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713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洪仁賢
選任辯護人 賴鴻鳴律師
賴昱亘律師
謝旻宏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屏東地方法院11
2年度訴字第397號,中華民國113年6月20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
號: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8646、12928號),提起
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
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其立法理由指出:「為尊
重當事人設定攻防之範圍,並減輕上訴審審理之負擔,容許
上訴權人僅針對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提起上訴,其未表
明上訴之認定犯罪事實部分,則不在第二審之審判範圍。」
。是科刑事項已可不隨同其犯罪事實而單獨成為上訴之標的
,且上訴人明示僅就科刑事項上訴時,第二審法院即不再就
原審法院所為科刑以外部分為審查,而應以原審法院所認定
之犯罪事實,作為論認原審量刑妥適與否之判斷基礎。
二、依被告上訴理由狀記載內容,係主張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第17條第1項、第2項規定減輕,以及依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
其刑,並認為原審量刑過重(見本院卷第17-19頁),於本
院準備程序時並明示僅針對原判決之科刑部分上訴,就原審
所認定之犯罪事實(含論罪)及沒收部分,均未爭執(見本
院卷第58頁),依據上開說明,本院僅就原判決關於科刑妥
適與否進行審理,至於原判決其他部分,即非本院審查範圍
,合先敘明。
貳、本案據以審查科刑事項之原審所認定犯罪事實及論罪
一、原審認定之犯罪事實
被告明知甲基安非他命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第2
款所定之第二級毒品,不得非法販賣,竟仍意圖營利,基於
販賣第二級毒品之犯意,先後於原審判決附表一編號1至2所
示之時間、地點,以如該附表一編號1至2所示之方式,販賣
甲基安非他命予謝正泰。
二、原審之論罪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之販賣第二級
毒品罪。又被告販賣前持有第二級毒品之低度行為,分別為其
各次販賣第二級毒品之高度行為所吸收,均不另論罪。被告如原
審判決附表一編號1及2所示2次犯行,犯意各別,行為互殊
,應予分論併罰。
㈡刑之減輕事由
⒈被告固曾供述其毒品來源,惟警方並未因而查獲本案毒品來
源等情,有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東港分局112年9月3日東警分
偵字第11232495400號函及所附員警職務報告在卷可稽(見
原審卷第41-43頁),是本案無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
項規定之適用。
⒉被告於偵查中雖一度坦承犯行,惟於原審審理時以前詞置辯
,顯未自白犯行,是本案無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
規定之適用。
⒊按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仍嫌過重者,得酌
量減輕其刑,刑法第59條定有明文;而所謂「犯罪之情狀」
顯可憫恕,與刑法第57條所稱之審酌「一切情狀」,二者意
義雖有不同,惟於裁判上酌量減輕其刑時,本應就犯罪一切
情狀予以全盤考量,審酌其犯罪有無可憫恕之事由,以為判
斷。故適用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其刑時,並不排除刑法第57
條所列舉10款事由之審酌。倘法院就犯罪一切情狀全盤考量
,並敘明被告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法定最低度刑仍
嫌過重者,即得適用上揭規定酌量減輕其刑(最高法院111
年度台上字第28號判決意旨參照)。原審審酌被告上開販賣
第二級毒品犯行,僅係居於毒品銷售過程之末端,獨自將甲
基安非他命售予謝正泰1人,且販賣毒品數量有限,價格非
鉅,尚屬小規模之毒品買賣,參以被告行為時甫年滿20歲,
涉世不深,思慮較為淺薄,且無其他經法院判處罪刑之紀錄
,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倘仍對其2次
販賣第二級毒品犯行分別量處法定最低刑度有期徒刑10年,
就其各次犯罪情節而言,實屬情輕法重,在客觀上足以引起
一般人之同情,爰均依刑法第59條之規定減輕其刑。
參、上訴論斷
一、被告上訴意旨略以:請再次函詢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東港分局
,本案倘有查獲「貓仔彬」,請鈞院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17條第1項,減輕被告之刑。再被告就2次販賣第二級級毒品
之行為,現均坦承不諱,請鈞院准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
條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又被告前後2次販賣甲基安非他命之
克數共計僅2公克,而交易價格共計僅新臺幣5,000元,對象
均為其友人謝正泰。又觀證人謝正泰於原審時所證,可知係
謝正泰因找尋甲基安非他命之管道未果,始詢問被告,並被
告斯時認識其上游即「貓仔彬」即「洪國彬」,始透過「洪
國彬」將甲基安非他命代售。請鈞院審酌被告並非起初即有
販賣之意思。而被告販售予謝正泰之緣由及其販售之克數、
對象和獲利並非甚鉅,其客觀犯行與一般具有持續性、跨域
性之中、小盤毒梟態樣自有不同,對社會所造成之危害尚難
與毒品大盤、中盤相提並論。並考量被告行為時年紀尚輕、
無前科紀綠,且有正當職業,本案之客觀犯行及主觀惡行亦
非重大,惟其所犯罪名之最低刑度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是
本案應有情輕法重而情堪憫恕之處,應依刑法第59條規定酌
減其刑。然原審仍分別就被告2次犯行各處以6年之有期徒刑
,應有過重等語。
二、駁回上訴理由
㈠經本院再次函詢屏東縣政府警察局東港分局,是否因被告供
述而查獲其毒品來源?該局於113年10月17日以東警分偵字
第1138009485號函附職務報告稱:「洪仁賢於警詢中稱毒品
來源係洪國彬,惟並無其他證據可佐,故本案並無因洪仁賢
供述因而查獲洪國彬(綽號貓仔彬)或其他毒品來源。」等
語,有該函附職務報告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67-69頁)。
故被告並無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項減免其刑規定之
適用。
㈡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已於109年1月15日修正公布
,規定犯第4條至第8條之罪於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
減輕其刑。被告本案2次販賣犯行時間均在該修正施行後,
應適用該修正後規定。則被告縱於本院審理時自白,仍無該
減輕其刑規定之適用。
㈢本案原審已依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其刑,被告上訴主張應依
該規定減輕,顯有誤會。
㈣再按法官於有罪判決中,究應如何量處罪刑,為實體法賦予
審理法官裁量之刑罰權事項,法官行使此項裁量權,自得依
據個案情節,參諸刑法第57條所定各款犯罪情狀之規定,於
該法定刑度範圍內,基於合義務性之裁量,量處被告罪刑,
此量刑之裁量權,固屬於憲法所保障法官獨立審判之核心,
惟法院行使此項裁量權,亦非得以任意或自由為之,仍應受
一般法律原理原則之拘束,即仍須符合法律授權之目的、法
律秩序之理念、國民法律感情及一般合法有效之慣例等規範
,尤其應遵守比例原則及平等原則之意旨,否則即可能構成
裁量濫用之違法,亦即如非有裁量逾越或裁量濫用之違法情
事,自不得擅加指摘其違法或不當。經查,原審量刑已說明
理由:「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無視國家杜絕
毒品危害之禁令,恣意販賣第二級毒品予他人,不僅戕害他
人身心,亦對社會治安造成隱憂,所為實有不該;復考量被
告於偵查中曾一度坦承犯行,然於原審審理時僅承認客觀事
實,否認主觀上有營利意圖之犯後態度,暨其無其他經法院
判處罪刑紀錄之素行;並參酌被告所販賣毒品之數量及價金
金額等犯罪情節;兼衡被告自述之智識程度、家庭生活及經
濟狀況等一切情狀,各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各6年)。」
等語,亦即原審量刑已審酌刑法第57條各款規定事由而為量
處,且其量刑亦無裁量逾越或裁量濫用之違法情形,本院認
原審量刑尚稱妥適。又被告雖於本院審理時坦承犯行,但本
案犯罪之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
臺幣1千5百萬元以下罰金,原審就2罪均依刑法第59條規定
減輕,而各量處有期徒刑6年,已屬該罪之低度刑,認無再
因坦承犯行而為減輕之必要。
三、綜上所述,本案原審認被告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
之販賣第二級毒品罪2罪,而依相關規定論處。本院認原審
判決關於科刑部分並無違誤,且均稱妥適,被告以上開情詞
提起上訴,指摘原審判決此部分違法不當,為無理由,應予
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周亞蒨起訴,檢察官劉玲興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吳進寶
法 官 呂明燕
法 官 邱明弘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0 日
書記官 陳旻萱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
製造、運輸、販賣第二級毒品者,處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
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5百萬元以下罰金。
KSHM-113-上訴-713-2024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