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扣押物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47號 聲 請 人 即 告訴人 蕭智烈 (年籍詳卷) 被 告 蔡明佑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訴字第650號 ),因聲請人即告訴人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三年度訴字第六五○號案件扣押之現金新臺幣肆拾捌萬 捌仟元准予發還乙○○。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3年度訴字第650號案件,經查扣新臺 幣(下同)488,000元為聲請人即告訴人乙○○遭詐騙之款項 ,該款項為聲請人退休生活費用,爰聲請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刑事訴 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 必要,指非得沒收且無留作證據必要之物,始得依前開規定 發還。至已扣押之物是否有繼續扣押之必要或應予發還,事 實審法院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要及訴訟之程度,妥適裁量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427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被告甲○○涉嫌於民國113年3、4月間,加入三人以上、以實施 詐術為手段所組成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構性詐欺組織 (下稱本案詐欺集團),擔任「收水」即負責向一線車手收 取贓款再轉交上手之任務。嗣被告與少年陳○○(00年00月生 ,真實姓名年籍詳卷)及真實身分不詳、Telegram暱稱「日 曜天地」、「盧西奧」、「天津市」之人及本案詐欺集團不 詳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詐 欺取財、掩飾隱匿詐欺取財犯罪所得來源之犯意聯絡,於11 3年8月11日15時44分許,假冒為聲請人之子蕭廣嵐,佯稱訂 貨需要1筆資金等語,致聲請人陷於錯誤,於113年8月12日1 0時38分許,匯款488,000元至鄭琇方名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內(下稱本案帳戶,鄭琇方涉犯詐 欺取財等罪部分經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另為不起訴處 分)。嗣陳○○即依暱稱「日曜天地」、「盧西奧」之人在Te legram之指示,於113年8月12日12時40分許至附表所示地點 向鄭琇方收取如附表所示時間提領之聲請人遭詐欺款項後, 旋於同日13時20分許,前往雲林縣○○鄉○○村○○00○0號光華寺 旁廁所,並將前揭款項(即上開488,000元)交付給被告。 被告取得上開款項後,先至上開光華寺旁廁所超商休息,於 同日15時32分許再次前往上開光華寺旁廁所內向陳○○第2次 收取款項時,遭據報前往之警員當場查獲,在被告身上扣得 上開488,000元之事實,業據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坦承不 諱(見本院卷第67至78頁),核與證人陳○○、證人鄭琇方證 述之情節皆大致相符(見他字卷第19至24頁,少連偵53卷第 29至35頁,少連偵59卷第17至21頁、第23至26頁),並有雲 林縣警察局斗六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 物品收據(見他字卷第31至42頁《同少連偵53卷第37至48頁》 )、查獲現場照片(見他字卷第43至46頁《同少連偵53卷第5 7至60頁》)、被告、陳○○持用之工作機內通訊軟體對話截圖 (見他字卷第47至111頁《同少連偵53卷第61至125頁》)、雲 林縣警察局斗六分局扣押物品清單、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贓 證物款收據、扣案物品照片(見少連偵53卷第161至165頁)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查扣犯罪所得檢視表、扣押物保管登 記簿、雲林縣警察局斗六分局扣押物品清單(見查扣卷第3 至7頁)、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扣押物品清單(見本院卷第5 9頁)、本案帳戶交易明細表(見少連偵59卷第63頁)附卷 可資佐證,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亦供稱:我第1次收錢(即 上開488,000元)之後,沒有轉交給別人,錢一直在我的包 包裡就被員警扣押了等語(見本院卷第75至76頁),觀之本 案帳戶交易明細及本案卷內證據,聲請人將遭詐欺之488,00 0元匯入本案帳戶後,未有其他被害人遭騙匯入款項,即經 鄭琇方提領共488,000元款項交付給陳○○,陳○○再將款項交 付給被告後經警查獲並扣押,可認上開扣案之現金488,000 元屬聲請人所有,因遭詐騙而轉帳至本案帳戶,為警當場查 獲被告持有之贓物。 四、本案款項雖係被告涉犯詐欺等罪之證物,然被告於警詢、偵 查與本院準備程序中均坦承犯嫌,且日後審理程序尚得以前 開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證物照片等方式提 示調查。又本案款項既為聲請人所有,且無第三人主張權利 ,為優先保障聲請人因犯罪所生之求償權,經本院審酌本案 訴訟進行程度與審判需要,衡量上本案款項數額非微,其為 贓物既應發還聲請人,實無繼續留存使聲請人徒受利息或其 他損失之必要,參之檢察官、被告對於本院將上開扣案之現 金488,000元發還給聲請人,均表示沒有意見等語,有本院 公務電話紀錄單2份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17至19頁),是 聲請人聲請本院發還上開款項,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潘韋丞                               法 官  黃郁姈                                      法 官  廖宏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高士童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附表: 編號 告訴人 詐欺時間及方式 (民國) 匯款時間及金額 (民國/新臺幣) 匯入帳戶 提領時間及金額 (民國/新臺幣) 提領地點 1 乙○○ 詐欺集團成員於113年8月11日15時44分許,假冒聲請人兒子致電聲請人,嗣以通訊軟體LINE向聲請人佯稱訂貨急需資金等語,致聲請人陷於錯誤,而為右列匯款。 113年8月12日10時38分許,匯款48萬8,000元 中信銀行帳戶 113年8月12日11時58分許,提領37萬5,000元 中國信託銀行 斗六分行 (雲林縣○○市○○街0號) ①113年8月12日12時11分許,提領2萬元 ②113年8月12日12時11分許,提領2萬元 ③113年8月12日12時12分許,提領2萬元 ④113年8月12日12時15分許,提領2萬元 ⑤113年8月12日12時16分許,提領2萬元 ⑥113年8月12日12時18分許,提領1萬3,000元 統一超商斗六門市(雲林縣○○市○○路00號)

2025-03-31

ULDM-114-聲-147-202503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468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禾凱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112年度金 重訴字第1667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1667號被告陳禾凱 被訴詐欺案件,經扣押附表所示之物在案,然扣押之車輛並 非被告陳禾凱所有,爰依法聲請發還,若法院認有續為扣押 留存之必要,被告願負保管之責或供擔保以代扣押。爰依刑 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聲請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 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所謂扣押物 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 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另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 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故扣押物在案件未確定,而 扣押物仍有留存必要時,事實審法院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 要及訴訟進行之程度,予以妥適裁量而得繼續扣押(最高法 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484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前經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提起公訴,現由本院以112年度 金重訴字第1667號案件審理中。查員警於民國111年12月19 日因搜索而扣得附表所示之物,有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搜索、扣押筆錄及扣押物品目錄表、車輛詳細資料報表附卷 可稽。聲請人多次駕駛附表編號1所示車輛前往提領本案詐 欺贓款,經聲請人於警詢時供述明確(見偵53851卷三第290 、292、294、296頁),並有監視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在卷 可佐(見偵53851卷三第324-326、334、340頁),足見附表 所示之物可能係供本案犯罪所用之物。而聲請人所違反組織 犯罪防制條例案件,尚在審理中,是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仍 有隨訴訟程序之發展而有其他調查甚至沒收之可能,並考量 前揭案件之被害人受害金額甚鉅,及扣案物之經濟價值及保 全利益,難謂已無留存、繼續扣押之必要,以繼續扣押為適 當。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暫行發還扣押物,或撤銷扣押 ,要難允准,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凡瑄                 法 官 林新為                 法 官 張意鈞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南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 編號 扣押物品名稱 數量 1 車號000-0000號營業小客車(含行照1張) 1輛 2 車號000-0000號營業小客車車輛遙控器 1把

2025-03-31

TCDM-113-聲-3468-202503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88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王建翔 選任辯護人 陳頂新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112年度訴 字第1349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王建翔被訴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 件,經扣押之Rolex手錶1支係被告母親曾玉梅購入,此有11 1年度聲他字第597號卷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所附證據1之 存摺內頁明細、證據2保固卡影本可稽,顯見與本案無關, ,因此該物並無扣押之必要,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 聲請准予發還被告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 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前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 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另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 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 審理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故扣押物在案 件未確定,而扣押物仍有留存必要時,事實審法院得本於職 權依審判之需要及訴訟進行之程度,予以妥適裁量而得繼續 扣押(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484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即被告(下稱被告)王建翔因違反組織犯 罪防制條例等案件,遭扣押之Rolex手錶1支,該案經臺灣臺 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 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及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 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嫌,以111年度偵字第2544號、 第5334號、第33194提起公訴,現由本院以112年度訴字第13 49號案件審理中,有該起訴書附卷可參。依此,該案現繫屬 於本院,且上開扣押之Rolex手錶1支亦經檢察官於起訴時列 為被告犯罪之證據,並據以聲請宣告沒收,則該案尚待進行 審理程序,以釐清該Rolex手錶1支是否確為本案證據,或為 供被告犯罪所用或犯罪所得、其變得之物,而可能由本院宣 告沒收之,故為日後本案審理需要或保全將來執行之可能, 乃認有繼續扣押必要,不宜逕予發還,應俟本案判決確定後 ,由執行檢察官依法處理為宜。又本院已於民國112年10月2 4日以112年度聲字第2567號裁定駁回聲請,聲請人抗告後, 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於112年12月25日以112年度抗字第 1147號裁定抗告駁回確定,有該裁定各1份附卷可參,聲請 人復以同一事實重複聲請,尚難准許,應予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陳韋仁                 法 官 陳嘉凱                 法 官 王宥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劉燕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2025-03-31

TCDM-114-聲-488-202503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048號 聲 請 人 吳宇婷 上列聲請人因本院113年度易字第982號公共危險等案件,聲請發 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隨身碟壹個發還吳宇婷。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附件「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所載。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之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之命令發 還之,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刑 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所謂 「無留存之必要」,係指扣押物作為證據之必要性不足或是 扣押物無毀損滅失之虞或認為扣押物不能證明與行為人之犯 罪行為有關者而言。是以,扣押物如非得沒收之物,又無第 三人主張權利者,原則上受理訴訟繫屬之法院即應依聲請裁 定發還,或依同法第142條第2項之規定,因所有人、持有人 或保管人之請求,命其負保管之責,暫行發還,然倘仍有留 存為證據或其他必要情形,仍得繼續扣押之。而此扣押必要 性有無問題,乃審理法院依案件調查結果審酌,屬法院裁量 之權限。從而,扣押物若非得沒收之物,又無留作證據之必 要者,即無留存之必要,受理訴訟繫屬之法院應依職權或依 聲請裁定發還。 三、經查,扣案如附件扣押物品目錄表所示之隨身碟1個(即本院 113年刑保字第1460號扣押物品清單編號12所示之物,本院 審易卷第124頁),為聲請人所有,有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扣 押物品收據可稽。對於上開物品發還與否,檢察官表示並無 意見等語,亦有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民國113年8月28日北檢 力號113聲他889字第1139087019號函在卷可參。本院審酌吳 宇婷之證述及上開隨身碟均未被檢察官列入起訴書之證據清 單,足認上開隨身碟尚非屬得沒收之物,亦非作為本案證據 之用,而無留存之必要,是聲請人聲請發還前開物品,於法 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蔡宗儒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温冠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附件:

2025-03-31

TPDM-113-聲-2048-20250331-1

審聲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審聲字第29號 聲 請 人即 被 告 黃建發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3年度審易 字第2244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准予發還黃建發。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黃建發前因涉犯賭博、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下稱楊 梅分局)於民國113年2月3日扣得如附表所示之物,而被告 涉犯賭博罪嫌,業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下稱桃園地檢署 )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2287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在案, 且與本案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並無關連,爰依法聲請 發還如附表所示之物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 之責,暫行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 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 ,係指非屬本案得沒收之物,或該扣押物作為證據之必要性 不足,或無毀損、滅失之虞,或不能證明與行為人之犯罪行 為有關者而言;有無繼續扣押之必要,應由審理法院依案件 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從而,扣押物若非得沒收之物 ,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即無留存之必要。 三、經查:  ㈠被告黃建發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桃園地檢署 檢察官提起公訴,業經本院以113年度審易字第2244號判決 判處罪刑在案。而被告黃建發經楊梅分局於113年2月3日在 桃園市○○區○○○路000號0樓之0扣得如附表所示之物,有楊梅 分局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及本院113年刑管字245 3號扣押物品清單在卷可稽(見113年度毒偵996卷第127-130 、135頁,本院審易2244卷第53頁)。  ㈡審酌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並未經起訴書列為證據使用,且 經本院審理後,亦認與被告本案施用第一級毒品及持有第二 級毒品純質淨重20公克以上之罪等犯行,並無直接相關,亦 非證明被告所涉犯罪事實之證據,又查無任何事證足認係供 被告犯本案犯罪所用之物、或因該等犯罪所生或所得之物, 亦非屬違禁物,故本院未於判決中為沒收之諭知等情,有上 開起訴書及判決書在卷足憑,揆諸上開說明,認前開扣案物 應無再留作證據之必要,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規定,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審查庭 法 官 李敬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余安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品名稱及數量 備  註 1 IPHONE14 PRO MAX手機1支,IMEI:000000000000000,含門號0000000000SIM卡1張) 1.本院113年刑管字2453號扣押物品清單編號5(見本院審易2244卷第53頁) 2.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扣押物品目錄表(見113毒偵996卷第135頁)

2025-03-28

TYDM-113-審聲-29-20250328-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19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陳威 選任辯護人 蔡沅諭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本院113年 度金訴字第1690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如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所載(如附件)。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為保全追徵,必要時 得酌量扣押犯罪嫌疑人、被告或第三人之財產。刑事訴訟法 第133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 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其係贓物而無第三人主張權利者,應發還被害人。扣押物未 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中遇有必要 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同法第142條第1項、第317條亦分別 定有明文。而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 收或追徵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述規定 發還。其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 查,予以審酌。從而,扣押物在案件未確定,而仍有留存必 要時,法院自得本於職權依審判之需要及訴訟進行之程度, 予以妥適裁量而得繼續扣押,俾供審判或日後執行程序得以 適正運行(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33號裁定參照)。 三、經查,聲請人即被告(下稱被告)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 案件,經本院以113年度金訴字第1690號判決判處罪刑,並 就扣案之IPHONE15 PRO MAX手機1支(含SIM卡1張)為沒收之 諭知在案;另聲請意旨所指扣案之IPHONE12 PRO 手機1支、 BXG-7322號自小客車1輛及鑰匙1支、現金新臺幣(以下同)10 ,400元,雖未經本院為沒收之諭知,然上開判決甫經宣示, 尚在上訴期間內,檢察官及被告皆有上訴之可能,則於案件 確定前,相關犯罪事實(含沒收與否所依據之事實)及法律 適用仍有變動可能,於現階段難認上開扣押物非本案證據或 得沒收之物。茲為確保日後審理之需要及保全將來執行之可 能,自仍有留存之必要,不宜先行裁定發還,應俟案件確定 後,如未宣告沒收,再由執行檢察官依法處理。 四、綜上,被告向本院聲請發還IPHONE15 PRO MAX手機1支、IPH ONE12 PRO 手機1支、BXG-7322號自小客車1輛及鑰匙1支、 現金10,400元,尚難准許,應予駁回。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八庭 法 官 許雅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雨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28

TYDM-114-聲-919-20250328-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0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洪淨 上列聲請人因殺人未遂等案件(本院114年度上訴字第113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准予發還洪淨。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被訴殺人未遂等案件,經警扣押如附 表所示之物在案,惟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979號 有罪判決並未宣告沒收,應已無扣押之必要,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142條第1項規定,聲請准予發還聲請人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無留 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 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 三、經查:  ㈠聲請人因殺人未遂等案件,經警於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 臺中捷運水安宮站436櫃之11號,扣得其所有如附表所示之 物,案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嗣經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 訴字第979號判決判處罪刑,聲請人不服,就原審判決提起 上訴,現由本院以114年度上訴字第113號案件審理中,是本 案尚未確定。  ㈡聲請人為警查扣之如附表所示之物,經原審判決理由說明該 等物品,並無證據顯示與本案犯罪有何相關,又非屬依法應 義務沒收之物,而不予宣告沒收等語。本院審核卷內證據,   認並無證據足認聲請人所有如附表所示之物,係供本案犯罪 所用或犯罪預備,或為因犯罪所生或所得之物,或與被訴之 犯罪事實有關,自非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且檢察官起訴 書亦未請求諭知沒收,難認有繼續留存之必要。從而,聲請 人聲請發還,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220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吳 進 發                 法 官 許 冰 芬                 法 官 鍾 貴 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書記官 林 德 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附表: 編號     品 項 與 數 量 1 身分證1張 2 駕照2張 3 SWITCH電子遊戲機1台 4 SWITCH遊戲片4片 5 蘋果廠牌手機1支 6 相機穩定器1台 7 耳機1副 8 藍芽喇叭2台 9 皮包1個 10 充電線2組 11 LEVIS黑色手提袋1只

2025-03-28

TCHM-114-聲-306-20250328-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扣押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074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吳聖修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姚孟岑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本院112年度 訴字第1329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吳聖修(下稱被告)於民國11 4年3月7日收受貴院112年度訴字第1329號判決,有關如附表 所示之扣押物未經貴院諭知沒收,請准予領回該些扣案物等 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 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 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 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1 25號裁定參照)。 三、查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本院於114年2月26 日以112年度訴字第1329號判決判處罪刑乙節,有本院前揭 判決書可考,雖該案中如附表所示之扣案物未經本院諭知沒 收,但本案既然尚未確定,上揭扣案物品是否全然與本案待 證事實毫無關係,仍有調查釐清之可能,尚不能排除與本案 具有關聯性。再者,扣案之現金具有易流通性,極易移轉他 人或處分,衡酌為審理需要及尚有可能諭知沒收保全將來或 有執行之需求。是本院認如附表所示之扣案物尚有繼續扣押 留存之必要,無從先行發還。綜上,聲請人泛執前詞聲請發 還如附表所示之扣案物,要屬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國耀                     法 官 呂子平                     法 官 林翠珊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劉德玉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附表】 編號 扣案物 1 IPHONE 12手機1支(IMEI碼:000000000000000號,含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1張) 2 IPHONE 14PRO MAX手機1支(IMEI碼:000000000000000號,不含門號SIM卡1張) 3 現金新臺幣3萬4仟元 (以下空白)

2025-03-28

PCDM-114-聲-1074-20250328-1

單聲沒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扣押物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聲沒字第3號 聲 請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莊慶德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竊盜案件,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執聲 沒字第10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尖嘴鉗、鐵撬各壹支均沒收之。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被告莊慶德前因竊盜案件,經臺灣花蓮 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民國113年1月24日以112年度偵字第884 2號為緩起訴處分後,嗣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於 同年3月4日以113年度上職議字第201號駁回再議確定,緩起 訴期間為1年,並已於114年3月3日緩起訴處分期滿未經撤銷 。惟查扣之尖嘴鉗、鐵撬各1支為被告所有並供犯罪所用, 當依刑法第38條第2項、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規定宣告沒 收之等語。 二、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 為人者,得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者,依其規定,刑法第38 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檢察官依第253條或第253條之1為不 起訴或緩起訴之處分者,對刑法第38條第2項、第3項之物及 第38條之1第1項、第2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請法院宣告 沒收,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亦著有規定。 三、經查:被告前因竊盜案件,經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於 113年1月24日以112年度偵字第8842號為緩起訴處分後,嗣 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於同年3月4日以113年度上 職議字第201號駁回再議確定,緩起訴期間為1年,並已於11 4年3月3日緩起訴處分期滿未經撤銷等情,有該緩起訴處分 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各1份附卷可稽。而該案 查扣之尖嘴鉗、鐵撬各1支,均屬被告所有且供該案竊盜所 用各節,業據被告於偵查中陳明屬實,並有花蓮縣警察局玉 里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各2件在卷足憑,揆諸前 揭說明,聲請人聲請為有理由,自均應依法宣告沒收。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黃柏憲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洪美雪

2025-03-28

HLDM-114-單聲沒-3-20250328-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06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王筱雯 選任辯護人 趙相文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案件(113年度訴字 第1550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詳如附件所示「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 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 留存之必要者,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 要,並不以係得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 事實審法院依案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0 1年度台抗字第125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查聲請人即被告王筱雯因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案件,於民 國111年8月2日,經法務部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扣押如附表 所示被告所有之IPHONE手機1支及MAC筆電1台(含充電器) ,此有扣押物品目錄表(偵31507卷第579至580頁)、本院 扣押物品清單(審訴卷第179頁)在卷可稽。另起訴意旨認 被告王筱雯就偵訊內容詳細記錄為開庭報告,並以微信傳送 上開報告至「朱董案件」微信群組,足認附表所示扣案物與 本案犯罪事實確有相當程度之關聯性。又附表編號1所示IPH ONE手機已完成數位鑑識,該數位證據檢視報告並經檢察官 列為起訴書證據清單編號7之證據。且本案尚在審理中,就 被告是否使用附表編號2所示MAC筆電製作、傳送本案相關資 料,亦待調查而未臻明確,是附表所示之物仍有隨訴訟程序 之發展而有調查甚至沒收之可能,難謂已無留存、繼續扣押 之必要,為日後審理之需暨保全將來執行之可能,尚難先予 裁定發還。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押物,要難允准,應予 駁回。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黃怡菁                    法 官 吳家桐                    法 官 胡原碩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徐維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扣押物名稱 數量 所有人/持有人 1 電子產品(IPHONE) 1支 王筱雯 2 電腦設備(MAC筆電及充電器) 1台 王筱雯 附件:刑事聲請發還扣押物狀

2025-03-27

TPDM-114-聲-306-202503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