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起訴不合法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交字第1569號 原 告 施慶仁 被 告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代 表 人 張淑娟 上列原告因交通裁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應於書狀內簽名或蓋章;起訴,應以訴狀表明起訴 之聲明,提出於行政法院為之;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 或不備其他要件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行政訴訟法 第58條第1項前段、第105條第1項第2款、第107條第1項第10 款分別定有明文,此依同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6條規 定,於交通裁決事件亦適用之。次按交通裁決事件中撤銷訴 訟之提起,應於裁決書送達後3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行政 訴訟法第237條之3第2項亦有明文規定。 二、查,原告起訴未於起訴狀內載明起訴之聲明,亦未於起訴狀 內簽名或蓋章,復未檢附不服之裁決書,經本院於民國113 年12月11日裁定命原告應於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上開事項 ,該裁定並於同年12月16日送達,有本院送達證書可佐(本 院卷第21頁)。惟原告迄今未為補正,有本院院內查詢單、 收文、收狀資料查詢清單附卷可憑(本院卷第23至27頁)。 是原告未依限補正,其訴不合法,應予駁回。至於原告起訴 狀雖載明訴訟代理人施特河、周千微,惟並未提出委任狀, 亦未敘明其等與原告間是否具有符合行政訴訟法第49條第2 項第4款規定之配偶、三親等內血親或二親等內姻親關係, 故本件委任不合法,併予敘明。 三、結論:起訴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法 官 顏珮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他造 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洪儀珊

2025-02-18

KSTA-113-交-1569-20250218-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3年度交字第3559號 原 告 林寶貴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提起行政訴訟,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 ,經審判長定期間命補正,而未遵期補正者,依同法第107 條第1項第10款規定,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上開規定 ,依同法第237條之9準用第236條之規定,於交通裁決事件 亦適用之。 二、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審判長於民國114年1月 13日裁定命原告於收受送達後7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4年 1月17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在卷可證(本院卷第47頁)。 原告逾期迄未補正,有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本院答詢表、收 文、收狀資料查詢清單等件可按(本院卷第49-59頁),其起 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法 官 楊蕙芬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楊貽婷

2025-02-18

TPTA-113-交-3559-20250218-1

嘉簡
嘉義簡易庭(含朴子)

清償信用卡消費款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嘉簡字第39號 原 告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耀明 訴訟代理人 杭立強 被 告 吳一祥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信用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定為新臺幣154,456元。 原告應於收受通知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780元,逾 期不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原告起訴,應依民事訴訟法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起訴 應具備之程式。原告起訴不備程式,經審判長定期間命補正 而不遵期補正者,法院應以起訴不合法,裁定駁回原告之訴 。 二、本件原告請求被告給付㈠新臺幣(下同)25,133元,及自民 國100年5月27日起至104年8月31日止,按年息百分之20計算 之利息,暨自104年9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5 計算之利息;㈡15,670元,及自93年8月17日起至104年8月31 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8.25計算之利息,暨自104年9月1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經核訴訟標的金 額(請求之本金加計至聲請發支付命令之前1日之利息)核 定為154,456元,應繳納第一審裁判費2,280元,扣除原告繳 納之支付命令聲請費500元,尚欠1,780元未繳納,本院現在 依據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命原告於收受裁 定後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原告之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嘉義簡易庭                  法 官 林望民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第1項抗告,應於收受裁定後10日內向本庭提出抗告 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不得單獨對本裁定第2項為抗 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賴琪玲

2025-02-18

CYEV-114-嘉簡-39-20250218-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交字第4號 原 告 郭鎧銘 被 告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300元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之違法行政處分,認為損害其權利 或法律上利益,經依訴願法提起訴願而不服其決定者,得向 行政法院提起撤銷訴訟。交通裁決事件訴訟之提起,應以原 處分機關為被告,逕向管轄之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為之,行 政訴訟法第4條第1項、第237條之3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又 受處分人不服第8條或第37條第6項處罰之裁決者,應以原處 分機關為被告,逕向管轄之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提起訴訟; 其中撤銷訴訟之提起,應於裁決書送達後30日之不變期間為 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87條定有明 文。準此,違反道交條例之受處分人提起撤銷訴訟,雖免除 撤銷訴訟之訴願前置程序,仍須以主管機關所為之「裁決」 ,據以主張裁決違法侵害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故交通裁決 事件之受處分人如僅以舉發通知單而未以裁決提起撤銷訴訟 ,其起訴即屬不備合法要件,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 用第236條適用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裁定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不服單號為北市警交大字第AY1157040號之舉發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下稱舉發通知單)而提起本件 行政訴訟,惟原告起訴時未繳納訴訟費亦未檢附被告所為之 裁決書,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4日裁定命其於裁定送達7 日內補正之。嗣該裁定合法送達予原告,然原告雖已繳納訴 訟費惟迄今仍未補正裁決書等節,此有本院裁定(本院卷第 27頁)、送達證書(本院卷第31頁)、收文收狀資料查詢清 單(本院卷第39至41頁)各1份附卷可稽。復經被告表示,舉 發通知單之交通違規案件並未開立裁決書,此有被告114年2 月13日新北裁申字第1144825982號函(本院卷第35頁)在卷 可查,揆諸上開說明,原告起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法 官 陳宣每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提出 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洪啟瑞

2025-02-17

TPTA-114-交-4-20250217-2

監簡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監獄行刑法

臺中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 113年度監簡字第55號 原 告 高喻軒 (現於法務部○○○○○○○○○) 上列原告因監獄行刑法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05條第1項規定,起訴,應以訴狀表明當事 人、起訴之聲明、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次按起訴不合程 式或不備其他要件,經審判長定期間命補正,而未遵期補正 者,依同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再當事人應預納裁判費,未預納者,審判長應定期命 當事人繳納;逾期未納者,行政法院應駁回其訴,為同法第 100條第1項明文。上開各規定,依監獄行刑法第114條第1項 之規定,於監獄行刑法事件亦適用之。   二、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將非中央或地方機關、亦非公務員之 自然人陳姵晴等人列為被告,並未記載以何機關為被告;也 未列舉其訴之聲明;復未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經本 院以113年度監簡字第55號裁定命其於該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 正,該裁定已於民國114年1月13日送達原告,有送達證書附 卷可證。原告逾期迄未補正上開事項及繳納裁判費,有本院 地方行政紀錄科查詢簡答表1紙可稽,揆諸前揭說明,其起 訴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結論:原告之訴為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法 官 張佳燉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他 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周俐君

2025-02-17

TCTA-113-監簡-55-20250217-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公保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七庭 113年度訴字第954號 原 告 李騏宇 被 告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凌忠嫄(董事長) 訴訟代理人 陳瓊雯 上列當事人間公保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被告代表人原為呂桔誠,訴訟中變更為凌忠嫄,業據被 告新任代表人凌忠嫄提出承受訴訟狀聲明承受訴訟,核無不 合,應予准許。 二、行政訴訟之提起,必須合法,行政法院始審查其有無理由, 並進而為實體之本案判決。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9 款規定:「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 補正:九、訴訟標的為確定判決、和解或調解之效力所及。 」給付訴訟之提起,必須不存在此規定之情形,始為合法。 又判斷既判力之客觀範圍,應依原告起訴主張之原因事實所 特定之訴訟標的法律關係為據,凡是屬於確定判決同一原因 事實所涵攝之法律關係,均應受其既判力之拘束(最高行政 法院102年度裁字第1276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事實概要:  ㈠第三人李太山為屏東縣○○鎮○○國民小學教師,自民國47年11 月1日起參加公務人員保險(下稱公保),迄78年8月1日退休 退保止,參加公保年資計30年9個月,退休當時之保險俸給 為新臺幣(下同)1萬9,500元,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於9 6年7月1日與被告合併,並以被告為存續公司)依退保時之公 務人員保險法(下稱公保法)第14條、第16條第1項第5款規定 ,於78年8月間以78年8月4日給付編號78-02-06859養老給付 通知書,核給李太山之公保養老給付為70萬2千元(19,500×3 6=702,000)。嗣李太山於84年1月7日死亡,原告為李太山之 子女,於99年5月申請重新核算李太山之公保養老給付,經 被告以99年5月27日公保現字第09950007371號函表示,李太 山於78年8月1日退休時,當時保險俸給1萬9,500元,請領月 數36個月,已核發之70萬2千元公保養老給付金額無誤。原 告不服,認為公保養老給付金額應為123萬4,800元(34,300× 36=1,234,800),循序提起行政訴訟,請求被告應作成再核 付李太山公保養老給付金額53萬2,800元及其利息之處分, 經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以99年度訴字第520號判決駁回其訴, 而告確定在案。 ㈡107年7月間,原告先後請求應再給付李太山公保養老給付53 萬2,800元及其利息,且李太山於84年1月7日病故,應發給 死亡給付102萬9,000元(343,000×30=1,029,000)及其利息, 被告以107年8月3日公保現字第10750009661號書函重申當年 核付之李太山公保養老給付金額70萬2,000元無誤,原告主 張月支俸額3萬4,290元是90年1月起實施的公教人員保俸標 準表中教育人員450薪級之保險俸額,非李太山78年退休時 適用的保俸,而李太山78年8月1日退休退出公保,84年1月7 日死亡時,已非保險有效期間,與公保法第14條規定不符, 無法請領死亡給付等語。原告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高雄 高等行政法院107年度訴字第304號判決駁回其訴。107年11 月1日,原告又以前揭理由,向被告申請核付李太山之公保 養老給付差額53萬2,800元及其利息、死亡給付102萬9,000 元及其利息,被告以107年11月9日公保現字第10750014511 號書函表示,原告就同一事由數次重複陳情,若再就同一事 由陳情,將不予處理等語。原告不服,循序提起行政訴訟, 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53萬2,800元及其利息、102萬9,000元 及其利息,經本院以108年度訴字第1056號判決駁回其訴, 而告確定在案。 ㈢原告以111年4月20日申請函,請求被告確認78年8月4日處分 無效,養老給付部分應給付原告53萬2,800元及其利息,死 亡部分應給付原告102萬9,000元及其利息,經被告以111年5 月5日銀公保乙字第11150040271號函復以其申請李太山公保 養老給付差額及死亡給付乙事,經被告否准後,原告已數次 提起行政救濟,均經法院駁回在案等語,而未予允許。原告 不服,訴請被告應給付原告養老給付差額53萬2,800元及其 利息、死亡給付105萬9,900元及其利息,經本院以111年度 訴字第619號判決駁回其訴,而告確定在案。原告又執同一 事由,以112年8月14日申請函,請求被告給付原告上開養老 給付差額及死亡給付未果,再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經本院 112年度訴字第1228號判決駁回確定在案。 ㈣原告又以113年6月12日申請函,向被告請求給付李太山公保 養老給付53萬2,800元及其利息、死亡給付102萬9,000元及 其利息未果,遂提起本件一般給付訴訟,並聲明求為判決: ⒈被告必須給付原告養老給付差額53萬2,800元,即78年8月1 日(退休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⒉ 被告必須給付原告105萬9,000元,即84年1月7日(死亡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四、本院查:  ㈠關於原告請求被告應給付養老給付差額53萬2,800元及自78年 8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部分, 原告曾以相同的原因事實,認為李太山之公保養老給付金額 應以月薪3萬4,300元為計算基準,訴請被告應作成核定再給 付原告被繼承人李太山公保養老給付金額53萬2,800元之處 分,並應賠償原告自78年8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依53萬2,80 0元金額,按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經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以9 9年度訴字第520號公保事件受理後,自實體上認定李太山迄 至78年7月31日因退休而退保止,其參加公保之年資共計30 年8個月,退休時之保險薪給為1萬9,500元,被告依公保法 規定,核付其公保養老給付70萬2,000元(計算式:19,500×3 6),並經其於78年7月31日領訖在案,是李太山於78年7月31 日退休時之保險俸(薪)給確為1萬9,500元,被告核付其公保 養老給付70萬2,000元,並無違誤,原告請求被告應再給付 原告被繼承人李太山公保養老給付金額53萬2,800元,暨原 告自78年8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依53萬2,800元金額,按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而判決駁回確定,此有該判 決附卷可據(本院卷第61-68頁)。原告亦於本院另案自陳 未對該判決提起上訴,有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355號準備程 序筆錄可參(本院111年度訴字第1355號卷第88頁)。依上 開規定及說明,原告自不得再就該確定判決據以為判斷訴訟 標的之權利或法律關係存否之基礎資料,再次要求本院另行 重新評價,是原告重新就所謂公保養老給付差額及其法定遲 延利息提起本件一般給付訴訟,應為上開確定判決效力所及 ,此部分即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9款規定起訴不合 法之情形,自於法未合。  ㈡關於原告請求被告應給付105萬9,000元及自84年1月7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部分,原告曾以同 一原因事實,認為李太山係78年8月1日擇領月退休金退休, 於84年1月7日病故,未發給遺族死亡給付34,300元×30個月 ,即102萬9,000元,訴請被告應給付原告102萬9,000元,並 自死亡日84年1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經 本院受理後,審認保險事故必須發生於保險有效期間,始有 公保法第14條規定之適用,李太山78年8月1日退休退保,84 年1月7日亡故,明顯非在保險有效期間死亡,原告訴請被告 為非屬保險有效期間發生之事故,予以核付102萬9,000元及 其利息,應認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而以108年度訴字第1056 號判決駁回,且原告並未上訴而告確定乙情,有該判決及本 院111年度訴字第1355號準備程序筆錄可據(本院卷第69-74 頁、111年度訴字第1355號卷第88頁)。本件原告就同一訴 訟標的及原因事實,再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擴張請求給付 金額為105萬9,900元,業經本院112年度訴字第1228號判決 駁回而告確定在案,有該判決及本院前案查詢表在卷可憑( 112年度訴字第1228號卷第87-92頁、本院卷第7頁)。是請 求被告應給付上開金額及其法定遲延利息,為該確定判決效 力所及,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9款規定,原告此部 分之訴亦不合法,應予駁回。  ㈢綜上,原告請求被告給付原告養老給付差額及死亡給付,俱 不合法,應予駁回。又原告之訴既不合法,則本院自無庸就 原告起訴主張之實體上理由再予審究,併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起訴並不合法,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審判長法 官 侯志融 法 官 郭淑珍 法 官 張瑜鳳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宜蓁

2025-02-17

TPBA-113-訴-954-20250217-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三庭 114年度簡字第69號 原 告 李宣用 上列原告因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核有下列 程式上之欠缺,茲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規定,限原告於本 裁定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正之,下列第1項逾期不補正或補正不完 全,即駁回本件訴訟,特此裁定。 應補正事項: 一、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2項後段規定,應徵收第一審裁判費 新臺幣(下同)二千元。原告起訴時繳納三百元,應補繳一千 七百元(如有起訴不合法而不能補正之情形,例如未經合法 訴願程序提起撤銷訴訟,縱使繳費仍將予駁回,請妥適考量 )。 二、依行政訴訟法第105條第2項後段規定,經訴願程序者,並附 具訴願決定書影本1份。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法 官 劉正偉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季吟

2025-02-17

TPTA-114-簡-69-20250217-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司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七庭 113年度訴字第912號 原 告 陳蔡秀錦 上列原告與被告最高行政法院等間司法事件,原告不服司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5月29日113年訴字第9、51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 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原告之訴,有下列 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 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十、起訴不合程式或 不備其他要件。」查司法院及檢察機關所屬法官、檢察官踐 行民、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之程序,為廣義司法權之行使,其 處置應合乎民、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非屬行政行為,自 不生視同行政處分之問題。申言之,有關民事、刑事訴訟中 司法權行使是否適當、合法之爭議,悉依民、刑事訴訟法等 法律之規定,當事人固得聲請、聲明、起訴,對檢察官或法 院之處分、裁判不服,亦得再議、抗告或上訴,均非行政法 院審判之範圍;而法官、檢察官均非行政機關,其本於職權 之行為係屬行使司法權之行為,既非立於行政機關之地位所 為之行政行為,自非行政處分,尚不得對之提起訴願及行政 訴訟以為救濟,其不得提起而提起,即非合法,且無法命補 正,自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裁定駁回(最高 行政法院89年度裁字第717號、92年度裁字第784號裁定意旨 參照)。   二、又按當事人主張因行政機關之違法行政行為受有損害,循序 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並依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於同 一程序中,合併依國家賠償法規定請求損害賠償者,因行政 法院就國家賠償部分,自當事人依法「附帶」提起國家賠償 時起取得審判權,而案件經行政法院審理後,如認行政訴訟 部分因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各款情形而不合法者,此 時行政訴訟既經裁定駁回,其依國家賠償法附帶提起國家賠 償之訴部分,屬附帶請求之性質,非可單獨提起,自因而失 所附麗,應一併裁定駁回(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裁字第140 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原告起訴意旨略以:原告對司法院民國113年5月29日113年 訴字第9、51號訴願決定(下稱訴願決定)有異議。法院裁 定就是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就是行政處 分。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聲再字第792號裁定、112年度抗 字第311號裁定及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79號裁定已對原告發 生法律效果,侵害原告之權益,訴願機關違法行政,顯係包 庇犯行,違反憲法第16條規定。訴願程序有多處違法,諸如 :原告要求參加訴願程序未獲回覆、承辦人員未就原告司法 信箱之提問回覆、承辦人員不願提供全名給原告、原告要求 更換承辦人員未果、承辦人員顯有瀆職之嫌疑、最高行政法 院未回覆訴願答辯等,均已侵犯原告之權益,應負起損害賠 償責任。最高行政法院及本院違反訴訟程序,認事用法顯有 疏漏及違背法令之處,程序多項不公平、不公開、不公正, 且瀆職及違法行政,漠視原告之權益。並請求:撤銷最高行 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311號裁定及112年度聲再字第792號裁 定及本院112年度訴字第479號裁定。被告最高行政法院、本 院均應賠償原告新臺幣(下同)10億元;大同分局應賠償原 告7億9千萬元;司法院應賠償原告5億元;司法院及最高行 政法院應召開記者會道歉等語。經查,依原告起訴意旨,核 屬就上述裁定之司法權行使有無違誤之爭議,如有不服,應 依相關行政訴訟、民事訴訟法規定聲請再審或提起抗告程序 以資救濟,始為正辦。參照前開說明,該等裁定並非行政處 分,依法不屬行政救濟範圍內之事項,自應以裁定駁回。則 其聲明合併請求損害賠償部分,亦失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四、結論:本件起訴不合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審判長法 官 侯志融 法 官 張瑜鳳 法 官 傅伊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方信琇

2025-02-14

TPBA-113-訴-912-20250214-1

附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4年度附民字第21號 原 告 張君如 被 告 BUDDEME SURUCH 上列被告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事 實 原告方面:訴之聲明、事實及理由,詳如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 狀所載(如附件)。   理 由 一、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前 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刑事 訴訟法第488條定有明文。復按法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 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同法第502條第1項亦有規定。 故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以有刑事訴訟之存在為前提,若刑事 訴訟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對於應負賠償責任之人,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二、原告於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所指被告BUDDEME SURUCH涉犯之 案件,經查本院並無相關刑事案件,復查原告於上開起訴狀 所載被告所涉之113年度偵字第8898號案件,業經檢察官為 不起訴處分,此有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字 第8898號不起訴處分書1份在卷可稽。是以依前揭規定及說 明,原告自不得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其起訴不合法 ,爰依法判決駁回。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刑事第四庭法 官 吳佳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洪幸如 附件:

2025-02-14

KLDM-114-附民-21-20250214-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其他請求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七庭 113年度訴字第658號 原 告 陳蔡秀錦 陳明揚 被 告 立法院 代 表 人 韓國瑜(院長) 上列當事人間其他請求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定:「公法上之爭議,除法律別有規定 外,得依本法提起行政訴訟。」第107條第1項第1款規定: 「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一 、訴訟事件不屬行政訴訟審判權,不能依法移送。」可知, 行政訴訟法第2條所稱「公法上之爭議」係指得受行政法院 審判者,首須於公法方面有法律上之爭議,若非法律上爭議 ,即非得依行政訴訟法規定提起行政訴訟之事項,自非屬行 政訴訟審判權限之事項,因此無從命補正,亦無其他受理訴 訟權限之法院,不生應裁定移送情事。從而,受理之行政法 院即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款規定為駁回之裁定 (最高行政法院113年度抗字第7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又當事人主張因行政機關之違法行政行為受有損害,循序向 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並依行政訴訟法第7條規定於同一 程序中,合併依國家賠償法規定請求損害賠償者,因行政法 院就國家賠償部分,自當事人依法「附帶」提起國家賠償時 起取得審判權,而案件經行政法院審理後,如認行政訴訟部 分因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各款情形而不合法者,此 時行政訴訟既經裁定駁回,其依國家賠償法附帶提起國家賠 償之訴部分,屬附帶請求之性質,非可單獨提起,自因而失 所附麗,應一併裁定駁回(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裁字第140 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原告起訴意旨略以:被告立法院未依法成立訴願審查委員會 ,就原告所提起訴願進行審查,顯係逃避職責,侵犯憲法第 16條規定人民有訴願的權利,應對原告負起損害賠償之責任 。原告陳蔡秀錦提告監察院瀆職並包庇法務部、臺灣臺南地 方檢察署及臺南第二分局多項違法情事,要求監察院移送懲 戒法院,但監察院卻不移送,顯涉及瀆職;原告要求立法院 監督監察院,立法院卻放任監察院違法行政,包庇違法情事 。立法院立法程序委員會及立法院多名職員違法瀆職,竟未 設置政風室,忽視人民申訴請願之權益,顯已違法。立法院 涉及瀆職侵權,並違反行政程序,應對原告負起賠償責任, 請求賠償新臺幣(下同)18億1千萬元等語。  四、經查,原告起訴意旨核屬不服被告立法院未設置訴願委員會 、政風室,並就被告立法院未行使職權提出異議,然被告立 法院組織之設立及職權之行使或不行使,非法律上之爭議, 即非得依行政訴訟法規定提起行政訴訟之事項,自非屬行政 訴訟審判權限之事項,因此無從命補正,亦屬無其他受理訴 訟權限之法院,參照前開規定及說明,其起訴為不合法應裁 定駁回,則其聲明合併請求損害賠償部分,亦失所附麗,應 併予駁回。至原告於民國114年1月24日(本院收文日)雖提 出「訴願書」,然觀「訴願書」訴願聲明係記載:「1.本人 寫信到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起訴從113年6月2日到目前已 經共7個半月了超過6個月!但是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審D股+愛 股卻故意拖延並不起訴!2.被告立法院韓國瑜已經超過高等 行政法院2次要求要回覆答辯狀答辯的時限!而臺北高等行 政法院應立刻起訴,而不是配合罪犯被告立法院無限期延期 起訴!……」等情,乃對本件訴訟程序進行提出陳述,且本院 法官非行政機關,自無訴願法之適用,併予敘明。 五、結論:本件起訴不合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審判長法 官 侯志融 法 官 張瑜鳳 法 官 傅伊君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方信琇

2025-02-14

TPBA-113-訴-658-2025021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