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程欣儀

共找到 77 筆結果(第 11-20 筆)

附民緝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詐欺案附帶民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緝字第9號 原 告 卓佳蓁 被 告 戴景婷(TE CHIN TYNG) 住00 JALAN BENTARA 00,TAMAN VNGKU TUN AMINAH,00000,KUDAI,JOHOR BAHRU, 上列被告因114年度金訴緝字第1號(原101年度金訴字第15號)違 反證券交易法案件,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卓佳蓁訴之聲明及陳述均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 狀所載。 二、被告戴景婷(TE CHIN TYNG)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 任何書狀。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免訴之判決者,對於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以判 決駁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本件被告被訴違反證券交易法一案,業因時效完成經刑事判 決諭知免訴(114年金訴緝字第1號),是以依照上開說明, 原告對被告之訴,應予駁回。假執行之聲請,失所依據,併 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判決如不服非對刑事判決上訴時不得上訴並應於送達後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書記官 林妙穗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2025-03-12

TPDM-114-附民緝-9-2025031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083號 聲 請 人 張克用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楊添財等詐欺案件(110年度金重訴字第11號 ),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聲請人因詐欺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   下稱臺北地檢署)檢察官以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不起訴處 分確定,而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與本案無關,請求發還上 開扣案物等語。 二、按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 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 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之責,暫行發還,為不起訴或緩起訴 之處分者,扣押物應即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42條第1項前段   、第2項、第259條第2項定有明文。其所謂「無留存之必要   」,或「遇有必要」,係指非得沒收或追徵之物,且又無留 作證據之必要者而言(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2010號刑 事裁定參照)。惟究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之命令為之, 應視扣押物是否已移送繫屬於法院或尚在檢察官偵查中以定   ,倘尚在檢察官偵查中,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得否發還   ,應由檢察官以命令處分之。如已移送於法院,始由所繫屬 之法院以裁定為之。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因涉犯詐欺案件,經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豐原分局警 員於民國109年11月3日持本院109年度聲搜字第1241號搜索 票至臺中市○區○○○路0段000○0號4樓之2執行搜索,並查扣如 附表所示之物等情,有本院搜索票、臺中市政府警察   局豐原分局搜索扣押筆錄及扣押物品目錄表各1份在卷可憑   (見本院卷第19頁至第29頁)。  ㈡又聲請人所涉前開案件,經臺北地檢署檢察官偵查後,認罪 嫌不足,以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乙節, 此有前揭不起訴處分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在卷可參(   見本院卷第33頁至第39頁);另就被告楊添財等人,雖經同 地檢署以109年度偵字第25207號、第28033號、第28034號、   第28667號、第29483號、第2980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號   、第3094號及第4103號提起公訴,然未將如附表所示之物列 為被告楊添財等人所涉詐欺等案件之證據方法,且上開扣押 物亦未移送本院等情,此有上開起訴書及本院公務電話紀錄 表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31頁及第41頁至第79頁),另被告 楊添財等人雖經本院以110年度金重訴字第11等判決在案, 惟本院亦未將上開扣案物列為證據使用,亦未為沒收之諭知   ,是依上開規定及說明,聲請人聲請發還扣押物,自應向檢 察官提出聲請,其逕向本院聲請發還,即有未合,應予駁回   。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賴訓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所有人 備註 1 廠牌:IPHONE、型號: 7 PLUS黑色行動電話 1支 聲請人 扣押物品目錄表 2 新臺幣(現金) 45,000元 聲請人

2025-03-11

TPDM-113-聲-2083-2025031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096號 聲 請 人 張家偉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林水源等違反銀行法案件(本院113年度金重 訴字第21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准予發還如附表所示所有人。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違反銀行法案件,業經檢察官為不起 訴處分在案,請求准予發還等所有如附表所示之物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未經諭知沒收者,應即發還,但上訴期間內或上訴 中遇有必要情形,得繼續扣押之,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   、第142條第1項前段、第317條分別定有明文。所謂扣押物 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 要者,始得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 即得不予發還。又該等扣押物有無留存之必要,並不以係得 沒收之物為限,且有無繼續扣押必要,應由事實審法院依案 件發展、事實調查,予以審酌(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   764號)。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 稱臺北地檢署)檢察官偵查後,認無客觀事證足資認定聲請 人違反銀行法罪嫌,而以112年度偵字第40376號、113年度 偵字第2612號對聲請人為不起訴處分確定乙情,此有前揭臺 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書及本院公務電話紀錄   表各1份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3頁至第29頁)。嗣被告林 水源等因違反銀行法罪嫌,經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提起公訴, 由本院以113年度金重訴字第21號審理在案,且臺北地檢署 將如附表所示之物檢送本院一節,亦有本院113年度刑保字   第1261號扣押物品清單可參(見本院卷第11頁)。  ㈡茲因依卷存事證,尚難認如附表所示之物係本院113年度金重 訴字第21號違反銀行法案件之被告林水源等人所有,且非屬 違禁物。又經本院徵詢檢察官意見,檢察官亦表示請本院依 法審酌是否發還等情(見本院卷第21頁),據此,為顧及當 事人財產權之保障,本院認如附表所示之物應無須留存。   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如附表所示之物,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142條第1項前段,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賴訓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附表: 物品名稱 數量 所有人 本院扣押物品清單 廠牌:SAMSUNG行動電話(插有門號0000000000號SIM卡) 1支 張家偉 113年度刑保字第1261號

2025-03-11

TPDM-113-聲-1096-2025031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發還扣押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559號 聲 請 人 陳威陶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曾博鈞(原名:曾焱芳)等違反銀行法等案件 (本院112年度金重訴字第31號),聲請發還扣押物,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下稱臺北地檢署)檢 察官就聲請人所涉違反銀行法等案件,因認罪嫌不足為不起 訴處分確定在案,是如附表所示之物無扣押之必要,爰依刑 事訴訟法第142條規定,請求准予發還等語。 二、按可為證據或得沒收之物,得扣押之;扣押物若無留存之必   要者,不待案件終結,應以法院之裁定或檢察官命令發還之 。扣押物因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之請求,得命其負保管 之責,暫行發還,刑事訴訟法第133條第1項、第142條分別 定有明文。此所謂扣押物無留存之必要者,乃指非得沒收或 保全追徵之物,且又無留作證據之必要者,始得於案件判決 確定前依上開規定發還;倘扣押物尚有留存之必要者,即得 不予發還。而扣押物不以得沒收或保全追徵之物為限,並包 括可為證據之物。且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以外之第三人之物 ,亦得扣押之。再是否屬於可為證據、應沒收、得沒收或保 全追徵之物,以及扣押物有無留存繼續扣押之必要,均屬事 實審法院依據案件進行情形得自由裁量、判斷之職權。苟其 此項裁量、判斷與法律規定無違,並不悖乎通常一般人日常 經驗之定則或論理法則,且無違背公平、比例及平等原則之 情形者,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最高法院107年度台 抗字第1070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經臺北地檢署檢察官偵查後,認為無客觀事證足資認定聲請人有何違反銀行法等罪嫌,而以110年度偵字第676   5號、111年度偵字第11027號、第14758號至第14760號對聲請人為不起訴處分在案乙節,此有前揭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不起訴處分書在卷可參。嗣被告曾博鈞(原名:曾焱 芳)等因違反銀行法罪嫌,經臺北地檢署檢察官提起公訴, 由本院以112年度金重訴字第31號審理在案,且臺北地檢署 將如附表所示之物檢送本院一節,亦有本院112年度刑保字   第1766號扣押物品清單可參(見本院卷第19頁)。  ㈡又聲請人於警詢中自承:如附表編號10所示之讓與合約書是我與余瀚琴所簽立,主要是投資實該省文多市礦場(下稱文多礦場)的投資協議,內容是她投資新臺幣1,000萬元,可取得8%股份,且可增加認股至20%,她支付投資款方式主要是匯款至廖媛亭帳戶內或匯給礦場管理人馮存光;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股權讓售與借款合作協議書,也是我與余瀚琴於民國108年12月5日簽立,內容是她確定要就文多礦場增加持股至20%,並約定支付金額、匯款方式,以及我向她借款內容;如附表編號9所示之協議書則是我向徐鳴崗借貸,約   定我給他5%股份,並給予分潤;如附表編號8所示利息協議等資料,是我向廖凱修借貸之協議;如附表編號7所示之授權書是我於106、107年要投資格勞礦場,而要與鄧艾簽立之合約書,本來投資名義是鄧艾的德盛環球投資有限公司,但   後來沒有正式簽約;如附表編號12所示手機,確實有吳明翰向我提到「看看你手邊有沒有SPG裡面的這些照片」之對話紀錄,我也有回覆「沒有啦,我那時候都刪掉,把影片重置   ,把手機重置,我都怕被他們拖累」等語明確(見110年度   偵字第6765號偵查卷第39頁至第41頁、第53頁),參以本案 起訴書提及:於107年2月2日,由林尚毅、曾博鈞等2人邀請 擁有緬甸國撣邦格勞市瑞敏崩鎮來賓村境内之金礦礦區(下 稱:緬甸格勞礦區)之陳威陶共同謀劃成立「Super Pit Gr oup公司(下稱SPG公司)」,並共同討論SPG公司之章程制 度,對外宣稱陳威陶在緬甸合資成立之德盛環球股份有限公 司(下稱德盛公司)與緬甸政府合作,在緬甸取得金礦開採 權,其中德盛公司挖礦所得之40%歸緬甸政府,其餘60%則歸 德盛公司所有,而渠等成立之SPG公司則在各地吸收投資挖   礦資金等文字,可認上開扣案物與被告曾博鈞所屬SPG公司 利用開採金礦及金礦期貨交易為基礎所招攬之投資,及聲請 人在緬甸擁有礦區相關情形存有關聯。據此,依本案現階段 之訴訟進行程度,如附表所示之物是否均與待證事實全然無 涉,仍有不明,而尚待查核審究始能釐清,且如附表所示之 物及其內所含資料非無於後續審理時,調查引用作為犯罪證 據之可能,本院酌量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 及公共利益,與扣押物所有人即聲請人之私益暨受限制程度   ,茲為確保日後審理之需要,自仍有將附表所示之物均予留 存之必要,不宜先行裁定發還。  ㈢綜上,聲請人向本院聲請發還附表所示之物,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四、末查,本件刑事扣押物發還聲請狀雖載有送達代收人吳秀雯 ,惟聲請人居住在本院所在地之臺北市文山區,並非在本院 所在地無住居所,依刑事訴訟法第55條第1項規定,並無指 定送達代收人之適用,故其指定送達代收人顯不合法,本裁 定仍應依法逕送達聲請人,併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賴訓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 數量 所有人 本院扣押物品清單 1 股權讓售及投資合作協議書 1本 聲請人 本院112年度刑保字第1766號 2 股權讓售與借款資料 1個 聲請人 3 存摺(臺新國際商業銀行) 15本 聲請人 4 認證書 1本 聲請人 5 旅遊文件 1個 聲請人 6 印花稅票 1本 聲請人 7 授權書 1張 聲請人 8 利息協議等資料 1本 聲請人 9 協議書 1本 聲請人 10 股權讓售合約書 1本 聲請人 11 SAG公司相關資料 1本 聲請人 12 手機 1支 聲請人

2025-03-04

TPDM-113-聲-559-20250304-1

原金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金重訴字第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簡達益 選任辯護人 黃郁真律師 吳婕華律師 尹景宣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210 98號、第3314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簡達益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二日起延長羈押貳月。   理 由 一、按羈押被告,偵查中不得逾2月,審判中不得逾3月,但有繼 續羈押之必要者,得於期間未滿前,經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 101條或第101條之1之規定訊問被告後,以裁定延長之;延   長羈押期間,審判中每次不得逾2月;被告經法官訊問後, 認為犯下列各款之罪,其嫌疑重大,有事實足認為有反覆實 行同一犯罪之虞,而有羈押之必要者,得羈押之:七刑法第 339條、第339條之3之詐欺罪、第339條之4之加重詐欺罪, 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前段、第101條之1第1項第7款定有   明文。又執行羈押後有無繼續羈押之必要,仍許法院斟酌訴 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而為認定。且羈押被告之目的, 在於確保訴訟程序之進行、確保證據之存在、真實及確保刑 罰之執行,而被告有無羈押之必要,及羈押後其原因是否仍 然存在,有無繼續羈押之必要,應否延長羈押,均屬事實認 定之問題,法院有依法認定裁量之職權,自得就具體個案情 節予以斟酌決定。如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許可羈押之裁定 在目的與手段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情形,即無違 法或不當可言,故關於羈押原因之判斷,尚不適用訴訟上之 嚴格證明原則,而應適用自由證明程序。 二、被告簡達益前經本院訊問後,坦認部分事實,且有卷內事證 足佐,可認被告涉犯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1款之填製不實會 計憑證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加重詐欺取財罪, 犯罪嫌疑重大。又被告與共犯郭佳瑜就宏茂光電股份有限公 司(下稱宏茂公司)向銀行辦理貸款時之實際營收狀況,以 及該公司與銓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間借貸關係等情,其等所 為供述仍多有歧異,則被告是否為迴護共犯郭佳瑜,有待釐 清。再者,被告為避免受到重刑,縱暫時坦承部分事實,將 來仍可能避重就輕、翻異前詞,有事實足認被告有滅證及勾 串共犯或證人之虞。另被告於前案涉犯以詐術銷售股票,猶 未記取教訓,竟為使宏茂公司得以順利辦理貸款營運周轉, 仍持不實財報資料陸續向金融機構辦理詐貸,再次觸犯本案 詐欺犯行,足認其在短期內有再犯詐欺犯罪之虞,且有羈押 必要性,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第101條之1 第1項第7款、第105條第3項等規定,諭令被告自民國113年1 0月2日起羈押,並禁止接見、通信。嗣被告聲請撤銷原羈押 處分,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454號裁定認依卷內證據資 料難認被告有勾串證人即共犯郭佳瑜或滅證之虞,應無刑事 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之羈押事由,及禁止接見通信之 必要,爰予撤銷原處分關於禁止接見通信部分,並駁回其餘 之聲請;又本院合議庭裁定被告自114年1月2日起延長羈押 在案,先予敘明。 三、茲本院以被告羈押期間將於114年3月1日屆滿,並於114年2   月25日訊問被告,認其涉犯商業會計法第71條第1款之填製 不實會計憑證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加重詐欺取 財罪,犯罪嫌疑重大,且上開再犯詐欺犯罪之虞之羈押原因 仍存在。再者,被告所涉犯罪情節重大,被害金額逾億元, 對金融秩序等社會公益影響甚鉅,參以被告否認犯罪,而本 案尚未辯論終結,且無論本案判決結果為何,一方均有提出 上訴之可能,則就後續審理程序,甚至將來可能之執行程序 ,均仍有確保被告到案之必要性,再權衡考量國家刑事司法 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與被告人身自由私益 及防禦權受限制程度等一切情狀,認羈押被告仍屬適當及必 要之手段,且採取羈押手段暫時限制被告人身自由,所造成 對被告基本權利侵害程度與所欲達成之公益目的亦未失均衡 ,合乎憲法上之比例原則。從而,被告上開羈押原因及必要 性既然存在,應自114年3月2日起延長羈押2月。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賴訓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2025-02-27

TPDM-113-原金重訴-4-20250227-2

金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7年度金重訴字第1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瑞基 指定辯護人 張家萍律師 具 保 人 吳佩珊 上列具保人因被告違反銀行法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佩珊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伍拾萬元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理 由 一、按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 沒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繳納者,沒入之; 前項規定,於檢察官依第93條第3項但書及第228條第4項命 具保者,準用之。又依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 息併沒入之。再沒入保證金以法院之裁定行之,刑事訴訟法 第118條、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被告林瑞基因違反銀行法案件,經由本院指定保證金新臺 幣(下同)50萬元,於民國107年7月26日由具保人吳佩珊繳 納後,將被告釋放,嗣本院合法通知被告應於113年6月18日 到庭行準備程序,併一併通知具保人促請被告到庭,此有送 達證書2紙附卷可參(見本院107年度偵聲字第169號卷第73 頁;本院回證卷五第273頁、第279頁至第281頁),屆期被 告仍未到庭,嗣經本院囑託司法警察拘提被告,因不知去向 而拘提未果等情,此有國庫存款收款書、本院報到單、準備 程序筆錄、本院拘票及司法警察拘提未獲報告書等在卷可憑 (見本院卷五第第207頁至第210頁、第297頁、第298頁), 且具保人則稱已許久無法聯繫上被告等語(本院卷五第210頁 ),又本院查無其在監押之情事,有法院在監在押簡列表可 考,足證被告業已逃匿,依上開規定,自應將具保人所繳納 如主文所示之保證金及實收利息均沒入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 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賴訓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2025-02-27

TPDM-107-金重訴-19-20250227-2

重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銀行法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08年度重附民字第52號 原 告 簡玉娟 丁芳芳 共 同 送達代收人 謝易達律師 被 告 鄭鈞泰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案件(本院107年度金重訴字第19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 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至於原告起訴林瑞基(業經本 院拘提在案)部分,俟林瑞基拘提到案或緝獲後另行審理,附此 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賴訓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5

TPDM-108-重附民-52-2025022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補充判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274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周育蔚 上列被告周育蔚因違反證券交易法案件(106年度金重訴字第15 號),經檢察官聲請就本院於107年3月28日所為判決為補充判決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修正後刑法所規定之沒收,其性質為刑罰及保安處分以外 之獨立法律效果,並非從刑,不必然附隨於主刑宣告。而修 正前刑法(下稱舊法)第39條規定:「免除其刑者,仍得專 科沒收」,第40條第2項規定:「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 單獨宣告沒收」,亦即主刑已被免除,卻可專科沒收,更明 定無關主刑之單獨宣告沒收,故而即使舊法所規定之沒收, 基於自身之自主性考量,亦非必然從屬於主刑,尤其規範金 融犯罪之刑事特別法關於犯罪所得沒收規定,包含潛在被害 人條款,例如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7項、銀行法第136條之1 即規定犯罪所得除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外, 沒收之,亦即對於犯罪所得,必須扣除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 求損害賠償之人部分之餘額,始得宣告沒收。而最高法院10 8年度台上字第1725號判決固揭明:該等犯罪所得有應發還 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時,法院無須先行確定其等之 求償數額,並予扣除後,始為沒收、追徵之宣告,逕行於判 決主文諭知該等犯罪所得數額,除應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 害賠償之人外,予以沒收之旨即可等旨(此為本院依循大法 庭制度,經徵詢程序後統一之法律見解),惟於該判決公告 而統一見解前,由於法院審理是類案件時往往並無具體被害 人,或僅有部分被害人出面求償之情形,或得請求損害賠償 之人所提民事訴訟,常在刑事案件確定之後始進行,倘法院 認應先行確認發還被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之數額後, 始就犯罪所得扣除該數額後之餘額為沒收諭知,則法院得就 本案訴訟部分為主刑宣告時,或無從計算應宣告沒收之餘額 ,或須待相當時日調查,始能宣告沒收,其沒收自非必然與 本案訴訟同時處理,否則主刑之宣告因而延宕,損及本案訴 訟妥速審判之要求,使司法正義未能及時實現。因之,於此 情形,縱屬舊法時期判刑確定之案件,倘該確定判決已表明 審酌上述潛在被害人條款之特殊性,因而未同時就犯罪所得 為沒收之諭知,若沒收部分與本案犯罪事實之認定及刑之量 定,予以分離審查,並不發生裁判歧異之情形,基於沒收之 自主性考量及本案訴訟妥速審判之要求,沒收得與罪刑部分 分別處理,則法院就犯罪所得沒收部分,既未與本案訴訟同 時處理,應認該部分訴訟繫屬並未消滅,屬補行判決之範疇 ,自得經由檢察官向法院請求補判,以澈底剝奪不法利得, 避免犯罪行為人繼續保有不法利得之不合理現象(最高法院 111年度台抗字第69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被告周育蔚等人因違反證券交易法案件,前經本院以 106年度金訴字第15號判決論處罪刑確定在案,又於判決理 由載敘:「雖被告林鄭珊珊、劉信平、柯錦瑢及易飛網國際 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飛網旅行社)之各自犯罪所得 已如前述,然因渠等應負損害賠償金額均未確定,故無法確 知是否仍有餘額。是被告林鄭珊珊、柯錦瑢及易飛網旅行社 上開犯罪所得,業經渠等主動繳回,然依前開規定及說明, 本院尚無從依修正後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7項規定,就被告 林鄭珊珊、劉信平、柯錦瑢及易飛網旅行社犯罪所得財物或 財產上利益為沒收之宣告。此部分應待被告林鄭珊珊、劉信 平、柯錦瑢及易飛網旅行社對投資人或其他人應負之損害賠 償金額確定後,再由檢察官向法院單獨聲請宣告沒收其餘額 」等語明確,可徵本院106年度金訴字第15號判決雖認定被 告林鄭珊珊、劉信平、柯錦瑢及第三人易飛網旅行社雖確有 犯罪所得,然於理由說明此部分犯罪所得,於扣除應發還被 害人或得請求損害賠償之人數額後之餘額部分,留待日後檢 察官再聲請法院宣告沒收等旨,足徵該判決業已審酌潛在被 害人條款之特殊性,而表明未就沒收部分與本案訴訟同時處 理,則有關上述沒收部分,顯然並未經法院裁判,而應由本 院予以補充判決。 三、次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犯罪行為人以 外之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團體,因下列情形之一取得犯罪 所得者,亦同:一、明知他人違法行為而取得。二、因他人 違法行為而無償或以顯不相當之對價取得。三、犯罪行為人 為他人實行違法行為,他人因而取得;前二項之沒收,於全 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刑法第 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2項及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此乃基於 任何人都不得保有犯罪所得之原則,對犯罪行為人個人取得 犯罪所得,或將其犯罪所得轉予第三人,包括犯罪行為人為 他人實行違法行為,而他人因而取得犯罪所得時,均得沒收 之,避免該第三人因此而獲利益。 四、查: ㈠、被告周育蔚係易飛網旅行社董事長及實際負責人,該公司為 復興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復興航空)票務代理業者 。復興航空前團控人員林彥君於民國105年11月21日上午9時 ,依臺灣區業務部協理朱光宙指示,將「隔(22)日全面航 線停飛一天」消息,轉知翌(22)日有出團或返程行程之易 飛網旅行社窗口陳佳伶,經該旅行社企劃經理鄭雅月及副總 經理許志宇等人轉述,被告周育蔚因而事先知悉「復興航空 將於隔(22)日全面航線停飛一天」之消息,又其因知「航 空公司全面航線停飛一天」情形,在航空業界係屬重大異常 情事,即可預見復興航空必有重大利空消息,而當時市場上 尚未有任何新聞媒體報導或經復興航空公開證實之重大訊息 ,其即為易飛網旅行社不法規避損失,於105年11月21日上 午指示易飛網旅行社經理黃星瑋,於盤中11時12分04秒,將 易飛網旅行社設於凱基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城中分公司108993 號證券帳戶,透過電話向營業員委託下單,以每股5.04元至 每股5.35元不等之價格,陸續賣出復興航空股票合計250仟 股,賣出金額129萬1,120元,規避之擬制性買賣價差共計44 萬6,120元,因認易飛網旅行社為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第1 項第3款「基於職業或控制關係獲悉消息之人」,該公司違 反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第1項規定,應依同法第171條第1 項第1款、第179條第1項之規定處罰其為行為之負責人即被 告周育蔚等情,其犯罪事實、證據及論罪均詳如本院於107 年3月28日判決所載。又依前揭事實可徵,被告周育蔚係為 易飛網旅行社實行違法行為,致易飛網旅行社因而取得犯罪 所得,則本件之犯罪所得類型,應係刑法第38條之1第2項第 3款規定之「代理型」第三人不法利得,本院依法僅得向取 得犯罪所得之第三人即易飛網旅行社諭知沒收,而非被告周 育蔚。 ㈡、基此,因本案犯罪所得係由易飛網旅行社所取得,就被告周 育蔚部分核無應予沒收之犯罪所得,原判決就其並無漏未判 決之情事。是檢察官聲請就被告周育蔚為補充判決,於法即 有未合,礙難准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程欣儀                    法 官 林幸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仕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2025-02-24

TPDM-113-聲-2744-20250224-1

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銀行法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1916號 原 告 甘湘綺 被 告 劉又瑄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案件(本院107年度金重訴字第19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 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至於原告起訴林瑞基(業經本 院拘提在案)部分,俟林瑞基拘提到案或緝獲後另行審理,附此 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賴訓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1

TPDM-113-附民-1916-20250221-1

重附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因銀行法附帶民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09年度重附民字第60號 原 告 陳佳波 被 告 鄭鈞泰 上列被告因違反銀行法案件(本院107年度金重訴字第19號),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 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至於原告起訴林瑞基(業經本 院拘提在案)部分,俟林瑞基拘提到案或緝獲後另行審理,附此 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賴訓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1

TPDM-109-重附民-60-202502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