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盧品蓉

共找到 72 筆結果(第 11-20 筆)

家財訴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夫妻剩餘財產分配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財訴字第16號                   113年度家財訴字第14號 反請求原告即 反反請求被告 吳○元 住苗栗縣○○鎮○○里0鄰○○街00 0號 訴訟代理人 潘和峰律師 反請求被告即 反反請求原告 劉○娟 住苗栗縣○○鎮○○里0鄰○○街00 0號 居苗栗縣○○鎮○○里○○路000號 0樓 訴訟代理人 施志遠律師 複代理人 林郁芸律師 訴訟代理人 王少輔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事件,於民國113年12月18日所 為之判決,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之主文欄第四項「本判決第三項於反請求 原告.....」之記載,應更正為「本判決第一項於反請求原告... ..」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此於家事訴訟事件亦準用之 ,家事事件法第51條定有明文。 二、查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且不影 響全案情節及裁判本旨,應予裁定更正。 三、爰依上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建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盧品蓉

2024-12-27

MLDV-113-家財訴-14-20241227-2

家財訴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夫妻剩餘財產分配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財訴字第16號                   113年度家財訴字第14號 反請求原告即 反反請求被告 吳○元 住苗栗縣○○鎮○○里0鄰○○街00 0號 訴訟代理人 潘和峰律師 反請求被告即 反反請求原告 劉○娟 住苗栗縣○○鎮○○里0鄰○○街00 0號 居苗栗縣○○鎮○○里○○路000號 0樓 訴訟代理人 施志遠律師 複代理人 林郁芸律師 訴訟代理人 王少輔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事件,於民國113年12月18日所 為之判決,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之主文欄第四項「本判決第三項於反請求 原告.....」之記載,應更正為「本判決第一項於反請求原告... ..」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此於家事訴訟事件亦準用之 ,家事事件法第51條定有明文。 二、查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且不影 響全案情節及裁判本旨,應予裁定更正。 三、爰依上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建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盧品蓉

2024-12-27

MLDV-112-家財訴-16-20241227-2

家親聲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變更子女姓氏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42號 聲 請 人 丁○○ 相 對 人 丙○○ 上列當事人間變更子女姓氏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兩造所生未成年子女甲○○(女,民國0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 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乙○○(女,民國000年0月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之姓氏變更為母姓「黃」。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未成年子女甲○○、乙○○之母, 聲請人與相對人於民國111年間兩願離婚,並約定未成年子 女權利義務之行使、負擔由聲請人任之。相對人於未成年子 女出生後至今即未分擔與支應子女的生活所需,依靠聲請人 負擔照顧與教養責任,且相對人對聲請人之欠債亦遲未歸還 ,為增進子女與母親家族之連結性,並維護子女之權益,爰 依民法第1059條之規定,聲請變更未成年子女之姓氏為母姓 「黃」等語。 二、按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法院得依父母之一方或子女之請求 ,為子女之利益,宣告變更子女之姓氏為父姓或母姓:一、 父母離婚者。二、父母之一方或雙方死亡者。三、父母之一 方或雙方生死不明滿三年者。四、父母之一方顯有未盡保護 或教養義務之情事者,民法第1059條第5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借據、兩 造通訊軟體對話紀錄等為證;未成年子女甲○○到庭陳述略以 :希望跟媽媽一樣姓黃等語;有本院113年10月23日訊問筆 錄在卷為憑,相對人則未到庭陳述或具狀表示意見。本院依 職權函請中華民國珍珠社會福利服務協會進行訪視略以:聲 請人將持續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未成年子女與聲請人之 情感依附亦較深;聲請人具備變更子女姓氏之基本認知。評 估變更未成年子女姓氏並無具體不利,而相對人方無法取得 聯絡,未成功訪視,請法院參酌證據後自為裁定等語,此有 上開單位訪視調查報告在卷可參。 四、按姓氏屬姓名權而為人格權之一部分,具有社會人格之可辨 識性,除與身分安定及交易安全有關外,姓氏尚具有家族制 度之表徵,藉以表彰其等為同一家族,並滿足未成年子女對 於家庭歸屬感之心理需求。本院審酌2名未成年子女與母系 親屬共同生活多年,且依前開訪視報告,2名未成年子女對 聲請人家庭依附良好;而未成年子女對變更姓氏並未表達反 對之意,是聲請人聲請變更未成年子女之姓氏為母姓「黃」 ,當有助於人格正向發展,實符合未成年子女之利益,從而 ,聲請人之聲請,核與前揭規定尚無不合,應予准許,爰裁 定如主文所示。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104條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建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盧品蓉

2024-12-26

MLDV-113-家親聲-142-20241226-1

家調裁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確認收養關係不存在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調裁字第23號 聲 請 人 楊O展 楊O華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楊羽萱律師 相 對 人 林O雪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收養關係不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確認聲請人乙○○、丙○○與相對人甲○○間收養關係不存在。 程序費用新臺幣參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就不得處分之事項,其解決事件之意思已甚接近或 對於原因事實之有無不爭執者,得合意聲請法院為裁定,家 事事件法第33條定有明文。經查,聲請人即原告依家事事件 法第67條第1項,為不得處分之事項,然兩造對於原因事實 之有無不爭執,合意聲請本院為裁定,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 二、次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 利益者,不得提起之;確認證書真偽或為法律關係基礎事實 存否之訴,亦同。前項確認法律關係基礎事實存否之訴,以 原告不能提起他訴訟者為限」,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2 項定有明文。又「就法律所定親子或收養關係有爭執,而有 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得提起確認親子或收養關係 存在或不存在之訴」,家事事件法第67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 。經查,聲請人主張兩造間無收養真意,致兩造私法上身分 關係不明確之狀態,且此種法律上不安定之狀態得以確認判 決除去,是聲請人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而得提起本 件訴訟。 貳、實體事項 一、聲請人主張:聲請人生父、生母分別為第三人李O、李楊O雲 ,相對人則為李楊O雲之妹。聲請人自幼即與生父、母共同 生活,感情融洽,未曾受相對人撫育;聲請人結婚時生父、 母亦在場擔任主婚人。然李楊O雲於民國113年3月間死亡、 聲請人欲辦理繼承登記時,始發現戶籍資料經註記於50年間 受相對人收養,聲請人向相對人確認此事,相對人亦否認曾 有收養聲請人之意思。為此,爰依家事事件法第67條第1項 提起確認收養關係不存在訴訟等語。並聲明:確認聲請人與 相對人間收養關係不存在。 二、相對人則以:對於聲請人主張之事實均不爭執,並同意聲請 法院逕依聲請人之聲明裁定如主文所示等語。 三、按收養為發生身分關係之法律行為,必於雙方意思表示合致 時,始能成立。。 四、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兩造戶籍謄本、相關戶 籍資料、生活照片等為憑,且為相對人所不爭執,顯見聲請 人與相對人間確無收養真意,是聲請人與相對人間收養關係 不存在。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乙○○、丙○○與相對人間確無收養真意。從 而,聲請人依家事事件法第67條第1項提起確認收養關係不 存在訴訟等語,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依家事事件法第33條第1項、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 項,民事訴訟法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建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盧品蓉

2024-12-26

MLDV-113-家調裁-23-20241226-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離婚等(含未成年子女親權酌定、扶養費等)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婚字第11號 聲 請 人 甲○○ 代 理 人 王炳人律師 柯宏奇律師 相 對 人 乙○○ 上列聲請人聲請給付扶養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自本裁定確定之日起至未成年子女丁○○(女,民國000 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丙○○(男, 民國0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分別成 年當月止,按月於每月27日前,給付未成年子女丁○○、丙○○之扶 養費各新臺幣壹萬伍仟元。如有遲誤一期未履行者,其後四期之 扶養費視為已到期。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原為夫妻,由法院和解 離婚,並約定未成年子女丁○○、丙○○權利義務之行使及負擔 由兩造共同任之,由聲請人擔任主要照顧者。又兩造於111 年10月8日簽訂兩願離婚協議書(下稱系爭協議書),約定 被告願於每月27日前給付未成年子女扶養費每人每月新臺幣 (下同)15,000元,爰依系爭協議書而為請求等語。並聲明 :如主文第一項所示。 二、相對人則以:我要繳納房貸車貸,還要付給聲請人250萬, 沒有多餘的錢支付、負擔等語。 三、若夫妻離婚,對於包括給付未成年子女扶養費金額及方法等 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事項,已經達成協議,因 負給付扶養費之一方不履行協議,他方依協議請求給付時, 本身即具有高度訟爭性,自應尊重當事人處分權。於此情形 ,法院除就給付之方法得命為一次給付或分期給付或有情事 變更情形外,應不許任意依上開規定,變更夫妻間協議給付 未成年子女扶養費之金額。又法院為酌定、改定或變更父母 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時,均應以未成年子 女之利益為依歸,如無特別情事,法院更不得任意變更較父 母協議給付金額為低而有背於未成年子女之固有扶養權利之 有利事項(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453號、臺灣高等法院 暨所屬法院101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25號研討結果同 此意旨),是夫妻已協議之未成年子女扶養費負擔,法院原 則上不得任意變更。經查: (一)兩造婚後育有未成年子女丁○○、丙○○,後和解離婚,約定 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駛及負擔由兩造共同任之,由聲請 人擔任主要照顧者等情,有本院113年度婚字第11號和解 筆錄在卷可查,堪認為真實。又兩造於111年10月18日簽 立系爭協議書,內容有「雙方同意,男方未任未成年子女 之權利義務行使及負擔、監護人,故應於每月27日前給付 兩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每人新臺幣壹萬伍仟元整,至法 定成年為止」之條款;相對人曾依民法第74條第1項規定 ,主張撤銷簽立系爭協議書之法律行為,經本院以112年 度婚字第17號民事判決駁回確定之情,亦有系爭協議書、 上開民事判決書在卷可查,亦堪認為真實。 (二)本院審酌兩造雖非依系爭協議書辦理兩願離婚,而於法院 訴訟程序中和解離婚,惟系爭協議書既為相對人基於自由 意志而簽立,應可認為相對人同意於兩造離婚且未成年子 女由聲請人擔任主要照顧者之前提下,給付未成年子女扶 養費每人每月15,000元。從而,聲請人請求相對人自本裁 定確定之日起至未成年子女分別成年之月止,應於每月27 日前給付扶養費每人每月15,000元,自有理由,應予准許 。又為恐日後相對人有拒絕或拖延之情,而不利於未成年 子女,爰依聲請及家事事件法第107條第2項準用第100條 第4項之規定,併諭知如相對人遲誤一期履行,其後之4期 喪失期限利益,以維未成年子女之利益,爰裁定如主文第 1項所示。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04條第3項、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 2項、民事訴訟法第95條、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建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盧品蓉

2024-12-25

MLDV-113-婚-11-20241225-3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3號 聲 請 人 張O容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張O發為死亡宣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本院於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月十四日所為一一三年度亡字第三號 民事裁定應予撤銷。 本件聲請駁回。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法院認其所為裁定不當,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法律別   有規定外,得撤銷或變更之:(一)不得抗告之裁定;(二   )得抗告之裁定,經提起抗告而未將抗告事件送交抗告法院   ;(三)就關係人不得處分事項所為之裁定。但經抗告法院   為裁定者,由其撤銷或變更之,家事事件法第83條第1項定   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兩造同為被繼承人張O水之繼承人,因 聲請人擬辦理被繼承人名下不動產之繼承登記,而相對人之 戶籍謄本之記載為行蹤不明,有確認相對人生死之必要,爰 依民法第8條及家事事件法第156條聲請宣告失蹤人死亡等語 。 三、經查,相對人張O發之子女張O量、張O琳於民國89年間對相 對人張O發聲請死亡宣告,經本院以89年度亡字第27號判決 相對人張O發於42年5月20日下午12時死亡之情,有上開判決 、相關戶籍浮籤記事資料在卷可查。是相對人張O發已由法 院裁判宣告其死亡,本件自無再宣告其死亡之必要。本院仍 於113年10月14日對相對人張O發為死亡宣告之裁定,該裁定 確有不當,於法自有未合,應由本院予以裁定撤銷原裁定, 並駁回本件聲請,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建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盧品蓉

2024-12-25

MLDV-113-亡-3-20241225-3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89號 原 告 乙○○ 被 告 甲○○ 住苗栗縣○○市○○路000號(苗栗○ ○○○○○)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 ,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意旨略以:兩造於民國105年4月1日結婚。原告前 因案入監5年,入監前已與被告失去聯絡,原告113年6月出 監後仍找不到被告。被告行為已令原告難以繼續與被告共同 生活,兩造婚姻亦因此而破裂,兩造婚姻確已存有難以繼續 維持之重大事由,雙方互信之感情基礎已不復存在,爰依民 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及第2項之規定,請求判決離婚等語 ,並聲明:准許兩造離婚。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1.按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 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 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2項定有明文 。上開條文規定之立法意旨,在符合現代多元化社會之需 要,使裁判離婚之事由較富彈性,其判斷之標準為婚姻是 否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而婚姻是否已生破綻無回復 之希望,不可依主觀的標準,即從原告已喪失維持婚姻意 欲之主觀面加以認定,而應依客觀之標準,即難以維持婚 姻之事實,是否已達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 持婚姻意欲之程度而定(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450、 2924號、94年度台上字第115、2059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   2.查兩造於105年4月1日結婚,現兩造婚姻關係仍存續中等 情,有戶籍謄本可稽,自堪信為真實。經查,原告主張有 前開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之情,業經提出戶籍資料在 卷可查,且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是自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3.本院審酌被告戶籍址在戶政事務所,無在監押紀錄、未出 境,本院無從查詢其行蹤,難以認定其仍有維持婚姻之意 願,可見兩造間之婚姻僅徒具婚姻之外觀,婚姻共同生活 中之情愛基礎喪失,實質上已無夫妻共同生活可言,核與 夫妻以共同生活、同甘共苦、共創幸福家庭生活之本質相 悖。兩造間既然已無正常夫妻間所應具備互信、互諒、互 愛之情感基礎,客觀上已難期待兩造繼續經營和諧幸福之 婚姻生活,主觀上亦難認有維繫婚姻之意願,而依社會上 一般觀念為體察,任何人處於同一情況下,均不願繼續維 持婚姻生活,堪認兩造間之婚姻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 ,有不能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且就上開離婚事由觀之, 原告因案入監或有可歸責之處,然被告行蹤不定,難以聯 絡,亦有可歸責之處。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 規定,主張兩造間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據以請求 判決離婚,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4.原告另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規定訴請離婚,與民法 第1052條第2項規定為請求權競合之關係,係屬訴訟標的 之重疊合併,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訴請離婚既 有理由,則就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規定部分,自無庸 再為審究,併予敘明。 四、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建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表明上 訴理由(須附繕本),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品蓉

2024-12-24

MLDV-113-婚-89-20241224-1

苗家財簡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夫妻剩餘財產分配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苗家財簡字第1號 原 告 鄭雅玟 訴訟代理人 李翰承律師 被 告 劉勇嶸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並指定民國114年1月21日上午9時40分許 ,在本院家事法庭為言詞辯論期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建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品蓉

2024-12-24

MLDV-112-苗家財簡-1-20241224-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離婚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婚字第81號 原 告 乙○○ 被 告 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離婚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0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准原告與被告離婚。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形 ,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意旨略以:兩造於民國75年11月28日結婚。然被告 於97年3月26日出境至今,音訊全無。被告行為已令原告難 以繼續與被告共同生活,兩造婚姻亦因此而破裂,兩造婚姻 確已存有難以繼續維持之重大事由,雙方互信之感情基礎已 不復存在,爰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及第2項之規定, 請求判決離婚等語,並聲明:准許兩造離婚。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1.按有民法第1052條第1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 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 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民法第1052條第2項定有明文 。上開條文規定之立法意旨,在符合現代多元化社會之需 要,使裁判離婚之事由較富彈性,其判斷之標準為婚姻是 否已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而婚姻是否已生破綻無回復 之希望,不可依主觀的標準,即從原告已喪失維持婚姻意 欲之主觀面加以認定,而應依客觀之標準,即難以維持婚 姻之事實,是否已達倘處於同一境況,任何人均將喪失維 持婚姻意欲之程度而定(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450、 2924號、94年度台上字第115、2059號民事判決意旨參照 )。   2.查兩造於75年11月28日結婚,現兩造婚姻關係仍存續中等 情,有戶籍謄本可稽,自堪信為真實。經查,原告主張有 前開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之情,有本院依職權調取之 被告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在卷可查。且被告經本院合法通 知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是自堪信 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3.本院審酌被告出境至今已16年,期間斷絕與原告聯絡,難 認其仍有維持婚姻之意,亦顯見兩造間之婚姻僅徒具婚姻 之外觀,婚姻共同生活中之情愛基礎喪失,實質上已無夫 妻共同生活可言,核與夫妻以共同生活、同甘共苦、共創 幸福家庭生活之本質相悖。兩造間既然已無正常夫妻間所 應具備互信、互諒、互愛之情感基礎,客觀上已難期待兩 造繼續經營和諧幸福之婚姻生活,主觀上亦難認有維繫婚 姻之意願,而依社會上一般觀念為體察,任何人處於同一 情況下,均不願繼續維持婚姻生活,堪認兩造間之婚姻已 生破綻而無回復之希望,有不能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且 上開離婚事由顯非全可歸責原告。從而,原告依民法第10 52條第2項規定,主張兩造間有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 ,據以請求判決離婚,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4.原告另依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規定訴請離婚,與民法 第1052條第2項規定為請求權競合之關係,係屬訴訟標的 之重疊合併,原告依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訴請離婚既 有理由,則就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5款規定部分,自無庸 再為審究,併予敘明。 四、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 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建豪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表明上 訴理由(須附繕本),並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品蓉

2024-12-24

MLDV-113-婚-81-20241224-1

家全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假處分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全字第2號 聲 請 人 吳OO 相 對 人 林OO 上列當事人間離婚事件(本院113年度家調字第000號),聲請人 聲請假處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以新臺幣陸拾玖萬貳仟元或同額之銀行無記名可轉讓定期 存單為相對人供擔保後,禁止相對人對於如附表所示之不動產為 讓與、設定負擔及其他一切處分行為。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家事訴訟事件,除本法別有規定者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 規定,家事事件法第51條定有明文。復按債權人就金錢請求 以外之請求,因請求標的之現狀變更,有日後不能強制執行 或甚難執行之虞,欲保全強制執行者,得聲請假處分。民事 訴訟法第532條定有明文。又債權人聲請假處分應就其請求 及假處分之原因釋明之。前項釋明如有不足,而債權人陳明 願供擔保或法院認為適當者,法院得定相當之擔保,命供擔 保後為假處分,同法第533條準用第526條第1項、第2項亦定 有明文。可知債權人聲請假處分應就其請求及假處分之原因 加以釋明,且兩者缺一不可。該項釋明如有不足,而債權人 陳明願供擔保或法院認為適當者,法院始得定相當之擔保, 命供擔保後為假處分(最高法院96年度台抗字第648號判決 意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兩造為夫妻關係,兩造間離婚事件現以 113年度家調字第000號(下稱本案離婚事件)繫屬於本院, 因相對人多次揚言要讓聲請人淨身出戶、一無所有,且亦已 移轉名下其他不動產;如附表所示之不動產(下稱系爭不動 產)現仍登記於相對人名下,處於隨時得變賣、移轉登記與 他人之狀態,若相對人於本案訴訟過程中又將系爭不動產移 轉登記給他人,致請求標的現狀變更,有不能強制執行或甚 難執行之虞。為保全強制執行,聲請人提出上開證據以釋明 上述事實,如認釋明仍有不足,聲請人願供擔保以代釋明。 爰聲請准予假處分,以保權益。 三、經查: (一)聲請人前開主張,業據提出勞保投保資料、錄音光碟及譯 文、不動產異動索引、本案離婚事件起訴狀為證,並經本 院依職權調取本案離婚事件卷宗查核無訛。則本件聲請人 所為假處分之請求,可認為有相當之釋明;就假處分之原 因釋明雖有不足,惟聲請人陳明願供擔保以代釋明之不足 ,核無不合,爰命聲請人於供擔保後為假處分。 (二)次按法院為附條件之假處分之裁定,命債權人供擔保後得 為假處分,此項擔保係備賠償債務人所可能受有之損害。 故法院此項擔保額應斟酌者乃債務人所可能受損害為衡量 之標準,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受假處分後,債務人不能利用 或處分該標的物之價值為依據(最高法院63年台抗字第14 2號判例參照)。再者,夫或妻基於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 求權聲請假扣押者,前項法院所命供擔保之金額不得高於 請求金額之十分之一。且該規定於假處分準用之。民事訴 訟法第526條第4項、第533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假處 分所保全者為金錢請求以外之請求,與假扣押係保全金錢 請求尚有不同,此時法院應以假處分標的價值之十分之一 為供擔保金額之上限。又法院定擔保金額而為准許假處分 之裁定者,該項擔保係備供債務人因假處分所受損害之賠 償,其數額應依標的物受假處分後,債務人不能利用或處 分該標的物所受之損害額,或因供擔保所受之損害額定之 ,非以標的物之價值為依據。至法院為命債權人供擔保後 得假處分之裁定,該項擔保金額之多寡應如何認為相當, 固屬法院職權裁量之範圍。惟此項擔保既係備償債務人因 假處分所受之損害,故法院定此項擔保額,應斟酌債務人 受假處分所應受之損害作為衡量之標準。本件聲請人既限 制相對人就系爭不動產為讓與、設定抵押及其他一切處分 行為,則其應供擔保之金額,應斟酌相對人未能即時處分 系爭不動產所受之損害,即相對人因本案離婚事件之民事 訴訟期間,財產無法處分,而受有以該財產價額依法定利 率年息5%計算利息之損害。查附表編號1之土地公告現值 ,依不動產登記謄本記載約為新臺幣(下同)510,222元 ,附表編號2、3之建物依聲請人在本案離婚事件之起訴狀 記載,價值均為3,207,200元,是系爭不動產現值共為6,9 24,622元。又關於剩餘財產分配之家事訴訟事件,其通常 程序第一、二、三審審判案件辦案期限分別為2年6月、2 年6月、1年6月,合計為6年6月。113年6月13日、4月24日 分別修正之少年及家事法院審理期限規則第3條及各級法 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2條分別定有明文。是相對人倘因 聲請人聲請假處分,致其於上開期間內無法處分系爭不動 產,依法定年息5%計算,可能產生之利息損失為2,250,50 2元(計算式:6,924,622元5%(6+6/12)≒2,250,502元) ,又本件既為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之訴,所命供擔 保之金額不得高於該房地價額6,924,622元之1/10即692,4 62元【計算式:6,924,622元×1/10≒692,462元】。是以, 相對人因如附表所示不動產經假處分所受損害雖為2,250, 502元,然該數額已高於前開2,250,502元,是本件應以69 2,462元之整數約692,000元酌定為聲請人之擔保金額。爰 裁定如主文。 (三)末聲請人雖聲請對附表編號2、3之共有部分建物一併為假 處分,惟該等建物為區分所有建築物,專有部分與共有部 分依民法第799條第4項規定本不得分離移轉或設定負擔, 本院認並無對該等部分併為假處分之必要,併此敘明。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533條前段、第526條、 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曾建豪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盧品蓉 附表: 編號 項目 財產所在或名稱 權利範圍 1 土地 苗栗縣○○市○○段000地號 45/100000 2 建物 苗栗縣○○市○○段000○號 1/1 3 建物 苗栗縣○○市○○段000○號 1/1

2024-12-24

MLDV-113-家全-2-202412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