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出資額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1-22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出資額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3251號 原 告 張鎮能 訴訟代理人 羅永安律師 複 代理人 何蔚慈律師 被 告 劉泰銘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出資額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3月28日所 為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關於「並協同原告向臺中市政府辦理變更 登記」之記載,應更正為「並協同原告向經濟部商業發展署辦理 變更登記」。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之,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 明文。 二、本院前開判決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應予更正。 三、依前揭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劉承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繕本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許宏谷

2025-01-07

TCDV-112-訴-3251-20250107-2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返還出資額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7號 原 告 李育騰 訴訟代理人 鐘育儒律師 蕭浚安律師 被 告 李沛涓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出資額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起訴必須具備之程式;又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 或不備其他要件,依其情形可以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 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同法第249條第1項 第6款定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5日以 113年度補字第1141號民事裁定命原告於收受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正,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9日送達於原告,然原告逾期 仍未補正,有前開民事裁定、送達證書、多元化案件繳費狀 況查詢清單、查詢簡答表、答詢表、繳費資料明細、收文( 狀)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稽,其訴自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羅郁棣                   法 官 王參和                   法 官 陳永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裁判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書記官 陳玉芬

2025-01-06

TNDV-114-訴-7-20250106-1

南簡
臺南簡易庭

返還合夥出資額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南簡字第1546號 原 告 陳子鵬 被 告 林佳億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合夥出資額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9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兩造於民國112年8月5日合夥成立「1號炒飯」( 下稱系爭合夥),約定原告以新臺幣(下同)20萬元出資, 出資比例及利益分配均各半,然被告於112年11月5日即結束 系爭合夥,未就系爭合夥進行清算,爰依系爭合夥之法律關 係,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20萬元,及自 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 息。 二、被告則以:被告就系爭合夥也有出資20萬元,後續雖因經營 不善而倒閉,但被告已將店內所有器材都留給原告,也將所 餘10,367元都留給原告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 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稱合夥者,謂二人以上互約出資以經營共同事業之契約; 前項出資,得為金錢或其他財產權,或以勞務、信用或其他 利益代之;合夥人於合夥清算前,不得請求合夥財產之分析 ,民法第667條第1、2項、第68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是 在合夥清算程序中,倘清算人或合夥人就合夥清算中之事務 有所爭執或異議,而無以認定或解決時,自應由清算人或對 清算人就其各個爭議為訴訟解決,待其訴訟結果再續行清算 程序。意即合夥人應先退夥並待清算程序完結,使原有合夥 關係消滅,始得請求分析合夥財產、並請求返還出資金,否 則將使民事審判程序淪為合夥人清算程序,於審判中了結合 夥結算賬目及債權債務之爭議。故合夥人中之一人於退夥後 ,若在清算人未將合夥財產清償合夥債務,或劃出必需之數 額以前,即向清算人請求返還出資及分配利益,自非法之所 許(最高法院29年渝上字第759號、53年台上字第203號判決 意旨參照)。  ㈡經查,原告主張兩造間於112年8月5日成立系爭合夥,嗣於11 2年11月5日解散等情,有兩造間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在卷 可參(見調解卷第13至17頁),且為被告所不爭執,堪信為 真實。系爭合夥雖已解散,然原告亦自承兩造間之合夥尚未 進行清算(見本院卷第22頁),是依上揭說明,原告於兩造 合夥財產清算完畢前,不得請求合夥財產之分析,原告請求 被告返還合夥出資額,即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合夥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原告 2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按訴訟費用,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法院為終局判決時,應 依職權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民事訴訟法第78條及第87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訴訟費用應由敗 訴之原告負擔,爰依職權確定訴訟費用之負擔如主文第二項 所示。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證據,經本 院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皆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附此 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第2項、第78條、第87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臺南簡易庭 法 官 王偉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林耿慧

2024-12-31

TNEV-113-南簡-1546-20241231-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確認出資額債權存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4261號 原 告 楊宜霖 王明燈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煒迪律師 蔡馥如律師 被 告 瑞鑫國際有限公司 兼 法 定 代 理 人 張家瑞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福地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出資額債權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 2月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略以:原告楊宜霖持本院111年度司執字第261 06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權憑證)向本院民事執行處聲請 以111年度司執字第50273號給付票款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 在新臺幣(下同)6,000,000元及自民國110年6月1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與訴訟費用60,400元範圍內對 被告張家瑞為強制執行,執行標的為張家瑞對被告瑞鑫國際 有限公司(下稱瑞鑫公司)之出資額(下稱系爭出資額), 本院於111年3月10日對瑞鑫公司發執行命令,瑞鑫公司聲明 異議稱張家瑞之出資額僅有887元,超過部分不存在。嗣原 告王明燈持本院111年度北簡字第5666號民事簡易判決向本 院民事執行處聲請以111年度司執字第127644號給付票款事 件之強制執行程序,在3,000,000元及自110年5月6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6%計算之利息範圍內對張家瑞為強制執行, 執行標的亦為系爭出資額,本院於111年11月2日對瑞鑫公司 發執行命令,瑞鑫公司聲明異議稱張家瑞之出資額僅有863 元,超過部分不存在。然公司應隨時維持至少相當於公司資 本額的財產,此乃資本維持原則之體現。且張家瑞為瑞鑫公 司之代表人與唯一董事,所代表之出資額即為瑞鑫公司全部 資本總額500,000元,是瑞鑫公司聲明異議內容與公司登記 資料不符,顯然不實,為此提起本件確認訴訟,並聲明:確 認張家瑞對瑞鑫公司有500,000元之出資額存在。 二、被告則以:原告於本院111年度司執字第127644號事件之強 制執行程序,聲請對張家瑞在瑞鑫公司之出資額為強制執行 ,被告因不諳法院執行程序,誤認執行標的為瑞鑫公司之資 產,因而向執行法院陳報執行命令到達時瑞鑫公司銀行帳戶 內之存款總金額為863元,但張家瑞對瑞鑫公司之出資額始 終為500,000元,並無變動,被告亦未否認張家瑞對瑞鑫公 司之出資額。況依公司法規定,股東對公司之出資額,應登 載於公司章程並向主管機關登記,屬客觀事實,是原告請求 並無確認利益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確認證書真偽或為法律關係基礎事實存否 之訴,亦同。為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所明定。所謂即受 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原告 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且此種不安 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若縱經法院判決確 認,亦不能除去其不安之狀態者,即難認有受確認判決之法 律上利益。若被告對原告主張之法律關係,自始無爭執,即 法律關係之存否並無不明確之情形,尚不能謂原告有即受確 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920號民事 判決參照)。原告主張之事實,固提出聲請強制執行狀、本 院執行命令、民事執行處通知、瑞鑫公司之商工登記公司資 料為據(本院113年度訴字第2406號卷第19-44頁),惟被告 並無否認張家瑞對瑞鑫公司之出資額為500,000元,可見被 告對原告之主張並無爭執,即就張家瑞對瑞鑫公司有500,00 0元出資額存在之法律關係,並無不明確之情形,核諸前揭 說明,原告自無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再者,原告於本 院113年度司執字第91218號強制執行事件中亦聲請扣押系爭 出資額,經本院民事執行處於113年5月16日為扣押後,送請 鑑價,鑑定結果其價值為0元,而不對系爭出資額為拍賣換 價,經調取上開執行事件卷查明,是可知系爭出資額現無價 值,對之執行無實益,亦堪認原告自無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 利益。從而,原告提起本件確認之訴,依其訴狀內記載之事 實,原告顯無確認利益,應駁回原告之訴。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核與本件判決 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蔡玉雪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並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 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黎諭

2024-12-27

TPEV-113-北簡-4261-20241227-2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出資額轉讓無效等

最高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台上字第2379號 上 訴 人 吳佳穎 訴訟代理人 邱文男律師 被 上訴 人 吳美慧 吳建宏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陳琮涼律師 李思怡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出資額轉讓無效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 民國113年9月20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2年度重上字第2 97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三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第三審法院,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 又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且提起上訴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其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之1規定提起上訴者,並應具體敘述為從 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 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另第三審法院應於上訴聲明之範圍 內,依上訴理由調查之。同法第467條、第468條、第470條 第2項、第475條本文各有明定。是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同 法第469條規定,以原判決有所列各款情形之當然違背法令 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 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 具體事實;如依同法第469條之1規定,以原判決有前條以外 其他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 庭裁判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法則等及其具體 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並具 體敘述為從事法之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 法律見解具有原則上重要性之理由。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 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 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另第三審法院 就未經表明於上訴狀或理由書之事項,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7 5條但書情形外,亦不調查審認。 二、上訴人對於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惟 核其上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 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所論斷:被上訴人、原審被上訴人陳 亞青(下合稱吳美慧3人)與上訴人於民國105年2月2日簽訂 系爭契約,向上訴人購買其所有之宇星能源有限公司股份及 系爭電廠,價金為新臺幣(下同)6,225萬0,006元,吳美慧 3人應分別於105年1月29日、105年3月7日前依序給付自備款 500萬元、1,000萬元,共計1,500萬元,其餘價金則以系爭 電廠向銀行貸款支付。被上訴人自105年1月29日起至同年3 月30日匯款至訴外人浤盛國際有限公司(下稱浤盛公司), 共計1,250萬元,浤盛公司僅交付上訴人1,000萬元,經上訴 人催告吳美慧3人應於105年8月31日給付尚欠自備款,未獲 置理,嗣系爭契約經上訴人於同年9月9日合法解除。又浤盛 公司既非被上訴人之代理人,無權為被上訴人受領上訴人解 除契約後所返還之價金,故上訴人於106年6月27日雖匯款37 7萬5,000元予浤盛公司,不生清償返還被上訴人部分已付價 金之效力。另系爭契約所約定之違約金,乃損害賠償預定性 質之違約金,被上訴人雖未依約給付價金,然上訴人未證明 其因此受有損害(含所失利益),上開違約金應酌減至0元 ,始屬適當。從而,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第259條第1 款規定,請求上訴人給付1,000萬元本息,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等情,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審所論斷者,泛言未論斷、 論斷矛盾,或違法、違反論理、經驗法則,而非表明依訴訟 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更未具體敘述為從事法之 續造、確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見解具有原則 上重要性之理由,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依首揭說明, 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末查,原審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 據之結果,就本件所涉爭點,依自由心證判斷事實真偽,俱 已說明心證之所由得,對其餘無礙判決結果而未詳載部分, 表明不逐一論駁之旨,尚非判決不備理由,亦無所載理由前 後牴觸或判決主文與理由不符等理由矛盾之情。又臺灣高等 法院臺南分院107年度重上字第98號確定判決(下稱另案確 定判決)並未認定浤盛公司就上訴人應返還被上訴人已給付 之價金,乃有領取權人,更無判斷違約金有無過高之情,原 審合法認定另案確定判決就上開部分並無爭點效,上訴人就 此指摘原判決違反既判力、爭點效,不無誤會。均附此說明 。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4 44條第1項、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官 沈 方 維 法官 林 麗 玲 法官 陳 麗 芬 法官 游 悦 晨 法官 方 彬 彬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吳 依 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2024-12-25

TPSV-113-台上-2379-20241225-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確認出資額存在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417號 上 訴 人 鴻運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敬詠 上 訴 人 允瑞富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添進 上 訴 人 陳金蘭即陳玥蓉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敦彥律師 被上訴人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訴訟代理人 洪麗雯律師 林吟濃律師 王昱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出資額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6月26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67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於113年12月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伊為上訴人陳金蘭即陳玥蓉(下稱陳金蘭) 、允瑞富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允瑞富公司)之債權人。 陳金蘭、允瑞富公司(下合稱陳金蘭等2人)對上訴人鴻運 營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運公司)變更組織前之鴻運營造 有限公司之出資額依序為4,620萬元、1億5,000萬元(下合 稱系爭出資額)。伊於民國112年10月間持臺灣臺南地方法 院105年度民執字第62262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權憑證) 為執行名義,向原法院民事執行處(下稱執行法院)聲請就 陳金蘭等2人對鴻運公司之出資額為強制執行,經執行法院 以112年度司執字第153701號給付票款事件(下稱系爭執行 事件)受理,並於112年10月19日核發禁止陳金蘭等2人移轉 系爭出資額之執行命令(下稱系爭執行命令),且依序於11 2年10月23日送達鴻運公司,於同年月26日送達陳金蘭等2人 。鴻運公司雖於同年11月2日具狀向執行法院聲明異議,表 示已於112年10月14日收受陳金蘭等2人通知已將系爭出資額 讓與他人;惟鴻運公司於113年1月5日向臺中市政府申請變 更組織為「股份有限公司」,其所檢附「股東同意書」仍記 載陳金蘭等2人為其股東,故鴻運公司之聲明異議,顯不實 在。又113年1月間鴻運公司變更組織為股份有限公司後,系 爭出資額已轉換為同等比例之股份,故陳金蘭、允瑞富公司 對鴻運公司之股份依序為462萬股、1,500萬股等情。爰請求 確認陳金蘭、允瑞富公司對鴻運公司之股份依序為462萬股 、1,500萬股(下合稱系爭股份)等語(原審為被上訴人勝 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並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 二、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前於111年7月7日亦曾聲請執行法院 對系爭出資額為強制執行,經執行法院於111年7月20日核發 禁止移轉之執行命令(下稱前次執行命令),因無人應買, 且被上訴人亦不願承受,執行法院方於112年10月2日撤銷前 次執行命令。陳金蘭等2人係於前次執行命令撤銷後,且於 收受系爭執行命令前之112年10月14日將系爭出資額讓與訴 外人旭里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旭里公司),自不受前次 執行命令及系爭執行命令之限制,且旭里公司已於112年3月 13日至113年9月30日給付新臺幣(下同)1,062萬6,000元予 陳金蘭,於112年2月18日至114年2月19日給付3,450萬元予 允瑞富公司,陳金蘭等2人之系爭出資額,均於112年10月14 日讓與旭里公司,僅係於112年12月22日辦理鴻運公司變更 章程時,就陳金蘭等2人讓與系爭出資額部分漏未一併變更 。陳金蘭等2人對鴻運公司變更組織前之系爭出資額既已不 存在,則於鴻運公司變更組織為股份有限公司後,陳金蘭等 2人對鴻運公司自無系爭股份存在等語,資為抗辯。並上訴 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於第一審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被上訴人主張其為陳金蘭等2人之債權人,並執系爭債權憑 證向執行法院聲請對陳金蘭等2人之系爭出資額為強制執行 ,經執行法院核發系爭執行命令,嗣鴻運公司對系爭執行命 令聲明異議,有系爭債權憑證、系爭執行命令、聲明異議狀 可參(見系爭執行事件卷43至44、79、101至104頁)。則本 件因上訴人否認陳金蘭等2人對鴻運公司有系爭出資額即系 爭股份存在,致被上訴人得否對系爭股份續行執行之私法上 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此項危險得以確認判決除去,故被上 訴人提起本件確認之訴,自有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㈡陳金蘭及允瑞富公司有系爭出資額存在:   ⒈按有限公司之公司章程應載明下列事項:三、股東姓名或 名稱。四、資本總額及各股東出資額。公司法第101條第1 項第3款、第4款定有明文。被上訴人主張陳金蘭及允瑞富 公司對鴻運公司有系爭出資額存在,雖為上訴人所否認, 惟鴻運公司就股東及出資額係載於章程第5條,而該條於1 12年12月22日修正前、後,均載明陳金蘭、允瑞富公司為 公司股東,出資額依序為4,620萬元、1億5,000萬元,有 鴻運公司章程修正前、後條文可證(見鴻運公司登記案卷 宗45頁),且為上訴人所不爭執(見本院卷80頁),足認 陳金蘭等2人於112年12月22日仍有系爭出資額存在。又上 訴人亦不爭執陳金蘭等2人於112年10月23日後均未轉讓鴻 運公司出資額(見本院卷80頁),故被上訴人主張陳金蘭 等2人對鴻運公司有系爭出資額存在,堪認實在。   ⒉上訴人辯稱陳金蘭等2人已於112年10月14日將系爭出資額 讓與旭里公司,僅係疏未變更鴻運公司章程等語,雖提出 股權買賣合約書、股份轉讓書及支票為證(見本院卷89至 121頁),惟鴻運公司於112年10月14日尚未辦理組織變更 ,各股東對鴻運公司僅有出資額,並無股份,且允瑞富公 司及陳金蘭之出資額依序為1億5,000萬元、4,620萬元, 而上開股權買賣合約書、股份轉讓書卻載為1,500萬股、4 62萬股,顯與陳金蘭等2人之系爭出資額不符,則上開股 權買賣合約書、股份轉讓書,難認實在。而上訴人所稱支 付陳金蘭等2人之支票,發票日分別自112年2月18日及112 年8月31日起(見本院卷95、117頁),均在上訴人主張於 112年10月14日讓與系爭出資額之前,實無從認係讓與系 爭出資額之價金。另鴻運公司股東即訴外人黃敬詠、黃士 恆於112年12月22日分別將出資額195萬元讓與訴外人黃渼 琇,係由陳金蘭等2人分別於股東同意書簽名(見鴻運公 司登記案卷宗41頁),足認陳金蘭等2人於此時仍為鴻運 公司股東,且上訴人均知悉股東讓與出資額應同時辦理變 更公司章程,上訴人所辯疏未辦理鴻運公司章程變更云云 ,顯難採信。況鴻運公司於113年1月2日變更組織為股份 有限公司,仍由陳金蘭等2人於股東同意書簽名表示同意 變更組織(見鴻運公司登記案卷宗9、41頁),是上訴人 辯稱陳金蘭等2人已於112年10月14日將系爭出資額讓與旭 里公司,實難認為真正。  ㈢系爭出資額已轉換為系爭股份:    按有限公司變更組織為股份有限公司,原有限公司之股東出 資額,即轉為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亦即該等股份係依原有 限公司之股東出資比例轉換為相同比例普通股(經濟部109 年1月5日經商字第10800112450號函意旨參照)。查鴻運公 司於113年1月4日變更組織為股份有限公司,其章程第2條規 定資本額2億20萬元,分為2,020萬股,每股10元,有鴻運公 司章程可證(見鴻運公司登記案卷宗11頁),足認鴻運公司 變更組織為股份有限公司時,係以出資額10元為1股之比例 轉換,故陳金蘭、允瑞富公司之系爭出資額,即於113年1月 4日依序轉換為462萬股、1,500萬股。則被上訴人請求確認 陳金蘭、允瑞富公司對鴻運公司依序有462萬股份、1,500萬 股份存在,即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被上訴人請求確認陳金蘭、允瑞富公司對鴻運公 司依序有462萬股份、1,500萬股份存在,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於法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 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上訴。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訴訟資料及攻擊防禦方法,經   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 、第78條、第85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秀芬                   法 官 莊宇馨                   法 官 吳國聖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上訴人得上訴。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 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 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書記官 陳緯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2024-12-25

TCHV-113-上-417-20241225-1

南簡
臺南簡易庭

撤銷出資額轉讓登記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南簡字第1658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王三仁 被 告 王春連(原名:王永勝) 李泰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出資額轉讓登記事件,本院於民國113 年 12月6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間於民國111 年8月29日就商號「綺綺鍋燒專賣」(統一編 號:00000000)之轉讓登記與負責人變更之債權與處分行為,均 應予撤銷。 被告李泰妮應將前項之商號負責人與出資額之登記回復登記為被 告王春連名下。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王春連、李泰妮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同法第385 條 第1 項前段規定,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  ㈠被告王春連前積欠原告債務,經原告向本院聲請核發取得本 院103年度司促字第20092號支付命令暨確定證明書(被告王 春連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25萬1701元〈本金6 萬9643元〉 及支付命令所載之利息,下稱【系爭債權】),並由原告於 111年10月(日期下以「00.00.00」格式)聲請強制執行未 獲償由本院核發債權憑證(111 年度司執字第109832號)。  ㈡嗣原告於調查被告王春連財產資料時,發現被告王春連前於   111.08.29將其獨資之「綺綺鍋燒專賣」商號(設立日期110 .11.08、資本額2萬元,下稱【系爭商號】)之負責人與出 資額,變更並轉讓為被告李泰妮。被告王春連上開無償轉讓 其出資額行為,已害及系爭債權,該當民法第244條第1項要 件。爰依民法第244條第1、4 項規定起訴,並聲明如主文。 三、被告王春連、李泰妮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 作何答辯。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民法第244 條第1 項之撤銷訴權,依同法第245 條規定, 自債權人知有撤銷原因時起,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或自行 為時起,經過10年而消滅。該期間為除斥期間性質,於時間 經過時權利即告消滅。除斥期間有無經過,縱未經當事人主 張或抗辯,法院亦應先為調查認定,以為判斷之依據(最高 法院85年台上字第1941號判例參照)。依原告提出事證,原 告係於113.07.16 調查被告王春連財產資料時發現本件出資 轉讓登記,並於113.07.23起訴,依前述說明,尚未逾法定 除斥期間。  ㈡原告主張被告王春連就系爭債權迄今未清償,並經原告執行 無結果,卻於111.08.29 將其就系爭商號之獨資出資額無償 轉讓予被告李泰妮之事實,經原告提出系爭債權之債權憑證 、原告查詢之經濟部商業司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列印日 113.07.16 )與商業登記變更清冊、本院函調之臺南市政府 經濟發展局南市經商字第1130018893號商業登記抄本在卷可 稽,被告2 人經合法通知(非公示送達),未於言詞辯論期 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8 0 條第1 、3 項規定,就原告主張其等就系爭商號之出資轉 讓行為構成民法第244 條第1 項之害及系爭債權之無償行為 之事實,視同自認,則原告請求撤銷系爭商號之獨資出資額 轉讓行為之債權(贈與)與處分(轉讓登記)行為,為有理 由。  ㈢另原告聲明雖僅載對出資額轉讓為撤銷,惟系爭商號係獨資 商號,出資額轉讓必隨負責人變更登記,爰依其聲請效力併 對負責人登記部分併為諭知。  五、從而,原告依民法第244 條第1 項規定,請求撤銷被告間就 系爭商號之出資額轉讓(含負責人變更)登記,並回復登記 為被告李春連所有,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訴訟費用負擔   本件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應由敗訴被 告連帶負擔全部裁判費。 七、假執行部分   按假執行宣告,係法院於給付判決確定前,賦予該判決以執 行力之宣告,而具有執行力之判決,以給付判決為限,確認 判決及形成判決均不生執行力之問題。本件判決主文第1 項 屬形成判決性質,而主文第2 項則係命為變更登記之意思表 示,依強制執行法第130 條第1 項規定,視為判決確定時已 為意思表示,均無宣告假執行之適用,併此敘明。 八、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第2 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臺南簡易庭 法 官 陳世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林怡芳

2024-12-20

TNEV-113-南簡-1658-20241220-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認移轉出資額行為無效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415號 原 告 貌皇后精品有限公司 兼法定代理 人 林義森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楊羽萱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等間請求確認移轉出資額行為無效等事件,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具狀補正被告邵元孝之住居 所,並繳納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81,586元,逾期未補正,即駁回 其訴。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書狀不合 程式或有其他欠缺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原告之訴 ,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之情形者,依其情形可以 補正,經審判長定期間命其補正而不補正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1款、第121條、第249 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 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 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 條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以一訴主張數項標 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或 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又不真正連帶債務之 數債務人具有同一目的,而對債權人各負全部給付之義務, 然各債務有其不同發生之原因,債權人以一訴主張該不同發 生原因之法律關係,而為不真正連帶之聲明,核屬上開條文 所稱之「主張之數項標的互相競合」,其訴訟標的價額,應 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最高法院104年度台抗字第72號裁 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原告起訴狀未記載被告邵元孝之住居所,起訴程式已有 欠缺,於法未合應予補正。查本件原告訴之聲明如附表所示 ,聲明㈠至㈢部分最終欲達成之經濟目的均係回復出資額新臺 幣(下同)475,000元為原告所有,應僅計為同一訴訟標的, 是此部分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475,000元;聲明㈣部分,原告 起訴請求被告應返還貌皇后公司之公司大小章,既非對於親 屬關係及身分上權利有所主張,核屬因財產權涉訟,惟依原 告主張及所提出之證據,無法審酌原告因此所得受利益之客 觀價額,故其訴訟標的之價額不能核定,依民事訴訟法第77 之12條規定,以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10即16 5萬元定之;聲明㈤㈥部分應以原告主張車牌號碼000-0000自 用小客車於起訴時之交易價值計算,原告陳報其價值約為33 5萬元,是聲明㈤㈥部分價額核定為新335萬元,有原告以民事 陳報狀提出之中古車拍賣網站截圖附卷可參;聲明㈦部分, 應以臺北市○○區○○○路0段0○0號7樓之房屋(下稱系爭房屋)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核定訴訟標的價額,又系爭房屋面積122. 5㎡,為鋼筋混凝土造,估定價額為21,693元/㎡,是系爭房屋 現值約2,657,393元(122.5㎡×21,693元/㎡,小數點後四捨五 入),有本院依職權函詢臺北市稅捐稽徵處信義分處所得之 系爭房屋113年課稅明細表、臺北市政府地政局所113年9月9 日北市地價字第1136021923號函等件可稽。是本件訴訟標的 價額核定為8,132,393元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81,586元。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 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上開裁判費,並具狀補正被告邵元孝之 住居所,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幽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李淑卿 附表(元:新臺幣) 編號 原告訴之聲明 訴訟標的價額 1 ㈠確認民國112年12月5日原告貌皇后公司股東同意書所載原告林義森出資額475,000元轉讓由被告孟婷承受之行為無效。 475,000元 2 ㈡被告孟婷應協同原告林義森將登記於被告孟婷名下之貌皇后公司出資額中之475,000元,向貌皇后公司回復股東名簿、章程之登記為原告林義森所有。 3 ㈢被告孟婷應協同原告林義森將登記於被告孟婷名下之貌皇后公司出資額中之475,000元,向臺北市政府回復登記為原告林義森所有。 4 ㈣被告孟婷應將如附件所示有限公司變更登記表上,公司印章欄「貌皇后精品有限公司」印文之印章壹枚,及代表公司負責人印章欄「林義森」印文之印章壹枚返還原告貌皇后公司。 165萬元 5 ㈤被告邵元孝應將車牌號碼:000-0000之車輛返還原告貌皇后公司。 335萬元 6 ㈥被告孟婷應將車牌號碼:000-0000之車輛返還原告貌皇后公司。 7 ㈦被告邵元孝、孟婷應將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段0○0號7樓之房屋返還原告貌皇后公司。 2,657,393元 8 ㈧第五至六項給付,如被告任一人之給付,於其給付範圍內,其餘被告免除給付義務。 9 ㈨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合計 8,132,393元

2024-12-20

PCDV-113-補-1415-20241220-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出資額股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251號 原 告 智鉉企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信華 訴訟代理人 吳炳輝律師 被 告 龔惠娟 訴訟代理人 林瑞成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出資額股款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 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3,200,000元,應徵 第一審裁判費32,68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 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未繳,即 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楊亞臻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書記官 陳雅婷

2024-12-19

TNDV-113-補-1251-20241219-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返還出資額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203號 上 訴 人 江澤宗 林金鳳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呂學佳律師 被上訴 人 江儀哲 訴訟代理人 郭清寶律師 鍾靚凌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出資額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 月30日臺灣橋頭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162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於113年12月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主張:上訴人江澤宗、林金鳳為夫妻,於民國69年5 月13日與訴外人謝朝榮、江麗金、朱榮輝,共同出資設立機 鼎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機鼎公司),江澤宗、林金鳳及謝朝榮 、江麗金出資額各新台幣(下同)50萬元,朱榮輝出資額10 0萬元,機鼎公司資本總額共300萬元。71年10月22日林金鳳 、江澤宗分別買受其他股東出資額,然因當時公司法規定有 限公司股東至少5人以上,江澤宗乃將其向朱榮輝購買之機 鼎公司出資額其中10萬元借名登記在斯時年僅1歲多之上訴 人長子即被上訴人名下;江澤宗復於84年3月28日再將名下 機鼎公司40萬元出資額借名登記於被上訴人名下。其後,機 鼎公司因業務需要增資700萬元,均由林金鳳實際出資,林 金鳳於100年7月11日將其中200萬元出資額借名登記於被上 訴人名下。現因被上訴人忤逆不孝,上訴人乃類推適用民法 第549條第1項規定,以本件起訴狀繕本之送達對被上訴人為 終止借名登記契約之意思表示。兩造之借名登記契約既已終 止,爰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將機鼎公司登記 出資額50萬元、200萬元分別移轉登記予江澤宗、林金鳳等 語。並聲明:㈠被上訴人應將機鼎公司登記出資額50萬元移 轉登記予江澤宗;㈡被上訴人應將機鼎公司登記出資額200萬 元移轉登記予林金鳳。 二、被上訴人則以:被上訴人未曾與上訴人達成機鼎公司出資額 之借名登記合意,兩造間無借名登記契約存在,上訴人實係 將出資額贈與被上訴人,因被上訴人成年漸有自己意識,對 機鼎公司經營及日常營運等與上訴人意見不同,上訴人始將 先前贈與機鼎公司出資額一事改稱為借名登記,且被上訴人 就機鼎公司出資額每年皆獲有股利,機鼎公司亦有開立扣繳 憑單,納入所得稅繳納範圍內,被上訴人就機鼎公司出資額 享有孳息並負有義務,並非借名登記之出名人。退步言之, 縱認係借名登記契約,契約終止後係向後失去效力,先前給 付之原因仍存在,故基於契約所為之出資額登記不會因契約 終止而變成無法律上原因,亦無民法第179條不當得利之適 用,上訴人請求均無理由等語置辯。 三、原審判決上訴人全部敗訴,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於本院聲 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應將機鼎公司登記出資額50萬 元移轉登記予江澤宗;被上訴人應將機鼎公司登記出資額20 0萬元移轉登記予林金鳳。被上訴人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四、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江澤宗、林金鳳為夫妻,被上訴人(00年0月生)為江澤宗、 林金鳳之長子。  ㈡江澤宗、林金鳳於69年5月13日與謝朝榮、江麗金、朱榮輝共 同出資設立機鼎公司,江澤宗、林金鳳及謝朝榮、江麗金出 資額各50萬元,朱榮輝出資額100萬元,機鼎公司資本總額3 00萬元。  ㈢機鼎公司原股東朱榮輝於71年10月22日將出資額10萬元轉讓 予被上訴人(下稱甲出資額),轉讓費用係由江澤宗出資。  ㈣江澤宗於84年3月28日轉讓名下機鼎公司40萬元出資額予被上 訴人(下稱乙出資額)。  ㈤機鼎公司於100年7月11日增資,被上訴人出資額增加200萬元 (下稱丙出資額),被上訴人之增資費用係由林金鳳出資。 五、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稱「借名登記」契約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 以他方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 該財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借名登記契約屬於「非典型契約 」之一種,須於雙方當事人,就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 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 出名登記,相互為合致之意思表示,其契約始克成立(最高 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1772號判決要旨參照)。而財產登記 當事人名義之原因原屬多端,主張借名登記者,自應就該借 名登記意思表示合致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111年度台 上字第1273號判決意旨參照)。另主張有借名登記委任關係 存在事實之一造,於他造未自認下,須就此項利己事實證明 至使法院就其存在達到確信之程度,始可謂已盡其依民事訴 訟法第277條前段規定之舉證責任(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 第990號、103年度台上字第1637號民事判決參照)。上訴人 主張兩造就機鼎公司之甲、乙、丙出資額(以下合稱系爭出 資額)分別成立借名登記契約,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依前揭 說明,應由上訴人就系爭出資額為其所有,兩造有將系爭出 資額以被上訴人名義登記,而仍由上訴人自己管理、使用、 處分之借名契約意思表示合致之事實,負舉證之責。  ㈡上訴人主張江澤宗係分別於71年10月22日、84年3月28日與被 上訴人達成甲、乙出資額借名登記合意,並分別於同日將甲 、乙出資額借名登記在被上訴人名下,林金鳳則於於99年下 半年某日,因上訴人後續將對機鼎公司增資,在家中與被上 訴人達成林金鳳日後之出資額部分借名登記在被上訴人名下 之合意,被上訴人應交付名下帳戶供上訴人製作後續機鼎公 司增資額之匯款,借名登記之緣由係上訴人於71年10月間購 入其他股東之出資額,然受90年10月25日公司法修正前第2 條規定有限公司股東應有5人以上之限制,故將出資額分散 並借名登記於被上訴人與林金鳳之娘家親友及訴外人林盧卻 、林淑敏名下,公司法修正後雖已無股東人數限制,但江澤 宗另有保證他人債務問題,且考量機鼎公司出資額均源自林 金鳳之財產,為免林金鳳遭連累,故仍將出資額借名登記在 被上訴人名下,另因出資額借名登記有助於合法租稅規劃、 降低稅務成本,並可經由股權分散避免因個人意外導致機鼎 公司運作停擺,始將前揭出資額繼續借名登記在被上訴人名 下等語。  ㈢經查:  1.關於系爭出資額如何達成借名登記合意乙點,上訴人於原審 係主張甲、乙、丙出資額均係於99年下半年某日,由兩造在 家中達成江澤宗將甲、乙出資額繼續借名登記在被上訴人名 下,及上訴人後續將對機鼎公司增資,林金鳳日後之出資額 部分借名登記在被上訴人名下之合意,被上訴人應交付名下 帳戶供上訴人製作後續機鼎公司增資額之匯款等語(見原審 卷第163-165頁);上訴後則就甲、乙出資額之合意時點改 稱上情,前後主張不一,已非無疑。而證人即上訴人之女、 被上訴人之妹江儀甄固證述:我是機鼎公司股東,是父母幫 我出資,當時我還小,10年前我大學的時候,父母有單獨跟 我說我名下的出資額只是借我的名義出資,據我所知,被上 訴人名下之機鼎公司出資額應該也是借他的名義登記,因為 父母有告訴我都是一樣的方式處理,我和被上訴人名下出資 額實際上是由父母行使股東權等語(見原審卷第171-177頁 ),顯然江儀甄未親身見聞上訴人所稱兩造於99年下半年某 日達成借名登記合意之過程,其雖稱聽上訴人表示被上訴人 名下之機鼎公司出資額係借名登記,但此僅為上訴人單方說 詞;另證人林岱融則證稱:我係於99年成立稅務記帳事務所 後認識上訴人,開始擔任上訴人之稅務代理人及機鼎公司之 記帳士,不清楚甲、乙、丙出資額之登記原因等語(見本院 卷第209-217頁),故依上開2位證人之證詞,尚不足信兩造 曾於上訴人主張之時間達成前揭出資額之借名登記合意。  2.機鼎公司原股東朱榮輝於71年10月22日將出資額10萬元轉讓 予被上訴人,轉讓費用係由江澤宗出資;江澤宗於84年3月2 8日轉讓名下機鼎公司40萬元出資額予被上訴人;另機鼎公 司於100年7月11日增資,被上訴人出資額增加200萬元,被 上訴人之增資費用係由林金鳳出資等節,為兩造所不爭執, 固足認被上訴人名下之系爭出資額實際上係由江澤宗、林金 鳳出資後取得,惟父母將出資取得之財產登記於子女名下之 可能原因多端,非必然屬借名登記。上訴人雖稱丙出資額係 上訴人二人合意後,於100年6月22日由林金鳳提出220萬元 現金,委由江澤宗親自前往臺灣銀行苓雅分行以無摺存款方 式存入被上訴人名下設於臺灣銀行高雄機場分行之帳戶(帳 號000000000000號,下稱系爭帳戶),再由江澤宗於100年7 月6日再前往臺灣銀行苓雅分行,將系爭帳戶中之現金200萬 元轉匯至機鼎公司設於大眾銀行高雄分行之帳戶,系爭帳戶 之存摺、印章長年由上訴人保管迄今,並由上訴人管理及處 分,顯見就被上訴人名下丙出資額為林金鳳借名登記云云, 並提出系爭帳戶存摺影本、無摺存款憑條、匯款單及印章照 片等為證(見本院卷第103-109頁),然系爭帳戶縱由上訴 人管理使用,僅可證明丙出資額係由林金鳳實際出資,而此 情已為兩造所不爭,核與丙出資額是否存在借名登記合意無 關,上訴人此部分主張,難認有理。  3.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之股東印章由其等保管,系爭出資額之 股東權均由其等行使,並提出被上訴人之股東印章照片及印 文(見原審卷第29、31頁),及引用證人江儀甄證述:我未見 過被上訴人出席機鼎公司股東會,未見過被上訴人行使機鼎 公司股東權利等語(見原審卷第175、176頁)、證人呂美君證 述:機鼎公司沒有實際召開股東會,沒有實際盈餘分派,被 上訴人及其他股東之印章都由江澤宗保管,股東同意書和盈 餘分配的文件都交給江澤宗和林金鳳確認和用印,公司有多 餘的錢,會依林金鳳指示匯到林金鳳的帳戶,被上訴人沒有 收過盈餘分派,但有收到公司的扣繳憑單等語(見原審卷第2 10-217頁)之證言為其論據。惟機鼎公司既未曾實際召開股 東會及實質進行盈餘分派,被上訴人即無出席股東會行使表 決權或受領盈餘分派之機會,同理,上訴人亦無行使系爭出 資額之表決權或實質受領系爭出資額盈餘分派之可能。又機 鼎公司自71年間以降,即為記名股東均為同一家族之家族式 公司,而家族式公司未實際召開股東會,未實際為盈餘分派 ,股東均留存印章於公司俾利公司需要股東蓋章於股東文件 時使用等情,本屬常見,且江澤宗於被上訴人年僅1歲多時 即將甲出資額登記在被上訴人名下,使被上訴人成為機鼎公 司股東,此時被上訴人為無行為能力人,其之股東印章自當 由法定代理人即上訴人代刻及保管,而被上訴人成年後,機 鼎公司始終未召開股東會或實質進行盈餘分配,僅形式上製 作相關股東會文件,被上訴人亦無向上訴人要回上開股東印 章之必要,尚難僅憑上訴人保管被上訴人之股東印章,即可 逕認系爭出資額表彰之股東權係由上訴人實際行使或收益。  4.上訴人另主張江澤宗自機鼎公司設立時起即為公司實際經營 者,迄今仍擔任總經理,被上訴人則長年無經營決策權,顯 示被上訴人非機鼎公司股東云云(見本院卷第82頁),並提 出江澤宗之公司名片為證(見本院卷第101頁)。然按有限 公司應至少置董事一人執行業務並代表公司,最多置董事三 人,應經股東表決權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就有行為能力之 股東中選任之。公司法第108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查,機 鼎公司自92年8月26日起迄今,股東名簿登記之股東僅林金 鳳、被上訴人及江儀甄,並均由林金鳳擔任唯一董事,有機 鼎公司之變更登記表及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可 參(見原審橋司調卷第65-76頁、本院卷第141頁),依上開 規定,機鼎公司之經營決策應由負責執行業務之董事即林金 鳳行之,被上訴人既非董事,不負責執行業務,本無決策權 ,此與其是否為機鼎公司之實質股東無關。  5.上訴人又稱係基於前揭公司法限制及債務考量等因素始借名 登記,然90年11月12日修正前公司法第98條雖規定有限公司 之股東應有5人以上,21人以下,但已於90年11月12日修正 為由1人以上股東組成即可,若甲出資額登記係為符合當時 公司法規定之有限公司股東人數限制,則江澤宗於71年將甲 出資額登記在被上訴人名下後,即已符合上開規定,江澤宗 應無將乙出資額再借名登記於被上訴人名下之必要,且公司 法上開規定修正後,甲出資額亦無繼續借名登記之必要;縱 使江澤宗因另負保證債務為脫免債權人之強制執行而有借名 登記之必要,但其既稱機鼎公司出資額均源自林金鳳之財產 ,為保障林金鳳之權益,自應將甲、乙出資額全部移轉登記 至林金鳳名下,但江澤宗卻始終未將甲、乙出資額移轉登記 回自己名下或移轉予林金鳳,已有可疑。另林金鳳並無債務 問題,且機鼎公司於100年7月1日增資時,公司法業已修正 ,亦不存在因前揭法規限制或躲避債務而借名登記之動機。  6.上訴人復稱出資額借名登記有助於合法租稅規劃、降低稅務 成本,並可經由股權分散避免因個人意外導致機鼎公司運作 停擺,基於此動機而將系爭出資額借名登記在被上訴人名下 。然機鼎公司於108年度、109年度及110年度均有申報被上 訴人自機鼎公司形式上受分配之營利所得,金額依序為99,1 38元、17,408元、17,741元,其中108年度及110年度因加計 上開營利所得,致被上訴人之個人綜合所得總額高於法定扣 除額,使其得退稅金額減少,此有被上訴人提出之110年度 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收執聯及財政部高雄國稅局綜合所 得稅核定資料清單可參(見原審審訴卷第31-45頁),但未 見上訴人有補償被上訴人所受損失之舉,顯示系爭出資額之 形式盈餘分配所生課稅負擔係由被上訴人自行承擔,此與借 名登記產生之相關賦稅負擔應由借名人實質承擔之通常情狀 即有歧異。另上訴人倘將系爭出資額登記在自己名下,縱因 意外死亡而無法繼續經營公司,上訴人名下之機鼎公司出資 額係由生存配偶及子女即被上訴人、江儀甄繼承,並由其等 接手經營,不會發生公司經營停擺之情況,是以,上訴人此 部分主張,亦難認有理。  ㈣從而,依上訴人之前揭舉證,未能使本院產生兩造就系爭出 資額存在借名登記關係之確信心證,依舉證責任分配原則, 應認上訴人主張兩造就系爭出資額存在借名登記關係,不足 採信。兩造就系爭出資額既不存在借名登記關係,上訴人類 推適用民法第541條第1項規定向被上訴人終止借名登記契約 ,並依同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將甲、乙出資額移 轉登記予江澤宗、丙出資額移轉登記予林金鳳,即無理由。 六、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將甲 、乙出資額移轉登記予江澤宗、丙出資額移轉登記予林金鳳 ,均無理由,應予駁回。從而,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 經核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 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郭宜芳                    法 官 黃悅璇                    法 官 徐彩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具 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並依附註條文規定辦理。如委任律師 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8  日                    書記官 王紀芸 附註: 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 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但上訴 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 上訴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經法 院認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 第1項但書及第2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

2024-12-18

KSHV-113-上-203-202412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