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審理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20 筆)

續簡抗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繼續審理事件之抗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續簡抗字第1號 再抗 告 人 宋桂媚 相 對 人 國僑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涂秀姝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繼續審理事件,再抗告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17 日本院114年度續簡抗字第1號民事裁定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不得上訴於第三審之事件,其第二審法院所為裁定,不得 抗告,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又對於財產 權訴訟之第二審判決,如因上訴所得之利益,不逾新臺幣( 下同)100萬元者,不得上訴;前項所定數額,司法院得因 情勢需要,以命令減至50萬元,或增至150萬元,民事訴訟 法第466條第1項、第3項定有明文。而司法院已於民國91年1 月29日將上訴第三審之利益數額提高為150萬元,準此,對 於抗告法院關於財產權事件所為裁定,如因抗告所得受之利 益,未逾150萬元者,不得再為抗告。 二、經查,本件再抗告人就本院臺南簡易庭112年度南簡字第169 3號請求確認所有權存在等事件請求繼續審判,經本院臺南 簡易庭於113年11月22日以113年度南續簡字第1號裁定駁回 ,再抗告人就前開裁定不服提起抗告,經本院於114年1月17 日以其抗告無理由,裁定駁回其抗告(下稱原裁定),再抗 告人仍不服,提起再抗告,惟上開請求確認所有權存在等事 件為簡易案件,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324,300元,未逾民 事訴訟法第466條所定上訴利益之數額即150萬元,係屬不得 上訴第三審之事件,依前揭規定及說明,即不得對本院所為 之原裁定再為抗告,再抗告人提起再抗告,於法不合,應予 駁回。 三、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66條、第436條之2、第484條第1項前段 、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勳煜                   法 官  陳 薇                   法 官  王參和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沈佩霖

2025-02-13

TNDV-114-續簡抗-1-20250213-2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為審理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112 年度重訴字第 5 號家暴殺人案件 ,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147 號 聲 請 人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第五庭 上列聲請人為審理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112 年度重訴字第 5 號家 暴殺人案件,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件聲請人因審理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112 年度重訴字第 5 號家暴殺人案件,認所應適用之刑法第 271 條第 1 項規定(下稱系爭規定),對於不堪長期照護 負荷而殺害受照護者之行為人,因該規定最輕法定本刑為 10 年有期徒刑,縱通盤考量刑法第 57 條各款所列情狀, 並適用刑法第 59 條規定或其他減刑事由減輕其刑後,最低 刑度仍為有期徒刑 2 年 7 月以上,無法科予得以易服社會 勞動之刑度,或適用緩刑規定,顯屬情輕法重,使行為人人 身自由可能因此遭過苛之侵害,牴觸憲法第 8 條、第 23 條及罪刑相當原則之意旨。 二、按各法院就其審理之案件,對裁判上所應適用之法律位階法 規範,依其合理確信,認有牴觸憲法,且於該案件之裁判結 果有直接影響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憲法 訴訟法(下稱憲訴法)第 55 條定有明文。法官聲請,應於 聲請書內詳敘其對系爭違憲法律之闡釋,以及對據以審查之 憲法規範意涵之說明,並基於以上見解,提出其確信系爭法 律違反該憲法規範之論證,且其論證客觀上無明顯錯誤者, 始足當之。如僅對法律是否違憲發生疑義,或系爭法律有合 憲解釋之可能者,尚難謂已提出客觀上形成確信法律為違憲 之具體理由(司法院釋字第 371 號、第 572 號及第 590 號解釋參照)。又聲請憲法法庭裁判,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其情形不可以補正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 受理,憲訴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有明文。 三、查本件原因案件被告已死亡,業經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中華民 國 11 3 年 3 月 18 日 112 年度重訴字第 5 號刑事判決 公訴不受理確定,是本件聲請人據以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之 應審理案件已不存在,其聲請與上開規定所示法官聲請法規 範憲法審查之要件不符,本庭爰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吳芝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2025-02-08

JCCC-114-審裁-147-20250208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審理臺灣高等法院 113 年度矚上重訴字第 36 號違反貪污治罪 條例等案件,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154 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第二十三庭 上列聲請人因審理臺灣高等法院 113 年度矚上重訴字第 36 號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本庭裁定如下 :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審理臺灣高等法院 113 年度 矚上重訴字第 36 號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下稱原因案 件),認原因案件事實評價適用之關鍵法律條文,即立法院 組織法第 32 條第 1 項規定(下稱系爭規定),是原因案 件判決需優先確認的先決問題;依合理確信,系爭規定有違 反憲法法庭諸多關於法規範不得違反明確性原則的解釋,且 不具授權明確性的要求,而與公職人員身分應受制度性保障 意旨不符,牴觸憲法第 18 條規定,並危及民選公職人員身 分穩定的民主憲政精神,將直接影響原因案件裁判結果,聲 請憲法法庭宣告系爭規定違憲等語。 二、按各法院就其審理之案件,對裁判上應適用之法律位階法規 範,依其合理確信,認有牴觸憲法,且於該案件之裁判結果 有直接影響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其聲請 應以聲請書記載應受審查法律位階法規範在裁判上應適用之 必要性,及客觀上形成確信其違憲之法律見解,憲法訴訟法 (下稱憲訴法)第 55 條及第 56 條第 4 款定有明文。所 謂「裁判上應適用之法律位階法規範」,係指法院就其審理 之原因案件,作成終局裁判所必須適用之法律。所謂「依其 合理確信,認有牴觸憲法」,聲請法院應於聲請書詳敘其就 應受審查法律位階法規範之闡釋,以及對據以審查之憲法規 範意涵之說明,並基於以上見解,提出其確信應受審查法律 位階法規範違反該憲法規範之論證,且其論證客觀上無明顯 錯誤者,始足當之(司法院釋字第 371 號、第 572 號及第 590 號解釋意旨參照)。所謂「於該案件之裁判結果有直接 影響者」,係指法院就應受審查之法律位階法規範於原因案 件之適用,將直接影響其作成終局裁判之結果者。是法院就 其審理之案件,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者 ,其聲請審查之法律規定,如僅屬法院就原因案件調查證據 、認定事實之審判程序中所參考或引據之法律,而非作成終 局裁判所應適用之法律規定者;或其聲請審查之法律規定, 非屬對該案件之裁判結果有直接影響者,其聲請即難謂合於 憲訴法第 55 條所定要件。再者,聲請法院就其聲請審查之 法律規定,僅存有違憲與否之疑義,客觀上仍有作成合憲解 釋之可能者;或聲請法院據以主張應受審查法律規定違反相 關憲法規範之論證,客觀上存有明顯錯誤者,均難謂已提出 客觀上形成確信法律為違憲之具體理由,其聲請亦與憲訴法 第 55 條所定要件不合。又,法院聲請憲法法庭裁判,其聲 請不備憲訴法所定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訴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亦定有明文。 三、本庭查: (一)系爭規定明定:「立法委員每人得置公費助理 8 人至 14 人,由委員聘用;立法院應每年編列每一立法委員一定數 額之助理費及其辦公事務預算。公費助理與委員同進退; 其依勞動基準法所規定之相關費用,均由立法院編列預算 支應之。」係有關立法委員聘用公費助理,及立法院應編 列預算支應助理費與相關費用之規定。本件原因案件,如 聲請人所陳,係涉及被告等人申領公費助理補助費及加班 費之行為事實,是否構成貪污治罪條例第 5 條第 1 項第 2 款所定利用職務上機會詐領財物罪,或刑法第 214 條 所定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下合稱系爭犯罪處罰規定); 而系爭規定僅係聲請人為評價上開行為事實,以認定犯罪 構成要件事實之存否所欲參考或引據之法律規定。是系爭 規定本非聲請人就原因案件,作成被告有罪與否之終局裁 判所應適用之法律,亦難謂於原因案件之裁判結果有直接 影響。系爭規定充其量僅為聲請人所自認,審理原因案件 相關犯罪構成要件事實存否所需或所欲引據之相關法律規 定之一。僅就此而言,聲請人就系爭規定聲請為法規範憲 法審查,與憲訴法第 55 條所定要件已有不合。 (二)姑不論此,僅就聲請人主張系爭規定違反法律明確性與授 權明確性之論據而言,按法律規範是否有違法律明確性原 則之要求,須就法律規範之立法目的、規範要素與法規範 體系關聯性整體論斷之,尚不得無視其立法目的或其規範 要素之內涵、屬性,而為直觀、形式之主張與論斷。依此 ,如法律規範要素中,並未涉及須由法律適用者於個案中 進行具體評價之不確定法律概念者,則有關該等法律規範 之意涵,即應由個案之法律適用者為適當之法律解釋與適 用;其發生爭議時,並應由個案承審法院依法律解釋之法 理原則,為有權之解釋與適用。是凡得以法律解釋方法, 就法律規範意涵為適當之理解與適用,原則上即不生法律 規範牴觸法律明確性要求之問題。又,法律規範使用不確 定法律概念者,其是否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之要求,亦須 充分考量立法目的與法律規範體系整體關聯性。系爭規定 係有關立法委員得聘任公費助理,及立法院應編列預算支 應助理費與相關費用之規定,其立法目的在於規範立法委 員職權行使之人事組織等事項,與系爭犯罪處罰規定無涉 ,亦絕非其法定構成要件之一環;此外,系爭規定之規範 內容並未有屬不確定法律概念性質之規範要素,其規定於 個案之具體適用,均應由個案有權機關或救濟機關為適當 之解釋,凡此均不生系爭規定違反法律明確性要求之問題 。至立法委員依系爭規定聘任公費助理,並向立法院申領 公費助理費與加班費等實務運作情形,於刑事案件中是否 構成系爭犯罪處罰規定之構成要件事實,乃法院審判權核 心所在之個案認事用法之範疇,非法院得聲請法規範憲法 審查之事項範圍。況系爭規定係明文賦予立法委員有依法 聘用公費助理之權限,且明定立法院應編列相關預算以為 支應,並無授權立法院或其他行政機關以命令為補充之規 定,自不生牴觸授權明確性問題。就此而言,聲請人似有 將法律明確性要求與授權明確性要求混為一談之嫌。據上 ,聲請人主張系爭規定牴觸法律明確性與授權明確性,其 所為論證,客觀上顯非無謬誤,難謂已提出客觀上形成確 信系爭規定違憲之具體理由。 (三)聲請人另空泛主張系爭規定與公職人員身分應受制度性保 障意旨不符,牴觸憲法第 18 條規定,並危及民選公職人 員身分穩定的民主憲政精神,將直接影響原因案件裁判結 果等語,未有基本法理論據,尤未敘明系爭規定作為立法 院組織法中關於立法委員聘任公費助理,及立法院應編列 預算支應相關費用之規定,究如何與公職人員身分應受如 何之制度性保障意旨不符、民主憲政精神中究有如何之「 民選公職人員身分穩定」之要求、系爭規定又如何危及民 選公職人員身分穩定等。就此而言,本件聲請自難謂已提 出客觀上形成確信系爭規定違憲之具體理由。 四、綜上,本件聲請核與憲訴法第 55 條所定要件不合,本庭爰 依同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2025-02-07

JCCC-114-審裁-154-20250207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為強制戒治及其重新審理案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審裁字第 93 號 聲 請 人 李國瑋 上列聲請人為強制戒治及其重新審理案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 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一)聲請人所收受之執行指揮書上所 載執行期滿日,有被違法更改且未通知聲請人之情,臺灣高 等法院 113 年度毒抗字第 94 號刑事裁定(下稱確定終局 裁定一)卻仍駁回聲請人所提起之抗告;(二)臺灣高等法 院 113 年度聲再字第 184 號刑事裁定(下稱確定終局裁定 二),有未調查相關事證之情,爰就確定終局裁定一及二聲 請司法院解釋及提起訴願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及其所適 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 之判決;其聲請應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 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為之;聲請逾越法定期限及不備法定 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下稱 憲訴法)第 59 條、第 15 條第 2 項第 4 款及第 7 款分 別定有明文。 三、核聲請意旨所陳,係就確定終局裁定一及二聲請裁判憲法審 查。經查,確定終局裁定一於中華民國 113 年 3 月 20 日 即已送達聲請人,聲請人於 113 年 11 月 26 日始提出本 件聲請,已逾越法定期間。至確定終局裁定二部分,核聲請 意旨所陳,尚難認已具體指摘確定終局裁定二究有何違憲之 處,亦核與憲訴法上開規定要件不合,本庭爰依憲訴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4 款及第 7 款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憲法法庭第一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謝銘洋 大法官 蔡彩貞 大法官 尤伯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謝屏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5 日

2025-02-05

JCCC-114-審裁-93-20250205

毒抗
臺灣高等法院

重新審理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毒抗字第10號 抗 告 人 即 聲請人 鄭堯文 上列抗告人即聲請人因聲請重新審理案件,不服中華民國113年1 1月13日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度毒聲重字第1號裁定,提起抗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  ㈠抗告人即聲請人鄭堯文(下稱抗告人)於民國112年4月26日 晚間8時10分為警採尿時起回溯96小時內之某時,在桃園市○ ○區○○路00巷0弄0號住處,以燃燒玻璃球吸食其煙霧之方式 ,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等情,除據抗告人於警詢及 偵查中自白明確(毒偵卷第27、111至112頁)外,復有桃園 市○○○○○○鎮○○○○○○○○○○○○○號對照表、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實驗室-台北濫用藥物檢驗報告等(毒偵卷第45、117 頁)附卷可證,足認抗告人上開自白與事證相符,此部分事 實堪以認定。又依卷附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抗告人未曾因 施用第一、二級毒品案件接受觀察、勒戒處分,檢察官聲請 裁定將抗告人送勒戒處所觀察、勒戒,並無不合,原審以11 2年度毒聲字第1177號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以檢察官之 聲請為正當,而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1項之規定, 裁定抗告人應送勒戒處所觀察、勒戒,洵屬有據,此有原確 定裁定之卷證經核閱無誤。  ㈡聲請意旨雖執原確定裁定所引用之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下 稱桃園地檢署)112年度聲觀字第690號聲請書記載內容,其 中第5行之「同年月26日下午1時47分許」有誤、第6行之扣 案削尖吸管4支、安非他命殘渣袋1個並非在抗告人住處扣得 云云,而聲請重新審理云云,然又經原審調閱卷宗觀之,桃 園市政府警察局平鎮分局偵查隊搜索扣押筆錄記載之「執行 時間」為112年4月26日11時52分起至同日13時47分止、「執 行處所」為桃園市○○區○○路00巷0弄0號,而其後所附之桃園 市政府警察局平鎮分局偵查隊扣押物品目錄表確有記載「扣 案削尖吸管4支、安非他命殘渣袋1個」,此有上開搜索扣押 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毒偵卷第53至57頁)可佐,是前開 112年度聲觀字第690號聲請書之記載並無違誤,抗告人所前 詞聲請重新審理自非有據。況抗告人所執事由核與原審法院 認定其是否確有於前開時間、地點施用第二級毒品,兩者並 無關聯性,難認有何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1項所列 事由,是抗告人僅憑前詞,提起本件重新審理之聲請,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㈢綜上,本案依抗告人前開主張及所提出之證據資料,無非僅 係就原確定裁定已為論斷之事項,依憑己見,重為爭執。且 其主張及提出之證據,顯不足以動搖原確定裁定之認定,自 無准予重新審理之餘地。是抗告人僅憑前詞具狀提起重新審 理之聲請,為無理由,爰予駁回。至於本案聲請意旨,從形 式上觀察顯無理由,且已無再予釐清必要時,為免勞費,即 顯無必要再通知抗告人到場或聽取檢察官之意見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原確定裁定所記載之搜索時間有誤、檢察官 未調取員警之密錄器還原當日發生之情況。又當日員警並未 在抗告人身上及家中搜索到毒品,抗告人非現行犯。嗣員警 將抗告人帶回警局,其已多次表達不願意採尿,並告知其已 經一個禮拜沒施用毒品,且表示身體不適要去醫院就診,員 警以抗告人須接驗尿才帶抗告人就醫,程序已不合法。況抗 告人已入監服刑要滿9個月,已無施用毒品慾望,亦無須施 以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之必要。另原審法院未開庭讓其陳 述意見逕裁定抗告人應送勒戒處所觀察、勒戒。為此,請還 原當日情形,還以抗告人清白及公平審理之權利等語。 三、按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之裁定確定後,有下列情形之一, 認為應不施以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者,受觀察、勒戒或強 制戒治處分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或檢察官得以書 狀敘述理由,聲請原裁定確定法院重新審理:一適用法規顯 有錯誤,並足以影響裁定之結果者。二原裁定所憑之證物已 證明為偽造或變造者。三原裁定所憑之證言、鑑定或通譯已 證明其為虛偽者。四參與原裁定之法官,或參與聲請之檢察 官,因該案件犯職務上之罪,已經證明者。五因發現確實之 新證據足認受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分之人,應不施以觀 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者。六受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分之 人,已證明其係被誣告者。法院認為無重新審理之理由,或 程序不合法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 之1第1項、第4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抗告人於112年4月26日晚間8時10分為警採尿時起回溯96小時 內之某時,在桃園市○○區○○路00巷0弄0號住處,以燃燒玻璃 球吸食其煙霧之方式,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等情, 業據抗告人於警詢及偵查所坦認,復有桃園市○○○○○○鎮○○○○ ○○○○○○○○○號對照表、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台 北濫用藥物檢驗報告在卷可證,足認抗告人之自白與事證相 符。又抗告人未曾因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接受觀察、勒戒處 分,有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原確定裁定以檢察官 聲請,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1項之規定,裁定抗告 人應送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2月確定。嗣抗 告人對原確定裁定向原審法院聲請重新審理,經原審駁回其 聲請,經本院核閱卷宗確認屬實。  ㈡抗告意旨雖以前詞置辯,惟查:  1.抗告人因涉嫌毒品等案件,分別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下 稱桃園地檢署)、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臺 灣桃園地方法院(下稱桃園地院)通緝在案,有通緝書案件 報告書足佐(毒偵卷第9至16頁)。又經桃園市政府警察局 平鎮分局(下稱平鎮分局)偵查隊員警於112年4月26日緝獲 抗告人,並持原審法院核發之搜索票,自同日11時52分起至 同日13時47分止,在抗告人位於桃園市○○區○○路00巷0弄0號 住處進行搜索,並扣得削尖吸管4支、安非他命殘渣袋1個, 有平鎮分局通緝案件報告書、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 表可佐,是抗告人為警搜索、扣押之情事與檢察官聲請書所 載「員警持法院搜索票執行搜索,於112年4月26日13時47分 ,在抗告人上開住處進行搜索,並扣得削尖吸管4支、安非 他命殘渣袋1個」等情,並無不符,抗告人執前詞主張原確 定裁定所載之搜索時間有誤,然未提出證據佐證,此乃抗告 人片面指摘,並不可採。  2.又抗告人係因涉嫌毒品等案件,分別經桃園地檢署、桃園地 院、臺北地院通緝在案,是平鎮分局員警依刑事訴訟法第87 條,因抗告人遭通緝,而逮捕抗告人,核屬正當,並無違法 ,且抗告人於警詢自承:「我對警方逮捕程序沒有意見」、 對警方強制處分沒有意見等語(毒偵卷第22、111頁),本 案自無抗告人所辯,平鎮分局員警有逮捕程序不合法之情。  3.另依卷附之扣押物品目錄表所載,抗告人經搜索後扣得「削 尖吸管4支、安非他命殘渣袋1個」、「安非他命(含袋毛重 0.84公克)、安非他命吸管(已斷裂)」,而針對安非他命 (含袋毛重0.84公克),抗告人於警詢供稱:「(問:為何 將上開遭警方查扣之物,丟置你房間外之停車場?),因為 安非他命1包施用效果不好,所以把它丟出去,安非他命吸 管(已斷裂)1支是不小心一起丟出去」等語,是抗告人為 警持搜索票搜索及偵查中,均已自承為警扣得安非他命與吸 食器為其所有,且坦承其有施用安非他命(毒偵卷第26、11 1至112頁),是平鎮分局員警依相關事證,依刑事訴訟法第 88條規定,以現行犯逮捕抗告人程序,自屬合法,抗告人所 辯其因未持有毒品,員警以現行犯逮捕程序不合法云云,與 客觀事實不符,不足採信。  4.抗告人於警詢、偵查均坦認其有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 命犯行,且對警方之採尿過程,均表示無意見,且卷附之自 願受採尿同意書上有抗告人之親筆簽名並捺指印,有自願受 採尿同意書、桃園市○○○○○○鎮○○○○○○○○○○○○○號對照表、台 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台北濫用藥物檢驗報告等 附卷可證,是抗告人辯稱已表明不願採尿,要求就醫,經平 鎮分局員警拒絕,要求其先採尿後才能就醫,採尿程序不合 云云,係抗告人片面指述,並無證據佐證,自無法為有利抗 告人之認定。更遑論抗告人係因案通緝經逮捕,員警依搜索 票執行結果,可得合理懷疑其有施用毒品犯行,依刑事訴訟 法第205條之2,亦得違反其意願採集尿液。  5.至於抗告人服刑期間雖暫無施用毒品之可能,然此不能免除 抗告人施用毒品應受觀察、勒戒之處遇,抗告人執此為辯, 亦無可採。而本件抗告人因通緝為警查獲,檢察官已就其施 用情形訊問,甚至在其後驗尿結果,檢察事務官亦詢問予其 陳述意見之機會,究無抗告人所陳未予辯明之情形,且原裁 定已敘明本案聲請意旨,從形式上觀察顯無理由,且已無再 予釐清必要時,為免勞費,即顯無必要再通知抗告人到場或 聽取檢察官之意見等節,是原確定裁定未再行無益勞費程序 予抗告人到庭表達意見,並無違誤。  6.綜上,平鎮分局員警並無違法逮捕、對抗告人採尿不合法等 情,上開事證已臻明確,亦無再向平鎮分局員警調閱密錄器 調查當日案發經過之必要,抗告人主張,亦無調查之必要。 五、綜上,抗告人前因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經原審以112年度 毒聲字第1177號裁定送勒戒處所執行觀察、勒戒,於法核無 不合,抗告人聲請重新審理,原審認抗告人聲請意旨所指摘 之事,不符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1項各款規定,駁 回抗告人之聲請,並無違誤,抗告人猶執前詞提起抗告,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許泰誠                    法 官 魏俊明                    法 官 鍾雅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許芸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2025-02-04

TPHM-114-毒抗-10-20250204-1

聲重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重新審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五庭 114年度聲重字第1號 聲 請 人 林邦興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交通部觀光署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 理處間因損失補償事件,對於本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19日112年 度訴字第575號判決,聲請重新審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因撤銷或變更原處分或決定之判決,而權利受損害之第三 人,如非可歸責於己之事由,未參加訴訟,致不能提出足以 影響判決結果之攻擊或防禦方法者,得對於確定終局判決聲 請重新審理;聲請重新審理不合法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行政訴訟法第284條第1項、第287條分別定有明文。 準此,聲請重新審理者,限於未參加訴訟之第三人,對撤銷 或變更原處分或決定之終局判決始得為之。如聲請人為確定 判決之當事人,自不得聲請重新審理,其聲請即屬不合法, 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因損失補償事件,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 經本院以112年度訴字第575號(下稱原判決)判決駁回,相 關判決書,並於114年1月3日合法送達聲請人收受,上訴之 不變期間20日,自判決送達之翌(4)日起,因原告住所在 新北市石門區,扣除在途期間2日,算至同(114)年1月25 日(星期六)屆滿,因遇假日及春節連假,順延至同(114 )年2月3日(星期一)始期滿確定,此有本院送達證書3紙 在卷可查(本院卷第55至59頁),是原判決並非撤銷或變更 原處分或決定之終局判決,且聲請人為原判決之原告,非依 原判決而權利受損害之第三人,有原判決在卷可稽(本院卷 第29至53頁),並經本院調閱該案卷宗查明屬實,揆諸首開 規定及說明,其聲請重新審理,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三、結論:本件聲請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審判長法 官 鍾啟煌 法 官 林家賢 法 官 蔡鴻仁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萬可欣

2025-01-23

TPBA-114-聲重-1-20250123-1

續簡抗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繼續審理事件之抗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續簡抗字第1號 抗 告 人 宋桂媚 相 對 人 國僑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涂秀姝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繼續審理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22 日本院臺南簡易庭113年度南續簡字第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依民事訴訟法第500條、第502條規定,和解 有無效或得撤銷之事由嗣後得知,自知悉時起算。本院臺南 簡易庭112年度南簡字第1693號請求確認所有權存在等事件 所為之和解筆錄(下稱系爭和解筆錄),抗告人未經合法代 理,該和解筆錄即屬無效,抗告人經稅捐單位告知房屋變更 登記,始知有和解之情,應自知悉時起算30日不變期間,本 院臺南簡易庭113年度南續簡字第1號民事裁定(下稱原裁定 )未查明上開無效之事由,即駁回抗告人之請求,顯有違誤 ,爰依法提起本件抗告等語。    二、按和解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當事人得請求繼續審判; 第500至第502條及第506條之規定,於第2項情形準用之,民 事訴訟法第380條第2項、第4項定有明文。次按依民事訴訟 法第380條第4項準用第500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請求繼續 審判,應自和解成立之日起3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如請求 繼續審判之理由知悉在後者,該項期間固應自知悉時起算, 惟主張其知悉在後者,應就所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 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060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院臺南簡易庭112年度南簡字第1693號請求確認所 有權存在等事件於民國113年5月28日行言詞辯論程序,抗告 人本人、抗告人及該案被告林雅婷之共同訴訟代理人蔡弘琳 律師、相對人之訴訟代理人顏福松律師均有到庭,兩造當庭 成立和解,並作成系爭和解筆錄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 上開卷宗無訛。據之,抗告人本人於和解當日亦有到庭並親 自在系爭和解筆錄上簽名,此另有民事報到單、言詞辯論筆 錄、系爭和解筆錄原正本各1份附卷可稽(見本院112年度南 簡字第1693號卷〈下稱訴訟卷〉第187至192頁),可見抗告人 當日即已知悉和解內容,並同意成立和解,抗告人主張其係 經稅捐單位告知房屋變更登記,始知有和解之情云云,不足 採信。抗告人既於和解當日即已知悉和解內容,則依上揭規 定及說明,抗告人依法本應於系爭和解成立之日即113年5月 28日起30日內為繼續審判之聲請,始符合不變期間之規定, 然抗告人遲至113年8月12日始具狀聲請繼續審判,顯已逾30 日之不變期間;況觀之訴訟卷內所附抗告人委任蔡弘琳律師 為訴訟代理人之民事委任狀,其上有抗告人之簽名,並記載 受任人「並有」民事訴訟法第70條第1項但書及第2項所列各 行為之特別代理權等語(見訴訟卷第75頁),堪認抗告人當 時確實業經訴訟代理人蔡弘琳律師合法代理,抗告人主張: 上揭和解未經合法代理云云,亦不足採。綜上,抗告人請求 繼續審判之聲請已逾不變期間,且抗告人稱和解未經合法代 理乙節難認有據,原裁定駁回其聲請,於法並無違誤,抗告 人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1項、第3項、第495條之1、第4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 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林勳煜                   法 官 陳 薇                   法 官 王參和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沈佩霖

2025-01-17

TNDV-114-續簡抗-1-20250117-1

毒聲重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重新審理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毒聲重字第10號 聲 請 人 即受裁定人 鄭文銘 上列聲請人即受裁定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對本院11 3年度毒抗字第212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6日第二審確定裁定(第 一審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毒聲字第685號;聲請案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聲戒字第52號;偵查案號臺灣臺 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毒偵緝字第318號),聲請重新審理,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重新審理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再審係對於實體上之確定判決聲請救濟之方法,當事人得 聲請再審者,以確定判決為限,此觀刑事訴訟法第420條至 第422條之規定自明,是以聲請再審之客體,應限於實體之 確定判決,裁定自不得作為聲請再審之對象(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聲字第174號裁定意旨參照)。查聲請人即受裁定人 鄭文銘(下稱聲請人)因施用第一、二級毒品案件,前經臺 灣臺中地方法院(下稱臺中地院)以113年度毒聲字第685號 裁定應送戒治處所強制戒治後,聲請人不服提起抗告,經本 院於民國113年11月6日以113年度毒抗字第212號裁定駁回抗 告,且因不得再抗告而確定在案,聲請人乃於113年11月20 日向本院提出「刑事聲請再審狀」,核其意旨均係對本院11 3年度毒抗字第212號確定裁定不服,探求聲請人之真意,應 係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1項之規定聲請重新審理 ,先予敘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發現該裁定內文所載之理由三、第16 行至第17行「其他犯罪相關紀錄」,其中2筆(臺灣南投地 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5280號不起訴處分、臺灣彰化地方 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6008號不起訴處分)業經檢察官分別 為不起訴處分,為何仍列入評估項目計算?又上開理由三、 第24行至第25行「臨床綜合評估(含病識感、動機、態度、 就醫意願)」明顯有誤,聲請人在外已自行前往彰化署立醫 院自費「美沙冬」療程,其動機、態度、就醫意願均符合專 業醫師所臨床評估標準內,為何該項目會偏高?請求法院停 止戒治並准予開始再審等語。 三、按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之裁定確定後,有下列情形之一, 認為應不施以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者,受觀察、勒戒或強 制戒治處分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或檢察官得以書 狀敘述理由,聲請原裁定確定法院重新審理:㈠適用法規顯 有錯誤,並足以影響裁定之結果者;㈡原裁定所憑之證物已 證明為偽造或變造者;㈢原裁定所憑之證言、鑑定或通譯已 證明其為虛偽者;㈣參與原裁定之法官,或參與聲請之檢察 官,因該案件犯職務上之罪,已經證明者;㈤因發現確實之 新證據足認受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分之人,應不施以觀 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者;㈥受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分之 人,已證明其係被誣告者;聲請重新審理,應於裁定確定後 30日內提起;但聲請之事由,知悉在後者,自知悉之日起算 ;聲請重新審理,無停止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之效力 ;但原裁定確定法院認為有停止執行之必要者,得依職權或 依聲請人之聲請,停止執行之;法院認為無重新審理之理由 ,或程序不合法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20條之1第1項至第4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刑事訴訟法關於 再審規定,已於104年2月4日修正公佈,將第420條第1項第6 款之再審事由,修正為有罪判決確定後,「因發現新事實或 新證據,單獨或與先前之證據綜合判斷,足認受有罪判決之 人應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認罪名之判決者」 ,為受判決人之利益,得聲請再審,同條第3項規定:「第1 項第6款之新事實或新證據,指判決確定前已存在或成立而 未及調查斟酌,及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事實、證據」 。依修正後規定,所謂發現之新證據,雖不以該證據於事實 審法院判決前業已存在為限,即判決確定後始存在或成立之 事實、證據,亦無不可,然仍以該證據未經法院調查斟酌, 且就證據本身單獨或綜合判斷觀察,認為足以動搖原有罪之 確定判決,使受判決人受無罪、免訴、免刑或輕於原判決所 認罪名之判決者為必要。倘未具備上開要件,即不能據為聲 請再審之原因(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382號裁定參照) 。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1項第5款之條文,就得 聲請重新審理之規定,固未配合刑事訴訟法之再審規定予以 修正,且其中「發現確實之新證據」之法文和上揭新事證之 規範文字略有不同,但涵義其實無異,應為相同之解釋。亦 即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1項第5款所謂發現確實之 新證據,係指該證據須使法院合理相信足以動搖原確定裁定 ,使受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分之人,應不施以觀察、勒 戒或強制戒治處分者。倘聲請人所主張之新證據,無法使法 院合理相信足以動搖原確定裁定所認定之事實者,自非該款 所定「確實之新證據」,仍無從准予開啟重新審理程序。 四、經查:  ㈠聲請人因施用第一、二級毒品案件,經臺中地院以113年度毒 聲字第14號裁定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因認有繼續施用 毒品之傾向,再經同法院於113年10月16日以113年度毒聲字 第685號裁定令其入戒治處所強制戒治,聲請人不服提起抗 告,本院於113年11月6日以113年度毒抗字第212號裁定駁回 其抗告確定。又原確定裁定於理由中已詳述其調查、取捨證 據之結果及憑以認定聲請人應予強制戒治之心證理由,且對 於聲請人所辯各節何以不足採取,亦已依憑卷內證據資料, 於理由內詳為指駁說明,並認第一審裁定聲請人令入戒治處 所強制戒治,於法並無不合,駁回聲請人之抗告。是原確定 裁定所為論斷說明、證據取捨及判斷(原確定裁定理由欄三 、四部分之論述說明),核與卷內資料悉無不合,亦符合經 驗法則及論理法則,業經本院調取前開卷宗核對屬實,並有 臺中地院113年度毒聲字第14號、113年度毒聲字第685號、 本院113年度毒抗字第47號及113年度毒抗字第212號裁定書 正本、法務部○○○○○○○○113年9月30日中戒所衛字第11310003 440號函附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證明書、評估標準紀錄表 在卷可憑,是以原確定裁定尚無違誤。  ㈡聲請人雖執前詞聲請重新審理,惟查:   ⒈聲請人於本案施用毒品前所犯之前案紀錄即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編號1至32所載內容,其中聲請人其他犯罪相 關紀錄部分有①編號1:於91年間因強盜案件,經法院判處有 期徒刑7年6月確定;②編號2:於91年間因槍砲彈藥刀械管制 條例案件,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1月確定;③編號12:於1 02年間因加重竊盜案件,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月確定;④編 號17:於103年間因偽造文書、偽造等案件,經法院判處應 執行有期徒刑10月確定等4筆,足認評估標準紀錄表就其他 犯罪相關紀錄記載「有,4筆,計8分」並無違誤,聲請人僅 就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編號29、31等2筆標示為不 起訴處分,主張其他犯罪相關紀錄項目計算有誤,顯然忽略 前開編號1、2、12及17之4筆其他犯罪相關紀錄,自與客觀 事證不符,其此部分聲請意旨,尚難憑採。  ⒉聲請人是否曾至醫院自費戒毒接受美沙冬治療乙節,非屬評 估標準之評分項目,與聲請人經觀察勒戒後,因有無繼續施 用毒品之傾向,應否令入戒治處所強制戒治之判斷無關,此 部分自不影響評估分數。況原確定裁定已臚列紀錄表評分項 目及得分(原確定裁定第2頁),並敘明係相關專業知識經 驗人士依本職學識綜合評估,具有科學驗證而得出聲請人有 繼續施用毒品傾向之結論,且分數計算並無錯漏,顯無草率 、粗糙或流於形式之情形,均如前述,是原確定裁定採信上 開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個案情節後,依法務部訂頒之各項配分 、上限等標準所為之評定結果,認定聲請人有繼續施用毒品 傾向,自屬有據,難認有違法或不當。聲請人並未提出何確 實之新證據足認其應不施以強制戒治,僅依憑其主觀認知, 任意指摘「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紀錄表」存有疑 義,其此部分聲請意旨,自難憑採。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提出之主張,客觀上尚難認為足以動搖原 確定裁定之結論,且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1項第 5款之規定不合;聲請意旨復未敘明原確定裁定有何符合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1項其他各款所定重新審理事由 之情形,聲請人重新審理之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斷,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4項前段,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石馨文                    法 官 姚勳昌                    法 官 陳茂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盧威在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2025-01-13

TCHM-113-毒聲重-10-20250113-1

毒抗
臺灣高等法院

重新審理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毒抗字第477號 抗 告 人 即 聲請人 范子涵 上列抗告人即聲請人因聲請重新審理案件,不服中華民國113年1 1月7日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3年度毒聲重字第2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聲請人范子涵對於原審法院113 年度毒聲更一字第1號確定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依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1項第1款規定,聲請重新審理 。惟其聲請意旨係指摘原審令抗告人入勒戒處所施予觀察、 勒戒之原確定裁定,未予抗告人以言詞或書面陳述答辯意見 答辯之機會,核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1項之法定 要件均不適合,因認其重新審理之聲請,為無理由,予以駁 回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依釋字第799號解釋及111年11月30日增訂之 刑事訴訟法第481條之5至第481條之7規定,係保障被告聽審 權,在相同涉及人身自由之案件,不應因適用法律之差異而 有差異對待,觀察、勒戒涉及人身自由之程度與刑事訴訟法 第481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強制治療、其他拘束人身自由之 保安處分並無差異,依上開解釋及規定,觀察、勒戒案件應 類推適用刑事訴訟法第481條之5規定,以保障抗告人之聽審 權,原確定裁定未參照此法理,已屬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並 足以影響裁定之結果。原裁定逕認本件不符聲請重新審理要 件,顯有違誤,請撤銷原裁定,另為適法之裁定云云。 三、按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之裁定確定後,有下列情形之一, 認為應不施以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者,受觀察、勒戒或強 制戒治處分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或檢察官得以書 狀敘述理由,聲請原裁定確定法院重新審理:適用法規顯 有錯誤,並足以影響裁定之結果者。原裁定所憑之證物已 證明為偽造或變造者。原裁定所憑之證言、鑑定或通譯已 證明其為虛偽者。參與原裁定之法官,或參與聲請之檢察 官,因該案件犯職務上之罪,已經證明者。因發現確實之 新證據足認受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分之人,應不施以觀 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者。受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分之 人,已證明其係被誣告者。法院認為無重新審理之理由,或 程序不合法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 之1第1項、第4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四、經查:  ㈠抗告人於112年5月19日凌晨1、2時許,在其新竹縣○○鄉住所 內,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犯行,前經臺灣新竹地 方檢察署(下稱新竹地檢署)檢察官以112年度聲觀字第334 號、112年度毒偵字第1447號向原審法院聲請觀察、勒戒, 原審法院審核本件犯行明確,且聲請人前未經觀察、勒戒或 強制戒治,以112年度毒聲字第389號裁定抗告人應送觀察、 勒戒,嗣經本院以113年度毒抗字第65號裁定,撤銷原裁定 ,發回原審法院。原審法院復於113年8月8日,以113年度毒 聲更一字第1號裁定抗告人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該裁 定正本於113年8月14日寄存於新竹縣政府警察局新湖分局新 工派出所,於113年9月5日確定(即原確定裁定),有各該 裁定、送達證書及本院前案紀錄表可查。 ㈡觀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規定,並無課以法官於為觀察、勒戒 裁定前,應訊問或徵詢被告意見之規定,反而依毒品戒癮治 療實施辦法及完成治療認定標準第6條:「檢察官為緩起訴 處分前,應得參加戒癮治療被告之同意,並向其說明完成戒 癮治療應遵守事項後,指定其前往治療機構參加戒癮治療。 未滿二十歲之被告,並應得其法定代理人之同意。」,規定 檢察官命付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前始應得被告之同意。又 司法院釋字第799號解釋,係就刑事訴訟法及性侵害防制法 未規定賦予受處分人於法院就聲請宣告或停止強制治療程序 ,得親自或委任辯護人到庭陳述意見之機會,或由辯護人為 其辯護不符憲法正當法律程序原則之部分意旨,與被告於法 院裁定令受觀察、勒戒前是否到庭陳述意見之情形顯不相同 ,要難比附援引。至刑事訴訟法第481條之5、第481條之6所 定陳述意見權之規定,其適用範圍為刑法第1編第12章保安 處分,復為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所明訂,況抗告人於11 2年11月29日於新竹地檢署檢察事務官詢問時,已就戒癮治 療、聲請裁定觀察、勒戒一事給予抗告人表示意見之機會( 參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2年度毒偵字第1447號卷第36至37 頁),則原審以原確定裁定未予聲請人表達意見,並無抗告 人所指「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違誤,因認聲請重新審理為 無理由而予駁回,且認事證已明,而未傳訊抗告人到庭說明 ,難謂有何違反正當法律程序、侵害陳述意見權或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之情形,於法並無違誤。抗告人以前揭情詞指摘   原裁定不當,即非有據。 五、綜上,原審以抗告人聲請重新審理為無理由,而駁回抗告人 重新審理之聲請,經核並無不合,抗告人提起抗告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又抗告人所提刑事抗告狀固指定送達代收人, 惟該送達代收人之地址位於臺中市南區,顯非屬本院所在地 ,而不合於刑事訴訟法第55條第1項後段規定,是本裁定仍 應向抗告人為送達,附此敘明。 六、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林孟皇                    法 官 林呈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謝雪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2024-12-31

TPHM-113-毒抗-477-20241231-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重新審理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417號 聲 請 人 即受處分人 洪宥文 代 理 人 俞力文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受處分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對於本院 113年度毒抗字第303號,中華民國113年8月19日確定裁定(原審 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度毒聲字第603號),聲請重新審 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重新審理及停止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依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大字第3826號刑事 裁定及109年度台上字第3826號刑事判決,可知無論被告是 否多次施用毒品經起訴、判決或執行,仍應依修正後之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3項、第24條規定,由檢察官基於一 次性之整體規劃而重新處遇程序,視被告個案情形,是否適 合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或給予附命完成戒癮治療緩起訴 處分之機會。聲請人即受處分人洪宥文(下稱聲請人)於戒 癮治療後,積極回歸社會而有穩定工作,且聲請人患有精神 疾病,不適合觀察、勒戒,檢察官於本案裁量過程付之闕如 ,然法院仍認定本案已為合義務性裁量,明顯與前開見解違 背,適用法規顯然有誤,又倘執行觀察、勒戒,將對聲請人 之事業及家庭產生巨大變故,故請重新審理,並停止執行云 云。 二、按觀察、勒戒及強制戒治之裁定確定後,有下列情形之一, 認為應不施以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者,受觀察、勒戒或強 制戒治處分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或檢察官得以書 狀敘述理由,聲請原裁定確定法院重新審理:一、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並足以影響裁定之結果者;二、原裁定所憑之證 物已證明為偽造或變造者;三、原裁定所憑之證言、鑑定或 通譯已證明其為虛偽者;四、參與原裁定之法官,或參與聲 請之檢察官,因該案件犯職務上之罪,已經證明者;五、因 發現確實之新證據足認受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處分之人, 應不施以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者;六、受觀察、勒戒或強 制戒治處分之人,已證明其係被誣告者;聲請重新審理,應 於裁定確定後30日內提起;但聲請之事由,知悉在後者,自 知悉之日起算;聲請重新審理,無停止觀察、勒戒或強制戒 治執行之效力;但原裁定確定法院認為有停止執行之必要者 ,得依職權或依聲請人之聲請,停止執行之;法院認為無重 新審理之理由,或程序不合法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1項至第4項前段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因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下 稱新北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度聲觀字第520號聲請法院裁 定觀察、勒戒,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3年度毒聲字第603 號裁定(下稱第一審裁定)令聲請人應送勒戒處所觀察、勒 戒,其期間不得逾2月,聲請人不服提起抗告,經本院以113 年度毒抗字第303號裁定(下稱原確定裁定)駁回抗告確定 。又原確定裁定業已說明第一審裁定依卷內相關事證,認定 聲請人先後於民國111年12月17日14分許、112年12月26日14 時30分許、113年2月22日14時45分許採尿回溯96小時內之某 時許,分別施用第二級毒品1次,其中第2、3次犯行係於聲 請人因第1次犯行經新北地檢署檢察官以112年度毒偵字第29 71號為附命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確定後所為,檢察官以聲 請人違反緩起訴處分應遵守或履行之事項,而將上開緩起訴 處分撤銷,且不適宜再為附命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向第 一審法院聲請裁定觀察、勒戒,並無重大明顯瑕疵,於法並 無不合,因認第一審法院裁定聲請人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 ,認事用法並無違誤或不當,而駁回抗告,有原確定裁定附 卷可稽(見113年度聲再字第417號卷〈下稱聲再字卷〉第75至 79頁),並經本院調取全案卷宗核閱無誤,經核原確定裁定 並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  ㈡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之罪者,檢察官應聲請法院裁 定,令被告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其期間不得逾2月;依 前項規定為觀察、勒戒或強制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後 再犯第10條之罪者,適用前2項之規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20條第1項、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24條第1項,採行「觀察、勒戒」與「附條件(含附命完 成戒癮治療,下同)之緩起訴」並行之雙軌模式,並無「附 條件之緩起訴」應優先於「觀察、勒戒」之強制規定。而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規定之觀察、勒戒處分,係一種針對受處分 人將來之危險所為預防、矯正措施之保安處分,目的係為斷 絕施用毒品者之身癮及心癮,並屬強制規定。而該觀察勒戒 之程序,僅於下列情形可排除適用外:1.依據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4條第1項規定,於檢察官先依刑事訴訟法第253條之 1第1項、第253條之2之規定,為附條件之緩起訴處分時,不 適用之;2.或犯第10條之罪者,於犯罪未發覺前,自動向衛 生福利部指定之醫療機構請求治療,醫療機構依據毒品危害 防制條例第21條第1項規定,免將請求治療者送法院或檢察 機關等情,其餘就初犯或觀察勒戒、強制戒治執行完畢3年 後再犯施用毒品罪之行為人,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之 罪者,檢察官即應向法院提出聲請裁定其入勒戒處所觀察、 勒戒,且凡經檢察官聲請,法院亦僅得依法裁定令入勒戒處 所執行觀察、勒戒,以查其是否仍有施用毒品傾向,並據以 斷定幫助受處分人徹底戒毒之方法,尚無自由斟酌以其他方 式替代之權,亦無因受處分人之個人或家庭因素而免予執行 之餘地。又檢察官本得按照個案情形,依法裁量決定採行緩 起訴之戒癮治療或觀察、勒戒,是否給予施用毒品者為附命 完成戒癮之緩起訴處分,係屬檢察官之職權,法院原則上應 尊重檢察官職權之行使,僅就檢察官之判斷有違背法令、事 實認定有誤或其他裁量重大明顯瑕疵等事項,予以有限之低 密度審查。又未曾經觀察、勒戒之被告因施用毒品,經檢察 官依刑事訴訟法第253條之1第1項、第253條之2規定,為附 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者,若被告於緩起訴期間未能 履行所定條件,經檢察官撤銷緩起訴處分,因不等同曾受觀 察、勒戒之處遇,自應回復原緩起訴處分不存在之狀態,由 檢察官依現行法規定為相關處分,不得逕行起訴(最高法院 110年度台非字第98號判決意旨參照)。  ㈢聲請人主張其於戒癮治療後,積極回歸社會而有穩定工作, 且其患有精神疾病,不適合觀察、勒戒,檢察官於本案裁量 過程付之闕如,然原確定裁定仍認已為合義務性裁量,顯適 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惟查:  ⒈觀諸檢察官聲請書第二段記載:「被告(即聲請人,下同) 前經檢察官為附命完成戒癮治療之緩起訴確定,然於緩起訴 期間內多次再犯施用毒品犯行,且堅持否認施用毒品,嗣經 檢察官撤銷緩起訴,足見其素行欠佳,遵守法律之意識薄弱 ,故不適宜再為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爰依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20條第1項及觀察勒戒處分執行條例第3條第1項之規 定,聲請裁定將被告送勒戒處所觀察、勒戒」等語(見113 年度毒聲字第603號卷第5至6頁),可徵檢察官已於聲請書 敘明其裁量權行使之理由。又聲請人前經新北地檢署以112 年度毒偵字第2971號為緩起訴處分(緩起訴期間自112年9月 22日至114年9月21日止),該緩起訴處分書載明聲請人應於 緩起訴期間屆滿前1個月,依該署觀護人指定之日期,向觀 護人報到並接受尿液檢驗,且於緩起訴期間不得再施用第一 級、第二級毒品等語,而上開緩起訴處分書於112年9月15日 合法送達聲請人,並於112年9月22日確定,有本院被告前案 紀錄表、上開緩起訴處分書及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見112年 度毒偵字第2971號卷第14至16頁,聲再字卷第108至109頁) 。嗣聲請人經新北地檢署先後通知於112年12月26日、113年 2月22日報到並接受尿液檢驗,惟聲請人上開2次尿液檢驗結 果均呈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有新北地檢署11 2年11月30日新北檢貞化112緩護命961字第1129149960號函 、觀護人室報到及採驗尿液通知單、施用毒品犯採尿報到編 號表、尿液檢體監管紀錄表、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 限公司濫用藥物檢驗報告附卷可參(見112年度緩護命字第9 61號卷)。是聲請人確於上開緩起訴處分確定後半年內,接 連於112年12月26日、113年2月22日經定期採尿驗得安非他 命、甲基安非他命陽性反應,檢察官因而認定聲請人違反緩 起訴處分應遵守或履行之事項,且不宜再為附命戒癮治療之 緩起訴處分,經核並無違誤或不當。  ⒉又聲請人雖稱其患有精神疾病等語,並提出精神科診所藥袋 封面翻拍照片為證(見聲再字卷第69頁)。惟查,上揭精神 科診所藥袋封面雖記載藥品名稱、適應症等資訊,然該藥袋 並非醫療院所出具之診斷證明書,尚難據此認定聲請人患有 精神疾病,況聲請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與其應否接受觀察 、勒戒之判斷並無必然關聯;至聲請人之工作及家庭狀況, 均屬其個人因素,亦與聲請人應否接受觀察、勒戒之判斷無 涉。  ⒊綜上,原確定裁定認檢察官以聲請人違反緩起訴處分應遵守 或履行之事項,且不適宜再為附命戒癮治療之緩起訴處分, 並無違誤乙情,經核無違法或不當之處,是聲請人以前詞主 張原確定裁定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云云,實不足採。 四、綜上所述,聲請意旨執前詞聲請重新審理,核與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第20條之1第1項第1款之要件不符,是本件聲請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又其重新審理之聲請既經駁回,則停止執 行之聲請亦失其依據,應併予駁回。 五、據上論斷,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之1第4項前段,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鄭富城                    法 官 張育彰                    法 官 郭峻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翁子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2024-12-31

TPHM-113-聲再-417-2024123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