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宣告死亡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27號 聲 請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失蹤人徐程增媛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徐程增媛(女,民國前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最後設籍處所:基隆市○○區○○路0號)於民國101年10月2 日下午12時死亡。 聲請程序費用由徐程增媛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徐程增媛(下稱失蹤人)年滿百歲, 籍設基隆市○○區○○路0號,於民國98年10月2日行蹤不明,經 登記為失蹤人口。又失蹤人非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列 管照顧之榮民,並無入出境紀錄,尚無被安置,亦查無失蹤 人領取各項給付、津貼、國民年金及公教退撫給與之紀錄, 且無全民健康保險申報就醫資料,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長 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亦均查無就醫紀錄,另基 隆市殯葬管理所及臺北市、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亦查無相 符資料,而台北聖城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雖有與失蹤人同名之 塔位、骨灰罈,惟塔位之骨灰罈所載之出生日期與失蹤人之 戶籍資料不符。失蹤人年滿80歲,迄今失蹤已逾3年,爰依 法聲請宣告失蹤人死亡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 法院准許宣告死亡之聲請,應公示催告,家事事件法第156 條第1項復有明定。而此公示催告應公告之,該公告應揭示 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法院認為必要時 ,並得命登載於公報或新聞紙,或用其他方法公告之;其報 明期間,自前項揭示之日起,應有6個月以上。但失蹤人滿 百歲者,其陳報期間,得定為自揭示之日起2個月以上,此 觀之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3項準用同法第130條第4項、第5 項規定即明。查聲請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基隆市 中正戶政事務所113年0月00日基中戶字第0000000000號函暨 函附80歲以上在臺有親屬連續3年清查成果皆行方不明者( 已列為失蹤人口)聲請死亡宣告應附文件檢核表、該所親屬 、鄰里長或鄰居訪查紀錄表、中外旅客個人歷次入出境資料 、基隆市政府113年0月00日基府社救參字第000000000號函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113年0月00日北市殯儀字第0000000000 號函、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113年0月00日新北殯館字第00 00000000號函、基隆市立殯葬管理所113年0月00日基殯火壹 字第0000000000號函、基隆市警察局第二分局113年0月00日 基警二分三字第0000000000號函暨函附失蹤人口系統--資料 報表、失蹤人戶籍資料、臺灣省基隆市戶籍登記簿、全民健 保資料、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113年0月00日 長庚院基字第000000000號函、基隆市衛生局113年0月0日基 衛心壹字第0000000000號函、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11 3年0月00日輔服字第0000000000號函、基隆市政府113年0月 00日基府社救貳字第0000000000號函、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 3年0月00日保普老字第0000000000號函、行政院人事行政總 處113年0月00日總處資字第0000000000號函、公務人員退休 撫卹基金管理局113年0月00日台管業二字第0000000000號函 、臺灣銀行國內營業部113年0月00日營運優字第0000000000 號函、台北聖城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13年0月0日台北聖城字 第0000000000號函暨函附申請書、切結書、塔位編號照片、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113年0月00日基醫醫行字第0000000000 號函等件為證,自堪信為真實。失蹤人年已逾百歲,其自98 年10月2日被列為查詢之失蹤人口後,迄今既行方不明已逾3 年,則聲請人聲請對失蹤人為死亡之宣告,核與前開條文尚 無不合,應予准許。又本院已定2個月期間對失蹤人為宣告 死亡之公示催告,並於113年10月28日將該公示催告揭示於 本院牌示處並將該公告登載於司法院網站,現申報期間屆滿 2個月,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失蹤人生死者陳報其所 知,亦經本院依職權查明無訛,自應依法宣告失蹤人死亡。 三、次按宣告死亡之裁定應確定死亡之時,家事事件法第159條 定有明文。而受死亡宣告者,以判決內所確定死亡之時,推 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之時,應為前條各項所定期間最後日 終止之時。但有反證者,不在此限,民法第9條亦有明定。 本件失蹤人自98年10月2日失蹤,計至101年10月2日止失蹤 屆滿3年,故應推定該日下午12時為其死亡之時,爰依法宣 告失蹤人於101年10月2日下午12時死亡。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4條第3項、第159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何怡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陳柏宏

2025-01-20

KLDV-113-亡-27-20250120-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64號 聲 請 人 石○○ 非訟代理人 朱俊穎律師 葉芸君律師 黃郁婷律師 聲請人聲請宣告失蹤人石○○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失蹤人石○○(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 號:Z000000000號,失蹤前住○○市○○區○○街000巷0弄00號4 樓)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二、該失蹤人應於本公示催告最後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 及其他適當處所之翌日起陸個月內,向本院陳報現尚生存, 如不陳報,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三、無論何人,凡知該失蹤人之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 其所知之事實,陳報本院。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石○○為失蹤人石○○之弟,失蹤人 於民國81年1月27日出境離臺,至82年1月12日間即由兩造父 親石○代辦遷出戶籍,因年代久遠,聲請人印象所及相對人 曾於92年或94年間返臺一次,其後即未再入境回臺,迄今音 訊杳然、生死不明,而兩造母親廖○於112年8月9日死亡,但 失蹤人失蹤多年,其繼承法律關係長期處於不確定狀態,致 聲請人無法順利辦理相關繼承事宜,是失蹤人行方不明迄今 已逾7年,屆滿失蹤人得為死亡宣告之法定期間,爰依法聲 請准對失蹤人石○○為死亡宣告之公示催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第1項定有明文。經查,聲請 人之上開主張,業據提出戶籍登記簿、戶籍謄本、除戶謄本 等件為證,已非無據。另本院依職權查詢失蹤人石○○之健保 、公保、勞保投保資料、行動電話申登資料、近5年內稅務 申報紀錄、最近一次申請我國護照相關資料、入出境資料等 ,僅見失蹤人曾於91年5月22日向外交部申請換發我國護照 ,且失蹤人於94年7月13日出境離臺後即未再入境,此外均 查無近年來失蹤人在我國仍有生存活動之相關資料,有中華 電信、台灣之星、亞太固網、亞太行動、台灣固網、遠傳、 台灣大哥大等電信公司資料查詢結果、入出境資訊連結作業 、健保WebIR保險對象目前投保紀錄查詢、勞保局WebIR系統 被保險人投保資料查詢結果、財政部臺北國稅局113年12月3 日財北國稅南港綜所自第0000000000號函、臺灣銀行公教保 險部113年12月5日公保承一字第11300073261號函、外交部 領事事務局113年12月10日領一字第1135341889號函附之護 照申請書等在卷足憑,自堪信石○○於94年7月13日即已失蹤 ,迄今生死不明已逾7年,屆滿得為死亡宣告之法定期間等 情為真正。故聲請人之聲請,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三、末按,公示催告,應記載下列各款事項:失蹤人應於期間 內陳報其生存,如不陳報,即應受死亡之宣告。凡知失蹤 人之生死者,應於期間內將其所知陳報法院。家事事件法第 156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應公告之;公 告應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法院認 為必要時,並得命登載於公報或新聞紙,或用其他方法公告 之;陳報期間,自揭示之日起,應有6個月以上,但失蹤人 滿百歲者,其陳報期間,得定為自揭示之日起2個月以上, 亦有同法第156條第3項準用第130條第3項至第5項規定可參 。本件既經准許對於失蹤人石○○為死亡宣告之公示催告,自 應依照上揭規定,將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法院公告處及資訊網 路,並定陳報期間為6個月,爰裁定如主文第2、3項所示。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6條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家事第二庭法 官 林妙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苡瑄

2025-01-17

SLDV-113-亡-64-20250117-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確認所有權存在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305號 原 告 陳光華 訴訟代理人 胡仁達律師 複代理人 林澤均律師 被 告 陳光復 訴訟代理人 張賜龍律師 複 代理人 王亭婷律師 被 告 陳慧芳 陳光中 陳麗芳 被 告 即 承受訴訟人 許芳瑞律師(即俞文翠遺產管理人)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所有權存在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9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丙○○、戊○○、乙○○、己○○、甲○○之遺產管理人許芳瑞律師應 將附表所示不動產之所有權(權利範圍如附表所示)移轉登記予 原告。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事項 一、被告戊○○、乙○○、己○○、甲○○之遺產管理人許芳瑞律師經合 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且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 6條各款所列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 決。 二、原告對甲○○提起本件訴訟,甲○○雖於起訴前死亡,然業經臺 灣少年及家事法院裁定宣告死亡(死亡日期民國97年2月24 日),其後裁定選任許芳瑞律師為甲○○遺產管理人(112年 度司繼字第2593號),嗣因甲○○遺產管理人許芳瑞律師未向 本院聲明承受訴訟,原告亦未向本院聲請命其承受訴訟,為 使用本件得以順利進行,本院依民事訴訟法第168條、第175 條第1項、第178條之規定,裁定命甲○○遺產管理人許芳瑞律 師為甲○○之承受訴訟人並續行訴訟,有該裁定、送達證書在 卷可佐(本院卷㈡第169-187頁)。 三、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 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 告起訴主張:㈠被告丙○○、戊○○、乙○○、己○○及甲○○應將如 附表所示房地(下稱系爭房地)所有權移轉予原告;㈡願供 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雄司調卷第9頁);嗣於訴狀送達 後,原告變更聲明為:丙○○、戊○○、乙○○、己○○、甲○○遺產 管理人許芳瑞律師(下稱丙○○等5人)應將系爭房地所有權 移轉登記予原告(本院卷㈡第335頁、本院卷㈢第221頁),原 告所為上開變更,核與前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乙、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被繼承人陳元明之配偶為甲○○(遺產管理人許芳瑞律師), 重婚配偶為楊春娥;原告、丙○○、戊○○、乙○○、己○○則為陳 元明、楊春娥(82年間死亡)之子女;其後陳元明於94年5 月29日死亡,兩造同為陳元明之繼承人。  ㈡嗣於82年間,陳元明購入系爭房地,買賣價金為新臺幣(下 同)900萬元,因陳元明有意將系爭房地贈與原告,雙方遂 約定由陳元明繳納系爭房地頭期款,並以陳元明名義向元大 商業銀行申辦房貸,約定由原告繳納每月房貸(下稱系爭房 貸),直至清償完畢為止,陳元明再將系爭房地贈與原告, 因此原告、陳元明間就系爭房地成立附停止條件之贈與契約 。另原告除負擔系爭房地房貸外,亦繳納系爭房地水電費等 雜費;其後於102年間,原告已將系爭房貸清償完畢,惟陳 元明業已於94年5月29日死亡,兩造為陳元明之繼承人,原 告既已清償系爭房貸完畢,依民法第406條、第99條第1項、 第1148條第1項規定,請求丙○○等5人應將系爭房地所有權( 權利範圍如附表所示)移轉登記予原告等語,為此,依前開 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丙○○等5人抗辯如下:  ㈠丙○○則以:系爭房地為陳元明生前購入,其購入後,系爭房 地房貸均由陳元明自行繳納,陳元明並無將系爭房地贈與原 告之意思甚明。又兩造於陳元明死亡後,雙方亦無成立「系 爭房地之房貸由原告繳納,並於原告全數繳納完畢後,再將 系爭房地贈與原告」之附條件贈與契約;而原告於80年至87 年間負債累累,原告所有房地均遭法院拍賣,甚且由陳元明 代為清償原告所留債務,陳元明自不可能將系爭房地贈與原 告,況原告因避債而逃至美國,其在美期間亦無工作,均靠 兄妹資助,原告自身並無財產或資力可繳納系爭房地房貸甚 明,顯見系爭房地為陳元明之遺產,而非原告所有財產等語 置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㈡戊○○、乙○○、己○○經合法通知,雖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 然以書狀辯以:對於原告主張陳元明購入系爭房地之初即有 將系爭房地贈與原告之意,因此僅繳納頭期款,就剩餘房貸 部分,陳元明與原告約定由原告繳納,直至房貸繳納完畢後 ,就將系爭房地贈與原告;又原告除繳納系爭房地房貸外, 另有繳納系爭房地之水電費等雜費,而原告已繳清系爭房地 房貸,該房地所有權為原告所有,原告請求其等移轉所有權 予原告,均不爭執等語。  ㈢甲○○遺產管理人許芳瑞律師經合法通知,未於本院言詞辯論 期日到庭,然以書狀辯以:其否認原告主張之事實,原告請 求移轉系爭房地所有權,並無理由等語置辯,並聲明:原告 之訴駁回。 三、原告、丙○○不爭執事項(本院卷㈢第142-143頁)  ㈠被繼承人陳元明於94年9月5日死亡,其繼承人為子女即原告 、丙○○、乙○○、戊○○、己○○、配偶甲○○(其與陳元明間未生 育子女),其等均未拋棄繼承,有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111年3月8日函在卷可佐(本院卷㈠ 第37-65頁、第17頁)。  ㈡甲○○經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於112年4月3日以112年度亡 字第3號裁定宣告翠於97年2月24日下午12時死亡,再於112 年7月31日以112年度司繼字第2593號裁定選任遺產管理人許 芳瑞律師,有前述裁定在卷可參(本院卷㈡第121-124 、137 -139、149-151頁)。  ㈢系爭房地登記原因為繼承,為兩造公同共有,有系爭房地土 地及建物登記謄本在卷可憑(本院卷㈡第237-247頁、本院卷 ㈢第155-216頁)。  ㈣系爭房地於84年12月22日設定抵押權予訴外人元大商業銀行 ,抵押債權業已於103年1月10日清償完畢,惟兩造尚未向元 大商業銀行請求出具清償證明書,抵押權設定尚未塗銷,有 元大商業銀行112年11月6日函及所附土地暨建築改良物抵押 權設定契約書、其他約定契約書在卷可佐(本院卷㈡ 第259- 267頁、本院卷㈢第155-216頁)。 四、兩造爭點  ㈠原告、陳元明生前就系爭房地,是否有附停止條件之贈與契 約存在?  ㈡原告請求丙○○等5人應將系爭房地所有權(權利範圍如附表所 示)移轉登記予原告,是否有理由?   五、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陳元明生前就系爭房地,是否有附停止條件之贈與契 約存在?  1.按稱贈與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以自己之財產無償給與他 方,他方允受之契約。又附停止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 就時,發生效力。民法第406條、第99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 不動產贈與契約仍屬諾成契約,其因贈與而請求為不動產所 有權移轉登記,係屬贈與契約發生效力後契約履行之問題( 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1083號判決要旨參照)。  2.證人丁○○證述:我是原告之子,原告在87年移居美國,當時 我20歲,我跟我爺爺(即陳元明)同住7、8年直到爺爺過逝 前,爺爺生前有提過系爭房地頭期款是他付的,後續由爸爸 付房貸,等到我爸爸付清房貸後,系爭房地給他或送他,爺 爺的意是系爭房地送給爸爸,爺爺有說跟丙○○、乙○○、己○○ 、戊○○說過此事,但我不清楚大奶奶甲○○是否知道,因為爺 爺過逝後,甲○○就回大陸等語(本院卷㈡第385-388頁);復 參酌系爭房地房貸確為原告繳納完畢,且系爭房地之水電費 等雜費亦由原告繳納一節,有原告所提元大商業銀行帳戶交 易明細、水電費等費用繳納一覽表、元大商業銀行回函暨檢 附之抵押權設定契約書在卷可佐(雄司調卷第33-56、57-64 頁;本院卷㈡第259、263-267、429頁);依前開規定及參酌 前開說明,原告、陳元明既約定由原告繳納系爭房地房貸完 畢,陳元明即將系爭房地送給原告,顯見系爭房地贈與契約 附有以原告清償房貸完畢之此一不確定之事實為停止條件, 於該條件成就時,始發生效力,此時陳元明始負有將系爭房 地所有權移轉予原告之義務,基此,原告、陳元明就系爭房 地成立附條件之贈與契約,應堪以認定。  ㈡原告請求丙○○等5人應將系爭房地所有權(權利範圍如附表所 示)移轉登記予原告,是否有理由?  1.按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 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民法第1148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 文。  2.原告、陳元明間約定原告清償系爭房地房貸完畢後,陳元明 即應將系爭房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雙方間就系爭房地 有附條件贈與契約存在一節,本院業已說明如前;又兩造為 陳元明之繼承人,且系爭房地已辦理繼承登記等情,亦為兩 造所不爭執,依前開規定,堪認丙○○等5人繼承陳元明應將 系爭房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之義務甚明;另原告業已於 103年1月10日清償系爭房地房貸完畢,有元大商業銀行函在 卷可憑(本院卷㈡第259頁),則丙○○等5人自應履行其等繼 承陳元明將系爭房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之義務,應堪認 定。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406條、第99條第1項、第1148條第 1項規定,請求丙○○等5人應將系爭房地所有權(權利範圍如 附表所示)移轉登記予原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再逐一論述。 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 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五庭法 官 賴寶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王珮綺  附表: 編號 土地坐落 縣市 鄉鎮市區 段 地號 面積(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1 高雄市 鳳山區 新甲 1031-8  1,981.43 10000分之145 編號 建號 坐落地號 建物門牌 建築式樣主要建築材料及房屋層數 建物面積(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1 9139 高雄市○○區○○段000000地號 高雄市○○區○○街000巷00號 鋼筋混凝土造10層 1層:42.72 2層:52.72 騎樓:14.80夾層:16.96總面積:127.20 陽台:10.04平台:4.04 全部 共有部分:高雄市○○區○○段0000○號,面積3,012.02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10000分之140。

2025-01-17

KSDV-111-訴-305-20250117-2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宣告死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11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代 理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事務官吳俊賢 相 對 人 徐有財 最後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徐有財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徐有財(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 000000號,失蹤前戶籍地:新竹市○區○○路000號)於民國113年2 月8日下午12時死亡。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徐有財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徐有財為民國00年00月00日生,為年 滿80歲以上之人,於民國110年2月8日經列報失蹤人口在案 ,迄今生死不明已逾3年,全無音訊,爰依法聲請准為死亡 宣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 聲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八十歲以上者,得於 失蹤滿三年後,為死亡之宣告。」、「受死亡宣告者,以判 決內所確定死亡之時,推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之時,應為 前條各項所定期間最後日終止之時。但有反證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8條第1項、第2項、第9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聲請人前揭主張,業據聲請人到庭陳述綦詳,並據其 提出個人戶籍登記申請書、戶籍資料、新竹市警察局第一分 局函、新竹○○○○○○○○函、失蹤人口系統資料報表、完整矯正 簡表、通緝簡表、全國刑案資料查詢表、入出境資訊連結作 業、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勞保資訊T-Road(被保險人 投保資料)、健保資訊連結作業等件為證;復查無領取國民 年金給付、社會福利補助、社會收容安置紀錄且迄今亦無徐 有財相關之死亡、火化及殯葬設施使用紀錄,亦有台灣新竹 地方檢察署偵查卷附之相關函文可稽。茲徐有財經新竹○○○○ ○○○○於110年1月20日向警政單位通報列為失蹤人口,計至11 3年1月20日止,失蹤屆滿3年,前經本院於113年7月2日准為 公示催告,現公示催告之申報期間屆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 生存,或知失蹤人生死者陳報其所知,揆諸前揭規定,自應 推定其於是日下午12時為死亡之時。從而,聲請人據以聲請 本件失蹤人死亡宣告,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高敏俐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邱文彬

2025-01-16

SCDV-113-亡-11-20250116-2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家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28號 聲 請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甲○○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甲○○(女、民國00年0月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 00號,失蹤前住所地:新北市○○區○○○路000號)於民國一百零八 年五月五日下午十二時死亡。 聲請程序費用由失蹤人甲○○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甲○○(下稱失蹤人)年滿80歲,於民 國64年3月19日遷入設籍新北市○○區○○○路000號迄今,惟自1 05年5月5日起行蹤不明,迄今失蹤已逾3年,爰依家事事件 法第156條規定,請准為死亡宣告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 法院准許宣告死亡之聲請,應公示催告,家事事件法第156 條第1項復有明定。而此公示催告應公告之,該公告應揭示 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法院認為必要時 ,並得命登載於公報或新聞紙,或用其他方法公告之;其報 明期間,自前項揭示之日起,應有6個月以上。但失蹤人滿 百歲者,其陳報期間,得定為自揭示之日起2個月以上,此 觀之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3項但書暨同項準用同法第130條 第4項、第5項規定即明。查聲請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 提出新北○○○○○○○○戶籍特殊註記查詢資料、内政部移民署線 上應用服務系統查詢結果、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113年9月13 日○○○○字第OOOOOOOOOO號函、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 念醫院113年9月19日○○○○字第OOOOOOOOOO號函、國立臺灣大 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金山分院113年9月19日○○○○○○字第OOOOOO OOOO號函、基隆市立殯葬管理所113年9月13日○○○○字第OOOO OOOOOO號函、新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113年9月18日○○○○字第 OOOOOOOOOO號函、臺北市殯葬管理處113年9月16日○○○○字第 OOOOOOOOOO號函、新北市政府社會局113年9月24日○○○○字第 OOOOOOOOOO號函、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9月24日○○○字第O OOOOOOOOOO號函等件為證,核與其主張相符,自堪信為真實 。本件失蹤人已逾80歲,其自105年5月5日被列為查詢之失 蹤人口後,迄今既行方不明已逾3年,則聲請人聲請對失蹤 人為死亡之宣告,核與前開條文尚無不合,應予准許。又失 蹤人已達百歲,本院已定2個月期間對失蹤人為宣告死亡之 公示催告,並於113年11月6日將該公示催告揭示於本院牌示 處並將該公告登載於司法院網站,現申報期間屆滿2個月, 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失蹤人生死者陳報其所知,亦經 本院依職權查明無訛,有本院收文及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在卷 可稽,本院自應依法宣告失蹤人死亡。 三、次按宣告死亡之裁定應確定死亡之時,家事事件法第159條 定有明文。而受死亡宣告者,以判決內所確定死亡之時,推 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之時,應為前條各項所定期間最後日 終止之時。但有反證者,不在此限,民法第9條亦有明定。 本件失蹤人自105年5月5日失蹤,計至108年5月5日止失蹤屆 滿3年,故應推定該日下午12時為其死亡之時,爰依法宣告 失蹤人於108年5月5日下午12時死亡。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4條第3項、第159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家事法庭法 官 王美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不服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陳胤竹

2025-01-16

KLDV-113-亡-28-20250116-1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3號 聲 請 人 彭玉琴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失蹤人彭善昌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彭善昌(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號,最後住所:宜蘭縣○○市○○○路000巷00號)於民國99年1 1月4日下午12時死亡。 聲請程序費用由彭善昌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失蹤人彭善昌係民國00年0月00日生,為80 歲以上之人,其於91年1月1日自宜蘭縣○○市○○○路000巷00號 住處離家,嗣其女兒即聲請人彭玉琴於92年11月4日向宜蘭 縣警察局宜蘭分局新民派出所通報失蹤,失蹤後迄今已逾22 年。前經本院以113年度亡字第3號裁定公示催告,並揭示於 法院公告處、司法院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在案,現申報 期間屆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失蹤人生死者,陳 報其所知,為此聲請為宣告失蹤人死亡之裁定等語。 二、按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八十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三 年後,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 災難終了滿一年後,為死亡之宣告;受死亡宣告者,以判決 內所確定死亡之時,推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之時,應為前 條各項所定期間最後日終止之時。但有反證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8條、第9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失蹤人彭善昌為00年0月00日生,於92年11月4日起列 為失蹤人口,迄今仍音信杳然、生死不明,業經本院於113 年4月17日准予對失蹤人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在案等情, 有本院113年度亡字第3號裁定及本院公示催告公告等件在卷 可稽。現今申報期間屆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其生 死者陳報其所知,本院復查無其他證據足認失蹤人現尚生存 或另有死亡之時,依民法第8條第1項、第2項規定,得於失 蹤人失蹤滿7年後或3年後為死亡宣告。查失蹤人係自92年11 月4日經通報失蹤,斯時尚未年滿80歲,計至99年11月4日已 屆滿7年,自應推定其於是日下午12時為死亡之時。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4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游欣怡 以上正本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附 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詹玉惠

2025-01-15

ILDV-113-亡-3-20250115-3

司繼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選任遺產管理人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1474號 聲 請 人 何麗玟 何仙美 何善美 何麗倩 何麗娜 兼上一人 輔 助 人 何怡美 關 係 人 楊正評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被繼承人何武雄選任遺產管理人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選任楊正評律師(地址:臺北市○○區○○○路○段000號3樓)為被繼 承人何武雄(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 00000號、民國110年10月19日死亡、生前最後住所:新竹縣○○鄉 ○○○街00號)之遺產管理人。 准對被繼承人何武雄之繼承人為承認繼承之公示催告。 如有被繼承人何武雄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應自本公示催告 最後登載公報、新聞紙或其他相類之傳播工具之日起壹年內向本 院陳報承認繼承,如不於公示期限內申報承認繼承時,被繼承人 之遺產於大陸地區之繼承人依法繼承、清償債權並交付遺贈物後 有賸餘者歸屬國庫。 聲請人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貳月內,將本裁定登載於公報、新 聞紙或其他相類之傳播工具,並將登載證據檢送本院。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繼承人何武雄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何武雄於民國111年10月19日 死亡,繼承人均已拋棄繼承,而其親屬會議並未於1個月內 選定遺產管理人,爰依民法第1178條第2項規定,聲請選任 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等語。 二、按繼承開始時,繼承人之有無不明者,由親屬會議於一個月 內選定遺產管理人,並將繼承開始及選定遺產管理人之事由 ,向法院報明;無親屬會議或親屬會議未於前條所定期限內 選定遺產管理人者,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得聲請法院選任 遺產管理人,並由法院依前項規定為公示催告;又先順序繼 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承人繼承。其次順序 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第四順序之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者,準 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民法第1177條、第1178條第2 項、第1176條第6 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 (一)聲請人所陳之上開事實,業據其等提出除戶戶籍謄本、戶籍 謄本、繼承系統表、新聞紙影本、本院民事庭通知函、臺灣 桃園地方法院112年度亡字第32號民事裁定(下稱宣告死亡 事件)等件為證,嗣經本院職權調閱前開宣告死亡事件、本 院110年度司繼字第1192號、111年度司繼字第108、658、66 8、996、997、1143、1192號拋棄繼承事件等卷宗核閱無誤 ,並有本院109年度訴字第515號民事判決查詢件附卷可參, 堪信聲請人之主張為真實。據此,本件被繼承人何武雄之繼 承人均已拋棄繼承,且其親屬會議亦未於法定期限內選定遺 產管理人。從而,本件聲請人(除何麗娜以外)以利害關係 人之身分,聲請本院選任被繼承人何武雄之遺產管理人,洵 屬有據。 (二)又本院審酌楊正評律師對法律學有專精,持有具高度公信力 之專門職業技術執照,對於遺產管理事件應較熟稔,若由律 師擔任遺產管理人定較能積極配合相關法律程序進行,亦有 其出具之同意書在卷足參。基此,本院選任關係人楊正評律 師為被繼承人何武雄之遺產管理人,併依民法第1178條第2 項規定為承認繼承之公示催告。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27條第4項,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李文德

2025-01-15

SCDV-113-司繼-1474-20250115-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宣告死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25號 聲 請 人 張百正 代 理 人 陳郁婷律師 複代理人 林奇賢律師 王介文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相對人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失蹤人張魁山(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 :Z000000000號)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聲請人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貳拾日內,將本裁定登載於公報、 新聞紙或其他相類之傳播工具。 該失蹤人應於本公示催告最後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 他適當處所之翌日起柒個月內,向本院陳報現尚生存,如不陳報 ,本院將宣告其為死亡。 無論何人,凡知該失蹤人之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期間內,將其所 知之事實,陳報本院。   理 由 一、按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80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3年 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次 按法院准許宣告死亡之聲請者,應公示催告;公示催告,應 記載下列各款事項:㈠失蹤人應於期間內陳報其生存,如不 陳報,即應受死亡之宣告,㈡凡知失蹤人之生死者,應於期 間內將其所知陳報法院,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1項、第2項 亦有明定。又按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應公告之;公告應揭示 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法院認為必要時 ,並得命登載於公報或新聞紙,或用其他方法公告之;陳報 期間,自揭示之日起,應有6個月以上,亦有家事事件法第1 56條第3項準用第130條第3項至第5項規定可參。 二、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即失蹤人係民國00年0月00日生,為 聲請人之父。相對人於95年與姓名不詳之大陸地區女子交往 後,即拋妻棄子,長期行蹤成謎,聲請人多次報警協尋,於 108年9月30日在警局見到相對人時,相對人之身體狀況便極 不理想,有重聽及失智傾向,且頭部異常腫脹,其後相對人 再次失聯,於108年10月9日因不明原因出境,並失聯迄今, 迄今已逾4年,以其出境時之身體狀況及年齡,期間又歷經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其生存機率渺茫。為此,爰依法聲請准 對相對人為死亡宣告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提出戶籍謄本、受(處 )理失蹤人口案件登記表2紙等件為證,其中相對人之戶籍 謄本顯示,相對人於108年10月9日出境,於110年11月27日 逕為遷出登記。本院調取相對人之入出境資料顯示,相對人 於108年10月9日出境後,迄未入境,且其航班係飛往大陸地 區河南省鄭州市;查詢相對人之健保就診紀錄、財產所得資 料等亦查無資料;函詢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信義分局及桃園市 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聲請人報警協尋相對人之結果,綜合該 二分局函覆意旨略為:聲請人於106年11月22日至桃園市政 府警察局龜山分局大林派出所報案,相對人於108年9月30日 至該所自行辦理撤尋,聲請人於109年1月31日至臺北市政府 警察局信義分局福德派出所報案,迄今尚未尋獲。又本院囑 託法務部國際及兩岸法律司調查相對人飛往大陸地區河南省 鄭州市後之行蹤,依法務部檢送之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 司法互助協議調查取證回覆書所載,相對人於108年10月9日 搭乘CZ3024航班於當日14時58分25秒從鄭州機場入境後,未 查到後續出境及住宿信息之行蹤紀錄。綜合上情,可認相對 人於108年10月9日出境後即無音訊,且相對人斯時已88歲, 遠超過臺灣地區男性之平均餘命,生存機率渺茫,則聲請人 主張相對人於斯時失蹤,生死不明,尚非無稽,且相對人失 蹤時逾80歲,失蹤迄今已滿3年,爰依前揭規定諭知聲請人 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20日之限期內,將本裁定登載於公報 、新聞紙或其他相類之傳播工具,且本院自應依上揭規定, 將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 ,並命聲請人將本裁定登載於公報、新聞紙或其他相類之傳 播工具,暨定陳報期間為7個月,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6條第3項、第130條第3項、第4項,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羅詩蘋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古罄瑄

2025-01-15

TYDV-113-亡-25-20250115-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26號 聲 請 人 臺灣屏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非訟代理人 檢察事務官陳立揚 相 對 人 陳貴香 上列聲請人因宣告陳貴香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失蹤人陳貴香(男,民國○○○年○月○日出生,身分證統 一編號:Z○○○○○○○○○ 號,最後住所地為屏東縣○○鄉○○街○○○號) 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 該失蹤人應於本公示催告最後揭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 他適當處所之翌日起陸個月內,向本院陳報其生存,如不陳報, 本院應宣告其為死亡。 無論何人,凡知該失蹤人之生死者,均應於上開時日以前,將其 所知之事實,陳報本院。   理 由 一、按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八十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三 年後,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 災難終了滿一年後,為死亡之宣告。民法第8 條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失蹤人陳貴香(女,民國00年0月0日出生,身分 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於65年9月1日起行方不明迄今 ,嗣經屏東○○○○○○○○清查其爲113年內政部轉錄之「未換發 新式國民身分證」清查對象,自65年9月1日起列行方不明人 口迄今,在臺之利害關係人(兄)陳武春向屏東○○○○○○○○請 求,因其本人洗腎身體不便,轉請檢察官具狀聲請宣告死亡 (失蹤人失蹤滿7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 請,爲死亡之宣告),此有屏東縣里○○○○○○000○0○0○○里○○○ 0000000000號函暨陳武春先生訪談記錄正本、入出境資料、 全民健保資料、失蹤人及親屬相關戶籍資料等件在卷可憑, 爰依民法第8條第1項規定,聲請對失蹤人陳貴香為死亡宣告 之公示催告等語。 三、按法院准許宣告死亡之聲請者,應公示催告,家事事件法第 156 條規定甚明。聲請人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其提出屏東 縣里○○○○○○000○0○0○○里○○○0000000000號函暨陳武春訪談記 錄正本、入出境資料、全民健保資料、失蹤人及親屬相關戶 籍資料等件為證,並經證人即相對人之兄陳建池到庭陳述: 陳貴香是61年以後失蹤的,我當時在外島當兵,照我所知的 陳貴香是啞巴,父母做主將她嫁給外省籍的老兵,64年我當 兵回來就有聽父母講陳貴香失蹤了,我有去找過陳貴香的丈 夫,但他已經過世,直到現在都找不到陳貴香等語在卷,復 經聲請人代理人到庭陳述明確,有本院113年11月26日訊問 筆錄1 份在卷足稽,依前揭相關資料所示及證人、聲請人代 理人所述,均查無失蹤人之入出境及健保投保等資料,亦查 無相對人於失蹤後之任何存在或行蹤紀錄,堪認聲請人主張 失蹤人陳貴香已經失蹤逾7 年之情節為真,是本件聲請,核 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6 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林美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莊惠如

2025-01-14

PTDV-113-亡-26-20250114-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死亡宣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亡字第13號 聲 請 人 陳冠妏即陳進吉之財產管理人 失 蹤 人 陳進吉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失蹤人死亡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宣告陳進吉(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失蹤前最後住所:籍設 臺南市○○區○○○0號)於民國58年2 月20日下午12時死亡。 程序費用由陳進吉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陳冠妏為失蹤人陳進吉(年籍詳如主 文所示)之財產管理人,失蹤人於民國48年2月20日除籍, 應自斯時起行方不明,迄今已超過10年,且本院於113年7 月10日裁定准對失蹤人公示催告,並於同日公告在案,現申 報期間屆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失蹤人生死者, 陳報其所知,聲請為失蹤人死亡之宣告等語。 二、按修正前民法第8 條規定:「失蹤人失蹤滿十年後,法院得 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七十歲以上 者,得於失蹤滿五年後,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 災難者,得於失蹤滿三年後,為死亡之宣告。」,嗣修正為 :「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 聲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八十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 三年後,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 別災難終了滿一年後,為死亡之宣告。」。現行民法第8 條 定有明文(71年1 月4 日修正公布,並自72年1 月1 日施行 ),惟依民法總則施行法第3 條第3 項規定:「修正之民法 總則第8 條之規定,於民法總則施行後修正前失蹤者,亦適 用之。但於民法總則修正前,其情形已合於修正前民法總則 第8 條之規定者,不在此限」。次按「受死亡宣告者,以判 決內所確定死亡之時,推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之時,應為 前條各項所定期間最後日終止之時。但有反證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9 條亦定有明文,均合先敘明。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失蹤人自48年2月20日失蹤,行蹤不明等 情,業據聲請人提出戶籍謄本、本院112年度司財管字第18 號民事裁定等為證。且經本院職權調取失蹤人之勞保、健保 就醫、在監押、使用殯葬設施等紀錄,均查無失蹤人後之相 關訊息,有相關調查資料及覆函附卷可按。又本院前於113 年7月10日裁定准對失蹤人為宣告死亡之公示催告,並於同 日公告在案,有該裁定及公告書附卷為憑,堪信為真。再現 申報期間6 個月已滿,未據失蹤人陳報其生存,或知失蹤人 生死者陳報其所知,故本件失蹤人於48年2月20日日失蹤後 迄至72年1 月1 日修正民法施行時,其生死不明已滿10年, 應可認定,依上開說明,自應適用修正前之規定。從而,聲 請人聲請宣告失蹤人死亡,依修正前民法第8 條第1 項之規 定,應予准許,並以失蹤人於48年2月20日失蹤屆滿10年之 最後日終止之時(即58年2 月20日下午12時)推定為失蹤人 死亡之時。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54條第3項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陳文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做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易佩雯

2025-01-14

TNDV-113-亡-13-20250114-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