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

共找到 25 筆結果(第 11-20 筆)

聲保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聲請假釋期中付保護管束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號 聲 請 人 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裕凱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人聲請假釋期 中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裕凱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裕凱因竊盜案件,經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110年度易字第27號判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4月,提起上訴 後,經本院以111年度上易字第3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又因違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福建金門地方法院112年度城簡字 第18、57號判決各判處有期徒刑2月、3月確定,並經同法院113 年度聲字第35號裁定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4月確定;另因妨害秩 序案件,經福建金門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32號判決判處有期 徒刑6月,提起上訴後,經本院113年度上訴字第6號判決駁回上 訴確定。受刑人於民國111年12月7日送監執行。茲聲請人以受刑 人業經法務部矯正署於114年1月16日以法矯署教字第1130198679 1號函核准假釋,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情。本院審核有 關文件,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 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庭審判長法 官 李文賢                 法 官 陳瑞水                 法 官 許志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相符。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敘明理由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須附繕本)。                 書記官 蔡鴻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2025-01-20

KMHM-114-聲保-2-20250120-1

聲保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聲請假釋期中付保護管束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1號 聲 請 人 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翁柏霖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人聲請假釋期中 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翁柏霖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翁柏霖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 經福建金門地方法院109年度城簡字第56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 確定;又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109年度訴字第3號判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10月、4月,提起 上訴後,迭經本院109年度上訴字第11號判決、最高法院110年度 台上字第3148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上開4罪經本院110年度聲字 第28號裁定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5年2月確定。受刑人於民國110 年8月25日送監執行。茲聲請人以受刑人業經法務部矯正署於114 年1月16日以法矯署教字第11301942961號函核准假釋,聲請於其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情。本院審核有關文件,認聲請為正當,爰 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庭審判長法 官 李文賢                 法 官 陳瑞水                 法 官 許志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相符。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敘明理由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須附繕本)。                 書記官 蔡鴻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2025-01-20

KMHM-114-聲保-1-20250120-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4021號 上 訴 人 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檢察官王柏敦 被 告 王志宇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福建高等法 院金門分院中華民國113年7月17日第二審判決(112年度上訴字 第10號,起訴案號: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909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撤銷,發回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理 由 一、本件原判決撤銷第一審論處被告王志宇販賣第二級毒品罪刑 暨諭知沒收、追徵之判決,改判諭知其無罪,固非無見。 二、惟查:  ㈠證據取捨與其價值之判斷,固屬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但此 項判斷職權之行使,仍應受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之支配,否 則即有違背證據法則之違法。本件證人紀昕茹於起訴書所載 時、地交付新臺幣(下同)7萬元現金予被告乙節,業經被 告坦認(見警7559影卷第12至13頁、第一審卷第214頁、原審 卷第387頁),且據證人紀昕茹、林裕凱、薛宇哲證述在卷( 見警7559影卷第24頁、第40至41頁、偵909卷第262頁;警75 59影卷第62至63頁、偵909卷第109至111頁、第一審卷第201 至204頁;偵909卷第170頁、第一審卷第195至196頁),並 有紀昕茹於所載時、地進入被告駕駛之自用小貨車副駕駛座 之監視器錄影畫面可佐(見警7559影卷第70至75頁)。則該筆 7萬元之原因關係,究係紀昕茹、薛宇哲、林裕凱所證購買 甲基安非他命之對價,或係被告所辯紀昕茹提前償還所欠10 萬元債務之一部,與販賣毒品罪交付對價之構成要件事實是 否該當攸關,自應究明。而據被告稱:該筆10萬元之借款迄 民國111年3月10日清償期始屆至(見第一審卷第214頁), 且依紀昕茹所證,其因被告對其過度關心,亟欲避免再受其 騷擾,薛宇哲、林裕凱亦聽聞或知悉此情(見警7559影卷第 24頁、第66頁,偵909卷第110、170頁),並稽之被告與紀 昕茹於111年2月22日之通訊軟體對話紀錄,被告就該筆債務 亦對紀昕茹稱:「從一開始就不應該讓你(紀昕茹)太方便, 才會延伸後面的不清楚。你如果認為不必在給我,那麼就算 了」等語(見警9879影卷第91頁、第一審卷第189頁),亦 徵被告對紀昕茹確有好感而於借款給予較多便利。果若無訛 ,該筆借款之清償期既未屆至,則紀昕茹何有提前清償債務 之必要?再者,7萬元現金數額非微,紀昕茹又亟欲避免與 被告往來,倘該次會面果如被告所辯,單為清償債務,別無 其他,則紀昕茹前曾為被告操作帳戶提、匯款(見警7559影 卷第7頁、他卷第127、135頁),被告非無金融機構帳戶可 供紀昕茹匯款還債,又有何必要相約於凌晨時分當面提前清 償部分欠款?況紀昕茹證稱:10萬元全部都沒有清償等語( 見第一審卷第177頁),則原判決就前揭相關事證,未備理由 詳為取捨,遽採被告辯解為其有利之認定,此項職權之判斷 ,是否合乎經驗法則即有待研求,且有理由不備之違誤。  ㈡證人之陳述雖前後或彼此不符,然其基本事實之陳述,若果於真實性無礙時,法院仍得本於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斟酌其他情形作合理之比較,定其取捨,非謂一有不符或矛盾,即應認其全部均不可採。所謂真實性,並非指全知視角下之實體客觀真實,否則無異陷入循環論證且有違證據裁判主義,毋寧係指經檢視供述證據之歧異或不符是否重大,其內容與客觀證據的合致性,並釐清歧異或不符之可能原因後,所留存之事實評價空間。於此事實評價空間內,事實審法院本得本於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取捨證據,基於證據評價及推理作用所得之訴訟上之真實,倘已達無合理懷疑之心證門檻,即得認定事實而為有罪判決。倘僅臚列供述證據前後或彼此之歧異或不符,未依個案之具體情形說明其歧異或不符是否屬重大之瑕疵,及其可能原因,並為評價、取捨,遽認其全部均為不可採信,則非無理由不備之違誤。卷查,紀昕茹就與被告如何交易起訴書所載甲基安非他命之過程,先證稱係被告寄放甲基安非他命於其處,嗣由其買斷,被告並補足寄放未足總數34公克部分,復又改稱被告並非寄放甲基安非他命於其處,而係分兩次交付,每次各17包、每包1公克之甲基安非他命。紀昕茹所證前後固不一致,惟有關其持有為警扣案部分甲基安非他命(見偵235影卷第45至49頁之搜索扣押物品目錄表編號2、3、7至9、17所示、同卷第28至29頁警詢筆錄)係分別於111年2月初、同年月14日凌晨2至5時由被告交付而取得,對價共7萬元,計取得34公克之甲基安非他命等事實則屬相同。薛宇哲、林裕凱均一致證稱紀昕茹與被告在車上見面後取回甲基安非他命,但所證所見毒品之外包裝則與紀昕茹所證不符。原判決固已指明前揭供述證據不符之處(見原判決第3頁第11行至第6頁;第8頁第29行至第10頁第6行),然未於不逾越前揭事證得以支持之事實評價空間界限內,就紀昕茹與薛宇哲、林裕凱之先後說詞,深入研求勾稽,綜合判斷,並為合理之比較說明,論究各該歧異或不符之處,是否係證人受記憶、表達能力、陳述動機等因素之影響所致?或考量紀昕茹恐涉有共同意圖販賣而持有第二級毒品罪嫌始為先後歧異之陳述,何者為可採?並就證人上揭證詞得否與被告違常於凌晨時分向紀昕茹取得7萬元款項之客觀事實相互利用,而獲補強?原判決未釐清其實情如何,即切割案內事證,單獨針對上揭證人內容相異、欠缺補強證據為佐等項割裂判斷,逕撤銷第一審有罪判決,改判諭知被告無罪,其取捨證據及判斷證明力之職權行使,難認與經驗法則、論理法則無違,併有理由未備之缺失。 三、以上或為上訴意旨所指摘,或為本院得依職權調查之事項, 因原判決上開違背法令情形,已影響事實之確定,本院無可 據以為裁判,應認有撤銷發回更審之原因。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7條、第401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刑事第七庭審判長法 官 林恆吉 法 官 林靜芬 法 官 蔡憲德 法 官 吳冠霆 法 官 許辰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石于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16

TPSM-113-台上-4021-20250116-1

聲保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聲請假釋期中付保護管束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7號 聲 請 人 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賴湘鈞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等案件,聲請人聲請假釋期中付保護管束(11 3年度執聲付字第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賴湘鈞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賴湘鈞因詐欺等案件,經福建金門地方法 院105年度易字第57、67號判決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8年,提起上 訴後,經本院106年度上易字第10、11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受 刑人於民國107年5月30日送監執行。茲聲請人以受刑人業經法務 部矯正署於113年12月30日以法矯署教字第11301898981號函核准 假釋,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情。本院審核有關文件,認 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 、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刑事庭審判長法 官 李文賢                 法 官 陳瑞水                 法 官 許志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相符。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敘明理由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須附繕本)。                 書記官 蔡鴻源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2024-12-31

KMHM-113-聲保-7-20241231-1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6號 聲 請 人 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曾健豪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113年度執聲字第9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曾健豪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陸年陸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曾健豪因殺人未遂等數罪,先後經判 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之規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 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 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 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及第5 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殺人未遂等案件,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 示之刑,均確定在案,且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其犯罪時間 在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判決確定日前所犯,而本院為本件之 最後事實審法院等情,有各刑事判決書、法院前案紀錄表附 卷可稽。檢察官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聲請定 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爰審酌受刑人所犯 如附表編號1、2所示刑度之外部限制,及其所犯2罪之罪質 ,暨其所犯之不法內涵及侵害法益程度等情,並權衡其行為 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等因素,兼衡其現年41 歲之日後復歸社會更生等總體評價,乃酌定其應執行之刑如 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刑事庭審判長法 官 李文賢                 法 官 陳瑞水                 法 官 許志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相符。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敘明理由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須附繕本)。                 書記官 蔡鴻源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附表:受刑人曾健豪應執行之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罪名 殺人未遂 傷害致重傷(聲請書誤載為重傷害) 宣告刑 有期徒刑5年2月 有期徒刑1年8月 犯罪日期 109年4月1日 109年4月28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6101號 福建連江地方檢察署110年度調偵字第1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案號 111年度上更一字第18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8號 判決日期 111年10月13日 113年8月28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案號 111年度上更一字第18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8號 確定日期 111年11月24日 113年10月8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案件 否 否 備    註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字第146號執行中 福建連江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16號

2024-12-27

KMHM-113-聲-16-20241227-1

聲自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聲請准許提起自訴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自字第5號 聲 請 人 陳玉珍 代 理 人 侯志翔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吳嘉將等涉犯妨害名譽等案件,不服福建高等 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檢察長中華民國113年10月29日113年度上聲 議字第52號駁回再議之處分,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委任侯志翔律師為代理人 之委任狀。   理 由 一、按聲請人不服上級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長認再議為無理由 而駁回之處分者,得於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委任律師提出理 由狀,向該管第一審法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法院認准許提 起自訴之聲請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 258條之1第1項、第258條之3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依 同法第258條之1第4項準用第30條第1項規定,委任律師為代 理人者,應提出委任狀。 二、查聲請人陳玉珍所提聲請准許提起自訴狀,其上雖載明代理 人為侯志翔律師,然未檢附其委任狀,其法定程式有欠缺,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58條之1第4項、第273條第6項規定,命 聲請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 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建都                   法 官 宋政達                   法 官 王鴻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王珉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4

KMDM-113-聲自-5-20241224-1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5號 聲 請 人 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徐金伶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113年度執聲字第8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徐金伶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罰金新臺幣貳拾貳萬 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徐金伶因洗錢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7款、第50條第1項( 聲請書誤載為第2項,應予更正)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 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刑法第53條、第51 條第7款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洗錢等案件,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併科罰金,均確定在案,且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其犯罪時 間在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判決確定日前所犯,而本院為本件 之最後事實審法院等情,有各刑事判決書、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檢察官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裁判 之法院,聲請就罰金刑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 請為正當,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各罪罰金 部分之外部限制,及其所犯數罪之罪質相同,暨其所犯之不 法內涵及侵害法益程度等情,並權衡其行為責任與整體刑法 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等因素,兼衡其現年59歲之日後復歸社 會更生等總體評價,乃酌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至附 表編號1所示之罪已執行完畢之罰金刑,則係就所定應執行 刑執行時之折抵問題,併此指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7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刑事庭審判長法 官 李文賢                 法 官 陳瑞水                 法 官 許志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相符。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敘明理由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須附繕本)。                 書記官 蔡鴻源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附表:受刑人徐金伶應執行之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罪名 洗錢罪 洗錢罪 宣告刑 罰金新臺幣陸萬元 罰金新臺幣貳拾萬元 犯罪日期 109年3月間某日 111年2月11至16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675號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694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20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4號 判決日期 112年1月10日 113年7月24日 確定判決 法院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20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4號 確定日期 112年2月23日 113年9月3日 備    註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字第60號執行完畢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221號

2024-12-18

KMHM-113-聲-15-20241218-1

單聲沒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聲沒字第6號 聲 請 人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建明 男 民國73年( 大陸地區住所:福建省莆田市○○區○○鎮○○街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等案件(110年度偵字第432號) ,經檢察官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3年度聲沒字第10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6所示之物品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李建明因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等案件, 經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0年度偵字第432號為緩起 訴處分確定,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6所示之物品為供被告犯罪 所用之物,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刑法第38條第2項 前段之規定,聲請單獨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253條或第253條之1為不起訴或緩 起訴之處分者,對刑法第38條第2項、第3項之物及第38條之 1第1項、第2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請法院宣告沒收,刑 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定有明文。次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 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為人者,得沒收之,刑法 第38條第2項前段亦規定甚明。 三、經查:  ㈠被告前因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等案件,由福建金門地方檢察 署檢察官以110年度偵字第432號為緩起訴處分,依職權送再 議後,經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駁回再議而確定,並 已於民國111年5月11日緩起訴期滿一節,有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上開緩起訴處分書、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 察分署110年度上職議字第82號處分書在卷可佐(見本院卷 第9頁、110緩123卷第5至7頁),復由本院核閱福建金門地 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432號全案卷證屬實。  ㈡扣案如附表編號1至6所示之物品為被告所有,且供被告犯罪 所用之物,業經被告供承在卷(見110偵432卷第14頁),並 有金馬澎分署第九岸巡隊照片用紙、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九 岸巡隊扣押物品目錄表附卷可查(見岸巡卷第8至11、15頁 ),揆諸前揭規定,自均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之規定 宣告沒收,是檢察官就上開物品聲請宣告沒收,核無不合, 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宋政達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鍾雅婷 附表 編號 扣案物 所有人 1 拼接浮具(長5.4公尺、寬1.8公尺)1個 李建明 2 保麗龍浮具(長1.8公尺、寬1.2公尺)1個 3 舷外機1具 4 救生衣1件 5 25公升油桶1桶 6 3.5公升油桶1桶

2024-12-17

KMDM-113-單聲沒-6-20241217-1

單聲沒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聲沒字第7號 聲 請 人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 元 男 民國88年( 大陸地區住所:廣西省賓陽縣○○鎮○○村○○○○村○○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案件(110年度偵字第616號), 經檢察官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3年度聲沒字第12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扣案之充氣船橡皮艇壹個、划槳貳個、充電式電動充氣機(含充 電器)壹組,均沒收。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江元因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案件,經福 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0年度偵字第616號為緩起訴處 分確定,扣案之充氣船橡皮艇1個、划槳2個、充電式電動充 氣機(含充電器)1組為供被告犯罪所用之物,爰依刑事訴 訟法第259條之1、刑法第38條第2項前段之規定,聲請單獨 宣告沒收等語。 二、按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253條或第253條之1為不起訴或緩 起訴之處分者,對刑法第38條第2項、第3項之物及第38條之 1第1項、第2項之犯罪所得,得單獨聲請法院宣告沒收,刑 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定有明文。次按供犯罪所用、犯罪預備 之物或犯罪所生之物,屬於犯罪行為人者,得沒收之,刑法 第38條第2項前段亦規定甚明。 三、經查:  ㈠被告前因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案件,由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以110年度偵字第616號為緩起訴處分,依職權送再議 後,經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駁回再議而確定,並已 於民國111年8月31日緩起訴期滿一節,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緩起訴處分命令通 知書、上開緩起訴處分書、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11 0年度上職議字第126號處分書在卷可佐(見本院禁閱卷第21 頁、110緩152卷第3至9頁),復由本院核閱福建金門地方檢 察署110年度偵字第616號全案卷證屬實。  ㈡扣案之充氣船橡皮艇1個、划槳2個、充電式電動充氣機(含 充電器)1組為被告所有,且供被告犯罪所用之物,業經被 告供承在卷(見偵卷第20頁),並有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九 岸巡隊112年度保管字第25號扣押物品移交清單、扣押物品 目錄表、海洋委員會金馬澎分署第九岸巡隊扣押物品移交福 建金門地方檢察署照片在卷可佐(見偵卷第71、74至76頁) ,揆諸前揭規定,自均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9條之1之規定宣 告沒收,是檢察官就上開物品聲請宣告沒收,核無不合,應 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宋政達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鍾雅婷

2024-12-17

KMDM-113-單聲沒-7-20241217-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3278號 上 訴 人 福建高等檢察署金門檢察分署檢察官王柏敦 上 訴 人 (被 告) 李沃士 選任辯護人 賴彥杰律師 蔡世祺律師 被 告 蘇鳳英 選任辯護人 林添進律師 上列上訴人等因被告等違反貪污治罪條例案件,不服福建高等法 院金門分院中華民國113年5月29日第二審更審判決(110年度上 更一字第7號,起訴案號: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103年度偵字第48 7、55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壹、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貳、有罪(上訴人李沃士)部分: 一、本件原判決撤銷第一審論李沃士共同公務員對於職務上之行 為收受賄賂罪刑及宣告連帶沒收(追徵)之判決,改判仍論 李沃士對於職務上之行為收受賄賂罪刑(經適用刑事妥速 審判法第7條規定減輕其刑後,處有期徒刑7年6月,褫奪公 權5年)並宣告沒收(追徵),已詳敘其調查證據之結果及 證據取捨並認定事實之理由;所為論斷,均有卷存證據資料 可資覆按,從形式上觀察,原判決關於李沃士部分,尚無足 以影響判決結果之違背法令之情事。 二、李沃士之上訴意旨略以:  ㈠依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酒公司)之登記資料 查詢,案發時金酒公司之發行總股份為2兆7千萬股,金門縣 政府之持股為2兆699萬股,是以金門縣政府並非金酒公司之 唯一股東,原判決認定金門縣政府是金酒公司唯一股東,有 判決理由矛盾之違誤,且依金門縣政府組織自治條例第16條 之規定,金酒公司是金門縣政府所設之事業機構,並非所屬 機關,是以金酒公司是私經濟之經營事業機構,非有關公權 力執行之機關,又依金門縣政府與金酒公司權責劃分表之說 明欄,有關產品之出廠價格,洵屬金酒公司自行決定之核定 事項,金門縣政府僅備查而已,而備查行為僅供監督機關事 後監督,並非行政處分,無任何公法上之法律效果,非縣長 職務上應為或得為之事務,依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102年 度上重更㈣第2號判決之同一見解,原判決適用貪污治罪條例 第5條第1項第3款規定論罪科刑,判決適用法則不當。  ㈡本案並無李沃士收受新臺幣(下同)100萬元之證據,且徐明 哲(業經緩起訴處分確定)先後就其如何交付100萬元之供 述,包含是直接拿給蘇鳳英(李沃士之妻,關於檢察官對蘇 鳳英上訴部分,詳後述)或放入李沃士兒子背包或放入時有 無明講是「錢」等節,前後歧異,且原判決所載徐明哲於民 國103年8月25日之訊問筆錄中提及交付蘇鳳英100萬元時說 「這些」拿去帶小孩暑假出國玩或買東西,實際上筆錄是記 載「這些錢」拿去帶小孩暑假出國玩或買東西;另證人張東 賓(業經緩起訴處分確定)在原審上訴審審理時已證稱扣案 之筆記本是其工作紀錄,都是事隔1、2天後才記錄,則其證 稱筆記本上之「TO縣長」是指當天跟縣長討論的事情等語, 即有矛盾。原判決論述徐明哲交付金錢之供述部分前後沒有 歧異,並以張東賓之證詞及筆記本內容執為不利於李沃士之 認定,俱有判決理由與卷內事證不符之違法。  ㈢原判決以蘇鳳英若收到100萬元,衡諸常情必然會將收到的10 0萬元交由李沃士處理,係以推測、擬制之方法論斷,並非 依憑證據,又原判決僅以徐明哲有瑕疵之單一指述,認定上 訴人收受賄賂,欠缺補強證據,違反證據法則。  ㈣張東賓、黃珮璘均證稱渠等於100年7月8日當天在徐明哲住處 ,並未聽聞李沃士有與徐明哲討論高端白酒議題,且徐明哲 復於第一審證稱其不可能影響酒基價格,折扣數要看公部門 的遊戲規則等語,前開證詞俱足以影響100年7月8日徐明哲 是否有請李沃士壓低高端白酒酒基價格等事實之認定。次依 徐明哲、張東賓調查筆錄之勘驗結果可知,上開2人於調查 過程中有溝通案情之情形,且徐明哲於偵查中提及100萬元 只是維持關係,並非行賄等語,以及於106年8月30日第一審 審理時證稱其因不想跑金門,為了取得緩起訴才會認罪等語 ,足認上開徐明哲、張東賓於偵查所為關於共同行賄之證詞 不可採信,原判決未於理由說明何以未審酌上開各情即採信 徐明哲坦承行賄之供詞,亦未敘明其就前開有利於李沃士之 供述部分之證據取捨理由,判決理由不備。  ㈤徐明哲在偵訊中二度供稱:行銷子公司是李沃士的政策,伊 認為行銷子公司與賣高端白酒是同一件事,是在選舉前就知 道行銷子公司是要賣高端白酒,徐明哲在過程中認為構想是 李沃士提出的,是因遇到脫離市場昧於事實的事情才沒有辦 法繼續進行,此種情形李沃士應該要負責解決,其不可能反 而行賄李沃士。而酒基價格之高低,所有廠商一體適用,並 未獨厚任何人,徐明哲沒有必要去行賄李沃士,此業經本院 於第一次發回意旨指明應調查徐明哲以何名義得以確認將來 會取得投標資格,該投標資格之有無,攸關徐明哲有無行賄 之必要,但原判決並未調查此節,另原判決就此部分說明鉑 金、白金公司是否可以投標,並不影響判決之結果,與判決 中論述:徐明哲請託李沃士協助壓低酒基價格,斷非要求提 高或維持之說明矛盾,且酒基價格之高低不能獨厚任何一方 ,並為公開招標時眾多評分標準之一,並未對任何特定廠商 皆有利,更何況金酒公司也可以事後提出價格調整要求,經 銷商仍應配合,是以原判決關於投標資格不影響判決結果之 理由矛盾,亦違反經驗法則、論理法則,且判決有不備理由 之違法。  ㈥證人林文君於調詢時已證稱其並未配合徐明哲量身訂做酒基 價格,內部均有利潤分析,其提出之價格是依據年份酒基價 格由同事蔡文婷用EXCEL試算之結果,李沃士沒有任何指示 ,卷附評價會議紀錄均經委員討論,依邏輯性推算而得等語 ,係屬有利於李沃士之證據,況其中100年7月1日及100年7 月20日之評價結果,不降反升,完全不符合徐明哲之期待, 足見李沃士並未介入酒基之評價,此與原判決第29頁所載之 徐明哲請託處理事項,斷非要求提高酒基價格等文,相互矛 盾,上開情節,原判決未予審酌判斷,亦未說明李沃士所辯 此節不足採信之理由,判決理由矛盾及理由不備。  ㈦依李清正、吳秋穆、林文君等人之調詢筆錄,100年8月19日 李沃士與前開3人溝通高端白酒酒基出廠價格之事時,並未 指示要打9折再打6折之事,且100年8月31日評價會議紀錄中 也沒有打9折再打6折之記載,吳秋穆於第一審證稱是李清正 找李沃士溝通酒基價格之事,且係其自行決定要翁雅萍寫3 個方案讓李沃士選的等語,可見李沃士並未指示調降酒基價 格。原判決未察即認定李沃士有應徐明哲要求而於100年8月 19日與李清正會面時表明酒基價格應調降為6折等節,並未 依前開證據勾稽查明並說明證據取捨之原因,判決理由未備 。  ㈧依吳秋穆、陳國庭之證詞可知李沃士批示「再行研議」,並 未要求調降酒基價格,則所指「再行研議」究竟是李沃士對 金酒公司之外部指示或僅係對金門縣政府間之內部意見,原 判決並未釐清,且對李沃士之前開答辯恝置不顧,未說明不 採信之理由,有判決理由未備之違誤。 三、惟:  ㈠證據之取捨及事實之認定,為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如其判斷 無違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復已敘述其憑以判斷之心證理由 ,即不能任意指為違法。   ⒈原判決依憑調查證據之結果並綜合卷內證據資料,於理由欄 詳敘認定李沃士有其事實欄二所載,明知徐明哲於100年7月 8日在其位於○○市○○區○○路0段00○0號0樓帝寶社區之招待所 (下稱帝寶社區招待所)交付予蘇鳳英之100萬元現金,係 李沃士允諾協助壓低金酒公司高端白酒案之酒基售價之對價 ,竟基於公務員對於職務上行為收受賄賂之犯意予以收受等 犯行,並對李沃士於原審否認收受賄賂犯行,辯稱:金酒公 司於99年11月25日召開董事會,董事長李清正裁示由營業組 研擬高端白酒代銷商辦法,經金門縣政府於100年6月10日就 第2版之徵求高端白酒品牌行銷暨總經銷管理辦法(草案) (下稱第2版辦法)准予備查。金酒公司於100年7月1日召開 第一次評價會議。同年月7日徐明哲邀約李沃士、蘇鳳英及 其等兒子李○○於同月8日晚間至徐明哲位於帝寶社區招待所 會面,蘇鳳英雖於離開前有前往帝寶社區招待所之小會客室 拿取皮包,但並未收受100萬元。金酒公司賡續於同年7月20 日、25日召開評價會議,於同年8月3日陳報金門縣政府,金 門縣政府就所報各年份酒基牌價部分函知金酒公司「詳研再 報」。金酒公司復於同年8月29日召開評價會議後陳報金門 縣政府,金門縣政府仍請「詳研再議」,嗣因吳秋穆建議呈 報3種方案讓金門縣政府核定時,遭李清正否決,酒基折扣 之事乃懸而未決,李清正即於同年10月31日直接裁示不再續 推高端白酒,可見金酒公司之採購係營利行為,並非公權力 之行使,李沃士就該採購並無法定職務權限及實質影響力。 另徐明哲成立之鉑金公司、白金公司及海峽公司均不符合第 2版辦法所定之資格,徐明哲自無必要行賄李沃士以壓低酒 基之價格等節,與其原審辯護人於原審辯護稱:徐明哲所供 於100年7月8日在帝寶社區招待所交付100萬元行賄乙事,為 有瑕疵之單一指述,欠缺補強證據云云,如何認為均無足採 等情,逐一予以指駁(見原判決第12至13頁、第21至22頁) ;另敘明李清正、林文君、吳秋穆調詢僅供述渠等均記不清 楚酒基價格協調事宜之細節,並非否定李沃士於100年8月19 日時有提及酒基折扣數,俱不足為有利於李沃士之認定之理 由(見原判決第34至35頁),並詳予說明①本案除對向共犯 徐明哲、張東賓之供述外,尚有扣案(新)白金公司暫付款 憑證及申請單、帳戶申請書、歷史交易明細、第一銀行存取 款憑條、通訊監察譯文、張東賓筆記本可資補強;②徐明哲 關於交付100萬元情節之供述前後僅內容詳簡之區別,並無 重大而足以影響判決結果之歧異情形(見原判決第26至27頁 );③如何以李清正、吳秋穆、林文君偵查中之證述、原判 決附表編號83至85、85至86、86至88、89之通訊監察譯文、 金門縣政府就金酒公司100年8月29日評價會議中酒基牌價再 打7折部分未予以核備,要求再詳細研議等非供述證據之證 據取捨,認定李清正、吳秋穆、林文君於100年8月19日前往 縣長辦公室之目的是為了討論高端白酒之事暨李沃士於該次 會談中希望壓低高端白酒之酒基價格牌價9折,並提到折扣6 折,最後因評價會議之結果與其希望不符而指示金酒公司再 詳細研議,而未予核備,其後於100年9月3日前仍指示吳秋 穆擬定3個方案送交李沃士勾選,於100年8月29日評價會議 之後持續努力意圖改變最終結果等因收賄而踐履之職務上行 為之得心證理由。  ⒉經核原判決關於李沃士部分之採證認事並無違反經驗法則、 論理法則,亦無任意推定犯罪事實、違背證據法則、判決理 由不備、理由矛盾或不適用法則、適用法則不當之違誤。 ⒊再:  ①受賄罪以保護職務執行之公正性,避免該職務執行之公正性 受到經濟利益介入之妨害為其規範之目的。依本院近來統一 之見解,受賄罪之「職務行為」包含因職務或身分地位關係 對受政府機關實質支配之公有民營企業人員所生事實上之影 響行為,是受賄者允為有對價之積極作為或消極不作為之活 動,亦包含其基於職務或身分地位關係而實質支配影響公有 民營企業營運事項中符合公務外觀之活動。查金門縣政府關 於金酒公司及董事會組織條例、金酒公司之章程、高階主管 人事遴選、停職、復職、免職、官股股權之轉讓、年度事業 計畫等事項依法令有核定權;就未來經營策略、產品出廠價 格依法令有備查權,該等針對金酒公司相關事務之核定或備 查行為,性質上均屬當時李沃士基於其金門縣長職務而應為 之具備公務外觀,且足生影響金酒公司人員、經營事項之行 政行為,自屬其職務上行為。此與金酒公司產品出廠價格本 身是否為私經濟行為無涉,尤與金門縣政府是否為金酒公司 唯一股東無關。原判決已敘明其何以認定金門縣長對金酒公 司產品出廠價格之備查行為屬縣長職務範圍內之事務所憑依 據及理由(見原判決第12、13頁),於法並無不合。至福建 高等法院金門分院102年度上重更㈣第2號案件之被告為當時 之金門縣長兼金酒公司董事長,且涉及金酒公司之內部事務 ,案情不同,自不得比附援引。再依原判決之認定,金門縣 政府於收到金酒公司關於100年7月20日之評價會議之陳報後 ,因李沃士函覆金酒公司「詳研再報」,金酒公司乃再開評 價會議討論,於再次陳報金門縣政府後,李沃士仍不同意備 查折扣數部分並批示「高端白酒酒基參考價請再詳細研議, 餘如擬函覆」,最終因金酒公司董事長裁示不再續推高端白 酒案而未再有後續之陳報,可見金門縣政府對於金酒公司之 酒基出廠價格之備查與否,並非僅具事後監督之性質,況事 後監督仍屬李沃士之職務行為,不因其使用之文字為「備查 」而有異。  ②徐明哲於103年8月25日第1次偵訊筆錄固證稱:「我說這些錢 讓你拿去暑假帶小孩出國玩或買東西」等語(見偵字第487 號卷二第157頁),與原判決第15至16頁所引述徐明哲證稱 :「我說這些讓你拿去暑假帶小孩出國或買東西」等文,固 有「這些」或「這些『錢』」之些微差異,然依徐明哲前後文 意既指拿徐明哲交付之物「出國玩」或「買東西」,不論當 時徐明哲是說「這些錢」或「這些」,通常一般人依前後語 意即知該所指交付之物是現金或其他等同現金之物,是以徐 明哲究竟有無提到「錢」字,尚不足以影響判決之結果,原 判決前開記載與筆錄文字未盡一致之瑕疵,非適法之上訴第 三審之理由。  ③證據之證明力係由法院本於確信自由判斷;證人之證言縱令 先後未盡相符,但事實審法院本於審理所得之心證,就證人 前後不一致之證詞,認先前於偵查中之證述為可採而不採認 其審理時之證述,原非法所不許。又科刑判決,倘已敘明其 認定所憑之證據及理由,就不足影響判決本旨之證據取捨未 再為贅論,亦非法所不許。原判決僅採認徐明哲於偵查中之 部分供述以及吳秋穆於偵查中之證述,雖未說明其如何不採 信上開2人於第一審證述之理由,然原判決既已詳論如何依 第一審勘驗徐明哲偵訊光碟之結果,認定徐明哲偵查中關於 坦認行賄犯行之陳述部分係基於其自由意志之陳述而得以援 引為不利於李沃士認定之理由(見原判決第6至8頁),未再 贅論其不採信與此部分相反之供述部分如何俱無足採之理由 ,尚難認有理由不備;另原判決已詳論其如何依原判決附表 編號86至88、89之譯文內容、吳秋穆就本案金酒公司對高端 白酒酒基出廠價格簽擬呈報不同方案之非供述證據,認定吳 秋穆有依李沃士指示為前開簽擬行為之理由,縱未再詳論如 何不採信吳秋穆與前述譯文歧異之第一審證述部分暨未說明 張東賓、黃珮璘關於100年7月8日在帝寶社區招待所未聽聞 李沃士與徐明哲談論高端白酒價格等情,如何不足以影響判 決結果之證據取捨理由,亦難認原判決就此部分有何理由未 備之可言。  ④張東賓於偵查中證稱關於本案扣案之筆記本內容均為當日( 即100年7月8日)跟縣長談論的事情等語(見原判決第18頁 ),既未明指當日談論之內容一定是當日記載而非隔1、2天 後補載,則該證詞與張東賓於原審上訴審證稱其係隔1、2天 之後補記等語,即難認其前後矛盾,原判決援引張東賓關於 前開筆記內容之說明,無理由矛盾之可言。  ㈡刑事訴訟法第379條第10款固規定,依本法應於審判期日調查 之證據而未予調查者,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但應行調查之 證據範圍,在同法並未定有明文,該項證據,自係指第二審 審判中已存在之證據,且與待證事實有重要關係,在客觀上 認為應行調查者而言。依本件原判決之認定,高端白酒案最 終是因為李沃士遲未能核備出廠價格之故,李清正因而決定 不再續推。是以既未續推高端白酒之行銷案,即無從知悉徐 明哲除鉑金、白金公司外,有無適切替補方案或其他考量, 是以原判決以前開公司有無符合第2版辦法之「實收資本額 」及「淨值」以及「最近5年經營額累計實積」之投標資格 ,不影響本案判決之結果等旨(見原判決第21至22頁),並 未違反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原審未調查前開公司有無符合 投標資格,無調查職責未盡之可言。  四、綜上,李沃士之前揭上訴意旨所指各節,無非徒憑己見,就 原審認事用法之適法職權行使,以及原判決已明白論斷之事 項,再事爭執,均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至李沃士之其 他上訴意旨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關於其 部分有何違背法令之情形,核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 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均顯不足據以辨認原判決就此部分 已具備違背法令之形式。揆之首揭說明,李沃士之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叁、無罪(被告蘇鳳英)部分: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蘇鳳英平日為李沃士聯絡及安排行程, 2人與其子李○○於100年7月8日晚間,至徐明哲位於帝寶社區 招待所餐敘,明知徐明哲交付之100萬元現金為徐明哲請託 李沃士在職務上協助壓低高端白酒之酒基價格之對價,仍與 李沃士共同基於對於公務員職務上行為收受賄賂之犯意聯絡 而決意收受之,因指蘇鳳英與公務員共犯貪污治罪條例第5 條第1項第3款之對於職務上行為收受賄賂罪等語。 二、本件原判決撤銷第一審關於論蘇鳳英收受賄賂罪之有罪判決 ,改判蘇鳳英無罪,已詳敘其調查證據之結果及證據取捨之 理由;所為論斷,均有卷存證據資料可資覆按,從形式上觀 察,原判決此部分尚無足以影響判決結果之違背法令之情事 。 三、檢察官對此部分上訴意旨略以:徐明哲交付100萬元給蘇鳳 英,再由蘇鳳英轉交李沃士收受,既經原審認定綦詳,而蘇 鳳英係成年人,且為李沃士之配偶,自應知悉該金額已經逾 越一般社交禮儀,詎未退還或讓李沃士拒收,竟仍交付李沃 士,主觀上有共同收賄之犯意,此由卷附100年7月27日通訊 監察譯文中,張東賓向蘇鳳英提及「再請老闆幫忙一下」、 「我有傳一份報告」時,蘇鳳英均僅稱「喔,OK,好」,甚 至稱「我看一下」;100年8月8日張東賓表示「夫人這邊再 幫忙,嗯,看一下進度就可以」時,答稱「好」、「我知道 」;100年8月10日張東賓稱「我說進度還好吧?」時,蘇鳳 英表示「嗯,好像會有點問題」等語,可見蘇鳳英確已參與 其中。100年8月31日之譯文顯示張東賓傳送報告由蘇鳳英幫 忙代轉李沃士後,同日蘇鳳英接到電話後轉李沃士,由張東 賓請求李沃士再指示或再要求一下,足見蘇鳳英基於不可或 缺之訊息傳遞角色,居於犯罪支配地位,原判決未說明前述 譯文何以不足採信之理由,即認定蘇鳳英不成立共同正犯或 幫助犯,有判決不載理由或所載理由矛盾之違法。 四、惟按共同正犯必須二個以上之正犯,具備共同之行為決意與 共同行為之實施始能成立,故各個正犯間犯意之聯絡而形成 之共同犯意,乃成立共同正犯之主觀要件。行為人有無與公 務員共同收賄之犯意聯絡,應綜合調查之證據,按行為人收 受金錢之時間、地點、收受金額之多寡等客觀行為表徵,依 經驗法則、論理法則審慎判斷,非可以收受並轉交之行為人 係公務員之親近家屬,遽認行為人必然基於共同收賄之犯意 聯絡而為收受行為。原判決已綜合各項卷存證據,依經驗法 則及論理法則定其取捨,說明其如何認定本案並無證據證明 蘇鳳英知悉其收受來自徐明哲之100萬元為行賄李沃士調整 金酒公司出廠價格之對價之得心證理由,尚無不載理由或與 所載理由矛盾之可言。檢察官之前揭上訴意旨係就原審法院 採證認事之適法職權行使,徒憑己見,就同一證據資料之證 據取捨為與原審法院相異之判斷,任意指摘判決理由不備、 矛盾,非合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至檢察官之其他上訴意旨 亦未依據卷內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關於此部分有何違背法令 之情形,核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 適合,揆之首揭說明,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 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林立華 法 官 王敏慧 法 官 李麗珠 法 官 何俏美 法 官 陳如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廷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2024-12-12

TPSM-113-台上-3278-202412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