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胡曉嵐

共找到 17 筆結果(第 11-17 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使用補償金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82號 反訴 原告 即 被 告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 代 表 人 胡曉嵐 訴訟代理人 陳清進律師 反訴 被告 即 原 告 王素卿 林國治 范家榮 陳碧雲 賈豫驊 鄧阿海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薛祐珽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使用補償金事件,反訴原告即被告提起反訴,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反訴原告之訴駁回。 二、反訴訴訟費用由反訴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反訴係指被告對於原告,在本訴訟繫屬之行政法院,就與 本訴標的或其防禦方法相牽連之事件,合併本訴之程序提起 之訴。反訴制度之目的在求與本訴訴訟程序互相利用,以節 勞費,且是為訴訟經濟而設,關於反訴的提起及限制,行政 訴訟法第112條規定:「被告於言詞辯論終結前,得在本訴 繫屬之行政法院提起反訴。但對於撤銷訴訟及課予義務訴訟 ,不得提起反訴。原告對於反訴,不得復行提起反訴。反訴 之請求如專屬他行政法院管轄,或與本訴之請求或其防禦方 法不相牽連者,不得提起。被告意圖延滯訴訟而提起反訴者 ,行政法院得駁回之。」又反訴性質上為獨立之訴,應受專 屬管轄之限制,當然也必須受行政法院就該反訴必須有審判 權之限制,於此情形,自無許被告利用本訴程序提起反訴之 餘地。 二、本件反訴原告即被告主張:反訴原告所經管之臺北市○○區○○ 段0○段0000地號部分市有土地(下稱系爭土地),為反訴被 告王素卿、林國治、范家榮、陳碧雲、賈豫驊、鄧阿海所有 如附表所示建物無權占用(占用土地面積詳如附表所示), 反訴原告自得依民法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請求反訴被告 給付相當於使用土地補償之不當得利,反訴被告王素卿應給 付反訴原告新臺幣(下同)14,881元、反訴被告林國治應給 付反訴原告49,584元、反訴被告范家榮應給付反訴原告49,5 84元、反訴被告陳碧雲應給付反訴原告49,584元、反訴被告 賈豫驊應給付反訴原告23,279元、反訴被告鄧阿海應給付反 訴原告14,881元,並均應自反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此提起反訴等語。 三、經查: 1、本件反訴被告即原告王素卿、林國治、范家榮、陳碧雲、賈 豫驊、鄧阿海所有如附表所示建物,經被告以該等建物占用 被告經管之系爭土地(占用面積按樓層分算詳如附表),依 民法第179條及臺北市市有財產管理自治條例第17條第2項等 規定,分別以如附表所示函文(下稱系爭函文),通知反訴 被告繳納使用補償金。反訴被告不服系爭函文分別提起訴願 均遭決定不受理,而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訴請撤銷如附表 所示函文及訴願決定,經本院以111年度訴字第1040號裁定 ,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審理(111年度簡字第2 35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1年度簡字第235號行政訴訟 裁定,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審理(112年度湖簡字第533號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請求指定管轄法院,經最高法院以11 2年度台簡聲字第44號民事裁定,指定由本院地方行政訴訟 庭管轄等情,有行政訴訟起訴狀(高行卷第13至23頁)、土 地登記第二類謄本(高行卷第85至89頁)、臺北市松山地政 事務所建築改良物勘測成果表(高行卷第83頁)、本院111 年度訴字第1040號裁定(高行卷第95至96頁)、臺灣臺北地 方法院以111年度簡字第235號行政訴訟裁定(北院卷第33至 36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請求書(最高法院卷第7至10頁 )、最高法院112年度台簡聲字第40號民事裁定(最高法院 卷第121至122頁),及系爭函文、如附表所示訴願決定(高 行卷第59至81頁)附卷可稽,先予敘明。 2、反訴原告即係於上開本訴程序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審理(1 12年度湖簡字第533號)時提起本件反訴,有民事反訴狀( 士院卷第93至101頁)在卷可參,嗣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請 求指定管轄法院,經最高法院以112年度台簡聲字第44號民 事裁定,指定由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管轄,反訴部分之卷證 並已併同本訴部分移送至本院,有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2 月26日士院鳴湖民勉112湖簡533字第1130303115號函(地行 卷第9頁)附卷可參。惟觀諸本件反訴原告上開主張,既係 本於民法上不當得利之法律關係,對反訴被告請求給付相當 於使用土地補償之不當得利,核屬私權爭議,依前開說明, 非屬行政法院權限之事件,行政法院並無審判權,自無許反 訴原告利用本訴程序提起反訴之餘地。 3、是以,本件反訴原告於本訴訴訟繫屬中提起之反訴,不備反 訴提起之要件,應予駁回。至反訴原告主張行政法院應依職 權或依聲請將上開反訴部分移送至管轄法院云云,於法無據 ,礙難准許,併予敘明。 四、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法 官 郭 嘉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記官 李佳寧 附表: 所有人 建物門牌 占用面積 (占用地號:臺北市○○區○○段0○段0000地號) 通知函 補償金(新臺幣) 王素卿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3樓 2.2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393號函(高行卷第37至39頁) 9,099元 林國治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4樓 7.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174號函、111年3月24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00131號函(高行卷第41頁) 33,048元 范家榮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3樓 7.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173號函(高行卷第43至45頁) 30,292元 陳碧雲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2樓 7.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172號函(高行卷第47至49頁) 30,292元 賈豫驊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2樓 2.2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392號函(高行卷第51至53頁) 14,221元 鄧阿海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1樓 2.2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391號函(高行卷第55至57頁) 9,099元

2024-12-18

TPTA-113-簡-82-20241218-4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使用補償金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205號 原 告 林宜欣 訴訟代理人 林世昌律師 被 告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 代 表 人 胡曉嵐 訴訟代理人 陳清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使用補償金事件,提起行政訴訟,經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以111年度簡字第168號行政訴訟裁定,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 院審理,原告提起抗告,經本院以111年度簡抗字第38號駁回抗 告確定,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請求指定管轄法院,經最高法院以11 3年度台簡聲字第30號民事裁定,指定由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管 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事實概要:   原告所有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弄0號4樓建物,占用被 告經管之臺北市○○區○○段0○段0000地號部分市有土地(下稱 系爭土地,占用面積按樓層分算為5.5平方公尺),被告依 民法第179條及臺北市市有財產管理自治條例第17條第2項等 規定,以民國111年3月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32757號函( 下稱系爭函文),通知原告繳納自109年2月5日起至110年12 月31日止之使用補償金計新臺幣(下同)2萬2,222元。原告 不服系爭函文分別提起訴願均遭決定不受理,而向本院提起 行政訴訟,訴請撤銷系爭函文及訴願決定,經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以111年度簡字第168號行政訴訟裁定,移送臺灣士林地 方法院審理,原告提起抗告,經本院以111年度簡抗字第38 號駁回抗告確定,嗣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請求指定管轄法院, 經最高法院以113年度台簡聲字第30號民事裁定,指定由本 院地方行政訴訟庭管轄。 二、按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之違法行政處分,認為損害其權利 或法律上之利益,固得向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惟所謂行 政處分,依訴願法第3條第1項及行政程序法第92條第1項規 定,係指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 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而言 。「行政機關代表國庫出售或出租公有財產,並非行使公權 力對外發生法律上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即非行政處分,而 屬私法上契約行為,當事人若對之爭執,自應循民事訴訟程 序解決。」業經司法院釋字第448號解釋在案。可知,行政 機關代表國庫為出售或出租等公有財產之管理或處分行為, 並非行政處分,若有爭執,應屬私權爭議;是臺北市市有財 產管理自治條例第7條所定市有財產之管理機關,就無權占 用市有土地者,請求返還土地及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 ,核屬代表臺北市為市有財產之管理行為,其行為之性質並 非行使公權力之單方行政行為,故非行政處分(臺北高等行 政法院104年度訴字第1497號裁定意旨參照),人民對之提 起行政訴訟,自非法所許。   三、經查,前開事實概要欄之事實,有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行政訴 訟111年度簡字第168號行政訴訟裁定(北院卷第75至77頁) 、本院111年度簡抗字第38號裁定(高行卷第29至31頁)、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請求書(最高法院卷第9至11頁)、最高 法院113年度台簡聲字第30號民事裁定(最高法院卷第31至3 3頁),及系爭函文(北院卷第31頁)、訴願決定(北院卷 第35至37頁)附卷可稽,且為兩造是認在卷,已堪認定。是 依系爭函文內容可知,被告所為系爭函文係本於其為系爭土 地管理機關之地位,代表國庫請求原告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 當得利,依上開所述,其所為並非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 件所為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行政處分。原告對之提起行 政訴訟,訴請撤銷,其起訴自屬不備其他要件而為不合法, 其起訴程式於法不合,應予駁回。原告主張系爭函文使原告 負擔使用補償金之義務,顯已直接影響原告之財產權,自屬 行政處分云云,並無可採。另本件行政訴訟,既因程序上不 合法而予以駁回,原告於實體上之主張及陳述,本院自毋庸 審究,附此敘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對非行政處分之系爭函文提起撤銷訴訟,其 起訴程式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五、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第104條,民事訴訟法 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法 官 郭 嘉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記官 李佳寧

2024-12-18

TPTA-113-簡-205-20241218-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使用補償金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一庭 113年度簡字第82號 原 告 王素卿 林國治 范家榮 陳碧雲 賈豫驊 鄧阿海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薛祐珽律師 被 告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 代 表 人 胡曉嵐 訴訟代理人 陳清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使用補償金事件,提起行政訴訟,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以111年度訴字第1040號裁定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審理(111年度簡字第235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1年度簡字第235號行政訴訟裁定,移送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審理(112年度湖簡字第533號),臺灣士林地方法院請求指定管轄法院,經最高法院以112年度台簡聲字第44號民事裁定,指定由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管轄,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事實概要:   原告王素卿、林國治、范家榮、陳碧雲、賈豫驊、鄧阿海所 有如附表所示建物,經被告以該等建物占用被告經管之臺北 市○○區○○段0○段0000地號部分市有土地(下稱系爭土地,占 用面積按樓層分算詳如附表),依民法第179條及臺北市市 有財產管理自治條例第17條第2項等規定,分別以如附表所 示函文(下稱系爭函文),通知原告繳納自民國109年2月5 日至110年12月31日止(原告林國治為自109年2月5日起至11 1年2月28日止)之使用補償金合計為新臺幣(下同)126,05 1元。原告不服系爭函文分別提起訴願均遭決定不受理,而 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訴請撤銷如附表所示函文及訴願決定 ,經本院以111年度訴字第1040號裁定,移送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行政訴訟庭審理(111年度簡字第235號),臺灣臺北地 方法院以111年度簡字第235號行政訴訟裁定,移送臺灣士林 地方法院審理(112年度湖簡字第533號),臺灣士林地方法 院請求指定管轄法院,經最高法院以112年度台簡聲字第44 號民事裁定,指定由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管轄。 二、按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之違法行政處分,認為損害其權利 或法律上之利益,固得向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惟所謂行 政處分,依訴願法第3條第1項及行政程序法第92條第1項規 定,係指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 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而言 。「行政機關代表國庫出售或出租公有財產,並非行使公權 力對外發生法律上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即非行政處分,而 屬私法上契約行為,當事人若對之爭執,自應循民事訴訟程 序解決。」業經司法院釋字第448號解釋在案。可知,行政 機關代表國庫為出售或出租等公有財產之管理或處分行為, 並非行政處分,若有爭執,應屬私權爭議;是臺北市市有財 產管理自治條例第7條所定市有財產之管理機關,就無權占 用市有土地者,請求返還土地及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 ,核屬代表臺北市為市有財產之管理行為,其行為之性質並 非行使公權力之單方行政行為,故非行政處分(臺北高等行 政法院104年度訴字第1497號裁定意旨參照),人民對之提 起行政訴訟,自非法所許。 三、經查,前開事實概要欄之事實,有土地登記第二類謄本(高 行卷第85至89頁)、臺北市松山地政事務所建築改良物勘測 成果表(高行卷第83頁),有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040號裁 定(高行卷第95至96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1年度簡 字第235號行政訴訟裁定(北院卷第33至36頁)、臺灣士林 地方法院請求書(最高法院卷第7至10頁)、最高法院112年 度台簡聲字第44號民事裁定(最高法院卷第121至122頁), 及系爭函文、如附表所示訴願決定附卷可稽,且為兩造是認 在卷,已堪認定。是依系爭函文內容可知,被告所為系爭函 文係本於其為系爭土地管理機關之地位,代表國庫請求原告 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依上開所述,其所為並非行政 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行政處 分。原告對之提起行政訴訟,訴請撤銷,其起訴自屬不備其 他要件而為不合法,其起訴程式於法不合,應予駁回。原告 主張系爭函文有命原告給付數額不一之使用補償金,足見被 告係以高權地位,單方表明給付使用補償金之規制意圖,應 認屬行政處分云云,並無可採。另本件行政訴訟,既因程序 上不合法而予以駁回,原告於實體上之主張及陳述,本院自 毋庸審究,附此敘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對非行政處分之系爭函文提起撤銷訴訟,其 起訴程式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五、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第104條,民事訴訟法 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法 官 郭 嘉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記官 李佳寧 附表: 所有人 建物門牌 占用面積 (占用地號:臺北市○○區○○段0○段0000地號) 被告通知函 訴願決定書文號 補償金(新臺幣) 王素卿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3樓 2.2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393號函(高行卷第37至39頁) 111年6月27日府訴一字第1116082720號(高行卷第59至61頁) 9,099元 林國治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4樓 7.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174號函、111年3月24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00131號函(高行卷第41頁) 111年6月27日府訴一字第1116082716號(高行卷第63至65頁) 33,048元 范家榮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3樓 7.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173號函(高行卷第43至45頁) 111年6月27日府訴一字第1116082718號(高行卷第67至69頁) 30,292元 陳碧雲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2樓 7.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172號函(高行卷第47至49頁) 111年6月27日府訴一字第1116082715號(高行卷第71至73頁) 30,292元 賈豫驊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2樓 2.2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392號函(高行卷第51至53頁) 111年6月27日府訴一字第1116082721號(高行卷第75至77頁) 14,221元 鄧阿海 臺北市○○區○○街0段000巷00號1樓 2.25平方公尺 111年3月11日北市財管字第11130142391號函(高行卷第55至57頁) 111年6月27日府訴一字第1116082719號(高行卷第79至81頁) 9,099元

2024-12-18

TPTA-113-簡-82-20241218-3

北小
臺北簡易庭

給付使用補償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北小字第4815號 原 告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 法定代理人 胡曉嵐 訴訟代理人 張日昌律師 原告因給付使用補償金事件,曾聲請對被告陳何阿快發支付命令 ,惟被告已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以支付命令之聲 請視為起訴,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8萬4487元,第一審裁 判費裁判費1000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尚應繳 納500元,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3日內繳足第一審裁判費,如 逾期未繳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趙子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怡安

2024-11-25

TPEV-113-北小-4815-20241125-1

司促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15749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 法定代理人 胡曉嵐 代 理 人 陳清進律師 相 對 人 即債務人 何增祥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貳拾肆萬伍仟捌佰參拾捌元, 及自本支付命令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 計算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則應於 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所載。 三、如債務人未於第一項期間內提出異議,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 之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黃菀茹

2024-11-18

TPDV-113-司促-15749-20241118-1

店小聲
新店簡易庭

確定訴訟費用額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店小聲字第4號 聲 請 人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 法定代理人 胡曉嵐 相 對 人 許清華 代 理 人 鄭世榮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後 ,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民事訴訟法第91 條第1項定有明文,前者所稱「為訴訟費用之裁判」,係指 法院未為訴訟費用裁判之情形而言;後者所稱「以裁定確定 之」,係指法院已為訴訟費用之裁判,僅未確定其費用額之 情形(最高法院83年度台聲字第19號裁定參照)。若法院已於 判決中為訴訟費用之裁判並確定費用,乃就訴訟費用之判決 未涵蓋所有訴訟費用,則屬對訴訟費用之裁判有所脫漏,應 循補充判決為之,無上開規定之適用。 二、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給付土地使用補償金事件,經本院於 民國113年8月28日以112年度店小字第1655號判決,就訴訟 費用部分,係判決「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由被 告負擔。」,已就訴訟費用及費用額均為裁判,依上說明, 並無民事訴訟法第91條規定之適用,則聲請人指附表所示訴 訟費用(下稱附表費用)未經本院於上開判決中諭知負擔,而 依該規定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三、又聲請人本件聲請,其真意係就本院漏未裁判附表費用一節 表示不服,依民事訴訟法第233條第1、2項之規定,應以聲 請補充判決論,爰由本院另依聲請就附表費用為訴訟費用之 補充判決,附此說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李陸華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張肇嘉 附表:            項目 金額(新臺幣) 備註 員警差旅費 800元 聲請人預納。 土地複丈費 30,000元 謄本費 140元 共計 30,940元

2024-11-01

STEV-113-店小聲-4-20241101-1

店小
新店簡易庭

給付土地使用補償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2年度店小字第1655號 原 告 臺北市政府財政局 法定代理人 胡曉嵐 訴訟代理人 陳勵新律師 被 告 許清華 訴訟代理人 鄭世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土地使用補償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8 月28日所為之判決,本院補充判決如下:   主 文 訴訟費用(除原告減縮及民國113年8月28日判決已確定之訴訟費 用新臺幣1000元本息部分以外)新臺幣3萬1710元及自本補充判決 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由被 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一部或訴訟費用,裁判有脫漏者,法院應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判決補充之。當事人就脫漏部分聲明不服 者,以聲請補充判決論。」民事訴訟法第233條第1、2項定 有明文。 二、查本件之訴訟費用,除原告所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下同) 1000元本息已由本院民國113年8月28日所為判決(下稱原判 決)主文第2項諭知負擔外,另有附表所示原告繳納之訴訟費 用,原判決漏未判決。茲說明如下: (一)附表編號1至3部分   原告具狀以本院漏未將此部分訴訟費用在原判決諭知訴訟費 用負擔時計入,遂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此一聲請內容雖不 合民事訴訟法第91條規定,然揆諸首揭規定,應認原告不服 本院漏未裁判此部分費用,自應以聲請補充判決論。 (二)附表編號4部分     原告起訴後曾一度擴張請求金額至20萬7891元本息(小字卷1 65頁),並據此請求金額自行補繳裁判費1210元,連同原告 前已繳納之裁判費1000元,共已繳裁判費2210元。嗣原告將 擴張請求金額減縮至16萬5726元本息(小字卷235頁)。在原 告上開變更擴張請求金額後,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770元,扣 除原判決已諭知之訴訟費用1000元後,原告預繳裁判費尚餘 770元部分(0000-0000),本院應依職權予以補充判決。至原 告前因擴張請求而自行補繳之裁判費,後因減縮擴張請求金 額,致溢繳裁判費440元(1000+0000-0000),此乃因原告上 開減縮請求所致,應由原告自行負擔,併此敘明。 三、爰就附表所示訴訟費用,依原告聲請及依職權,並依民事訴 訟法第78條規定,補充判決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李陸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張肇嘉     附表: 編號 項目 金額(新臺幣) 備註 1 員警差旅費 800元 原告預納。 2 土地複丈費 30,000元 3 謄本費 140元 4 裁判費 770元 共計 31,710元

2024-11-01

STEV-112-店小-1655-20241101-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