辯稱原告之前即對被告乙○○有家暴行為,應認與有過 失等語。惟按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 得減輕賠償金額或免除之,民法第217條第1項固有明文,然 民法第217條所謂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 係指被害人苟能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即得避免其損害之發 生或擴大,乃竟不注意,致有損害發生或擴大之情形而言; 過失相抵,係指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而言。 亦即被害人之過失行為與加害人之加害行為共同成立同一損 害,或加害行為之損害發生後,因被害人之過失行為,致其 損害擴大,是必被害人有過失,方有過失相抵原則之適用( 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2238號、86年度台上字第341號判 決意旨參照)。查原告曾對被告乙○○有家庭暴力行為,經本 院核發108年度家護字第548號民事通常保護令在案,業經本 院依職權調閱上開卷宗核閱無訛,且有該保護令在卷可參( 見本院卷第225頁),然被告乙○○所為上開侵害婚姻關係之 行為,不法侵害原告基於婚姻關係之身分法益及配偶權而情 節重大,已如前述,顯與原告所為家暴行為非共同成立同一 損害,亦非被告2人為本件加害行為之損害發生後,因原告 之家暴行為致其損害擴大。故被告辯稱本件有過失相抵之適 用,應依法減免其損害賠償責任云云,殊難憑採。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給付 38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2月27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本判決所命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爰依職權宣告假 執行;被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免為假執行之宣告,核無不合 ,爰酌定相當之金額,予以准許。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攻擊或防禦方法並所提   舉證資料,經本院斟酌後,認均不生影響本院所為上開論斷   ,自無再予逐一審論之必要,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陳婉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吳明蓉

2025-02-19

CYDV-113-訴-846-20250219-1

消債核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前置協商認可事件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核字第1號 聲 請 人 即債 權 人 嘉義縣水上鄉農會 法定代理人 江宗勳 相 對 人 即債 務 人 温宏楓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債 權 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債 權 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前置協商認可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權人與債務人間於民國114年2月11日協商成立如附件所示之債 務清償方案,予以認可。   理 由 一、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 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 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 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1條第1項定有明文。前條第1 項受請求之金融機構應於協商成立之翌日起7日內,將債務 清償方案送請金融機構所在地之管轄法院審核。但當事人就 債務清償方案已依公證法第13條第1項規定,請求公證人作 成公證書者,不在此限;前項債務清償方案,法院應儘速審 核,認與法令無牴觸者,應以裁定予以認可;認與法令牴觸 者,應以裁定不予認可,復為同條例第152條第1項、第2項 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對金融機構負有債務,並在聲請 更生或清算前,提出債權人清冊,以書面向最大債權金融機 構即聲請人嘉義縣水上鄉農會請求共同協商債務清償方案, 茲因債務人與全體債權人已於民國114年2月11日協商成立, 爰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2條第1項規定將協商成立之債 務清償方案送請鈞院審核,請求裁定予以認可等語。 三、查聲請人所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前置 協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前置協商無擔保 債務還款分配表暨表決結果、前置協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 構有擔保債權)、前置協商有擔保債權明細表暨表決結果等 為證,堪信為真實。再觀諸債務人與全體債權人於114年2月 11日協商成立之債務清償方案內容,並無牴觸法令之情事, 且條件核屬公允、適當、可行,又無類似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第63條第1項各款所定情事存在,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婉玉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 記 官 吳明蓉 附件:前置協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前置協商    無擔保債務還款分配表暨表決結果、前置協商機制協議書    (金融機構有擔保債權)、前置協商有擔保債權明細表暨    表決結果各乙份。

2025-02-17

CYDV-114-消債核-1-20250217-1

勞補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請求給付退休金差額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5號 原 告 龔藝俊 被 告 交通部民航局嘉義航空站 法定代理人 林哲暢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退休金差額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 費。按因確認僱傭關係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 或工會起訴或上訴,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之2,為勞動事件法第12 條所明定。本件原告請求被告應給付退休金差額新臺幣(下同) 315,180元或252,144元,以其請求較高額即315,180元計算,應 徵收第一審裁判費4,360元,扣除依上列規定暫免徵收裁判費3分 之2即2,907元(計算式:4,360元×2/3=2,907元,元以下四捨五 入)後,尚應繳納第一審裁判費1,453元(計算式:4,360元-2,9 07元=1,453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 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勞動法庭法 官 陳婉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吳明蓉

2025-02-17

CYDV-114-勞補-5-20250217-1

執事聲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執事聲字第2號 異 議 人 盧永裕 相 對 人 蔡宜庭 蔡宜汶 上列當事人間因排除侵害強制執行事件,異議人對於本院民事執 行處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4年1月6日所為裁定(113年度司執字第 65434號)聲明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 效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 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 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 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 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 前段、第2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上開規定依強制執行法 第30條之1規定準用之。本院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 14年1月6日所為113年度司執字第65434號裁定(下稱原裁定 )於114年1月9日送達異議人,異議人於114年1月10日具狀 聲明異議,未逾不變期間,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 請本院裁定,經核與上開規定相符,本院自應就司法事務官 所為之原裁定,審究異議人異議有無理由,並為適當之裁定 ,合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異議人持鈞院112年度訴字第71號和解筆錄 為執行名義(下稱系爭執行名義),經鈞院113年度司執字 第65434號排除侵害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 理在案。因異議人未繳執行費,鈞院司法事務官以原裁定命 異議人於收受裁定之日起5日內補繳執行費新臺幣(下同)1 3,200元,逾期即駁回強制執行程序之聲請,惟本件係相對 人違反系爭執行名義之不行為,致菸味飄散侵入異議人住所 地,異議人乃依強制執行法第129條第1項前段,聲請鈞院依 法處以怠金,應屬強制執行法第28條之2第4項「法院依法科 處罰鍰或怠金之執行,免徵執行費」規定之免徵執行費事件 ,或相對人違反系爭執行名義之不行為義務,係侵害人格權 中健康權問題,屬同條第3項「執行非財產案件,徵收執行 費3,000元」規定之非財產案件,原裁定所引用臺灣高等法 院暨所屬法院111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7號研討結果 ,是對訴訟案件核課裁判費之問題,顯與本件核課執行費之 認定無涉,故原裁定適用法律顯有違誤。為此,請求廢棄原 裁定,並依強制執行法第28條之2第4項或第3項規定核定執 行費用等語。 三、按聲請民事強制執行應依強制執行法第28條之2規定繳納執 行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聲請強制執行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 者,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此為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及民事 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所明定。 四、經查: ㈠、異議人於113年12月16日持系爭執行名義請求本院分別就相對 人蔡宜庭於112年6月24日、相對人蔡宜汶於113年12月2日在 門牌號碼為嘉義市○○街00號房屋(下稱92號房屋)抽菸,致 菸味飄散入異議人住所地即門牌號碼為嘉義市○○街00號房屋 (下稱90號房屋)違反系爭執行名義之和解內容第1項(下 稱系爭和解內容)之行為,依法按次數處以至少3萬元以上 之怠金,經本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在案,因異議人未繳納 執行費,本院民事執行處乃以原裁定命異議人於收受裁定之 日起5日內補繳執行費13,200元,逾期即駁回強制執行程序 之聲請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654 34號卷宗,查明屬實。 ㈡、異議人辯以其係就相對人違反系爭和解內容之行為聲請本院 民事執行處依法處以怠金,故依強制執行法第28條之2第4項 規定免徵執行費云云,惟該項規定「法院依法科處罰鍰或怠 金之執行,免徵執行費」,係指執行債權人為「法院」,且 其執行名義為「依法科處罰鍰或怠金」,而異議人並不符合 上開條件,不適用該項免徵執行費之規定,異議人此部分之 主張,實無理由。 ㈢、異議人復主張相對人係違反系爭和解內容之不行為義務,屬 侵害人格權中健康權問題,為非財產案件,應依強制執行法 第28條之2第3項規定,徵收執行費3,000元云云,然系爭執 行名義之系爭和解內容約定為相對人同意不在92號房屋為煙 味飄散侵入異議人住所地即90號房屋之抽菸行為,係請求相 對人不得為一定之行為,屬於預防侵害,並非回復人格權之 適當處分,亦非對於身分上之權利或親屬關係有所主張,自 屬財產權案件,異議人認屬非財產案件,洵無可採。 ㈣、另訴訟標的之價額不能核定者,以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 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定之;強制執行程序,除本法 有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 、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分別定有明文。異議人聲請強制執 行之執行標的無法核定其價額,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 定,以同法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 0分之1,則本件執行標的價額以165萬元計算,應徵收執行 費13,200元。 五、綜上所述,異議人聲請系爭執行事件,未據繳納執行費,原 裁定命異議人於收受裁定之日起5日內補繳執行費13,200元 ,逾期未補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本件強制執行程序之聲請, 於法並無違誤,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聲明廢棄,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後段、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陳婉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吳明蓉

2025-02-17

CYDV-114-執事聲-2-20250217-1

消債清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請清算程序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清字第1號 聲 請 人 黃新富 債 權 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代 理 人 薛鈞 債 權 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代 理 人 魏淑華 債 權 人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段000號0至0 樓、0樓至00樓 法定代理人 張財育 代 理 人 黃勝豐 債 權 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債 權 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債 權 人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文進 債 權 人 滙誠第一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莊仲沼 債 權 人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耀明 代 理 人 唐曉雯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清算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甲○○自中華民國114年2月14日上午10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 時發生效力,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83條 第1項定有明文。又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 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同條例第16條第1項亦定 有明文可參。再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 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 ,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 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人不得聲請更 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者,不 在此限;本條例施行前,債務人依金融主管機關協調成立之 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會員,辦理消費金融案件無擔保債務協商 機制與金融機構成立之協商,準用前2項之規定,消債條例 第151條第1項、第7項、第9項亦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無一技之長,於民國94、95年間僅 靠打零工維生,收入一直不穩定,又與前配偶離婚後獨自扶 養未成年子女,為生活開銷而以債養債,導致高額利息循環   ,故無法清償債務。在消債條例施行後,聲請人已提出財產 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清冊,以書面向鈞院聲請調解, 惟最大債權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有限公司陳報無方案可提 供給聲請人,以致調解不成立。因聲請人已多年無工作收入 ,每月僅靠老農津貼維生,且無特定技能,年紀近70歲,難 與大環境及年輕人競爭,故無多餘還款能力,有不能清償債 務之虞。又聲請人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宣告破產 ,爰依法聲請清算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債權人清冊、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行車執照、土地登記第一 類謄本、本院特別變賣公告、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 、存摺內頁、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 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回覆書暨查詢結果表、本院民 事執行處113年11月5日函為證,應堪採認。 ㈡、本院衡以依聲請人所陳報對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負有新臺 幣(下同)1,334,035元之無擔保無優先債務(除債權人滙 誠第一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未陳報,其餘債權人陳報債權 總額共計4,770,740元),且聲請人無工作收入,目前僅靠 漁保發放之每月老農津貼8,110元維持生活所需,另名下有 坐落嘉義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2分之1)、 同段42-14地號土地(權利範圍7分之3)等2筆土地,上開2 筆土地總額為901,921元(計算式:40-1地號面積533平方公 尺×290元/平方公尺×持分1/2+42-14地號面積6,635平方公尺 ×290元/平方公尺×持分3/7=901,921元,元以下四捨五入) ,及2001年份福特六和汽車1輛。又聲請人主張其每月必要 生活支出為8,110元,因未逾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 之金額,應予准許。承上,聲請人每月收入8,110元,扣除 每月必要生活支出8,110元,並無餘額可供清償債務,難認 聲請人得以負擔還款金額,縱使加計聲請人之不動產部分為 清償,亦無法負擔。堪認其確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故聲 請人主張其有不能清償,而符合消債條例第3條所定清算之 要件等情,應屬有據。 ㈢、綜上,聲請人既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自應允其於消債條 例施行後,選擇以清算型之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藉以妥適 調整聲請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 保障債權人獲得公平受償,並謀求聲請人經濟生活之重建復 甦機會。此外,本件復查無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 人聲請清算,與法尚無不符,應予准許。 四、按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 生或清算程序,消債條例第16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本件 清算之聲請,業經本院裁定准許開始清算程序,爰依前揭規 定,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陳婉玉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2月14日上午10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 記 官 吳明蓉

2025-02-14

CYDV-114-消債清-1-20250214-1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69號 原 告 余秀芳 被 告 李品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 本件訴訟標的核定為新臺幣(下同)597,316元,應徵得第一審 裁判費8,0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 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 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陳婉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吳明蓉

2025-02-14

CYDV-114-補-69-202502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