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黃靖雯

共找到 111 筆結果(第 11-2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704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正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4年度 速偵字第191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正強犯竊盜罪,處拘役壹拾伍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 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如附件)之記載。 二、核被告陳正強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爰以 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以己力換取財物,圖謀 不勞而獲,竊取他人財物,顯乏尊重他人財產權之觀念,行 為實有不該;惟念其犯後坦承犯行,犯後態度尚可,兼衡其 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及損害、前案紀錄之素行、自述國 中畢業之智識程度、職業為鐵工、家庭經濟狀況貧寒之生活 狀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 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三、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 條第2項,刑法第320條第1項、第41條第1項前段,刑法施行 法第1條之1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上訴於本院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郭宣佑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宋雲淳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曹尚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320條(普通竊盜罪、竊佔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4年度速偵字第191號   被   告 陳正強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正強於民國114年2月21日19時2分許,在全家便利商店景後店 (址設臺北市○○區○○街00號)內,趁店員疏未注意之際,竟 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徒手竊取放置在 店內架上待售之蘇格登12年單一純麥威士忌1罐(價值新臺幣 【下同】1,380元,下稱本案商品),並將本案商品藏放在 其所穿著之外套內,得手後隨即離去。嗣經全家便利商店景後 店店長蕭聖融查看店內監視器影像畫面,發現上開情況後, 隨即追躡已離開全家便利商店景後店之陳正強,並報警處理,始 悉上情。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第二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陳正強於警詢及偵查中均坦承不諱 ,核與證人即被害人蕭聖融於警詢中證述情節大致相符,並 有監視器影像畫面檔案及翻拍照片、本案商品照片各1份在 卷可稽,足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是其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至被告所 竊取本案商品,雖屬其為本案犯行之犯罪所得,然本案商品 業已合法發還被害人乙節,業據被害人於警詢中證述明確, 爰依刑法第38條之1第5項規定,不予聲請宣告沒收或追徵, 併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檢 察 官 郭宣佑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 記 官 黃靖雯

2025-03-17

TPDM-114-簡-704-20250317-1

司拍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拍賣抵押物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拍字第48號 聲 請 人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代 理 人 黃靖雯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方◯◯間請求拍賣抵押物事件,聲請人應於收 受本裁定之日起7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即駁回其聲請,特 此裁定。 應補正之事項: 一、請提出本件聲請屏東縣○○鎮○○段000地號及其上同段118建號 ,之最新土地及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須含抵押權效力所及 之全部所有權部及他項權利部,且資料不可遮隱,須可看出 設定債務人為何人,即謄本類型為「所有權個人全部」或「 他項權利部全部」)。 二、請提出相對人方◯◯(即上開不動產之所有權人)之最新戶籍 謄本(記事欄不可省略),並陳報其完整姓名。 三、請提出本件聲請,其中借款新臺幣(下同)2,200,000元催 告函之收件回執影本。 四、本件經核其中借款300,000元部分之放款借據,依據契約書 第七條第二項第㈠款之約定,對聲請人所負任何一宗債務不 依約清償本金或付息時,須經聲請人於合理期間以「書面」 通知或催告後,始得行使加速條款視為全部到期,而本件聲 請所主張之擔保借款係以該款(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 金或繳付利息時)為依據,故請提出催告或通知債務人鄭明 宗之「書面資料」及收件回執影本。 五、請提出可看出信用卡欠款利息起算日之電腦查詢帳務資料。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司法事務官 郭伊恩

2025-03-07

PTDV-114-司拍-48-2025030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183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巫秀香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9356 號),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 審判程序(原案號:113年度易字第3847號),裁定改簡易判決 處刑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巫秀香犯竊盜罪,累犯,處拘役貳拾伍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於全部或一 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欄關於「上開3案於113年 6月26日縮短刑期執行完畢。」之記載補充更正為「其上開 等案件所處有期徒刑與其他另案之拘役刑經接續執行,而於 113年6月26日縮短刑期執行完畢。」;證據部分補充「被告 巫秀香於本院訊問時之自白」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 所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巫秀香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被告 本件竊盜數件商品之行為,係於相近時間、同一地點密接為 之,且犯罪目的與侵害法益同一,在刑法評價上以視為數個 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合理,應 屬接續犯,而僅論以一罪。  ㈡被告前因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11年度簡字第1512號判決判處 有期徒刑3月、3月確定;又因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 中簡字第290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嗣上開3案經本 院以112年度聲字第1570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確定; 復因竊盜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簡字第1504號判決判處判 處有期徒刑3月、3月,並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月確定;其上 開等案件所處有期徒刑與其他另案之拘役刑經接續執行,而 於113年6月26日縮短刑期執行完畢等情,有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按,起訴書已載明被告上開構成累犯之 前科並認其前案與本案同屬侵害財產法益之犯罪類型,罪名 、罪質、手段與法益侵害結果高度相似,顯見對於刑罰反應 力低弱,且提出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為證,請求依刑法第47 條第1項規定論以累犯並加重其刑,堪認已就被告上開犯行 構成累犯之事實有所主張並盡舉證責任,是被告於受有期徒 刑執行完畢後,5 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有期徒刑以上之罪, 為累犯;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5號解釋意旨,本院審酌 被告所犯前案與本案罪名、罪質相同,其於前案受相當刑期 之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理應產生警惕作用,卻仍故意犯罪 ,顯見其刑罰反應力較為薄弱,足見前案執行之成效不彰, 認予以加重不致生行為人所受之刑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之 情形,爰依刑法第47條第1項規定加重其刑。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以正途獲取所需, 竟任意竊取本案財物,欠缺尊重他人財產權之觀念,破壞社 會治安,造成告訴人黃靖雯之財產受有損害,所為實屬可責 ;考量其犯後終能坦承犯行之態度,然迄今尚未與告訴人成 立和解、調解或賠償損害;兼衡其自陳之教育程度、工作、 經濟與生活狀況、身體健康情形等(見警詢筆錄與本院易字 卷第121頁)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 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部分:   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前二項之沒收, 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犯 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刑 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被告竊取後所食用完畢、如附表所示之韓國熊津米漿年糕 冰1份、川辣麻醬雞絲涼麵1份、日式豆皮蕎麥風味冷麵1份 、OPEN小將杯裝穀物高鈣麥芽1杯,皆為其本案犯罪所得, 未據扣案,亦未能合法發還予告訴人,應依刑法第38條之1 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均宣告沒收,並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 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另被告竊得之丹麥紅豆 麻糬1個、明太子海鮮焗烤飯1份、晶英府城肉燥米糕1碗、 金色三麥-黑松露野菇燉飯1份、質有3希臘優格1杯、黑松露 雙起司貝果1個,業已返還予告訴人等情,經告訴人於偵訊 中陳述明確,即不予以宣告沒收或追徵。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第450 條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本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應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殷節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李昇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陳玲誼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物品名稱與數量 1 韓國熊津米漿年糕冰1份 2 川辣麻醬雞絲涼麵1份 3 日式豆皮蕎麥風味冷麵1份 4 OPEN小將杯裝穀物高鈣麥芽1杯

2025-03-05

TCDM-114-簡-183-20250305-1

重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6號 原 告 金石信託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少紅 訴訟代理人 葉建偉律師 複代理人 陳昱帆律師 訴訟代理人 黃靖雯律師 被 告 連巍鐘 訴訟代理人 龔新傑律師 黃湘捷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   理 由 一、按訴訟程序上之中間爭點,達於可為裁判之程度者,法院得 先為裁定,民事訴訟法第383條第2項定有明文。本件被告抗 辯本院就本訴訟事件無國際裁判管轄權,為原告所否認,本 院爰就此訴訟程序上之中間爭點,先為裁定。 二、次按本法所稱外國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外國法律組 織登記之公司;外國公司,於法令限制內,與中華民國公司 有同一之權利能力,為民國107年8月1日修正並於同年11月1 日公布施行之公司法第4條所明定。是公司法業已廢除外國 公司認許制度,尊重依外國法設立之外國公司於其本國取得 法人格之既存事實,而認與我國公司具有相同權利能力。而 香港、澳門與臺灣間應特別適用香港澳門關係條例,參酌香 港澳門關係條例第41條規定及上開公司法修正意旨,針對香 港、澳門之公司,亦應為同一解釋適用。經查,本件原告係 依香港法律規定設立登記之外國公司,依首揭規定,具有與 我國公司相同之權利能力,並有當事人能力及訴訟能力,合 先敘明。 三、再按民事案件涉及外國人或構成案件事實中牽涉外國地者, 即為涉外民事事件,應依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定法域之管轄 及法律之適用(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695號判決意旨參 照);又一國法院對涉外民事法律事件,有無一般管轄權即 審判權,悉依該法院地法之規定為據。原告既向我國法院提 起訴訟,則關於一般管轄權之有無,即應按法庭地法即我國 法律定之,惟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未就國際管轄權加以 明定,應類推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最高法院97年度台抗 字第185號、96年度台上字第582號裁判意旨參照)。復按國 際裁判管轄之合意,除當事人明示或因其他特別情事得認為 具有排他亦即專屬管轄性質者外,通常宜解為僅生該合意所 定之管轄法院取得管轄權而已,並不當然具有排他管轄之效 力。且我國民事訴訟法關於法院管轄之規定,係以「以原就 被」之原則,旨在便於被告應訴,以免其長途奔波。故如原 告放棄國際裁判管轄之合意,向被告住所所在地之本院起訴 請求,縱與約定不合,然既屬有利於被告就近應訊,且未違 反專屬管轄之規定,而本件本院對於被告之民事訴訟事件, 本有管轄權,如兩造所簽訂之契約書又未排除我國法院之管 轄權,則原告向被告之住所所在地之本院提起本件訴訟,揆 諸前揭說明,自非法所不許(最高法院91年台抗字第268號 、92年台上字第2477號裁判意旨參照)。經查: (一)原告係依香港法律成立之公司,故本件具有涉外因素,屬涉 外民事事件。而本件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起訴請求被 告給付原告美金250萬元,依兩造所簽立之借款協議書第16. 1條「This agreement is governed by and shall be cons trued in accordancewith Hong Kong law and the partie s hereto hereby irrevocably submit to thenon-exclusi ve jurisdiction of the HongKong Courts. 本協議受香 港法律管轄並按香港法律解釋,雙方特此不可撤銷地服從香 港法院的非專屬管轄」(見本院卷第63、132頁)之文意, 可知並未排除其他國家法院管轄,自難認有排除我國法院民 事審判管轄權之效力。又被告住所位於新竹市○區○○路000巷 00號,此有被告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在卷可憑,揆諸前揭 規定,本院為有管轄權之法院。 (二)被告雖辯稱上開借款協議第16.1條之文意雖係記載「非專屬 管轄」,然並未約定保留其他國家之管轄權,故原告真意仍 係排除他國管轄而由香港法院專屬管轄,是本件不論管轄法 院、適用法律、主管機關、履行地、原告營業所等皆為香港 ,本院應無管轄權等語。然查,前開借款協議書明文約定「 雙方特此不可撤銷地服從香港法院的非專屬管轄」,業已明 確表示兩造約定由香港法院非專屬管轄之真意,即不得反捨 契約文字而更為曲解,亦難逕以上開協議未明文約定保留其 他國家管轄權,即認兩造真意係由香港法院專屬管轄,本件 復無其他特別情事得認為具有專屬管轄性質,從而,原告按 以原就被原則,以被告住所地之管轄法院即本院為管轄法院 提起訴訟,自非法所不許,又減輕被告跨國應訴之煩,並無 不便利之情形存在,併此敘明。 四、綜上所述,本院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8 3條第2項規定,先為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彭淑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鄧雪怡

2025-03-05

SCDV-114-重訴-6-20250305-1

重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6號 聲請人 即 被 告 連巍鐘 訴訟代理人 龔新傑律師 黃湘捷律師 相對人 即 原 告 金石信託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少紅 訴訟代理人 葉建偉律師 陳昱帆律師 黃靖雯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聲請人聲請命相對人供訴訟費 用之擔保,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二十日內,為聲請人供訴訟費用之 擔保新臺幣貳佰肆拾壹萬柒仟壹佰柒拾壹元,逾期即駁回其起訴 。 前項供擔保之期間自原告供擔保時起至本件民事事件終局確定時 止。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即原告為香港商公司,於我國境內無 事務所或營業所,未免有訴訟費用無法受償之虞,相對人應 提供第二審、第三審之訴訟費用擔保,爰依民事訴訟法第96 條第1項規定,聲請命其供訴訟費用之擔保等語。 二、按原告於中華民國無住所、事務所及營業所者,法院應依被 告聲請,以裁定命原告供訴訟費用之擔保,並應於裁定中定 擔保額及供擔保之期間,所定擔保額,以被告於各審級應支 出之費用總額為準,民事訴訟法第96條第1項前段、第99條 分別定有明文。而民事訴訟法第96條第1項規定之立法意旨 無非係因原告於中華民國無住所、事務所及營業所者,將來 訴訟終結命其負擔賠償訴訟費用時,難免執行困難,為保全 被告利益,始設此預供訴訟費用擔保之規定;該條所謂在中 華民國境內無住所、事務所及營業所者,應指在中華民國司 法權所及之轄區無住所、事務所或營業所而言(最高法院96 年度台抗字第150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所謂被告於各審級 應支出之費用總額,係指法院預計被告於本案第一審至第三 審訴訟程序中,可能支出各項訴訟費用之總額而言。再依民 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及466條之3第1項之規定,對於第 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第三審律 師之酬金,為訴訟費用之一部,並應限定其最高額。而上開 律師之支給標準依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 標準第4條第1項第1款規定,法院裁定律師酬金,應斟酌案 情之繁簡、訴訟之結果及律師之勤惰,民事財產權之訴訟, 於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百分之三以下為之,但最高不得逾新 臺幣50萬元。但律師與當事人約定之酬金較低者,不得超過 其約定。是被告於第二審及第三審可能支出之裁判費、委任 第三審律師之酬金及其他可能支出之訴訟費用,均應屬上開 擔保額之範疇。 三、經查,本件相對人即原告為設立於香港地區之法人,其事務 所位於香港西營盤,且於臺灣地區並無事務所或營業所及資 產乙節,為相對人所不爭執,並有相對人民事起訴狀、民事 委任狀及公司周年申報表等件附卷可佐。而香港地區非中華 民國司法權所及之轄區,應認相對人於中華民國境內並無事 務所、營業所及資產,則日後訴訟終結,如相對人敗訴,命 相對人負擔賠償訴訟費用時,難免執行困難,為保全聲請人 之利益,有命相對人預供訴訟費用擔保之必要,故聲請人聲 請命相對人供訴訟費用之擔保,依前揭規定,於法有據。至 相對人辯稱:相對人即原告於起訴時即已繳納足額裁判費, 且第一審訴訟結果尚未定論,未能預知後續兩造是否上訴、 由何造負擔訴訟費用,第二、三審之訴訟費用尚未發生,不 應作為訴訟費用之擔保等語。然查,相對人前開所辯均與民 事訴訟法第96條第2項免供訴訟費用之擔保要件不符,尚無 憑採。 四、本件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8,188萬7,500元,為得上訴三審 之案件,相對人已預繳第一審裁判費73萬2,632元,倘無訴 之追加或變更,本件之第二審、第三審之裁判費均為112萬6 ,698元,又第三審律師之酬金,依前開法院選任律師及第三 審律師酬金核定支給標準第4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經本院 斟酌本案訴訟標的金額及法律關係複雜之程度,認宜按本件 訴訟標的金額0.2%即16萬3,775元(計算式:8,188萬7,500 元*0.2%=16萬3,775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計算。 五、綜上,本件聲請人可能支出之歷審裁判費及第三審律師酬金 之數額,合計為236萬1,671元(計算式:第一審訴訟費用73 萬2,632元+第二審訴訟費用112萬6,698元+第三審訴訟費用1 12萬6,298元+第三審律師酬金16萬3,775元-已繳納之第一審 裁判費73萬2,632元=241萬7,171元)。茲命相對人於本裁定 送達後20日內提供擔保,逾期未提供者,即駁回相對人之訴 。 六、依民事訴訟法第96條第1項、第99條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彭淑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鄧雪怡

2025-03-05

SCDV-114-重訴-6-20250305-2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請求返還借款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97號 原 告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訴訟代理人 黃靖雯 被 告 王松柏 王國隆 陳宛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 日內,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補正下列事項,逾 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一、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以一訴附帶 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 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本文、第2項分別定有 明文。查原告前聲請對被告核發支付命令(案列本院113年 度司促字第12360號),惟被告王松柏、陳宛琳已於法定期 間內對該支付命令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 ;因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者乃連帶債務,衡諸其等異議事由為 對原告請求數項債權尚存糾葛或原告所述非實等語,故是否 基於個人關係之抗辯,尚欠明瞭,應認被告王松柏、陳宛琳 之異議效力及於全體連帶債務人。原告於民國113年11月15 日聲請本件支付命令,以斯時視為起訴,其聲明請求被告應 連帶給付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等語,依前揭規 定,應併算本件起訴前一日即113年11月14日止之利息、違 約金等,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1,985,304元【計算 式詳如附表】,應徵第一審裁判費20,701元,扣除原告前已 繳納之裁判費500元,尚須補繳20,201元【計算式:20,701- 500=20,201元】。 二、提出具完整訴之聲明、事實及理由(並附證據)之準備書狀 1件,並依被告人數提出繕本。 三、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沈蓉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其餘部分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鄒秀珍 附表: (元以下4捨5入)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週年利率 給付總額 1 本金 1,084,878元 利息 1,084,878元 113年6月14日 113年10月20日 (129/365) 2.295% 8,800元 利息 1,084,878元 113年10月21日 113年11月14日 (25/365) 4.295% 3,191元 違約金 1,084,878元 113年7月14日 113年10月20日 (99/365) 0.2295% 675元 違約金 1,084,878元 113年10月21日 113年11月14日 (25/365) 0.4295% 319元 2 本金 43,401元 利息 43,401元 113年8月10日 113年10月20日 (72/365) 2.295% 196元 利息 43,401元 113年10月21日 113年11月14日 (25/365) 3.295% 98元 違約金 43,401元 113年9月10日 113年10月20日 (41/365) 0.2295% 11元 違約金 43,401元 113年10月21日 113年11月14日 (25/365) 0.3295% 10元 3 本金 834,138元 利息 834,138元 113年6月10日 113年10月20日 (133/365) 2.295% 6,976元 利息 834,138元 113年10月21日 113年11月14日 (25/365) 3.295% 1,883元 違約金 834,138元 113年7月10日 113年10月20日 (103/365) 0.2295% 540元 違約金 834,138元 113年10月21日 113年11月14日 (25/365) 0.3295% 188元 合計 1,985,304元

2025-03-04

PTDV-114-補-97-20250304-1

司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票字第4794號 聲 請 人 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源森 相 對 人 黃靖雯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五月七日簽發之本票內載憑票交付聲 請人新臺幣捌拾貳萬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九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六計算之利息得為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於民國113年5月7日 簽發之本票1紙,付款地在臺北市,金額新臺幣820,000元, 利息按年息16%計算,免除作成拒絕證書,到期日114年1月8 日,詎於到期後經提示未獲付款,為此提出本票1紙,聲請 裁定就上開金額及依約定年息計算之利息准許強制執行等語 。 二、本件聲請核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78條裁定如主文 。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內 ,得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之訴。如已提 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 條規定聲請法院停止 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2025-03-04

TPDV-114-司票-4794-20250304-1

非抗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選任信託受託人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非抗字第6號 再抗告人 許凱舜 許子宏 許知亮 江文霞 共同代理人 陳義文律師 複代理人 蔡靜娟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鍾美娜(受託人陳拔倫之繼承人)間選任 信託受託人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2月14日臺灣嘉義地方法 院112年度抗字第29號所為裁定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程序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再抗告人以第三人陳拔倫前受如附表所示6筆土地(下 稱系爭6筆土地)之共有人委託,擔任該6筆土地之信託受託 人,惟陳拔倫已於民國96年6月11日死亡,其法定繼承人即 相對人與相對人子女,均不願處理,再抗告人亦無法取得全 體委託人同意指定新委託人,爰依信託法第45條第2項準用 第36條第3項規定,以利害關係人身分,聲請選任第三人簡 伶容為新受託人。原法院以信託法第45條第2項準用第36條 第3項所定「利害關係人」,僅限於「委託人以外」之其他 對信託關係本身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之人,不包括「委託人」 ,而裁定(下稱原法院裁定)駁回其聲請。再抗告人不服, 提起抗告,經原法院以裁定(下稱原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之 抗告,再抗告人不服,提起本件再抗告。 二、再抗告意旨略以:信託法所規定之「利害關係人」,不應過 度限縮解釋,最高法院見解及學說均肯認信託法之利害關係 人,包括信託行為之委託人在內,信託法第36條第3項並無 區分為委託人「指定」及利害關係人「選任」二種新受託人 之產生方式,立法理由亦無此特殊解釋;且再抗告人以外之 其餘委託人於收受法院通知時,均置之不理,應可認有該條 所定「委託人不能或不為指定」新受託人之情形,原裁定認 此非不能指定新受託人,背於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茲因土 地因重測有地號變更情形,必須換發權狀,有選任新受託人 之必要,原裁定有前開適用法律顯有錯誤之情形,應予廢棄 等語。 三、按對於非訟事件抗告法院之裁定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用法 規顯有錯誤為理由,非訟事件法第45條第3項定有明文。所 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指原裁定為確定事實而適用法規, 或就所確定之事實而為法律上判斷,顯有不合於法規規定, 或與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顯有違反者而言,並不包括 裁判不備理由、取捨證據失當、調查證據欠周、漏未斟酌證 據、認定事實錯誤等情形在內(最高法院112年度台聲字第2 56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經查:  ㈠按「信託關係不因委託人或受託人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 力而消滅。但信託行為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受託 人死亡時,信託財產不屬於其遺產。」、「受託人之任務, 因受託人死亡、受破產、監護或輔助宣告而終了。」,信託 法第8條第1項、第10條、第45條第1項本文分別定有明文。 又依信託法第45條第2項準用同法第36條第3項規定,除信託 行為另有訂定外,委託人得指定新受託人,如不能或不為指 定者,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選任新受託人, 並為必要之處分。是以,受託人之任務因受託人死亡而終了 ,信託關係原則上並未消滅,信託法第36條第3項已定明新 受託人之產生方式,即如信託行為中就受託人之指定方法有 特別規定時,應尊重其意思,依其規定,否則應由委託人來 重新指定,如有不能指定或不為指定時,法院得由利害關係 人之聲請,選任新受託人,並有代表公益之檢察官,可為聲 請人,以補強利害關係人萬一不作為時之不足,再由選任之 新受託人接任處理信託事務。信託法第36條第3項既將新受 託人之產生方式,區分為委託人「指定」及利害關係人「選 任」,顯然於此規定所稱之「利害關係人」並不包括「委託 人」在內,委託人僅得以指定方式產生新受託人,其理由為 受託人死亡時,應由全部委託人指定新受託人,無由全部或 部分委託人聲請法院選任新受託人之餘地,於此情形,委託 人共同指定新受託人,仍應以全體委託人名義為之,如全體 委託人不能或不為指定者,始得另由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向 法院提出選任新受託人之聲請。 ㈡查系爭6筆土地均為共有之土地,經各該筆土地共有人分別將 其所有權應有部分信託登記予陳拔倫,並於94年12月26日、 94年12月28日辦理信託登記,信託期間自94年11月1日至134 年11月1日等情,有土地登記謄本、異動索引、嘉義縣水上 地政事務所、大林地政事務所函及檢送之信託資料可稽(原 審聲字卷第73至113、117至167、169至189頁,原審抗字卷 第119至127、129至175、177至189頁)。又受託人陳拔倫已 於96年6月11日死亡等情,亦有除戶謄本在卷可憑(原審聲 字卷第115頁)。再抗告人為系爭6筆土地信託財產之部分委 託人,並有前開土地登記謄本及信託資料可稽。則再抗告人 既為信託契約之部分委託人,即不得以信託法第36條第3項 所定之利害關係人身分,向法院聲請選任新受託人,故原法 院裁定駁回其聲請,即無不當。再抗告人主張:信託法第36 條第3項規定及立法意旨,均無「部分委託人」不得以利害 關係人之身分,得依該條文聲請選任新受託人之限制云云, 自屬無據。 ㈢又再抗告人主張:鈞院94年度抗字第66號裁定(下稱66號裁 定)所載學者見解,及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956號裁定 (下稱956號裁定),亦認信託法所規定之利害關係人,不 宜過度限縮解釋云云。惟查,66號裁定,乃係委託人之子以 利害關係人身分,依信託法第60條第2項規定聲請選任檢查 人就信託事務為檢查,956號裁定認就聲請法院選任信託事 務之檢查人事件,對信託委託人之遺產有期待權之人,得以 利害關係人之身分提出該聲請,66號裁定所載學者見解,亦 認該條項所謂利害關係人,應為具有法律上利益之人,以上 所為「利害關係人」之論述與說明解釋,均係針對信託法第 60條第2項規定為之,與本件係就信託法第36條第3項規定之 情形不同,上開實務見解尚無法援引作為有利再抗告人之論 據。 ㈣另再抗告人主張因委託人全體人數眾多,無法取得全部同意 指定新受託人云云,職是此故,更應促請利害關係人或由檢 察官向法院聲請選任之方式,產生新受託人,以利解決信託 財產之處理,是原裁定經核並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 五、綜上所述,原法院裁定認再抗告人並非信託法第36條第3項 所定之利害關係人,而駁回其聲請,核無違背法令之處,原 裁定予以維持,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亦無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之情形。再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黃瑪玲                    法 官 張家瑛                    法 官 郭貞秀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宣妤                      附表: 編號 信託土地 委託人及其信託之權利範圍 受託人 備註 1 嘉義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 (重測後為嘉義縣○○鄉鎮○段000地號土地) 許明石、許常吉、許仁貴、江許妙英、黃許桂英、許敏英、許堯欽、許凱舜、許紋慧、許齡方、江琇瑩、江秀慧、江秀卿、江如圭、江文霞、江文哲、黃靖雯、黃士銘、王為蒨、王為華、許文欽、許惠如、許知亮、許知陽,信託之權利範圍合計160分之138 (信託內容詳信託專簿) 陳拔倫 2 嘉義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 (重測後為嘉義縣○○鄉鎮○段000地號土地) 許明石、許常吉、許仁貴、江許妙英、黃許桂英、許敏英、許堯欽、許凱舜、許紋慧、許齡方、江琇瑩、江秀慧、江秀卿、江如圭、江文霞、江文哲、黃靖雯、黃士銘、王為蒨、王為華、許文欽、許惠如、許知亮、許知陽,信託之權利範圍合計160分之138 (信託內容詳信託專簿) 陳拔倫 3 嘉義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 (重測後為嘉義縣○○鄉鎮○段000地號土地) 許明石、許常吉、許仁貴、江許妙英、黃許桂英、許敏英、許堯欽、許凱舜、許紋慧、許齡方、江琇瑩、江秀慧、江秀卿、江如圭、江文霞、江文哲、黃靖雯、黃士銘、王為蒨、王為華、許文欽、許惠如、許知亮、許知陽,信託之權利範圍合計160分之138 (信託內容詳信託專簿) 陳拔倫 4 嘉義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 許明石(16分之1)、許常吉(16分之1)、許仁貴(16分之1)、江許妙英(16分之1)、黃許桂英(16分之1)、許敏英(16分之1)、許堯欽(320分之1)、許凱舜(320分之1)、許紋慧(320分之1)、許齡方(320分之1)、江琇瑩(320分之1)、江秀慧(320分之1)、江秀卿(320分之1)、江如圭(320分之1)、江文霞(320分之1)、江文哲(320分之1)、黃靖雯(320分之1)、黃士銘(320分之1)、王為蒨(320分之1)、王為華(320分之1)、許文欽(320分之1)、許惠如(320分之1)、許知亮(320分之1)、許知陽(320分之1),信託之權利範圍合計320分之138 陳拔倫 5 嘉義縣○○鄉○○段○○○○段000○0地號土地 許明石(16分之1)、許常吉(16分之1)、許仁貴(16分之1)、江許妙英(16分之1)、黃許桂英(16分之1)、許敏英(16分之1)、許堯欽(320分之1)、許凱舜(320分之1)、許紋慧(320分之1)、許齡方(320分之1)、江琇瑩(320分之1)、江秀慧(320分之1)、江秀卿(320分之1)、江如圭(320分之1)、江文霞(320分之1)、江文哲(320分之1)、黃靖雯(320分之1)、黃士銘(320分之1)、王為蒨(320分之1)、王為華(320分之1)、許文欽(320分之1)、許惠如(320分之1)、許知亮(320分之1)、許知陽(320分之1),信託之權利範圍合計320分之138 陳拔倫 6 嘉義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許堯欽(20分之1)、許凱舜(20分之1)、許紋慧(20分之1)、許齡方(20分之1)、江琇瑩(20分之1)、江秀慧(20分之1)、江秀卿(20分之1)、江如圭(20分之1)、江文霞(20分之1)、江文哲(20分之1)、黃靖雯(20分之1)、黃士銘(20分之1)、王為蒨(20分之1)、王為華(20分之1)、許文欽(20分之1)、許惠如(20分之1)、許知亮(20分之1)、許知陽(20分之1),信託之權利範圍合計20分之18 陳拔倫

2025-02-25

TNHV-113-非抗-6-20250225-1

審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偽造文書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審簡字第241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承諺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2 7267號),被告於本院審理時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簡易判決處 刑,爰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李承諺犯行使偽造特種文書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扣案之偽造車牌貳面均沒收。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李承諺於本院   審理時之自白」外,餘均引用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之理由: (一)按汽車牌照包括號牌及行車執照,為行車之許可憑證,由汽 車所有人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登記,檢驗合格後發給之,道 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條定有明文。故汽車牌照為公路監理機 關發給,固具有公文書之性質,惟依上開法條之規定,汽車 牌照僅為行車之許可憑證,自屬刑法第212條所列之特許證 之一種,是對偽造汽車牌照者,即無依同法第211條之偽造 公文書罪論處之餘地(最高法院63年台上字第1550號判例意 旨參照)。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16條、第212條之行 使偽造特種文書罪。 (二)爰審酌被告擅自行使偽造車牌,影響公路監理機關對於車輛 牌照管理之正確性,所為實不足取,兼衡被告自述之教育程 度及家庭生活經濟狀況(見本院審易卷第34-35頁)、犯後坦 認犯行之態度、犯罪動機、目的、手段等一切情狀,量處如 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三、扣案之偽造車牌2面(車牌號碼000-0000),係被告實際管 領之物,供本件行使偽造特種文書犯行所用,應依刑法第38 條第2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第450 條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狀(應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十二庭 法 官 翁毓潔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陽雅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16條 行使第210條至第215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不實 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中華民國刑法第212條 偽造、變造護照、旅券、免許證、特許證及關於品行、能力、服 務或其他相類之證書、介紹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 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27267號   被   告 李承諺 男 20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路00巷00○0號             (另案在法務部○○○○○○○執行              中)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偽造文書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 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李承諺明知其所使用車主為不知情之張敬淳(涉嫌行使偽造 特種文書部分,另為不起訴處分)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 小客車(下稱本案車輛)之車牌已遭註銷,竟基於行使偽造 特種文書之犯意,於民國113年1月15日0時47分前某時,向 其友人張榕舫(涉嫌行使偽造特種文書部分,為警另行偵辦 )借得偽造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車牌2面(下合稱本案偽 造車牌),並將本案偽造車牌懸掛於本案車輛上而行使之, 足以生損害於車牌號碼000-0000號車牌之所有人及公路監理 機關對於車籍管理之正確性。嗣因李承諺於113年1月15日0 時47分許,將本案車輛違規停放在臺北市○○區○○路00號對面 而為警查獲,並當場扣得本案偽造車牌,始悉上情。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信義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 據 名 稱 待 證 事 實 1 被告李承諺於偵查之供述 證明被告向其友人張榕舫借得本案偽造車牌,並將本案偽造車牌懸掛在本案車輛上之事實。 2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信義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各1份 證明員警在本案車輛上扣得本案偽造車牌之事實。 3 本案車輛照片1份 證明本案車輛上有懸掛本案偽造車牌之事實。 4 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車號查詢車籍資料各1份 證明本案車輛所登記之牌照號碼為BKP-2861號,而該牌照號碼業經註銷之事實。 5 失車-案件基本資料詳細畫面報表1份 證明被告有於113年4月23日20時22分許,向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樹林分局報案表示本案車輛失竊之事實。 6 彩鴻實業有限公司113年4月11日彩車監字第113041101號函1份 證明本案偽造車牌經鑑定為變造偽牌之事實。 二、按汽車牌照為公路監理機關發給,固具公文書之性質,惟依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條之規定,汽車牌照僅為行車之許可 憑證,自屬刑法第212條所列之特許證之一種,最高法院63 年台上字第1550號判決意旨可資參照。是核被告李承諺所為 ,係犯刑法第216條、第212條之行使偽造特種文書罪嫌。另 扣案之本案偽造車牌,核屬供被告為本案犯罪所用之物,且 為被告以外之人無正當理由提供者,請依刑法第38條第3項 前段規定宣告沒收。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檢 察 官 郭宣佑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書 記 官 黃靖雯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12條 偽造、變造護照、旅券、免許證、特許證及關於品行、能力、服 務或其他相類之證書、介紹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 1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9 千元以下罰金。 中華民國刑法第216條 (行使偽造變造或登載不實之文書罪) 行使第 210 條至第 215 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 不實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2025-02-25

TPDM-114-審簡-241-20250225-1

司執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29694號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0000000000000000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0000000000000000 住○○市○○區○○○路○段000號0樓 債 務 人 黃靖雯即黃小玲即曹小玲 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由債務 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2項定有明文。次按強制執行之全部或 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 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 法第28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 二、本件強制執行案件債權人聲請發給債權憑證等以為執行,是 應以債務人之住、居所所在地之法院為管轄法院,經查,債 務人設籍在臺中市北區,非在本院轄區,有卷附個人基本資 料查詢結果可稽,可知債務人之住所地非在本院轄區;依強 制執行法第7條第2項之規定,自應由臺灣臺中地方法院管轄 。茲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顯係違誤,爰 依職權將本件移送管轄法院。 三、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洪靖凱

2025-02-21

PCDV-114-司執-29694-202502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