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沈菀玲

共找到 105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號 聲 請 人 吳世璿 代 理 人 黃和協律師 聲 請 人 陳靖婷(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陳靖文(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陳靖淇(即陳茂源之繼承人) 相 對 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肆佰玖拾肆萬陸仟捌佰伍拾參元後,本院一 一三年度司執字第三二一九二號清償債務等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 程序,於本院一一三年度重訴字第七五號第三人異議之訴等事件 裁判確定,或因撤回、和解、調解而終結前,應暫予停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程序開始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停止執行; 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為 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訴 ,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形 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1、2項定有明文。又法院依強制執行法 第18條第2項定擔保金額而准許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 項擔保係預備供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其數額 應依標的物停止執行後,債權人未能即時受償或利用該標的 物所受之損害額,非以標的物之價值或其債權額為依據。又 依通常社會觀念,使用金錢之對價即為利息,執行債權倘為 金錢債權,債權人因執行程序停止,致受償時間延後,通常 應可認係損失停止期間利用該債權總額所能取得之利息。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聲請對聲請人之財產為強制執行 ,經鈞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32192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 (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執行中,惟聲請人就系爭執行事 件已分別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及債務人異議之訴,倘不停止 執行,聲請人將受難以回復之損害,為此,聲請人願供擔保 ,請裁定系爭執行事件於本案訴訟判決確定前,停止執行等 語。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以其等業已向本院分別提起第三人異議之 訴及債務人異議之訴(即113年度重訴字第75號)為由,聲 請裁定停止系爭執行事件對其等之強制執行程序,經本院依 職權調取系爭執行事件案卷及該第三人異議之訴等卷宗查核 屬實,且系爭執行事件對於聲請人之執行程序尚未終結,是 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核與前開強制執行法規定相符,應予 准許。爰審酌相對人因停止執行可能遭受之損害,相當於相 對人就本件執行標的無法及時受償所受之利息損失。而本院 113年度重訴字第75號第三人異議之訴等事件之訴訟標的價 額為新臺幣(下同)16,489,510元【即以相對人聲請強制執 行之本金2,015,307元,加計至本案訴訟繫屬前一日(即民 國113年9月8日)之利息、違約金,合計為16,489,510元】 ,該訴訟為得上訴第三審之案件。依司法院發布之各級法院 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2條規定,民事通常程序案件一審辦案 期限為2年,第二審辦案期限為2年6個月,第三審辦案期限 為1年6個月,預計本院113年度訴字第263號確認抵押債權不 存在等事件之審理時間約為6年。依上開標準,按法定利率 年息百分之5計算相對人因停止執行可能遭受之利息債權損 失約為4,946,853元(計算式:16,489,510元×5%×6年=4,946 ,853元)。準此,爰酌定如主文所示擔保金額准許之。 四、依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需附 繕本),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吳福森

2025-03-18

ULDV-114-聲-5-20250318-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15號 聲 請 人 高大智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86號公示催告在案。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114年1月15日屆滿,迄今無人申報權 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第549條之1,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本判決不得上訴。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附表: 編 發票人 付款人 發票日 (或到期日) 票面金額 (新臺幣) 支票號碼 備考 號 001 高大智 第一銀行西螺分行 113年10月25日 100,000元 RA3912927 002 高大智 第一銀行西螺分行 113年11月25日 100,000元 RA3912928 003 高大智 第一銀行西螺分行 113年12月25日 100,000元 RA3912929

2025-03-13

ULDV-114-除-15-20250313-1

重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確認優先承買權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69號 原 告 林憲昌 訴訟代理人 林錦龍 李昶欣律師 被 告 黃成滄 訴訟代理人 張智學律師 被 告 王美雪 王心妍 唐雪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優先承買權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1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所謂 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 原告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或受侵害之危險,而 此種不安之狀態或危險,能以確認判決除去者而言。查原告 主張其就坐落雲林縣○○鎮○○段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 )有優先購買權,惟為被告所否認,則原告究竟得否行使優 先購買權,即陷於不明確狀態,而此種不明確之狀態,得以 確認判決除去,故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 上利益。 二、被告王美雪、王心妍、唐雪平經合法通知,均未於最後言詞 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情形,爰依 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系爭土地原為訴外人李秋慶所有,訴外人林 全喜於民國98年間向李秋慶承租系爭土地種植真柏,而林全 喜於107年2月12日將真柏出售予原告,嗣後原告再另向李慶 秋租用系爭土地,並簽訂土地租用契約書,約定租賃期間自 111年12月4日至117年12月14日止。而李秋慶於112年8月10 日將系爭土地以買賣為原因登記予被告王美雪,被告王美雪 亦同意依照原告與李秋慶間就系爭土地之租賃契約履行,並 將其用電繳費通知單地址改至原告之住所地。詎料被告王美 雪出賣系爭土地時竟未通知原告行使優先購買權,將系爭土 地以新臺幣(下同)1,911萬元出售,並於113年1月3日辦竣 所有權移轉登記至被告黃成滄、王心妍、唐雪平名下。爰依 土地法第104條規定,提請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確認原 告就系爭土地有優先購買權存在;被告應將系爭土地於113 年1月3日以買賣為原因所為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即被告黃成 滄應有部分2分之1、王心妍應有部分百分之15、唐雪平應有 部分百分之35)予以塗銷,並回復登記為被告王美雪所有; 被告王美雪就系爭土地,應以出賣予被告黃成滄、王心妍、 唐雪平之相同條件與原告訂立買賣契約,並於原告給付1,91 1萬元後,將系爭土地應有部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所有 。 二、被告方面: ㈠、黃成滄、王心妍、唐雪平則均以:被告黃成滄於112年10月7 日與被告王美雪簽訂土地買賣契約,以1,911萬元購買系爭 土地,系爭土地業已移轉登記為被告三人所共有。原告所提 出之租賃契約係原告與李秋慶間之租賃契約,與被告王美雪 沒有關係,且依民法第425條第2項規定,租賃契約超過5年 需經公證才有民法425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該租約為6年, 其未經公證,故無民法第425條第1項規定,無法拘束被告王 美雪。況依被告王美雪114年1月16日律師函之記載,沒有被 告王美雪同意原告承租系爭土地等語置辯,並均聲明:原告 之訴駁回。 ㈡、被告王美雪經本院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系爭土地為農牧用地,原由林全喜於98年間向原土地所有人 李秋慶承租種植真柏,之後林全喜於107年2月12日將真柏出 售予原告。 ㈡、李秋慶於112年8月10日將系爭土地以買賣為原因登記予被告 王美雪。 ㈢、被告王美雪於113年1月3日將系爭土地以總價1,911萬元出賣 予被告黃成滄,並指定登記所有權人為被告黃成滄、王心妍 、唐雪平。 四、本院之判斷:   本件兩造爭執之處,應在於:原告得否依土地法第104條規 定主張優先承買權?茲論述如下: ㈠、按基地出賣時,地上權人、典權人或承租人有依同樣條件優 先購買之權,房屋出賣時,基地所有權人有依同樣條件優先 購買之權,其順序以登記之先後定之,土地法第104條第1項 定有明文。次按土地法第104條第1項關於基地或房屋優先購 買權之規定,旨在使房屋與基地之所有權合歸於一人所有, 使法律關係單純化,以盡經濟上之效用,並杜絕紛爭,故必 須對於基地有地上權、典權或租賃關係之存在,且地上權人 、典權人或承租人於基地上有房屋之建築者,始有本條優先 購買權之適用(最高法院84年度臺上字第83號、84年度臺上 字第1750號、97年度臺上字第1200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原告主張其自林全喜處購買系爭土地上之真柏,並與李秋慶 就系爭土地定有租賃契約乙情,有其提出之系爭土地現況照 片、樹木盆栽買賣契約書、土地租用契約書、虎尾郵局第00 0271號存證信函為證(見本院卷第59至65頁、第83至84頁) ,核與證人李秋慶、林全喜到庭具結之證述相符,有言詞辯 論筆錄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18至121頁),則原告在系爭 土地係種植真柏乙情,堪以認定為真實。姑且不論原告與被 告王美雪間就系爭土地是否有成立租賃契約,原告既未在系 爭土地上有房屋之建築,依上開規定及裁判意旨,其主張就 系爭土地有土地法第104條規定之優先承買權,難認合乎該 條項規範之旨趣,故原告主張其依土地法第104條,就系爭 土地有優先購買權之主張,請求確認其就系爭土地有優先購 買權存在,並無理由。 ㈢、原告因未於系爭土地上興建房屋,不得依土地法第104條規定 ,主張就系爭土地有優先購買權等情,已如前述,則原告請 求被告黃成滄、王心妍、唐雪平應塗銷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 登記,並回復登記為被告王美雪所有,及請求被告王美雪, 應按與被告黃成滄、王心妍、唐雪平所定買賣契約之同一條 件與原告訂立買賣契約,並於原告給付1,911萬元後,將系 爭土地移轉登記與原告所有,即屬無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於系爭土地上並未興建房屋,故其依民法第 土地法第104條規定,請求確認其就系爭土地有優先購買權 ,並請求被告黃成滄、王心妍、唐雪平塗銷系爭土地所有權 移轉登記,及被告王美雪應以同樣條件與原告訂立買賣契約 ,於原告給付前述價金後,將系爭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與原 告之部分,並無理由,均應予駁回。 六、本件為判決之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 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亦 與本案爭點無涉,自無逐一詳予論駁之必要,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需 按他造人數提出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 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2025-03-13

ULDV-113-重訴-69-20250313-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152號 原 告 李昆 訴訟代理人 周明昇 被 告 廖科燉 程日東 廖三堅 廖壕灞 廖海杕 廖木水 廖万鬚 廖志宏 廖志明 廖志揚 廖月寶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廖煌斌 被 告 程勝豐 程一哲 廖珮儒 廖崑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7 日所為之判決,其原本與正本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附表:找補表中關於「應補償之人及應負補償金額」之記 載,應更正為「受補償之人及受補償金額」;關於「受補償之人 及受補償金額」之記載,應更正為「應補償之人及應負補償金額 」。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 條第1 項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上開之判決原本及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應   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2025-03-07

ULDV-113-訴-152-20250307-2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給付貨款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訴字第473號 原 告 琩育預拌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譚琳平 訴訟代理人 譚靖融 被 告 李秋美即弘偉企業社 訴訟代理人 林文讚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貨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陸拾肆萬伍仟壹佰柒拾伍元,及自民國一 一二年八月七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 實 及 理 由 一、本件原告以被告為相對人聲請核發支付命令,經本院於民國 112年8月1日以112年度司促字第4683號裁定核發支付命令, 惟被告收受後於法定期間具狀聲明異議,依民事訴訟法第51 6條第1項、第519條第1項規定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 ,先予敘明。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於111年9月21日起至112年5月13日期間 陸續向原告訂購混凝土(下稱「本批混凝土」),原告均依 約定時間出貨予被告收受,上開積欠貨款已達新臺幣(下同 )645,175元,惟經原告多次催討後,被告仍置之不理。爰 依買賣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 所示。 三、被告則以:被告向原告訂購「本批混凝土」前有向原告訂購 混凝土(下稱「上批混凝土」)去做斗六市○○區○○街0號的 地上混凝土工程,但因「上批混凝土」品質異常而有瑕疵, 施作後有龜裂現象,被告請人進行修補,因而損失幾百萬元 。被告向原告反應該損失原告應該先賠償,原告均未處理, 被告才未給付「本批混凝土」貨款予原告。被告先處理「上 批混凝土」有瑕疵之賠償問題,「本批混凝土」的貨款被告 自然會給付等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本件原告主張被告自111年9月21日至112年5月13日期間陸續 向原告訂購「本批混凝土」,原告已交貨予被告收受,惟被 告尚未給付「本批混凝土」之貨款總額為645,175元乙節, 為被告所不爭執,堪認為真實。 ㈡、被告固辯稱「上批混凝土」有瑕疵導致其損失幾百萬元,原 告應先賠償被告後,被告就會給付「本批混凝土」的貨款予 原告等語,惟「上批混凝土」施作於斗六市○○區○○街0號一 樓,經建築師現場目視無法判斷是否有被告所辯稱有龜裂現 象或龜裂情形,而無法辦理鑑定作業乙節,有財團法人雲林 縣建築師公會113年8月26日雲建師字第1130100129號函暨檢 送之初勘紀錄表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79至81頁),且原告 亦否認「上批混凝土」有瑕疵,則被告僅空言泛稱「上批混 凝土」有瑕疵,並未舉證以實其說,亦未就該損失之正確金 額提出相關證明文件,本院就此部分自難為有利於被告之認 定。況且,原告就「本批混凝土」之給付義務僅在於將該混 凝土交付予被告,被告既不否認已收受,原告即已完成給付 義務。至於「上批混凝土」是否有瑕疵,無論是否屬實,自 無從作為被告拒絕給付「本批混凝土」貨款之正當理由。 ㈢、綜上,原告既已交付「本批混凝土」予被告收受,業已履行 給付義務。因此,原告基於買賣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 付尚未給付之貨款645,175元,於法有據。 五、從而,原告依買賣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645,175元, 及自112年8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與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 據,經審酌後認與本件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另一一論 述,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2025-03-06

ULDV-112-訴-473-20250306-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78號 原 告 吳立民 被 告 陳建銘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原告於刑事訴訟程序中提起請求損害賠償 之附帶民事訴訟(113年度附民字第484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 移送民事庭,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3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佰肆拾萬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八月二 十三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捌拾萬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但被告如 以新臺幣貳佰肆拾萬元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 實 及 理 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曾到庭明白 表示不願再被提解到庭),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 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合先敘 明。 二、原告起訴主張:依被告之智識程度及社會生活經驗,應可預 見將金融機構帳戶資料提供予非熟識他人使用,可能供詐欺 犯罪者所用,便利詐欺犯罪者得詐騙不特定民眾將款項匯入 該人頭帳戶,再將該犯罪所得提領或轉出,製造金流斷點, 以掩飾、隱匿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及所在而進行洗錢,逃避 檢警之追緝。被告為賺取報酬,將其申辦之中國信託商業銀 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之帳戶資料及網路銀行帳號 、密碼提供予姓名、年級均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博士」使 用。嗣被告與「博士」所屬詐欺集團(下稱本案詐欺集團) 成員,共同基於詐欺取財及洗錢犯意聯絡,由姓名年籍不詳 LINE暱稱「念欣」於112年1月15日某時,向原告佯稱可透過 「科虎大戶官方客服」投資網站,投資股票獲利,致原告陷 於錯誤,於112年5月16日上午9時24分將新臺幣(下同)240 萬元匯入至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帳號000-000000 00000號帳戶後,再由本案詐欺集團不詳成員於112年5月16 日分別轉帳50萬元、70萬元至被告上開中信帳戶、元大帳戶 ,被告並依「博士」指示分別提領50萬元、70萬元後,交予 真實姓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以此方式隱匿、掩飾詐欺犯 罪所得之去向。原告因而受有損害,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 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賠償原告240萬元 ,並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 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被告雖曾於114年2月13日言詞辯論期日到庭,惟原告未到 庭,被告拒絕辯論,視同未到場)。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而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之態樣 ,可分為主觀共同加害行為,與客觀行為關連共同行為。前 者,加害人於共同侵害權利之目的範圍內,各自分擔實行行 為一部,而互相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其目的;後者,乃各 行為人之行為,均為所生損害之共同原因,即各行為人皆具 備侵權行為之要件,但不以有意思聯絡為必要(最高法院111 年度臺上字第1435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㈡、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引用與本件民事事件係屬同一事 實之刑事案件即本院112年度訴字第536號、113年度訴第61 號、113年度訴第62號、113年度訴第179號、113年度訴第18 0號、113年度訴第284號詐欺刑事案件之理由與證據。被告 經合法通知未到庭,復未以書狀提出任何證據資料,且被告 所涉本件共同詐欺取財之犯行,業由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 察官偵查後提起公訴,並經本院刑事庭以上開刑事判決判處 有期徒刑2年6月,有上開刑事判決書附卷可參(本院卷第13 至27頁)。是原告之上開主張,自堪信實。再查,本件原告 因受被告所屬本案詐欺集團詐騙,因而匯款至本案詐欺集團 指定之帳戶內,並由被告擔任車手提領原告遭詐本案欺集團 詐欺所匯款項後交付予其他本案詐騙集團成員,藉以達到掩 飾、隱匿詐欺贓款來源、去向目的,使贓款可以輾轉流入本 案詐欺集團手中,自屬犯罪不可或缺之角色,而屬共同正犯 ,且前揭不法行為,自與原告受有240萬元之損害具有相當 因果關係。核被告就其各自參與、分工之部分,與本案詐欺 集團之其他成員於共同侵害原告權利之目的範圍內,均為分 擔實行行為之一部,並互相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成前開目 的,核屬共同侵權行為人,對原告所生之損害自應負連帶負 賠償之責。從而,原告依共同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240萬元為有理由。 五、從而,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240萬元 ,及自113年8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經核無不合,爰酌定 相當之擔保金額准許之,併依職權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准 被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2025-03-06

ULDV-113-訴-678-20250306-1

重訴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第三人異議之訴等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訴字第75號 抗 告 人 吳世璿 抗 告 人 陳靖婷 陳靖文 陳靖淇 抗告人就其與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間第三人異議之訴等事 件,對於本院民國114 年2月25日裁定提起抗告,依民事訴訟法 第77條之18、114年1月1日施行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 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4條第2項規定,應繳納 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惟未據抗告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 95條之1第1項準用同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抗告人於收受本裁 定正本之日起5 日以內,如數補繳到院,逾限即認抗告為不合法 ,以裁定駁回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2025-03-05

ULDV-113-重訴-75-20250305-4

執事聲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執事聲字第2號 異 議 人 蔡政煌 相 對 人 張耿堂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確定執行費事件,異議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21 日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為114年度司執聲字第1號裁定聲明異議,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處分,與法院所為者有同一之 效力;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 於處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 異議。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 ;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 異議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 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3、第240條之4第1項 至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異議人對於本院司法事務官 於民國114年1月21日所為之114年度司執聲字第1號裁定(下 稱原裁定)不服,而於收受原裁定後,於法定期間內即114 年2月7日以書狀提出異議,本院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為無理 由,送請本院為裁定,經核與上開條文規定相符,自應由本 院就異議有無理由為裁定,合先敘明。 二、異議意旨略以:本件拆屋還地強制執行事件,係拆除全部建 物,不需固定或補強費用,拆除費用竟高達新臺幣(下同) 357,000元,與市場行情不符,顯有虛報執行費用之虞,爰 依法提出本件聲明異議等語。 三、按強制執行之費用,以必要部分為限,由債務人負擔,並應 與強制執行之債權同時收取;前項費用,執行法院得命債權 人代為預納。債權人因強制執行而支出之費用,得求償於債 務人者,得準用民事訴訟法第91條之規定,向執行法院聲請 確定其數額;前項費用及其他為債權人共同利益而支出之費 用,得求償於債務人者,得就強制執行之財產先受清償,強 制執行法第28條、第29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執行必要費用 ,指因進行強制執行程序,必須支出之費用而言,如測量費 、鑑定費、登報費、保管費、協助執行人員之差旅費等,此 種費用如不支出,強制執行程序即難進行;而此費用係因債 務人不履行債務而生,其必要部分自應由債務人負擔(最高 法院105年度臺抗字第497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相對人前執本院112年度簡字第43號、112年度簡上字第68號 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下稱系爭執行名義),向本院民事執 行處聲請對異議人強制執行,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43 92號拆屋還地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在案 。依系爭執行名義內容所載,異議人負有拆除坐落雲林縣○○ 鎮○○段000地號土地上如系爭執行名義附圖所示,編號A部分 ,面積103平方公尺之建物拆除,並將上開土地返還相對人 及其他全體共有人。本院民事執行處以113年4月17日雲院仕 113司執丁字第14392號執行命令命異議人應自動履行,因異 議人未自動履行,本院民事執行處於113年7月16日會同相對 人、雲林縣虎尾地政事務所(下稱虎尾地政)測量人員及警 員赴現場履勘、測量應拆除之位置。本院民事執行處再於11 3年7月16日通知相對人提出拆除計畫書,相對人分別於113 年8月20日、113年9月9日提出拆除計畫書、拆除費用明細, 本院民事執行處定期於113年11月18日會同當事人、虎尾地 政人員、員警、臺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區管理處人員 、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雲林區營業處人員執行拆除,相對 人於113年12月4日檢附施工過程現場照片具狀陳報拆除工程 完成,本院民事執行處再於113年12月26日至現場張貼執行 完畢公告及點交。嗣相對人向本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對異議人 確定強制執行費用額,經司法事務官於114年1月21日以原裁 定確定異議人應負擔之執行費用額為368,921元及其法定遲 延利息等情,業據本院職權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卷、114年度 司執聲字第1號卷,核閱無訛。 ㈡、相對人主張於系爭執行事件支出如原裁定計算書所示之費用 ,已據其提出本院款項收據、虎尾地政規費單據、允成鎖匙 店免用統一發票收據、紫翔翎企業有限公司統一發票為證, 堪信屬實。異議人固主張上開計算書所列拆除費用逾越市場 行情云云,然異議人並未提出任何證據證明相對人提出之拆 除施工費用357,000元,有何不合理之處,且本院審酌相對 人所提出之拆除施工費用,並未逾越其於拆除前所提出之估 價金額,施工項目亦未逸脫拆除計劃書之範圍,是異議人空 言拆除施工費用過高云云,要無可採。 ㈢、從而,原裁定依相對人之聲請確定系爭執行事件異議人應負 擔執行費用之數額為368,921元,並加計自原裁定送達異議 人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於 法並無違誤。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 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3項後段、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2025-03-03

ULDV-114-執事聲-2-20250303-1

保險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給付保險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保險字第2號 原 告 廖崇順 訴訟代理人 葉銘進律師 被 告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尹崇堯 訴訟代理人 田佳禾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保險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訴外人廖慶隆係原告之父親,於民國81年6 月13日向被告公司投保「增值分紅養老壽險」人壽保險契約 (保單號碼為Z000000000),並附加「南山人壽新人身意外 傷害保險附約」(下稱系爭附約甲)、「南山人壽傷害保險 附約」(下稱系爭附約乙)、「南山人壽意外骨折及特定手 術傷害保險附約」(下稱系爭附約丙,與系爭附約甲、系爭 附約乙下合稱系爭保險附約),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均為廖慶 隆,而身故保險金受益人於108年間變更為原告。又廖慶隆 於111年4月10日因飲食時發生異物哽塞,進而有窒息情況, 遂由第三人長青護理之家緊急請救護車將廖慶隆送往雲林基 督暨醫院急診,惟廖慶隆於同日到院前即身故。原告依系爭 保險附約於111年5月4日向被告公司提出申請理賠之相關文 件,被告公司卻拒絕理賠,爰依系爭保險契約第20條及系爭 附約第7條之約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 告新臺幣(下同)2,482,857元,及自111年5月20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0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㈠、本件依照被保險人之死亡證明書、於雲林基督教醫院急診救 護紀錄及該院病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 (下稱臺大雲林分院)病歷記載,被保險人本身為高血壓、糖 尿病、癌症等多重慢性病患者,且於口腔癌術後導致咀嚼及 吞嚥機能障礙,身故前兩日出現癲癇、意識不清等狀況,且 前述病例中並無意外導致身故之事證,而廖慶隆死亡原因係 肇因於疾病(口腔癌及相關慢性疾病),並非外傷所引起。 則本件在原告僅泛稱被保險人飲食噎塞導致死亡結果,卻未 就被保險人係因非疾病、外來、突發(原因)導致之死亡結 果負舉證之責下,被告公司自無給付保險金之義務。 ㈡、又被保險人之死亡原因事涉醫療專業,實非長青護理之家之 照護人員所能判斷,且本件被保險人廖慶隆之死因,業經財 團法人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將其病歷資料、長青護理之家照 護紀錄、雲林縣消防局救護紀錄表送交專業醫療顧問鑑定, 而最終鑑定結果仍認定廖慶隆實係因口腔癌、高血壓、糖尿 病、酒精症候群、痛風及癲癇發作等疾病致死亡之結果,並 非意外所致,故依主力近因原則,廖慶隆死亡原因為疾病, 而非意外,本件應無傳喚長青護理之家之照護人員張雅筑到 庭作證之必要等語置辯。 ㈢、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免為假執 行。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廖慶隆以自己為要保人及被保險人,於81年6月13日向被告公 司投保「增值分紅養老壽險」人壽保險契約(保單號碼為Z0 00000000),並附加系爭保險附約,而身故保險金受益人於 108年間變更指定為原告。 ㈡、被保險人廖慶隆於111年4月10日死亡。 ㈢、原告於111年5月4日向被告申請身故保險理賠,針對意外險部 分因被告認為被保險人身故原因為疾病而非意外,故予以拒 賠。 ㈣、原告於被告拒賠後,向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提出申 訴並申請評議,經該評議中心作出「本中心就申請人之請求 尚難為有利申請人認定」之評議決定。 ㈤、假如被保險人廖慶隆為意外死亡,被告公司依系爭附約甲的 部分,應賠償72萬元,系爭附約乙應賠償122萬元,系爭附 約丙應賠償542,857元。   四、本院之判斷:   本件兩造爭執之處,應在於:本件被保險人廖慶隆是否因外 來突發之意外事故而死亡?抑或因疾病死亡?其死亡是否符 合系爭附約之保險事故發生要件?茲論述如下: ㈠、按傷害保險人於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及其所致殘廢或死亡 時,負給付保險金額之責。前項意外傷害,指非由疾病引起 之外來突發事故所致者,保險法第131條定有明文。而人之 傷害或死亡之原因,其一來自內在原因,另一則為外在事故 。內在原因所致之傷害或死亡,通常係指被保險人因罹患疾 病、細菌感染、器官老化衰竭等身體內部因素所致之傷害或 死亡;至外來事故(意外事故),則係指內在原因以外之一 切事故而言,其事故之發生為外來性、偶然性,而不可預見 ,除保險契約另有特約不保之事項外,意外事故均屬意外傷 害保險所承保之範圍(最高法院104年度臺上字第1036號判 決意旨參照)。 ㈡、系爭附約甲第三條第二項保險範圍約定,前項所稱意外傷害 事故,指非由疾病引起之外來突發事故、系爭附約乙第二條 第二項名詞定義約定,本附約所稱「意外傷害事故」,是指 非由疾病引起之外來突發事故、系爭附約丙第三條第二項保 險範圍約定,前項所稱意外傷害事故,指非由疾病引起之外 來突發事故,有系爭保險附約在卷可參,堪認系爭保險附約 均屬意外傷害保險。 ㈢、原告固主張被保險人廖慶隆係因異物哽塞,導致窒息死亡, 屬意外死亡云云,惟查:  ⒈依梅林診所111年4月10日出具之死亡證明書死亡證明書記載 ,廖慶隆死亡原因為口腔癌,死亡方式係勾選為「自然死( 純粹僅因疾病或自然老化所引起之死亡)」,此有該死亡證 明書附卷可稽,顯見廖慶隆之死亡係因「疾病」所致,並非 系爭保險附約所指之意外傷害事故。  ⒉佐以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將廖慶隆之病歷資料徵詢 該評議中心二位專業醫療顧問後,專家意見認為:「…⒉依據 檢附之相關資料顯示,廖君罹患有多處之口腔癌(舌、頰、 牙牙齦)術後,併有高血壓、糖尿病、酒精性肝病、思覺失 調及憂鬱症等慢性疾病。111年3月25日及111年4月8日之門 診病歷記載廖君之狀況有:右頰緊縮、牙關緊閉、右下唇紅 腫、涕血及痰血,最近癲癇發作,斷斷續續出現昏厥、意識 不清之情況,吃軟質飲食時會有輕為哽噎(choking)之情況 。⒊口腔癌的患者因為腫瘤細胞之侵犯、手術或電療之影響 ,很容易有吞嚥困難之情形,無法將食物或流質由喉嚨順利 吞入,吞嚥過程中或後容易嗆咳,以致哽噎,甚至窒息。另 外,廖君所罹患之糖尿病及精神疾病,亦是窒息死亡(chok ing death)的相關風險因子。⒋綜上所述,廖君於111年4月1 0日因飲食時異物哽噎所致之窒息死亡,應該是由於口腔癌 所致之吞嚥困難造成的,廖君之死亡原因為其本身之固有疾 病所致,死亡方式為疾病死。」另一專家意見略以:「…⒉11 1年4月10日,根據長青護理之家記載,17時10分,吃飯時有 噎住,急救時有一口飯菜,17時11分通知119(當時血氧46% ,血壓52/45mmHg),17時40分送急診時呈現昏迷,而17時4 8分宣布死亡。⒊廖君未經司法解剖,無法判定準確死亡原因 ,但根據119的記錄,廖君似乎已有休克且無其他支持呼吸 道阻塞情形,急救時僅一小口飯菜,由現有資料無法診斷為 噎死,所以廖君之死因「並非意外」,確切死因則不明。」 ,此有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評議書附卷可證,復有 該評議案件卷宗乙份置於本院卷二卷宗內可稽。是財團法人 金融消費者評議中心已將被保險人之病理狀態,二次送請專 家鑑定,均經認為被保險人之死因並非意外。  ⒊綜合上開事證,無法證明廖慶隆係因意外傷害事故而造成死 亡,原告復未舉證證明廖慶隆死亡乃屬系爭保險附約約定之 因意外傷害事故所致,故原告據此請求被告公司應依系爭保 險附約給付保險金,即難認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保險附約之約定,請求被告公司給付 原告2,482,857元,及自111年5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百分之10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原告既受 敗訴之判決,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依據,應併予駁回。 六、至原告固聲請傳喚廖慶隆在長青護理之家所屬照護人員張雅 筑到庭證明廖慶隆是否係因吃飯哽塞窒息或缺氧而導致死亡 結果,惟廖慶隆死亡之原因為何,實非單執其於吃飯哽塞後 ,經急救後OACA乙節,所能當然推斷,仍應由醫療專業人士 綜合廖慶隆之就醫紀錄等資料進行研判,且張雅筑並非醫療 專業人士,故本院認無傳喚其到庭作證之必要,併予說明。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舉證,經核與 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另予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2025-02-27

ULDV-113-保險-2-20250227-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52號 原 告 李昆 訴訟代理人 周明昇 被 告 廖科燉 程日東 廖三堅 廖壕灞 廖海杕 廖木水 廖万鬚 廖志宏 廖志明 廖志揚 廖月寶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廖煌斌 被 告 程勝豐 程一哲 廖珮儒 廖崑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於民國114年1月23日言詞辯 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雲林縣○○鄉○○○段○○○地號、面積二六五七點九五平 方公尺土地,以雲林縣西螺地政事務所民國一一三年九月三日土 地複丈成果圖所示方法分割,即: ㈠編號A部分面積一二五點0四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廖崑佑單 獨取得。 ㈡編號B部分面積八八點八一平方公尺土地、編號C部分面積一六 八點一九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廖木水單獨取得。 ㈢編號D部分面積一三二點八九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廖万鬚單 獨取得。 ㈣編號E部分面積二六五點八0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廖三堅、 廖壕灞、廖海杕共同取得,並按應有部分各三分之一之比例保 持共有。 ㈤編號F部分面積一五二點三0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廖月寶單 獨取得。 ㈥編號G部分面積五0二點一八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廖志宏、 廖志明、廖志揚共同取得,並按被告廖志宏應有部分五0二一 八分之一六七三九、被告廖志明應有部分五0二一八分之一六 七四0、被告廖志揚應有部分五0二一八分之一六七三九之比例 保持共有。 ㈦編號H部分面積二0一點六二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廖珮儒單 獨取得。 ㈧編號I部分面積二六五點八0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廖科燉單 獨取得。 ㈨編號J部分面積二七0點二九平方公尺土地,分歸被告程勝豐、 程日東、程一哲共同取得,並按被告程勝豐應有部分二七0二 九分之六00六、被告程日東應有部分二七0二九分之九0一0、 被告程一哲應有部分二七0二九分之一二0一三之比例保持共有 。 ㈩編號K部分面積七八點一一平方公尺土地,分歸原告及被告廖珮 儒共同取得,並按原告應有部分七八一一分之三九0六、被告 廖珮儒應有部分七八一一分之三九0五之比例保持共有。 編號L部分面積三0八點四五平方公尺土地,分歸原告單獨取得 。 編號M部分面積九八點四七平方公尺土地,分歸原告及被告程勝 豐、程日東、程一哲、廖珮儒共同取得,並按原告應有部分九 八四七分之三九八六、被告程勝豐應有部分九八四七分之六八 九、被告程日東應有部分九八四七分之一0三三、被告程一哲 應有部分九八四七分之一三七八、被告廖珮儒應有部分九八四 七分之二七六一之比例保持共有。 兩造應補償或受補金額如附表所示。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原應有部分比例負擔。   事 實 及 理 由 一、被告廖科燉、程日東、廖三堅、廖海杕、廖木水、廖万鬚、 廖志明、廖崑佑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 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坐落雲林縣○○鄉○○○段000地號、面積2,657. 95平方公尺土地(下稱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應有部分 詳如土地登記謄本權利範圍欄所載,兩造就系爭土地無不分 割之協議,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致不能分割之情形,惟未能 達成分割協議,爰依法訴請裁判分割,請求依雲林縣西螺地 政事務所(下稱西螺地政事務所)民國113年9月3日土地複 丈成果圖(修正甲案)(下稱附圖甲案)所示方法分割,另 就受分配之共有人土地不足及分配位置價值與應有部分價值 有落差部分,依惠恩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鑑定之相互補 償標準予以金錢補償等語。 三、被告之答辯: ㈠、被告廖志宏:希望依西螺地政事務所113年10月21日土地複丈 成果圖(乙案)(下稱附圖乙案)所示方法分割,並依系爭 土地公告土地現值加四成作為計算相互補償標準等語。 ㈡、被告廖壕灞:同意系爭土地分割,不論依附圖甲案或附圖乙 案所示方案分割都可以,希望依系爭土地公告土地現值加四 成作為計算相互補償標準等語。 ㈢、被告廖志揚:同意系爭土地分割,不論依附圖甲案或附圖乙 案所示方案分割都可以,希望依系爭土地公告土地現值加四 成作為計算相互補償標準等語。 ㈣、被告廖月寶:房屋有保留就好,同意依附圖甲案所示方案分 割,並希望依系爭土地公告土地現值加四成作為計算相互補 償標準等語。 ㈤、被告程勝豐:同意系爭土地分割,不論依附圖甲案或附圖乙 案所示方案分割都可以,希望依系爭土地公告土地現值加四 成作為計算相互補償標準等語。 ㈥、被告程一哲:同意系爭土地分割,不論依附圖甲案或附圖乙 案所示方案分割都可以,只要分割後有道路出入,房屋維持 現狀就好,希望依系爭土地公告土地現值加四成作為計算相 互補償標準等語。 ㈦、被告廖珮儒:同意系爭土地分割,不論依附圖甲案或附圖乙 案所示方案分割都可以,希望依系爭土地公告土地現值加四 成作為計算相互補償標準等語。 ㈧、被告程日東、廖志明雖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曾到 庭表示:同意系爭土地分割,不論依附圖甲案或附圖乙案所 示方案分割都可以等語。 ㈨、被告廖木水雖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曾到庭表示: 同意系爭土地分割,不同意依系爭土地公告土地現值加四成 作為計算相互補償標準,希望依系爭土地公告土地現值加八 成作為計算相互補償標準等語。 ㈩、被告廖科燉雖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曾到庭表示: 同意系爭土地分割,對於分在編號I位置沒有意見等語。 、被告廖三堅、廖海杕、廖木水、廖万鬚、廖崑佑未於最後言 詞辯論期日到場,而其等雖曾到庭,但未表示意見。 四、得心證之理由: ㈠、經查,系爭土地為兩造所共有,應有部分各詳如土地登記謄 本權利範圍欄所載,兩造間並無不得分割之約定,亦無因物 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情形等事實,亦為兩造所不爭執,然兩 造就分割方法無法達成協議,則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規 定,請求裁判分割系爭土地,自屬有據。 ㈡、次查,系爭土地除西北側略有缺口外,土地狀尚屬方正,其 上有共有人興建之建物多棟,而系爭土地西側臨8公尺寬道 路,北側及東北側臨約4公尺寬私人巷道臨路等情,業經本 院會同西螺地政事務所地政人員勘驗現場明確,並製有勘驗 筆錄、照片在卷可憑,復有惠恩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 出具之惠恩不動產估價報告書(下稱「補償報告書」)置於 卷外可參,且為兩造所不爭執,是系爭土地之使用現況及鄰 路交通情形等事實,堪以認定。 ㈢、按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應斟酌各共有人之意願、各共有人 之利害關係、使用情形、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經濟效用、 符合公平經濟原則,其分割方法始得謂為適當。本院審酌附 圖甲案、附圖乙案所示之分割方法除了編號F分割後南側土 地有缺角或補齊不同外,其餘共有人在系爭土地分割後分得 之位置、面積均相同,且因系爭土地面積甚廣,為便於分得 未臨道路土地之共有人,依其等之使用現狀另分割出如附圖 所示編號K、M部分土地作道路使用以利分割後均得對外出入 。被告廖志宏雖主張編號F有缺角,便於分得編號G土地之人 在汽車通行時便於迴轉云云,然分得編號G之共有人在通過 編號F南側對外通行時,本即可於其等所分得之土地內迴轉 ,況編號G東南側尚臨編號K部分土地,亦得對外通行或作為 迴轉之用。又附圖甲案所示編號F部分南側土地補齊地形方 正,利用與經濟價值上當優於附圖乙案所示方案中編號F部 分南側土地有缺角,足見依附圖甲案所示之方法分割應屬妥 適、可採。綜上,本院審酌共有物之性質、共有人之意願、 使用現狀、經濟效用及共有人之全體利益,認為以附圖甲案 所示之方法分割,尚屬妥適、公平,爰判決分割如主文第一 項所示。 ㈣、再查,系爭土地採附圖甲案所示方法分割,有共有人不能按 其應有部分受分配之情形,所分得之土地面積增減如附圖甲 案附表面積增減欄所示,並考量兩造分割後分配位置不同、 道路條件等差異,其等間自有就分得土地價差予以相互補償 之必要。本件經送惠恩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鑑定結果 認廖科燉、程日東、廖三堅、廖壕灞、廖海杕、廖万鬚、廖 志宏、廖志明、廖志揚、廖月寶、程勝豐、程一哲應補償原 告及被告廖木水、廖珮儒、廖崑佑如附表所示之金額,有「 補償報告書」置於卷外可憑。茲審酌「補償報告書」,乃參 酌政策面及經濟面等一般因素,不動產市場發展及價格水準 之分析,鄰近土地、建物之利用情形,鄰近地區之公共設施 概況、交通運輸概況、產業活動概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 個別土地條件、法定使用管制等個別因素而為鑑定,鑑定並 無何違反技術法規或與經驗法則相違背之情事,應屬客觀公 正,自得採為補償之基準。被告廖壕灞、廖志宏、廖志揚、 廖月寶、程勝豐、程一哲、廖珮儒雖到庭表示希望依系爭土 地公告土地現值加四成作為計算相互補償標準云云,惟系爭 土地之分割,共有人分得之部分,縱面積無增減情形,惟分 得土地之面積、寬深度比、形狀、臨道情形與規劃潛力均會 影響土地之價值,尚非單純以面積有無增減作為價值增減因 素,自無得單純以系爭土地公告土地現值加四成作為計算相 互補償標準,此部分抗辯尚非可採。是系爭土地依附圖甲案 所示方法分割後,各共有人原應有部分比例應得面積,與分 割後受分配取得之面積增減及土地價值差額,應相互找補之 金額各如附表所示,應屬合理。 ㈤、另,附圖甲案所示附表關於共有人欄「李昆」之記載,應更 正為「李昆」,附此敘明。 五、末按,分割共有物乃具非訟事件之性質,法院斟酌何種分割 方法較能增進共有物之經濟效益,並兼顧兩造之利益,以決 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故原告請求裁 判分割共有物雖有理由,惟關於所支出之訴訟費用,應由共 有人全體按其應有部分比例負擔,方屬公平,故本院審酌兩 造之利害關係,命本件訴訟費用由兩造按原應有部分比例負 擔。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0條之1、第8 5條第1項但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吳福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需 按他造人數提出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 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沈菀玲       附表:找補表 (金額:新臺幣、元)  受補償之人及受補償金額 應補償之人及應負補償金額 廖崑佑 廖木水 廖珮儒 李昆 合  計 廖万鬚 1,658 76 2,837 8,840 13,411 廖三堅 2,207 101 3,774 11,761 17,843 廖壕灞 2,207 101 3,774 11,761 17,843 廖海杕 2,207 101 3,774 11,761 17,843 廖月寶 14,880 680 25,448 79,304 120,312 廖志宏 7,411 339 12,673 39,496 59,919 廖志明 7,443 340 12,728 39,665 60,176 廖志揚 7,411 339 12,673 39,496 59,919 廖科燉 46 2 78 243 369 程勝豐 3,463 158 5,923 18,458 28,002 程一哲 6,927 317 11,846 36,915 56,005 程日東 5,192 237 8,879 27,672 41,980 合    計 61,052 2,791 104,407 325,372 493,622

2025-02-27

ULDV-113-訴-152-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