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補正簽名

共找到 19 筆結果(第 11-19 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違章建築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2年度訴字第1308號 113年12月19日辯論終結 原 告 林邦興 被 告 新北市政府違章建築拆除大隊 代 表 人 陳德儒 訴訟代理人 陳玟雯 張紘銓 上列當事人間違章建築事件,原告不服被告108年8月1日新北拆 認一字第1083202151號違章建築認定通知書、109年1月22日新北 拆認一字第1093233971號違章建築認定通知書,提起行政訴訟,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本件經過: ㈠、原告所有座落於新北市石門區下角段石門小段4之13地號(參 考門牌:○○路00之0號旁)之構造物(下稱4-13地號貨櫃屋 ),經新北市石門區公所函文告知疑似涉及違建,被告於民 國107年7月9日至現場勘查,尋找及向原告確認其為所有人 ,並調閱土地建物查詢資料,查認4-13地號貨櫃屋係未經申 請審查許可即遭擅自建造,以108年8月1日新北拆認一字第1 083202151號違章建築認定通知書(下稱原處分一)認定屬 違章建築,限期文到次日起5日內自行拆除。原告不服,提 起訴願,經訴願決定以其逾期未補正簽名或蓋章,作成訴願 不受理;嗣由被告於108年12月16日至違建地點現場張貼拆 除時間通知單,因原告逾期未完成自行拆除,被告乃於108 年12月27日執行強制拆除結案。 ㈡、原告所有座落於新北市石門區下角段石門小段4、4-1地號( 參考位置:○○○對面)之構造物(下稱4、4-1地號貨櫃屋等 ),經新北市石門區公所函文告知疑似涉及違建,被告於10 9年1月9日至現場勘查,留下相關訊息且經電話聯繫原告確 認其為所有人,並調閱土地建物查詢資料,查獲4、4-1地號 貨櫃屋等均係未經申請審查許可即擅自建造,以109年1月22 日新北拆認一字第1093233971號違章建築認定通知書(下稱 原處分二。與原處分一,下合稱原處分)認定屬違章建築, 限期文到次日起5日內自行拆除,並於109年6月1日至違建地 點現場張貼拆除時間通知單,因原告逾期未自行拆除,被告 乃於109年6月18日執行強制拆除結案。 ㈢、原告不服原處分,前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訴請撤銷原處分 ,經本院以111年度訴字第1002號裁定駁回其訴,原告不服 ,提起抗告,經最高行政法院以112年度抗字第71號裁定駁 回抗告。     二、原告主張略以: ㈠、被告認定之處分內容之違建地號、違建類別、勘查與事實不 符。被告自訂拆除內容要件對象並無載涉貨櫃屋。 ㈡、依建築法第9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港埠用地不適用該法,被告 未依作業流程將其土地使用分區為港埠用地,原告放置之貨 櫃屬動產,不合於同法第4條規定之建築物,被告對於同法 第4條規定之事實認定錯誤,原告查出其土地為港埠用地, 才放置貨櫃。被告未給予陳述意見機會。 ㈢、原告於執行前已聲明異議請求停止執行,被告執行過程中無 公務人員在場,聘僱經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拒絕往來廠商 且不具公務人員資格之人員違法拆除其貨櫃,以行政優勢, 未經合理程序強拆人民財產,未有市政府委託執行派令,及 需警察維持,違反行政程序。 ㈣、被告單方自行認定、處罰、執行,原告權益未受公平對待。 新北市政府市長信箱之功能亦係通報違法機關,將當事人向 市政府提出陳情完全丟給被告,球員兼裁判,對原告無主張 權益功能。原告努力平反自己的委屈及受害,綜觀全省各地 貨櫃檳榔攤或貨櫃,從未見貨櫃遭行政機關毀損,本事件造 成原告身心俱疲。 ㈤、該行政處分已執行完畢而無回復原狀之可能,原告有即受確 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除確認原處分違法外,併依行政訴訟 法第7條合併請求國家賠償。 ㈥、並聲明:  ⒈確認原處分違法。  ⒉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400萬元。 三、被告答辯略以: ㈠、原告就原處分提起確認違法之訴,於法未合:  ⒈原告於108年8月20日就原處分一提出訴願,因訴願書未由訴 願人簽名或蓋章,與法定程式不符,經新北市政府通知訴願 人於文到翌日起20日內補正,惟訴願人經通知補正逾期未補 正,新北市政府決定訴願不受理。是以,原告因逾期不補正 ,怠於提起訴願,未於處分送達之翌日起30日內提起訴願, 致行政處分確定,原處分一已發生形式存續力,原告對之提 起確認違法訴訟,不符合確認訴訟補充性,有起訴不備要件 之不合法。  ⒉原告自原處分二送達次日即109年2月6日起之30日內未提起訴 願,致行政處分確定,並經原告於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002 號案件中自承未就原處分二先行提起訴願之前置程序,原處 分二已發生形式存續力,原告對之提起確認違法訴訟,不符 合確認訴訟補充性,有起訴不備要件之不合法。  ⒊被告執行強制拆除4-13地號貨櫃屋之日期為108年12月27日, 係於原處分一發生形式存續力日以後;執行強制拆除4、4-1 地號貨櫃屋等日期為109年6月18日,係於原處分二發生形式 存續力日期以後。 ㈡、被告作成原處分洵屬適法有據:  ⒈4-13地號貨櫃屋及4、4-1地號貨櫃屋等係屬未經申請主管建 築機關審查許可即擅自建造,違反建築法第25條規定,被告 依據違章建築處理辦法第2條、第5條及建築法第86條規定, 以原處分一、二分別認定4-13地號貨櫃屋、4、4-1地號貨櫃 屋等係屬違章建築,命違建人應於文到次日起5日內自行拆 除,洵屬適法有據。  ⒉4-13地號貨櫃屋及4、4-1地號貨櫃屋等,具有頂蓋及牆壁, 經設置門窗,具有避風雨之功能,其構造可供人居住使用; 且前開貨櫃屋長時間未移動,經常固定於一定處所,非輕易 可移動,視為建築法第4條所稱之建築物。況且各貨櫃屋均 曾經作為營業使用。被告曾派員勘查,4、4-1地號貨櫃屋等 鄰近之一未遮掩的貨櫃屋內有擺放桌椅、鐵架等生活用品, 且現場貨櫃屋裡外擺放大量雜物,客觀上應認原告有在此處 反覆居住使用之事實,應視為建築物。  ⒊原處分已記載違建地點、違建地號、違建類別、衛星定位座 標、參考門牌或參考位置、完成程度、屬實質違建、處分相 對人應限期內自行拆除及相關法令依據,並皆具檢附其勘查 紀錄表,其勘查紀錄表亦載明勘查日期、地點、違建之立面 示意圖、現況照片、位置圖、高度、構造、約估面積及樓高 ,亦已註明違建標的詳如原處分後附照片及附圖說明,足使 人民瞭解認定違章建築之標的、種類及範圍,未違反行政行 為明確性要求。  ⒋原告雖就原處分二所載4、4-1地號貨櫃屋等之坐落地號有疑 義,惟被告就坐落地號事項函詢新北市淡水地政事務所,該 所回復略以:「本案經赴現場勘查,旨揭構造物約略坐落於 本市石門區下角段石門小段4、4-1及4-10地號等3筆土地, 惟實際坐落位置仍應以鑑界為準。」,故被告於原處分二上 記載4、4-1地號貨櫃屋等為坐落於本市石門區下角段石門小 段4、4-1地號並無錯誤。何況原處分二除有標示地號位置為 參考外,仍有載明參考位置及衛星定位座標,以及拍攝現場 照片且以紅線劃定違建認定範圍,不致誤認被告認定之標的 ,原處分書記載符合行政行為明確性原則。  ⒌原告主張未依認定標準流程查核原告之土地使用分區(港埠 用地)云云,惟新北市政府違章建築認定標準作業流程說明 ,目的僅在說明被告機關各該認定階段可能涉及之作業內容 ,並非法律規範,遑論規定被告應調閱所有所列之各項資料 。況且,該說明所列之資料例如建造執照、使用執照、建物 謄本、建物成果測量圖等,大多違章建築案件均缺失該資料 ,依論理及經驗法則,難謂該流程說明意指為調閱所有所列 資料。又被告均有至現場勘查,調閱土地建物查詢資料及地 籍圖資料等資料,已為調查建物所有權人、建物實際情形、 土地所有權人、地目、使用分區、使用地類別、地上建物建 號等事項,且被告機關針對商港法事項,亦經詢問交通部航 港局,該局回復略以:「本案土地並非位於國際或國內商港 區域範圍內,爰非屬商港法之適用範圍。」綜上,本案被告 已足查明4-13地號貨櫃屋及4、4-1地號貨櫃屋等屬違章建築 相關必要事項。 ㈢、原告未依法提出聲明異議停止行政執行:   原告於109年6月14日、同年月17日利用線上「電子陳情」系 統提出停止行政執行、聲明異議,與聲明異議程序有別,該 案件項目屬「陳情」。被告依事件性質,就原告前開陳情內 容,為陳情事項之回復。原告未提出書面文件,不符合行政 執行法施行細則第15條規定,難認原告已提出聲明異議。 ㈣、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之判斷: ㈠、應適用之法令及說明:   按行政訴訟法第6條第1項規定:「確認行政處分無效及確認 公法上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訟,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 決之法律上利益,不得提起之。其確認已執行而無回復原狀 可能之行政處分或已消滅之行政處分為違法之訴訟,亦同。 」惟依同法第6條第3項前段規定:「確認訴訟,於原告得提 起或可得提起撤銷訴訟、課予義務訴訟或一般給付訴訟者, 不得提起之。」所揭示的違法確認訴訟補充性原則,對於違 法行政處分之救濟程序,本應優先循序提起訴願及撤銷訴訟 ,以資救濟,僅於可得提起訴願期限屆滿前,或依法提起訴 願後在訴願決定前,或訴願決定後尚未依法提起行政訴訟前 ,或於訴訟繫屬中(事實審言詞辯論終結前),該行政處分 已執行而無回復原狀可能或已消滅者,始得提起或變更為確 認該行政處分為違法之訴訟。如當事人因可歸責於自己之事 由而遲誤提起訴願或撤銷訴訟之期限後,該行政處分始執行 完畢而無回復原狀可能或因其他事由而消滅者,即無容許當 事人另提起確認該行政處分為違法訴訟之餘地。蓋當事人因 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而遲誤提起訴願或撤銷訴訟之期限者, 該行政處分形式上即歸於確定,無論事後該行政處分是否發 生解消原因,均不得再行爭訟,否則對於行政處分未發生解 消原因而遲誤提起訴願或撤銷訴訟之期限者,本不得再行爭 訟,如事後發生解消原因者,反得提起確認該行政處分為違 法之訴訟,無異另闢蹊徑,顯非事理之平,且使提起訴願或 撤銷訴訟之不變期間制度,形同虛設,亦違立法之本意(最 高行政法院101年度判字第481號判決意旨參照)。從而,提 起撤銷訴訟,經裁判確定後,即不得就該行政處分再提起確 認違法之訴訟。次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 「原告之訴,有下例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十、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   ㈡、關於起訴聲明⒈確認原處分違法部分:  ⒈原告前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原處分一,經本院認為其前就 原處分一提起訴願,經訴願決定以其逾期未補正簽名或蓋章 ,作成訴願不受理,該訴願決定於108年10月28日合法送達 原告,又原告設籍於新北市,應扣除在途期間2日,是其提 起撤銷訴訟之法定不變期間,自訴願決定發生送達效力之翌 日即108年10月29日起算,至108年12月31日(星期二)屆滿 ,其遲至111年6月17日始提起行政訴訟,已逾法定不變期間 ,起訴自非合法,且無從補正,以111年度訴字第1002號裁 定駁回其此部分之訴;原告前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原處分 二,經本院認為其未經訴願前置程序即逕自提起撤銷訴訟, 起訴難認合法,且無從命其補正,以111年度訴字第1002號 裁定裁定駁回其此部分之訴,有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002號 裁定可佐,並經本院調閱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002號卷宗核 對無訛,堪以認定。  ⒉原告已就原處分一及其訴願決定提起撤銷訴訟,惟逾起訴法 定不變期間,就原處分二提起撤銷訴訟,惟未經訴願前置程 序,經本院裁定駁回其訴,已如前述,是以,原告已對原處 分提起撤銷訴訟救濟,復提起本件確認原處分違法訴訟,依 前開規定及說明,違反行政訴訟法第6條第3項所定之確認訴 訟補充性原則,且此情形無從補正,其起訴即非合法,應依 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予以駁回。 ㈢、關於起訴聲明⒉請求400萬元部分:   按「提起行政訴訟,得於同一程序中,合併請求損害賠償或 其他財產上給付。」為行政訴訟法第7條所明定。而行政訴 訟法所以為第7條得合併請求損害賠償或其他財產上給付之 規定,則是因此等請求與其所合併提起之行政訴訟間,有一 定之前提或因果關係,基於訴訟資料之共通,為避免二裁判 之衝突及訴訟手續重複之勞費而為之規範。故於當事人有依 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併為請求時,必其所據以合併之行政 訴訟,已經行政法院實體審究且為勝訴之判決,行政法院始 得就該當事人依行政訴訟法第7條所為請求,為實體審究並 為勝訴之判決甚明(最高行政法院97年度判字第988號判決 參照)。查原告主張被告依國家賠償法應賠償其損害,並依 行政訴訟法第7條合併請求該損害賠償(本院卷第334頁), 其所提如聲明⒈確認訴訟既不合法,已如前述,則原告合併 請求損害賠償,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㈣、原告之訴,既經本院以程序不合法予以駁回,其實體上之主 張及各項攻擊方法及舉證,本院自無庸審究;至原告於本件 所為聲請調查被告未執行拆除處分書上4-1地號貨櫃屋是否 涉及瀆職、為何強拆未在處分書上4-13地號貨櫃屋、行政委 託為何執行行政處分當下無法出示行政委託執行派令、以機 具毀損4只貨櫃、聲請再開言詞辯論暨展延期日,經核均對 本件起訴不合法之結果不生影響,自無必要。至原告聲請保 全證據,業經本院以112年度聲字第146號裁定駁回其聲請, 附此指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 第1項第10款、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審判長法 官 蘇嫊娟 法 官 魏式瑜 法 官 林季緯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王月伶

2024-12-31

TPBA-112-訴-1308-20241231-1

家親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代墊扶養費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165號 聲 請 人 A01 A002 相 對 人 A05 A04 兼上一人 代 理 人 A03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代墊扶養費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A01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 (一)聲請人A01部分:   聲請人A01及相對人A03、A04、A05皆為聲請人A002之子女( 以下兩造均逕稱姓名),故A002全部扶養費用應由其子女即A 01及相對人3人平均分擔,然A002於民國91年起即係由A01獨 立扶養並負擔全部扶養費,相對人等三人並未與A01達成協 議有關A002之扶養費用,A01並曾透過存證信函催告相對人 履行渠等之扶養義務,然相對人均不置理,是聲請人A01按 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相對人等3人各給付自102年1月1日 至110年12月31日止之代墊扶養費用計新臺幣(下同)65萬224 元,並自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 (二)聲請人A002部分:   依112年新北市每戶每人每月平均支出為24,663元,應由A00 2子女平均分擔,是聲請人A01及相對人3人應各自負擔約6,1 66元,故聲請人A002並依民法第1115條規定,請求相對人3 人自112年12月1日起,於每月1日起給付各6,166元,且自各 該月份之翌日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等語 。 二、相對人答辯則以:相對人之父親於83年5月間往生,遺留之 財產約市值7、8千萬,然相對人3人即聲請人A002均未獲至 分配,遺產均係由聲請人A01獨得,A002更將其所經營育苗 場之所得還清父親之債務後,給付5、60萬元予以A01,然A0 1竟將A002居住之房地出售,致A002僅能與A01同住,惟在此 期間A002之生活費均係自行支付,A01並無對A002有任何開 銷,是無代墊扶養費情形,A002於110年5月後因不慎跌到始 需要他人照顧,惟A002日常餐費、照顧費均係由相對人A03 支付,並獨居於新北市五股區之套房,聲請人A01請求代墊 扶養費實無理由,並聲明:請求駁回聲請人之聲請等語。 三、本院之判斷: (一)聲請人A002請求給付扶養費部分:   按非訟事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 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非訟事件法第30條之1定有明文。又聲請人或其代理人應 於書狀或筆錄內簽名,其不能簽名者,得使他人代書姓名, 由聲請人或其代理人蓋章或按指印;家事非訟事件,除法律 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家事事件法第75條第 5項、第97條亦有明文。查聲請人A002於112年12月1日提出 之民事聲請狀、113年6月3日民事聲請意旨狀,請求相對人 即其子女A03等給付將來扶養費用,然書狀內均僅有另名聲 請人A01蓋章,經本院於113年3月14日函命補正,113年6月1 4日以113年家親聲字第165號裁定命其補正簽名,然A002迄 未補正其簽名,A01更於113年6月5日到院陳稱A002不願簽名 等語(見本院卷第217頁),故本件聲請之法定程式仍有欠 缺,亦不能確知A002有無提出本件聲請之真意,是A002請求 給付將來扶養費部分,爰依法駁回。 (二)聲請人A01請求返還代墊扶養費部分: 1、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次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 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民法第179條前 段定有明文,惟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之當事人,對不當得利 請求權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次按民法第1117條第1項 規定,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 。而同條第2項僅規定,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 親尊親屬不適用之,然不得因而謂不能維持生活之限制,自 不在適用之列;是直系血親尊親屬,如能以自己財產維持生 活者,自無受扶養之權利;易言之,直系血親尊親屬受扶養 之權利,仍應受不能維持生活之限制(有最高法院86度年台 上字第3415號、86年度台上字第3173號判決意旨參照)。而 所謂不能維持生活,係指不能以自己之財產及勞力所得以維 持自己之生活而言。 2、經查:   ⑴聲請人A01主張其與相對人A03、A04、A05為A002所生子女 等情,業據其戶籍謄本,並有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個人 戶籍資料在卷可考,且為相對人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實。   ⑵聲請人A01主張A002自91年起即由其獨立照顧,相對人皆未 支付任何扶養費等語,然為相對人否認,並以前詞置辯。 惟聲請人A01始終未提出任何單據證明有代墊A002扶養費 之事實,況聲請人A01雖主張A002自91年起即與其同住而 受其一人扶養,然其自101年5月起至105年10月止,陸續 均有出境達數月之紀錄,亦有其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表附 卷可查(見限閱卷),是以其該段期間頻繁出境國外,實 難認其一人足以獨自扶養照料A002。自無從僅依聲請人A0 1空言主張,而認其獨力扶養A002,且代墊支出A002之扶 養費用。   ⑶又A002自86年9月起按月領取老年農民福利津貼3,000元, 自93年1月至94年12月止,按月領取老年農民福利津貼4,0 00元,自95年1月起至96年6月止,按月領取老年農民福利 津貼5,000元,自96年7月起至100年12月止,按月領取老 年農民福利津貼6,000元,自101年1月起至104年12月止, 按月領取老年農民福利津貼7,000元,自105年1月起至108 年12月止,按月領取老年農民福利津貼7,256元,自109年 1月起至112年12月止,按月領取老年農民福利津貼7,550 元,自113年1月迄今,按月領取老年農民福利津貼8,110 元等情,有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6月21日保農福字第11 310016800號函暨申領資料查詢表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 61至263頁)。而A03以113年6月21日民事陳報狀陳稱:其 自106年7月間保管A002之帳戶,除依A002指示,按月提供 10,000元供A002花用外,並先提領金額暫存A03帳戶內, 另於110年5月、同年6月5日以A03帳戶內之存款支應A002 開刀治療費用20,600元、91,500元外,並曾於110年9月11 日、111年1月19日、112年10月16日匯款100,000元、200, 000元、50,000元予聲請人A01,迄今A002之帳戶內仍有餘 額等情,除為聲請人A01於113年8月6日調查程序中不爭執 其有收受上開款項甚明(見本院卷第311頁),亦有西螺 鎮農會113年7月2日西農信字第1130003597號函暨帳戶交 易明細表附卷可查(見本院卷第269至283頁),可認A03 所為上開抗辯應屬非虛,堪認A002迄今仍有以其存款及老 年農民福利津貼供己花用。是A002之財產是否已不足其維 持生活,而達不能維持自己生活之程度,已非無疑。   ⑷職是,聲請人A01未舉證證明A002係其一人單獨扶養,亦未 提出其有代墊屬相對人應負擔之扶養費之切實證據,本件 實難認相對人有不當得利可言。從而,聲請人依不當得利 之法律關係,請求相對人等三人返還聲請人所代墊扶養費 用各65萬224元及法定遲延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本件事實已臻明確,相對人另聲請傳喚其友人即甲○○已證聲 請人獨力照護A002之事實部分,蓋甲○○雖與聲請人經常相互 往來,然並未與聲請人同住,渠等間之往來尚難得直接證明 A002所需一切生活費用均由聲請人一人支出負擔,核無傳訊 之必要,又兩造其餘攻擊防禦及證據調查,均與本案之判斷 不生影響,自毋庸一一審酌論列,併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 ,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家事第二庭   法 官 許珮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陳宜欣

2024-12-30

PCDV-113-家親聲-165-20241230-2

聲再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466號 聲 請 人 胡明義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犯罪被害人補償審議 會間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29 日本院113年度聲字第440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依行政訴訟法第58條第1項、第98條之3第2項 、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至第5項規定,聲請人應於 書狀內簽名或蓋章,並應繳納裁判費,且應委任律師為訴訟 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 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若有上開程 式上之欠缺,屬可補正之情形,經命補正而未補正者,行政 法院應予裁定駁回。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再審,未於民國113年9月6日傳送之電子文 件簽名或蓋章,且未據繳納裁判費,復未委任律師或得為訴 訟代理人者為訴訟代理人,經本院於113年10月23日以裁定 命其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0月25日 送達,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聲請人迄未補正簽名或蓋章、 繳納裁判費及委任律師或得為訴訟代理人者為訴訟代理人, 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 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二庭 審判長法官 陳 國 成  法官 高 愈 杰 法官 蔡 如 琪 法官 林 麗 真 法官 簡 慧 娟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蕭 君 卉

2024-12-19

TPAA-113-聲再-466-20241219-1

家聲抗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抗字第18號 抗 告 人 甲OO 上列抗告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對於民國113年8月27日本院113 年度司繼字第100號第一審所為裁定提起抗告,本院管轄之第二 審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裁定關於駁回抗告人甲OO部分廢棄。 二、抗告人甲OO聲明拋棄對於被繼承人乙OO之繼承權,准予備查 。 三、上開廢棄部分原審聲明及抗告程序費用由被繼承人乙OO之遺 產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因服義務役,不知道要親自書寫相關 文件,故文件都是由母親代寫,原審裁定駁回抗告人之聲明 ,顯有未洽,請求廢棄原裁定,准予備查等語。 二、按「繼承人得拋棄其繼承權。前項拋棄,應於知悉其得繼承 之時起3個月內以書面向法院為之。」、「遺產繼承人,除 配偶外,依下列順序定之:㈠直系血親卑親屬。㈡父母。㈢兄 弟姊妹。㈣祖父母。」,民法第1174條第1、2項、第1138條 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被繼承人乙OO於民國113年1月27日死亡,抗告人 為被繼承人乙OO之子女即第一順序繼承人,並於同年2月22 日具狀向法院聲明拋棄繼承。然原審雖因抗告人未於該聲請 狀中具狀人欄簽名及蓋章,於113年3月15日函命抗告人補正 上開事項,嗣並以抗告人逾期未補正,駁回聲請,惟經本院 再次函請抗告人提出於「具狀人欄」簽名及蓋印鑑章之聲請 書狀後,前開補正後之聲請書狀業已於113年11月27日送達 本院。則抗告人於知悉被繼承人乙OO死亡後3個月內向本院 聲明拋棄繼承,其後並已補正簽名及印鑑章,應准予備查, 原裁定未即審酌抗告人已補正本案簽名及印鑑章而駁回抗告 人拋棄繼承權之聲明,自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此部 分不當,聲明廢棄,為有理由,應由本院將原裁定關於駁回 抗告人聲請之部分予以廢棄,並准許抗告人之聲請,如主文 第一、二項所示。 四、至抗告意旨雖另稱:被繼承人乙OO之子女丙OO在桃園當建教 生無法回家,媽媽也沒有注意看證件的內容等語,然本件拋 棄繼承之訴訟標的對於原審聲請人非必須合一確定,即非固 有必要共同訴訟,則抗告人對於原裁定不利於其部分提起抗 告(家事抗告狀中並未將丙OO列為抗告人),其抗告之效力 自不及於原審同造之丙OO(原裁定駁回丙OO聲請之部分業已 確定),附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家事第二庭 審判長 法 官 蕭胤瑮                    法 官 黃夢萱                      法 官 邱佳玄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外,不得再抗告。如提起再 抗告,應於收受後10日內委任律師為代理人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 ,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記官 呂姿穎

2024-12-18

HLDV-113-家聲抗-18-20241218-1

聲再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詐欺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96號 再審聲請人 即受判決人 呂佳民 上列聲請人因詐欺案件,對於本院112年度上易字第200號,中華 民國112年4月26日二審確定判決,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呂佳民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至本院補正刑事聲請再審狀之 簽名,逾期未補正者,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429條、第433條規定業於民國109年1月8日 修正公布,並於同年月00日生效,修正後刑事訴訟法第429 條前段規定:「聲請再審,應以再審書狀敘述理由,附具原 判決之繕本及證據,提出於管轄法院為之」;另修正後之同 法第433條規定:「法院認為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者, 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律上之程式可以補正者,應定 期間先命補正」。又「文書由非公務員制作者,應記載年、 月、日並簽名。其非自作者,應由本人簽名,不能簽名者, 應使他人代書姓名,由本人蓋章或按指印。但代書之人,應 附記其事由並簽名」,刑事訴訟法第53條亦有明文。是依前 述規定,聲請再審之人應在聲請狀簽名或使他人代書,若未 簽名,則屬於得補正事項。 二、經查:本件刑事聲請再審狀,由當事人欄記載觀之,係由受 判決之被告呂佳民提起,惟聲請人呂佳民於書狀末並未簽名 (只有電腦打字,並非簽名),亦未有任何蓋章、按指印, 核與前述之法定程式有所欠缺,而此項欠缺尚非不能補正, 因本院前定庭期通知聲請人到庭補正並陳述意見,惟因聲請 人未到庭,且遭通緝,此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為佐。茲依 前述規定,限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至本院補正簽名,逾期 未補正即駁回再審之聲請。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33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 法 官 施柏宏                    法 官 黃宗揚                    法 官 林青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記官 林宛玲

2024-12-18

KSHM-113-聲再-96-20241218-1

地聲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聲請強制執行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地聲字第62號 聲 請 人 黃鎮華 相 對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 代 表 人 郭曉蓉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強制執行事件,聲請人聲請核有下列程式欠缺 ,請於收受裁定5日內依下述補正。未為補正或補正不完全,本 院將以聲請不合法裁定駁回聲請人之聲請: 一、行政訴訟法第57條第1項第1、2、5款分別規定:「當事人書 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一、當事人姓名 及住所或居所;當事人為法人 、機關或其他團體者,其名稱 及所在地、事務所或營業所 。二 、有法定代理人、代表人 或管理人者,其姓名及住所或居所。五、事實上及法律上之 陳述」、第58條前段規定:「按當事人、法定代理人、代表 人、管理人或訴訟代理人應於書狀內簽名或蓋章。」當事人 、法定代理人、代表人、管理人或訴訟代理人應於書狀內簽 名或蓋章,行政訴訟法第58條前段定有明文。第l07條第1項 第l0款、第9項分別規定:「(第l項)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 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 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十、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 他要件。(第9項)第一及第四項至第八項規定,於聲請或聲 明事件準用之。」第293條第1項規定「為保全公法上金錢給 付之強制執行,得聲請假扣押。」第298條第1項 、第2項規 定「(第1項)公法上之權利因現狀變更,有不能實現或甚難 實現之虞者,為保全強制執行,得聲請假處分。(第2項)於 爭執之公法上法律關係,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 之危險而有必要時,得聲請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次按聲 請假扣押、假處分或撤銷假扣押、假處分之裁定,依行政訴 訟法第98條之5第6款規定,應徵收裁判費新臺幣l千元,此 為聲請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查聲請人以電子郵件提出本件書狀,其並未簽名蓋章,且未 補繳裁判費,請聲請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裁 判費、補正簽名蓋章之聲請狀之正本及繕本,逾期未補正或 補正未完全,即駁回聲請,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法 官 唐一强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2 日 書記官 陳達泓

2024-11-22

TPTA-113-地聲-62-20241122-1

事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事聲字第56號 異 議 人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分會 法定代理人 陳奕廷 代 理 人 楊士擎律師 相 對 人 余展林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保證書事件,異議人對於民國113年6月27 日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為113年度司聲字第357號裁定聲明異議,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 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 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第1項之異議 為有理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 定駁回之。前項裁定,應敘明理由,並送達於當事人,民事 訴訟法第240條之4定有明文。查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 年6月27日所為113年度司聲字第357號裁定(下稱原裁定) ,於113年7月10日送達異議人,異議人於113年7月22日具狀 聲明不服,未逾法定10日不變期間,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合 先敘明。 二、次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 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不行使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 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 款前段定有明文。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 者準用之,並為同法第106條所規定。又按民事訴訟法第104 條乃有關訴訟費用擔保物返還之規定,其第1項第3款所謂訴 訟終結,當係指訴訟費用所屬本案訴訟之終結,至於保全程 序之擔保,依同法第106條準用前開規定,所謂訴訟終結, 應係指保全程序之終結,要與保全程序所保全請求之本案訴 訟終結無涉。而保全程序始於保全裁定之取得,迄於保全程 序之執行,是保全程序之終結,即應包括保全裁定之撤銷及 其執行程序之撤回。惟若保全裁定依強制執行法第132條第3 項規定,已不得再聲請執行者,則無再為撤銷之必要(臺灣 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5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23號研討 結果參照) 。再按因假扣押或假處分供擔保之場合,因該擔 保係為保障受擔保利益人因假扣押或假處分所受損害而設, 倘執行法院已依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為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 行,則在執行法院撤銷全部執行程序前,受擔保利益人所受 損害仍可能繼續發生,損害額既未確定,自難強令其行使權 利,故必待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程序已全部撤銷,始得謂 為訴訟終結(最高法院107年度台抗字第19號、第130號裁定 意旨參照)。 三、異議意旨略以:因債權人王姿文與相對人之假扣押裁定業經 鈞院102年度司全聲字第29號裁定撤銷並告確定,聲請人已 聲請鈞院通知相對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為行使權利 之證明,有送達證書為憑,惟原裁定以本件尚未撤回假扣押 強制執行聲請為由,逕自駁回聲請人之聲請,認事用法顯有 違誤。爰依法律扶助法第67條、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 3款規定聲明異議,請求撤銷原裁定等語。 四、經查: (一)聲請人以前開意旨聲請返還保證書,並提出臺灣高等法院11 2年度聲字第435號裁定、112年度聲字第621號裁定、本院96 年度裁全字第4319號裁定、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保證書 、本院102年度司全聲字第29號裁定暨確定證明書、本院113 年2月19日函、本院送達證書等件影本附卷可參(見113司聲 卷第15至29頁)。惟依首開說明,異議人依民事訴訟法第10 6條準用第104條第1項第3款規定聲請返回提存物時,應待保 全裁定之撤銷及其執行程序之撤回後,始得為之。 (二)查債權人王姿文曾對相對人聲請假扣押,經本院於96年6月1 5日以96年度裁全字第4319號裁定准許(下稱系爭裁定), 嗣王姿文即於96年7月12日持系爭裁定對相對人之財產(不 動產及攝影器材等動產)聲請假扣押執行在案。其後王姿文 聲請撤銷假扣押裁定,經本院於102年4月30日以102年度司 全聲字第29號裁定准予撤銷假扣押裁定,王姿文並於104年5 月25日具狀撤回假扣押執行之聲請,惟因其僅於撤回狀上蓋 印章,未親自簽名,無法確認是否王姿文本人所為之撤回, 為此執行法院遂於104年6月11日發函王姿文為補正簽名或親 自到院辦理撤回或由代理人具狀撤回執行,惟王姿文迄今均 未為辦理補正,此經本院職權調取本院96年度裁全字第4319 號、96年度執全字第2598號全卷核閱無訛。 (三)基此,本件系爭裁定雖已撤銷,然假扣押程序尚未合法辦理 撤銷,核與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準用第104條第1項第3款之訴 訟終結之要件不符,自難認訴訟已終結。異議人雖聲請本院 通知相對人行使權利,惟該訴訟既未終結,相對人之財產 尚在查封中,仍受假扣押效力之限制,損害金額尚未確定, 是異議人之聲請即非適法。此外,異議人復未證明本件應供 擔保之原因已消滅或相對人已同意其取回擔保物,則異議人 聲請發還保證書於法未合,難以准許。從而,本件司法事務 官以異議人催告尚非適法,駁回其返還保證書之聲請,並無 違誤,異議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請求廢棄原裁定,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毛崑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書記官  李瓊華

2024-11-14

PCDV-113-事聲-56-2024111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假處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行政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全字第86號 聲 請 人 游象清 王珠金 相 對 人 內政部 代 表 人 劉世芳 上列當事人間因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事件(本院11 3年度訴字第882號),聲請人聲請假處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事實概要:聲請人王珠金為大陸地區人民,與臺灣地區人民 即聲請人游象清在大陸地區結婚,王珠金於民國112年11月2 4日申請來臺團聚,經相對人以王珠金前於102年3月9日及11 1年1月18日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下稱中山分局)查 獲妨害善良風俗,依社會秩序維護法分別裁處罰鍰新臺幣( 下同)1,500元、3,000元及沒入扣案之性交易所得1,000元 ,其聲明異議後,復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10 2年度北秩聲字第3號裁定,以及臺北地院臺北簡易庭111年 度北秩聲字第10號裁定駁回異議等情,依大陸地區人民進入 臺灣地區許可辦法(下稱系爭許可辦法)第12條第1項第9款 、第14條第1項第5款規定,於112年12月25日以內授移北新 服字第0000000000號處分書(下稱原處分)不予許可,不予許 可申請進入臺灣地區期間,自出境之日(112年11月22日)起 算5年。聲請人不服,循序提起行政訴訟(本院113年度訴字 第882號事件),嗣並為本件定暫時狀態處分之聲請,請求 暫准王珠金入境。 二、聲請意旨略以:王珠金與游象清於85年結婚,迄今長達18年 ,邇來游象清因疾病纏身,喪失聽力、右手拇指及食指截肢 ,生活無法自理,於113年10月12日入住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病房救護,病情惡化意識不清,日常生活臥床無法自理,經 濟因素無法聘請專業看護照顧,確有病危亟需配偶王珠金返 國探視照護,以維護其家庭團聚權,法規例外賦予因在臺之 直系血親或配偶死亡、病危,於1個月内返國奔喪、探視, 或因特殊災難等其他不可抗力原因,須返國處理者,得例外 不受限制。為此,提起本件定暫時狀態處分之聲請。 三、本院查:  ㈠關於相對人否准團聚申請部分:  1.行政訴訟法第298條第2項規定:「於爭執之公法上法律關係 ,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危險而有必要時,得 聲請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準此規定,定暫時狀態之處分 ,須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因公法上法律關係發生爭執,為防止 發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危險且有必要,始得為之,且 依行政訴訟法第302條準用同法第297條關於準用民事訴訟法 第526條第1項之規定,假處分請求及原因,應釋明之。因而 依行政訴訟法第298條第2項規定聲請作成定暫時狀態之處分 ,聲請人對爭執之公法上法律關係及定暫時狀態之必要,應 為釋明,否則其聲請即難以准許。前者之釋明,乃使法院對 聲請事件的事實為概括審查,並自事實及法律觀點判斷,形 成本案訴訟勝訴可能性較高之心證。後者之釋明,在使法院 形成如不准許聲請人之聲請,有對聲請人發生重大損害或急 迫危險之相當可能性之心證,而認有必要加以防止。倘本案 訴訟勝訴可能性較高,且有假處分之原因時,應准假處分之 聲請。然聲請人在本案訴訟中不可能勝訴,或勝訴機會渺茫 ,即應駁回假處分之聲請。又如果個案中,因特別原因,譬 如必須經過繁瑣的證據調查程序,始得認定與聲請事件相關 之本案訴訟勝訴的可能性時,則准許或不准許定暫時狀態之 處分,所可能發生的後果之間的利益衡量,便成為重要的考 量因素。而依利益衡量原則,判斷有無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必 要,應就聲請人因定暫時狀態處分所獲得之利益或防免之損 害、相對人因該暫時狀態處分所受之不利益或損害,以及該 暫時狀態處分對公共利益可能發生之危害或損害程度等因素 綜合認定之。  2.王珠金為臺灣地區人民游象清之配偶,因在臺灣期間於102 年3月9日及111年1月18日,經中山分局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 法第80條第1款規定,分別裁處罰鍰新臺幣(下同)1,500元 、3,000元及沒入扣案之性交易所得1,000元,而有違反善良 風俗之紀錄,有臺北地院102年度北秩聲字第3號裁定、臺北 地院臺北簡易庭111年度北秩聲字第10號裁定在卷可按(見 內政部行政訴訟答辯狀第4頁至第9頁,置於卷外)。相對人 對王珠金於112年11月24日申請團聚(下稱系爭申請),依 系爭許可辦法第12條第1項第9款:「大陸地區人民申請進入 臺灣地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不予許可;已許可者,得 撤銷或廢止其許可,並註銷其入出境許可證:……九、有違反 善良風俗之行為。」規定,於112年12月25日以原處分作成 否准王金珠來臺團聚申請之決定,有王珠金之大陸地區人民 入出臺灣地區申請書、內政部處分書在卷可按(見同上答辯 狀第2頁至第3頁、第13頁至第14頁),經核難認其合法性顯 有疑義。聲請人雖起訴主張前揭違反善良風俗行為有認事用 法之瑕疵等語(見行政訴訟起訴狀第2頁至第4頁內容),但 王珠金違反善良風俗紀錄既經前述司法裁定,即應尊重既判 力,社會秩序維護法並無再審聲請之相關事項,需準用刑事 訴訟法(社會秩序維護法第92條參照),在未經刑事法院裁 定開始再審之前,仍繼續有效存在。關於原處分之合法性疑 義或系爭申請之本案訴訟勝訴可能性如何,均有待兩造在本 案訴訟攻防並為證據調查後方能判斷,尚無法由現有事證或 聲請人目前之釋明,或依聲請事件事實之概括審查,就得論 斷原處分合法性顯有疑義,或形成本案訴訟勝訴可能性較高 之心證。 3.聲請人舉游象清之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病歷摘要、身心障礙證 明、住院及雙手部分手指截肢照片(見本院卷第15頁至第37 頁),主張有急迫情事;由截肢照片可知,游象清因糖尿病 導致手部潰瘍、壞疽,接受過清創及部分趾節截肢手術,且 有休克或組織缺氧病症,並因酮酸中毒出現噁心嘔吐,於11 3年10月12日入院治療,有病歷摘要入院診斷:「DKA(糖尿 酮酸中毒)」及主訴:「vomiting for 1 day」與病史:「 …He came to our ER for help and shock was   noted…」等語(見本院卷第15頁),足見游象清確有長期血 糖控制不當,引起諸多併發症的情況,惟見病歷摘要住院治 療經過:「…Follow up lab data showed improving   acute kidney injury.…」等語(見本院卷第23頁),以及 本院與游象清於113年10月28日聯繫書狀補正簽名或蓋章, 據其自承剛出院等語,有本院公務電話記錄在卷可按(見本 院卷第39頁),足徵病情控制穩定可居家照顧,僅以前揭土 城醫院病歷摘要,難認游象清病情惡化意識不清,因病危亟 需配偶王珠金返國探視,而遽認本件有因原處分致生難於回 復之損害或急迫之危險。再者,王珠金因在臺居留期間從事 性交易所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案件,對我國社會善良風俗之價 值秩序危害非輕,基於利益衡量原則,也無從認定聲請人因 定暫時狀態處分所獲之利益或得防免之損害相較為高,本件 尚無依聲請人聲請而定暫時狀態處分的必要。  ㈡關於相對人所為王珠金自出境之日即112年11月22日起5年, 不予許可其申請進入臺灣地區部分: 行政訴訟為實踐憲法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意旨,確保個別主觀 公法權利之有效保護,所設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有行政處 分之停止執行、公法上假處分及假扣押,並依訴訟類型之不 同,分別提供不同的暫時權利保護方式。其中撤銷訴訟之訴 訟目的在請求法院撤銷違法之行政處分,並因行政處分之執 行不因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停止,為延宕其效力,係以停 止執行制度提供暫時權利之保護,而此部分法律既已設有救 濟手段,假處分即無適用餘地,行政訴訟法第299條即規定 :「得依第116條請求停止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者,不得聲 請為前條之假處分。」查原處分關於下命王珠金自出境之日 起5年,不予許可其申請進入臺灣地區之決定,聲請人若認 損及其權益,應循序提起撤銷訴訟,始屬有效之權利救濟, 據此所相對應之暫時權利保護方式為行政處分效力之延宕, 即停止執行。因此,聲請人就此部分為定暫時狀態處分之聲 請,依上開規定及說明,自於法未合,不應准許。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聲請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核與法定要件 未合,應予駁回。 五、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規定,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審判長法 官 蘇嫊娟      法 官 林季緯       法 官 鄧德倩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記官 黃品蓉

2024-11-04

TPBA-113-全-86-20241104-1

侵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妨害性自主罪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侵上訴字第11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徐建鑫 原 審 選任辯護人 王俊文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妨害性自主罪案件,不服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中華民國113年4月30日第一審判決(112年度侵訴字第66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甲○○及其原審選任辯護人王俊文律師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伍日內, 向本院提出由甲○○補正上訴人簽名(或蓋章或按指印)之「刑事 聲明上訴狀」及「刑事上訴理由狀」,暨王俊文律師應補正其上 訴並無違背被告明示之意思。 理 由 一、按原審之代理人或辯護人,得為被告之利益而上訴,但不得 與被告明示之意思相反,刑事訴訟法第346條定有明文。此 類上訴,並非原審辯護人之獨立上訴,而屬代理性質,自應 以被告之名義為之,如以辯護人自己之名義提起,其程式即 有瑕疵。是該上訴究係被告自行上訴,抑或是選任辯護人為 被告利益而提起上訴,尚欠明瞭。如係被告自行上訴,則該 刑事上訴狀末頁具狀人欄應命被告補正簽名或蓋章;若係第 一審辯護人為被告之利益而提起上訴,則有無違反被告本意 及該刑事上訴聲明狀內說明亦應命為補正。原審未先為程序 之調查並命為補正,遽為實體上之判決,自非適法(最高法 院89年度台上字第4860號判決要旨參照)。又按文書由非公 務員制作者,應記載年、月、日並簽名。其非自作者,應由 本人簽名,不能簽名者,應使他人代書姓名,由本人蓋章或 按指印。但代書之人,應附記其事由並簽名,刑事訴訟法第 53條定有明文。是被告之上訴狀,應由被告簽名、蓋章或按 指印,此為法律上必備之程式。又第二審法院認為上訴不合 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喪失者,應以 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而未經原審法院命其補正 者,審判長應定期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367條亦有明文 。 二、查本件由上訴人即被告甲○○(下稱被告)之原審選任辯護人 王俊文律師所出具之「刑事聲明上訴狀」,其當事人欄雖記 載被告,並聲明為被告涉犯妨害性自主罪案件,依法提起上 訴狀,狀末則以電腦列印方式繕打「撰狀人:王俊文律師」 及蓋用「王俊文律師」印章;又所提出之「刑事上訴理由狀 」,其當事人欄雖記載被告即上訴人,然狀末具狀人欄則僅 以電腦列印方式繕打「具狀人甲○○、撰狀人王俊文律師」及 蓋用「王俊文律師」印章,均無被告本人之簽名、蓋章或捺 指印。無從得知被告是否確有上訴之意,或係原審辯護人為 被告之利益,於不違背被告明示之意思而上訴,依刑事訴訟 法第53條之規定,前開上訴之程式尚有欠缺。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367條但書之規定,命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提 出由被告補正上訴人簽名(或蓋章或按指印)之「刑事上訴 狀」及「刑事上訴理由狀」,暨王俊文律師應補正其上訴並 無違背被告明示之意思,如逾期不補正,即依法駁回本件上 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孫 銘 宏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2024-10-08

TCHM-113-侵上訴-110-2024100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