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張益銘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91-20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回復所有權登記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914號 原 告 邱麗卿 訴訟代理人 洪清躬律師 被 告 何清灃 邱冠宇 嚴睿麟 上列原告與被告何清灃等間請求回復所有權登記等事件,原告起 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定共計為新臺幣(下 同)12,150,000(分別為9,000,000元+10,000元+3,140,000元=12 ,150,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18,92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 ,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4-12-13

TYDV-113-訴-2914-20241213-1

消債職聲免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免責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146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潘美燕 代 理 人 江宗恆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免責,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潘美燕應予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外 ,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 消債條例)第132條定有明文。次按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 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 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 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間,可 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 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 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 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 者,不在此限:㈠於七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本條例規定受免責 。㈡故意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他不利於 債權人之處分,致債權人受有損害。㈢捏造債務或承認不真 實之債務。㈣聲請清算前二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或服務、 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時無擔保 及無優先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㈤於清算聲 請前一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使他人與之 為交易致生損害。㈥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非基於本人 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或數人為目的,提供 擔保或消滅債務。㈦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帳簿或其他會 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㈧故意於財 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其他故意違反本條 例所定義務之行為,致債權人受有損害,或重大延滯程序, 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亦定有明文。 二、經查: (一)本件聲請人即債務人潘美燕,前因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 ,乃於民國112年1月13日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 前置調解,後經本院以112年度司消債調字第41號調解事 件受理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2年2月22日核發調 解不成立確定證明書,聲請人復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 理清算程序,經本院以112年度消債清字第35號裁定聲請 人自112年11月13日下午4時起開始清算程序,並命本院司 法事務官進行本案清算程序。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 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土地登記 第一類謄本(司消債條卷第17至19頁、第45頁;消債清卷 第67至79頁),顯示聲請人名下有繼承取得之公同共有財 產(屏東縣○○○鄉○○段000、000、000之0、000、000之0、 000之0地號土地、○○鄉○○段000地號土,然若欲就上開不 動產進行變價,需先選任清算管理人並提起分割共有物訴 訟,需先支付訴訟費用,並支付管理人報酬,又訴訟須經 審結定讞亦恐曠日廢時,縱經管理人進行訴訟完畢,仍須 代墊稅捐及欠繳之書狀費後始得登記。分割完成後又需在 選任管理人進行拍賣變假程序,所支出費用繁多,縱使拍 定後,可分配予無擔保及無優先債權人之數額恐已不多, 是足認系爭土地,屬不易變價,而均返還予聲請人,此有 112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109號裁定,在卷可稽(司執消債 清卷一第565至569頁、卷二第27至31頁)。另有2015年出 廠機車一輛,此外並無其他財產。嗣本院司法事務官斟酌 本件清算財團之規模及事件特性,爰以裁定代替本件債權 人會議之決議,並以112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109號裁定終 結清算程序並確定在案等情,業經本院上開案卷確認無誤 ,堪予認定。是本院所為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既已確定, 依前開消債條例規定,法院即應審酌債務人是否有消債條 例第133條、第134條所定應為不免責裁定之情形。  (二)聲請人無消債條例第133條所規定應不免責之事由存在:  1、按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 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 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 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 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 之裁定,消債條例第133條定有明文。揆諸上開規定及說 明,本院依消債條例第133條前段為本件不免責裁定之審 查時,自應以本院裁定開始清算時(即112年11月13日) 起至裁定免責前之期間,綜合考量各項情況以認定債務人 有無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及有無濫用清 算程序之情節,而為認定債務人有無固定收入,如現有收 入,並於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 數額後仍有餘額,且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 請清算前二年間(依消債條例第78條第1項、第153條之1 第2項規定,乃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即110年1月起至111 年12月止期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 者之必要生活費用之餘額,以判斷其有無消債條例第133 條之適用。  2、聲請人於聲請清算時無工作收入,有其所提財產及收入狀 況說明書、收入證明切結書、109至110年綜合所得稅各類 所得資料清單、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及本院依職權調 閱聲請人111至112年電子稅務閘門財產所得明細表在卷為 憑(司消債調卷第47至52頁、司執消債清卷二第341至351 頁),故聲請人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並無固定收入    可堪認定。再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 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一 點二倍定之。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 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 定之。」,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2項定有明文。又聲 請人未另行主張聲請清算程序後其每月必要支出費用有何 變化,且亦不爭執清算裁定中所認定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 費用數額。是衡以現今經濟社會消費常情,併參衛生福利 部所公告113年度平均每人每月生活之最低生活費15,977 元之1.2倍為19,172元,本院認定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費 用應以19,172元為適當。準此,聲請人於法院裁定開始清 算後無固定收入而不足維持自己之基礎生活水準,此與消 債條例第133 條前段所指「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 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 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之 要件不合,故聲請人並無消債條例第133 條規定應不免責 之事由。   (三)聲請人無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應不免責之情形:    消債條例關於清算程序係以免責主義為原則,不免責為例 外,倘債權人主張債務人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不 免責事由,本應由債權人就債務人有合於上開各款要件之 事實,舉證以實其說。然債權人雖有表示不同意債務人免 責,惟未能提出債務人具有消債條例第134條各款所定不 免責事由之相關證據,本院亦查無債務人有何消債條例第 134條所列各款之不免責事由,自難認債務人有何消債條 例第134條應為不免責裁定之情形。 三、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既無消債條例第133條及第134條應不 免責事由存在,揆諸前開規定及立法目的,自應為聲請人免 責之裁定,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4-12-13

TYDV-113-消債職聲免-146-20241213-1

消債聲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復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聲字第112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許雲菁 代 理 人 李典穎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復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許雲菁准予復權。   理 由 一、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向法院為復權之聲請: 依清償或其他方法解免全部債務。受免責之裁定確定。於 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翌日起3年內,未因第146條或第147 條之規定受刑之宣告確定。自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翌日 起滿5年,此為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44條明文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許雲菁業經本院以113年度消債 職聲免字第104號裁定應予免責,並已核發確定證明書在案 ,爰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44條第2款之規定,聲請裁定 復權。 三、經查:聲請人即債務人與相對人即債權人間裁定免責事件, 經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6日以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104號 裁定免責,並於113年10月3日確定在案等情,有聲請人所提 出之上開免責裁定之確定證明書在卷可稽,並經本院依職權 調閱該免責案卷確認無誤,堪認為真實。準此,債務人既已 受免責之裁定確定,其據以向本院聲請復權,自屬有據,爰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4-12-13

TYDV-113-消債聲-112-20241213-1

消債聲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請復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聲字第118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華遠祥 代 理 人 汪哲論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復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華遠祥准予復權。   理 由 一、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向法院為復權之聲請: 依清償或其他方法解免全部債務。受免責之裁定確定。於 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翌日起3年內,未因第146條或第147 條之規定受刑之宣告確定。自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翌日 起滿5年,此為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44條明文規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華遠祥業經本院以113年度消債 職聲免字第54號裁定應予免責,並已核發確定證明書在案, 爰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44條第2款之規定,聲請裁定復 權。 三、經查:聲請人即債務人與相對人即債權人間裁定免責事件, 經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27日以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54號 裁定免責,並於113年10月22日確定在案等情,有聲請人所 提出之上開免責裁定之確定證明書在卷可稽,並經本院依職 權調閱該免責案卷確認無誤,堪認為真實。準此,債務人既 已受免責之裁定確定,其據以向本院聲請復權,自屬有據, 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4-12-13

TYDV-113-消債聲-118-20241213-1

消債職聲免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免責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137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李玉櫻 代 理 人 趙興偉律師(法律扶助律師) 上列債務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免責,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李玉櫻應不免責。   理 由 一、按「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別有規定 外,應以裁定免除債務人之債務。」、「法院裁定開始清算 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 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 額,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 ,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 之數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 權人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 之一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但債務人證明經普通債權 人全體同意者,不在此限:㈠於7年內曾依破產法或本條例規 定受免責。㈡故意隱匿、毀損應屬清算財團之財產,或為其 他不利於債權人之處分,致債權人受有損害。㈢捏造債務或 承認不真實之債務。㈣聲請清算前二年內,因消費奢侈商品 或服務、賭博或其他投機行為,所負債務之總額逾聲請清算 時無擔保及無優先權債務之半數,而生開始清算之原因。㈤ 於清算聲請前一年內,已有清算之原因,而隱瞞其事實,使 他人與之為交易致生損害。㈥明知已有清算原因之事實,非 基於本人之義務,而以特別利於債權人中之一人或數人為目 的,提供擔保或消滅債務。㈦隱匿、毀棄、偽造或變造帳簿 或其他會計文件之全部或一部,致其財產之狀況不真確。㈧ 故意於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為不實之記載,或有其他故意 違反本條例所定義務之行為,致債權人受有損害,或重大延 滯程序。」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32條 、第133條、第134條分別定有明文,是法院為終止或終結清 算程序之裁定確定後,除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各款 所定之情形者,法院應為不免責之裁定外,法院即應以裁定 免除債務人之債務。 二、經查: (一)本件聲請人即債務人李玉櫻前因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 於民國111年4月1日向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聲請消費者債務 清理法院前置調解,後調解不成立並聲請清算,經臺北地 院以111年度消債清字第91號裁定移送本院,復經本院以1 11年度消債清字第135號裁定聲請人於111年10月31日下午 4時開始清算程序,且命本院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 經核,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 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台灣集中保管 結算所之有價證券資料查詢結果(北司消債調卷第19頁、 第25頁、臺北地方法院消債清卷第69至83頁、第87至89頁 ),顯示聲請人名下有富邦產物保險單1張及永豐金、中 國力霸、永光、台積電、友訊、中信金、合庫金、佳和等 股票,此外並無其他財產。嗣本院司法事務官斟酌本件清 算財團之規模及事件特性,爰以裁定代替本件債權人會議 之決議,命債務人李玉櫻提出上開財產等值現金19,401元 ,並繳解到院。後經本院就繳解到院之現金,依序分配予 全體債權人,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7月11日依職權以11 1年度司執消債清字第109號裁定終結清算程序並確定在案 等情,業經本院上開案卷確認無誤,堪予認定。是本院所 為終結清算程序之裁定既已確定,依前開消債條例規定, 法院即應審酌債務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3條、第134條所 定應為不免責裁定之情形。 (二)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133條所規定應不免責之事由存在:  1、按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有薪資、執行業務所 得或其他固定收入,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 生活費用之數額後仍有餘額,而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 於債務人聲請清算前2年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 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額者,法院應為不免責 之裁定,消債條例第133條定有明文。揆諸上開規定及說 明,本院依消債條例第133條前段為本件不免責裁定之審 查時,自應以本院裁定開始清算時(即111年4月1日)起 至裁定免責前之期間,綜合考量各項情況以認定債務人有 無薪資、執行業務所得或其他固定收入,及有無濫用清算 程序之情節,而為認定債務人有無固定收入,如現有收入 ,並於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所必要生活費用之數 額後仍有餘額,且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低於債務人聲請 清算前二年間(依消債條例第78條第1項、第153條之1第2 項規定,乃債務人聲請清算前二年即109年4月起至111年3 月止期間),可處分所得扣除自己及依法應受其扶養者之 必要生活費用之餘額,以判斷其有無消債條例第133條之 適用。  2、參本院111年度消債清字第135號裁定認定狀況,依聲請人 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 清單、保單資料、本院依職權調閱聲請人電子稅務閘門財 產所得調件明細表、勞工保險查詢結果等件(司執消債清 卷二第597頁、第606頁),顯示聲請人於法院裁定開始清 算後之112年度所得總額為新台幣(下同)922,863元,每 月平均薪資為76,905元。另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聲請 人主張其個人每月必要支出為19,172元。是以,聲請人於 清算程序開始後之固定收入,扣除自己所必要生活費用之 數額後仍有餘額,堪可認定。  3、又聲請人聲請清算前二年期間即自109年4月起至111年3月 止期間之所得為計算,依聲請人所提之109至111年綜合所 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聲請人於109年4月起至111年3月 止收入所得總額為862,479元計算【計算式:(380,218元 ÷12個月×9個月)+480,397元+(387,670元÷12個月×3個月 )=862,479元】(北司消債調卷第23頁、臺北地方法院消 債清卷第91頁、司職消債清第587頁),扣除清算裁定所 認定聲請人該段期間每月必要支出費用為18,337元計算, 2年總計金額為440,088元(18,337元×24個月=440,088元) 後,尚有餘額422,391元(862,479元-440,088元=422,391 元),顯低於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11,027元。  4、從而,聲請人於聲請清算前2年可處分所得扣除必要支出, 尚有餘額422,391元,已逾普通債權人之分配總額11,027 元,堪認債務人具有消債條例第133條規定法院應為不免 責裁定之事由,此並為聲請人所自承(見司執消債清卷二 第508頁),是本件聲請人應不予免責。 (三)債務人無消債條例第134條所定應不免責之情形:    另就聲請人是否應就債務人是否有消債條例第134條所定 應不免責之情形:經本院函詢全體普通債權人,就債務人 是否應予免責一節表示意見,多數債權人具狀表示反對債 務人免責,已如前述,惟消債條例關於清算程序係以免責 主義為原則,不免責為例外,倘債權人主張債務人有消債 條例第134 條各款所定不免責事由,本應由債權人就債務 人有合於上開各款要件之事實,舉證以實其說。而本件債 權人既未具體說明或提出相關事證證明,本院復查無債務 人有何消債條例第134條所列各款之不免責事由,自難認 債務人有何消債條例第134條應為不免責裁定之情形。 三、綜上所述,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133條所規定應不免責之情 形存在,且未經普通債權人全體同意免責,依首揭條文規定 ,本件聲請人應不免責,爰裁定如主文。 四、另聲請人因消債條例第133條之情形,受不免責之裁定確定 後,繼續清償達該條規定之數額,且各普通債權人受償額均 達附表「第141條所定應受償金額」欄所載數額時,依同條 例第141條規定,聲請人得聲請法院裁定免責,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附表:               編號 債權人 債權額 債權比例 依第133條所定應受償之金額(A) 清算程序中分配受償額(B) 繼續清償至第141條所定最低應受分配額(C) 0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15,237 2.18 9,208 240 8,968 0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9,080 0.29 1,225 32 1,193 0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536,954 15.53 65,598 1,713 63,885 0 匯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36,212 1.38 5,829 152 5,677 0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89,598 2.93 12,377 323 12,054 0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449,951 24.76 104,585 2,730 101,855 0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58,983 6.66 28,132 734 27,398 0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429 0 0 0 0 0 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6,893 0.68 2,873 75 2,798 00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184,848 1.87 7,899 206 7,693 00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697,086 7.05 29,779 777 29,002 00 群益金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679,763 16.98 71,722 1,872 69,850 00 永豐金證券股分有限公司 851,937 8.61 36,368 949 35,419 00 宏遠證券股分有限公司 147,163 1.49 6,294 164 6,130 00 名豐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950,194 9.6 40,550 1,060 39,490 備註: ⒈債權額及債權比例數額是依本院112年10月25日所公告之債權表(司執消債清字卷一第515至522頁)。 ⒉A欄計算式:422,391元×債權比例,元以下四捨五入。 ⒊B欄是依本院認可之113年1月31日分配表(司執消債清字卷二第103至104頁)。 ⒋C欄計算式:A欄-B欄。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3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4-12-13

TYDV-113-消債職聲免-137-20241213-1

簡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194號 上 訴 人 王新開 訴訟代理人 楊金順律師 複 代理人 方志偉律師 被 上訴人 吳幸鎂 訴訟代理人 陳志峯律師 複 代理人 張皓雲律師 黃有咸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2月29日本院中壢簡易庭112年度壢簡字第697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於113年11月1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起訴主張略以:訴外人即上訴人之妻羅瑛甄於民國11 0年間認識訴外人張秋霞,並經張秋霞介紹參與線上百家樂 之博奕遊戲。張秋霞時常找羅瑛甄同玩博奕遊戲,然羅瑛甄 幾近賠光積蓄,張秋霞向羅瑛甄提議向訴外人林志豪借貸新 臺幣(下同)600萬元(下稱前次借款),並將上訴人所有坐落 於桃園市○鎮區○○段000○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設定15 00萬元之最高限額抵押權予被告上訴人,以清償羅瑛甄積欠 張秋霞之賭債。上訴人於110年11月2日依被上訴人指示,將 系爭土地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予被上訴人,羅瑛甄隨之將因 此取得之現金550萬元(已預先扣除50萬之利息及手續費)償 還予張秋霞。詎張秋霞於111年4月間向羅瑛甄及上訴人佯稱 兩造間之抵押權設定需有債權名義,要求上訴人同時簽立70 0萬元之借據(下稱系爭借款)及擔保系爭借款之如附表所 示本票(下稱系爭本票)以配合其製造假債權,並一併交付予 訴外人林志豪。惟系爭本票並無任何原因債權存在,上訴人 亦未收受被上訴人所交付之700萬元借款,被上訴人竟以前 開本票聲請強制執行,爰依消費借貸及票據之法律關係提起 本件訴訟等語。並於原審聲明:確認被上訴人持有上訴人所 簽發如附表所示本票之債權,及自111年4月28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年息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債權,均不存在。 二、被上訴人則以:系爭借款部分,除有上訴人簽署之系爭本票 外,尚有借款設定及收款憑證足證。在另案上訴人所提起之 鈞院111年度重訴字第498號塗銷抵押權登記案件,原審判決 認定系爭借款債權存在,上訴人雖提起上訴,兩造在台灣高 等法院成立調解,上訴人撤回其他上訴,因此系爭借款債權 業經判決認確存在等語,資為抗辯。並於原審聲明:請求駁 回上訴人之訴。 三、原審就本件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原審判決提起 上訴,並聲明:(一)原判決廢棄。(二)確認被上訴人持 有上訴人所簽發如附表所示本票之債權,及自111年4月28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債權,均不存在 。被上訴人則聲明:上訴駁回。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按判決書內應記載之事實,得引用第一審判決。又判決書內 應記載之理由,如第二審關於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及法律 上之意見,與第一審判決相同者,得引用之,民事訴訟法第 454條第1項前段、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此一規定,依 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於簡易程序之第二審亦有準用。本 件上訴人請求確認被上訴人持有上訴人所簽發如附表所示本 票之債權,及自111年4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 六計算之利息債權,均不存在為無理由等節,其理由本院所 採見解與原審相同,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54條第2項規定,予 以援用,不再贅述。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確認被上訴人持有上訴人所簽發如附表所 示本票之債權,及自111年4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 分之六計算之利息債權,均不存在,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核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 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案事證已臻明確,兩造所提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游智棋                  法 官 張世聰                  法 官 張益銘 附表: 發票人 受 款 人 發 票 日 票 面 金 額   (新台幣) 票 據 號 碼 王新開 未   載 111年1月28日 700萬元 00 No.000000 一、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二、本件當事人須以本判決適用法律顯有錯誤為上訴理由時,始   得於本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已於本判決   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10日內補具上訴   理由(均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經本院許可後方   得上訴最高法院。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4-12-12

TYDV-113-簡上-194-20241212-1

簡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249號 上 訴 人 林俊德 被 上訴人 賈湘琳 訴訟代理人 蔡宜真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 27日本院中壢簡易庭112年度壢簡字第2044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於113年11月1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於擔任上訴人之主管職期間,在民國 112年8月11日起至9月4日止間,多次於下班時間擅自翻動上 訴人抽屜,侵害上訴人隱私權。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 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幣( 下同)5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提供之證據與本案待證事實無關聯性 ,況被上訴人先前還有主動推薦上訴人為優良員工,此亦經 上訴人承認,而依常理人的行為會是一致的,不會在沒有太 大變化下有太大的轉變,且實難認有人會因開刀動手術乙情 予以苛責,並態度丕變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上訴人之 訴駁回。 三、原審就本件為上訴人全部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原審判決 提起上訴,並聲明:(一)原判決廢棄;(二)被上訴人應 給付上訴人500,000 元,及自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被上訴人則聲明:上訴駁 回。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按判決書內應記載之事實,得引用第一審判決。又判決書內 應記載之理由,如第二審關於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及法律 上之意見,與第一審判決相同者,得引用之,民事訴訟法第 454條第1項前段、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此一規定,依 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於簡易程序之第二審亦有準用。本 件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損害賠償應給付500,000元為無理由 ,其理由本院所採見解與原審相同,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54 條第2項規定,予以援用,不再贅述。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5條第1項 前段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50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 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於法並無不合 。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六、本案事證已臻明確,兩造所提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游智棋                  法 官 張世聰                  法 官 張益銘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4-12-12

TYDV-113-簡上-249-20241212-1

簡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16號 上 訴 人 陳子浩 得勝通運股份有限公司 得統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共 同 法定代理人 魏文彥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胡倉豪律師 複 代理人 劉東霖律師 被 上訴人 廖珍菊 訴訟代理人 洪維廷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因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1 1月24日本院中壢簡易庭112年度壢簡字第294號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於113年11月1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原判決主文第一項所命給付,如上訴人以新臺幣壹佰零貳萬元為 被上訴人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起訴主張:上訴人陳子浩受僱於被告上訴人得勝通 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得勝公司)及得統交通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得統公司),於民國110年6月7日7時55分許執行業務 時,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營業大貨車(下稱肇事車輛) ,行經桃園市○○區○○路與○○路交岔路口處,因未注意車前狀 況,撞擊被上訴人騎乘之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 (下稱系爭機車),致被上訴人人車倒地,受有左側脛骨、 脛骨幹移位開放性骨折、右側第五蹠骨移位開放性骨折、右 側足部撕裂傷、左側小腿撕裂傷等傷害。被上訴人因而支出 醫療費用新台幣(下同)955,120元、交通費26,900元、醫 療用品及看護費1,035,371元,並受有將來復健費24,490元 、將來看護費3,873,368元、不能工作損失576,000元、勞動 力減損839,892元及精神上損害2,813,653元,共計10,144,7 94元。扣除已領取之強制險144,794元後,尚有1,000萬元之 損害。爰依民法侵權行為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於 原審聲明:上訴人應連帶給付被上訴人1,000萬元,及自起 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所支付之醫療費、醫療用品及看護費 均不爭執。勞動力減損部分,被上訴人應舉證證明其收入符 合基本工資。另上訴人至多只需負擔30%之肇事責任等語為 辯。並聲明:被上訴人之訴駁回。 三、原審為上訴人一部勝訴、一部敗訴之判決,判決命上訴人應 連帶給付被上訴人3,033,138元,及自111年6月14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並駁回被上訴人其餘之訴, 暨就被上訴人勝訴部分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上訴人就原判決 不服,提起上訴(原審判決被上訴人敗訴部分,因未提起上 訴而確定),並聲明:(一)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部分廢棄 。(二)上開廢棄部分,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三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均由被上訴人負擔。(四)然受不利 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被上訴人則為答辯聲 明:上訴駁回。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按判決書內應記載之事實,得引用第一審判決。又判決書內 應記載之理由,如第二審關於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及法律 上之意見,與第一審判決相同者,得引用之,民事訴訟法第 454條第1項前段、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此一規定,依 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於簡易程序之第二審亦有準用。本 件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連帶給付被上訴人3,033,138元,及 自111年6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 由等節,其理由本院所採見解與原審相同,爰依民事訴訟法 第454條第2項規定,予以援用,不再贅述。 五、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 上訴人應連帶給付被上訴人3,033,138元,及自111年6月14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並依職權為假執行之諭知, 核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另上訴人在原審縱未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 告免為假執行,仍得在提起上訴時,促請第二審法院為此宣 告,上訴人就供擔保免為假執行之上訴部分為有理由,爰酌 定擔保金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六、本案事證已臻明確,上訴人所提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 經本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2  日          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游智棋                  法 官 張世聰                  法 官 張益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除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經本院許可外,不得上 訴。如提起上訴,應於收受後20日內,敘明理由,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4-12-12

TYDV-113-簡上-16-20241212-1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51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張詩涵(原名:張伊雯)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張詩涵即張伊雯自民國一一三年十二月十日下午4時起開 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 200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 法院聲請更生;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 、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 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及第4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 ,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 、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 之調解,同條例第151條第1項規定甚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因積欠債務無法清償,於民 國111年6月28日與最大債權人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進行前置協商,嗣因聲請人無法與最大債權金融機構達成 共識而調解不成立,又聲請人主張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 務總額為1,563,227元,未逾1,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 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一)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 20萬元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依聲 請人之110至112年度所得資料清單、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 保資料、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債權人清冊所示(消債更卷第 25至40頁、第75至80頁),可知聲請人於聲請更生前5年 均投保在民間公司,且無從事小額營業活動,自得依消債 條例聲請更生,合先敘明。   (二)關於前置協商之要件:    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前與最大債權人遠東國 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協商不成立,有聲請人提出之前 置協商不成立通知書,在卷可稽(消債更卷第19頁),堪 認聲請人本件之聲請已踐行前開法條之前置調解程序規定 ,本院自得斟酌聲請人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 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 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 」之情形。   (三)關於聲請人之債務總額:    參以聲請人於其所提債權人清冊,記載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債權總金額為1,536,227元,而聲請人所積欠債務之利息 、違約金仍在增加中,核與聯徵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 記載大致相符,堪可採認,本院暫以聲請人陳報金額為債 務總額1,536,227元列計。 (四)關於聲請人之財產與收入:  1、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 戶財產查詢清單,除有新光人壽醫療險保單外,其名下並 無財產。  2、聲請人於聲請前2年之收入,聲請人稱於旭瑞文化傳媒從事 直播工作,以及在家中照顧公婆打掃等,每月平均收入約 為15,679元,則於聲請更生前2年之收入共計為376,297元 ,有聲請人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中國信託銀行存簿封面及內頁明細、永豐銀行存簿封面及 內頁明細在卷為憑(消債更卷第38頁、第75至77頁、第81 至96頁),堪認聲請人於更生前2年期間之收入為376,297 元  3、聲請人稱因長期有身心問題無法面對人群,其目前仍旭瑞 文化傳媒從事直播工作,每月收入約為17,800元,此有聲 請人診斷證明書、收入明細在卷可參(消債更卷第41至59 頁、第107頁),然參以聲請人提出其收入明細,本院以 聲請人113年2月至11月收入計算,加計聲請人於家中從事 家務之收入,其平均每月收入為15,056元【計算式:(7, 200元+6,960元+12,800元+7,200元+4,800元+7,200元+12, 800元+12,800元+16,000元12,800元)÷10+5,000元=15,05 6元,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是以本院以每月15,056元 列計聲請人每月收入,應屬合理。 (五)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1、按「(第1項)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 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 定之。(第2項)受扶養者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1項規 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 認定之。(第3項)前二項情形,債務人釋明更生期間無 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圍內,不受最 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受最高數額 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此為消債條例第64條之2所明定 。  2、經查,聲請人主張其聲請前2年之每月必要支出為16,123元 ,目前之每月必要生活費用未超過19,172元,是本院審酌 聲請人聲請前2年之每月必要支出及目前之每月必要支出 均未逾越桃園市年度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與 前開規定相符,故本院認聲請人個人每月必要支出於聲請 前2年應以16,123元列計、目前之每月必要支出則應以19, 162元列計為適當。    四、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已無餘額【 計算式:15,056元-19,172元=-4,116元】可供清償債務,本 院審諸聲請人為68年生,現年45歲,有聲請人之戶籍謄本在 卷可考(消債更卷23頁),距離法定退休年齡65歲尚有20年 ,聲請人之債務總額為1,563,227元,審酌聲請人目前之收 支狀況,迄至法定退休年齡之際,顯無法清償聲請人前揭所 負欠之債務總額。考量聲請人所積欠債務之利息、違約金仍 在增加中等情況,堪認聲請人之收入及財產狀況,已無法清 償債務,當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 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更生程序清理債務。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六、本院裁定准許開始更生程序,俾使聲請人得以重建經濟生活 ,惟本裁定不生使債務消滅之效力,須聲請人於更生程序中 與債權人協定更生方案,並持續履行完畢後,始能依消債條 例第73條之規定使全部債務均視為消滅,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於113年12月10日下午4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4-12-10

TYDV-113-消債更-451-20241210-2

醫簡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醫簡上字第1號 上 訴 人 李德芳 訴訟代理人 王暉元 被 上訴人 曾旭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月 12日本院桃園簡易庭109年度桃醫簡字第2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於113年11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起訴主張略以:上訴人於民國106年8月起,至被上訴 人任職之牙醫診所就診,由被上訴人為其實施左上側門齒植 牙,及製作左上正中門齒、左上側門齒、左上犬齒之3顆全 瓷冠假牙,上訴人並已支付植牙醫療費新台幣(下同)55,0 00元、植牙骨粉材料費5,000元、假牙醫療費每顆20,000元 ,共計120,000元之醫療費用。然於107年2月間,被告上訴 人於測試植牙之植體穩定度時,不慎將裝置於左上正中門齒 、左上側門齒位置之2顆相連臨時假牙折斷,又未及時為適 當之補救,僅以三秒膠將其黏回,導致其左上正中門齒之根 釘柱斷裂,必須重建根釘柱並重新植牙。且於上開假牙製作 過程中,被上訴人疏未盡其指示、監督職責,要求上訴人自 行就假牙之顏色、型態與技工所溝通,以致製作完成之假牙 密合度、顏色均未達預期。嗣上訴人因上開問題轉至新光吳 火獅紀念醫院(下稱新光醫院)就醫,更發現被上訴人實施 之左上側門齒之植牙有疑似螺紋外露之問題,而須重新治療 。基於被上訴人上開醫療疏失,上訴人爰依不完全給付之法 律關係主張解除契約,請求被上訴人返還已付之醫療費用12 0,000元,並賠償其重作根管治療、重建根釘柱、重新植牙 、重新製作假牙所需支出之醫療費用共計230,000元。且被 上訴人因上開過失行為侵害其身體健康,致其患部長期不適 ,精神受有相當之痛苦,應得請求被上訴人賠償慰撫金20,0 00元等語。並於原審聲明: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370,000 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 之利息。 二、被上訴人答辯略以:上訴人於被拆斷之上開臨時假牙,是實 施本件療程前在他處製作,因係樹脂材質,強度隨使用時間 降低因而易於斷裂,為臨床上常見現象,並非被上訴人之疏 失所致。被上訴人於上開臨時假牙折斷後,係使用牙科專用 之樹脂材料接著劑將之黏回,亦符合常規處置,並無延誤治 療之情形。又上開假牙應是裝置於左上正中門齒經修磨後之 冠部,並非上訴人所稱之人工根釘柱,該顆牙齒冠部嗣後斷 裂,可能係因先前施做過根管治療,結構本較脆弱所致,與 上開臨時假牙拆斷之事件應屬無關。至於假牙製作過程,被 上訴人僅係基於上訴人對美觀之主觀要求,被動同意其與技 工所連絡調整假牙顏色,豈知上訴人未經醫囑,擅自要求技 工所更改假牙邊緣之型態與大小,始導致假牙無法與牙齦吻 合。即便如此,被上訴人仍無償為上訴人重新製作適當之假 牙,惟完成後上訴人卻仍不願接受。是被上訴人於此療程並 無疏失,上訴人之請求為無理由等語,以資答辯。並於原審 聲明:上訴人之訴駁回。 三、原審就本件為上訴人全部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原審判決 提起上訴,並聲明:(一)原判決廢棄。(二)被上訴人應 給付上訴人370,000 元,及自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被上訴人則聲明:上訴駁 回。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按判決書內應記載之事實,得引用第一審判決。又判決書內 應記載之理由,如第二審關於攻擊或防禦方法之意見及法律 上之意見,與第一審判決相同者,得引用之,民事訴訟法第 454條第1項前段、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此一規定,依 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於簡易程序之第二審亦有準用。本 件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給付損害賠償370,000元為無理由等 節,其理由本院所採見解與原審相同,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5 4條第2項規定,予以援用,不再贅述。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醫療契約債務不履行之法律關係,請求 被上訴人給付370,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 償日,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審為 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核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 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上訴人聲請再送台灣大學附設醫院或三軍總醫院鑑定(詳見 本院卷第131頁),然本案業經原審送請衛生福利部醫事審 議委員會鑑定,上訴人並未提出原鑑定報告有何不採納之依 據、理由,故本院認為無再送鑑定之必要。另本案事證已臻 明確,兩造所提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經本院審酌後, 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5  日          民事第三庭審判長法 官 游智棋                  法 官 張世聰                  法 官 張益銘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4-12-05

TYDV-113-醫簡上-1-20241205-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