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刑事訴訟法第377條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91-200 筆)

台上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083號 上 訴 人 蔣昀達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中華民 國113年11月12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339號,起訴 案號: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3720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至原判決究有無違法,與上訴 是否以違法為理由,係屬二事。 二、本件原判決撤銷第一審不當之有罪判決,改判依想像競合犯 從一重論處上訴人蔣昀達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下稱加 重詐欺取財)罪刑。已詳敘調查、取捨證據之結果及得心證 之理由。 三、被告經合法傳喚,無正當之理由不到庭者,得不待其陳述, 逕行判決,刑事訴訟法第371條定有明文。本條係專為防訴 訟延滯之弊而設,表明被告聽審權於第二審上訴程序具有可 限制性,且為任意規定,受合法傳喚之被告,無正當理由而 未於審判期日遵傳到庭者,應否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法院 有自由斟酌之權;依此規定,尤足見刑事訴訟法對於第二審 上訴案件,不問被告應為何種判決,凡其經合法傳喚,無正 當理由不到庭者,無論有利或不利於被告之諭知,均得不待 其陳述逕行判決,非如第一審法院一造缺席判決,尚有「法 院認為應科拘役、罰金或應諭知免刑或無罪之案件」之限制 (參見刑事訴訟法第306條規定)。而所謂無正當之理由不 到庭,係指依社會通常觀念,認為非正當之原因而不到庭而 言。至於患病或車禍交通受阻能否出庭,是否有不到庭之正 當理由,應否可歸責於被告,而由被告自行放棄到庭之權利 者,應依具體情形,按實際狀況視其病情或交通受阻是否達 到無法到庭之程度而定。本件原審民國113年10月22日上午 10時之審判期日傳票,已於同年8月23日合法送達上訴人( 由上訴人之受僱人親收),有卷附送達證書可證。然審判期 日,上訴人並未到庭,亦無請假之資料,審判長乃諭知上訴 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爰不待其陳述,逕行審 判程序,亦有原審上開審判程序筆錄在卷可稽。上訴意旨雖 主張:原審分別定於113年10月1日、22日進行準備程序及審 判程序,然上開準備程序因颱風取消,伊誤以為原審會再另 行通知準備程序及審理程序一起改期,故才未於審判期日出 席,另伊於同年10月21日因發燒等症狀至診所就診,經醫囑 指示應在家休養3天,甚至伊於同年10月22日在嘉義市西區 北興街與竹圍路口與人發生交通事故,原審不待其到庭陳述 ,逕為判決,剝奪其為己辯護之防禦權,於法有違云云,並 提出診斷證明書、嘉義市政府警察局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 記聯單(下稱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各1紙為證。惟上 訴人自承已知悉原審於113年10月22日之審判期日,其僅因 誤解原審會再通知而未到庭,顯非正當之理由。再上揭診斷 證明之醫囑係記載「上訴人於113年10月21日下午至本診所 就診…,應在家休養三天,後續門診追蹤並治療」等語,然 依據上訴人所提出之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卻記載其於同 年10月22日上午10時45分在嘉義市西區北興街與竹圍路口與 人發生交通事故,衡情上訴人病情應非嚴重至不能到庭應訊 ,否則為何於原審審判期日當日仍可外出與人發生車禍,再 者本件車禍發生時間為上午10時45分,而原審法院所定審理 期日為同日上午10時,該車禍發生地點為嘉義市與原審法院 (臺南市)有相當之距離,可見上訴人當時外出之目的並非 是前往原審法院應訊。另上訴人於患病或車禍後直到原審判 決後均未提出任何請假資料,法院自無從預知上訴人不到庭 之原因,上訴人直到113年12月25日不服原判決,向本院提 出上訴理由時,始為上揭辯解,並提出上揭證據為憑,其所 謂罹疾病或車禍交通受阻,並非有何出於不可歸責於己的原 因,其不到庭難認係有正當理由。從而,原審審判長以上訴 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而不待其陳述,仍踐行 法定調查證據之程序,並依審理結果,逕行判決(撤銷適用 法條不當之第一審判決,改判論處上訴人犯加重詐欺取財罪 刑),有原審卷可稽。依前揭說明,原審此一訴訟程序之進 行,於法並無不合。上訴意旨執上揭理由指摘原判決不當, 難認係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四、原判決認定上訴人上開犯行,係綜合上訴人之不利己供述、 證人即告訴人周靜怡之證述及卷內相關帳戶之交易明細、對 話紀錄、交易紀錄截圖、數位帳戶約定轉帳、存取IP位置明 細及虛擬貨幣電子錢包交易明細等證據資料,而為論斷,並 依調查所得之直接、間接證據為合理推論,相互勾稽,相互 印證,斟酌取捨後,經綜合判斷而認定上訴人確有加重詐欺 財取及一般洗錢之犯行。並敘明現今詐騙行為猖獗,手法五 花八門,不肖份子對此種輕鬆快速獲取暴利之方式,紛紛以 組成集團,透過層層分工,各司其職之模式,合作遂行不法 犯行,同時兼達到規避警方查緝之目的,此種分工細緻之犯 罪,自非1、2人所能獨立完成,其組成人員自然需眾,上訴 人主觀上具有加重詐欺取財之不確定故意,及其如何與暱稱 「彭佳琪」及其他詐欺集團成員之間,具有加重詐欺取財及 一般洗錢之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均為共同正犯,且因原判 決係以第一審判決適用法條不當而撤銷改判,依刑事訴訟法 第370條第1項但書規定,自無上訴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適用 之論據。復載明詮隼工程行林孟詮所申辦之臺灣中小企業銀 行帳號(下稱「林孟詮帳戶」)於案發時如何係詐欺成員使 用之犯罪工具等情;詐欺集團成員如何使用「林孟詮帳戶」 向上訴人購買虛擬貨幣,是與其他共犯間自導自演之假交易 ;如原判決附表所示付款及購買虛擬貨幣之經過,如何可證 上訴人與暱稱「啊孟」間並非正常之虛擬貨幣交易各等旨, 另就上訴人否認犯行所辯確實為買賣虛擬貨幣交易云云,如 何皆均與卷內事證不符而不足採信。另就卷內其他有利於上 訴人之證據,如何皆不足作為有利之證明各等旨,亦於理由 內予以指駁甚詳。所為論斷,俱有卷存事證足憑,並無認定 事實未憑證據之情形,核無違反上訴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 違法,亦無證據調查職責未盡、適用經驗、論理等證據法則 不當或判決理由欠備、矛盾等違誤,自屬原審採證、認事之 適法職權行使,不容任意指摘為違法。 五、上訴意旨置原判決之論敘於不顧,仍泛謂:原審未經合法傳 喚,其有正當理由才未到庭,竟不待其陳述,逕行判決,有 違法之處,另本案並無積極證據足以證明其知悉有第三人參 與詐欺集團而成立加重詐欺取財罪,其與詐欺集團間亦無犯 意聯絡及行為分擔等語。經核係憑持己見,重為爭執,對於 事實審法院取捨證據與自由判斷證據證明力及依法行使一造 缺席判決之職權適法行使,徒以自己之說詞,並未依卷內證 據資料,任意指為違法,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 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程式,應予駁回 。至第一審就上訴人被訴參與犯罪組織罪嫌不另為無罪諭知 部分已確定在案,原判決主文第一項誤載為「原判決撤銷」 ,雖用語有欠精準,然尚不影響原判決僅就第一審判決所論 處罪刑部分諭知撤銷改判之判決主文本旨,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九庭審判長法 官 梁宏哲 法 官 楊力進 法 官 周盈文 法 官 劉方慈 法 官 陳德民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張齡方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1083-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225號 上 訴 人 陳由臻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中華民國113年11月29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4234號 ,起訴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23734號),提 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壹、非法寄藏非制式手槍部分: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第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陳由臻有其事實欄二所載違反槍 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之犯行明確,而論處上訴人犯非法寄藏 非制式手槍罪刑。上訴人不服第一審判決且明示僅就刑之部 分提起第二審上訴;原審審理結果,維持第一審判決所處之 刑,駁回上訴人此部分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敘其量刑審酌 所憑之依據及裁量之理由。從形式上觀察,並無足以影響判 決結果之違法情形存在。 三、適用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與否,法院有權斟酌決定。原判決 依審理結果,認上訴人並無犯罪情狀顯可憫恕,縱科以法定 最低度刑仍嫌過重之情事,而未依前述規定予以酌減,已說 明理由(見原判決第4頁),難認於法有違。上訴意旨對於 原判決前述法律適用之職權行使,任意評價,泛言上訴人主 觀惡性及客觀犯罪情狀非重大,且犯後深具悔意,積極配合 警方辦案,又為家中經濟支柱,若入監服刑,除家庭經濟將 陷於重大困境外,刑罰執行完畢後亦難以就業,而有情輕法 重情事,原判決未審酌上情予以酌減,有判決不適用法則、 理由欠備之違誤等語,並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四、綜合前旨及其他上訴意旨,仍對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行使, 徒以自己之說詞,任意指為違法,要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 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此部分上訴違背法律上程 式,應予駁回。 貳、非法持有刀械部分: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各款所規定之案件,經第二審判 決者,除第二審法院係撤銷第一審法院所為無罪、免訴、不 受理或管轄錯誤之判決,並諭知有罪之判決,被告或得為被 告利益上訴之人得提起上訴外,其餘均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 院,為該條項所明定。   二、本件非法持有刀械部分經第一審判決論處上訴人犯非法持有 刀械罪刑,因上訴人僅就其刑之部分提起第二審上訴,經原 審審理結果,維持第一審判決所處之刑,駁回上訴人此部分 在第二審之上訴,核屬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1款之案 件,且無同條項但書之情形。依首開說明,自不得上訴於第 三審法院。上訴人上訴意旨猶就此部分提起上訴,顯為法所 不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朱瑞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明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1225-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672號 上 訴 人 陳建榮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中華民 國113年10月31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金上訴字第1028號,起訴 案號: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3402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判決以上訴人陳建榮經第一審依想像競合犯規定,從 一重論處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尚犯參與犯罪組織、洗 錢)罪刑及沒收宣告後,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之量刑部分不 服而提起第二審上訴,經原審審理結果,撤銷第一審科刑部 分之判決,改判科處有期徒刑6月,已載敘審酌裁量之依據 及理由。 三、上訴意旨略稱:其無前科紀錄,已與被害人達成和解,一時 失慮而犯罪,目前就讀大學中,應符合緩刑要件,請予其從 輕量刑並宣告緩刑,讓其有繼續讀書並賠償全部被害人之機 會等語。 四、刑之量定,係實體法上賦予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 苟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 狀,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 入情形,即不得任意指摘為違法,以為第三審上訴之理由。   原判決就上訴人所犯上揭之罪,已記明如何以行為人之責任 為基礎,綜合審酌刑法第57條科刑等一切情狀,依詐欺犯罪 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規定減輕其刑,在罪責原則下適正 行使其量刑之裁量權,因而撤銷第一審判決之宣告刑,改判 科處有期徒刑6月。所量定之刑罰,已兼顧相關有利與不利 之科刑資料,就上訴人坦認犯行之犯後態度,已與被害人王 素珠達成調解並給付新臺幣5萬元、大學休學中等各情,併 列為量刑之綜合審酌因素,客觀上未有量刑畸重等違反罪刑 相當與公平正義之情形,無裁量權濫用之違法情形;並敘明 考量上訴人另有詐欺等相關犯罪,在數個地方檢察署偵查中 ,部分案件已遭起訴,其顯非係偶發犯罪,因認不宜為緩刑 之諭知等旨。均無不合。 五、上訴意旨,單純就前述量刑裁量權之合法行使,徒以自己之 說詞,任意指為違法,難認已符合首揭法定之上訴要件,應 認其加重詐欺、參與犯罪組織、洗錢部分之上訴為不合法律 上之程式,予以駁回。又上開得上訴第三審部分,既從程序 上予以駁回,則與之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刑法第216條、第2 12條行使偽造特種文書罪部分之刑之上訴,核屬刑事訴訟法 第376條第1項第1款所列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之案件,且 未合於同條項但書例外得上訴第三審之要件,自亦無從為實 體上之審判,應併從程序上駁回。再本件既從程序上駁回上 訴人之上訴,其請求本院從輕量刑及宣告緩刑,自無從審酌 ,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六庭審判長法 官 段景榕 法 官 汪梅芬 法 官 何俏美 法 官 許辰舟 法 官 洪兆隆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陳珈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672-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過失致人於死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219號 上 訴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吳宇軒 被 告 莊碩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過失致人於死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 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27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交上訴字第987 號,起訴案號: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3766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第一審判決認定被告莊鎭碩有如其事實欄一所載犯行明 確,而論處被告犯刑法第276條過失致人於死罪刑。檢察官 及被告不服第一審判決且均明示僅就刑之部分提起第二審上 訴;原審審理結果,撤銷第一審判決之量刑,另諭知所處之 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已詳敘其量刑審酌所憑之 依據及裁量之理由。從形式上觀察,並無足以影響判決結果 之違法情形存在。   三、量刑輕重,屬為裁判之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苟其量刑 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 ,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如無違反公平、比例及罪刑相 當原則,致明顯輕重失衡情形,自不得指為違法。原判決已 具體審酌刑法第57條各款科刑相關情狀,依卷存事證就被告 犯罪情節及行為人屬性等事由,在罪責原則下適正行使其刑 罰之裁量權,客觀上未逾越法定刑度,且與罪刑相當原則無 悖,並非僅憑其是否賠償被害人所受損害等特定事由,為其 量刑輕重之唯一標準,難認有逾越法律規定範圍,或濫用裁 量權限之違法情形。況量刑係法院就個案犯罪之整體評價, 故其判斷當否之準據,應就判決之整體觀察為綜合考量,不 可摭拾其中片段,遽予評斷或為指摘。縱原判決未逐一列載 前述刑罰審酌之全部細節,結論並無不同。檢察官上訴意旨 ,對法院酌量刑罰職權之合法行使,任意評價,泛言被告犯 後態度惡劣,所提賠償金額與方式,與現實不無落差,原判 決未探究被告資力,即以其佯欲和解之態度作為減輕刑罰之 依據,而撤銷改判較輕之刑,致輕重失衡,不無違反罪刑相 當、公平正義原則而適用法則不當之違法等語,並非上訴第 三審之合法理由。 四、綜合前旨及其他上訴意旨仍對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行使,徒 以自己之說詞,任意指為違法,要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 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本件檢察官上訴違背法律上 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朱瑞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明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1219-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226號 上 訴 人 林志龍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 中分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31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69 0號,起訴案號: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9543、418 74、42009、4201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經審理結果,認定上訴人林志龍有如原判決犯罪事 實欄一所載之犯行明確,因而維持第一審論處上訴人犯販賣 第二級毒品罪刑,並諭知沒收、追徵犯罪所得之判決,駁回 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敘其調查與取捨證據之結果, 及憑以認定犯罪事實之心證理由。從形式上觀察,並無足以 影響判決結果之違法情形存在。   三、上訴意旨僅以:原判決違背法令,且對於上訴人有利之證據 漏而不審,殊難令上訴人甘服等詞,為其理由,並未依據卷 內資料具體指明原判決如何違背法令或不適用法則或如何適 用法則不當,顯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本件上訴違背法 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高文崇                  法 官 朱瑞娟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明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1226-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990號 上 訴 人 粘新城 選任辯護人 余俊儒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 中分院中華民國113年10月16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86 6號,起訴案號: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7978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審理結果,認定上訴人粘新城之犯行明確,因而維 持第一審論處上訴人犯販賣第二級毒品罪刑(累犯,處有期 徒刑11年)及諭知沒收(追徵)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二 審之上訴。從形式上觀察,並無判決違法情形存在。   三、上訴意旨略稱: ㈠盧俊銘於第一審證稱上訴人並未收取新臺幣(下同)1000元 ,與其在偵查中所言前後不一。觀諸上訴人與盧俊銘之Mess enger對話紀錄,並無談及有關毒品之金額;而監視錄影畫 面僅能證明盧俊銘有前往上訴人住處,無從推認盧俊銘有交 付1000元予上訴人。原判決徒以推測之方法,採用前述對話 紀錄及監視錄影畫面作為認定上訴人有販賣甲基安非他命犯 行之補強證據,有違證據法則,難謂無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 證據而未予調查之違誤。 ㈡盧俊銘於第一審及原審均對其警詢時之證述提出任意性抗辯 ,原審卻未調查盧俊銘於警詢及偵查中之錄影畫面,以究明 盧俊銘之證述是否具備任意性及筆錄記載是否相符,又未於 判決中敘述不予調查之理由,即遽為不利於上訴人之認定, 有調查職責未盡及判決理由欠備之違法。   四、惟按:     ㈠證據之取捨及事實之認定,均為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倘其採 證認事並未違背證據法則,自不得任意指為違法而執為適法 之第三審上訴理由。又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不以直接 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審理事實之法院應綜合調 查所得之一切證據,本於職權定其取捨,依其確信而為事實 之判斷,此項判斷之職權運用,應受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之 支配;倘將各項證據予以割裂而分別單獨觀察判斷,即不合 於論理法則。再者,關於毒品施用者所稱向某人購買毒品之 供述,固須以補強證據證明其確與事實相符,惟所謂補強證 據,係指除該供述外,其他足以佐證犯罪事實確具有相當程 度真實性之證據而言;且所補強者,不以事實之全部為必要 ,祇須因補強證據與該供述相互印證,依社會通念,足使犯 罪事實獲得確信者,即足當之。而販賣毒品行為罪責甚重, 販毒者為避免遭監聽查緝,以電話或通訊軟體與購毒者聯繫 時,雙方基於默契,僅約略提及毒品之代號或暗語,但未敘 明毒品種類、價格或數量,而於碰面時直接進行交易,所在 多有。雖非可直接推斷其有販賣毒品之犯行,但以此項證據 與購毒者之陳述以及案內其他相關證據為綜合判斷,若足以 確認其有販賣毒品之犯罪事實者,仍不得謂非補強證據。 ㈡原判決依憑上訴人坦承於民國112年9月11日凌晨1時34分許, 在其住處,由上訴人提供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予盧俊銘 等情;佐以盧俊銘之陳述及其他相關證據資料,認定上訴人 有如原判決犯罪事實欄所載之販賣甲基安非他命犯行。並就 上訴人辯稱當天只是無償提供盧俊銘施用而未收錢乙情,說 明:⒈盧俊銘於偵查中已證稱有交付1000元價金並取得上訴 人交付之甲基安非他命等情,且依Messenger對話紀錄及監 視器畫面翻拍照片所示,盧俊銘於當日凌晨僅詢問上訴人「 現在那有嗎?」,上訴人隨即回稱「有」,核與一般購毒者 向販賣者詢問有無毒品可供交易時,為免事機敗露,未敢言 明毒品種類、價金交易細節之常情相符;且對話後,盧俊銘 旋即騎乘機車前往上訴人住處。其等於凌晨時分聯繫,盧俊 銘並即專程前往約定處所取毒後立即離去,此與一同施用毒 品之際基於情誼而無償提供他人之情形有別。⒉盧俊銘於第 一審雖改稱上訴人當天並未收錢等語;然盧俊銘於第一審或 稱上訴人知道其沒錢而免費請其施用,或稱其已拿錢給上訴 人但遭拒收,先後所述明顯扞格。且盧俊銘既已提出現金欲 交付上訴人,衡諸毒品物稀價昂,取得不易,豈有購毒者已 提出價金,販賣者竟不欲收受,反而無償提供對方施用之理 ,可見盧俊銘於第一審所稱上訴人並未收錢等情,顯與常情 有悖。⒊盧俊銘與上訴人間並無糾紛仇隙,盧俊銘當無誣指 上訴人之動機;上訴人既坦承交付甲基安非他命予盧俊銘, 更難認盧俊銘有何虛構毒品來源之情事。況指證上訴人是否 為有償交付毒品一事,並不影響盧俊銘能否獲得減刑之機會 ,足認盧俊銘於偵查中所言可以採信等旨(見原判決第3至6 頁)。亦即,原判決已就何以認定上訴人有販賣甲基安非他 命犯行,及上訴人所辯如何不足採取,詳述其認定依據及所 憑理由。所為論列說明,與卷證資料悉無不合,且非僅憑盧 俊銘之陳述為唯一證據,亦無違背經驗、論理法則之情形, 自不能指為違法。又依盧俊銘於第一審所述,上訴人知道盧 俊銘都會用1000元請他幫忙買等語(見第一審卷第125頁) ,則盧俊銘於Messenger對話紀錄中僅約略提及「現在那有 嗎?」,不待言明毒品之種類、價格、數量,上訴人即可意 會盧俊銘藉此暗語向其試探有無甲基安非他命可供販售,自 難謂與事理有違;非可僅因其等對話中未談及交易毒品金額 ,即率認卷附Messenger對話紀錄及監視器畫面翻拍照片無 從作為盧俊銘偵查中證述之補強證據。再者,原判決係依盧 俊銘於偵查中證稱其於上述時、地直接交付1000元現金給上 訴人,上訴人則拿出1包甲基安非他命等語,據以認定上訴 人涉有本案犯行;應訊過程中盧俊銘並無不解檢察官問話含 意或遭受逼迫之情事(見他字卷第178頁)。且原判決並未 採用盧俊銘之警詢陳述,作為認定犯罪事實之基礎,自無須 就盧俊銘警詢筆錄之製作過程是否適法贅為無益之說明。盧 俊銘雖主張員警曾告知找人代購毒品就等同於販賣行為,且 員警前後3、4次製作筆錄要求配合等情,但未見員警有何使 用強脅手段要求盧俊銘虛捏上訴人收受1000元對價之情節, 且上訴人及原審辯護人亦未聲請調查盧俊銘之警詢、偵查光 碟(見原審卷第89、106頁)。則原審未主動勘驗盧俊銘前 述警詢、偵查過程之錄音、錄影畫面,自難謂有何調查職責 未盡或理由不備之違法情形。上訴意旨無視於原判決之明白 說理,猶執前詞指摘原判決採證認事不當,無非係就原審判 斷證據證明力之職權行使,以自己之說詞,重為事實上之爭 辯,自非合法之上訴第三審理由。 五、綜合前旨及其他上訴意旨,仍置原判決之明白論斷於不顧, 對於原審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任意指為違法,要與法 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應認本 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八庭審判長法 官 林瑞斌 法 官 林英志 法 官 朱瑞娟 法 官 黃潔茹 法 官 高文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王怡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990-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665號 上 訴 人 吳柏冠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中華民 國113年9月30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金上訴字第508、509號, 起訴案號: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9160、12404號) ,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審以上訴人吳柏冠經第一審依想像競合犯規定,各從 一重論處吳柏冠如第一審判決事實欄(下稱事實欄)一之㈠ 所示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刑(尚犯行為時洗錢防制法第 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下稱一般洗錢罪〕)及事實欄一之㈡ 所示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未遂罪刑(尚犯一般洗錢未遂罪 ),並定其應執行刑及為相關沒收之宣告後,提起第二審上 訴,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之刑及定應執行刑部分提起上訴, 經原審審理結果,維持第一審判決所處之刑及定應執行刑, 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已詳敘審酌所憑之依據及裁量 之理由。 三、犯詐欺犯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如有犯罪所得, 自動繳交其犯罪所得者,減輕其刑,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 第47條前段定有明文。所謂自白,係指對自己之犯罪事實全 部或主要部分為肯定之供述,並為應負刑事責任之陳述。其 中犯罪事實之全部固無論矣,至何謂犯罪事實之「主要部分 」,仍以供述包含主觀及客觀之構成要件該當事實為基本前 提。卷查,上訴人於警詢及偵查中雖坦承其有如事實欄一之 ㈠所載,依真實姓名年籍不詳、綽號「翔總」之人指示,以 虛擬貨幣公司業務員身分,向被害人劉蓮意收取現金新臺幣 190萬元後置於公園水池邊,由詐欺集團不詳成員取走之客 觀行為。然經檢察官訊問:「如何加入?」上訴人答稱:「 我是在(民國)112年5月份在抖音上看到有一個彈出廣告『 徵虛擬貨幣業務員』,我有看下面評論,底下有寫這與詐欺 、洗錢無關,是完全合法。」檢察官又問:「112年5月5日 不是也因為一樣的事情被警察抓,為何你又從事同樣事情? 」上訴人答稱:「我當時以為是單純外幣買賣,我後來因為 他要我把錢放草叢,我覺得很奇怪,所以我就不做了。」嗣 於檢察官訊問:「有無其他意見或陳述?」上訴人稱:「請 辯護人幫我回答。」其辯護人則辯護以:「從警方筆錄,劉 蓮意受到『柏鼎公司』詐騙要投資股票,但本案告訴人劉蓮意 要買幣,被告為幣商,雙方進行虛擬貨幣買賣,交易過程中 被告已提到交易虛擬貨幣,告訴人有收到免責聲明書,足認 告訴人知悉被告的交易為虛擬貨幣買賣與『柏鼎公司』詐騙告 訴人要投資股票等情事不同,劉蓮意知道她是要買虛擬貨幣 ,至於交易過程中為何如此特別需要用工作機來聯繫,但無 法否認交易有成功,因為劉蓮意自己在交易錢包裡也確定有 收到虛擬貨幣,『翔總』確實有交付虛擬貨幣,被告並叫告訴 人當場拿出手機確認交易錢包有無收到虛擬貨幣,就此行為 觀看,本件應是虛擬貨幣的買賣交易,不涉及詐騙。就劉蓮 意先前投資,被告並不知情,因為被告只是幫幣商收錢的業 務員,就劉蓮意之前如何被騙,被告真的不知道。就劉蓮意 購買虛擬貨幣一事,就是單純交易不涉及詐騙,請鈞署詳查 。」等語,有112年6月13日調查筆錄及訊問筆錄可稽(見臺 灣橋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2404號卷第27至33、301 至307頁)。可見上訴人於偵查中否認其具有詐欺取財之主 觀犯意,並未自白事實欄一之㈠所載犯行甚明。原審同此認 定,而未依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之規定減輕其 刑,自無違法可言。上訴意旨以:上訴人於偵查中已承認事 實欄一之㈠部分犯行,符合上開減刑規定,原判決誤認上訴 人僅於第一審認罪,未依上開規定減輕其刑,指摘原判決有 判決與卷證資料不符及不適用法則之違法等語。顯未依據卷 內訴訟資料而為指摘,並非上訴第三審之適法理由。 四、刑法第59條之酌量減輕其刑,必須犯罪另有特殊之原因與環 境,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認為即使予以宣告法定最 低度刑仍嫌過重者,始有其適用。此屬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 裁量之事項。原判決就上訴人請求依刑法第59條規定減輕其 刑一節,已敘明本件不予酌減其刑之理由及依據,屬其裁量 職權之適法行使,無違法可言。上訴意旨以上訴人非處於本 案詐欺集團核心地位,僅居於聽從指示、代替涉險之次要性 角色,縱科處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法定最低本刑, 猶嫌過重,實屬情輕法重,指摘原判決未依刑法第59條規定 酌減其刑有誤等語。顯係對原判決已斟酌說明之事項,徒以 自己之說詞,重為爭執,亦非適法之上訴第三審理由。 五、刑之量定及定應執行刑,俱屬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 項。原判決於量刑時,已以上訴人之責任為基礎,具體斟酌 刑法第57條科刑等一切情狀,在罪責原則下適正行使其量刑 之裁量權,說明維持第一審就上訴人所犯各罪分別量刑,並 依數罪併罰規定,就各罪刑間之整體關係,酌定應執行刑之 論據。核其量定之刑罰,已兼顧相關有利與不利之科刑資料 ,並就上訴人與劉蓮意達成調解,賠償部分金額完畢,但分 期給付有遲延,另與被害人洪秀香則未達成調解等犯罪後之 態度,已列為量刑之綜合審酌因素,客觀上並未逾越法定刑 度及刑法第51條第5款規定之範圍,亦無量刑畸重等違反罪 刑相當與公平正義之情形,難認有裁量權濫用之違法情形, 自不得僅擷取其中片段,執以指摘原判決量刑違法。上訴意 旨以上訴人與劉蓮意達成和解,並給付多期和解金,而洪秀 香要求之和解金額遠超出上訴人經濟能力所及範圍,實無力 負擔,並非不願和解,原審漏未審酌上情而為量刑,有失於 公平、比例及衡平原則之違法等語。核係對原審裁量職權之 合法行使及原判決已斟酌說明之事項,依憑己見而為指摘, 殊非適法之上訴第三審理由。 六、依上所述,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2 日 刑事第五庭審判長法 官 李英勇 法 官 楊智勝 法 官 林庚棟 法 官 陳如玲 法 官 林怡秀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怡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2

TPSM-114-台上-665-20250312-1

台上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189號 上 訴 人 張世津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中華民 國113年11月11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金上訴字第486號,起訴 案號: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10615號、110年度偵 字第13022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再原判決究有無違法,與上訴 是否以違法為理由為兩事。如上訴理由書狀非以判決違法為 上訴理由,其上訴第三審之程式即有欠缺,應認上訴為不合 法。 二、本件上訴人經第一審判決從一重論處如其附表一編號1所示 之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刑(另想像競合犯一般洗錢罪) ,並諭知相關之沒收、追徵後,提起第二審上訴,明示僅就 刑之部分上訴(見原審卷第122、123、198頁),經原審審 理結果,撤銷第一審關於刑之部分判決,改判處有期徒刑10 月,已載述審酌之依據及裁量之理由,俱有卷證資料可資覆 按。   三、刑法第59條之酌量減輕其刑,必於犯罪之情狀,在客觀上足 以引起一般人之同情,認為即予宣告法定最低度刑,猶嫌過 重者,始有其適用,以免法定刑形同虛設。而刑之量定,或 是否適用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其刑,均係實體法上賦予事實 審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如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 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形,復未逾法定刑度,無顯然失 當或違反公平、比例及罪責相當原則,亦無偏執一端,致明 顯失出失入情形;或以行為人之犯罪情狀並無何顯可憫恕, 對之宣告法定最低度刑,猶嫌過重之情狀,而未適用刑法第 59條規定酌減其刑,其裁量權之行使,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 ,自均無違法。原判決已說明上訴人所犯三人以上共同詐欺 取財罪之法定刑度,係立法者為打擊詐騙行為,所為刑罰之 選擇,不宜任意引用刑法第59條規定予以減輕,且上訴人係 擔任詐欺集團收取、轉交詐欺贓款以層轉上手之工作,係整 體詐欺犯行不可或缺之重要角色之一,復曾於第一審準備程 序否認犯行,嗣後始行坦承,再參以上訴人另有多起詐欺犯 行經法院論罪科刑之紀錄,足認其已非初犯,並無任何特殊 之原因與環境,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而顯然可憫,況 本件經依相關規定減刑後,並無情輕法重之情,因認上訴人 及原審辯護人請求依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其刑,並無可採; 並於量刑時,審酌刑法第57條所列各款情形,而為量刑等旨 (見原判決第5、6頁)。核其刑之量定,既未逾越法定刑度 ,亦無違背公平正義之情形,係屬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尚 難指為違法。上訴意旨猶謂上訴人已提出和解方案,係因告 訴人未到庭始無法達成和解,不能歸責於上訴人,且上訴人 已坦承犯行,並繳回犯罪所得,其生活狀況不佳,並無長期 自由刑之必要,指摘原判決未適用刑法第59條酌減其刑,謂 其量刑尚有違誤云云,係就原審職權之適法行使任意指摘不 當,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四、綜上,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林勤純 法 官 劉興浪 法 官 黃斯偉 法 官 何俏美 法 官 蔡廣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盧翊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2025-03-06

TPSM-114-台上-1189-20250306-1

台上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等罪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1184號 上 訴 人 曾進明 上列上訴人因加重詐欺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中華民國11 3年12月18日第二審判決(113年度上訴字第5195號,起訴案號: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29179、30237、31682號,11 0年度偵字第6836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 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上訴人曾進明經第一審判決認定有其事實欄所載之犯行 明確,因而從一重論處如其附表三各編號所示三人以上共同 詐欺取財12罪刑後(均另想像競合犯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 條第1項之洗錢罪,另附表二編號1、2、3、7部分想像競合 犯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非法利用他人個人資料罪),提起 第二審上訴,於原審已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關於量刑部分提 起上訴,並撤回除量刑以外部分之上訴(見原審卷第113、1 23頁),原審經審理結果,乃撤銷第一審判決關於上訴人刑 之部分判決,改判各處如原判決附表各編號所示之刑,並定 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6月。已詳述其憑以裁量之依據及理由。 三、按刑事上訴制度係當事人對於下級審判決不服之救濟途徑, 以維護被告之審級利益。又為尊重當事人設定攻防之範圍, 減輕上訴審審理之負擔,依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 容許上訴權人僅針對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提起上 訴,其未表明上訴之認定犯罪事實、論罪部分,則不在第二 審之審判範圍。是若當事人明示僅就第一審判決關於刑、沒 收或保安處分一部提起上訴,對於犯罪事實、論罪部分並無 不服或不予爭執者,則上訴審法院原則上應僅就當事人明示 上訴之範圍審理,對於當事人未請求上訴審審理,且與科刑 爭執不生影響之犯罪事實、論罪及沒收、保安處分部分未予 審理,於法並無不符。而依上述規定,罪刑既無絕對上訴不 可分關係,當事人本得明示僅對原判決關於量刑之一部上訴 ,則當事人於全部上訴後,再表示僅針對原判決之量刑部分 提起上訴,而撤回除其量刑以外部分之上訴,仍屬同法第34 8條第3項所定當事人明示僅就判決之刑一部上訴之情形。   依卷內資料,上訴人於原審準備程序係在其選任辯護人陳俊 隆律師在場之情形下,當庭表明前揭僅就第一審判決關於量 刑部分提起上訴,並撤回除量刑以外之第二審上訴之旨,且 在撤回部分上訴聲請書上親自簽名,其撤回部分上訴之意思 表示甚明,自係出於自由意志,並無意思表示錯誤之情形, 已生合法撤回第二審部分上訴之效果。上訴人之上訴意旨猶 稱其原本否認犯行,係法官建議可以認罪和解求取緩刑,而 本件情節較輕,上訴人已經盡力與被害人和解,謂其撤回第 二審部分上訴不生效力,仍得就其犯罪事實提起第三審上訴 ,而指摘原判決有採證認事之違誤云云,形同請求本院就第 一審認定之犯罪事實進行審判,既與上訴人自行設定上訴攻 防範圍之旨有違,且使上下審級之救濟機制形同虛設,難認 係依據卷內訴訟資料而為指摘,自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  四、刑之量定及緩刑與否,屬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苟 於量刑時,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 款所列情狀,在法定刑度之內予以裁量,又未濫用其職權, 即不得遽指為違法。原判決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礙,依刑法 第57條所列各款事由,審酌上訴人之犯罪情節,及於原審已 坦承犯行,並賠償告訴人損害,犯後態度尚稱良好等一切情 狀,撤銷第一審判決所量處之刑,均改判科處較輕之刑,及 定應執行刑;復說明:所定之執行刑有期徒刑2年6月,尚與 刑法第74條所定得宣告緩刑之要件不符,無從為緩刑宣告之 旨(見原判決第5至7頁)。所為刑之量定,既在法定刑的範 圍內,又無濫用自由裁量權限的情形,從形式上觀察,核無 違反罪刑相當原則及比例原則等情形存在。上訴意旨仍指摘 原判決量刑失當云云,核係就原審量刑職權之適法行使,憑 持己意,任意爭辯,並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五、綜上,本件上訴違背法律上之程式,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林勤純 法 官 劉興浪 法 官 黃斯偉 法 官 何俏美 法 官 蔡廣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盧翊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2025-03-06

TPSM-114-台上-1184-20250306-1

台上
最高法院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台上字第539號 上 訴 人 鄭志光 上列上訴人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中華民國113年8月15日第二審更審判決(113年度上更一字第2 6號,起訴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1604、6960 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按刑事訴訟法第377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背 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決違背法 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依據卷內訴訟 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或所指 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 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 本件原判決維持第一審依想像競合犯之例,從一重論處上訴人鄭 志光犯非法持有非制式手槍罪刑(一行為觸犯非法持有非制式手 槍罪、非法持有子彈罪,處有期徒刑5年6月,併科罰金新臺幣【 下同】8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1千元折算1日)之判決(被 訴恐嚇部分,業經原法院上訴審判決無罪,並由本院前次判決駁 回檢察官此部分之上訴確定),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已 分別詳敘其調查證據之結果及證據取捨並認定事實之理由;所為 論斷,均有卷存證據資料可資覆按。 上訴人之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於案發當時不在現場,也不知情 ,且與楊志賢有嫌隙,證人黃睿瑜與楊志賢係每天玩在一起的朋 友兼球友,曾親眼見到上訴人與楊志賢好幾次吵到差點打起來, 以及楊志賢拿出本案槍枝跟上訴人說槍是向土城朋友借的,證詞 可信度高,上訴人罹有恐慌症,測謊不能當證據,不能單憑楊志 賢、田浩、樊承達等人前後不一之證詞而認定上訴人有罪,何況 其等有詐欺前科,證詞不可採,請檢驗本案槍枝上是否有上訴人 之DNA即明等語。 惟查: 證據之取捨及事實之認定,為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如其判斷無 違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復已敘述其憑以判斷之心證理由,即 不能任意指為違法。 ㈠原判決綜合卷內所有證據資料及調查證據之結果,於理由欄敘 明認定上訴人有原判決事實欄所載,基於非法持有具殺傷力之 非制式手槍及制式子彈之犯意,於民國109年5、6月前某日, 在不詳處所,自不詳人士取得具有殺傷力之非制式手槍1枝、 具殺傷力之制式子彈3顆而持有之。嗣於109年5、6月間某日,  將上開槍彈交予友人楊志賢(業經另案判處罪刑確定)保管犯 行之得心證理由。另對於上訴人否認犯行,辯稱:楊志賢是因 為先前跟我有糾紛,才會謊稱槍枝是我寄放在他那裡的,他的 證詞前後不一且不合理,也沒有其他補強證據,不能以片面之 詞就認定槍枝和子彈是我交給他的,田浩、樊承達和楊志賢有 串供等語,以及其原審辯護人為其辯護稱:楊志賢指訴上訴人 交付槍枝是在(109年)7月7日前之2、3週,應該就是在6月中 下旬,但樊承達在楊志賢服刑之2、3個月前,即4月到5月間即 知有槍枝存在,應屬不合理,且無法排除有更多之槍枝,本案 槍彈之同一性,亦屬有疑,此為重要細節,應予審酌,然除楊 志賢有瑕疵且無補強證據之指述外,並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認上 訴人犯罪,應為上訴人無罪之諭知等語,如何均認無足採取等 情,詳予指駁。 ㈡經核原判決之採證認事並無違反經驗法則、論理法則,亦無任 意推定犯罪事實、違背證據法則、調查職責未盡、判決理由不 備、理由矛盾、不適用法則或適用法則不當之違誤。 ㈢再:刑事訴訟法第379條第10款固規定,依本法應於審判期日調 查之證據而未予調查者,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但應行調查之 證據範圍,在同法並未定有明文,該項證據,自係指第二審審 判中已存在之證據,且與待證事實有重要關係,在客觀上認為 應行調查者而言。又法院憑以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並不 悉以直接證據為限,即綜合各項調查所得之直接、間接證據, 本於推理作用,為其認定犯罪事實之基礎,如無違背一般經驗 法則,尚非法所不許;而所謂之補強證據,並非以證明犯罪構 成要件之全部事實為必要,倘其得以佐證供述之犯罪非屬虛構 ,能予保障所陳述事實之真實性,即已充分。且得據以佐證者 ,雖非直接可以推斷該被告之實行犯罪,但以此項證據與陳述 者之陳述為綜合判斷,若足以認定犯罪事實者,仍不得謂其非 屬補強證據。原判決已說明如何依據上訴人之部分陳述、證人 楊志賢、田浩、樊承達之證詞,暨卷附之現場照片、監視器錄 影畫面翻拍照片、上訴人與楊志賢間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 、楊志賢與通訊軟體微信暱稱「B」之人間對話紀錄、職務報 告等證據資料而為認定之旨,並非僅以楊志賢或田浩、樊承達 之證詞,作為認定上訴人本件犯罪之唯一證據,並無欠缺補強 證據之情事,亦與證據法則無違。而原審認上訴人本件犯罪事 證已明,並詳述上訴人聲請將本案槍彈送請DNA鑑定,以證明 上訴人未接觸本案槍彈,並無調查必要(見原判決第12頁), 而未再贅為其他無益之調查,亦難謂有調查證據職責未盡之違 誤。  ㈣上開上訴意旨所指各節,或係就無礙於事實認定之事項,或係 重執上訴人在原審辯解各詞及其個人主觀意見,就原審採證認 事適法職權行使及原判決已明白論斷之事項,再為爭執,俱難 認係上訴第三審之適法理由。 上訴人之其他上訴意旨並未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 決有何違背法令之情形,核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 違法情形不相適合。 綜上,應認上訴人之上訴為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林立華 法 官 王敏慧 法 官 莊松泉 法 官 陳如玲 法 官 李麗珠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李淳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2025-03-06

TPSM-114-台上-539-2025030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