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送達效力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01-21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再字第55號 上 訴 人 陳乃華(即陳萬益之繼承人) 陳庚辛(即陳萬益之繼承人) 呂陳桂枝(即陳萬益之繼承人) 楊陳桂娥(即陳萬益之繼承人) 陳秋利(即陳萬益之繼承人) 陳忠正(即陳萬益之繼承人) 陳陸皓(即陳萬益之繼承人)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黃寶真等人間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再審 之訴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19日本院113年度再字第55號 所為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前段 規定繳納裁判費,第三審上訴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 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二審法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 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481條、第442條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上訴人未依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 項、第2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經第二審法院定期命補正 ,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第二審法院應以 上訴不合法裁定駁回之,亦為同法第466條之1第4項所明定 。 二、上訴人不服本院上開判決提起第三審上訴,惟未依規定提出 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訴訟代理人之委任書,亦 未繳納第三審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5日以裁定命 其於收受裁定正本後7日內補正,該裁定於114年2月11日送 達上訴人陳乃華、陳秋利、陳忠正、114年2月12日送達上訴 人呂陳桂枝、114年2月14日送達上訴人陳庚辛、114年2月17 日送達上訴人楊陳桂娥、114年2月13日寄存送達上訴人陳陸 皓,依法經10日於同年月23日發生送達效力,有送達證書及 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可稽(見本院卷第311至324-1頁),然上 訴人逾期迄未補正,有裁判費或訴狀查詢表、答詢表可稽( 見本院卷第325至327頁),上訴人復無依同法第466條之2之 規定為聲請之情事,揆諸前揭說明,其上訴自非合法,應予 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二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蒨儀                法 官 羅惠雯                法 官 宋家瑋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何敏華

2025-03-10

TPHV-113-再-55-20250310-5

士簡
士林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士簡字第1565號 原 告 江永全 被 告 王傳壽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高雄簡易 庭移送前來(113年度雄簡字第1887號),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 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8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7月22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88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加給自本判決確定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80,000元預供擔保,得免 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事由,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08年7月17日至108年10月23日間, 陸續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237,000元,原告業以轉帳 或現金交付借款,被告自109年至110年間陸續還款共57,000 元,迄今尚欠180,000元未清償。爰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 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80,000元,及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7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 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被告郵局存摺封面、 原告存摺明細、LINE對話紀錄截圖、郵政跨行匯款申請書、 自動櫃員機存戶交易明細表為證,被告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 知,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爭執,依民事訴 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自堪信為真 實。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清償借款, 洵屬有據。 五、本件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清償借款,為無確定 期限且未另為約定利率之債務,本件起訴狀繕本已於113年7 月11日寄存,於000年0月00日生送達效力,有送達證書在卷 可佐(見雄簡卷第35頁),是原告請求自113年7月22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遲延利息,合於民法第229 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規定,亦應准許。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180,00 0元,及自113年7月22日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七、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 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 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 得預供擔保免為假執行。另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額為1,880 元(第一審裁判費),應由被告負擔,並應加給自本判決確 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士林簡易庭  法 官 歐家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應 記載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 送達後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王若羽

2025-03-10

SLEV-113-士簡-1565-20250310-1

店小
新店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店小字第1529號 原 告 新光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昕紘 訴訟代理人 郭川珽 施藝嫻 被 告 李家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2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8,314元,及自民國113年10月12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其中新臺幣55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 擔,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8,314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前於民國112年12月23日23時12分許駕駛車 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A車),行經新北市○○ 區○○路000巷0號處,因倒車時未注意其他車輛之過失,致A 車碰撞原告承保、訴外人劉家政所有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 大型重型機車(下稱B車)。又B車經送修,修復費用為新臺 幣(下同)15,185元(含工資1,200元、零件13,985元), 原告業已依保險契約理賠B車所有人劉家政,故依保險法第5 3條規定取得代位求償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 91條之2、保險法第53條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被告應給付原告15,185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答辯。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汽車在使用中加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 所生之損害。但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 此限」,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定有明文。又 「被保險人因保險人應負保險責任之損失發生,而對於第三 人有損失賠償請求權者,保險人得於給付賠償金額後,代位 行使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但其所請求之數額,以 不逾賠償金額為限」,此為保險法第53條所規定。次按「汽 車倒車時,應顯示倒車燈光或手勢後,謹慎緩慢後倒,並應 注意其他車輛及行人」,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0條第2款定 有明文。  ㈡經查,原告上開主張之事實,有新北市政府警察局永和分局 之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事故現場草圖、報告表、 調查紀錄表、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事故現場 照片、B車車損照片可憑(見本院卷第27至51頁)。而被告 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 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參酌,依法視同自認,故堪信原告之主張 為真實。是被告自應就劉家政因本件事故所生之損害負侵權 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而原告已就B車之車損依保險契約進行 賠償,有鴻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和中山分公司估價單、電 子發票證明聯可憑(見本院卷第18至19頁),則依上開保險 法第53條第1項之規定,原告自得代位劉家政於保險給付之 範圍內,向被告請求損害賠償。  ㈢惟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 減少之價額;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 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債權人亦得請求 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此觀民法第19 6條、第213條第1項、第3項等規定甚明。而物被毀損時,被 害人除得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償外,本不排除民法第213條 至第215條之適用;是被害人依民法第196條規定,請求賠償 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以 必要者為限(例如:修理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應予折舊)( 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經查:  1.B車因本件事故受損之修復費用為15,185元(含工資1,200元 、零件13,985元),有前開B車車損及修復照片、鴻源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中和中山分公司估價單、電子發票證明聯附卷 可稽(見本院卷第14至15頁、第18至19頁、第40頁),故堪 以認定。  2.而關於更新零件部分之請求,應以扣除按汽車使用年限計算 折舊後之費用為限。參酌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 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定率遞減法者,以1年為計 算單位,使用期間未滿1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 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月者,以1月計」。B車為112年2月 出廠之大型重型機車,有B車行車執照可參(見本院卷第13 頁),於112年12月23日因本件事故受損,故自出廠至事故 時已使用11個月,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折舊 率規定,機械腳踏車之耐用年數為3年,依定率遞減法每年 折舊536‰,則B車零件部分扣除折舊後之修復費用為7,114元 (計算式詳附表),加上工資1,200元,共計8,314元。故B 車之修復費用應以8,314元為必要,逾此範圍之請求,則非 可採。  ㈣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 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賠償前揭金額,為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 的,又未約定利息,則被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而 本件民事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10月11日對被告生送達效力 ,有送達證書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55頁),則原告向被告 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即民國113年10月12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及保險代位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 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依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 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本院並就 該部分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為被告如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並依職權確定本 件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即第一審裁判費)如主文第3項所 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許容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黃亮瑄 附表: 折舊時間      金額(單位為新臺幣) 第1年折舊值    13,985×0.536×(11/12)=6,871 第1年折舊後價值  13,985-6,871=7,114

2025-03-10

STEV-113-店小-1529-20250310-1

店小
新店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店小字第1620號 原 告 旺旺友聯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自明 訴訟代理人 蔡文桐 胡綵麟 彭啟勛 被 告 塗志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5,753元,及自民國113年11月22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其中新臺幣92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 擔,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15,753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前於民國112年6月13日6時28分許駕駛車牌 號碼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A車),行經新北市○○區○ 道0號4公里500公尺北側向交流道處,因未注意車前狀況之 過失,致A車碰撞原告承保、訴外人洪亭伃所有、訴外人余 征峯駕駛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貨車(下稱B車)。 又B車經送修,修復費用為新臺幣(下同)17,111元(含工 資8,500元、烤漆5,280元、零件3,331元),原告業已依保 險契約理賠B車所有人洪亭伃,故依保險法第53條規定取得 代位求償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保 險法第53條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 原告17,111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答辯。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汽車在使用中加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 所生之損害。但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 此限」,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定有明文。又 「被保險人因保險人應負保險責任之損失發生,而對於第三 人有損失賠償請求權者,保險人得於給付賠償金額後,代位 行使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但其所請求之數額,以 不逾賠償金額為限」,此為保險法第53條所規定。次按「汽 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並隨 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第3項 定有明文。  ㈡經查,原告上開主張之事實,有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九公路警 察大隊之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事故現場圖、調查 報告表、調查筆錄可憑(見本院卷第35至51頁)。而被告經 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 或陳述以供本院參酌,依法視同自認,故堪信原告之主張為 真實。是被告自應就洪亭伃因本件事故所生之損害負侵權行 為損害賠償責任,而原告已就B車之車損依保險契約進行賠 償,有南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宜蘭服務廠鈑噴及維修估價表 、結帳明細表、電子發票證明聯、原告理賠計算書可憑(見 本院卷第21至29頁),則依上開保險法第53條第1項之規定 ,原告自得代位洪亭伃於保險給付之範圍內,向被告請求損 害賠償。  ㈢惟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 減少之價額;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 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債權人亦得請求 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此觀民法第19 6條、第213條第1項、第3項等規定甚明。而物被毀損時,被 害人除得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償外,本不排除民法第213條 至第215條之適用;是被害人依民法第196條規定,請求賠償 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以 必要者為限(例如:修理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應予折舊)( 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經查:  1.B車因本件事故受損之修復費用為17,111元(含工資8,500元 、烤漆5,280元、零件3,331元),有南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宜蘭服務廠鈑噴及維修估價表、結帳明細表、電子發票證明 聯、原告理賠計算書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1至29頁),故 堪以認定。  2.而關於更新零件部分之請求,應以扣除按汽車使用年限計算 折舊後之費用為限。參酌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 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定率遞減法者,以1年為計 算單位,使用期間未滿1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 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月者,以1月計」。B車為111年4月 出廠之自用小客車,有B車行車執照可參(見本院卷第19頁 ),於112年6月13日因本件事故受損,故自出廠至事故時已 使用1年2月,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 折舊率規定,非運輸業用客車、貨車之耐用年數為5年,依 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369‰,則B車零件部分扣除折舊後之修 復費用為1,973元(計算式詳附表),加上工資8,500元、烤 漆5,280元,共計15,753元。故B車之修復費用應以15,753元 為必要,逾此範圍之請求,則非可採。  ㈣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 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賠償前揭金額,為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 的,又未約定利息,則被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而 本件民事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11月11日寄存於宜蘭縣政府 警察局礁溪分局四城派出所,有送達證書附卷可參(見本院 卷第55頁),於000年00月00日生送達效力,則原告向被告 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即113年11月22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及保險代位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 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依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 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本院並就 該部分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為被告如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並依職權確定本 件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即第一審裁判費)如主文第3項所 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許容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黃亮瑄 附表: 折舊時間      金額(單位為新臺幣) 第1年折舊值    3,331×0.369=1,229 第1年折舊後價值  3,331-1,229=2,102 第2年折舊值    2,102×0.369×(2/12)=129 第2年折舊後價值  2,102-129=1,973

2025-03-10

STEV-113-店小-1620-20250310-1

店簡
新店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店簡字第1310號 原 告 林慧筑(即邱水慍之承受訴訟人) 邱垂坤(即邱水慍之承受訴訟人) 邱可薰(即邱水慍之承受訴訟人) 邱可縉(即邱水慍之承受訴訟人) 上二人共同 法定代理人 黃泳晴 被 告 繆坤達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之被繼承人邱水慍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審附民字第1 806號),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29,000元,及自民國113年2月1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529,000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 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訴訟以前當然停止」、「又第 168條至第172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 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民 事訴訟法第168條、第17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按「當事人不 聲明承受訴訟時,法院亦得依職權,以裁定命其續行訴訟」 同法第178條亦有明文。經查,本件原起訴之原告邱水慍於 起訴後之民國113年10月20日死亡,林慧筑、邱垂坤、邱可 薰、邱可縉為其繼承人,有戶役政資訊網站個人戶籍資料查 詢表、親等關聯查詢表可參(見本院個資卷),並經本院於 113年11月28日以113年店簡字1310號裁定依職權命林慧筑、 邱垂坤、邱可薰、邱可縉承受訴訟(見本院卷第35至36頁) ;其中邱可薰、邱可縉雖聲請拋棄繼承,惟上開聲請業經駁 回,有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13年度司繼字第1660號民事裁定 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27頁),是邱可薰、邱可縉仍為邱 水慍之承受訴訟人,合先敘明。 二、原告林慧筑、邱可薰、邱可縉經合法通知,未於最後言詞辯 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 被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亦合先敘明。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明知金融帳戶資料係供個人使用之重要理財 及交易工具,關係個人財產及信用之表徵,因此依一般社會 生活之通常經驗,可預見任意將金融帳戶之網路銀行帳號及 密碼交付予他人使用,足供他人作為詐欺等犯罪後收受被害 人匯款之工具,並幫助他人遮斷犯罪所得金流軌跡,藉此逃 避國家追訴處罰,竟仍基於縱使取得帳戶之人利用其交付之 帳戶以為詐欺犯罪工具及遮斷犯罪所得金流軌跡亦不違背其 本意之幫助詐欺及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於民國112年5月 23日中午12時30分許前之某時,將其所申辦之中國信託商業 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網路 銀行帳號及密碼提供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 而容任該人及所屬詐欺集團使用系爭帳戶,嗣本案詐欺集團 不詳成員取得系爭帳戶上開資料後,即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 所有,基於詐欺取財及洗錢之犯意聯絡,以LINE向原告之被 繼承人邱水慍佯稱可下載「富達」APP儲值入金投資股票獲 利云云,致邱水慍陷於錯誤,而於112年5月29日上午9時39 分許匯款新臺幣(下同)529,000元至系爭帳戶,再由詐欺 集團之不詳成員將之轉匯至其他帳戶,致邱水慍受有該金額 之損失,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之規定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29, 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對原告主張沒有意見,惟伊需服刑無法還錢,願 以勞作金給付等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 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 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分別定 有明文。次按「繼承人自繼承開始,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 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民法第1148條第1 項亦有明定。  ㈡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有上開幫助詐欺犯行,使其被繼承人邱 水慍受有損害等情,業經本院刑事庭以113年度審簡字第950 號刑事簡易判決認定被告幫助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 洗錢罪在案,經本院調閱該案卷宗核閱無訛,且被告亦當庭 表示對該判決認定之事實沒有意見等語(見本院卷第134頁 ),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被告上開幫助詐欺之犯行,造 成邱水慍受有財產上損害,其與詐欺集團成員對邱水慍所為 詐欺行為間,有客觀上之行為關聯共同存在,故被告與詐欺 集團成員之行為對邱水慍即構成共同侵權行為。而邱水慍於 113年10月20日死亡後,其繼承人為原告4人,已如前述,是 原告基於繼承人之法律地位,承受邱水慍之損害賠償請求權 後,請求被告就其被繼承人邱水慍所受損害529,000元連帶 負損害賠償責任,即屬有據。  ㈢而被告雖辯稱其服刑中無法還錢云云,然有無資力償還,乃 係執行問題,不得據為不負履行義務之抗辯。是被告上開所 辯,並非可採。   ㈣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 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賠償前揭金額,為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 的,又未約定利息,則被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而 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1月31日對被告 生送達效力,有送達證書附卷可參(見附民卷第27頁),則 原告向被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2月1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之 規定,請求被告給付529,000元,及自113年2月1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適用簡易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民事訴訟法第 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 條第2項依職權為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本件係由刑事庭 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民事庭之刑事附 帶民事訴訟事件,依同條第2項規定,免納裁判費。至本件 言詞辯論終結時尚未發生其他訴訟費用,本無確定訴訟費用 額必要。惟仍爰依民事訴訟法第87條第1項之規定,諭知訴 訟費用之負擔,以備將來如有訴訟費用發生時,得確定其負 擔,併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許容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黃亮瑄

2025-03-10

STEV-113-店簡-1310-20250310-2

店簡
新店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店簡字第1528號 原 告 蔡欣怡 被 告 詹寶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4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17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2,54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240,000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合先敘明。 二、本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規定,合併記載事實及理 由要領,並依同條項規定,就原告之主張引用原告之民事起 訴狀(見本院卷第9至10頁)及本院民國114年2月25日之言 詞辯論筆錄,其中原告主張本件侵權行為事實引用臺灣南投 地方檢察署檢察官113年度偵字第794號不起訴處分書告訴意 旨欄所載。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答辯。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 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 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分別定 有明文。  ㈡經查,被告前曾於111年10月13日前之10月間某日交付其所有 之第一商業銀行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一銀帳戶) 及臺灣銀行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臺銀帳戶)之存 摺、金融卡及密碼予詐欺集團使用,以幫助他人詐欺取財, 業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112年度金上訴字第2655號刑 事判決(下稱前案判決)認定被告幫助犯洗錢防制法第14條 第1項之洗錢罪在案,且被告於該案審理時坦承在案等情, 有該案判決可參(見本院卷第71至93頁),並經本院調閱該 案卷宗核閱無訛;而原告於111年10月13日上午11時9分及11 1年10月14日上午9時57分許確有遭詐欺集團詐騙而分別匯款 新臺幣(下同)50,000元及190,000元至系爭臺銀帳戶及一 銀帳戶,上開款項旋即遭年籍不詳之詐欺集團成員提領或轉 匯等情,則經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7 94號不起訴處分書認定在案,並有系爭一銀帳戶及臺銀帳戶 之交易明細表可佐(見本院卷第119頁、第121頁),僅因該 案被告所為與前案判決所認定之犯罪行為,係屬同一行為, 而為前案確定判決效力所及,故經檢察官為不起訴處分,此 亦經本院調閱上開偵查卷宗查閱無誤,是原告確有遭詐騙而 交付款項至被告提供予詐欺集團之系爭一銀帳戶及臺銀帳戶 等情,堪以認定。  ㈢而被告提供其系爭一銀帳戶及臺銀帳戶係使詐欺集團成員得 以成功取得詐騙款項之重要一環,足認被告之幫助詐欺犯行 與詐欺集團對原告所為詐欺行為間,具有客觀之行為共同關 聯存在,故被告與詐欺集團成員之行為對原告即構成共同侵 權行為,而需共同負侵權行為責任。從而,原告請求被告應 就其所受損害共240,000元(計算式:50,000元+190,000元= 240,000元)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即屬有據。  ㈣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 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賠償前揭金額,為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 的,又未約定利息,則被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而 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9月6日寄存於 南投縣政府警察局南投分局南投派出所,有送達證書附卷可 參(見本院卷第21頁),於000年0月00日生送達效力,則原 告向被告請求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 日即113年9月1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第1項之 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金額,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 六、本件係適用簡易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民事訴訟法第 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 條第2項依職權為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職權確定本 件訴訟費用額為2,540元(即第一審裁判費)如主文第2項所 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許容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黃亮瑄

2025-03-10

STEV-113-店簡-1528-20250310-1

店小
新店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店小字第1629號 原 告 和泰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伯龍 訴訟代理人 張莉婷 嚴偲予 陳書維 被 告 楊淑淵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1,932元,及自民國114年2月6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其中新臺幣68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 擔,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21,932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前於民國111年12月12日5時57分許駕駛車牌 號碼000-0000號租賃用小客車(下稱A車),行經新北市○○ 區○道0號31公里0公尺南側向交流道處,因變換車道或方向 不當之過失,致A車碰撞原告承保、訴外人揚積國際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下稱揚積公司)所有、訴外人吳忠和駕駛之車 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B車)。又B車經送修, 修復費用為新臺幣(下同)32,164元(含鈑金拆裝工資8,66 0元、烤漆工資12,134元、零件11,370元),原告業已依保 險契約理賠B車所有人揚積公司,故依保險法第53條規定取 得代位求償權,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 保險法第53條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 付原告32,164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答辯。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汽車在使用中加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 所生之損害。但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 此限」,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定有明文。又 「被保險人因保險人應負保險責任之損失發生,而對於第三 人有損失賠償請求權者,保險人得於給付賠償金額後,代位 行使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但其所請求之數額,以 不逾賠償金額為限」,此為保險法第53條所規定。次按「汽 車在同向二車道以上之道路,除應依標誌或標線之指示行駛 外,並應遵守下列規定:變換車道時,應讓直行車先行,並 注意安全距離」,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8條第1項第6款定有 明文。  ㈡經查,原告上開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九 公路警察大隊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B車車損照片 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7頁、第21至25頁),並有國道公路 警察局第九公路警察大隊之道路交通事故初步分析研判表、 事故現場圖、調查報告表、調查紀錄表可憑(見本院卷第49 至61頁)。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 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參酌,依法視同自認, 故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是被告自應就揚積公司因本件事 故所生之損害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而原告已就B車之 車損依保險契約進行賠償,有北都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坑服 務廠估價單、道寬汽車商行零件認購單、鋁圈修配工作單、 車險理賠計算書、電子發票證明聯可憑(見本院卷第31至37 頁、第41至43頁),則依上開保險法第53條第1項之規定, 原告自得代位揚積公司於保險給付之範圍內,向被告請求損 害賠償。  ㈢惟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 減少之價額;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 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債權人亦得請求 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此觀民法第19 6條、第213條第1項、第3項等規定甚明。而物被毀損時,被 害人除得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償外,本不排除民法第213條 至第215條之適用;是被害人依民法第196條規定,請求賠償 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以 必要者為限(例如:修理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應予折舊)( 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經查:  1.B車因本件事故受損之修復費用為32,164元(含鈑金拆裝工 資8,660元、烤漆工資12,134元、零件11,370元),有前開B 車車損及修復照片、北都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坑服務廠估價 單、道寬汽車商行零件認購單、鋁圈修配工作單、車險理賠 計算書、電子發票證明聯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1至43頁) ,故堪以認定。  2.而關於更新零件部分之請求,應以扣除按汽車使用年限計算 折舊後之費用為限。參酌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 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定率遞減法者,以1年為計 算單位,使用期間未滿1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 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月者,以1月計」。B車為106年12月 出廠之自用小客車,有B車行車執照可參(見本院卷第15頁 ),於111年12月12日因本件事故受損,故自出廠至事故時 已使用5年,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 折舊率規定,非運輸業用客車、貨車之耐用年數為5年,依 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369‰,則B車零件部分扣除折舊後之修 復費用為1,138元(計算式詳附表),加上鈑金拆裝工資8,6 60元、烤漆工資12,134元,共計21,932元。故B車之修復費 用應以21,932元為必要,逾此範圍之請求,則非可採。  ㈣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 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賠償前揭金額,為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 的,又未約定利息,則被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而 本件民事起訴狀繕本係於114年2月5日對被告生送達效力, 有公示送達公告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99頁),則原告向被 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4年2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及保險代位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 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依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 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本院並就 該部分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為被告如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並依職權確定本 件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即第一審裁判費)如主文第3項所 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許容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黃亮瑄 附表: 折舊時間      金額(單位為新臺幣) 第1年折舊值    11,370×0.369=4,196 第1年折舊後價值  11,370-4,196=7,174 第2年折舊值    7,174×0.369=2,647 第2年折舊後價值  7,174-2,647=4,527 第3年折舊值    4,527×0.369=1,670 第3年折舊後價值  4,527-1,670=2,857 第4年折舊值    2,857×0.369=1,054 第4年折舊後價值  2,857-1,054=1,803 第5年折舊值    1,803×0.369=665 第5年折舊後價值  1,803-665=1,138

2025-03-10

STEV-113-店小-1629-20250310-1

店小
新店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店小字第1507號 原 告 國泰世紀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萬祥 訴訟代理人 徐翔裕 被 告 陳嶸睿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9,039元,及自民國114年1月28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69,039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前於民國112年9月28日17時35分許駕駛車牌 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A車),行經臺北市文山 區信義快速道路文山隧道內北往南處,因未注意車前狀況之 過失,致A車碰撞原告承保、訴外人劉玉鳳所有、訴外人黃 興三駕駛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B車)。 又B車經送修,修復費用為新臺幣(下同)183,160元(含零 件128,900元、工資30,450元、塗裝23,810元),原告業已 依保險契約理賠B車所有人劉玉鳳,故依保險法第53條規定 取得代位求償權,經計算B車折舊與肇責後僅向被告請求69, 039元,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保險法 第53條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 69,039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答辯。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汽車在使用中加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 所生之損害。但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 此限」,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定有明文。又 「被保險人因保險人應負保險責任之損失發生,而對於第三 人有損失賠償請求權者,保險人得於給付賠償金額後,代位 行使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但其所請求之數額,以 不逾賠償金額為限」,此為保險法第53條所規定。次按「汽 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並隨 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第3項 前段定有明文。  ㈡經查,原告上開主張之事實,有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文山第一 分局之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事故現場圖、調查紀 錄表、事故現場照片、B車車損照片可憑(見本院卷第27至4 1頁)。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 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參酌,依法視同自認,故 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是被告自應就劉玉鳳因本件事故所 生之損害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而原告已就B車之車損 依保險契約進行賠償,有誠隆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濱江服務廠 估價單、電子發票證明聯可憑(見本院卷第15頁、第19至21 頁),則依上開保險法第53條第1項之規定,原告自得代位 劉玉鳳於保險給付之範圍內,向被告請求損害賠償。  ㈢惟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 減少之價額;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 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債權人亦得請求 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此觀民法第19 6條、第213條第1項、第3項等規定甚明。而物被毀損時,被 害人除得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償外,本不排除民法第213條 至第215條之適用;是被害人依民法第196條規定,請求賠償 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以 必要者為限(例如:修理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應予折舊)( 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經查:  1.B車因本件事故受損之修復費用為183,160元(含零件128,90 0元、工資30,450元、塗裝23,810元),有B車車損及修復照 片、誠隆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濱江服務廠估價單、電子發票證 明聯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5頁、第19至23頁、第38至39頁 ),故堪以認定。  2.而關於更新零件部分之請求,應以扣除按汽車使用年限計算 折舊後之費用為限。參酌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 6項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定率遞減法者,以1年為計 算單位,使用期間未滿1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 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1月者,以1月計」。B車為108年1月 出廠之自用小客車,有B車行車執照可參(見本院卷第17頁 ),於112年9月28日因本件事故受損,故自出廠至事故時已 使用4年9月,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 折舊率規定,非運輸業用客車、貨車之耐用年數為5年,依 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369‰,則B車零件部分扣除折舊後之修 復費用為14,780元(計算式詳附表),加上工資30,450元、 塗裝23,810元,共計69,040元。故B車之修復費用應以69,04 0元為必要,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69,039元,未逾上開得請 求之範圍,自屬有據。  ㈣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 前段、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賠償前揭金額,為未定給付期限、以支付金錢為標 的,又未約定利息,則被告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而 本件民事起訴狀繕本係於114年1月17日寄存於基隆市警察局 第三分局,有送達證書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57頁),於00 0年0月00日生送達效力,則原告向被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被告之翌日即114年1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及保險代位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係依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本院並就該部分並依同 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為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 執行之宣告。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職權確定本 件訴訟費用額為1,000元(即第一審裁判費)如主文第2項所 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許容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黃亮瑄 附表 折舊時間      金額(單位為新臺幣) 第1年折舊值    128,900×0.369=47,564 第1年折舊後價值  128,900-47,564=81,336 第2年折舊值    81,336×0.369=30,013 第2年折舊後價值  81,336-30,013=51,323 第3年折舊值    51,323×0.369=18,938 第3年折舊後價值  51,323-18,938=32,385 第4年折舊值    32,385×0.369=11,950 第4年折舊後價值  32,385-11,950=20,435 第5年折舊值    20,435×0.369×(9/12)=5,655 第5年折舊後價值  20,435-5,655=14,780

2025-03-10

STEV-113-店小-1507-20250310-1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地方庭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未服滿最少服役年限志願申請退伍賠償辦法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 地方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簡字第222號 民國114年2月17日辯論終結 原 告 空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 代 表 人 顏有賢 同上 訴訟代理人 王玟雅 林榆甯 李品潔 被 告 陳加樂 上列當事人間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未服滿最少服役年限志願申請退 伍賠償辦法事件,原告提起行政訴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8萬2,800元,及自民國114年2月2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理 由 壹、程序方面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而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 無行政訴訟法第236條適用同法第218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38 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到場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二、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經被 告同意或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不在此限。訴訟標的之請求 雖有變更,但其請求之基礎不變,訴之變更或追加,應予准 許,行政訴訟法第111條第1項、第3項第2款定有明文。上開 規定,依同法第236條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亦適用之。原 告起訴時原請求利息起算日應自起訴狀送達之日起算。嗣於 本院審理時,變更利息起算日為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 算(本院卷第100頁)。核其請求之基礎事實不變,證據資 料之利用有一體性,得期待於同一程序加以解決,揆諸前引 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事實概要:   被告於民國105年6月20日入學就讀空軍航空技術學院,於107年7月1日初任少尉,擔任空軍飛機修護官,法定役期8年(自107年7月1日起至115年7月1日止)。惟被告因個人因素,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下稱服役條例)第15條第1項第10款規定申請提前退伍,經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以112年4月21日國空人管字第1120087821號令(下稱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令)核定其申請退伍自112年5月1日零時生效,尚餘法定役期38個月未服。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未服滿最少服役年限志願申請退伍賠償辦法(下稱退賠辦法)第3條第1項規定,應以就讀預備學校與接受基礎教育、分科(專長)教育、國外受訓及全時進修期間,所受領公費待遇、津貼及訓練費用合計總金額之2倍金額計算後,依應服滿與未服滿招生簡章所定役期之比率賠償,共計新臺幣(下同)43萬2,784元,扣除已繳納之4萬9,984元,尚餘38萬2,800元未繳納。經原告催討,被告仍置之不理,原告爰提起本件行政訴訟。 二、原告主張及聲明: (一)主張要旨:   被告於107年7月1日初任少尉,法定役期8年,服役期間至 115年7月1日止。詎被告以個人因素為由向原告申請辦理 提前退伍,經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令核定未服滿年限志願申 請退伍,自112年5月1日零時生效。依退賠辦法第3條第1 項規定,被告應賠償43萬2,784元,扣除已繳納之4萬9,98 4元,尚餘38萬2,800元未繳納。原告爰依退賠辦法第3條 規定、兩造簽立之賠償金額切結書及分期償還賠償金額協 議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 (二)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8萬2,8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及答辯。 四、本院之判斷: (一)應適用之法令:   1.服役條例第15條第1項第10款、第3項:「(第1項)常備 軍官、常備士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退伍:……十、 任官服現役滿1年提出申請,並經人事評審會審定。……( 第3項)依第1項第10款提前退伍之人員,未依招生簡章服 滿役期者,應予賠償;其賠償事由、範圍、程序、分期賠 償及免予賠償條件等相關事項之辦法,由國防部定之。」 。   2.退賠辦法第3條第1項、第5項:「(第1項)軍官、士官依 本條例第15條第1項第10款規定退伍,而未依招生簡章服 滿役期者,應以就讀預備學校與接受基礎教育、分科(專 長)教育、國外受訓及全時進修期間,所受領公費待遇、 津貼及訓練費用合計總金額之2倍金額計算後,依應服滿 與未服滿招生簡章所定役期之比率賠償。……。(第5項) 第一項……比率之計算基準,以月為單位,未滿整月者,不 列計應賠償範圍。」。 (二)經查:   1.按服役條例第15條於107年6月21日修正前,係規定須服滿 現役最少年限始得志願退伍,惟為尊重常備軍士官繼續服 役之個人意願,同時考量國家培育軍士官成本之投入、國 家整體戰力之維護及部隊組織之穩定性,立法者乃修法賦 予常備軍士官在合理賠償下,得申請志願提前退伍之退場 機制,其中第15條第1項第10款明定常備軍士官於任官服 現役滿1年後,得提出申請;第3項授權國防部訂定未依招 生簡章服滿役期而提前退伍人員之賠償辦法。其授權範圍 包括「賠償事由、範圍、程序、分期賠償及免予賠償條件 等相關事項」,授權內容、範圍尚稱具體明確,且僅涉及 處理賠償之相關事宜,俾於維持國軍戰力與申請人職涯選 擇之間,求其兩全,是其授權目的亦屬明確。國防部據上 開授權,於107年11月29日發布施行退賠辦法第3條規定, 其立法理由指明:軍官、士官任官前於預備學校或軍事校 院之基礎教育期間,已可獲得國家提供之公費待遇、津貼 及相關補助,而於學校教育完結任官後,為使軍官、士官 能獲有提升專業職能機會,甚而提供免除勤務之環境及相 當待遇,使當事人得以全心投入相關訓練,鑑因國家就軍 官、士官之培訓及養成已有相關規劃,為避免當事人未服 滿招生簡章所定役期,造成國家資源浪費及影響建軍規劃 ,且與鼓勵軍官、士官長留久用之政策有違,爰依服役條 例第15條第3項之授權,於第1項明定是類人員須賠償之事 由、項目、範圍。又其賠償金額之計算,係考量申請人就 讀預備學校與接受基礎教育期間,所耗支國家培訓費用, 及申請人任官後未依招生簡章服滿役期,衍生國家需為其 提前退伍,所致生專長及任務執行人力之缺口,重行招募 新進人員並增加額外培訓費用,故定其賠償金額,以所受 領公費待遇、津貼及訓練費用合計總金額之2倍,並按其 應服滿與未服滿招生簡章所定役期比率計算後賠償。經核 與母法授權意旨無違,亦未逾越母法授權範圍及限度,得 予適用(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上字第492號判決參照)。   2.原告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原告107年6月29日空教準人字第1070004343號令及名冊、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令、退伍除役名冊、原告112年4月28日空教準人字第1120032150號令、空軍教準部軍官士官未服滿最少服役年限志願申請退伍賠償金額清冊試算表、賠償金額切結書、分期償還賠償金額協議書、送達證書、原告112年10月12日空教準人字第1120076828號函(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卷第17至36頁)等附卷為證。而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並未到庭,復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審酌,故本院依調查證據之結果,認原告上開主張為真正。   3.被告於任官服現役滿1年後,依服役條例第15條第1項第10款規定申請提前退伍,經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令核定退伍生效日期,即應賠償依退賠辦法第3條規定計算之賠償金。是被告接受基礎教育、分科教育所受領公費待遇分別為54萬4,380元、2,295元,合計54萬6,675元。而其應服志願役期限為96個月,尚未服役期為38個月。則依比例計算,應賠償金額為43萬2,784元【計算式:(賠償費用總金額)54萬6,675×2(倍)×(未服滿役期與法定役期之比例)38/96=43萬2,784元,元以下4捨5入】,扣除已繳納之4萬9,984元,尚餘38萬2,800元未繳納。故原告依退賠辦法第3條規定、兩造簽立之賠償金額切結書及分期償還賠償金額協議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38萬2,800元,並依行政程序法第149條準用民法第203條、第229條第2項及第233條第1項規定,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於113年12月3日公示送達,有本院卷第77、78頁公示送達公告、公示送達證書在卷可稽,經60日發生送達效力)翌日即114年2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結論:原告之訴有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法 官 顏珮珊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上 訴狀並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關於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 內容或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未表 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上訴 狀及上訴理由書均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並應繳納上訴費新臺 幣3,000元。如未按期補提上訴理由書,則逕以裁定駁回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洪儀珊

2025-03-10

KSTA-113-簡-222-20250310-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129號 聲 請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思華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74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思華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柒月,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李思華因犯如附表所示之數罪【詳附 件:受刑人李思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其應執 行刑等語。 二、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 ,聲請該法院裁定之;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 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 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事訴訟法第 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 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經判處如附表各 編號所示之刑,均分別確定在案,且各罪所處之刑無刑法第 50條第1項但書所列各款情形,此有各該判決書、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聲請人以本院為上開案件 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洵屬有據 ,應予准許。又本院就檢察官聲請事項以書面通知受刑人於 期限內陳述意見,該通知書於民國113年11月20日送達至受 刑人位於新北市三重區新興路之住所,由同居人即受刑人之 父親李元生代為收受,而生送達效力,有送達證書1紙在卷 可憑,已保障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權益,惟迄至本院裁定前仍 未收到陳報意見。爰衡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 態樣、時間間隔、侵犯法益,並考量各罪合併後之不法內涵 、罪責原則及合併刑罰所生之效果,於不逾越內部界限、外 部界限之範圍內,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鄭虹眞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對於本件裁定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書狀,敘述抗告之理由,抗告於臺灣高等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陳冠伶 【附件】受刑人李思華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2025-03-10

KLDM-113-聲-1129-202503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